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对屡教不改的学生的教育
怎样教育屡教不改的学生
农村小学“屡教不改”学生的教育对策
农村小学“屡教不改”学生的教育对策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越来越多的农村孩子被送到城市上学,仍有一大部分农村孩子在自己的家乡就读,他们面临着诸多的教育问题。
在农村的小学教育中,有一部分学生经常出现“屡教不改”的情况,他们在教育中难以得到有效的改变。
这种情况不仅影响了他们个人的发展,也给学校的教育工作带来了不小的困扰。
针对这一问题,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教育对策,帮助这些“屡教不改”的学生重塑品格,改变学习态度,实现全面发展。
要加强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协同。
农村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家庭教育是非常重要的一环,但是由于一些农村家庭的教育观念比较落后,对孩子的教育投入不够,导致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形成了一些不良的行为习惯。
学校应该积极开展家长学校,增强家长的教育意识,提高他们对孩子教育的重视。
学校也要加强对学生的教育管理,从根源上预防学生出现不良行为。
要注重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心理健康是学生综合素质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特别是对一些“屡教不改”的学生,他们可能存在心理问题,需要得到更加专业的关注和帮助。
学校应当建立心理健康教育体系,为学生提供心理咨询和辅导服务,让学生能够在心理上得到平衡和健康的发展。
学校还可以通过举办一些心理健康知识的培训活动,提高学生和家长的心理健康意识,促进心理健康问题的及时发现和解决。
要重视德育课程的建设和实施。
学生的品德修养对其整体发展影响非常大,而农村学校在德育课程建设上往往存在着不足。
未来,学校应该加大对德育课程的建设和实施力度,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品德习惯,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除了在课堂上加强德育教育外,学校还可以通过开展一些德育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道德,提升道德素养。
学校还应该加大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力度,引导学生正确对待学习生活,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要关注学生的学习环境和学习动力。
农村学生的学习环境通常比城市学生要差,学校的教育设施、教学资源都较为匮乏,这直接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学习效果。
如何教育屡教不改的学生
如何教育屡教不改的学生
对于问题学生,特别是那些经常违纪、屡教不改的学生,怎样转变他们,是初中学生思想工作的难点。
很多学校对这类学生不是处分布告一贴,简单地宣布处分了事,而是采取“缓处”的方式,挽救和教育学生,使他们在成人成才的道路上少走弯路。
“缓处”的基本做法是:由本班同学对严重违纪学生开展真诚的严肃的甚至是非常严厉的批评。
再由严重违纪学生在认识错误,提高认识的基础上,自己写好检查书或悔过书在校内张贴。
同时由班级和违纪学生本人根据《中学生守则》和《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向学校申请处分,经学校审议研究宣布给予学生“缓处”,并要求被“缓处”的学生在限定时期内(一个月或两个月)每天至少做一件好事,不做坏事,促使他们与不良行为决裂,从而一步一步走上正道。
对于在限定的缓处期内,仍不改正错误的极个别学生最终给予严厉处分,以教育他人。
某校有一名学生,从小由于家庭溺爱,加之个性倔强,在他染上了以强凌弱、偷拿别人物品等不良习惯后,一直不思学习,多次违反学校纪律。
父亲的“拳头”他不买帐,母亲的眼泪也唤不回他的良知。
但在学校实行“缓处”后,由于班主任和全班同学的真诚帮助,精诚所至,金石为开,他决心告别昨天,坚决改正不良行为。
对问题学生实行“缓处”,实质上是思想工作变被动惩罚为主动转变;变立竿见影、急于求成为潜移默化,耐心疏导;变歧视疏远为真诚帮助;
由恨铁不成钢到把爱的阳光洒向问题学生的心坎,从而取得思想教育的最佳效果。
去年暑期这个学生跨入普通高中,家长非常感谢学校和老师对其孩子别开生面的教育。
其实,这也是学生一辈子难以忘怀的。
如何对待屡教不改的学生?
