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合集下载

第2课_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第2课_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列出与1、2两课内容有关的大事年表
时间 1917.3 1917.11 1918~1920 1921 1922年底 1928 1936 重大事件 二月革命 十月革命 三年国内革命战争时期 开始实行新经济政策 苏联成立 开始执行第一个五年计划 苏联通过新宪法
“社会主义究竟是个什么样子,苏联搞了很多年,也并没有完全搞清楚。 可能列宁的思路比较好,搞了个新经济政策,但是后来苏联的模式僵化 了。” ——邓小平 请回答(1)新经济政策是哪一年实施的?为什么说它比较好?
1.最初加入苏联的加盟共和国不包括 A、俄罗斯联邦 B、外高加索联邦 C、乌克兰 D、爱沙尼亚
D
2.1928年后,苏联为实现工业化重点发 展的是 A.农业 B.重工业 C.轻工业 D.商业
B
3.苏联的成立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上具 有重要影响的历史事件,苏联成为社会主义 国家的时间和标志是 A.1917年十月革命胜利 B.1922年苏联成立 C.1936年苏联颁布新宪法 D.1937年农业集体化
A、“列宁的思路”好在哪里?
以新经济政策取代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俄国国情决定的 这一创新精神直到今天仍焕发着强大的生命力。
B、“后来苏联的模式”也被称为什么
斯大林模式
C、这个模式形成的标志是什么?
1936年苏联通过新宪法,宣布苏联是“工农社会主义国 家”,标志着苏联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的形成。
最初加入苏联的加盟共和国不包括( D ) A、俄罗斯联邦 B、外高加索联邦 C、乌克兰 D、爱沙尼亚
1922 1940 年苏联成立 年加入的有 1929年加入的有 1925 年加入的有 俄罗斯联邦 爱沙尼亚 哈萨克 乌兹别克 外高加索联邦 拉脱维亚 塔吉克 乌克兰 土库曼 立陶宛 吉尔吉斯 白俄罗斯 摩尔多瓦

专题二党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重要思想成果和经验教训对当前社会主义建设有何意义?

专题二党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重要思想成果和经验教训对当前社会主义建设有何意义?

专题二党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重要思想成果和经验教训对当前社会主义建设有何意义?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主要是指从1956年到1976年这20年的历史。

这一段的探索应该说很曲折,几十年之后,我们再来回顾这段历史是有意义的,能够使我们总结历史经验教训也能够在这个基础上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由来有更深入的理解。

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历史背景建国初期为什么要照搬苏联模式??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阵营长期敌视中国,而苏联给了我们很多帮助和支持。

? 中国缺少进行大规模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需要学习,而苏联在工业化中的成就和二战中反法西斯的实力显示了苏联模式的优越性。

那为什么要探索自己的道路?195 6年的苏共二十大,暴露了苏联模式的缺点和存在的问题,打破了对苏联的迷信。

高度集中的经济管理体制、教条主义、特权阶层、脱离群众……全盘集体化时期强迫农民入社,对富农采取强制迁徙的做法,以及由于这些政策造成的1932-1933年、1946-1948年两次大饥荒上百万人因饥饿、疾病而死亡;对党内不同意见采取镇压、甚至大规模镇压的手段;排斥市场经济规律,长期把重工业、军事工业置于优先地位,以至影响轻工业、农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把工业化时期形成的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固定化,致使社会体制僵化、缺乏活力,等等。

暴露这么多的问题,使中国共产党明白苏联模式的失败,并且也知道要因地制宜的,了解中国国情,才能建设好新中国。

于是就有了六大理论成果:(1)提出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实际的“第二次结合”,为探索适合中国情况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提供了基本的指导原则。

(2)提出“向现代科学进军”的口号,制定了科学技术发展远景规划纲要,开始了向世界科学技术先进水平的进军。

(3)《论十大关系》的发表,是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开始探索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标志,它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从经济方面(这是主要的)和政治方面提出了新的指导方针,为中共八大的召开做了理论准备。

第2课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第2课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中国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主要成就: 1、三大改造完成,社会主义制度确立
2、十年探索(1956—1966):第一颗原子弹、氢弹 3、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 改革开放; 失误表现:1958年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 文化大革命 失误原因:照搬苏联模式;忽视本国国情;急于求成 经验教训:立足国情,制定适合国情的政策,实事求是; 经济发展一定要符合客观规律
课堂探究「1」
列宁曾说:“我们计划……用无产阶级国家 直接下命令的办法在一个小农国家里按共产主义 原则来调整国家的产品生产和分配。现实生活说 明我们错了。”请你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用无产阶级国家直接下命令的办法”指的 是什么政策?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2)列宁说这话时,苏俄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国内战争已经结束,苏俄进入和平建设时期。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日益引起不满。 (3)针对这种形势,列宁做出了怎样的探索? (或:列宁是怎样纠正错误的?)取得什么成效? 1921年开始实施新经济政策,允许多种经济并 存,大力发展商品经济。 促进了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训:
1、发展重工业的同时,一定要兼顾农业和轻工 业的发展 2、经济发展要遵循客观规律 3、切实维护广大农民的利益,注意提高农民 的生产积极性 4、保护环境,提倡可持续发展,注重经济效益 5、政治上防止个人专断,切实加强民主与 法制建设
如何评价斯大林模式?
在一定的历史阶段里发挥过积极的作用,但 从长远看,它严重阻碍了苏联的进一步发展。
一、列宁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 索——(一)新经济政策的实施
1、新经济政策制定的背景 1918——1920年三年国内战争结束后, 苏俄进入和平建设时期,战时共产主义已经 不适应经济发展的要求了。 2、时间、主要内容(或特点): 1921年;允许多种经济并存,大力发展商 品经济 3、作用是什么? 促进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到1927年国民 经济恢复到战前1913年的水平

