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道德与法治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七课《家的意味》优质课公开课教案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教案

合集下载

七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七课亲情之爱家的意味教学设计教案

七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七课亲情之爱家的意味教学设计教案

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家的意义,认识到家是我们身心的寄居之所。

2. 培养学生对家庭的热爱,懂得关心家人,体谅家人的付出。

3. 引导学生学会与家人沟通,增进彼此的了解和感情。

二、教学重点1. 家是我们身心的寄居之所。

2. 家庭的关系、结构与功能。

三、教学难点1. 如何理解家的意义,认识到家的重要性。

2. 如何培养学生对家庭的热爱,关心家人,体谅家人的付出。

四、教学方法1. 情境体验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体验家庭的温暖和亲情。

2. 讨论法: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彼此对家庭的理解和感受。

3. 案例分析法:分析典型家庭案例,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家庭关系和亲情的重要性。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播放歌曲《家庭》,引导学生思考家的意义,激发学生对家庭的热爱。

2. 学习课文:讲解课文中的关键知识点,如家的定义、家庭的关系、结构与功能等。

3. 情境体验:设置家庭情境,让学生参与其中,体验家庭的温暖和亲情。

4.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彼此对家庭的理解和感受,引导学生学会关心家人,体谅家人的付出。

5. 案例分析:分析典型家庭案例,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家庭关系和亲情的重要性。

6. 总结提升: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家庭的重要性和亲情的可贵。

7. 布置作业:布置相关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内容。

六、教学环节1. 导入新课:通过播放歌曲《家庭》,引导学生思考家的意义,激发学生对家庭的热爱。

2. 学习课文:讲解课文中的关键知识点,如家的定义、家庭的关系、结构与功能等。

3. 情境体验:设置家庭情境,让学生参与其中,体验家庭的温暖和亲情。

4.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彼此对家庭的理解和感受,引导学生学会关心家人,体谅家人的付出。

5. 案例分析:分析典型家庭案例,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家庭关系和亲情的重要性。

6. 总结提升: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家庭的重要性和亲情的可贵。

7. 布置作业:布置相关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内容。

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家的意味》教案、教学设计

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家的意味》教案、教学设计
3.实践活动,体验成长。
-设想内容:设计“我为家人做件事”等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际行动中体验家庭责任和情感。
-教学方法:实践活动法和体验教学法,通过实际行动培养学生的家庭责任感。
4.法律知识讲解,案例分析。
-设想内容:结合教材,用生动的案例讲解家庭法律知识,提高学生的法律意识。
-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法和讲解法,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法律知识。
1.结合教材内容,撰写一篇关于“家的意义”的短文,要求不少于300字,体现出家庭对个人成长的重要作用。
2.制作一份家庭法律知识宣传海报,内容包括婚姻家庭法律的基本概念、规定等,形式不限,要求简洁明了,具有宣传效果。
3.开展一次家庭实践活动,例如“我为家人做件事”,要求学生以实际行动表达对家人的关爱,并撰写活动心得,字数不少于200字。
-通过角色扮演、情景剧等形式,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家庭生活,培养他们的同理心。
-鼓励学生参与家庭活动,如家务劳动、家庭聚会等,增强他们的家庭责任感。
3.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丰富教学手段,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使用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家庭的意义和功能。
-结合网络资源,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提高他们的信息获取和处理能力。
2.培养学生热爱家庭、尊重家庭成员的品质,学会与家人沟通、交流和合作。
-通过角色扮演、小组讨论等方法,让学生体会家庭成员之间的相互关爱、支持和尊重。
-引导学生学会用恰当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情感和需求,提高与家人的沟通能力。
3.增强学生的法律意识,了解婚姻家庭法律知识,维护家庭和谐稳定。
-结合教材内容,讲解婚姻家庭法律的基本知识,提高学生的法律素养。
教学过程:
-首先,教师邀请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分享自己的收获和感悟。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7-1 家的意味》教案教学设计初一优秀公开课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7-1 家的意味》教案教学设计初一优秀公开课

探究一:教材P71 运用你的经验请合你的生活体验,说说“家”是什么。

答案提示:此问可让学生从不同角度理解家,如:家是地域,是住所,家是温暖的避风港,家是心灵的港湾……探究二:教材P72 相关链接及探究与分享(1)学生分享家庭关系确立的多种情形。

(2)家庭作为社会的细胞,承担着多种功能。

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分享你对下面这些家庭功能的认识。

探究三:教材P73 阅读感悟(1)学生分享课本P73 两个故事。

(2)思考感悟,从这两个故事中,你体会到了什么?答案提示:(1)略。

(2)体会到了家不止是一所房子、某个地域、家里有亲人、家中有亲情、家是我们心灵的港湾知识模块二中国人的“家”探究四:教材P73 探究与分享思考:你从春运时人们拥挤的身影和焦灼的神情中感受到怎样的情感?你有这样的经历吗?答案提示:我感受到人们对与亲人团聚的期待,迫切想回家的焦急心情。