如何对待屡教不改的学生怎样对待学生的不足与失误?怎样批评学生呢?在教育过程中,教师要心平气和地直面学生的不足和失误,采用学生乐于接受的教育方法,帮其改正错误,促其不断进步。
教师经常运用的方法有:①暗示:对课堂上轻微违纪的学生,可以目代言,使用体态语言,给其警告,以保护其自尊心,及时改正自己的错误。
②引导:指出学生错误在哪里?为什么错了?什么才是正确的?耐心加以引导,不可粗暴训斥。
这种方法适合于性格比较倔强的孩子,这些孩子的倔强有时仅仅就是因为不想让老师在同学面前批评他,致使他“丢面子”,而课后的交谈往往可以使学生觉得你是非常尊重他的,而学生也乐于接受你对他的批评教育。
③谈心:多找学生谈心,肯定其优点,找出其不足,鼓励他们迎头赶上。
性格内向孩子其实特别需要别人的关心和爱护,哪怕你是在批评他,只要态度是诚恳的,学生也觉得老师是关心、在意他的,对这种学生的冷漠是对他罪大的打击。
④说理:教育学生时,要力戒态度粗暴生硬,挖苦讽刺,更不能使用过激语言或体罚学生,而要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以理服人,以情感人。
⑤自纠:对自己的错误,应及时纠正。
尤其是学生当面提出时,更应如此,不得回避,并要感谢学生。
要敢于承认自己的不足,敢对学生说“不知道”、“我错了”。
通过这几年的经验,我已经体会到敢于承认自己错误的老师,是最容易获得学生尊重的老师。
下附图(资料)(案例)吴雅琴:语文课上,正在讨论“《鸿门宴》中谁是你心目中的英雄”,同学们发言热烈,欲罢不能。
唯有他,低着头,目光注视着桌肚内。
我走过去,他竟然未发现。
“某某,你在玩什么?”我一声责问,他惊惶地抬起头,双手护定桌内。
我有些气恼,怎么旧病又犯?考虑到正在上课,我稳一稳情绪,说:“我不收你,但你必须诚实,你在玩什么?给我看一下。
”他在确信我不收他东西后,怯怯地拿出一个白色的方形物体——真是一只游戏机。
我没有没收它,告诫他要认真听课后,继续教学。
这是一个难缠的学生,我必须寻找一种妥善的教育方法。
农村小学“屡教不改”学生的教育对策
农村小学“屡教不改”学生的教育对策【摘要】本文针对农村小学“屡教不改”的学生教育问题展开讨论。
首先分析了问题原因,包括学生家庭环境、教育资源匮乏等因素。
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加强学生档案管理、建立家校沟通机制、加强班主任工作、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等对策。
这些对策的实施具有重要意义,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效果和素质教育水平。
在总结了教育对策的重要性,并展望未来教育改进的方向,同时呼吁社会关注农村小学生教育问题。
通过这些措施的实施,将有助于改善农村小学生的教育质量,提升他们的学习态度和综合素质,为农村教育事业的进步贡献力量。
【关键词】农村小学、屡教不改、教育对策、学生、档案管理、家校沟通、班主任工作、心理健康教育、教育改进、社会关注1. 引言1.1 背景介绍在农村地区,农村小学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培养未来农村人才的重要使命。
近年来农村小学教育普遍存在着“屡教不改”学生的问题,即一些学生在接受教育中屡次犯错,反复出现不听从老师教导、缺乏学习积极性等状况。
这一问题严重影响了教育教学质量,也阻碍了学生的综合发展。
农村小学“屡教不改”学生的现象主要源于多方面原因,包括学生自身的问题、家庭环境的影响、学校教育管理不到位等。
为了有效解决这一问题,需要采取一系列教育对策,综合发挥学校、家庭、社会等多方力量,共同努力提升农村小学教育质量,促进学生全面成长。
1.2 问题意识农村小学“屡教不改”的学生是指那些在教育、纪律等方面表现不佳,且在经过多次教育后依然未有改善的学生。
这类学生的存在给教育工作带来了一定的困扰和挑战,也反映出农村小学教育存在一定的问题和矛盾。
正确认识和解决这个问题,对于提高教育质量,帮助学生健康成长具有重要意义。
问题意识首先表现在对学生的重视程度上,这些“屡教不改”的学生往往容易被边缘化,甚至被忽视或放弃。
他们的学业成绩不理想、作息规律混乱、行为不端,这些问题若被忽视,有可能成为其未来发展的绊脚石。
农村小学“屡教不改”学生的教育对策
农村小学“屡教不改”学生的教育对策近年来,随着我国农村小学教育逐渐逐渐发展,但是,由于教育资源不足、家庭环境等原因,农村小学教育依然面临着诸多问题,如学生“屡教不改”、家长心态不健康等问题。
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应该采取何种教育对策呢?本篇文章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讨论。
一、改善教育资源一些农村小学由于学校规模、基础设施等方面的原因,存在教育资源不足的问题。
这对农村小学的发展和学生的学习造成了很大的困难。
除了政府应该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投入外,有关方面也应该加大对教师的培训和提升。
只有在教育培训和设备硬件上投入足够的资金和精力,才能使教学质量得到保障,学生的学习得到更好的促进。
二、注重情感教育很多农村小学生家庭环境与城市不同,家长的文化素养水平低,很少有时间和能力去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
在这种情况下,学校应该承担起一个教育的责任,对学生进行全方位、普及化的情感教育。
班主任和其他教育工作者应该建立亲和力和信任感,协助学生解决忧虑和问题。
三、扁平化教育管理农村小学教育管理应该尽可能地扁平化,保持沟通和开放的特点。
学校中的任何人都应该参与到学生的教育管理中,营造开放与互信的教育环境。
学校的管理人员要及时了解学生学习和生活方面的问题,并与学生家长取得联系,帮助孩子成长。
四、开展实际性活动在实践性活动中,孩子可以更好地理解与掌握知识。
在生活中,孩子可以更好地体悟与实践相关的知识。
因此,在教育过程中,应该多安排一些实践性和生活性的活动,如采摘果树、种植蔬菜、走进社区等,注重教育的实用性和生活性,帮助孩子了解与学习相关的知识。
五、课程设计及时更新课程设计的不断更新和完善对教师和学生都是很有益的。
随着时代的变迁,课程的原有教学方法和方式也需要随之进行更新。
为了更好地满足学生的需求和要求,我们应该尽可能地设计出最好的课程,并提高教学水平,以便更好地传授知识和教育学生。
综上所述,农村小学的教育对策主要涉及到教育资源的改善、情感教育、扁平化教育管理、实践性和生活性活动、课程设计的更新等等,一旦这些策略被充分采纳和运用,相信农村小学教育质量会更好地提升,学生们的生成就也会更加出众。
