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婆的日用家当》的叙事美学蕴含
大学高级英语学期论文 《外婆的日用家当》迪伊的启示
《外婆的日用家当》迪伊的启示摘要:迪伊是美国著名的黑人女作家艾丽丝·沃克尔在其短篇小说《外婆的日用家当》中塑造的一名年轻的黑人女子形象。
在对待黑人文化遗产这一问题上,她与其母亲及妹妹有着迥异的态度。
迪伊个性鲜明,象征意义深刻。
剖析迪伊,便于对本民族及其遗产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
这不仅是单针对黑人文化遗产来说的,就是对如何继承我们中华文化遗产亦有着积极意义。
关键字:黑人;文化遗产;启示一、作者与创作背景艾丽丝·沃克尔(Alice Walker,1944—)是美国女诗人、小说家及政论家,为20世纪70年代以来美国文坛最著名的黑人女作家之一。
艾丽斯·沃克尔生于南方佐治亚州的贫苦家庭,1961年入斯帕尔曼大学学习,并投身于争取种族平等的政治运动。
毕业后继续参加争取黑人选举权的运动。
其主要作品为小说《紫色》(1982)、小说《格兰奇·科普兰的第三次生命》(1970)、小说集《爱与烦恼:黑人妇女的故事》(1973)和长篇小说《梅丽迪恩》(1976)。
艾丽斯·沃克尔鼓励女性通过争取自由平等的斗争和寻求真正的自我而获得独立和充分的人性。
艾丽斯·沃克尔擅长描写农村妇女,并特别偏重于黑人与黑人之间相互关系的分析刻画。
她在她的小说里生动的反映了黑人女性的苦难,歌颂了她们与逆境搏斗的精神和奋发自立的坚强性格。
《外婆的日用家当》选自小说集《爱与烦恼:黑人妇女的故事》,它的创作背景是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到七十年代中期美国风起云涌的黑人民权运动。
这一运动的主旨是反对白人种族隔离和种族歧视。
随着运动的不断深入,政府相继宣布黑人权利的合法性。
同时,黑人文化民族主义也在六十年代应运而生。
大批黑人开始苏醒,开始自己的寻根之旅。
也有很多人开始排斥充满苦痛的美国黑人伤痛文化史,宣扬“黑人最美”。
在当时,很多黑人对于如何给自己定位及如何对待民族文化遗产一度陷入了迷惑。
作者的这篇《外婆的日用家当》便是运用了象征的手法,表达了自己对于黑人民族文化遗产的态度。
艾丽丝·沃克短篇小说《外婆的日用家当》中的阐释判断
艾丽丝·沃克短篇小说《外婆的日用家当》中的阐释判断摘要艾丽丝·沃克短篇小说《外婆的日用家当》中,通过援引詹姆斯·费伦的修辞叙事理论,围绕主人公对待本族文化的态度问题、故事主题和反讽技巧的理解,解读读者做出的阐释判断。
对小说中阐释判断的解读是理解小说主题涵义和欣赏小说美学意蕴的有效方法。
关键词:艾丽丝·沃克《外婆的日用家当》阐释判断中图分类号:i106.4 文献标识码:a一引言艾丽丝·沃克(alice walker,1944-)是美国黑人小说家、诗人和短篇小说作家。
沃克的短篇小说集《爱情与困惑:黑人妇女的故事》荣获1974年国家文学艺术学院罗森塔尔奖,其中的《外婆的日用家当》(everyday use for your grandmama)是这本小说集中的精品之一。
叙事判断是修辞叙事学的一个重要命题。
美国著名叙事修辞理论家詹姆斯·费伦认为,叙事判断主要有三种类型:对于行动的本质或叙事其它因子所做出的阐释判断;对人物或行动的道德价值所做出的伦理判断;对于叙事及其组成部分之艺术质量所做出的审美判断。
由于篇幅所限,本文仅对小说《外婆的日用家当》中的阐释判断进行解读,以期更加深刻地理解其主题涵义和美学意蕴。
小说主要讲述的是深受黑人权力运动(black power movement)影响的黑人女孩迪伊回到阔别已久的家里,与母亲和妹妹麦吉就以“百衲被”为代表的黑人文化遗产的继承方式产生分歧和冲突的故事。
故事篇幅不长,但是情节可谓生动细致并跌宕起伏。
三个主人公虽为母女和姐妹关系,却个性特点鲜明并极具代表性。
对三个主人公的行为和态度进行阐释判断是理解故事主题和作者创作意图的有效途径。
小说主题意义深远,对小说主题的阐释对于任何文化背景下的人们皆具有很强的启发效应。
小说创作中运用的反讽写作技巧,是理解故事主题的又一关键因素,对反讽技巧的阐释同样不可忽视。
对小说进行阐释判断是读者阅读的主要动力,也是推动整个故事叙事进程的主要动力。
《外婆的日用家当》中的隐喻分析
《外婆的日用家当》中的隐喻分析作者:刘嫣来源:《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上旬刊》 2011年第5期刘嫣(1.中南民族大学外国语学院,湖北武汉430074;2.荆楚理工学院外国语学院,湖北荆门448000)摘要:《外婆的日用家当》是非裔美国女作家艾丽丝·沃克最著名的短篇小说之一。
作品突出了母亲、迪伊和麦吉这三个黑人女性人物的性格和矛盾冲突。
本文将从隐喻的角度来分析文本以凸现文章的主题,以便使沃克的这一作品得到更好地理解。
关键词:艾丽丝·沃克;隐喻;文化中图分类号:H0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1580(2011)05—0070—02艾丽丝·沃克的小说多描写南方黑人的社区生活,尤其关注黑人妇女的生存状态、她们的苦难和抗争。
其代表作品长篇小说《紫色》(1982年)在1983年获得美国文学最高荣誉的三大奖:普利策奖、美国国家图书奖和全国书评家协会奖,沃克因此被视为“黑人妇女写作文艺复兴运动的灵魂人物”。
她的写作视野广泛,作品涉及种族、性别、社会、历史、人性等领域。
《外婆的日用家当》(Everyday Use)收录在她最优秀的短篇小说集《爱情与烦扰:黑人妇女的故事》(In Love and Trouble:Stories of Black Women)。
该作品以其深刻的思想性和完美的艺术性成为美国短篇小说中的经典,深受读者的喜爱和评论界的广泛关注。
之中,以美国黑人权利运动为背景,故事围绕祖先留下来的一些日常用品如板凳、搅乳桶盖、牛奶搅拌器,特别是外婆留下来的两床手工缝制的百纳被展开,成功塑造了三个不同性格的女人形象:母亲和大女儿迪伊、小女儿麦吉。
讲述了一个美国黑人家庭母女三人对象征着黑人遗产的两床被子的不同态度而引发的矛盾冲突。
作品深刻的意蕴,来自于小说中大量的隐喻。
这些隐喻成为了小说的发展线路。