必备的初三下册历史第2课知识点总结: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必备的初三下册历史第2课知识点总结: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必备的初三下册历史第2课知识点总结:对社会主义
道路的探索
初中频道为您整理了必备的初三下册历史第2课知识点总结: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希望帮助您提供多想法。

和小编一起期待学期的学习吧,加油哦!
 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一、新经济政策
 1.背景:
 (1) 国内战争结束,苏维埃政权面临的首要任务是恢复经济。

 (2) 农民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强烈不满。

 2.时间:1921年
 3.领导人:列宁
 4.内容:允许多种经济并存,大力发展商品经济。

 5.作用:促进了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巩固了政权。

 6.评价:是列宁从俄国实际出发,创造性地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典范。

 二、苏联成立
 1.时间:1922年底
 2.全称: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

 3.最初的四个加盟共和国:俄罗斯联邦、外高加索联邦、乌克兰和白俄罗斯。

 4.扩大:后来扩大到15个加盟共和国。

 5.解体:1991年底。

 三、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历史人教版 九年级下册 第2课 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历史人教版 九年级下册  第2课 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第2课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一、基础巩固1、苏维埃政权在国内战争结束后,面临恢复国民经济的任务,采取了()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B.新经济政策C.农业集体化D.办集体农庄2、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成立于()A.1917年10月 B.1920年10月C.1922年底D.1924年3、1936年苏联新宪法的颁布标志着()A.经济上高度集中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结束B.新经济政策开始实施C. 农业集体化的成功D. “斯大林模式”形成4、1937年,苏联社会主义工业化取得了巨大成就,由传统的农业国变为工业国。

其主要得益于()A. 新经济政策的实施 B. 农业集体化运动C.两个五年计划的完成 D.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5.借用经济学家的观点,“斯大林模式”最突出的经济特点是()A.市场经济体制.B.计划与市场结合的经济体制C.计划经济体制D.经济体制6.下列选项与“斯大林模式”不吻合的是()A.优先发展重工业,轻视农业和轻工业的发展B.过分强调产值和产量,忽视产品的种类和数量C.国家对农业品定价过低,对工业品定价过高D.允许多种经济形式并存,大力发展商品经济7.于斯大林创立的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①背离了当时苏联国际国内形势的基本要求②有严重的缺点和弊病③后来对苏联国民经济的发展起了严重阻碍作用④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中曾采用此法()A. ①②③④B. ①②③C.②③④D. ①④8.今天我们观察俄罗斯的经济情况,农业发展落后、轻工业产品生产不足,造成这一现状的历史原因是()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B. 新经济政策C. 斯大林模式D. 市场经济政策二.拓展应用9.材料解析:读材料右图回答(1)右图是哪个国家的标志?(2)这个国家成立于什么时候?说出它的全称。

并简介其成立初期的基本情况。

(3)现在此标志该国还用吗?三 .问题探究:10.材料解析:这种经济体制是一种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模式,即通过国家权力,全面干预和管理国民经济各部门,通过指令性计划集中进行资源配置,进行社会生产活动。

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2课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2课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沙俄:1547——1917年沙皇统治下的俄国 苏俄:1917——1922年列宁领导的苏维埃俄国 苏联:1922——1991年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 俄罗斯:1991年苏联解体后的最大的联邦
2.苏联的建立 (1)时间: 1922 年底。 (2)全称: 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
。 (3)成员:最初加入苏联的有俄罗斯联邦、 外高加索联邦 、乌克兰 和 白俄罗斯 。后来扩大到 15 个加盟共和国。

三年内战结束后,列宁探索建设路。 新经济策21年, 国民经济得恢复。 苏联成立22年, 五年计划都实现。 工业化,集体化,苏联很快变强大。 斯大林模式太集中, 损害农民积极性。
手册 P59开放性问题问答 P60阅读材料
二、教材预习 (一)列宁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阅读课本第 7~8 页) 1.新经济政策 (1)原因:国内战争结束后,苏维埃政权面临的首要任务 是 恢复被战争严重破坏了的经济 。 (2)实行:1921 年,在 列宁 的领导下开始实施。 商品经济 。 (3)内容:允许多种经济并存,大力发展___________ (4)作用:促进了 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
弊端
第一,优先发展重工业,使农业和轻工业长期处于落后状态。 第二,在计划经济下,片面强调产值和产量,造成了产品品种 少,质量差。 第三,国家从农民手中拿走的东西太多,严重地损害了广大农 民的利益,农民没有生产积极性,农业产量长期停滞不前。 第四,经济发展粗放,经济效益低下,大量消耗和浪费了资源。

