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三章物态变化第2节熔化和凝固同步练习 含答案

合集下载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三章第二节熔化与凝固同步练习(含解析)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三章第二节熔化与凝固同步练习(含解析)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三章第二节熔化与凝固同步练习(含解析)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三章第二节熔化与凝固同步练习一、单选题1. “糖画”是我国一种传统民间手工艺,以糖为材料来造型。

如图所示,先把糖加热成糖汁,在绘制造型时,用汤勺舀起糖汁,在石板上飞快地来回浇铸,画出各种造型后,用小铲刀将糖画铲起,粘在竹签上即可。

关于“糖画”制作过程中糖的吸、放热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一直在吸热B. 一直在放热C. 先放热,后吸热D. 先吸热,后放热2. 图甲为探究冰熔化特点的实验装置,图乙为观察“碘锤”中的物态变化实验装置。

已知标准大气压下,冰和碘的熔点分别是和。

对比两实验有以下判断:冰和碘都经历了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冰和碘在物态变化过程中都需要吸收热量,这两个判断( )A. 只有正确B. 只有正确C. 都正确D. 都错误3. 图示为某种物质熔化时温度随时间的变化的图象。

根据图象,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 该物质熔化过程持续了B. 该物质是晶体,熔点为C. 在第,该物质处于固液共存状态D. 在第到第之间,由于物质温度不变,所以不吸收热量4. 如图所示是海波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

由此可判断( )A. 海波是非晶体B. 海波的熔化时间是C. 海波的熔点是D. 海波在熔化过程中吸收热量,温度升高5. 如图所示的物态变化实例中,由于熔化形成的是( )A. 立春时节冰化成的水B. 白露时节草叶上的露珠C. 大雪时节落在地上的雪D. 冬至时节房檐上的冰挂6. 下表列出了几种晶体的熔点,可判断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固态氢固态酒精固态水银金钢钨A. 在时,氢是固态B. 灯丝用钨制成,不容易熔化C. 钢掉入纯金水中一定不会熔化D. 水银温度计在时不能使用7. 用打印技术可以打印钛合金眼镜架。

在高能激光的作用下,钛合金粉末吸收热量变成液态,再定型成为镜架。

在此过程中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A. 熔化和凝固B. 升华和凝华C. 汽化和液化D. 液化和凝固8. 如图所示是北京冬奥会上的人工造雪机。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 3.2 熔化和凝固(含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 3.2 熔化和凝固(含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 3.2 熔化和凝固(含答案)3.2熔化和凝固一.选择题1.下列物态变化现象中属于熔化的是()A.冰雪的消融B.雾凇的形成C.云海的形成D.白雾的消散2.下列现象中不可能发生的是()A.物体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B.固体在熔化过程中,不断吸热,温度不断升高C.把一块﹣10℃的冰放到0℃的房间里,冰会慢慢地熔化D.水的沸点会低于或高于100℃3.关于晶体和非晶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晶体和非晶体在熔化过程中温度都升高B.晶体有熔点,非晶体没有熔点C.晶体熔化时吸热,非晶体熔化时不吸热D.当晶体处于熔点温度时,它的状态应该是固态或液态4.根据表中所列的几种物质的熔点,下列判断错误的是()物质名称固态水银金铜钢钨固态氢固态氦熔点/℃ ﹣39 1064 1083 1300 3410 ﹣259 ﹣272A.电灯泡的灯丝用钨制成,不易熔化而断B.俗话说“真金不怕火炼”,所以纯金掉入钢水中不会熔化C.水银温度计在﹣40℃时已失效,不能使用D.在﹣265℃时,氢气是固态5.在标准大气压下,由下图表格数据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物质名称钨铁钢铜金固态水银固态氮熔点(℃)3410 1535 1515 1083 1064 ﹣39 ﹣259A.铜球掉在铁水中不会熔化B.用铜锅熔化钢块也行C.在﹣265℃时氮是固态D.﹣40℃的气温是可以用水银温度计测量的6.关于熔化和凝固,正确的说法是哪个?()A.固体在熔化时都要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B.固体在凝固时都要放热,温度降低C.固体都有一定的熔点D.晶体在熔化过程中要吸热,温度保持不变7.如图中,a、b、c三条图线表示三种质量相等的固体同时同等条件下加热时的熔化图象,由图可知()A.a、b、c肯定都是晶体B.a、b、c的熔点相同C.c比a熔点的低D.a比b的熔点高8.下列实例中利用了熔化吸热的是()A.运输食品时利用干冰降温防止食品腐烂B.天热时向地上洒水会感到凉快C.给发烧的病人用酒精擦拭身体以进行物理降温D.向可乐饮料中加冰块会使饮料变得更凉9.夏天,加在饮料里的冰块逐渐消失,其物态变化是()A.升华B.凝华C.熔化D.凝固二.填空题10.如图所示的冬捕场景中,被捕上来的鱼过一会儿表面上会结出一层薄薄的冰,这一现象称为。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3.2熔化和凝固》同步练习题(含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3.2熔化和凝固》同步练习题(含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3.2熔化和凝固》同步练习题(含答案)学校: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

1.图为物质熔化或凝固时的温度变化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图为非晶体熔化时的温度变化曲线B.图为晶体凝固时的温度变化曲线C.图中FG段表示物质在吸热D.图中GH段表示物质处于液态2.几种金属物质的熔点(标准大气压下)如下表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物质名称固态水银金铜铁钨熔点/℃-391064108315353410AB.金在1064℃时一定处于固液共存状态C.水银温度计可测量零下40℃的气温D.用钨丝作白炽灯的灯丝,是因为钨的熔点高3.如图是甲、乙两种固态物质在加热过程中温度随时间变化关系的图像,由图像可以判断()A.甲物质是晶体B.80℃的乙物质可能是液态C.甲物质在第5min时开始熔化D.0~12min为乙物质的熔化过程4.夏季,我们吃雪糕感到凉爽,其中蕴含的物理知识是()A.凝固放热B.熔化吸热C.汽化吸热D.升华吸热5.海波的熔化图像如图所示。

根据图像提供的信息可以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有()A.海波是晶体,其熔点是48℃B.第8min时海波处于固液共存状态C.在6min~12min内,海波温度不变,不吸收热量D.第15min时海波处于液态6.北方冬季贮菜,为防止地窖的菜被冻坏,人们常在地窖里放几桶水,这是利用了水()A.凝固放热B.凝固吸热C.汽化放热D.汽化吸热7.有一种金属存放在30℃的煤油中时是固态,当煤油温度变为45℃后,它逐渐熔化,该金属可能是()金属A汞B铯C铷D钾熔点/℃39293963A.A B.B8.如图所示是《天工开物》中记载的古人造兽糖的情景,先将固体状态的糖放入瓦罐中用慢火煎化,然后倒入兽形模具,冷却脱模就成为兽糖。

