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主义视角下基于编解码理论对《木兰》和《功夫熊猫》中文化霸权的分析

合集下载

从《花木兰》、《功夫熊猫》看好莱坞眼中的中国文化

从《花木兰》、《功夫熊猫》看好莱坞眼中的中国文化

从《花木兰》、《功夫熊猫》看好莱坞眼中的中国文化从《花木兰》、《功夫熊猫》看好莱坞眼中的中国文化中国文化历史悠久、底蕴深厚,自古以来备受世界瞩目。

好莱坞作为全球最知名的电影产业,屡次将中国文化元素植入其作品中,其中《花木兰》和《功夫熊猫》是最为著名的两部影片。

本文将通过分析这两部电影,探讨好莱坞在其眼中描绘的中国文化形象。

首先,我们从《花木兰》谈起。

该片取材自中国上古时期的民间传说,讲述了一个叫花木兰的中国女子代父从军、勇敢抵抗外敌的故事。

从影片中,我们可以看到好莱坞对中国文化的刻画相对真实,多角度展示了中国人重视家国情怀、坚韧勇敢、尊敬长辈等传统价值观。

在电影中,花木兰以自己无畏的勇气和非凡的坚韧精神,给世人展示了中国女性的独立、坚毅和勇敢。

这一形象在好莱坞的描绘下,也得到了西方观众的广泛认同。

而《功夫熊猫》则以中国功夫文化为背景,讲述了一个胖乎乎的熊猫通过自己努力和坚持实现自我价值的故事。

这一电影中,好莱坞充分展示了中国功夫文化的独特性和魅力。

影片中的中国式武术场景以及对中国哲学思想的融入,让观众感受到了中国文化的奥秘和独特的智慧。

并且,片中的主人公熊猫抱着追求梦想的坚定信念,通过自己的努力、毅力和勇气最终实现了自己的成长与价值。

好莱坞对于中国功夫文化的精准描绘,赢得了全球观众的喜爱与认可。

除了这两部电影,好莱坞近年来呈现的其他中国题材影片,也更多地突破了过去单一的刻板印象。

例如,《长城》以中国古代的长城为背景,融入了中国传奇故事和怪兽元素,将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电影制作相结合,成功创造了氛围恢宏、特效震撼的商业大片。

这类电影的成功也反映了好莱坞在中国文化刻画上趋于多样化和真实性。

与此同时,好莱坞在传达中国文化的过程中也面临一些挑战和争议。

例如,在《花木兰》等电影中出现的一些“中国式”符号,有时会被认为是对中国文化的刻板印象和传统形象的夸大,缺少真实感。

此外,好莱坞在将中国文化元素融入作品中时,也会遇到一些文化误解的问题。

从《花木兰》、《功夫熊猫》看好莱坞眼中的中国文化

从《花木兰》、《功夫熊猫》看好莱坞眼中的中国文化

从《花木兰》、《功夫熊猫》看好莱坞眼中的中国文化从《花木兰》、《功夫熊猫》看好莱坞眼中的中国文化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中国已成为全球最具潜力的电影市场之一。

中国市场的兴起也吸引了好莱坞电影制片厂的注意,许多好莱坞电影开始关注中国文化,并将其融入到电影中。

在这些电影中,《花木兰》和《功夫熊猫》是两个最具代表性的例子。

这两部电影不仅在中国市场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也成功地将中国元素引入全球影迷的视野。

本文将从《花木兰》和《功夫熊猫》两部电影出发,探讨好莱坞眼中的中国文化。

《花木兰》是一部于1998年上映的迪斯尼电影,该电影改编自中国的古代传说。

影片讲述了一个勇敢的中国女孩花木兰代替父亲参军的故事。

从影片中我们可以看到,好莱坞电影中对中国文化的描绘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中国的家庭观念和中国的传统文化。

首先,中国的家庭观念在《花木兰》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在中国传统价值观中,家庭是至高无上的,尊重家长、孝敬父母是每个人的天职。

