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葛兰西文化霸权理论的认识

合集下载

葛兰西文化霸权理论简析

葛兰西文化霸权理论简析

[收稿日期]2007 10 20[作者简介]马静伟(1979-),男,河南安阳人,河南大学哲学与公共管理学院在读硕士,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哲学。

葛兰西文化霸权理论简析马静伟(河南大学哲学与公共管理学院,河南开封475001)[摘 要]葛兰西的文化霸权思想是他提出的针对无产阶级革命的具体理论,它是对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学说的创造性发展;对这一理论的概念、思想渊源、背景、内容、意义等的分析,达到较为全面的理解。

[关键字]葛兰西;文化霸权;市民社会;有机知识分子[中图分类号]B5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 5330(2007)06 0006 03 一、语言考证文化霸权这一概念里包含两个重要的子概念:文化和霸权。

文化一词起源于拉丁文的动词 Colere ,意思是耕作土地(故园艺学在英语为Horticulture),后引申为培养一个人的兴趣、精神和智能。

对应的英文culture (n.)一般来说,可做广义和狭义的区分。

广义的文化即大写的文化(Culture with a big C)是指人类的实践方式及成果的总称,是人类实践活动所创造的一切物质、精神成果的总和。

狭义的文化即小写的文化(cul ture with a small c)是与物质领域相对的精神领域的东西,专指精神生产能力与精神产品,包括一切社会意识形态。

如政治法律思想、道德、文学艺术、宗教、哲学和社会科学等等。

葛兰西的 文化 概念基本上指 知识和道德 ,因此他说 文化领导权 也就是一种 知识与道德的领导权 。

霸权一词源出于古希腊,希腊文和拉丁文形式是ege mon 和egemonia,其对应的英文是 hegemony 。

在!牛津高阶英汉双解词典∀(1997年版,第四版,简化汉字本)中又解释为: leadership,esp byone state in agroup of states ,中文解释是: 领导权、支配权、霸权 。

所以有些国内学者将cul tural hegemony 译为文化领导权,这与文化霸权是同义的。

试论葛兰西的文化霸权理论及其启示

试论葛兰西的文化霸权理论及其启示

目录摘要 (2)前言 (3)一、葛兰西的文化霸权理论 (3)(一)文化霸权的三个理论层面 (3)1、市民社会 (3)2、统治权和领导权 (4)3、有机知识分子 (4)(二)文化霸权的实质 (4)(三)文化霸权的特征 (4)1、权威与服从 (4)2、合法性 (4)(四)文化霸权的维护 (5)二、文化霸权对中国社会的启示 (5)结语 (6)参考文献 (7)内容摘要:文化霸权理论已经成为当代文化研究的重要领域和热点问题。

葛兰西的文化霸权理论强调了文化自身的功能,更进一步地说是意识形态的领导权。

葛兰西认为,在西方资本主义社会,资产阶级的统治不再是依赖暴力,而是依赖舆论,依赖于它对市民社会的文化权的控制。

面对新时代,尤其是我国面对全球化的大背景,如何维护和巩固我国社会主义的文化领导权,预防西方的渗透和西化,葛兰西的霸权理论具有重要的影响和启发意义,而在实现被统治阶级对统治阶级自觉自愿的认可过程中,知识分子起着重要的作用。

关键字:葛兰西文化霸权意识形态知识分子Synopsis:Theories of cultural hegemony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field of contemporary cultural studies and hotspots. Gramsci's cultural hegemony theory emphasizes the function of culture itself, further is the ideology of leadership. Gramsci's view, in the Western capitalist societies, bourgeois rule is no longer dependent on violence, but rely on public opinion, rely on it to the public control of the social and cultural rights. Facing a new era, especially the backdrop of globalisation, how to maintain and consolidate the Chinese socialist cultural leadership to prevent infiltration of Western and westernized, Gramsci's hegemony theory has important influence and inspiration of significance, and in the realization of the ruled class in the process of recognition for the ruling class conscious, intellectual plays an important role.Keywords:Gramsci cultural hegemony ideology intellectuals葛兰西的文化霸权理论及其对中国社会的启示前言:“文化霸权”这个概念是由安东尼奥·葛兰西在《狱中札记》一书中提出来的,简单地说,他把马克思主义的上层建筑划为了两个层面,一是“政治社会”或“国家”,其“执行机构是军队、法庭、监狱等等,它作为专政的工具代表暴力”;一是“市民社会”,它是由“政党、工会、教会、学校、学术文化团体和各种新闻媒介构成的,它作为宣传和劝说性的机构代表的是舆论”。

葛兰西思想的文化霸权理论解读

葛兰西思想的文化霸权理论解读

葛兰西思想的文化霸权理论解读作者:张人仁马淑娴来源:《法制与社会》2020年第07期关键词文化霸权理论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知识分子作者简介:张人仁,辽宁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专业硕士研究生;马淑娴,辽宁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硕士研究生。

中图分类号:B5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文献标识码:A ; ; ; ; ; ; ; ; ; ; ; ;DOI:10.19387/ki.1009-0592.2020.03.110安东尼奥·葛兰西(Gramsci Antonio,1891-1937)作为西方马克思主义的三大创始人之一,立足于当时其所处时期的具体实际情况,以马克思主义为基础,并根据当时社会的实际情况,构建起了一个完整而严谨的文化理论体系。

他在代表作《狱中札记》中提出了霸权理论、文化领导权、实践哲学、市民社会等重要概念,它们共同构成了葛兰西文化领导权理论的外在架构,推动了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并为后世更好的理解“文化霸权理论”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一)霸权理论的产生“霸权”是葛兰西思想的核心概念。

霸权理论这一概念由葛兰西在《狱中札记》一书中首次提出,葛兰西仔细研究了工人革命的具体经过并对其的失败总结了经验教训,认为工人革命屡次失败的根本原因是没有科学的理论指导并忽视了意识形态斗争即统一的思想对于工人斗争的重要性。

葛兰西认为很多马克思学者并未看到马克思主义“实践哲学”理论的精髓,仅仅对马克思做出的简单的“经济决定论”的解释。

由此,对意识形态的强调使葛兰西首创了“霸权”概念从而与当时所谓传统的、教条的马克思主义研究方法决裂。

并对当时的很多青年马克思主义学者产生了不可磨灭的影响。

由于其对“霸权”的强调,使葛兰西在哲学的研究上更重视上层建筑对人民大众的影响。

葛兰西在对其理论进行总结后指出:统治阶级在夺取了对经济与政治的绝对控制地位后,通过其夺取的政治权力将其政治权威扩展至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企圖将从属阶级控制在其允许的秩序范围内。

