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中国社会阶层构成及其变化

合集下载

当代中国社会阶层构成及其变化

当代中国社会阶层构成及其变化

当代中国社会阶层构成及其变化——两本专著的转述[ 研究物语]本文章被浏览499次仍做文抄公,将两本关于阶层的研究专著摘抄转述。

实在是觉得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所的这个中国社会科学院重大课题研究成果,对市场研究行业很有借鉴的价值。

研读这两本书,再结合这一期袁岳的《我们需要以文化为核心的营销研究》以及吴垠的《关于中国居民分群范式(China-Vals)的研究》等文章,您或许会发现一个“新天地”。

1,《当代中国社会阶层研究报告》陆学艺主编2002年1月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当代社会流动》陆学艺主编2004年7月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当代中国社会阶层研究报告》说明了当代中国的社会阶层构成。

该成果来自于:课题组自1999年—2001三年间,对国内外有关社会阶层的文献资料进行分析和整理,开展了大规模的社会调查,先后对湖北省汉川市、辽宁省海城市、福建省福清市、贵州省镇宁县、安徽省合肥市、江苏省无锡市和吴江市七都镇、广东省深圳市、北京燕山石化总厂、吉林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和天津南开大学等市、县、厂、校,进行了抽样问卷调查、入户访谈和召开各种座谈会、调研会,取得了11000多个样本和近千份各类成员的访谈纪录。

《当代社会流动》探讨了这些社会阶层是怎样产生的,今后各自将怎样演化?本书根据课题组在2001年、2002年所作的全国6000分抽样问卷调查的数据和资料,同样是以实证研究为主的。

值得说明的是:自开始设计问卷,戴建忠、李培林、黄平等就做了指导,冯世雍、高嘉陵、柯惠新等帮助做了全国抽样的总体设计。

还有很多社会学界的专家学者发表意见,贡献智慧。

是一部“集体创作”的作品。

理论框架1978年以来的改革开放使中国社会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经济体制转轨和现代化进程的推进也促使中国的社会阶层发生结构性的改变。

原来的“两个阶级一个阶层”(工人阶级、农民阶级、知识分子阶层)的社会结构发生显著的分化。

提出:以职业分类为基础,以组织资源、经济资源和文化资源占有情况为标准来划分社会阶层的理论框架。

当代中国四大社会阶层分析

当代中国四大社会阶层分析

当代中国四大社会阶层分析【摘要】当代中国社会呈现出城市居民、农村居民、新兴社会阶层和知识分子四大社会阶层。

本文通过对这四大社会阶层的分析,探讨了它们在当代中国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

城市居民在经济发展和城市化进程中扮演重要角色,而农村居民则面临着城乡差距和贫富分化的挑战。

新兴社会阶层代表了社会变革和发展的新方向,而知识分子则是社会思想和文化传播的重要力量。

文章还分析了跨越各阶层的现象及四大社会阶层之间的互动关系。

文章探讨了这些社会阶层对社会政策的影响,以及展望了未来研究方向。

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更深入地了解当代中国社会结构及其发展趋势。

【关键词】当代中国、社会阶层、城市居民、农村居民、新兴社会阶层、知识分子、互动关系、社会政策、未来研究方向。

1. 引言1.1 背景介绍中国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和丰富文化传统的国家,经过几十年的快速发展,中国的社会结构也发生了巨大变化。

当前,中国的社会阶层结构越发多元化,人们的社会地位和身份也更加多样化。

在这样一个复杂多变的社会背景下,对当代中国四大社会阶层进行深入分析,对于更好地了解中国社会的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具有重要意义。

城市居民阶层作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组成部分,其社会地位和经济状况直接影响着整个社会的稳定和发展。

农村居民阶层也承担着重要的角色,他们在农村地区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其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也在不断演变。

新兴社会阶层则代表着中国发展的新力量,他们的出现使得社会阶层结构更加多元化和平衡。

知识分子阶层则承担着传承文化和引领时代发展的使命,其在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不可忽视。

通过对四大社会阶层的深入分析,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中国社会的发展变化,发现存在的问题和挑战,并为制定相关政策提供依据和建议。

在当代社会中,四大社会阶层之间的互动关系、对社会政策的影响以及未来研究方向都是我们需要深入探讨的问题。

部分将围绕以上内容展开。

1.2 研究意义研究当代中国四大社会阶层的分布和特征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中国社会阶层

中国社会阶层

中国社会阶层毛主席曾经说过,谁是我们的敌人,谁是我们的朋友,这是中国革命的首要问题。

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尤其是在当前所谓的社会主义社会初级阶段,必须弄清楚朋友和敌人的问题,否则我们既要犯极大地错误,就有可能使千百万先烈开创的伟大事业付之东流,就有可能导致最广大人民群众吃二遍苦,受二茬罪。

本文将根据中国现实社会各阶层情况进行分析,并找出它们的阶级属性,一、新生资产阶级。

这是改革开放以来先富论造就的新生资产阶级,他们的构成主要有:1、国有企业第一轮第二轮承包者,在国有企业经济体制改革的大潮中最先富起来的人群,靠的是先富论政策的倾斜。

由于缺乏监管,道德缺失,这些人中的大多数开始蜕化变质,化公为私,中饱私囊,属于贪腐集团的鼻祖;2、靠着双轨制发财的一批人;赖着银行贷款不还,化公为私、为富不仁的先富者;借助胡耀邦有水快流政策之力,将大量国有矿山资源窃为己有者;3、借助政治资源优势的官倒分子,它们往往掌握着国家的经济命脉,这些人家族势力庞大,可以动用国家资源进行官倒,获利巨大,发家致富最快;4、被解放的右派分子,它们在改革开放之初,从国库中获取大量的工资补贴,占据着资金优势,所以先富起来;5、走私分子,这是一批钻国家管理漏洞,走私紧缺物资,偷漏关税,牟取暴利,损害国家根本利益,赚取巨额利润;6、少数社会精英人群,包括部分大学教授、演艺界明星等等;7、黑社会组织集团,这是一批恶霸,靠着打砸抢等非法手段捞取不义之财,通过非法手段强买强卖、欺行霸市等手段发家致富。

