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卫生流行病学
《流行病学》教学大纲
《流行病学》教学大纲一、课程简介(三号黑体字)二、学时分配表三、理论教学内容与基本要求第一章绪论(4学时)[教学目标与要求]掌握:1.流行病学概念;2. 传统流行病学与现代流行病学的发展及特点;3. 流行病学研究范围及应用。
熟悉:1. 流行病学研究方法;2. 流行病学的特征。
了解:1.流行病学的发展简史;2.流行病学的展望;3.流行病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重点]1. 流行病学概念;2. 流行病学的特征。
[难点]1.流行病学研究方法;2.流行病学研究范围及应用。
[教学时数] 4学时[教学内容]1.详细讲解:流行病学的定义:定义的演变、现代流行病学定义的诠释;流行病学的发展简史:三个阶段---学科形成前期、学科形成期、学科发展期。
2.重点讲解:流行病学的原理和应用:基本原理、实际应用:疾病的分布特点;病因及影响流行因素;诊断疗效判定,选择治疗方案及预后评价;疾病预防控制的对策与措施;流行病学的研究方法:观察、实验、理论和方法的研究;流行病学的特征。
3.一般讲解:与其他学科的关系、我国流行病学发展。
第二章病因与病因推断(4学时)第一节病因的概念[教学目标与要求]掌握:1.掌握病因的定义;熟悉:1.常见的病因模型了解:1.充分病因和必要病因[重点]1. 病因的定义。
[难点]1. 常见的病因模型。
[教学时数] 1学时[教学内容]1.详细讲解:病因的定义、病因模型:生态模型、疾病因素模型、病因网模型。
2.重点讲解:病因模型3.一般讲解:因果联系方式、寻找病因的条目指南:1宿主因素;2 环境因素;充分病因和必要病因。
第二节因果推断的逻辑方法[教学目标与要求]掌握:l准则。
熟悉:1.假设演绎法。
了解:1.因果实验中的对照法则。
[重点]l准则[难点] 1.假设演绎法1.假设演绎法。
[教学时数] 1学时[教学内容]1.详细讲解:Mill准则:求同法、求异法、同异并用法、共变法、剩余法2.重点讲解:Mill准则。
3.一般讲解:假设演绎法;因果实验中的对照法则。
精神疾病的流行病学研究和趋势
精神疾病的流行病学研究和趋势精神疾病是一组影响个体心理功能和行为的疾病,涵盖了多种不同类型的疾病,如抑郁症、焦虑症、精神分裂症等。
随着社会发展和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精神疾病在全球范围内呈现出不断增多的趋势,已成为一项全球关注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
本文将探讨精神疾病的流行病学研究和趋势,以期增加对精神疾病的认识和理解,提供参考和借鉴。
一、现状分析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统计数据,全球范围内有超过4亿人受到不同程度的精神疾病困扰,这一数字呈逐年上升趋势。
精神疾病对个体的心理健康和生活质量产生了负面影响,同时也给社会带来了巨大的医疗和经济负担。
二、流行病学研究1. 高风险人群的识别通过流行病学研究,可以对精神疾病的高风险人群进行识别和干预。
例如,家族遗传因素、早期生活经历、社会环境等都与精神疾病的发生和发展密切相关。
通过对这些因素进行研究,可以为高风险人群提供早期预防和治疗的措施,减少精神疾病的发病率。
2. 预防和干预措施在流行病学研究的基础上,开展相关的预防和干预措施是关键。
例如,建立健全的心理健康教育体系,提高社会对精神疾病的认知水平,加强对高风险人群的关注和干预,推广心理咨询和治疗服务等,都是有效的预防和控制精神疾病的途径。
三、趋势展望1. 跨学科研究的兴起精神疾病的流行病学研究需要跨学科的合作,将心理学、医学、社会学、流行病学等领域的知识有机结合。
未来,随着研究方法的不断创新和技术的进步,越来越多的学科将参与到精神疾病的研究中,为精神疾病的控制和治疗提供更多有力的支持。
2. 基因研究的突破随着基因科学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精神疾病与基因之间存在关联。
未来,通过深入研究基因与精神疾病之间的相互作用机制,可以为精神疾病的早期预防和个体化治疗提供更多创新思路和方法。
3. 心理健康政策的改进精神疾病的流行病学研究对于制定和改进心理健康政策具有重要意义。
未来的发展中,各国政府应加大对精神疾病的关注和投入,在保障公众的心理健康权益、提供优质的心理健康服务等方面做出更加有针对性和创新性的努力,以实现精神疾病防治的长远目标。
精神疾病的发生率和流行病学特征
精神疾病的发生率和流行病学特征精神疾病是一类常见而严重的疾病,影响着全球各个年龄段的人群。
它们不仅对患者的身心健康造成了巨大的负面影响,还给家庭和社会带来了重大的挑战。
本文将探讨精神疾病的发生率以及其流行病学特征。
