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5讲 第二章 城市道路规划设计
城市道路网规划
(9) 当旧城道路网改造时,在满足道路交通旳 情况下,应兼顾旧城旳历史文化、地方特色和原 有道路网形成旳历史;对有历史文化价值旳街道 应合适加以保护。
(10) 市中心区旳建筑容积率到达8时,支路网 密度宜为12~16km/km2;一般商业集中地域旳支 路网密度宜为10~12 km/km2。
(11)次干路和支路网宜划成1:2~1:4旳长方 格;沿交通主流方向应加大交叉口旳间距。
(6)城市环路应符合下列要求:
(11) 内环路应设置在老城区或市中心区旳外围; (22) 外环路宜设置在城市用地旳边界内1~2km 处,当城市放射旳干路与外环路相交时,应规划好 交叉口上旳左转交通; (33) 大城市旳外环路应是汽车专用道路,其他 车辆应在环路外旳道路上行驶; (44) 环路设置,应根据城市地形、交通旳流量 流向拟定,可采用半环或全环; (55) 环路旳等级不宜低于主干路。
(12) 道路网节点上相交道路旳条数宜为4条, 并不得超出5条。道路宜垂直相交,最小夹角不得 不大于45度。
(13) 应防止设置错位旳T字型路口。已经有旳 错位T字型路口,在规划时应改造。
(14) 大、中、小城市道路交叉口旳形式应符合 表和表旳要求。
3.城市道路是中各类道路旳规划指标应符合表和旳 要求。
4.城市道路网布局
(1)城市道路网规划应适应城市用地扩展,并有利于向机 动化和迅速交通旳方向发展. (2)城市道路网旳形式和布局,应根据土地使用、客货 交通源和集散点旳分布、交通流量流向,并结合地形、地 物、河流走向、铁路布局和原有道路系统,因地制宜拟定。 (3) 各类城市道路网旳平均密度应符合表和中要求旳指 标要求。土地开发旳容积率应与交通网旳运送能力和道路 网旳通行能力相协调。 (4) 分片区开发旳城市,各相邻片区之间至少应有两条 道路相贯穿。 (5) 城市主要也出口每个方向应有不少于两条对外放射 旳道路。七度地震设防旳每个城市每个方向应有不少于两 条对外放射旳道路。
道路规划课程设计
道路规划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理解道路规划的基本概念,掌握道路的分类、功能及规划原则。
2. 使学生掌握交通流量分析、路网布局设计等道路规划基本方法。
3. 帮助学生了解城市道路规划与经济发展的关系,以及道路规划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地图、统计图表等工具进行道路规划分析的能力。
2. 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道路规划问题的能力,包括交通组织、道路设计等方面。
3. 培养学生团队合作意识,提高沟通协调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道路规划工作的兴趣,激发学生探索城市发展的热情。
2. 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认识到道路规划对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
3. 培养学生遵守交通规则、关爱生命安全的意识。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实用性较强的学科,旨在让学生掌握道路规划的基本知识和方法,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学生特点:学生处于高年级阶段,具备一定的地理、数学基础,对城市发展、交通规划等方面有较高的兴趣。
教学要求:结合学科特点,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强调学生的参与和体验,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通过分解课程目标,为教学设计和评估提供明确的依据。
二、教学内容1. 道路规划基本概念- 道路的定义、分类与功能- 道路规划的原则与目标2. 道路规划方法- 交通流量调查与分析- 路网布局设计原理- 道路设计标准与规范3. 城市道路规划与经济发展- 道路规划与城市空间结构的关系- 道路规划对城市经济发展的影响- 道路规划与生态环境的协调4. 道路规划实践案例- 国内外城市道路规划案例解析- 案例中的成功经验与启示- 存在问题及改进措施5. 道路规划实地考察与模拟实践- 实地考察城市道路规划现状- 模拟实践道路规划设计与评估- 团队合作与沟通交流教学内容安排与进度:第一周:道路规划基本概念第二周:道路规划方法第三周:城市道路规划与经济发展第四周:道路规划实践案例第五周:道路规划实地考察与模拟实践教材章节关联:《城市地理学》第三章:城市交通与道路规划《交通工程学》第二章:交通规划与设计《城市道路设计规范》相关章节教学内容确保科学性和系统性,结合课程目标,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城市交通与道路系统规划ppt课件
由上班、上学引起的出行又称为通勤出行或生存出行。
P18
第二章 城市交通规划
LOGO
第二节 居民出行特征 二、出行特征
2、人均出行次数: 出行次数的定义有以下几点: (1〕凡是从甲地到乙地,同时具有以下三个特征的即为一 次出行,A、完成一次有目的的活动,B、利用有路名的街 道或公路,C、步行单程时间在5分钟以上,或交通工具单 程在400米以上。 (2〕凡是以步行〔自行车〕方式出行,以购物为目的的连 续出行,以其出发点为始点,最远到达地点为终点,计为 P一19 次出行。