他们是这个社会最为可恶的部分,也是这个社会的毒瘤。

8、脑袋瓜聪明、敢为天下先的部分民营企业主,依靠比较合法的经营,不可避免地偷税漏税,实现了原始资金的快速积累,资本越做越大,成为国内著名企业家。

这部分人总体上说比较守法,还知道回报社会,偶尔捐献点款项做点善事,积点阴德。

这类企业家所占比例较小,相当一部分民营企业家则为富不仁,多是靠违法经营起家,偷税漏税特别严重。

社会阶层分化及其矛盾分析

社会阶层分化及其矛盾分析

深圳大学研究生课程论文题目中国社会阶层分化及其矛盾分析成绩专业课程名称、代码16100000001g 年级姓名学号时间2015 年11 月任课教师摘要我国目前正处于社会转型阶段,随着多种所有制经济的发展和政治体制改革的逐步推进,社会阶层出现迅速的分化与重新组合各种阶级矛盾和社会问题也接踵而来。

而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如何整合社会各阶层间的新关系,客观、全面地认识和解决好中国社会阶层的新分化,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社会,有着重大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目前随着我国的经济结构逐步得到调整,社会阶层结构随之发生了深刻变化,以职业为基础的社会分层机制逐渐取代过去以政治身份和行政身份为依据的分层机制,工人阶级、农民阶级、知识分子阶层等原来的各个社会群体都进行了剧烈地分化重组,并产生了企业经营管理阶层、私营企业主阶层、农民工群体等诸多新社会阶层。

研究当代中国社会的阶层分化,旨在通过以这种视角剖析当代中国社会各种极其复杂的社会现象和问题,进而寻求化解矛盾和解决问题的途径,合理引导当代中国社会的阶层分化。

这一方面可以为形成合理的阶层结构提供一定的政策参考,另一方面也可以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一些思路。

关键词:社会阶层、分化、矛盾一、社会阶层分类及现状1.上等阶层--政府中、高级官员、国家银行、国有大型事业单位正副领导成员,国有及国有控股大型垄断企业的正副领导成员,大中型私有企业主,他们的总人数在1200万左右,约占全国经济活动人口总数79243万的1.5%。

2.中上层--高级知识分子(约300万)、中高层干部(约200万)国家和省属事业单位中高级管理人员(约100万)、中型企业经理和大型企业的高层管理人员(约500万)、中型私有企业主(约150万)、外资企业的白领雇员(约200万)、国家垄断行业的白领职员和自身蓝领员工(金融保险、电信、电力、铁路等行业,约1000万)总共大约2500多玩人左右,占全国经济活动人口79243万的3.2%左右。

社会主义发展中的社会阶层与社会结构

社会主义发展中的社会阶层与社会结构

社会主义发展中的社会阶层与社会结构社会主义发展是一个复杂而多样化的过程,其中社会阶层与社会结构的演变极为重要。

本文将探讨社会主义发展中社会阶层与社会结构的变化,并分析其对社会进步的影响。

1. 介绍社会主义发展背景社会主义作为一种社会制度,旨在建立一个以公有制为基础、公平正义为导向的社会秩序。

在这种社会制度下,社会阶层和社会结构的变化与调整会对社会的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2. 社会主义改革与社会阶层分化社会主义改革进程中,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私营部门的兴起,社会阶层分化现象逐渐显现。

在过去相对平均的收入分配基础上,新的社会经济结构出现,导致收入差距的扩大。

资本家阶级、中产阶级和工人阶级等不同社会阶层在经济利益分配上出现了明显的差异。

3. 社会主义发展与农村社会结构变革随着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推进,中国农村社会结构发生了重大变革。

农民阶层中的家庭农场主、分散经营农户和外出务工人员等群体的兴起,改变了原有的农村社会结构。

经济利益、土地所有权和农业生产关系的调整对农村地区社会结构和社会阶层的重新划分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4. 社会主义社会结构多元化的挑战社会主义社会的结构多元化给调整社会阶层与社会结构带来了挑战。

不同的行业、区域和社会群体之间的差异逐渐显现,需要政府采取相应的政策来促进社会公平和社会阶层的平衡发展。

如改革教育体系、加强社会保障和推进社会公平等措施。

5. 社会主义发展与社会阶层流动社会主义发展中,社会阶层的流动对社会进步具有积极作用。

通过教育机会的扩大、职业培训的提供以及社会公平的维护,社会主义社会能够促进社会阶层间的流动,使个人实现阶层的跃迁,从而增加社会的活力和创新。

6. 社会主义社会阶层与社会结构的重要作用社会主义社会中的阶层与结构调整不仅对个人有重要影响,而且对社会整体具有重要意义。

促进社会公平与社会阶层的平衡发展,能够增强社会稳定性,减少社会矛盾,推动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

7. 结论在社会主义发展中,社会阶层与社会结构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既是一种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需要。

当代中国社会阶层研究报告

当代中国社会阶层研究报告

当代中国社会阶层研究报告当代中国,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以及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阶层结构也在不断变化。

社会阶层研究是对社会结构及其变化的深入探究,为了更好地了解当代中国社会阶层结构,本文将对当代中国社会阶层研究进行探讨。

一、中产阶层的出现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中产阶层的出现已成为当代中国社会阶层结构的一大亮点。