探究五:教材P74 探究与分享(1)收集我国传统文化中广为流传的“家规”“家训”。

(2)分析这些“家规”“家训”的内容,说说哪些内容应该继承并发扬光大。

答案提示:(1)可让学生上网收集,并进行整理,如:孔子家训“不学诗,无以言;不学礼,无以立。

”诸葛亮的《诫子书》“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等等。

(2)古代“家规”“家训”中的内容包含了许多积极因素,如提倡节俭,注重礼仪,勤劳善良等,这些内容都应继承和发扬光大。

三、课堂练习1.下列对家认识正确的有( )①家就是我们住的房子,没有其他意义②家是我们身心的寄居之所③家是我们心灵的港湾④家对于我们有着丰富的意义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2.八年级学生文文的博客摘要:我有一个温暖的家,爸爸对我的爱是在生活上的,妈妈对我的爱是在学习上的。

家庭生活中,虽然会有许多的烦恼,但更多的时候,给予我的是巨大的快乐,我爱我家!文文爱自己的家是因为( )①家是她成长的摇篮,是她的港湾和第一所学校②父母是她最亲的人,也是她的第一任老师③父母一味地迁就她,满足她所有的要求④父母无微不至地关心她、爱护她,使她尽享家庭的亲情和温暖A.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④D.①②③3.重庆男子黄国全在病重时留给女儿的8 段视频,被称为“最感人的生日礼物”——在得知自己已经是食道癌晚期、将不久于人世后,他在病床上录了8 段视频,满载着对女儿未来的期盼和祝福,希望分别在女儿每年生日时播放,直到她18岁。

《道德与法治》七年级 《家的意味》教学设计 优质

《道德与法治》七年级 《家的意味》教学设计 优质

第七课第一节《家的意味》教学设计一、设计理念:本节依据建构主义理论提出的“要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对所学知识的主动建构”的思想和《思想品德课程标准》中提出的“体会父母为抚养自己付出的辛劳,孝敬父母和长辈,增强与家人共创共享家庭美德的意识和能力,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设计了“认识家——品味家——热爱家”的教学版块,巧设情景,合作探究、阅读感悟,活动体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主动探索的热情,同时把课内知识与德育相渗透,在培养学生合作探究、表达能力的同时,潜移默化地实现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二、教材分析:《家的意味》是人教版《道德与法制》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七课第一框的内容。

本框分为两目,第一目“生命的居所”主要介绍了家的含义、家庭的功能以及家的特点;第二目“中国人的家”介绍了在中国的家庭文化中,家有着丰富的内涵,孝亲敬长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公民的法律义务。

本框题的学习在全书中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在前面三个框题中,学生已经学习了与同伴、老师的交往,在学生不断扩展的社会生活中,家庭是他们最熟悉的生活领域,与家长的交往,更是他们学习与其他人交往的落脚点。

而宝贵的生命来自于父母,所以本框题也为第四课《生命的思考》的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三、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孩子存在责任感不强的情况,他们中的很多人会认为在家庭中,父母做的一切都是应该的,对于在家庭中自己应该承担的责任认识不足。

同时,七年级学生的认知能力与理解能力尚未成熟,要他们很好地理解中国家庭文化,学会孝敬父母有一定的困难。

而本框题所涉及到的家庭知识与学生生活息息相关,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兴趣还是较为浓厚的。

四、教学目标: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体验——体验家庭的温暖,父母的情感,弘扬孝亲敬长的传统美德的责任意识。

认同——认同家庭的优良传统、家人的优良品质、孝亲敬长的优良品德。

能力目标:语言表达能力——通过情境创设,培养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学会表达自己的感受。

初中道德与法治《家的意味》优质教学设计、教案

初中道德与法治《家的意味》优质教学设计、教案

统编版七年级上册第七课亲情之爱第一框家的意味教学目标:1. 通过对亲情的情感体验与交流分享,理解家的内涵和家的意义,感受中国人心目中的家。

2. 通过对亲情的情感体验、交流分享、榜样引导与反思己身,理解中国家庭文化中“孝”的精神内涵,增强孝亲敬长的意识与行动力。

3. 通过对家风的感知、分享、探讨,领悟中华家庭文化的博大精深,知道家与国的关系密不可分。

教学重点:家庭文化教学难点:尽孝在当下教学方法:情景体验、经验分享等课前准备:全班学生独立制作各自的家庭相册;找一位普通话标准的学生录制法律链接的音频。

教学过程:1.课前导入播放音频:《我爱我的家》。

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跟唱,舒缓情绪,放松心情,并自然地过—1—渡到新课的学习内容中。

