穆王八骏与余师夷童话
【名人故事】周穆王与西王母的传说故事
【名人故事】周穆王与西王母的传说故事周穆王与西王母的传说故事当年,穆天子以擅长制造的造父为车夫,以诸侯进献的八骏神马(赤骥、盗骊、白义、逾轮、山子、渠黄、骅骝、绿耳)为御驾,西征而去。
一路征讨,抵达昆仑之丘。
西王母出来阻止他,请他观黄帝之宫,迎他上瑶池,设宴款待,两人诗歌相和。
史记则说穆天子“得四白狼四白鹿以归”。
西王母回访,穆王在昭宫款待西王母。
穆王年轻时就讨厌修练成仙的道术,想要学黄帝那样乘车马游历天下的名山大川。
于是他站著八匹骏马扎的车赶赴西北戎族聚居地的地方,为他驾车的就是周时最出名的驭手造父。
在路上,穆王获得一只黑狐狸一只白貉子,用它们祭拜了河神。
他的车驶至据传连羽毛都沉不出来的弱水时,河里的鱼、龟、鳄鱼等自动为他架起了桥使他的车通过。
接著穆王荣登了泰山,在天界的瑶池上会见了西王母,并和她一起豪饮。
在酒席上,西王母吟唱:“天上恰似悠悠白云,道路啊漫长得无穷无尽。
无数的高山大河把我们隔绝,从此一别将南来音信。
然而你将长生不老,坚信以后还能够重聚。
”穆王说道,“我返回神州故土以后,将并使华夏各国都能够和睦相处,并使万民都过上公平富裕的生活,至那时我会再去探望你。
”过了三年,穆王又乘车于原野,至了山西的雷首山和太行山,然后又返回周朝的都城镐京(今西安市西南)。
当时而令尹喜已经长途跋涉过流沙和草地至了终南山之北,周穆王也跟随着他走到的路,找来了隐士尹辄、杜冲,他俩都住在草地树上乘的屋子里,周穆王也去和他们同居住,他们的住处被称作“楼观”。
后来祭父从郑圃赶来谒见穆王,报告说道徐偃叛变起兵,穆王才又返回国里缓和了起兵,并使社稷奈良。
穆王尼里昆仑山时,喝的就是蜂山石缝中的甘泉,喝的就是玉树上的果实,又荣登西王母定居的群玉山,全部获得了腾云成仙的道术。
他之所以还以凡人的形象在世间发生,就是想要现身说,说人们修练的结果。
何况穆王喝的就是玉石做成的膏浆,喝的昆仑山上的甜雪,除了素莲、黑枣、碧藕、白桔等仙果,怎能不延年益寿长生不老呢?传说西王母曾降临到周穆王的宫中,两个人一块驾云成仙,步入了天宫。
中国古代神话故事穆王西巡读后感
中国古代神话故事穆王西巡读后感
乙酉,天子南征,东还。
己丑,至于献水。
乃遂东征。
饮而行,乃遂东南。
己亥,至于瓜纑之山,三周若城,阏胡氏之所保。
天子乃遂东征,南绝沙衍。
辛丑,天子渴于沙衍,求饮未至。
七萃之士高奔戎刺其左骖之颈,取其青血以饮天子。
天子美之,乃赐奔戎佩玉一双。
奔戎再拜䭫首。
天子乃遂南征。
甲辰,至于积山之边,爰有蔓柏。
曰寿余之人命怀献酒于天子。
天子赐之黄金之罂,贝带,朱丹七十裹。
命怀乃膜拜而受。
乙巳,诸飦献酒于天子。
天子赐之黄金之罂,贝带,朱丹七十裹。
诸飦乃膜拜而受之。
圣境瑶池为谁开,人间天子踏风来。
临风八骏威犹在,黄竹歌落声自哀。
《穆王西巡》记载,周穆王曾驾八骏西巡天下,会见西王母于瑶池,二人相谈甚欢,临别时作歌互答,相约三年后再聚。
然而时光荏苒,世事无常,三年的时光转眼即逝,穆王却没有如约而至。
穆王八骏的威名依然存在,可是斯人不复,只留下黄竹歌,声声怅惋。
若有相约莫轻负,倩影幽窗易自哀。
休道车马疾如风,穆王八骏不常来。
很多时候我们总以为来日方长,可是辗转已是半世时光。
时间是最爱嘲弄人的精灵,从来都在我们指间跳跃,却从不肯为谁停留。
学会珍惜吧,有些东西一旦错过,哪怕你有周穆王那日行三万里的八骏,恐怕也是追之不及。
求仙问道本虚妄,勤学敬业正当时。
枉费春风桑植雨,岁暮回首恐将迟。
中国古代神话故事穆王西巡故事
中国古代神话故事穆王西巡故事穆王西巡故事在中国古代神话故事中,穆王西巡是一个著名的历史事件,被许多文学作品和传说广泛传颂。
这个故事讲述了古代中国的一个伟大君主——穆王,他带领着他的臣子和百姓们远征西方的经历。
穆王,又称周穆王,是中国周朝的一位君主,他在位期间致力于统一国家和国力的发展。
在他统治的时代,西方地区尚未被周朝征服,所以他决定带领大军征服那块被称为“西荒”的地方,以扩张国土和巩固朝廷的权威。
穆王西巡的旅程非常艰苦,因为西荒地区充满了险峻的山脉和残酷的自然环境。
然而,穆王并没有因此而退缩,他率领军队日夜兼程,冲破了一个又一个困难的关卡。
他征服了许多部落,扩大了周朝的疆域。
在一次行军中,穆王遇到了一位神秘的老人,他告诉穆王,在西方还有许多神奇的土地等待着他的征服。
这位老人还警告穆王说,在西荒之地,有一条河流被称为不死之河,只要喝了河水,人们就可以长生不老,获得无尽的力量和智慧。
听到这个消息,穆王深深被吸引了,他决定继续前行,寻找这条神奇的河流。
在漫长的征程中,穆王经历了许多奇遇和艰难,但他从未停止前进。
最终,穆王和他的军队来到了西荒之地的边境。
河流之边,他们看到了一个宏伟的宫殿,里面住着一位美丽而神圣的女神。
她告诉穆王,不死之河只有在人们的内心中汇流成河的时候,才能够真正实现长生不老。
受到启发,穆王回到了周朝,并将这个经历告诉了他的臣民。
他教导他们,虽然不死之河只存在于传说中,但每个人都可以通过孜孜不倦地追求自己的梦想和追求,实现内心的长寿和智慧。