发生率是指特定时间段内发病人数在特定人群中的比例。
精神疾病的发生率取决于多种因素,包括遗传因素、环境因素、生活方式、人群特征等。
研究发现,精神疾病的发生率呈现出一定的地域差异和人群偏好。
首先,精神疾病的发生率在全球范围内普遍较高。
据世界卫生组织的统计数据显示,大约有14%的全球人口在某一生命阶段中受到精神疾病的影响。
其中最为常见的精神疾病包括抑郁症、焦虑症、精神分裂症、躁郁症等。
这些疾病的发病率在不同地区和人群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但都在一个相对较高的水平上。
其次,精神疾病的发生率在不同人群中存在差异。
根据研究,女性在某些类型的精神疾病中的发病率更高,如抑郁症和焦虑症。
而男性更容易患有物质滥用和精神分裂症等疾病。
此外,不同年龄段的人群也存在着发病率的差异。
比如,儿童和青少年更容易患有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而老年人更容易患有认知障碍(如阿尔茨海默病)和抑郁症等。
另外,流行病学是研究疾病传播和分布的科学。
在精神疾病的流行病学研究中,有几个主要的特征值得注意。
首先,精神疾病的发病风险与遗传因素有关。
许多精神疾病具有遗传易感性,如果患者家族中存在相应的遗传基因,那么患病的风险将会增加。
然而,遗传因素并不是唯一的决定因素,环境因素和生活方式也可以对精神疾病的发病风险产生重要影响。
其次,社会因素对精神疾病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这包括教育水平、经济状况、社会支持体系等因素。
研究表明,低教育程度和低收入水平与精神疾病的发病率增加之间存在明显的相关性。
此外,工作压力、家庭关系紧张、社交孤立等心理因素也与精神疾病的发生相关。
工作场所的高压环境、婚姻破裂、失去亲人等生活事件都可能成为精神疾病发作的诱因。
第13章-精神卫生流行病学
目录 概述
定义 发展 意义
内容
行为 心理 社区
方法
量表
展望
颓废的白领
压力下的疯狂
5th epidemiology
目录 概述
定义 发展 意义
第一节
概述
精神卫生工作的任务
预防与减少精神疾病的发生 降低精神疾病的患病率 提高治疗和康复水平 减少和预防各类心理和行为问题 的发生, 的发生,增进人民的身心健康
目录 概述
定义 发展 意义
第一节
概述
三 精神卫生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内容
行为 心理 社区
精神疾病
严重危害人民群众的身心健康 增加社会负担 影响社会经济发展
方法
量表
展望
5th epidemiology
目录 概述
定义 发展 意义
一精神病母亲将儿子烫伤
内容
行为 心理 社区
方法
量表
展望
一女精神病患者用铁链锁住自己 5th epidemiology
内容
行为 心理 社区
方法
量表
展望
5th epidemiology
目录 概述
定义 发展 意义
第一节
概
述
health
精神卫生流行病学(mental
epidemiology) epidemiology)
内容
行为 心理 社区
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个流行病学新分支, 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个流行病学新分支, 由传统的流行病学和精神病学,行为科学, 由传统的流行病学和精神病学,行为科学, 社会学, 社会学,心理学等学科交叉融合而成
定义 发展 意义
第二节
主要内容
二 社会心理因素与精神卫生
流行病学名解必备
报告偏倚:与回忆偏倚不同,报告偏倚是指研究对象因某种原因故意夸大或缩小某些信息而导致的偏倚,因此也称说谎偏倚“冰山”现象:以隐性感染为主的传染过程这类传染病往往隐性感染者所占比例较大,临床上表现出典型症状及体征者仅占极少部分,而严重病例和死亡病例更为少见。
此种感染状况流行病学称之为“冰山”现象。
暴露(exposure):指研究对象接触过某种待研究的物质、具备某种待研究的特征或行为暴露怀疑偏倚:如果研究者事先了解研究对象的患病情况或某种结局,主观上认为某病与某种因素有关联时,在病例组和对照组中采用不同的方法或使用不同深度和广度的调查方法探索可疑的致病因素,如多次认真详细地询问和调查病例组某种因素的暴露史,而漫不经心地调查和询问对照组的暴露情况,从而导致错误的研究结论,由此引起的偏倚称为暴露怀疑偏倚爆发:指在一个局部的区或集体单位中,短时间内突然有很多相同的病人出现,这些人多有相同的传染源或传播途径被动监测:下级单位常规上报监测数据和资料,而上级单位被动接受,称为被动监测标准化死亡比:当发病率或死亡率比较低时,不宜直接计算率,可以全人口的死亡率为标准,计算该观察人群的理论死亡人数,即预期死亡人数,实际死亡数与预期死亡数之比即为标化死亡比病例对照研究:病例对照研究的基本原理是以现在确诊的患有某特定疾病的病人作为病例,以不患有该病但具有可比性的个体作为对照,通过询问,实验室检查或复查病史,搜集既往各种可能的危险因素的暴露史,测量并比较病例组与对照组中各因素的暴露比例,经统计学检验,若两组差别有意义,则可认为因素与疾病之间存在着统计学上的关联。
