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主要气象灾害——干旱
我国的干旱洪涝
冬春季,西南气流 和北方气流交汇于 西南地区的北部、 东北部、东部,在 那里形成了连阴雨 天气;而该地区处 于锋面以西(暖气 团一侧),降水少
(三)旱灾的预防措施
非工程措施: 加强监测和预报;制定防灾应急预案; 增强人们的防灾减灾意识等。 A、修建水库等水利工程设施; B、跨流域调水; C、节约和合理用水,减少水浪费 D、调整农业结构,发展节水农业, 推广喷灌、滴灌技术,选择耐旱作物; E、植树造林(营造防护林) F、从长远看最经济的方法——海水淡化等 G、提高水价 H、净化水循环再利用等;
季风气候的不稳定性、不同地区降水的季节 变化大 旱 灾 成 因 分区 旱灾类型 自然原因 人类活动 长江 中下 游 伏旱 为主
7、8月份,雨带 北移,该地受副 高控制,盛行 下沉气流, 干燥少雨
作物生长期、 水电和城市 用水需求量 大
(二)我国各地干旱灾害的形成原因: 最根本原因:降水方面
季风气候的不稳定性、不同地区降水的季节 变化大 旱 灾 成 因 分区 旱灾类型 自然原因 人类活动 西南 地区
我国的干旱、洪涝、 寒潮和台风
一、我国的干旱灾害
(一)、我国干旱灾害的主要特征:
1、出现次数多 2、持续时间长
我国一年四季都可能发生旱灾,并且经常出现季节 连旱,时间长达数月。极少数旱灾甚至可长达几年。
3、影响范围广 一般来说,我国北方地区平均受灾率、 成灾率高于南方地区。
(二)我国各地干旱灾害的形成原因: 最根本原因:降水方面
自然 原因 1、夏季风异常,雨季较长,降水强度大;
2、中游河道弯曲(下游地势平坦)排水不畅;
人为 (上游)3、植被破坏,水土流失严重, 原因 泥沙淤积,河床抬高,河流排水不畅; (中下游)4、围湖造田,湖泊蓄洪能力减弱; 分蓄洪水能力降低。 措施:非工程性措施; A、修建水库;B、植树造林;C、退田还湖; D、疏浚河道,加固堤防等; E、裁弯取直;
我国的干旱灾害PPT课件
旱灾成因
自然原因
人类活动
春季气温回升,蒸发 春季是本区农作物 加强,但雨季未到 生长关键期,需水
量大
7、8月雨带北移, 作物生长期、水电、 本区受副高控制,高 城市用水需求量大 温晴朗
西南气流和北方气流 农作物生长旺盛 形成的锋面雨未到
【探究活动】
▪ 阅读 “我国代表性城市不同时段降水相对变率表”,回 答问题:
暖暖暖空暖空暖空气暖空气暖空气暖空气暖空气暖空气暖空气暖空气暖空气暖空气暖空气暖空气暖空气暖空气暖空气暖空气暖空气暖空气暖空气
北方
南方
注意观察
锋面雨的形成过程
我国de降水 特点
我国降水的季节变化
冷气流
注意五观月察
五月南部沿海地区
我国东部地区主要雨带图
我国de降水 特点
我国降水的季节变化
六月长江中下游地区
华南和西南旱灾区:
南岭以南的广东与福建南部、云南及四川南部;
长江中下游旱灾区:湘赣南部; 东北旱灾区:阴山以北的吉林省和黑龙江南部;
(3)我国干旱、半干旱区为何不是严重旱灾区?
干旱对人类造成了损害,才称旱灾。如果 干旱发生在无人区,不会给人类带来灾害,也 就不会形成旱灾。
并且旱灾的严重程度与人口、经济的发达 程度有关,人口越密集,经济越发达,同样程 度的干旱造成的旱灾越严重。
据报道:1949-1980年全球因自 然灾害造成的人员死亡达121.3万人, 其中61%是由气象灾害造成的;我国每 年由气象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约占 各种自然灾害总损失的57%;我国每年 由气象灾害造成的人员死亡约占全部 自然灾害死亡人数的40%。
台风
(分布、时间、成因或条件、 危害、措施等)
旱灾
梅雨
中国的自然灾害分布及其特点
中国的自然灾害分布及其特点中国是一个自然灾害严重的国家,主要自然灾害有洪涝、干旱、地震、台风、梅雨、山洪、泥石流等。
这些灾害分布广泛,具有明显的区域性和季节性特点。
本文将对中国自然灾害的分布及其特点进行详细分析。
一、洪涝灾害洪涝灾害是中国最常见、损失最大的自然灾害之一。
主要分布在东部平原地区,如长江中下游地区、珠江流域、淮河流域等。
其中,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洪涝灾害最为严重,被称为“长江流域防汛重中之重”。
洪涝灾害多发生在春末夏初和秋季,尤其是梅雨季节和台风雨季节。
二、干旱灾害干旱灾害主要分布在中国北方和西部地区,如华北平原、东北地区、西北地区等。
干旱灾害一年四季都可能发生,但以春季和夏季为主。
近年来,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影响,干旱灾害有加剧的趋势。
三、地震灾害中国地震活动频繁,是世界上地震灾害严重的国家之一。
主要地震带分布在青藏高原及边缘地带,如四川、云南、西藏、新疆等地。
地震灾害具有突发性、破坏性强、次生灾害多的特点。
2008年的汶川地震、2013年的雅安地震等给中国带来了巨大的损失。
四、台风灾害台风主要影响中国东南沿海地区,如广东、福建、浙江、江苏等。
台风灾害多发生在夏秋季节,具有强烈的风力、暴雨和风暴潮特点。
近年来,随着气候变化,台风路径和强度出现了一定的变化,给中国沿海地区带来了严重的损失。
五、梅雨灾害梅雨灾害主要影响中国东部地区,如长江中下游地区、江淮地区等。
梅雨季节降水量大、持续时间长,容易引发洪水、滑坡、泥石流等次生灾害。
梅雨灾害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和区域性特点。
六、山洪、泥石流灾害山洪、泥石流灾害主要分布在中国西部和山区,如四川、云南、贵州、陕西等。
这些地区地形陡峭,地质破碎,降水量大,容易发生山洪、泥石流等灾害。
山洪、泥石流具有突发性、破坏性强、救治难度大的特点。
七、中国自然灾害的特点1.区域性:中国自然灾害分布具有明显的地域特点,不同地区的主要自然灾害不同。
如东部地区以洪涝、台风为主,西部地区以干旱、地震为主。
旱灾
1.主要特征: 1.主要特征: 主要特征
一是出现次数多 二是持续布” 阅读“1951~1988年中国干旱等效频度分布” ~ 年中国干旱等效频度分布 图分组讨论以下问题 (1)图中能反映出来 的我国干旱灾害的特点 有哪些? 有哪些?
