极限配合与技术测量基础第一章

合集下载

极限配合与技术测量基础复习要点

极限配合与技术测量基础复习要点

《极限配合与技术测量基础》复习要点:
§1-1基本术语及其定义
一、孔和轴
二、尺寸的术语及其定义
三、极限尺寸
四、偏差与公差的术语及其定义
1.偏差2、尺寸公差3、零线与尺寸公差带
五、配合的术语及其定义
1.配合间隙与过盈配合的类型
§1-3 公差带与配合的选用
一、公差等级的选用二、配合制的选用三、配合种类的选用
§2-1 技术测量基本知识
一、计量的单位
§2-7 计量器具的维护和保养
§3-1 概述
一、零件的几何要素二、形位公差的项目及符号
§3-3 形位公差的应用和解读
一、形状公差二、形状或位置公差三、位置公差
四、形位公差解读综合举例
§4-1 表面粗糙度概念和评定参数
一、表面粗糙度的概念二、表面粗糙度的评定参数
§5-2 螺纹几何参数误差对螺纹互换性的影响
一、普通螺纹结合的基本要求二、螺纹几何参数误差对螺纹互换性的影响。

参考答案-极限配合与技术测量基础(第五版)习题册

参考答案-极限配合与技术测量基础(第五版)习题册

‘极限配合与技术测量基础(第五版)习题册“答案绪论一㊁填空题1.能用来代替同样要求2.产品设计零件加工产品装配使用和维修3.几何参数力学性能4.尺寸误差几何误差表面微观形状误差5.允许变动量尺寸公差几何公差6.公差标准测量二㊁判断题1.ɿ2.ɿ3.ˑ4.ɿ5.ˑ三㊁单项选择题1.C2.A3.A4.B5.B四㊁简答题1.答:互换性原则广泛用于机械制造中的产品设计㊁零件加工㊁产品装配㊁机器的使用和维修等各个方面㊂在设计方面,采用具有互换性的标准件和通用件,可以使设计工作简化,缩短设计周期,并便于应用计算机辅助设计㊂在加工和装配方面,当零件具有互换性时,可以分散加工㊁集中装配㊂这样有利于组织跨地域的专业化厂际协作生产;有利㊃731㊃于使用现代化的工艺装备,并可提高设备的利用率;有利于采用自动线等先进的生产方式;还可减轻劳动强度,缩短装配周期㊂在使用和维修方面,互换性有其不可取代的优势㊂当机器的零(部)件突然损坏时,可迅速用相同规格的零(部)件更换,既缩短了维修时间,又能保证维修质量,从而提高机器的利用率和延长机器的使用寿命㊂2.答:不必㊂由于几何量误差的存在,零件的几何参数不可能加工得完全一样㊂实践证明,虽然零件的几何量误差可能影响到零件的使用性能,但只要将这些误差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仍能满足使用功能要求,也就是说,仍可以保证零件的互换性要求㊂因此,没有必要也不可能将零件的几何参数加工得完全一样㊂3.答:测量的目的有两个,一是零件加工完后判定其合格性;二是根据测量结果分析零件不合格的原因,及时采取必要的工艺措施,提高加工精度,减少不合格产品,提高合格率,从而降低生产成本和提高生产效率㊂第一章极限与配合ɦ1—1基本术语及其定义一、填空题1.包容面被包容面2.轴孔3.数值特定单位4.实际尺寸5.上极限尺寸下极限尺寸公称尺寸6.上极限尺寸下极限尺寸7.极限偏差实际偏差极限偏差上极限下极限8.E S E I e s e i㊃831㊃9.上极限实际10.实际尺寸上极限偏差下极限偏差11.变动量 + 或 - 号12.零线正偏差负偏差13.公差带大小公差带位置14.公称尺寸公差带15.正负16.间隙配合过渡配合过盈配合17.极限界限值松紧18.极限界限值紧松19.最大间隙最大过盈20.上交叠下21.间隙过盈22.过盈过渡间隙过渡23.间隙过盈孔的公差轴的公差松紧差别低24.孔轴二㊁判断题1.ˑ2.ɿ3.ˑ4.ɿ5.ˑ6.ɿ7.ɿ8.ˑ9.ɿ10.ˑ 11.ɿ 12.ˑ 13.ˑ 14.ɿ 15.ˑ 16.ˑ 17.ˑ 18.ɿ 19.ˑ 20.ɿ 21.ɿ 22.ɿ三㊁单项选择题1.B2.D3.D4.A5.B6.A7.C8.C9.C 10.B11.D 12.A 13.C14.A 15.D 16.D 17.D四㊁名词解释1.通过测量获得的尺寸称为实际尺寸㊂2.允许尺寸变化的两个界限值称为极限尺寸,其中允许的最大尺寸称为上极限尺寸㊂3.在尺寸公差带图中,由代表上极限偏差和下极限偏差或上极限尺寸和下极限尺寸的两条直线所限定的区域称为尺寸公㊃931㊃差带㊂4.可能具有间隙或过盈的配合称为过渡配合㊂五㊁简答题1.答:公称尺寸由设计给定,设计时可根据零件的使用要求,通过计算㊁试验或类比的方法,并经过标准化后确定㊂2.答:尺寸公差在数值等于上极限尺寸减下极限尺寸之差,也等于上极限偏差减下极限偏差之差㊂其表达式为:孔的公差T h=│D m a x-D m i n│轴的公差T s=│d m a x-d m i n│或T h=│E S-E I│,T s=│e s-e i│3.答:配合分为间隙配合㊁过盈配合和过渡配合三种㊂间隙配合中,孔的公差带在轴的公差带之上;过渡配合中,孔的公差带与轴的公差带相互交叠;过盈配合中,孔的公差带在轴的公差带之下㊂4.答:配合公差是允许间隙或过盈的变动量,其值等于组成配合的孔和轴的公差之和㊂其计算式为:间隙配合T f=│X m a x-X m i n│过盈配合T f=│Y m i n-Y m a x│过渡配合T f=│X m a x-Y m a x│或T f=T h+T s六㊁计算题1.答:m m公称尺寸上极限尺寸下极限尺寸上极限偏差下极限偏差公差尺寸标注轴ϕ40ϕ40.105ϕ40.080+0.105+0.0800.025ϕ40+0.105+0.080孔ϕ18ϕ18.093ϕ18.050+0.093+0.0500.043ϕ18++0.0930.050孔ϕ50ϕ49.983ϕ49.958-0.017-0.0420.025ϕ50--0.0170.042轴ϕ60ϕ59.959ϕ59.913-0.041-0.0870.046ϕ60-0.041-0.087㊃041㊃续表公称尺寸上极限尺寸下极限尺寸上极限偏差下极限偏差公差尺寸标注孔ϕ60ϕ60.009ϕ59.979+0.009-0.0210.030ϕ60+-0.0090.021孔ϕ70ϕ70.018ϕ69.988+0.018-0.0120.03ϕ70+-0.0180.012轴ϕ100ϕ100ϕ99.9460-0.0540.054ϕ100-00.054 2.答:(1)T h=E S-E I=+0.039-0=0.039m m(2)T s=e s-e i=-0.060-(-0.134)=0.074m m(3)T h=E S-E I=+0.034-(-0.020)=0.054m m(4)T s=e s-e i=+0.023-(-0.023)=0.046m m尺寸公差带图如下:3.答:(1)因为E I>e s,所以此配合为间隙配合㊂X m a x=E S-e i=+0.030-(-0.049)=+0.079m mX m i n=E I-e s=0-(-0.030)=+0.030m mT f=X m a x-X m i n=+0.079-(+0.030)=0.049m m㊃141㊃或T f=T h+T s=0.030+0.019=0.049m m(2)因为E I<e s且E S>e i,所以此配合为过渡配合㊂X m a x=E S-e i=+0.030-(+0.020)=+0.010m m Y m a x=E I-e s=0-(+0.039)=-0.039m mT f=X m a x-Y m a x=+0.010-(-0.039)=0.049m m 或T f=T h+T s=0.030+0.019=0.049m m(3)因为E S<e i,所以此配合为过盈配合㊂Y m i n=E S-e i=+0.054-(+0.091)=-0.037m m Y m a x=E I-e s=0-(+0.145)=-0.145m mT f=Y m i n-Y m a x=-0.037-(-0.145)=0.108m m 或T f=T h+T s=0.054+0.054=0.108m m(4)因为E I>e s,所以此配合为间隙配合㊂X m a x=E S-e i=+0.107-(-0.054)=+0.161m m X m i n=E I-e s=+0.072-0=+0.072m mT f=X m a x-X m i n=+0.161-(+0.072)=0.089m m 或T f=T h+T s=0.035+0.054=0.089m m尺寸公差带图如下:㊃241㊃ɦ1—2极限与配合标准的基本规定一㊁填空题1.标准公差等级公称尺寸分段2.20I T01I T183.相同不同4.越小5.越大6.相同7.基本偏差零线8.28对称9.A H 减小J Z C增大10.a h减小j z c增大11.基本偏差标准公差12.基本偏差公差等级13.优先常用一般用途14.基孔制基轴制15.一定不同16.基准孔下 H 0上17.基准轴上h0下18.公差带代号孔的公差带代号轴的公差带代号19.f(精密级) m(中等级)c(粗糙级)v(最粗级)20.20ħ二㊁判断题1.ˑ2.ɿ3.ɿ4.ˑ5.ˑ6.ɿ7.ˑ8.ɿ9.ˑ10.ˑ 11.ˑ 12.ɿ 13.ˑ 14.ˑ 15.ɿ 16.ɿ 17.ˑ三㊁单项选择题1.B2.C3.A4.B5.A6.A7.C8.D四㊁名词解释1.国家标准‘极限与配合“中所规定的任一公差,叫标准㊃341㊃公差㊂2.国家标准‘极限与配合“中所规定的,用以确定公差带相对于零线位置的上极限偏差或下极限偏差,叫基本偏差㊂3.基本偏差为一定的孔的公差带,与不同基本偏差的轴的公差带形成各种配合的一种制度称为基孔制㊂4.线性尺寸一般公差是指在车间普通工艺条件下,机床设备一般加工能力可保证的公差㊂五、简答题1.答:基本偏差代号用拉丁字母表示,大写字母表示孔的基本偏差,小写字母表示轴的基本偏差㊂孔:A㊁B㊁C㊁C D㊁D㊁E㊁E F㊁F㊁F G㊁G㊁H㊁J S㊁J㊁K㊁M㊁N㊁P㊁R㊁S㊁T㊁U㊁V㊁X㊁Y㊁Z㊁Z A㊁Z B㊁Z C㊂轴:a㊁b㊁c㊁c d㊁d㊁e㊁e f㊁f㊁f g㊁g㊁h㊁j s㊁j㊁k㊁m㊁n㊁p㊁r㊁s㊁t㊁u㊁v㊁x㊁y㊁z㊁z a㊁z b㊁z c㊂2.答:公差带代号由确定公差带位置的基本偏差代号和确定公差带大小的公差等级数字组成㊂例如,孔的公差带代号H6㊁F8㊁J S9,轴的公差带代号h7㊁c d8㊁k6等㊂3.答:图样上标注尺寸公差时,可用以下三种形式:用公称尺寸与公差带代号表示;用公称尺寸与极限偏差表示;用公称尺寸与公差带代号㊁极限偏差共同表示㊂例如,轴ϕ25g6可用ϕ25--0.0070.020或ϕ25g6(--0.0070.020)表示;孔ϕ75H8可用ϕ75+0.0460或ϕ75H8(+0.0460)表示㊂4.答:(1)ϕ80c d5表示公称尺寸为80m m,基本偏差代号为c d,公差等级为5级的轴㊂(2)ϕ65M8表示公称尺寸为65m m,基本偏差代号为M,公差等级为8级的孔㊂(3)ϕ40K7/h6表示公称尺寸为40m m㊁公差等级为6级的基准轴与基本偏差代号为K㊁公差等级为7级的孔形成的基轴制㊃441㊃过渡配合㊂5.答:(1)ϕ18H9/g9表示公称尺寸为18m m㊁公差等级为9级的基准孔与基本偏差代号为g㊁公差等级为9级的轴形成的基孔制间隙配合㊂(2)ϕ40H5/h4表示公称尺寸为40m m㊁基本偏差代号为H㊁公差等级为5级的孔与基本偏差代号为h㊁公差等级为4级的轴形成的基孔制(基轴制)间隙配合㊂(3)ϕ120J S8/h7表示公称尺寸为120m m㊁公差等级为7级的基准轴与基本偏差代号为J S㊁公差等级为8级的孔形成的基轴制过渡配合㊂(4)ϕ60H8/s7表示公称尺寸为60m m㊁公差等级为8级的基准孔与基本偏差代号为S㊁公差等级为7级的轴形成的基孔制过盈配合㊂(5)ϕ35P7/t6表示公称尺寸为35m m㊁基本偏差代号为P㊁公差等级为7级的孔与基本偏差代号为t㊁公差等级为6级的轴形成的混合制过盈配合㊂六、计算题1.