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近30年降水天气变化特征分析及防灾减灾措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山西省近30年降水天气变化特征分析及

防灾减灾措施

摘要:本文采用山西省气象局1991~2022年的降水量资料,选用一元线性回

归法对近30年山西省降水变化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 1991~2022年山西省

年降水量整体呈现出下降的趋势,气候变化倾向率为24.979mm/10a,下降趋势不

太显著;1991~2022年山西省除了夏季外,其余三季降水量均呈现出下降的趋势,同年降水量变化趋势保持一致,只是气候倾向率有一定差异;年内降水主要集中

在夏季,占年内降水量的55.0%,其次是春季和秋季,分别占年内降水量的

16.7%、23.7%,冬季降水量最少,只有年降水量的4.6%;年内降水量主要出现在

4~10月份,且每月的降水量均在1000mm以上,这段时间的降水量达到了

17537.6mm,占88.3%,尤以6~9月份降水量最为集中,高达13552.3mm,占

68.2%。

关键词:降水变化;特征;防灾减灾;措施

引言

1860年以来的140年,全球平均表面温度上升,20世纪90年代和1998年可

能是过去1000年来最暖的年代和年份,导致增温的原因主要来自人为因素。已经

发生和未来的全球气候变化已经或将对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产生一系列的影响,如

森林草原植被分布的改变、降水量的减少、农业的减产等。山西省气候变化显著

地高于全国的平均水平,干旱是山西省主要的气候特征。山西省处于我国北方农

牧交错带,是全球变化反应敏感的生态脆弱带之一。山西省人均水资源占有远低

于人均1000 m'的严重缺水界限,耕地平均占有水量3255 m'/hm2 ,仅为全国平

均水平的1/9,是严重的缺水省份。降水量的变化会影响到水资源的供给,不仅关

系到山西省国民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而且由于山西省黄河流域的面积占到

全省面积的62% ,其降水量的变化将通过人黄流量的变化进而影响到中下游河南省、山东省的人民生活和经济发展。因此,在全球气候变暖和中国北方干旱化的

背景下,有必要对地处季风边缘带山西省降水变化的规律进行较为详细的研究,并提出防灾减灾措施。

1降水天气变化特征

1.1年际变化

1991~2022年山西省年降水量整体呈现出下降的趋势,气候变化倾向率为24.979mm/10a,下降趋势不太显著。近30年山西省年平均降水量为620.7mm,其中年降水量的最大值为852.2mm,出现在2003年,最小值只有468.0mm,出现在1997年,两者之间相差384.2mm,说明降水量年际变化波动幅度较大。结合逐年降水量变化曲线图(图1),1992~1997年、2003~2019年山西省逐年降水量均呈现出下降的趋势,且后者下降幅度要远远高于前者;1991~1992年、1997~2003年、2019~2022年降水量呈现出增加的趋势,且中间增加幅度最为明显。

图1 1991~2022年山西省逐年降水量变化趋势图

1.2月际变化

1991~2022年山西省年内降水呈现出单峰型变化特征(图2),其中年内降水量以7月份(4628.5mm)最高,占年内降水量的23.3%,以1月份(234.8mm)最少,占1.2%。另外,1~7月份降水量呈现出逐月增加的趋势;从7月份往后降水量则开始逐月下降。年内降水量主要出现在4~10月份,且每月的降水量均在1000mm以上,这段时间的降水量达到了17537.6mm,占88.3%,尤以6~9月份降水量最为集中,高达13552.3mm,占68.2%。

图2 1991~2022年山西省年内降水量变化图

2防灾减灾措施

2.1加强预警系统

建立灾害预警系统,提高预警的准确性和及时性,让公众能够更早地了解灾害情况,增加应对时间。无论是气象预警、环境预警、灾害预警、安全预警、卫生预警等等,每个系统都有其重要性。加强预警系统能够提高我们的预防意识,让我们更好的应对突发事件。例如,在气象预警方面,如果我们能提前知道一场强台风的消息,我们就可以提前做好防范措施,以减少台风给我们的生命财产带来的损失。预警系统也能够提高我们的应急处置能力。例如,在灾害预警方面,一旦发生地震、洪水等自然灾害,预警系统能够提前将预警信息传递给我们,以帮助我们尽快采取应急措施,救援受灾群众。加强预警系统也能够促进协作与合作。例如,在环境预警方面,如果某个地区较为严重的空气污染,周边地区可以通过预警信息得知这一情况,以采取相应措施。我们应该不断加强各个预警系统的建设,以帮助我们更好地预防和应对各种突发事件。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建立一个更加安全、健康、和谐的社会。

2.2加强建筑安全

对新建筑和老旧建筑进行安全评估,加固建筑结构和防火、防震、防水等设施,提高建筑物的抗灾能力。建筑安全关乎着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为了加强建筑安全,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第一,要提高建筑师和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建筑师需要在设计之初就考虑到安全因素,施工人员则需要遵循施工安全规范,确保施工过程中没有安全隐患。除此之外,还可以进行相关培训,提高大

家的安全意识和应对能力。第二,要严格执行建筑安全法规和标准。法规和标准

是保障建筑安全的重要措施,必须要严格执行。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避免建筑

事故的发生。第三,要加强建筑的结构和材料质量监管。建筑的结构和材料质量

对于安全至关重要,因此必须加强监管。建筑部门要对建筑进行检验,确保其结

构及材料质量符合安全标准,以保证建筑的牢固和安全性。第四,要进行定期的

建筑安全检查。定期的检查能够及时发现建筑的安全隐患,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

整改,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加强建筑安全,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我们每个

人都需要关注建筑安全,积极参与到建筑安全工作中,保护自己和他人的生命财

产安全。

2.3开展灾害演练

定期开展灾害演练,让公众了解应对流程和方法,提升应对能力。灾害演练,可以为人们提供了一个实践机会,使人们学会面对困境要冷静,要迅速有序地疏散,保证自己和他人的安全。比如学校组织应急灾害演练活动。演练中,学校组

织各部门、各班级的工作人员、全体师生、库房管理人员、维修人员等参与。活

动开始前,学校广播宣布:大火突然爆发,请大家迅速有序疏散到集合点,出口

方向有指示牌,请大家有序排队,打开楼道门,勿推挤,不要逆向回楼。在演练

过程中,人们能熟悉灾害发生时的逃跑流程,提高安全意思,不至于在灾害到来

时慌乱。演练结束后,学校可以特地召开会议,进行总结。提出关于应急疏散的

细节问题,比如楼梯通道的畅通度、灾后生活的保障等等,还有班级之间的协作

配合。通过灾害演练,学校的应急疏散工作可以得到很大的提高,同时营造一个

安全的学校环境。

2.4建立应急救援体系

建立完善的应急救援体系,提高应对灾害的效率和能力。应急救援体系是指

在各种突发事件发生时,组织和协调各类救援力量,及时有效地开展应急处置行

动的综合机构和措施。建立应急救援体系,是维护社会稳定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的重要保障。建立应急救援体系可以增强事故瞬间决策能力。完善的应急救援体

系可以减少资源浪费和信息障碍,使救援工作更加科学、高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