第一板块:体验•感悟2.回家展示春运图片组,播放背景音乐《回家的路》:(1)为什么大家历经辛苦也要回家过年?(2)你有没有过这样的经历?教师总结:在中国人的心目中,家是代代传承、血脉相连的生活共同体,是甜蜜、温暖、轻松的避风港。

设计意图:通过春运时人们拥挤的身影和喜悦、期盼、焦灼等多样的神情,感受最有中国味的浓浓亲情,体会中国人心目中的家,初步理解家的意味。

3.我爱我家邀请三位同学,依次上台,用PPT 展示各自的家庭生活情景照片。

(1)看完几位同学的家庭相册,你有什么样的感受?(2)请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用一句话概括对家的理解。

教师总结:家庭是由婚姻关系、血缘关系或收养关系结合成的亲属生活组织。

家是我们身心的寄居之所。

家是我们心灵的港湾。

—2—设计意图:通过感受家里的温馨,体会家中的亲情,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家的含义,感悟家的意味。

第二板块:榜样•行动4.交流与分享从小到大,你还记得父母最感动你的场景吗?请分享一二。

想一想:我们可以为父母做些什么呢?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正视父母为抚养自己付出的辛苦,切身感知父母的爱,初步唤醒学生对父母和家人的关心之情和回馈意识。

5.榜样力量播放视频:《2017 寻找最美孝心少年颁奖典礼》节选(1)视频中的哪个场景最打动你?请谈谈你的感受。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家的意味》精品教案(含教学反思)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家的意味》精品教案(含教学反思)

第七课亲情之爱第1课时家的意味1 教学分析教学重点:家的内涵教学难点:理解家的主要特点2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出示关于“春运”的图片──他们在路上要经历什么,他们的方向指向哪里?2.通过图片将学生注意力吸引到课堂上,思考家对我们意味着什么。

二、新课讲授目标导学一:生命的居所1.“家”是什么我家在北京市西城区……(这里的“家”指的是住址)那座房子就是我家……(这里的“家”指的是住所、建筑物)我家大门常打开,开怀容纳天地……(这里的“家”指的是国家)初一(5)班是我家,环境卫生靠大家……(这里的“家”指的是班集体)(1)这些句子中,“家”分别指什么呢?(2)展开想象:让学生用自己的感受表达心目中的家,展开想象的翅膀,填写并说明理由。

例如,家是一盏明灯,可以照亮夜行人晚归的路程;是一个温馨的港湾,可以遮挡人生中不可避免的风风雨雨……教师讲述:地域、住所、一群人、吃饭的地方的地方等,虽然与家庭有关,但都只是家庭的某一个侧面,而不是家庭的实质。

一般来说,家庭是由婚姻关系、血缘关系或收养关系结合成的亲属生活组织。

2.小明的家庭设计意图:通过小明家庭的例子,让学生感受家的功能的多样化,为理解家的意味提供支撑。

今年暑假,小明过得非常充实,老师布置的作业已按时完成了,虽然碰到过几道难题,但在妈妈的帮助下,也顺利地解决了。

在家里,早上跟爸爸一起打羽毛球,晚上,偶尔与爸爸下几盘中国象棋。

小明的爸爸是个会计师,收入很高,长大了小明也想当一名会计师。

上个星期的双休日,全家一起去普陀岛玩了两天。

后来又去奶奶家住了几天,正好赶上叔叔的小孩满月,于是欢天喜地地喝了喜酒。

暑假快结束了,小明打算和同学一起分享他的快乐。

(1)材料中体现了哪些家庭的关系?你们家庭的关系有哪些呢?(2)思考:家庭有哪些功能呢?教师小结:家是我们身心的寄居之所。

正是因为家庭具有的生育、经济、情感交流、赡养、扶养和抚养等方面的功能,所以,“家”对于我们每个人都具有独特意义和重要价值。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7.1《家的意味》教学设计7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7.1《家的意味》教学设计7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7.1《家的意味》教学设计7一. 教材分析本课《家的意味》是道德与法治课程的一部分,主要目的是让学生理解家庭的重要性以及家庭成员之间的相互关系。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了解家庭的功能,体会到家庭的爱,认识到家庭成员之间的相互依赖,培养对家庭的热爱和责任感。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开始逐渐意识到自我,同时也开始对家庭有更深入的思考。

他们对家庭有感情上的依赖,但同时也可能对家庭有所抵触,希望独立。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正确理解家庭的意义,体会到家庭的爱,培养对家庭的热爱和责任感。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家庭的功能和意义。

2.培养学生对家庭的热爱和责任感。

3.引导学生正确处理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营造和谐的家庭环境。

四. 教学重难点1.家庭的功能和意义。

2.如何培养学生对家庭的热爱和责任感。

3.如何引导学生正确处理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

五. 教学方法1.情景模拟:通过情景模拟,让学生身临其境,体会到家庭的重要性。

2.讨论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讨论,表达自己对家庭的理解和感受。

3.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典型案例,让学生深入理解家庭的功能和意义。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情景模拟材料。