P28
第二章 城市交通规划
LOGO
P29
第二章 城市交通规划
LOGO
第二节 居民出行特征 二、出行特征
5、出行距离 C、与出行方式有关 a、步行范围:居民出门到某一地点,如果步行或乘车所花的时
间相等,则在这段时间内所到达的距离范围,称为步行范围 。 b、对于不同的交通方式,出行时耗的构成不同 对于步行出行,T步=出行距离/步行速度 对于自行车等个体出行 其时耗为T自=出行距离/自行车速度+t存取。 P对30 于公交出行,其时耗为T交=t步1+ t候+ t车内+ t步2。
第二节 居民出行特征 二、出行特征
城市规模 >200万人 100万-200万 <100万 中等城市 小城市
最大出行时耗 60分钟 50分钟 40分钟 35分钟 25分钟
P25
LOGO
第二章 城市交通规划
LOGO
第二节 居民出行特征 二、出行特征
• 4、出行时耗分布
指居民一次出行所消耗的时间,当出行距离一定时,平
p421城市人口规模1人口规模是决定城市居民出行总量的最主要因素2人口规模影响城市居民出行次数3人口规模影响城市居民的出行时耗4人口规模影响城市居民的出行距离5人口规模影响城市居民的出行时辰分布第二节居民出行特征四城市规划与居民出行关系logo当二次电子数最少为一个时可代替初始电子的作用继续不断从阴极发出电子形成不依赖外界因素的初始电子从而产生自持放电
课题5城市道路规划设计ppt课件
城市道路交通绿地按交通性质可分为:城市内道路绿地和城市 对外交通绿地两大类。《城市绿地分类标准》规定,道路绿地( G46)是道路广场用地内的绿地,它包括道路绿带、交通岛绿地 、交通广场和停车场绿地等;对外交通绿地(G45)包括铁路、 公路、管道运输、港口和机场等城市对外交通运输及其附属设施 用地内的绿地。国家现行标准《城市道路绿化规划与设计规范》 CJJ75规定:“道路绿地”是道路广场用地范围内的绿化用地。道 路绿地分为道路绿带、交通岛绿地、广场绿地和停车场绿地等类 型(如图5-21)。
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有欺诈行为 的,应 当按照 消费者 的要求 增加赔 偿其受 到的损 失,增 加赔偿 的金额 为消费 者购买 商品的 价款或 接受服 务的费 用
5.1 项目案例与分析
福建省平潭县305省道平宏线——娘宫至城关公路景观 改造工程 5.1.1 项目概况 1. 区域位置
平潭地处中国福建省沿海中部,位于东经119˚32ʹ— —120˚10ʹ,北纬25˚15ʹ——25˚45ʹ,东濒台湾海峡,距 台湾新竹仅68海里,是中国大陆距台湾最近的地方; 西临海坛海峡,与长乐、福清、莆田三县隔海相望; 南临南日岛,北望白犬、马祖列岛。
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有欺诈行为 的,应 当按照 消费者 的要求 增加赔 偿其受 到的损 失,增 加赔偿 的金额 为消费 者购买 商品的 价款或 接受服 务的费 用
图5-21 城市道路绿地名称示意图
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有欺诈行为 的,应 当按照 消费者 的要求 增加赔 偿其受 到的损 失,增 加赔偿 的金额 为消费 者购买 商品的 价款或 接受服 务的费 用
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有欺诈行为 的,应 当按照 消费者 的要求 增加赔 偿其受 到的损 失,增 加赔偿 的金额 为消费 者购买 商品的 价款或 接受服 务的费 用
4-5讲 第二章 城市道路规划设计.doc
第二章城市道路规划设计第一节复习指导一.城市道路设计的准备知识(一)熟悉城市道路的设计原则1.必须在城市规划,特别是土地使用规划和道路系统规划的指导下进行;2.要在经济合理的条件下,考虑道路建设的远近结合、分期发展;3.要求满足交通量在一定规划期内的发展要求;4.综合考虑道路的平面、纵断面线型、横断面布置、道路交叉口、各种道路附属设施、路面类型,满足行人及各种车辆行驶的技术要求;5.应考虑与道路两侧的城市用地、房屋建筑和各种工程管线设施、街道景观的协调;6.采用各项技术标准应该经济合理,应避免采用极限标准。
(二)掌握净空与限界人和车辆在城市道路上通行要占有——定的通行断面,称为净空。
为了保证交通的畅通,避免发生交通事故,要求街道和道路构筑物为车辆和行人的通行提供一定的限制性空间,称为限界。
1.行人净空要求:2.2m;净宽要求:0.75~1.0m。
2.自行车净空要求:2.2m;净宽要求:1.0m。
3.机动车小汽车的净空要求为1.6m,公共汽车为3.0m,大货车(载货)为4.0m;小汽车的净宽要求为2.0m,公共汽车为2.6m,大货车(载货)为3.0m。
4.道路桥洞通行限界行人和自行车高度限界为2.5m,有时考虑非机动车桥洞在雨天通行公共汽车,其高度限界控制为3.5m;汽车高度限界为4.5m,超高汽车禁止在桥(洞)下通行。
5.铁路通行限界高度限界:电力机车为6.5m,蒸汽和内燃机车为5.5m。
6.桥下通航净空限界桥下通航净空限界主要取决于航道等级,并依此决定桥面的高程。
(三)掌握车辆视距与视距限界1.行车视距驾驶人员保证交通安全必须保持的最短视线距离称为行车视距。
行车视距与机动车制动效率、行车速度和驾驶人员所采取的措施有关。
行车视距一般分为停车视距、会车视距、错车视距和超车视距等。
(1)停车视距停车视距由驾驶人员反应时间内车辆行驶距离、车辆制动距离和车辆在障碍物前面停止的安全距离组成。
(2)会车视距两辆机动车在一条车行道上对向行驶,保证安全的最短视线距离,称为会车视距。
城市道路规划设计知识
城市道路规划设计知识引言城市道路规划是指根据城市人口、交通需求以及土地利用等因素,对城市道路网络进行合理规划与设计的过程。