简述安东尼奥葛兰西的霸权理论

简述安东尼奥葛兰西的霸权理论

简述安东尼奥葛兰西的霸权理论(1)葛兰西的霸权理论是文化研究在结构主义和文化主义两分天下的基础上出现的一个标志方法论转向的热点,与法兰克福学派的文化工业批判相互辉映,形成了“葛兰西转向”。

(2)理论渊源:①葛兰西的霸权理论受惠于伯明翰中心的研究成果。

②霍尔认为葛兰西的霸权概念是文化研究的枢纽所在,认为所谓霸权是指自由资本主义社会中,统治阶级通常不是通过直接强迫而是通过被认可的方式将权威加诸被统治阶级。

③霸权即意识形态的领导权,是通过诸如家庭、教育、教会、传媒以及其他文化形式得以施行的,由于霸权不是一种永恒的状态而总是必须主动争取且巩固,所以它也可能丧失。

(3)主要观点:①所谓霸权是指在一定的历史阶段占据支配地位的阶级为了确保他们在社会和文化上的领导地位,利用霸权作为手段,劝诱被支配阶级接受它的道德、政治和文化价值。

②霸权是19世纪资本主义自由社会的特征,霸权观念的关键不在于强迫大众违背自己的意愿和良知屈从于统治阶级的权力压迫,而是让个人心甘情愿的积极参与,被同化到支配集团的世界观或霸权中来。

③霸权的事实是领导集团会做出一些经济方面的牺牲,当然这些牺牲不会触动其本质性的根本基础。

霸权虽然是伦理、政治的,但同时也是经济的,其基础必然是领导集团在经济活动的关键内核中所发挥的举足轻重的功能。

④霸权不是一个稳定的实体而是一系列不断变化的话语和实践盘根错节的纠结着社会权力,因此文化便是围绕意义的控制权的一块冲突斗争不断的领地。

⑤为此,葛兰西提出了“机制”的概念,机制历来被认为是不偏不斜的中性的,对人一视同仁并不特别偏向哪个阶级、种族和性别,这类机制具体表现为国家、法律、教育制度、传媒和家庭,它们大量生产着知识、感觉和意义。

⑥作为文化载体不但自我标举方方面面的功能,还同样作为个人和社会意识的组织者和生产者的身份而存在。

这些文化载体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和自足性,组成它们的人在专业特征和意识形态特点上多有不同,但是却一起构成了霸权实施和推广的大本营。

“文化霸权“——葛兰西意识形态批判思想

“文化霸权“——葛兰西意识形态批判思想

断生命与死亡的联系,劳动者永远失去了回馈剥削者生命的意识,因此资本对劳动就具有永久的权力。

另一方面资本把它的合理性建立在保存生命、驱逐死亡上,统治秩序通过掌握死亡而掌握生命,把生命完全安置在资本的再生产中。

这就使资本对社会所实行的是一种象征暴力,因此只有通过象征性的颠覆才能真正反抗社会的统治。

这种颠覆就是意外死亡,为什么只有意外死亡才能起到这种作用呢?因为,任何自然死亡,如老死、病死等,社会都付出了相应的代价,如养老金、治疗等,可以说社会通过一系列的手段对自然死亡回馈了相应的物品,所以社会并不亏欠什么,自然死亡被系统本身所吸收,不具备系统无法解释的意义。

只有意外死亡具有颠覆系统的意义,一方面,意外死亡作为一个事件、一个对社会的挑战,社会无法给它以回馈,已经死亡了,各种物质对它没有意义,死后再多的物质补偿也不能与死亡事件相等同,也就是前面所说的交换的节奏不同。

社会只有用死亡才能回馈意外死亡本身,这是社会无法做到的,因此意外死亡打开了系统崩溃的缺口。

另一方面,死亡在现代社会成为一个生物学意义上的事情,对于我们来说它是所有意义、所有激情消失的分界点。

只有意外的死亡重新成为集体的事务,成为全体的焦点,唤起了人们的激情。

原始社会没有“自然”的死亡,他们通过仪式把死亡变成公共的、集体的事务,死亡成为另一种社会关系的建立。

这种死亡的仪式有点类似于藏传佛教中的活佛转世制度,只不过在原始社会中每个人都必须有象征性的死亡后,才有社会意义上的出生。

正是通过这种仪式,“人们从随机的、不可逆的自然死亡,过渡到一种馈赠与接受的死亡,因此这是可以在社会交换中逆转的、可以在交换中‘溶解’的死亡。

与此同时,生死的对立消失了:生死也可以通过象征可逆性的形式相互交换。

”[!"]现代社会不仅没有吸收死亡的有效仪式,而且驱逐了死亡,因此我们只有把意外死亡当作象征性事件来体验。

死亡作为对现代社会的颠覆,是波德里亚所说的唯一对符号社会起作用的反抗手段,也是波德里亚用象征交换原则来批判现代社会的逻辑结论。

文化霸权主义

文化霸权主义

文化霸权主义的含义:文化霸权,由葛兰西提出的。

是指除了以暴力来维护社会的政治经济秩序之外,还必须具有意识形态上的领导权,由此导致被统治者在心里观念上的顺从和满足于现状,而这种领导职能建立在统治者和被统治者的共同信仰之上,也就是建立在统一的意识形态上。

文化霸权理论已经成为当代文化研究的重要领域和热点问题。

葛兰西的文化霸权理论强调了文化自身的功能,更进一步地说是意识形态的领导权。

文化霸权(cultural hegemony),或称“文化领导权”、“领导权”,是指处于主导地位的文化群体,通过非正规权力机构所产生的控制力量,多表现在意识形态与价值观念上。

葛兰西指出,西方资本主义社会,尤其是先进的具有较高民主程度的资本主义社会,其统治方式已不再是通过暴力,而是通过宣传,通过其在道德和精神方面的领导地位,让广大的人民接受他们一系列的法律制度或世界观来达到其统治的目的。

(一)、文化霸权主义三个理论层面:1 、市民社会葛兰西笔下的“市民社会”是指民间社会组织的集合体,是创建新的意识形态和散布统治阶级思想的“公共领域”,是复杂的意识形态、文化关系的总和。