答:(1)查教材附表二得B的基本偏差为下极限偏差,其值为E I=+260μm=+0.260m m查教材表1 2得标准公差数值为I T=100μm=0.100m m所以,另一极限偏差为E S=E I+I T=+0.260+0.100=+0.360m m即ϕ125B9(++0.3600.260)(2)查教材附表一得f的基本偏差为上极限偏差,其值为e s=-30μm=-0.030m m查教材表1 2得标准公差数值为㊃541㊃I T=19μm=0.019m m所以,另一极限偏差为e i=e s-I T=-0.030-0.019=-0.049m m即ϕ60f6(--0.0300.049)(3)查教材附表二得S的基本偏差为上极限偏差,其值为E S=-35+Δ=-35+3=-32μm=-0.032m m查教材表1 2得标准公差数值为I T=9μm=0.009m m所以,另一极限偏差为E I=E S-I T=-0.032-0.009=-0.041m m即ϕ30S5(--0.0320.041)(4)j s为完全对称公差带,故偏差值为偏差=ʃI T n2又查教材表1 2得标准公差数值为I T=11μm=0.011m m所以,偏差=ʃI T n2=ʃ0.0112=ʃ0.0055m m所以,基本偏差为e s=+0.0055m m,另一极限偏差e i= -0.0055m m即ϕ40j s5(ʃ0.0055)2.答:(1)查教材附表三得e s=-150μm=-0.150m m,e i=-208μm=-0.208m m,即ϕ8b10(--0.1500.208)T s=e s-e i=-0.150-(-0.208)=0.058m m(2)查教材附表三得e s=-25μm=-0.025m m,e i=-41μm=-0.041m m,即ϕ36f6(--0.0250.041)㊃641㊃T s=e s-e i=-0.025-(-0.041)=0.016m m(3)查教材附表四得E S=+205μm=+0.205m m,E I=+95μm=+0.095m m,即ϕ12C11(++0.2050.095)T h=E S-E I=+0.205-(+0.095)=0.110m m(4)查教材附表三得e s=+12μm=+0.012m m,e i=-12μm=-0.012m m,即ϕ50j s7(ʃ0.012)T s=e s-e i=+0.012-(-0.012)=0.024m m(5)查教材附表三得e s=+50μm=+0.050m m,e i=+20μm=+0.020m m,即ϕ60n7(++0.0500.020)T s=e s-e i=+0.050-(+0.020)=0.030m m(6)查教材附表四得E S=+8μm=+0.008m m,E I=0,即ϕ65H4(+0.0080) T h=E S-E I=+0.008-0=0.008m m3.答:(1)ϕ30H7k61)查表确定孔㊁轴的极限偏差并计算其极限尺寸和公差数值㊂查教材附表四得孔ϕ30H7的极限偏差为E S=+21μm, E I=0μm,即孔的尺寸为ϕ30+0.0210㊂D m a x=D+E S=30+0.021=30.021m mD m i n=D+E I=30+0=30m mT h=E S-E I=+0.021-0=0.021m m或T h=D m a x-D m i n=30.021-30=0.021m m查教材附表三得轴ϕ30k6的极限偏差为e s=+15μm, e i=+2μm,即轴的尺寸为ϕ30++0.0150.002㊂㊃741㊃d m a x=d+e s=30+(+0.015)=30.015m md m i n=d+e i=30+(+0.002)=30.002m mT s=e s-e i=+0.015-(+0.002)=0.013m m或T s==d m a x-d m i n=30.015-30.002=0.013m m 2)画出公差带图如下:3)判断配合类型㊂因为E I<e s且E S>e i,孔的基本偏差代号为H,所以此配合为基孔制过渡配合㊂4)计算极限盈隙及配合公差㊂X m a x=E S-e i=+0.021-(+0.002)=+0.019m mY m a x=E I-e s=0-(+0.015)=-0.015m mT f=X m a x-Y m a x=+0.019-(-0.015)=0.034m m 或T f=T h+T s=0.021+0.013=0.034m m(2)ϕ85P6h51)查表确定孔㊁轴的极限偏差并计算其极限尺寸和公差数值㊂查附表四得孔ϕ85P6的极限偏差为E S=-30μm,E I= -52μm,即孔的尺寸为ϕ85--0.0300.052㊂D m a x=D+E S=85+(-0.030)=84.970m mD m i n=D+E I=85+(-0.052)=84.948m mT h=E S-E I=-0.030-(-0.052)=0.022m m 或T h=D m a x-D m i n=84.97-84.948=0.022m m查教材附表三得轴ϕ85h5的极限偏差为e s=0μm,e i=㊃841㊃-15μm,即轴的尺寸为ϕ85-00.015㊂d m a x=d+e s=85+0=85m md m i n=d+e i=85+(-0.015)=84.985m mT s=e s-e i=0-(-0.015)=0.015m m或T s==d m a x-d m i n=85-84.985=0.015m m2)画出公差带图如下:3)判断配合类型㊂因为E S<e i,轴的基本偏差代号为h,所以此配合为基轴制过盈配合㊂4)计算极限盈隙及配合公差㊂Y m i n=E S-e i=-0.030-(-0.015)=-0.015m mY m a x=E I-e s=-0.052-0=-0.052m mT f=Y m i n-Y m a x=-0.015-(-0.052)=0.037m m 或T f=T h+T s=0.022+0.015=0.037m m(3)ϕ52H7f91)查表确定孔㊁轴的极限偏差并计算其极限尺寸和公差数值㊂查教材附表四得孔ϕ52H7的极限偏差为E S=+30μm, E I=0μm,即孔的尺寸为ϕ52+0.0300㊂D m a x=D+E S=52+0.030=52.030m mD m i n=D+E I=52+0=52m mT h=E S-E I=+0.030-0=0.030m m或T h=D m a x-D m i n=52.030-52=0.030m m㊃941㊃查教材附表三得轴ϕ52f9的极限偏差为e s=-30μm, e i=-104μm,即轴的尺寸为ϕ52--0.0300.104㊂d m a x=d+e s=52+(-0.030)=51.970m md m i n=d+e i=52+(-0.104)=51.896m mT s=e s-e i=-0.030-(-0.104)=0.074m m或T s==d m a x-d m i n=51.970-51.896=0.074m m 2)画出公差图如下:3)判断配合类型㊂因为E I>e s,孔的基本偏差代号为H,所以此配合为基孔制间隙配合㊂4)计算极限盈隙及配合公差㊂X m a x=E S-e i=+0.030-(-0.104)=+0.134m mX m i n=E I-e s=0-(-0.030)=+0.030m mT f=X m a x-X m i n=+0.134-(+0.030)=0.104m m或T f=T h+T s=0.030+0.074=0.104m m4.答:(1)D=d=ϕ18m m(2)孔的基本偏差为E I=0,轴的基本偏差为e s=-0.016m m(3)D m a x=D+E S=18+0.018=18.018m mD m i n=D+E I=18+0=18m md m a x=d+e s=18+(-0.016)=17.984m md m i n=d+e i=18+(-0.033)=17.967m m(4)因为孔的公差带在轴的公差带之上,且E I=0,所以此㊃051㊃配合为基孔制间隙配合㊂(5)X m a x=E S-e i=+0.018-(-0.033)=+0.051m mX m i n=E I-e s=0-(-0.016)=+0.016m mT f=X m a x-X m i n=+0.051-(+0.016)=0.035m m 5.答:(1)配合代号为ϕ25H7f6㊁ϕ25H7j s6㊁ϕ25H7h6㊂(2)三对配合的相同点:公称尺寸相同;基准制相同;孔㊁轴公差等级相同,故公差带大小相同;配合公差相同㊂三对配合的不同点:轴的基本偏差代号不同,故轴的公差带位置不同;配合性质不同㊂6.答:(1)确定孔㊁轴的极限偏差因为孔㊁轴的公差等级相同,所以T h=T s=T f2=0.0782= 0.039m m㊂又因为是基孔制配合,所以有E I=0E S=T h+E I=0.039+0=+0.039m m因为X m a x=E S-e i所以e i=E S-X m a x=+0.039-0.103=-0.064m me s=T s+e i=0.039+(-0.064)=-0.025m m(2)确定另一极限盈隙因为E I>e s,所以此配合为间隙配合㊂X m i n=E I-e s=0-(-0.025)=+0.025m m7.答:(1)确定另一极限盈隙因为最大间隙的绝对值小于配合公差,所以此配合为过渡配合㊂㊃151㊃因为T f=X m a x-Y m a x所以Y m a x=X m a x-T f=+0.019-0.049=-0.030m m (2)计算孔㊁轴的极限偏差因为此配合为基孔制配合,所以E I=0㊂E S=X m a x+e i=+0.019+0.011=+0.030m mT h=E S-E I=+0.030-0=0.030m mT s=T f-T h=0.049-0.030=0.019m me s=T s+e i=0.019+(+0.011)=+0.030m mɦ1—3公差带与配合的选用一㊁填空题1.公差等级配合制配合种类2.使用性能经济性能使用要求低3.基孔制基轴制标准件4.类比类比二㊁判断题1.ˑ2.ˑ3.ˑ4.ˑ三㊁单项选择题1.C2.A3.B4.B四㊁简答题1.答:一般情况下,应优先选用基孔制㊂这是因为中㊁小尺寸段孔的精加工一般采用铰刀㊁拉刀等定尺寸刀具,检验也多采用塞规等定尺寸量具,而轴的精加工不存在这类问题㊂因此,采用基孔制可大大减少定尺寸刀具和量具的品种㊁规格,有利于刀具和量具的生产㊁储备,从而降低成本㊂在有些情况下可采用基轴制㊂如采用冷拔圆棒料制作精度要求不高的轴,由于这种棒料外圆的尺寸㊁形状相当准确,表面光洁,因而外圆不需加工就能满足配合要求,这时采用基轴制在技术上㊁经济上都是合理的㊂2.答:采用类比法选用配合的步骤如下:㊃251㊃(1)首先根据使用要求确定配合的类别,即确定是间隙配合㊁过盈配合,还是过渡配合㊂(2)确定了类别后,再进一步类比确定选用哪一种配合㊂(3)当实际工作条件与典型配合的应用场合有所不同时,应对配合的松紧做适当的调整,最后确定选用哪种配合㊂五㊁综合题答:外圆尺寸合格范围分别为:ϕ51.94~50m m㊁ϕ65.94~ 60m m;ϕ69.94~70m m㊁ϕ84.94~85m m㊂ϕ52.13m m为不合格尺寸(返修),ϕ65.96m m为合格尺寸,ϕ70m m为合格尺寸,ϕ84.93m m为不合格尺寸(报废)㊂第二章技术测量的基本知识及常用计量器具ɦ2—1技术测量的基本知识一㊁填空题1.测量对象计量单位测量方法测量精度2.极限范围具体的数值3.量具量规量仪计量装置4.直接间接绝对相对单项综合5.最小值最大值6.计量器具误差方法误差环境误差人员误差7.极限范围合格量值二㊁判断题1.ɿ2.ˑ3.ɿ4.ɿ5.ɿ6.ˑ7.ˑ8.ɿ9.ɿ10.ˑ 11.ɿ 12.ˑ 13.ɿ 14.ˑ三㊁单项选择题1.C2.D3.B4.B5.D6.A7.C8.D9.B四㊁名词解释1.间接测量是指先测出与被测几何量相关的其他几何参数,㊃351㊃再通过计算获得被测几何量数值的方法㊂2.相对测量是指通过读取被测几何量与标准量的偏差来确定被测几何量数值的方法㊂3.刻度间距是指计量器具的标尺或刻度盘上两相邻刻线中心的距离㊂4.分度值是指计量器具的标尺或刻度盘上每一小格所代表的测量值㊂5.示值范围是指计量器具的标尺或刻度盘上所指示的起始值到终了值的范围㊂6.示值误差是指计量器具的指示值与被测量值(实际值)的差值㊂五、简答题1.答:直接测量是直接用量具或量仪测出被测几何量值,而间接测量是先测出与被测几何量相关的其他几何参数,再通过计算获得被测几何量数值㊂2.答:绝对测量可从量具或量仪上直接读出被测几何量的数值,而相对测量通过读取被测几何量与标准量的偏差来确定被测几何量数值㊂3.答:测量误差产生的原因很多,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种:(1)计量器具误差计量器具误差是由于计量器具本身在设计㊁制造㊁装配和使用调整上的不准确而引起的㊂这些误差综合表现为示值误差和示值的稳定性㊂(2)方法误差方法误差是指测量方法不完善所引起的误差,如计算公式不准确㊁测量方法选择不当㊁工件安装定位不准确引起的测量误差㊂㊃451㊃(3)环境误差环境误差是指测量时,测量环境不符合标准状态而引起的测量误差㊂影响测量环境的因素有温度㊁湿度㊁气压㊁振动㊁灰尘等,其中温度对测量误差的影响最大㊂(4)人员误差人员误差是由测量人员主观因素和操作技术水平所引起的误差㊂例如,测量人员使用计量器具的方法不正确,对示值的分辨能力和对仪器的调节能力不强等因素引起的测量误差㊂4.