蛇绿岩分类

合集下载

昆仑山野牛沟蛇绿岩地质特征及形成时代

昆仑山野牛沟蛇绿岩地质特征及形成时代

昆仑山野牛沟蛇绿岩地质特征及形成时代沈洪江;杨林;覃爽;彭东;秦永超【摘要】野牛沟蛇绿岩带为昆仑山世界地质公园三大核心地质遗迹之一,该蛇绿岩组分由橄榄岩、蛇纹石化橄榄岩、蛇纹岩、辉长岩、橄榄辉长岩、辉绿岩、枕状玄武岩、硅质岩组成.通过对蛇绿岩进行系统的LA-ICP-MS锆石U-Pb同位素测年研究,表明蛇绿岩主体年龄值介于406.0Ma±5.2~476.5±4.0Ma之间,时代为早古生代中期-晚古生代早期,另外在没草沟西侧的辉长岩中,获得了一个936±10Ma的年龄值,时代为新元古代拉伸系.表明该蛇绿岩主体发育于奥陶纪-志留纪,可能跨入泥盆纪,不排除有前寒武古陆块残余.【期刊名称】《四川地质学报》【年(卷),期】2018(038)002【总页数】4页(P179-182)【关键词】蛇绿岩带;锆石U-Pb测年;古陆块;昆仑山【作者】沈洪江;杨林;覃爽;彭东;秦永超【作者单位】四川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区域地质调查队,成都 610213;四川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区域地质调查队,成都 610213;四川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区域地质调查队,成都 610213;四川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区域地质调查队,成都610213;四川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区域地质调查队,成都 61021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588.1研究区位于位青藏高原东北部柴达木盆地南缘的昆仑山世界地质公园野牛沟以北,所处大地构造位置为东昆仑造山带的中东段,是华北和华南两大板块的结合部位,是划分东昆北构造带与东昆南构造带的重要边界,也是一条多旋回复合的碰撞缝合带[1]。

区域上出露地层主要为中元古界-新元古界万宝沟群火山岩组(Pt2-3W1):主要为玄武岩、玄武质安山岩,万宝沟群碳酸盐组(Pt2-3W2):主要出露灰岩和白云岩;奥陶-志留纪纳赤台群一岩组(OSN1):主要为灰岩、长石岩屑砂岩等,纳赤台群二岩组(OSN2):为安山岩、英安-安山质角砾熔岩等,赛什腾组(Ss):主要出露片理化钙质砾岩、含砾砂岩、变复成分砾岩、变流纹质凝灰质熔岩等;三叠系洪水川组(T1h):主要为粗碎屑砾岩、砂岩、中酸性熔岩等;新近系贵德群砾岩组(NG1):为复成分粗砾岩,贵德群砂岩组(NG2):以石英砂岩为主,及第四系(Q)(图1)。

蛇绿岩的定义_分类及其发展_臧遇时

蛇绿岩的定义_分类及其发展_臧遇时

蛇绿岩的定义、分类及其发展臧遇时1,2,杨高学1,赵金凤1(1.长安大学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陕西西安 710054;2.中国地质调查局西安地质调查中心,陕西西安 710054)摘 要:1972年,在彭罗斯会议上,将蛇绿岩定义为一套层状非地层单元,并明确列出其完整的层序。

然而,在后来的研究中发现,不同的地球动力学背景和构造运动可导致产出的蛇绿岩在结构上和地球化学上体现出复杂的多样性,而这种多样性已经超出了蛇绿岩经典定义的范畴。

一些学者开始研究和完善前人对蛇绿岩的研究,并得出一个全新的定义和分类方案,不仅覆盖了现已发现的所有蛇绿岩类型,更重要的是,它阐明了蛇绿岩形成的根本原理,并指出在威尔逊旋回的各个阶段都会形成性质不同的蛇绿岩。

关键词:蛇绿岩的新定义;蛇绿岩的新分类;陆缘型蛇绿岩;大地构造演化中图分类号:P588.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6248(2013)02-0012-06The Definition,Classific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OphiolitesZANG Yu-shi 1,2,YANG Gao-xue1,ZHAO Jin-feng1(1.College of Earth Science and Land Resources,Chang′an University,Xi′an 710054,China;2.Xi′an Center of Geological Survey,CGS,Xi′an 710054,China)Abstract:The basic tenet of the 1972Penrose definition is that an ideal ophiolites has a layer-cakepseudostratigraphy with whole and specific sequence.However,consequent studies have found that thestructures and geochemical features of ophiolites are variable due to different geodynamic settings and tec-tonic processes involved in its formation.The diversity is obviously beyond the typical definition of ophi-olites.Continuous researches were conducted thereafter,and a new definition and classification of theophiolites have been put forward based on decades of studies,covering all kinds of ophiolites found.Mo-reover,the new research findings explain the hypostasis of ophiolite formation,and points out that therewill be diverse ophiolites in Wilson cycle.Key words:new ophiolites definition;new ophiolites classification;epicontinental ophiolites;geotectonicevolution1 蛇绿岩的定义及发展1.1 早期蛇绿岩研究蛇绿岩是一类有着特殊含义的岩石组合,通常被视作古洋壳或与其相关的构造单元的残片保存在造山带中,在大地构造理论中有着重要的意义。

蛇绿岩套的类型

蛇绿岩套的类型

蛇绿岩套的类型及其地质意义聂川中国地质大学(武汉)010091班摘要:蛇绿岩套保存于大陆造山带中,在地质历史上产于洋—陆过渡区多种构造背景的洋盆扩张脊。

蛇绿岩套以超镁铁质岩、铁镁质岩为主,是一套彼此具有成因演化亲缘关系的,古洋壳+大洋地幔岩石的有机组合。

可划分为活动大陆边缘—科迪勒拉型、东地中海型(新特提斯)过渡型、西地中海型—大洋中脊古特提斯型。

蛇绿岩套是板块学说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在解释喜马拉雅山形成有特殊意义,也是了解大洋岩石圈结构、变化及动力学的主要途径,也可用于找矿。

关键词:蛇绿岩套类型地质意义一:蛇绿岩套:即包括超基性岩类以及辉长岩、岩墙群、枕状熔岩和燧石在内的一套复杂岩体。

关于蛇绿岩套概念的共同认识(1)一套以超镁铁质岩—铁镁质岩为主的岩石组合,其中任何单一个体不能定为蛇绿岩套;(2)蛇绿岩套代表洋盆扩张脊“洋壳+洋下地幔岩组合”;(3)蛇绿岩套代表产于多种构造背景下的“洋盆扩张脊的洋壳+洋下地幔岩组合”;(4)蛇绿岩套是被保存在大陆造山带的古(扩张脊)洋壳+洋下地幔岩组合碎片;(5)这套岩石组合以Troodos那样的蛇绿岩套剖面为典型代表,但并不是所有蛇绿岩套必须具有那样的剖面,蛇绿岩套具有多样性;(6)蛇绿岩套绝对不是陆壳岩石,蛇绿岩套和陆壳之间无成因联系;如果他们相关,应属构造(断层)接触。

蛇绿岩套的分类有很多种,因而有很多的分类类型。

可以按岩石特征分类、矿物特征分类、化学特征分类、火山岩组合分类、剖面建造分类、产出构造背景分类、洋脊扩张速率分类、软流圈构造特征分类、压力分类、地球物理特征分类。

