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初中地理八年级下册 第五章 中国的地理差异 初中八年级地理下册教案教学设计教学反思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 第五章 中国的地理差异(第2课时)》教案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五章中国的地理差异(第2课时)》教案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五章《中国的地理差异》这一章节主要介绍了中国地理环境的特点和差异。
本课时主要内容是中国地理差异的原因和表现。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中国地理差异的形成原因,掌握中国地理差异的主要表现,提高对我国地理环境的认识和理解。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课时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知识基础,对我国的地理环境有了初步的了解。
但学生对地理差异的形成原因和表现可能还有一定的疑惑,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来进一步明确。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中国地理差异的形成原因。
2.使学生掌握中国地理差异的主要表现。
3.培养学生对我国地理环境的认识和理解,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中国地理差异的形成原因。
2.中国地理差异的主要表现。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分析法、小组合作法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思考,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地理差异案例资料。
2.制作PPT,展示中国地理差异的图像资料。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中国地图,引导学生观察我国地理环境的特点,引出本节课的主题——中国的地理差异。
2.呈现(10分钟)呈现相关的地理差异案例,如沿海地区与内陆地区的差异、南方与北方的差异等,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地理差异的存在。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结合教材内容,分析中国地理差异的形成原因,引导学生运用地理知识进行思考。
4.巩固(10分钟)通过小组合作讨论,让学生列举中国地理差异的主要表现,加深对地理差异的理解。
5.拓展(10分钟)引导学生思考地理差异对人们生活的影响,如饮食、服饰、建筑等方面的差异。
6.小结(5分钟)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进行总结,强调中国地理差异的形成原因和主要表现。
7.家庭作业(5分钟)布置相关的练习题目,让学生课后巩固所学知识。
8.板书(5分钟)板书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方便学生复习。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中国的地理差异教学设计
八年级地理下册第五章《中国的地理差异》教学设计【核心素养】人地协调观、区域认知、综合思维【教材分析】本章教材是中国地理总论部分和中国区域部分的衔接点。
在八年级上册讲述中国地理概况、自然环境、自然资源和经济发展的一般特征的基础上,开始进一步阐述我国不同地区的地理差异。
作为中国区域地理学习的开篇部分,本章只是对区域地理的宏观介绍。
主要的作用有两个:其一,从整体上把握区域的差异,为后面认识各分区地理的特征作知识上的铺垫;其二,由于后面的区域选择不能过多,选择的区域尺度有大有小,先让学生有了宏观整体认识之后,才能避免在具体区域的学习时以偏概全。
因此,本章教材在整个《中国地理》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学情分析】初二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思维能力和地理基础知识,但对新旧知识的衔接上还存在一定的缺陷。
【课程标准】在地图上指出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青藏地区四大地理单元的范围,比较他们的自然地理差异。
学习动词是指出,学习水平是运用,学习内容是“四大地理单元的自然地理差异。
【教学目标】1.通过阅读相关地图,分析我国气温、降水、地势等自然环境的差异和成因。
2.能够在图上找出秦岭、淮河,分析“秦岭-淮河”一线南、北两侧的自然景观、人类生产、生活等方面的差异,进而说出“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
3.知道区域的划分,了解不同类型的地理区域。
4.运用地图说出四大地理区域的名称,指出它们大致的位置和范围,分析确定其分界线的主导因素。
【教学重难点】1.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的标准2.四大地理单元的自然地理差异【教学方法】自主、合作、探究、讨论法【教学过程】导入以游戏的方式,让学生对本班进行不同类别的分组,并说出划分依据。
学生会以“性别”、“身高”、“头发长短”、“是否近视”……为依据来分组,从而得出班级分组可以分成多种类型的组,同一个人可以是很多组的成员。
其实地理区域划分的方法与班级小组的划分方法类似,只是划分的依据应是地理要素而已。
第五章中国的地理差异-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教案
第五章中国的地理差异-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教案1. 学习目标1.了解中国的地形、气候、植被、地貌和资源的分布差异。
2.熟悉中国的东部、中部、西部和东北地区的地理特点。
3.形成正确的区域认识,增强地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学习内容2.1 中国的地理分区通过地形、气候、植被、地貌和资源的分布,将中国划分为东部地区、中部地区、西部地区和东北地区等地理分区。
2.2 中国的地形中国地形复杂多样,主要由高原、平原、山地、丘陵和盆地等地形构成。
其中,中国高原分布广泛,平均高度为1000-4000米之间,包括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云南高原、西藏高原等。
2.3 中国的气候中国气候多样,主要分布为寒温带、暖温带、亚热带和热带。
其中,东北地区属于寒温带,气候干燥严寒,中部地区属于暖温带,气候温和多雨,东部地区属于亚热带和热带,气候温暖湿润。
2.4 中国的植被中国植被丰富多样,主要有森林、草原、荒漠和湿地等类型。
其中,东北地区主要为针叶林和落叶林,中部地区主要为草原和灌木丛,东部地区主要为热带雨林和温带林。
