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气质量调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目的了解高校校园空气细菌的时空分布及空气质量, 为学校环境卫生学评价提供依据。
方法采用平皿沉降法。
结果校园1. 5 m 高度空气细菌平均含量为 2. 35 ! 103 cfu/m3, 空气质量为细菌较清洁水平。
不同地点中以校园网吧空气细菌的含量较高, 达轻度污染水平; 校医院、校阅览室空气清洁; 地面空气细菌的污染程度较高, 达轻度污染水平, 人群呼吸带以
上空气清洁度提高; 不同时段的空气细菌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校园空气细菌的时空分布与人员活动密切相关, 人员密集地及呼吸带轻度污染。校园空气总体处于较清洁水平。
空气微生物是大气污染物之一。自1861 年巴斯德首次获
取空气微生物、1881 年柯赫用沉降法( 平皿暴露) 测定其含量至
今已近150 a的时间[ 1- 2 ]
。随着科技的进步及人类认识水平的
提高,空气微生物的研究获得了长足的发展。空气微生物往往
吸附在悬浮颗粒物上,随风飘荡, 可导致人类和动植物某些疾
病的发生与传播, 且常与环境的其他污染物协同作用, 致使环
境恶化,空气质量降低[ 3- 5 ]
。空气微生物的浓度是评价空气质
量的重要指标之一。空气微生物的数量随人类的活动, 分布有
很大的变化[ 6]
, 人员集中或流动性大的区域, 空气微生物的含
量较高,空气质量较差。校园是学生集中生活学习的区域, 采
用微生物学方法, 检测校园空气微生物的时空分布, 可进一步
了解校园空气污染现状, 对于防止呼吸道疾病的传播, 保护学
生身体健康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7 - 8]
。
从上述分析可知,良好的通风与植树造林可以有效地净化空气甚至杀灭细菌,所以教室和食堂应该经常通风。下课后最好离开教室,保持空气流通,以补充新鲜空气,并可适当地放些具有净化空气功能的植物,个人也应养成讲究卫生和环境保护的良好习惯。
通过此次调查研究,学生对在不同区域环境下细菌数目分布的差异有了更加具体的认识,更加认同个体、群体行为(如通风、个人卫生等)会直接影响到空气的质量。在进一步掌握细菌培养技术的同时,加深了与生物学知识生活实践的联系。需要指出的是,在本次探究活动的基础上我们还可以衍生出多种较高层次的探究活动,如探究细菌的最佳消毒方法、探究有关植物对空气的净化作用等等,这些活动需要我们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继续实践和探讨。
经历了2003年的“非典”事件,人们更加重视空气质量的优劣,通过这一主题切人,探究身边熟悉的校园空气问题,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探究的动机。经过教材的学习及有关实验的操作,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相关知识和掌握了细菌的基本培养技术,因此,开展该项调查研究有一定的理论和实践基础,可行性较高。
空气中因缺乏养料且受日光照射,并不适宜微生物的生长繁殖,所以空气中没有固定的微生物群体。但由于人的活动,人身上、呼吸道、口腔及走动时扬起的尘土中会带来细菌,导致某些环境的空气中含有较多的细菌,其中一部分是病原菌,可能导致疾病的传播。检测空气的病原菌比较困难,一般以测定空气中的菌落总数来判断空气中卫生状况与污染程度。通过配制适宜的培养基,选择“自然沉降法”(利用微生物气溶胶粒子受重力作用沉降到敞开的营养琼脂培养皿上)进行细菌的收集与培养,方法简单易行,学生容易通过肉眼检查菌落数目,从而得到结论(杂菌数);再通过对不同区域菌落的比较,即可得出细菌含量的差异。
.提出假设与探究目标
2.1 探究假设
校园和教室是学生学习和生活的主要环境,空气清洁情况对学生的健康至关重要。一般认为人群密度小、通风良好的场所细菌含量较少,反之则较多。在此次探
究活动过程中,自变量是采样点,因变量是培养后的菌落数,其他如采样高度、地点、培养条件和时间都应保持一致。考虑到学生每日在不同区域的集中时间不同,应将时间划分为早晨、午间、傍晚进行采样,使实验更具说服力。为了使实验更准确,可连续采样3d并取平均值,注意每次采样的地点要固定。
2.2 探究目标
2.2.1 运用自然沉降法收集空气中的细菌,通过培养后比较菌落的数目并得出相关结论。
2.2.2 测定校园不同区域空气中的细菌含量,了解不同环境中细菌的分布情况。
2.2.3 初步分析细菌含量分布差异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