2.斯大林模式 (1)背景:斯大林模式是在苏联外有帝国主义包围,国内经济、文化 相对落后 ____________ 的情况下形成的。 (2)形成标志: 1936 年,苏联新宪法的制定。 (3)特点: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 (4)评价:斯大林模式在一定历史阶段里发挥过积极作用。但也有严 重的弊端:第一,优先发展重工业,使农业和轻工业长期处于落后 ____状态; 第二,在计划经济体制下,片面强调 产值 和 产量 ,造成了产品 品种少,质量差;第三,国家从农民手中拿走的东西太多,严重地损害 了广大农民的利益,农民没有生产积极性,农业产量长期停滞不前;第 四,经济发展粗放,经济效益低下,大量消耗和浪费了 资源 。从长 远看,它严重 阻碍 了苏联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第2课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第2课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九年级下册第2课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孙香玉学习目标:1.掌握列宁实施的新经济政策,苏联成立的时间,加盟国,两个五年计划的时间、重点、作用,斯大林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1936年新宪法的内容,斯大林模式。

2.了解苏联政治经济体制存在的严重弊端。

学习重点新经济政策,苏联的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学习难点对斯大林模式的理解。

教材分析重点:1、新经济政策2苏联的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

难点:正确评价斯大林模式:可以采用分析对比的方法,结合改革开放前我国政治经济体制的状况加以说明。

使学生认识,随着社会主义的发展,必须对这种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进行彻底改革。

教学方法:以讲述为主,辅以谈话法和课堂讨论。

预习学案1.国内战争结束后,苏俄进入_________________时期。

苏维埃政权面临的首要任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________的领导下,1921年,苏俄开始实施___________,允许_______并存,大力发展____________________,促进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3.__________年底,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成立,简称“___________”。

当时加入苏联的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

后来,苏联扩大到______个加盟共和国。

4.________年,苏联先后完成了第一、第二个五年计划,重点发展____________。

这两个五年计划完成后,苏联由传统的________国变成强盛的__________国,国防力量也大为加强。

同时,苏联加快了实现____________________的步伐。

5.苏联在_________年通过新宪法,宣布苏联是“______________国家”。

_____________的制定,标志着苏联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的形成。

第二课 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第二课 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第二课《对苏联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班级: 组名: 姓名: 设计者 王保平【学习目标】(心中有目标,你就会走向成功!)1、知识目标:掌握列宁实施的新经济政策内容,苏联成立的时间,两个五年计划的时间、重点、作用,斯大林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1936年新宪法的内容,斯大林模式的特点。

2、学习重点:新经济政策,苏联的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3、学习难点:对斯大林模式的理解。

【温故知新】在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俄国十月革命》,请你思考: 1.二月革命建立的政权有哪两个?2. 彼得格勒起义的时间、领导人、建立的政权?3. 十月革命的意义?俄国国内战争结束后,经济被严重破坏,1920年的工业总产值只等于战前的30%,钢产量只相当于战前的4.6%,生铁只有战前的3%左右。

67%的铁路毁于战火。

人民生活必需品如面包、衣服和肥皂这样起码的物品都十分匮乏。

很多人经常挨饿。

俄国的领导人怎么做?我们来学习本课 : 【课内学习】一、列宁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书7页1-3段)列宁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1、新经济政策2、苏联的成立1、成立时间:九年级历史导学案2、全称:3、旗帜:4、最初的四个: 扩展到15个加盟共和国。

二、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1、列宁逝世:时间:2、苏联在 的领导下进行社会主义建设。

1928年-1937年,苏联先后完成了第一、第二个五年计划,重点发展 。

两个五年计划完成后,苏联由传统的农业国变成 。

3、1937年,苏联完成了农业集体化。

4、1936年,苏联通过新宪法,宣布苏联是国家。

新宪法的制定,标志着苏联 的形成。

这一体制也被称为“斯大林模式” 5、斯大林模式的弊端?(教师讲解)。

九年级历史下册第一单元第2课《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九年级历史下册第一单元第2课《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国内战争 物资缺乏




战胜敌人
主 经济发展受影响








政 国民经济 林
策 政
恢复发展



列宁
第2课 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国内战争 物资缺乏




战胜敌人
主 经济发展受影响








政 国民经济 林 高度集中的
策 政
恢复发展

经济政治体制


列宁
斯大林
第2课 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6.列宁在什么时间逝世,此后苏联的领导人是谁?这 时苏联的奋斗目标是什么? 7.阅读教材第8页回答:苏联在什么时间完成第一、 二个五年计划?重点? 8.结合教材第8页蓝色部分及第9页“第聂伯河上的大 坝”回答:两个五年计划的成就? 9.结合教材第9页“农民加入集体农庄”、“集体农 庄庄园在田间用餐”回答:这是什么现象? 10.1936年苏联新宪法颁布的背景、内容及影响? 11.结合教材第9页“邓小平论述”阅读“斯大林模式 的评价”。
检测反思
让我们巩固一下本课的学习吧!
第2课 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1.1924年,列宁逝世,家住莫斯科的小姑娘尼娜给在 国外的父亲写信告之此事,她在信封寄信人的地址栏 上应写的国名是 A.沙皇俄国 B.苏维埃俄国 C.苏联 D.俄罗斯
2.苏联由传统的农业国变成强盛的工业国是在 A.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爆发后 B.新经济政策实施后 C.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成立时 D.第一、第二个五年计划完成后

第二课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导学案

第二课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导学案

第二课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导学案【学习目标】一、掌握新经济政策的背景、时间、内容和作用。