2.5 中国的地貌中国地貌多样,主要有高山、岛屿、喀斯特、丘陵和平原等类型。
其中,中国的高山主要有喜马拉雅山、阿尔金山、昆仑山等,喀斯特地形主要有喀斯特高原和喀斯特地貌。
2.6 中国的资源分布中国的资源分布丰富多样,主要包括煤炭、石油、天然气、铁矿石等。
其中,东北地区是中国重要的煤炭和电力生产基地,华北地区有丰富的煤、石油和天然气等资源,西部地区主要有铝土矿、铜、石油和天然气等资源。
3. 学习方法1.熟读课本,掌握地图配图和重点内容,仿写地理叙述。
2.反复阅读材料,分析归纳地域特点和资源现状。
3.参观实地地理展览,感受地质奇观和资源分布。
4. 学习评价1.学生能够正确描述中国的地形、气候、植被、地貌和资源的分布。
2.学生能够熟悉中国的东部、中部、西部和东北地区的地理特点。
3.学生能够合理解读地图图例,准确绘制地图和标注地理要素。
八年级地理下册人教版5.0中国的地理差异教学设计
第五章《中国的地理差异》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一)区域认知目标1.初步理解区域划分的原因及相应的地理区域类型。
2.在简单地图上进行区域划分。
3.在地图上指出四大区域的地理位置、范围及划分原因。
4.在地图上找出秦岭、淮河,并说明秦岭-淮河一线的意义。
(二)综合思维目标1.培养学生读图、析图能力,观察判断能力和主动探究能力。
2.使学生初步掌握地理事物的划分方法。
3.从气温、降水、地势等方面理解我国的自然差异;从农耕制度、农作物、人口、经济等方面理解人文差异。
4.认识我国四大地理区域,找出其范围,理解划分的主导因素。
(三)地理实践目标指出秦岭-淮河一线,比较其南北方的自然和人文差异。
(四)人地观念目标通过本节课的教学,使学生更加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
二、重点和难点1.能够在地图上指出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青藏地区的位置和范围,分析其划分原因。
2.理解秦岭-淮河一线是我国重要的地理界限。
三、教材设计思路本章教材是中国地理总论部分和中国区域部分的衔接点。
在八年级上册讲述中国地理概况、自然环境、自然资源和经济发展的一般特征的基础上,进一步阐述我国不同地区的地理差异。
作为中国区域地理学习的开篇部分,本章只是对区域地理的宏观介绍。
主要的作用有两个:其一,从整体上把握区域的差异,为后面认识各分区地理特点作知识上的铺垫;其二,由于后面的区域选择不能过多,选择的区域尺度有大有小,所以先有了宏观整体认识之后,才能避免在具体区域的学习时以偏概全。
因此,在本章教材的教学中应注意发挥其承上启下的作用。
四、教学过程设计【导入新课】情景导入:多媒体展示一组我国“福建、新疆、黑龙江、海南、西藏、江苏”的景观图片。
问题引领:猜猜看,福建、新疆、黑龙江、海南、西藏、江苏对应的是那幅图,并思考不同地区地理差异产生的原因?学生讨论回答:......教师小结和承转:由于我国东西降水差异、东西地势起伏、南北气温差异显著,各地景观差异明显。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五章《中国的地理差异》教学设计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五章《中国的地理差异》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五章“中国的地理差异”主要包括我国的地形、气候、水文、植被等地理特征的差异。
本章内容旨在让学生了解我国地理环境的空间差异,理解各地理环境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培养学生的地理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对我国的地理特征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在地理知识的系统性和深入理解方面仍有待提高。
此外,学生对地理现象的空间差异性和地理环境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尚需进一步引导和培养。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我国的地形、气候、水文、植被等地理特征的差异,理解各地理环境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讨论等方法,培养学生的地理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地理素养,使学生认识到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我国的地形、气候、水文、植被等地理特征的差异,各地理环境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
2.难点:地理现象的空间差异性和地理环境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
五. 教学方法1.观察法:让学生通过观察地图、图片等资料,了解我国地理特征的差异。
2.分析法:引导学生分析各地理环境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
3.讨论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各自的观点和认识。
4.案例分析法:通过具体案例,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地理现象的空间差异性和地理环境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地图、图片、案例等教学资源。
2.设计好教学问题和讨论话题。
3.准备好教学课件和板书设计。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我国各地的风光图片,引导学生关注我国地理特征的差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呈现我国的地形、气候、水文、植被等地理特征的差异,让学生通过观察,了解各地理环境要素的特点。
3.操练(10分钟)针对各地理环境要素的差异,设计一些选择题或填空题,让学生回答,检验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人教版八下地理第五章 中国的地理差异 教案
课堂活动:
将每大组的学生分为三小组,通过
阅读图5.1,分别讨论:
(1)我国自南向北的气温变化以及其景观差异和形成这种差异的主导因素。
(2)在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的降水变化以及其景观差异和形成这种差异的主导因素。
(3)自西向东的地势变化以及其景观差异和形成这种差异的主导因素。
讨论后①学生发表小组讨论结果。
难点
知道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自然、人文综合原因,初步了解它们的自然地理差异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过年过节的时候,同
学们有的会留在家度过,有些同学可能跟家里人出去旅游,那么能分享一下在家或者到了外地的假期感受吗?现在请几位介绍一下那些地方情况好吗?