答:用圆柱螺纹量规检验螺纹时,通端螺纹量规能完全旋入通过,止端螺纹量规不能旋入或部分旋入,则被检螺纹合格㊂ɦ2—2测量长度尺寸的常用量具一㊁填空题1.尺身内测量爪外测量爪游标尺框紧固螺钉深度尺2.长度厚度内外径槽宽深度3.0.100.050.020.024.深度高度高度划线5.外径千分尺内径千分尺深度千分尺螺纹千分尺公法线千分尺6.0.50.5500.017.孔径深度距离8.中径砧座测量头9.齿轮带孔零件距端面较远10.刻度研合不同11.累积5最后一位数字二㊁判断题1.ɿ2.ɿ3.ˑ4.ˑ5.ɿ6.ˑ7.ˑ8.ˑ9.ˑ10.ˑ 11.ˑ㊃551㊃三㊁单项选择题1.C2.B3.A4.D5.C6.D7.D8.A9.B 10.D四㊁简答题1.答:游标卡尺的尺身刻度间距为1m m,游标刻线格数为50格,游标刻线总长为49m m,即游标刻度间距b=(50-1)ˑ150= 0.98m m,与尺身刻线间距之差为1-0.98=0.02m m,故其分度值为0.02m m㊂2.答:使用游标卡尺时应注意以下事项:(1)测量前,将卡尺的测量面用软布擦干净,卡尺的两个量爪合拢,应密不透光㊂如漏光严重,需进行修理㊂量爪合拢后,游标零线应与尺身零线对齐㊂如对不齐,就存在零位偏差,一般不能使用㊂有零位偏差时如要使用,需加校正值㊂游标在尺身上滑动要灵活自如,不能过松或过紧,不能晃动,以免产生测量误差㊂(2)测量时,要先注意看清尺框上的分度值标记,以免读错小数值产生粗大误差㊂应使量爪轻轻接触零件的被测表面,保持合适的测量力,量爪位置要摆正,不能歪斜㊂(3)读数时,视线应与尺身表面垂直,避免产生视觉误差㊂3.答:使用千分尺时应注意以下事项:(1)测量之前,转动千分尺测力装置上的棘轮,使两个测量面合拢,检查测量面间是否密合,同时观察微分筒上的零线与固定套管的中线是否对齐,如有零位偏差,可送检修部门调整,或在读数时加修正值㊂(2)测量时,千分尺测微螺杆的轴线应垂直于零件被测表面㊂先用手转动千分尺的微分筒,待测微螺杆的测量面接近工件被测表面时,再转动测力装置上的棘轮,使测微螺杆的测量面接触工件表面,听到2~3声 咔咔 声后即停止转动,此㊃651㊃时已得到合适的测量力,可读取数值㊂不可用手猛力转动微分筒,以免使测量力过大而影响测量精度,严重时还会损坏螺纹传动副㊂(3)读数时最好不从工件上取下千分尺,如需取下再读数时,应先锁紧测微螺杆,然后再轻轻取下,以防止尺寸变动产生测量误差㊂(4)读数要细心,看清刻度,特别是要注意分清整数部分和0.5m m的刻线㊂五、综合题1.答:游标卡尺的读数方法:(1)根据游标零线所处位置读出尺身在游标零线前整数部分的读数值㊂(2)判断游标上第几根刻线与尺身上的刻线对准,游标刻线的序号乘以该游标量具的分度值即得到小数部分的读数值㊂(3)最后将整数部分的读数值与小数部分的读数值相加即为整个测量结果㊂a)读数为22+0.02ˑ23=22.46m mb)读数为0+0.02ˑ12=0.24m mc)读数为105+0.02ˑ44=105.88m m2.答:千分尺的读数方法:(1)先从微分筒的边缘向左看固定套管上距微分筒边缘最近的刻线,从固定套管中线上侧的刻度读出整数,从中线下侧的刻度读出0.5m m的小数㊂(2)再从微分筒上找到与固定套管中线对齐的刻线,将此刻线数乘以0.01m m就是小于0.5m m的小数部分的读数值,最后把以上几部分相加即为测量值㊂a)读数为12+0.01ˑ19=12.19m mb)读数为32+0.5+0.01ˑ15=32.65m m㊃751㊃c)读数为16+0.5+0.01ˑ43=16.93m m3.答:查教材附表三得e s=-60μm=-0.060m m,e i=-79μm=-0.079m m,即ϕ58e6(--0.0600.079)所以,d m a x=d+e s=58+(-0.060)=57.940m md m i n=d+e i=58+(-0.079)=57.921m m选择尺寸d m a x=57.940m m的量块组:选择尺寸d m i n=57.921m m的量块组:ɦ2—3常用机械式量仪一、填空题1.杠杆齿轮齿条扭簧直线移动角位移2.11000.01m m 0.01m m3.齿侧间隙测量误差4.0~30~50~105.长度尺寸直线度平面度平行度6.百分表专用表架直径形状误差深孔相对7.较小可以改变小孔校正㊃851㊃8.0.010.0010.002 ʃ0.02二㊁判断题1.ˑ2.ɿ3.ˑ4.ˑ5.ɿ6.ˑ7.ɿ8.ˑ三㊁单项选择题1.B2.C3.C4.B5.D6.C四㊁综合题答:(1)此测量方法是相对测量㊂测量步骤:先用量块组成公称尺寸(179m m)进行校正,转动表盘,将指针对准零刻度㊂然后将工件放在百分表的测量头下测量,从百分表中读出读数,该读数为被测尺寸与量块组的尺寸差㊂最后根据此读数值与量块组尺寸即可计算出被测尺寸值㊂(2)作为测量时的标准尺寸9m m 70m m 100m m(3)逆时针0第10(4)测量时,若百分表指针逆时针转了7格,该轴合格㊂其实际尺寸为179-0.01ˑ7=178.93m m㊂ɦ2—4测量角度的常用计量器具一㊁填空题1.内外角度5'2'扇形(I型)圆形(Ⅱ型)2.30293.正弦函数间接测量精密4.100m m 200m m0级1级二㊁判断题1.ˑ2.ɿ3.ˑ4.ɿ5.ˑ6.ˑ7.ˑ三㊁单项选择题1.D2.D3.C4.C四㊁综合题1.答:万能角度尺的读数方法和游标卡尺相似,即先从尺身上读出游标零线指示的整度数,再判断游标上第几格刻线与尺㊃951㊃身上的刻线对齐,就能确定角度 分 的数值,然后把两者相加,就是被测角度的数值㊂a)被测角度为2ʎ16'㊂b)被测角度为16ʎ12'㊂2.答:因为s i nα=h L所以h=L s i nα=200ˑs i n8ʎ32'=200ˑ0.1484=29.96m m s i nα=h L=50200=0.25α=14ʎ28'39ᵡ3.答:(1)因为s i nα=h L所以h=L s i nα=100ˑs i n3.014554ʎ=100ˑ0.05259=5.259m m (2)Δc=n l=0.00880=0.0001Δα=2Δcˑ105=2ˑ0.0001ˑ105=20ᵡ(3)由于a点比b低,因而实际圆锥角比基本圆锥角小,其锥角偏差为负,所以α实=α-Δα=3ʎ52.4ᵡ-20ᵡ=3ʎ32.4ᵡɦ2—5其他计量器具简介一、填空题1.缝隙直角垂直度2.内外角塞尺划线基准校正3.直线度平面度样板宽工作面4.水平面角度5.条式框式合像6.指示表方箱 V形架7.跳动量㊃061㊃二㊁判断题1.ˑ2.ɿ3.ɿ4.ɿ5.ˑ6.ˑ三㊁单项选择题1.C2.A3.C4.D5.B6.B 四㊁计算题解:倾斜角α=4ᵡˑ1.5=6ᵡ两端高度差h =0.021000l n =0.021000ˑ1200ˑ1.5=0.036m m ɦ2—6 光滑极限量规一㊁填空题1.刻度 光滑极限 直线尺寸 圆锥 综合 螺纹 花键2.工作 验收 校对3.上极限 下极限 下极限 上极限4.轴 孔 通规 止规5.锥角 尺寸 圆锥塞规 圆锥套规二㊁判断题1.ɿ2.ˑ3.ˑ4.ˑ5.ɿ三㊁简答题1.答:这样做可避免工作量规和验收量规因磨损量不一致而可能产生的矛盾,从而保证了测量结果的统一性㊂2.答:光滑极限量规是成对使用的,一端为通规,代号T ,一端为止规,代号Z ㊂用卡规检验轴时,如通规能够通过,表示轴径小于上极限尺寸㊂止规不能通过,则表示轴径大于下极限尺寸㊂利用卡规的两端,可以判断被检尺寸是否在允许的范围内㊂用塞规检验孔时,如通规能够通过,表示孔径大于下极限尺寸㊂止规不能通过,则表示孔径小于上极限尺寸㊂利用塞规的两端,可以判断被检尺寸是否在允许的范围内㊂检验工件时,只有通规能通过工件而止规过不去才表示被检㊃161㊃工件合格,否则就不合格㊂阶段性实习训练(一)一㊁填空题1.航空汽油钟表油特质润滑油2.潮湿酸磁性高温振动3.周期二㊁判断题1.ˑ2.ˑ3.ɿ4.ɿ5.ˑ三㊁简答题1.答:测量范围为0~25m m的千分尺可直接校对;测量范围大于25m m的千分尺用校对棒或量块校对㊂擦净两个测量面,旋转微分筒,两个测量面即将接触时轻转棘轮,发出 咔咔 声,微分筒 0 线与固定套管基线重合,微分筒端面与固定套筒 0 线右边缘相切,此时 0 位正确㊂2.答:万能角度尺与游标卡尺的刻线原理和读数方法相似,即先从尺身上读出游标零刻度线指示的整度数,再判断游标上第几格刻线与尺身上的刻线对齐,就能确定角度 分 的数值,然后把两者相加,就是被测角度的数值㊂两者的不同点是应用范围不同,万能角度尺测量的是工件的角度尺寸,而游标卡尺测量的是长度尺寸㊂四㊁综合题答:同一表面的尺寸可用多种计量器具来检测,在实际生产中,应使用最常用的计量器具来进行检测,所以结合图示应选用最经济适用的检测方法㊂可用游标卡尺检测的尺寸:长度尺寸12m m㊁74m m,内孔ϕ30.5m m,外圆尺寸ϕ52m m㊂可用内径百分表检测的尺寸:内孔ϕ22H7m m㊂外圆ϕ40f7m m理论上应用杠杆千分尺来检测,但实际工作中用外径千分尺进行测量㊂㊃261㊃各尺寸合格的范围是ϕ22~22.021m m,ϕ30.2~30.8m m,ϕ39.95~39.975m m,ϕ51.7~52.3m m,11.8~12.2m m,73.7~ 74.3m m㊂第三章几何公差ɦ3—1概述一㊁填空题1.被测基准2.组成导出3.66524.形状大小方向位置5.限制区域6.公差项目几何特征9二㊁判断题1.ɿ2.ˑ3.ˑ4.ˑ5.ˑ6.ɿ三㊁单项选择题1.C2.B3.A4.B5.C6.D四㊁名词解释1.实际要素是指零件上实际存在的要素㊂2.几何公差就是对几何要素的形状㊁方向㊁位置㊁跳动所提出的精度要求㊂五㊁简答题1.答:零件的几何要素是指构成零件形体的点㊁线㊁面㊂零件的几何要素按存在的状态可分为理想要素和实际要素;按在几何公差中所处的地位可分为被测要素和基准要素;按几何特征可分为组成要素和导出要素㊂2.答:㊃361㊃ɦ3—2几何公差的标注一、填空题1.框格指引线符号数值基准字母2.项目符号数值基准代号3.轮廓线延长线明显错开对齐4.上方下方5.ϕSϕ㊃461㊃二㊁判断题1.ɿ2.ˑ3.ˑ4.ˑ5.ɿ三㊁单项选择题1.C2.B3.A4.D四㊁简答题1.答:当被测要素是组成要素时,指引线的箭头应指在该要素的轮廓线或其延长线上,并应明显地与尺寸线错开㊂当被测要素是导出要素时,指引线的箭头应与确定该要素的轮廓尺寸线对齐㊂当基准要素为组成要素时,基准符号的连线应指在该要素的轮廓线或其延长线上,并应明显地与尺寸线错开㊂当基准要素是导出要素时,基准符号的连线应与确定该要素轮廓的尺寸线对齐㊂2.答:(+)表示若被测要素有误差,则只允许中间向材料外凸起㊂(-)表示若被测要素有误差,则只允许中间向材料内凹下㊂(▷)表示若被测要素有误差,则只允许按符号的小端方向逐渐缩小㊂五㊁综合题1.答:㊃561㊃2.答:3.答:ɦ3—3几何公差项目的应用和解读一、填空题1.平面内的直线直线回转体上的素线平面间的交线轴线2.两平行直线两平行平面一个圆柱面3.基准形状基准形状位置方向4.两条等距曲线两等距曲面5.轴线中心平面轴线6.同轴圆柱面同心圆7.对称配置两平行平面轴线圆柱面8.径向端面斜向径向端面㊃661㊃二㊁判断题1.ˑ2.ɿ3.ɿ4.ˑ5.ɿ6.ˑ7.ˑ8.ɿ9.ɿ10.ɿ 11.ˑ 12.ˑ 13.ɿ 14.ˑ 15.ɿ 16.ˑ 17.ˑ 18.ˑ三㊁单项选择题1.C2.B3.D4.D5.A6.B7.C8.A9.B四㊁名词解释1.当给出一个或一组要素的位置㊁方向或轮廓度公差时,分别用来确定其理论正确位置㊁方向或轮廓的尺寸称为理论正确尺寸㊂2.圆跳动公差是被测表面绕基准轴线回转一周时,在给定方向上的任一测量面上所允许的跳动量㊂五㊁综合题1.答:序号几何公差项目符号几何公差项目名称被测要素基准要素公差带形状和大小a圆度圆锥面无半径差为0.009m m的两同心圆内的区域b平行度ϕ20H7孔的轴线底平面距离为0.025m m且与基准平面平行的两平行平面之间的区域c垂直度ϕ40H7孔的轴线右端面直径为0.03m m且与基准平面垂直的一个圆柱面内的区域d同轴度ϕ80外圆柱面的轴线ϕ30孔的轴线与基准轴线同轴的直径为0.025的圆柱面内的区域㊃761㊃。