穆王西巡的故事在中国古代神话中象征着追求和奋斗的精神。
它告诉我们,只有不断地前行和努力,我们才能够超越困难,实现自己的目标和梦想。
这个故事至今仍然深受人们的喜爱和传颂,成为中国历史和文化的重要一部分。
八骏图|周穆王的最快,蒙古族吉祥八骏最富,清朝的八骏图最逼真
八骏图|周穆王的最快,蒙古族吉祥八骏最富,清朝的八骏图最逼真马,从古到今,可能都是人类的亲密朋友。
因此,被视为吉祥之物,历史上曾留下很多有关马的故事和传说。
俗语说“地精为马”,这说明,马为天地之精灵,为能与人类和谐相处的吉祥物。
1周穆王的八骏图古代社会,把姿态各异的八匹马组合在一起,就是所谓的“八骏图”,最早的八骏图是传说中周穆王远游所乘之马。
《列子·周穆王》记述:有一个叫周穆王的周天子,他不恤国事,不乐美貌的臣妾,喜欢驾车远游。
史书上说,他命驾八骏之乘,右服骅骝,而左绿耳,右骖赤骥。
王嘉的《拾遗记》云“八骏”之名为穆王巡行天下,驭八龙。
说白了,就是三千年前周穆王之“赤骥、盗骊、白义、逾轮、山子、渠黄、骅骝、绿耳”八匹骏马。
但是马的名称却有争议。
晋代王嘉《拾遗记》中记载:八骏之名,一曰绝地,二曰翻羽,三曰奔霄,四曰越影,五曰逾辉,六曰超光,七曰腾雾,八曰挟翼。
《穆天子传》中记载为:华骝、绿耳、赤骥、白义、渠黄、逾轮、山子。
柳宗元的《观八骏图说》即采用这种说法。
后来,有许多著名的作家、诗人写了不少有关《八骏图》的诗文,著名的就有白居易《新乐府》中的《八骏图》。
事实上,穆王的“八骏”真是天马。
后人喜爱它,就画成图画。
背如神龙,颈如巨象,筋骨高竦,脂肉肥壮。
总之就是风驰电掣,日行万里,拉着穆王,奔向何方?四荒八极,将要踏遍了那个世界的领土,三十二蹄,感觉永不停息的味道。
2蒙古也有八骏图吉祥八骏马依次为枣红马、黑马、白马、污白毛马、淡黄马、枣遛马、斑毛马,分别呈抬头远眺、躺卧、打滚、吃草、游戏、饮水等各种姿态。
在八匹马中必须有一匹瘦马,据说这匹马刚刚周游世界归来,累瘦了。
而抬头远眺的那匹马,则准备去周游世界。
蒙古族认为吉祥八骏是财神。
那木斯来的八位伴神的坐骑,都是宝马,能招财唤福。
蒙古族信仰的那木斯来即藏传佛教称作多闻天王、丑神和宝藏神的复合财神,除了做为财神和库主之外,他还作为北方的保护神。
《八骏图》是以周穆王八骏为题材
《八骏图》是以周穆王八骏为题材,八匹马形态各异,飘逸灵动,为不可多得的珍品。
穆王八骏:赤骥、飞黄、白义、骅骝、騄耳、騧騟、渠黄、盗骊胡马大宛名,锋棱瘦骨成削竹双耳峻,风入四蹄轻所向无空阔,精神腾骁龙八骏壮如此,万里可横行和原诗稍有不同,但意思相同,不知道为什么有两句会不一样,我觉得要是配上原诗更好。
原诗是:唐代诗人杜甫的作品。
诗名叫《房兵曹胡马》胡马大宛名,锋棱瘦骨成。
竹批双耳峻,风入四蹄轻。
所向无空阔,真堪托死生。
骁腾有如此,万里可横行诗分前后两部分。
前面四句正面写马,是实写。
诗人恰似一位丹青妙手,用传神之笔为读者描画了一匹神清骨峻的“胡马”。
它来自大宛(大宛素以产“汗血宝马”著称),非凡马可比。
接着,对马作了形象的刻画。
南齐谢赫的《古画品录》提出“六法”,第一为“气韵生动”,第二即是“骨法用笔”,这是作为气韵生动的首要条件提出来的。
所谓“骨法”,就是要写出对象的风度、气格。
杜甫写马的骨相:嶙峋耸峙,状如锋棱,勾勒出神峻的轮廓。
接着写马耳如刀削斧劈一般锐利劲挺,这也是良马的一个特征。
至此,骏马的昂藏不凡已经跃然纸上了,展现了其咴咴喷气、跃跃欲试的情状,到下面顺势写其四蹄腾空、凌厉奔驰的雄姿就十分自然。
“批”和“入”两个动词极其传神。
前者写双耳直竖,有一种挺拔的力度;后者不写四蹄生风,而写风入四蹄,别具神韵。
从骑者的感受说,当其风驰电掣之时,好像马是不动的,两旁的景物飞速后闪,风也向蹄间呼啸而入。
诗人刻画细致,维妙逼真。
颔联两句以“二二一”的节奏,突出每句的最后一字:“峻”写马的气概,“轻”写它的疾驰,都显示出诗人的匠心。
这一部分写马的风骨,用的是大笔勾勒的方法,不必要的细节一概略去,只写其骨相、双耳和奔驰之态,因为这三者最能体现马的特色。
正如张彦远评画所说:“笔才一二,象已应焉,离披点画,时见缺落,此虽笔不周而意周也。
”(《历代名画记》)这就是所谓的“写意传神”。
诗的前四句写马的外形动态,后四句转写马的品格,用虚写手法,由咏物转入了抒情。
周穆王与西王母的神话故事
周穆王与西王母的神话故事周穆王是西周第五位君主。
关于周穆王的神话故事你知道吗?下面就跟小编一起来看看周穆王与西王母的神话故事吧!周穆王与西王母传说,西周时期,有个穆王,姓姬名满。
他和其他古代帝王一样,在位时都是定期到全国各地“巡狩”!视察"一番。
他周游天下,极为浪漫,亦真亦幻,极富传奇色彩。
据说,他有八匹骏马,名字很古怪,叫做赤骥、盗骊、白义、逾轮、山子、渠黄、骅骝、绿耳。
他还养了六条凶猛的狗,名字也很稀奇,有重工、彻山等。
巡狩期间,他带着四个著名的御者,整天驾着车,带着狗,一会儿射鸟,一会儿猎兽,一会儿钓鱼,过着逍遥自在的生活。
《穆天子传》记述了周穆王的一次有趣的西巡。