农村小学“屡教不改”学生的教育对策
农村小学“屡教不改”学生的教育对策近年来,农村地区的小学教育一直备受关注。
在很多农村小学中,存在一些学生“屡教不改”的问题,即教师反复教育仍然难以改掉他们的不良习惯或行为。
这种现象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校的教学质量和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
制定一些有效的教育对策,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所在。
针对“屡教不改”学生的问题,学校应该建立健全的师生关系。
在教育中,师生关系至关重要。
教师应该关心学生的成长,耐心倾听学生的心声,建立起师生之间的互信关系。
通过师生之间的真诚沟通和交流,教师可以更好地了解学生,找到适合他们的教育方法和教学策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增强他们的自信心,从而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学习观。
学校和教师应该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
在一些农村小学中,学生的家庭条件比较差,生活环境相对单调,心理健康问题比较突出。
学校和教师应该注重对学生的心理辅导和心理健康教育,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增强自信心,树立正确的生活态度和学习态度。
学校可以开设一些心理辅导课程,组织一些心理健康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快乐和美好,培养他们的积极心态和健康心理。
学校和教师应该发挥家庭教育的作用。
在农村地区,家庭教育对学生的影响很大。
学校应该积极引导家长重视子女的教育,教育家长正确的教育方法和教育理念,让他们成为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榜样和引导者。
学校可以开展一些家校互动的活动,邀请家长参与学校的教育管理和教育教学活动,增强师生之间、校方之间和家庭之间的沟通和合作,共同为学生的发展助力。
学校应该加强对教师的培训和教育。
教师是学生的引路人和榜样。
只有教师有良好的教育素养和教育能力,才能更好地引导学生的成长。
学校应该加强对教师的专业培训和教育教学能力的提升,让他们更好地理解学生,更好地运用有效的教育方法和手段,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校可以鼓励教师之间相互交流经验,共同研究学生的成长问题,探讨教育对策,共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浅谈班主任对“屡教不改学生”的矫正对策
刘梅(云南省楚雄州禄丰县仁兴镇小学,云南楚雄651205)在一个班级中谁都会遇到个别屡教不改的学生。
他们不遵守纪律,不认真学习,常迟到早退,或在课堂上胡闹;他们缺乏道德观念,不爱护公物,常欺负小同学。
对他们批评、教育、处分都不见成效,使班主任感到头痛。
对这种屡教不改的学生我们该怎么办?要想把他们转变过来确实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根据调查,屡教不改的学生大多具有如下的心理特点:(1)缺乏学习动机,没有推动学习的动力,不想学习。
他们基础、成绩不好,学习赶不上,对学好功课失去信心和兴趣。
(2)缺乏荣辱感。
他们在学校中,总是受批评的多,很少有过表扬,因而有严重的自卑心理,有“破罐破摔"的思想。
(3)有抵触心理。
教师同学对他们的关怀爱护,总以为是对自己“不怀好意”。
因而对教师的教导,同学的帮助加以抵制,常避开教师和同学接近他们。
(4)有逆反心理。
凡是学校、教师规定和宣传做的事他偏不去做,而学校禁止的、教师不允许做的他偏对着干。
(5)意志薄弱,缺乏自制力。
对已染的恶习无力解脱,对不良诱因无力抵制,在他身上形成了恶性循环。
由于屡教不改的学生有这些心理特点,所以用常规的教育方法是很难见效的。
但是,必须认识到,他们也不是不可救药,不能教育的学生,只要针对各自不同的特点,因势利导,还是可以教育好的。
从已取得成效的教育方法中概括出有效的方法是:教师要以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热爱学生的情感,以一分为二的观点去对待学生,从他们身上众多缺点中去发现微弱的优点即所谓闪光点,发挥教育机智,因势利导,把闪光点发扬光丈,用他们自身的优点来克服缺点。
这样,屡教不改的学生是可以改变过来的。
有些大事要化小了处理,有些小事要放大了处理,举个例子:一个学生一周内迟到了两次。
他的班主任,在他第一次迟到后通过他本人以及家长了解到原因主要是晚上看电视或者上网弄得很晚,早上就起不来,老师和他进行了谈话。
等他第二次迟到后,老师没有再找小安谈话,而是直接向家长了解情况,得知还是那个原因。
农村小学“屡教不改”学生的教育对策
农村小学“屡教不改”学生的教育对策农村小学作为基础教育的一部分,承担着培养学生基本素质和习惯的重要任务。
一些学生存在“屡教不改”的现象,不仅给老师带来了教学困扰,也对他们个人的成长造成了影响。
面对这一问题,我们需要找出合理的教育对策,从多方面入手,改变这一现状。
一、加强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合作家庭是孩子成长的第一课堂,家庭教育对于孩子的成长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很多“屡教不改”的学生往往在家庭教育上存在问题,家长对孩子的教育缺乏耐心和方法,导致孩子在学校中表现不佳。
学校应该主动与家庭进行沟通,帮助家长了解孩子的学习和生活情况,提出更切实可行的教育方法。
学校也应该在家长会上向家长们提供一些教育孩子的方法和技巧,让家长更好地参与到孩子的教育中去。
二、增加学校教师的关怀和关注对于一些“屡教不改”的学生,学校教师应该给予更多的关怀和关注。
教师应该主动了解学生的生活和学习情况,多与学生交流,了解学生的内心想法和困难所在。
对于一些典型的案例,可以举行班级讨论或者个别辅导,帮助学生思考问题所在并找出解决的方法。
教师还应该及时发现学生的问题,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和价值观。