展示中国地图,指出同学介绍的地
影响的主导因素
是海陆位置。
(3)自西向东(地
势):西高东低,
呈阶梯状分布,逐
级下降;其影响的
主导因素是地形
位置。
学生归纳:
(1)农业:西牧
东耕,南稻北麦
(2)人口、城市、
交通:东密西疏
(3)经济:东部高、西部低
(4)饮食习俗:
(看幻灯片后学生补充说明)
学生完成课本活动:1归纳秦岭—淮河一线以北地区和以南地区的地理差异并完成幻灯灯片上表格的填写部分。
课堂活动:
活动一:
请同学们观察书本第四页图5.3、
5.4,并完成第五页活动题1
归纳:
“秦岭—淮河”一线以南和以北地区的地理差异。
多媒体展示:南方、北方的自然环境差
异:
活动二:
让同学们做活动2,了解“秦岭—
淮河”一线在我国自然区划分方面的重要意义。
人教版地理八下第五章《中国的地理差异》教案
人教版地理八下第五章《中国的地理差异》教案一、教学目标1.在地图上找出秦岭、淮河等重要地理分界线,说明“秦岭—淮河”一线南北以及其他区域分界线两侧的地形、气候(气温和降水)、植被等自然差异和人们的生产、生活和文化等人文差异,感悟“区域差异”,体味“秦岭—淮河”等地理分界线的意义。
2.在地图上指出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青藏地区四大地理单元的大致范围,说出四大地理单元划分的主导因素,比较它们突出的自然地理差异,感悟“区域划分”的意义。
3.用事例初步说明“秦岭—淮河”南北自然地理环境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理解“地理要素之间的联系”。
二、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说明“秦岭—淮河”一线南北两侧以及其他区域分界线两侧的自然和人文差异,体味“秦岭—淮河”等地理分界线的意义。
2.教学难点感悟“区域划分”的意义。
三、教学策略本节课,教师首先引领学生对已经学习过的各种自然和人文差异进行一一梳理,感受地理环境的多样性与复杂性,体味区域()内部的差异性。
针对如此复杂的区域,为了研究方便,我们可以将其()划分成尺度更小的区域进行更细致的研究。
所以,教师接着引导学生通过区域内各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进行区域划分,在区域划分的探究中了解四大地理单元的大致范围,比较它们突出的地理差异,全方位理解“秦岭—淮河”等重要地理分界线的意义,感悟“区域划分”的意义。
本节课以教师引领学生进行自主探究为主要目的,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和引领者,教师在学生活动中适时进行点拨和评价,引领学生思维的深度和广度,帮助学生完成探究问题。
四、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地形、气候、河流、植被等自然要素和人口、农业、工业、交通等人文要素分布图和各种景观图片。
2.学生准备课前通过电视、网络、报刊等查找关于地理差异的资料。
五、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教师播放视频,师生共同欣赏祖国最美风光。
设计意图:在欣赏祖国风光的过程中感受祖国各地自然差异与人文差异,为后面的地理差异和区域划分做铺垫。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 第五章 中国的地理差异(第1课时)》教学设计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五章中国的地理差异(第1课时)》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五章《中国的地理差异》主要介绍了我国地理环境的特点、区域划分以及各区域的地理差异。
本课时重点讲解第一节内容,即我国地理环境的基本特点。
教材内容丰富,插图翔实,有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我国地理环境的基本知识。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课时已具备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对我国地理轮廓、地理位置有一定了解。
但针对地理差异这一概念,学生可能较为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注重对学生地理差异概念的培养,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地理现象,提高学生地理思维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我国地理环境的基本特点,掌握地理差异的概念,能分析不同区域的地理差异。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地理现象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我国地理环境的热爱,增强学生的国家认同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我国地理环境的基本特点。
2.难点:地理差异的概念及其在实际中的应用。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具体情境,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地理现象,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
2.案例分析法:选取典型区域,让学生分析地理差异,加深对地理差异概念的理解。
3.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提高学生的地理分析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地理素材,如地图、图片等。
2.设计教学案例,准备讨论题目。
3.安排课堂活动所需时间。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地图、图片等素材,引导学生回顾我国地理轮廓和地理位置,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呈现(10分钟)介绍我国地理环境的基本特点,如气候、地形、植被等,让学生了解我国地理环境的多样性。
3.操练(10分钟)选取典型的地理差异案例,如南北方地理差异、东西部地理差异等,让学生进行分析。
引导学生关注地理差异产生的原因,提高学生的地理分析能力。
4.巩固(10分钟)针对所学内容,设计一些地理差异的应用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中国的地理差异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教案第五章
教案:中国的地理差异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教案第五章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中国地理差异的主要表现。
2.培养学生运用地图、统计数据等资料分析地理差异的能力。
3.培养学生关注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重点:中国地理差异的主要表现及成因。
2.难点:地理差异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三、教学准备1.教材: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五章。
2.教学资源:地图、统计数据、案例等。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让学生观察中国地图,引导他们发现我国地理环境的多样性。
2.提问:你们知道我国地理差异的主要表现吗?二、自主学习1.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我国地理差异的主要表现。
2.分组讨论:我国地理差异的成因。
三、课堂讲解1.讲解我国地理差异的主要表现,如:气候、地形、植被、水资源等。
2.分析我国地理差异的成因,如:纬度位置、海陆分布、地形起伏等。
四、案例分析1.以“长江流域与黄河流域的地理差异”为例,让学生分析两个流域的地理差异及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2.分组讨论:如何合理利用地理差异,促进区域经济发展。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回顾上节课的内容,提问:我国地理差异的主要表现及其成因。
