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从文的叙事美学

合集下载

由边城看沈从文的牧歌叙事艺术

由边城看沈从文的牧歌叙事艺术

由边城看沈从文的牧歌叙事艺术沈从文的《边城》是一部以牧歌形式呈现的小说,通过诗意的叙事,再现了田园生活中的种种情感与命运,同时也表现了人类在大自然与社会之间的纷争和矛盾。

本文从牧歌叙事艺术的角度来分析《边城》这部小说,探究它在叙事上的独特之处。

一、牧歌叙事艺术的特点牧歌起源于古代希腊,原本是一种以歌唱形式表达农村生活的艺术形式。

它通过描写大自然中的景象,展现了人类与自然的和谐与纠葛,并融合了音乐、诗歌、舞蹈等艺术元素。

在文学创作中,牧歌叙事艺术则是借用牧歌的形式,表现出自然的美丽和神秘,体现出人与自然的关系,表达出对自然、生活和爱情的诗意追求。

牧歌叙事艺术的基本特点包括:首先,对自然的表现。

自然景象是牧歌叙事艺术的主要表现对象,它所描绘的场景常常依托于自然景色,比如摇曳的麦浪、飘扬的烟花、潺潺的溪流等等,而这些景象的存在为角色的生活提供了情感的根基。

其次,牧歌叙事艺术注重抒情。

牧歌叙事艺术更强调的是感性的表现,其叙事往往带有诗意,以情感释放和描绘为主。

牧歌往往表现出人们对于爱情的渴望、对于生活的向往,而情感与情绪则反映在人物、语言、情节等多个方面之中。

最后,牧歌叙事艺术关注生命的真实和追求幸福。

故事虽然是虚构的,却往往依托于真实的生活情境,表现出了人们对于生命和幸福的探寻。

这不仅使故事更加现实和触动人心,而且也能够更好地传递出作家自身的思想和价值观。

二、《边城》的牧歌叙事艺术沈从文的《边城》以牧歌叙事艺术为基础,运用诗性叙事手法,通过对田园生活的描写和对大自然的讴歌来展示出生命的真实和追求幸福的决心。

1、精细的自然描写——提升了作品的诗意性《边城》的叙事风格中最引人注目的就是它的诗意性,这一点在自然描写方面尤为明显。

沈从文通过作笔墨写生一般的描写手法,将详尽地描述了各种自然景物。

比如天空、山川、花草、植物等等,让读者们在三次元生活中感受到与营造的神秘氛围。

沈从文的自然描写往往采用层层递进的方式。

沈从文的写作特色

沈从文的写作特色

沈从文的写作特色沈从文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位杰出的作家,他以其独特的写作风格和独到的创作理念闻名于世。

他的作品细腻而真实,充满着浩然正气和深邃的哲理,在文学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从叙事风格、描写手法和文学哲学三个方面来探讨沈从文的写作特色。

一、叙事风格沈从文的叙事风格独具一格,鲜明而个性化。

他擅长运用视角转换和时间跳跃的手法,让故事更加生动有趣。

他善于运用细腻的情感描写,将人物内心的起伏和矛盾展现得淋漓尽致。

通过对人物情感的描摹,他能够深入人物内心,展现人性的复杂性和矛盾性。

同时,他也注重细节的刻画,通过对人物外貌、语言、行为的描绘,使人物栩栩如生,形象鲜明。

二、描写手法沈从文的描写手法独具匠心,他善于运用形象化的语言和富有感染力的笔墨,使读者沉浸在他的文字世界中。

他运用丰富的比喻、象征和意象,将抽象的情感和思想以形象化的方式呈现出来。

他擅长运用自然描写,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抒发自己内心的情感和对世界的观察。

他的描写清新而真实,富含诗意,给人以美的享受和思考的空间。

三、文学哲学沈从文在写作过程中融入了自己独特的文学哲学。

他认为文学是表达人类情感和思想的一种方式,是人类文明的精髓所在。

因此,他强调作家要有广阔的视野和深入的思考,要关注社会和人民的疾苦,作为作家要有使命感和责任感。

他追求写作的真实性和多样性,注重对社会问题的触及和深入分析,同时注重个体的成长和内心的探索。

他的作品既具有深度又具有广度,既有思想性又有艺术性,给人以启示和思考。

总结沈从文以其独特的叙事风格、描写手法和文学哲学成为了一位伟大的作家。

他的作品赋予了文学更深层次的内涵和丰富的艺术价值,对后来的作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通过对沈从文的写作特色的分析,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他的作品,并从中汲取营养,提升自己的写作水平。

在今天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仍然可以从沈从文的作品中找到真实和启示,希望沈从文的写作特色能够给我们的创作带来灵感和指引。

论沈从文《边城》的叙事魅力

论沈从文《边城》的叙事魅力

论沈从文《边城》的叙事魅力沈从文独具地方特色。

他的题材、人物、自然景色、风土人情、语言,无不涂上“湘西”的标记。

题材是湘西社会日常生活中摄取的;人物是湘西农村的“愚夫俗子”,一批土生土生的“乡下人”;景色更是湘西山山水水迷人的美景。

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论沈从文《》的叙事魅力。

希望能够帮到大家。

论沈从文《边城》的叙事魅力内容摘要:该文探讨了沈从文在创作《边城》中所精心设置的各种叙事元素,包括设置叙事空间和控制叙述时间。

笔者认为,作者博采传统与现代叙事艺术手法之长,创建出独特的小说文本,让我们在新旧湘西社会的日常生活形态中,体悟出《边城》理想与现实的悲剧色彩。

关键词:沈从文《边城》叙事空间叙述时间悲剧色彩《边城》是沈从文创作中的分水岭。

《边城》之前,是一系列气象奇妙之作,文体多变,题材多样,水准参差。

在《边城》中,沈从文的叙事艺术达到了一个全新的语言境界。

《边城》是沈从文的代表作,在表明沈从文小说的叙事特色方面颇具说服力。

一.叙事空间的设置1.利用叙事空间来衬托作品理想与现实的悲剧色彩《边城》一开始就为读者描述了一幅祥和平静的乡村生活情景,把人带入了令人神往的“世外桃源”。

沈从文凭藉深厚的传统文化底蕴和丰富的生活体验,以湘西边城特有的各种意象营造出文本的意境:如文中的山城、白塔、渡船、码头构成了湘西边地独有的风景画,给人审美感受与风景的意象美。