在评估了各种偏倚对研究结果的影响之后,再借助病因推断技术,推断出某个或某些暴露因素是疾病的危险因素,而达到探索和检验疾病病因假说的目的。
这是一种回顾性从果查因的研究方法,是在疾病发生之后去追溯假定的病因因素病例对照研究:选定一组欲研究疾病的病例和一组没有该疾病的人(对照组),比较两组可能与该病有关的危险因素或特征的有无、频度或剂量水平,以检验其与疾病的关系病死率:表示一定时期内,患病的全部病人中因该病死亡者的比例病因:流行病学中的病因一般称为危险因素,含义是使疾病发生概率即危险升高的因素病因网模型:根据生态学模型或疾病因素模型提供的框架可以寻找多方面的病因,这些病因相互存在联系,按时间先后联接起来就构成一条病因链,多个似有节点“鱼线”的病因链存在相互联系,交错联接起来就形成一张似“鱼网”的病因网病原携带者:是指感染病原体无任何临床症状而能排出病原体的人。
中国精神疾病流行病学调查统计
5.60%
物质使用障碍
1.90%
4.70%
间歇爆发性障碍
1.12.05%0%
精神分裂症
0.70% 0.60%
进食障碍 00..0100%%
男性与女性精神障碍发生率
0.00%
2.00%
4.00%
6.00%
8.00%
有精神障碍
焦虑障碍
心境障碍
物质使用障碍 间歇爆发性障碍
0.30% 1.70%
0.80%
老年痴呆
1.40% 11..6600%%
2.60%
Male Female
Male
任何焦虑障碍
4.80%
特定恐惧症
1.40%
强迫症
1.60%
社交恐惧症
0.30%
无恐慌症病史的广场恐惧
症
0.10%
未另作说明的焦虑症
0.30%
恐惧症
0.30%
创伤后应激障碍
0.20%
广泛性焦虑症
0.20%
由医疗状况引起的焦虑症 <0·1%
18–34 years 35–49 years 50–64 years ≥65 years
4·1%
3·8%
4·5%
3·9%
4·3%
4·8%
6·5%
4·7%
2·3%
2·2%
1·8%
0·3%
1·4%
0·4%
0·1%
0·1%
1·6%
1·1%
1·4%
0·2%
6·4%
10·8%
12·0%
4·9%
<0·1%
<0·1%
<0·1%
<0·1%
流行病学和卫生统计学是干什么的?你知道吗?
流行病学和卫生统计学是干什么的?你知道吗?剑阁县人民医院 628317在医学学科中,卫生统计学、流行病学都属于重要的方法学科、基础学科。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若对更多流行病学数据分析,应逐渐探寻出较多的统计学知识,而将统计学、流行病学结合在一起,就显得越来越重要。
在此背景下,2006年中国人民大学诞生了流行病与公共卫生统计专业。
由此能够看出,这一专业也属于比较年轻的专业,那么流行病学和卫生统计学到底是干什么的,以下我们对相关内容进行分析。
流行病学和卫生统计学是做什么的?(1)流行病学:流行病学是对人的健康状态,以及疾病对人群影响、分布的研究,同时评价、控制、预防、消除疾病和保持健康的一个重要学科。
其在各个学科预防中起到重要作用。
所以,在进行相关学科研究时,都会将流行病学作为重要的研究基础。
(2)卫生统计学:卫生统计学是对卫生服务领域、居民健康状况,进行数据整理、收集与分析的一门重要学科。
它主要是采用流行病学、统计学等理论与知识,开展统计数据等方面的工作。
(3)流行病学和卫生统计学间的关系:社会及人口学院对人口死亡率、人口死因、健康寿命,以及死亡率等方面,进行了诸多的研究,也累积了大量的成果,在本科生、研究生的课程当中,早就已经开设多门关于生殖健康、健康教育及社会医学等方面的课程,并拥有了一支具备高水平教学的队伍。
在近十年的时间内,健康研究都当作是主要的突破点,将流行学、社会学、人口学、统计学方法等理论,全面的应用于健康领域的研究当中,进而为行为流行病学的研究,提供了发展的方向。
流行病学和卫生统计学实际是处在预防医学的范畴当中,其中流行病学的内容比较广泛,具有病因学研究、疾病预防,从指定卫生政策制定逐渐演变到研究分子学。
实际上卫生统计是一种工具,尤其是对研究医学可以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
对于医学论文水平来说,在一定程度上是由它来决定。
卫生统计和流行病学之间,存在着极为密切的关系,大部分的流行病在研究时,都需要使用卫生统计,这是由于流行病学是为概率的、群体的、对比的一种研究。
精神病学基础 第五章 精神障碍的流行病学
技术、量表和定式检查、诊断和检查方法的标准化等
二、目的和用途
(一)描述各类精神障碍的人群分布和疾病负担情况
➢ 标准化方法调查不同地区各类精神障碍的分布,包括 发病率、患病率等