2.引导学生思考:地理差异对人类活动有哪些影响?二、课堂讲解1.讲解地理差异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如:农业生产、生活习惯、经济发展等。
2.分析我国不同地区的地理差异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三、课堂活动1.分组讨论:如何克服地理差异带来的不利影响,促进区域协调发展?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
2.提醒学生关注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的相互关系,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五、课后作业(课后自主完成)1.结合教材,绘制我国地理差异示意图。
2.思考:如何合理利用我国地理差异,促进家乡经济发展?六、教学反思1.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如何?2.学生对地理差异的理解是否深刻?3.课堂活动是否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4.如何改进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对地理知识的兴趣?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希望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我国地理差异,关注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的关系,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第五章《中国的地理差异》优质教案
秦岭——淮河以北地区
秦岭——淮河以南地区
主食
面食为主
大米为主
运动项目
滑雪、溜冰
游泳、赛龙舟
传统民居
屋顶坡度小墙体厚
屋顶坡度大墙体高
【小结】秦岭淮河一线南北地区在自然环境、人类活动方面存在明显的差异,是我国一条重要的地理分界线。为了方便认识,综合地理位置、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特点可将我国划分为四大地理区域,即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
降水
青藏地区与西北地区、北方地区、南方地区分界线
昆仑山-祁连山-横断山
阶梯分界线
地形
【总结】我们感受了中国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的地理差异,通过秦岭——淮河一线南北地区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差异的比较,明确了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分界线的意义,并指出了四大地理区域划分的依据。
布置作业
1.阅读课本第4页,完成课本第5页的活动。
人教版(新课标)地理八年级下册
《中国的地理差异》教学设计
课题名
第五章 中国的地理差异
教学目标
必备知识:
1.识记理解我国四大地理单元的分布界线及划分依据。
2.比较说明“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
3.比较理解我国四大地理单元的区域特征差异及主导影响因素。
4.理解区域气候、地形特征对当地某种典型性生产、生活方式特征的影响。
【问题呈现3】读图思考分析秦岭——淮河一线南北的生活差异。
秦岭——淮河一线南北的自然环境差异
比较项目
(自然地理要素)
秦岭——淮河
以北地区
秦岭——淮河
以南地区
1月份平均气温
0℃以下
0℃以上
温度带
以暖温带中温带为主
以亚热带为主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教学设计《第五章 中国的地理差异》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教学设计《第五章中国的地理差异》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第五章《中国的地理差异》主要介绍了中国地理环境的特点、类型及分布,旨在帮助学生了解中国的地理差异,培养学生对我国地理环境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本章内容主要包括:地理差异的概念、中国地理环境的分类、自然地理差异、人文地理差异、地域差异的表现等方面。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章内容前,已经掌握了我国地理的基本知识,对地理环境有一定的认识。
但针对地理差异这一概念,以及地域差异的表现,可能还需进一步引导和培养。
此外,学生对于地理现象的观察和分析能力有待提高,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分析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地理差异的概念,掌握中国地理环境的分类,能分析自然地理差异和人文地理差异,认识地域差异的表现。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分析地理现象的能力,提高学生运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我国地理环境,增强保护地理资源的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地理差异的概念,中国地理环境的分类,自然地理差异、人文地理差异及地域差异的表现。
2.难点:地域差异的原因和表现,以及如何运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具体情境,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地理差异,提高学习兴趣。
2.案例分析法: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地理案例,引导学生分析地理差异,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3.小组合作学习法:分组讨论,共同完成任务,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掌握本章内容,了解学生学情,准备相关教学案例和素材。
2.学生准备:预习本章内容,了解基本概念,搜集相关资料。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我国地理景观图片,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知识,为新课的学习营造氛围。
2.呈现(10分钟)介绍地理差异的概念,通过案例分析,使学生理解地理差异的含义。
部编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五章 中国的地理差异》优秀教案
第五章中国的地理差异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初步理解区域划分的原因及相应的地理区域类型;2.在简单地图上进行区域划分;3.在地图上指出四大区域的地理位置、范围及划分原因;4.在地图上找出秦岭、淮河,并说明秦岭—淮河一线的意义。
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读图、析图能力,观察判断能力和主动探究能力。
2.使学生初步掌握地理事物的划分方法。
德育目标通过本节课的教学,使学生更加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
教学重点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位置、范围及划分原因。
教学难点结合地图,使学生形成地理事物的空间概念。
教学方法读图观察分析、启发式讲述、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挂图等教学过程第一节不同的地理区域一、导入新课1、联系学生假期中曾经去过哪些地方?请说出所在地理区域的名称。
2、板书课题。