同时也是贯穿小说的语言道具。
本文试从分析这些隐喻的内涵着手来解析其深层主题。
短篇小说《外婆的日用家当》的人文关怀――母亲的选择
短篇⼩说《外婆的⽇⽤家当》的⼈⽂关怀――母亲的选择2019-10-09[摘要]《外婆的⽇⽤家当》是艾丽思•沃克尔最优秀的短篇⼩说之⼀。
作品是通过母⼥三⼈对待两床百衲被的不同态度展开的。
百衲被在⿊⼈⽂化中具有⼗分重要的意义。
它体现的是⿊⼈妇⼥的创造⼒,代表的是⿊⼈民族的⽂化遗产。
⼤⼥⼉勇敢⾃信,聪慧机敏,盲⽬寻根却对民族⽂化知之甚少。
⼩⼥⼉⾃卑怯弱没有多少⽂化,却深深领会到民族⽂化的灵魂。
在这场百衲被归属问题引发的冲突中,究竟谁能获胜,母亲的抉择具有决定性的作⽤。
本⽂通过分析母亲对待两位⼥⼉的不同态度并最终选择出⽂化遗产的理想继承⼈,揭⽰了⿊⼈民族应该如何保护本民族⽂化遗产的道路。
⽂化遗产应该从本质上完整得保存下来。
[关键词]母亲选择⽂化遗产艾丽思•沃克尔是当代美国妇⼥⽂学和⿊⼈⽂学的杰出代表,也是美国⽂学史上最优秀的作家之⼀。
其代表作《紫⾊》为她赢得了美国图书界三项⼤奖――普利策⽂学图书奖、国家优秀图书奖和全国图书评论奖。
艾丽思•沃克尔多描写⿊⼈妇⼥的命运,并歌颂她们在逆境中不屈不挠的奋⽃精神,其作品始终充满着对⿊⼈妇⼥的⽣存状态和精神状态的⼈⽂关怀。
《外婆的⽇⽤家当》是艾丽思•沃克尔优秀的短篇⼩说之⼀。
作品是通过母⼥三⼈对待两床百衲被的不同态度展开的。
这两床百衲被的意义不仅仅在于它们是两床可以供⼈使⽤,给⼈温暖的被⼦,更重要的是它们代表着⿊⼈的⽂化遗产。
母⼥三⼈对待民族⽂化遗产的不同观念⽆疑会引起⼀场⼩⼩的家庭风波。
⼤⼥⼉勇敢⾃信,聪慧机敏,⼩⼥⼉⾃卑怯弱却宽容。
在这场百衲被归属问题引发的冲突中,究竟谁能获胜?母亲的抉择具有决定性的作⽤。
作为⿊⼈民众代表的母亲,其选择揭⽰了⿊⼈民族应该如何保护本民族的⽂化遗产。
⼀、母亲对⼤⼥⼉的态度在母亲⼼中⼤⼥⼉迪伊是她的骄傲。
迪伊拥有姣好的⾯容,优美的⾝姿。
她伶⽛俐齿,勇敢⾃信。
有这样⼀个⼥⼉,作为母亲当然⾼兴。
母亲很爱她。
在故事开篇,母亲就讲道:“我就在这院⼦⾥等候她的到来。
外婆的日用家当读后感
外婆的日用家当读后感
《外婆的日用家当》读后感。
《外婆的日用家当》是一部以日常生活为题材的小说。
它以外
婆的日常生活为线索,描绘了一位老人的生活点滴,以及她对生活
的态度和对家人的爱。
这部小说让我感受到了生活的真实和温暖,
也让我对家人的爱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外婆是一个普通的老人,她每天都在家里忙碌着,做饭、洗衣、收拾家务。
她的日常生活看起来平淡无奇,但却充满了对家人的爱
和关怀。
她对孩子们的关心体现在每一餐的细心烹饪,对孙子孙女
的关爱体现在每一件衣服的精心缝制。
外婆的日用家当中充满了她
对家人的爱,这种爱是平凡而真实的,让人感动和温暖。
通过外婆的日用家当,我深刻地感受到了家人的重要性。
在外
婆的眼里,家人永远是她最珍贵的财富,她愿意为家人付出一切。
这让我意识到,家人的爱是最真挚和无私的,我们应该珍惜和珍爱
家人,因为他们是我们生活中最重要的存在。
除了家人的爱,外婆的日用家当也让我感受到了生活的真实和
温暖。
在这个快节奏的社会里,人们往往忽略了生活中的一些细节,而这些细节却是生活最真实的写照。
外婆的日用家当中,有着生活
的痕迹和岁月的沉淀,这些都让人感受到了生活的温暖和美好。
通过阅读《外婆的日用家当》,我对家人的爱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也对生活有了更真实的感悟。
这部小说让我重新审视了自己的
生活,让我更加珍惜和感恩身边的一切。
我相信,只有用心去感受
生活,我们才能体会到生活的美好和温暖。
愿我们都能像外婆一样,用爱和关怀去面对生活,用真诚和温暖去对待家人。
艾利斯·沃克小说《外婆的日用家当》的叙事文体特征解读
艾利斯沃克小说《外婆的日用家当》的叙事文体特征解读刘红见
【期刊名称】《语文建设》
【年(卷),期】2016(0)6X
【摘要】《外婆的日用家当》是当代非裔美国作家的代表作,这篇小说的最大特色在于沃克运用独特的叙述角度和创新性的语言能力来突出文章的涵义。
本文一方面从叙事学角度对小说叙事的篇章布局与视角进行探讨,挖掘其深层的意蕴,另一方面从文学文体学角度对小说具体的文体特征分析凸显小说细节和不同的人物形象,通过两者结合,从而全面解读小说的主题。
【总页数】2页(P45-46)
【关键词】《外婆的日用家当》;叙事技巧;文体特征
【作者】刘红见
【作者单位】西安翻译学院国际关系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I712.074
【相关文献】
1.黑人文化与白人强势文化的撞击--沃克《外婆的日用家当》小说解读 [J], 张晔
2.逃避伤痛文化,寻根非洲文化--从艾利斯·沃克的《外婆的日用家当》看美国黑人文化认同 [J], 赵莉华
3."百衲被"与民族文化记忆--艾丽思·沃克短篇小说《日用家当》的文化解读 [J],
张峰;赵静
4.短篇小说《日用家当》中的文体特征解读 [J], 王新燕;周莉
5.寻找失落的美国黑人文化遗产——试析艾丽斯·沃克短篇小说《外婆的日用家当》[J], 管淑红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民族文化遗产的失与得——短篇小说《外婆的日用家当》给我们的启示
、
爱丽丝 ・ 沃克的短 片小说《 外婆的 日用家当 》
艾 丽 丝 ・沃 克 l4 年 出 生 在 美 国 南 部 左 治 亚 州 伊 顿 屯 县 94 (a o tn 的 一 个 贫苦 佃农 家庭 , Etno) 正如 她 自己所 说 , 是 一 个 “ 犬 她 农
民族文化遗产及其意义