第五章 精神障碍的流行病学
目录
1 概述 2 流行病学方法 3 精神障碍流行病学的实施过程 4 精神障碍的遗传流行病学 5 国际上精神障碍流行病学研究简介
教学目的
➢掌握精神障碍流行病学的实施过程和遗传流行病学 ➢熟悉流行病学方法 ➢了解精神障碍流行病学的概述 ➢了解国际上精神障碍的流行病学研究
教学重点
流行病学定义的铨释
流行病学是研究人群中疾病与健康状况的 分布及其影响因素,并研究防制疾病及促进健 康的策略和措施的科学
研究任务
11
流行病学定义的铨释
揭示现象
找出原因
流行 分布
描述流行 病学方法
原因 影响因素
分析性流行 病学方法
提供措施
策略 措施 实验流行 病学方法
12
流行病学作为预防医学的领头学科,其研究内容、研究范 围和研究方法都在迅速扩展。同时国内外学者对流行病学 的理解和认识也逐渐趋于一致: 流行病学是一门重要的医学研究的方法学; 流行病学原理不仅适用于所有疾病的群体分布,也适用于 研究健康分布以及含义更为广泛的卫生事件的分布; 取得病因学及其决定因素的研究结果,不是流行病学研究 探索的终点,而应延伸到防治对策和效果评价研究。
研究对象
8
流行病学定义的铨释
流行病学是研究人群中疾病与健康状况的 分布及其影响因素,并研究防制疾病及促进健 康的策略和措施的科学
首例精神病个案流行病学调查报告
首例精神病个案流行病学调查报告肖武;张述铿;史灵梅【摘要】目的通过分析精神状况测评中发现的首例精神病人情况,为如何做好出入境精神病监测防控提供一些思路.方法采用观察、会谈和心理学量表的测评相结合的现场流行病学调查方法,及时发现患有精神障碍的出入境体检者.结果发现1例精神分裂症患者,结合其既往病史的调查,以及精神病医院提供的“未定型分裂症”的疾病证明书使初筛诊断得到证实.结论充分说明通过保健中心咨询岗位有可能筛查发现可疑的精神病患者,提示今后在出入境旅客监测体检中要加强精神病筛查工作,严防外籍精神病人入境,对国内精神病患者及时做好转诊精神病防治院工作.【期刊名称】《口岸卫生控制》【年(卷),期】2012(017)006【总页数】3页(P35-37)【关键词】精神病人;观察法;会谈法;量表测评法【作者】肖武;张述铿;史灵梅【作者单位】福建国际旅行卫生保健中心,福建,福州,350001;福建国际旅行卫生保健中心,福建,福州,350001;福建国际旅行卫生保健中心,福建,福州,35000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492011年3月1日,对已完成出入境传染病监测体检流程的部分人员进行心理健康及精神状况测评,初筛发现1例可疑精神病[1]患者,即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境卫生检疫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境卫生检疫法实施细则》精神、处理原则进行现场流行病学调查、核实诊断、风险评估、提出转诊或出境监护建议、完成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和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网站的精神病个案直报等工作。
根据抽样调查安排,当ⅩⅩⅩ在完成全部健康体检流程后,对其进行SCL-90与EPQ简化版心理健康及精神状况电脑测验,同时结合基本情况谈话、并观察受检者测验过程中的表情、行为、动作、注意力、作答的速度与思维反应效率等情况。
其仪态服饰尚整洁,身高156cm,发育营养中等,神清,对话尚可、表情拘束、谨慎或胆怯,但语速减慢;10多分钟的量表电脑测验反应十分缓慢,50分钟才完成,测验中注意力涣散,并在测试过程中喃喃自语、声音模糊,旁人听不清其言语内容,并偶发间歇性对空言语;情感淡漠或反应迟钝。
精神分裂症流行病学
精神分裂症流行病学精神分裂症流行病学大量的流行病学调查为探索和描述精神分裂症在人群中的分布规律提供了十分有价值的依据。
精神分裂症的发病状况存在着相当大的地域差异,各国以及同一国家不同地区的发病率都不尽相同。
美国1986年以前,以初次去各精神病院患者计算,估计年发病率为0.11‰ ~ 0.70‰。
英国Nottingham城市1983 ~ 1984年的平均发病率为0.16‰,另两个城市为0.11‰和0.14‰。
德国Mannheim的发病率较高,为0.54‰。
七十年代中期,流行病学调查结果表明,中国精神分裂症发病率达0.09‰ ~ 0.35‰,其中发病率最低的地区是山东崂山(0.09‰),最高的地区是上海(0.27‰)和四川(0.35‰)。
大庆地区基层防治机构的调查资料表明,1986 ~ 1990年间发病率为0.17‰ ~ 0.26‰,平均发病率为0.22‰。
世界卫生组织(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WHO)1992年公布的资料显示,精神分裂症的平均发病率为0.07‰ ~ 0.14‰,患病率大约为1.4‰ ~ 4.6‰。