合理的城市道路规划设计可以促进交通流畅、提高道路安全性,并改善城市居民的出行环境。
本文将介绍城市道路规划设计的一些基本原则和方法。
1. 规划前期调研在城市道路规划设计的前期,需要进行一系列的调研工作,以获取必要的数据和信息。
这些调研内容包括:•城市人口状况:了解城市的人口密度、人口分布以及未来人口增长趋势,以便合理预测未来的交通需求。
•交通需求分析:通过调查和统计数据来分析不同区域的交通需求,包括交通流量、交通方式偏好等。
•土地利用状况:了解城市不同区域的土地利用情况,包括居住区、商业区、工业区等,以便合理规划道路布局。
•环境因素分析:考虑到城市道路规划对环境的影响,需要对区域的地貌、水系、绿地等环境因素进行分析。
2. 规划原则城市道路规划设计需要遵循一些基本原则,以确保规划的合理性和可行性。
以下是几个重要的原则:•社会公平性:城市道路规划应该考虑到不同社会群体的需求,尽量满足各类交通参与者的出行需求,包括行人、自行车、公共交通和私家车等。
•可持续发展:规划设计应该具备长远的可持续性,考虑到资源利用效率、城市景观、环境质量等因素,并尽量减少对自然环境的破坏。
•交通安全性:规划设计应该注重交通安全,合理设置交通信号灯、人行横道、减速带等交通设施,提高道路使用的安全性。
•交通流畅性:规划应该优化道路网络布局,合理设置道路宽度、车道数目、转弯半径等,以提高交通流量和交通效率。
•多式联运:规划设计应该鼓励并提供多种交通方式的衔接,包括公共交通、步行和自行车等,以减少对私家车的依赖。
3. 规划方法基于地理信息系统(GIS)和模型模拟等技术手段,城市道路规划设计可以使用多种方法来实现。
以下是几种常用的方法:3.1. 道路网络分析道路网络分析是使用GIS技术对城市道路网络进行分析和优化的方法。
第二章 城市道路网规划技术指引
盐城
淮安 徐州 常熟 吴江 昆山 太仓
2007
2006 2003 2007 2003 2005 2007
—
0.36 — — — — —
1.12
1.41 1.91 0.85 1.81 1.16 1.62
0.92
0.71 1.30 0.80 1.47 0.96 1.33
0.98
1.75 1.22 1.14 0.21 1.53 1.57
2.1.4 规划思路与工作流程
准备工作
现状调查与资料 收集 现状分析与问题 诊断 上位与相关规划 解读 交通发展趋势分 析
方案制定
方案优化
规划方案测试与 评价 调整优化方案 近期实施方案
交通模型建立 交通需求预测 道路网规划方案
道路交通发展现状调查与分析
城市发展背景分析
交通需求预测
功能分级 Ⅰ Ⅱ Ⅲ Ⅳ Ⅴ 快速路 城市对外联络通道 城市组团间联络通 道 组团间辅助通道、 城市交通走廊 组团内部主要骨架 道路 部分快速路与主 干路的集散道路 主干道 次干道 支路
Ⅵ
城市生活性道路 、疏散道路
出入与联系道路, 次干路联络道路 特殊道路或街巷 内部道路
Ⅶ
Ⅷ
表2-2 城市道路分类与功能对应关系
镇江 常州 无锡 苏州 扬州 连云港 2007 2004 2007 2005 2007 2006 — — 0.05 0.3 — — 1.07 0.95 1.00 0.7 0.67 1.58 0.48 1.15 1.09 0.8 1.18 1.39 0.56 1.6 2.51 1.14 1.17 1.05 1:0.45:0.52 1:1.21:1.68 0.05:1:1.09:2.51 0.47:1:1.13:1.63 1:1.76:1.75 1:0.88:0.66 7.07 10 — 11.26 5 6.88 道路网密度 2.52 2.11 3.7 4.65 2.94 3.02 4.02
《城市道路规划》课件
详细描述
在保持历史街区原有风貌的基础上,进行 道路改造和提升,保护历史文化遗产,彰 显城市特色。
某历史街区道路改造
总结词
改善步行环境
详细描述
优化步行道设施,提升步行环境舒适度,方 便市民和游客游览历史街区,促进旅游业发 展。
某历史街区道路改造
总结词
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
详细描述
在道路改造过程中注重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 承,挖掘历史文化价值,提升城市文化内涵
某新区道路网规划
总结词
智能交通系统建设
详细描述
建设智能交通系统,提升交通管理智 能化水平,提高道路通行效率和交通 安全水平。
某新区道路网规划
总结词
绿色交通倡导
详细描述
倡导绿色出行方式,鼓励公共交通、骑行、步行等环保出行方式,减少机动车排放对环 境的影响。
某历史街区道路改造
总结词
保护历史风貌
VS
数。
B
C
D
动态与静态设计
动态设计考虑车辆行驶的动态变化,静态 设计则关注道路本身的结构和承载能力。
平面与立体设计
平面设计主要考虑道路平面线形,立体设 计则涉及高程、横断面和纵断面等方面的 设计。
交通模拟技术
模拟一定范围内的车辆流动情况,用 于评估道路网布局和交通组织方案的 效果。
结合微观、中观和宏观仿真,对不同 尺度上的交通问题进行综合模拟和分 析。
提高居民生活质量
合理的城市道路规划可以改善 居民出行条件,减少交通噪音 和空气污染,提高居民生活质 量。
保障城市安全
科学的城市道路规划有助于提 高城市安全水平,减少交通事
故的发生。
城市道路规划的原则
适应经济发展需求
第二章城市道路交通分析——城市道路设计讲解
2.3 道路通行能力及服务水平
我国道路通行能力是指道路上某一车道或某一断面处单位时 间内可能通过的最大交通量,行人的通行能力以(人/h)表 示,车辆的通行能力以(veh/h或veh/昼夜)表示。 服务水平(LOS)是对某一交通流运行状态,如速度、运行 时间、自由操作程度、交通间断、舒适方便感觉等方面的量 度。通常安全因素并不包括在服务水平的衡量当中。