三、建立积极健康的校园文化氛围校园文化氛围是影响学生学习和生活的重要因素,对校园文化氛围的建设直接关系到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的培养。
学校应该积极树立正确的校园文化氛围,鼓励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和价值观。
学校还应该注重学生的身心健康,多开展一些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
还可以邀请一些成功人士给学生上一些生活经验的分享课程,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自我认知。
通过这些举措,可以让学生在积极健康的校园文化氛围中快快乐乐地成长。
四、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对于一些“屡教不改”的学生,他们可能存在着一些心理问题,表现出了对学习的消极态度。
学校应该加强心理健康教育,通过开展心理健康课程、心理咨询等方式,关心学生的心理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并给予必要的帮助。
农村小学“屡教不改”学生的教育对策
农村小学“屡教不改”学生的教育对策随着农村教育水平的提高和城乡发展的差距逐渐缩小,农村小学生教育问题逐渐引起人们的关注。
一部分学生表现出“屡教不改”的现象,即不管老师怎样教育和批评,他们都不愿意改正自己的错误和不良习惯。
针对这个问题,教育工作者和社会各界应采取一系列的教育对策。
需要加强学生品德教育。
农村小学生往往在家庭环境中缺乏正确的道德观念和行为规范的引导,需要学校加强品德教育对学生进行塑造和引导。
学校可以通过设立学校规章制度、开展德育讲座、组织道德模范评选等方式,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习惯。
学校和家长还要加强合作,共同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形成家庭和学校的良好环境。
需要改变教学方式,增加学生兴趣。
很多农村小学生由于缺少生活资源和文化熏陶,对学习兴趣不高,容易出现学习动力不足的情况。
教育工作者可以通过改变教学内容和方式,增加学生的参与度和兴趣。
比如可以使用故事、游戏等有趣的形式讲授知识,采用互动式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参与提高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需要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育教学能力。
教育工作者是农村小学生教育的关键,他们必须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和教育教学能力。
对于“屡教不改”的学生,教师要深入分析其原因,采取恰当的教育方法。
教师要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通过教育培训和自我学习,不断提高自己对学生的教育指导能力。
需要加强家庭教育的指导。
家庭是学生成长的重要环境,家长对学生的教育和引导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对于“屡教不改”的学生,家长要积极参与学生的教育和学习过程,注重与学校的沟通和合作。
家长要给予学生足够的关心和爱护,做好榜样,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价值观念。
针对农村小学“屡教不改”的学生,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
学校要加强品德教育,改变教学方式,提高教师素养;家长要加强家庭教育,给予学生足够的关心和爱护。
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促进农村小学生的全面发展,实现农村教育的提升和发展。
农村小学“屡教不改”学生的教育对策
农村小学“屡教不改”学生的教育对策在农村小学教育中,“屡教不改”是一种普遍存在的现象。
这种现象表现在学生的行为和学习上,许多学生常常会犯同样的错误,遇到同样的问题时也不能及时解决。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学校和老师需要采取一些有效措施进行教育和管理,以下是一些对策建议:1.加强师生沟通师生沟通是解决“屡教不改”现象的基础。
老师需要了解每个学生的情况,包括家庭背景,兴趣爱好,心理状态等。
只有了解学生的状态,才能更好地为他们制定教育方案。
另外,在日常教学中,老师还应该把握教学节奏,让学生能够在理解的基础上快速掌握知识。
2.建立激励机制学生呈现“屡教不改”现象,可能是因为他们缺乏动力和激励。
据研究表明,通过建立适当的激励机制,可以促使学生表现更好。
因此,老师可以根据每个学生的特点,推荐适合他们的学科竞赛、课外活动等方式来激励他们,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和成就感。
3.注重情感教育很多学生的“屡教不改”现象,可能是由于他们缺乏自信,不愿意认真学习。
在这种情况下,注重情感教育是很重要的,老师需要在日常教学中,授之以“师恩”,让学生感受到老师的关爱和支持,引导学生树立自信和积极的态度。
4.强化专业素养老师应该保证自己具备一定的专业素养,并能更好地将知识传授给学生。
此外,老师还应该教育学生在学习中注意方法,如注意阅读题目、条理清晰地写作文、思路清晰地解决问题等。
这些都是学生需要培养的基本技能。
5.建立严格管理机制严格的管理机制是确保教育质量的关键。
老师应该建立适合学生的纪律规范,让学生知道自己的行为标准和纪律要求,确保学生明确教育目标并达到教育目标。
此外,学校还可以设置“学生表彰制度”,表彰那些表现突出的学生,激励他们取得好的成绩和进步。
总之,要解决农村小学“屡教不改”现象,需要学校和老师在教育和管理方面共同努力。
只有通过老师的努力和学校的管理,才能帮助学生获得更好的学习成果和更好的人生发展。
管教知错不改孩子的四大策略
管教知错不改孩子的四大策略
◆1.关注孩子的情况,找到犯错的真正原因
对于犯错的孩子,特别是屡教不改的孩子,父母需要多些耐心,要与孩子多沟通。
即使孩子不愿意开口,也要引导孩子说出自己的想法,找到孩子犯错的真正原因,然后有的放矢地解决问题。
◆2.引导孩子反省自己的错误
