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情介绍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贵州省情介绍

地理地貌

贵州省位于中国大西南东部,是一个山川秀丽、气候宜人、资源富集、民族众多的内陆山区省份,介于东经103°36′~109°35′、北纬24°37′~29°13′之间,东靠湖南,南邻广西,西毗云南,北连四川和重庆,东西长约595千米,南北相距约509千米。全省国土总面积17.6万平方千米,占全国总面积的1.84%,居全国第十六位。省会贵阳市距重庆长江口岸300多千米,距广西北海直距约500千米。贵州地貌属于中国西部高原山地,通称贵州高原,境内地势西高东低,向北、东、南三面倾斜,平均海拔1100米左右。贵州高原山地居多,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说。全省地貌可概括分为高原山地、丘陵和盆地三种基本类型,其中92.5%的面积为山地和丘陵。境内岩溶地貌发育非常典型,分布范围广泛,喀斯特(出露)面积10.91万平方千米,占全省国土总面积的61.9 %,且形态类型齐全,地域分异明显,构成一种特殊的岩溶生态系统,是世界喀斯特地貌发育最典型的地区之一。

气候

贵州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气候温暖湿润,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大部分地区气温在15℃左右,月平均气温的最高值出现在7月份,最低值出现在1月份。7月平均气温一般是22℃~25℃,为典型夏凉地区。1月平均气温为3~6℃,比其他同纬度地区暖和。年均降水量在1100~1300mm之间,多集中在夏季。分布趋势是南部多于北部,东部多于西部。全省有三个多雨区和三个少雨区。三个多雨区分别位于省之西南部、东北部和东南部。其中西南部的晴隆县,年均降雨量达1588mm,是全省最多雨量中心。三个少雨区分别在威宁、赫章县和毕节一带,各少雨区的年降水量在850~1100mm之间。日照时数在1200~1400小时之间,地区分布特点是西多东少,年日照时数比同纬度的我国东部地区少三分之一以上,是全国日照最少的地区之一。年相对湿度高达82%,而且不同季节之间的变幅较小,各地湿度值之大以及年内变幅之平稳,是同纬度的我国东部平原地区所少见,气候特点在垂直方向差异较大,立体气候明显,“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

人口和民族

2004年末,贵州总人口3903.70万人,占全国总人口的3.003%。在全省总人口中,市镇人口占24%;乡村人口占76%;农业人口约占85%;非农业人口约占15%。贵州是一个多民族的省份。全省有49个民族成份,少数民族成份个数仅次于云南和新疆,居全国第三位。世居少数民族有苗族、布依族、侗族、土家族、彝族、仡佬族、水族、回族、白族、瑶族、壮族、毛南族、蒙古族、仫佬族、羌族、满族等16个。人口超过10万人的少数民族有9个:苗族、布依族、侗族、土家族、彝族、仡佬族、水族、回族和白族。少数民族人口占全省总人口的38.1%。其中苗族人口占全国苗族人口的49.8%,布依族人口占全国布依族总人口的97.3%,侗族人口占全国侗族总人口的55.7%,水族人口占全国水族总人口的93.2%。贵州少数民族人口占全国少数民族人口数的比重为12.4%。

行政区划

全省现辖贵阳、六盘水、遵义、安顺4个地级市和黔东南、黔西南、黔南3个自治州以及毕节、铜仁2个地区,共有56个县、 11个自治县、9个县级市、10个市辖区、2个特区和697个镇、760个乡(其中含253

个民族乡)、82个街道办事处。省会为贵阳市。

贵州省地州市县名称

历史文化

在中国,贵州是古人类的发祥地之一,远古人类化石和远古文化遗存发现颇多。据现有资料介绍,中国南方主要的旧石器时代文化遗址,差不多都是在贵州境内发现的。这说明贵州各族人民的祖先很早以前就在这块土地上繁衍生息,并在劳动生活中创造了贵州远古文化。

贵州建省虽然只有500多年,但是从文献资料提供的情况来看,贵州的历史可以追溯得更远。春秋时期(公元前770-476年),当时在今贵州境内有牂牁古国,并与中原有交往。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公元前221年后),贵州分属巴郡、蜀郡、黔中郡和象郡管辖。

“贵州”名称,始于宋朝(公元960-1127年)。公元974年,土著首领普贵以控制的矩州归顺,宋朝在敕书中有“惟尔贵州,远在要荒”一语,这是最早的以‘贵州’之名称此地区的记载。明永乐十一年(公元1413年)设置贵州承宣布政史,正式建制为省,以贵州为省名。

贵州简称“黔”。今贵州的部分版图,战国(公元前475—前221)时就属于楚国的黔中地方,地域面积在今贵州的沿河到榕江以东,包括铜仁地区和黔东南部分县。秦王朝在此设黔中郡。唐王朝(公元618—907年)在今贵州设黔中道,建黔州郡,设黔州都督府。贵州的历史总离不开一个‘黔’字,代代相因,