就年龄而言,精神分裂症的发病年龄多在15 ~ 45岁,发病年龄跨度为30年;就性别而言,两性间发病率没有明显的差异,但有的调查结果也表明男性的平均发病年龄比女性要早5年左右。
根据来自不同国家或地区的报道,精神分裂症的患病率差异也比较大,其范围在1‰~ 11‰之间。
一般人群中,精神分裂症终身患病的危险性约为7‰~ 13‰,不论城乡,精神分裂症的患病率均与家庭经济水平呈负相关。
美国的报告数据认为,精神分裂症的终身患病率为1% ~ 1.5%,NIMH则报告为0.9% ~ 1.9%,但美国某些地区的调查结果显示,精神分裂症的患病率为1.1‰。
1982年和1993年我国两次全国协作调查以及各地区调查结果均显示在各类精神障碍(不包括神经症)中,精神分裂症患病率居首位。
1982年,国内12个地区精神疾病流行病学调查显示[79],精神分裂症的时点患病率为4.75‰,终身患病率为5.69‰,城市精神分裂症的终身患病率为6.06‰,农村为3.42‰,总患病率城市为7.11‰,农村为4.26‰。
流行病学与卫生统计学在精神疾病研究中的应用
流行病学与卫生统计学在精神疾病研究中的应用精神疾病是一类广泛存在于全球的疾病,给患者及其家庭带来了巨大的健康和社会负担。
为了更好地了解精神疾病的发病机制、流行病学特征和影响因素,流行病学与卫生统计学成为研究该领域的重要工具。
本文将探讨流行病学与卫生统计学在精神疾病研究中的应用,并分析其意义与挑战。
一、流行病学在精神疾病研究中的应用1. 疾病的发病率与流行率研究流行病学通过研究群体的流行率和发病率,可以了解到精神疾病在不同人群中的分布情况。
例如,通过群体调查确定精神疾病的患病率以及不同性别、年龄、职业等人口学特征对于患病率的影响。
这对于制定精神健康政策、资源配置以及疾病预防具有重要意义。
2. 疾病的风险因素与预防策略研究利用流行病学方法,可以找出精神疾病的风险因素,进而制定有效的预防策略。
通过大规模研究,发现与精神疾病相关的遗传、环境、社会心理等因素,并探索其潜在的作用机制。
同时,根据这些研究结果,可以制定出有针对性的干预手段,包括宣传教育、心理治疗和药物治疗等。
二、卫生统计学在精神疾病研究中的应用1. 数据的收集与整理卫生统计学在精神疾病研究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通过建立健全的数据收集系统和标准化的评估工具,可以收集到更加准确的精神疾病数据。
这些数据包括疾病的发病率、患者的病情、治疗效果等。
同时,卫生统计学还可以通过对这些数据的整理和分析,为精神疾病的研究提供有力的支持。
2. 统计分析与结果解读卫生统计学对于精神疾病研究中的数据进行分析和解读,可从数量上直观地反映疾病的特征和趋势。
通过利用统计学方法,可以对不同因素对精神疾病发生的相关程度进行定量描述,帮助研究者做出合理的判断并提取有用的信息。
三、流行病学与卫生统计学在精神疾病研究中的意义与挑战1. 意义流行病学与卫生统计学在精神疾病研究中的应用,可以为政府制定精神健康政策提供科学依据,为精神疾病的预防、干预和治疗提供理论指导。
同时,通过大规模的流行病学调查,可以提高公众对精神疾病的认知,减少歧视和偏见,改善患者的社会环境和心理健康。
第十三章 精神卫生流行病学汇总
①日常危害健康行为 ②致病性行为 ③不良生活习惯 ④不良疾病行为
第二节
主要研究内容
一、行为与精神卫生
行为流行病学的主要研究内容有:
研 究 内 容
行为作为疾病与健康的因子的研究
研究作为病因的行为在人群中的分布
探讨行为的影响因素
研究干预行为来控制疾病的效果
第二节
主要研究内容
一、行为与精神卫生
行为流行病学的研究特点:
SDS采用4级评分制评为1,2,3和4分 SDS为一短程自评量表,操作方便,容易掌握,灵敏度和特异度较好 特别适用于综合医院成人抑郁症状的筛查
第三节
主要研究方法
四、精神卫生研究中几种常用的评定量表及评价
3 焦虑自评量表 ( SAS)
简
项
介
目
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由Zung于1971年编制, 从量表构造的形式到具体评定办法,都与抑郁自评量表十分相似 20个项目,分别调查20项症状 主要统计指标为总分。统计方法参见SDS,临界分为50分
第一节 概述 一、精神卫生有关的几个概念 二、精神卫生发展史 三、精神卫生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第二节
主要研究内容
一、行为与精神卫生 行为主体孤立进行,不 与他人发生关系
行 为 分 类
个人行为: 行为 社会行为:
行为主体直接或间接地 与他人的行为发生联系
第二节
主要研究内容
一、行为与精神卫生
行 为 分 类
指
评 评 应
标
分 价 用
SAS采用4级评分制评为1,2,3和4分 SAS与SDS一样具有广泛的适用性 主要应用于成人焦虑症状的筛查
第三节
精神障碍流行病学调查的研究概况