2.准备相关的讨论话题。

3.收集典型案例,用于分析。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家庭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你们对家庭有什么样的理解?家庭在你的生活中意味着什么?”2.呈现(15分钟)呈现家庭的功能和意义,让学生了解家庭的重要性。

可以使用多媒体材料,如图片、视频等,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

3.操练(10分钟)进行情景模拟,让学生身临其境,体会到家庭的重要性。

可以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表演一个家庭场景,其他学生观看并发表自己的感受。

4.巩固(10分钟)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讨论,表达自己对家庭的理解和感受。

可以提出一些问题,如:“你们认为家庭成员之间应该如何相处?如何营造和谐的家庭环境?”5.拓展(10分钟)分析典型案例,让学生深入理解家庭的功能和意义。

4.1《家的意味》教案-2024-2025学年统编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

4.1《家的意味》教案-2024-2025学年统编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

《家的意味》教案一、核心素养目标政治认同:1.认同家庭作为社会基本单位的重要性,理解家庭在社会稳定和发展中的作用。

2.增强对家庭的归属感和责任感,树立正确的家庭观念。

健全人格:3.培养学生关爱家人、珍惜家庭的情感,促进健全人格的发展。

4.引导学生正确处理家庭关系,提高人际交往能力和情感管理能力。

责任意识:5.明确自己在家庭中的责任和义务,主动为家庭做出贡献。

6.培养学生孝亲敬长的意识,传承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1.理解家庭的含义和功能。

2.认识家对我们的重要意义。

3.明白孝亲敬长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和法定义务。

难点:4.理解家的内涵,体会家的温暖和亲情。

5.掌握孝亲敬长的具体方法,并在生活中践行。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展示一些关于家庭的温馨图片,如一家人团聚、共度节日等,提问:看到这些图片,你想到了什么?家对你来说意味着什么?2.讲述一个关于家的温暖故事,如一个孩子在外面遇到困难,最终回到家得到家人的支持和安慰的故事,提问:这个故事让你对家有了怎样的感受?(二)讲授新课1.家的含义(1)提问:在你心目中,家是什么?是一所房子、一个地域,还是其他的什么?o学生可能会回答家是一个温暖的地方、有亲人的地方等。

(2)展示关于家的不同理解的内容,如“我想有个家,一个不需要多大的地方”“因为我们是一家人,相亲相爱的一家人”“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啊” 等歌词,提问:这些歌词中的“家” 指的是什么?“我想有个家,一个不需要多大的地方” 中的“家” 指的是一个可以栖息的住所。

“因为我们是一家人,相亲相爱的一家人” 中的“家” 指的是有亲人、有亲情的地方。

“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啊” 中的“家” 指的是一个地域。

(3)讲解家庭的含义:家庭是由婚姻关系、血缘关系或收养关系结合成的亲属生活组织。

并结合的例子进行说明,如张寒和李小樱恋爱一年,结婚成了家,这是依照法定条件和法定程序结婚而组成的家庭;一年后,二人生下一对双胞胎,宝宝降生使家庭喜添新成员,这是因血缘关系组成的家庭;他们的邻居合法收养了一个小女孩,取名闹闹,这是依照法定条件和法定程序收养而组成的家庭;小两口的舅舅离婚三年后又结婚了,组成了新家庭,这是随父或母再婚组建新的家庭。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 第7课 第一框 家的意味 教案(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 第7课 第一框 家的意味 教案(教学设计)

第三单元师长情谊第七课亲情之爱第一框家的意味1.知识与技能:了解家庭含义、家庭功能、家庭的确立,明确家的丰富内涵。

2.过程与方法:通过故事探究、视频感悟、分享交流等环节,使学生领悟家的内涵,从而能够用实际行动向父母长辈表达孝敬之心。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味家庭中的亲情之爱,理解父母对我们的爱,以实际行动增进与父母的情感。

1.体味家的味道。

2.理解父母对我们的爱,能够以实际行动孝敬父母长辈。

领悟家的丰富内涵1.播放音乐相册《我有一个家》2.提问:同学们,你们从这个音乐相册中看到了什么,听出了什么?师:说得非常好,幸福的家庭对于我们每个人都有着非凡的意义,而甜蜜、温馨、和谐就是幸福家庭的味道。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品味《家的意味》。

(多媒体展示课题、学习目标)3.学生读学习目标,明确本节课将要达到的目标。

知识点1 生命的居所(一)故事探究,品味家的味道1、多媒体展示两个关于家的小故事:2、提出问题,学生思考:⑴、通常有人把家说成某一座房子或某一个住址,这说明家是什么?⑵、为什么故事中的富豪说他居住的房子不是他的家呢?⑶、你怎么理解这个一贫如洗的中年男子“我又有家了”这句话?学生回答后,教师点拨:家,是我们身心的寄居之所;是我们心灵的港湾。