极限配合与技术测量基础第一章

极限配合与技术测量基础第一章

ф 40G7
只标注公差带代号的方法(适用于 大批量的生产要求)
只标注上、下极限偏差数值的方法 (适用于单件或小批量的生产要求)
公差带代号与极限偏差值共同标注的方 法(适用于批量不定的生产要求)
3.公差带系列
公称尺寸至500mm的一般、常用和优先轴公差带
公称尺寸至500mm一般、常用和优先孔公差带
基孔制配合
(2)基轴制配合:基本偏差为一定的轴的公差带,与 不同基本偏差的孔的公差带形成各种配合的一种制度。
2.间隙与过盈
间隙——孔的尺寸减去相配合的轴的尺寸为正,一 般用X表示,其数值前应标“+”号。
过盈——孔的尺寸减去相配合的轴的尺寸为负,一 般用Y表示,过盈数值前应标“-”号。
3.配合的类型
间隙配合 过渡配合 过盈配合
(1)间隙配合
间隙配合——孔的公差带在轴的公差带之上且总 是具有间隙(包括最小间隙等于零)的配合。
(4)代号j、J及P~ZC的基本偏差数值与公差等级有关。
三、公差带
1.公差带代号
孔、轴公差带代号由基本偏差代号与公差等级数字组 成。
例如: 孔公差带代号 H9、D9、B11、S7、T7 轴公差带代号h6、d8、k6、s6、u6
2.图样上标注尺寸公差的方法
公称尺寸与公差带代号表示 公称尺寸与极限偏差表示 公称尺寸与公差带代号、极限偏差共同表示
公差带图
【例1-5】绘出孔φ25 图。
mm和轴φ25
mm的公差带
解题过程
四、配合的术语及其定义
1.配合 2.间隙与过盈 3.配合的类型 4.配合公差(Tf)
1.配合
配合——基本尺寸相同的,相互结合的孔和轴公差带 之间的关系。
相互配合的孔和轴其基本尺寸应该是相同的。 孔、轴公差带之间的不同关系,决定了孔、轴结合的 松紧程度,也就是决定了孔、轴的配合性质。