而在电影中,花木兰为了拯救父亲和家人的荣誉,以自己的方式为父亲顶替兵役。

这种无私奉献的精神深深触动了观众的心灵,并且让更多的人了解和欣赏中国文化中的家庭观念。

其次,在《花木兰》中,好莱坞电影也展示了中国的传统文化元素。

电影中的角色服装、场景设计和音乐都融入了中国的传统文化符号。

例如,电影中的花木兰穿着中国传统汉服,以及电影中出现的中国传统建筑和音乐。

这些细节向全球观众展示了中国的古老文明,让观众们对中国文化充满了好奇和兴趣。

与《花木兰》不同,《功夫熊猫》是一部通过动画形式来呈现的好莱坞电影。

该电影于2008年上映,主要讲述了一只笨拙的熊猫波伦如何成为武术大师的故事。

《功夫熊猫》通过幽默、搞笑的方式将中国的功夫文化展现给观众。

首先,《功夫熊猫》将中国的武术元素融入到了电影中。

电影中的主人公波伦从一个被认为是“不可能”的熊猫,逐渐成长为了一位伟大的武术大师。

通过波伦的努力和奋斗,影片传达了中国传统武术强调的价值观:坚持、毅力和自我超越。

《2024年中西方视域中的木兰电影叙事》范文

《2024年中西方视域中的木兰电影叙事》范文

《中西方视域中的木兰电影叙事》篇一一、引言《木兰辞》作为中国古代的经典文学作品,其英勇、忠诚、孝顺的女性形象在全球范围内享有盛誉。

近年来,中西方在电影领域对这一题材的改编和叙述各有特色,展现了不同的文化背景和艺术视角。

本文将从东西方电影的叙事手法、人物塑造、主题探讨等方面,对中西方木兰电影叙事进行对比分析,探讨其差异与共通之处。

二、中西方木兰电影叙事的手法与特点(一)中国木兰电影叙事中国木兰电影在叙事手法上,注重以传统戏曲为蓝本,结合现代电影技术,呈现出丰富的视觉效果。

在人物塑造上,强调木兰的英勇、忠诚、孝顺等品质,同时注重家庭观念、国家情怀的展现。

在情节设置上,以战争为背景,展现木兰替父从军的壮举,突出英雄形象。

(二)西方木兰电影叙事西方木兰电影在叙事手法上更加注重对个体内心的挖掘,以及对战争和人性的探讨。

在人物塑造上,更加关注木兰的内心世界和成长过程,突显其女性身份和自我价值。

在情节设置上,更加注重对战争残酷和人性的揭示,以及对个人英雄主义的赞美。

三、中西方木兰电影中的人物塑造与主题探讨(一)人物塑造中国木兰电影中的人物形象多以传统美德为标准,塑造出一个英勇、忠诚、孝顺的女性形象。

而西方木兰电影则更加注重对人物内心的挖掘和成长过程的描绘,将木兰塑造成一个具有女性自我意识、追求个人价值的形象。

在西方版本中,木兰的形象更加立体、多元。

(二)主题探讨中国木兰电影的主题多围绕忠诚、孝顺、家庭观念等传统价值观展开。

而西方木兰电影则更加关注战争与人性的关系,以及对个人英雄主义的赞美。

此外,西方版本还探讨了女性在男权社会中如何实现自我价值等问题。

四、中西方木兰电影叙事的差异与共通之处(一)差异1. 叙事手法:中国木兰电影注重传统戏曲与现代技术的结合,而西方木兰电影更加注重对个体内心的挖掘和对战争人性的探讨。

2. 人物塑造:中国木兰电影以传统美德为标准塑造人物形象,而西方木兰电影则更加关注人物的内心世界和成长过程。

从《花木兰》和《功夫熊猫》看西方人对中国文化解读

从《花木兰》和《功夫熊猫》看西方人对中国文化解读

从《花木兰》和《功夫熊猫》看西方人对中国文化解读十多年前,好莱坞出品的动画片《花木兰》起了一股中国风刮遍了全球,极大的满足了世界人民对中国这个古老而又神秘的国度的好奇心。

而去年,同样的一部具有浓浓中国味的《功夫熊猫))}巴憨态可掬的国宝大熊猫搬上了银幕,获得了一致的好评。

两部影片正好隔了十年,那么这十年美国的电影人在解读中国文化时理解是否更加的到位了呢? 动画片《花木兰》与《功夫熊猫》是由生活在美国文化中的华裔或纯粹美国人所表现创作的以中国丈化为背景的中国故事,然而由于中西文化的差异,这其中必然有误读的成分。

相比花木兰》的对于深层文化的严重误读,好莱坞梦3-场在功夫熊猫中向中国人展现了美国人对中国精神文化精髓的深层正确解读,这正说明文化的不断交流与融合的结果。

中国人在观赏《花木兰》时往往会觉得影片中的中国和自己所知道的中国不能完全对上号,讲述的故事也只是包装着古代中国外表的美国励志片。

的确,影片中很多地方都只是西方人眼中的中国,并不符合实际。

就拿花家来说吧,偌大的一处宅邸竟然只住了四个人,连一个仆人都没有,扫地做饭洗衣都是亲自动手,这哪是大户人家啊?还有,院子里有凉亭很正常,可是凉亭居然就是花家的祠堂这就过于荒唐了,而且从后面祖宗出来开会可以看出里面供奉的祖宗牌位里有女性,这在男尊女卑的古代中国社会必然是不可想象的。

像这样的漏洞还有很多,最为明显的就是木须龙假扮将军的使者给宰相送信时胯下的坐骑竟然是大熊猫。

众所周知,大熊猫只生活在四川,跟《花木兰》所描述的地方可以说是风马牛不相及。

而影片所表现的精神,则与我们所熟知的《木兰辞》有着很大的出入。

《木兰辞》的重点主要是放在了木兰决心替父从军和凯旋归来两个部分。

“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这表现的是木兰的孝顺、贤德,是对木兰的“孝”的褒扬。

而美国文化以人为本,注重个人人格和尊严,强调个体的力量,注重个人自我价值的实现。

影片《花木兰》突出的是木兰强烈的个人意识和实现其个人价值的渴望,而中国的“忠孝”观念和集体意识被大大淡化了。

电影《功夫熊猫》的跨文化传播分析——从“编码/解码”角度分析好莱坞电影中他者文化的运用

电影《功夫熊猫》的跨文化传播分析——从“编码/解码”角度分析好莱坞电影中他者文化的运用
曾用 一 个 传 播 模 式 来 显 示 如 - F:
认 识 。 可 以 说 , 《 夫 熊 猫 1 上 映 时 , 夫 片 已经 到 功 》 功
在 全 球 的 票 房 市 场 上 占有 重 要 一 席 , 同 时 全 球 众
对 功 夫 片 的 接 受 心 理 也 日趋 成 熟 。 霍 尔 在 《 码 /解 码 》中 认 为 , 视 工 作 者 要 将 编 电
电影 。

画片灌 输 东方元 素 , 腾于 野 , 竹漫 天 , 花灿 烂 , 龙 爆 桃

编码 : 莱坞的创作实践 好
宝塔 庄严 。 凡西 方人 知道 的东方 风情 , 影 里都可 但 电
见一 斑 ,连 梦工 厂 家喻 户 晓 的 L o都 换 了一 身唐 og
装 。 ’ @
编码 阶段是 编码 者选择 符 号 , 合 加 工符 号 , 组 最
验 范 围 重 叠 的越 多 ,双 方 信 息 交 流 和 沟 通 的 效 果 就 越好 , 重 叠越少 则显 示交 流 中的阻碍 越 多 。 述模 而 上 式 应 用 到 电 影 分 析 可 以得 出 : 一 部 电 影 越 要 争 取 尽 可 能 多 的 受 众 , 越 需 要 找 寻 不 同文 化 间 的共 同特 就

项现 实 事件进 行编 码 ,首先要 做 的就 是将现 实生
活 转 变 成 视 觉 符 号 和 听 觉 符 号 。 《 夫 熊 猫 》的 制 作 功
从 上 图 可 以 看 出 , 传 播 活 动 中 编 码 /解 码 的 经 团队在创 作前翻 看 了大量 中 国电影 。片 中的动 作场
码 和解 码 是信 息4 - #播 过 程 中 两 个 相 互 依 存 的 环 节 ,