孩子犯错之后,父母不要直接批评或者惩罚孩子,而应先给孩子讲明道理,帮助孩子分析他的错误行为会给自己或者他人带来怎样的伤害,他又会为此付出怎样的代价。
在这个过程中,父母要保持严肃的态度,实事求是,让孩子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并且引导孩子对自己的错误行为进行反思,从而吸取教训,引以为戒。
◆3.对孩子的教育要掌握尺度
对待犯错的孩子,要给予一定的批评,但要注意方式,把握合理的度。
如果父母对孩子的错误只是泛泛而谈,这场教育就起不到什么效果。
但是,如果对孩子的惩罚过于严厉,则有可能引起孩子的反感甚至反抗,造成更严重的后果。
◆4.父母对孩子的教育要统一观点
孩子犯错的时候,不要你说对我说错,让孩子无所适从,从而影响他对事件对错的准确判断。
只有父母先统一了意见,才能让孩子意识到自己的做法确实是不对的,是需要纠正的。
农村小学“屡教不改”学生的教育对策
农村小学“屡教不改”学生的教育对策农村小学的教育工作一直备受关注,其中一个突出的问题就是一些学生“屡教不改”,无论老师如何教导和批评,他们总是重复犯错,严重影响了整个班级的教学秩序和学习氛围。
这些学生往往缺乏自制能力和学习意识,他们的行为也反映出了一定程度的家庭教育不足。
解决这一问题需要全校师生共同努力,采取一系列有针对性的教育对策。
教师要注重个性化教育。
针对“屡教不改”的学生,教师应该深入了解他们的家庭背景和个人情况,找出他们犯错的原因,从而有针对性地制定教育对策。
除了在课堂上进行针对性的纠正和引导外,教师还可以通过与学生个谈,了解他们内心的真实感受和想法,帮助他们建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针对性的课外活动也可以帮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问题,并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学校应该加强与学生家庭的沟通。
家庭教育是农村小学教育中的一个薄弱环节,家长对孩子的教育和关心不足也是一些学生屡教不改的原因之一。
学校可以定期组织家长会,向家长传达学校对学生的要求、学生的表现以及家长对学校的支持和配合,通过双向沟通,帮助家长更好地了解孩子的学习状况和成长经历。
学校还可以邀请专家来给家长们进行一些教育讲座,帮助他们提高育儿能力,以便更好地关心和教育孩子。
学校可以加强对学生的心理辅导。
一些学生“屡教不改”可能是因为内心深处存在一定的心理问题,例如自卑、焦虑、逆反心理等。
学校可以从心理健康教育入手,向学生普及一些心理知识,让他们了解自己的情感和行为,并学会调节和处理情感问题。
学校还可以邀请心理专家来校定期给学生进行心理辅导,帮助他们解决心理问题。
学校还可以加强学生的综合素质教育。
通过开展各种形式的教育活动,培养学生的情感、思维、品德、审美和行为等多方面的素质。
学校可以组织各类社会实践活动、知识竞赛、德育活动等,培养学生的独立自主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通过这些活动,学生在实践中学会了解自身优势和不足,培养了自信心和责任感,从而提高了他们的综合素质和学习动力。
农村小学“屡教不改”学生的教育对策
农村小学“屡教不改”学生的教育对策随着农村小学教育的发展和进步,教育工作者们不断尝试不同的教育方法和策略,让学生在不断学习中培养正确的价值观念和良好的行为习惯。
但是,仍有不少学生屡教不改,无论是在有意还是无意之下,都会犯错误或做出不当行为。
如何制定有效的教育对策,引导这些学生正确的行为,成为教育工作者和学校管理者面临的主要问题。
首先,学校管理者应该加强管控,并建立严格的制度,对于学生的不当行为严加惩处。
学生对于有“法律”限制的行为更容易心服口服,故建立学生行为规范及其相关奖励和惩罚制度是非常重要的。
同时,学校管理者需要与教师共同协作,共同检查和监督学生的行为,在发现问题时能及时地对学生进行批评和教育,并督促家长完成家庭作业。
其次,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该积极与学生互动,不断满足学生的认知需求,同时注重每个学生的个性和特点,从而更好地引导他们。
针对小学生屡教不改的情况,教师可以采取的手段是:1.调整教学方法:因为学生的个性不同,如有的学生听课较为困难,教师可以采取丰富的教学媒介,如图片、电影等,通过各种形式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2.制定专门的学籍管理制度:由于学生的年龄还很小,他们的日常生活行为具有一定的特殊性。
针对这种情况,学校可以制定有关规章制度,准确界定他们必需的行为规范,同时要强化管理制度。
3.强化思想教育:针对农村小学学生常常存在课堂不听讲、打闹等现象,教师需要加强思想教育,向学生介绍正确的行为道德观。
最后,与学生的家长合作、积极探讨学生问题与对策非常重要。
家长对于孩子的关注程度最快、最深刻,尤其是在家庭教育方面,更具有优势。
教师可以与家长密切联系,了解每个学生的实际情况,对于学生的学习情况或行为偏差,教师可以与家长进行沟通,加强教育引导。
另外,家长的支持和理解也对学生的成长起到不可忽略的推动作用。
总之,面对农村小学学生屡教不改现象,教育工作者和管理者需要采取多种措施,从法律规范、教学方法改进、思想教育、及与家长展开合作等角度入手,对学生进行全面、多角度、全方位的教育,尽可能地引导学生逐渐正确的行为观念和道德标准,实现良好教育效果。
农村小学“屡教不改”学生的教育对策
农村小学“屡教不改”学生的教育对策在农村小学教育中,教师们经常会遇到一些学生,他们的行为屡教不改,无论是在课堂上还是在校园生活中都难以管控。
这些学生的“屡教不改”可能有多种原因,比如家庭环境的影响、自身的性格特点或者是对学校教育的不认同。
对于这些学生,教师们需要采取一些教育对策,帮助他们改正错误,更好地融入学校的教育环境。
教师们需要了解这些“屡教不改”的学生。
了解学生的家庭背景、兴趣爱好、性格特点等,能够帮助教师更好地找到问题的根源。
如果一个学生家庭环境不和谐,父母经常吵架,那么他在学校中的行为问题可能就是由此而来。
又如果一个学生性格内向,害怕与人交流,那么他在班上的表现可能就会比较孤立。
通过了解学生的基本情况,教师们才能够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
教师们可以采取心理疏导的方式,帮助学生解决问题。
对于一些“屡教不改”的学生,他们可能面临着一些心理问题,例如压力过大、自卑感、焦虑等。
教师在与学生交流的过程中,可以引导他们逐步找出问题的原因,并提出一些解决问题的方法。