之 女 ” (a g t r f h r r l e s nr ) d u h e o t e u a p a a t y 。在 美 国经 济 人 萧 条 (r a D p e so ) 期 , 克 的家 庭 虽 然 贫 穷 但 却 和 睦 而 富 有远 G e t e r s in 后 沃 见 。 的 家 庭 培 养 了 沃 克对 自然 界 美 的热 爱 和 音乐 、 画 、 作 等 艺 她 绘 写 术 天 赋 。 16 年 沃 克 带 着 母 亲 留 给 她 的 i件 神 奇 的礼 物 ( 台 打 字 91 -- 机 , 台缝 纫机 和 一 小提 箱 ) 到 亚特 兰 大在 斯 拜 尔 曼 大 学 就 读 , 一 个 来 从 此 便投 入 到 轰 轰 烈 烈 的 民权 运 动 中 去 。 沃 克 是一 个 多产 作 家 , 作 品 的 文 体风 格 也 多 样 化 , 尤其 是 她 创 作 的小 说 使 她 得 到 美 国学 界 的 认可, 同时 , 还 被 公 认 为 7 她 O年 代 美 国非 洲 妇 女 文 学 复 兴 的主 要 代 表 人 物 。 18 9 2年 出版 的 《 色 》 紫 获普 利 策 奖和 美 国 国家 图书 奖 , 是第 位 获此 殊 荣 的黑 人 女 作 家 。 克 的作 品 都 源 于 自 己在 美 国种 族 隔 沃
一
中国 是 历 史文 明 古 国 ,中 华 民族 创 造 了 五 千年 灿 烂 辉 煌 的 文 化
大学高级英语学期论文 《外婆的日用家当》迪伊的启示
《外婆的日用家当》迪伊的启示摘要:迪伊是美国著名的黑人女作家艾丽丝·沃克尔在其短篇小说《外婆的日用家当》中塑造的一名年轻的黑人女子形象。
在对待黑人文化遗产这一问题上,她与其母亲及妹妹有着迥异的态度。
迪伊个性鲜明,象征意义深刻。
剖析迪伊,便于对本民族及其遗产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
这不仅是单针对黑人文化遗产来说的,就是对如何继承我们中华文化遗产亦有着积极意义。
关键字:黑人;文化遗产;启示一、作者与创作背景艾丽丝·沃克尔(Alice Walker,1944—)是美国女诗人、小说家及政论家,为20世纪70年代以来美国文坛最著名的黑人女作家之一。
艾丽斯·沃克尔生于南方佐治亚州的贫苦家庭,1961年入斯帕尔曼大学学习,并投身于争取种族平等的政治运动。
毕业后继续参加争取黑人选举权的运动。
其主要作品为小说《紫色》(1982)、小说《格兰奇·科普兰的第三次生命》(1970)、小说集《爱与烦恼:黑人妇女的故事》(1973)和长篇小说《梅丽迪恩》(1976)。
艾丽斯·沃克尔鼓励女性通过争取自由平等的斗争和寻求真正的自我而获得独立和充分的人性。
艾丽斯·沃克尔擅长描写农村妇女,并特别偏重于黑人与黑人之间相互关系的分析刻画。
她在她的小说里生动的反映了黑人女性的苦难,歌颂了她们与逆境搏斗的精神和奋发自立的坚强性格。
《外婆的日用家当》选自小说集《爱与烦恼:黑人妇女的故事》,它的创作背景是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到七十年代中期美国风起云涌的黑人民权运动。
这一运动的主旨是反对白人种族隔离和种族歧视。
随着运动的不断深入,政府相继宣布黑人权利的合法性。
同时,黑人文化民族主义也在六十年代应运而生。
大批黑人开始苏醒,开始自己的寻根之旅。
也有很多人开始排斥充满苦痛的美国黑人伤痛文化史,宣扬“黑人最美”。
在当时,很多黑人对于如何给自己定位及如何对待民族文化遗产一度陷入了迷惑。
作者的这篇《外婆的日用家当》便是运用了象征的手法,表达了自己对于黑人民族文化遗产的态度。
外婆的日用家当读后感
外婆的日用家当读后感《外婆的日用家当》读后感。
《外婆的日用家当》是一本描写外婆生活的书籍,作者以细腻的笔触,生动的语言,展现了外婆的日常生活和对家人的深情。
读完这本书,我深深感受到了外婆对家庭的无私奉献和对生活的热爱,也让我对生活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感悟。
外婆是一个典型的老一辈女性,她在家庭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是家庭的中流砥柱。
她每天早早起床,做饭、洗衣、收拾家务,一丝不苟地照顾着家人的生活。
在书中,作者用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外婆每一件家当的使用场景,每一样家当都承载着外婆对家庭的深情。
比如,外婆的砂锅,每次煮饭时都能散发出浓浓的香味,让人回味无穷;外婆的抹布,洗完澡后总是用它轻轻擦拭身体,温柔细致;外婆的针线盒,总是在家人需要时,拿出来缝补衣服,用心呵护着每一件衣物。
这些家当不仅仅是生活的必需品,更是外婆对家庭的爱和关怀的象征。
通过这本书,我深刻体会到了外婆对家庭的无私奉献和对生活的热爱。
她用自己的双手,为家人创造了一个温馨舒适的家,她用自己的行动,传递着对家人的深情。
外婆的生活虽然平凡,但是她用心对待每一件家当,让它们成为了家庭温暖的象征。
这让我深受感动,也让我对生活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感悟。
除了对外婆的生活方式的感悟,这本书还让我对生活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在现代社会,人们总是追求物质的享受和快节奏的生活,很少有人能像外婆一样,用心对待生活中的每一个细节。
外婆的日用家当虽然平凡,但是在她的手中,它们成为了生活的精彩。
这让我明白,生活中的每一个细节都值得我们用心对待,只有用心去感受,才能发现生活的美好。
通过阅读《外婆的日用家当》,我深刻感受到了外婆对家庭的深情和对生活的热爱,也让我对生活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感悟。
外婆的生活虽然平凡,但是她用心对待每一件家当,让它们成为了家庭温暖的象征。
这让我明白,生活中的每一个细节都值得我们用心对待,只有用心去感受,才能发现生活的美好。
希望每个人都能像外婆一样,用心对待生活中的每一个细节,让生活变得更加精彩。
黑暗中的舞者——《外婆的日用家当》中的女性形象解读
2017.04文黑暗中的舞者○王含冰摘 要:《外婆的日用家当》是美国黑人文学第三次文艺复兴的代表作家艾丽斯•沃克最优秀的短篇小说之一,讲述大女儿迪伊回乡探望母亲和妹妹的“寻根”之旅,表现了长期受到歧视、压迫的黑人文化在白人占主导地位的社会中所受到的强烈冲击。
本文通过对三位黑人女性形象的分析解读,探讨了在白人占主导地位的社会中黑人文化的传承问题。
关键词:艾丽斯•沃克 《外婆的日用家当》 女性形象 黑人文化艾丽斯•沃克是美国当代小说家、散文家、诗人和社会运动人士,亦是美国当代黑人文学中最有影响的作家之一。