《2024年中西方视域中的木兰电影叙事》范文

《2024年中西方视域中的木兰电影叙事》范文

《中西方视域中的木兰电影叙事》篇一一、引言在中国和西方的电影史上,花木兰的形象都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这位传奇的女性战士以坚韧、智慧和勇敢的特质闻名于世,不仅在中国历史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而且跨越文化和国界,成为了世界各地人们共同的记忆和创作灵感。

本篇论文旨在分析中西方在电影创作中关于木兰故事的叙事方式及其特点。

二、中国木兰电影叙事中国的木兰电影叙事往往强调的是民族精神、女性形象和家庭观念。

如《木兰诗》和《木兰从军》等作品,都着重展现了木兰替父从军的英勇事迹和其背后所蕴含的孝道、忠诚和牺牲精神。

在电影中,木兰往往被塑造成一个英勇善战、聪明机智的女性形象,她既是一个孝顺的女儿,又是一个出色的战士。

此外,家庭观念也是中国木兰电影叙事的重要主题之一,如家庭和睦、兄弟情深等元素在电影中都有所体现。

三、西方木兰电影叙事相比之下,西方的木兰电影叙事则更加注重个体主义和自由精神。

如迪士尼动画版《花木兰》,强调的是个体选择与家庭责任的冲突,同时也展示了西方对于勇气和正义的理解。

在这个版本中,木兰并非仅仅是替父从军的英勇战士,更是一个追求个人梦想和价值的年轻女性。

此外,西方电影还经常将木兰置于一个更为复杂的国际环境中,通过她的冒险经历来展现东西方文化的碰撞与融合。

四、中西方木兰电影叙事的比较与差异中西方在木兰电影叙事上存在明显的差异。

中国电影更注重传统价值观的传承和弘扬,而西方电影则更注重个体选择和自由精神。

此外,在角色塑造上,中国电影中的木兰往往被塑造成一个英勇善战的女性形象,而西方电影则更注重展现她的个性特点和内心世界。

这些差异源于中西方不同的文化传统和价值观,也使得中西方在创作木兰故事时产生了不同的理解和表达方式。

五、中西方木兰电影叙事的发展趋势随着全球化的进程,中西方在木兰电影叙事上的交流与融合也在不断加强。

越来越多的中国导演开始尝试将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审美相结合,创作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作品;而西方电影则更加关注东西方文化的碰撞与融合,试图通过木兰这一角色来展现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与理解。

《2024年中西方视域中的木兰电影叙事》范文

《2024年中西方视域中的木兰电影叙事》范文

《中西方视域中的木兰电影叙事》篇一一、引言花木兰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女性英雄形象,一直被广大读者所熟知。

其代父从军、勇战沙场的故事不仅展现了她的勇敢与智慧,也彰显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近年来,随着中西方文化交流的加深,花木兰的故事被多次改编成电影,呈现出不同的叙事风格和主题。

本文旨在从中西方视域出发,对比分析木兰电影叙事的特点及差异。

二、中国木兰电影叙事中国木兰电影以传统故事为蓝本,通过丰富的情节和细腻的人物塑造,展现木兰的英雄形象和家庭观念。

在中国电影中,木兰的形象通常被塑造成一个具有坚韧不拔、勇于担当的女性形象。

电影往往以家庭情感为线索,强调孝道、家庭和睦等传统美德。

在情节安排上,电影往往通过紧张刺激的战争场面、温馨感人的家庭场景等元素,来丰富叙事内容,使观众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和感受木兰的英勇事迹。

三、西方木兰电影叙事西方木兰电影在改编过程中,更加注重对人物心理的刻画和情感的表达。

在情节安排上,西方电影往往更加注重对战争场面的描绘和人物性格的塑造。

同时,西方电影还通过引入现代元素和观念,对传统故事进行重新解读和诠释。

在角色设定上,西方电影中的木兰形象更加立体化,她不仅是一个英勇的战士,还是一个有着复杂情感和心理的女性形象。

此外,西方电影还通过对不同文化背景的描绘,展现了多元文化的融合和交流。

四、中西方木兰电影叙事的差异与共通之处中西方木兰电影叙事在表达方式和侧重点上存在差异。

中国电影更加强调传统美德和家庭情感,而西方电影则更加注重人物心理和情感表达。

然而,无论在中方还是西方作品中,木兰都是一个勇敢、坚韧、敢于担当的女性形象。

这表明中西方文化在对待女性形象和英雄主义方面有着共通之处。

同时,随着全球化的推进和文化交流的加深,中西方木兰电影在叙事手法和主题上也呈现出相互借鉴和融合的趋势。

五、结论通过对中西方视域中的木兰电影叙事进行比较分析,我们可以看到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叙事差异和共通之处。

中国木兰电影以传统故事为蓝本,强调家庭情感和传统美德;而西方木兰电影则更加注重人物心理和情感表达,通过对战争场面的描绘和角色性格的塑造来丰富叙事内容。

从迪士尼电影《花木兰》看美国文化霸权

从迪士尼电影《花木兰》看美国文化霸权

从迪士尼电影《花木兰》看美国文化霸权摘要:美国的文化霸权就是要以美国的价值观作为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推广并普及到整个世界。

作为美国文化产业的支柱之一的美国传媒,已经成为美国推行文化霸权的强大动力和美国实施文化扩张、文化霸权的有力工具。

在全球化语境下,迪士尼动画公司对中国的“木兰替父从军”的传统民间故事进行了改写,刻画出一个典型的美式木兰,使她以坚强、英勇、机智、可爱、活泼、聪明、调皮的全新形象走入观众的心中。

通过对迪斯尼电影木兰的案例分析,本文旨在发现这一故事改写背后的文化霸权现象。

而文化霸权和文化冲突所带来的后果值得我们深思。

关键词:后殖民主义话语;Mulan;文化霸权美国文化霸权就是美国致力于把其物质生活方式、人生观和价值观作为一种普世的行为准则加以推行,赋予自己在文化上的支配地位。

作为美国文化产业支柱之一的好莱坞电影,已经成为其推行文化霸权的强大工具。

若干年前由迪士尼出品的动画片《花木兰》,取材自中国古代经典《木兰辞》,讲述的是中国古代木兰代父从军的故事,影片充满了富于神秘东方传奇色彩的异国情调,在全球范围获得了巨大的经济效益,。