此处特别介绍按产出构造背景分类方案。

按构造分类可分为三个类型:科迪勒拉型、东地中海型、西地中海型。

科迪勒拉型蛇绿岩套:主要分布于北美西部地区,如坎扬山、Sparta、Del Puerto和Point sal等。

这类蛇绿岩套常常是不完全的、变质和支离破碎的。

这类蛇绿岩套的基底岩石以方辉橄榄岩为主,有少量纯橄岩,还有豆荚状铬铁矿。

蛇绿岩研究新进展及其定义和分类的再讨论_周国庆

蛇绿岩研究新进展及其定义和分类的再讨论_周国庆

第44卷第1期2008年1月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JOURNAL OF NANJING U NIVERSITY(NAT URA L SCIENCES)Vo l.44,No.1Jan.w2008蛇绿岩研究新进展及其定义和分类的再讨论*周国庆**(南京大学地球科学系,南京,210093)摘要:蛇绿岩保存于大陆造山带中,在地质历史上产于洋)))陆过渡区多种构造背景(活动大陆边缘、被动大陆边缘、弧前、弧后、弧内、弧间、板块三联点、转换断层、大陆裂谷或它们的复合背景等)的洋盆扩张脊.蛇绿岩以超镁铁质岩、镁铁质岩为主,是一套彼此具有成因演化亲缘关系的、古洋壳+大洋地幔岩石的有机组合.我们把蛇绿岩概括为产于洋盆扩张脊的洋壳+大洋地幔岩石组合.蛇绿岩按构造背景有红海萌芽型洋壳和大洋中脊型洋壳两个端元,可三分为近陆的活动大陆边缘型)))科迪勒拉型、东地中海型(新特提型)过渡型、西地中海型)))大洋中脊古特提斯型.科迪勒拉型和东地中海型均属俯冲带(SSZ)上叠型,更近陆靠俯冲带;环太平洋型和被动大陆边缘型属特提斯型.关键词:蛇绿岩,岩石组合,构造背景,定义,分类中图分类号:P581Ophiolite:S ome key aspects regarding its definition and classificationZhou Guo-Qing(Depar tment of Earth Sciences,Nanjing U niver sity,N anjing,210093,China)Abstract:O phio lit e is a suite of mafic-ult ramafic and r elev ant ro cks with close affinity.It compr ises the ancient oceanic cr ust+sub-ocean mant le assemblag e and occurr ed in ocean ridges of various tecto nic sett ing s(activ e co nt inent mar g in,passive co ntinent mar gin,fo re-arc,back-ar c,intr a-arc,inter-ar c,t riple junct ion,translation fault,int ra-continenta l rift o r their co mpo site)during the geo log ical histo ry.O phio lites may be classified as the Co rdilleran-activ e continental marg in type,the Neo tet hy an-easter n M editer ranean(transition)t ype,and the Paleo tethyan)the w estern M editerr anean(m id-o cean r idg e)ty pe betw een the Red Sea ty pe(embryo geny type)and the mid-ocean r idg e t ype.T he Co rdilleran and easter n M editer ranean ty pes wer e closely relat ed to the suprasubduction zo ne t ype,closer to the continent and the subduct ion zone.T he circumo-P acific o phio lit es and passive co ntinental mar g in-t ype ophiolites are in clo se affinity w ith the T ethyan ty pes.Key words:ophiolite,tecto nic setting,definitio n,classification.*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9672102)收稿日期:2007-03-20E-mail:zh gq1203@从19世纪初地质学界含混地使用Ophis描述带绿色的蛇纹质岩石,经Steinmann[1,2]提出三位一体的蛇绿岩,到1972年美国Penro se会议[3],才逐渐明确了蛇绿岩的概念[4].会议强调,使用蛇绿岩术语时应不受其假定成因的限制[3].1992年,张旗等[5]曾把蛇绿岩理解为/一套包括洋壳和上地幔单元的岩石组合,通常与深海沉积物和(或)板块的俯冲、拚合及碰撞作用产生的一套岩石组合(高压变质带和蛇绿混杂岩)伴生,产在古板块缝合带或其附近,代表古洋盆消亡的残迹0.1996年,在我国蛇绿岩与地球动力学研讨会上,蛇绿岩概念是讨论的主题之一,但没有取得一致,尤其是对蛇绿岩是否包含沉积岩,争论激烈.一致之处被张旗和周国庆[6]概括为蛇绿岩为产于扩张脊的洋壳+上地幔;同时,作者提出了蛇绿岩与非蛇绿岩判别的7条标准[6].但野外产状不清和混杂现象强烈时,如何判别蛇绿岩仍是问题.1998年,在美国加利福尼亚M arshall再次举行了关于蛇绿岩的Penr ose会议,并出版有关专集[7~10].然而,对于蛇绿岩定义、成因和分类仍存在很多分歧.而解决这个问题对深刻认识造山带和岩石圈的演化,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因此本文对此进行深入讨论.1蛇绿岩剖面和层序问题1972年Penr ose会议[3]给蛇绿岩下了一个象T roodos那样由一特定岩石单元构成的剖面式的定义(以下简称/定义0),以致相当长的时间里导致不少人按剖面去确定是否为蛇绿岩.然而在造山带,除Tro odo s,Semail,Bay o f Island,希腊,巴布亚-新几内亚、古巴、日喀则等少数蛇绿岩剖面较为完整外,多数蛇绿岩没有完整的层序.于是出现了两种极端,一是把被构造肢解了的蛇绿岩人为地分割为不同的火成岩地质体.如赣东北蛇绿岩,其中的一部分火山岩就曾经被划归前震旦系,而一些基性、超基性岩则被划归为燕山期侵入体[11].另一种情况则相反,把不属于一个蛇绿岩的一些岩石单元归属于一个蛇绿岩.如所谓的苏格兰Ballantrae蛇绿岩就是岛弧)弧间边缘海)洋岛多成因岩石单元的构造拚结物[12].前者不成层序剖面,后者则可能/凑0出了一个/剖面0.从/定义0出发也出现了把不同构造单元的不同剖面建造都归之为蛇绿岩并划分出不少剖面类型[13],其中的洋岛型和大陆褶皱带型这两种蛇绿岩剖面划分显然和现在流行的蛇绿岩观念是不一致的,绝大多数人不认为洋岛、海山和轴外洋壳是蛇绿岩.许多蛇绿岩及现代大洋壳钻探都证明,有的蛇绿岩原始剖面或缺乏岩枕,或缺失岩墙或岩墙群,或无堆晶岩,或无地幔岩.不同地区、不同时代、不同构造背景的蛇绿岩剖面的岩石单元之间的相互关系可以不一样,各单层厚度或总厚度更是各不相同./定义0也妨碍了蛇绿岩新类型的发现和确定.如大西洋中脊,有的地方地幔岩直接出露,有的地段则出露蛇纹石化上地幔橄榄岩和辉长岩,有的地段蛇纹石化橄榄岩和辉长岩直接被玄武岩覆盖.又如云南双沟蛇绿岩变质橄榄岩之上是辉绿)辉长岩、玄武岩,洋壳薄,仅约1km厚[14,15]./定义0也曾指出,蛇绿岩可以剖面不完整、被肢解或被变质,并相应地称为不完整的蛇绿岩、被肢解了的蛇绿岩或被变质了的蛇绿岩,但其前提是首先已假定它是一个蛇绿岩了,实际上首要问题恰恰是它是不是一个蛇绿岩.M iy ashir o[16]抨击被肢解蛇绿岩之说,因为并非所有无层序的蛇绿岩都是被肢解的.张旗[17]总结出几种情况可能洋壳发育不全:(1)某些弧后盆地,从那里仰冲上来的洋壳可能没有完整的层序;(2)与转换断层破裂带有关的蛇绿岩无一定的层序;(3)象慢速扩张的大西洋中脊,岩浆有限,洋壳薄,地幔物质沿正断层上涌则不显Troodos层序.总之,/层序0不是定义蛇绿岩的必要和充分条件.2蛇绿岩和大洋壳剖面对比问题T roodos蛇绿岩剖面和通过地球物理探测、打捞、深海钻探与潜水观察的对比使人们相信蛇绿岩是可以和现代大洋壳剖面对比的.但格洛玛#查林杰号在哥斯达黎加裂谷南侧仅钻#2#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第44卷到枕状和块状熔岩及岩墙,而且这些岩石单元间为突变关系;其南侧赤道附近的东太平洋洋隆东侧则打捞到了几乎所有组成蛇绿岩的岩石,且见到了粒玄岩岩墙,在894钻位钻到辉长岩,在895钻位有蛇石化橄榄岩直接出露.在印度洋,阿特兰提斯Ò号破碎带东壁钻到了辉长岩,但钻探能力还未钻过大洋壳的岩墙进入辉长岩层,也没有一个钻孔发现象T roo dos那样完整的剖面[17].因此这种对比仍然是以该/定义0的剖面相当于现代大洋壳剖面的假定为前提,把上述样品凑成了一个剖面而已.再说,大陆超深钻已证明地球物理数据是多解的,有些解释甚至可能是错误的.Co lem an[18]批评道,如按地球物理建立洋壳剖面,就必须承认贯穿整个显生宙所有洋壳是由均匀一致的火成作用在扩张中心形成的.张旗[17,19]怀疑蛇绿岩是否可以无条件地与现代大洋底进行对比,原因在于: (1)绝大多数(约99198%)的大洋岩石圈已被消减掉了,能够仰冲上来的必然是其异常的部分;(2)象T roodos、Om an蛇绿岩形成在增生板块边缘,就不能用大西洋脊或太平洋中隆这样的大洋扩张轴的过程来解释;(3)直到最近,在缓慢扩张的大西洋中脊,地球物理还未揭示出有岩浆房存在的证据.Coleman[20]和Mo ores[21]先后指出,蛇绿岩和大洋壳剖面也有不同:(1)蛇绿岩的镁铁质岩剖面总厚度普遍比已认定的洋壳剖面薄得多,岛弧及边缘海尤其如此;(2)洋壳熔岩总是含橄榄石+斜长石斑晶的多,而蛇绿岩熔岩则是含斜方辉石+斜长石斑晶的多;(3)蛇绿岩杂岩普遍含较高的SiO2,常见奥长花岗岩或斜长花岗岩;熔岩也如此高SiO2,呈钙碱性趋势;(4)最大的问题是蛇绿岩和现代大洋扩张中心巨大的时间差,而扩张中心模式都是从大西洋中脊推导出来的,可没有一个出露在陆地的蛇绿岩剖面象大西洋壳剖面.Beccaluva和Passerini[22]指出:蛇绿岩顶部广布放射虫硅质岩-灰岩,唯一合理的产出地是边缘海盆.现代洋盆中无放射虫硅质岩.蛇绿岩地幔岩主要是方辉橄榄岩,而现代大洋地幔以二辉橄榄岩为主.显生宙大部分蛇绿岩的主微量元素特征、演化趋势、液体相和结晶次序等最符合于产在耗损板块边缘的岩浆体系而不是离散板块边缘的岩浆体系.Alastai and Robertson[9]认为,根据现代大洋知识,特别是深海钻探计划、国际大洋钻探计划和大洋钻探计划所得知识来解释蛇绿岩和其他大洋岩浆单元的形成背景这种方法也有问题:(1)保留在大陆上的洋壳非常有限,某些造山带蛇绿岩非常少(如Franciscan Complex),典型洋中脊型洋壳是被俯冲而不是侵位,而与海山、大洋高原、转换断层、弧前和裂谷相关的单元保留机会更多;(2)常常只有蛇绿岩中深成岩部分保留在造山带,如方辉橄榄岩逆冲岩片,但是,在现代大洋很少证明保留了大洋岩石圈的更深部分(如堆积岩)和上地幔;(3)关于SSZ(supersubduction zone)形成时水化熔融的地球化学证据还没有一致意见,许多大的蛇绿岩可能形成在与俯冲有关的构造格局之说,以今天的构造地质格局看是最有争议的.3蛇绿岩岩石组合问题无疑,蛇绿岩是一套超镁铁质、镁铁质岩石组合,但一套超镁铁质、镁铁质岩组合不一定是蛇绿岩.镁铁和超镁铁质岩可能为多成因、多类型、多时代产物,因而不能轻易地将其归属一个蛇绿岩,尤其是在造山带中出现构造混杂作用的情况下,即超镁铁质、镁铁质岩组合是蛇绿岩的必要条件,而非充要、肯定条件[5,14,17,23,24]. 311.地幔岩地幔有/洋下地幔0和/陆下地幔0之分.Co lem an[25]把蛇绿岩地幔橄榄岩称作构造橄榄岩,或变质橄榄岩,主要是方辉橄榄岩,即/洋下地幔0,它有别于Co lem an引用Den T ex[26]的非蛇绿岩的造山/根带0二辉橄榄岩,即/陆下地幔0.Rampo ne et al.[8]把北亚平宁Ex ternal Liguride单元洋壳MORB(mid-ocean r idge basalt)下和元古代陆下富集地幔之间无熔体和残留物亲缘关系,用构造滑脱揭顶拉张环境来解释.Chalot-Prat et al.