造兽糖过程发生的物态变化是()A.仅熔化B.仅凝固C.先熔化后凝固D.先凝固后熔化9.有些冰雕作品制作过程是这样的,将水注入模具中,在低温下,水会逐渐形成冰雕作品,这一过程涉及到的物态变化和对应的吸放热情况说法正确的是()A.凝固放热B.凝固吸热C.凝华吸热D.凝华放热10.用如图甲的两套相同装置,分别对相等质量的固体M、N 加热。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同步测试:第3章第2节 熔化和凝固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同步测试:第3章第2节 熔化和凝固

3.2熔化和凝固1.下列物态变化中,属于熔化的是()A.湿衣服晾干B.把白糖加水后化成糖水C.树叶上的露珠D.春天到来,江河中的冰化成水【答案】D【解析】A.湿衣服晾干了,液态的水变为气态的水蒸气,是汽化现象;B.把白糖加水后化成糖水,属于扩散现象,不是物态变化;C.树叶上的露珠,气态的水蒸气变为液态的水,是液化现象;D.春天来了,江河中的冰化成了水,固态的冰变为液态的水,是熔化现象;故选D.【点睛】熔化是指物质由固态变成液态;冰是固态,水是液态,冰变成水是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据此解答!2.下列固体中属于晶体的是()A.沥青B.冰C.松香D.石蜡【答案】B【解析】沥青、松香、石蜡没有确定的熔点和凝固点,都属于非晶体;冰有确定的熔点和凝固点,属于晶体,故选B。

考点: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3.2015年5月26日印度出现高温天气.首都新德里的一条道路上的沥青被烤化,斑马线变得扭曲模糊,如图所示.关于这个情景的说法正确的是()A.沥青被烤化属于熔化现象B.沥青属于晶体C.沥青被烤化过程放热D.沥青被烤化时其温度降低【答案】A【解析】沥青被烤化由固态变为液态,属于熔化现象,故A正确为答案。

沥青没有固定的熔化温度,因此沥青属于非晶体,故B错误。

沥青熔化过程中吸热,凝固过程中放热,故C错误。

沥青被烤化时,吸收热量,温度升高,故D错误。

4.市场上有一种“55℃保温杯”,外层为隔热材料,内层为导热材料,夹层间有“神奇物质”.开水倒入杯中数分钟后,水温降为55℃且能较长时间保持不变.“神奇物质”在55℃()A.一定处于固态B.一定处于液态C.一定处于固、液混合态D.以上情况都有可能【答案】D【解析】根据题目中的描述可知,此物质属于晶体,有固定的熔点为55℃,处于熔点温度的物质的状态可能为液态,也可能为固态,还可能是固液共存的状态,故应选D。

5.北方冬天菜窖里放几桶水,可以使窖内的温度不会过低,菜不致冻坏,这主要是因为() A.水是热的不良导体,不善于传热B.水的温度比气温高C.水结冰时要放热D.水能供给蔬菜水分【答案】C【解析】冬天在菜窖中放几桶水,水受冷就会凝固,凝固要放出热量,使菜窖的温度不至于过低而将菜冻坏。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3.2 熔化和凝固(分层练习)(解析版)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3.2 熔化和凝固(分层练习)(解析版)

3.2 熔化和凝固目录................................................................... 错误!未定义书签。

考点01 物态和物态变化. (2)考点02 熔化和凝固 (2)考点03 熔化吸热和凝固放热的应用 (3)考点04 熔点和凝固点 (5)考点05 熔化和凝固图像 (5)考点06 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 (7) (10) (21)考点01 物态和物态变化1.下列物体中的物质属于气态的是()A.紫色的碘蒸气B.雾C.高空喷气式飞机飞过后的白色飞机尾迹D.干冰【答案】A【解析】A.紫色的碘蒸气是气态,故A符合题意;B.雾是液态,故B不符合题意;C.高空喷气式飞机飞过后的白色飞机尾迹是液态,故C不符合题意;D.干冰是固态的二氧化碳,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2.将下列物质按状态分类:糖、酱油、橡皮、氧气、酒精、铅球。

(1)属于固态的有;(2)属于液态的有;(3)属于气态的有。

【答案】糖、橡皮、铅球酱油、酒精氧气【解析】(1)[1]糖、橡皮和铅球在常温、常压下是固态。

(2)[2]酱油、酒精在常温、常压下是液态。

(3)[3]氧气在常温、常压下是气态。

3.物态变化:物质各种状态间的叫做物态变化。

是物态变化的决定因素,随着温度的变化,自然界中的物质一般都会发生物态变化。

【答案】变化温度【解析】[1]固态、液态和气态是物质常见的三种状态。

物质各种状态间的变化叫做物态变化。

[2]随着温度的变化,自然界中同种物质的不同状态之间一般还可以相互转化,温度是物态变化的决定因素。

考点02熔化和凝固4.全世界共有16个国家修建有高铁,其中中国的高铁里程位居世界第一。

用铁块铸造铁轨的过程中发生的物态变化是()A.熔化B.凝固C.先熔化后凝固D.先凝固后熔化【答案】C【解析】铸造厂在用铁制作铸件的过程中,先把铁块变成铁水,然后再把铁水变成铸件,物质先由固态变成液态,再由液态变成固态,是先熔化后凝固。

部编物理八年级上册3.2熔化和凝固(同步练习)(解析版)含答案

部编物理八年级上册3.2熔化和凝固(同步练习)(解析版)含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3章《物态变化》第2节熔化和凝固(同步基础练习)一、选择题(共20小题):1.下列物态变化中,属于熔化现象的是( )A.冬天,人嘴里呼出“白气”B.夏天,人吃冰棒感觉凉爽C.用纸锅烧水,水沸腾但锅不会燃烧D.游泳的人刚从水中出来,感觉特别冷【答案】B【解析】解:A、冬天,人嘴里呼出“白气”是水蒸气遇冷液化而成的小水滴,故A 错误;B、夏天,人吃冰棒感觉凉爽,是因为冰棒熔化吸收热量,故B正确;C、水沸腾是一种汽化现象,锅不会燃烧的原因是纸的燃点高于水的沸点,故C错误;D、游泳后刚从水里出来,感觉特别冷,是由于身上的水蒸发吸热造成的,故D错误。

故选:B。

2.夏至前后是荔枝的最佳上市时节,小玲细心地发现在家收到网购的荔枝时,泡沫箱内还有许多用来保鲜的冰袋,其主要的保鲜原理是( )A.熔化放热 B.熔化吸热 C.汽化吸热 D.凝固放热【答案】B【解析】解:将冰袋和荔枝一起放在泡沫箱中,冰吸收热量,熔化成水,使得荔枝温度降低,不易变质,故ACD不符合题意,B符合题意。

故选:B。

3.寒冬季节放在室外的盛满水的水缸会破裂,通过观察发现降温时水缸中的水( )A.是从水面开始凝固的 B.是从中央开始凝固的C.是从缸底开始凝固的 D.是同时开始凝固的【答案】A【解析】解:质量是物体本身的一种属性,水结成冰后,是从水面开始凝固的,质量不变,冰的质量等于水的质量,而冰的密度比水的密度小,由ρ=m可知,体积会V变大,水缸的容积不变,所以寒冬季节放在室外的盛满水的水缸会破裂。