那是穆王十三年,他亲率七萃之士,驾八骏之乘,以柏天为先导,造父为御者,长驱万里,开始了以开拓北方和西方为目的的西巡。
一路上,他经历了许多稀奇古怪、妙趣横生的人和事。
他喜好打猎,在渗泽地方,他不但猎到了许多獐狍野鹿,还捕获了纯白色的银狐和纯黑色毛的貉;在阳纡山下,为了祭奠水神河伯,他把珍贵的碧玉和猪、马、牛、羊沉入黄河,表示虔诚。
上了昆仑山,他观览了黄帝当年住过的宫殿,还给雷神丰隆的墓培了土;在舂山,他观赏了许多珍禽怪兽:赤豹、白虎、熊罴,还有能用巨爪掀起犬羊的猛禽。
继续西行,他到了赤乌国,据说这里出美人,长得如花似玉,貌似天仙。
赤乌国王献给他两个美女,穆王大为高兴,立即把她俩封为嬖人。
到了群玉山,真是目不暇接,遍地宝玉。
他下令在这停留四天,叫大家都去采玉;最后到了帕米尔!!西王母之邦,会见了西王母。
西王母是天下少有的大美人。
周穆王为了见她,特地选了个甲子吉日,并带上了奇珍异宝作为礼物:白色的圭、黑色的璧、一百匹锦缎、三百匹白绸。
西王母愉快地接受了他的礼物,并把他当成最尊贵的客人。
第二天,周穆王大摆宴席,请西王母一道饮酒行乐。
穆天子设宴的瑶池,如同仙境,亭台楼阁,雕梁画栋,假山喷泉,奇花异草,处处令人留连忘返。
周穆王和西王母沉浸其中,欢愉无比,他们一忽儿刻石纪功,一忽儿植树留念,缠缠绵绵,卿卿我我,如同一对初恋情人。
中国的天鹅湖《小麻雀找凤凰》
(1)童话《小麻雀找凤凰》动漫资源简介
童话《小麻雀找凤凰》系余师夷历经四十年创作的上千篇童话寓言中的代表作。
作品描述的是一只小麻雀为了实现改变弱小命运的远大理想,历经百难,在天上、地上和海上寻找凤凰的故事,深刻地揭示了我们民族精神的博大内涵,被誉为是“青少年素质教育和思想成长的史诗“,是”培育二十一世纪大国国民健康心灵的宝贵食粮”……
《光明日报》等重要媒体在头版导读和文化版通版的重要位置,以《民族文化腾飞的华章:小麻雀找凤凰》和《穆王八骏与余师夷童话》为题进行了报道,在国内外引起了強烈反晌,被誉为是“奏响了民族文化复兴的序曲”……。
穆天子传的主要内容
穆天子传的主要内容
《穆天子传》是一部记载中国古代周穆王西行探险旅行的著作,其主要内容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1. 周穆王西巡:书中详细描绘了周穆王驾驭八骏(八匹神骏之马)从宗周(今陕西西安附近)出发,向西进行长途跋涉的过程。
行程路线涵盖了北渡黄河、翻越太行山、经过滹沱河、雁门关等地,一路抵达包头、穿越贺兰山和祁连山,然后沿着天山北路到达传说中的西王母之邦,并继续北上至“西北大旷原”。
这次西巡的总里程达三万五千里。
2. 沿途见闻与交流:在周穆王的西行过程中,书中记录了他与沿途各民族及部落的交往情况,包括赠答礼物、举行宴会等外交活动,以及对各地自然地理环境、风土人情的描述。
3. 东游经历:第五卷则讲述了周穆王两次向东游历的故事,同样涉及众多文化交流互动的内容。
4. 美人盛姬之死:第六卷记述了穆王的爱妃盛姬在旅途之中去世,穆王将其归葬的事迹,增添了人文情感色彩。
5. 文学与历史价值:尽管《穆天子传》所载内容被后世学者认为掺杂了许多虚构和想象成分,但它对于研究古代部族间的交流、中外文化早期接触以及战国时期的社会思想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同时,它也是我国最早的文字记载中的旅行活动,对中国古代文学和神话传说的发展亦有重要影响。
需要注意的是,《穆天子传》的真实性历来存在争议,有些学者如法国学者沙畹甚至认为其所记载的人物并非周穆王而是秦穆公,且将该书视为荒诞之书,缺乏史料价值。
但无论如何,《穆天子传》都是中国古典文献中极具特色的一部作品。
周穆王的神秘西行记,首席御马大师如何驯出能日行千里的八匹骏马
周穆王的神秘西行记,首席御马大师如何驯出能日行千里的八匹骏马文:梦貘貘01公元前十世纪,打西边来了个魔术师,宗周天子周穆王姬满受到他的蛊惑,失去了对管理国家大事的兴趣,对卿大夫和嫔妃们也变得爱答不理的,周穆王只想转型成为一名专业驴友,和大自然深情地拥抱。
只是天子的出行受到许多的限制,不可能像普通人一样背起行囊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
君王们除了“仓皇出逃”之外,出行都是需要仪式感的,更何况很明显有着严重强迫症的周穆王。
周穆王决定这次公费旅行要将自己的乐队、禁卫军和统率的六师将士,几万号人一并都带着上路。
为了在几万人中突出自己的中心位置,乘坐的交通工具就要兼顾豪华性、快捷性以及安全性几个特点。
自从商人乘杜发明了用马拉车的方法之后,马车就成为贵族们常用的交通工具。
周穆王正在为出行的御马着急之时,猛然间想起五年前,一位随臣曾向他献上七匹骏马,而此人名字叫“造父”。
02造父的家族从祖先费昌开始,就陆续有人出面担任各朝代君王的御马官,他在很小的时候,就立志要成为世间最优秀的御者,为了实现理想,造父拜有名的御者泰豆氏为师。
