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管缝合及吻合基本技术与缝线材料指南与共识

合集下载

血管外科百例实践题锦_随笔

血管外科百例实践题锦_随笔

《血管外科百例实践题锦》读书随笔目录一、血管外科基础理论与知识 (2)1. 血管解剖与生理 (3)1.1 动脉系统 (4)1.2 静脉系统 (6)1.3 淋巴系统 (7)2. 血管疾病的分类与诊断 (8)2.1 动脉疾病 (9)2.2 静脉疾病 (11)2.3 淋巴水肿 (12)3. 血管手术基本技术 (13)3.1 常用血管手术切口 (14)3.2 血管缝合技术 (15)3.3 血管移植技术 (16)二、血管外科临床实践 (18)三、血管外科微创技术 (19)四、特殊血管疾病的诊疗 (20)五、血管外科护理与康复 (22)六、案例分析 (23)七、未来展望与挑战 (24)八、总结与展望 (26)19. 读书感悟与收获 (27)20. 对血管外科未来的期待 (28)一、血管外科基础理论与知识在阅读《血管外科百例实践题锦》这本书的过程中,我对血管外科的基础理论与知识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血管外科作为医学领域的一个重要分支,涉及的知识范围广泛且深奥。

我深知要学好这门学科,必须对基础理论和临床实践都有充分的掌握。

书中系统地介绍了血管外科的基础知识,包括血管的生理、病理变化,以及相关的诊断和治疗方法等。

这些内容对于我后续学习血管外科的诊疗技术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阅读这本书,我对血管的结构和功能有了更全面的认识。

血管是人体内非常重要的器官之一,它们负责输送氧气和营养物质到身体的各个部位,维持正常的生理功能。

了解血管的生理结构,掌握其常见的病理变化是非常重要的。

书中所涉及到的理论知识深入浅出,使得我能够逐步掌握这些复杂的概念和原理。

关于血管的生理调节、内皮细胞的生理作用以及血管的再生能力等知识点,都让我对血管外科有了更深的理解。

在阅读过程中,我还学到了很多关于血管外科的临床实践知识。

这些知识包括了各种疾病的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方案等。

这些内容都是血管外科医师在实际工作中需要掌握的,通过书中病例的介绍和分析,我能够更好地理解这些临床实践知识在实际工作中的运用。

心脏外科缝合及吻合基本技术与缝线材料选择专家共识

心脏外科缝合及吻合基本技术与缝线材料选择专家共识

心脏外科缝合及吻合基本技术与缝线材料选择专家共识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 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 appreciation, sentence excerpts, ancient poems, classic articles, topic composition, work summary, word parsing, copy excerpts, 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1. 简介心脏外科手术的成功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缝合及吻合技术的精湛程度以及合适的缝线材料的选择。

临床指南 急诊开放性伤口清创缝合术专家共识

临床指南   急诊开放性伤口清创缝合术专家共识

急诊开放性伤口清创缝合术专家共识我国每年发生车祸、坠楼、斗殴、职业损伤等各种创伤达2亿人次。

在美国等发达国家,伤口是人们寻求急诊医疗帮助的常见原因之一。

美国急诊科每年约治疗创伤性伤口1180万人次;其中超过730万人次为开放性伤口,估计花费超过30亿美元,若这些伤口出现感染等并发症,花费将更大。

急诊开放性伤口处理已成为目前全球面临的一个重大公共卫生问题。

急诊清创缝合术是外科医生必备技术,重视清创可降低伤口感染,减少甚至不用抗生素;重视缝合技术可减少瘢痕形成,减轻创伤后遗症。

但在实际操作中,医生常根据自身的经验进行操作,缺乏循证医学依据。

为规避人人可行清创术但清创步骤不规范进而延误病情的情况,中国创伤救治联盟、国家创伤医学中心、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创伤救治中心组织国内部分专家学者制定本共识,将清创术的步骤进行归纳总结,以期提高临床实施急诊开放性伤口清创缝合术的规范程度,降低伤口感染率、提高伤口一期愈合率。

一、急诊开放性伤口清创缝合的一般原则对合并有失血性休克者首先纠正休克,对重要脏器损伤严重危及生命者优先抢救,不宜立即行清创术。

减少感染:清创缝合术是将污染伤口变为清洁伤口、为组织愈合创造良好条件的方法,其目标为迅速的伤口愈合、预防非特异性感染和预防破伤风、狂犬病等特异性感染并恢复最佳功能和美学效果。

由于感染的伤口常瘢痕重、美学效果差、伤口愈合延迟,因此尽可能减少感染是清创的重中之重。

增加感染风险的局部因素为伤口长度>5cm[4]、伤口局部污染重、深度深、较多异物存留、受伤至就诊时间长等。

另外,伤口位于下肢等乏血管区比血流丰富的面部或头皮的感染可能性大。

伤口位于细菌定植较多的区域(如腋窝、腹股沟及会阴等)比位于细菌定植较少区域的感染可能性大。

增加感染风险的全身因素为老年(≥80岁)、吸烟、糖尿病、恶性肿瘤、肺功能不全、慢性肾功能衰竭、肥胖、营养不良和使用免疫抑制剂(如糖皮质激素、化疗药物等)、有遗传性和获得性结缔组织病等。

剖宫产术缝合技术及材料选择专家共识(完整版)

剖宫产术缝合技术及材料选择专家共识(完整版)