驶者在选择车速、改变车道或超车等方面的自由度已受到限制,但尚能获 得较满意的车速。此级可作为市区道路的设计标准。
D级—接近不稳定车流,虽然已在很大程度上受运行条件变化的影响,但
尚能维持驾驶人可接受的车速,而交通量的变动和车流的暂时受阻将引起 运行车速显著降低,驾驶操作已很少有自由度,舒适性和方便性都已降 低,但若行驶时间不长则尚可忍受。
当不能取得年平均交通量时,可用代表性的平均日交通量 代替;
—主要交通方向交通量与断面交通量的比值。
路段通行能力
路段通行能力分为可能通行能力与设计通行能力。在城市 一般道路与一般交通条件下,不受平面交叉口影响时的一 条机动车道的可能通行能力按下式计算。
Np
3600 ti
式中 —一条机动车车道的路段可能通行能力,pcu/h; —连续车流平均车头间隔时间,即车头时距,s。
系。
通行能力的调查包括路段通行能力调查、交叉口通行能力 调查和饱和流量调查。
道路通行能力调查一般通过收集车头时距反算流量的方式 进行。路段通行能力调查必须充分考虑车道功能与车道特 征。若路边车道设置公共汽车站,还应调查公共汽车停靠 站的通行能力。
O—D调查分析 O—D调查就是起讫点调查,主要调查出行的起点和讫点,是交 通路网规划的关键基础工作。
ths
注册城乡规划师 城市规划原理 第4讲 第二章:城市规划的发展及主要理论与实践(一)
第二章城市规划的发展及主要理论与实践大纲要求:1、了解欧洲古代社会和政治体制下城市的典型格局2、了解现代城市规划产生的历史背景3、熟悉现代城市规划的早期思想4、熟悉现代城市规划主要理论的发展5、了解中国古代社会和政治体制下城市的典型格局6、了解中国近代城市发展背景与主要规划实践7、熟悉我国现代城市规划思想和发展历程8、了解当代城市发展中的主要问题和趋势9、熟悉当代城市规划的主要理论或理念10、熟悉当代城市规划的重要实践命题规律:1、现代城市规划的早期思想理论的特点及其代表城市,是一个重要的命题点。
2、现代城市发展理论有那几种,各自的特点及其代表人物的思想,要注意区分。
3、从不同角度出发的城市空间组织理论的发展,要特别注意各个理论的思想特点及其代表人物与著作,这是常考的命题素材。
4、城市规划的方法论有哪几个,各方法论的内容及原则也可以作为一个命题来考核。
5、在《雅典宪章》及《马丘比丘宪章》中有关现代城市规划思想发展理论的主要内容及思想的特点,是个必考的内容。
6、在中国古代社会主要城市的规划特点是个经常考核的内容。
7、我国在计划经济体制时期、改革开放初期和1990年代以来的城市规划思想各有其特点,注意以此为题材出题。
内容精讲:一、欧洲古代社会和政治体制下城市的典型格局1、古典时期的社会与城市(1)古希腊时期社会和政治背景古希腊是欧洲文明的发祥地,在公元前5世纪,古希腊经历了奴隶制的民主政体,形成一系列城邦国家。
城市格局城市布局上出现了以方格网的道路系统为骨架,以城市广场为中心的希波特点丹姆模式,体现了民主和平等的城邦精神和市民民主文化的要求。
典型代表米利都城,雅典。
(2)古罗马时期社会和政治背景奴隶制发展的繁荣阶段,国势强盛、领土扩张和财富敛集,城市得到了大规模的发展。
城市格局特点罗马共和国最后100年中,大规模发展道路、桥梁、城墙和输水道等城市设施;同时大量建造公共浴池、斗兽场和宫殿等娱乐设施;罗马帝国时期,城市建设进入鼎盛时期,除了延续以前的建设思路,城市还成了帝王宣扬功绩的工具,广场、铜像、凯旋门和纪功柱成为城市空间的核心和焦点。
杨晓光 交通设计PPT-第五讲 城市道路交通设计(2)(2020年)
设计目的、设计方法、渐变段长度、设计结果
交叉口交通设计
7)出口道展宽设计
匹配原则
8)交叉口内部区域渠化设计
过街安全岛、右转导流线、左转导流线及待行 区等
9)行人过街横道设计
行人过街模式、过街横道位置及宽度
10)交叉口范围内公交及进出交通设计
公交停靠站位置、形式、渠化,进出交通组织 方式、渠化
5.平面交叉口交通设计
1)道路交叉的基本含义
——为什么会有道路交叉?
2)道路交叉基本功能与形式
——如何交叉?
3)道路平面交叉设计目标和内容
——平面交叉口交通设计做什么?
4)道路平面交叉交通设计基本方法
——如何进行平面交叉口的交通设计?
1)道路交叉的基本含义 ——为什么会有道路交叉?
• 不同的出行需求(不同目的地、长短距离、快慢)在空间 、事件和交通方式上总会存在冲突;
导流岛、导流线的设置与改善
改善交通 信号机的设置和改进 信号 配时方案改善
变更交通组织
改善畸形交叉口
斜交路口尽可能改成正交
多支交叉口,禁止流量较小的流向
设置左转或右转专用道
改善中央分隔带
改善铺装
改善人行道、非机动车道
改进视距,清除影响视距的障碍
设置与改善交通安全设施
3、交叉口总体布局设计
混合交通布局设计——现状
通行的交叉口;
D型—不设控制的平面交叉口;
G型—交叉口不展宽及信号灯交叉口。
平面交叉口的设计目标
• 通行安全和有序:混合交通流的安全、有序交换 • 交叉口通行能力与路段通行能力的匹配 • 通行效率最大化• 平面交叉设计主要内容 交叉口总体布局设计 进出口道渠化设计 交叉口掉头车道设计 交叉口内部渠化设计 附属设施设计
第2章 路网规划及设计参数
a)小汽车; 小汽车;
b)载重汽车
c)半挂车(鞍式列车) 半挂车(鞍式列车)
图2-11 设计车辆外廓尺寸图
表2 - 3
设计车辆外廓尺寸
车辆类型 总长(m)总宽(m)总高(m)前悬(m)轴距(m)后悬(m) 小客车 载重汽车 铰接车 6 12 18 1.8 2.5 2.5 2 4 4 0.8 1.5 1.7 3.8 6.5 5.8+6.7 1.4 4 3.8