[27]证明,西A lps蛇纹石化地幔橄榄岩保留了被欧洲陆下地幔那样的富U、T h、轻稀土流体交代后的亏损特征.Ligurian蛇绿岩的辉长岩和M ORB#3#第1期周国庆:蛇绿岩研究新进展不可能是分离熔融关系,但是源自同一个洋下地幔残余.他们把Ex ternal Liguride单元看作是红海型或被动陆缘型(如Galicia)那样的/萌芽洋0蛇绿岩.因此,我们此前把蛇绿岩简单地概括为/洋壳+地幔序列岩石组合0应更正为/洋壳+洋下地幔序列岩石组合0.312铬铁矿岩豆荚状铬铁矿见于蛇绿岩变质橄榄岩,特别是纯橄岩中.有些蛇绿岩堆晶岩底部有分离结晶形成的铬铁矿岩.一些陆壳中堆晶镁铁、超镁铁质岩中更有分离结晶的大型铬铁矿床.Thayer[28]指出,豆荚状铬铁矿岩有高铬和高铝两组,层状堆晶岩中尖晶石贫铝. Dickey[29]认为高铬型代表洋壳早期低压堆积作用,而高铝型在高压二辉橄榄岩中更典型,代表深部地幔分凝物.Pear ce[30]还认为豆荚状铬铁矿是SSZ型蛇绿岩的标志之一.豆荚状是一种构造特征.因此,豆荚状铬铁矿岩可以作为蛇绿岩判定的一个参考标志,而不是肯定标志. 313堆晶岩和岩浆房倪志耀和王仁民[31]特别强调堆积岩,认为/蛇绿岩可以缺失某些端元组分,堆积杂岩绝对不可缺失,因此,鉴别蛇绿岩的关鉴问题是堆积杂岩.但是,如因构造肢解或被俯冲而缺失,则不能判断是否蛇绿岩0.然而,陆壳上可由陆下地幔熔融产生有具堆晶结构的/层状型岩体0,也形成基性、超基性岩组合.它们的产出状态和与周围地质体的关系、岩石组合和化学特征等方面与蛇绿岩质堆晶岩都有明显不同,因此不能仅仅据有堆晶岩认定蛇绿岩.如日喀则蛇绿岩辉长岩不发育,双沟蛇绿岩洋壳仅见玄武岩和辉长辉绿岩,无堆晶岩[14,15].张旗等[32]基本上否定了在扩张脊之下存在一个稳定的大的岩浆房的见解.因此,堆晶岩、岩浆房是判别蛇绿岩的重要标志,但不是必要前提.314中酸性岩相当多的蛇绿岩有中酸性岩,侵入的、喷出的都可以有,有的喷出岩还成枕状熔岩,特提斯型蛇绿岩中常见.李武显等[33]指出,蛇绿岩中的花岗质岩石可以存在于蛇绿岩形成的不同阶段,有不同的成因类型.如结晶分异型花岗岩,即传统意义上的大洋斜长花岗岩,由洋脊玄武岩直接结晶分异形成;剪切型花岗岩由洋壳运动过程中,内部发育的高温剪切带中的岩石部分熔融形成;俯冲型花岗岩由洋壳俯冲时本身和/或包括部分大洋或海沟沉积物部分熔融形成;仰冲型花岗岩,当洋壳仰冲到大陆壳上时,其下部俯冲的边缘盆地沉积物部分熔融也可以形成花岗质岩石,它们上侵到其上的洋壳层位中,也可以成为蛇绿岩的一部分.不同成因的花岗质岩石,由于源区物质、形成机制以及形成的温度)压力条件的不同,它们的岩石地球化学特征有明显的差异.Peters et al.[34]报道Semail蛇绿岩地幔层序最上部有钾质花岗岩岩墙和小岩株产出(相当于仰冲型花岗岩).钾质黑云母花岗岩化学特征与侵入进地幔层序和辉长岩中的石英闪长岩和英云闪长岩处在同一演化趋势线上.这些钾质花岗岩可能是后期侵入岩极端分离结晶的结果或从下伏变质基底逃逸的流体触发了蛇绿岩中更富长英质物质部分熔融产物.有些被定为闪长岩的蛇绿岩质岩石,包括一些具角闪石含长结构的脉状岩石(闪绿岩[35,36]),其中的角闪石实际上是辉石反应生成的,有的还残留有辉石,为变余(辉石含长)辉绿结构,成分属基性岩,不是中性岩.蛇绿岩质中酸性岩和非蛇绿岩质中酸性岩最大的不同是:¹蛇绿岩质中酸性岩的产出限于蛇绿岩带内并和蛇绿岩成员共生,不会侵入到蛇绿岩外的其它地质体中去;若是蛇绿岩质构造混杂岩,也只限于构造混杂岩带内,伴生的还有其它蛇绿岩岩块;º它们规模较小,多成小的分凝体、脉状体或岩枕、岩流,不像非蛇绿岩质中酸性岩体成较大岩体;»它们在蛇绿岩中所占比例较小,甚至没有.315席状岩墙/岩墙群许多蛇绿岩中缺少或没有以辉绿岩为主的岩墙或岩墙群,即岩墙或岩墙群不是确定蛇绿岩的必要条件.另一方面,有的蛇绿岩中的岩墙或岩墙群成分不是辉绿岩,因此,更不能以辉绿岩墙(群)作为确定蛇绿岩的必要条件.蛇绿岩中的岩墙或岩墙群只和蛇绿岩成员共生,即使在蛇绿岩质构造混杂岩中有非蛇绿岩岩块,也可能还有其它蛇绿岩质#4#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第44卷岩石碎块存在,如赣东北蛇绿混杂岩中辉绿岩块和其它蛇绿岩岩块混杂在一起[35].不对称(单向)冷凝边是产于扩张脊岩墙群的重要标志,因此,被构造肢解蛇绿岩,可以以这样的岩墙/岩墙群来辅助确定蛇绿岩.当然,侵入在陆壳中的岩墙或岩墙群不是蛇绿岩成员,即使是辉绿岩也不是蛇绿岩成员.Stew artt et al.[37]还根据H ess Deep Rift出露的岩墙和熔岩,主张密度较低的熔浆有较低的M g、Fe,较高的Al、Ca,主要形成喷出熔岩;密度较大的熔浆主要形成岩墙.即岩浆密度大,扩张速度慢,岩墙较发育;相反,难发育岩墙.316熔岩枕状熔岩常见于蛇绿岩中,但岩枕可见于任何水体中的熔岩,因而枕状熔岩非蛇绿岩产出环境所独有,不是判定蛇绿岩的必要条件.只有当枕状熔岩和其它超镁铁质岩-镁铁质岩作为一个组合时枕状熔岩才能作为蛇绿岩的特征岩石.钙碱性的玻安岩被认为是指示弧前环境的特征岩石.Pearce[30]则强调pre是指时间上的/先0,fore是指空间上的/前0,玻安岩是早于弧火山岩出现的熔岩,故为/先弧(pre-arc)0,不应该叫/前弧0.但是,当岛弧及岛弧火山岩形成后,这些玻安岩空间上就处于/弧前(fore-arc)0位置了,因而是蛇绿岩中具有重要意义的熔岩.关于碱性熔岩.地槽学说中被钠化的细碧岩-角斑岩建造,在蛇绿岩熔岩中是常见的,它们不是原生的碱性岩.碱性玄武岩、洋岛拉斑玄武岩和岛弧钙碱性玄武岩一般不是蛇绿岩成员,但是,扩张脊叠加地幔柱作用,或岛弧被拉张时,它们也可能出现在蛇绿岩质岩石中. Co lem an[38]谈到/大洋化0时指出,红海地区见到代表拉张的犁状断裂有碱性橄榄玄武岩.这些碱性玄武岩是上升到陆壳中的深部地幔熔融物.当它们被圈闭在下地壳并熔化地壳物质时还可发现流纹岩.它们不是蛇绿岩成员,但当陆壳进一步拉张,产生新洋壳时,它们会和洋壳熔岩共存.H uot and Maury[39]把受碱性岩浆(高Zr/Y组熔岩)作用和岛弧岩浆作用(低Zr/Y 组熔岩)影响的中侏罗纪弧后盆地作为Coast Range蛇绿岩发育的第一阶段.晚侏罗纪岛弧和弧前区记录了Coast Range蛇绿岩发育的第二阶段.Ivan[40]认为,内喀尔巴阡山西部的三叠纪-侏罗纪Meliata大洋打开初期,类岛弧和弧后盆地玄武岩喷发在碳酸盐岩和泥质岩环境中,演化到N-M ORB形成时,伴有深海沉积.E-M ORB(enriched mid-ocean ridge)的形成可能是局部存在于扩张脊下的富集地幔部分熔融产物.Metzg er et al.[41]对比后认为, Ingalls杂岩与Josephine蛇绿岩最相似,包含了范围广泛的MORB、E-MORB、WPB(w ithin plate basalt)和IAB(island arc basalt)岩浆亲缘性熔岩,代表一个被大洋破碎带切割的弧后盆地,位于一同时代岛弧内侧,均属SSZ型.也就是说,他们把蛇绿岩发育看作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并在不同阶段发育不同的熔岩;或者,由于不同构造作用的叠加,或不均匀源区等多种原因,可以在蛇绿岩发育过程中发育有不同熔岩.317脊(轴)外熔岩下洋壳由产于扩张脊的岩石组合所组成,蛇绿岩代表下部洋壳[42].上洋壳由深海沉积物和轴外岩浆(包括与地幔柱有关的有大洋高原火山岩和洋岛玄武岩及与消减增生作用有关的洋内岛弧岩浆岩)组成,以沉积物为主,洋岛火山岩、洋底高原火山岩和岛弧火山岩分布局限.当洋盆闭合洋壳残片侵位到陆壳之上时,蛇绿混杂岩中的蛇绿岩部分代表原先的下洋壳,而上洋壳则组成蛇绿岩的上覆岩系.上洋壳和下洋壳都是已消失的洋盆的记录[42].这里的洋壳定义与文献中不同,主要强调的是,上洋壳的轴外火山岩和沉积岩不是蛇绿岩,只有下洋壳才是蛇绿岩,下洋壳=蛇绿岩.问题是,这里的上-下洋壳在岩浆作用-时间先后-和空间分布上,即成因演化上是相关的,至多轴外火山岩的一些部分离轴稍远而已.Fialko[43]考察东太平洋洋隆发现,板块边界是几十到几百米窄的新火山岩带,属上部洋壳,火山机构可以远离脊轴延续几公里远.轴外(o ff-ax is)火山作用显示出有一个宽的补充进入脊轴的岩浆熔体区;即使空间上脊轴是固定的和岩浆集中供应脊轴,空间上,洋壳和上地幔#5#第1期周国庆:蛇绿岩研究新进展中的岩浆源是移动的,轴外火山喷发可以是岩浆补充速率变化的自然结果,可以以岩床在水平方向侵位,在超过侵位深度后扩散蔓延至地表.Stew art et al.[44]探查H ess Deep Rift北壁辉绿岩和熔岩,研究区东西向近25km范围代表了东太平洋洋隆的近37万年的洋壳增生.在宽<4m,长25km范围内,主微量元素和比值都有大相当的变化,不同母岩浆成分的岩墙并列.来自不均匀地幔的多种岩浆供给了脊轴不同地段岩浆储库,从这些储库注入的岩墙,沿脊轴传输岩浆,导致具有不同演化史的交叉间隔岩墙和寄主熔岩.因此,岩墙有的可能从未喷发出熔岩,有的可以沿脊轴传输岩浆到相当远的距离,有的也可以远离它产生的脊轴岩浆房喷发出熔岩.Ichiy am a和Ishiw atari[45]干脆把日本的二叠纪Yakuno蛇绿岩中在厚层泥质岩上流动的变火山岩以及轴外橄长岩一起作为蛇绿岩成员,火山岩具有E-M ORB和T型稀土元素分布型式,橄长岩具亏损型式.因此,凡是与来自扩张脊下的岩浆供给有关的深成岩、浅成岩和熔岩,即便是空间上在轴外,它们相互间都有成因关系,都应该归属为一个蛇绿岩的成员.318沉积岩除文献[7,8,10]在蛇绿岩定义中强调了沉积岩外,Ichiy am a和Ishiw atari [45]把泥质岩、火山岩和轴外橄长岩都当作蛇绿岩.Dilek[46]也提到蛇绿岩包括沉积岩和某些变质岩,他认为,蛇绿岩显示出范围很宽的内部构造、假层序和主张多种多样生成的构造背景.一般说,它们以在古大洋的Wilson旋回演化的不同阶段形成的镁铁超镁铁质岩组合和伴生的沉积岩和变质岩单元为特征及随后通过碰撞和/或增生的造山事件而并入大陆边缘. Co lem an[25]早就指出,一个完整的蛇绿岩层序包括变质橄榄岩、堆晶岩、岩墙群和可与远洋沉积、金属沉积物成夹层的枕状熔岩,并认为已在许多地方证明了,争论没有意义.Alastai[9]批评1972年Penr ose会议关于蛇绿岩的定义时首先指出,该定义排除了沉积岩,而沉积岩是蛇绿岩形成构造背景最好的指示之一,如放射虫燧石,陆源沉积物;而且,三叠纪主要的火山-沉积单元包括从碱性到M ORB型喷出岩和放射虫硅质岩记录了新T ethys洋盆从裂开经过渡期到扩张期的历史.因此他的定义中包括一个远洋深海沉积盖层.此外,Sivell[47]报道新西兰早二叠纪敦山蛇绿岩带DMOB(Dun M ountain o phiolite belt)有4组化学沉积: (1)红色赤铁矿质燧石填在玄武岩岩枕间,反映玻璃质玄武岩受低温水热蚀变促使Si和金属贡献给了海水;(2)瘤状Fe-M n质沉积物,产出在枕状熔岩/沉积岩界面上,富集过渡金属和稀土元素,高Ce/Ce*、Ni/Fe和Cu/Fe,反映了水热组分对H的化学吸收作用;同时还高Ba和Sr.E Nd(t)U0,与计算的二叠纪海水值一致;(3)红色泥岩和(4)杂色桔黄色-黄色泥岩.其中(1)和(2)显然是蛇绿岩演化末期的热水作用的延续,是密切相关的.另一方面,Costa和Caby[48]报道Pied-mo nt-Ligurian大洋残体-西阿尔卑斯M ontg-enevre蛇绿岩时,指出其辉长岩类似于M OR (m id-ocean ridg e)辉长岩,没有遭受过陆壳混染的闪长岩是受高温剪切的辉长岩[5%部分熔融派生物.剪切辉长岩中的淡色岩脉的锆石年龄是156?3M a,而一个幔源岩石中的钠长岩的锆石年龄是148?2M a.这些年龄记录了蛇绿岩晚期岩浆作用年龄,并与最早的后蛇绿岩放射虫硅质岩年龄相符(160-140M a). Lom bardo et al.[49]用SH RIM P测定了M on-viso蛇绿岩Verne变斜长花岗岩锆石岩浆结晶环带部分平均年龄为152?2M a,切割岩浆环带的无环带部分有更年轻的A lpine变质年龄,表明西T ethy s的Piedmont-Liguria区深成岩浆活动在170~150Ma间持续约15到20M a,与放射虫化石地层年代学所证明的时间,及与Cottian阿尔卑斯的Ligurian型蛇绿岩玄武岩喷发时间和深海沉积时间接近于同一时间跨度.这两方面从时间角度证明,这些放射虫硅质岩是在整个蛇绿岩形成和演化的时期内的.可以认为,只有在扩张脊熔岩喷发作用区与其有成因演化关系的化学、生物化学、生物碎#6#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第44卷。