剖宫产术缝合技术及材料选择专家共识(完整版)剖宫产术是一种常见且重要的产科手术,可用于处理难产和高危妊娠。

为了规范剖宫产手术的实施,___于2014年制定了《剖宫产手术的专家共识》,提出了剖宫产手术指征、术前准备及手术步骤等方面的建议。

缝合是剖宫产术的关键环节,手术并发症与切口缝合密切相关。

目前,对于剖宫产切口的缝合仍有一些问题亟待规范。

因此,结合___相关缝合技术与材料选择专家共识的基础上,制定本共识,以规范剖宫产术的缝合技术及材料选择。

剖宫产术的缝合可分为子宫切口缝合、壁层腹膜、腹壁肌肉及筋膜缝合、皮下脂肪及皮肤的缝合。

其中,子宫切口缝合的目标是恢复解剖结构、止血、降低切口感染风险。

现有证据表明,子宫切口双层缝合优于单层缝合,连续单纯缝合优于锁边缝合。

子宫切口缝合推荐使用连续单纯双层缝合。

具体方法是,从术者对侧开始,Allis钳夹好切口顶部,对齐子宫切口上下缘,多使用1-0可吸收线,从一侧子宫切口顶端外0.5~1.0 cm开始全层连续单纯缝合子宫肌层全层,尽量不穿透内膜,注意对合,针间距约1.5cm,针与切缘间距约0.5 cm。

缝合至切口顶端,最后一针扣锁缝合或单独缝合打结,注意超过切口顶端0.5~1.0cm。

子宫切口第二层缝合从术者侧向对侧将子宫体部浆肌层(含子宫肌层外1/3~1/2及反折腹膜)使用1-0可吸收线做连续缝合,进针应在第一层针距间,缝到对侧后与第一层保留的缝线打结(也可以单独打结)。

缝合完毕后常规检查切口是否有出血,如有出血需缝合止血。

目前国内大多使用1-0合成可吸收缝合线作为子宫切口缝合材料。

该材料具有抗张强度大、柔韧性好、操作方便、对组织损伤小、反应小等优点,在缩短手术时间、促进子宫切口愈合等方面明显优于铬制肠线、丝线等。

在同等条件下,含抗菌剂的可吸收缝线更受推荐,因为它可以有效降低剖宫产手术部位感染并减少线结反应和切口疼痛。

2016年WHO《预防手术部位感染(SSI)全球指南》和2017年美国疾病防治中心(CDC)《关于预防手术部位感染的指南》均推荐各类手术中使用含抗菌剂的缝线,以降低手术部位感染风险。

血管吻合术

血管吻合术

血管吻合术1. 适应症躯体任何部位知名血管断裂、危及生命、影响肢(指)体远端血液循环者。

2. 禁忌症1、全身情况不能耐受手术者。

2、肢体不全离断,远侧肢(指)体已发生变性和坏死者。

3. 最佳时间当前手术最佳时间谨遵医嘱。

4. 术前准备术前常规使用抗生素。

5. 术前注意暂无可参考资料。

6. 手术步骤1、麻醉:根据伤情及年龄选择合适的麻醉方式。

2、体位:根据部位选择合适的体位。

3、血管吻合术原则(1)应是正常血管:经血管清创,使两断端血管恢复正常结构与弹性,管腔内经肝素生理盐水冲洗,无任何血凝块、纤维素沉着,使内膜光亮、完整,开放血管夹后,近端动脉出现有力的喷血。

(2)血管口径相同:经清创及骨缩短,血管两断端口径应基本相同。

(3)无张力下缝合:一般肢(指)体离断经骨缩短后血管均能在无张力下缝合。

血管缺损者,可采用血管移植修复。

(4)良好的血管床及皮肤覆盖:血管吻合处应有健康平整的软组织床;在血管行径段要有正常的皮肤覆盖;皮肤缺损者,可采用转移皮瓣覆盖。

4、血管吻合术要领(1)边距、针距对称。

(2)垂直进出针。

(3)打结时维持缝线牵引张力,达到血管平整对合或内膜外翻。

5、血管缝合材料宜选用8-0~12-0带针无创伤缝线,断肢再植常选用8-0~9-0缝线,断指再植常选用9-0~12-0缝线。

6、血管缝合方法(1)端-端吻合术:血管端?端吻合法是临床最常用的血管吻合方法。

①二定点缝合法:于手术显微镜下按时钟位定点。

近术者位为6点,对应侧为12点,右中侧为3点,左中侧为9点。

先缝12点和6点,也可先缝3点和9点,按血管吻合要领缝合相对应2针后,在助手或牵引锤牵引下,使血管前壁形成一缝隙,经冲洗,在间隙间均匀加缝数针,把血管前壁反转180°,冲洗后再在后壁均匀加缝数针。