影片虽然包涵有大量的中国元素和保留了大致类似的故事情节,但是它却对木兰进行了改写,在其身上注入了美国文化内核并使其在全球范围内推广。

本文通过对比中国故事中的女主人公和其在被改写的影片中的形象,分析出这是一部包装着古代中国外衣的美国励志片,宣扬的是美国核心价值观,美国借助电影向全世界推行其文化霸权,所以在当今全球化进程加速的大背景下,我们要以方面学会取长补短,更重要的是要学会自觉抵制美国文化霸权的侵蚀,保持和保护好我们本民族自身的文化独特性。

“文化霸权”这个词最早是由意大利共产党创始人葛兰西提出来的,它指的是统治阶级将有利于自己的价值观和信仰普遍施行于社会各阶级的过程,而这个过程是依赖大多数社会成员的自愿认同、非暴力的缓和意识形态的控制等手段来实现的。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这个理论被法兰克福学派的意识形态批判理论以及文化帝国主义理论所发展,不仅被用来解释文化的性质和政治意义,也被用于解释文化之间的冲突,并最终从单纯地演绎统治阶级与被统治阶级之间的关系扩展为不同意识形态和民族国家之间矛盾冲突根源的范畴。

从《花木兰》到《功夫熊猫》西方人对中国文化的正确解读

从《花木兰》到《功夫熊猫》西方人对中国文化的正确解读

文章标题:从《花木兰》到《功夫熊猫》:西方人对我国文化的正确解读在当代国际化的视野下,中西文化交融相互影响,我国文化作为东方文化中的重要代表,已经逐渐深入到世界各个角落。

而电影作为一种重要的文化传播形式,经常为观众呈现在全球范围内。

从《花木兰》到《功夫熊猫》,这两部电影都展现了我国文化的元素,作为西方人对我国文化的解读,它们的角度和处理方式如何?这是我们今天讨论的主题。

一、《花木兰》中的我国文化元素1. 《花木兰》的故事背景《花木兰》是迪士尼公司在1998年推出的一部动画电影,讲述了我国古代传说中的女英雄花木兰的故事。

故事发生在我国的北方地区,展现了我国古代的家庭观念和女性地位。

2. 我国文化元素的呈现在《花木兰》中,我国文化元素主要体现在服饰、建筑、音乐和风俗等方面。

通过描绘花木兰所在的我国古代社会,观众可以感受到我国古代女性的坚韧和勇敢,以及家族责任的重要性。

3. 对我国文化的刻板印象然而,《花木兰》也因为对我国文化的刻板印象受到了一些批评。

其中,对我国社会结构的简化和夸大了观众对我国文化的理解,导致了对我国文化的误解和偏见。

二、《功夫熊猫》中的我国文化元素1《功夫熊猫》的故事背景《功夫熊猫》是由梦工厂制作并于2008年上映的一部动画电影,讲述了一只笨拙的大熊猫通过学习功夫成为了一名功夫大师的故事。

电影中的背景是一座虚构的古代我国小镇,充满了我国的传统文化元素。

2. 对我国文化的细腻呈现《功夫熊猫》中对我国文化的呈现更加丰富和细腻。

除了对我国功夫和我国古代建筑的描绘外,电影还融入了我国传统文化的哲学思想和人文精神。

通过主人公烛光熊猫的成长经历,观众可以感受到我国传统导师制度和师徒情谊的重要性。

3. 受到的认可与赞扬《功夫熊猫》因为对我国文化的细腻呈现和有趣的故事情节受到了国际观众的一致认可与赞扬。

它被认为是一部成功融合了我国文化和西方审美理念的电影作品。

三、结合《花木兰》和《功夫熊猫》对我国文化的深刻理解1. 对比两部电影的角度通过对比《花木兰》和《功夫熊猫》两部电影中的我国文化元素呈现,可以发现它们在对我国文化的角度和处理方式上存在差异。

《2024年中西方视域中的木兰电影叙事》范文

《2024年中西方视域中的木兰电影叙事》范文

《中西方视域中的木兰电影叙事》篇一一、引言花木兰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女性英雄形象,以其忠诚、勇敢和智慧赢得了人们的广泛赞誉。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推进,这一形象在电影领域中也被多次呈现,并且被赋予了不同的叙事和表达方式。

中西方视域下的木兰电影叙事在风格、人物塑造以及文化解读上均有所不同,展现出中西方对于这一题材的多元理解。

本文将从文化传播的视角,分析中西方电影对木兰故事的叙述手法,以及背后所体现的文化内涵与差异。

二、中国文化下的木兰电影叙事在中国文化下,木兰从军的传奇故事在历史长河中逐渐形成了固定的叙事模式。

早期的木兰电影,如《木兰传奇》(1988年)等,强调了女性角色的坚韧与担当,以中国传统伦理为叙事基础,突出了木兰的孝顺和忠诚。

这些电影在人物塑造上注重刻画木兰的内心世界,以及她与家人、战友之间的情感关系。

随着时代的发展,中国木兰电影叙事逐渐呈现出多元化趋势。

在《花木兰》(2009年)等作品中,除了强调传统伦理之外,还加入了现代元素和国际化的表达方式,使故事更具时代感和国际性。

这些电影在视觉效果、音效以及特效等方面也进行了创新,使得木兰这一形象更加生动、立体。

三、西方视域下的木兰电影叙事在西方视域下,木兰故事被赋予了更多的现代性和国际性。

西方电影在呈现木兰故事时,更注重人物性格的塑造和情节的紧凑性。

例如,《Mulan》(1998年)等作品在人物塑造上更加突出木兰的独立和勇敢,同时融入了西方的价值观和审美观念。

在叙事手法上,西方电影更注重情节的冲突和转折,通过紧张刺激的战斗场面、情感纠葛等元素来吸引观众。

此外,西方电影还通过跨文化元素的使用来增加故事的吸引力,如不同文化的融合、异国风情的展现等。

四、中西方木兰电影叙事的差异与融合中西方在木兰电影叙事上存在明显的差异。

中国电影更注重传统伦理和情感的表达,而西方电影则更注重现代性和国际性。

这种差异体现在人物塑造、情节设置、视觉效果等方面。

然而,随着全球化的推进和文化交流的加强,中西方木兰电影也在逐渐融合。

论_花木兰_与_功夫熊猫_的文化差异与误读_于建凯

论_花木兰_与_功夫熊猫_的文化差异与误读_于建凯

作品透视/M O V I E L I T E R A T U R E 2010年第5期 论《花木兰》与《功夫熊猫》的文化差异与误读□于建凯(河南大学,河南开封 475001)[摘 要] 人们在接触异文化时,总是习惯于按照自身的文化传统、思维方式及自己所熟悉的一切去判断和解读,难以摆脱自身文化传统的影响,从而造成对异文化真实面目的歪曲和颠覆。