二、苏联成立的时间、全称、最初加入的四个加盟国。

3、第一、第二个五年计划时间、重点和成绩。

4、“斯大林模式”形成的时间、标志;正确评价斯大林模式。

【学习重难点】重点:新经济政策和苏联的工业化和农业集体。

难点:如何正确评价斯大林模式。

【学习进程】第一小组功效展示合作探讨一、列宁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讲义7—8页】一、阅读材料,回答问题:咱们计划……用无产阶级国家直接下命令的办法在一个小农国家里按共产主义原则来调整国家的产品生产和分派。

现实生活说明咱们错了。

──列宁(1)“用无产阶级国家直接下命令的办法”指苏俄何时实行的什么政策?(2)为何列宁说“现实生活说明咱们错了”?(3)列宁采取了什么办法纠正错误?作用如何?二、请结合文字叙述(见课件)制作年代尺,区分“沙俄”、“苏俄”、“苏联”。

3、列宁的贡献:领导;实施;创造;发展马克思主义,形成;第二小组功效展示合作探讨二、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讲义8—10页】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好事尽从难处得少年无向易中轻社会主义究竟是个什么样子,苏联弄了很连年,也并无完全弄清楚。

可能列宁的思路比较好,弄了个新经济政策,可是后来苏联的模式僵化了。

──邓小平(1)“列宁的思路”好在哪里?(2)斯大林时期苏联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哪些成绩?(3)后来僵化了“苏联的模式”指哪一“模式”?它的大体特征、形成标志各是什么?(4)“苏联的模式”形成的背景?(5)你如何评价“苏联的模式”?你以为咱们可以从“苏联的模式”吸取哪些教训?五、苏联在成立初期社会主义建设中取得了庞大成绩。

后来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纷纷向苏联学习,我国也不列外。

我国是如何学习苏联的呢?“苏联的模式”在中国也运用了很长时间,带来了很多的短处,那么我国是何时改变这种模式的?【学习目标】一、掌握新经济政策的背景、时间、内容和作用。

二、苏联成立的时间、全称、最初加入的四个加盟国。

人教版历史九年级下册 第2课 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优质教案 教案

人教版历史九年级下册 第2课 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优质教案 教案

第2课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新经济政策、苏联的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教学难点】如何正确评价斯大林模式【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温故知新1、十月革命胜利后,苏俄三年国内战争时期,在经济上采用了什么政策?苏维埃政权实行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2、这一政策的实施结果如何?在极端艰苦的三年国内战争中,有效地集中全国人力物力,最终战胜了敌人。

但是,也引起了人民群众尤其是农民群众的不满,破坏了生产力的发展,造成生产下降,社会不稳定。

3、放映《列宁同农民交谈》图片,指出:它描绘十月革命胜利后,列宁在一间简朴的办公室里接见从外省步行来访的农民的情景,反映出革命领袖和普通农民之间的感情交流和融洽的关系。

列宁是为了谋求劳苦大众的解放而领导革命斗争的。

革命胜利前主要通过政治上、军事上的探索。

如今革命胜利了,怎样进行经济建设才能满足民众的需求?于是,列宁对社会主义道路开始了新的探索。

请大家打开课本,根据屏幕上的导读提纲阅读全文,作好读书标记。

课件演示导读提纲(引导学生探索、交流、讨论、练习。

)1、列宁为什么决定实施新经济政策?怎样评价这个政策?2、苏联是怎样成立的?怎样从年代上区分“沙俄”、“苏俄”、“苏联”?3、“斯大林模式”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是如何形成的?如何评价这种体制的利与弊?组织学生学习和探究新课一、列宁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1、列宁曾说:“我们计划……用无产阶级国家直接下命令的办法在一个小农国家里按共产主义原则来调整国家的产品生产和分配。

现实生活说明我们错了。

”请你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A、“用无产阶级国家直接下命令的办法”指的是什么政策?战时共产主义政策B、列宁说这话时,苏俄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国内战争已经结束,战时共产主义政策集中全国人力物力战胜敌人的的历史使命已经完成。

进入和平建设时期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对人民群众尤其是农民群众生产生活的诸多限制,日益引起不满。

必须尽快改变这种状况,尽量调动人民群众的生产积极性,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

世界历史下册第2课《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难点及对付办法

世界历史下册第2课《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难点及对付办法

世界历史下册第2课《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难点及对付办法学员:胡晴我认为本课的难点是:社会主义道路的经济是什么样子的,没有明显的答案,从课文中也只能有一个初步的认识,在当时的苏联为什么要优先发展生工业,“斯大林模式”标志、利弊。

苏联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成就有哪些及对些的评价等。

十月革命后,如何向社会主义过渡是历史向苏俄提出的新课题。

以列宁为首的布尔什维克对此进行了创造性探索。

列宁的新经济政策,使苏俄恢复了被战争破坏的国民经济,之后斯大林又带领苏联人民取得了社会主义建设的巨大成就,而“斯大林模式”的弊端从长远看严重阻碍了苏联的进一步发展。

本课第一目“列宁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讲述新经济政策实施的背景、内容以及历史作用;第二目“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讲述苏联通过完成第一、二个五年计划取得的巨大成就,苏联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斯大林模式”)的形成及该模式的得与失。