造父非常尊重泰豆氏,但是对方一直好像对他视而不见,三年都没有教过造父驾车的技术。
一般的学生如果像这样被冷藏三年,可能早已萌生退意,但造父坚持了下来。
三年时间不改初衷,让泰豆氏看到了这个年轻人的坚韧,他告诉造父:“古人说:‘那些优秀的弓匠带弟子时,一定要从学习做簸箕开始,优秀的冶匠带弟子时,一定要从学习制作皮袄开始。
’你今天先看我怎样在木桩上快速行走,如果你能够做到像我一样,我们再开始下一步的教学。
”造父恭敬地回答:“一切听从老师安排。
”泰豆在地面上立起一根根木桩,木桩细得只能站立一只脚,泰豆踩上去,沿着木桩前后行走、来回奔跑,如履平地般轻松。
造父只用了三天的时间就熟练地掌握了这个技巧。
此时泰豆点点头,肯定了学生的技能:“不错,你的耐心和平衡性都很优秀。
要记住,驾驭马车时你的动作和心态要像踩在木桩上一样稳定和协调,你要控制好缰绳和口衔,准确地掌握前进速度的快慢;你要关注马匹的性情,要针对目标选择适合的道路和适当的驾驶技巧;长途旅行时,要根据路况合理地规划运行的节奏;遇到突发事件,你要及时控制好缰绳,保证你的意愿没有误差地传递给御车的骏马。
晚明“朱三松”款竹雕“八骏图”笔筒
晚明“朱三松”款⽵雕“⼋骏图”笔筒晚明“朱三松”款⽵雕“⼋骏图”笔筒~2020.10.19 陈宗嶽写于台北⽂⼈⽵刻始于明代朱鹤的出现,他代表著⽂⼈⽵刻的正式登场。
朱鹤就是这件⼋骏图笔筒作者朱三松的祖⽗。
朱鹤的⽵雕具有开创性,创⽴了“以画法刻⽵”的设计理念,使⽵刻的艺术⽔平和书画韵味⼤⼤提升,让传统⽵刻跨⼊⽂⼈艺术的殿堂。
朱鹤开创的⽵刻新风,后⼈称之为“嘉定派”。
⾃朱鹤开始,祖孙相传,出现了三代名家。
后⼈称谓的“嘉定三朱”,指朱鹤(松邻)、朱缨(⼩松)、朱稚征(三松)祖孙三⼈。
这件朱三松款⽵雕笔筒收藏甚久,从这笔筒的深⾼浮彫技法来看,创作时间⾄少在清代⼲隆以前。
留青阳刻名款的刻法⾄少说明这笔筒在雕成之时就已经落款“朱三松”,不像后来阴刻名款有后加之嫌。
只是朱三松是⽵雕界的巨擘,明清时代他的仿品就很多,因此只能从笔筒的⽵质、⽪壳与雕⼯来辨识真伪。
传说⼋骏图中的⼋匹骏马,是⼀个名叫“造⽗”者献给周穆王的,周穆王命造⽗为其驾车,乘着⼋匹骏马拉的马车去见西王母,但是徐偃王叛乱,周穆王乘着⼋骏拉的车,赶回国,平定了叛乱,于是将造⽗封到赵城,造⽗的后代缔造了战国时的赵国。
唐代画家张彦远《历代名画记》卷九说:“古⼈画马有《⼋骏图》,或云史道硕之迹,或云史秉之迹,皆螭颈龙体,⽮激电驰,⾮马之状也。
”这⾥说的⼋骏是指周穆王所驱乘的⼋匹骏马,⼋骏不是平常的马,有龙⼀样的躯体,跑起来像离弦的箭和闪电⼀样快。
柳宗元时,许多⼈围绕《⼋骏图》赋诗作⽂。
⽩居易有《新乐府·⼋骏图》、元稹有五⾔古诗《⼋骏图》、李观有《周穆王⼋骏图序》。
究其原因,与唐德宗的望云骓马有关。
建中四年(783年)⼗⽉,发⽣兵变,唐德宗逃离京城,直到兴元元年(784年)七⽉返京。
说到德宗逃难时的坐骑,元稹在《望云骓马》歌序中说:“德宗皇帝以⼋马幸蜀,七马道毙,唯望云骓来往不顿,贞元中⽼死天厩。
”李肇《国史补》也记载了这件事,说望云骓“后⽼死飞龙厩,贵戚多涂写之。
中国古代童话故事名篇赏析奇幻与想象的乐园之旅
中国古代童话故事名篇赏析奇幻与想象的乐园之旅中国古代童话故事名篇赏析——奇幻与想象的乐园之旅中国古代的童话故事闪烁着奇幻的色彩,整个故事世界充满了想象的力量,带领读者进入了一个令人陶醉的乐园。
这些经典的童话故事既富有智慧的寓意,又充斥着奇特的人物和故事情节。
本文将通过深入分析几个名篇,赏析中国古代童话故事中奇幻与想象的魅力。
一、《董永与七仙女》《董永与七仙女》是中国古代童话故事中的经典之作。
故事中董永是一个善良、正直的年轻人,他与七位美丽善良的仙女相恋,并最终赢得了美满的爱情。
故事以董永幸福的结局为核心,展现了爱情与勇气的力量。
故事中的奇幻元素体现在仙女们的出现和七仙女的飞天之能。
这些仙女们身着美丽的仙衣,拥有神奇的法力,勾勒出一个远离尘世纷扰的仙境。
读者可以在这个虚构的世界中自由地感受到无拘无束的快乐,为故事中的正义与善良而欢呼。
二、《白蛇传》《白蛇传》是中国古代文学中著名的神话故事,也是一部具有悲剧色彩的童话。
故事讲述了白蛇因爱而变成人形的白素贞与人类许仙之间的感人故事。
故事以白蛇为主要人物,她拥有很高的法力和智慧,而且可以随时变化为各种形态。
这些神奇的元素使得整个故事充满了奇幻与想象的氛围。
读者无法预料到故事最后会如何发展,童话中所展现的世界也为读者提供了一个奇妙的想象空间。
三、《嫦娥奔月》《嫦娥奔月》是中国古代童话故事中的一颗明珠,在中国民间广为流传。
故事讲述了嫦娥因误闯仙境而被迫奔月,从而成为人们仰慕的月亮女神的故事。
这个故事中书写了一个人与仙境之间的故事,嫦娥与月兔、玉兔等神奇的角色共同构成了童话故事的想象世界。
嫦娥奔月的情节中包含了爱情、牺牲和仙境世界的各种元素,使得整个故事既奇幻又触动人心,读者难以忘怀。
四、《孔融让梨》《孔融让梨》是一则在中国流传已久的民间童话,它写了孔融让梨的故事。
孔融是一位智慧出众的少年,他通过自己的善心和机智,利用橙子的比喻,化解了计划夺梨权的官员们的争端。