②等距四定点缝合法:是由二定点缝合法演变而来,即在12点、3点、6点和9点各缝1针后,其间再均匀加缝1或2针。

③三定点缝合法:仅是定点缝合位置的改变,先在12点4点和8点各缝1针后,在其间再均匀加缝1~3针。

最新显微外科手术之血管吻合术-药学医学精品资料

最新显微外科手术之血管吻合术-药学医学精品资料
显微血管吻合是显微外科的技术基础,优良的血管 吻合是显微外科手术成功的关键。经过半个多世纪 的努力,手工的显微血管吻合技术已成为显微血管 吻合“金标准”,得到广泛的普及,在显微组织移 植等领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人工缝合的方法也 存在固有缺陷,改良显微血管吻合技术成为显微外 科领域研究的重点。血管吻合技术作为显微外科的 核心,是决定显微修复与再造成败的关键,除了手 工缝合,出现了多种新型的血管吻合技术 • (一)血管吻合夹是一种非穿透性的吻合装置,利 用专门器械,通过 6-8 枚吻合夹使血管断端实现吻 合,这种方法自国内已有多家单位对其进行了报道, 是一种有前景的新型吻合装置。尽管得到了一定程 度的临床应用,但是该装置问世时间不长,尚无大 样本量研究证实其可靠性,且该装置价格昂贵,细 小血管吻合操作难度极大,暂不具备显微外科广泛 应用的条件。
• 于7-19因“外伤致左下肢疼痛出血2小时”急诊 入院。查体:左下肢辅料包扎干洁,肢端血循差 ,足背动脉无法触及,余查体不配合。收骨科急 送手术室行左下肢清创 血管吻合+VSD引流术, 术中见左小腿三头肌、胫后动脉神经挫裂伴大段 缺损,创口内泥沙污染明显,术后转ICU监护治 疗:1,重症监护,气管插管,机械通气。2,舒 普深抗感染及罂粟碱,654-2,低分子右旋糖酐 ,前列地尔等支持对症等治疗 • 7-20拔气管插管后转入我科,高热,最高T38,8 美林退热。遵嘱予继续舒普深抗感染 • 7-21至23日持续高热 • 7-23生化:白蛋白26.8g/L; BRT:HB66g/L ; 输注 白蛋白营养支持
术前图片
血管神经吻合术后图片
诊疗计划
• 1.骨科护理常规,一级护理,心电监护、吸 氧、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变化。 • 2.予抗感染、抗凝、改善血循、补液、营养、 等对症治疗 • 3.完善相关检查,注意观察肢端血循及足背 A搏动情况 • 4.密观病情变化及VSD 引流情况

缝合练习实习报告

缝合练习实习报告

一、实习背景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缝合技术在临床医学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为了提高我们的临床操作技能,我们选择了缝合练习作为实习内容。

本次实习主要针对皮肤缝合、组织缝合和血管缝合三种基本缝合技术进行练习。

二、实习目的1. 掌握皮肤缝合、组织缝合和血管缝合的基本技术;2. 熟悉各种缝合器械和材料的正确使用方法;3. 提高自己的临床操作技能和团队协作能力。

三、实习内容1. 皮肤缝合皮肤缝合是临床中最常见的缝合技术。

我们首先学习了皮肤缝合的基本步骤,包括切口处理、缝合顺序、打结技巧等。

在实习过程中,我们使用模拟皮肤进行缝合练习,掌握了正确的缝合方法和技巧。

2. 组织缝合组织缝合主要用于肌肉、筋膜等组织的缝合。

我们学习了组织缝合的基本原则,如层次对应、张力适中、缝合线选择等。

通过模拟组织的缝合练习,我们掌握了组织缝合的技巧。

3. 血管缝合血管缝合是临床手术中的一项重要技术。

我们学习了血管缝合的基本原则,如血管对位、血管张力、缝合线选择等。

在实习过程中,我们使用模拟血管进行缝合练习,掌握了血管缝合的技巧。

四、实习过程1. 讲解与示范实习开始前,指导老师详细讲解了缝合技术的理论知识,并对缝合步骤进行了示范。

我们认真聆听,做好笔记。

2. 模拟练习在指导老师的指导下,我们使用模拟皮肤、组织和血管进行缝合练习。

在练习过程中,我们互相交流、探讨,不断提高自己的操作技能。

3. 指导与纠正在练习过程中,指导老师及时发现并纠正我们的错误操作,帮助我们掌握正确的缝合技巧。

4. 实际操作在熟练掌握缝合技术后,我们进行实际操作,模拟临床手术场景,进行皮肤缝合、组织缝合和血管缝合练习。

五、实习收获1. 掌握了皮肤缝合、组织缝合和血管缝合的基本技术;2. 熟悉了各种缝合器械和材料的正确使用方法;3. 提高了临床操作技能和团队协作能力;4. 深入了解了临床医学的基本原则和手术操作流程。

六、实习总结通过本次缝合练习实习,我们深刻认识到临床操作技能的重要性。

《专家共识》

《专家共识》

胆道的重建:
通常采用6-0/7-0的普里灵间断或连续缝合. 如胆管直径细小则采用间断缝合;如胆管的条件不适合端端吻合则行胆管空 肠Roux-en-Y吻合.
肝脏手术中缝合材料的选择
一.肝脏手术中,肝脏愈合较快,应选用人工合成可吸收缝线,多采用30钝针抗菌薇乔缝合肝脏.适当选用可吸收性夹,钛夹等.
二.对于小的管道,使用人工合成多股编织可吸收(2-0/3-0)结扎即可. 三.对于大血管,肝静脉等:应使用人工合成单股不可吸收缝线(普里
《共识》目的和意义
改变国内缺乏明确临床指导意见的现状 规范国内普外科缝合材料选择与缝合技术应用 为继续医学教育和中青年医师培养提供参考
目前临床缝合材料及技术的现状
缝线
吻合器
各种消化道重建器械、丝线的广泛使用
器械缝合无法取代手工缝合
器械缝合的优势
简化深部和不易暴露部位操作 操作更为规范、精确操作更为规范、精确 显著缩短手术时间 减少并发症
普通外科缝合技术与缝合材料 选择专家共识
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手术学学组
《共识》审定委员会
总 审 定:赵玉沛 主任委员:陈规划

员:
姜洪池 全志伟 刘永锋 吕毅 唐健雄 任建安 秦新裕 李宁 梁力建 杨广顺 杨连粤 苗毅 窦科峰 刘荫华 郑成竹
《共识》编写委员会
主任委员:张忠涛 委 员:
手工缝合可作为器械缝合的适当补充
缝合效果不满意者应作适当处理 器械不能完全取代手工操作
缝线的发展历史
20世纪50年代,主要是丝线、肠线 尼龙线(Nylon,如Ethilon爱惜良) 人工合成的不可吸收缝线 聚酯线(Polyester,如Ethibond 爱惜邦) 聚丙烯线(Polypropylene,如Prolene 普理灵)