可以通过心理辅导或者家长配合,帮助学生调整心态,更好地适应学校生活。
教师们需要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在师生关系上建立良好的互动,可以增加学生对老师的信任度,有利于老师对学生的教育。
老师可以主动与学生交流,关心学生的生活、学习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及时的帮助。
老师还可以通过增加与学生的互动,让学生感受到老师的关心和尊重,增强学生对老师的认同感,从而更容易接受老师的教育和引导。
学校可以开展一些特色教育活动,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一些学生行为屡教不改可能是因为学生对学校生活缺乏兴趣,缺乏对学习的动力。
为此,学校可以开展一些有意思的特色教育活动,例如体育比赛、文艺表演等,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这样一来,学生可以在不同的活动中找到自己的兴趣点,也能够更好地融入学校生活,从而减少“屡教不改”的情况。
家长的配合也是非常重要的。
学生的行为问题往往与家庭环境有密切的关系,因此家长的配合对于学生的改进至关重要。
农村小学“屡教不改”学生的教育对策
农村小学“屡教不改”学生的教育对策农村小学教育一直是我国教育体系中的一大难题,尤其是一些学生“屡教不改”的情况更是令人头痛。
这些学生在课堂上表现不好,作业随意完成,甚至出现违纪现象,给教师们带来了很大的困扰。
如何有效地应对这种情况,为这些学生找到合适的教育对策,已经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我们需要认真分析造成学生“屡教不改”的原因。
农村小学生“屡教不改”的原因主要包括家庭环境、学校教育等多方面因素。
家庭环境的影响是不可忽视的,一些学生来自农村贫困家庭,家庭教育不足,父母工作繁忙或文化水平不高,可能没有时间和条件给孩子提供良好的学习和生活环境。
学校方面,师资力量不足,学校设施简陋,教学条件艰苦,教师教育教学有缺陷,也会对学生形成负面影响。
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以下对策,希望对解决农村小学“屡教不改”学生的问题有所帮助。
一、加强家庭教育,提高家长参与度针对贫困家庭的孩子,应加强家庭教育,提高家长的参与度。
学校可以组织家长会和家长学校等活动,向家长宣传教育孩子的重要性,鼓励家长多与孩子交流,关心孩子的学习和生活,给予孩子更多的爱和温暖。
也可以向家长宣传一些家庭教育的方法和技巧,提高家长的教育水平和能力。
二、加强师资力量,改善学校条件农村小学的师资力量一直是一个难题,学校需要采取一些措施,吸引更多的优秀教师到农村工作。
可以通过加大教师工资待遇,改善教师的工作和生活条件等方式来吸引优秀教师。
学校还应该加强教师培训,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使教师更好地适应农村小学的教学环境。
学校还应该注重改善学校的教学条件和硬件设施,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为学生们提供更好的学习条件和机会。
三、差异化教育,注重个性化辅导对于一些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学校应该采取差异化教育的方式,针对学生个体差异,有针对性地进行辅导。
可以开展小组辅导或一对一辅导,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学习计划,帮助学生进行针对性的学习。
学校还可以鼓励学生参加各种兴趣班和课外活动,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潜能。
浅谈对屡教不改的学生的教育
浅谈对屡教不改的学生的教育在学校工作中,我们常遇到有的学生经常违纪,班主任、学校多次教育、处罚,可谓苦口婆心,但学生仍然我行我素,不见好转。
因此,有的老师视其为品德、纪律差,为异类,鄙视之,放任自流;有的老师、学校干脆动用校纪班规将其赶出学校为乐事。
为什么他们会屡教不改呢?通过观察调查分析,我认为“问题学生”产生的直接原因首先是家庭教育出现了问题。
中小学生的教育,从来就不单单是学校的事,除了学校教育的主导作用之外,家庭的教育也是重要环节。
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子女的第一任教师。
但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不少家长忙于工作、生活,对子女的学习、思想都无暇顾及。
同时,也由于家长的职业、性格、文化素养、思想意识和经济状况等方面的因素,不少人对家庭教育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对子女的教育方法失当,从而导致“问题学生”的产生。
中小学生家庭教育中存在的诸多问题,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方面:1、养而不教,放任自流。
在这种情况下,这些家长对子女表现出漠不关心。
如:子女在学校的哪个班级,学习的又有那些科目,班主任是谁等等,都不关心,有的家长甚至连子女读哪一年级都说不清。
由于家长对子女的放任自流,家庭与学校的联系脱节,致使学生大钻空子:在家哄父母,在校骗老师、骗班干部。
2、娇宠放纵,养尊处优。
改革开放,不少人富了,生活水平也随之提高,不少子女成了父母的掌上明珠,成了家庭的“小皇帝”。
一些家长对子女在金钱、物质享受上慷慨满足,有求必应,甚至无求也应,生怕自家孩子的口袋里比不上别人。
这是非常危险的。
中小学生自制力差,花钱无原则,无计划,一些学生有钱在手,在校吃零食,放学上网吧、玩游戏,暗地里吸烟、赌博;穿着讲究名牌,追求时髦;一上课则无精打采,恹恹欲睡,一下课则如出樊笼,如鱼得水……3、专横粗暴,严而出格。
与前面两种情况相反,有的家长对子女的教育却走向另一个极端。
他们望子成龙心切,对有错误缺点的子女恨铁不成钢,操之过急,稍有不对,便施以拳脚棍棒。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对屡教不改的学生的教育
在学校工作中,我们常遇到有的学生经常违纪,班主任、学校多次教育、处罚,可谓苦口婆心,但学生仍然我行我素,不见好转。
因此,有的老师视其为品德、纪律差,为异类,鄙视之,放任自流;有的老师、学校干脆动用校纪班规将其赶出学校为乐事。
为什么他们会屡教不改呢?