它是由“政党、工会、教会、学校、学术文化团体和各种新闻媒介构成的,它作为宣传和劝说性的机构代表的是舆论”,众所周知,市民社会是整个国家和政治社会的基础。

2、统治权和领导权葛兰西认为,一个社会集团的霸权地位表现在“政治统治权”和“文化领导权”两方面,而文化领导权起着比政治统治权更为根本的作用。

在资本主义的社会里,统治与被统治的争斗并不是简单地显现为赤裸的反抗和压迫。

统治阶级除了依靠暴力来维持社会的秩序之外,更重要的是还必须通过意识形态的领导来争取被统治者的自发同意和拥护,从而使得统治合法化。

文化霸权所给予我们的不是一种静止的或静态的统治模式,而是一种动态的统治方式,一切都正在进行中,是统治与反抗之间的一种不断变化的动态的平衡,或如葛兰西所说的“运动中的平衡”。

3、有机知识分子阶层葛兰西认为,知识分子在文化领导权的行使过程中发挥着关键性作用。

葛兰西文化霸权的主要内容

葛兰西文化霸权的主要内容

葛兰西文化霸权的主要内容1. 葛兰西文化霸权的概念葛兰西文化霸权是指在全球范围内,西方国家的文化价值观念、文化产生的内容、文化方式和文化流行的趋势等方面占据主导地位的现象。

这种现象体现在各方面文化的优势地位、国际认知的形成以及全球文化交流的方式上。

2. 葛兰西文化霸权的原因葛兰西文化霸权的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历史和现实。

历史原因:西方国家的文明历史悠久,世界上许多国家曾受其文化、科技、宗教等方面的影响。

欧洲在中世纪发生的文艺复兴运动,使得西方文学、音乐、艺术等方面不断发展,好的文化产品也不断涌现。

在现代的国际关系中,政治、经济、科技的进步也让西方国家更容易地主导着全球文化的发展。

现实原因:西方国家在现代国际关系中与市场、技术的高度结合,使得它们能够更快的推广自己的文化,包括流行音乐、商业广告、时尚等,都是具有比较强的消费文化色彩和后现代思想。

3. 葛兰西文化霸权的影响葛兰西文化霸权的影响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分析:3.1 文化价值观的影响西方文化的思想体系和价值观念在全世界范围内占据着主导地位,例如民主、自由、人权、平等等观念,都得到了世界各国的广泛认同,并对各国民众的思想观念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甚至使得其他文化种类难以被接受或论证。

3.2 文化产品的输出在全球范围内,许多西方文化产品都具有极高的质量、创造力和创新性,例如音乐、电影、电视等。

它们表达了西方文化的独特性、多样性和丰富性,而在输出到其他国家时,往往会让其他国家的文化难以生存或进一步发展。

3.3 文化创新和创造力的压抑由于西方文化霸权的存在,其他国家的文化产品很难在国际舞台上获得认可和尊重。

这也使得其他国家在文化方面缺乏发展,甚至很难产生真正的文化创造力,这一方面久而久之也会导致文化消亡。

4. 如何应对葛兰西文化霸权应对葛兰西文化霸权,也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4.1 加强国际文化交流国家之间应加强文化交流,扩大对其他文化的了解和欣赏。

只有这样,其他国家的文化才有可能被发掘和保护,同时也可以发现其他文化的价值。

葛兰西“文化霸权”理论的现实意义

葛兰西“文化霸权”理论的现实意义

中图分类号:B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738(2012)07-0052-01摘要:本文对葛兰西的文化霸权理论进行了浅析,并阐述了葛兰西文化霸权理论对于我国加强文化建设和提升我国综合国力的重要指导意义,特别是在当下网络和信息化程度越来越高的今天,更显示出文化保护和避免西方进行文化渗透的重要性。

我们应该应用“文化霸权”主义理论提高自身的民族认同感和对自身民族文化的保护意识,增强民族文化以建立自己的文化领导权,发展我国文化产业,达到抵抗“文化霸权”的目的。

关键词:葛兰西;文化霸权;领导权一、葛兰西简介安东尼奥·葛兰西是意大利共产党领袖。

出生于意大利撒丁岛一个小职员家庭,家境贫寒,靠勤工俭学和奖学金读完都灵大学,在大学期间计入意大利社会党。

葛兰西是意大利著名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家、实践者、和先行者。

他开“欧洲共产主义”之先河,是国际共产主义史上具有总要意义的人物之一,由他在狱中撰写的《狱中札记》更是经典之作,他的“文化霸权”思想对时下的文化建设和我国民族文化的发展更是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葛兰西“文化霸权”理论内容1.“市民社会”的概念和作用。

“市民社会”作为葛兰西哲学体系的一个重要方面,他认为,市民社会不属于经济基础领域,而属于上层建筑领域、国家领域,葛兰西指出当代资本主义国家在整体上来说是有两部分组成的,其一是政治社会,其二是市民社会。

二者共同作用下发挥着国家统治的职能,前者是以强硬手段执行统治的,如暴力机关、法律法规和军队组织等等,而后者则属于用文化手段或者称之为“文化霸权”手段来维持统治阶级的统治,这里的文化手段有如宗教信仰、新闻媒体和学校等等媒介对公众进行潜移默化的影响和控制。

葛兰西在这里所提出的“市民社会”对于我们进行国家统治方面的认识具有重要的作用,让我们认识到了国家强制手段和文化手段相结合的重要性。

一个国家如果仅仅是用武力镇压或者严刑峻法来进行统治往往不能达到长治久安的目的,这好比我们常说的软硬兼施甚至有一些道家的阴阳两面性的道理涵盖其中。

葛兰西文化霸权理论浅析

葛兰西文化霸权理论浅析

葛兰西文化霸权理论浅析摘要:历史经验表明,所有的社会变革都有其深刻的历史条件和社会背景,只是囿于当时的局限性无法被时人所意识到。

葛兰西在马克思主义经典理论之上,极富洞见性的指出思想文化对于政治社会的能动作用,并用“文化霸权”阐述了他的这一思想,“文化霸权”对我们把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领导权,增进文化领导权在主观层面的战略部署和客观层面的演进发展都具有积极的启发意义。

关键字:葛兰西;文化霸权;社会思潮;思想变革葛兰西是意大利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也是20世纪最重要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之一,并曾短暂的作为意共代表参与共产国际执委会的工作。