血管吻合技术研究进展和应用现状

血管吻合技术研究进展和应用现状

《血管与腔内血管外科杂志》2020年5月 第6卷 第3期Journal of Vascular and Endovascular Surgery Vol.6, No.3, May 2020Abstract: Microsurgery is the basis of vascular anastomosis technology. The improvement of vascular anastomosistechnology determines the development of microsurgery. The innovation of vascular anastomotic instruments and the development of microscopes and microsutures can improve the precision, speed and success rate of vascular anastomoses. On the basis of improving the vascular suturing technique, by inventing new anastomotic apparatus, materials and searching for new anastomotic technology to optimize the vascular anastomotic effect, this study summarizes the research progress and application status of vascular anastomotic technology from five aspects: suture, anastomat, adhesive, laser and tissue engineering.Key words: vascular anastomosis technology; research progress; application status血管吻合技术研究进展和应用现状彭 云 黄文贤 江 盼中国人民解放军77231部队医院急诊科,云南 临沧 677000摘要:显微外科是血管吻合技术的基础,血管吻合技术的提高决定了显微外科学的发展。

外科缝合线的发展历程及在普通外科的临床应用

外科缝合线的发展历程及在普通外科的临床应用

外科缝合线的发展历程及在普通外科的临床应用李汉军;曹庭加;卢绮萍【摘要】缝合线是手术中应用最广泛,也是最基本的材料.医用缝线的新材料和革新设计的不断涌现,对手术进程和效果产生着积极的影响.文中对外科缝合线的发展历程、分类、用途及在普通外科的临床应用选择进行总结与阐述.【期刊名称】《腹部外科》【年(卷),期】2014(027)001【总页数】3页(P64-66)【关键词】缝线;普通外科【作者】李汉军;曹庭加;卢绮萍【作者单位】430070,武汉,广州军区武汉总医院普通外科;430070,武汉,广州军区武汉总医院普通外科;430070,武汉,广州军区武汉总医院普通外科【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6医用缝线的新材料和革新设计的不断涌现,对手术进程和效果产生着积极的影响。

本文对缝线的发展历程及在普通外科的临床应用做一简单介绍。

一、缝线的发展历程依据材料的来源,缝线的发展可分为二个阶段。

第一阶段为天然材质阶段。

人们开始使用线绳和动物的腱膜进行关闭伤口的历史可追溯到4000多年前。

东非部落的人们曾使用动物的肌腱结扎血管,古希腊时期的医生曾使用金属丝缝合伤口。

古埃及时代以后,陆续出现了亚麻、马鬃、皮革、棉线及其他植物纤维等缝合材料。

头发也曾被作为缝线。

公元前150年,Galen提出了“肠线”的概念,但真正的经过灭菌处理的以羊或牛的小肠黏膜为原料的肠线是在19世纪末出现的。

同时期,丝线问世并作为不可吸收缝线广泛应用。

丝线是历史上使用时间最长的外科缝线。

第二阶段为人工合成材质阶段。

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外科手术的范围和难度不断增大,外科医生对缝线的张力、操作性和吸收性等方面的要求不断增高,在工业化工等发展的基础上,外科缝线逐渐进入人工合成材质时期,并向着新型聚合体材料的方向发展。

自20世纪50年代开始,相继问世了尼龙线(如ETHILON®爱惜良TM)、聚酯线(如MERSILENE®慕丝林TM、ETHIBOND®爱惜邦TM)、聚丙烯线(如PROLENE®普理灵TM)、聚丁酯线(人工合成的不可吸收缝线),以及以聚糖乳酸910[如VICRYL® (Polyglactin 910)薇乔TM等]、聚乙醇酸(Dexon)线、聚糖醇酸PGA缝线、聚二氧六环酮[如PDS®II (Polydioxanone)普迪思TM]、聚葡聚糖醇酯(Maxon)线、聚糖己内酰胺[如MONOCRYL®(Poliglecaprone 25)单乔TM等]为主的多种人工合成可吸收缝线。

显微外科之血管吻合

显微外科之血管吻合

显微血管吻合的操作技巧及注意事项一、显微血管吻合的操作技巧及注意事项显微血管吻合是显微修复外科的决定性步骤,在手术中,由于血管损伤清创不彻底、手术创伤、血管吻合欠佳、血管床血供不良、术后局部血肿形成、血管痉挛、制动欠妥,以及感染等因素,均可造成吻合血管狭窄或血栓形成,导致手术失败。

一个训练有素的医师,应尽量避免上述不利因素的发生,保证手术成功。

(一)实验室能力与临床能力的差别在实验室取得了吻合血管熟练技巧的医生,为其临床显微外科工作打下了丰实的基础。

但实验室内的工作能力与临床工作能力有明显的差别,这应引起初学者的重视。

临床的供区、受区的条件是多变的,实验室中血管吻合的条件较为单纯。

在临床上,两条吻合的血管可能口径不一样,或许方向不一致,或许管壁厚度相差较多,再有血管床的变化,血管的位置深、浅不一样,都可能造成血管吻合的困难。

一个刚从事显微外科的医师,对这些因素均应有思想准备,并对各种变化的情况有相应措施。

在实验室里操作,医生均可有一舒适的座位进行血管吻合。

但在临床上,特别是头颈部的显微外科组织移植手术,医生只能站立进行血管吻合,其肘部及腕部均无良好的支撑,给手术带来较大的困难。

(二)识别吻合血管正常与否选择正常的血管进行吻合,是手术成功的前提。

正常的小动脉或小静脉呈充盈状况,卧于软组织中,周围有疏松结缔组织,管壁柔软,切断后管腔内壁呈乳白色,清晰,血管内膜、中膜紧密贴合,在8—10倍手术显微镜下,不易分辨其界限。