二、师生合作学习活动活动一:1、分别把课前挂好的新疆高山牧区景观图、西双版纳热带风光傣家竹楼景观图、东南沿海经济特区的工业生产流水线景观图和长江三角洲农业及工业景观图与四位扮演者(学生)口述台词(课文中的叙述)配套,依次打开。
2、这项活动完成后,再抽查一、两名同学试着描述自己家乡的特点。
3、教师带领同学们一起总结:以上同学的描述,说出了许多不同类型的地理区域:(课件展示)至此,同学们已经或多或少地了解了一些中国的地理差异。
4、想一想:(大屏幕显示)为什么会出现不同的地理区域呢?学生各抒己见,教师可做点拨,最后总结:它们是根据不同的需要划分的。
同学们请看屏幕。
(课本图5.1)按学生座位分成四组,每个组负责在其中一个地理区域中找出有关区域的术语,最后每组选一名代表,陈述结果,教师汇总:(大屏幕显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牧区东南沿海——经济特区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热带——旅游区长江三角洲——农业区——工业区5、想一想:一个地区只能属于一个地理区域吗,可以同时兼有多重“身份”吗?学生思考后回答:不是,可以。
活动二:1、同学们,假如美国有一位朋友想给你寄信,你能告诉他你的详细地址吗?(提问一到两名同学)(大屏幕显示)××省(自治区)××县(自治县、市)××乡(镇)几位同学都是首先说明自己所在的省(自治区)然后是县(自治县、市),再者是××乡(镇)等,大家想一想,这个顺序有什么意义呢?不这样可以吗?请同学说明,若学生有疑问,教师举例说明。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五章《中国的地理差异》教学设计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五章《中国的地理差异》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五章《中国的地理差异》是学生在学习了中国的地理特征、地理环境、地理分区的基础上,对中国的地理差异进行深入学习的章节。
本章内容主要包括地理区域和地理界线,四大地理区域,地理差异的原因和表现等。
本章内容旨在帮助学生理解中国地理的多样性和差异性,培养学生对地理现象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章内容前,已经掌握了中国的地理特征、地理环境、地理分区等基础知识,对地理学科有一定的认识和兴趣。
但学生对于地理区域和地理界线的划分,以及四大地理区域的差异性可能还不够清晰。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分析、讨论等方式,深入理解地理差异的原因和表现。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地理区域和地理界线的概念,掌握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和特点,学会分析地理差异的原因和表现。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讨论等方法,提高学生对地理现象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增强学生的地理素养,使学生认识到地理差异对于生活和发展的影响。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地理区域和地理界线的概念,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和特点。
2.难点:地理差异的原因和表现,地理现象的观察和分析。
五. 教学方法1.观察法:引导学生观察地图、图片等,发现地理差异的特点。
2.分析法:引导学生分析地理差异的原因和表现,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
3.讨论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和观点,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
4.案例分析法:通过具体的地理案例,让学生深入了解地理差异的实际应用。
六. 教学准备1.教材: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
2.地图:中国地图、四大地理区域地图。
3.图片:各地地理景观图片。
4.课件:制作相关教学课件,以便于教学演示。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各地地理景观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发表自己的看法,从而引出本章内容——中国的地理差异。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五章 中国的地理差异》教学设计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五章中国的地理差异》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五章中国的地理差异》主要包括四节内容:东部地区与西部地区的差异、沿海地区与内陆地区的差异、南方地区与北方地区的差异以及西北地区与青藏地区的差异。
本章通过对比分析,让学生了解我国地理环境的多样性、复杂性以及地理差异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教材内容丰富,插图生动,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对我国的地形、气候、河流等有了初步的了解。
但针对本章内容,部分学生可能对地理差异的概念、成因及其影响因素认识不足。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学生的认知水平,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去分析、理解新的知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掌握我国地理差异的类型、成因及其影响因素,能运用地理差异知识分析现实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2.过程与方法:通过对比分析、小组讨论等方法,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关爱家乡、关注生态环境的观念,增强学生的地理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地理差异的类型、成因及其影响因素。
2.难点:地理差异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五. 教学方法1.对比分析法:通过对比东部与西部、沿海与内陆、南方与北方、西北与青藏地区的地理差异,让学生深刻理解地理差异的特点。
2.小组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3.案例分析法:结合实际案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地理差异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地理差异的案例材料、图片等教学资源。
2.设计好教学课件,突出重点内容。
3.准备好地图,方便学生查找和分析。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我国地图,引导学生关注我国地理环境的多样性。
提问:“你们认为我国地理环境有哪些差异?”让学生结合已有知识,思考并提出地理差异的概念。
2.呈现(10分钟)利用课件呈现东部地区与西部地区的差异,沿海地区与内陆地区的差异,南方地区与北方地区的差异,西北地区与青藏地区的差异。
八年级下册地理(人教版)第五章 中国的地理差异 教学设计
八年级下册地理(人教版)第五章中国的地理差异教学设计八年级下册地理(人教版)第五章中国的地理差异教学设计【教材分析】中国的地理差异很大而且类型多样,今天我们主要了解了一部分,今后我们主要学习不同区域的位置、自然、人文环境等,希望我们能带着激情、好奇心去认识大中国。
【学情分析】学生对自己的国家地理差异非常感兴趣,充满好奇心.【知识与能力目标】1、初步理解中国的地理差异以及影响因素;2 、在地图上找出秦岭、淮河,并说明秦岭—淮河一线的意义;3、在地图上指出四大区域的地理位置、范围及划分原因;【过程与方法目标】1、培养学生读图、析图能力,观察判断能力和主动探究能力。