1922年10月,以墨索里尼为首的法西斯集团夺取了意大利国家政权,葛兰西受共产国际委派回国领导意共开展反法西斯斗争。

葛兰西于1926年11月不幸被捕,并在在狱中撰写了大量笔记,这些著作被保存下来,在战后以《狱中札记》出版。

其中关于“文化霸权”概念的论述,在当代仍具有重大的理论指导意义。

一、“文化霸权”的提出葛兰西无愧于伟大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的称号,他在《狱中札记》等著作中对社会历史的分析,无不体现着经典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基本原理。

葛兰西敏锐地意识到当下的社会是历史潮流在发展继承过程中的一个阶段,所以十分重视从历史唯物主义出发来分析革命运动或是社会现状,通过考究事物的起源、历史条件和演化过程,以求达到全面的认识和理解。

不能正确的对待历史规律,就无法找到革命胜利的路径,他曾如此告诫我们:人民不仅没有充分的意识到自己的历史地位,也没有意识到对手的历史地位和局限。

“一个社会集团能够也必须在赢得政权之前开始行使‘领导权’,这是赢得政权的首要条件之一;当它行使政权的时候就最终成了统治者,但它即使牢牢地掌握住了政权,也必须继续以往的领导”[安东尼奥·葛兰西:《狱中札记》,曹雷雨等译,郑州:河南大学出版社,2014年,第59页。

]。

葛兰西认为国家社会是政治社会与市民社会的有机统一。

浅析葛兰西文化霸权理论

浅析葛兰西文化霸权理论

浅析葛兰西文化霸权理论作者:彭丹李丹丹来源:《科学与财富》2017年第27期摘要:葛兰西是西方马克思主义的代表人物之一,他的文化霸权理论是西方文化研究中的重要热点议题,打开了意识形态研究的新局面。

本文以葛兰西的《狱中札记》为研究范本,从其个人经历及其思想产生的时代背景出发,以文化霸权在东西方不同语境下的含义为前提,结合他的政治学法学思想,对其文化霸权理论的主要内容、在现代所面临的主要挑战与机遇进行论述。

关键词:文化霸权;意识形态领导权;知识分子当今世界,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多种文明的交流与碰撞,需要对文化本身在各方面展开深刻的研究。

葛兰西是西方马克主义学派中的标志性人物之一。

葛兰西的文化霸权理论强调文化的作用,突出意识形态领导权的实现,他的文化霸权理论不仅在政治学领域产生了广泛的影响,而且在文学领域内开展了对文化研究范式的另一种途径的思考。

一、葛兰西文化霸权理论产生的历史背景20世纪70 年代以来,随着西方“后殖民理论”的兴起,意大利安东尼奥·葛兰西关于“文化霸权”的理论成为了学界关注的热点。

法国的思想家特拉西最早使用“意识形态”这一概念。

他于1796年正式提出了这一概念,主要用来指法国启蒙运动的思想体系。

他最初的目的是希望巩固法国启蒙运动的成果。

而马克思将其创造性地借用于社会科学领域,并提出了相关理论学说体系。

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首次用德语指出“意识形态”一词。

他认为意识形态是相对物质实践而存在的,他认为意识形态在社会生活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意识形态总是和阶级联系在一起,而阶级是有局限性的。

而后葛兰西又对意识形态进行探讨,改变了单一的研究方式,在世界学界均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到今天,对这一理论的研究不仅局限在政治学领域,甚至在文学、语言学、新闻学,法学等学科中均对文化霸权理论进行了深刻的思考与反思探索。

时代与社会造就了思想,葛兰西的思想也离不开当时的欧洲的社会主义革命。

在表面相对平静实则暗涛汹涌的欧洲,同时葛兰西受俄国十月革命胜利后列宁思想的影响,也有意大利本土思想家的熏陶,在狱中的葛兰西对文化霸权的理论进行了深刻的研究。

重读葛兰西的霸权理论

重读葛兰西的霸权理论

重读葛兰西的霸权理论重读葛兰西的霸权理论霸权理论是国际关系领域中一项重要的理论体系,它由美国政治学家约瑟夫·S·葛兰西提出。

作为国际关系学术界的重要成果之一,葛兰西的霸权理论一直以来备受关注。

然而,随着时代的变迁和国际关系格局的演变,对于葛兰西的霸权理论是否依然具有现实意义以及其在当前国际体系中的适用性,有必要进行重新思考和审视。

葛兰西的霸权理论主要观点是,国际关系中存在霸权国家,它们通过军事、经济、技术和文化等一系列手段来实现并维持自己的霸权地位。

在国际体系中,霸权国家发挥着决定性的作用,它们通过干预和掌控国际事务,影响其他国家的行为,并通过制定和实施规则来塑造国际秩序。

而其他国家则在霸权国家的影响下,被动地参与国际体系,并努力适应和顺应霸权国家的要求。

然而,葛兰西的霸权理论在当前国际形势下,是否仍然适用,我们需要对其进行重新评估。

首先,国际关系的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

在过去的几十年中,随着全球化的深化,国际联系日益紧密,各国间的相互依赖性也大大增加。

由于全球化的发展,各国之间的互动更加频繁,世界更加多极化。

在这样的情况下,霸权国家的地位和影响力是否还能像以往一样显著,值得深思。

其次,国际体系的规则和制度也发生了变化。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国际社会有意识地构建和推动了一系列国际合作机制和规则。

例如,联合国、世界贸易组织等国际组织的建立和国际条约的签署,以及全球性问题的共商共治,为各国提供了平等参与和共同决策的机会。

这种多边合作的趋势,使得国际关系中不再只有一个霸权国家,而是更加多元化。

第三,力量的转移和新兴国家的崛起,也对葛兰西的霸权理论提出了挑战。

随着全球化和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一些新兴国家的经济实力和地缘政治地位得到了明显提升。

这些国家逐渐成为国际舞台上的重要参与者,通过经济和政治手段扩大自身的影响力。

他们的崛起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传统霸权国家的地位,使得国际体系更加多中心化。