本课主要采取的措施:把课堂教学与探究性学习和教学资源有机结合,课堂设计强调学习问题情景的设置与建构。

利用文字、图片、视频等,营造问题情景,让学生感知历史事件,引出探究的问题,开展探究。

探究过程中,让学生充分汲取信息,对不同的信息进行辨别提取、组合归类,交流讨论,形成和提出自己的观点,旨在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以及培养学生的探究精一、为什么要先大力发展工业。

二、“斯大林模式”形成的时间、标志、弊端。

引导学生带着问题阅读教材,分组讨论、提炼答案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落实知识点斯大林指出:没有重工业,就不会有一切现代化国防武器,只要谁高兴,谁就可以蹂躏我们。

的确,为了社会主义政权的继续存在,为了避免被推翻,就只有优先发展重工业,发展经济。

从而苏联全国人民动员起来,开始了五年计划,与此同时,也加快了农业集体化的步伐。

我们来看看所取得的成就。

(第聂伯河水电站图、农民加入集体农庄图)《中国史》里学过,中国在第一、二个五年计划时,就优先发展重工业,知道中国是向苏联学习的。

人教版九年级历史《第2课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教学反思

人教版九年级历史《第2课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教学反思

1、引入以旧知识为桥梁,使学生不断递进知识,增加知识坡度,减轻学生学习难度,激发学生对新知识探究欲望,也有利于知识间的衔接,使学生理解历史概念的因果联系,从而使学生的认识更全面。

2、本课充分运用“自主、合作、探究”新课程理念,最大限度地把时间还给学生,让学生自主学习、小组合作、主动探究,但效果不佳,学生理解掌握的只是一些知识层面、表面的东西,创新及深层次的探究等同于形式。

究其根源:学生学习习惯受传统学习方法的影响。

3、设计的教学环节未进行完,强化训练不够到位,应让学生在课前就自主学习,让学生对课文有初步的认识,这样课堂时间就充足有余了。

九年级历史下册第2课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新经济政策

九年级历史下册第2课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新经济政策
B.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C.新经济政策
D.戈尔巴乔夫改革
2.下列表格内容反映了苏俄(联)1921—1925年粮食产量的变化,导致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时间(年)
1921
1923
1925
粮食产量(亿普特)
23.13
34.55
44.24
A.新经济政策的实施
B.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实施
C.斯大林模式的推动
D.农业集体化的成果
A.战时共产主义
B.新经济政策
C.农业集体化
D.社会主义工业化
答案:B
解析:“农民们被准许在公开市场上出售他们的农产品,私人可以经营小商店和小工厂”与苏俄实行的新经济政策的内容相一致,答案B。
例题21921年3月,为缓和国内的政治经济危机,俄共(布)“十大”通过了新经济政策,规定()
A.实行全民配给制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新经济政策
C.斯大林Leabharlann 式D.罗斯福新政1.C解析:1921年苏俄实行新经济政策,允许私人与外国资本家经营中小企业,故选C。
2.A解析:表格反映1921—1925年粮食产量在增加,这一时期实行了新经济政策,答案A。
3.B解析:新经济政策是利用市场经济规律,大力发展商品经济,与题目所述论断相一致,答案B。
3.“我们还不能实现从小生产到社会主义的直接过渡……所以我们应该利用资本主义作为小生产和社会主义的中间环节,作为提高生产力的手段、途径、方法和方式。”列宁这一论断强调的是下列哪一经济举措?()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新经济政策
C.社会主义工业化
D.农业集体化
4.“使国家面临的危机迅速消失,生产稳步恢复;满足了劳动者的经济要求,受到广大农民工人的欢迎,使政权得以巩固;指明了走向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是对马克思主义的重大发展。这里评述的是()

江苏省无锡市东绛实验学校九年级历史下册 第2课 对社

江苏省无锡市东绛实验学校九年级历史下册 第2课 对社

第2课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教案第周星期年月日课题教时授课教师教学目标基础知识:新经济政策;苏联的成立;苏联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和两个五年计划的成就;苏联农业集体化;1936年苏联宪法,斯大林模式的确立。

思想教育:通过介绍新经济政策的实施,使学生认识:它是苏俄当时具体国情的需要,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能力培养:①在老师的引导下,结合新经济政策的内容来思考新经济政策的作用,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

②讨论总结苏联(苏俄)在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采取的重大举措,培养学生归纳、概括问题的能力。

个性化处理通过介绍苏联在短时期内社会主义建设取得的成就,使学生认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是被历史证明了的。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①新经济政策:②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

难点:新经济政策和斯大林模式的弊端。

教学手段以讲述为主,辅以谈话法和课堂讨论教学步骤及过程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提问:我们在第1课学习了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的建立和巩固,那么,大家想想,在反对帝国主义武装干涉和国内反革命叛乱取得胜利后,苏俄面临的最主要的任务是什么呢?(学生回答略)要发展经济,要进行社会主义建设。

怎样发展经济,以什么方式建设社会主义呢?则是本节课我们要学习的内容。

(板书课题)战争结束了,政权巩固了,这就为布尔什维克党把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创造了条件。

俄共(布)在建设社会主义道路上采取的第一个重大举措是新经济政策的实施。

为什么要实施这一政策?这一政策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它实施以后起了什么作用?一、列宁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板书)1.实施的原因(板书)四年的世界大战和三年的国内战争对俄国经济造成的破坏是极其严重的。