风靡全球的美国动画片《花木兰》与《功夫熊猫》取材于中国经典,富含中国文化元素,是好莱坞电影梦工场的编剧和导演们以他们自己的方式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和诠释,展现了当代美国人对中国精神、中国文化精髓的深层解读。

透过两部影片所反映出的中国文化表象,能够清晰地看到中美两国文化的契合与冲突,美国文化内涵的彰显和对中国文化的误读。

[关键词] 文化差异;文化误读;表层文化;深层文化 全球化时代的今天,世界各国文化的相互交融更加深入,交流方式更趋于多样化。

对中华文化情有独钟的美国好莱坞电影梦工场的编剧和导演们在创作了一系列以西方童话故事为题材的动画片,如《阿拉丁》《美人鱼》《美女与野兽》等之后,将视线转向了中国的经典故事———《花木兰》。

迪斯尼公司以美国式精神理念构成该动画片的核心,讲述了主人公花木兰勇于突破传统意识的框架束缚,追求个性解放,努力挑战自我,抗击社会外部压力,最终实现自我价值的故事。

影片以独特鲜明的东方风格吸引了众多西方观众的眼球。

花木兰及片中的其他人物都长着地道的中国面孔,甚至跟随在花木兰身边的那只可爱的小精灵———一条红色的小龙,也是中国古老文化中的图腾和象征。

然而,在领略富含中国文化元素画面的同时,中国观众似乎也从中看到了浓重美国文化的痕迹,这引发了国人的不少热议。

时隔10年之后,好莱坞梦工场借着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热潮,在全球上映了另一部以中国文化为核心的动画片《功夫熊猫》。

这是一部由美国人完全在本土拍摄制作的动画电影,对中国武学精髓及中华民族传统文化进行了较为深刻的剖析和延伸,但与前一样,透过其所反映出的中国文化表象,同样能够清晰地看到中美两国文化的契合与冲突、美国文化内涵的彰显和对中国文化的误读。

西方影像对东方主义的视觉传播——以《花木兰》《功夫熊猫》为例

西方影像对东方主义的视觉传播——以《花木兰》《功夫熊猫》为例
一、文本分析的视角
(一)环境建筑 首 先 ,以《花 木 兰》为 例 ,好 莱 坞 为 了 充 分 体 现“ 花 木 兰”这位来自东方的巾帼英雄气质,特意将整部影片背景 设定为中国水墨画的基调。但当时该片主要面对的是北美 市场,所以并未打算为中国量身定制,所以在环境建筑上, 东方主义建筑只是浅尝辄止。在影片中起伏的山峦、广阔 的山林、荒芜的大漠,木兰征战之路从表面上似乎套上了 水墨风格,看上去相当具有东方主义色彩。但实际上并非 如此,美国平和润文化总裁森德·约翰逊指出: “《花木兰》 影片中连绵起伏的山峦都是以哥伦比亚山为描摹对象的, 而不是中国山地的真实地貌。”这一点恰恰说明了影片中 涵盖的蜻蜓点水式的东方主义。 云雾缥缈、亭台楼阁、依山傍水、鸟语花香……《功夫 熊猫》中如梦似幻的建筑群十分惊艳,无论从哪个角度欣 赏,都不失为一幅绝妙风景。恬静悠远的乡村、琳琅满目的 店铺、雕梁画栋、亭台楼阁……影片中细致的描绘向观众 展示了独具匠心的中国园林建筑。宫殿屋顶盘绕的祥云、 腾龙图案无不让人惊叹好莱坞的电影制作团队在对东方 建筑的刻画上竟然如此细心。特别是在《功夫熊猫 2》中的 建筑“凤凰城”,令观众叹为观止。整座凤凰城以川西民居 风格为主,古朴的建筑群落坐落于烟雾缭绕的山水之间, 绿意葱葱,鸟语花香,与自然巧妙融合,与中国现实的凤凰 古城着实相差无几。 (二)饮食习惯 在影片《花木兰》中,饮食只是被匆匆带过。花木兰为 家人敬茶,一家人围坐吃饭等场面中出现的茶、米饭,仅仅 止于西方国家对东方食物最初步的印象。特别是影片中花 木兰的早餐只有牛奶和鸡蛋,更是让很多观众大跌眼镜, 与实际中国古代的早餐出入太多。 在影片《功夫熊猫》中,阿宝的父亲每天都在他的面馆
视听 2016.11 | 权,释放公主自由,其身上 所流淌的血液是“中西合璧”的。

文化差异、文化误读与误读的创造性价值兼析动画片《花木兰》与《功夫熊猫》的中美文化差异与误读现象

文化差异、文化误读与误读的创造性价值兼析动画片《花木兰》与《功夫熊猫》的中美文化差异与误读现象

文化差异、文化误读与误读的创造性价值兼析动画片《花木兰》与《功夫熊猫》的中美文化差异与误读现象一、本文概述在全球化的今天,文化交流日益频繁,各种文化现象在全球范围内传播,不同文化间的差异和误读也随之产生。