2、使学生初步掌握地理事物的划分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本节课的教学,使学生更加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
【教学重难点重点】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位置、范围及划分原因。
难点结合地图,使学生形成地理事物的空间概念。
教学策略与设计说明教师:问题导向法、读图分析法、总结归纳法、启发引导法。
学生:自主学习法、小组合作法、观察法、对比法、综合分析法。
【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注明每个环节预设的时间)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新课】(5分)同学们,假期大家有的会留在家度过,有些同学可能跟家里人出去旅游,那么能分享一下在家或者到了外地的假期感受吗?现在请几位介绍一下那些地方情况好吗?【讲授新课】(30分)通过大家的分享,我们可以从中了解到,中国不同的地方自然环境、人文环境都不同的;今天我们就一齐来认识中国的地理差异。
课堂活动:将每大组的学生分为三小组,通过阅读图5.1分别讨论我国自南向北的气温变化以及其景观差异、在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的降水变化以及其景观差异、自西向东的地势变化以及其景观差异,并发表小组讨论结果。
板书1、自然方面:自南向北(气温):纬度逐渐升高,气温逐渐降低东南沿海往西北内陆(降水):距海越远,降水越来越少自西向东(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逐级下降过渡:这样的变化规律形成了复杂多样的自然环境,环境差异的基础上,人类活动也呈现明显的差异,我国各地形成了富有地方风情的生活习俗和文化传统;下面我们来简单了解一下。
【教案】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第五章《中国的地理差异》教学设计
八年级地理学科下册第五单元(章)
综合地理位置、自然地理、人文地理的特点,可以将我国划分为四大地理区域。
请同学们阅读图5.5,在地图上指出四大地理区域的名称、位置和范围,并且结合活动分析四大地理区域划分的依据。
3.小组展示交流:
我国四大地理区域: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青藏地区
划分标准:地理位置、自然地理、人文地理。
划分界限:
①北方和南方地区:秦岭-淮河一线,及1月0℃等温线、800毫米等降水量线。
②北方地区和西北地区:400毫米等降水量线。
③青藏地区和其他三大地区:一、二阶梯分界线,即昆仑山-祁连山-横断山
4.学生小组内讨论完成活动二,然后全班交流。
三、知识回顾
四、巩固提高
1.下列地理区域,属于行政区的是( )
①北京市②长江三角洲③珠江三角洲④香港⑤重庆⑥环渤海工业带
A.①③④⑥
B.①④⑤C.②④⑤ D.①④⑤④
2.在我国四大地理区域划分中,西北和北方地区的分界线是()
A.为暖温带和亚热带的分界线 B.大致与一月0℃等温线吻合
C.大致与400mm年等降水量线接近 D.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分界线
3.与①、④两大地理区域的分界线,大致吻合的是( )
A.干旱区和湿润区分界线
B.季风区与非季风区分界线
C.外流区与内流区分界线
D.亚热带与暖温带分界线
4.图中①和②两个区域划分的主要依据是( )
A.气候因素 B.地形因素 C.行政因素 D.经济因素
五、布置作业:配套练习册练习题。
课后反思本节课成功之处:
本节课需改进的地方:。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5章《中国的地理差异》教学设计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5章《中国的地理差异》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中国的地理差异是地理学科中的重要内容,本章主要介绍了中国地理环境的地域差异、地理区域和地理界线。
内容丰富,知识点广泛,包括气候、地形、植被、人口、经济发展等方面。
教材通过大量的图片、数据和实例,使学生能够更加直观地理解中国的地理差异。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对地理有一定的了解,他们具备一定的观察、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但是,对于中国地理差异的系统理解和深入分析还需要通过本章的学习来提高。
同时,学生对于实际问题的解决能力和地理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还需要加强。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中国地理环境的地域差异,掌握地理区域和地理界线的概念,能够分析不同地理区域的特点和差异。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思考和分析,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使学生认识到地理知识在生活中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可持续发展观念。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中国地理环境的地域差异,地理区域和地理界线的概念。
2.难点:对于不同地理区域的特点和差异的分析,以及实际问题的解决。
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究。
2.使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如图片、视频等,直观地展示地理差异。
3.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4.结合实际案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地理知识。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教学资料,如图片、视频等。
2.准备教学课件,包括教材内容、案例分析等。
3.准备课堂讨论和小组合作的相关材料。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中国地图,引导学生观察中国的地理差异,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的兴趣。
2.呈现(15分钟)介绍中国地理环境的地域差异,通过图片、数据和实例进行展示,使学生能够直观地理解。
3.操练(15分钟)学生通过观察和思考,分析不同地理区域的特点和差异,引导学生运用地理知识进行分析。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五章《中国的地理差异 教学设计》教学设计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五章《中国的地理差异教学设计》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五章《中国的地理差异》主要介绍了中国地理环境的特点、形成原因以及各区域之间的联系。
本章内容涵盖了中国地理的差异性,包括自然地理差异、人文地理差异以及区域发展差异等方面。
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到中国地理环境的多样性,以及各区域之间的差异和联系,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和区域认知能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章内容前,已经掌握了对中国地理的基本认识,具备一定的地理知识基础。
然而,对于中国地理差异性的深入理解和分析,学生可能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通过生动形象的教学手段,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中国地理差异性的内涵和表现。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中国地理环境的特点和差异性,掌握各区域之间的联系,提高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和区域认知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讨论等方法,培养学生对中国地理差异性的探究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关注家乡的情感,增强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和好奇心。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中国地理环境的特点、差异性以及各区域之间的联系。