不仅如此,还有更重要的,(解释战时共产主义政策)随着形势的发展,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已不适应新的情况,农民开始不满,阶级敌人利用农民的不满,在一些地区组织叛乱。

为此,党需要制订新的经济政策。

再有,为建设社会主义,党制订了俄罗斯全国电气化的远景计划,要实现社会主义工业现代化的大生产。

第2课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实用

第2课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实用

实现农业集体化以后,苏联政府采取提高工业品价降低农产品价格的办 法,要农民为工业化提供资金„„ 据统计„„从农民手中拿走的粮食,约占其收获量的40%,而粮食收 购价远低于生产成本。„„一五计划期间,通过这些办法从农民手中得到 的资金,在工业化资金中约占1/3
集体农庄庄员伊万在河里捉到一条 大鱼,高兴的回到家里和老婆说: “看,我们有炸鱼吃了!” “没有油啊。” “那就煮!” “没锅。” “烤鱼!” “没柴。” 伊万气死了,走到河边把鱼扔了回 去。那鱼在水里划了一个半圆,上 身出水,举起右鳍激动地高呼: “斯大林万岁!” 前苏联笑话一 漫画:《片面的经济》
汪洋大海中的孤岛
苏联是当时唯一的社会主义国家。资本主义国家把苏联看作是“毒 瘤”,欲彻底除之而后快。
读材料思考:1925年,苏俄基本完成经济恢复后, 在经济上仍面临着何种任务?为此苏联采取了哪 些政策? 任务: 迅速增强经济实力和国防力量。 政策:优先发展重工业、农业集体化。
斯大林就认为,我的工业化资金只能靠 我自己内部来积累,内部来积累呢,那 主要当然要来自于农业,所以,他就明确 提出一个要贡税论,就是说要农民,除了 他要交的粮食,应该交的国家任务之外,在工 业品上,他要把工业品的价格定得更高一些, 然后这样让农民买东西的时候付出更多的钱, 就是说通过这样一个方式来积累工业化的资金。
思考2:这段话反映了苏俄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 哪些具体内容? 余粮收集制,中小企业国有化,取消自由贸易。
思考3:“慧眼识真假”在国内战争期间,一位农民 说他拿100卢布到粮食店中购买了100斤粮食。这 是真的吗?依据是什么?
耶巴达里大叔的生活自由(1918—1937) 好不容易挨到1920年,我们的红军终于摆平了国内外的敌人。 大旱灾可饿死了不少人。听说邻村都起来反了,水兵也闹起来了。

2 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2 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已经不能继续实行了
新经济政策实施的背景
战争使经济遭严 重破坏
旧政策已不能适 应新情况
苏俄宣传画-捍卫十月革命成果
2.新经济政策
我们计划……用无产阶级国家直 接下命令的办法在一个小农国家 里按共产主义原则来调整国家的 产品生产和分配。现实生活说明 我们错了。 ──列宁
主要内容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农业 工业 实行余粮收集制 全面推行工业国有化
苏维埃政权面临的首要任务是?
恢复被战争严重破坏的经济
1.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主要内容 农业 工业 商业贸易 分配形式 (921)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实行余粮收集制 全面推行工业国有化 取消自由贸易 平均主义实物配给制
国内战争结束后继续推行战时共产主义 政策损害了人民经济利益,引起了不满。
我们计划……用无产阶级国家直接下命令的 办法在一个小农国家里按共产主义原则来调整国 家的产品生产和分配。现实生活说明我们错了。 ──列宁
1.工农的比例要协调发展 2.提高经济效益,降低资源的消耗 3.要切实保护农民的利益
20世纪二三十年代苏联社会主义建设具有 怎样的特点?
二三十年代苏联社会主义建设总的特点是道路曲折。 先后出现过两次重大转折。第一次发生在列宁时期,即由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转为新经济政策;第二次发生在斯大林 时期,即放弃新经济政策,实行工业化、农业集体化。两 次转折的结果和影响是不同的。
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中说:“苏联的办法
把农民挖得很苦。他们采取所谓义务交售制等项办法, 把农民生产的东西拿走太多,给的代价又极低。他们 这样来积累资金,使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受到极大的损 害。你要母鸡多生蛋,又不给它米吃,又要马儿跑得 好,又要马儿不吃草。世界上哪有这样的道理。”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第2课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共26张PPT)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第2课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共26张PPT)

重点
发展重工业
意义/结果/成果 苏联由落后的农业国变成强盛的工业国, 国防力量大为加强,为以后打败德国法西 斯奠定基础
两个五年计划期间苏联共建成六千多个大 型工矿企业,建立起飞机、汽车、拖拉机、 化工、电力、机器制造等部门,形成了比 较完备的工业体系。1940年工业总产值超 过德、英、法,跃居欧洲第一位,世界第 二位。
3、右图是一幅反映苏联经济发展严重失 衡的漫画,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 是( )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实行新经济政策 C.斯大林模式 D.赫鲁晓夫改革
4.列宁说:“在战争结束的时候,俄国就像 是一个被打得半死的人……而现在,谢天 谢地,他居然能够拄着拐杖走动了!”
“俄国能够拄着拐杖走动”主要得益于( ) A.农业集体化 B.新经济政策 C.社会主义工业化 D.《土地法令》的颁布 E.斯大林模式
2. 实行农业集体化
(1937年完成)
(方式、完成时间)
农民加入集体农庄
集体农庄庄员在田间用餐
在集体化过程中由于急于求成,出现了一些不当 的行为,挫伤了农民的积极性,使其产生不满的 情绪,农业生产长期停滞不前,导致国民经济发 展不平衡。
政治方面: 3. 颁布苏联新宪法 时间: 1936年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内容: 宣布苏联是“工农社会主义国家”
意义:标志着苏联高度集中的经济政 治体制的形成(即斯大林模式形成) 思考: 什么是斯大林模式?其显著特点是? 形成的标志是?
评价斯大林模式 积极:
斯大林模式是在外有帝国主义包围,国 内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情况下形成的。在 一定历史阶段发挥过积极作用 (使苏联迅速 发展成为强盛的工业国,国防力量大大加强, 为以后打败德国法西斯奠定基础)。