当外伤后,如撕脱伤、挤压伤、电击伤、放射性损伤或炎症后,血管失去正常形态,手术时应清除病变血管,直到完全正常的血管部位,才能保证吻合成功。

作者根据本院数千例急诊或选择性显微外科手术病例的经验,感到下列几种血管状况不适宜进行血管吻合,只有在彻底切除病变血管后,才能进行吻合。

1.紫瘢征:血管壁有青紫色斑块,一种是散在的或密集的青紫斑点,常见于挤压撕脱伤,造成血管壁内出血,只有切除有紫瘢的血管至正常部位,才能进行血管吻合。

血管缝合技术

血管缝合技术

血管缝合技术和缝合材料选择作者:陈忠来源:血管外科发表时间:2010-8-25 15:06:21浏览:523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血管外科陈忠近年来,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和诊出率逐年增加。

针对血管扩张性疾病和闭塞性疾病以及血管损伤,血管移植术、血管缝合与修补均是临床上常用的重建血流的有效治疗方法。

移植、缝合及修复血管的近、远期通畅率主要取决于:(1) 血管外科医师的缝合技术。

技术上的失误可导致吻合口狭窄,移植物扭曲、打折,以及移植物内血栓形成或栓子残留等。

(2) 移植与缝合材料的选择。

移植血管及缝合材料选择不适当、与自体血管不匹配均能影响通畅率(3) 患者自身血管的条件和疾病进展。

原发病变(如动脉硬化等)的进展可导致移植血管流入道、流出道和吻合口的狭窄或闭塞,是影响通畅率的最主要原因之一;吻合口内膜过度增生、糖尿病或高血脂血症控制不佳、未正规应用抗凝或抗血小板治疗、吸烟、感染、血液高凝状态、低血压、末梢动脉痉挛以及动脉栓塞(心源性或血管源性)等均是导致移植或修复血管狭窄或闭塞的重要因素。

本文主要对血管缝合技术和缝合材料的选择进行阐述。

一、历史回顾最早进行血管重建的是Lambert,在1762年,他将一个肱动脉的小破口进行了缝合关闭。

这是一个历史性的进步,在此之前,为了防止出血,都是对破裂的血管进行结扎。

最早进行血管吻合的是Nicolai Eck’s。

在1877年,他将一只狗的下腔静脉与门静脉进行了侧-侧吻合,他从血管的一角插入一个特殊的器械以保证吻合口开放,并进行了间断缝合,随后,他又将门静脉与下腔静脉做了一个端-侧吻合。

1899年,Kummell 做了第一例人体动脉的端-端吻合。

在这些研究的基础上,20世纪初,不少学者进行了血管缝合的研究,包括应用可吸收缝线及不可吸收缝线、连续缝合及间断缝合、单纯缝合及褥式缝合等都进行了尝试,直到1912年,Carrel发明血管三点吻合技术,才奠定了现代血管吻合的基本原则。

血管缝合器 技术要求

血管缝合器 技术要求

血管缝合器技术要求英文回答:A vascular suturing device, also known as a vascular stapler or vascular closure device, is a medical instrument used to securely close blood vessels during surgical procedures. It is designed to simplify and expedite the process of suturing, ensuring efficient and reliable closure of the blood vessel.The technical requirements for a vascular suturing device include precision, ease of use, and compatibility with various blood vessel sizes. The device should have a mechanism that allows for accurate placement of sutures, ensuring that the vessel is securely closed without causing any damage. It should also be user-friendly, with ergonomic features that facilitate easy handling and maneuverability.One example of a vascular suturing device that meets these requirements is the LigaSure™ vessel sealing system.This device utilizes radiofrequency energy to seal blood vessels, eliminating the need for traditional sutures. It provides precise and reliable vessel sealing, reducing the risk of complications such as bleeding or leakage. The LigaSure™ system is also user-friendly, with a simple interface and intuitive controls that enable surgeons to perform efficient and effective vascular closure.Another example is the Endo GIA™ stapler, which is commonly used in laparoscopic surgeries. This device uses titanium staples to securely close blood vessels, offering a faster and more efficient alternative to traditional suturing. The Endo GIA™ stapler is designed for easy handling and maneuverability, allowing surgeons to perform precise and accurate closures even in challenging anatomical locations.In summary, a vascular suturing device should meet the technical requirements of precision, ease of use, and compatibility with various blood vessel sizes. Examples such as the LigaSure™ vessel sealing system and the Endo GIA™ stapler demonstrate how these devices can simplifyand expedite the process of suturing, ensuring efficient and reliable closure of blood vessels.中文回答:血管缝合器,又称血管钉合器或血管封闭装置,是一种医疗器械,用于在手术过程中安全地关闭血管。

胆道手术中缝合 吻合技术和材料选择专家共识_2008_

胆道手术中缝合  吻合技术和材料选择专家共识_2008_

指南与共识文章编号:1005-2208(2008)10-0802-05胆道手术中缝合吻合技术和材料选择专家共识(2008)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外科手术学学组中图分类号:R6 文献标志码:C1 胆道吻合的原则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首选胆胆吻合。