柳宗元《观八骏图说》原文及翻译译文
柳宗元《观八骏图说》原文及翻译译文《柳宗元《观八骏图说》原文及翻译译文》这是优秀的文言文翻译译文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1、柳宗元《观八骏图说》原文及翻译译文柳宗元《观八骏图说》原文及翻译柳宗元原文:①古之书有记周穆王驰八骏升昆仑之墟者,后之好事者为之图,宋、齐以下传之。
观其状甚怪,咸若骞①若翔,若龙凤麒麟,若螳螂然。
其书尤不经,世多有,然不足采。
世闻其骏也,因以异形求之。
则其言圣人者,亦类是□。
故传伏羲曰牛首,女娲曰其形类蛇,孔子如倛头②,若是者甚众。
孟子曰:“何以异于人哉?尧舜与人同耳!”②今夫马者,驾而乘之,或一里而汗,或十里而汗,或千百里而不汗者。
视之,毛物尾鬛,四足而蹄,龁草饮水,一也。
推是而至于骏,亦类也。
今夫人,有不足为负贩者,有不足为吏者,有不足为士大夫者,有足为者。
视之,圆首横目,食谷而饱肉,絺而清,裘而燠,一也。
推是而至于圣,亦类也。
然则伏羲氏、女娲氏、孔子氏,是亦人而已矣。
骅骝、白羲、山子之类,若果有之,是亦马而已矣。
又乌得为牛,为蛇,为倛头,为龙、凤、麒麟、螳螂然也哉?③然而世之慕骏者,不求之马,而必是图之似,故终不能有得于骏马。
慕圣人者,不求之人,而必若牛、若蛇、若倛头之问。
故终不能有得于圣人也。
诚使天下有是图者,举而焚之,则骏马与圣人出矣!【注释】①骞:高飞。
②倛头:古人打鬼驱疫时所戴的方形面具。
译文:古书上记载着周穆王驾着八匹骏马登上昆仑山的故事,后来那些喜欢多事的人把它画成图,宋、齐两朝以后一直流传下来。
看那些马的形状,非常离奇古怪,都像在空中飞翔一般,有的像龙、凤、麒麟、螳螂的样子。
这类书籍世上有很多,但是都没有可取的地方。
世上的人听说是骏马,因此便按照奇异的形状去想象它。
那么他们在谈论圣人的形状时,也是像这样的情况了。
所以传说伏羲长的是牛头,女娲的身体像蛇,孔子的脑袋像四方形的倛头。
像这一类的说法有很多。
孟子说:“我的外貌有什么与一般人不同呢?尧、舜也和普通人一样啊!”现在的马,驾着车行走,有的走了一里路就流汗,有的跑了十里才流汗,有的跑了成千上百里路还不流汗。
小学生古代民间故事
小学生古代民间故事(民间(故事))是民间文学中的重要门类之一,是从远古时代起就在人们口头流传的一种以奇异的语言和象征的形式叙述人与人之间的种.种关系,题材广泛而又布满幻想的叙事体故事,下面为大家细心整理了一些关于学校生古代民间故事,盼望对你有所关心,欢迎查阅。
学校生古代民间故事1宋朝时候,契丹发来二十万辽兵犯境,边关吃紧。
那工夫六郎杨延昭正在遂城。
遂城,就是现在徐水县城西二十里的遂城村。
它北临瀑河,隔河就是一道古长城。
遂城城小,兵力不足,守城军只有三千人。
辽兵来得很快,然间兵临城下,将城围住,并且一连几天数次攻城,一次比一次攻得猛烈。
可是遂城的守军和老百姓好象与平常一样没有任何担心。
六郎感到惊奇,他问老百姓:“辽兵这么攻城,你们不可怕吗?”老百姓回答:“有杨将军在此镇守,辽兵是攻不破的!”杨六郎一听老百姓对自己是这样的信任,更感到责任的重大。
于是他把全城的青壮年召集起来,发给他们刀枪剑戟,动员他们协作军队一起上阵护城。
军队和老百姓个个摩拳擦掌,誓死与遂城共存亡。
这时候正是十月,天气突然变冷。
六郎杨延昭见此情景,急中生智,忙令军民汲水灌城。
晚上,往城墙上浇一遍水,立刻就结成一层冰,浇了一夜水,结了一夜冰。
到其次天早晨,嗬,那高大的城墙白闪闪亮晶晶成了一道冰的长城,又坚又滑,不行攀登。
辽兵冲到城下,前来登城,一蹬一出溜,一扒一打滑,有的好不简单爬到半截腰,一出溜又摔下去了。
伏在城上的宋军趁机滚木雷石万箭齐发,杀死杀伤辽兵不计其数。
辽兵数日攻城不下,只好下令退兵。
杨六郎趁机,将城门大开,亲率大军冲杀出,只杀得辽兵丢盔掉甲狼狈而逃。
这一仗,生擒辽兵上千,马匹近万,还获得了大批武器。
杨六郎由于这次战,被宋真宗加官进级,由保州(今河北保定)缘边都巡检使调升莫州(今河北任邱县鄚州)刺史。
契丹犯边,一路烧杀抢掠,人民深受其苦。
六郎杨延昭先后率兵打退辽兵一百多次进攻,使边关一度安静,因而深受人民的爱戴。
杨六郎五十七岁那年,病故于鄚州。
中国古代神话故事穆王西巡故事
中国古代神话故事穆王西巡故事【原创实用版3篇】目录(篇1)一、穆王西巡故事的内容概述1.故事发生的背景2.主要人物及其性格特点3.故事情节梳理4.故事主题及其意义二、穆王西巡故事的具体分析1.故事发生的背景2.主要人物及其性格特点3.故事情节梳理4.故事主题及其意义三、穆王西巡故事的意义和价值1.对中国古代神话的贡献2.对中国历史文化的传承3.对现代社会的启示和影响正文(篇1)中国古代神话故事穆王西巡故事是一个非常著名的神话传说。
这个故事发生在古代中国,讲述了一个国王穆王西巡的故事。
穆王是周朝的一位国王,他为了探索未知的领域,率领一支庞大的队伍进行了西巡。
这个故事不仅是中国古代神话故事中的经典之一,也是中国文化传承的重要部分。