故选:A。

4.在“探究蜡烛的熔化特点”和“观察‘碘锤’中的物态变化”两个活动中,采用水浴法加热的主要目的是( )A.都是为了受热均匀B.都是为了控制温度C.前者是为了受热均匀,后者是为了控制温度D.前者是为了控制温度,后者是为了受热均匀【答案】C【解析】解:水浴法可以使物体受热均匀,因此,在“探究蜡烛的熔化特点”的实验中采用水浴法加热;在“观察‘碘锤’中的物态变化”的实验中,碘的熔点高于100℃,采用水浴法加热可使碘受热时只会发生升华,而不能达到熔点,不会熔化,这样通过控制温度可使实验效果更明显。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 熔化和凝固》同步练习题及答案-人教版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 熔化和凝固》同步练习题及答案-人教版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 熔化和凝固》同步练习题及答案-人教版学校: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知识点回顾一、物态变化1.固态、液态和气态是物质常见的三种状态,物质各种状态间的变化叫做物态变化。

二、熔化和凝固1.熔化: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熔化,吸热。

2.凝固: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凝固,放热。

三、晶体和非晶体晶体非晶体定义在熔化过程中不断吸热,温度却保持不变,有确定熔化温度的固体 在熔化过程中只要不断吸热,温度就不断上升,没有确定熔化温度的固体例子海波、冰、水晶、石英、食盐、各种金属等蜡、松香、玻璃、沥青等熔点有熔点没有熔点熔化图像性质(1)OA 之间为熔化前,物质处于固态,是晶体吸热升温过程; AB 之间为熔化时,物质处于固液共存态, 是晶体熔化过程,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此温度为熔点(如图中T 1);(3)BC 之间为熔化后,物质处于液态,表示液体吸热升温过程。

吸热熔化,温度不断升高,无确定熔点。

巩固练习一、单选题1.下列各组物体都是晶体的一组是()A.固态水银、铁、海波B.食盐、沥青、玻璃C.冰、松香、雪花D.萘、铜、沥青2.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传统民间艺人会制作一种“糖画”,先把糖加热到流体状态,用它画成各种小动物图案,如图,再慢慢晾干变硬,送给小朋友。

关于制作“糖画”的全过程,下列表述正确的是()A.糖的物态变化是先熔化后凝固B.糖的温度一直在增加C.糖的物态变化是先凝固后熔化D.糖的温度一直在降低3.根据下表中所列出的几种物质的熔点,判断下列说法,其中正确的是()物质名称固态水银金铜钢固态氢熔点/℃-39 1064 1083 1515 -259A.在-265℃时,氢是液态B.纯金掉入钢水中不会熔化C.钢可以用铜锅来熔化D.水银温度计在低于-40℃时不能使用4.把一盆冰水混合物放在太阳底下,冰没有全部被熔化以前()A.冰和水的温度都会升高B.冰的温度不变,水的温度升高C.水的温度不变,冰的温度升高D.冰和水的温度都保持不变5.如图是“探究烛蜡熔化的特点”的实验,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烛蜡应碾碎之后放入试管中B.温度计的玻璃泡应插入烛蜡内部C.“水浴法”加热可以使烛蜡的温度不超过熔点D.烛蜡熔化过程中升温变缓说明烛蜡是非晶体6.关于晶体和非晶体,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冰是晶体B. 晶体在熔化过程中不吸热,温度保持不变C. 石蜡是非晶体D. 非晶体在熔化过程中吸热,温度持续升高7.如图甲所示,是小坤“探究物质熔化规律”的实验装置,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图甲采用水浴法加热是为了使物质受热更快B.图乙中温度计的示数为2℃C.图丙中物质在AB段处于固态,该物质是晶体D.图丙中物质在BC段吸收热量、温度不变8.如图是海波和石蜡的熔化实验图像,以下说法不正确的()A.甲在第2min时是固态B.乙有熔点C.甲的熔点是48℃D.乙是石蜡二、填空题9.民间数九顺口溜,“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三九四九说的是一年中最冷的时候,湖面河水结冰,水结为冰描述的物态变化是。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3.2熔化和凝固》同步练习题(有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3.2熔化和凝固》同步练习题(有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3.2熔化和凝固》同步练习题(有答案)学校: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单选题1.铁锅里可以熔化铝,但铝锅内不能熔化铁,这是因为A.铝的传热本领比铁大B.铁的传热本领比铝大C.铁的熔点比铝高D.铁比铝硬2.小华把0℃的碎冰块放在保温杯中,在冰中撒一些食盐,搅拌后用温度计插在碎冰块内测量其温度,发现所测得的温度降到0℃以下.小华觉得很奇怪,他认为物体只有放热后温度才会降低,周围环境的温度都比0℃高,冰块怎么会向周围放热呢?下列能合理解释这一现象的猜想是()A.盐溶解时吸收热量B.加盐后冰熔点降低,冰熔化吸热C.加盐后冰熔点升高,冰熔化吸热D.一定是温度计不准确3.放在饮料中的冰块会越来越小,这个现象中包含的物态变化过程是()A.汽化B.熔化C.液化D.凝华4.如图是海波和石蜡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则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甲对应石蜡,乙对应海波B.甲在第10min时为气态C.甲熔化时温度保持不变D.乙的熔点随温度的升高而升高5.小明将凝固点为47℃的某液态合金放在室温为25℃的实验室中,该合金从70℃降至47℃并保持47℃一段时间再降至35℃。