只在胆胆吻合无法完成时,才选用胆肠吻合。

吻合时尽可能做到外翻缝合,以保证管腔内光整平滑。

线结都应打在管腔之外,以确保管腔内不留异物。

根据胆管的具体状况及术者的操作经验来选择采用间断或连续缝合。

近端胆管有多个开口时应尽可能拼合成一个开口,以增大吻合口径,保证通畅避免狭窄。

吻合口能做到精确仔细吻合时,一般无须放置支撑管,否则应放置支撑以预防术后胆漏和可能发生的狭窄。

2 胆胆吻合和胆肠吻合胆胆吻合常应用在修复医源性胆道损伤、胆道良性狭窄和肝移植的胆道重建等,吻合的方法有端端吻合和侧侧吻合。

胆肠吻合常应用在肝内胆管结石、胆道肿瘤、胆道损伤缺损段或胆道狭窄段较长、先天性胆总管囊肿等重建胆道,吻合的方法有胆肠端侧吻合、端端吻合及胆道植入式吻合。

胆肠吻合在难以行胆胆吻合的情况下选用。

2.1 胆总管十二指肠吻合术 该术式简便易行,创伤小,手术费时短,年老体弱和情况较差的病人也能完成。

然而该术式的争议也较多,主要认为肠胆反流可引起反流性胆管炎,目前已较少使用。

2.2 胆管空肠Roux2en2Y吻合术 现为胆道外科最为广泛应用的胆肠吻合术。

吻合时需横断空肠,远端上提与胆道吻合。

近端空肠与远端空肠作端侧吻合,桥襻长度约45c m左右,以防反流。

目前已注意到胆支叛逆蠕动减弱,襻内细菌可成为胆管炎细菌来源等缺点。

2.3 间置空肠胆管十二指肠吻合术 该术式从理论上避免了胆肠吻合术引起的消化性溃疡发病率增加的缺点。

然而,由于该术式未能完全抗反流以及延长空肠襻带来的病理生理上的问题,成为胆道感染的致病菌来源,且吻合口多,操作复杂,故目前仍未普遍应用。

2.4 人工乳头间置胆肠吻合术 该术式分为间置人工乳头十二指肠吻合术及间置人工乳头空肠胆肠吻合术。

胰腺手术缝合技术与缝合材料选择中国专家共识(完整版)

胰腺手术缝合技术与缝合材料选择中国专家共识(完整版)

胰腺手术缝合技术与缝合材料选择中国专家共识(完整版)胰十二指肠切除术(pancreaticoduodenectomy,PD)及胰体尾切除术(distal pancreatectomy,DP)是治疗壶腹周围及胰体尾部肿瘤的经典术式,以手术难度大、技术要求高及术后并发症多为特点。

近年来随着手术技术的进步及能量平台、缝合材料的普及、更新与广泛应用,胰腺手术的安全性有了较大提高,PD术后围手术期病死率已降至<3%以下,但并发症发生率仍高达30%~60%,胰腺手术特别是PD仍是腹部外科中极具挑战性和复杂性的术式之一。

胰腺术后的诸多并发症中以胰瘘最为常见,是导致其他后续并发症如胃排空延迟、感染、出血甚至死亡的主要原因。

如何进行安全可靠的胰腺断端处理及其消化道重建,以避免发生胰瘘或降低其发生率,一直是胰腺外科临床研究的热点课题。

数十年来不断有关于胰腺与消化道重建的各种改良术式出现,消化道重建方法将近百种,客观上说明尚无适合所有病人及术者的消化道重建或残端处理方式。

既往关于胰腺与消化道重建及胰瘘的临床研究侧重于对重建方式的选择与评价,如胰肠与胰胃吻合、套入与导管-黏膜吻合对胰瘘发生率的影响等,对缝合技术特别是不同缝合材料与胰瘘等术后并发症的相关性研究明显不足,缺乏高质量的循证医学证据,导致术者对消化道重建方式及缝线选择多以临床经验及个人习惯为主导,不同术者、不同中心间有较大的差异。

基于此,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参考近年文献并结合学科进展,以循证为基础、以问题为导向,对《胰腺外科手术中胰腺断端吻合缝合技术及材料选择专家共识(2008)》[1]予以更新,为胰腺消化道的重建方式及缝线选择提供参考及指导。

1 胰液及胆汁对缝线抗张强度等理化特性的影响目前,用于胰腺与消化道重建的缝线主要包括:人工合成的不可吸收缝线如丝线、聚酯线(如Ethibond)、聚丙烯线(如Prolene)等;人工合成的可吸收缝线如聚乙醇酸(PGA)、聚糖乳酸(PGLA910,如Vicryl)、聚对二氧环己酮(如PDSⅡ)、聚卡普隆25(如单乔monocryl)、含三氯生抗菌剂的薇乔缝线(Vicryl Plus)等。

血管吻合术在脑血管病中的应用

血管吻合术在脑血管病中的应用

脑血管病的外科治疗一直备受关注。

1967年,由Yarsargil和Donaghy 成功实施了首例颞浅动脉一大脑中动脉(STA-MCA)血管吻合术。

之后数十年,随着治疗水平的进步,脑血管吻合术在脑血管病中的作用越来越受关注,但其应用价值仍饱受争议。

本文从血管吻合术治疗的相关脑血管疾病、吻合技术及材料的改进等方面综述如下。

一、血管吻合术治疗的主要相关脑血管病1.颈动脉狭窄:标准式颈动脉内膜切除术(carotid endarterectomy,CEA,即沿着颈内动脉纵向切开管腔,剥离斑块后予以缝合血管)最早由DeBakey于1953年成功实施,已成为治疗颈动脉狭窄的主要手段之一。

目前,外翻式CEA(是指于CCA分叉处环形切开后,在“外膜外翻”的基础上剥离斑块,最后完成原位的端一端血管吻合)也在逐渐开展。

标准式CEA是常规处理颈动脉狭窄的外科术式,其操作较安全,视野暴露较开放,利于斑块的剥离;但术后有再狭窄或术后渗血等可能,这可能与术前评估、斑块剥离程度、术者吻合技术等有关。