通过观察调查分析,我认为“问题学生”产生的直接原因首先是家庭教育出现了问题。
中小学生的教育,从来就不单单是学校的事,除了学校教育的主导作用之外,家庭的教育也是重要环节。
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子女的第一任教师。
但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不少家长忙于工作、生活,对子女的学习、思想都无暇顾及。
同时,也由于家长的职业、性格、文化素养、思想意识和经济状况等方面的因素,不少人对家庭教育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对子女的教育方法失当,从而导致“问题学生”的产生。
中小学生家庭教育中存在的诸多问题,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养而不教,放任自流。
在这种情况下,这些家长对子女表现出漠不关心。
如:子女在学校的哪个班级,学习的又有那些科目,班主任是谁等等,都不关心,有的家长甚至连子女读哪一年级都说不清。
由于家长对子女的放任自流,家庭与学校的联系脱节,致使学生大钻空子:在家哄父母,在校骗老师、骗班干部。
2、娇宠放纵,养尊处优。
改革开放,不少人富了,生活水平也随之提高,不少子女成了父母的掌上明珠,成了家庭的“小皇帝”。
一些家长对子女在金钱、物质享受上慷慨满足,有求必应,甚至无求也应,生怕自家孩子的口袋里比不上别人。
这是非常危险的。
中小学生自制力差,花钱无原则,无计划,一些学生有钱在手,在校吃零食,放学上网吧、玩游戏,暗地里吸烟、赌博;穿着讲究名牌,追求时髦;一上课则无精打采,恹恹欲睡,一下课则如出樊笼,如鱼得水……
3、专横粗暴,严而出格。
与前面两种情况相反,有的家长对子女的教育却走向另一个极端。
他们望子成龙心切,对有错误缺点的子女恨铁不成钢,操之过急,稍有不对,便施以拳脚棍棒。
这样做会阻碍学生的品质、个性的发展,导致他们的发展走向两个极端:年龄小的、性格内向的,慑于父母的威力,可能整天小心翼翼,“循规蹈矩”、“老实听话”,性格逐渐变得孤僻、忧郁、自卑、怯懦,失去了自立自主的独立性和创造力,这些学生今后往往变得患得患失,优柔寡断的平庸之辈,成为社会的“次品”。
对于那些性格倔强,桀骜不驯的学生来说,家长的简单粗暴会使他们失去家庭的温暖,容易使他们产生逆反心理,与家长形成对抗,以致自暴自弃,自甘堕落。
这种人容易沦为社会的“害群之马”,成为“危险品”。
4、重言教而不重身教。
青少年学生思想活跃,模仿性强,家庭中的一切,他们耳濡目染,家长的一言一行都不知不觉地影响着子女。
“有其父则有其子”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有的家长只知教育子女,自己却不以身作则,只重言教而不重身教。
父亲在外面包二奶,儿女当然就会在学校谈恋爱。
当发现最终导致子女铸成大错时,家长已回天无力,只能听天由命,把子弟交给学校,学校也就面临了极大的难题。
针对上述家庭教育中的存在问题,我们该采取什么对策呢?