合金在此过程()A.一直对外放热B.先熔化再液化C.温度保持47℃时,不吸热也不放热D.一直处于液态6.下列各组物体中均具有熔点的是()A.冰铁海波B.萘石英沥青C.铜石蜡水银D.松香食盐玻璃7.关于晶体和非晶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天上飘下的雪花是非晶体B.晶体有熔点,非晶体没有熔点C.晶体和非晶体在熔化过程中温度都升高D.晶体在熔化时吸热,非晶体熔化时不吸热8.有一种辨别“地沟油”和食用“植物油”的简易方法.即把“地沟油”和食用“植物油”同时放入冰箱的保鲜柜中,可发现“地沟油”先“冰冻”了.这是根据物质的哪一种特性来辨别的?()A.比热容B.沸点C.凝固点D.热值9.关于晶体和非晶体,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晶体和非晶体都有固定的熔点B.晶体和非晶体熔化时都要先变软,然后变成粘稠体,最后变成液体C.晶体和非晶体熔化时都要吸收热量且温度保持不变D.晶体和非晶体吸收热量时都可能变成液体10.如图是某物质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根据图象中的信息,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该物质为非晶体B.该物质的熔化过程用了10minC.该物质的熔点是100℃D.第3min物质处于固、液混合状态二、填空题11.在“探究某固体熔化时温度变化的规律”实验中,某同学根据所测数据绘制的固体温度随时间变化图像如图所示。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三章物态变化第2节熔化和凝固同步练习 含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三章物态变化第2节熔化和凝固同步练习   含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第三章物态变化第2节熔化和凝固同步练习含答案1.下列自然现象中,属于熔化现象的是()A .春天河里的冰化成水B .夏天洒在地上的水变干C .秋天空气中的水蒸气变成雾D .冬天湖水结冰2.目前家庭汽车保有量越来越高,以下跟汽车有关的热现象中说法错误的是A.汽车玻璃起“雾”影响行车安全,是车内水蒸气液化形成的B.冬天排气管冒出的“白气”,是水蒸气凝华成的小冰晶C.汽车水箱中加入适量酒精降低了水的凝固点,防止水结冰胀破水箱D.空调制冷时,制冷剂汽化吸热、液化放热,将车内的“热”“搬”到车外3. 下列物态变化中,属于熔化现象的是()4.下列不是熔化现象的是()A.春暖后,江河中的冰化成水B.碎玻璃在高温炉里变成液态玻璃C.把白糖放入水中变成糖水D.炎热的夏天,马路变软了5. 下表列出了几种晶体的熔点,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在-268℃时,氢是固态B.灯泡的灯丝用钨制成,不容易熔化C.纯金掉入钢水中不会熔化D.水银温度计在-40℃时不能使用6.以下给出的物质属于晶体的是( )A.松香B.沥青C.玻璃D.海波7.下列物质中,均属于晶体的一组是A.塑料、沥青、蜂蜡B.玻璃、水、石英C.萘、铁、松香D.水晶、食盐、黄金8.在探究某种物质的熔化规律时,小刚记录的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该物质属于非晶体B.该物质的温度达到46 ℃时,其状态是液态C.将50 ℃的该物质放在教室里,它会逐渐凝固D.将装有该物质的试管放在48 ℃的温水中,该物质会逐渐熔化9.如图是中央二台“真假实验室”的一个探究实验,刚从冰箱冷冻室拿出的冰棍贴紧舌头,舌头迅速被“冻”在冰棍上,这时发生的物态变化是()A. 熔化B. 凝固C. 液化D. 凝华10.下列图像中,能正确描述晶体熔化的是()11.随温度的变化物质会在、、三种状态之间变化,称为物态变化。

雪、霜、雾、露、雨、冰雹中,以固态存在的是,以液态存在的是。

3.2 熔化和凝固习题及解析(分层练习)八年级物理上册(人教版2024)

3.2 熔化和凝固习题及解析(分层练习)八年级物理上册(人教版2024)

3.2 熔化和凝固习题及解析(分层练习)一、物态变化1.物态变化:物质各种______间的变化叫做物态变化。

______是物态变化的决定因素,随着温度的变化,自然界中的物质一般都会发生物态变化。

【答案】状态,温度。

【详解】固态、液态和气态是物质常见的三种状态。

物质各种状态间的变化叫做物态变化。

随着温度的变化,自然界中同种物质的不同状态之间一般还可以相互转化,温度是物态变化的决定因素。

2.自然界中物质存在的常见状态有固、液、______三种。

物质这三种状态在一定条件下可相互转化,故自然界中常见的物态变化有______种。

【答案】气 6/六【详解】物质有三种状态,即固态、液态和气态,它们所处的状态与它们的温度有关,温度不同所处的状态不同。

常见的物态变化有熔化、凝固、汽化、液化、升华、凝华6种。

3.下列情景中属于物态变化的是()A.一块铁放在炉子上烧红了 B.阳光下,小雪人“流汗”了C.玻璃杯被打碎 D.一瓶水,越喝越少【答案】B【详解】A.一块铁放在火炉中烧红了,温度改变,但状态没变,仍然是固态,A不符题意;B.阳光下,小雪人“流汗”了,物质由固态变成液态,属于熔化现象,故B符合题意;C.玻璃杯被打碎了,玻璃杯发生了形状改变,但状态没变,仍然是固态,故C不符合题意;D.一瓶水,越喝越少,质量发生改变,但状态没有改变,仍然是液态,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二、熔化和凝固4.我国古代科技著作《天工开物》中,对釜的铸造有“铁化如水,以泥固针铁柄勺从嘴受注”这样的记载。

其中“铁化如水”描述的物态变化是,该过程是一个(吸收/放出)热量的过程。

【答案】熔化吸热【详解】“铁化如水”是指铁从固态变为液态,是熔化过程,熔化吸热。

5.如图所示,水中加冰块,喝着比较凉爽,是因为冰块在(填物态变化名称)时吸热,冰块消失前饮料温度的特点是。

【答案】熔化保持不变【详解】夏天往饮料中加少量冰块,冰块在熔化时吸热。

晶体在熔化过程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 3-2 熔化和凝固 同步练习(解析版)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 3-2 熔化和凝固 同步练习(解析版)

3.2 熔化和凝固知识梳理一、物态变化1.三种状态举例固态的石头液态的水气态的空气2.物质处于三态的微观结构3.常见的三种物质状态极其对比物质的状态固态液态气态固定形状√××固定体积√√×流动性×√√同种物质在不同状态下的能量低中高举例冰、铁块、石头、玻璃水、酒精、煤油空气、氧气、水蒸气、二氧化碳气体4.物态变化与吸放热(1)定义:物质在不同状态之间发生转化。

(2)物态变化与吸放热:①同种物质在发声物态变化时,会伴随着吸收热量或放出热量。

②从低能量状态,转变为高能量状态,物质要吸收热量;反之,要放出热量。

二、熔化和凝固 1.熔化和凝固现象 熔化冰熔化蜡烛熔化铁熔化为铁水凝固水凝固成冰岩浆喷发后凝固为岩石凝华 (放热)凝固 (放热)液化 (放热)升华 (吸热)熔化 (吸热)汽化(吸热)气 态液 态固 态物态变化与吸放热2.晶体与非晶体熔化时,温度保持不变的物质为晶体,否则为非晶体。

3.晶体熔化实验(以海波熔化为例)(1)实验器材铁架台、酒精灯、石棉网、烧杯、试管、温度计、搅拌棒、秒表(2)关于仪器的考点:①铁架台安装顺序:自下而上;②石棉网的作用:使烧杯均匀受热,防止炸裂;③搅拌棒的作用:搅拌试管内海波,使之受热均匀;※不能直接用温度计搅拌,以免玻璃泡破碎,损坏温度计。

④秒表的作用:实验要求每隔一定时间记录一次海波温度,方便研究熔化过程中温度随时间变化的特点。

(要小心秒表这个仪器,一般配图里,没有画出这个仪器,考试一旦问到,很有可能想不到还需要这个仪器)⑤试管放入烧杯中水的深度要合适:让试管中装有海波的部分完全浸没于水中。

(3)加热方法:水浴加热法不用酒精灯火焰直接加热试管,而用水浴加热法,目的:使海波受热均匀,温度升高较缓,方便研究海波熔化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特点。

