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霸权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西方文化霸权威胁与中国国家文化安全选择2012年09月13日09:06 来源:环球视野作者:陈乔之李仕燕

冷战结束之后,以亨廷顿的“文明冲突论”、汤林森的“文化帝国主义”、福轲的“话语霸权”等以研究文化为代表的学说,都令原本隐藏在政治、经济背后的文化因素,在国际关系学术研究中得到更多的重视。

在这些学派的理论中,不难发现有一个共同的理论基点,这就是,要承认文化在一个国家或民族的发展,乃至于全人类的发展中,都具有不可缺少的作用。文化,是一个国家或民族的灵魂所在,是一个国家和民族能否国家行为体和非国家行为体的行为,并操纵国际体系的动作。“文化霸权论”奠基人葛兰西认为“文化霸权”指的便是国家借助历史、政治和经济等力量,加强并运用文化力量来制约和影响世界事务和其他国家内部事务的发展过程。

在当今全球化时代,推行文化霸权,应该是指一个国家在其自身经济发展到相对其他国家而处于绝对优势地位的条件下,由于政治霸权意志的驱动,并运用自身的文化资源对其他国家的文化加以影响、渗透和侵略,从而形成控制与被控制的权力关系。也就是说,文化霸权所体现的一种控制与被控制的权力关系,文化霸权的推行必须以强势文化为基本条件,而其根本基础则是强大的经济实力,其核心动力则是强烈的政治霸权欲望。

传统的“国家安全”是指对国家疆域的保卫和防范侵略等,它“关注国家如何应对外来的军事侵略和领土侵占,以及防止外部的政治干预和经济封锁、制裁和掠夺”。将这个“国家安全”的概念扩展到文化领域,若与上文相对应,那么“文化安全”的含义应该是:一个主权国家保证自身文化领域不存在威胁或者危险的状态。文化安全,侧重强调国家对自身文化根本性质的保护以及文化利益的不受威胁或侵犯。相对于传统的安全观,文化安全还具有以下四个特征:

(一)文化安全,是一个国家安全之中的“软安全”。从国家力量的构成来划分,经济。军事等都属于硬力量(硬实力),而文化、政治等则属于软力量(软实力)。从安全的角度来说,文化安全是相对于经济、军事等硬安全来讲的国家软安全。

(二)文化安全的性质是非物理性的,是一种无形的防御体系。传统的国家安全是指国家领土的保卫和防御侵犯,它守护的是物理的空间,是有形的国土,有着明确的疆域界限。而文化安全守护的却是文化的空间,是无形的思想领域,即一个无形、无法划界和不易感知的精神空间。

(三)文化安全所面临的对象是隐蔽的,防御难度比军事防御更大。传统的国家安全面对的威胁源是清晰的,侵略者一目了然,安全防范易于锁定目标,也有利于迅速采取反击手段。而文化安全所面对的是文化侵略,侵略者常常具有不明确性与隐蔽性,通过文化产品的大量输入传播其文化意识形态。隐蔽性导致防范不易锁定目标,并影响有效打击。文化安全是隐藏于国家安全中最深层的一种安全。因为文化安全的隐蔽性是其他安全所难以比拟的,所以,守护文化空间和防御文化侵略的难度是相当大的,也是难以掌控的。

(四)文化安全体系是一个长期的,时刻需要进行维护的体系。传统的军事侵略一般在时间上是有限的,“天时地利人和”等各种因素决定军事行动难以无限期地进行下去。相反,文化却是日常生活不可缺少的,人类就生活在文化的潜移默化之中,因而文化渗透和侵略具有长期性。同时,因为文化安全防御目标及其手段的隐蔽性,因此文化安全体系必须建立一种能够随时做好防御准备,以应付危机出现的应急机制。

一、当代西方文化霸权威胁中国文化安全的表现与特点

学术界目前对西方文化霸权主义有不同的解构,但其内涵界定基本为三个方面:第一,向世界推广传播自认为优秀的西方文化价值观是西方文化霸权的主要表现和重要内容;第二,一般是以自由、民主、人权等价值观为手段和工具的;第三、强调西方文化价值观的全面胜利是西方霸权主义的目标之一。总之,文化霸权主义既是西方霸权主义的主要表现和内容,又是其重要工具,同时更是其重要目标之一。这三个方面是互相联系、不可分割的。除此之外,当代西方文化霸权在中国渗透扩张的特点,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推行思维的“冷战”性。提出“文明冲突论”的亨廷顿认为未来世界冲突的焦点“将会集中在西方与一些伊斯兰—儒家国家关系中”,因此正在崛起的、代表儒家核心文化价值观的中国将是美国在亚太地区最大的潜在威胁。这种明显带有“冷战”思维的理论为美国政府对华政策提供了不正确的理论支持。