外翻式CEA的吻合口位于颈总动脉分叉,刚好是血管膨大处,采用的是端一端直接吻合,这一术式避免了因标准式纵向自体吻合口处理不当而引发术后再狭窄的发生。

此外,外翻式CEA术中仅需处理环形切口两端,创面小,有利于缩短术中动脉的阻断时间,减少术后并发症。

但是很多外翻式手术又因需加用转流管而加大了手术的难度,延长了手术时间,加上剥离斑块后,残余内膜因边缘失去支撑而较难固定,增加了术后血流再通后夹层形成的概率。

CEA虽然存在术后血压异常、灌注损害、皮下血肿、脑神经损伤等并发症的风险,但因其良好的疗效,仍作为颈动脉狭窄后脑血管重建的重要方法之一。

2.烟雾病:烟雾病(moyamoya disease,MMD)是脑血管病中相对的少见类型,病因尚不明。

影像学表现为双侧颈内动脉末端、大脑前动脉、大脑中动脉起始部的严重狭窄甚至闭塞,导致颅底穿通动脉代偿性扩张形成的异常血管网。

肝脏手术中的缝合吻合技术和材料选择专家共识_2008_

肝脏手术中的缝合吻合技术和材料选择专家共识_2008_

指南与共识文章编号:1005-2208(2008)10-0800-03肝脏手术中的缝合吻合技术和材料选择专家共识(2008)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外科手术学学组中图分类号:R6 文献标志码:C 现代的肝脏外科手术,不仅包括简单的局部肝切除术,而且包括半肝切除及肝三叶切除术,甚至肝移植术。

而术中控制出血是肝脏外科手术成功的关键。

手术中需熟练运用正确的缝合和吻合技术及合适的材料方能有效控制术中出血,避免术后出血的发生。

其中肝脏管道与肝创面的处理方法显得尤为重要,直接影响术后出血、胆漏等并发症的发生与否,甚至影响病人的预后。

1 肝外伤的缝合技术1.1 单纯对拢缝合 对于单纯肝实质浅表裂伤,可采用单纯对拢缝合。

彻底清除裂口处凝血块和失活肝组织。

如有断裂的血管和胆管,应予钳夹,220或320人工合成多股编织可吸收缝线(如抗菌薇乔V icryl Plus)结扎或缝扎。

对于肝创缘,以320人工合成多股编织可吸收缝线连同肝包膜一起行间断缝合,缝线距创缘110~115c m,针距110c m,缝线穿过裂口底部,不留死腔。

对于较深的肝裂伤,若裂伤处仍有渗血或周围组织脆弱不能直接缝合,可用钝针用320人工合成多股编织可吸收缝线在距创缘115c m处做与创缘平行的褥式缝合,此后在褥式缝合外侧间断缝合对拢伤口。

1.2 填塞缝合术 适于单纯肝脏挫裂伤,但裂口较深,单纯缝合不能止血;肝组织缺损较多,清除失活肝组织后遗留较大腔隙,对拢缝合困难;各种原因导致病人不能耐受复杂手术。

将填塞物填入肝组织缺损处,再行缝合结扎,以起到止血及防止胆汁渗漏的作用。

填塞物主要包括大网膜、止血海绵及可吸收止血纱布等。

如有可能,最好取带蒂大网膜作为填塞材料,它不仅能消灭死腔,还可让新生的血管长入缺血的肝组织,建立侧支循环。

2 肝切除术中肝静脉的处理随着肝脏大肿瘤切除率的不断提高,涉及肝静脉的处理也随之增加,尤其是第二肝门区域的肿瘤,肝静脉能否妥善处理,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微小血管吻合技术

微小血管吻合技术

案例二:器官移植手术
总结词
移植器官存活的关键、手术效果的重要保障
详细描述
在器官移植手术中,微小血管吻合技术是确保移植器官存活的关键环节。通过 高精度的吻合技术,能够保证移植器官的血液供应,提高器官的存活率和手术 效果。
案例三:创伤修复手术
总结词
及时修复、恢复功能、减少并发症
详细描述
在创伤修复手术中,微小血管吻合技术的应用能够及时修复受损的血管,恢复正 常的血液循环,从而促进创伤部位的愈合。同时,高精度的吻合技术能够减少术 后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的康复效果。
案例四:显微外科手术
总结词
高精度、高难度、专业性强
详细描述
显微外科手术是一种高精度、高难度的手术方式,需要在显微镜下进行操作。微小血管吻合技术在显 微外科手术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能够确保手术操作的精度和准确性,提高手术效果。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微小血管吻合技术
目录
• 微小血管吻合技术概述 • 微小血管吻合技术的基本原理 • 微小血管吻合技术的操作技巧 • 微小血管吻合技术的挑战与解决方案 • 微小血管吻合技术的成功案例
01
微小血管吻合技术概述
定义与特点
定义
微小血管吻合技术是一种精细的 手术技术,用于连接微小血管, 如毛细血管和微动脉。
植手术等。
心血管手术
用于冠状动脉搭桥手术 等心血管手术中,重建
血液流通。
肿瘤治疗
在肿瘤手术中,用于切 除肿瘤并重建血管。
创伤救治
在严重创伤或车祸等事 故中,用于修复受损的
血管。
02
微小血管吻合技术的基 本原理
血管生理结构
01
02

血管缝合及吻合基本技术与缝线材料选择专家共识(全文)

血管缝合及吻合基本技术与缝线材料选择专家共识(全文)

血管缝合及吻合基本技术与缝线材料选择专家共识(全文)针对主干动、静脉疾病或损伤的手术治疗,最终需通过直接修复、补片成形或血管移植术等方法重建血流,血管缝合和吻合是整个手术操作中的基本技术之一。