她的小说以现实生活为基础,深入人物的内心世界,描写了黑人,尤其是黑人妇女的爱恨情仇与喜怒哀乐,以及她们的梦想与期待、希冀与失望,歌颂了黑人女性身处逆境却顽强奋斗的坚强意志。
其弘扬黑人女权主义的代表作《紫色》一举荣膺普利策文学奖、美国国家图书奖及全国书评家协会奖,描述一位深受传统思想束缚的黑人女性破茧成蝶的蜕变和成长过程,充分展现了黑人女性深受性别和种族双重压迫的政治状况和生活境遇,以及对这种双重压迫的反抗和对完善自我及完美生活的渴望与追求,深刻反映了作者的妇女主义思想。
《外婆的日用家当》是艾丽斯•沃克短篇小说中的精品,描述了黑人女孩迪伊回乡探望母亲和妹妹以及由此引发的母女和姊妹之间的矛盾冲突。
作者通过对三位黑人女性的生存现状以及矛盾冲突的展现,探讨了在白人占主导地位的社会中黑人文化的保留问题,“揭示了由白人强势文化冲击所造成的黑人心灵文化迷失的现象,生动准确地反映了占主导地位的白人文化与处于弱势地位的黑人文化之间的冲突。
”[1]本文主要分析小说中三位黑人女性的性格特征以及她们所代表的黑人女性群体,从而更好地理解作者的妇女主义思想。
一、母亲——黑人文化遗产的捍卫者小说以第一人称视角平铺直入地娓娓道来:“我就在这院子里等候她的到来。
”[2]表现了一个母亲静候离家多年的大女儿造访的心情,没有泪水涟涟的激动,只是平静地和小女儿打扫卫生准备“迎客”,为故事的进一步发展埋下了伏笔。
《外婆的日用家当》的叙事美学蕴含
《外婆的日用家当》的叙事美学蕴含孟利;徐建纲【期刊名称】《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年(卷),期】2012(000)009【摘要】《外婆的日用家当》(Everyday Use)是美国黑人女作家艾丽斯.沃克最著名的短篇小说之一,其最大的特点在于作者运用叙述的角度和手法来表现文章的意义。
本文从第一人称见证人的叙事方式、女性主义叙事视角、隐喻的叙事技巧和反讽的叙事技巧四个方面探讨小说的叙事美学特点,从而更加深刻地展示美国黑人民族文化的主题。
%"Everyday Use" is one of the most famous short stories written by African-American writer Alice Walker;the distinguished feature of the story is that the author uses the narrative point of view and approach to express the theme of the story.This paper attempts to analyze the narrative aesthetic features of the story from the following four aspects: the witness' first person narrative point of view,the feminist narrative point of view,and the narrative techniques of metaphor and irony,which together display a more profound theme of African-American culture.【总页数】3页(P21-23)【作者】孟利;徐建纲【作者单位】三峡大学外国语学院,湖北宜昌443002;三峡大学外国语学院,湖北宜昌44300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I106.4【相关文献】1.由女性主义叙事建构的文本张力--评《外婆的日用家当》 [J], 张晓平2.由女性主义叙事建构的文本张力——评《外婆的日用家当》 [J], 张晓平;3.浅析艾丽斯·沃克《外婆的日用家当》中的"错位艺术" [J], 陈群4.双重叙事进程中圆形人物的建构——重读经典小说《外婆的日用家当》 [J], 刘洁5.艾利斯·沃克小说《外婆的日用家当》的叙事文体特征解读 [J], 刘红见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外婆的日用家当》中的象征手法分析
《外婆的日用家当》中的象征手法分析作者:杨婷婷来源:《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6年第07期[摘要]《外婆的日用家当》作为爱丽丝·沃克短篇小说集的经典代表,作者赋予三位女主人公不同的象征性意义,故事主要围绕母亲、迪依和麦琪三位女性为了争夺象征黑人财产和文化的日用家当展开叙事情节,在争夺中作为黑人财产拥有者——母亲突然醒悟,继承本民族文化不应局限于外在形式,而是应该源自内心深处的真正理解和热爱。
[关键词]《外婆的日用家当》;爱丽丝·沃克;象征手法[中图分类号]12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5918(2016)07-0184-02一、引言《外婆的日用家当》创作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是一部带有反叛主义的短篇小说。
小说背景正值美国黑人争取权力运动时期,由于长期生活在美国奴隶制的排挤和碾压下,黑人女性得不到真正的解放,为了能够摆脱白人社会的奴役和歧视,他们试图发起争取权力运动,以期能够得到和白人平等的地位和权力,不再备受压迫。
作为当时美国黑人文学运动的领军人物,爱丽丝·沃克对小说中的母亲,大女儿迪依,小女儿麦琪以及棉被和搅乳棒等都不仅仅是对一个人或者一件日用家当的描写,而是通过对这些具有象征性人物和事物的刻画来揭露当时作为黑权运动的先锋者——迪依在对待本民族文化和遗产上的迷失和肤浅的认识,母亲作为黑人文化忠实的继承者和守护者,在听到麦琪的一番话之后彻底醒悟,最终将象征家族遗产的两床百纳被交给真正继承者的正确做法。
母亲的做法暗示出想要成为民族文化的继承者和拥有者不能仅仅依靠表面上的对其美学价值的欣赏,而是应该真正读懂本民族文化,并发自心底地去爱它。
二、三位女性的象征性分析(一)母亲——黑人文化的传承者和守护者小说中的母亲——琼森太太是以第一人称口吻讲述整个事情的经过,作为本篇小说的讲述者和主人公,她的形象正是黑人文化的继承者和拥有者的最典型象征。