4.晶体熔化(凝固)VS非晶体熔化(凝固)温度-时间图象图1:晶体熔化图3:非晶体熔化图4:非晶体凝固图2:晶体凝固图5:晶体熔化与凝固→5.晶体熔化(凝固)图象总结(1)状态:(如图1)①熔化阶段为BC段;②AB段为固态,BC段为固液共存态,CD为液态。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三章 第2节 熔化和凝固 同步练习和答案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三章 第2节 熔化和凝固 同步练习和答案

第2节熔化和凝固一、单选题1.下列物质属于非晶体的是()A. 铜B. 冰C. 松香D. 海波2.关于如图所示的屋檐下的冰锥的形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空气中的水蒸气凝华形成的B. 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形成水,水凝固形成的C. 雪熔化成水,水凝固形成的D. 冰锥是在极其寒冷的冬季形成的3.下列关于熔点说法正确的是:()A. 固体熔化时的温度叫做熔点B. 晶体熔化时,温度保持不变,不继续加热C. 所有晶体熔化时,都有熔点D. 相同气压下同一晶体,熔点和凝固点可以不同4.物体放出热量,它的温度()A. 不一定降低B. 一定不降低C. 一定降低D. 一定不变5.把﹣5℃的冰投入0℃的水中(周围空气是0℃),过了一段时间,()A. 冰的数量增多B. 水的数量变多C. 冰和水的数量都没变D. 以上三种情况都有可能6.一个杯子中装有特殊金属制成的勺子,把热水瓶中的开水(略低于100℃)倒入杯中,一会儿金属勺熔化了。

当杯中的水温降为室温(26℃)后,杯中凝固出一金属块。

关于这种金属的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 该金属凝固点低于100℃ B. 该金属熔点低于26℃C. 该金属凝固点高于100℃D. 该金属熔点高于100℃7.根据下表中的资料,利用你学过的物理知识,可以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固态酒精的温度一定低于﹣117℃B. 南极的最低气温达﹣89.2℃,要测量南极的气温应选用水银温度计C. 灯泡里的灯丝要用金属钨来做D. 水达到0℃就一定会结冰8.如图所示,能用来描述晶体凝固过程的图象是()A. B.C. D.9.冬天,小明发现河水结冰了,但室外咸菜缸中的盐水却没有结冰,这是因为盐水比水的()A. 凝固点高B. 凝固点低C. 比热容大D. 比热容小10.小明在家中打开冰箱看到一些现象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冷冻室内的鱼硬梆梆的,由于鱼内的水凝固造成的B. 冷冻室内壁上还附着一层霜,是由于水蒸气凝华形成C. 里面的蔬菜变的干瘪了,是由于蔬菜中的水渗透出来的缘故D. 拿出的易拉罐“出汗”是由于水蒸气液化形成的11.两盆冰水混合物,各自处于太阳下和背阴处,在盆内冰尚未熔化完以前,用温度计去测盆内水的温度时A. 太阳下的那盆水温度较高B. 背阴处的那盆水温度较高C. 两盆水的温度一样高D. 不知气温高低,无法判断二、填空题12.小明同学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对冰加热.根据实验记录他绘制了冰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乙所示.由图像可知冰是________(填“晶体”或“非晶体”);在第10min这一时刻,杯里的物质处于________(填“固态”、“液态”或“固液共存态”);熔化过程共经历了________ min,这个过程要________热,温度________(填“升高”、“降低”或“不变”).13.如图甲,是李辉“探究冰块熔化规律”的实验,图乙是根据实验数据描绘出的该物质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①实验中使用的温度计是根据________的原理制成的.②由图乙可知,该物质是________(选填“晶体”或“非晶体”).③如果物质在单位时间里吸收得热量相等,则物质在AB段的比热容________(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物质在CD段的比热容.14.如图所示是某物质由液体变为固态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则该物质固态时属于________(填“晶体”或“非晶体”);t2时刻物体内能________(填“大于”、“等于”或“小于”)t3时刻物体内能.15.小红同学在做探究物质的熔化规律"的实验时,观察到试管内的物质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此时温度计示数如图所示,则该物质的熔点是________℃。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第二节熔化和凝固同步练习题(含 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第二节熔化和凝固同步练习题(含 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第二节熔化和凝固同步练习(含答案)1.下列现象中,属于吸热的物态变化是ACA.春天,冰封的河面消融B.夏天,剥开包装纸后冰棒会冒“白气”C.秋天,清晨的雾在太阳出来后散去D.冬天,湖水结冰2.下列关于物态变化的说法,正确的是AA.晶体在熔化过程中要不断吸热B.水在蒸发过程中要不断放热C.往豆浆中加糖,豆浆会变甜这是液化现象D.冰块的形成是凝华现象3.生活中的很多现象可以用学过的物理知识加以解释.下列解释错误的是A A.天气很冷时,窗玻璃上会出现冰花,这是一种凝固现象B.“下雪不冷化雪冷”,这是因为雪在熔化时吸热C.游泳后,刚从水中出来,感觉比较冷,这是因为人身上水分蒸发带走热量D.取出在冰箱中被冷冻的冰糕,放一会儿,发现包装外层出现小水珠.这是一种液化现象4.小明对冰加热,冰熔化成水直至沸腾。

在此过程中他通过测量绘制了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所示。

关于图象下列分析正确的是BA.图象中的AB段表示冰的熔化过程B.冰有一定的熔点,说明冰是晶体C.水升温比冰慢,说明水的比热容比冰小D.水沸腾时温度不变,说明沸腾不需要吸热5.以下与物态变化相关的说法正确的是BA.气衣柜里放樟脑片,利用了汽化B.气温低于水银熔点的地方,不能使用水银温度计C.北方的冬天,在菜窖里放几桶水,是为了利用水的汽化吸热D.电冰箱使用的制冷物质工作时,在冷冻室要液化,在冷凝器要汽化6.下列有关热现象的阐述正确的是AA.夏天,游泳后刚从水中上岸会感到冷,这是因为水蒸发吸热的缘故B.用敞口的锅烧水,水沸腾后,再用猛火继续加热,水的温度将逐渐升高C.加油站都有这样的提示“请熄火加油”。