b、旧区道路:如计划近期一次扩宽至红线宽度, 旧区道路:如计划近期一次扩宽至红线宽度, 根据少拆迁的原则,可一侧或两侧拓宽, 根据少拆迁的原则,可一侧或两侧拓宽,以一侧 拓宽为宜。 拓宽为宜。 旧区道路:经长期控制按红线逐步形成时, c、旧区道路:经长期控制按红线逐步形成时, 可保持现状中线不动,两侧建筑物平均后退。 可保持现状中线不动,两侧建筑物平均后退。 确定交叉口的形式: (3)确定交叉口的形式: 根据近、远期规划和交叉口具体条件, 根据近、远期规划和交叉口具体条件,确定交叉 口形式、用地范围、具体位置及尺寸, 口形式、用地范围、具体位置及尺寸,并以红线 形式绘于平面图上。 形式绘于平面图上。 确定控制点的坐标和高程: (4)确定控制点的坐标和高程: 控制点包括中线转折点和道路交叉点。 控制点包括中线转折点和道路交叉点。其坐标和 高程可实测或根据可靠地形图计算。 高程可实测或根据可靠地形图计算。
图2-7 北京市道路网示意图
图2-8 兰州市道路网规划示意图
二、城市道路网规划主要技术指标: 城市道路网规划主要技术指标: 道路网密度: ( 1 ) 道路网密度 : 指城市道路中心线总长度与城 市用地总面积的之比。 市用地总面积的之比。
∑L (km / km δ = ∑A
i i
城市道路规划设计课件
城市道路绿地规划设计
第一节 城市道路绿地设计基础知识
一、城市道路绿地设计术语 城市道路规划设计课件 1 道路红线:道路路幅的边界线,以红色表示。 它是街道或建筑范围的法定界线。
2 道路分级:依据道路的位置、作用和性质,决 定道路宽度和线形设计。
3 道路总宽度:道路用地范围,指规划建筑线(建 筑红线)之间的宽度。
12 通透式配置:绿地上配植的树木,在距相邻机动 车道路面高度0.9m至3.0m之间的范围内,其树冠不 遮挡驾驶员视线的配置方式。
城市道路规划设计课件
二 城市道路类型
1 高速干道:为方便城市各大城区之间远距离高
速交通服务。
城市道路规划设计课件
2 快速干道:城市各分区间较远距离交通道路。
3 交通干道:是大中城市道路系统的顾家,城市各 用地分区之间的常规中速交通道路。
城市道路规划设计课件
(4)确定合理的定干高度 根据功能要求、交通状况、道路性质、宽度,以及 行道树与车行道的距离、树木分枝角度而定。
2.绿化带的绿化设计
在分车带上进行绿化,称为分车绿带,也称隔 离绿带。分车绿带城有市道组路规织划设交计课通件 、分隔上下行车辆 的作用。在分车绿带上经常设有各种杆线、公共 汽车停车站,人行横道。在现化城市道路绿化中, 分车带起来分隔车流及缓解司机视觉疲劳的作用。
7 基础绿带:又称基础栽植,是紧靠建筑的一条较 窄的绿带。
8 道路绿地率:道路红线范围内各种绿带宽度之和 占总宽度的百分比。
9 园林景观路:在城市重点路段,强调沿线绿化景 观,体现城市风貌、绿化特色的道路。
10 装饰绿地:以装点、美化街景为主,不让行人进 入的绿地。
11 开放式绿地:绿地城中市道铺路规设划设游计课步件 道,设置坐凳等, 供行人进入游览休息的绿地。
城市规划原理(第二章)
20
二. 现代城市规划早期思想
在前人的基础上,以霍华德提出的“田园城市”为标志的现 代城市规划出现了比较完整的理论体系和实践框架 。 城市发展的两种基本指向:城市的分散发展和集中发展。
21
1. 霍华德的田园城市
在19世纪中期以后的种种改革思想和实践的影响下,霍 华德于1898年出版了以《明天:通往真正改革的平和之路》 (Tomorrow:A Peaceful Path to Real Reform)为题的论 著,提出了田园城市(Garden City)的理论。
• 3)综合规划首先是一项政策手段,其次才是技术 38 手段。
② 分离渐进规划
渐进规划思想方法的基础是理性主义和实用 主义思想的结合。
这种方法在日常的决策过程中被广泛地运用, 它尤其适合于对付规模较小或局部性的问题解 答,在针对于较大规模或全局性的问题时,主 要是通过将问题分解成若干个小问题甚至将它 们分解到不可分解为止,然后进行逐一解决, 从而达到所有问题都得到解决。
空想社会主义城市的意义
• 在当时的社会条件下,这是不可能实现的空想
• 把城市作为一个经济实体、一种社会现象
• 提出将城市建设与社会改造相结合
• 提出解决劳动人民的生产生活问题
16
2. 英国关于城市卫生和工人住房的立法
• 针对于当时出现的肺结核及霍乱等疾病的大面积
流行,1833年,英国成立了委员会专门调查疾病
18
4. 城市美化
• 城市美化源自于文艺复兴后的建筑学和园艺学传 统。自18世纪后,中产阶级对城市中四周由街道 和连续的联列式住宅所围成的居住街坊中只有点 缀性的绿化表示出极端的不满意。在此情形下兴 起的“英国公园运动”试图将农村的风景庄园引 入到城市之中。
城市交通与道路系统规划
部分参考答案第一章:绪论1.<<城市道路设计规范>>中城市道路分类及各类道路特点 城市道路分类:按道路地位分:快速路、主干路、次干路、支路。
2.道路网结构类型:1线形式或带状式道路交通系统线形式或带状式道路交通系统 2 2方格式道路交通系统方格式道路交通系统 3 3环形放射式道路交通系统系统 4 4自由式道路系统自由式道路系统 5 5混合式道路系统混合式道路系统3.城市交通存在问题:1用地布局与交通分布欠合理用地布局与交通分布欠合理 2 2道路建设缺乏系统性道路建设缺乏系统性 3 3对城市交通问题重视不够 4城市交通流较为混乱城市交通流较为混乱 5 5城市交通管理相对落后城市交通管理相对落后 6 6道路交通规划难以实施。
道路交通规划难以实施。
第二章:城市交通规划1.交通规划含义。
研究土地使用与出行选择规律,其结论用来对现有土地使用或交通系统的改善提供决策支撑,同时,还要对交通相关若干管理规定、政策提出建议。
规划是渐进的、动态的、面向决策的、民众参与的过程4.道路通行能力与服务水平。
道路通行能力是指道路上某一点某一车道或某一断面处,单位时间内能通过的最大交通实体数。
大交通实体数。