她是一个大块头、身强体壮、吃苦耐劳、几乎没有接受过学校教育的一位典型的黑人妇女形象。
寻找失落的美国黑人文化遗产——试析艾丽斯·沃克短篇小说《外婆的日用家当》
20 年第 l ( 8 06 期 第 卷
总第 2 期 ) 7
作为美国 黑人权力运动象征的迪伊 , 她不仅参加了民权运 有着错误 的认识 , 大西洋的奴隶贸易把美 国黑人从西非带到了
动, 电力入了文化 民族主义运动的行列。文化民族主义者 美国大陆。假如他们 真要 寻找他们 文化 的根基, 习一些西非 而且 Ⅱ 学 非常强调黑 ^ 、 . 文化艺术的复兴和发展。当迪伊坐下来吃饭的时 语言更有意义。而迪伊对母亲的问候语却是东非语言。 何况迪 候, 她突然对家中的手工器具非常感兴趣: 先是她爸爸因为买不 伊用带外国腔的话语 问候她的母亲 , 而且这些话对她母亲来说 追时尚。 起椅子而做的条凳 , 然后是迪伊外婆的黄油碟子 , 后来她问妈妈 没有任何意义。所以唯一的解释是赶时髦 ,
摘
要 : 国黑人女作 家艾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斯 ・ 美 沃克短篇 小说《 外婆的 日用家 当》 以二十世 纪六十年代 末至七 十年代初 美 国黑 是
人权力运动 为背詈 。在 美国的 非洲 黑人 已经融入 美国社 会 , 形成 了 自己独特 的 美国黑人 文化 , 并 因而忽视或放 弃 整个文化遗产 中的任何一部分都是对祖 先的不尊 重。作者正是通过对母 亲、 迪伊 和麦姬这 三 个黑人女性人 物的塑
维普资讯
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 ( 社会科学版 )
Ja Jo InrM oma fne a 味柚td u 邺 i (oi ,i c dk u t S cl cneE l ̄ y aS e t
20 0 6年 第 1 ( 8卷 期 第
总第 2 7期 )
No 1 2 0 ( 18 S m No 2 ) . 0 6 Vo . u . 7
寻 失 的 国人化 产 找 落 美黑 文 遗
外婆的日用家当读后感
外婆的日用家当读后感《外婆的日用家当》是一本让人感动的书,它讲述了一位外婆的故事,通过她的日用家当,勾勒出了一幅幸福美满的家庭生活画面。
这本书让我深刻地感受到了家庭的温暖和亲情的珍贵。
外婆是一位普通的农村妇女,她的日常生活并不起眼,但是她用心呵护的家当却是家庭的心灵纽带。
书中通过外婆的日用家当,如针线盒、炊具、药箱等,展现了外婆对家庭的关爱和细心呵护。
外婆用针线盒织出了家人的衣裳,用炊具烹饪出了家人的饭菜,用药箱治愈了家人的疾病,这些看似平凡的家当却承载了外婆对家人的深情厚爱。
在外婆的日用家当中,我看到了家庭的温暖和幸福,也看到了外婆对家人的无私奉献和坚定的爱。
通过外婆的日用家当,我也深刻地感受到了家庭的重要性。
在现代社会中,家庭的地位和作用似乎越来越被忽视,人们更加注重个人的成就和事业的成功,而忽略了家庭的温馨和亲情的珍贵。
然而,外婆的日用家当告诉我们,家庭才是我们生活中最重要的支撑,家人的关爱和温暖才是我们生活中最珍贵的财富。
外婆用她的日用家当守护着家庭,也让我更加珍惜自己的家人,更加关注家庭的温馨和和谐。
除此之外,外婆的日用家当也让我感受到了传统文化的魅力。
在现代社会中,传统文化似乎越来越被边缘化,人们更加追求新潮和时尚,而忽略了传统文化的价值和意义。
然而,外婆的日用家当却让我感受到了传统文化的魅力,这些家当不仅承载了外婆对家人的爱,也传承了家庭的传统和文化。
外婆的日用家当让我更加珍惜传统文化的魅力,也让我更加关注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总的来说,《外婆的日用家当》是一本让人感动的书,它通过外婆的日用家当展现了家庭的温暖和亲情的珍贵,也让我更加珍惜家庭的重要性和传统文化的魅力。
这本书让我深刻地感受到了家庭的温暖和幸福,也让我更加关注家庭的和谐和传统文化的传承。
我希望更多的人能够读到这本书,感受到家庭的温暖和亲情的珍贵,也更加珍惜家庭的重要性和传统文化的魅力。
外婆的日用家当读后感
外婆的日用家当读后感《外婆的日用家当》是一部以回忆和家庭为主题的小说。
故事的主人公是一个年轻的女孩,她回忆起在外婆家度过的美好时光,以及外婆留给她的一些日用家当。
这些家当不仅是实用的物品,更是承载着外婆对家庭、对生活的热爱和关怀。
在小说中,外婆的日用家当包括了一些看似普通却又充满回忆的物品,比如一把旧伞、一本旧日历、一双旧拖鞋等等。
这些物品在外婆的手中变得有了生命,它们不仅仅是物品,更是外婆对生活的态度和对家庭的关爱。
这些日用家当不仅让人们感受到了外婆对家庭的深情厚意,也让人们更加珍惜生活中的点滴和温暖。
通过这些日用家当,读者可以感受到外婆对家庭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态度。
外婆用她那双慈祥的手,把这些日用家当照料得无比细致,就像她对家庭的呵护一样。
这些日用家当不仅仅是物品,更是外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家庭的关怀。
在外婆的日用家当中,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一把旧伞。
这把伞虽然已经破旧不堪,但是它却承载着外婆年轻时的回忆。
外婆曾经用这把伞撑起了一家人的幸福,为了让家人不被风雨侵袭,她用尽了全力。
这把伞不仅仅是一件物品,更是外婆对家庭的无私奉献和对生活的热爱。
它让我明白了家庭的重要性,也让我更加珍惜生活中的每一个细节。
另外一样让我感动的日用家当是一本旧日历。
这本日历记录着外婆一家人的点滴生活,每一页都写满了外婆对家庭的关怀和对生活的热爱。
虽然这本日历已经泛黄,但是它却承载着外婆一家人的美好回忆。
这本日历让我明白了家庭的温暖和生活的可贵,也让我更加珍惜生活中的每一个瞬间。
通过《外婆的日用家当》,我深刻地感受到了家庭的温暖和生活的可贵。
外婆用她那双慈祥的手,把这些日用家当照料得无比细致,就像她对家庭的呵护一样。
这些日用家当不仅仅是物品,更是外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家庭的关怀。