这是因为汽油在常温下易升华成汽油蒸汽,汽油蒸汽遇明火容易燃烧,甚至引起爆炸D.蜡、冰、铁都是晶体7.爱的同学,学习物理是从观察事物、探求事理开始的。

根据对下列现象中物态变化的分析,你认为吸热放热特性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CA.夏天吃雪糕凉爽B.将手沾些冷水后拿热包子不太烫C.秋天变冷的早上降霜D.打铁工匠将炽热的工件放进冷水中淬火8.下列判断正确的是CA.冬天,常看见人哈出“白气”,这是汽化现象B.深秋,有时早晨会看到草木上挂满白霜,这是凝固形成的C.在高烧病人额头上搽酒精退烧,是利用了酒精蒸发吸热D.冰熔化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不需吸热9.在生活中热现象的例子常常可见,下列有关热现象的叙述正确的是A C A.小明同学戴眼镜到厨房帮妈妈炒菜,眼镜片立即模糊,这是液化现象B.打开冰箱门时,常会看见门前冒“白气”,这是汽化现象C.夏天喝饮料,常在杯中加入冰块,—会儿冰块变小,这是熔化现象D.电冰箱内侧壁会看见附有—层白色的冰晶,这些冰晶是凝固形成的10.生活处处有物理,留心观察皆学问。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第三章《物态变化》第二节熔化和凝固同步练习(熔化) 含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第三章《物态变化》第二节熔化和凝固同步练习(熔化)  含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第三章《物态变化》第二节熔化和凝固同步练习(熔化)含答案知识点熔化和熔点1.下列现象中不属于熔化的是()A.食盐放入水中变成盐水B.冰变成水C.铁块在炼铁炉中变成铁水D.玻璃在高温下变成液态2.用手分别接触温度相同的冰和水,会觉得冰比水凉,这是因为()A.冰的温度比水低B.冰熔化时要从手上吸收大量的热C.冰是固体,水是液体D.这是人的错觉3.要使物体冷却,用质量相等的0℃的冰和0℃的水,冰的效果好些是因为()A.冰比水凉B.冰的温度比水低C.冰容易传热D.冰熔化成水需要吸热,可使物体的温度降低得更多些知识点晶体和非晶体4.下列物质中,均属于晶体的一组是()A.沥青、石蜡、钻石B.萘、铁、松香C.海波、冰、水银D.水晶、玻璃、金属知识点熔化吸热5.晶体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的原因是()A.没有吸收热量B.吸收的热量正好等于放出的热量C.吸收的热量用来使晶体熔化D.吸收的热量用来使晶体变为非晶体6.关于晶体和非晶体,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晶体和非晶体都有固定的熔点B.晶体和非晶体吸收热量时都可能变成液体C.晶体和非晶体熔化时都要吸收热量且温度保持不变D.晶体和非晶体熔化时都要慢慢地变软、变稠、变稀,最后变成液体7.化雪时天气格外寒冷,原因是()A.晶体熔化时,需要吸收大量的热量,致使气温更低B.晶体凝固时放热,使气温更低C.晶体凝固时吸热,使气温更D.以上说法都不对8.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物体吸热时,温度一定升高B.物体放出热,温度一定下降C.物体在物态变化的过程中,无论吸热还是放热它的温度都将保持不变D.晶体在熔化过程中,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9.玻璃在200℃时开始融化,当温度上升到300℃时还没有熔化完,这说明()A.玻璃是晶体B.玻璃是非晶体C.玻璃不会完全熔化D.玻璃的熔点高于300℃10.冬天,将一块冰从寒冷的室外拿进温暖的房间内,下列描述中符合事实的是()A.冰立即熔化,在熔化的过程中温度逐渐升高B.冰不会立即熔化,但冰的温度会逐渐升高C.冰立即熔化,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D.冰不会立即熔化,冰的温度也不会升高11.炎热夏天的中午,柏油马路会变软,这是因为()A.柏油是晶体,受热后达到熔点开始熔化B.柏油是晶体,受热后未达到熔点,所以先变软C.柏油是非晶体,受热后达到熔点就变软D.柏油是非晶体,没有一定的熔点,受热后逐渐变软答案1.A2.B3.D4.C5.C6.B7.A8.D9.B10.B11.D。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 第三章 第二节 熔化和凝固 同步练习和答案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 第三章 第二节  熔化和凝固 同步练习和答案

第二节熔化和凝固一、单选题1.在毛泽东的《沁园春。

雪》中有“北国风光,千里冰封”的词句,其中包含了一种物态变化,这一物态变化的图象是()A. B. C. D.2.同学们在探究过晶体和非晶体的熔化和凝固实验之后,关于物体吸收或者放出热量之后其温度的变化,有如下四种说法,请你帮助选出正确的说法()A. 物体吸收热量,温度一定升高B. 物体温度不变,就一定没有吸热或放热C. 物体放出热量,温度不一定降低D. 物体吸收热量越多,温度就一定升高得越高3.下列关于物态变化的实例中属于熔化的是()A. 初春,河面上冰化成水B. 夏末,草叶上形成“露珠”C. 深秋,枫叶上形成“霜”D. 严冬,树枝上形成“雾淞”4.如图是“探究某物质熔化和凝固规律”的实验图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在t时=10min时,该物质处于固液共存状态B. 在熔化段,该物质不吸热C. 该物质凝固过程持续了9minD. 该物质的凝固点是45o C5.小宇同学利用如图甲所示装置探究冰的熔化特点,他每隔相同时间记录一次温度计的示数,并观察物质的状态,绘制成如图乙所示的图象,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 冰是非晶体B. 冰的熔点是10℃C. 冰的熔化过程持续了15minD. 冰在熔化过程中吸收热量,但温度保持不变6.冬天,小明发现河水结冰了,但室外咸菜缸中的盐水却没有结冰,这是因为盐水比水的()A. 凝固点高B. 凝固点低C. 比热容大D. 比热容小7.如图所示是某晶体的熔化图像,从图像中获得的信息正确的是()A. 该晶体在CD段是气态B. 该晶体在BC段不吸收热量C. 该晶体的熔点是48℃D. 6min时该晶体己完全熔化8. (1)如图为晶体或非晶体的熔化或凝固曲线,下列对图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A. 晶体凝固曲线B. 晶体熔化曲线C. 非晶体熔化曲线D. 非晶体凝固曲线(2)第(1)小题选项中的A项和C项图像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AB段表示物质处于固态B. BC段表示物质在放热C. EF段表示物质在吸热D. GH段表示物质温度在上升9.0℃的冰放入0℃的水中,(周围空气温度为0℃),过一段时间后观察,会出现()A. 水全部凝固成冰B. 有些冰会熔化成水C. 水和冰都没有发生变化D. 无法判断10.下表中列出几种物质的熔点(在1标准大气压下),据此判断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A. 铜球掉入铁水中不会熔化B. 在-255℃时氢是固态C. 水银温度计可测量-40℃的温度D. 用钨制成灯丝不易熔化11.如图是某物质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由图象可知该物质()A. 是非晶体B. 熔化过程持续了14minC. 在ab段处于固态D. 在bc段不吸热,温度不变二、填空题12.晶体在熔化过程中,________热量,温度________;非晶体在熔化过程中,________热量,温度________.13.有一幅对联,上联是“杯中冰水,水结冰冰温未降”;下联是“盘内水冰,冰化水水温不升”。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第二节熔化和凝固同步练习 (含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第二节熔化和凝固同步练习 (含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第二节熔化和凝固同步练习(含答案)1.如图所示的情景中,不可能发生的是CA.甲图:春天冰雪融化B.乙图:冬天的树上出现霜C.丙图:室外冰冻的衣服不会变干D.丁图:水烧开时冒出大量的“白气”2.我省高寒地区的冬天,连续的寒冷天气使气温长期在0℃以下。