浅谈对文化霸权、“编码解码”及大众文化理论的认识

浅谈对文化霸权、“编码解码”及大众文化理论的认识
无论是阿尔都塞的理论还是葛兰西
的理论都特别重视传媒的作用,霍尔正是 将文化霸权与媒体的研究相联结。霍尔是 当代从文化研究视角研究大众传播及通 俗文化的大师级人物,他的诠释框架以马 克思经济政治文化结构之间的关系为核 心,并借鉴了阿尔都塞、葛兰西等人对传 统马克思主义的修正,以及民族志、语言 学、符号学等多种研究方法。一方面,他认 为事物本身并没有意义,而是存在一些表 征系统,通过概念和符号构成了意义。人 们积极使用符码—— —编码,将事物编入符 码— — —以及靠另一端的人们对意义进行 翻译或解码来维持。对于传媒,霍尔又从 了解社会统治秩序、国家形成及其维系的 过程来理解其角色并对其进行意识形态 批判。还将这两种理论资源融合在他的著 作中,进而又提出了为人熟知的媒体研究 中著名的三种解读方式:倾向式解读、协 商式解读和反抗式解读。
【关键词】文化研究 文化霸权 大众文化 编码解码
一、文化研究学者理论的相关性概述
. All笔者R认i为gh,意ts识形R态es理e论r、v文e化d霸.权、
“编码”与“解码”、大众文化理论四者是 一条连贯的线。后者以前者的研究为基 础,又突破了前者,甚至被认为是对前者 的颠覆,实则不然。
3、费斯克及其大众文理论
霍尔的理论直接导致了新的受众研 究浪潮在 20 世纪 70 年代末期与 80 年代 初期兴起,它的发展呈现出了两种趋势, 其中一派的代表就是约翰.费斯克,他将受 众的能动性进一步放大,走上了“符号民
主”的道路。费斯克认为,文本仅仅是意义 的储藏物,等待着读者通过多种方式来激 活和解读。所以,霍尔的编码解码模式在 他看来,其价值在于它把分析重点转向了 受众即解码者。在它的理论体系中,文本 的作用被淡化了,受众的创造性得到了尊 重和肯定。费斯克认为,读者自身完全可 以自行从文本中构连意义,并从中得到愉 悦和满足。在他的著作《解读大众文化》 中,费斯克提到:“大众文化的意义仅存在 于它们的传播过程中,而不是存在于其文 本中;在这个过程中,这些文本是至关重 要的;需要将他们放在其他文本和社会生 活的关系中来理解,而不是因为或者通过 它们自身来理解,因为这确保了它们的传 播。” 在这部著作中,费斯克曾多次使用 “规避”和“抵制”两词,笔者认为,这两 个词就是对霍尔协商式解读和反抗式解 读的延伸。尽管有很多文化研究学者认为 他夸大了受众的权力,对他的理论进行批 判,但费斯克对受众创造反抗和颠覆活动 的肯定,无疑将受众研究推进了一步。

浅析葛兰西文化领导权理论

浅析葛兰西文化领导权理论

浅析葛兰西文化领导权理论作者:吴铭珠来源:《科学与财富》2020年第33期摘要:葛兰西提出的文化领导权思想是葛兰西的理论中很重要的一个理论。

葛兰西认为文化领导权就是在国家的统治中占据优势地位的阶级不仅通过暴力手段维护本阶级的统治,它通过文化和意识形态等比较温和的手段来维护自身的统治。

葛兰西认为要想取得革命的胜利就要受现货的文化领导权,使被统治的阶级心甘情愿的接受统治阶级的文化和意识形态。

关键词:葛兰西;文化领导权;意识形态;市民社会;有机知识分子葛兰西是西方马克思马克思主义的早起杰出代表人物,1926年被捕入狱,在狱中艰苦的环境下依旧坚持阅读写作,并写下了《狱中札记》。

在这本著作中除了很多概念“文化领导权”、“有机知识分子”、“市民社会”、“阵地战”等。

其中“文化领导权”是葛兰西最重要的一个理论,是指一个国家的统治阶级通过某种策略,使其他的被统治阶级自愿的认同统治阶级的文化和意识形态。

一、文化领导权理论的来源(一)意大利传统文化葛兰西的理论有一部分来自于马基雅维利的理论的影响。

马基雅维利认为要实现国家统一就要获得人民的支持,人民对于国家的认可很重要的一方面就是生活是否满足,是否从内心去认可国家的统治,想要获得人民的认可就要提高他们的生活水平福利待遇等,还要对人民进行道德伦理的教育,使他们思想上意识上认可君主的领导。