服务水平式指道路使用者从道路状况、式指道路使用者从道路状况、交通与管制条件、交通与管制条件、道路环境等方面可能得到的服务程度或服务质量。
到的服务程度或服务质量。
5.交通三参数:流量、速度、密度基本概念。
交通量是指单位时间内通过道路某一断面的交通实体的数量,是指单位时间内通过道路某一断面的交通实体的数量,亦称为亦称为流量。
车速是指单位时间内车辆行驶的距离。
密度是指单位长度车道上,某一瞬时所存在的车辆数。
车辆数。
6机动车车流的交通特点。
1.1.机动车流速度、流量和密度关系机动车流速度、流量和密度关系机动车流速度、流量和密度关系2.2.机动车道路容量(机动车道路容量(机动车道路容量(11)机动车道路通行能力()机动车道路通行能力(22)服务水平和服务流量)服务水平和服务流量7.交通调查包含的主要内容。
《城市道路与交通规划》大学笔记
《城市道路与交通规划》大学笔记第一章:导论一、城市道路与交通规划背景与意义1. 城市道路与交通规划的定义城市道路与交通规划是指在城市规划和建设过程中,对城市道路网络、交通设施、交通服务和管理等方面进行系统的设计和规划,以实现交通系统的安全、高效、便捷和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2. 城市道路与交通规划的重要性(1)交通安全:通过合理的规划和设计,减少交通事故发生的可能性,保障市民生命财产安全。
(2)交通效率:优化交通流线,提高交通系统的运行效率,减少交通拥堵。
(3)经济促进:良好的交通规划能够促进城市经济发展,提高城市竞争力。
(4)环境改善:通过交通规划,减少交通对环境的影响,提升城市居住品质。
(5)社会公平:确保不同群体都能享受到便捷的交通服务,促进社会公平。
3. 我国城市道路与交通规划的发展历程(1)起步阶段(1949-1978年):新中国成立初期,城市交通规划主要以解决城市交通拥堵问题为主,缺乏系统性和科学性。
(2)快速发展阶段(1979-1999年):改革开放后,城市交通规划进入快速发展期,大规模基础设施建设成为主要任务。
(3)品质提升阶段(2000年至今):21世纪初,城市交通规划开始注重与城市发展的协调,强调绿色交通、智能交通和可持续发展。
二、城市道路与交通规划的基本原则1. 综合性原则(1)多学科融合:结合城市规划、交通工程、环境科学等多学科知识。
(2)多因素考虑:考虑土地利用、人口分布、经济发展、环境保护等多方面因素。
2. 可持续发展原则(1)环境保护:在规划中注重减少交通对环境的影响。
(2)资源节约:合理利用土地和能源,推广绿色交通方式。
(3)社会公平:保障所有市民的交通权益,促进社会和谐。
3. 人本原则(1)出行需求:以人的出行需求为导向,提供安全、便捷、舒适的交通服务。
(2)人性化设计:在交通设施设计中充分考虑人的行为和心理需求。
4. 科学性原则(1)数据支撑:基于详实的交通调查和分析数据进行规划。
城市道路规范
1部分参考答案第一章:绪论1.<<城市道路设计规范>>中城市道路分类及各类道路特点城市道路分类:按道路地位分:快速路、主干路、次干路、支路。
2.道路网结构类型:1线形式或带状式道路交通系统2方格式道路交通系统3环形放射式道路交通系统4自由式道路系统5混合式道路系统3.城市交通存在问题:1用地布局与交通分布欠合理2道路建设缺乏系统性3对城市交通问题重视不够4城市交通流较为混乱5城市交通管理相对落后6道路交通规划难以实施。
第二章:城市交通规划1.交通规划含义。
研究土地使用与出行选择规律,其结论用来对现有土地使用或交通系统的改善提供决策支撑,同时,还要对交通相关若干管理规定、政策提出建议。
规划是渐进的、动态的、面向决策的、民众参与的过程4.道路通行能力与服务水平。
道路通行能力是指道路上某一点某一车道或某一断面处,单位时间内能通过的最大交通实体数。
服务水平式指道路使用者从道路状况、交通与管制条件、道路环境等方面可能得到的服务程度或服务质量。
5.交通三参数:流量、速度、密度基本概念。
交通量是指单位时间内通过道路某一断面的交通实体的数量,亦称为流量。
车速是指单位时间内车辆行驶的距离。
密度是指单位长度车道上,某一瞬时所存在的车辆数。
6机动车车流的交通特点。
1.机动车流速度、流量和密度关系2.机动车道路容量(1)机动车道路通行能力(2)服务水平和服务流量7.交通调查包含的主要内容。
(1调查方法(2调查步骤(3车辆换算(4调查表格设计(5调查量汇总整理 8.OD 调查定义及主要内容。
OD调查也称为起讫点调查,是为了解各种车辆和行人出行的起点和终点,在一定的区域范围内进行的调查工作。
OD调查主要内容:(1)居民出行调查(2)机动车调查(3)货物流通调查9.四阶段交通规划方法的原理、四阶段的基本内容。
四阶段法:(1)交通生成(2)交通分布(3)交通方式划分(4)交通分配10、出行生成、分布、分配方法概要。
最新整理城市规划师相关知识第二章:城市道路工程(1)
城市规划师相关知识第二章:城市道路工程(1)相关推荐:注册城市规划师考试时间 |准考证打印时间|考试真题 |模拟试题 |考试大纲城市道路工程一、城市道路规划设计(一)城市道路规划设计的基本知识1、城市道路设计的内容城市道路设计包括五个部分,即路线设计、交叉口设计、道路附属设施设计、路面设计和交通管理设施设计。
其中涉及的道路选线、道路横断面组合,道路交叉口造型等是城市规划的重要内容。
2、城市道路的设计原则(1)在城市规划指导下进行;(2)在经济、合理的条件下考虑建设的远近期结合;(3)交通量要留有余地;(4)综合考虑平面线形、纵断面线形、横断面布置、道路交叉口、各种道路附属设施、路面类型,满足人行及各种车辆的形式要求。
3、净高与限界(1)行人:净高 2.2米;净宽0.75-1.0米;(2)自行车:净高 2.2米;净宽 1.0米;(3)机动车:小汽车——净高 1.6米、净宽 2.0米;公共汽车——净高3米、净宽 2.6米;大货车——净高4米、净宽3米;(4)东路桥洞限界:行人和自行车位 2.5米,汽车为4.5米;(5)铁路通行限界:高度限界——电力机车为 6.5米、蒸汽和内燃机车为 5.5米;宽度限界——4.88米;(6)桥下通航净空限界决于通航等级。