可作者远不是想给我们描绘一幅自然和人文的景观,清新的文字背后,可以看到作者要反映的深刻的社会问题。

沈先生自己也说:“你们能欣赏我的清新,照例那故事背后蕴藏的热情却忽略了;你们能欣赏我文字的朴实,照例那作品背后的隐伏的悲痛也忽略了”。

[1]这说明作品对看似平和的生活的充分描绘,实则是为展示这种生活下的矛盾和冲突服务的,或者说是一种美丽的乡村风光、淳朴的风土人情与现实不幸的比照,一片祥和之中引出淡淡的忧愁和无可回避的凄凉。

自然环境的描写是作者用来表达理想和现实冲突的手段,自然景物有其深刻的象征含义。

沈从文的湘西叙事研究

沈从文的湘西叙事研究

吉首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沈从文的湘西叙事研究姓名:***申请学位级别:硕士专业:文艺学指导教师:***20100501摘要摘要沈从文的文学地位建立在湘西叙事基础之上。

他的湘西叙事是在学习前人,总结中外叙事理论的基础之上创立的一种独特叙事,这种叙事是方法与内容的共同体现。

湘西叙事塑造了具有湘西特色的湘西形象,湘西形象既是对湘西世界的整体艺术把握,又是湘西世界的典型概括,还是湘西民族气概与民族精神的集中表现。

其中尤以水和人的形象最为突出和重要。

沈从文的写作与水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水给沈从文提供了写作资源,也生发了他的美学理想。

湘西的人是沈从文主要写作对象,在这群人身上,倾注了沈从文民族品德重造的文学理想。

沈从文的湘西叙事建立在“乡下人”立场之上,这种叙事立场是沈从文在城乡二元对立中,主动向乡土生命靠近,乡土文化倾斜的结果。

“乡下人”叙事立场形成了沈从文特殊的审美视角,因此,沈从文从苦难中看到了雄强、从悲剧中看到凄美,从小儿女的生存中映照出大湘西的历史。

沈从文创造了独特的叙事方法。

他将“常”与“变”进行两相乘除,从中显示湘西社会人性的巨变。

他将宗教情绪和幻想情绪进行结合,形成了一种诗意的叙事。

抽象的抒情是沈从文在湘西叙事中运用的又一叙事方法,抽象的抒情将抒情与抽象相结合,于抒情中实现抽象,于抽象中深化抒情。

沈从文非常重视叙事语言的运用,在他以湘西为题材的作品中,运用了大量的方言俗语。

因此,他的湘西叙事语言具有非常明显的地域色彩。

主题词:沈从文,湘西叙事,湘西形象,叙事立场,叙事方法,叙事语言ABSTRACTABSTRACTShen Congwen's literary status based on his narrative of western hunan. Shen Congwen has created an unique narrative,it based on Chinese traditional narrative theory and Foreign narrative theory. Shen Congwen's narrative of western hunan is the common reflection of methods and contents.Shen Congwen's narrative of western hunan shapes the image of western hunan. The image is the whole art grasping and typical generalization of western hunan, it’s the concentrated expression of national mettle and spirit about western hunan,too. The most important part is image of water and country people. Shen’s writting has a very close relationship with water. Water provides him with writing resources and caused his aesthetic ideal. Shen Congwen focus on country people, it reposes his recreate of national morality.Shen Congwen's narrative of western hunan based on“Country Folk”narrative standpoint. Considering of urban-rural opposition,Shen Congwen closed to country life and country culture initiatively. “Country Folk”narrative standpoint formed an unique aesthetic perspective.And then,he saw strong power from suffering ,tragic beauty from tragedy and western hunan’history Change from country life’living Change.Shen Congwen created an unique narrative method. He fused “normality” and“changes”and expressed western hunan’history and country life’living Change. He aslo fused religious and fantasy mood,and then he fomed poetical expression. Shen aslo created expression of the abstract and fused abstract and lyric. Shen Congwen payed very important attention to narrative language.He used lots of dialect and folk adage in his works about western hunan. therefore, his narrative language showed local color obviously.Key Words:Shen Congwen,narrative of western hunan,image of western hunan, narrative standpoint, narrative method, narrative language独创性声明本人声明所呈交的论文是我个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研究成果。

《边城》小说与电影的美学比较

《边城》小说与电影的美学比较

《边城》小说与电影的美学比较《边城》是中国著名作家沈从文创作的一部小说,被誉为中国现代文学的经典之作。

其情节发生在中国东北的一个小镇上,描述了小镇上几个家族之间的爱恨情仇以及当地人民的传统文化和生活习惯。

该小说曾多次被改编成电影,其中最著名的一部是1947年由导演孔烈执导的黑白影片。

小说和电影均具有独特的美学特点,下面将对两者进行比较和分析。

一、叙事结构小说的叙事结构非常复杂,分为前叙和后叙两部分,前叙主要是讲述了小叮当和赵四的恩怨,后叙则聚焦于泼墨图之间的纠葛。

同时,沈从文运用了大量的回忆手法和联想手法,让人在阅读过程中可以更深入地了解沈家庄的民风民俗以及人物内心复杂的情感变化。

相比之下,电影剧情比较简单,主要聚焦于若干个家庭之间的争斗和日常生活,情节易于理解,适合广大观众欣赏。

但是与小说不同的是,在电影中对于一些角色的刻画不够丰富,而这些角色在小说中却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比如小说中的黑鸟和子玉,他们的生死事件在小说中非常重要,但在电影中却没有像小说那样被重点呈现。