葛兰西通过对马基雅维利的理论的研究,认识到文化领导权在阶级取得统治的过程中的重要性。

他认为通过无产阶级对知识分子的培养,间接使人民认同无产阶级的意识形态。

克罗齐是19世纪意大利著名哲学思想家,他的伦理政治思想给葛兰西带来了很大的启示。

克罗齐非常看重文化观念对于自然及人类世界的作用,强调观念的重要性。

葛兰西从克罗齐的文化观中看到了文化的价值,因而想要取得革命的胜利,必须从文化出发,建立出属于本阶级的文化。

拉布里奥拉是意大利的马克思主义者,他的实践哲学更是意大利马克思主义的来源,也是葛兰西的文化领导权理论的来源之一。

简析葛兰西的文化霸权理论

简析葛兰西的文化霸权理论

识分子的智能 ,在每个阶层都会形 成 自身的知识 界 ,知识分子作 为上层 建筑的活动家 ,衡量着各种知识界 阶层 的 “ 有机性 ” 的程度。 “ 知识分 子是统治集团的 ‘ 管家 ’ ,用他们来实 现服从于社 会领导 和政治 管理任 务的智能 ,就是 ( 1 )保证广大人 民群众 ‘ 自由’ 同意基本统 治集团所 提 供 的 社 会 生 活 方 向一 统 治 集 团 的 地 位及 其 在 生 产 界 的 职 能 所 规 定 的 同 意 ;( 2 )执行 国家机关 的强制作用 ,‘ 合法地 ’加 强对 那些都不 积极或 消极表示 同意的集团纪律 ,这些机关在预见当 自由同意一旦消 失时 ,指 挥与管理有可能发生危机点 ,而为全社会建 立的。 ” 0这一 段论述 集中体
简 析 葛 兰 西 的文 化 霸权 理 论
赵 日
安东尼奥 ・ 葛 兰西 ( 1 8 9 1 一l 9 3 7)作 为 方马克 思 主义 的关键 人 物 ,其学术影响力的确立实际上是在 2 0世 纪 6 O年 代 ,在此之前 ,他只 是被作为意大利共产党总书记进行研 究和探讨 。伴 随阿尔都塞对 于葛兰 西的阐释 ,以及人们对 于知识 分子 问题 的兴 趣 ,葛 兰西逐 渐被 挖掘 出 来 ,从而出现葛兰西主义的热潮。但 是由于其著作 大部分是在狱 中完成 的 ,较为零碎和缺乏系统 ,人们对于其思想的理解 和方法也存在着 诸多 争 议 ,或 是 被 冠 以 “ 黑格 尔 的马克思 主 义” 、或是 “ 列 宁 的 马 克 思 主 义” ,甚至也有理论 家否认 他是马克思 主义 。不 管怎样 ,葛兰西 的一系 列概念已为理解马克思主义提供了重要路径和突破 口,如市 民社 会 、有 机知识分子 、文化霸权。本文 旨在于以文化霸权理论 为核心 ,探讨 这一 概念的生成背景与影响 ,从而为理解 葛兰西的思想 提供简短导读 。 文 化 霸 权 理 论 的 根 基 :实 践 哲 学 理解文化霸权理论 ,首先需要关 注到的是葛兰西的实践哲学 观。马 克 思 主 义 的 实 践 观 认 为 人 的 本 质 是 一 切 社会 关 系 的 总 和 ,人 的意 识 是 在 实践 中得以形成并不断发展和改造的 ,不存 在脱离社 会的抽象之 人。葛 兰 西 继 承 马 克 思 主 义 实 践 哲 学 观 ,他认 为 实 践 哲学 的 三 个 组 成 部 分 是 相 互关联 ,不可分割的 ,任何 一种 要 素都 蕴含 在彼 此之 中 ,即哲学 、政 治 、经济是三位一体的关系。实践哲 学既是哲 学的政治 、也是政 治的哲 学 ,“ 实践哲 学在所有的事 物中都有 政治 ,包含 哲学或种 种哲学 在 ,而 唯一的哲学——这是行 动中的历史 ,这是生活本 身。 ” 从 而反对脱 离现 实的唯心主义纯粹理论 。同时 ,他又批 驳了机械论 的唯物主义观 。这种 观念强调经济生产的决 定性作 用 ,而忽视 上层建 筑的意识 体系 复杂性。 在葛兰西的实践哲学中 ,居于中心地 位的是人 , “ 人 与物质 之间 的矛盾 通 过辨证的发展达到统一。在经济学 ,统一的中心是 价值… …在哲 学中 ( 统一 的中心 )是实践 ,即人的意志 ( 上层建筑 )与 经济基础之 间的关 系 ,在政 治中 ( 统一 的中心) 是 国家与 市 民社 会之 间 的关 系,即 国家 ( 经过集 中的意志进行 干预 以使教育 者受教育 ) ” 。 0 在此基础上 ,葛兰西认为实践哲 学担负着两项 任务 , “ 战胜各 自冠 冕堂皇 ,天衣无缝 的现代意识 形态 ,以使 自己的独立 的知识分子集 团得 以 组 成 ;对 那 些 在 文 化 上 还 处 于 中世 纪 状 态 的 民 众 进 行 教 育 。 ” 0这 一 论 述 使得我们意识 到实践哲学 与有机 知识分子 ,文 化领导 权 ,意识形 态 , 市 民 社 会 存 在着 重 要关 联 。 葛 兰 西 的 实 践 哲 学 观 是 与 政 治 密 切 相 连 的 , 作 为意大利共产 党的领袖 ,他 的理论 基于无产 阶级革命 ,并且服务 于无 产 阶级革 命。简而言之 ,葛兰西不仅强 调无产 阶级必须在 政治上联合 起 来夺 取领 导权 ,而且还要 在文化 领域形成专有 的知识 分子团体 ,从 而 占 有 文 化领 导 权 。 二 、文 化 霸权 理论 的 内 涵 霸权 ( h e g o mo n y ) 一词据考证其本 意为国家之 间的支配或控制 ,文 化 霸权概念则是 由普列汉诺夫首次提 出,经 由列宁使用 ,在葛兰西那里 发扬 广大 。C u l t u r e h e g o mo n y又被中译 为 “ 文化领导权 ” ,这其实更合乎 葛 兰西的思想语境 ,他所强调 的不是强制性 的统治 ,而是在 文化教育基 础 之 上 的认 同 。 葛 兰 西 将 上 层 建 筑 分 为 两 个 部 分 :政 治 社 会 和 市 民社 会 ,前 者 是 指 政府 ,警察 ,军 队等社会统治集 团的领导和直接统治职能 ,后者则是指 “ 制定和传播意识形态特别是统治 阶级 意识形态 的各种 私人 的或 民间 的 机构之总称 ,包括教会 、学校 、新 闻舆论机 关、文化学 术 团体 、工会 、 政党等 。 ” 市民社会 的概 念可追溯 至亚里士多德 ,在 古典市 民社 会理论 中它等 同于政治社会 ,是 高于家庭/ 村落的政 治共 同体 。以黑格 尔和 马 克思为代表 的现代市 民社会理论将政治 国家和市民社会 区分 开 ,黑格尔 认为市 民社会处于家庭与 国家之间 ,是 由具有各种需要的个体构 成 的联 合体 ,由于其利 己性 、私人性的特点 ,它低于具有普遍性精神 的理性 国

葛兰西文化霸权理论及其研究意义

葛兰西文化霸权理论及其研究意义

葛兰西文化霸权理论及其研究意义摘要:文化霸权主要是指统治阶级对社会意识形态的控制和领导。

葛兰西的文化霸权理论包含三个主要的理论层面,即统治权和领导权、市民社会以及知识分子阶层。

他的文化霸权为发达资本主义社会文化与权利理论的研究提供了与主流意识形态不同的研究方法与理论选择。

关键词:文化霸权葛兰西研究意义一、葛兰西文化霸权理论的主要内容葛兰西的文化霸权是社会统治集团可以使用的各种社会控制模式,它的产生背景是社会冲突。

文化霸权观念不在于强迫大众违背自己的意愿和良知,屈从于统治阶级的权利压迫,而是让个人心甘情愿积极参与被同化到统治集团的世界观。

葛兰西的文化霸权理论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葛兰西强调文化霸权是通过取得统治权和领导权得以维持的。