精神障碍流行病学调查的研究概况随着医疗技术不断发展,对精神障碍的认识不断深化,精神障碍流行病学研究越来越重要。
得益于统计学和方法学的进步,流行病学调查方法随之变得更科学,结果更具有代表性。
从近代开始,各国合作交流不断深化,一系列跨国调查陸续开展,促使各国间统一诊断标准及诊断工具,令各地结果具有可比性。
本文就精神障碍流行病学调查中诊断标准、调查方法及工具、精神障碍患病率和疾病谱的演变进行综述。
标签:精神障碍;流行病学;概况精神障碍(mental disorders)主要针对的是在各种生物学、心理学等的影响,大脑功能受到干扰,出现认知、情感、意识及行为等异常障碍的现象[1]。
随着精神卫生事业的发展,精神障碍已经成为现代流行病学的研究焦点。
上世纪90年代初便有一系列关于精神障碍的流行病学调研究[2]。
全球疾病负担(GBD)研究指出,目前我国精神卫生工作困难重重,也面临着巨大的压力,超过了心血管、癌症等高发病。
且精神障碍占所有由疾病和伤害导致的伤残及生产力丧失的比例将上升至25%[3]。
Gelder认为,单一的住院管理已经不能适应患者增长的需求,而且长期住院对慢性精神障碍患者及病情已经好转的患者来说,会影响其整体机体协调及恢复状况[4]。
为此,本研究通过对近年来关于精神障碍流行病学的整体研究概况进行分析总结,为精神障碍疾病的预防及管理提供参考,同时也给政府及卫生部门提供理论依据。
1 精神障碍流行病学的近期研究精神障碍流行病学的发展根据美国Dohrenwend被分为3阶段[5]。
第一阶段是20世纪初到二战前,主要任务及目标位整理分析临床档案资料及数据,但由于临床病例的特殊及有限性,使得所得人群数据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第二阶段是二战后直到80年代初,主要是通过对社区所调查的样本进行等级评定,但样本是调查对象自我评定的心理测量量表,这种方法只是对调查对象精神心理的一个维度进行登记评定,并不是针对某种特定的精神障碍。
流行病学在精神疾病研究中的应用
流行病学在精神疾病研究中的应用在精神疾病研究中,流行病学是一种重要的研究方法和工具。
流行病学的应用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精神疾病的发生、传播和风险因素,为制定干预和预防策略提供科学依据。
本文将重点探讨流行病学在精神疾病研究中的应用,并介绍相关的方法和技术。
一、流行病学的定义和基本原则流行病学是一门研究疾病在特定人群中的分布、发生和变化规律的科学。
其基本原则包括疾病的分布具有人群特异性、流行病学研究需要有合适的比较组、研究中需要进行有效的风险因素评估和调整等。
在精神疾病研究中,这些原则同样适用。
二、精神疾病的流行病学研究方法1. 横断面调查横断面调查是最常用的流行病学研究方法之一。
通过对特定人群进行一次性的调查,可以获取关于精神疾病患病率、发生率、分布特点等信息。
横断面调查可以帮助我们了解某一时间点上群体内精神疾病的状况,但无法获得疾病的发展动态和预后情况。
2. 纵向研究纵向研究是追踪研究对象在一段时间内的变化过程,可以更好地了解精神疾病的发展和影响因素。
纵向研究可以分为队列研究和病例对照研究等不同类型。
队列研究追踪观察一组有无暴露因素的人群,病例对照研究则通过比较患病者和健康人对某一暴露因素的回忆来评估其相关性。
3. 生态学研究生态学研究将目光放在群体或社区层面,关注环境因素和社会因素对精神疾病发生的影响。
通过对群体或社区进行调查和观察,可以发现其内部的社会结构、文化特征等与精神疾病相关的因素。
4. 遗传流行病学遗传流行病学研究关注精神疾病的遗传和环境因素的相互作用。
通过研究家庭、双胞胎或亲缘关系人群,可以评估遗传因素对精神疾病发生的贡献率,并探究其与环境因素之间的交互作用。
三、流行病学在精神疾病研究中的应用1. 描述疾病负担和趋势流行病学可以帮助我们了解某一地区或人群中各种精神疾病的患病率和负担情况,有助于调配医疗资源、制定预防和治疗策略。
同时,通过长期的观察和研究,可以发现和描述精神疾病的发展趋势,为制定预防和治疗措施提供基础。
我国精神疾病流行病学调查研究概况
416
In terna l M ed icine of C h ina, A ug. 2010, V ol. 5, N o. 4
nous blood glucose measured with a continuous subcutaneous glu2 cose sensor [ J ]. D iabetes, 2003, 52 ( 11) : 2790 - 2794. [ 22 ] Cheyne EH, Cavan DA , Kerr D. Performance of a continous glucose monitoring system during controlled hypoglycem ia in hbetes Technol The, 2002, 4 ( 5) : 607 - 613.
