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业,永远的朝阳产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目录
摘要 (1)
关词 (1)
一、我国旅游业已形成相当规模的经济产业 (1)
1、国际旅游业持续、快速发展 (1)
2、国内旅游业蓬勃崛起 (1)
3、产业规模已经形成 (2)
二、大力发展我国旅游业的客观条件和必要性 (2)
1、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的需要 (5)
2、创汇增收、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的需要 (5)
3、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改善人民生活质量的需要 (5)
4、更加充分、更加合理、更加有效地配置和利用好我国资源的需要 (6)
三、结束语 (7)
参考文献 (8)
浅谈旅游业-永远的朝阳产业
【摘要】国内旅游业的迅速崛起,是我国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重要标志之一。到1993年底,我国旅游行业已拥有固定资产原值707亿元,形成了包括旅游景点、旅行社、旅游饭店宾馆、旅游车船、旅游物资供应、旅游商品生产销售、旅游文化娱乐等与系统在内的旅游产业大体系。1993年我国旅游产业的产出水平,已超过1100亿元,在我国国民生产总值中所占的比重为3.8%左右。
关键词:经济产业蓬勃崛起产业规模客观条件必要性
一、我国旅游业已形成相当规模的经济产业。
我国旅游业在改革开放中崛起,经过十五年的艰苦努力,已从以外事接待为主的“事业”转变为具有相当规模的经济“产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
1、国际旅游业持续、快速发展
1993年,来华旅游入境人数达4152.7万人次,是1978年的23倍;其中外国旅游者465.6万人次,是1978年的20.3倍;全国旅游外汇收入46.83亿美元,是1978年的17.8倍,相当于1993年我国外贸出口收汇的5%。邓小平同志1978年设想的旅游可以赚50亿美元外汇的目标,已经接近实现。
2、国内旅游业蓬勃崛起
1978年前,我国人民生活水平低下,国内旅游业根本谈不上规模。从八十年代中期起,我国国内旅游业开始崛起,年平均出游人数和回笼货币额平均递增20%以上。根据国家统计局城乡调查总队的最新统计资料,1993年,我国居
民国内旅游总人次数达4.10亿人次,国内旅游总花费达864亿元。国内旅游业的迅速崛起,是我国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重要标志之一。
3、产业规模已经形成
到1993年底,我国旅游行业已拥有固定资产原值707亿元,形成了包括旅游景点、旅行社、旅游饭店宾馆、旅游车船、旅游物资供应、旅游商品生产销售、旅游文化娱乐等与系统在内的旅游产业大体系。1993年我国旅游产业的产出水平,已超过1100亿元,在我国国民生产总值中所占的比重为3.8%左右。
我国旅游业虽然取得了巨大成绩,但与我国拥有的世界一流的旅游资源相比,还是极不相称的。我国旅游创汇额在世界上的排名还在20位之后;在亚洲地区也居于香港、新加坡、泰国、韩国、日本之后,名列第六,这与我国的国际地位相比也是极不相称的。从总体上看,我国旅游业还处于配套程度不高、发展后劲不足、很不适应国际国内旅游业迅速发展的需求这样一种状态;分地区看,大部分省、自治区还处于很不发达的状态。
二、大力发展我国旅游业的客观条件和必要性
大力发展旅游业,我国已经具备了比较好的条件。首先是旅游资源得天独厚。我国具有五千年的文明史,各个历史年代都有丰富的文化遗产,许多都具有可观赏性和依托利用性,这在世界上是绝无仅有的。我国具有各种各样的地形地貌和从寒温带到热带的地理跨度,名山胜水、自然奇观很多。我国是由56个民族组成的大家庭,不同民族间乃至同一个民族内,风俗民情各异,其中有许多对海内外旅游者具有吸引力。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的新成就、新面貌(如上海新外滩、北京机场路),我国近几年中陆续建成的一批加工型景区(如深圳“锦绣中华”和“民族文化村”,扬州“二十四桥景区”,吴桥“杂技大世界”),
则在大自然和老祖宗留给我们的自然、人文、社会资源之外,又增添了新的具有时代感的旅游资源。我国目前已经开发利用的旅游资源,从广度上说,只是很小一部分;从深度上说,大部分只是初级产品,若能进一步深加工,使其更加适应现代旅游的需求,一定能发挥出更大的经济能量。其次是基础条件大为改善。经过改革开放十五年来的发展,我国旅游基础设施已经具备相当规模,旅游业已经初步形成产业体系,形成全国性的接待网络;同时,在旅游资源开发、旅游行业和企业管理、旅游人才培养、旅游国际合作等方面也积累了一定经验,形成了直接从业人员达百万人的产业大军。这些物的基础、人的基础以及管理的基础,无疑会在我国旅游业的更大发展中发挥基地作用。再次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将使人们对资源、市场、产业等概念的认识不断深化。产生飞跃,为大力发展旅游业扫清思想障碍。比如,传统经济学只把土地、劳动力、原料、资本作为主要生产要素,视为影响世界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性资源。但名山大川是什么?(是土地?)民俗风情是什么?(是原料?)北京长安街上的自行车流是什么?(是劳动力?)恰恰是这一类很难“对号人座”的东西,构成了也能影响世界经济社会发展的新的资源,被称为“旅游资源”。这些物化的资源加上附着于其上的文化、历史、地理等非物化的知识性、信息性资源,通过交通工具的穿织,其他有关物质条件的配备和人的服务,产生出巨大的经济效益。“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就是要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现在,国际旅游和国内旅游都客观存在着一个巨大市场,需求日益旺盛,我国又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应该更好地加以配置,予以利用。
在我国,大力发展旅游业,不但具有有利条件,而且具有客观必要性。
第一,它是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的需要。
国际旅游业又被称为“民间外交”或“和平工业”。它是外交工作的一部分,虽然不是主体的部分,但也是不可缺少的部分。在1979~1993这十五年间,来华入境总人数累计达3.12亿人次,其中外国人2534万人次。来华旅游过的海外人士,领略了中国的风光,体察了中国的变化。加深了对中国的了解和友谊。许多人回去后还向亲友宣传,还在报刊上发表文章,介绍旅游中国的观感,从而影响了更多一批人,许多人真正了解中国,是从旅游经历中开始的。旅游业的这种特殊功能,是其他经济产业很少能具有的。
旅游基础设施同时也是我国投资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有计划地配套建设旅游设施,是改善投资环境的需要,是扩大对外开放的一项基础工作。
第二,它是创汇增收、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的需要。
旅游创汇从本质上说,是外国的社会财富向本国的转移。与贸易创汇相比,它还具有以下优点:一是属于“风景就地出口”,提供的是服务产品,不需要付出多少物质产品,不需要进行多环节的远距离运输,不需要耗费很多能源;二是即时买卖,现汇收入,旅游者一入境,就要进行货币兑换,资金周转使用快;三是换汇成本较低,我国一般为外贸换汇成本的70%左右;四是“原料”消耗少,不易枯竭(自然、人文、社会景观都如此),大部分“生产能力”可持续使用(吸引物和接待设施都如此);五是一般不受贸易壁垒的干扰和出口配额的限制。国际社会普遍认为,旅游业是一种优秀的出口产业;在发展旅游业方面具有的相对优势,往往能够帮助发展中国家比其他产业较快地和较容易地打入国际市场,赚取外汇。
第三,它是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改善人民生活质量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