1、要提高对家庭教育重要性的认识,克服“树大自然直”的糊涂思想。
加强家庭与学校的联系,齐抓共管,协调配合,共同构筑家庭、学校、社会的教育网
络,防微杜渐,防范未然,把学生的各种错误行为消灭在萌芽状态。
2、要建立新型的亲子关系,创造民主和谐,相互尊重的气氛。
让子女生活在一个和谐、温馨、融洽的氛围中,能与家长平等交流。
家长要尊重子女的合理意见和要求,力争成为他们生活的朋友,人生的导师。
3、要讲究教育的方法方式、尺度和时机。
既不放纵溺爱,也不专横粗暴。
既关心尊重,又严格要求。
不要以势压人,而要以理服人,以情感人,因势利导,循循善诱。
4、要以身作则,言传身教。
家长在各方面要严于律己,言行一致,做子女的表率和楷模。
亡羊补牢,为之不晚。
针对这些的家长,班主任首先要做一些引导工作,让家长明白以上一些道理。
只有这样,才能初步对“问题学生”进行转化工作。
其次,教师的教育方法失当是屡教不改学生产生的重要原因。
中小学教育是基础教育,它对学生的一生发展至关重要。
然而现在的教育往往把学生考高分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终极目标,不少学校工作一切围绕中考、高考运作。
在这种大背景下的学校老师无奈地开展以考试为中心的教育活动,而忽视学生的心理的承受能力,忽视心理素质的教育和培养。
当前,校园中失当教育行为、方法仍在相当程度上阻碍着教育的发展,有的甚至造成严重后果教师教育方法失当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教师使用外部强加式教育手段。
在教育实践中,外部强加式教育手段的使用,表现为一些教师对那些反应慢、基础差的学生,习惯于给以不遗余力的反复说教,或者是对那些经常性犯错的所谓“差生”盯住不放,甚至在他们的身边安插“间谍”。
这种现象,司空见惯了,大家也不当一回事。
可是,这些外部强加式教育手段的使用,便使那些被特殊“关照”的所谓“差生”丧失了主体人格,自尊心受到严重伤害。
当他们意识到自己所受的特殊对待实际上不外乎意味着自己是无能无用、坏孩子的角色时,他们的一切自尊都丧失殆尽了,只剩下失败者的形象。
这样一来,这种外部强加式教育手段的使用,就把差生教育推入了一个恶性循环之中。
2、教师片面理解“师道尊严”和教师威信。
诚然,教师要能顺利地开展教育教学活动,提高教书育人的质量,必须有一定的教师威信。
但是,教师威信的建立,它不应该基于传统的“天地君亲师”的等级制度,也不应该基于教师对学生的体力或社会环境上的优势,更不应该基于学生对因为不服从老师而可能招致的处罚的恐惧。
威信的建立,它应该产生于教师品德的高尚、业务的精良和善于教书育人上,产生于理解、平等、真诚的综合土壤之中。
如果不是这样,就会出现教师的教育方法失当。
3、教师不能把爱心公平、公正地给予每一个学生。
爱是教育的营养。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有爱而不能公平、公正地给予每一个学生,也会把教育推到绝境之中。
在这一方面,我们是常见到的教师的教育方法失当,某些教师不能公平、公正地对待优生和差生。
例如:优生和差生共同违犯了同一条纪律,有的教师对该差生是进行最严厉、最“细致”、最“有耐心”的教育,甚至把以前犯过但现在早已改正了的事也一并掏出“算总帐”,其间还往往还有不少的教训之词、斥责甚至侮辱之词。
在那些教师眼里,那差生就彻头彻尾地坏透了,无药可治了。
可是对那优生呢?他要么轻描淡写地说几句,要么柔言细语地劝几下,算是“提醒”,更有甚者,干脆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算了。
这种对优生和差生截然不同的处理方法,客观上会恶化屡教不改学生教育环境,把“问题学生”
推到更无挽救的境地,同时也会给某些优生的变质埋下祸根。
4、老师本身的“心理障碍”也是其中的一个原因。
有些老师由于自身或是来自于学校的原因,比如性格比较暴躁,或由于学校领导没有正确评价他所付出的艰辛劳动,或由于利益分配不理想等等问题而使情绪失调,很容易将这一情绪转移到学生身上,于是对学生或冷漠、或恐吓、或贬低,而缺少热情,缺少引导和鼓励。
因此,教师的教育方法的恰当与否,乃是对整个屡教不改学生教育的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
要冲出这种对屡教不改学生教育的“围城”,就必须改变这种教育方法失当的局面;要使有这种角色失当的教师认识到:教育从根本上说在于激发学生的内在学习动机,唤醒他们对学习的积极性,使他们愿意学、乐于学。
因此对屡教不改学生进行批评要有针对性,要注意教育方法。
怪罪一个并不认为自己有错的孩子——这是一种教育的祸害。
这并不能使他从错误中解脱出来,反而会引起他的敌意。
因此班主任在决定是否应该批评学生以前,要注意冷静查明原因。
部分班主任脾气急躁,一看到学生的不良行为或是听到其他学生的告状,就不分青红皂白地开始批评学生,这种做法是不可取的。
班主任应该按捺住心中的不快,耐心地核实情况,冷静地分析原因,然后再来决定怎样处理,是否批评,如何批评学生。
这不是与学生妥协,这是一种策略,这是一种智慧。
教师对学生教育方法的失当,多是发生在学生出现错误时,教师冲动、不理智,采取了一些伤害学生的方法。
要避免这些失当的教育方法,教师必须认识到:
1、学生是发展中的人,出现错误是发展中的正常现象,必然现象。
正是由于学生会出现错误,才需要教师的教育和引导。
教师不可以一种完人的形象,苛刻地要求学生。
2、要学会善待、宽容和理解学生。
以势压人,批评、激怒的话语,以及冷嘲热讽,只会刺伤学生的心灵,而心灵的创伤格外难以修补。
教师是人,也要把学生当人看待,教师要面子,学生也要面子。
当代中小学学生自主意识不断增强,渴望被人理解和尊重。
3、教师要激励学生,使他们在失败面前不失尊严,鼓起他们的信心。
4、屡教不改学生是带病的花朵,需要教师的精心“护理”和“治疗”,更需要教师加倍的爱和耐心。
爱一个好学生并不难,因为他本身就讨人喜爱,爱一个屡教不改学生才是对我们的最大考验。
爱是一种信任,爱是一种尊重,爱是一种鞭策,爱更是一种能触及灵魂、动人心魄的教育。
转化屡教不改学生是一项长期的耐心细致的工作,我相信只要我们心中有他们,并用我们浓浓的情、厚厚的爱去开启他们的心扉,这些学生决不会是铁石心肠,更不会无动于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