对华推行文化霸权,是西方某些强权国家意在阻止中国崛起,巩固其在亚太地区全方位。多领域长期霸权地位的战略组成部分。冷战后,西方某些强权国家决策者,认识到强权政治和军事冒险失去了往日的灵光,再也不能凭借军事与政治手段为所欲为了,而利用文化作为新的侵略扩张工具,既有一定程度的合法性和隐蔽性,且渗透力强,因此文化因素得到他们的青睐。

为此,西方国家尤其是美国确立的基本战略目标是,确保美在对世纪惟一超级大国的地位和对世界的独家领导,防止在任何地区出现能够对其领导地位发起挑战的国家或集团;在文化领域,则将反对“极权主义”、维护西方价值观念、维护天赋人权和个人自由、在全世界推进西方民主制度和市场经济模式、用西方的价值标准统一世界等作为其基本使命。布热津斯基在其《失去控制》一书中就赤裸裸地说:“削弱民族国家的主权,增强美国的文化

作为世界各国‘榜样’的文化和意识形态力量,是美国维持其霸权地位所必然实施的战略。”上世纪80年代以来,特别是冷战结束以后,美国的综合国力有所下降,因此“文化实力”已成为“美国未来主宰世界的希望所在。”1993年,成立不久的克林顿政府便确立了冷战后美国外交的“三大支柱”,其中之一就是要在全球范围内推广西方民主思想,把美国“民主的资本主义及其政治制度”传播到世界每一个角落。追求文化的霸权,是美国梦想建立的世界霸权的内容之一。美国希望全世界都信奉其价值观和意识形态,遵守其制定的“游戏规则”。而中国就是其推行文化霸权的主要地区。

(二)推行范围的广泛性。西方对华文化霸权的战略构想,是以经济全球化框架中的经济上的优势为主要依托,附加西方文化价值观念的“促销”,从经济领域人手再向教育、文体等领域辐射。西方外交的决策者们相信,只有让西方文化中的政治意识形态已经为人们普遍接受并内化为他们自身的价值观念,从而成为西方国家的一种重要的国际政治资源,才可能用来维护和巩固西方集团的霸权地位。

众所周知,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态势,将不可避免地影响到文化领域。西方文化霸权往往是隐藏在商品的背后,以经济全球化为支点,借助于其在经济上的强大优势,在全球范围内有目的地推行隐含其中的西方意识形态。仅拥有“全球第一品牌”的美国可口可乐公司,根据著名调查机构AC尼尔森公司在2002年的市场监测结果,可口可乐系列产品在中国饮料市场的占有率目前已超过 50%。在中国各大中城市,随处都可以看到可口可乐的广告。喝可口可乐成为了人们向美国高度物质文化生活看齐的行动,大批中国人,特别是青少年对外国文化和生活方式的盲目崇拜和向往,导致可口可乐在中国的迅速崛起。从某种程度上讲,可口可乐击败中国民族饮料而大量占据中国市场,不应该被看成为是一种纯粹的经济现象,而应该被看成为是一种中国在国门打开之后,西方文化加速“西化”中华文化的历史文化和政治现象。同时,西方对华文化霸权的范围还扩展到教育等基础领域。以时下越来越多的中国人加人的“考托”热潮为例。赴西方国家留学或移民的一个必备前提就是要通过 TOEFL、IMTS 等语言考试。熟悉TOEFL考试的人都应该知道,整个TOEFL的培训教材就是一部关于美国文化、历史的教科书。听力与阅读部分的文章,几乎无一例外是介绍美国历史或宣传美国所取得各种成就。每个学生必须按照美国式的思维方式作文,不然就很难得到较高的分数。从某种角度看,整个语言考试的准备过程就是一个强化西式价值观念和思维方式的过程。通过这种考试,西方国家在掠走了我国用大量资金培养的各领域的优秀人才的同时,还轻而易举地达到了输出其价值观的目的。

(三)推行手段的高科技性。冷战后,西方国家并没有因为苏联的解体而放松其对外的文化宣传,相反是加大资金投人更进一步地提升了对外宣传的地位。西方国家尤其是美国,积极利用其大众传媒,向全世界宣传其文化价值观,试图使全球“美国化”。在目前网络传播受到行政限制以及卫星数字传播系统仍未全面普及的中国,对华广播成为了西方强权国家对华推行文化霸权的重要工具。以作为美国政府资助的海外电台的美国之音(VOA)为例,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