4、车辆视距与视距限界(1)行车视距:驾驶人员保证效能安全必须保持的最短视线距离。
行车视距一般分为停车、会车、错车和超车视距等。
前两者在城市道路规划设计中较为重要。
停车视距大小与行车速度有关,见下表:计算行车速度1080706050403020停车视距(米)210160115957560453020计算行车速度单位是:千米/小时。
会车视距一般为两倍停车视距。
(2)视距限界有三种:平面弯道视距,限界内必须清除高于 1.2米的障碍物(含乔、灌木);纵向视距限界,以最小竖曲线半径来表达;交叉口视距又称视距三角形,在三角形限界范围内清除高于 1.2米的障碍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章城市道路规划设计第一节复习指导一.城市道路设计的准备知识(一)熟悉城市道路的设计原则1.必须在城市规划,特别是土地使用规划和道路系统规划的指导下进行; 2.要在经济合理的条件下,考虑道路建设的远近结合、分期发展;3.要求满足交通量在一定规划期内的发展要求;4.综合考虑道路的平面、纵断面线型、横断面布置、道路交叉口、各种道路附属设施、路面类型,满足行人及各种车辆行驶的技术要求;5.应考虑与道路两侧的城市用地、房屋建筑和各种工程管线设施、街道景观的协调;6.采用各项技术标准应该经济合理,应避免采用极限标准。
(二)掌握净空与限界人和车辆在城市道路上通行要占有——定的通行断面,称为净空。
为了保证交通的畅通,避免发生交通事故,要求街道和道路构筑物为车辆和行人的通行提供一定的限制性空间,称为限界。
1.行人净空要求:2.2m;净宽要求:0.75~1.0m。
2.自行车净空要求:2.2m;净宽要求:1.0m。
3.机动车小汽车的净空要求为1.6m,公共汽车为3.0m,大货车(载货)为4.0m;小汽车的净宽要求为2.0m,公共汽车为2.6m,大货车(载货)为3.0m。
4.道路桥洞通行限界行人和自行车高度限界为2.5m,有时考虑非机动车桥洞在雨天通行公共汽车,其高度限界控制为3.5m;汽车高度限界为4.5m,超高汽车禁止在桥(洞)下通行。
5.铁路通行限界高度限界:电力机车为6.5m,蒸汽和内燃机车为5.5m。
6.桥下通航净空限界桥下通航净空限界主要取决于航道等级,并依此决定桥面的高程。
(三)掌握车辆视距与视距限界1.行车视距驾驶人员保证交通安全必须保持的最短视线距离称为行车视距。
行车视距与机动车制动效率、行车速度和驾驶人员所采取的措施有关。
行车视距一般分为停车视距、会车视距、错车视距和超车视距等。
(1)停车视距停车视距由驾驶人员反应时间内车辆行驶距离、车辆制动距离和车辆在障碍物前面停止的安全距离组成。
(2)会车视距两辆机动车在一条车行道上对向行驶,保证安全的最短视线距离,称为会车视距。
根据实际经验,会车视距通常按两倍的停车视距计算。
2.视距限界车辆在道路上行驶时,要求道路及道路两旁提供一定的视距空间以保证行车安全,称为视距限界。
(1)平面弯道视距限界车辆在平曲线路段上行驶时,曲线内侧应清除高于1.2m的障碍物,以保证行车安全。
(2)纵向视距限界车辆翻越坡顶时,与对面驶来的车辆之间应保证必要的安全距离,安全视距约等于两车的停车视距之和。
通常用设竖曲线的方法来保证,并以竖曲线半径来表示纵向视距限界。
(3)交叉口视距限界保证两条相交道路上直行车辆都有安全的停车视距的前提是必须保证驾驶员视线不受遮挡,由两车的停车视距和视线组成了交叉口视距空间和限界,又称视距三角形。
要求在视距三角形限界内清除高度超过1.2m的障碍物。
按最不利情况,考虑最靠右的一条直行车道与相交路最靠中间的直行车道的组合确定视距三角形的位置。
(四)掌握城市道路网规划1.影响因素(1)城市在区域中的位置;(2)城市用地布局形态;(3)城市交通运输系统。
2.基本要求(1)满足用地布局的骨架要求;(2)满足运输要求,与沿路开发性质协凋结合;结构完整,分布均匀,可靠;密度和面积适应城市发展;利于分流,利于组织管理;对外交通联系方便;(3)满足环境要求;(4)满足布置管线要求。
其中城市干道的适当距离为700—1l00m,干道网密度2.8~1.8km/km2,大城市道路网密度以4.0~1.8km/km2为宜,道路面积率以20%左右为宜。
3.道路分类(1)按国标分类快速路、主干路、次干路、支路。
主干路平面交叉口间距为700~1200m,次干路350~500m,支路150—250m。
(2)按功能分类交通性干道、生活性道路。
4.道路系统布局干道网类型:方格网、环形放射、自由式、混合式。
道路衔接:低速让高速,次要让主要,生活性让交通性,适当分离。
二、城市道路断面规划设计(一)掌握城市道路横断面规划设计城市道路横断面规划宽度称为路幅宽度,即规划的道路用地总宽度。
由车行道、人行道、分隔带和绿地等部分组成。
1.机动车道设计(1)车道宽度宽度取决于通行车辆的车身宽度和车辆行驶十横向的必要安全距离,即车辆在行驶时摆动、偏移的宽度,以及车身、与相邻车道或人行道边缘必要的安全间隙,通车速度、路面质量、驾驶技术、交通秩序有关。
可取为1.0~1.4m。
—般城市主干路小型车车道宽度选用2.5m;大型车道或混合行驶车道选用3.75m;支路车道最窄不宜小于3m,公演路边停靠车辆的车道宽度为2.5~3.0m。
(2)一条车道的通行能力城市道路一条车道的小汽车理论通行能力为每车道1800辆/h。
靠近中线的车道,通行能力最大,右侧同向车道通行能力将依次有所折减,最右侧车道的通行能力最小。
假定最靠中线的一条车道的通行能力为1,则同侧右方向第二条车道通行能力的折减系数约为0.80~0.89,第三条车道的折减系数约为0.65~0.78,第四条约为0.50—0.65。