通过这些日用家当,我更加珍惜生活中的每一个细节,也更加珍惜家庭的温暖。
总的来说,《外婆的日用家当》是一部充满温情和回忆的小说。
通过外婆的日用家当,我深刻地感受到了家庭的温暖和生活的可贵。
《外婆的日用家当》中的象征主义手法分析
《外婆的日用家当》中的象征主义手法分
析
《外婆的日用家当》是中国女青年作家李尔·陈的代表作,以陈奕迅作为女主角的青春小说,描写的是一个家庭破裂的小县城的社会现实。
小说中多处出现的象征主义手法使小说表达更加有力,使读者能深刻体会小说暗含的内涵。
首先,在小说中,外婆把她日常用品和各种代表财富的东西都放在家里,作为一种象征主义手法,表明她把这些物品当做最宝贵的财产,甚至连一把钥匙都体现出丰富的财富。
此外,外婆贴在墙上的头发也是象征主义的重要内容。
它包含着外婆无边的爱护之情,也象征着承袭家庭传统的重要性。
同时,外婆在小说中表现出的温暖、平和与精神保持在一定程度上也是象征主义的重要内容。
此外,光芒中的团圆也是象征主义的象征,团圆暗示着家庭温馨和谐、社会和睦,希望家庭团聚更加有力。
此外,小说中还部分描绘了另一种象征手法,就是外婆的家当本身就代表着一种情感的压抑,社会的控制。
墙上的分类是一种象征主义,暗示着小说中外婆希望家庭能够永远团聚,以及只允许有特殊情况离开家乡外出寻找幸福。
而且,外婆无时无刻都在家中,似乎形成了一种无形的家庭羁绊,这也是另一种象征主义。
最后,可以看出,李尔·陈使用象征主义的手法描绘了这个小说的主题,就是“不忘初心”,即保持忠诚、崇尚传统家庭价值观,充分利用自身的本性特质,实现家庭的团聚。
这样的道理,以一种新的视角反映了中国从传统到现代的发展进程,让读者惊叹不已。
《外婆的日用家当》中的象征主义手法分析
《外婆的日用家当》中的象征主义手法分析作者:刘瑞来源:《校园英语·上旬》2017年第09期【摘要】《外婆的日用家当》是美国当代文坛杰出的黑人女作家艾丽丝﹒沃克的短篇小说的经典代表。
作者在文中娴熟的运用象征主义的写作手法,赋予“日用家当”和“三位女性人物”不同的象征性意义,引发对黑人传统文化理解和继承的深入思考。
【关键词】《外婆的日用家当》艾丽丝·沃克象征主义一、小说简介《外婆的日用家当》创作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正值黑人民权运动高涨时期,小说是琼森太太以第一人称的口吻讲述整个故事,叙述了漂亮时髦的大女儿迪伊回家探望勤劳传统的黑人母亲和丑陋瘦削的妹妹麦姬,由此引发争夺“被子”、“搅乳棒”等传统日用家当情节的展开。
日用家当象征着黑人世代相传的文化遗产,母亲和大女儿分别代表了两种截然不同的文化继承观。
故事情节虽然简单,但其表达的对黑人传统文化继承观的思考却引人深思。
二、象征主义象征主义是文学写作中常用的一种写作手法,即借助所描绘事物的外在特征,赋予其表现自身情感、态度的某种深层寓意。
以此为平淡的故事情节增添更丰富的内涵,引发读者的思考与共鸣。
《外婆的日用家当》中沃克将象征主义发挥到极致,通过小说三位女性主人公和日用家当的不同象征意义及其冲突,揭示出白人文化与黑人文化的尖锐冲突,和对黑人文化继承与认同的思考,呼吁实现真正的种族平等。
三、三位女性人物的象征性分析小说中的母亲-琼森太太象征着黑人传统文化的继承者和捍卫者。
她勤劳肯干,身强体壮,几乎未受过教育,沉默寡言。
面对白人时,她紧张不安,随时想要溜走,突显出她的自卑,也象征着黑人文化的不自信,黑人对自身的文化认同感薄弱。
作为一名黑人女性代表,她拥有精湛的传统手艺,继承祖先世代流传的文化,热衷守护这些宝贵财富,对本民族的文化和遗产有着精准的理解。
当大女儿迪伊显露出回家的真实目的时,她一改自卑寡言的形象,“做了一件以前从未做过的事情”,违背迪伊的意愿,将被子传给小女儿麦姬。
从《外婆的日用家当》中的文化隐喻看其主题
从《外婆的日用家当》中的文化隐喻看其主题刘俊娜(青岛农业大学外国语学院。
山东青岛266109)摘要:艾丽丝沃克的短篇小说《外婆的日用家当》由于其深刻的文化内涵而深受广大读者的喜爱,同时故事中大量的文化隐喻的运用也是造成读者理解误区的主要原因。
对文本中文化隐喻的理解是正确理解文本主题的关键。
关键词:文化隐喻主题引言美国当代黑人女作家艾丽丝沃克(1944一)在美国文坛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其中1983年出版的书信体小说《紫色》获得美国最高文学奖项普利策奖、国家优秀图书奖和全国图书评论奖,并于1985年由著名导演斯皮尔伯格搬上了银幕。
深受读者和观众的喜爱。
作为黑人女性文学的领军人物,沃克将文学创作的根深深地扎在了黑人生活之中.尤其是黑人女性生活之中。
沃克特别关注美国黑人女性的生存状况和她们的内心世界,著名的短篇小说《外婆的日用家当》正是这样一篇优秀作品。
《外婆的日用家当》(1973)主要通过描写母女三人对待被子的不同态度反映她们对待黑人文化遗产的不同态度。
但是长期以来,对这一作品的理解一直存在着误区:张晔在《黑人文化与白人强势文化的撞击——沃克(外婆的日用家当>小说解读》(《北方论丛))2002年第6期)中片面地将大女儿迪伊归为崇尚自人文化、放弃黑人文化的典型。
然而事实恰恰相反.沃克笔下的母女三人皆是黑人文化的捍卫者。
沃克试图通过三人对“被子”这一主要文化隐喻的不同态度反映黑人民族文化的二重性特征及黑人对继承本民族文化遗产过程中的误区.从而指出美国黑人只有将自己文化中的非洲传统和美国特性两个方面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才是确立的男女无法承受”。
作品中狗与狗之间的争斗嗜血好杀.与人类间的互相残杀更迭出现。
不知不觉引发读者对人类社会自身生活的深思。
小说第七章《声声的呼唤》中,约翰桑顿及其朋友的死是人类自相残杀的一个例证。
透过表面上写动物界的“优胜劣汰,适者生存”的自然竞争规律,读者可以体会到作家对人类及弱肉强食的人类社会作出的观察、分析和反思。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湖北第二师范学 院学报
J un lo b iUnvri fEd ct n o ra fHu e iest o u ai y o
Sp 2 1 e .0 2
第 2 卷第 9 9 期
V0. 9 No 9 12 .