他说:“文化霸权的事实是假定采取步骤照顾到了蒙受文化霸权集团的利益和倾向,假定是做出了某种妥协平衡。

他指出,文化霸权是占支配地位的集团与被支配地位集团之间谈判的结果,是一个以抵抗和融合为标志的过程。

2.葛兰西提出了以争夺市民社会为核心的文化革命观。

葛兰西认为:文化霸权的产生及转化都是市民社会的产物,西方社会不同于东方社会就在于西方社会形成了独立的市民阶层。

他在《狱中札记》里明确指出:“目前我们所能做的是确定上层建筑的两个主要层面:一个可以称作‘市民社会’,即通常被称作民间的社会组织的集合体,另一个可称作‘政治社会’或‘国家’。

”葛兰西所指市民社会是指文化伦理和意识形态领域,政治社会则指国家和政府政治活动领域。

国家作为政治社会的主要内涵同市民社会并列,构成了上层建筑的主体。

因此市民社会不再单纯代表传统的经济活动领域,而代表着从经济领域中独立出来的伦理文化和意识形态领域,它在人类社会机制的运行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资产阶级不但拥有政治上的领导权,而且取得了市民社会的文化领导权。

正是基于这样的考虑,葛兰西才提出,在西方国家,掌握市民社会的文化领导权是掌握政治社会领导权的前提条件,革命重心应该从暴力夺取政权转向文化领导权的争夺,其中核心是取得文化领导权或意识形态领导权。

浅析葛兰西的文化领导权思想

浅析葛兰西的文化领导权思想

浅析葛兰西的文化领导权思想【摘要】葛兰西是意大利著名的革命家、理论家,其思想对“西方马克思主义”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他在总结十月革命胜利和西方社会主义革命失败的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创造性地把马克思主义与西方的社会现实相结合,提出了新的独树一帜的政治思想。

这一思想,对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当代资本主义国家和西方社会主义运动提供了一个崭新的视角。

在此我将要着重从他的文化领导权的角度来简要的分析他的思想。

【关键词】文化霸权;市民社会;知识分子安东尼奥·葛兰西(Gramsc,Antonio,1891~1937)是意大利共产党的创始人和杰出领袖,著名的反法西斯战士,西方马克思主义理论家。

他的思想在“二战”后,特别是70年代后,在世界范围内得到广泛的评议和回响。

80年代后我国学术界对的思想也展开了热烈的讨论。

本文仅就他的领导权思想及其在当代的影响作初步的探讨。

马克思以来的无产阶级理论家大都把注意力放在了对政治和经济领导权的获取上,忽视了对文化领导权的占领。

葛兰西深刻认识到,就西方国家而言,取得文化领导权的重要性甚于政治领导权,文化领导权的获得不是一个短暂的暴力过程,而是一个缓慢的理性化进程。

“文化领导权”理论—即无产阶级必须建立起自己的知识分子阶层,通过占有文化领导权,从而最终获得政权。

在葛兰西的理论中,市民社会、文化领导权和知识分子问题是相互关联的,它们共同构成了葛兰西文化和意识形态的主体。

一、市民社会:提供文化领导权的普遍同意基础葛兰西的领导权理论的产生及转化都是市民社会的产物,关于市民社会理论问题的论述,葛兰西并非第一人,在他之前,热格尔、马克思都有过明确的论述。

他们都是在物质生活关系和经济关系的层面上使用市民社会的概念。

简言之,与暴力相对应它代表舆论;与专政统治相对应它代表道德和伦理;与“公共政治”相对应它代表“私人”和民间;与“守夜者”、“宪兵”相对应它代表“教育者”、“意识形态机器”,它看似在国家之外,其实它正是隐秘的国家本身。

解析葛兰西的文化霸权主义及其启示

解析葛兰西的文化霸权主义及其启示

用葛兰西的文化 霸权理论 坚持本 国文化 , 扩 大民众的民族认 同感 , 巩 固并提升 自己的文化领导权 , 从根本上提 高意识形 态领域 的竞争 力。 【 关键词 】 葛兰西 ; 文化霸权 ; 意识形态
利共 产 党的创 始人 和领 导人 , 他被誉 为 “ 发 达资本 主义 社会 的马 克
解 析葛兰西的文化霸权 主义及 其启示
他 山之 石
解析葛 兰西的文化霸权主义及其启示
朱 瑞
( 南京政 治 学院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摘
江 苏南京
2 1 0 0 0 3 )
要 】 本文 阐述 了葛兰西文化霸权核 心理论及其 内涵 , 对葛 兰西的意识形 态理论及其 当代 效应进行 深入分析与思考 , 提 出: 充分运
葛 兰西 在 一劐 书 信中 写道 : “ 通常 把 国 家看作 是 政治 社 会—— 即 用
的文 化 霸权 思想 , 在 互联 网 上传 播 的美 剧 、 韩剧 、 日本 动漫 , 将 一些
行为 方式 和价 值观 念给我 们 本土 的生 活习惯 和风 来 把群 众 控制 得 与特 定 的生产 和 经济 类 型相 一 致的 专政 或 强制 性 外 来的 思想观 念 、 机器 , 而 不是 把它 看作 政治社 会 和市 民社会 之间 的平 衡 。我 所谓 的 俗 有力 的冲 击 。随着经 济 全球化 带来 的文 化上 全球 趋 同的现 象 , 使 把 原有 的民族 文化 市 民社会 是 指一个 社会 集 团通过像 社会 、 工会或 学校这 样一 些 所谓 得 西方 发达 国 家的文化 和 价值观 念渗 透到 我 国 , 葛 兰西 的 霸权思 想对 我们 取得 市 民社会 同 私 人组织 而行使 的整 个国家 的领导 权 。 ” 这 就是说 , 文化 霸权 ( 即 特征 给模 糊掉 了 。因此 , 文 化 领 导 权 )是 政 治 社会 对 市 民 社会 的 意 识形 态 的 平衡 和 统 一 。 市 民 社会 同意 国家权 力 机关 制 订和 传 播的 领导 阶级 意 识形 态 的基 础上, 并 服从 其 的意 识文 化 的领 导 , 这种 构 建起 的统 治 阶级 对其 从