中产阶层是指收入相对较高,有一定经济实力的人群。

和传统的贵族阶层相比,中产阶层更加自主和多元化,他们的职业分布也更加广泛。

中产阶层的出现不仅改变了当代中国经济社会的面貌,也为社会的进步发展提供了巨大的推动力。

二、城市化对社会阶层结构的影响城市化是指城市人口比重不断升高的过程。

在这一过程中,农村人口逐渐向城市转移,城市化对社会阶层结构有着显著的影响。

城市化使得城市居民群体的收入水平远高于农民,从而使得城市居民在社会阶层结构中占据更为重要的位置。

同时,城市化也将城市居民从传统的阶层体系中解放出来,个人能力和素质成为更加重要的决定因素。

三、文化和教育对社会阶层结构的影响文化和教育对社会阶层结构的影响也不可忽视。

一方面,文化和教育的水平可以决定个人的职业和社会地位。

在当代中国,随着教育水平的提高,知识分子逐渐成为了社会中的重要力量。

另一方面,文化和教育也可以改变个人的价值观和思想意识,进而影响个人的社会阶层。

四、社会保障机制的改变随着医疗保险、养老保险等社会保障机制不断健全,人们的收入来源多样性增加,从而对社会阶层结构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人们的社会地位和财富不再只由个人收入决定,也和个人的社会福利以及领域内的专业技能相关。

结语要深刻把握当代中国社会阶层结构,必须通过综合分析各种因素的互动,以及社会结构的演变规律。

同时,政府应该进一步加强社会保障机制的建设,让社会阶层分化得到更加平衡的发展。

只有这样,才能够为中国的未来发展营造一个更加稳定、和谐、可持续的发展环境。

当代中国社会阶层研究报告(中科院)【精选文档】

当代中国社会阶层研究报告(中科院)【精选文档】

《当代中国社会阶层研究报告》前言关于阶级、阶层结构的分析和研究,向来是中国共产党在进行革命和建设过程中制定路线、方针和政策的重要依据.《毛泽东选集》的第一篇文章,就是《中国社会各阶级分析》。

在这篇纲领性的文献中,毛泽东同志通过对当时中国阶级阶层形势分析,指出了在进行民主革命时期要”依靠谁,团结谁,打倒谁”这一革命的首要问题,为我们党进行革命并取得胜利奠定了阶级路线基础。

经过20多年的革命斗争,我们终于夺取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建立了新中国。

实践证明,这条阶级路线是完全正确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经过土地改革,经过社会主义改造,经过国家工业化建设,我们国家的阶级阶层结构发生了大变化,逐步形成为工人阶级、农民阶级、知识分子阶层的社会结构。

这是同前苏联和东欧社会主义国家基本类似的,并没有形成现代社会阶级阶层结构。

改革开放20多年来,中国进行了经济体制改革,经济结构、产业结构调整,经济持续稳定快速发展。

与此同时,中国的社会阶层结构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有些阶层分化了,有些阶层新生了,有些阶层的社会地位提高了,有些阶层的社会地位下降了。

整个社会阶层结构呈现出向多元化方向发展,社会分化和流动的机制变化了,社会流动普遍加快.各个社会阶层之间的经济、政治关系发生了并且还在继续发生各种各样的变化,正在向与现代经济结构相适应的现代社会阶层结构方向转变。

正确认识目前社会阶层结构发生的变化,正确认识各个社会阶层的地位特点以及他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和发展趋向,正确认识各个社会阶层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中的作用,从中得出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阶层结构的科学结论,有利于加深我们对当代基本国情的认识,有利于我们制定正确的发展战略和经济社会政策。

在新的历史时期,我们必须通过周密的调查研究,实事求是地认识社会阶层结构的新变化,认识这些变化对我们党和政府实行的政策和管理方面提出的新要求,并据以形成新的理论和新的经济社会政策,用以协调好党和政府同社会各阶层的关系,正确处理好社会各阶层之间的关系。

中国社会阶层演变的新趋势

中国社会阶层演变的新趋势

中国社会阶层演变的新趋势朱光磊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力度的不断加大,政治发展迈入新阶段,必将会把更多的人带到这一波澜壮阔的历史过程中去,并促使阶层分化演变,产生一些新特征、新趋势。

一、产业结构调整带动了社会成员结构的重组,产业革命将导致社会结构的“智能化”当代中国的产业革命在20世纪80年代初见端倪,90年代中期进入高潮。

这场产业革命的影响是多方面的,社会成员构成的变化首当其冲,其基本特征是社会成员不断从第一产业转向第二、三产业,从“夕阳产业”流向“朝阳产业”,从而造成与“朝阳产业”伴生的阶层相对壮大,即产业结构调整带动了社会成员结构的重组,这一点最明显表现为乡村工业化带动了乡镇企业职工阶层和城市白领阶层的迅速壮大。

产业革命相应地带来第三产业在国民经济中所占的份额比例上升,这使从事第三产业部门劳动的职工队伍会有显著壮大。

截止到2006年底,全国现存外商投资企业28万家,从业人员2500万,有研发机构800多个,这些都会直接扩大白领、经营者、自由职业者等社会阶层的规模。

特别需要注意的是,产业革命将导致社会结构的“智能化”。

产业革命最先引发的是劳动力从农业向第二、三产业的转移,伴随着企业技术进步和社会文化教育等事业的发展,知识分子阶层会有所扩大,进而将会是劳动力构成的“白领化”。

如果以1比1为转变的基本标志的话,我国已经在新世纪到来之前(1997年)迈过前一个临界线——“吃工商业饭”的人口超过“吃农业饭”的人口,并且有可能在21世纪前期,迈过第二个临界线——广义白领的人数开始超过广义蓝领(蓝领工人和农业劳动者)的人数。

当然,在人口众多的中国,迈过这第二个临界线将是一个非常艰巨的过渡,在2020年之前做到这一点的可能性不大。

二、市场化和城市化共同形成阶层分化的“合力”产业革命是推力,市场化则是拉力,但与20世纪后期不同的是,提速在即的城市化过程也成为我国当今社会阶层分化所不可忽视的重要拉力。