因为家中有温馨的亲情,家中有关爱我们的亲人,所以我们才会觉得家庭是我们永远都会眷念的地方。

知识点2 中国人的“家”3、多媒体播放春运图片,师:刚刚我们探究的是外国人关于家的故事,其实在中国人心目中家同样有着丰富的内涵,你们看,这每年都能看到的摩托大军,这火车站拥挤的人群,这因为回家而激动的心情,这些拥挤的人群、焦灼而期盼的眼神,流淌的都是浓浓的亲情。

正所谓“每逢佳节倍思亲”!你有类似的经历吗?请谈谈你的感受。

(学生回答)师:是啊,中国人眼中的家是代代相传,血脉相连的生活共同体。

我相信即使有天大的障碍也无法阻挡亲人的相聚!(二)视频感悟,了解家的内涵1、多媒体播放微课视频《家的内涵》问:你从视频中学到了什么?(2~3名学生回答,教师点评。

家的意味-全国公开课一等奖

 家的意味-全国公开课一等奖

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七课《家的意味》教学设计
《家的意味》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认识家的内涵和家的意义。

过程与方法利用现代教学技术与语言描述创设情境,通过参与讨论、归纳、总结,让学生充当活动的主客体,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倡导自主探究、自主交流,在对家的认识中获得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增强对家人,家庭的热爱之情。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家的内涵
教学难点:家的意义,特点
内涵——由婚姻关系、血缘关系和收养关系结合成的亲属生活组织。

家意义——身心寄居之所,心灵的港湾
特点——家里有亲人,家中有亲情。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家的意味》优秀教案教学设计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家的意味》优秀教案教学设计

第三单元师长情谊第七课亲情之爱(3课时)第1课时家的意味一、教材分析本课是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三单元《师长情谊》中的第七课《亲情之爱》第一目《家的意味》的内容,本课主要内容有以下几大构建:1、生命的居所;2、中国人的“家”。

本单元的主题是学会并善于与父母沟通交往,在学生不断扩展的社会生活中,家庭是他们最熟悉的生活领域,与家长的交往,更是他们学习与其他人交往的基础,本课主要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家庭的特点及家庭关系的确立,认识并了解中国人的“家”,帮助学生明白尽孝在当下。

可以说,本框题的学习为下面内容的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在全书中占有相当重要的位置,只有对家有很深的理解,才能更好地体味亲情,传递家人之爱,构建和谐家庭,在整个道德与法治教育教学中也是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二、学情分析对于七年级的学生来说,正是人生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他们的可塑性很强。

所以通过本课的学习,引导学生体会亲情,感悟家庭的温暖,了解家的意味,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亲情之爱,树立正确的亲情观、家庭观。

三、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家庭内涵及在我们成长中的作用。

2、了解中华文化中“家”的意味。

过程与方法1、明确我们的成长离不开家庭的哺育和支持。

2、知道“孝”的精神内涵及如何做到孝亲敬长。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增强热爱家庭、热爱亲人的道德情感。

四、教学重难点重点认识家庭在我们成长中的重要作用,知道“孝”的精神内涵。

难点对“孝”的精神内涵的理解。

五、课型新授课六、教学准备教师准备:精心备课,制作教学课件。

学生准备:搜集汉字“家”的多种写法及与“家”相对应的一些词语。

七、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情景激趣播放歌曲《回家》:“走过的世界不管多辽阔,心中的思念还是相同的地方。

”《回家》这首歌曲唱出了无数人的心声。

(二)、问题导读,新知研讨生命的居所【过渡语】提起“家”,同学们都再熟悉不过了。

如果问你什么是家,家对你意味着什么,你能回答出来吗?1.什么是家庭。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第七课第一框家的意味——教学设计公开课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第七课第一框家的意味——教学设计公开课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第七课亲情之爱第一框《家的意味》教学设计一、课程标准《思想品德》课程标准(2011)中“我与他人和集体”中的“交往与沟通”规定:体会父母为抚养自己付出的辛劳,能尽自己所能孝敬父母和长辈。

二、教材分析本框题是第七课的第一框,内容有讲到家是学生最熟悉的生活领域,主要是帮助学生理解“家”的含、中国人的“家”,明白家庭交往中的家庭文化和相关权利与义务,让学生知道尽孝应在当下。

对学生进行爱的教育,体味爱、传递爱、孝敬父母和长辈,这是一切美德的生长点。

学习有关家庭交往的道德规范,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

从这个意义上说,本框题在整个道德与法治教育教学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三、学情分析初中生对于“父母”“家庭”的概念并不陌生,但由于他们正处在半幼稚、半成熟、半依赖、半独立的心理发展阶段,普遍存在责任感不强的情况,他们中的很多人会认为在家庭中,父母所做的一切都是应该的,对于在家庭中自己应该承担的责任认识不足,而且不懂得珍惜家庭的温暖和亲情。