以下不符合实际的是AA.天空中的雨点滴下落到路面,形成了积水B.为了除去路面的冰,护路工人常在路面上撒大量的盐C.当路面结冰汽车无法行驶时,司机常在轮胎上缠上铁链D.为了防止水箱中的水结冰,司机常在水箱中加入一定量的酒精3.关于热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DA.纸锅能将水烧开,是因为纸的着火点比水的沸点低B.将冰水混合物放在0℃的房间里水会凝固,是因为水的凝固点为0℃C.夏天在地上洒水能降温,是利用了水的升华吸热D.冬天在菜窖里放几桶水能防止菜被冻坏,是利用了水的凝固放热4 .下列现象发生过程中,需要吸热的是BA.初春,雪水在屋檐下形成冰锥B.盛夏,湿地中水的蒸发C.金秋,夜晚草叶上形成露珠D.寒冬,树枝上形成雾凇5.缺水地区的冬季,当地有些居民靠取冰雪来获得生活用水。

如图,是将一定质量的冰雪,从-20℃加热到沸腾过程,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下列对图像分析正确的是CA.冰的熔点是0℃,水的沸点是100℃B.当地气压高于标准大气压C.冰熔化和水沸腾过程中都吸热且温度不变D.图像中的BC段,物质只是以液态方式存在6. 夏天,久放在冰箱里的西瓜会变得很硬,甚至连刀都切不动,则西瓜在冰箱里发生的物态变化是()DA.融化B.溶化C.熔化 D凝固7. 严寒的冬季,有时会在屋檐下看到冰凌.水变成冰凌所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AA. 凝固B. 液化C. 熔化8. 在探究“固体的熔化规律”实验时,小天在老师的指导下,采用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对于这种装置的说法不正确的是()CA.能够使被研究的物体均匀受热B.可适当延长固体熔化时间,便于观察现象和记录数据C.它适用于一切固体的熔化实验D.在组装此实验时应该自下往上比较恰当9. 下列各组固体中具有确定熔点的一组是()CA.蜡玻璃沥青 B.蜡铝玻璃C.冰铁铝 D.冰铁沥青10. 如图是分别表示甲、乙、丙、丁四种物质熔化或凝固规律的图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A.甲种物质是晶体,图线表示的是凝固过程B.乙种物质是非晶体,图线表示的是熔化过程C.丙种物质是非晶体,图线表示的是凝固过程D.丁种物质是晶体,图线表示的是凝固过程11. 如图是“探究烛蜡的熔化特点”的实验,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DA.烛蜡应碾碎后放入试管中B.温度计的玻璃泡应插入烛蜡内部C.“水浴法”加热可以使烛蜡受热均匀D.烛蜡熔化过程中,温度逐渐上升,说明烛蜡是晶体12.用如图1所示装置探究萘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请回答下列问题:(1)将装有萘的试管放入水中加热,而不是用酒精灯直接对试管加热,这样做不但能使试管受热,而且萘的温度上升速度较(选填“快”或“慢”),便于及时记录各个时刻;(2)除了图1所示实验器材外,还需要的实验器材有火柴和。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第三章物态变化第2节熔化和凝固同步练习 含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第三章物态变化第2节熔化和凝固同步练习  含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第三章物态变化第2节熔化和凝固同步练习含答案知识点温度、摄氏温度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0℃的冰比0℃的水冷B.-6℃读作“零下6摄氏度”C.正常情况下,人的体温约为25℃D.任何情况下,水的沸点都是100℃2.下列温度最接近23℃的是( )A.让人感觉温暖舒适的室温B.我国最高气温C.健康成年人的体温D.冰水混合物的温度3.亲爱的同学,请你应用所学物理知识解答下列问题:如图所示,是手机中显示天气预报的截图,观察此图可知,当天的最大温差是______℃;19:54时的气温是______℃知识点温度计4.如图所示是实验室常用温度计,关于它的说法正确的是( )A.该温度计的示数为39℃B.该温度计的分度值是0.1℃C.常用温度计是根据固体热胀冷缩的原理制成的D.在使用该温度计测量物体温度时,可以离开被测物体读数5.下列图中温度计使用正确的是( )6.(湘西州中考)在观察温度计的示数时,如图所示的a、b、c三种方法,正确的是( )A.方法aB.方法bC.方法cD.a、b、c三种方法都对知识点体温计7.对于水银体温计的认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其分度值为0.01℃B.它利用了气体热胀冷缩的原理C.读数时可以离开人体D.可以不采取任何措施进行连续测量8.给体温计消毒的正确方法是( )A.放在沸水中煮几分钟B.用自来水加以冲刷C.用酒精灯烘烤D.用医用酒精擦拭9.(邵阳市中考)3月24日是世界结核病防治日,我市各中小学在日常防治工作中,体温计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如图,体温计的示数为_____℃10.如图是两支水平放置的温度计,且这两支温度计的两端都没有画全。

你能读出它们此时的示数分别是多少吗?甲的示数为_____℃,乙的示数为_____℃11.寒暑表(如图)的示数是_____℃12.按照温度计的使用步骤,下面的操作次序依次为_____A.选用测量范围合适的温度计B.估计被测液体的温度C.读出温度计的示数D.把温度计的玻璃泡跟被测液体充分接触E.取出温度计并放好F.让温度计与被测的液体接触一段时间,直至温度计内液面稳定13.体温计内有一段很细的弯曲管子,它的作用是( )A.阻碍水银受热膨胀B.阻碍水银遇冷收缩C.水银受热膨胀能通过它,遇冷收缩通不过D.无论膨胀还是收缩,液泡和直管中的水银都能通过14.(枣庄市中考)用体温计测量病人甲的体温,示数是38℃,如果该体温计未经甩过就用来测量病人乙的体温,示数也是38℃。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第三章物态变化第二节熔化和凝固习题 含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第三章物态变化第二节熔化和凝固习题  含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第三章物态变化第二节熔化和凝固习题含答案一、课内练习知识点1:物态及其变化1.水变化万千,它不仅可以变成云、雨、雪,而且还可以化为露、雾、霜。

其中雪、霜属于_______态,雨、露属于______态。

(均填“国”“液”或“气”)2. 2.下列现象中没有发生物态变化的是( )A.扫地时灰尘到处飞舞B.洒在地上的水变干C.早晨地上的霜变成水D.冰雕化了知识点2:熔化和凝固3.下列现象中不属于熔化或凝固现象的是( )A.冬天,湖面结冰B.夏天吃冰棒解热D.糖放入锅内,加热变成糖浆C.糖放入水中变成糖水4.在工厂里用铜块浇铸铜件的过程,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A.凝固B.熔化C.先熔化后凝固D.先凝固后熔化知识点3:晶体和非晶体熔点和凝固点5.在标准大气压下,萘的熔点是80℃,则此温度下的萘( )A.一定是固态B.一定是液态C.一定是固液共存态D.以上三种情况都有可能知识点4:熔化吸热、凝固放热6.冬天穿棉衣可以有效阻止人体热量向外散发,使人感到暖和,而棉衣自身并不发热。