新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2课《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2课《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2课《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新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2课《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主要介绍了我国在社会主义建设初期,党和人民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过程。

本节课教材内容丰富,包括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建立、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社会主义建设取得的重大成就等。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背景、发展过程和取得的成果,培养学生热爱社会主义祖国,坚定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有一定的了解。

但对于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过程,以及取得的重大成就,可能还缺乏系统的认识。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回顾已学过的历史知识,建立起对新知识的认知框架。

同时,九年级的学生思维活跃,具有探究精神,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这一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参与度。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背景、发展过程和取得的成果,掌握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建立、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等内容。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等方式,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社会主义祖国,坚定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增强民族自豪感。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背景、发展过程和取得的成果。

2.教学难点: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建立、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历史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社会主义建设的过程。

2.案例教学法:以典型的人物、事件为例,使学生深入了解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

3.讨论教学法:学生分组讨论,激发学生的思考,提高课堂参与度。

4.引导发现法:教师引导学生回顾已学过的历史知识,发现新的知识点,建立起对新知识的认知框架。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深入了解教材内容,熟悉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世纪二三十年代苏联社会主义建设具有怎样的 20世纪二三十年代苏联社会主义建设具有怎样的 特点? 特点? 二三十年代苏联社会主义建设总的特点是道路 曲折。先后出现过两次重大转折。 曲折。先后出现过两次重大转折。第一次发生在 列宁时期, 列宁时期,即由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转为新经济政 第二次发生在斯大林时期, 策;第二次发生在斯大林时期,即放弃新经济政 实行工业化、农业集体化。 策,实行工业化、农业集体化。两次转折的结果 和影响是不同的。 和影响是不同的。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农业 方面
新经济政策 用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 用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 农民交粮食税后, 农民交粮食税后,余粮归自 己支配 除大型企业仍为国家管理外, 除大型企业仍为国家管理外, 一些中小企业, 一些中小企业,允许私人和 外国资本家经营
实行 中小型企业国有 化
牢不可破的联盟》 苏联国歌 —— 《牢不可破的联盟》
请注意区别: 请注意区别: 三个不同时期的俄国名称: 三个不同时期的俄国名称:
沙俄(1547年 1917 1917年 沙俄(1547年—1917年) 苏俄(1917年 1922 1922年 苏俄(1917年—1922年) 苏联(1922年 1991 1991年 苏联(1922年—1991年)
如何使广大农民走共同富裕的道路, 如何使广大农民走共同富裕的道路,如何使 农业适应国家工业化的发展,联共( 农业适应国家工业化的发展,联共(布)确定了 农业集体化的方针 的方针。 农业集体化的方针。
2、农业集体化 ①背景: 背景: ②目的: 目的: ③措施: 措施: 工业化进展迅速 为了适应工业化的需要 放弃新经济政策,强迫农民加入集体农庄, 放弃新经济政策,强迫农民加入集体农庄, 打击富农。 打击富农。 1937年,完成农业集体化 1937年
三、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斯大林时期)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斯大林时期) 1、社会主义工业化 ①特点:执行五年计划;重点发展重工业。 特点:执行五年计划;重点发展重工业。 ②过程:1928-1937年,完成两个五年计划。 过程:1928-1937年 完成两个五年计划。 ③成果:苏联由传统的农业国变成强盛的工业国,国防力 成果:苏联由传统的农业国变成强盛的工业国 由传统的农业国变成强盛的工业国, 量大为增强。 量大为增强。
先进的国家组织形式 发达的社会生产力
说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已经不适应和平时期, 说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已经不适应和平时期,不能继 续实行了。 续实行了。
2、措施: 1921年开始实施新经济政策 措施: 1921年开始实施新经济政策 3、内容: 允许多种经济并存,大力发展商品经济,促进 内容: 允许多种经济并存,大力发展商品经济, 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苏联第一个五年计划的重点项目一: 苏联第一个五年计划的重点项目一: 第聂伯河上的大坝 斯大林格勒拖拉机厂