二、情感表达小说中的情感表达非常丰富深刻,尤其是对于爱恨情仇的描写,让人深入感受到人物内心情感的复杂性。

小说中的爱情主题也占据了相当大的比重,通过对小镇上的男女感情和婚姻观念的描写,反映出当时中国社会的伦理风俗和人性弱点。

沈从文对于人物性格的刻画也非常出色,让读者很容易勾勒出每个人物的形象,同时又有很多隐晦的暗示和讽刺之处。

电影中的情感表达则相对来说单纯,情节紧凑,表现方式比较直观。

虽然电影中对于细节的刻画不够细致,但是对于主要人物的刻画还是颇为深刻的。

比如男主角小叮当的演绎,虽然在小说中人物性格非常复杂,但是电影中演员通过语言、动作等方式也能够表达出其内心的矛盾和体现出其人物性格的较为丰富的一面。

三、美学特点小说和电影在美学特点上也有一定的差异。

小说更加注重文学性和艺术性,其中包括对于语言的运用、对于风景描写的要求等等。

整个小说有一种沉静、深沉、内敛的美感,既不浮华也不尖锐。

沈从文《边城》的叙事技巧

沈从文《边城》的叙事技巧

沈从文《边城》的叙事技巧“《边城》的语言是沈从文盛年的语言,最好的语言。

既不似初期那样的放笔横扫,不加节制;也不似后期那样过事雕琢,流于晦涩。

这时期的语言,每一句都“鼓立”饱满,充满水分,酸甜合度,像一篮新摘的烟台玛瑙樱桃。

”这是汪曾祺对于《边城》的评价。

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沈从文《边城》的叙事技巧,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到大家。

沈从文《边城》的叙事技巧摘要:在沈从文的《边城》中,作者通过多种叙事技巧的巧妙运用,使《边城》的创作在形式上摆脱了束缚,不落俗套,在结构上具有精致、匀称、完美的特征。

关键词:沈从文边城叙事技巧沈从文说:“一个作品的成立,是从技巧上着眼的”。

他的作品《边城》,叙事舒缓从容,不落俗套,文章结构精致、完美,这种特点与他的叙事技巧的运用密不可分。

叙事学是80年代中后期文学最常见的研究方法论之一。

法国叙事学家拉尔热奈特用聚焦方式对叙事作了注解。

聚焦方式是叙述者同他叙述的故事之间的位置关系,是叙述者的自我限制。

根据叙述者同作品中人物的关系,我们把聚焦方式分为叙述者全知型的零聚焦全知视角、叙述者只说某个人物的情况的内聚焦次之视角和叙述者只能观察人物外部表象而不潜入人物意识的外聚焦次之视角三种。

沈从文正是把这三种聚焦叙事方式结合起来,使《边城》的结构充溢着音乐美。

概括地来讲,《边城》从总体上采用不受限制的零聚焦,他掌握着叙事的控制权。

这种控制权更多的体现的是情节的简洁化。

此外,为了尽量减少零聚焦的全知叙述方式的距离感,他又局部采用了内聚焦来拉近距离,对情节作一些必要的补充,局部采用了外聚焦对人物复杂的心理作一种外向化的透露,增强了结构的节奏感和音乐性。