《 外婆 的 日用家 当》的叙事美学 蕴含
孟 利 , 建 纲 徐
一
被子赠给她 , 那时迪伊 觉得手工被子如此过时而拒绝 接受 , 当重返家园时她却执意要带走被子 , 自己文化 对 有深刻理解的母亲意识到迪伊 不懂得祖传文化 的内 涵, 虽然偏爱迪伊 , 但她终究下定决心把象征民族文化 的被子“ ” “ 抢 来 堆在麦琪 的腿上 ” 在对待祖传遗产 , 上, 她毫不退让 , 她坚持着让她骄傲的黑人传统 。 四、 隐喻 的叙 事技 巧 “ 隐喻渗透在 日 常生活 中, 不仅表现在语言层面 。 而且还表现在思维和行动层面 , 隐喻于特定的文化有 着 密切 的联 系 , 文化 不 同 ,隐喻 的表 达 方 式也 会 不 尽 相 同” J《 。 1 外婆的 日用家 当》 。 中丰富的美 国黑人文化 隐喻足见美国黑人文化对美国黑人的深刻影响。 故事中的麦琪就是伤痕 累累 的黑人文化的象征 : “ 你可曾见到过一只跛 了腿的动物 , 比方说一条狗 , 被 个有钱买得起车的粗 心莽撞 的人压伤后 , 侧着身子 朝一个对此一无所知、 却对它表示关切 的人走过去时 的样 子 吗?我 的麦 琪走 路 时就 是那 个样 子 。 自从 那 次 大火把房子烧毁后 , 她就成 了这 副摸样 , 走路慢吞吞 的, 下颚紧贴着胸 口, 眼睛老是盯着地面。 L5 ”3 】麦琪 自 卑、 笨拙、 对迪伊一味地退让 , ‘ “ 就让她拿去吧, 妈妈 , 没有那些被子我也 能记 得迪 伊外婆。 她 似乎 已经 习 ’ 惯 了从来什 么都得 不到。 她是 种族压迫 的牺牲 ” 者, 肉体上的伤疤象征着伤痕累累的黑人文化 , 在强势 的白人文化面前她形成了 自 卑退避 的心理。 迪伊是美国黑人权力运动的典型代表, 她企 图通 过名字、 服饰、 祖传 遗产来摈弃美 国文化对 自己的影 响, 然而 , 对黑人文化浮光掠影 、 庸俗功利的理解使得 她彻底脱离了 自己的文化根基。她把 自己来 自 外婆的 名 字 由 迪 伊 ( e ,改 成 了 Wagr ewnk D e) neo e aia L K m n , 迪伊” e aj 而“ o 这个代代相传 的名字 寄托 了先祖 对后代传承文化的期望 , 在某种意义上已经成为家族 的文化遗产 , 新的名字与她 的毫无关联使她与黑人文 化脱节 。迪伊的服饰异 常的非洲化 : 这样酷热 的天 “ 气, 她竟然穿着一 件及地长裙。裙子 的颜色亮丽得刺 眼, 金黄色和橙色, 亮得足 以反射太 阳的光芒了。…… 她长长的金色的耳环到了肩上 , 手臂上还带着叮当作 响的手镯 , ……她的头发像绵羊身上的毛一样竖立着, 乌黑 的头发两边各扎 了一根长辫子 , 就像两条小蜥蜴 般盘绕在耳后。 j她 的服饰非洲味十足 , ” 5 。 对迪伊 的服饰和语言进行过专 门研究的海尔格 ・ 豪尔( e a Hl g H l) o 指出这些 皆源 自非洲 , e 是非洲文化影响的体现。 她极端地追求非洲文化 , 拒绝承认不可磨灭 的美国白 人文化的长期渗透 , 这也正是作者在文 中所批评的文 化观 。 五 、 讽 的叙事 技 巧 反 “ 反讽” 一词源于希腊 , 古时有三种含义 : 佯装不 知; 苏格拉底式反讽 , 即对方在他 的追 问下露 出破绽 ; 罗马式反讽 , 即字面意思与实指意义不符或相反。我 们所理解 的反讽是在罗马式反讽 的基础上融进近现代 反讽因素 , 其核心在于言意之间的对立 。反讽在叙事 文 中的运用非常广泛 。在叙述者某些机智的话语中有 时存在着表里两种声音 , 这是言语反讽。有时, 叙述者
巧和反讽的叙事技巧四个方面探讨 小 说的叙事美学特点, 从而更加深刻地展示美国黑人 民族文化的主题。
关键词 :外婆的 日用 家当> 叙事 美学 ; 《 ; 民族文化
中图分类号 :16 4 I0 .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6434 2 1 )90 2 -3 17 -4 X( 2 0 -0 10 0 作者简介 : 利 ( 9 8一) 女 , 孟 18 , 湖北黄 冈人 , 硕士研 究生 , 究方向为英 美文 学。 研 徐 建纲( 9 1一) 男, 16 , 内蒙古包头人 , 教授 , 士生导师 , 究方向为英 美文 学及影视 文学。 硕 研
一
收稿 日期 : 1 0 0 0 2 2— 6— 3
・
2l ・
驾驭能力 , 生动地展现了黑人妇女的形象。 三、 女性主义 的叙 事视 角 “ 女性主义叙事学是将女性 主义或女性主义文评 与经典结构主义叙事学相结合的产物。两者几乎同时 兴起于 2 0世纪 6 0年代 , 但是两者在最初 1 O多年的时 间里 , 各行其道 , 几乎没有 发生任何联系 。 -12 ”4 0世 J 纪 8 年代以来 , 0 两者相互融合构成了一个发展势头强 劲 的跨学科流派——女性主义叙事学。女性主义叙事 学是结构主义叙事学与女性主义批评结合 的产物 , 它 继承了前者的传统 , 从叙事 时间、 结构、 声音、 视角等方 面对文本进行研究 , 又从后者的角度对叙事 的内涵进 行了重新定位。它分析性别与叙述 的关系 , 研究特定 文化、 历史语境中关于性别的假设对叙事形式的影响。 “ 女性主义叙事学家 旨在 改造脱 离语境、 性化的叙 男 事语法 , 主要聚焦于女作家作品中的叙事结构 , 来考虑 源于性别的结构差异 , 改变女性边缘化的局面 。 2 ” J 艾丽斯 ・ 沃克在 《 外婆 的 日用家 当》 中成功塑造 了母亲和两个女儿三个女主人公 的形象 , 奠定 了她 的 女性主义叙事视角。