直至贵州建省。这就是贵州简称的由来。

贵州是具有光荣传统的革命老区,全省的各族人民也为中国革命胜利作出了重要的贡献。1935年1月,中国工农红军转战贵州,中国共产党在长征途中于贵州遵义召开了具有伟大转折意义的“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同志在全党全军的领导地位,奠定了中国革命胜利的基础。

在这片丰沃的土地上,有刀耕火种的原始生产方式,有图腾崇拜、佛道巫术、祭祀乐舞的宗教遗留;有创世神话,讴歌祭调、谣谚传说一直到各类迁徙、叙事、自娱的民间歌舞艺术得以流传的心态环境;也有从远古岩画、古黔青铜器、寺庙雕刻、蜡染刺绣、鸡卜星历、地戏、阳戏、傩戏、花灯一直到民族服饰、民族曲艺、民族图案及工艺品得以存在的精神氛围……,表现出贵州这片土地上特有的自然形态和文化形成,显示了在复杂历史时期形成的文化,以其“十里不同天,一山不同族”的多元民族文化,形成了它多样化格局和灿若云锦般的辉煌。

资源优势

能源资源优势。水、电、煤多种能源兼备,组合良好。全省水能蕴藏量1875万千瓦,其中可开发的水能资源1683万千瓦,居全国第6位,且水位落差集中的间段多,开发条件优越。煤炭保有储量达523亿吨,居全国第5位,品种齐全、煤质优良,超过江南12省区总量之和,素有“江南煤海”之称。全省发电装机容量逐年扩大,到2003年,实现电力装机容量868万千瓦,新增电力装机容量266万千瓦,全省总发电量达到497亿千瓦时,其中统调电网发电量477亿千瓦时。远景可开发电力装机容量4000万千瓦以上。贵州水火互济的电源结构在西南地区独一无二,可以对南方电网起到调峰作用。

矿产资源优势。贵州矿产资源丰富,是全国著名的矿产资源大省。境内矿产资源种类繁多,分布广泛,门类齐全,储量丰富,储量居全国前5位的矿产有28种,全省已发现矿产110多种,其中有76种已探明了储量,有多种保有储量排在全国前列,排全国第一位的有汞、重晶石、化肥用砂岩、冶金用砂岩、饰面用辉绿岩、砖瓦用砂岩等;排第二位的有磷、铝土矿、稀土等;排第三位的有镁、锰、镓等;此外,煤、锑、金、硫铁矿等在国内占有重要地位。特别是铝土矿质佳量大,探明储量4.13亿吨,保有储量为3.95亿吨,占全国的五分之一,居全国第2位;磷矿探明储量26.95亿吨,保有储量25.61亿吨,占全国总量的40%以上,居全国第2位;重晶石甲冠中华,储量1.23亿吨,占全国总量的30%以上;金矿储量居全国第十二位;锑矿已探明储量49.2万吨,保有储量24.51万吨,居全国第4位。矿产资源开发初具规模,有全国最大的电解铝厂、最大的磷矿肥基地、最大的铁合金厂、最大的磨料和人造金刚生产和出口基地。

生物资源优势。贵州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生物资源种类繁多、富有特色,是全国重要的动植物种源地和中药材四大产区之一,具有发展立体农业、绿色产业和医药产业的优越条件。植物资源方面,从亚热带到暖温带的植物在贵州几乎都能生长。其中:农作物品种丰富,栽培的粮食作物、油料作物、经济作物近600个品种。森林资源有木本植物124种,森林覆盖率高达34.9%,桐油、生漆、楠竹、松香等林产品享誉四方;全省天然牧草有400多种,优良牧草资源200余种,具有发展生态畜牧业的优越条件;野生植物有3800余种,列入国家保护植物名录的珍稀植物有70种,其中一级保护植物有银杉、珙桐、秃杉、桫椤4种,占全国同类植物总数的50%;二级保护植物27种,占全国同类植物总数的18.9%;三级保护植物39种,占全国同类植物总数的19.2%。有药用植物3700余种,占全国中草药品种的80%,是全国四大中药材产区之一,杜仲、天麻、厚朴、黔党参、何首乌等名贵药材驰名中国。动物资源方面,野生动物及珍稀动物535种,列入国家保护的珍稀动物有83种,其中一级保护动物有14种,占全国同类动物总数的13%,主要有:黔金丝猴、黑叶猴、华南虎、云豹、白鹳、黑鹳、黑颈鹤、中华秋沙鸭、金雕、白肩雕、白尾海雕、白头鹤、莽等。二级保护动物有69种,占全国同类动物总数的25.7%,主要有:穿山甲、黑熊、水獭、大灵猫、林麝、红腹雨雉、红腹锦鸡等。

旅游资源优势。贵州以自然风光和民族文化相结合为主要特点。自然风光集山石、水景、林木、洞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