在继续坚持推进市场化的同时,城市化进程也在相当程度上影响着我国社会阶层分化,而与其最密切相关的当属农民阶层。

中国社会阶级阶层新变化及其原因分析

中国社会阶级阶层新变化及其原因分析

摘要: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就进入了全面改革开放的崭新发展时期。

改革开放不仅解放和发展了我国社会生产力,也显著增强了我国综合国力,提高了人民物质以及精神生活水平。

同时,作为我国社会结构重要方面的阶级阶层结构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我国社会原有基本阶级、阶层发生明显的分化,当今社会阶层分层呈现复杂化趋势。

正确处理这些阶级阶层之间的关系对当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影响,因为只有社会阶级阶层之间相互和谐,才能保证社会的真正和谐。

所以,深入分析我国社会阶级阶层结构在改革开放前后的变化,研究各阶级阶层之间的互动和冲突,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阶级阶层分析法阶级阶层结构改革开放一、引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各方面都发生了显著的变化。

我国社会生产力得到空前解放和发展,我国综合国力显著增强,人们物质以及精神生活水平得到极提高。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政治体制和各方面体制改革的全面展开,我国的经济结构也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而经济方面发生的巨大变化也带来了我国阶级阶层结构的显著变化。

原有的“两个阶级、一个阶层”的社会阶级阶层结构不断发生分化重组,在此基础上形成了包括“民营科技企业的创业人员和技术人员、受聘于外资企业的管理技术人员、个体户、私营企业主、中介组织的从业人员、自由职业人员”等社会新阶层。

研究分析社会阶级阶层的目的,是要正确认识社会各阶级阶层的特征和发展趋向,正确处理社会各阶级阶层之间的关系,以便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调动各方面的积极因素,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维护社会稳定,继续推进改革开放,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健康有序的发展。

通过对阶级阶层结构的变化分析,调动全体社会成员的积极性、创造性,使他们获得向上流动、升迁的机会,在全社会形成一种积极向上的良好氛围,为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创造条件。

正确处理这些阶级阶层之间的关系对当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影响,因为只有社会阶级阶层之间相互和谐,才能保证社会的真正和谐。

当代中国社会阶层研究报告

当代中国社会阶层研究报告

当代中国社会阶层研究报告之(一)阶层结构发生变化当代中国社会阶层研究报告之一阶层结构发生变化(上)1978年以来的改革开放使中国社会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经济体制转轨和现代化进程的推进也促使中国社会阶层结构发生结构性的改变。

原来的"两个阶级一个阶层"(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和知识分子阶层)的社会结构发生了显著的分化,一些新的社会阶层逐渐形成,各阶层之间的社会、经济、生活方式及利益认同的差异日益明晰化,以职业为基础的新的社会阶层分化机制逐渐取代过去的以政治身份、户口身份和行政身份为依据的分化机制。

这些迹象表明,社会经济变迁已导致了一种新的社会阶层结构的出现,并且,这种结构正在趋于稳定。

与1978年以前的阶层结构相比,这一新的社会阶层结构在基本构成成分、结构形态、等级秩序、关系类型和分化机制等方面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一)对现阶段中国社会阶层结构进行科学分析需要新的视角对于当前新出现的社会阶层结构,应当如何去认识,如何给予理论解释,存在着各种争论。

但不管人们有些怎样的争论,今天,简单地照用马克思针对19世纪早期欧洲资本主义提出的阶级分析理论,或者毛泽东针对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中国社会提出的阶级分析理论,来分析当代中国的社会阶层问题,无疑是不够的了。

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1888年英文版序言中指出:"每一历史时代主要的经济生产方式与交换方式以及必然由此产生的社会结构,是该时代政治的和精神的历史所赖以确立的基础,并且只有从这一基础出发,这一历史才能得到说明。

"①(《共产党宣言》,第11页,人民出版社,1964年第6版。

)我们必须运用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基本原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对已经发生的深刻变化进行实证的、科学的分析,从中得出关于现阶段中国社会阶层结构的科学认识。

具体而言,在分析中国现阶段的社会阶层结构时,应该注意下述几个问题。

1.对生产资料的占有并不是划分阶层的惟一标准当代中国社会的生产资料占有形式,与马克思和毛泽东所研究的时代已经有了很大的不同。

[PDF]新时期中国社会阶层分化及其对政治发展的影响

[PDF]新时期中国社会阶层分化及其对政治发展的影响
The first part points mainly out the scient币c connotation of the social
stratification,which gives theoretic premise of further research of the influence
江泽民在“七一”讲话中指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社会阶层构成发生 了新的变化,出现了民营科技企业的管理技术人员、个体户、私营企业主、中介 组织的从业人员、自由职业人员等社会阶层,而且,许多人在不同所有制、不同 行业、不同地域之间流动频繁,人们的职业、身份经常变动。这种变化还会继续 下去。”这就为我们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深化社会阶层分化对政治发展影响的研 究,指明了方向。社会阶层分化作为社会结构转型的重要内容,是现代化进程的 必然产物,其存在和发展有其深刻的历史合理性。社会阶层分化不仅使中国社会 结构从刚性向弹性转化,使中国社会从封闭、僵化状态向更加流动、更加开放的 社会发展,也使当代中国的社会发展和政治发展更具有活力。与此同时,经济和 社会结构发生的变化也给新世纪的政治发展提出了一系列问题。阶层分化过程实 质是一个社会各阶层利益重新分配的过程,这~过程必然导致某些阶层利益的损 失,同时在利益的重新分配过程中各阶层之间也会不可避免地产生利益冲突,所 有这些都会对中国社会的发展,尤其是对政治发展产生巨大的影响。对于政治发 展来说,合理有序的社会阶层分化,能使政治发展保证长期的政治稳定,并不断 获得政治发展的动力源泉和秩序条件。
healthy development of the strat币cation changes so that these changes will be transformed into the promoting force and growth point in the process of China’s politicaI democratization and modemization;and also furthermore to

中国社会阶层研究报告

中国社会阶层研究报告

中国社会阶层研究报告篇一:当代中国社会阶层研究报告(中科院)《当代中国社会阶层研究报告》前言关于阶级、阶层结构的分析和研究,向来是中国共产党在进行革命和建设过程中制定路线、方针和政策的重要依据。