美国科迪勒拉造山带研究

美国科迪勒拉造山带研究

(Shervais et al., 2004)
二、争议2:是否存在与俯冲有关的岩浆?
玻安岩(Boninite):
高硅(SiO2>52%)、富镁(MgO>8%)、低钛(TiO2<0.5%) 的中性-中酸性火山岩;
斑晶一般为斜方辉石(古铜辉石)和单斜辉石(普通辉石), 亦常见少量的镁橄榄石和铬尖晶石,极少含斜长石斑晶;
一、基本概况
在科迪勒拉造山带发育有多条蛇绿岩带, 除Trinity蛇绿岩形成于早古生代(~ 420 Ma)外,其余蛇绿岩形成于中生代(~ 160 Ma); 科迪勒拉通常被划分为三条南北向的蛇绿 岩带:
(1) 东部内华达或大峡谷带(Smartville, Feather River); (2) 中部海岸带(Elder Creek, Stonyford, Mount Diablo,……Point Sal),又称为海 岸山脉蛇绿岩带(CRO);
确定古板块边界的重要 证据。
席状岩墙群
辉长岩
堆晶岩
(Dilek and Furnes, 2014) 地幔橄榄
一、基本概况
蛇绿岩分类
Moores (1982)把蛇绿岩划分为 Tethyan型和Cordilleran型两类:
Tethyan型:就位于被动大陆 边缘; Cordilleran型:通常与岛弧岩 石、岛弧建造、火山碎屑岩以 及增生混杂岩相伴生;
(Ingersoll & Schweichert, 1986; Ingersoll, 2008)
二、争议1:蛇绿岩的形成构造环境
Wakabyashi等(2010)认为海岸山脉蛇绿岩及其变质底板(Metamorphic sole)都具有相似SSZ地球化学特征,需要两个不同的俯冲带来解释。