出现频次高、影 响范围广。
分布特征表述
(1)2010年西南地区的旱灾发生的省区主要是 ) 年西南地区的旱灾发生的省区主要是
(1)云南、贵州、广西、四川、重庆 )云南、贵州、广西、四川、
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西南旱灾的原因
材料一: 年以来, 材料一:2010年以来,西南地区持续干旱,云南、广西、贵州、四川、重庆五 年以来 西南地区持续干旱,云南、广西、贵州、四川、 个省区市旱情不断加重,受旱面积占到全国的83%。 个省区市旱情不断加重,受旱面积占到全国的 。 材料二:监测显示, 日至2010年2月23日,西南地区平均降水量为 材料二:监测显示,2009年7月1日至 年 月 日至 年 月 日 521.6毫米,比多年平均值偏少 毫米, 毫米 比多年平均值偏少30%,打破了 ,打破了1959年以来同期平均降水量的最少 年以来同期平均降水量的最少 纪录;平均最高气温为23.7℃,比多年同期平均偏高 ℃,打破了 纪录;平均最高气温为 ℃ 比多年同期平均偏高2.0℃ 打破了1959年以来 年以来 同期平均最高气温纪录;2009年7月至 月至12月 平均水汽蒸发量为822.5毫米 毫米, 同期平均最高气温纪录;2009年7月至12月,平均水汽蒸发量为822.5毫米,比 多年同期平均偏多12%;2009年9月1日至今年 月23日,平均降雨日数为 天, 日至今年2月 日 平均降雨日数为31天 多年同期平均偏多 ; 年 月 日至今年 比多年同期平均偏少44%,打破了 年以来同期降雨日数的最少纪录。 比多年同期平均偏少 ,打破了1959年以来同期降雨日数的最少纪录。 年以来同期降雨日数的最少纪录 材料三:据调查,为了经济效益,西南一些省份一直在砍伐原生态林, 材料三:据调查,为了经济效益,西南一些省份一直在砍伐原生态林,大力种植 橡胶林和桉树林,而这两种速生丰产林都被形象地称之为“抽水机” 橡胶林和桉树林,而这两种速生丰产林都被形象地称之为“抽水机”,种植面积 大.西南地区喀斯特地貌广布 西南地区喀斯特地貌广布
我国的干旱灾害
【应用案例1】
[2007年山东文综]
高考真题演练
图中反映了我国 1951—1991年间 不同区域干旱季 节分布及其对农 业的影响。
⑴判断图中旱灾最严重的地区(写序号)并说明依据。 (3分)
②地区。依据:B和C两项指标均是全国最高
⑵分析②③ 两区旱 灾季节差异的原因。(4分) ②区:春季雨带未到,降水少; 升温快,蒸发旺盛。 ③区:夏秋季受副高控制, 盛行下沉气流,干燥少雨 ⑶说明①区春旱引 发的最主要的次生 灾害及其监测手段。(3分)
2.我国干旱灾害的形成原因:
①降水方面:季风气候不稳定,不同地区降水的季节变化大
②水资源方面:分布不均,不同地区水土资源的匹配不平衡
根本原因
直接原因
③社会经济方面:工农业的发展,对水资源的需求量增加;
人类活动的浪费与破坏
间接原因
另外:干旱的严重程度也与地形有关 南方而干旱威胁也比较严重。
开始迟 北方 结束早 雨季 雨季短
开始早 南方 结束迟 雨季 雨季长
我国东部地区主要雨带图
分区 旱灾 类型 东北 春旱 华北 为主 长江 伏旱为 主 以南
旱灾成因 自然原因 人类活动
春季气温回升,蒸发 春季是本区农作物 加强,但雨季未到 生长关键期,需水 量大 7、8月雨带北移, 作物生长期、水电、 本区受副高控制,高 城市用水需求量大 温晴朗
南方
锋面雨的形成过程
注意观察
我国de 降水 特点
我国降水的季节变化
冷气流
五月南部沿海地区
五月 注意观察
我国东部地区主要雨带图
我国de 降水 特点
我国降水的季节变化
六月长江中下游地区
梅
雨
六月 注意观察
中国的气象灾害
南 半 球 的 气 旋
气旋:北逆南顺
北半球:反气旋(高压系统)顺时针
天气:晴朗、干燥
北半球:气旋逆反气旋顺
台风莫拉克卫星图
3、台风的结构
台风结构 外围大风区 位置 台风外围部分
漩涡风雨区
台风眼区 台风的主要部 台风的中心部分 分,破坏力最 大
气流和天 大风区临近时, 在靠近台风眼 台风眼盛行下沉气 气 云渐增多加厚, 附近有强烈的 流,天气晴朗而平 气压下降,湿 上升气流,形 静 度增加,温度 成宽达数十千 升高,风力加 米厚达八九千 强 米的垂直云层, 产生狂风暴雨
C
(三)台风
1、概念:发源于热带或副热带海面温度在26℃以上 广阔洋面上的大气涡旋,是一种强烈发展的热带气 旋(中心气压很低)。
2、形成条件 一是要有广阔的高温、高湿的大气。台风只能形成于 海温高于26℃-27℃的暖洋面上,
二是要有低层大气向中心辐合、高层向外扩散的初始 扰动。而且高层辐散必须超过低层辐合,才能维持足够的上
我国洪水灾害的类型:
1)暴雨洪水(是我国影响最广、时间最长、危害 最大的洪水灾害) 2)融雪洪水:积雪融水和冰川融水形成的洪水。 分布:西部和东北高纬度山区,以阿尔泰山、 天山、喀喇昆仑山、祁连山、喜马拉雅山等地区较 严重 影响因素:气温(融雪洪水一般发生在4---5月, 冰川融雪形成的洪水在7—8月 3)冰凌洪水:主要发生在黄河上游的宁夏、内蒙 古河段和部分下游河段,其次是发生在松花江的部 分河段
(2010全国文综新课标卷)图1所示区域降水季节分配 较均匀。2010年5月初,该区域天气晴朗,气温骤升, 出现了比常年严重的洪灾。据此完成l~3题。
乌鲁木齐 的经纬度 88°E, 44°N
C
1.形成本区域降水的水汽主要来源于 A.太平洋 B.印度洋C.大西洋
中国的主要气象灾害
SSTA时序图
雪灾天气原因分析
1、大气环流异常
2、La Niña推波助澜
上图:2008年1月10至2月1日500hPa平均高度场 下图:1月10至2月1日500hPa历史平均高度场