11级极限配合与技术测量试题及答案

11级极限配合与技术测量试题及答案

《极限配合与技术测量》试题第一章概述第一部分选择题1、保证互换性生产的基础是()。

A.标准化 B.生产现代化 C.大批量生产 D.协作化生产2、零件的互换性指()。

A、零件尺寸绝对相同B、零件需是同一规格C、零件需要挑选D、零件可以是任意规格第二部分判断题1.具有互换性的零件应该是形状和尺寸完全相同的零件。

()2.零件的形位误差是由加工中机床精度、加工方法等多种因素形成的,因此在加工中采用高精度的机床,采用先进的加工方法等,可使形位误差值为零。

( )3.不经选择与修配,就能互相替换装配的零件,就是具有互换性的零件。

()4.为使零件的几何参数具有互换性,必须把零件的加工误差控制在给定的范围内。

()5.公差是零件尺寸允许的最大偏差。

()第二章孔、轴尺寸的极限与配合第一部分选择题1. 设计时给定的尺寸称为()。

A. 实际尺寸B. 极限尺寸C. 基本尺寸2.当孔与轴的公差带相互交叠时,其配合性质为()。

A. 间隙配合B. 过渡配合C. 过盈配合3.下列孔与基准轴配合,组成间隙配合的孔是()。

A.孔的两个极限尺寸都大与基本尺寸B.孔的两个极限尺寸都小与基本尺寸C.孔的最大极限尺寸大于基本尺寸,最小极限尺寸小于基本尺寸4.公差带的大小由()确定。

A.实际偏差 B. 基本偏差 C. 标准公差5.在常用配合中,IT8的孔不能与()的轴配合。

A.高一级 B. 低一级 C. 同级6.最小极限尺寸减去其基本尺寸所得的代数差叫()。

A.实际偏差 B. 上偏差 C. 下偏差7.基本偏差是()。

A.上偏差B.下偏差C.上偏差和下偏差D.上偏差或下偏差8.一般配合尺寸的公差等级范围大致为()。

A.IT1~IT7;B.IT2~IT5;C.IT5~IT13;D.IT8~IT149.基本偏差为m的轴的公差带与基准孔H的公差带形成()。

A.间隙配合;B.过盈配合;C.过渡配合;D.过渡配合或过盈配合10.选择配合时,如果孔和轴之间有相对滑动,应选用( )A.间隙配合B.过盈配合C.过渡配合D.以上三种配合均有可能选用11.最大极限尺寸减去其基本尺寸所得的代数差为()A.下偏差 B.上偏差C.基本偏差 D.实际偏差12. 尺寸公差带图的零线表示()A.最大极限尺寸 B.基本尺寸C.最小极限尺寸 D.实际尺寸13. 当孔的最小极限尺寸与轴的最大极限尺寸之代数差为负值时,此代数差称为()A. 最大间隙B.最小间隙C.最大过盈D.最小过盈14相互结合的孔和轴的精度决定了()。

极限配合与技术测量基础(第四版)第一章

极限配合与技术测量基础(第四版)第一章
原则
了解通过公差设计和配合选择来实现机械零件稳定性和可靠性的基本原则。
实例分析
通过实例分析,深入理解极限配合的概念和原则。
技术测量的意义和作用
1 质量控制
探讨技术测量在质量控制 中的作用,确保产品符合 规定的要求。
2 工程设计
了解技术测量如何在工程 设计中发挥重要作用,确 保每个零件都具有准确的 尺寸。
关联性
探讨极限配合与技术测量之间的 关系,以确保零件在装配过程中 的质量和稳定性。
测量工具
了解测量工具在极限配合和技术 测量中的重要性,如卡尺和测微 计。
实例分析
通过实例分析,展示极限配合与 技术测量在齿轮装配中的应用。
极限配合与技术测量的应用范围
机械制造
探索极限配合和技术测量在机 械制造领域的应用,如汽车制 造和航天工程。
电子工程
了解极限配合和技术测量在电 子工程中的应用,如印刷电路 板制造和芯片封装。
医疗技术
展示极限配合和技术测量在医 疗技术领域的应用,如医疗器 械生产和人工关节制造。
结论和要点
极限配合
总结极限配合的定义、原则和应用范围。
技术测量
总结技术测量的意义、基本原理和方法。
重要性
强调极限配合和技术测量的重合与技术测量基础 (第四版)第一章
本章将介绍极限配合和技术测量的基础知识。你将了解到它们的重要性、原 理、方法以及它们在各个领域的应用。
极限配合的定义和重要性
了解极限配合的定义,并探讨它在工程领域中的重要性。这是确保零件之间紧密配合的关键工艺。
极限配合的基本概念和原则
基本概念
探索极限配合的基本概念,包括公差、配合类别和配合制图符号。
3 过程监控
理解技术测量在生产过程 中的监控作用,确保每个 工序都达到预期标准。

极限配合与技术测量基础教案

极限配合与技术测量基础教案

极限配合与技术测量基础教案第一章:概述1.1 课程介绍本课程旨在介绍极限配合与技术测量的基础知识,帮助学生了解和掌握机械零件的尺寸公差、形状和位置公差、表面粗糙度等方面的内容,为学生进一步学习机械设计、制造和维修等领域打下基础。

1.2 教学目标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极限配合与技术测量的重要性,理解基本概念,掌握基本计算方法,提高学生在实际工作中对机械零件尺寸和质量的控制能力。

1.3 教学内容1.3.1 极限配合的概念1.3.2 尺寸公差、形状和位置公差、表面粗糙度的定义及表示方法1.3.3 极限偏差的计算方法1.3.4 公差带的绘制方法第二章:极限配合计算2.1 教学目标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极限配合的基本计算方法,能够根据给定的尺寸和公差要求,计算出允许的最大和最小偏差,并确定配合类型。

2.2 教学内容2.2.1 极限偏差的计算方法2.2.2 配合类型的判断方法2.2.3 过渡配合和过盈配合的计算方法2.2.4 极限配合计算实例第三章:尺寸公差与形状和位置公差3.1 教学目标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尺寸公差、形状和位置公差的概念及其表示方法,掌握基本计算和应用方法,提高学生在实际工作中对零件尺寸和形状的控制能力。

3.2 教学内容3.2.1 尺寸公差的定义及其表示方法3.2.2 形状和位置公差的定义及其表示方法3.2.3 尺寸公差、形状和位置公差的计算方法3.2.4 公差带的绘制方法及应用实例第四章:表面粗糙度4.1 教学目标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了解表面粗糙度的概念及其表示方法,掌握基本计算和应用方法,提高学生在实际工作中对零件表面质量的控制能力。

4.2 教学内容4.2.1 表面粗糙度的定义及其表示方法4.2.2 表面粗糙度的计算方法4.2.3 表面粗糙度对零件性能的影响4.2.4 表面粗糙度的应用实例第五章:测量基础5.1 教学目标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测量的基础知识,掌握基本测量方法和测量工具的使用,提高学生在实际工作中对零件尺寸和质量的控制能力。

极限配合与技术测量第一单元试卷

极限配合与技术测量第一单元试卷

电子信息高级技术学校/仪表无线电工业学校2018—2019学年度第一学期《极限配合与技术测量基础》单元测试QMSD/JD -18-02 适用班级:模具1821 考生班级姓名命题人:审核人:一、单项选择题(本题有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在每小题所给出的3-4个选项中,只有1个符合题目要求,请把所选项前的字母填入该小题的括号内。

多选、错选、不选均不得分)1. 公称尺寸是()。

A. 测量时得到的B. 加工时得到的C. 装配后得到的D.设计时给定的2. 下极限尺寸减去其公称尺寸所得的代数差为()。

A. 上极限偏差B. 下极限偏差C. 基本偏差D. 实际偏差3. 某尺寸的实际偏差为零,则实际(组成)要素()。

A. 必定合格B. 为零件的真实尺寸C. 等于公称尺寸D. 等于下极限尺寸4. 关于尺寸公差,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尺寸公差只能大于零,故公差值前应标“+”号B. 尺寸公差是用绝对值定义的,没有正、负的含义,故公差值前不应标“+”号C. 尺寸公差不能为负值,但可为零值D. 尺寸公差为允许尺寸变动范围的界限值5. 当孔的下极限尺寸大于相配合的轴的上极限尺寸时,此配合性质是()。

A.间隙配合B. 过渡配合C. 过盈配合D. 无法确定6.下列关系式中,表达正确的是()。

A.T f =+0.023mmB. X max=0.045mmC. ES=0.024mmD. es=—0.020mm7.对标准公差的论述,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 标准公差的大小与公称尺寸和公差等级有关,与该尺寸表示的是孔还是轴无关B. 在任何情况下,公称尺寸越大,标准公差必定越大C. 公称尺寸相同,公差等级越低,标准公差越大D. 某一公称尺寸段为50~80mm,则公称尺寸为60mm和75mm的同等级标准公差数值相同8. 确定不在同一尺寸段的两尺寸的精确程度,是根据()。