试析葛兰西的文化霸权理论及其现代启示

试析葛兰西的文化霸权理论及其现代启示

试析葛兰西的文化霸权理论及其现代启示
胡启勇
【期刊名称】《贵州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卷),期】2003(000)006
【摘要】本文以葛兰西的文化霸权理论为中心,探究其文化霸权理论与国家理论、知识分子论和革命策略论的关系,阐述其文化霸权理论对现代社会的启示.
【总页数】3页(P101-103)
【作者】胡启勇
【作者单位】贵州民族学院社科部,贵州,贵阳,550025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D815
【相关文献】
1.文化霸权解构与多元文化建构--从葛兰西到萨义德的文化霸权批判理论探究 [J], 齐峰;贾中海
2.文化霸权·知识分子·文学——葛兰西文化霸权理论研究 [J], 李军
3.葛兰西文化霸权理论对我国新时代树立文化自信的启示 [J], 裴士艳
4.何种文化?谁之霸权?——从苏联与中国的政治实践看葛兰西的文化霸权理论 [J], 张羽佳
5.论文化霸权视域下的文化批判与重建——葛兰西文化霸权理论的现代性思考 [J], 王超;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葛兰西文化霸权理论的认识
文化霸权又称文化领导权,这一概念是在一八八三至一八八四年间由普列汉诺夫作为推翻沙皇制度的策略的一部分而首次提出,涉及到无产阶级在联合其他团体,如资产阶级、农民和想推翻沙皇的知识分子时所应有的文化领导权;而后来列宁再次使用了这一概念,他强调大众的参与,不放弃对资产阶级革命的领导权;直到葛兰西把文化霸权最终作为一个概念提了出来,并形成了极富影响力的文化霸权理论。

而要很好的理解葛兰西的文化霸权理论,我觉得需要明确解读几组概念,这也是我在读了相关文化权的资料后得出的认识。

这几组概念很好的诠释了这一理论,同时也明确的指出了葛兰西的文化霸权理论特色之处。

首先是对霸权的表面意义解读。

霸权也就是领导权,是一种支配力量,葛兰西在这里更加强调的是对于知识和道德的领导权。

而“霸”这个字通常是作为一种政治上的意义解读,在这里放到文化中来,是因为葛兰西认为文化在政治化、意识形态化以后便有了“霸”的含义。

霸权又有强制性和非强制性之分,比如法院、监狱等等是强制性的,而文学、艺术等意识形态的东西是非强制性的,在政治社会中,政权的强制性存在使得霸权不可避免,而文化霸权更加注重的是非强制性的那部分,便是制造同意。

其次是对于文化霸权理论中关于国家和市民社会的概念。

葛兰西的霸权理论被誉为当代西方大众文化理论中影响最大的西方马克思主义学说之一,葛兰西的文化霸权理论对马克思的思想有所继承,也有所发展。

马克思和葛兰西都强调了阶级的概念,但是葛兰西对于国家的概念做了相关论述。

这一点,葛兰西在上层建筑中做了区分。

葛兰西认为国家分为政治社会和市民社会,前者是要靠强制和统治来领导的,具有政治领导权;而后者是通过制造同意来实现,具有同意领导权,也就是说领导权也是分为强制和同意两个方面的。

葛兰西继承了马克思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论断,但同时他又反对这种庸俗的决定论,他认为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的作用是复杂的,不是简单的决定与被决定的关系。

基于此,葛兰西还首创了知识分子的概念。

在他的上层建筑概念里,知识分子是联系市民和政治社会的中介,有机知识分子作为统治阶级的管家兼代理人在对于霸权的建立和推广中起着不可磨灭的作用。

在葛兰西看来,市民社会是一个愚民社会,是需要这样的知识分子中介介入其中进行引导的,这样就不难理解文化霸权的生产与再生产过程是产生于市民社会的,而参与这个生产过程的每个人都可以是葛兰西意义上的知识分子,只是职能的不同,权力和作用的大小不同而已。

第三个重要的概念是意识形态。

马克思认为意识形态包括理论、思想和文本,是一种多元的文化。

文化一方面具有创造的正面价值,一方面又是资本主义文明的拜教物。

文化是一种意识形态,它受物质现实的制约,它对经济基础有重大的影响与反作用。

在葛兰西看来,意识形态是“一种在艺术、法律、经济行为和所有的、个体的、及集体的生活中含蓄地显露出来的世界观”。

意识形态的主体是超个人的,霸权就是一种有组织的意识形态,所以,正是意识形态创造了主体并使之行动。

在葛兰西提出的“有机意识形态”概念中,主体是知识分子,物质载体则是教会、学校、大众传媒、工会、党派等组织团体。

这种意识形态由知识分子制造并传播,在文化霸权的实行过程中。

文化中这样一群出类拔萃的知识分子具有领导文化和总体意识形态的作用。

现代社会,宗教、法庭、工会、传媒文化都已经成为了国家意识形态的机器与工具,统治阶级不是一味的强制性领导,而是含蓄的将对于艺术、法律、文化的意识形态通过这些机构潜移默化到大众生活中去,文化的生产、传输、阐释过程就是意识形态的生产过程,这些大众传媒机构已经成为了最重要的意识形态国家机器。

我觉得对意识形态的解读可以分两个角度,一是统治阶级通过对社会意识形态进行控制和领导,二是国家意识形态与大众相互斗争、相互协商和谈判,当国家的意识形态
和被改造、引导中的市民的意识形态达成了一致,文化霸权的建立推广过程也就完成了。

一如霍尔对于葛兰西文化霸权理论的解读——霸权是一种意识形态的领导权。

关于文化霸权理论还有很多不同的解读,在该理论炙手可热的时候怎么强调这一理论对于文化研究的意义都不为过。

但是有一点,葛兰西对于霸权和强制的区分貌似很明确,但是在现实中我们很难讲霸权和强制划清界限,文化霸权的制造同意很难达到绝对的同意,其中必然会有强制的成分。

当今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还有各国之间的文化交融,很难说是一种真正的文化大潮,还是潜在的文化霸权策略或者强制手段。

同时对于不同的文化形态,像电视、电影、流行音乐等,它们都有自己不同的技术特征和传播途径,所以对于不同文化领域的分析也不可能运用文化霸权理论一概而论。

还是应该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

;另外,我觉得在中国还没有达到这种靠制造同意来领导社会的状态,中国的领导层还多是靠强制性的政策、文件来领导来说服公众的。

这也与中国的社会体制,乃至文化传媒体制有很大的关系,正如温家宝总理在两会上说:中国真正实现现代化还要上百年。

在中国这种由强制领导到制造同意的转换过程应该也需要伴随着中国现代化的实现而实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