故事中,穆王是一位勇敢、果断的国王。
他充满了探险的热情和好奇心,同时也具有冒险精神。
他渴望了解西方的文化和风俗,为此不惜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进行探索。
在这个故事中,我们还可以看到穆王与天人沟通、召唤神龙的故事,体现了中国古代文化的神秘感和宗教信仰。
故事情节可以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穆王出发西巡,第二部分是穆王与天人沟通,第三部分是穆王成功到达西方并返回。
整个故事充满了惊险和神秘感,让读者感受到了中国古代文化的独特魅力。
穆王西巡故事的意义和价值在于它不仅是中国古代神话故事中的经典之一,也是中国文化传承的重要部分。
这个故事体现了中国古代文化的神秘感和宗教信仰,同时也反映了古代中国人民对未知领域的探索和好奇。
目录(篇2)一、穆王西巡故事概述1.故事背景:穆王西巡故事是中国古代神话故事之一,讲述了周穆王西巡的历程。
2.故事情节:周穆王西巡过程中,他遇到了西王母,并与其共度了一段美好的时光。
3.故事主题:该故事传达了友谊、爱情和忠诚等价值观。
二、故事情节1.穆王西巡的起因:周穆王听信了一位巫师的预言,认为只有西巡才能确保国家的繁荣昌盛。
2.穆王西巡的历程:在旅途中,穆王遇到了各种奇遇和危险,但他始终坚定不移地前行。
“穆王八骏”是怎么回事穆王八骏是哪八骏
“穆王八骏”是怎么回事穆王八骏是哪八骏周穆王是周王朝最富有传奇色彩的帝王,没有之一,周穆王继位后,在周穆王的励精图治下,天下再度安宁,保持了昭王盛世的延续。
关于周穆王的传闻有很多,而且都带有传奇色彩,这其中的一个传闻是“穆王八骏”。
那么,“穆王八骏”是怎么回事呢?穆王八骏是哪八骏?请跟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穆王八骏”是怎么回事呢?据《穆天子传》讲述了周穆王西征复西征,遇到“西王母”而东返的故事。
虽然有关西王母的情节,只占全书百分之五不到,但并不妨碍人们把周穆王和西王母视为一对。
后来李商隐在《瑶池》里模仿西王母哀怨的口吻:“瑶池阿母绮窗开,黄竹歌声动地哀。
八骏日行三万里,穆王何事不重来?”李商隐不但提到穆天子,还点出了他的座驾:八骏。
八骏”是中国文学史和艺术史上经久不息的母题,八骏是八匹骏马的总称,酒令划拳中的“八匹马”说的就是它们。
“穆王八骏”是传说中周穆王驾车用的八匹骏马,传说能日行万里(一说三万里)。
八马名具体说法不一。
穆王八骏是哪八骏?周穆王乘坐的是八匹马拉的舆车,每匹马的名字都很特别,关于“穆王八骏”是哪八骏有以下几种说法说法一:以马的毛色命名赤骥,盗骊,白义,逾轮,山子,渠黄,骅骝,绿耳。
(见《穆天子传》卷一)(小注):赤骥:火红色的马;盗骊:纯黑色的马;白义:纯白色的马;逾轮:青紫色的马;山子:灰白色的马;渠黄:鹅黄色的马;骅骝:黑鬃黑尾的红马;绿耳:青黄色的马。
说法二:以速度命名“王驭八龙之骏:一名绝地,足不践土;二名翻羽,行越飞禽;三名奔宵,夜行万里;四名超影,逐日而行;五名逾辉,毛色炳耀;六名超光,一形十影;七名腾雾,乘云而奔;八名扶翼,身有肉翅。
”(见《拾遗记.周穆王》所载)。
明胡应麟则认为王嘉所载,皆一时私意诡撰,不足为征,见《少室山房笔丛》卷三四。
后亦用以泛指骏马。
说法三:皇帝的车驾徐悲鸿以画马见长是新中国第一批到苏联列宾美院学习的画家,集国画的写意风格与西画的严谨结构于一身,画出的马不但有中国画的意境,也有西画的严谨结构关系。
奉上珍贵《八骏图》,恭贺马年新春到
奉上珍贵《八骏图》,恭贺马年新春到【唐】白居易穆王八骏天马驹,后人爱之写为图。
背如龙兮颈如象,骨竦筋高脂肉壮。
日行万里速如飞,穆王独乘何所之?四荒八极踏欲遍,三十二蹄无歇时。
属车轴折趁不及,黄屋草生弃若遗。
瑶池西赴王母宴,七庙经年不亲荐。
璧台南与盛姬游,明堂不复朝诸侯。
“白云”“黄竹”歌声动,一人荒乐万人愁。
周从后稷至文武,积德累功世勤苦。
岂知才及四代孙,心轻王业如灰土。
由来尤物不在大,能荡君心则为害。
文帝却之不肯乘,千里马去汉道兴。
穆王得之不为戒,八骏驹来周室坏。
至今此物世称珍,不知房星之精下为怪。
八骏图,君莫爱。
有关马的成语马到成功马不停蹄人仰马翻马空冀北马首是瞻马革裹尸马勃牛溲马齿加长马牛襟裾马齿徒增一马当先万马皆喑万马奔腾汗马功劳求马唐肆戎马倥偬老马识途白马素车五马分尸牛马不若风樯阵马四马攒蹄戎马生涯驰马思坠盘马弯弓快马加鞭走马上任走马观花野马无缰驽马十驾狗马声包金马玉堂信马由缰骑马寻马拿下马来倚马七纸倚马十言倚马可待铁马金戈鞍马之劳鞍马劳顿饮马长江戎马戍边跃马横戈走马观花人困马乏兵荒马乱人喊马腾兵强马壮土饱马腾弓调马服才高倚马乞儿马医车在马前车殆马烦驴前马后鞍前马后露出马脚招兵买马千军万马风樯阵马土牛木马大车驷马金戈铁马仅容旋马厉兵秣马单枪匹马悬车束马泛驾之马伯乐相马非驴非马放牛归马指鹿为马香车宝马闻香下马盲人瞎马高车大马脱缰之马船头跑马悬崖勒马敝车赢马童牛角马短衣匹马寒蝉仗马腐索奔马鲜车怒马人贫智短马瘦毛长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塞翁失马安知非福鞍不离马,甲不离身南人驾船北人乘马鞭长不及马腹马放南山驰马试剑.【作者:东方侠】。