酸性岩、蛇绿岩

酸性岩、蛇绿岩
花岗岩的分类-岩浆源区性质 I -型 花 岗 岩
1、Na含量相对较多,在富长英质花岗岩中Na2O一般 >3.2%,在含Fe、Mg组分较多的花岗岩中减少到>2.2%
2、Al2O3/(Na2O+K2O+CaO)<1.1
3、含CIPW标准矿物透辉石、或<1%的标准矿物刚玉 4、元素之间的变化是规则的,呈线性或接近线性
地壳起源 过铝花岗岩
大陆碰撞
ACG ATG RTG PAG
混合起源 地壳+地幔 准铝的、钙碱性花 岗岩
过渡体制
俯 冲
洋中脊拉斑质花岗 岩
过碱性和碱性花岗 岩
地幔起源 拉斑质、碱性和过 碱性花岗岩
大洋扩展或大陆隆 起断裂
33
各种花岗岩类型、它们的AFM矿物组合 及各自的壳幔成分比例
MPG 白云母 ± 黑云母 CPG 富黑云 母± 堇青石 KCG 钾长石 巨晶± 钙质角 闪石 ACG+ATG 钙质角 闪石± 钙质辉 石 RTG 角闪石 和辉石 PAG 钠质角 闪石± 钠质辉 石
36
2、火山弧花岗岩(VAG):
从海洋→大陆环境,岩相成分从Th→CA→粗安系列
海洋拉斑玄武弧花岗岩:石英闪长岩、英云闪长岩、 CA指数>61,为钙质系列; 海洋大陆钙碱弧花岗岩:石英闪长岩、石英二长岩、 英云闪长岩、花岗闪长岩。角闪石和黑云母为特征镁 铁矿物。CA51-56,为钙碱系列;
活动大陆边缘花岗岩:高钾钙碱和粗安岩系列。钙碱 和碱钙系列。石英二长岩、花岗闪长岩和花岗岩。铁 镁矿物以黑云母为主,有少量角闪石。
29
主要花岗岩类型的野外产状及岩石特征
30
主要花岗岩类类型的主要矿物组合
31
主要花岗岩类类型的主要元素和同位素特征

蛇绿构造混杂岩带及韧性剪切带地质填图理论与方法

蛇绿构造混杂岩带及韧性剪切带地质填图理论与方法

第七章蛇绿构造混杂岩带及韧性剪切带地质填图理论与方法第一节蛇绿构造混杂岩带地质填图理论与方法一、蛇绿岩的主要类型根据板块构造理论,蛇绿岩形成于大洋中脊,随海底扩张向中脊两侧推移,并在俯冲带下沉到地幔,构成一个完整的对流循环体系。

大多数地质学家认为缝合带中的蛇绿岩是外来移置的,常常与混杂堆积岩伴生,形成蛇绿混杂岩(Ophiolitic mélange)。

并认为现代大洋岩石圈与地质历史中的大洋岩石圈在岩石学、地质学和地球物理性质方面都十分近似,所以20世纪80年代以前认为蛇绿岩均形成于洋中脊MOR(Mid—Ocean Ridge)。

但是随着地球化学技术的发展、世界各地蛇绿岩研究不断深入以及深海钻探计划和大洋钻探计划研究进展,表明大部分蛇绿岩的上部熔岩与现代大洋俯冲带上的火山岩相似,只有极少数与洋中脊一致,例如:塞浦路斯的Troodos、纽芬兰的岛湾等蛇绿岩的上部熔岩序列不同于洋中脊,而与现代俯冲有关的构造环境中的火山岩较为一致,因而引起有关蛇绿岩形成的构造环境、侵位方式及其地球动力学等各个方面的争论。

现在越来越多的资料表明,蛇绿岩的形成构造环境大致可以分为两大类:①洋中脊(MOR);②俯冲带之上(SSZ)的弧前和弧后盆地等。

造山带中的蛇绿岩几乎全部产于构造带中,与外来岩块等共同构成“蛇绿构造混杂岩带”(图版Ⅵ—a),而“蛇绿混杂岩”是该带的主要成员和识别标志。

MOR型蛇绿岩的形成过程可概况为图7—1的模式。

图7—1 MOR型蛇绿岩形成模式(据Darig and Bird,1971)形成于俯冲带上的SSZ型蛇绿岩的上部火山岩为岛弧拉斑玄武岩IAT和玻安岩等。

堆晶岩组成为纯橄岩、异剥橄榄岩、单斜辉石岩、二辉石岩和辉长岩。

地幔橄榄岩类型主要是方辉橄榄岩。

弧前盆地SSZ型蛇绿岩形成过程可概况为图7—2的模式。

弧后盆地SSZ型蛇绿岩形成过程可概况为图7—3的模式。

SSZ型蛇绿岩的形成与MOR型蛇绿岩的形成存在很大差异,导致岩石地球化学,岩石学等方面的不同,重要的是更多的SSZ型蛇绿岩并非大洋中脊的产物,就不能作为板块缝合带的标志。

蛇绿岩分类-源区及其构造侵位研究

蛇绿岩分类-源区及其构造侵位研究

蛇绿岩分类\源区及其构造侵位研究摘要:蛇绿岩概念自提出以来,就成为确定古板块边界的重要证据,具有重要的地质意义。

蛇绿岩从提出到现在,其内涵与分类随着科学技术的提升及研究的深入而不断变化,使得人们对蛇绿岩的认识不断深入和提高近几十年来的研究表明,蛇绿岩的内部结构、组成、分类和侵位机制是多样的。

本文从蛇绿岩的概念、分类、源区特征及构造侵位等几个方面来阐述蛇绿岩的基本特征及研究动态,从而对蛇绿岩的研究现状与未来研究方向进行初步探讨。

关键词:蛇绿岩,分类,源区,构造侵位1蛇绿岩的概念“Ophiol ite(蛇绿岩)”最早由Brongniart(1813)提出,用来描述意大利北部绿色斑状结构外貌的岩石。

Steinmann于1927年提出蛇绿岩“三位一体”的概念,认为其产出于地槽环境,与深海沉积物如放射虫燧石和粘土紧密共生的超镁铁质和镁铁质岩石。

1972年Penrose会议重新厘定和阐述了蛇绿岩的基本概念,将其定义为一种可与大洋岩石圈对比的特殊镁铁质—超镁铁质岩石组合,认为其是古大洋岩石圈的残留,并认为在一个发育完整的蛇绿岩中,从底部向上包括有如下岩石组合:①超镁铁质杂岩;②辉长岩质杂岩;③镁铁质席状岩墙杂岩;④镁铁质火山杂岩。

此外,伴生岩石类型还包括:上覆沉积岩主要为条带状硅质岩、页岩和少量灰岩;与纯橄岩伴生的豆荚状铬铁矿岩;浅色岩为英云闪长岩到斜长花岗岩的各类中酸性侵入岩和喷出岩。

这一概念自提出后就被广泛接受并使用。

其明确指出大陆造山带中的蛇绿岩即的完全可以与现代洋壳岩石圈对比的一套特殊岩石组合,是已消亡的古大洋的遗迹残片和标志。

它代表了消减增生的大洋岩石圈碎片,但并非“正常”的大洋岩石圈,更多是形成于与现代岛弧、弧后盆地、转换断层以及小洋盆类似的环境。

Dilek(2011)提出新定义:为非原地的上地幔和大洋地壳岩石碎片,板块汇聚作用是形成物的原生火成岩发生置换,其强调蛇绿岩形成环境的多样性,认为其在威尔逊旋回的各个阶段均会形成。

蛇绿岩构造环境新分类简述

蛇绿岩构造环境新分类简述

蛇绿岩构造环境新分类简述
周波;姚肖博
【期刊名称】《四川建材》
【年(卷),期】2016(042)003
【摘要】蛇绿岩可以形成于多种构造环境中,以Dilek为代表的学者提出了基于蛇绿岩形成环境的新分类,将蛇绿岩分为非俯冲型和俯冲型两大类,其中非俯冲型可进一步划分出大陆边缘型、洋中脊型和地幔柱型,而俯冲型可划分为俯冲带上盘型和火山-弧型.该分类方案是已有蛇绿岩形成环境研究成果的系统总结与梳理,为蛇绿岩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
【总页数】2页(P230-231)
【作者】周波;姚肖博
【作者单位】西北大学地质学系,陕西西安710069;陕西省地质调查中心,陕西西安710068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P617
【相关文献】
1.新疆西准洪古勒楞蛇绿岩地球化学特征及构造环境 [J], 舍建忠;邓洪涛;刘阁;高奇;邸晓辰
2.赣东北蛇绿岩形成时代及构造环境——樟树墩辉长岩锆石U-Pb年龄、Hf同位素和地球化学约束 [J], 王存智;邢光福;余明刚;黄志忠;洪文涛;赵希林;周效华;段政;鞠冬梅
3.内蒙古贺根山蛇绿岩中方辉橄榄岩岩石地球化学特征及构造环境分析 [J], 王成; 任利民; 余国飞; 张晓军; 方磊
4.新疆唐巴勒蛇绿岩地球化学特征及构造环境 [J], 秦彪
5.微量元素和Pb同位素对西藏雅鲁藏布构造带日喀则
蛇绿岩形成环境的制约 [J], 佘宇伟;朱祥坤;何源;马健雄;李世珍;孙剑;高兆富;史富强;唐超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岩石学三大岩代表性岩石