2 世纪 6 年代美国黑人 民权运 0 O 动高涨 , 许多黑人青 年男女排斥 任何跟 白人有关的东 西。许多黑人希望从非洲故土找寻他们一度失落的文 化之根 , 从而使得非洲发型、 非洲服饰和非洲语言风靡 时, 他们甚至把英文名字换作传统的非洲名字 , 以脱 离这种曾经奴役压迫他们祖先的文化 , 忘却包含着他 们过去痛苦 、 悲惨 、 心酸 的历史 。 故事 中的迪伊是这 类对 自己民族文化身份肤浅认识 的典型代表。她是时 尚的狂热追随者 , 离家多年的她重返家园, 穿着西非 的 服饰 , 改换 了一个东非 的名字 “ ne ewnk 还 Wagr Le ai o a Km n ” e aj 。她重返家园不是为 了怀 旧和寻根 , o 而是收 集家族遗产 , 作为 日 后炫耀 的资本。对待祖传 文化她 的理解是如此的肤浅和功利。她是狂热又盲 目 追逐文 化主义运动的非裔黑人 的真实写照 , 现在的她 , 既不属 于她的家庭 , 也不属于她新建 的身份。 相反 , 天资平庸的麦琪反而能更深刻地理解属于 她的文化内涵。她是故事 中受伤最深 的角色 , 一场大 火给她留下 了难以愈合 的心理和生理创伤。文中 , 母 亲提到 , 自从在大火 中被烧伤 以后 , 麦琪就是一副“ 下 巴贴着胸 口, 眼睛盯着地面, 走路 的时候拖着脚 ”3 L 的样子。她身上留下的丑陋疤痕给她带来了肉体上和 精神上的伤痛 。但是 , 她勤劳好学 、 心地善 良, 她熟记 祖先的名字和她们 的历史 : 她记得搅乳棒是迪伊 姨妈 的第一个丈夫做的, 她对黑人 的家族历史和文化遗产 有着 自己独到的看法和见解 , 家族遗产是贯穿于她们 日 常生活的实实在在的东西 。她说没有被子她也记得 迪伊外婆 , 更为重要的是 , 她学会 了缝制被子 , 从而能 够传承黑人祖先 的文化。 沃克还成功塑造了一个能干而又谦卑 的普通传统 黑人劳动妇女形象——琼森太太 , 她虽受教育程度不 高, 但不乏智慧和眼光 。她尝试着包容 自私 自利的迪 伊 , 图用新名字称呼她。她知道 2 世纪 7 试 O 0年代一 切都改变了, 所以很欣赏迪伊敢做敢为的个性 , 然而她 没有勇气来改变 自我。在迪伊上大学时母亲就将祖传
( 三峡 大 学 外 国语 学 院 , 北 宜昌 4 30 ) 湖 4 0 2
摘 要 :外婆的 日用 家当》 Ee dy s) 美国黑人女作 家艾丽斯 ・ 《 ( vr a e 是 y U 沃克最著 名的短篇 小说之 一 , 最大 的特 点在 于 其
作者运用叙述的 角度和手 法来表现 文章的意 义。本文从 第一人称见证人 的叙 事方式 、 性主义叙事视 角、 女 隐喻的叙事技
当》 采用了第一人称 内聚焦 的叙 事模式 , 塑造 了黑人 母亲琼森太太这一人物作为故事叙述者的形象。琼森 太太既是故事的讲述者 , 又是故事 中的关键人物。故 事以琼森太太亲生经历 的形态 出现 , 与局外人无所不 知的全聚集叙事模式相 比, 故事 的虚构性 被降低到最 低的程度 , 显示出更大程度上 的真实性与可信性。第 人称 内聚焦叙事模式同时又很好地适应 了故事的内 容和情节。 母亲作为叙述的主体 , 系着这个故事 的全部叙 维 事魅力 , 读者通过母亲 的叙 述 了解 故事 。“ 实生活 现 中的我 , 是一个身材粗壮 、 大骨架 的妇女 , 粗糙 的双手 就好 比干男人活的。我能像男人一样不心慈手软地宰
一
杀一头猪 , 并把它收拾干净 。 L 相对于聪明世故、 ” 3 受 过高等教育的大女儿迪伊 , 母亲显得更加渺小。“ ” 我 文化程度 很低 : 念完 小学二 年级 时 , 校就被关 闭 “ 学 了。不要问原因 : 2 年时的有色人种提 问题 时可不 1 7 9 像现在这么多 。 -5 母亲还是种族歧视的牺牲品, ”3 J, 被 迫辍学还不许询问原因, 不敢正视 白人 , 谁能想象我 “ 竟然敢直视一个陌生的 白人 ?和他们讲话时 , 我似乎 总是紧张不安 , 随时准备溜走 , 头也总是扭到一边 , 眼 睛尽可能不看他 们。 L5 ”3 J叙述 者——母亲 , 明确 向叙 述接受者承认 自己其貌不扬 , 只会干粗活, 受教育程度 低 , 白人面前深感 自卑 , 在 这种坦直率真的处理不仅显 得朴实 , 而且也显示 出一种品德与气质上 的“ 内美” , 与聪明漂亮但 自私世故 的迪伊相 比, 母亲更赢得 了叙 事接受者的好感。 虽然深受种族歧视 的伤害, 但母亲乐观向上、 勤劳 朴实、 心灵手巧 。“ 的简陋庭院被打扫得异常干净 , 我 它比大多数人想象 的要舒适 , 它不单单一个院子 , 更像 间扩大了的客厅。谁都可 以来我的院子小坐 , 抬头 看看院中的榆树 , 等待着享受从来不 曾吹进屋 内的 并 和风。 L 虽然生活艰辛、 ” 3 日子窘迫 , 但黑人母 亲, 依 然保持豁达的心境 , 展现了底层 劳动人 民不屈不挠的 坚韧性格 。与此同时她们不乏智慧 , 充满丰富的想象 力, 以丰富细腻 的艺术想象来 摆脱沉重 的精神枷锁 。 迪伊外婆用碎布拼成两床被子 , 由母亲和迪伊姨妈一 针一线地缝制 。其 中一床上是单星图案 , 另一床是群 山远足的图案 。母亲 , 非裔美 国妇女的代表 , 牢记 自己 的双重身份 , 在最寻常的 日用品——被子上展现“ ” 我 的民族文化 : 象征美 国国旗 的单星图案 , 山远足的非 群 洲 。虽然受教育程度低 , 但对 自己的文化有深刻的了 解 。她们心灵手巧 , 有丰富的艺术创造力。艾丽斯 ・ 沃克对这种叙事方式 的成功运用 , 增强了她对小说 的 Nhomakorabea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