•在La Niña年份,因冬季风比常年偏强,寒潮活动频 繁,东亚地区尤其黄河流域大部、长江中下游及我国 东南沿海一带出现冷冬的可能性较大。
⑤措施:
C
◎B 福州
左图箭头表示一台风通过福州前后的运行路线图,看图 回答: 偏北 1、当台风中心位于A位置时,福州吹 风; 静 2、当台风中心位于B位置时,福州 风; 晴朗无雨 天气情况是 ; 偏西 3、当台风中心位于C位置时,福州吹 风。
A
O
B
试在下列坐标图中分别作出上图中沿AB线的气压、气温、 降水的变化曲线示意图。 气压 气温 降水
温州大罗山上的冻雨(雨凇)
1.特点
范围广; 持续时间长; 强度大; 多种灾害并发; 危害严重
2.成因
原因分析
1)大气环流异常
1)冬季风偏强,冷空气频繁南下, 气温低
上图:2008年1月10至2月1日500hPa平均高度场 下图:1月10至2月1日500hPa历史平均高度场
2)西太平洋副高异常偏强偏北,向 我国输送了大量暖湿气流,使冷暖 空气交汇于长江中下游及其以南地 区
3) 西南方向也有暖湿空气持续输 送 *4)冷暖空气交汇区,由于暖湿空 气位于上部,形成对流层中低层稳 定的逆温层,是大范围冻雨出现的 主要原因
2)La Niña(拉尼娜)推 波助澜
2007年8月, 赤道中东太平洋 海温进入La Niña状态后迅 速发展,至2008 年1月,已连续6 个月海表温度较 常年同期偏低 0.5℃以上,此现 象将持续到2008 年夏.
气象灾害—洪涝、干旱
洪涝 主要气象灾害: 干旱 台风 寒潮
另外:沙尘暴、干热风、焚风、雪 灾、冷冻、风灾、冰雹、浓雾等
干旱
洪涝灾害
寒潮 台风
沙尘暴
种类多
气 象 灾 害 的 特 点
范围广
频率高 灾情重 持续时间长 群发性 连锁反应
一、洪涝灾害
1.概念: 由于江河洪水泛滥或因长期降雨,积水淹 没低洼土地,造成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的一种 灾害。
3.旱灾的特点:
旱灾是一种渐发性的自然灾害,持续时 间长,影响范围广。 4.干旱灾害的发生机制 降水分配的不均匀性是干旱发生的基本 原因,主要表现在降水的季节分配不均和年际 变化不均。在正常的干季和少雨年,如果遇到 特殊的天气条件,就可能演变成旱灾。
5.分布:旱灾常常发生在降水不稳定的干旱、半 干旱地区以及季风气候区。
防止水土流失重点:
七大江河的中上游地区植被破坏严重,都
存在着不同程度的水土流失状况,使得下游泥
沙淤积,河道堵塞,直接影响中下游的排洪泄
洪情况。
因此防洪和防治水土流失是七大江河地区 可持续发展的保证。
二、干旱
1、干旱:是指因长时间无降水或降水量少而造成
空气干燥、土壤缺水的一种现象。 旱灾:因气候干旱而造 成工农业生产出现损失 的状况。
(1)我国四个旱灾多发中心:华北、华南、西 南和江淮地区,其中以华北地区旱灾最为严重。
探究活动:
从自然和人文两个方面简要分析华北地区 旱灾严重的原因。 自然原因:我国大部分地区受季风控制,由于 夏季风不稳定,导致降水的季节、年际变化大, 特别是春季和初夏降水少,所以极易发生持续 性干旱。 人为原因:华北地区人口稠密,人均径流量少; 工农业发达,用水量大;污染浪费严重。
【学习目标】 1.了解气象灾害的概念。 2.分析暴雨洪涝、干旱等气象灾害的 发生规律、危害,以及监测防御的重 要性。 3.掌握我国常发且危害严重的几种主 要气象灾害 【重点、难点】 分析洪涝、干旱等气象灾害的形 成原因
气象灾害——干旱和洪涝2
形成因素和条件
直接原因: 直接原因: 气候:年平均降水量少,年平均蒸发量大。 气候:年平均降水量少,年平均蒸发量大。 天气:在作物生长期连续晴天、少雨。 天气:在作物生长期连续晴天、少雨。 农作物缺水受旱,农业减产,农民受损。 农作物缺水受旱,农业减产,农民受损。 地理条件: 地理条件: 常年受副高控制,盛行下沉气流,少云雨; 常年受副高控制,盛行下沉气流,少云雨; 深居内陆,距海远,海洋水汽难以到达。 深居内陆,距海远,海洋水汽难以到达。 人口、农牧业分布,缺少人工供水设施条件。 人口、农牧业分布,缺少人工供水设施条件。 人文因素:农业土地利用类型、作物品种、城市建设、人口增长、 人文因素:农业土地利用类型、作物品种、城市建设、人口增长、 水利工程、生产水平等。 水利工程、生产水平等。 旱灾发生及其损失与人为影响分不开,有一定的相对性。 旱灾发生及其损失与人为影响分不开,有一定的相对性。 旱灾的灾情大小,一方面相对于生态环境而言, 旱灾的灾情大小,一方面相对于生态环境而言,更重要的方面是 相对于人类社会而言。 相对于人类社会而言。
基本概念
大水; 山洪、 洪:大水;如:山洪、洪峰等 洪水: 大水。 水流量、 洪水 : 大水 。 水流量 、 水位超过正常情 况。 洪涝:被过多的水淹没;洪水淹没。 洪涝:被过多的水淹没;洪水淹没。 涝灾:被水淹没而形成的灾害。 涝灾:被水淹没而形成的灾害。 那么,洪水与洪涝有何区别呢? 那么,洪水与洪涝有何区别呢? 有何区别呢
我国洪涝灾害的季节差异
东部季风区:夏秋多,冬春少; 东部季风区:夏秋多,冬春少; 东北松花江流域:春汛; 东北松花江流域:春汛; 黄河上游、下游河段:初冬、初春(凌汛) 黄河上游、下游河段:初冬、初春(凌汛)
(4)带来的后果: 带来的后果: 淹没或冲毁各种设施。 淹没或冲毁各种设施。 预防措施: (5)预防措施: 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相结合进行 。 工程:修筑堤坝、整治河道、 工程:修筑堤坝、整治河道、修建水库 和分洪区等 非工:加强管理、建立预报警报系统、 非工:加强管理、建立预报警报系统、 实行保险制度、 实行保险制度、拟定居民的应急撤离计划和 对策。 对策。