这种差异和误读,既可能带来误解和冲突,也可能成为创新和创造的源泉。

本文以中美文化差异和误读现象为研究对象,以动画片《花木兰》和《功夫熊猫》为例,深入探讨文化差异和误读对于跨文化传播的影响,以及误读的创造性价值。

动画片作为一种具有普遍吸引力的文化产品,其跨文化传播的特性使其成为研究文化差异和误读的理想载体。

《花木兰》和《功夫熊猫》这两部动画片,分别以中国的传统故事和元素为蓝本,经过美国动画公司的再创作,呈现出一种独特的跨文化现象。

这两部作品在全球范围内的成功,既体现了文化交流的积极成果,也揭示了文化差异和误读在跨文化传播中的重要性。

本文首先将对文化差异和误读的概念进行界定,明确其在跨文化传播中的位置和作用。

然后,通过对《花木兰》和《功夫熊猫》的深入分析,揭示中美文化差异和误读在两部动画片中的具体表现。

在此基础上,本文将进一步探讨误读的创造性价值,分析其在推动文化交流和文化创新方面的积极作用。

本文将提出对于跨文化传播中文化差异和误读现象的理性思考和建议,以期为推动全球文化交流和文化多样性做出贡献。

二、文化差异与文化误读的定义与关系文化差异是指由于地理位置、历史背景、社会制度、宗教信仰、语言习惯等因素造成的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

这种差异表现在人们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念、审美标准、思维方式等多个方面。

在全球化的今天,尽管各种文化交流日益频繁,但文化差异仍然存在,有时甚至会导致误解和冲突。

文化误读则是指在跨文化交流中,由于文化差异、语言障碍、信息缺失等原因,导致对另一种文化的误解或误解其真实含义。

文化误读往往发生在不同文化背景的个体或群体之间,由于缺乏对对方文化的深入了解,容易将自身的文化观念、价值观强加于对方,从而造成误解。

《2024年中西方视域中的木兰电影叙事》范文

《2024年中西方视域中的木兰电影叙事》范文

《中西方视域中的木兰电影叙事》篇一一、引言随着电影艺术的不断发展和全球化趋势的加强,中西方电影在题材、叙事、文化表达等方面呈现出越来越多的交流与融合。

其中,中国古典故事《木兰辞》在东西方电影中的呈现尤为引人注目。

本文将从中西方视域出发,探讨木兰电影叙事的特点、差异及影响。

二、中西方木兰电影叙事概述1. 中国木兰电影叙事中国木兰故事源远流长,历经千年的传承与发展,成为中华文化中的经典之作。

在中国电影中,木兰形象多以英勇、忠诚、孝顺等正面形象出现,强调其替父从军、保家卫国的英勇事迹。

如《花木兰》(1998年)等影片,通过细腻的情节和人物塑造,展现了木兰的英雄形象。

2. 西方木兰电影叙事西方电影对木兰故事的改编,多以好莱坞为主。

在西方叙事中,木兰形象被赋予了更多的现代元素和国际化视角。

如《木兰:巾帼英雄》(2009年)等影片,除了展现木兰的英勇形象外,还着重描绘了她在异国他乡的成长与蜕变。

三、中西方木兰电影叙事的差异与特点1. 叙事手法中国电影在表现木兰故事时,多采用现实主义手法,强调情节的真实性和人物的典型性。

而西方电影则更注重对故事的视觉化呈现和人物内心的刻画。

在镜头运用、音效、配乐等方面,西方电影往往更具创意和冲击力。

2. 文化内涵中国电影在表现木兰故事时,更加注重传统文化和价值观的传承。

木兰形象被赋予了忠诚、孝顺、英勇等传统美德。

而西方电影则更注重对个体成长、自我价值的探索和表达。

在西方叙事中,木兰的形象更加立体、多元。

四、中西方木兰电影叙事的影响与启示1. 文化交流与传播中西方木兰电影的交流与传播,有助于促进东西方文化的相互了解和认同。

通过电影这一艺术形式,东西方观众可以更好地理解彼此的文化传统和价值观。

2. 叙事创新与发展中西方木兰电影叙事的不同风格和手法,为电影艺术提供了更多的创新空间和发展方向。

在全球化背景下,东西方电影可以相互借鉴、融合,推动电影艺术的不断发展。

五、结论综上所述,中西方视域中的木兰电影叙事具有明显的差异与特点。

《2024年中西方视域中的木兰电影叙事》范文

《2024年中西方视域中的木兰电影叙事》范文

《中西方视域中的木兰电影叙事》篇一一、引言随着电影艺术的不断发展和全球文化的交融,以中国传统故事为题材的影视作品在国际影坛上日益受到关注。

其中,木兰代父从军的故事以其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深远的民族情感,成为了中西方影视创作的共同选题。

本文将从东西方不同的文化背景和叙事视角出发,探讨木兰电影叙事在中西方视域中的异同与特色。

二、中国木兰电影叙事在中国,木兰代父从军的故事流传千年,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

中国木兰电影叙事以传统戏曲和文学作品为蓝本,注重情感表达和人物塑造。

电影通过展现木兰从女儿身到男儿心的转变过程,强调家庭亲情、家国情怀和忠孝观念。

在人物塑造上,中国木兰电影中的木兰形象具有鲜明的民族性格,既有女性的柔情与坚韧,又有男性的果敢与担当。

中国木兰电影叙事在视觉风格上以古典美学为主,运用传统的色彩、构图和音乐等元素,营造出一种古典美和诗意感。

同时,在叙事结构上,中国电影注重情节的起伏和矛盾的冲突,通过生动的情节和人物关系来推动故事发展。

三、西方木兰电影叙事西方对木兰代父从军的故事进行了再创作和改编,以更加现代和国际化的视角来呈现这一故事。

西方木兰电影叙事在保留原故事框架的基础上,更加注重人物心理的刻画和情节的创新。

在人物塑造上,西方电影中的木兰形象更加立体和多元,既有女性的独立与自主,又有对家庭和国家的忠诚与担当。

在视觉风格上,西方木兰电影更加注重现代审美和视觉冲击力,运用先进的电影技术和特效手段来营造视觉效果。

在叙事结构上,西方电影更加注重情节的紧凑和节奏的把控,通过悬念和反转等手法来吸引观众。

四、中西方木兰电影叙事的异同与特色中西方木兰电影叙事在表现手法和价值观念上存在差异。

中国电影注重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强调情感表达和人物塑造的深度;而西方电影则更注重现代审美和国际化的呈现方式。