两个五年计划完成之后, 两个五年计划完成之后, 苏联由农业国变成工业国, 苏联由农业国变成工业国, 形成了比较完备的工业体 1940年 系。1940年,工业总产值 超过德、 跃居欧 超过德、英、法,跃居欧 洲第一位,世界第二 洲第一位,世界第二位。 但苏联的人均国民生 产总值, 产总值,仍落后于欧美主 要资本主义国家。 要资本主义国家。
取消自由贸易, 取消自由贸易, 商业 由国家集中分配 方面 一切生活必须品 和食品。 和食品。
废除生活必需品的配给制, 废除生活必需品的配给制 恢复自由贸易
4、特点:在认识俄国国情的基础上,利用市场和商品货 特点:在认识俄国国情的基础上,利用市场和商品货 币关系来恢复和发展经济 来恢复和发展经济, 币关系来恢复和发展经济,改善和巩固工农联 由此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 盟,由此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 5、作用(意义): 作用(意义): 促进了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①促进了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为后来大规模的工业 化建设奠定了物质基础; 化建设奠定了物质基础; 指明了建设社会主义的方向。 ②指明了建设社会主义的方向。
二、苏联的成立 1、时间: 1922年底 时间: 1922年底 2、全称: 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 全称: 3、最初加入的国家: 罗斯联邦、外高加索联邦、 最初加入的国家: 罗斯联邦、 高加索联邦、 俄 克兰和白俄罗斯。 后扩展到15 乌克兰和白俄罗斯。( 后扩展到15个) 15个
苏联的标志
苏联各加盟共和国示意图
材料: 材料:
“社会主义究竟是个什么样子,苏联搞了很多年,也 社会主义究竟是个什么样子,苏联搞了很多年, 并没有完全搞清楚。可能列宁的思路比较好, 并没有完全搞清楚。可能列宁的思路比较好,搞了个新经 济政策,但是后来苏联的模式僵化了。 济政策,但是后来苏联的模式僵化了。” ——邓小平 邓小平 列宁的思路” 后来苏联的模式” 怎样理解 “列宁的思路”和“后来苏联的模式”?
三、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斯大林模式) 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斯大林模式) 1、确立 ①背景: 在全国基本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 背景: ②确立: 1936年苏联通过新宪法 确立: 1936年苏联通过新宪法 ③意义: 标志着苏联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斯大林 意义: 标志着苏联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 斯大林 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 模式的形成 模式的形成。 评价: 2、评价: 适应了当时外有帝国主义包围, ①适应了当时外有帝国主义包围,内部经 ①积极意义: 济文化落后的国情。 积极意义: 济文化落后的国情。 ②在国民经济恢复和工业化初期,发挥了 在国民经济恢复和工业化初期, 一定的积极作用。 一定的积极作用。 消极作用: ②消极作用: P10:①、②、③、④、⑤(严重弊端) : 严重弊端)
为什么会形成 斯大林模式? 斯大林模式
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过程中,中国应该从苏 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过程中, 联“斯大林模式”的弊端中吸取怎样的教训(启 斯大林模式”的弊端中吸取怎样的教训( 示)呢?
①一个国家要发展应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一个国家要发展应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②要遵守客观经济规律; 要遵守客观经济规律; ③从本国国情出发,制定政策; 从本国国情出发,制定政策; ④要重工业、轻工业和农业协调发展; 要重工业、轻工业和农业协调发展; ⑤要切实保护农民的利益,改革经济管理体制; 要切实保护农民的利益,改革经济管理体制; ⑥提高经济效益,降低资源消耗。 提高经济效益,降低资源消耗。
④完成: 完成:
农民加入集体农庄
集体农庄庄员在田间用餐
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中说: “苏联的办法把农民挖得很苦。他们 采取所谓义务交售制等项办法,把农 民生产的东西拿走太多,给的代价又 极低。他们这样来积累资金,使农民 的生产积极性受到极大的损害。你要 母鸡多生蛋,又不给它米吃,又要马 儿跑得好,又要马儿不吃草。世界上 哪有这样的道理。”
第2课 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复习提问:
为了打击敌人,保卫革命的胜利果实,在党和列宁的 为了打击敌人,保卫革命的胜利果实, 领导下,苏维埃俄国在经济上采取了怎样的措施呢? 领导下,苏维埃俄国在经济上采取了怎样的措施呢 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 主要措施是实行余粮收集制 余粮收集制, ①主要措施是实行余粮收集制,征集农民手中的粮食和 其他农产品; 其他农产品; 对中小型企业实行国有化; ②对中小型企业实行国有化; 取消自由贸易, ③取消自由贸易,由国家集中分配一切生活必须品和食 品。
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 苏俄面临的最紧迫的任务是 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
一、列宁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1、背景:①国内战争结束,进入和平时期。 背景: 国内战争结束,进入和平时期。 恢复经济。 ②苏维埃政权的首要任务是恢复经济。 苏维埃政权的首要任务是恢复经济 ③农民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强烈不满。 农民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强烈不满。 我们计划……用无产阶级国家直接下命令的办法 用无产阶级国家直接下命令的办法 我们计划 用无产阶级国家直接下命令的 在一个小农国家里按共产主义原则 共产主义原则来调整国家的产品 在一个小农国家里按共产主义原则来调整国家的产品 生产和分配。现实生活说明我们错了。 生产和分配。现实生活说明我们错了。 ──列宁 ──列宁 共产主义= 共产主义= 苏维埃政权 + 全国电气化
列出1917~1936年苏俄(苏联)历史大事年表? 列出1917~1936年苏俄(苏联)历史大事年表? 1917 年苏俄 1917年 1917年3月 1917年11月 1917年11月 1918-1920年 1918-1920年 1921年 1921年 1922年底 1922年底 1928-1937年 1928-1937年 1936年 1936年 二月革命 十月革命 国内战争 实施新经济政策 苏联成立 完成两个五年计划 通过新宪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