(3)机动车车行道宽度的确定机动车车行道的宽度是各机动车道宽度的总和。
通常以规划确定的单向高峰小时交通量除以—条车道的通行能力。
以确定单向所需机动车车道数,乘以2,再乘以—条车道的宽度,即得到机动车车行道的宽度。
注意的问题:1)车道宽度的相互调剂与相互搭配:对于双车道多用7.5—8.0m;4车道用13—15m;6车道用19~22m。
2)道路两个方向的车道数一般不宜超过4—6条,过多会引起行车紊乱,行人过路不便和驾驶人员操作。
3)技术规范规定两块板道路的单向机动车车道数不得少于2条,四块板道路的单向机动车车道数至少为2条。
一般行驶公交车辆的一块板次干路,其单向行车道的最小宽度应能停靠一辆公共汽车,通行一辆大型汽车,再考虑适当自行车道宽度即可。
2.非机动车道设计(1)自行车道宽度的确定1条自行车带的宽度为1.5m,两条自行车带宽度为2.5m,3条自行车带的宽度为3.5m,每增加—条车道宽度增加lm;两辆白行车与1辆公共汽车或无轨电车的停站宽度为 5.5m。
非机动车道要考虑最宽的车辆有超车的条件。
考虑将来可能改为行驶机动车辆,则以6.0~7.0m更妥。
(2)自行车道的通行能力路面标线划分机动车道与非机动车道时,—条白行车带的通行能力,规范推荐值为800~1000辆/h。
(3)非机动车道在横断面上的布置—般沿道路两侧对称布置在机动车道和人行道之间,为保证非机动车的安全及提高机动车车速,与机动车道之间划线或设分隔带分隔。
3.人行道设计人行道的主要功能是为满足步行交通的需要,同时也用来布置道路附属设施(如杆管线、邮筒、清洁箱与交通标志等)和绿化,有时还作为拓宽车行道的备用地。
(1)人行道宽度的确定方法1个步行带的宽度,一般需要0.75m,在火车站和大型商店附近及全市十道上则需要0.9m。
通过能力一般为800~1000人/h;城市主干道上,单侧人行道步行带条数,一般不宜少于6条,次干道不宜少于4条,住宅区不宜少于2条。
人行道宽度要考虑埋设电力线、电信线以及上水管3种基本管线所需要的最小宽度(4.5m),加上绿化和路灯等最小占地(1.5m),共需要6.0m左右。
(2)人行道的布置人行道通常在车行道两侧对称并等宽布置。
在受到地形限制或有其他特殊情况时,不一定要对称等宽,可按其具体情况做灵活处理。
人行道一般高㈩车行道10~20cm,一般采用直线式横坡,向缘石方向倾斜。
横坡坡度一般在0.3%一3%范围内选择。
4.掌握道路绿化设计宽度大于40m的滨河路或主干路上,当交通条件许可时,可考虑沿道路两侧或一侧成行地种树,布置成有一定宽度的林荫道(最小宽度为8m,多采用8—15m)。
行道树树种的选择原则是:树干挺直、树形美观、夏日遮阳、耐修剪,抗病虫害、风灾及有害气体等。
(1)行道树的占地宽度行道树的最小布置宽度应以保证树种生长的需要为准,一般为1.5m。
道路分隔带兼作公共车辆停靠站台或供行人过路临时驻足之用时,最好宽2m以上。
绿化带的最大宽度取决于可利用的路幅宽度,除为了保留备用地外,一般绿化宽度宜为红线宽度的15%~30%,路幅窄的取低限,宽的取高限。
人行道绿化有树穴、绿带两种形式,绿带一般每侧1.5~4.5m,长度以50~l00m为宜,树穴一般1.25X1.25m。
(2)行道树的高度道路的中央分隔带或机动车与非机动车分隔带上布置绿化,应注意树木高度不得影响驾驶员的视线,高度一般在1m以下。
人行道上的行道树分枝点高度应为3.5m以上,高度不限。
但要注意不影响道路照明。
5.城市道路横断面形式的选择与组合(1)形式一块板:多用于“钟摆式”交通路段及生活性道路;两块板:适用于机动车辆多,夜间交通量多,车速要求高,非机动车类型较单纯,且数量不多的联系远郊区间交通的入城干道;三块板:适用于机动车辆大,车速要求高,非机动车多,道路红线较宽的交通干道;四块板:比较少见,占地较大。
(2)城市道路横断面的选择与组合基本原则城市道路横断面的选择与组合主要取决于道路的性质,等级和功能要求,同时还要综合考虑环境和工程设施的等方面的要求。
(二)了解道路纵断面设计的要求l设计要求(1)线型平顺。
设计坡度平缓,坡段较长,起伏不宜频繁,在转坡处以较大半径的竖曲线衔接。
(2)路基稳定、土方基本平衡。
(3)尽可能与相交的道路、广场和沿路建筑物的出入口有平顺的衔接。
(4)道路及两侧街坊的排水良好。
道路路缘石顶面应低于街坊地面标高及道路两侧建筑物的地坪标高。
(5)考虑沿线各种控制点的标高和坡度的要求。
包括如相交道路的中心线标高,重要地—厂建筑物的标高,与铁路交叉点的标高,河岸坡度和河流最高水位、桥涵立交的标高等。
2.设计(1)最大纵坡考虑因素通行的各种车辆的动力性能、道路等级、自然条件。
在混行的道路上,应以非机动车的爬坡能力确定道路的最大纵坡。
自行车道路的最大纵坡以2.5%为宜。
等级高的道路设计车速高,需要尽量采用平缓的纵坡。
最大纵坡建议值:快速交通干道设计车速为40一60km/h,最大纵坡为3%一4%;主要及一般交通干道设计车速为40~60km/h,最大纵坡为3%~4%;区干道设计车速为30—40km/h,最大纵坡为4%一6%;支路设计车速为20~25km/h,最大纵坡为7%一8%。
对于平原城市,机动车道路的最大纵坡宜控制在5%以下。
(2)最小纵坡最小纵坡度与雨量大小、路面种类有关。
路面越粗糙,最小纵坡越大,反之则可小些。
如水泥混凝土路面、黑色路面、碎石路面等道路最小纵坡度应大于或等于0.3%,在有困难时可大于或等于0.3%。
特殊困难路段,纵坡度小于0.2%时,应采取设锯齿形街沟或其他排水措施。
(3)坡道长度限制道路坡道的长度与道路的等级要求和车辆的爬坡能力有关,不宜太长,但也不宜太一般最小长度也应不小于相邻竖曲线切线长度之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