同时,两方在情节安排、人物性格、主题表达等方面也存在一定的差异。

然而,无论在中方还是西方,木兰代父从军的故事都传递了积极向上的价值观。

从《花木兰》和《功夫熊猫》看中国文化

从《花木兰》和《功夫熊猫》看中国文化

从《花木兰》和《功夫熊猫》看中国文化10年前,一部中国题材的好莱坞动画大片《花木兰》在全球推出,取得了当年票房排行第13的成绩。

这部影片在取得巨大成功的同时,也引发了国人的热议。

10年后,《功夫熊猫》使这一局面再次上演。

“熊猫”来了,许多人不禁惊呼:“谁的熊猫,谁的文化?”梦工厂对中国文化的发掘似乎有愈演愈烈之势。

本文试图从文化研究的四个模式出发,以《花木兰》、《功夫熊猫》为例,简单分析为什么我们的文化会被好莱坞利用,他们是如何利用中国文化的,中国受众的态度以及我们应如何看待这一文化现象等几个问题。

文化研究有四个基本模式:“研究文化产品生产(者)的模式,研究文化产品接受(者)的模式,研究文化产品…文本‟自身特征的模式,以及研究文化产品生产的环境之状况的模式” 。

本文试图从这四个角度出发,以《花木兰》、《功夫熊猫》为例,简单分析为什么我们的文化会被好莱坞利用,他们是如何利用中国文化的,中国受众的态度以及我们应如何看待这一文化现象等几个问题。

花木兰女扮男装、替父从军的故事在中国可谓是家喻户晓。

从北朝民歌《木兰辞》开始,木兰这一艺术形象便一直活跃在戏曲、说书等各种艺术形式中。

迪斯尼电影公司拍摄的《花木兰》则将木兰带到了大洋彼岸,让她在动画形式中获得了新的生命。

影片《花木兰》直接取材于中国故事,《功夫熊猫》更进一步,利用熊猫、功夫这些在外国人眼中早已被贴上了中国标签的东西,用好莱坞式的方式和眼光自编自导了又一部富含中国元素的动画大片。

然而好莱坞为什么要将目光投向中国呢?在被问到这个问题时,《功夫熊猫》的导演斯蒂文森说:“十多年前我们就有这个计划了,为了它,我们准备了十五年之久。

我们每个人的童年都有过支持弱者和战胜恶魔的情节,而我又是一个中国功夫和中国文化的爱好者,所以《功夫熊猫》的主意就是这样出来的。

可以说,这部动画片是一封写给中国的情书。

”_2]斯蒂文森的话里透露出拍片是表达对中国文化的热爱和敬意。

这可看作是理由之一,但并非真正目的。

《2024年中西方视域中的木兰电影叙事》范文

《2024年中西方视域中的木兰电影叙事》范文

《中西方视域中的木兰电影叙事》篇一一、引言木兰从军的故事,作为中华文化中流传千年的传奇,自其诞生以来,便在历史的长河中绽放出璀璨的色彩。

随着时代的变迁,这一故事逐渐跨越国界,被不同的文化所接纳和改编。

电影作为一种重要的艺术形式,自然也成为了呈现木兰故事的重要载体。

本文将从东西方视域出发,探讨木兰电影叙事在中西方文化中的异同与交融。

二、东方视域下的木兰电影叙事在东方视域中,木兰从军的形象被赋予了深厚的文化内涵。

电影中的木兰形象通常展现出坚韧、勇敢、忠诚的品质,成为中华文化中女性英雄的代表。

同时,电影也注重展现家庭情感、忠诚与爱国等主题,以及家庭和社会的复杂关系。

东方木兰电影叙事通常以传统文化的价值观为基石,注重情节的丰富性、人物的饱满性和情感的真实性。

三、西方视域下的木兰电影叙事在西方视域中,木兰从军的故事被赋予了更多的现代元素和全球化的视角。

西方电影中的木兰形象往往被塑造为现代女性英雄的代表,具有独立、自信、勇敢的品质。

同时,西方电影也注重情节的紧凑性和视觉效果的表现力,以及个人英雄主义和冒险精神的展现。

在文化层面上,西方木兰电影也融入了西方的价值观念和审美情趣。

四、中西方木兰电影叙事的异同与交融在异同方面,中西方木兰电影叙事在人物形象、主题和表现形式等方面存在差异。

东方更注重传统文化的价值观和家庭情感的表现,而西方则更注重现代性和全球化的视角。

但无论是在东方还是西方,木兰形象都承载着对女性独立和坚强的肯定。

在交融方面,随着全球化的推进和文化交流的深入,中西方木兰电影叙事也在相互借鉴和融合。

一些东西方合拍的木兰电影作品在人物塑造、情节设置和主题表达等方面都体现了东西方文化的交融。

这些作品不仅在东西方观众中产生了广泛的影响,也推动了东西方文化的交流与对话。

五、结论综上所述,中西方视域中的木兰电影叙事在人物形象、主题和表现形式等方面存在差异,但都体现了对女性独立和坚强的肯定。

随着全球化的推进和文化交流的深入,中西方木兰电影叙事也在相互借鉴和融合。

《2024年中西方视域中的木兰电影叙事》范文

《2024年中西方视域中的木兰电影叙事》范文

《中西方视域中的木兰电影叙事》篇一一、引言花木兰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女性英雄形象,以其忠诚、勇敢和智慧赢得了广大人民的喜爱。

随着全球化的推进,这一形象不仅在中国被广泛传播,也成为了西方文化的一部分。

在电影领域,中西方对于木兰的叙事各有特色,展现出不同的文化内涵和审美风格。

本文将从中国和西方两个视域出发,探讨木兰电影叙事的特点与差异。

二、中国视域下的木兰电影叙事在中国视域下,木兰电影叙事往往以传统故事为蓝本,强调家国情怀、忠诚与勇敢等价值观。

电影中,木兰往往以女扮男装的形象出现,在战场上的英勇表现令人印象深刻。

同时,影片也展现了木兰与家人之间的亲情和牺牲精神。

中国木兰电影的叙事风格通常注重情节的完整性和情感的细腻表达。

通过人物之间的情感交流、情感冲突的层层推进,使得观众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和感受故事的主题。