A. 两个尺寸的公差数值的大小B. 两个尺寸的基本偏差C. 两个尺寸的公差等级D. 两个尺寸的实际偏差9. φ20+0.033mm与φ200+0.072mm相比,其尺寸精度程度()。

极限配合与技术测量基础(第五版)

极限配合与技术测量基础(第五版)
精品课件
极限偏差尺寸标注为:公称尺寸下 上极 极限 限偏 偏差 差
精品课件
(2)实际偏差
实际尺寸减其公称尺寸所得的代数差称为实际 偏差。合格零件的实际偏差应在规定的上、下极限偏差 之间。
精品课件
【例1-1】某孔直径的公称尺寸为φ50mm,上极限尺寸 为φ50.048mm,下极限尺寸为φ50.009mm,求孔的上、下极
Ymax=Dmin-dmax=EI-es
最小过盈:孔为上极限尺寸而与其相配的轴为下极 限尺寸,配合处于最松状态。
Ymin=Dmax-dmin=ES-ei
精品课件
过盈配合的孔、轴公差带
精品课件
【例1-7】孔φ32
mm和轴φ32
mm相配合,
试判断其配合类型,并计算其极限间隙或极限过盈。
解题过程
精品课件
寸为φ50mm,孔的公差带代号为H8,轴的公差带代号为f7,
为基孔制间隙配合。
精品课件
3.常用和优先配合
国标在公称尺寸至500mm范围内,对基孔制规定了 59种常用配合,对基轴制规定了47种常用配合。这些配合 分别由轴、孔的常用公差带和基准孔、基准轴的公差带组 合而成。在常用配合中又对基孔制、基轴制各规定了13种 优先配合,优先配合分别由轴、孔的优先公差带与基准孔 和基准轴的公差带组合而成。
精品课件
4.极限尺寸 极限尺寸——允许尺寸变化的两个界限值。
允许的最大尺寸称为上极限尺寸,允许的最小 尺寸称为下极限尺寸。
精品课件
三、偏差与公差的术语及其定义
1.偏差
2.尺寸公差(T)
3.零线与公差带
精品课件
1.偏差
偏差——某一尺寸,如实际尺寸、极限尺寸等减 其公称尺寸所得的代数差。

极限配合与技术测量基础(第五版)课件

极限配合与技术测量基础(第五版)课件

基本度量参数
测量器具的选择
在选择测量器具时,应根据被测对象 和测量精度的要求,合理选择测量器 具的量程、分度值等参数,以确保测 量结果的准确可靠。
测量器具的基本度量参数包括量程、 分度值、准确度和分辨率等,这些参 数直接关系到测量精度。
04
几何公差与检测
几何公差概述
几何公差定义
几何公差是用于限制零件几何要素的形状、方向、位置和跳动误 差的指标,以确保零件的功能要求和互换性。
寸。
偏差
某一尺寸减去基本尺寸 的代数差。
尺寸的公差与配合制度
公差制度
根据使用要求和制造经济性,通 过标准化确定公差带的大小和位 置的制度。
配合制度
根据使用要求和制造经济性,通 过标准化确定配合种类和公差等 级的制度。
尺寸公差与配合的选择与应用
根据使用要求选择公差等级
01
根据使用要求选择合适的公差等级,以满足使用性能和制造经
方向公差选用原则
在满足功能要求的前提下,应优先选用高精度的方向公差。
位置公差与检测
1 2
位置公差定义
位置公差是限制零件表面位置误差的指标,如同 轴度、对称度和位置度等。
位置公差检测方法
常用的位置公差检测方法包括光学干涉法和三坐 标测量法等。
3
位置公差选用原则
在满足功能要求的前提下,应优先选用高精度的 位置公差。
形状公差检测方法
常用的形状公差检测方法包括直尺法、平晶干涉 法、光学干涉法和三坐标测量法等。
形状公差选用原则
在满足功能要求的前提下,应优先选用高精度的 形状公差。
方向公差与检测
方向公差定义
方向公差是限制零件表面方向误差的指标,如平行度、垂直度和 倾斜度等。

极限配合与技术测量概述

极限配合与技术测量概述

一般来说,在厂际协作或 配件生产,对互换程度要 求较高或大批量生产时, 应采用完全互换。而对于 部件或构件在同一厂内部 制造和装配时,对互换程 度要求不高或单件、小批 量生产时,可采用不完全 互换。
Page 4
3. 互换性的重要性
• 在设计方面
▪ 可以最大限度地采用标准件、通用件和标准部件,大大简化了绘图
Page 5
1.2 标准化与技术测量
Page 6
1. 加工误差与公差
• 零件的实际状态与理想状态之间的差别,称为加工误差
▪ 尺寸偏差 ▪ 形状误差 ▪ 位置误差 ▪ 表面粗糙度
• 允许零件几何参数的变动量称为公差
Page 7
2. 标准化与标准
• 标准是对重复性事物和概念所作的统一规定,它以科学
和计算工作,缩短了设计周期,并有利于计算机辅助设计和产品的 多样化。
• 在制造方面
▪ 有利于组织专业化生产,便于采用先进工艺和高效率的专用设备,
有利于计算机辅助制造,及实现加工过程和装配过程的机械化、自 动化,有利于提高产品质量、降低成本和减轻劳动强度。
• 在使用维修方面
▪ 减少了机器的使用、维修的时间和费用,提高了机器的使用价值。
须具有相应的技术检测措施。
• 检测包含检验与测量
▪ 检验是确定零件的几何参数是否在规定的极限范围内,并作出合格性判断,而不必得
出被测量的具体数值的过程。
▪ 测量是将被测量与作为计量单位的标准量进行比较,以确定被测量的具体数值的过程

• 合理地确定公差与正确进行检测,是保证产品质量、实现互换性生产的两
、技术和实践经验的综合成果为基础,经有关方面协商 一致,由主管机构批准,以特定形式发布,作为共同遵 守的准则和依据。

极限配合与技术测量基础教案

极限配合与技术测量基础教案

极限配合与技术测量基础教案第一章:概述1.1 课程介绍了解极限配合与技术测量基础课程的目的和意义。

理解课程的内容和要求。

1.2 极限配合的概念解释极限配合的定义。

介绍极限配合的应用范围。

1.3 技术测量概述介绍技术测量的基本概念。

解释技术测量的重要性和应用。

第二章:极限配合的基本原理2.1 极限配合的基本参数介绍极限配合的三个基本参数:基本尺寸、公差和配合。

解释这些参数之间的关系。

2.2 极限配合的分类介绍极限配合的分类:间隙配合、过盈配合和过渡配合。

解释每种配合的特点和应用。

2.3 极限配合的选用介绍如何选择合适的极限配合。

解释选择极限配合时需要考虑的因素。

第三章:技术测量基础3.1 测量概述介绍测量的基本概念。

解释测量的重要性和应用。

3.2 测量工具和仪器介绍常用的测量工具和仪器。

解释每种工具和仪器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3.3 测量误差与精度解释测量误差和精度的概念。

介绍如何减小测量误差和提高测量精度。

第四章:尺寸公差与配合设计4.1 尺寸公差的概念解释尺寸公差的概念。

介绍尺寸公差的作用和意义。

4.2 配合设计的原则介绍配合设计的原则。

解释每种原则的应用和注意事项。

4.3 配合设计的实例给出配合设计的实例。

解释如何解决实际问题并进行配合设计。

第五章:测量技术在工程中的应用5.1 测量技术在机械工程中的应用介绍测量技术在机械工程中的应用。

解释测量技术在机械工程中的重要性。

5.2 测量技术在汽车工程中的应用介绍测量技术在汽车工程中的应用。

解释测量技术在汽车工程中的关键作用。

5.3 测量技术在其他工程领域的应用介绍测量技术在其他工程领域的应用。

解释测量技术在不同领域中的重要性。

第六章:极限配合的应用案例分析6.1 案例一:机械零件的配合设计分析一个机械零件的配合设计案例。

解释如何根据零件的功能和制造条件选择合适的极限配合。

6.2 案例二:装配过程中的配合问题解决分析一个装配过程中出现的配合问题。

解释如何通过调整配合公差来解决装配问题。

极限配合与测量技术基础课程详解+习题+答案

极限配合与测量技术基础课程详解+习题+答案

第一章习题1-1 完全互换和不完全互换有什么区别?各应用于什么场合?零件在装配或更换时,不需选择、调整或辅助加工(修配)的互换性为完今互换性。

当装配精度要求较高时,采用完全互换性将使零件制造公差很小,加工困难,成本很高,甚至无法加工。

这时,将零件的制造公差适当放大,使之便于加工,而在零件完工后再用测量器具将零件按实际尺寸的大小分为若干组,使每组零件间实际尺寸的差别减小,装配时按相应组进行(例如,大孔组零件与大轴组零件装配,小孔组零件与小轴组零件装配)。

这样,既可保证装配精度和使用要求,又能解决加工困难,降低成本。

此种仅组内零件可以互换,组与组之间不能互换的特性,称之为不完全互换性。

1-2 什么是标准、标准化?按标准颁发的级别分,我国有哪几种?标准(Standard):是对重复性事物和概念所做的统一规定。

标准化(Standardization)是指在经济、技术、科学及管理等社会实践中,对重复性事物和概念,通过制订、发布和实施标准达到统一,以获得最佳秩序和社会效益的有组织的活动过程。

按标准颁发的级别分,我国的技术标准有四个层次: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和企业标准。

1-3 公差、检测、标准化与互换性有什么关系?公差(Tolerance):允许零件几何参数的变动范围。

检测(Inspection and Measurement):即检验和测量,是将被测几何参数与单位量值进行比较或判断的过程,由此确定被测几何参数是否在给定的极限范围之内。

标准化(Standardization)是指在经济、技术、科学及管理等社会实践中,对重复性事物和概念,通过制订、发布和实施标准达到统一,以获得最佳秩序和社会效益的有组织的活动过程。