岩石学三大岩代表性岩石

岩石学代表性岩石火成岩超基性岩类:侵入岩:纯橄榄岩:颜色:深绿、黄绿、褐绿色。

结构构造:全自形或他形粒状结构,块状构造矿物组成:几乎全部(90~100%)由橄榄石组成,间或有少量(<10%)的辉石和角闪石。

副矿物多为铬铁矿、尖晶石和磁铁矿。

其它:新鲜的纯橄岩少见,通常遭受不同程度的蛇纹石化,若部分蛇纹石化,称蛇纹石化纯橄榄岩;若全部蛇纹石化,则叫蛇纹岩。

橄榄岩:结构:具细粒-粗粒结构,常呈包含结构和海绵陨铁结构(明显它形的金属矿物,胶结了自形较高的橄榄石和辉石)。

矿物组成:主要由橄榄石(40~90%)和辉石构成,含少量角闪石、黑云母或斜长石。

副矿物常为铬铁矿、磁铁矿。

其它特点:如果岩石中角闪石较多,则可形成角闪橄榄岩。

橄榄岩也易遭受次生变化,其中橄榄石变为蛇纹石,辉石和角闪石变为绿泥石等。

辉石岩:颜色:浅褐色、暗黑色或灰绿色。

结构:全自形粒状结构,也可有包含结构或海绵陨铁结构。

矿物组成:主要由辉石组成,可含少量橄榄石、角闪石及磁铁矿、钛铁矿、铬铁矿等。

角闪石岩:颜色:黑色或墨绿色。

矿物组成:主要由角闪石组成(>90%),有时含少量辉石、橄榄石和磁铁矿。

其它:常呈脉状产出,穿插于其他超基性岩体中。

喷出岩:苦橄岩:颜色:呈淡绿色至黑色。

结构构造:隐晶质结构、块状构造,有时具气孔或杏仁构造。

矿物组成:主要由橄榄石(50~70%)和辉石(<40%)组成,可含少量基性斜长石、普通角闪石。

副矿物有钛铁矿、磁铁矿、磷灰石等。

产状:往往产出于玄武岩的底部或与超基性侵入岩伴生金伯利岩:颜色:多呈黑、暗绿、绿、灰等,而以绿色常见结构构造:常见斑状结构和角砾状构造。

矿物成分:在斑状结构中斑晶成分主要是橄榄石、金云母。

在角砾状构造中,角砾成分十分复杂,有早期形成的金伯利岩、橄榄岩、辉石岩破碎而成的岩块,也有来自围岩的岩块,角砾之间的胶结物为金伯利岩浆物质。

蛇绿岩:大洋岩石圈向大陆消减时,洋壳下的上地幔随洋壳物质一起俯冲、拼贴到大陆边缘的构造岩片,因此常与岩壳物质相共生,总称为蛇绿岩或蛇绿岩套。

蛇绿岩分类

蛇绿岩分类

1,俯冲带型(SSZ)和洋中脊型(MOR)。

形成于洋中脊的MOR型蛇绿岩的上部火山岩一般为大洋拉斑玄武岩MORB, 堆晶岩组成为纯橄岩、橄长岩和橄榄辉长岩,即岩浆结晶顺序为橄榄石一斜长石一单斜辉石并且橄榄石的Mg#高于斜方辉石(斜方辉石的Mg#甚至低于74)和单斜辉石(甚至低于82)。

地慢橄榄岩一般为二辉橄榄岩,含有少量的纯橄岩和方辉橄榄岩,一般不发育大型的铬铁矿床并且LREE为亏损型。

MOR型蛇绿岩的形成原因:大洋岩石圈由于板块汇聚作用在缝合带中的残留,当发生仰冲时,在缝合带中残留的大洋岩石圈即为MOR型蛇绿岩。

形成于俯冲带上的SSZ型蛇绿岩的上部火山岩为岛弧拉斑玄武岩IAT和玻安岩等,堆晶岩组成为纯橄岩、异剥橄榄岩、单斜辉石岩、二辉石岩和辉长岩,即岩浆结晶顺序为橄榄石一单斜辉石一斜方辉石一斜长石,并且斜方辉石、单斜辉石和橄榄石的Mg#较为接近。

地慢橄榄岩类型主要方辉橄榄岩,并且LREE富集。

SSZ型蛇绿岩主要有两种形成机制,一是洋—陆俯冲:随着俯冲作用的继续进行,在高压下,一些DHMS (Dense Hydrous Magnesium Silicate)相矿物释放出的水致使地慢楔未分异地慢岩的易熔组分(<l%)早期熔融,造成与上地慢低速层类似的强活动性,这种早期熔融体向上运动,伴随着部分熔融和玄武岩浆的形成,而这一过程有可能引起弧后扩张和新的大洋岩石圈形成。

如果这些弧后扩张盆地(新的大洋岩石圈)的物质由于构造作用在缝合带中残留,即形成SSZ型蛇绿岩。

另一种是洋内俯冲:由于这些构造环境具有异常高的热流值,以及在俯冲过程中释放出的流体(富含H2O,LILE)使亏损地幔岩的熔点降低,所以能导致这种已经分离出玄武质熔体的残留地慢进一步发生部分熔融,形成具高Si02, MgO, LILE/HFSE比值和低Nb, Ta和Ti等微量元素的熔体,由这种熔体形成的火山岩称为玻安岩。

,因而玻安岩的存在与否是确定蛇绿岩是否形成于洋内俯冲带弧前盆地的最直接证据。

蛇绿岩岩石组合及洋脊下岩浆作用_张旗

蛇绿岩岩石组合及洋脊下岩浆作用_张旗

第19卷第1期岩石矿物学杂志Vol.19,No.1 2000年3月ACTA PETROLOGICA ET M INERALOGICA M ar.,2000蛇绿岩岩石组合及洋脊下岩浆作用*张旗钱青王焰(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北京100029)(西北大学地质系,西安710069)主题词蛇绿岩岩石组合洋脊岩浆作用提要蛇绿岩的岩石组合从下至上分为4个单元,即:变质橄榄岩单元、深成杂岩单元、席状岩墙群杂岩单元和喷出岩单元。

各单元的岩石组合是多种多样的:变质橄榄岩单元主要由方辉橄榄岩、二辉橄榄岩和少量纯橄岩及斜长二辉橄榄岩组成;深成杂岩单元包括辉长岩-镁铁质堆晶岩和超镁铁质堆晶岩,在深成杂岩和席状岩墙群杂岩单元内有复杂的岩浆侵入事件;喷出岩单元不仅仅由玄武岩组成,还包括安山岩、玻安岩、钠长岩以及角砾岩、凝灰岩等。

蛇绿岩和深海钻探研究表明,许多蛇绿岩不具层状结构。

蛇绿岩剖面可分为两类:一类为具层状结构模型的蛇绿岩,另一类不具层状结构。

不同的蛇绿岩剖面反映了洋脊之下不同的动力学过程,主要受板块扩张速度和岩浆供给的制约。

蛇绿岩的术语最早出现在19世纪初叶。

随着海底扩张和板块学说的提出,蛇绿岩越来越受到地球科学界的重视,近20年来,几乎成了时髦的研究课题。

进入90年代,蛇绿岩好像不是那么热了,有关蛇绿岩的问题似乎已经研究得差不多了。

其实并非如此,大陆造山带蛇绿岩和深海钻探不断提出新的资料,有许多令人惊叹的发现,如:洋壳层型模式的否定,两类蛇绿岩剖面的厘定,扩张脊之下不存在大的岩浆房的认识等等,突破了人们早先对蛇绿岩的传统认识,提出了蛇绿岩岩石组合和蛇绿岩剖面多样性的命题,同时也提出了一些未解开的谜及需要进一步探索的问题。

1蛇绿岩岩石组合20世纪70年代,科学家们通过洋底地震波速率与蛇绿岩层序结构之间的比较研究,提出了大洋岩石圈结构的层状模式:上部由沉积岩组成,称为层1,平均厚0.5km;其下的层2主要由玄武岩(包括辉绿岩)组成,平均厚约1.5km;层3结晶较粗,推测主要由辉长岩组成,平均厚度接近5km。

蛇绿岩套

蛇绿岩套

蛇绿岩(ophiolite)在混杂岩中有一类特殊的岩石组合,叫“蛇绿岩(套)(ophiolite suite)”。

这是一种岩石组合,而不是一种岩石。

按照一般的定义,有序的蛇绿岩从底到顶依次出现:地幔橄榄岩、堆晶岩、席状岩墙群、枕状玄武岩、含放射虫化石的深海硅质岩。

蛇绿岩通常形成于大洋中脊,以及弧后盆地中脊,通常认为蛇绿岩代表了板块缝合带。

1、地幔橄榄岩(mantle peridotite):主要为方辉橄榄岩(harzburgite)和少量纯橄榄岩(dunite),有时含铬铁矿(chromite)。