他既展示了宏观的社会生活画面,又采幽探微,剖析了人物在特定背景中的精神世界。

一、优美明了的主旋律这个特点是说《边城》的情节简洁明晰,结构如行云流水。

《边城》主体上采用的是零聚焦叙事。

《边城》一开篇就是这样一段话:“由四川过湖南去,靠东有一条官路。

简述沈从文边城的艺术特色

简述沈从文边城的艺术特色

简述沈从文边城的艺术特色《边城》,这本书,简直是沈从文的“拿手好戏”,真的把人心都勾了过去。

说实话,这本书有点像是把一片清幽的山水画卷展开在你面前,让你看得眼睛都发直。

今天咱们就来聊聊它的艺术特色,一起瞧瞧这本书到底藏了多少宝贝。

1. 细腻的乡土描写1.1. 沈从文的笔触,就像是在山间小道上散步,慢慢走,细细看。

你能感觉到他对边城的热爱,就像老家那条熟悉的河流,一波一波的流淌出来。

书中的边城,仿佛是一个有灵魂的小村庄,每一棵树,每一条小溪,都像是在跟你说话呢。

沈从文用简单的语言,把这个小镇的生活描写得非常细腻。

你能听到风在树间的低语,能看到水面上的波光粼粼,就像自己也成了那儿的一员一样。

1.2. 这种描写方式,让人感觉特别真实。

比如书中的那条小河,真的就像是你在乡下见过的那样清澈见底。

沈从文的笔下,连那些微小的细节,比如一片落叶在水面上漂的样子,都能勾勒得让人觉得特别亲切。

你甚至能感觉到,书中的边城就是一个你曾经去过的地方,熟悉得就像是你自己的家。

2. 深情的人物刻画2.1. 说到人物,沈从文的描写简直是拿捏得死死的。

书中的人物个个都活灵活现,有血有肉。

比如书里的女主角翠翠,她那种纯真无邪的性格,就像是清晨的第一缕阳光,给人一种特别温暖的感觉。

她那种天真烂漫,仿佛你就能从她的眼神里看到她的世界,一片明亮而又充满希望。

2.2. 还有其他人物,像是她的爷爷,那种老成持重的感觉,沈从文笔下的爷爷就像是一个有着厚重岁月的老人,他的每一句话都带着人生的智慧和温暖。

书中每个人物的性格都特别鲜明,让你感觉到他们不仅仅是在书页上,而是活生生地存在于你的面前。

3. 独特的叙事风格3.1. 沈从文的叙事风格,可以说是“润物细无声”。

他的语言虽然简练,但每一句话都很有力量。

他不是直接给你讲故事,而是像是在你耳边低声细语,让你慢慢去体会。

比如书中的一些对话,看似平常,但往往能在不经意间打动人心。

这种风格让读者感觉像是在一场漫长的梦中,时而清晰,时而模糊,但却始终让人无法自拔。

边城的叙述风格为何如此独特

边城的叙述风格为何如此独特

边城的叙述风格为何如此独特沈从文先生的《边城》以其独特的叙述风格,在文学的长河中熠熠生辉。

这部作品宛如一首清新质朴的田园诗,又似一幅优美动人的风俗画,其叙述风格犹如潺潺流淌的溪流,自然、舒缓且韵味悠长。

首先,《边城》的叙述语言简洁平实,却又饱含诗意。

沈从文先生没有运用华丽繁复的词汇和句式,而是以朴素的文字描绘出边城的山水风光、人物百态。

他用最简单的词汇,组合出最生动的画面,让读者仿佛能够亲身感受到边城的宁静与美丽。

比如“溪流如弓背,山路如弓弦,故远近有了小小差异。

”这样的描写,简单几个字就勾勒出了溪流与山路的形态,让人一下子就能在脑海中构建出边城独特的地理风貌。

这种简洁的语言不仅没有削弱作品的魅力,反而赋予了它一种质朴纯真的美,如同未经雕琢的璞玉,散发着自然的光泽。

其次,作品采用了舒缓的叙事节奏。

故事在作者的笔下不紧不慢地展开,没有跌宕起伏的情节冲突,也没有惊心动魄的悬念设置。

一切都像是边城人民的生活一样,平静而自然地流淌着。

这种舒缓的节奏,让读者有足够的时间去品味每一个细节,去感受人物内心的细微变化。

比如翠翠和傩送之间朦胧的爱情,就是在这种舒缓的节奏中逐渐萌发、生长,没有疾风骤雨般的热烈,却有着润物细无声的细腻。

这种叙事节奏,使作品充满了生活的韵味,让读者在阅读的过程中仿佛也融入了边城的宁静生活,忘却了外界的喧嚣与纷扰。

再者,《边城》的叙述视角独特而巧妙。

作者以一种全知全能的视角,洞悉着边城中每个人物的内心世界和命运走向,但又不过分干预和评判。

他像是一个冷静而又充满温情的旁观者,将边城的故事娓娓道来。

这种视角让读者能够全面地了解边城的一切,感受到每一个人物的喜怒哀乐。

同时,作者在叙述过程中,经常会穿插一些对人物心理和情感的细腻描写,使读者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人物的行为和选择。

比如在描写翠翠等待傩送归来时的心理活动,那种既期待又担忧的复杂情感,通过作者细腻的笔触展现得淋漓尽致,让读者不禁为翠翠的命运感到揪心。

沈从文小说叙事模式研究

沈从文小说叙事模式研究

沈从文小说叙事模式研究
沈从文是现代著名作家、历史文物研究家、京派小说代表人物,在20世纪中国文坛占有重要地位。

沈从文是一个多产出的作家,仅小说创作就多达两百余篇。

沈从文的小说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如诗般优美的语言、出人意料的故事情节、巧妙设置的艺术空白,吸引了大批的读者和研究者前来阅读。

近年来,有关沈从文作品的研究持续升温,研究成果数量众多、令人目不暇接。

通过阅读前人的研究成果可以发现,大多数学者是从“牧歌情调”、“人性”、“生命观”、“叙述主体”、“叙事视角”、“叙事语言”等方面对沈从文的小说进行分析和研究,很少有学者对沈从文小说中蕴含的“叙事模式”进行全面、深入的研究。

通过大量阅读沈从文的小说,不难发现其小说在叙述故事发展的过程中存在一定的相似性,具有一定的叙事模式。

本文有意突破传统的研究方法和研究视角,以“叙事模式”为切入点对沈从文的小说进行全面系统的研究,以故事的发展过程为主线对沈从文小说中蕴含的叙事模式进行探索,深入挖掘沈从文小说中蕴含的“叙事模式”及其具有的美学价值,努力拓宽沈从文小说的研究领域,更好的展示沈从文小说的艺术魅力。

沈从文《边城》的美学思想与艺术风格

沈从文《边城》的美学思想与艺术风格

沈从文《边城》的美学思想与艺术风格Shen Cong Wen “border town” esthetic ideology andartistic style[内容摘要]《边城》是沈从文的代表作,是我国文学史上一部优秀的抒发乡土情怀的中篇小说。

它以20世纪30年代川湘交界的边城小镇茶峒为背景,以兼具抒情诗和小品文的优美笔触,描绘了湘西边地特有的风土人情;借船家少女翠翠的爱情悲剧,凸现出了人性的善良美好与心灵的澄澈纯净。

《边城》寄托着沈从文“美”与“爱”的美学思想,是他作品中最能表现人性美的一部。

作者运用诗意化的表达、亦梦亦真的牧歌式风格,在读者面前开启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使整部小说更具余味袅袅的牧歌情调。

[Content abstract]“border town”is Shen Cong Wen’s reprehensive work. It is a middle story in Chinese history of literature, which expresses home village feetings.This story takes the border town tea cavern having a common boundary in 1930’s Sichuan-human as bachground,especially describing local manners and feelings in a lyric and graceful essay; and it shows the kindness of human nature and heart’s purity by felling the love tragedy of the bowing girl “cuicui’as well. “border town is an outstanding, story which expresses fully the beauty of human nature .In this novel ,Shen Cong Wen combines the beauty and love of aesthetic ideology, making it an excellent story. The author has opened a beautiful scenery line in front of the reader using the poetic sentiment expression and imaginative or real madrigal style, which causes the whole story meaningful and unforgettable.[关键词] 边城;人性美;美学思想;抒情诗;艺术风格[ Key points] border city ; the beauty of human nature ;aesthetic ideology ;lyrics; artistic style一、沈从文生平介绍沈从文(1902--1988),原名沈岳焕,苗族,湖南凤凰县人。