中国的气象灾害—旱灾
人均径流量小; 植被:农作物需水量大; 土壤:冬季降水少、土壤墒情差(墒情:我国北 方旱作农业区通常把土壤含水状况 )。 人为原因:人口稠密,工农业发达,生产、 生活用水量大。
夏季风到达东北较晚,盛夏时节,日照时间 长,蒸发量大。
第四节 中国的气象灾害—旱灾
考纲要求
1.旱灾形成的原因(自然原因和人文原 因)、危害、应对的方法或应急措施。 2.旱灾造成的危害程度的地域差异。 3.旱灾多发区的自然环境特点。
一、旱灾
1.旱灾的概念
干旱:因长期无降水或降水量少而造成空气 干燥、土壤缺水的现象。 旱灾:旱灾指因气候严酷或不正常的干旱而 形成的气象灾害。
旱造成的旱灾越严重。
阅读下列2则资料,理解旱灾的概念,总结我国旱灾的主要特征。
资料1: 在1951年至1990年的30年中,全 国共发生旱灾300次。例如北京地区在1470- 1949年间发生干旱170次,其中115次是连年发 生的。1939-1945年干旱竟持续7年之久。如 长江中下游地区1966-1968连续3年干旱; 1951-1980年我国华北地区出现春夏连旱和伏 秋连旱的年份有14次。 资料2:1928-1929年陕西大旱,2010年云 南发生百年一遇旱灾。近30年因旱灾损失粮食 1532.1亿公斤,占全国粮食损失总量的50%。
[随堂巩固]旱灾风险是指干旱发生及其造成 损失的概率。下图示意内蒙古西南部某地旱灾风 险等级分布,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说出该区域旱灾风险的分布特点,并简述 旱灾对当地区域发展带来的影响。(9分)
特点:中西部风险较高,东
南部、东北部风险较低。(3分)
影响:导致水资源紧张(2分);
高考复习:中国的气候—主要气象灾害
二、暴雨洪涝
1、成因:连续性的暴雨或短时间的大暴雨。
(1)充沛的水汽; 2、暴雨形成条件: (2)强烈的上升气流; (3)降水天气系统持续时间长。 3、分布:
世界:亚洲是每年全球洪水发生最多的地区 中国:主要分布在南方和东部地区
4、危害:①淹没农田,造成人员伤亡 ②经济财产受损 5、防御措施:
暴雨洪涝防御措施
多发季节
冬半年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冬、春
强冷空气,大风、 西北季风吹起干旱 成因危害 强降温、雨雪、 地区的沙尘向东南 大风 方向扩散 加强预报,做好 营造防护林,退耕 防治措施 防寒准备 还林还草
干旱
三、干旱
1、成因: 长时期无降水或降水异常偏少
造成空气干燥、土壤缺水 。
2、分布:全年全球范围都可能发生
★频繁地区:干旱和半干旱区以及季风气候区
5、根据下列材料,分析回答问题
(1)归纳我国北方地区沙尘暴影响强度的空间分布 特点是 由西向东逐渐减弱 。 北京受沙尘暴影响的强度主要为 轻 度 (2)华北地区的沙尘暴主要集中在 春 季 原因是该季节 气候干旱(降水少),植被少; 多快行冷锋活动(大风) (3)提出沙尘暴的防治措施 营造防护林,退耕还林还草
1.台风什么时候最接近该地( ) A.14时 B.16时 C.19时 D.22时 2.在19时风速突然降低是因为( ) A.台风减弱 B.台风中心经过 C.台风消失 D.台风停滞不前
C
B
典型例题: (四川高考)图1示意海平面两每条闭合
等压线。读图l,回答l~2题。
1.若M点吹东南风,则该天气系统所处的位置和性质 分别为
气压
气温
降水
A
0
B
A
中国的气象灾害
思考:
1.搜集资料,分析华北地区沙尘暴多发的原因。
提示: 华北沙尘暴多发的原因有:①由于气候干旱, 土壤疏松干燥,风力对土壤的侵蚀越来越严重。 ②在日益增长的人口压力下,人们毁林开荒、滥 砍滥伐森林,使得森林覆盖率降低。③在经济利 益的驱使下,过度放牧、滥挖药材,使得森林草 原急剧退化,沙化土地面积不断扩大,导致沙尘 暴多发。
探究活动:
结合图、文资料,说明沙尘暴发生的时间、条件和 防治措施。 提示: (1)沙尘暴发生时间:冬春季节 (2)沙尘暴产生需要三个基本条件,一是大风 ——形成沙尘暴的动力条件;二是地面的沙尘物 质——形成沙尘暴的物质条件;三是不稳定的空 气状态和局部地区的热力条件。 (3)防治沙尘暴最有效的人类行为是植树造林 、种草,增加地表植被覆盖,以减小风速、增加 湿度、减轻沙化,降低沙尘暴的基本条件条件。
我国的旱灾以华北地区最为严重。
探究活动:
简要分析华北地区旱灾严重的原因。
自然原因:我国大部分地区受季风控制,由 于夏发生 持续性干旱。 人为原因:人口稠密,人均径流量少;工农 业发达,用水量大。
(1)东北地区盛夏干旱,“三天一小干,五天一大 旱”。 由于降水相对稳定,旱灾频次相对较少。 (2)华北地区春旱严重,有“春雨贵如油”的说法, 旱灾频次居首位。 (3)长江地区伏旱,有农谚“春旱不算旱,夏旱减一 半”。 7月份雨带北移,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易发 生旱灾,但是,台风雨经常可以缓解灾情。 (4)华南地区夏秋旱。 (5)西南地区四季均可发生旱灾。
四、沙尘暴
1、概念:
——华北地区春季影响很大的气象灾害
沙尘暴是沙暴和尘暴两者兼有的总称;是指强风 把地面大量沙尘卷入空中、,使空气特别混浊, 水平能见度低于1千米的天气现象。
气象灾害旱灾PPT课件
华南地区进入雨季(华北地区出现春旱)。 6-7月,副高北跳,推着雨带影响长江中下游地区
(梅雨) 7-8月,副高继续北跳,雨带影响华北、东北地区