《毛泽东选集》的第一篇文章,就是《中国社会各阶级分析》。

在这篇纲领性的文献中,毛泽东同志通过对当时中国阶级阶层形势分析,指出了在进行民主革命时期要"依靠谁,团结谁,打倒谁"这一革命的首要问题,为我们党进行革命并取得胜利奠定了阶级路线基础。

经过20多年的革命斗争,我们终于夺取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建立了新中国。

实践证明,这条阶级路线是完全正确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经过土地改革,经过社会主义改造,经过国家工业化建设,我们国家的阶级阶层结构发生了大变化,逐步形成为工人阶级、农民阶级、知识分子阶层的社会结构。

这是同前苏联和东欧社会主义国家基本类似的,并没有形成现代社会阶级阶层结构。

改革开放20多年来,中国进行了经济体制改革,经济结构、产业结构调整,经济持续稳定快速发展。

与此同时,中国的社会阶层结构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有些阶层分化了,有些阶层新生了,有些阶层的社会地位提高了,有些阶层的社会地位下降了。

整个社会阶层结构呈现出向多元化方向发展,社会分化和流动的机制变化了,社会流动普遍加快。

各个社会阶层之间的经济、政治关系发生了并且还在继续发生各种各样的变化,正在向与现代经济结构相适应的现代社会阶层结构方向转变。

正确认识目前社会阶层结构发生的变化,正确认识各个社会阶层的地位特点以及他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和发展趋向,正确认识各个社会阶层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中的作用,从中得出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阶层结构的科学结论,有利于加深我们对当代基本国情的认识,有利于我们制定正确的发展战略和经济社会政策。

在新的历史时期,我们必须通过周密的调查研究,实事求是地认识社会阶层结构的新变化,认识这些变化对我们党和政府实行的政策和管理方面提出的新要求,并据以形成新的理论和新的经济社会政策,用以协调好党和政府同社会各阶层的关系,正确处理好社会各阶层之间的关系。

中国9大社会阶层

中国9大社会阶层

中国9大社会阶层关键词中国新世纪社会阶层一、中国社会阶层的基本情况第一,社会阶层构成由简单到复杂的变化。

建国初期,我国的社会阶层受到社会主义改造的影响,被简单化了。

工人、农民和知识分子的简单状态一直持续到了1978年。

改革开放几十年以来,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也随之发生了较大规模的变化。

进入新世纪以来不少学者投入到了对中国社会阶层问题的研究上来。

最新的中国社会阶层分类是以职业分类为基础、以组织资源、经济资源和文化资源的占有状况为标准划分当代中国社会阶层结构的基本形态,它由十个社会阶层和五种社会地位等级组成。

这十个社会阶层是:国家与社会管理者阶层、经理人员阶层、私营企业主阶层、专业技术人员阶层、办事人员阶层、个体工商户阶层、商业服务业员工阶层、产业工人阶层、农业劳动者阶层和城乡无业失业半失业者阶层。

第二,社会阶层结构形状由传统金字塔型向现代的橄榄型转变。

按照社会各阶层在总人口中所占的比重构图,依据图形的形状可将其分为金字塔型、哑铃型和橄榄型。

金字塔型的社会阶层结构中,极少人居于社会的上层,稍多的人位于中间层,绝大多数的人处于社会下层。

哑铃型的社会阶层结构指的是两极分化严重,极少中间阶层的社会,但从现实社会来看,这种类型比较少。

橄榄型的社会阶层结构是指拥有庞大的中间层,极富有和极贫困人口所占比重较小,社会中的大多数人从事较高社会地位的职业(如白领),并享有中等或中等以上的收入。

收入水平较高且差距不是十分明显。

这样就形成了一种中间大两头小的比例结构。

部分发达国家如美国、英国属于这种类型。

历史经验表明如果一个社会中间阶层占居规模大,经济社会分配差距相对较小,大多数社会成员能够在经济发展中从事体面的职业,获得比较丰足的收入,生活比较安定,这样的社会中间层成为社会的主体,他们对社会的主导价值观有较强的认同,与国家稳定和发展的利益一致,他们是经济发展中的主导消费群体。

这样的社会阶层结构形态相对稳定。

我国传统的社会阶层结构形状是金字塔型的。

当代中国社会阶层结构的变动及其历史意义

当代中国社会阶层结构的变动及其历史意义

当代中国社会阶层结构的变动及其历史意义随着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经济快速发展,中国社会阶层结构正在发生变化。

传统的阶层分化基于出身和地位,而现在基于财富和职业。

首先,中国的财富差距正在扩大。

在城市和农村之间,地区之间,个人之间都存在大量贫富差距。

中国仍有大量农民仍穷困潦倒,而有些富人比国际上任何一个地方的富豪还富。

这种财富差距加剧了社会不稳定,也表明中国经济仍然存在很多问题。

其次,中国的职业阶层结构也在发生变化。

与过去将职业划分为农民和非农民不同,现在可以发现更多的白领和蓝领工人,这表示中国正在加强经济多元化。

总之,当代中国的社会阶层结构正在经历重大变革,这种变革对中国的历史意义非常重大。

这显示出中国向市场经济的转型以及中国经济、政治和文化的全面发展。

同时,这种变化也给中国带来了新的挑战和机遇,需要全面分析,更好地推进社会发展。

当代中国的社会分层现状

当代中国的社会分层现状

浅论当代中国的社会分层体系摘要:毫无疑问,自新中国成立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的社会阶层结构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看到这里,很多人在高兴之余也不免会产生出这样的疑问:究竟什么是社会分层?社会是怎样进行划分的,为什么这样划分?社会分层对当代社会的影响怎么样……等等不一而足。

为此,本文主要从读者有疑问的地方写起,将本文大致分为三部分:亦即首先介绍一下社会分层的概念;然后阐明当代中国的社会分层现状,以及为什么这样划分;最后针对当今的社会分层理论提出自己的一点评价。