沈从文《边城》的深层叙述结构

沈从文《边城》的深层叙述结构

沈从文《边城》的深层叙述结构引言沈从文的《边城》是中国现代文学的一部经典作品,以其独特的叙事风格和深刻的社会洞察力赢得了广泛的赞誉。

这部小说通过描绘湘西地区的风土人情,展现了人性的复杂与美好。

本论文将深入探讨《边城》的深层叙述结构,从主题与象征、人物塑造、情节展开、悲剧冲突、叙述手法、文化内涵等方面进行剖析。

主题与象征《边城》的主题可以概括为对湘西地区人民的生活状态和人性的探索。

小说通过描写湘西的自然风光和人文风情,展现了湘西人民的生活方式和思想情感。

同时,沈从文也通过象征手法,将自然与人物融为一体,形成了独特的叙事风格。

例如,小说中的渡船象征着湘西人民的命运,而船上的翠翠则代表着湘西女性的柔美与坚韧。

人物塑造沈从文在《边城》中塑造了一系列生动的人物形象。

其中,翠翠是小说中最具代表性的女性形象,她美丽、善良、天真无邪,同时也具有强烈的生命力和对生活的热爱。

船总顺顺则代表着湘西地区的权威和力量,他的形象既具有压迫性,又具有包容性,体现了当时社会的矛盾和复杂性。

而小说中的男主角,二老,则是一个充满矛盾的角色,他既有对翠翠的爱慕之情,又有对家族荣誉的追求,最终导致了他的悲剧命运。

情节展开《边城》的情节展开以湘西地区的风土人情为主线,通过描写人物的日常生活和情感纠葛,展现了湘西人民的生活状态和命运。

小说的情节发展缓慢而自然,通过细节的描写和人物之间的互动,将读者带入了一个充满乡土气息的世界。

同时,沈从文也通过一些隐喻和暗示的手法,为小说的情节发展提供了线索和暗示。

悲剧冲突《边城》的悲剧冲突主要来自于人物之间的情感纠葛和社会现实的压迫。

二老与翠翠之间的爱情纠葛是小说的核心冲突,而顺顺对家族荣誉的追求则加剧了这一冲突的复杂性。

同时,湘西地区的社会现实也给这个故事带来了悲剧色彩。

例如,船总顺顺对二老的期望和对翠翠的歧视,以及当时社会的伦理道德和家族制度的束缚,都使这个故事充满了悲剧色彩。

叙述手法沈从文的叙述手法独特而富有诗意。

沈从文小说的题材内容和主要艺术特色

沈从文小说的题材内容和主要艺术特色

沈从文小说的题材内容和主要艺术特色题材内容:沈从文的小说在题材处理上,善用微笑来表现人类痛苦。

即使写杀戮,如《菜园》、《大小阮》等也是把这一背景推远,从侧面写去。

他最擅长描写的是本身就富有牧歌因素的爱情,如《雨后》、《三三》、《边城》等。

在描写这类题材时,他又着意于“人与自然的契合”,以清淡的散文笔调去抒写自然风物,如《边城》。

这些作品中的风物描写与情调切合其作品中显现的理想的人生形式。

主要艺术特色:(1)沈从文的小说具有散文化的特征。

他自觉地抵制将故事结构化、戏剧化,希望在“糅小说故事散文游记而为一的”新实验之外,更有一种“新的形式”,即用“写故事方法,带点‘保存原料’意味”。

在小说叙事格局方面,沈从文的小说中总有一个不知疲倦的讲述者、评论者,引领读者进入湘西世界,为读者介绍那里的山山水水,评论那里的人事。

经过这一特殊的叙事者,沈从文得心应手地表现着他所观看到的大量人生故事。

(2)熔写实、记“梦”、象征于一炉,也是沈从文小说的一个重要特色。

如《柏子》、《萧萧》等对人生实存状态的描写,都是一种现实主义的把握。

但是沈从文小说为了追求理想的人生形式又自觉地掺入了“梦”的成分,如《月下小景》写爱情悲剧,却用男女主人公含笑殉情作结;《边城》将人物和环境作了理想化的处理,都可以分明看出作者主观理想的张扬。

沈从文小说还善用象征,如《菜园》里的菊花,《夫妇》中的野花,《八骏图》中的大海,其含义都超越了形象本身。

(3)沈从文小说的体式丰富多样,语言古朴简峭。

他不拘常例、常格,采用过对话体、书信体、日记体、童话、神话等多种体式。

与结构上刻意求新相表里的,是讲究“文字组织的美丽”,他因此被称为“文字的魔术师”。

他的小说语言具有独立的风貌:“格调古朴,句式简峭,主干凸出,少夸饰,不铺张,单纯而又厚实,朴讷却又传神。

”他的小说语言是在杂糅古典文学的句式,提炼湘西方言基础上形成的。

沈从文以其独特的风格为京派小说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浅谈沈从文《边城》所蕴涵的美

浅谈沈从文《边城》所蕴涵的美

浅谈沈从文《边城》所蕴涵的美沈从文是现代著名的小说家。

其小说《边城》所蕴涵的人性美、风情美、形式美、山水美、意境美,使读者更好地获得文学艺术美的享受。

一、《边城》所蕴涵的人性美对人性的讴歌与表现,把人性看成是美的至极,是沈从文一贯以之的审美理想,他谈到自己的创作时说:“我只想造希腊小庙,这种庙供奉的是‘人性’。

沈从文在《边城》中用人性描绘了一个瑰丽而温馨的边城世界,一个充满爱和美的天国。

作品中那种“优美、健康、自然,而又不悖乎人性的人生形式”促使作者以特异的湘西边陲,作为构筑善与美的“神庙”的地基。

小说《边城》正是通过抒写祖孙之间的亲爱、青年男女之间的情爱、来表现人性之美的。

(一)小说由老船夫对儿孙辈的挚爱展现了人性美老船夫是作者在小说中尽力刻画的一个人物。

他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杰出代表。

他善良、勤劳、朴实、忠于职守。

“五十年来不知把船来去渡了若干人”“年纪虽大,但天不许他休息,他仿佛便不能够同这一分生活离开。

”他生活虽然清贫,但从不贪心;乐善好施,却从不索取,“凡事求个心安理得”。

终生为别人服务,却不图别人的一丝报答。

对于自己的女儿和外孙女,他痛爱有加,把自己的整个身心都给了她们。

随着岁月的流逝,转眼间,外孙女已成了一个如她母亲一样美丽的少女。

老船夫的心里又多了一层心事:为翠翠找一个如意郎君。

为此他不辞辛苦,竭尽全力周旋于翠翠、天保、傩送之船总顺顺和杨马兵之间,无意中为孙女的婚事设置了一些障碍,导致了一系列的误会,最终酿成了傩送与翠翠的爱情悲剧,他带着万般的无奈和无限的愧疚悄悄地离开了人世。