(长江中下游地区出现伏旱) 9月,副高势力减弱,迅速南撤,北方雨季结束 10月,副高基本撤出大陆,南方雨季结束
第二章 自然灾害
2.2 气象灾害 一、旱灾
干旱:长时期无降水或降水量少而造成空 气干燥、土壤缺水的一种现象。
旱灾
旱灾是我国发生范围最广、频次高、 持续时间最长的渐发性气象灾害
0°
0-5 6-10 >10
世界各国旱灾/饥荒发生次数(1974-2003年)
读图描述中国旱灾的空间分布特点? 旱灾总频次
东部季风区 东北区 华北区 长江区 华南区 西南区
P Q
P地和Q地常常此旱彼涝,主要原因是( )
A.夏季风进退异常 B.海陆位置不同
C.台风影响
D.用水季节变化
我国旱涝灾害都较严重的是( )
A.人口稀少地区
B.经济落后地区
C.东部平原地区
D.盆地高原地区
衡量旱涝灾害灾情大小的标准是( ) ①人口密度 ②人类伤亡和财产损失的数量 ③经济发展水平 ④自然资源与环境遭受破坏的程度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归纳:中国锋面雨带推移规律
③南北方差异:
• 南方雨季开始早,结束晚,雨季长,降水集中在5-10月 • 副高势力强时,锋面雨带向北推进快,北方易涝,南方
易旱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 北方雨季开始晚,结束早,雨季短,降水集中在7-8月 • 副高势力弱时,锋面雨带向北推进慢,北方易旱,南方
我国气象灾害有哪些?我国常见的气象灾害主要有这些
我国气象灾害有哪些?我国常见的气象灾害主要有这些我国常见的气象灾害主要有这些气象灾害是自然灾害中最为频繁而又严重的灾害,我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发生十分频繁、灾害种类甚多,每年由于干旱、洪涝、台风、暴雨、冰雹等灾害危及到人民生命和财产的安全,国民经济也受到了极大的损失,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一看我国气象灾害有哪些吧!干旱干旱是在足够长的时期内,降水量严重不足,致使土壤因蒸发而水分亏损,河川流量减少,破坏了正常的作物生长和人类活动的灾害性天气现象。
其结果造成农作物、果树减产,人民、牲畜饮水困难,及工业用水缺乏等灾害。
干旱是影响中国农业最为严重的气象灾害,造成的损失相当严重。
据统计,中国农作物平均每年受旱面积达3亿多亩,成灾面积达1.2亿亩,每年因旱减产平均达100亿~150亿公斤,每年由于缺水造成的经济损失达2000亿元。
中国420多个城市存在干旱缺水问题,缺水比较严重的城市有110个。
全国每年因城市缺水影响产值达2000亿至3000亿元。
暴雨暴雨是短时内或连续的一次强降水过程,在地势低洼、地形闭塞的地区,雨水不能迅速排泄造成农田积水和土壤水分过度饱和给农业带来灾害,甚至会引起山洪暴发、江河泛滥、堤坝决口给人民和国家造成重大经济损失。
中国气象部门规定,24小时降水量为50毫米或以上的雨称为“暴雨”。
长江流域是暴雨、洪涝灾害的多发地区,其中两湖盆地和长江三角洲地区受灾尤为频繁。
1983、1988、1991、1998和1999年等都发生过严重的暴雨洪涝灾害。
台风台风是在热带海洋大气中形成的中心温度高、气压低的强烈涡旋的统称,造成狂风、暴雨、巨浪和风暴潮等恶劣天气,是破坏力很强的天气现象。
因其造成的损失年平均在百亿元人民币以上,像2004年在浙江登陆的“云娜”,一次造成的损失就超过百亿元人民币。
此外,“泰利”、“卡努”、“布拉万”带来的大风和强降雨也给农业和渔业生产带来较大影响,其中“泰利”使福建省福州、南平、三明、漳州、龙岩等6市13个县(区、市)3.9千公顷农作物受灾,“布拉万”对东北地区影响最重。
中国主要气象灾害分布
中国主要气象灾害分布
一、干旱。
干旱主要发生在我国XX和XX地区以及XX地区。
XX地区年降水量很小,一年四季均有干旱发生,属于干旱气候:XX地区降水量年际和季节变化很大,在春、夏季很容易发生干旱,特别是XXX地区干旱发生的频率更高,XXX地区干旱发生频率可达三年两遇。
从XX世纪XX年代末至今,XX地区频繁发生干旱。
二、雨涝。
雨涝发生的频率比干旱发生的频率稍低,一般约为5年一遇,主要发生在XXX、XX地区和XXX地区。
夏季在XXX、XX地区雨涝发生的频率可达三年一遇,且强度大,影响范围广。
XX世纪,XX流域发生了三次特大洪涝,第一、二次和第三次特大洪涝分别发生在XXXX年、XXXX年、XXXX年的夏季。
三、沙尘暴。
沙尘暴和扬沙天气主要发生在春季,大部分发生在我国XX、XX 和XX地区。
四、暴雨。
XX流域是暴雨、洪涝灾害的多发地区,其中XX盆地和XXXXX地区受灾尤为频繁。
XXXX、XXXX、XXXX、XXXX和XXXX年等都发生过严重的暴雨洪涝灾害。
五、风雹。
通常发生在夏、秋季节里。
XX风雹灾害发生的地域很广,据统
计,农业因风雹受灾面积的重灾年达XXXX多万亩(XXXX年),轻灾年也有XXXX多万亩(XXXX年)。
2.2我国的干旱、洪涝、寒潮与台风(课件)
(2)水资源的匹配: 北方地区:
春旱严重,耕地面积广,以旱作农业为主,春 季作物生长关键期,需大量灌溉水源--旱上 加旱
南方地区:
伏旱严重,耕地不如北方多,以水田为主,农业 发展需水量大--旱情严重
(3)社会经济:
①农业活动:耕地复种指数增加,灌溉面积扩大, 造成农田需水量增加;北方冬小麦播种面积增加 使受旱威胁的面积进一步扩大。
寒潮
强冷空气活 动 合计
91 230 321
1.哪一个地区寒潮与强冷空气活动次数最多? 2.地形对冷空气活动有什么影响?