而对当代中国的社会分层现状进行阐述时,我会进一步选取当代两个比较有影响李强和陆学艺的观点简要介绍,最后再一一对应着进行相应的点评。

关键词:当代社会;社会分层;分层原因;分层影响正文:社会分层的概念:众所周知,无论是介绍科学知识,还是日常与人打交道,首先都离不开对所要说明事物的具体介绍,以增强认知者的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

而社会分层作为社会结构中最重要的社会现象,社会学的核心领域,对他的研究更是如此。

所以,我会在进入正文之前,大致介绍一下什么是社会分层。

根据《社会学教程》介绍:(1)所谓社会分层就是按照一定的标准将人们区分为高低不同的等级序列的过程。

“分层”原为地质学家分析地质结构时使用的名词,是指地质构造的不同层面。

社会学家发现社会存在着不平等,人与人之间、集团与集团之间,也像地层构造那样分成高低有序的若干等级层次,因而借用地质学上的概念来分析社会结构,形成了“社会分层”这一社会学范畴。

在西方社会学中社会分层是使用比较广泛的一个专有名词,常常与阶级、阶层同义,尤其在苏联解体之前甚至有替代,淡化阶级概念的学术倾向。

我国在建国初期也曾经出现过类似现象,后来在国家正确引导下才慢慢走上正轨。

简而言之,(2)社会分层概念的实质是社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社会利益关系及其不平等的利益分配格局的观念反映。

尽管西方的社会分层理论是建立在与我国截然不同的两种社会制度之上,但是马克思主义的以阶级划分的社会分层理论,韦伯的以财富,权力,声望,划分的多元社会分层理论,以及涂尔干主义社会分层理论……依旧对我国学者研究社会分层提供了借鉴意义。

当代中国社会阶层结构变迁及其影响的研究

当代中国社会阶层结构变迁及其影响的研究

当代中国社会阶层结构变迁及其影响的研究一、引言社会阶层结构是除法律制度外最基本的社会制度之一。

社会阶层结构是指人们在社会中处于的不同地位,包括社会地位、经济地位、政治地位等。

随着中国现代化的进程,社会阶层结构也在不断发生变化。

本文将探讨当代中国社会阶层结构变迁及其影响。

二、当代中国社会阶层结构的基本特征当代中国社会阶层结构的基本特征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新兴中产阶级的崛起随着经济改革的深入推进,中国逐渐崛起了一支新兴中产阶级。

这些人们拥有较高的收入和相对较高的社会地位,包括高级职业人士、资本家、高科技人才、文化艺术界人士等。

他们不仅拥有对象较为开阔的人脉网络,而且懂得如何利用自身的特长和优势拉近与上层社会的距离,形成了独特的社会阶层结构。

2.城乡差距的拉大在城市化快速推进的当代中国,城乡差距的拉大也成为了社会阶层结构变迁的主要现象之一。

城市居民拥有更多的机会和资源,随着城市化的进行,城市中的中产阶级和高端阶层越来越多,而广大农民和农村贫困人口的地位逐渐下降。

3.职业结构的调整当代中国的职业结构也在不断地调整变化。

传统的产业逐渐式微,新兴行业蓬勃发展。

与此同时,教育程度的提升使大量高端人才涌现,不断地被吸纳到社会中高端的职业圈子中。

在社会阶层结构变迁中,职业结构是不断演进的关键因素。

三、当代中国社会阶层结构变迁带来的影响当代中国社会阶层结构的变迁,带来了一系列的不同影响。

1.社会的不平等性加剧社会阶层结构的变迁使得社会的不平等性加剧。

资本家、高科技人才、文化艺术界人士等新兴阶层的崛起,使得社会财富和职位平等化的理想变得更加遥远,进而加剧了社会中的阶级鸿沟。

2.社会的稳定性下降当阶层结构发生变化时,削弱了原有的阶层关系,这种变化也会对社会稳定性产生影响。

有些人会变成弱势群体,感到自己没有社会地位,经济处境和社会权力被剥夺。

这会引起社会不满和恐慌情绪的升温,从而削弱社会的稳定性。

3.政治环境的变化阶层结构的变化既会加强政治权力的集中,也会腐蚀社会公正。

社会阶层分化

社会阶层分化

.2转型期我国社会阶层分化的表现新中国成立以后,经过对工业、农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大规模的土地改革运动、暴风骤雨式的阶级斗争以及国家工业化建设,我国的社会阶层结构发生了根本性变化,逐步形成了“两个阶级、一个阶层”的社会结构,即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和知识分子阶层的社会结构。

这种阶级阶层结构是“同苏联和东欧社会主义国家基本类似的,并没有形成现代社会阶级阶层结构。

”③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进入了全面改革开放的崭新发展时期。

来自经济、政治和社会各个领域的全方位的改革,使我国社会从农村到城市的社会生产力获得了空前的解放和发展,综合国力显著提高,人们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

伴随着社会关系的调整和社会结构的变化,人们在经济收入、社会地位、声望等方面发生较大的变化,作为我国社会结构重要方面的社会阶层结构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阶层分化逐步形成。

随着改革的深入和现代化进程的加深,我国原有的“两个阶级、一个阶层”的社会阶级阶层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不仅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内部发生了分化,而且出现了新兴阶层。

首先,工人阶级内部的分化。

随着现代生产力的快速发展和社会转型,现阶段,工人阶级由原来的两大部分即国有企业工人和集体企业工人已经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层:一是蓝领工人阶层。

即产业工人,主要包括在国有企业、集体企业、三资企业、私营企业、个体企业从事体力劳动的体力劳动者;二是白领工人阶层。

包括企业中、下层管理人员、办公室工作人员,专业技术人员等;三是国家和社会管理者阶层。

主要是指党政、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中行使实际党政管理职权的领导干部,主要包括国家公务员、党的各级干部、民主党派和人民团体中的各级干部以及工作人员。