《瑶池》原文及翻译赏析
《瑶池》原文及翻译赏析《瑶池》原文及翻译赏析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肯定对各类古诗都很熟悉吧,古诗可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两类。
究竟什么样的古诗才是好的古诗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瑶池》原文及翻译赏析,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瑶池》原文及翻译赏析篇1原文:瑶池瑶池阿母绮窗开,黄竹歌声动地哀。
八骏日行三万里,穆王何事不重来。
译文:韵义西王母在瑶池上把绮窗打开;只听得黄竹歌声音动地悲哀。
八骏神马的车子日行三万里;周穆王为了何事违约不再来。
注释:1、瑶池阿母:《穆天子传》卷三:“天子宾于西王母,天子觞西王母于瑶池之上。
西王母为天子谣曰:‘白云在天,山陵自出。
道里悠远,山川间之。
将子无死,尚能复来。
’天子答之曰:‘予归东土,和治诸夏。
万民平均,吾顾见汝。
比及三年,将复而野。
’”《武帝内传》称王母为“玄都阿母”。
2、黄竹歌声:《穆天子传》卷五:“日中大寒,北风雨雪,有冻人。
天子作诗三章以哀民。
”3、八骏:传说周穆王有八匹骏马,可日行三万里。
《列子》、《穆天子传》等记载不一。
4、穆王:西周人,姓姬名满,传说他曾周游天下。
此诗讽刺求仙之虚妄。
首句写西王母倚窗伫望,候穆王而不至。
次句借黄竹歌声暗示穆王已死。
三四句则写西王母因穆王不来而心生疑问。
斥神仙而以神仙(王母)的口气写出,句句对比,以见长生之虚妄,求仙之荒诞。
《李义山诗集笺注》引程梦星曰:“此追叹武宗之崩也。
武宗好仙,又好游猎,又宠王才人。
此诗熔铸其事而出之,只用穆王一事,足概武宗三端。
用思最深,措辞最巧。
”赏析:作品赏析【注释】:黄竹,地名。
传用穆王游黄竹之丘,遇风雪,见路有冻人,作诗三章哀之。
穆王:西周人。
传他曾乘八匹骏马拉的车西游至昆仑山,西王母宴之于瑶池,临别对歌,相约三年后再来,但不久便死了。
【简析】:这是一首情诗。
在诗人的想象中,神仙也是渴望爱情的。
我们在李商隐的〈嫦娥〉诗中,提到后羿到昆仑山向西王母乞求长生不老仙药的故事。
西王母的神话,常被中国的诗人引用,更有趣的是有关西王母的容貌、性别,历代的记载不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穆王八骏与余师夷童话
“八骏”作品之一《小麻雀找凤凰》——
《小麻雀找凤凰》这部童话向读者描述了小麻雀在妈妈的教育下,怀着改变命运的伟大理想去寻找心目中向往已久的凤凰。
一路虚心向山鸡、白鹤、大雁、天鹅、百灵鸟、孔雀等鸟类求教,甚至还向天敌鹞子、猫头鹰、老鹰等猛禽求教,为的是能取得常人所不具备的许多本领,最终赢得了鸟儿们的尊敬,不知不觉地自己也变成了凤凰。
作品通过小麻雀经历百难寻找凤凰的故事,揭示了民族精神的博大精深和人类探索真理的不懈努力。
我们的民族,从黄河流域的一个部落,由小到大、由弱变强逐步发展成为一个融五十六个民族为一体的中华民族,就是一个小麻雀找凤凰的艰辛历程,也是一个追求梦想的民族复兴之梦。
“八骏”作品之二《掏耳总统》——
一位年青的乡下人来到城里创业。
他身无分文,仅剩下一个他奶奶用过的掏耳勺。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年青人就用手里的这个掏耳勺开始了自己的奋斗历程。
经过坚持不懈的努力,他掌握了精湛的掏耳技术,最终成为举国闻名的掏耳专家,被推荐给总统掏耳。
由于他技术高超,很快就为总统清除了耳障,使总统能够经常听到人民群众的意见,社会面貌焕然一新,总统和人民都感到满意和高兴,最后一致推举他为总统。
这是一个由白手起家而登上人生顶峰的生动案例。
童话故事《掏耳总统》说明了“有志者事竟成”、“行行出状元”的道理,对青少年的励志益智具有积极的教育意义。
“八骏”作品之三《山鹰》——
一只年老的山鹰为了奋斗再生,不惜忍受苦痛,在坚硬的岩石上千万遍苦磨,终于磨掉了它那变弯的老喙、衰老的鹰爪和老化的羽毛,终于焕发青春,重振雄风,恢复了鹰王的尊严。
故事通过山鹰梦中寻父的描写,充分展现了山鹰的英雄主义情怀。
在山鹰王国里,山鹰看到成千上万只英勇顽强的同类为了实现崇高的理想,围绕着鹰山英勇的千万次搏击……最后,获得重生的山鹰又回到了山林,面对着千万只欢呼山鹰万岁的群鸟们说:“朋友们,伙伴们!我又回来了,不要再喊我万岁了,真正的万岁是永不停止的奋斗和搏击……”
这是一曲理想至上、百折不挠的奋斗赞歌!这是一幅大国崛起、民族复兴的生动写照!