因此,需要通过对家庭温暖和亲情的认识和感受,培养学生对家庭的责任意识。

四、教学目标1、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增强热爱自己的家庭、热爱父母的情感。

2、能力目标:通过情景讨论学习,增强对家的理解能力;通过自主参与,提高孝亲敬长的行动能力。

3、知识目标:知道家的内涵;了解家庭的组成及功能以及懂得“孝”是中国家庭文化中重要的精神内涵,孝亲敬长是传统美德和法定义务。

五、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对家的理解教学难点:尽孝在当下六、教法和学法1、教法:创设情境、设疑提问2、学法:自主学习法、合作探究法七、教学手段PowerPoint课件、白板和笔等八、教时安排1课时九、教学流程。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家的意味》优质课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家的意味》优质课教学设计

《家的意味》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体会家人的付出与亲情的温暖,养成孝敬的品德,承担对家庭的责任,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能力目标:提高对家、对亲情的感悟与理解的认知能力,归纳孝敬父母的做法,提高孝亲敬长的行为能力。

知识目标:知道孝亲敬长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公民的法律义务。

能够回忆、举例说出家之意味的事例。

二、教材分析(一)教学内容本课是统编《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第七课第一框。

其所依据的课程标准的相应部分是“我与他人和集体”中的“交往与沟通”。

具体对应的内容标准是:“体会父母为抚养自己付出的辛苦,孝敬父母和长辈”“增强与家人共创共享家庭美德的意识与能力”。

本框由“生命的居所”“中国人的家”两目组成。

主要是引领学生体会家的意味,形成孝亲敬长的良好品德,从我做起,用行动表达孝敬之心。

(二)教学重点难点分析教学重点:感受、体会家的意味教学难点:在生活中践行孝亲敬长的美德三、学情分析通过课前对学生的小调查,了解到学生知道父母要工作、要做家务,但对于父母同时承担工作与照顾子女所要付出的双倍辛苦没有仔细体会过。

通过课前与学生的沟通,了解到学生能够回忆起温馨的生活片段,但大部分都是过生日等这样的特定事例,而忽略了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及家庭氛围中所体现出的和谐、和睦。

有的学生说出了一些困惑,如不知怎样关心父母、不知怎样向父母表达情意等。

综上,需要教师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培养学生共建共享家庭美德的意识,指导学生自觉践行孝亲敬长的良好品德。

四、教学过程第一板块:“猜一猜”(一)导入家是我们再熟悉不过的地方,同学们是否想过,家对我们意味着什么?希望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交流,每个人对家都有不同的体味。

(二)评价任务:体会父母的辛苦1.播放视频《史上最辛苦的工作》片段1思考交流:(1)招聘者招聘的可能是什么工作?(2)你猜测的依据是什么?(3)应聘者的态度有什么变化?2.播放视频《史上最辛苦的工作》片段2思考交流:(1)应聘者真正应聘的是什么工作?(2)应聘者的态度前后有什么变化?(三)反馈指导1.师生共同归纳:(1)应聘者应聘的是--妈妈(2)应聘者的态度前后变化:否定--惊讶--认可--感动2.思考交流:你的父母辛苦吗?父母的时间去哪了?师生共同归纳:父母的时间花在了工作上、花在了照顾子女的生活上、花在了关注子女的学习上等等。

部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七课《家的意味》名师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七课《家的意味》名师教学设计

《家的意味》名师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课标要求:1.课程内容:体会父母为抚养自己付出的辛劳,孝敬父母和长辈。

增强与家人共创共享家庭美德的意识和能力。

2.活动建议:举办搜集“父母说得最多的十句话”的活动,尝试理解父母“源于爱”的初衷,同学之间进行交流和分享。

本框“运用你的经验”采用了发散思维的方式,多角度引导学生思考“家”的内涵。

对于“家”这么熟悉的字眼,初中学生很少去关注和深入思考。

活动给出了四个思考角度:地域、住所、一群人、吃饭的地方,通过探讨打开学生的思维,进而进入开放的空间──“家”还是……让学生充分展开想象的翅膀,依据生活体验说出对家的感受。

然后由对家的认识导入新课的教学,引出“家”是“生命的居所”。

本框共安排两目内容。

第一目“生命的居所”。

教材以“家”是什么的体验活动导入,让学生在体验中感悟家的内涵和意义。

本目主要表达了三层意思。

其一,家庭的内涵。

通过“相关链接”进一步引领学生认识家庭关系确立有多种情形,包括依照法定条件和法定程序而组成的家庭、因血缘关系而组成的家庭、依照法定条件和法定程序收养而组成的家庭、随父或母再婚组建的家庭。