1.“1951--1990年我国各地区寒潮和强冷空气活动 次数”表中看出,我国寒潮与强冷空气活动次数最多 的地区按顺序为:东北、华北、西北、长江中下游地 区、华南地区。 2. 地形特征对冷空气活动影响较大。一是当地 形的走向与冷空气移动方向垂直时可以阻挡冷空气的 前行,从而削弱了冷空气的影响,如我国的阴山、秦 岭、南岭就起到了这样的作用。二是当地形的走向与 冷空气移动方向平行时可以形成冷空气的前行通道, 进而加剧冷空气的移动,如我国东部像太行山这样的 大致呈南北走向的山脉或山地缺口处,使入侵我国的 寒潮很容易进入我国的黄河流域,甚至是长江流域和 华南地区。三是地形对冷空气也有涉引的作用,如大 兴安岭西坡缓东坡陡,西部缓坡涉引冷空气很容易爬 上山顶后长驱直下,加剧东部地区的降温幅度。
三、影响我国的寒潮
1.寒潮的概念
中国气象局规定,当冷空气过境后,凡气温在24小时 内下降10°C以上,并且在这一天内,其最低气温又在5°C 以下的就称之为寒潮。 以后又补充规定,一次冷空气活动使长江流域以及以 北地区48小时内降温10°C以上,长江中下游地区最低气温 达4°C或4°C以下,陆上有相当于三个行政大区出现5~7 级大风,沿海有三个海区伴有6~8级大风者,称为寒潮或 强寒潮。未达到以上标准者,则称为较强冷空气或一般冷 空气。
气象灾害学 干旱灾害
2010年国内10大天气气候事件
1秋冬春特大干旱刷新西南地区气象记录 2009年9月至2010年3月中旬,云南、贵州、四川南部、广西 北部温高雨少,降水量比常年同期偏少了30%~80%,云南、 贵州降水量之少打破气象观测记录。二是气温偏高。云南冬季平 均气温,1950年以来的最高气温。西南地区出现了有气象记录 以来最严重的秋冬春连旱,农业生产受灾严重、江河湖库水位明 显下降、人畜饮水困难,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受到 严重影响。
“人祸”因素。
一方面,为了经济效益,西南一些省份一直在砍伐 原生态林,大力种植橡胶林和桉树林,而这两种速 生丰产林都被形象地称之为“抽水机”。 西南地区的水电站建设近年来密集上马,这将对流 域生态带来重大改变,并且,水电站对水资源的 “挟持”,这成为旱情加剧的一大原因。
金沙江:2308公里,流域面积近50万平方公 里,其干流落差3300米,水力资源1亿多千瓦, 占长江水力资源的40%以上。总装机容量4倍 于三峡。 这条大江如今就要被规划、建设中的25级水电 大坝分割成一段段静水。在不久的将来,它将 成为平均不到100公里就有一座梯级水库的世 界超大水库群。
历史重大干旱事件,是指持续时间在3年以上,干旱区域 覆盖4个省份以上的干旱事件。根据历史文献,最近 1000年来重大干旱事件14例,其中出现于宋、元、明、 清等不同的朝代和不同的冷暖气候背景下的有代表性的 事例分别是:公元989~991年(北宋);1209~ 1211(南宋);1370~1372年(元);1483~ 1485年(明);1585~1590(明);1637~ 1643年(明);1784~1787年(清)和1875~ 1877年(清)。
旱情主要集中在西南五省区市。像云南大部和广西、贵 州这些地区持续受旱时间超过5个月,并且仍在发展。财 政部下发抗旱经费1.55亿元人民币。除了南方旱情持续 加重外,东北、华北和西北部分地区人饮困难也比较突 出,下一步可能面临南北方同时抗旱的不利局面。
2.2我国的干旱、洪涝解析
5.防御措施:
加强农田水利建设(兴修水利) 跨流域调水 在干旱多发区选择耐旱作物 营造防护林 推广喷灌、滴灌技术 遥感监测预警 保护水资源,节约用水 建立相关法律法规
【实践活动】P35
阅读“1951~1988年中国干旱等效频度 分布”图,回答以下问题 (1)图中能 反映出来的我 国干旱灾害的 特征有哪些? 出现次数多、 影响范围广。
(2)找出我国干旱灾害最严重的区域。
华北旱灾区 华南和西南旱灾区
长江中下游旱灾区 东北旱灾区
【小结】干旱成因综合分析
结合我国东部地区雨带推移规律、我国水资源分布以及我 国土地利用状况,分析我国不同地区干旱灾害形成的原因。
分 旱灾类型 旱灾成因 区 自然原因 人类活动 春季气温回升快,蒸 正值东北农作物播种期 东北 和华北冬小麦生长发育 春旱为主 发旺盛,而雨季未到, 华北 降水稀少 关键期,需水量大 7.8月份,雨带北移, 作物生长期,且城 长江 该地受副高控制,出 市用水需求量大 伏旱为主 以南 现高温晴朗天气 华南 冬春连 和西 旱为主 南地 区
观点一:正确。由于长江中上游的植被破坏导致水土流失加重。 观点二:正确。由于人口增多,人地矛盾突出,为解决人多地少 的矛盾,在长江中下游地区大量围湖造田,导致湖泊蓄洪能力减 小。 观点三:正确。由于人口增长,使耕地不足、薪柴不足,导致大 量植被的破坏。 观点四:正确。由于气候的异常,导致长时间持续暴雨成灾。
【图表分析】
阅读教材38页“20世纪我国发生的主要水灾”表,分 析我国洪涝灾害主要集中在哪些流域,发生在哪个季 节。
我国的洪涝灾害主要集中在七大流域:
珠江流域、海河流域、江淮流域、松花江 流域、黄河流域、长江流域、辽河流域。
1.时间分布特点: 春、夏、秋季均有洪涝的发生,主要集中在夏季。
《中 国的气象灾害和洪涝灾害》 讲义
《中国的气象灾害和洪涝灾害》讲义一、气象灾害气象灾害是指大气对人类的生命财产和国民经济建设及国防建设等造成的直接或间接的损害。
中国是世界上气象灾害发生十分频繁、灾害种类甚多、造成损失十分严重的国家之一。
(一)干旱干旱是指长期无雨或少雨,导致土壤水分不足、作物水分平衡遭到破坏而减产的气象灾害。
在中国,干旱的分布范围广泛,华北地区常常出现春旱,长江中下游地区则多伏旱,西南地区易发生冬春连旱。
干旱会导致农作物减产甚至绝收,影响水资源的供应,造成人畜饮水困难,还可能引发土地荒漠化等生态问题。
(二)洪涝洪涝灾害包括洪水灾害和雨涝灾害两类。
洪水灾害是指由于暴雨、融雪、冰凌、风暴潮等引起江河湖泊水量迅速增加、水位迅猛上涨而引发的灾害;雨涝灾害则是指因长期大雨或暴雨产生的积水和径流淹没低洼土地所造成的灾害。
中国的洪涝灾害主要发生在东部季风区,尤其是长江、黄河、淮河等流域。