互换性定义(Interchangeability):指按同一规格标准制成的合格零部件在尺寸上和功能上具有相互替代的性能。

公差、检测、标准化与互换性的关系:A 零件的尺寸大小一定时,给定的公差值越小,精度就越高;但随之而来的是加工困难。

极限配合与技术测量基础

极限配合与技术测量基础
列, 相交处为0.21,0mm,查表求IT9的公差值。
解:Ф80属于50~80mm这一行,然后找到IT9这一列, 相交处为74,单位为μm,所以IT9=74μm=0.074mm。
例3:基本尺寸为Ф10mm,查表求IT16的公差值。
解:Ф10属于6~10mm这一行,然后找到IT16这一 列,相交处为0.9,单位为mm,所以IT16=0.9mm
4.公称尺寸分段:为减少标准公差的数目,简化公 差表格以利于生产,国标对基本尺寸进行了分段, 见课本14页表1-2。
标准公差查表举例
例1:基本尺寸为Ф20mm,查表求IT6、IT12的公差值。
解:IT6:基本尺寸为20mm,属于18~30mm这一行,然后找 到IT6这一列,相交处为13,单位为μm,所以 IT6I=T1132μ:m还=是0.01183~m3m0m。m这一行,然后找到IT12这一
1.2 极限与配合标准的基本规定 一、标准公差
1.标准公差IT(ISO Tolerance):是国标规定的, 用以确定公差带大小的任一公差值。
2.标准公差两要素:a:标准公差等级 b:公称尺寸分段
3.标准公差等级:国标规定标准公差分为20个等级, 即IT01、IT0、IT1 IT2、…、IT18。从IT01到IT18, 等级依次降低,而相应的标准公差值依次增大。
自己练习:Ф2200mm,IT13;Ф500mm, IT8;Ф120mm,IT9
练习查表1-2求标准公差:
1.公称尺寸Φ2200,求IT13 2.公称尺寸Φ500,求IT8 3.公称尺寸Φ120,求IT9
课堂小结:1.标准公差的符号和等级
2.标准公差表的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

《极限配合与技术测量》第一章极限与配合试卷

《极限配合与技术测量》第一章极限与配合试卷

《极限配合与技术测量》第一章极限与配合试卷一、单项选择题1.下列各关系式中,能确定孔与轴的配合一定不是过渡配合的是( )。

(2 分)A.EI=esB.ES≥esC.EI>eiD.ei<ES<es2.对标准公差的论述,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2 分)A.标准公差的大小与基本尺寸和公差等级有关,与该尺寸是表示孔还是轴无关B.在任何情况下,基本尺寸愈大,标准公差必定愈大C.基本尺寸相同,公差等级愈低,标准公差愈大D.某一基本尺寸段为>50~80mm,则基本尺寸为60mm和75mm的同等级的标准公差数值相同。

3.尺寸公差带图的零线表示( )。

(2 分)A.最大极限尺寸B.最小极限尺寸C.基本尺寸D.实际尺寸。

4.当孔的下偏差大于相配合的轴的上偏差时,此配合性质是( )。

(2 分)A.间隙配合B.过渡配合C.过盈配合D.无法确定5.确定不在同一尺寸段的两尺寸的精确程度,是根据( )。

(2 分)A.两个尺寸的公差数值的大小B.两个尺寸的基本偏差C.两个尺寸的公差等级D.两尺寸的实际偏差6.基本尺寸是( )。

(2 分)A.测量时得到的B.加工时得到的C.装配后得到的D.设计时给定的7.对于孔公差带ZA8,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2 分)A.其标准公差等级为IT8B.其基本偏差是下偏差C.其另一偏差由标准公差确定D.其公差带在零线以下8.下列各关系式中,能确定孔与轴的配合为过盈配合的是( )。

(2 分)A.EI<esB.ES=eiC.ES>esD.EI<ei9.关于实际尺寸,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2 分)A.零件的实际尺寸就是零件的真实尺寸B.当零件的实际尺寸正好等于其基本尺寸时,该尺寸必然合格C.实际尺寸是零件加工后通过测量获得的D.孔、轴的实际尺寸分别用符号d a、D a表示10.关于偏差与公差之间的关系,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2 分)A.上偏差越大,公差越大B.实际偏差越大,公差越大C.下偏差越大,公差越大D.上、下偏差之差的绝对值越大,公差越大二、判断题11.( )基轴制的常用配合是由基准轴和孔的常用公差带形成的,孔的常用公差带有44种,因而基轴制的常用配合就有44种。

(完整版)《极限配合与技术测量基础》第一章试卷

(完整版)《极限配合与技术测量基础》第一章试卷
阳谷技工学校 2010 级机电专业
《极限配合与技术测量基础》第一章试卷
姓名:
3、比较两尺寸精度高低的依据是两尺寸的 ……………… ..(

A、公差等级的高低 B、公差值的大小 C、基本偏差的大小
一、 填空题(每空 1 分,共 20 分)
4、基本偏差为 f 的轴的公差带与基准孔 H 的公差带形成 …… ..(
)
四、按要求完成下列各题
0.009
1、某轴为φ 50 0.025 mm,指出该轴的基本尺寸,极限偏差并求出极限尺寸。 ( 8
分)
H8
3、解释配合代号φ 30
0.033
f7
的含义。(10 分)
0.020 0.041
( 1)孔的公差等级
轴的公差等级
( 2)轴的基本偏差代号 ( 3)基本尺寸 ( 4)配合类型
孔的基本偏差代号
4、已知轴的尺寸为φ 90g7 0.012 mm,完成下面的填空( 10 分)
0.047
( 1)最大极限尺寸
( 2)最小极限尺寸
( 3)公差值
,该尺寸公差带在零线的
( 4)公差等级
,公差带代号
2、写出下列配合尺寸中,分别是类型(即什么制度、什么性质)的配合( 6 分) 5、公差等级的选用原则是什么?采用类比法选用是什么意思?( 10 分)

1、设计时给定的尺寸称为
,而通过测量得到的尺寸称为

A. 间隙配合
B. 过渡配合
C.过盈配合
2、基准孔的基本偏差代号是
,基准轴的基本偏差代号是
。 5、尺寸的合格条件是 …………… .…………………… . …… . (

3、在公差带图中,确定
的一条基准直线称为零线。正偏差位于零线

极限配合和技术测量习题集答案解析

极限配合和技术测量习题集答案解析

<极限配合与技术测量>习题答案第一章概述1-1 "极限配合与技术测量"是中等职业学校机械加工专业的主干课程,是技术性和实践性都比较强的一门技术基础课。

主要内容包括:极限与配合、形和位公差、表面粗糙度技术测量。

1-2 所谓互换性是指在制成同一规格的零件中,不需要任何挑选或附加加工就可以直接使用,组装成部件或整机,并能达到设计要求。

遵循互换性原则,不仅能提高生产率,而且能有效地保证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所以互换性是机器和仪表制造中重要的生产原则。

1-3 互换性可分为完全互换和不完全互换两种。

完全互换是指零、部件在装配时,不需要任何选择或附加加工。

其通用性强,装配方便,可减少修理时间,利于专门化生产,在制造业中被广泛采用。

如螺栓、圆柱销等标准件的装配大都属于此类情况;而不完全互换是指零部件在装配时允许进行附加加工、选择和调整,以提高装配的精度和解决加工的困难。

如精度要求较高的滚动轴承,常采用不完全互换法。

1-4 装配时通常按零件的实际尺寸大小分成若干组,使同组零件的相配尺寸相差值很小,再与对应组内零件进行装配,这种方法称为分组装配法。

该方法既能保证装配精度与使用要求,又降低了成本。

此时,仅是组内零件可以互换,组与组之间不可互换,因此属不完全互换。

如精度要求较高的滚动轴承,常采用分组装配法。

1-5 由于加工中各种因素的影响,不可能把零件加工成理论上准确的尺寸,总会有误差存在,加工误差可分为以下几类:(1)尺寸误差:指加工后零件某处的实际尺寸对理想尺寸之差的偏差值。

如图纸上标注的尺寸为30mm,加工后的尺寸为,则尺寸误差为。

(2)形状误差:指加工后零件上实际的线或面对理想形状的偏差值。

如轴的横截面为圆形,加工后实际形状为椭圆形,这就是形状误差。

(3)位置误差:指实际零件形体上的点、线、面对各自要求的理想方向和理想位置的偏差量。

理想方向和理想位置指几何意义上的绝对平行、垂直、同轴及绝对准确的角度和位置关系。

第一章第二节极限与配合标准的基本规定.

第一章第二节极限与配合标准的基本规定.