“八骏”作品之四《早知道》——
宇宙联合国第九十九个恒星系的一颗行星名叫苹果星。
苹果星上空气清新,生态和谐,环境宛如仙境,人的平均寿命都在千年以上。
宇宙联合国的最高权力机构是宇宙信息中心,中心主任宇宙元发现地球上后工业时代的生态环境恶化,于是就派观察员宇宙风到地球上秘密考察。
宇宙风考察时不慎把地球的信息库——“早知道”遗失在地球上,后被登山运动员东方伦发现了使用秘密。
由于“早知道”
里面包含了地球上所有人和事的过去、现在和未来的信息,使人们过早的获知信息,造成了地球上人类生产、生活秩序的紊乱,使地球患上了“早知道综合症”。
形势严重,联合国决定向宇宙信息中心求救。
于是,宇宙中心再次派出了宇宙风到地球上取回了“早知道”——地球上又恢复了平静,人类又开始了正常的生活。
人们终于认识到,过去已成为历史,未来尚在明天,最重要的、最现实的是今天。
作品描绘了生态和谐、美如仙境的苹果星,苹果星人提出了地球后工业社会的种种弊病,而他们所在的星球被誉为后工业社会的“理想国”。
“八骏”作品之五《螃蟹湖》——
《螃蟹湖》是一部唯美的经典童话,具有丰富的戏剧元素和较高的审美层次。
故事讲述在古木参天的原始森林里,有一个美丽的螃蟹湖,湖里居住着一个螃蟹王国,它们安居乐业,生活得美满幸福。
可是一群幼稚的小螃蟹不听老螃蟹的劝告,抵御不住金盆陷阱的诱惑,误人了老渔夫的陷阱,经过残酷的生存斗争,终于醒悟,最后在小红蟹的带领下逃出金盆,重回了故乡——螃蟹湖。
故事深刻的揭示了“分散的努力等于共同的失败”的时代主题,对青少年进行守土爱国、团结奋进的传统教育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
“八骏”作品之六《大国乞丐》——
在某山国的例行入关检查中,发现一个形象古怪、形似乞丐的大国公民,他没有合法的护照,被拘留审查。
山国的地方政府看到这个大国公民语焉不详,且神秘兮兮,疑有复杂背景,遂递级上报中央政府。
经过一番高层调查论证,并与大国照会互通,最终才知道是一个偷渡来的大国乞丐,因而是虚惊一场。
在对大国乞丐的审判中,大国乞丐在法庭上的激情演讲和优雅气质,吸引了山国公主,公主对他产生了爱慕之情,疑是大国王子一类的传奇。
在大国乞丐遣返回国的途中,公主依依不舍。
乞丐说回国后要竞选总统,因为他知道,自己已经成了名人,而在自己的国度里,只要会演讲就有希望当总统。
大国乞丐登上了飞机舷梯后向公主挥帽说他还要回来,结果吓得公主旁边的国王顿时晕倒在地。
故事讽喻了小国寡民封闭自卑的心理,对于提高民族自信心和自尊心具有一定的启发教育性。
“八骏”作品之七《哈哈先生》——
在一个古老偏远的地方,有一个小国,叫“哈哈国”。
哈哈国是一个礼让传统的国家,全国就像是一个大家庭。
在哈哈国中有一个学者,发现了一个奇异的大国,他将其命名为“大哈哈国”,自己所在的国家就是“小哈哈国”了。
因他极力推崇大哈哈国的制度,自己被人称为“哈哈先生”,当他的名声传到大哈哈国后,对方的总统邀请他前往访问,在本国国王和大哈哈国的精心安排下,他启程前往大哈哈国。
在那里,他一路考察,最后作为特邀嘉宾参加了大哈哈国议会的《关于公民连打三个哈欠,不应受到议长训斥的关于公民第三百八十七项决议》议案流程,充分领会了大哈哈国的公民权利,并决定将此经历编成《考察记》以表示不虚此行。
故事以幽默风趣的手法深刻生动的讽刺了西方后工业社会的一些病态现象,对我们正确认识人类文明的发展具有一定的启发性。
“八骏”作品之八《延期审判》——
人类第一次生态大案的审判经过千年的准备,终于在银河系中的生态模范星球——苹果星上举行。
审判长由永不老先生主持(永不老先生据说是中国古代尧帝时期以长寿而著称的彭祖的化身)。
法庭将生态嫌犯分为三类,分三次开庭审判。
一级生态犯为暴君战争犯,二级生态犯为过度开发犯,三级生态犯为无知发明犯。
由于审判缺乏统一的生态法律依据,而生态大法的制定又牵涉到对人类生态文明和星球生态文明的理解和共识,加之生态嫌犯的种种不无道理的抗辩,所以三次审判均不了了之,无果而终。
鉴于制定不出生态大法就无法继续进行审判,而制定这样一部生态大法的前提是要弄清生态大法的保护对象——生态文明的内涵和关系,因此,法庭陪审团、元老院建议,暂时休庭,然后进行生态大法与生态文明星球研讨会。
研讨大会先是推举中国晋朝的陶渊明主持,他以一篇《桃花源》的童话而著名于世,被认为是对古生态文明的深情赞美。
由于陶渊明谦辞不就,后会议推举了美国的著名生态文学作家梭罗。
梭罗以一部赞美人与自然和谐关系的作品《瓦尔登湖》闻名于世,被认为是世界上生态文学的奠基人。
星球生态文明研讨会上,由于人类与动物、地球与各星球对生态文明的认识和标准的差异,经过长时期的辩论研讨最终也没有达成共识,加之各星球的代表们还要回去处理星务,审判大会和生态文明研讨会也就在争吵和叹息中不了了之地宣布散会,延期再审。
童话《延期审判》是余师夷先生的重量级当代童话作品。
作品用穿越的手法将童话、神话、科幻和小说融为一体,以地球上的生态文明危机为出发点,以星球文明的历史和发展为背景,精彩展示了星球生态文明的璀璨,提出了生态文明是人类生存的根本文明,批判了西方发达国家,在后工业社会中,由于极端人类中心主义的误导,盲目过度开发人类的生存资源,使人类文明几乎走向了失控的边缘。
而挽救地球失控的生态文明的方向将是星球的生态文明。
可以说这是一篇集众多题材于一身,以生态文明为主线的别开生面的星球领域文学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