这类阶层人员1999年占从业人员的2.1%,他们大多数是知识分子,拥有文化资源;而且他们都具有不同级别的权力,拥有组织资源;有的拥有专业技术特长和职称,但大都脱离了自己的专业技术工作,变成了职业官员。

这个阶层成员是党的方针、政策的制定者和执行者、政府权力的掌握者和行使者,体现党的意志、执行政府权力。

从身份到契约 当代中国社会分层结构变迁

从身份到契约 当代中国社会分层结构变迁

从身份到契约当代中国社会分层结构变迁【内容提要】当代中国社会分层结构变迁与欧美发达国家有很多相似之处,从“差序格局”到“身份”、“单位”和“关系”,从熟人社会到陌生人社会,进而从身份分层到财产分层再到契约分层。

只有通过广泛的妥协和合作,建立合理的、稳定的、开放的和有活力的社会分层结构,合理配置有效的资源,才能使人们得以自由迁徙,在经济社会进步和法律发展过程中实现“共赢”。

【关键词】社会阶层结构/多元分层/身份/契约1978年以来的改革开放使中国社会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经济体制转轨和现代化进程的推进也促使中国社会阶层发生了结构性的改变。

原来的“两个阶级一个阶层”(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和知识分子阶层)的社会结构发生了显著的分化,一些新的社会阶层逐渐形成,各阶层之间的社会、经济、生活方式及利益认同的差异日益明晰化,以职业为基础的新的社会阶层分化机制逐渐取代过去的以政治身份、户口身份和行政身份为依据的分化机制(注:陆学艺:《当代中国社会阶层研究报告》,[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年版,第4页,第7-8页,第43-61页。

)。

当代中国社会分层结构变迁与欧美发达国家有很多相似之处,从“差序格局”到“身份”、“单位”和“关系”,从熟人社会到陌生人社会,进而从身份分层到财产分层再到契约分层。

只有通过广泛的妥协和合作,建立合理的、稳定的、开放的和有活力的社会分层结构,合理配置有效的资源,才能使人们得以自由迁徙,在经济社会进步和法律发展过程中实现“共赢”。

一在中国传统的社会里,“我们的格局不是一捆一捆扎清楚的柴,而是好象把一块石头丢在水面上所发生的一圈圈推出去的波纹。

每个人都是他社会影响所推出的圈子的中心。

被圈子的波纹所推及的就发生联系。

每个人在某一时间某一地点所动用的圈子是不一定相同的。

”这种社会关系模式,被费孝通老先生称为“差序格局”(注:费孝通:《乡土中国生育制度》,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第24页。

)。

社会阶级分层与社会流动

社会阶级分层与社会流动

当今中国社会阶层分层与社会流动摘要:随着改革开放以来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的社会结构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尤其体现在社会阶层的分层和社会的流动方面,其中,社会阶层分层主要有一大趋势,即从农民阶级向蓝领工人阶级,蓝领工人阶级向白领工人阶级的转变,而根据最新的资料,当今我国社会又分为十大阶层,而这十大阶层的人群组成及其之间的流动性也各具特点。

关键词:社会结构变化社会阶层分层社会阶层流动十大阶层几年来,随着城市化,工业化的迅速发展,我国的社会阶级分层和社会流动发生了快速的变化,由经济市场化导致的工业化和后工业化、城市化,以及教育的大众化,一方面加速了中国社会阶层的分化,另一方面也促进了中国社会阶层流动的大趋势,即从农民阶级向蓝领工人阶级,蓝领工人阶级向白领工人阶级的转变。

另外,有学者最新提出,我国现在的社会阶层具体细分可分为十大阶层,它们分别是国家与社会管理者阶层,经理人员阶层,私营企业主阶层,专业技术人员阶层,办事人员阶层,个体工商户阶层,商业服务业员工阶层,产业工人阶层,农业劳动者阶层,无业人员阶层,这些阶层的组成和各阶层之间的流动性也都有各自的特点。

首先,分析一下我国阶级阶层结构的变化,本文从两个方面着手分析,其一是认同阶层,其二是客观阶层。

认同阶层主要指社会成员的阶层主观归属,社会成员经过自我评估和自我认定将自己归属为某一具体的阶层;客观阶层指的是依据一定指标,将社会个体划分为不同的社会阶层,其中,人们的受教育程度、收入、职业地位等是划分阶级阶层的主要评估标准。

是什么影响了人们的主观认同阶层的归属呢?资料显示,各种不同因素影响着人们的主观阶层认同。

性别方面,女性比男性的主管阶层认同平均要高;年龄方面也是一个因素,在某种程度上大体可以代表一个人工作时间的长短,年龄大的人会将自己的主观阶层认同的较高一些;人们的政治背景方面,“党员”会比非党员主观阶层认同的较高一些,当然,这里的党员当然是指中国共产党;然后是收入水平方面,毫无疑问,人们的收入水平越高,就会将自己的主观阶层认同的越高,收入的改善可以直接导致生活水平的提高,因此,人们的收入水平越高,会将自己的主观阶层认同的较高;还有,过去生活水平的改善,以及对未来生活水平的预期,对人们的主观阶层认同具有预测意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当代中国社会阶层构成及其变化——两本专著的转述[ 研究物语]
本文章被浏览499次
仍做文抄公,将两本关于阶层的研究专著摘抄转述。

实在是觉得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所的这个中国社会科学院重大课题研究成果,对市场研究行业很有借鉴的价值。

研读这两本书,再结合这一期袁岳的《我们需要以文化为核心的营销研究》以及吴垠的《关于中国居民分群范式(China-Vals)的研究》等文章,您或许会发现一个“新天地”。

1,《当代中国社会阶层研究报告》陆学艺主编2002年1月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当代社会流动》陆学艺主编2004年7月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当代中国社会阶层研究报告》说明了当代中国的社会阶层构成。