据说法国准备生产一种夹克,其衣料纤维中添加了一种微胶囊,这种胶囊所含物质在常温下呈液态,温度降低时会结晶,人们穿上它气温较高时,胶囊中的物质_______,使人感到凉爽;气温降低时,胶囊中的物质_______,使人感到温暖。

课时达师7.北方冬天菜窖里放几桶水,可以使窖内的温度不会14.如图过低,菜不致冻坏,这主要是因为( )A.水是热的不良导体,不善于传热B.水的温度比气温高C.水结冰时要放热D.水能供给蔬菜水分8.市场上有一种“55℃保温杯”,外层为隔热材料,内层15.深为导热材料,夹层间有“神奇物质”。

开水倒入杯中伤数分钟后,水温降为55℃且能较长时间保持不变。

然“神奇物质”在55℃( )A.一定处于固态B.一定处于液态C.一定处于固、液混合态D.以上情况都有可能9.在北方的冬天,汽车驾驶员常用水和酒精的混合液作为汽车冷却系统中的冷却液,这是由于这种混合液具有( )A.较低的沸点B.较低的凝固点C.较高的凝固点D.较好的冷却效果10.(易错题)两盆水里面都有没熔化的冰块,一盆放在阳光下,一盆放在阴凉处,在盆内冰块均未熔化完前,两盆水的水温相比( )A.在阴凉处的那盆水的温度高B.两盆水温度一样高C.在阳光下的那盆水的温度高D.无法确定11.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由表格数据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可用铜锅熔化钢块B.铜球掉到铁水中不会熔化C.在-265℃时氢气是固态D.-40℃的气温可用水银温度计测量12.的冻豆腐以其孔隙多、弹性好、营养丰富、味道鲜美而深受喜爱,人们制作冻豆腐主要是想办法去除新鲜豆腐中的水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第三章物态变化第2节熔化和凝固同步练习含答案
知识点熔化和凝固
1.下列现象中不属于熔化现象的是()
A.春天来临,江河中的冰面慢慢解冻
B.玻璃在高温状态下变成液态玻璃
C.把白糖放入水中变成糖水
D.炎热的夏天,马路上的沥青变软了
2.沈括纪念馆要浇铸沈括纪念铜像。

在用铜块浇铸铜像的过程中,铜块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
A.凝固
B.先熔化,后凝固
C.熔化
D.先凝固,后熔化
3.冻豆腐做菜味道鲜美,原因在于内部有许多小孔,这些小孔的成因是()
A.豆腐自身冻缩形成的
B.豆腐里的水先凝固成冰,再熔化成水形成的
C.外界的冰扎进豆腐形成
D.豆腐自身膨胀形成的知识点2)晶体和非晶体
4.(赤峰市中考)下列各组固体中具有确定熔点的组是()
A.蜡、玻璃、沥青
B.蜡、铝、玻璃
C.冰、铁、铝
D.冰、铁、松香
5.根据表中所列几种晶体的熔点,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灯泡的灯丝用钨制成,不易熔化
B.纯金掉入钢水中不会熔化
C.在一268℃时,氢是固态
D.水银温度计在-40℃时不能使用
6.(北部湾中考)海波在熔化过程中不断吸热,温度_______(选填“升高”或“不变”),说明海波属于_______选填“晶体”或“非晶体”)。

7.有一种乳白色的固体物质,在250℃时开始熔化,直到温度升高到300℃时,才熔化结束,这种物质一定是_______(选填“晶体”或“非晶体”),此物质在熔化过程中_______(选填“吸热”或“不吸热”)。

8.学习物态变化时,老师写了一副对联,上联是“杯中冰水,水放热结冰温度不降”;下联是“盘内水冰,冰吸热化水温度未升”。

该对联先后包含的两种物态变化分别是_______和_______,反映的一个共性是_______
知识点熔化吸热,凝固放热
9.今年四月下旬,新疆多地州普遍降雪,融雪时气温下降,这是因为雪()
A.熔化放热
B.凝固放热
C.熔化吸热
D.凝固吸热
10.(西宁市中考)夏天在卖海鲜的摊位上,经常看到摊主将冰块放在海产品上面用于保鲜,这主要是因为冰有较低的温度和熔点,且冰在熔化(填物态变化)过程中要_______(选填“吸收”或’“放出”)热量。

11.夏天吃冰棒感觉凉爽,是因为冰棒在熔化时要_______;北方冬天菜窖里经常要放一桶水,是因为水在凝固时要_______,使菜窖的温度不至于太低,防止菜被冻坏。

(均选填“吸热”或“放热”)
巩固提升
12.(安徽省中考)图示为某种物质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

根据图象,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该物质熔化过程持续了25min
B.该物质是晶体,熔点为80℃
C.在第30min时,该物质处于固液共存状态
D.在第10min到第25min之间,由于物质温度不变,所以不吸收热量
13.小明在研究某固体物质的熔化实验结束后,撤去酒精灯,并记录了一段时间内的温度计示数,作出如图所示的图象。

根据图象信息可知,该物质的凝固点是_______℃,凝固过程用了_______min
14.市场上有一种“55℃保温杯”,如图所示,外层为隔热材料,内层为导热材料,夹层间有“神奇物质
开水倒入杯中数分钟后,水温降为55℃且能较长时间保持不变。

“神奇物质”在55℃()
A.一定处于固态
B.一定处于液态
C.一定处于固、液混合态
D.以上情况都有可能
15.(贺州市中考)如图,将装有碎冰的试管插入装有冰粒的烧杯中间,然后用酒精灯给烧杯缓慢加热,当烧杯中的冰熔化一半时,试管中的冰( )
A.没有熔化
B.熔化一半
C.熔化小于一半
D.熔化超过一半
16.在北方的冬天,汽车驾驶员常用水和酒精的混合液作为汽车冷却系统中的冷却液,这是由于这种混合液具有()
A.较低的温度
B.较低的凝固点
C.较高的凝固点
D.较好的冷却效果
17.如图所示,为使路面上的冰雪熔化,很多地方都向雪地上、冰面上撒盐。

从物理角度来看,这是因为冰
(或雪)与盐混合后,冰雪的熔点会_______(选填“降低”或“升高”)
18.在探究海波熔化过程的实验中,某实验小组讨论了以下问题
(1)实验中需要的测量工具是_______和计时器,加热时需要不断观察海波的_______变化
(2)本实验成功的关键是保证海波_______,为此需要采用水浴法加热;
(3)实验结束后,他们绘制了海波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所示,由图可知:海波的熔点是
_______℃,海波熔化的特点是_______
答案
1.C
2.B
3.B
4.C
5.B
6.不变晶体
7.非晶体吸热
8.凝固熔化晶体熔化和凝固过程种温度保持不变
9.C
10.熔化吸收
11.吸热放热
12.B
13.50 8
14.D
15.A
16.B
17.降低
18.温度计状态均匀及缓慢受热48 海波在熔化时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