2.难点:对中国地理差异性的深入理解和分析。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具体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感受和理解中国地理差异性。
2.案例分析法:以具体区域为例,分析其地理差异性的特点和形成原因。
3.小组合作学习: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地理思维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精美的教学课件,展示中国地理差异性的相关图片、地图等资料。
2.教学素材:准备相关的案例资料和问题,以便进行案例分析和讨论。
3.教学设备:准备投影仪、白板等教学设备,以便进行生动的教学展示。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中国地图,引导学生关注中国的地理差异性。
提出问题:“请大家观察中国地图,你能发现哪些地理差异性吗?”通过问题的引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考能力。
初二下册地理中国的地理差异教案及教学反思
初二下册地理中国的地理差异教案及教学反思1.初二下册地理中国的地理差异教案篇一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感受并说出在地形、气候(气温和降水)、植被等自然差异和人们的生产、生活和文化等人文差异,感悟“区域差异”,体味“秦岭—淮河”等地理分界线的意义。
【过程与方法】通过举例和读图说出我国自然和人文地理差异,提高语言表达和归纳地理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能够举例说明我国地理差异显著,养成尊重差异的意识,树立人地和谐的理念。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我国的自然和人文地理差异。
2.“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
【教学难点】“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
三、教学过程环节一:导入新课生活实例导入。
通过提问学生端午节的习俗,学生描述不同地区过端午节的差异,总结出我国地域辽阔,除了风俗习惯,还有许多方面也存在差异。
从而引入新课。
环节二:新课教学1.自然地理差异【活动】说感受呈现不同地区的景观图片,学生说感受。
【过渡】我国的地理差异具有明显的规律性,请同学们阅读图5.1,以小组为单位,讨论我国气温、降水、地势的分布等方面呈现的规律。
出示中国地势三级阶梯、年降水量和1月平均气温的分布图,提问:我国在地势、气温和降水在分布上有什么特点?呈现什么规律?【学生讨论回答】①地势:三级阶梯,西高东低;②气温:由南向北,纬度越高,气温越低;③降水:由东南沿海向内陆,降水越来越少。
【总结过渡】植被是自然环境的组成要素,并具有指示自然环境特点的作用。
按照气温、降水、地势的分布变化规律,我国自然植被的分布呈现什么规律?【学生回答】我国自南向北植被呈现雨林、常绿阔叶林、落叶阔叶林、针阔混交林、针叶林的有规律变化;北部自东部沿海向西部内陆依次分布着森林、草原、荒漠等植被类型。
2.人文地理差异【过渡】在自然环境差异的基础上,人类活动也呈现出明显的差异。
请你说出我国农业、人口、城市、交通线、经济发展的分布特点。
【学生回答】①农业:北方旱地为主,南方是水田;②人口:我国东南部人口稠密,西北部人口稀疏,从东南向西北人口密度逐渐减小;③城市:东部城市多,西部城市少;④交通:我国东部地区铁路线稠密,交通便利,西部地区交通不便;⑤经济发展:我国东部地区工业发达,西部地区工业欠发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八年级地理第五章
《中国的地理差异》复习课教学设计
岁丰学校陈振玉
一、复习内容: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及各区域的地理差异
二、复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我国四大地区域的划分及界线
2、对比掌握我国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自然和人文差异
3、掌握我国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自然环境
4、掌握我国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牧场,畜种及农业的分布
过程与方法
1、运用导学提纲,基本掌握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知识网络
2、老师点拨四大地区划分的界线及主导的因素
3、教师点释西北干旱和青藏高寒的原因
4、运用表格对比记忆
情感、态度价值观
1、理解我国不同区域的差异,树立因地制宜,发展经济的思想观念
2、理解自然环境与人类活动的关系,树立人地和谐发展的意识
三、复习重点:四大地理区域的位置特点,及自然和人文区域差异。
难点:四大地理区域的自然和人文区域差异
四、复习过程
(一)、导学提纲:
1、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
自然区域
(1)、不同的地理区域经济区域
行政区域
(2)、同一地理区域,可能同时兼有多重“身份”
(3)、同一类型的区域,可划分出不同尺度或不同级别的区域
(对照书的首页目录举例说明)
(4)、区域的存在:
第一、二位编码表示:一级行政区划
邮政编码第三、四位编码表示:下一级行政区划中的邮电局
第五、六位编码表示:投递局的代码
如:441300 441315
长途电话区号:如:0722
车牌号:如:鄂S AR526
2、我国的四大地理区域
(1)、划分依据:根据地理位置、自然和人文地理特点的不同;
将我国划分为四大地理区域:即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
(2)、四大地理区域的位置范围,主要省区
(3)、四大地理区域的分界线是如何确定的?其主导因素是什么?
3、南北方的差异比较
北方地区南方地区
位置范围大兴安岭、乌鞘岭以东,
秦
岭—淮河以北,东临渤
海、黄海
秦岭─淮河以南,青藏高原以
东,东南部临东海、南海
主要地形区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黄
土高原、辽东丘陵、山东
丘陵长江中下游平原,四川盆地云贵高原和东南丘陵
一月均温<0℃>0℃
年降水量<800毫米>800毫米
气候半湿润的温带季风气候湿润的热带和亚热带季风气候
河流流量小、流程短、支流
少、
结冰期长
流量大、流程长、支流多、
汛期长
植被温带落叶阔叶林、针叶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农耕制度旱田、小麦、大豆
一年一熟或两年三熟
水田、水稻、油菜
一年二至三熟
传统运输方式陆路、车水路、船传统民居屋顶坡度小、墙体厚屋顶坡度大、墙体高文化差异秦腔、吹唢呐越剧、吹箫
4、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比较
西北地区青藏地区
位置范围大兴安岭以西
长城—昆仓山—阿尔金山
—祈连山以北
昆仓山-阿尔金山-祈连山以
南、横断山脉以西,喜玛拉雅
山以北
主要地形区三山夹两盆、内蒙古高原
塔克拉玛干沙漠青藏高原、柴达木盆地青海湖
地表景观雅丹地貌、胡杨林冰川广布
河流塔里木河长江、黄河、雅鲁藏布江
澜沧江的发源地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高原山地气候
自然特征干旱高寒
能源石油、天然气丰富的太阳能和地热资源牧场内蒙古的温带草原牧场
新疆的山地牧场
青海和西藏的高寒牧场
畜种内蒙古的三河马、三河
牛、新疆细毛羊、宁夏滩
羊
青藏牦牛、藏绵羊
农业类型灌溉农业、
河套平原、宁厦平原、河
西走廓、天山山麓
河谷农业、
湟水谷地、藏南谷地(青稞、
小麦)
(二)、要点热点精讲
1.我国四大区域的地理分界线是怎样确定的?