老船夫慈祥、敦厚、善良、凡事但求心安理得的良好品德仿佛就是我们中华民族的化身。

从他的身上我们看到了中华民族那原始而又古老纯朴的人性之美,小说正是通过老船夫这个典型人物的描述展现亲子之爱的人情美的。

沈从文为自己造了座希腊小庙――“选山地作基础,用坚硬石块堆砌它,精致、结实、匀称,形体虽小而纤巧,是理想的建筑,这神庙供奉的是‘人性’。

浅析《边城》的叙事之美

浅析《边城》的叙事之美

浅析《边城》的叙事之美作者:王君来源:《中学课程辅导高考版·教师版》2013年第15期摘要:沈从文的小说在情节叙述上多有讲究,在自然随性的笔触之下处处体现出在叙事视角、叙事时间与叙事空间等方面的独特匠心。

《边城》是其艺术成就的代表作,也是其“湘西小说”系列中最具影响力的作品。

小说中,作者以全能叙述者的视角,基于叙事时间上的多重叠奏所构建的完美结构,演绎一曲纯净动人的生命悲歌。

关键词:《边城》;时间叙事;空间叙事中图分类号:G42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3)15-064-2中国传统的古典小说重视故事的讲述与结构的营造。

到了现代,这种传统得以继承和发扬,以沈从文为代表的作家在小说的创作中寄予了更多的才思和创新,并取得一定的突破,形成了独特的叙事特征。

沈从文在小说的叙事方式与叙事结构上向以“用心”闻名,又凭着自然随性、洒脱肆意的笔触,成就了自身在中国文学历史中不可替代的地位和影响,也因此被誉为“文体作家”。

《边城》是其艺术成就的代表作,也是其“湘西小说”系列中最具影响力的作品。

表现在其叙事时间上呈现的多重叠奏及所构建的完美结构,时空交错中呈现出人物的命运交集,生动地演绎着纯净动人的生命悲歌。

一、叙事时间的多重叠奏热奈特认为,叙事是一组有两个时间的序列,即故事时间和叙事时间。

两者之间的关系中分为时序、时距和频率。

一般而言,故事时序固定不变,而叙事时序可变化不定[1]。

作者可通过调整叙事的时序、时距和频率,来打破固有的故事时间序列,使作品在时间差异中呈现出特殊的形式意蕴。

《边城》中作者“有意在故事时间和叙事时间上制造明显的反差和跨度,时间由组织叙事的线索,上升为叙事者的主体体验,叙事时间超越了叙事形式的意义”[2]。

作者精妙地运用对叙事时间序列中关系要素的调整,达成了小说叙事节奏的丰富和变化,实现了叙事时间的多重叠奏。

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交错的时序《边城》的故事线索主要是沿着翠翠的成长和爱情轨迹进行的,这条主线的叙述与展开主要采用了平铺直叙的自然时序。

沈从文《边城》的叙事技巧及修辞艺术探讨

沈从文《边城》的叙事技巧及修辞艺术探讨

沈从文《边城》的叙事技巧及修辞艺术探讨《边城》是沈从文的代表作,也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部不朽的散文小说。

它以20世纪30年代川、湘交界的边城小镇茶峒为背景,以兼具抒情诗和小品文的优美笔触,描绘了湘西地区特有的风土人情;借船家少女翠翠与傩送的爱情悲剧,凸显出了人性的善良美好与心灵的澄澈纯净。

本文将从《边城》的叙事技巧及修辞艺术两方面来探讨其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独特地位。

在中国文学史上,早期白话文小说大多充斥着对阶级矛盾和政治斗争的真实反映,如郁达夫《沉沦》的“意在暴露”,茅盾《子夜》的“倾向革命”。

而沈从文的《边城》却是在清末战乱时代背景下,表现了人们对人性自然朴实的崇拜和对理想美好人生的向往。

小说所要揭示的内容是一个十分单纯的人性话题——那就是人类共通的朴素善良。

因此,这种主题使《边城》无法摆脱当时的社会历史条件和政治局势。

《边城》写了湘西凤凰一个没落的富裕乡绅祖孙三代的生活道路和性格命运。

第一代翠翠在船总顺顺的逼婚中强烈的表现出了对爱情的坚贞和对美好爱情的追求。

而她却又只能将“他们相处得太久,了解得太深,原来是同一个心理。

“父亲的丑事”曝光后她从外归来只做了三件事:“回船上,到屋里去,重新把门关上。

“这似乎暗示着她的清白,其实恰恰是在维护这可耻的假象。

“她感觉到自己成了另一个人。

“大约真有点怪了,便出来坐在黄狗身边,看起天来,顺顺听见动静进来喝问,她只是漠然,直到母亲去房里告诉顺顺自己明天就回去,她才像遇赦的囚犯一样兴奋起来,还哭了几声。

顺顺摇头说她有神经病。

”读到这段话我们很容易想到夏洛蒂勃朗特的名著《简爱》中简爱和罗切斯特的初恋故事。

只不过翠翠爱的是心中的情人,而且只敢默默地为他担忧、为他痛苦。

同样的坚定、勇敢,都被尘世的污浊腐蚀掉了,但两人都渴望得到对方的爱。

由此可见,翠翠和简爱都是“单纯的女孩儿”,她们对爱情的执着比起《红楼梦》中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观,无疑更加令人敬佩。

当代文坛泰斗张中行先生认为,沈从文在《边城》里表现了某种远离红尘的生活情趣和性格特征,这些都属于东方古典式的审美范畴。

沈从文与巴金的不同叙事视角

沈从文与巴金的不同叙事视角

沈从文与巴金的不同叙事视角沈从文与巴金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两位杰出的作家,他们以独特的叙事视角和风格在文坛上崭露头角。