主要是橄榄石,部分斜方辉石;多已蛇纹石化和片理化,岩石破碎,变形变质强烈。

若有铬铁矿,则规模小、品位高、产状复杂, 与上覆单元不同。

2、堆积(晶)超镁铁岩(cumulate ultramafic rocks): 具有堆积结构或构造。

自下而上依次为纯橄榄岩—方辉橄榄岩—暗色辉长岩—辉长岩。

表面上具有沉积岩的一些特点,如层理或条带,有时还有粗细颗粒的排列,这是矿物结晶冷凝温度的不同所致。

与下伏的地幔橄榄岩呈构造接触,自身基本没有变形、变质作用。

下部有时有铬铁矿,一般规模大、品位低、产状稳定规则。

3、非堆积辉长岩(non-cumulate gabbro):不具堆积结构,呈均质性,没有层状,没有条带,矿物不显定向排列,与下伏辉长岩呈渐变连续关系。

4、岩墙群(dyke swarm): 主要是辉绿岩、辉绿辉长岩,相当于基性岩脉。

围岩通常为下伏的辉长岩或上覆的枕状熔岩。

常多次侵入,岩墙侵入岩墙,岩墙比例达100%,看不到围岩。

有时会当成玄武岩的节理。

5、枕状熔岩(pillow lavas): 主要为玄武岩和细碧岩,具枕状构造。

不是火山爆发式,而是宁静溢流,流时冷却凝固,产生大的枕状构造。

6、远洋沉积物(pelagic sediments): 主要是硅质岩,红色的叫碧玉岩,有时混入少量泥质,形成硅质板岩。

一般含放射虫化石(Radiolarian)。

蛇绿岩套名词解释

蛇绿岩套名词解释

蛇绿岩套名词解释
蛇绿岩套,又称斑岩套,是一种由火山作用形成的岩石套。

它由几种不同的岩石组成,包括蛇纹岩、斑岩、辉长岩和辉砾岩等。

蛇绿岩套的形成是在地壳内部的板块边界活动过程中,由于地壳板块的运动和岩浆的上升,使得岩浆从地壳深处逸出到地表,经过冷却和固化而形成。

蛇绿岩套的形成与洋岛弧和大陆边缘弧有关,是构造活动和地球历史演化的重要证据之一。

蛇绿岩套中的蛇纹岩是其中最典型的岩石之一。

它通常呈现出绿色,具有典型的细长条纹状结构,由于含有富含镁铁矿物的角闪石和橄榄石等组成。

蛇纹岩是由于在高温高压条件下形成的,经历了长时间的变质作用。

斑岩是蛇绿岩套中的另一种常见岩石类型。

它由大量的斑晶和细粒状结构组成,其中斑晶是指比基质中的结晶粒更大的矿物颗粒。

斑岩的成分复杂,它可以包含正长石、斜长石、角闪石、橄榄石和石榴石等。

辉长岩和辉砾岩是蛇绿岩套中的另外两种重要岩石类型。

辉长岩由辉石和长石等组成,通常呈现出灰黑色。

辉砾岩是一种具有粗砾岩结构的岩石,由辉石、角闪石和橄榄石等矿物组成。

这两种岩石在蛇绿岩套中常常与蛇纹岩和斑岩共同出现。

蛇绿岩套的发现对于地质学家研究地壳演化、板块构造和岩石变质作用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对蛇绿岩套的研究,可以了解到地球深部岩浆活动的历史,以
及构造运动和岩石变质的过程与机制。

此外,蛇绿岩套中常常富含一些重要的矿产资源,如铜、铁、铬等,对于矿产勘探和开发也有一定的经济价值。

火成岩1-蛇绿岩

火成岩1-蛇绿岩

1
0
3
未见底
La Ce
Nd
Er(Y)
上覆岩系- 非蛇绿岩 蛇绿岩
含放射虫硅质岩 玄武岩
面,秦祁昆带
猪咀哑巴 铜矿
N -M O R B
330
B
o
E -M O R B
B'
315o<65o
335o<75o
0 1km 5
S
1
2
3
4
6
海山岩浆形成模式
扩张脊 洋壳
日喀则
3
IAT
Boni IAT
OIB
FeO*/MgO
2 MORB 1
1
2 3 TiO2(%)
4
日喀则
600 500
V×10
IAB OFB
Boni IAT
400 300 200 100 0 0 5
-6
Alk-B
10 15 Ti/1000×10-6
20
25
日喀则
18000 OFB:D,B LKT:A,B CAB:A,C
岩石组合
1 变质橄榄岩单元:方辉橄榄岩、二辉橄榄岩,少量纯 橄岩及斜长二辉橄榄岩
石榴石二辉橄榄岩、角闪石橄榄岩问题 2 深成杂岩单元:辉长岩、镁铁质及超镁铁质堆晶岩
单一的大岩浆房经结晶分离模型
不同岩体焊接在一起的镁铁-超镁铁岩聚合体
岩石组合
3 席状岩墙群单元:蛇绿岩特有的岩石组合 成分:IAT、苦橄岩、辉长岩、斜长花岗岩和玻 安岩组成 对称与不对称冷凝边 100%的岩墙
定义
什么是Steinmann的“ 三位一体” ?
Steinmann (1926): 由蛇纹石化橄榄岩和少量 辉长岩、玄武岩组成的岩石群体,与深海 沉积物如放射虫燧石和粘土紧密共生 Hess (1955) 建议将蛇纹岩、基性火山岩和燧 石岩的组合称为Steinmann的“ 三位一体 ”

新疆西准噶尔地区两类蛇绿岩的地质特征及其成因研究

新疆西准噶尔地区两类蛇绿岩的地质特征及其成因研究

新疆西准噶尔地区两类蛇绿岩的地质特征及其成因研究郝梓国;王希斌【期刊名称】《岩石矿物学杂志》【年(卷),期】1989(008)004【摘要】本文将西准噶尔地区蛇绿岩分为两类:一类是变质橄榄岩+橄长岩+辉长岩岩石组合(简称PTG系列);另一类则是变质橄榄岩+辉石岩+辉长岩岩石组合(简称PPG系列)。

前者以达拉布特、和布克赛尔蛇绿岩带为代表,后者以唐巴勒、玛依勒山蛇绿岩带为代表。

PTG系列遵循富Al的演化趋势,而PPG系列则遵循富Ca 的演化趋势;从而造成两类蛇绿岩之间在岩石组合、矿物学、岩石化学、稀土元素等地球化学以及所含铬铁矿床的种属上均有明显的差异。

两类蛇绿岩中变质橄榄岩的成因机制是上地幔岩部分熔融,两者之间的差异则是由部分熔融程度决定的。

而壳层岩石(指堆积杂岩、岩墙杂岩、熔岩)则是由岩浆结晶作用形成的;堆积杂岩中出现辉石岩+辉长岩和橄长岩+辉长岩的不同岩石组合则与堆积岩岩浆房出露的深度和氧化状态有关。

【总页数】12页(P299-310)【作者】郝梓国;王希斌【作者单位】不详;不详【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588.3【相关文献】1.新疆西准噶尔地区蛇绿岩与豆荚型铬铁矿床的成因研究 [J], 郝梓国2.新疆西准噶尔地区冶金型与耐火型铬铁矿床的特征及其成因研究 [J], 郝梓国;鲍佩声;王希斌;彭根永;金远新3.西准噶尔柳树沟西南玛里鸦蛇绿岩地质特征 [J], 董守杰;王庆明4.新疆西准噶尔地区加尔塔斯斑岩型铜矿地质特征与深部预测 [J], 刘建平;王核;龚贵伦;李文铅;任广利;赵玲5.新疆西准噶尔萨尔托海地区英安岩锆石U-Pb年龄及其对达拉布特蛇绿岩侵位时限的约束 [J], 赵磊;何国琦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大兴安岭北部嘎仙蛇绿岩的物质组成、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构造意义

大兴安岭北部嘎仙蛇绿岩的物质组成、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构造意义

科技论坛本次对嘎仙林场地区的蛇绿岩的物质组成、地球化学特征等进行了研究,认为该处蛇绿岩为弧后-弧前型SSZ (BA-FA )蛇绿岩。

结合前人已有同位素测年资料,认为该处蛇绿岩的形成时代为新元古代。

根据本次在蛇绿构造混杂岩基质绢云石英片岩获得的LA-ICP-M S 锆石U-Pb 年龄为618±14M a ,区域上发育的葛文春等(2007)认为塔河地区早古生代花岗岩典型的后造山花岗岩套在额尔古纳地块上普遍存在,其时代为480~490M a ,并据此限定出额尔古纳地块与兴安地块碰撞至少发生在490M a 以前,综上认为该处蛇绿构造混杂岩的形成时代为新元古代-早寒武世。

1岩石组合及地质特征嘎仙蛇绿构造混杂岩出露于鄂伦春自治旗嘎仙林场一带,呈北东向展布,岩块均较小,呈透镜状产出。

周围地质体为新元古代-下寒武统倭勒根岩群吉祥沟岩组。

该处蛇绿构造混杂岩蛇绿岩岩石组合为超镁铁质岩岩块(橄榄辉石岩、辉石岩)、俯冲增生杂岩大理岩岩块。

由于新元古代晚期-早寒武世额尔古纳地块与兴安地块碰撞后右行走滑,发育嘎仙607高地北东向韧性剪切带,该带出露长度约500m ,宽度约100m ,沿近东西向分布,主要岩石类型为绢云母石英片岩,与辉石岩和大理岩呈断层接触。

显微构造发育云母鱼和典型的S -C 组构。

辉石岩:具镍、钻矿化。

橄榄石网状结构,具蛇纹石化粒径0.6-1.8mm,含量35%,包裹有细小铬尖晶石;辉石晶体滑石化,粒径0.8-4mm ,含量55%;同时含有约10%的金云母。

糜棱岩化大理岩:由0.2-4.0mm 的方解石组成,该岩石受区内应力场影响,片理化、机械滑动双晶发育,含小于5%的粉末状炭质呈细条带分布。

2地球化学特征蛇绿岩中的超镁铁质岩主要为辉石岩,SiO 2=43.76-49.97%,其常量元素分析结果在超镁铁质岩-镁铁质岩分类命名图解中落入二辉橄榄岩和橄榄单斜辉石岩。

FeO 含量一般比Fe 2O 3高。

中国蛇绿岩的起源和构造背景

中国蛇绿岩的起源和构造背景

中国蛇绿岩的起源和构造背景摘要:从寒武纪到现在,造山带都是在众多不同构造单元合并时形成的,而蛇绿岩则是揭示这些造山带地质历史的标志性岩石,尤其是在中国。

尽管在过去的三十年里人们对蛇绿岩做了大量的研究,但是关于它们的定义、组成、分类、来源和构造意义之类的问题却依然存在。

在中国,大多数的蛇绿岩都是由一些蛇纹橄榄石、堆积小砾石、稀疏的枕状熔岩组成的,它们的完整性较差。

席状岩墙在很多蛇绿岩中都是比较少见的,而且这种结构关系在不同的岩性间通常比较模糊,所以此类岩石应该被称作“可能”蛇绿岩,除非这些岩性能够在结构或组分上明显地联系起来。