洪涝灾害会淹没农田、冲毁房屋和道路等基础设施,给人民的生命财产带来巨大损失。
(三)台风台风是发生在热带海洋上的强烈气旋。
每年夏季和秋季,中国东南沿海地区常常受到台风的侵袭。
台风带来的狂风、暴雨和风暴潮会摧毁建筑物、破坏农作物、影响交通运输,严重威胁着沿海地区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四)寒潮寒潮是一种大范围的强冷空气活动。
寒潮入侵时,会带来急剧的降温、大风和雨雪天气。
中国的寒潮主要发生在秋末、冬季和初春时节,北方地区受其影响较大。
寒潮可能会导致农作物遭受冻害,影响畜牧业生产,还会对交通运输和人们的日常生活造成不便。
(五)沙尘暴沙尘暴是指强风将地面大量沙尘卷入空中,使空气特别混浊,水平能见度低于 1 千米的天气现象。
中国的沙尘暴主要发生在北方地区,尤其是西北地区。
沙尘暴不仅会影响人们的出行和健康,还会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
二、洪涝灾害(一)形成原因1、气候因素中国大部分地区属于季风气候,夏季降水集中且多暴雨,这是洪涝灾害发生的主要气候原因。
2、地形因素地势低洼的地区容易积水,形成洪涝。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环境资源学院气象学文献综述论文题目:中国主要气象灾害——干旱的分析与研究学生姓名:陈璐璐学号:201018010206系(部、院):环境与资源学院专业: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班级:102指导教师:张方方2011年9月24日气象学文献综述中文摘要:气象灾害是影响面最广的灾害。
我国海陆兼备,大部分地区受季风控制,气候极不稳定,决定了我国季节降水和年际降水的时空分布不均衡。
导致我国气象灾害种类多,其中干旱对我国农业的危害影响范围最广、灾情最重的灾害之一。
就今年来说,江苏部分地区以及长江中下游就出现了罕见旱情,对当地造成了很严重的影响。
关键词:中国气象灾害干旱江苏长江中下游英文摘要:Meteorological disasters that affect the most widespread disasters. Both land and sea in China, most of the region controlled by the monsoon, the climate is very unstable, the decision of China's inter-annual seasonal rainfall and the uneven spatial and temporal distribution of precipitation. Lead to many kinds of meteorological disasters in China, But one of drought impact on agriculture in China the most extensive damage, one of hardest-hit disaster.This year, the Jiangsu Yangtze River in some areas and there have been rare drought, causing a very serious local impact.关键词:China Meteorological Disasters drought Jiangsu Province Yangtze River前言水是一切农业生物必须的生活因子,水分状况异常会形成各种灾害。
其中干旱是我国和世界农业生产上最严重最常见的农业气象灾害,是一种长时期降水偏少,造成空气干燥、土壤缺水、水源枯竭,影响农作物和牲畜正常生长发育而减产的现象。
干旱是危害农牧业生产的第一灾害,气象条件影响作物的分布、生长发育、产量及品质的形成,而水分条件是决定农业发展类型的主要条件。
干旱由于其发生频率高、持续时间长,影响范围广、后延影响大,成为影响我国农业生产最严重的气象灾害;干旱是我国主要畜牧气象灾害,主要表现在影响牧草、畜产品和加剧草场退化和沙漠化。
干旱导致草场植被退化。
我国大部分地区处于干旱半干旱和亚湿润的生态脆弱地带,气候特点为夏季盛行东南季风,雨热同季,降水主要发生在每年的4-9月。
北方地区雨季虽然也是每年的4-9月,但存在着很大的空间异质性,有十年九旱的特点。
由于气候环境的变迁和不合理的人为干扰活动,导致了植被严重退化,进入21世纪以后,连续几年,干旱有加重的趋势,而且是春夏秋连旱,对脆弱生态系统非常不利。
而干旱是我国主要的气象灾害之一,对我国所造成的影响无疑是巨大的。
由此可见,研究我国的干旱情况以及防御措施的采取已经成为迫在眉睫的事情了。
正文干旱1.概念干旱通常指淡水总量少,不足以满足人的生存和经济发展的气候现象,一般是长期的现象,干旱从古至今都是人类面临的主要自然灾害。
即使在科学技术如此发达的今天,它造成的灾难性后果仍然比比皆是。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随着人类的经济发展和人口膨胀,水资源短缺现象日趋严重,这也直接导致了干旱地区的扩大与干旱化程度的加重,干旱化趋势已成为全球关注的问题。
2.成因我国地处东亚,季风气候明显,逐年之间季风的不稳定性造成了我国大范围干旱的频频发生,使干旱成为对我国农业生产影响最严重的气象灾害。
据不完全统计,从公元前206年到1949年的2155年间,我国发生过较大的旱灾1056次,平均每两年就发生一次大旱。
新中国成立后,政府十分重视抗旱工作,修建了大量的蓄水、灌溉工程,使旱灾的发生得到了某种程度上的控制,但由于经济的迅速发展、人口增长等原因,致使干旱仍不时发生,并有进一步加重的趋势。
据1950~1999年的统计,平均每年受旱面积约2102.3万公顷,约占各种气象灾害面积的60%,每年因旱灾损失粮100亿公斤。
其中,1959~1961年三年连旱,受旱面积达10980公顷,减产粮食611.5亿公斤。