虽然他们都生活在同一个时代,但是他们的叙事视角却有着明显的不同。

沈从文以其独特的叙事视角而闻名于世。

他的作品常常以第一人称的形式展现,读者可以直接感受到主人公的内心世界。

例如,他的小说《边城》中的女主角孙少安,以她自己的视角讲述着她的成长故事。

通过她的眼睛,读者可以看到一个普通女孩内心的细腻与坚强。

沈从文通过这种叙事方式,将读者与主人公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使读者更加容易产生共鸣。

与之相反,巴金的叙事视角则更加客观和中立。

他常常以第三人称的形式来叙述故事,通过旁观者的角度来展现事件的发展。

这种叙事方式使得读者可以更加客观地看待故事中的人物和事件,不受主人公的情感影响。

例如,他的小说《家》中,通过旁观者的视角,读者可以看到一个普通家庭的起伏和变迁。

巴金通过这种客观的叙事方式,使读者更加冷静地思考问题,而不是被情感所左右。

沈从文和巴金的叙事视角的不同,也体现在他们对人物形象的塑造上。

沈从文善于刻画人物的内心世界和情感变化,他的人物常常具有复杂的心理活动。

例如,在他的小说《湘行散记》中,他以第一人称的形式讲述了一个湖南女子的生活经历。

通过主人公的自述,读者可以感受到她内心的喜怒哀乐,以及她对生活的态度。

这种细腻的描写使得人物形象更加立体和鲜活。

而巴金则更注重对社会环境和人物关系的描绘。

他的作品中常常出现一些典型的社会角色,通过他们的互动来展现社会的现实和问题。

例如,在他的小说《家》中,他通过对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描写,展现了家庭内部的矛盾和冲突,以及社会对家庭的影响。

这种对社会环境和人物关系的描绘,使得读者更加容易理解故事的背景和主题。

除了叙事视角的不同,沈从文和巴金的作品还在文学风格上有所差异。

沈从文的作品常常充满了浓厚的地方色彩和民族特色。

他善于运用地方方言和民间故事,使得作品更加生动有趣。

沈从文散文的艺术特色

沈从文散文的艺术特色

沈从文散文的艺术特色
1.叙述上,条理明晰。

作者以我的见闻与行动为叙写线索,一方面叙述现实的人和事,另一方面将湘西历史、地理等地域文化的背景资料加以穿插糅合,浑然而为一体,避免了架空的议论与借景抒情的套路。

这一特点即是这两本散文集的整体叙事风格。

2.文体上,糅合了游记、散文、小说诸种文体因素。

沈从文的散文是小说家的散文,习惯在具体作品中融进小说的人物对话与细节、情节的描写,往往形成小说的情节性与情景氛围。

3.抒情上,呈现出多种多样姿态。

描绘山川风景、民风民俗时,多采用融情入景的手法形成诗一般的意境。

叙述、评述湘西的历史与现实时,往往是议论与抒情的结合,有时出于忌讳,涉及敏感的政治问题时,作者则采用曲笔。

4.结构上,构制宏大,整散有致。

《湘行散记》以还乡历程为线,以小船停泊处为“点”,点线相连,徐徐展开一幅幅湘西风情画;《湘西》则以地理方位的迁移——由边缘向纵深转换为叙述线,将常德、沉陵、辰州直至湘西腹地凤凰连成一体。

5.语言上,继承传统,雅俗共赏。

沈从文的语言较多地继承了中国古代游记与笔记的传统,简练流畅,平和之中自有其动人处。

语言简
洁而澄明,典雅与土俗并存,富丽与朴素同在。

《湘西》中9篇作品,几乎无一笔空疏,言简义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注生命智慧是为西方叙事美学所永远不可能参透的最具中国叙事特色的秘笈。

沈从文叙事美学的突出贡献在于参透了中国叙事美学的秘笈,在将叙事诗性化与抒情抽象化有机统一的基础上通过“乡下人”叙述视角成功实现了叙事的抒情化、抒情的抽象化、抽象的生命智慧化。

人们长期以来比较关注沈从文文学创作的风格,其实沈从文的最大贡献还在于他不仅在理论上而且在创作上成功实践了他独特的叙事美学思想,不仅极大地丰富了西方叙事美学的内容,而且成功地总结和发展了中国叙事美学精神。

一、诗性叙事
叙事的抒情化、诗性化即诗性叙事是沈从文对叙事美学的首要贡献。

这种诗性叙事就是将源于无意识和潜意识的以一种几乎感觉不到然而带有一定强制性和不可违背性的方式出现于意识之中的诗性直觉和体验,通过某种无法预测和遏制的情感和理智形式融合于小说的叙事之中,不仅使小说的叙事将既具有一定时间序列又具有一定因果关系的一系列事件有机联系起来,而且又由于将超越了时间序列和因果关系的既具有情感性质又具有理智性质的源于无意识和潜意识的诗性直觉和体验一并融入这种叙事之中,乃至具有不可或缺的诗性特质。

在沈从文看来,短篇小说的写作,“应当把诗放在第一位,小说放在末一位。

一切艺术都容许作者注入一种诗的抒情,短篇小说也不例外” (1)。

借景抒情和状物言志固然是创造诗性意境,达到叙事诗性化的基本方式,但一个作家如果能够在不露声色的客观叙事之中同样能成功地达到诗性化境界,使读者感到强烈而且浓郁的诗性化特质,这就不能不说是作家的一个创造。

沈从文的叙事不仅穿插于大量叙事之中的写景状物段落蕴涵的诗情画意,甚至表面的客观叙事之中也不乏浓郁的诗情画意。

如:“当几个族中人乘上小船,在深夜里沉默无声向河中深处划去时,女的低头无语,看着河中荡荡流水,以及被木桨搅碎水中的星光,想到的大约是二辈子投生问题,或是另一时被族中长辈调戏不允许的故事,或是一些生前”欠人“”人欠“的小小恩怨。