在教材第一段正文给出“家庭”的内涵后,“相关链接”多角度解析了“家庭”的外延。

结合内涵和外延,教师和学生共同活动,从感性到理性,从个别到一般,建构关于“家”的全面认知。

其二,家是我们身心的寄居之所。

通过“探究与分享”活动,引导学生分析家庭的功能,正是因为家庭具有的生育、经济、情感交流、扶养和赡养等方面的功能,所以,“家”对于我们每一个人都具有独特意义和重要价值。

每一个人都来自家庭,没有家庭就没有我们的存在。

对此,教材从两个方面进行阐述:一是我们的生命是父母给予的,二是我们的成长离不开家庭的哺育和支持。

以此激发学生对于家深刻的热爱之情,形成正向的情感表达。

好好地爱家人,呵护亲情,建设温馨家庭,是我们生命当中极重要的内容,也是我们肩负的使命。

爱是一种能力,伴随着我们的成长,我们需要不断提高爱的能力,学会爱,并学会用正确的方式去爱。

家的意味-精品教案

家的意味-精品教案

《家的意味》教学方案一、教材分析1.课程标准依据本节内容选自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第七课第一框。

本课所依据的课程标准的相应部分是“我与他人和集体”中的“交往与沟通”。

具体对应的内容标准是:“体会父母为抚养自己付出的辛劳,孝敬父母和长辈。

学会与父母平等沟通,调适‘逆反’心理。

增强与家人共创共享家庭美德的意识和能力。

”2.内容解析本框共安排两目的内容:第一目“生命的居所”。

教材以“家”是什么的体验活动导入,让学生在体验中感悟家的内涵和意义。

本目主要表达了三层意思。

其一,家庭的内涵。

其二,家是我们身心的寄居之所。

其三,家是我们心灵的港湾。

第二目“中国人的‘家’”。

教材结合“中国春运”这一独特的现象、中国的家庭文化中的“家规““家训”的分析、中国法律对于家庭义务的规定等相关活动,阐释了中国家庭的独特文化内涵,引导学生“孝亲敬长”。

本目主要表达了三层意思。

其一,中国人心目中的家。

其二,孝亲敬长。

其三,尽孝在当下。

二、教学目标1.体会家人对我们的付出,体验家人之间亲情的温暖和爱,感受家是身心的寄居之所,是心灵的港湾。

2.理解“家”的内涵和功能,知道“家”对我们成长的重要意义。

3.认同中华文化中“孝”的价值观念,养成热爱父母、孝敬父母、关爱家人的意识。

4.知道孝亲敬长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也是法律规定的义务。

理解中华文化中“孝”的内涵,知道中华优秀文化传统需要继承和发展。

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家”对我们成长的重要意义。

教学难点:孝亲敬长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也是法律规定的义务。

四、教学过程1.一声叮咛、一句唠叨、一顿责备、一次鼓励、一丝安慰……对于父母这些行为的认识正确的是( B )A.发泄不满的表现B.无微不至关怀的表现C.不信任孩子能力的表现D.认为我们还没长大的2.家庭是组成社会的细胞,有了家庭的稳定才有整个社会的和谐安定,下列做法有利于家庭稳定的是( C )①爸爸努力工作,我认真学习②妈妈病了,小琪给妈妈买药③周末,一家人去看望姥姥④妈妈怕我打电话影响学习,经常偷听A.①②④B.②③④C.①②③D.①③④3.“别忘了时间的残酷,别忘了人生的短暂;别忘了世上有永远无法报答的恩情,别忘了生命本身有不堪一击的脆弱;否则你将永远无法尽孝,因为孝心不能等待。

初中道德与法治《家的意味》优质公开课

初中道德与法治《家的意味》优质公开课
教学方法
采用案例分析、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教学方法,辅以多媒体教学手段,使课 堂教学更加生动有趣。同时,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应 用于实际生活中。
02
家庭的定义与功能
家庭的概念及构成
家庭是指婚姻关系、血缘关系或 收养关系基础上产生的,亲属之
间所构成的社会生活单位。
家庭由父亲、母亲和子女等亲属 构成,是一个最基本的社会群体。
未来学习计划
我将继续深入学习家庭法律知识,并努力将所学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为维护家庭和谐做出贡献。
拓展延伸:探究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家庭观念
中西方家庭观念的差异
中西方家庭观念存在较大差异,如中国家庭强调集体主义、重视家庭荣誉,而西方家庭更注 重个人主义、尊重个人意愿。这些差异导致了中西方家庭在教育方式、家庭结构、亲子关系 等方面的不同。
07
课程总结与拓展延伸
课程重点内容回顾
1 2 3
家的定义与意义 课程首先探讨了家的概念,指出家是人们情感的 归宿、心灵的港湾,以及个人与社会关系的基础。
家庭成员的角色与责任 通过分析家庭成员的不同角色,如父母、子女、 兄弟姐妹等,课程强调了每个成员在家庭中应承 担的责任和义务。
家庭生活中的道德与法治
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通过案例分析、小组讨论、角色扮 演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 课堂活动,提高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热爱家庭、尊重父母、关 心他人的情感态度,树立正确的家 庭价值观和道德观。
教学内容与方法
教学内容
本课程主要包括家庭的基本概念、家庭关系的构成、家庭美德的内涵、家庭生 活中的道德规范等内容。
课程结合实例,讲解了家庭生活中应遵循的道德 规范和法律法规,如尊老爱幼、男女平等、家庭 暴力防治等。