3 通讯作者
调查方法和程序 ,对 7 000 户中的 ≥15岁人口进行了第二 次横断面调查 ,动态地了解了精神疾病在改革开放和工业 化进程中的变化情况 [ 3 ] 。这两次全国调查的规模在国内是 空前的 , 在国际上亦不多见 , 获得国内外同行很高的评 价 [ 1 ] 。通过调查实践 ,制订了一整套适合于当时我国国情 的精神疾病流行病学调查方法和工具 。同期 ,还有十几个 省 、市参照上述两次全国调查的方法 ,开展了本地区的精神 疾病流行病学调查 [ 4~7 ] 。上述研究具有较大的实践和理论 意义 ,积累了我国 20世纪 80、90年代精神疾病流行病学的 基础数据 ,获得了可进行比较的基线资料 ,为制订我国长期 精神卫生规划和进一步探讨有关疾病的病因 ,提供了有益 的数据 。
精神病流行病学调查报告范文
精神病流行病学调查报告范文一、引言。
大家好!今天咱来唠唠咱对[地区]精神病流行病学的调查情况。
你可别小看这事儿,精神病可不像感冒发烧那么简单,了解它在咱这片儿的流行情况,那对大家伙儿的健康可是相当重要滴。
二、调查背景和目的。
咱为啥要做这个调查呢?其实就是发现周围好像有不少人情绪啊、行为啥的有点不太对劲,也不知道是不是和精神病有关。
所以啊,咱就想搞清楚在咱们这个[地区],到底有多少人可能受到精神病的困扰,都是些啥类型的精神病,还有就是为啥会得这些病呢。
这样的话,咱就能更好地照顾这些患者,也能想办法预防其他人得病。
三、调查方法。
# (一)问卷调查。
咱可是设计了一份老详细的问卷了。
问题包括个人基本信息,像年龄、性别、职业这些;还有家庭情况,家里有没有人得过精神病之类的;再就是自己的生活习惯,比如抽烟喝酒啊,睡眠好不好啊;最后就是一些关于精神状态的问题,像有没有经常感到沮丧、焦虑,有没有出现过幻觉啥的。
然后呢,就找了不同社区、不同年龄段的人来填这个问卷。
这可不容易,有的人还觉得咱是骗子呢,好说歹说才让他们相信咱是干正经事儿的。
# (二)访谈。
光有问卷还不够,咱还得深入唠唠。
所以就挑了一些有嫌疑(就是问卷里看起来可能有点精神问题倾向的)的人进行访谈。
这个访谈就跟聊天似的,让他们放松,然后让他们详细说说自己的情况。
这过程中啊,可听到了不少心酸事儿,有些人就是压力太大了,才感觉自己精神有点撑不住了。
# (三)数据收集渠道。
除了自己去调查,咱还从当地的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收集了一些数据。
这些地方都有病例记录嘛,能让咱更全面地了解情况。
不过这数据收集也不是一帆风顺的,有些数据不完整,还得咱自己去查漏补缺。
四、调查结果。
# (一)患病率。
# (二)疾病类型分布。
再说说都有啥类型的精神病吧。
焦虑症和抑郁症那是相当常见的,占了一大半。
差不多有[Y]%的患者是焦虑症或者抑郁症。
还有一部分是精神分裂症,占[Z]%。
其他像强迫症、双相情感障碍啥的也有一些,但比例相对小一些。
精神卫生流行病学
01. 物质依赖
01. 睡眠障碍
精神疾病流行趋势
01
精神疾病患病 率逐年上升
02
精神疾病种 类多样化
03
精神疾病患 者年轻化
04
精神疾病与环 境、社会因素
密切相关
05
精神疾病治疗 需求不断增加
06
精神疾病预防 和康复的重要
性日益凸显
精神疾病影响因素
遗传因素:基因变异、遗传病等 环境因素:家庭环境、社会环境、文化环境等 心理因素:心理压力、心理创伤、心理障碍等 生物因素:神经递质、激素水平、免疫系统等 生活方式因素:饮食、运动、睡眠等 其他因素:药物滥用、自然灾害、战争等
心理健康干预措施:心 理治疗、药物治疗等
01
02
心理健康问题的识别: 早期发现、早期干预
精神卫生流行病学的研 究方法:调查、数据分 析等
05
06
研究目的
了解精神卫生问题的流 行状况和趋势
识别影响精神卫生问题 的危险因素和保护因素
评估精神卫生干预措施 的效果和成本效益
制定和实施有效的精神 卫生政策和干预措施
精神疾病分类
01. 精神分裂症
01. 抑郁症
01. 焦虑症
01. 强迫症
01. 双相情感障碍
01. 精神发育迟滞
01. 自闭症谱系障碍 01. 创伤后应激障碍
制定干预策略:根据目标人群的特点,制定针对性 的干预策略,如健康教育、心理治疗、药物治疗等。
实施干预措施:将干预策略付诸实践,如开展健康 教育讲座、提供心理治疗服务、发放药物等。
评估干预效果:通过监测和评估,了解干预措施的 实际效果,以便调整和优化干预策略。
提高心理健康水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美国一项研究通过对关键信息提供者如牧师、家庭医师的访谈和医院记 录,在美国麻州发现了2632个“疯子”和1087个“傻子”。
※ Robert Faris和Warren Dunham分析了1922年和1934年间芝加哥住 院精神病人的地理分布,得出距离城市中心越远,精神分裂症的发生率 越低的结论。
正常与异常
• 正常与异常是相对的 • 受社会文化背景的影响:如同性恋、“与神对话” • 社会发展也倾向于将越来越多的心理行为与行为现象定义为异常,例
如赌博行为和吸毒、饮酒、吸烟分别以“病理性赌博”、“精神活性 物质所致精神障碍”的形式列入到了现代精神障碍的分类。
精神症状
• 传统上将疾病的临床表现分为体征(sings)和症状(symptoms)两大 类。
第二代研究