这一族之长的大老与好事者,坐在船头,必正眼也不看那女子一眼,心中却漩起一种复杂感情,总以为”这是应当的,全族面子所关,不能不如此的“。

但自然也并不真正讨厌那个年青健康光鲜鲜的肉体,讨厌的或许倒是这肉体被外人享受。

小船摇到潭中时荡桨的把桨抽出,船停了,大家一句话不说,就把那女的掀下水去。

这其间自然不免有一番小小挣扎,把小船弄得摇摇晃晃,人一下水,随即也就平定了。

送下水的因为颈项上悬系了一面石磨,在水中打漩向下沉,一阵水泡子向上翻,接着是天水平静。

”(2)沈从文叙事美学的特征在于能够将其关于生命的创造性直觉消融于客观叙事之中,使其中无论任何一个极其平常的闪光、微笑、眼神、念头,甚至一阵水泡和摇晃都蕴涵着深刻的诗性意境,都凝聚着跨越生死之门的一个短期生命挣扎和生命态度。

沈从文叙事美学常常以小说的叙事作为其建筑文学世界的框架结构,而将源于无意识和潜意识层面的关于生命的诗性直觉和体验作为不可或缺的建筑和装潢材料一并纳入客观叙事的框架结构之中,使其成为一个完全自足的整体性世界。

这种叙事通常并不仅仅是一种区别于抒情、议论、描写甚至说明的表达方式,而是抒情、议论、描写甚至说明等各种表达方式的综合运用。

他认为:“小说既以人事为经纬,举凡机智的说教,梦幻的抒情,一切有关人类向上的抽象原则的
说明,都无不可以把它综合组织到一个故事发展中。

”(3)沈从文叙事美学不再是一种单纯的事件陈述,更是一种对关于事件及其参与者和场景的诗性直觉和体验的表达,是一种真正意义上的诗性叙事。

这种诗性叙事要求作家既要陈述事件,又要将其关于事件及参与者的生命直觉、感受、体验和思索一并呈现出来,也只有这样才能使读者获得真正源于原始情感的生命体验。

雅克·马利坦指出:“伟大的小说家就是诗人。

他们寥寥无几。

要使一部小说富有诗意,需要有一种特别强有力的创造性直觉,它能够引导其直觉之流进入活现在作品中的他人本身的内在隐幽处。

”(4)沈从文就是这寥寥无几的诗人小说家之一。

二、抽象抒情
沈从文“把知识分子见于文字、形于语言的一部分表现,当作一种‘抒情’看待”,(5)沈从文叙事美学所崇尚的其实是一种抽象抒情。

他把这种希望寄托于梦呓式的自我调整,总是企图割断与社会政治的联系,寻求一种与社会政治需求脱节的抒情方式,常常以对生命体验的坦白与诚实,以对生命本质的深刻体悟而企求获得社会的宽容和谅解。

能够在司空见惯的虹霓、云影、星光、黄花、草木,乃至石头、砂子和渔船之中产生生命直觉和认识,能在任何一个平凡的生活景象之中真正触摸到生命的价值和意义,并通过对习以为常的自然物象描摹将其生命体验和感悟寄寓于似乎十分客观的抒情话语之中,使其与诗性话语极其和谐地融合成为一个有机整体。

正如沈从文自己所说:“对于一切自然景物,到我单独默会它们本身的存在和宇宙微妙关系时,也无不感觉到生命的庄严。

一种由生物的美与爱有所启示,在沉静中生长的宗教情绪,无可归纳,我因之一部分生命,竟完全消失在对于一切自然的皈依中。

这种简单的情感,很可能是一切生物在生命和谐时所同具的,且必然是比较高级生物所不能少的。

然而人若保有这种情感时,就产生了伟大的宗教,或一切形式精美而情感深致的艺术品。

”(6)
沈从文抽象抒情的基本特征就是抒情的抽象化,就是在无论一抹黑云、虹影和淡白星光,海上的白帆和草地上黄花,还是墙壁上慢慢移动的斜阳,瓦沟中的绿苔和细雨微风中轻轻摇头的狗尾草,乃至河水里的石头和砂子、水面腐烂的草木和破碎的船板等自然物象之中都能导引读者体验到生命的最离奇遇合和最高意义。

如:“小小灰色的渔船,船舷船顶站满了黑色沉默的鱼鹰,向下游缓缓划去了。

石滩上走着脊梁略弯的拉船人。

这些东西于历史似乎毫无关系,百年前或百年后皆仿佛同目前一样。

他们那么忠实庄严的生活,担负了自己那份命运,为自己,为儿女,继续在这世界中活下去。

不问所过的是如何贫贱艰难的日子,却从不逃避为了求生而应有的一切努力。

在他们生活爱憎得失里,也依然摊派了哭,笑,吃,喝。

对于寒暑的来临,他们便比其他世界上人感到四时交替的严肃。

历史对于他们俨然毫无意义,然而提到他们这点千年不变无可记载的历史,却使人引起无言的哀戚。

”(7)虽然将抒情抽象化为一种生命体验和感悟乃至生命智慧事实上是中国古典诗歌抒情美学的一个传统,但是沈从文显然兼具陶渊明归隐之后的闲淡与王维禅悟之后的宁静,同时又具有陶渊明和王维所缺乏的乡下人叙述视角。

他曾经自称:“我是个对一切无信仰的人,却只信仰‘生命’。

”(8)沈从文在真正洞察了湘西乡下人生命的艰辛和平淡之后,更多地表现出了对平常生命的认同和哀挽。

在这里没有更多情欲,也没有自我情感的简单宣泄,只是关注生命的本身及其形式,更多的是对湘西苗族,乃至湘西农民甚至中国农民生命的惆怅
凝注和轻微叹息。

在这里一切尖锐的对立和激烈的冲突,都被化解为和风细雨般的宽容、豁达,甚至默契和认同。

也许是儒家尤其庄禅的齐物和无滞的思想使他格外具有了宽容的思想,即使在抒写跨越生死之门的悲剧性情节和氛围时都显得那么平静和淡然。

这绝对不是对生命的麻木和冷漠,而是洞察了艰辛和苦难之为常态后的无奈、默然和达观。

这种叙事几乎都是平凡生命的无望赞歌和平静挽歌。

格奥尔格·西美尔指出:“生命在其本质范围内给自己造就一种形式,借助该形式,生命能够获得一个实际上可以加工的世界。


本文章由山东牛皮癣医院/整理发布,欢迎分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