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7.1家的意味公开课优质课教案设计

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7.1家的意味公开课优质课教案设计

第七课 亲情之爱第1课时 家的意味1 教学分析【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认同中华文化,热爱家庭,孝敬父母的情感知识目标 了解家庭含义、家庭功能、家庭的确立能力目标 能够领悟家的内涵,用实际行动表达孝敬之心【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家的内涵教学难点:理解家的主要特点2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出示关于“春运”的图片——他们在路上要经历什么,他们的方向指向哪里?2.通过图片将学生注意力吸引到课堂上,思考家对我们意味着什么。

二、新课讲授目标导学一:生命的居所1.“家”是什么我家在北京市西城区……(这里的“家”指的是住址)那座房子就是我家……(这里的“家”指的是住所、建筑物)我家大门常打开,开怀容纳天地……(这里的“家”指的是国家) 七年级(5)班是我家,环境卫生靠大家……(这里的“家”指的是班集体)(1)这些句子中,“家”分别指什么呢?(2)展开想象:让学生用自己的感受表达心目中的家,展开想象的翅膀,填写并说明理由。

教师讲述:地域、住所、一群人、吃饭的地方等,虽然与家庭有关,但都只是家庭的某一个侧面,而不是家庭的实质。

一般来说,家庭是由婚姻关系、血缘关系或收养关系结合成的亲属生活组织。

2.小明的家庭设计意图:通过小明家庭的例子,让学生感受家的功能的多样化,为理解家的意味提供支撑。

今年暑假,小明过得非常充实,老师布置的作业已按时完成了,虽然碰到过几道难题,但在妈妈的帮助下,也顺利地解决了。

在家里,早上跟爸爸一起打羽毛球,晚上,偶尔与爸爸下几盘中国象棋。

小明的爸爸是个会计师,收入很高,长大了小明也想当一名会计师。

上个星期的双休日,全家一起去普陀岛玩了两天。

后来又去奶奶家住了几天,正好赶上叔叔的小孩满月,于是欢天喜地地喝了喜酒。

暑假快结束了,小明打算和同学们一起分享他的快乐。

(1)材料中体现了家庭的哪些关系?你们家庭的关系有哪些呢?(2)思考:家庭有哪些功能呢?教师小结:家是我们身心的寄居之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道德与法治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七课《家的意味》优质课公开课教案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
教案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认同中华文化,热爱家庭,孝敬父母的情感。

能力目标:能够领悟家的内涵,用实际行动表达孝敬之心。

知识目标:了解家庭含义、家庭功能、家庭的确立,明确家的丰富内涵。

2学情分析
3重点难点
重点:家的内涵。

难点:理解家的主要特点。

4教学过程
4.1 第一学时
4.1.1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家的意味
情景导入生成问题
多媒体播放歌曲《我想有个家》。

师:同学们,听了刚才的歌曲,你有何感想?
学生回答。

师:是呀,家里有我们温暖的牵挂,有真情的关怀和守候,今天我们就“家意味着什么”这一话题展开学习——家的意味。

21教育网
自学互研生成能力
活动2【讲授】家的意味
(一)自主预习
1.一般来说,家庭是由婚姻关系、血缘关系或收养关系结合成的亲属生活组织。

2.我们的生命是父母给予的,我们的成长也离不开家庭的哺育和支持。

3.家是我们心灵的港湾。

家里有亲人,家中有亲情。

4.在中国人的心目中,家是代代传承,血脉相连的生活共同体,是甜蜜、温暖、轻松的避风港。

5.在中国的家庭文化中,“__孝__”是重要的精神内涵。

6.孝亲敬长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每个中国公民的法律义务。

(二)合作探究
知识模块一生命的居所
探究一:教材P71运用你的经验
请合你的生活体验,说说“家”是什么。

答案提示:此问可让学生从不同角度理解家,如:家是地域,是住所,家是温暖的避风港,家是心灵的港湾……
探究二:教材P72相关链接及探究与分享
(1)学生分享家庭关系确立的多种情形。

(2)家庭作为社会的细胞,承担着多种功能。

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分享你对下面这些家庭功能的认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