此外,中国木兰电影在视觉效果上也注重美感与艺术性,通过精美的画面和精良的制作水平,使得观众能够沉浸在故事的世界中。

三、西方视域下的木兰电影叙事在西方视域下,木兰电影叙事往往更加注重人物个性的塑造和故事情节的创新。

西方电影中的木兰形象往往更加独立、自主,不再仅仅是传统意义上的女扮男装上战场,而是更加关注人物内心的成长与变化。

西方木兰电影的叙事风格注重悬念与戏剧性冲突的构建。

通过复杂的情节设计和人物关系构建,使得故事更加扣人心弦。

同时,西方电影在视觉效果上也更加追求现代感和创新感,运用先进的特效技术和拍摄手法,使得观众能够获得更加震撼的视觉体验。

四、中西方木兰电影叙事的差异与融合中西方木兰电影叙事在主题、风格和手法等方面存在差异。

中国电影更加注重传统文化的传承和情感的表达,而西方电影则更加注重人物个性的塑造和故事情节的创新。

然而,随着全球化的推进和文化交流的加强,中西方木兰电影叙事也在相互融合与借鉴。

许多西方电影开始关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价值观和情感表达,而中国电影也吸收了西方电影的叙事手法和视觉效果技术,使得故事更加具有国际性和现代感。

转文化传播中华文化“走出去”的升级新可能——基于《功夫熊猫》《花木兰》等案例的讨论

转文化传播中华文化“走出去”的升级新可能——基于《功夫熊猫》《花木兰》等案例的讨论

「圆桌论坛」转文化传播:中华文化“走出去”的升级新可能——基于《功夫熊猫》《花木兰》等案例的讨论刘滢 张毓强讨论人:史安斌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院长、教授,爱泼斯坦对外传播研究中心执行主任肖珺武汉大学媒体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教授刘滢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新闻与传播学院副院长、副教授盛阳国际关系学院文化与传播系讲师【内容提要】全球化语境下的媒介文化生产不可避免地走向更加深入的“文化杂糅”。

既有的跨文化传播理论体系源自二战后西方学者逐步建立的学术框架,在面对“新全球化”的新变化时需要补充和修正。

在两种或多种文化交流和对话中产生的文化转型和变异可定义为“转”(trans)。

“转文化”试图从“去本质主义”的立场进入文化生产内部,重新发现在政治经济体系、物质化生产和再生产过程中文化传播主体间的权力转化关系。

立足于“转文化传播”的理念,只有将文化产品深刻嵌入到在地文化的语境和需求中,才有可能真正实现文化的对话与交融。

【关键词】跨文化传播 转文化传播 国际传播 中华文化“走出去”2020年,美国华特·迪士尼影片公司出品的真人版《花木兰》电影在全球热映,该片根据迪士尼1998年出品的同名动画片改编,除了演员是中国人,编剧和导演都是外国人。

近几年一直广受欢迎的《功夫熊猫》系列动画电影与之类似,取材于中国传统文化和中国特色元素,却由外国编辑和导演创作。

既有的跨文化传播理论中的“全球本土化”概念在解释这一新的“文化杂糅”现象时明显乏力,因为它并非是大型跨国传媒集团针对全球各地市场对自有文化进行的本土化适应和改造,与此前的“迪士尼化”“可口可乐化”“麦当劳化”有本质不同。

究其实质,是对本土文化的一种重构和再造。

那么从全球文化传播、国际文化传播与交流的视角如何看待这种现象?而以此为思考基点,既有的跨文化传播理论与实践存在哪些局限?我们是否可以进行“转文化传播”,也就是说,通过媒体对文化的“增稠”或“稀释”,使不同文化中的主体及不同文化体系得以交流和互鉴,从而形成一种超越疆域的融合文化或第三文化,这一理路是否可以作为理解这一现象的基础在新全球化时代和新传播生态环境下,强调从“跨”到“转”是否可以为中华文化“走出去”开辟一条全新路径?就以上问题,中国传媒大学“新时代中国国际传播实践问题与本土化理论创新研究”课题组联合中国外文局当代中国与世界研究院、清华大学伊斯雷尔·爱泼斯坦对外传播研究中心组织专家进行了讨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东方主义视角下基于编解码理论对《木兰》和《功夫熊猫》中文
化霸权的分析
本文以萨义德的东方主义和霍尔的编解码为理论框架,选取《木兰》和《功夫熊猫》这两部蕴含大量中国元素和美国元素的好莱坞迪斯尼动画电影作为研究对象,对其中的文化霸权做了研究。

萨义德认为东方主义本质上解释了西方与东方之间的霸权关系(前者控制后者)。

凭借强大政治经济实力,美国到处向他国传播、渗透其核心价值观和意识形态,甚至标榜“美国例外论”。

象征美国文化的好莱坞电影自然成为传播、弘扬美国文化精神的强大媒介,而其中的非西方形象通常受到扭曲和贬损。

这种扭曲不仅致使东方文化他者化、边缘化,更是衬托出美国文化的优越,
因而导致东西形象渐行渐远。

借由东方主义视角,本文从人物刻画、场景道具、传统文化价值等方面,选取27个电影场景,对《木兰》和《功夫熊猫》中的中国元素和美国元素作了分析,旨在说明由于中国实力的上升,美国动画电影霸权方
式呈现出由显到隐的变化,东方主义色彩有所淡化,但依旧没有改变其霸权本质。

分析发现美国电影《木兰》几乎完全颠覆中国传统木兰形象,中国传统文化核心价值观也被取而代之为美国的核心价值体系。

中国的妇女以及象征中国精神的龙等形象更是被歪曲、丑化,带有浓厚的东方主义色彩,文化霸权倾向可见一斑。

在《木兰》十年之后拍摄的《功夫熊猫》相对《木兰》来看东方主义明显淡化,影片中的中国元素呈现显露了对中国文化的逐渐理解,拉近了其与中国观众
的距离,但影片依然遵循着实现美国梦的叙事模式,深层渗透的实为个人英雄主义、平等自由等美国核心价值观,中国元素的呈现仅仅停留在电影表层。

电影中铸就神龙大侠的并非传统的中国功夫,而是美国核心文化中的追求自我实现的信
心和决心,因而《功夫熊猫》仍然带有明显的文化霸权意味。

此外,论文作者借用霍尔的编解码理论分析了电影背后的霸权策略,即利用中国元素的首次编码赢得中国观众的认同感,再借二次编码渗入其主导符码(美国价值观),实现最终的文化霸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