【1】3.我国干旱区黄淮海流域干旱区:这是我国发生干旱面积最大、频次最高的地区。
在3~10月的农作物生长期内均有可能发生,其中春旱发生频次最高,有“十年九春旱”之说。
如1951~1980年的30年内就有26年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春旱。
大多数春旱年之前的冬季少雨(雪),甚至自秋季就少雨,如1999年。
有的春旱可持续到6、7月份,出现春夏连旱,对农业产生影响更为严重,如1962年、1972年、1997年等。
个别年份如1965年甚至春夏秋三季连旱,对农业生产影响更为严重。
夏旱的频次低于春旱,但多与春旱或秋旱相连,如1957年、1974年等,对农业生产影响也比较大。
长江中下游干旱区:这是我国东部干旱频次相对较低的一个地区,干旱次数不仅低于北部的黄淮海流域,甚至也低于其南部的华南、西南地区。
这里春旱频次不高,夏旱则比较经常出现。
1951~1980年30年中有25年出现过不同程度的夏旱。
夏旱一般都是梅雨结束后受副热带高压控制,出现连晴高温天气的结果。
所以通常又称“伏旱”。
单纯的伏旱一般影响不很严重,只有旱情持续到9、10月或11月,即出现夏秋连旱时危害才比较严重,如1959年干旱从7月持续到9月。
本区单纯出现的秋旱范围较小,影响也比较轻。
华南和西南干旱区:这两个地区一年四季都有农作物生长,干旱频次也比较高。
但与前三个区不同的是以冬、春两季干旱为主,特别是冬春连旱影响比较大。
其中,华南地区夏秋多台风降水,因此,干旱多出现在秋末、冬季到初春期间,如1954年9月至1955年4月,1998年11月至1999年4月华南部分地区发生持续秋冬春三季连旱,对工农业及生活用水等影响很大。
西南地区冬春发生连旱时亦可持续4~5个月,有时也发生秋冬春三季的连旱,如1959年11月至1960年5月共持续了7个月。
【2】我国的大范围干旱有50年和100年左右的周期,16世纪、17世纪、20世纪的20年代、70年代干旱都比较严重。
北纬35到40纬度带干旱发生较多,往北往南都显著减少。
据统计,黄淮海地区的受灾面积约占全国受灾面积的1/2,是干旱最频繁和最严重的的地区;其次是长江流域和西南。
西北地区降雨稀少,但主要是绿洲灌溉农业,受当年降雨多少影响不大,干旱次数和面积反而较小。
【3】4.长江中下游干旱区在中国众多的干旱区中,对于今年来说,长江中下游地区出现了罕见的旱情,在上述的干旱区中是最严重的。
今年以来,长江中下游地区遭遇50年一遇大旱,湖北湖南江西大片土地龟裂、禾苗枯萎、水库“无水”,近500万人、350万头牲畜因旱饮水困难。
长江中下游旱情的发展给部分地区的农业生产带来不利影响,其中以江苏省的干旱情况相对来说最为严重。
在此,我就简要的拿江苏省为例。
江苏旱情今年以来,江苏全省降雨较少。
目前,全省部分地区旱情已达60年来最严重程度,一些湖泊干涸,淮河下游断流,太湖和洪泽湖的水位处于历史最低水位。
目前除局部地区外,全省工农业生产和居民生活还未受到严重影响。
水利专家认为,如果旱情持续,即将到来的夏种将面临用水难题,对航运也将产生较大影响。
目前的旱情可归结为“两少一大”:一是全省降雨量较少。
江苏作为最不缺水的“水乡”,去年10月份以来,全省降雨持续偏少。
今年江淮及苏南降雨偏少七成。
1-5月,泰州、南通、南京、镇江、常州、无锡、苏州等江淮和江南地区的降雨量均为60年来最低值。
宜兴、高淳、溧水、盱眙等县市出现特大干旱。
二是各流域上游来水异常偏少。
水文数据表明,目前,长江干流流量不及去年同期的一半,沿江高潮位比常年同期偏低1.0-2.2米,5月19日南京高潮位仅4.47米,为1950年以来同期第二低值。
淮河今年以来基本一直断流,沂沭泗河长期断流。
目前,洪泽湖水位仅12.15米,接近死水位,部分小湖泊和小河流已经干涸见底。
太湖水位跌至历史最低。
三是用水量增大。
今年以来,江苏经济发展迅速,工农业用水量较大,加之降雨减少,上游来水减少,太湖地区河网水位普遍较常年同期低0.3-1.0米;太湖、洪泽湖、高邮湖和石梁河水库蓄水总量比常年同期少12亿立方米,中小水库蓄水比常年同期少一半,面积较大的石臼湖已经干涸。
【4】5.危害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粮食问题始终是关系国家安全、社会稳定的重大战略问题,与其它自然灾害相比,旱灾是影响我国粮食生产的主要因素,因为旱灾造成的粮食损失要占全部自然灾害粮食损失的一半以上。
据统计分析,我国受旱面积50年代为1.7亿多亩,90年代年均3.64亿亩,因旱损失粮食50年代年均43.5亿公斤,90年代为195.7亿公斤。
干旱始终困扰着我国经济、社会特别是农业的发展。
【5】干旱使土壤水分含量降低,造成植物生长不良,甚至枯萎,作物产量明显降低。
作物一方面通过根部吸收土壤中的水分和无机盐类,另一方面又由叶面把大量水分蒸腾出去,保持其正常的生理过程。
一般蒸发量与吸水量之比略小于1,随着干旱的发生就会接近1 ,当大于1的时候就发生枯萎现象。
干旱还会使地表径流量减少,湖泊水位降低,水面缩小甚至干涸,使仅有的淡水资源水质恶化,由于地表水源不足,地下水超采日趋严重,形成了大面积的地下水位下降漏斗,部分地区发生地面沉降;地下水位下降,造成人畜饮水困难,甚至会出现航运中断,水力发电减少,工业和城市用水短缺。
严重的干旱,会使大范围地表植物枯萎,致使土壤表面裸露,白天晴热高温,夜间又迅速降温,使得土壤中微生物数量及密度发生变化,有利于腐殖质分解,导致维持土壤团粒结构的微生物活动急剧减少,土壤结构被破坏。
另外,裸露的地面,一遇大雨地表土极易冲蚀,造成水土流失,一遇风,还会造成风蚀。
久而久之,土地明显退化,沙漠化面积扩展。
【6】干旱的直接危害是造成农牧业减产,人畜饮水发生困难,农牧民群众陷于贫困之中。
干旱的间接危害是引发其他自然灾害的发生。
6.防御措施针对干旱成因,可以采取以下措施有效防御干旱或者减轻旱灾的损失:1、优化农业生产布局,改进生产技术,选育和种植耐旱品种,深耕覆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