以前人们把蛇绿岩分为科迪勒拉型或地中海型、方辉橄榄岩类或二辉橄榄岩类,而现在这种方法已经被废弃,取而代之的是一种由Dilek 提出的更为过程化的分类方法,他把蛇绿岩分为由岩浆作用形成的和构造作用形成的,这种分类使在地质历史中重建古环境和演化模型变的更为容易。

蛇绿岩最初被解释为正常海洋岩石圈的一些碎片,但很多碎片却含有俯冲区域的地球化学痕迹;一些蛇绿岩完全是由俯冲区域组分形成的,但还有一些则是在大洋中脊形成之后又被俯冲带改造而成的混合物;俯冲地带的渗透作用通过上覆地幔楔可以产生纯橄榄岩株和岩墙,这些则可以解释为什么过渡区域会有纯橄榄岩;蛇绿岩侵位需要在其下面有相对低密度的物质发生俯冲,其发生在俯冲运动或者蛇绿岩形成的洋盆闭合阶段,而这些过程很容易揭示俯冲带的环境。

大量关于中国蛇绿岩新的研究工作正在开展,同时,关于这些岩石新的认识也在进一步发展,这篇特刊显示了来自中国主要构造带的蛇绿岩的最新研究成果。

关键词:中国;蛇绿岩;分类;岩性;组成;侵位;构造环境1 前言从前寒武纪开始并延续至今,中国多种多样的地质特点反映出这些都是由众多不同构造单元混合而成的,而蛇绿岩则是确认这些构造单元缝合带的标志,同时还可以描绘地质年代和确认碰撞机制。

它们记录了发生在前大洋盆地上构造运动和岩浆作用的过程,并且能够提供地幔演化、岩石圈增生与破坏、板块碰撞和构造环境的信息。

蛇绿岩的分类

蛇绿岩的分类

蛇绿岩的分类
张旗
【期刊名称】《地质科学》
【年(卷),期】1990()1
【摘要】文中把蛇绿岩分为三类:科迪勒拉型、东地中海型和西地中海型。

科迪勒拉型蛇。

绿岩通常构成构造地层地体的基底,岩石序列中有相当数量的富Si质岩石出现,大多与岛弧或弧间盆地环境有关。

东地中海型蛇绿岩以产出较强烈亏损的地
幔岩和低Ti玄武岩以及玻安岩为特征,产于洋内消减带之上的岛弧和弧后盆地环境。

西地中海型以阿尔卑斯蛇绿岩和横断山区古特提斯蛇绿岩为代表,地幔岩亏损较弱,
玄武岩则是MORB型的,形成于小洋盆或转换断层环境。

【总页数】8页(P54-61)
【关键词】蛇绿岩;分类
【作者】张旗
【作者单位】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P588.3
【相关文献】
1.北天山巴音沟蛇绿岩斜长花岗岩SHRIMP锆石U-Pb年龄及蛇绿岩成因研究 [J], 徐学义;夏林圻;马中平;王彦斌;夏祖春;李向民;王立社
2.蛇绿岩套中超基性岩体的岩石组合:蛇纹岩、异剥钙榴岩和蛇绿碳酸岩--以西阿
尔卑斯Zermatt-Saas蛇绿岩为例 [J], 李旭平;Meinert RAHN;Kurt BUCHER;张立飞
3.蛇绿岩及蛇绿岩中浅色岩的SHRIMP U-Pb测年 [J], 简平;刘敦一;张旗;张福勤;石玉若;施光海;张履桥;陶华
4.蛇绿岩、蛇绿岩上覆岩系及其与洋壳的对比 [J], 张旗
5.利用硅质岩中的牙形石确定蛇绿岩的时代—对哈萨克斯坦蛇绿岩考察体会 [J], 韩宝福;何国琦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蛇绿岩套

蛇绿岩套

蛇绿岩套蛇绿岩套又称奥菲奥岩系(Ophiolite),板块学说的拥护者把它作为市板块缝合线的典型岩石。

一套完整发育的蛇绿岩套从底部至顶部出露的岩石类型为:①超基性杂岩:由不同比例的斜辉橄榄岩、纯橄榄岩组成,一般具蛇纹石化;②辉长杂岩:主要为辉长岩含橄榄岩及辉岩比超基性岩变质轻;③基性岩墙:④基性火山杂岩:多具枕状构造,为拉板玄武岩或细碧岩;⑤沉积岩系有带状燧石岩、薄层页岩和少量灰岩。

须要主要的是蛇绿岩套是个岩石组合的名称,所以不能作为填图单位更不能把它当做岩石名称。

其实蛇绿岩套就是蛇绿岩(ophiolite)。

一组由蛇纹石化超镁铁岩、基性侵入杂岩和基性熔岩以及海相沉积物构成的岩套。

(在地史学中这个就是“三位一体”,是寻找古缝合线的依据,就想前面两位说的“海洋遗”一样。

)它是一种变质岩,蛇绿岩成因一般解释为由洋中脊海底扩张作用而形成的大洋岩石圈的侵位形成。

蛇绿岩与大洋岩石圈的演化有密切的关系,因此研究蛇绿岩的组成、成分及成因是了解大洋岩石圈结构、变化及动力学的主要途径。

(简单地说蛇绿岩就是由于两个板块碰撞的时候下面的岩浆的温度很高而导致了碰撞接触带的发生了变质而形成的。

)蛇绿岩的代表层序自下而上是:橄榄岩、辉长岩、席状基性岩墙和基性熔岩以及海相沉积物,其中橄榄岩和辉长岩在层序上可以重复多次。

蛇绿岩一般是灰绿色,其中普遍伴生的蛇纹石。

现在研究蛇绿岩的地质学家比较多,因为它很好的证实以前地球的形状。

2001年经中国科学院地质专家认定:乌苏里江边的饶河县是我国大陆唯一的“蛇绿岩套”地质构造。

【蛇绿岩套】过去曾音译奥菲里建造,系包括超基性岩类以及辉长岩岩墙群,枕状熔岩和燧石这样一整套的复杂岩体。

蛇绿岩套多在深断裂带附近出现。

关于它的成因,目前还有争论,有的认为它是侵入岩体,另外则认为是构造作用推挤上来的古海底(即大洋型地壳)。

通过近几年的深海钻探,人们认识到,大陆壳上的蛇绿岩套和大洋壳岩石剖面是很相似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蛇绿岩出露在缝合带中的一套镁铁一超镁铁岩组合是大洋岩石圈的残留,是确定古板块边界的重要证据。

MOR型蛇绿岩形成于洋中脊(MOR),SSZ型蛇绿岩形成于俯冲带上(suprs-subduction zone),二者的地慢橄榄岩、堆晶岩组合及上部熔岩在岩石学、矿物学和地球化学方面均有不同的特征,洋一陆俯冲和洋内俯冲是形成SSZ型蛇绿岩的两种机制,较为合理地解释了蛇绿岩的多样性及其与大洋岩石圈的差异。

主要根据蛇绿岩上部火山岩形成的构造背景分为俯冲带型(SSZ)和洋中脊型(MOR)。

形成于洋中脊的MOR型蛇绿岩的上部火山岩一般为大洋拉斑玄武岩MORB, 堆晶岩组成为纯橄岩、橄长岩和橄榄辉长岩,即岩浆结晶顺序为橄榄石一斜长石一单斜辉石并且橄榄石的Mg#高于斜方辉石(斜方辉石的Mg#甚至低于74)和单斜辉石(甚至低于82)。

地慢橄榄岩一般为二辉橄榄岩,含有少量的纯橄岩和方辉橄榄岩,一般不发育大型的铬铁矿床并且LREE为亏损型,副矿物尖晶石的Cr#低于60
形成于俯冲带上的SSZ型蛇绿岩的上部火山岩为岛弧拉斑玄武岩IAT和玻安岩等,堆晶岩组成为纯橄岩、异剥橄榄岩、单斜辉石岩、二辉石岩和辉长岩,即岩浆结晶顺序为橄榄石一单斜辉石一斜方辉石一斜长石,并且斜方辉石、单斜辉石和橄榄石的Mg#较为接近。

地慢橄榄岩类型主要为方辉橄榄岩,并且LREE富集、呈U型配分模式,世界上大型的铬铁矿床均产在该类型的蛇绿岩中,地幔橄榄岩中副矿物尖晶石的Cr#高于60。

MOR型蛇绿岩的形成原因:大洋岩石圈由于板块汇聚作用在缝合带中的残留,当发生仰冲时,在缝合带中残留的大洋岩石圈即为MOR型蛇绿岩。

SSZ型蛇绿岩主要有两种形成机制,一是洋—陆俯冲:随着俯冲作用的继续进行,在高压下,一些DHMS (Dense Hydrous Magnesium Silicate)相矿物释放出的水致使地慢楔未分异地慢岩的易熔组分(<l%)早期熔融,造成与上地慢低速层类似的强活动性,这种早期熔融体向上运动,伴随着部分熔融和玄武岩浆的形成,而这一过程有可能引起弧后扩张和新的大洋岩石圈形成。

如果这些弧后扩张盆地(新的大洋岩石圈)的物质由于构造作用在缝合带中残留,即形成SSZ型蛇绿岩。

另一种是洋内俯冲:由于这些构造环境具有异常高的热流值,以及在俯冲过程中
释放出的流体(富含H2O,LILE)使亏损地幔岩的熔点降低,所以能导致这种已经分离出玄武质熔体的残留地慢进一步发生部分熔融,形成具高Si02, MgO, LILE/HFSE比值和低Nb, Ta和Ti等微量元素的熔体,由这种熔体形成的火山岩称为玻安岩。

,因而玻安岩的存在与否是确定蛇绿岩是否形成于洋内俯冲带弧前盆地的最直接证据。

参考文献:史仁灯,《蛇绿岩研究进展、存在问题及思考》,地质评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