该成果来自于:课题组自1999年—2001三年间,对国内外有关社会阶层的文献资料进行分析和整理,开展了大规模的社会调查,先后对湖北省汉川市、辽宁省海城市、福建省福清市、贵州省镇宁县、安徽省合肥市、江苏省无锡市和吴江市七都镇、广东省深圳市、北京燕山石化总厂、吉林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和天津南开大学等市、县、厂、校,进行了抽样问卷调查、入户访谈和召开各种座谈会、调研会,取得了11000多个样本和近千份各类成员的访谈纪录。

《当代社会流动》探讨了这些社会阶层是怎样产生的,今后各自将怎样演化?本书根据课题组在2001年、2002年所作的全国6000分抽样问卷调查的数据和资料,同样是以实证研究为主的。

值得说明的是:自开始设计问卷,戴建忠、李培林、黄平等就做了指导,冯世雍、高嘉陵、柯惠新等帮助做了全国抽样的总体设计。

还有很多社会学界的专家学者发表意见,贡献智慧。

是一部“集体创作”的作品。

理论框架
1978年以来的改革开放使中国社会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经济体制转轨和现代化进程的推进也促使中国的社会阶层发生结构性的改变。

原来的“两个阶级一个阶层”(工人阶级、农民阶级、知识分子阶层)的社会结构发生显著的分化。

提出:以职业分类为基础,以组织资源、经济资源和文化资源占有情况为标准来划分社会阶层的理论框架。

组织资源:包括行政组织资源与政治组织资源,也可称为权力资源。

主要指依据国家政权组织和党组织系统而拥有的支配社会资源(包括人和物)的能力。

经济资源:对生产资料的所有权、使用权和经营权;
文化(技术)资源:社会所认可的知识和技能的拥有,一般通过证书或资格认定。

这三种资源中,组织资源是最具有决定性意义的资源,因为执政党和政府组织控制着整个社会中最重要的和最大量的资源;经济资源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变得越来越重要,但她在当代中国社会中的作用不像西方国家的社会中那么重要;文化(技术)资源的重要性越来越明显,重要性不亚于经济资源。

这三种资源的拥有情况决定各个社会群体在阶层结构中的位置以及个人的综合社会经济地位。

在对大量个案访谈资料所作的分析中,发现:人们凭借其社会经验和主观感觉对人群进行的分类,主要依据三个方面的标准:
是否有钱;是否有权;是否有文化。

如果用学术语言加以归纳,可以这样说“人们一般倾向于依据经济资源、组织(权力)资源和文化资源的拥有量来评价个人或群体的社会经济地位。


四个分类指标与操作变量
当代中国社会阶层分化的最主要机制是劳动分工、权威等级、生产关系和制度分割。

这四种分化机制形成了当前中国社会的集中最主要的社会关系,人们在这些社会关系结构中所处的位置,决定了他们拥有多少组织资源、经济资源和文化资源。

通过一些列操作变量来确定人们在社会关系中的位置,并据此划分出十大阶层。

1,劳动分工:职业的技术等级分化。

操作变量:
a.就业状态(在业、半就业、无业)
b.职业分类(约300个职业类别)
c.职业技术等级分类(中高层白领、低层白领、技术蓝领、非技术蓝领、纯体力蓝领)
d.部门分割(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
2,权威等级:科层组织中的管理等级的分化。

操作变量:
a.管理等级(最高层管理者、中层管理者、基层管理者)
b.行政级别(局级及以上、处级、科级、股级、无行政级别)
c.管理人数
3,生产关系:所有者与受雇者之间的分化。

操作变量:
a.就业身份(雇主、自雇、雇员或雇工)
b.雇用人数
4,制度分割:体制内与体制外、体制内核心人员与体制内边缘部门人员之间的分化。

操作变量:
a.所有制(公有制、非公有制)
b.单位类型(党政机关、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个体及家庭经营、单独做事)
十大社会阶层在四个分类指标中的位置
(课题组的全国抽样调查的对象是16-70岁人口)
注:
1,体制内核心部门是指国家机关和部分事业单位及社会团体,这些单位的资源配置主要受国家计划控制并且主要来自政府财政;体制内边缘部门是指公有制企业及部分企业化的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这类单位的资源配置受政府计划控制程度较弱。

2,每一阶层内部,由于某一指标或更多指标上的具体差异,导致了阶层内部的群体差异。

在目前社会阶层结构急剧变迁时期,各社会阶层正处于流动、重组、磨合和结构化的过程中。

3,城镇和农村、不同区域,各阶层在其总体中的比例差别显著。

十大社会阶层比例分布
国家与社会管理者占总体2.1%;其中:
1.高层行政管理者9.4%
2.中层行政管理者17%
3.低层行政管理者57.9%
4.中高层事业单位管理者15.7% 经理人员占总体的1.6%,其中:
1.高层经理人员12.6%
2.中层经理人员41.4%
3.低层经理人员46%
私营企业主占总体的1% 其中:
1.大企业主0.5%
2.中企业主27.6%
3.小企业主71.9%
专业技术人员占总体4.6%,其中: 1, 科教文为专业人员69.3%
2,工程技术专业人员22.4%
3,商贸服务业专业人员8.3% 办事人员占总体的7.2% 其中:
1,党政机关办事人员62.4%
2,企业办事人员37.6% 个体工商户占总体7.1% 其中:
1,工商小雇主22%
2,自雇工商户78%
商业服务业员工占总体11.2%
1, 商服业基层监管人员 4.4%
2,商服业准白领员工17%
3,商服业蓝领员工78.6%
产业工人占总体17.5%,其中
1,第二产业基层监管人员 3.3%
2,第二产业技术工人33.5%
3,第二产业非技术工人63.2%
农业劳动者占总体42.9% 其中:
1,专业农户12.6%
2,兼业农户25%
3,普通农户62.4%
城乡无业、失业、半失业者占总体的4.8%,其中 1,待业青年22.8%
2,下岗职工35.3%
3,半就业人员 3.6%
4,其他失业人员38.3%
(未完待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