(1)西北地区与北方地区界线的确定,主导因素是夏季风的影响,大致与400mm 等降水量线一致——西北地区深居内陆,很难受到夏季风的影响,降水较少、干燥。
(2)北方地区与南方地区分界线秦岭—淮河。
大致与 1 月0℃等温线的分布最接近,大致与800 mm 等降水量线的分布最接近,它的确定,主导因素是气温和降水——气候因素。
(3)青藏地区与其它三个地区的分界线与第一、二级阶梯的界线基本吻合,它的确定,主导因素是地形因素。
2.简述西北地区的主要自然特征,并分析其原因。
西北地区最主要的自然特征是干旱,这是由西北地区的海陆位置所决定的。
西北地区深居内陆,远离海洋,难以受到来自海洋的湿润气流的影响,降水稀少。
特别是西部地形以盆地为主,山脉的阻挡使得海洋湿润气流难以到达,加剧了干旱的程度,于是形成了以干旱为主的自然环境。
(三)总结反馈:
1、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
2、我国的四大地理区域
3、南北方的差异比较
4、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比较
知识归纳:南北方的差异比较
北方地区南方地区
位置范围大兴安岭、乌鞘岭以东,
秦
岭—淮河以北,东临渤
海、黄海
秦岭─淮河以南,青藏高原以
东,东南部临东海、南海
主要地形区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黄
土高原、辽东丘陵、山东
丘陵长江中下游平原,四川盆地云贵高原和东南丘陵
一月均温<0℃>0℃
年降水量<800毫米>800毫米
气候半湿润的温带季风气候湿润的热带和亚热带季风气候
河流流量小、流程短、支流
少、
结冰期长
流量大、流程长、支流多、
汛期长
植被温带落叶阔叶林、针叶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农耕制度旱田、小麦、大豆
一年一熟或两年三熟
水田、水稻、油菜
一年二至三熟
传统运输方式陆路、车水路、船传统民居屋顶坡度小、墙体厚屋顶坡度大、墙体高文化差异秦腔、吹唢呐越剧、吹箫
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比较
西北地区青藏地区
位置范围大兴安岭以西
长城—昆仓山—阿尔金山
—祈连山以北
昆仓山-阿尔金山-祈连山以
南、横断山脉以西,喜玛拉雅
山以北
主要地形区三山夹两盆、内蒙古高原
塔克拉玛干沙漠青藏高原、柴达木盆地青海湖
地表景观雅丹地貌、胡杨林冰川广布
河流塔里木河长江、黄河、雅鲁藏布江发源
地
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高原山地气候
自然特征干旱高寒
能源石油、天然气丰富的太阳能和地热资源牧场内蒙古的温带草原牧场
新疆的山地牧场
青海和西藏的高寒牧场
畜种内蒙古的三河马、三河
牛、新疆细毛羊、宁夏滩
羊
青藏牦牛、藏绵羊
农业类型灌溉农业、
河套平原、宁厦平原、
河西走廓、天山山麓
河谷农业、
湟水谷地、藏南谷地
(青稞、小麦)
反馈检测:单项选择题
1.下列地理区域划分属行政区域的是()
A.环渤海经济带B,沪宁杭工业基地C.山东省D.长江经济带
2.西北地区和北方地区的界线确定,主导因素是()
A.纬度
B.地形
C.温度
D.季风
3.我国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界线不和下列地理现象一致的是()
A.地势一、二级阶梯界线
B.一月份0cC 等温线
C.秦岭一淮河一线
D.800 毫米年等降水量线
4.我国东北的亚寒带针叶林景观与华北的温带落叶阔叶林景观差异反映了
A.南方与北方的植被差异
B.南方与青藏地区植被差异
C.北方与西北地区植被差异
D.北方地区的内部植被差异
5.青藏地区主要自然特征为()
A.高寒
B.干旱
C.湿润多雨
D.植被繁茂
6.下列农业、畜牧业种类与地区连线正确的是()
A.山地牧场一内蒙古
B.高寒牧场一青藏地区
C.河谷农业一宁夏平原
D.温带草原牧场一新疆
7.长江中下游平原的主要农作物是()
A.春小麦、大豆、甜菜
B.冬小麦、棉花、花生
C.大麦、青稞、豌豆
D.水稻、棉花、油菜
8.关于我国西北地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A.“西气东送”工程的起点位于准噶尔盆地
B.地表植被由西向东为草原——荒漠草原——荒漠
C.地形以高原、盆地为主,位于我国地势第一、二级阶梯
D.干旱是本区的主要自然特征
9.下列位于北方地区的一组平原是()
A.东北平原、华北平原B.成都平原、华北平原
C.东北平原、成都平原D.长江中下游平原、华北平原
10.对于西北地区叙述不正确的是()
A.本区有全国最长的内流河
B.以灌溉农业为主
C.本区有我国最大的盆地
D.“塞外江南”不属于本区
11.我国夏季气温最低的地区是()
A.东北漠河附近
B.青藏地区
C.新疆
D.沿海地区
12.夏日沿着京广铁路线旅游可以看到的农事活动是()
A.农民喜收花生、苹果
B.姑娘在树上采摘桑叶
C.茁壮生长的棉花和水稻
D.小伙子在海上撒网捕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