• • • •
当公差带在零线上方时,其基本偏差为下偏差; 当公差带在零线下方时,其基本偏差为上偏差; 当公差带的某一偏差为零时,此偏差就是基本偏差; 当公差带相对于零线是完全对称时,则基本偏差可以是上偏差或是下偏差。
二、基本偏差
(2)基本偏差代号: 基本偏差代号用拉丁字母表示: 大写的表示空的基本偏差;小写的表示轴的基本偏差。 去掉易混淆的五个字母: I,L,O,Q,W (i,l,o,q,w); 增加了7个双写字母: CD,EF,FG,JSA,ZA,ZB,ZC (cd,ef,fg,jsa,za,zb,zc) 孔和轴各有28个基本偏差代号:
2、线性尺寸的一般公差标准 (1)线性尺寸的一般公差标准既适合与金属切削加工
的尺寸,也适用于一般冲压加工的尺寸。 国标规定线性尺寸的一般公差适用于非配合尺寸。
六、一般公差
线性尺寸的未注公差
2、线性尺寸的一般公差标准
(2)公差等级与数值 线性尺寸的一般公差规定了四个等级:f m c v
未注公差的线性尺寸的极限偏差数值表
未注公差的倒圆半径与倒角高度尺寸的极限偏差数值表
七、温度条件
一个零件在某一温度条件下测量合格,而在另一温度 条件下测量可能不合格,特别是在高精度零件出现这种情 况的可能性更大。所以,国标规定,尺寸的基准温度为 20℃。
含义为: 图样上和标准中规定的极限与配合是在20℃时给定的, 因此测量结果应以弓箭和测量器具的温度在20℃时为准。
一、标准公差
1、标准公差等级: 确定尺寸精度程度的等级称为公差等级
国家标准设置了20个公差等级:即IT01,IT0,IT1,IT2,IT3,…,IT18。 IT 表示 标准公差 数字表示公差等级 IT01 精度最高 其余精度依次降低 IT18 精度最低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最大过盈:孔的尺寸小于轴的尺寸时,具有过盈。当 孔为下极限尺寸,而轴为上极限尺寸时,配合处于最紧状 态。 Ymax=Dmin-dmax=EI-es
过渡配合的孔轴公差带
【例1-8】孔φ50
mm和轴φ50
mm相配合,试
判断配合类型,并计算其极限间隙或极限过盈。
解题过程
特别提示1: 每一类配合都有两个特征值,这两个特征值分别反映该配合的最“松 ”和最“紧”程度。如下表所示: 间隙配合 过渡配合 过盈配合
mm的尺寸公差。
解题过程
孔的尺寸公差计算示例
【例1-4】轴公称尺寸为φ40mm,上极限尺寸为
φ39.991mm,尺寸公差为0.025mm。求其下极限尺寸、上极
限偏差和下极限偏差。
解题过程
轴的极限尺寸、极限偏差计算示例
3.零线与尺寸公差带
极限与配合示意图
极限与配合示意图
公差带图
【例1-5】绘出孔φ25 图。
mm和轴φ25
mm的公差带
解题过程
四、配合的术语及其定义
1.配合 2.间隙与过盈 3.配合的类型 4.配合公差(Tf)
1.配合
配合——公称尺寸相同的,相互结合的孔和轴公差带 之间的关系。 相互配合的孔和轴其公称尺寸应该是相同的。 孔、轴公差带之间的不同关系,决定了孔、轴结合的 松紧程度,也就是决定了孔、轴的配合性质。
(2)实际偏差
实际(组成)要素减其公称尺寸所得的代数差称为 实际偏差。合格零件的实际偏差应在规定的上、下极限
偏差之间。
【例1-1】某孔直径的公称尺寸为φ50mm,上极限尺寸 为φ50.048mm,下极限尺寸为φ50.009mm,求孔的上、下极 限偏差。
解题过程
孔的极限偏差计算示例
【例1-2】 计算轴φ60mm
位。
2.公称尺寸(D,d)
公称尺寸——由设计给定,设计时可根据零件的使用 要求,通过计算、试验或类比的方法,并经过标准化后确 定基本尺寸。 注:孔的公称尺寸用“D”表示;轴的公称尺寸用“d” 表示。
公称尺寸
3.实际(组成)要素(Da,da)
实际(组成)要素——通过测量获得的尺寸。
由于存在加工误差,零件同一表面上不同位置的实际 (组成)要素不一定相等。
解题过程
【例1-11】已知孔φ60R6mm与轴φ60h5mm相配合,查表 确定孔和轴的极限偏差,并计算极限尺寸和公差,画出公差 带图。判定配合类型,并求配合的极限间隙或极限过盈及配 合公差。
解题过程
五、配合
1.配合制 2.配合代号 3.常用和优先配合
1.配合制
(1)基孔制配合:基本偏差为一定的孔的公差带, 与不同基本偏差的轴的公差带形成各种配合的一种制度。
解题过程
利用软件求解
3.极限偏差表
查表:
由公称尺寸查行,由基本偏差代号和公差等级查列,
行与列相交处的框格有上下两个偏差数值,上方的为上极 限偏差,下方的为下极限偏差。
【例1-10】已知孔φ25H8mm与轴φ25f7mm相配合,查表
确定孔和轴的极限偏差,并计算极限尺寸和公差,画出公差
带图。判定配合类型,并求配合的极限间隙或极限过盈及配 合公差。
特 征 值
最“松” 最“紧”
Xmax=ES-ei Xmin=EI-es
Xmax=ES-ei Ymax=EI-es
Ymin=ES-ei Ymax=EI-es
孔、轴公差带相 互位置
孔在轴之上
孔、轴交叠
孔在轴之下
特别提示2: 配合的类型可以根据孔、轴公差带间的相互位置来判别,也 可以根据孔、轴的极限偏差来判别。由三种配合的孔、轴公差带 位置可以看出:
2.另一极限偏差的确定
另一个极限偏差的数值,可由极限偏差和标准公差的 关系式进行计算。
轴 es=ei+IT 或 ei=es-IT
孔 ES=EI+IT 或 EI=ES-IT
【例1-9】查表确定下列各尺寸的标准公差和基本偏差, 并计算另一极限偏差。 (1)φ8e7 (2)φ50D8 (3)φ80R6
尺寸时,配合处于最松状态。
Xmax=Dmax-dmin=ES-ei 最小间隙:孔为下极限尺寸而与其相配的轴为上极限
尺寸,配合处于最紧状态。
Xmin=Dmin-dmax=EI-es
间隙配合的孔、轴公差带
【例1-6】孔φ25
mm与轴φ25
mm相配合,试判
断配合类型,若为间隙配合,试计算其极限间隙。
解题过程
(1)极限偏差
上极限偏差——上极限尺寸减其公称尺寸所得的代数差。 孔: ES=Dmax - D 轴: es=dmax -d 下极限偏差——下极限尺寸减其公称尺寸所得的代数差。

孔: EI=Dmin -D 轴: ei=dmin -d
极限偏差
上极限偏差 极限偏差尺寸标注为: 公称尺寸下极限偏差 此时,注意下面几点原则: (1)上极限偏差>下极限偏差; (2)上、下极限偏差应以小数点对齐; (3)若上、下极限偏差不等于0,则应注意标 出正负号; (4)若偏差为零时,必须在相应的位置上标注 “0”,不能省略; (5)当上、下极限偏差数值相等而符号相反 时,应简化标注,如ф40±0.008。
φ50mm,孔的公差带代号为H8,轴的公差带代号为f7,为
3.常用和优先配合
国标在公称尺寸至500mm范围内,对基孔制规定了59
种常用配合,对基轴制规定了47种常用配合。这些配合分
别由轴、孔的常用公差带和基准孔、基准轴的公差带组合 而成。在常用配合中又对基孔制、基轴制各规定了13种优
过盈配合的孔、轴公差带
【例1-7】孔φ32
mm和轴φ32
mm相配合,试
判断其配合类型,并计算其极限间隙或极限过盈。
解题过程
(3)过渡配合
过渡配合——可能具有间隙或过盈的配合。孔的公差 带与轴的公差带相互交叠。 最大间隙:孔的尺寸大于轴的尺寸时,具有间隙。当 孔为上极限尺寸,而轴为下极限尺寸时,配合处于最松状 态。 Xmax=Dmax-dmin=ES-ei
(3)代号k、K和N随公差等级的不同而基本偏差数值有 两种不同的情况(K、k可为正值或零值,N可为负值或零 值),而代号M的基本偏差数值随公差等级不同则有三种 不同的情况(正值、负值 或零值)。
(4)代号j、J及P~ZC的基本偏差数值与公差等级有关。
三、公差带
1.公差带代号
孔、轴公差带代号由基本偏差代号与公差等级数字组
4.极限尺寸 极限尺寸——允许尺寸变化的两个界限值。
允许的最大尺寸称为上极限尺寸; 允许的最小尺寸称为下极限尺寸。
极限尺寸
三、偏差与公差的术语及其定义
1.偏差 2.尺寸公差(T) 3.零线与尺寸公差带
1.偏差
偏差——某一尺寸,如实际(组成)要素、极限尺寸 等减其公称尺寸所得的代数差。 分类: (1)极限偏差——极限尺寸减其公称尺寸所得的代数 差称为极限偏差。 (2)实际偏差——实际(组成)要素减其公称尺寸所 得的代数差称为实际偏差。
基孔制配合
(2)基轴制配合:基本偏差为一定的轴的公差带,与
不同基本偏差的孔的公差带形成各种配合的一种制度。
基轴制配合
2.配合代号
国标规定:配合代号用孔、轴公差带代号的组合表示, 写成分数形式,分子为孔的公差带代号,分母为轴的公差 带代号。
如φ50H8/f7或φ50 基孔制间隙配合。
,其含义是:公称尺寸为
基本偏差——国家标准《极限与配合》中所规定的, 用以确定公差带相对于零线位置的上偏差或下偏差。
基本偏差的代号:用拉丁字母表示,大写字母表示孔的 基本偏差,小写字母表示轴的基本偏差。
孔和轴的基本偏差代号
2.基本偏差系列图及其特征
基本偏差系列图
(1)孔和轴同字母的基本偏差相对零线基本呈对称分布。
(2)在基本偏差数值表中将js划归为上偏差,将JS划归 为下偏差。
2.间隙与过盈
间隙——孔的尺寸减去相配合的轴的尺寸为正,一
般用X表示,其数值前应标“+”号。
过盈——孔的尺寸减去相配合的轴的尺寸为负,一 般用Y表示,过盈数值前应标“-”号。
3.配合的类型

间隙配合 过渡配合

过盈配合
(1)间隙配合
间隙配合——具有间隙(包括最小间隙等于零)的配 合。孔的公差带在轴的公差带之上。 最大间隙:孔为上极限尺寸而与其相配的轴为下极限
EI≥es时,为间隙配合; ES≤ei时,为过盈配合; 以上两式都不成立时,为过渡配合。
4.配合公差(Tf)
配合公差——允许间隙或过盈的变动量。 间隙配合 过盈配合 过渡配合 Tf =│Xmax-Xmin│ Tf =│Ymin -Ymax│ Tf =│Xmax-Ymax│
Tf=Th+Ts
想一想
做为一名技术工人,你在加工产 品时,该怎样确定所加工产品是合格 的?若不合格该如何处理?
(2)过盈配合
过盈配合——具有过盈(包括最小过盈等于零)的配 合。孔的公差带在轴的公差带之下。 最大过盈:孔为下极限尺寸而与其相配的轴为上极限尺 寸,配合处于最紧状态。
Ymax=Dmin-dmax=EI-es
最小过盈:孔为上极限尺寸而与其相配的轴为下极限尺 寸,配合处于最松状态。 Ymin=Dmax-dmin=ES-ei
§1-2 极限与配合标准的基本规定
一、标准公差 二、基本偏差 三、公差带 四、孔、轴极限偏差数值的确定 五、配合 六、一般公差——线性尺寸的未注公差 七、温度条件
一、标准公差
标准公差——国家标准《极限与配合》中所
规定的任一公差。
1.标准公差等级
公差等级——确定尺寸精确程度的等级。国家标准 设置了20个公差等级。
§1-1 基本术语及其定义
一、孔和轴 二、尺寸的术语及其定义 三、偏差与公差的术语及其定义
四、配合的术语及其定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