• 从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开始。战时士兵和战后老兵中出现 的精神卫生问题引起了美国社会、政府和学术界的关注, 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精神病流行病学的发展。
• 这一代的研究主要有两个特点:一是较多的进行社区普查, 二是开始使用症状清单或非定式晤谈作为收集资料的方法。
※ 曼哈顿中城区研究:该研究使用经过培训的社会工作者,通过对社区居民 进行访谈获得第一手资料;然后由精神科医生对访谈记录进行诊断,结果 发现23%的调查对象精神上受到严重伤害。
精神疾病与精神障碍
• 在现代医学中,“疾病”更多的指向体内生物学结构和功 能的改变,而 “障碍”处于疾病、疾患与综合症之间。
• 大多数精神障碍的诊断标准包括症状标准、严重程度标准、 病程标准和排出标准四个部分,只有同时满足这四个标准 才能诊断为精神障碍。
精神病性障碍
• 与精神病性障碍相对应的是非精神病性障碍或“轻性精神障碍”,或 神经症状障碍。
※ New Haven研究: August Hollingshead和Frederick Redlich在对美 国康州New Haven的研究中发现,处于社会低层的人精神障碍的患病率 更高,更多地接受电休克治疗,而处于较高社会阶层的精神障碍患者更多 地接受心理治疗。这是精神病流行病学第一次研究精神卫生服务,第一次 提出不同社会阶层中精神障碍的分布。
第三代研究
• 第一代和第二代研究的主要问题之一是在精神病流行病学 研究中没有使用明确的诊断标准,因此不同研究结果的可 比性非常有限。使用系统的分类和明确的诊断标准因此成 为第三代精神病流行病学研究的标志。
• 在这一时期,精神病流行病学研究发展非常迅速,许多国 家都进行了自己的研究,多个国家和地区参与的国际合作 研究也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症状是指患者主观的不适体验,别人可以观察得到,也可以观察不到。 体征则是能够被检查者观察到的异常情况。 • 某种精神活动的变化是否构成精神症状取决于以下几个方面:
1、是否存在主观不适的体验 2、是否影响社会功能 3、精神活动改变是否脱离现实 4、在改变的程度、持续时间等方面是否超过大多数人所表现出的情况。
引自《中国七个地区精神疾病流行病学调查》,中华精神科杂志,1998,31(2)
精神健康的影响因素研究
在精神卫生流行病学领域,不仅精神或心理现象本身是极为复杂的, 而且影响精神健康状况的因素也是错综复杂的,到目前为止,大多数 精神障碍的病因仍没有揭示出来。这里我们只从影响因素或相关因素 的角度进行考虑。
※ Stirling 县研究:非专业访谈者用问卷在纽约州的Stirling县访谈了1010 各社区居民,并从该县通科医生和精神科医生处获得补充资料。然后精神 科医生根据美国精神障碍诊断和统计手册第1版对所获得的资料进行诊断, 结果发现精神障碍的患病率为20%。这是精神流行病学研究第一次应用系 统的诊断分类。
发展简史
• 精神卫生流行病学的发展大致起源于19世纪 • 根据设计的类型和使用的工具不同,将精神卫生流行病
学的发展分为四代。
第一代研究
第二代研究
第三代研究
第四代研究
第一代研究
• 大致从19世纪中期开始,一直持续到20世纪中期。
• 这一代的研究通常是针对接受治疗的人群,在研究方法上 缺乏系统的设计。
精神卫生流行病学
精神卫生流行病学 (mental health epidemiology)
•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个流行病学新分支,由 传统的流行病学和精神病学、行为科学、社 会学、心理学等学科交叉融合而成。
主要内容
• 精神卫生流行病学发展简史 • 相关概念 • 研究内容 • 常用的研究工具 • 研究设计中需要考虑的问题
主要研究内容
1
精神健康状况Leabharlann 描述2精神健康的影响因素研究
3
精神障碍患者的结局研究
4
精神障碍的临床实验研究
5
精神卫生服务研究
精神健康状况的描述
根据目前精神卫生流行病学的研究实际和将来可能的发 展趋势,精神健康状况描述研究主要有以下主题:
1、精神障碍及其分布 2、精神症状及其分布 3、精神卫生相关行为及其分布 4、精神健康状况及其分布
• 一般而言,精神病性障碍的程度较严重,包括精神分裂症、情感性精 神障碍、偏执性精神障碍、反应性精神病、脑器质性精神病。患者缺 乏现实检验能力和自知力,其思维、情感、行为与外界环境明显脱节。
• 非精神病性精神障碍一般保持一定的现实检验能力,对自己的疾病具 有自知力,能主动寻求治疗,包括各类神经症、人格障碍等。
经典的研究有:流行病学选点研究(ECA) 美国全国共病调查(NCS)
第四代研究
• 前述三代研究尽管在研究方法和研究工具方面各不相同, 但都是针对精神障碍的。
• 第四代研究的主要特点是:将研究从精神障碍扩展到了精 神健康、精神卫生服务、精神卫生政策、精神障碍的社会 文化意义及精神障碍的社会文化反应等广阔的领域。
• 巴西多中心研究 • 澳大利亚精神健康普查(The National Survey of Mental Health
and Well-Being in Australia ) • 世界卫生组织精神卫生调查(The Word Mental Health Survey,
WMH)
相关概念
• 正常与异常 • 精神症状 • 精神疾病与精神障碍 • 精神病性障碍 • 共病 • 精神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