术后影响重建血管近、远期通畅率的主要因素有:(1)技术不当是造成重建血管早期失败的重要原因。

诸如:缝合与吻合技术不重建血管早期失败的重要原因。

诸如:缝合与吻合技术不良或失误导致吻合口狭窄,移植物扭曲、成角,以及血管腔内血块、栓子、内膜碎片等异物形成或脱落。

(2)移植血管及缝合材料选择不适当,与自体血管不匹配均能影响通畅率。

(3)原发疾病(如动脉硬化)进展,导致血管流入道、流出道和吻合口的狭窄或闭塞,是影响通畅率的主要原因之一;吻合口邻近的血管内膜过度增生,糖尿病、高脂血症、血液高凝状态、吸烟等高危因素未予纠正或控制以及感染、低血压、末梢动脉痉挛以及动脉栓塞(心源性或血管源性)等均是导致移植或修复血管狭窄或闭塞的重要因素。

本文主要对血管缝合及吻合技术和缝线材料的选择进行阐述。

1 血管缝线与选用1.1 可用于血管缝合及吻合的常见缝线类型与特性1.1.1 蚕丝缝线不可吸收,但容易发生降解,过一段时间后会失去张力。

且与以后的假性动脉瘤形成有关,现在基本不用于血管吻合。

1.1.2 编制的聚酯缝线如涤纶线、MERSILENE线等,也不可吸收,由聚酯纤维编织而成,具有较好的组织相容性和张力,但涤纶线和MERSILENE线外层没有覆盖层,表面较粗糙,当穿过组织或打结时会有牵拉感,影响手感。

1.1.3 聚丙烯缝线如Prolene线,是目前血管重建术中最常用的缝线材料,由人造的线形聚烯烃的单股细线制成,能持久维持其张力,并有很低的摩擦系数和良好操作的特性。

1.1.4 Polybutester缝线是一种新型单细线的不吸收缝线。

较聚丙烯缝线更坚固,并增加了柔韧性和一点记忆性,在缝合时能减少牵拉并改善组织的通过性,但目前使用这种缝线的经验还比较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血管缝合及吻合基本技术与缝线材料指南与共识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外科手术学学组针对主干动、静脉疾病或损伤的手术治疗,最终需通过直接修复、补片成形或血管移植术等方法重建血流,血管缝合和吻合是整个手术操作中的基本技术之一。

术后影响重建血管近、远期通畅率的主要因素有: (1)技术不当是造成重建血管早期失败的重要原因。

诸如:缝合与吻合技术不良或失误导致吻合口狭窄,移植物扭曲、成角,以及血管腔内血块、栓子、内膜碎片等异物形成或脱落。

(2)移植血管及缝合材料选择不适当,与自体血管不匹配均能影响通畅率。

(3)原发疾病(如动脉硬化)进展,导致血管流入道、流出道和吻合口的狭窄或闭塞,是影响通畅率的主要原因之一;吻合口邻近的血管内膜过度增生,糖尿病、高脂血症、血液高凝状态、吸烟等高危因素未予纠正或控制以及感染、低血压、末梢动脉痉挛以及动脉栓塞(心源性或血管源性)等均是导致移植或修复血管狭窄或闭塞的重要因素。

本文主要对血管缝合及吻合技术和缝线材料的选择进行阐述。

1 血管缝线与选用1. 1 可用于血管缝合及吻合的常见缝线类型与特性1. 1. 1 蚕丝缝线不可吸收,但容易发生降解,过一段时间后会失去张力。

且与以后的假性动脉瘤形成有关,现在基本不用于血管吻合。

1. 1. 2 编制的聚酯缝线如涤纶线、MERSILENE线等,也不可吸收,由聚酯纤维编织而成,具有较好的组织相容性和张力,但涤纶线和MERSILENE线外层没有覆盖层,表面较粗糙,当穿过组织或打结时会有牵拉感,影响手感。

1. 1. 3 聚丙烯缝线如Prolene线,是目前血管重建术中最常用的缝线材料,由人造的线形聚烯烃的单股细线制成,能持久维持其张力,并有很低的摩擦系数和良好操作的特性。

1. 1. 4 Polybutester缝线是一种新型单细线的不吸收缝线。

较聚丙烯缝线更坚固,并增加了柔韧性和一点记忆性,在缝合时能减少牵拉并改善组织的通过性,但目前使用这种缝线的经验还比较少。

1. 1. 5 聚四氟乙烯缝线( PTFE) 如Gore2Tex缝线。

具有良好的操作手感,没有记忆性,柔韧性好,强度高,且生物相容性稳定,不会引起组织反应,具有极好的操作特性。

另外,由于聚丙烯缝线用于PTFE移植物或补片时可引起少量的针孔出血,而PTFE缝线针与线比例为1∶1,因而缝合穿过移植物后线周围所留空隙较少,而且线体遇血后可发生体积膨胀,因而针眼出血相对较少。

1. 2 选用血管缝线的基本原则(1)在确保缝合足够强度的前提下,尽可能选用细线; (2)为最大限度减少对血管的损伤,尽可能选用摩擦系数较小的光滑、单丝或外有被覆的缝线; (3)为尽量减少缝线穿过血管壁引起的针孔出血,应选用圆形缝针,弧度合适(通常为1 /2及3 /8弧) ,缝线与缝针融合在一起的缝线; (4)由于多股编织缝线的丝与丝间隙中更易隐匿感染源, 因此应尽可能选用单丝缝线。

(5)从220到720的血管缝线可以基本满足从大血管到外周血管的缝合及吻合的需要。

大血管以320及420的血管缝线最为常用。

外周血管以520及620的血管缝线最为常用。

1. 3 选用血管缝线类型的建议既往,将精密编制的丝线用无菌石蜡油或骨腊润滑后具有良好的手感,用于缝合自体组织尤其是静脉组织效果满意,而PTFE包裹的涤纶缝线和单丝的聚丙烯缝线因具有更好的强度及耐久性和较小的组织反应而更常用作动脉缝合。

如今,无论是静脉还是动脉的首选缝线都是聚丙烯缝线。

另外,可吸收缝线比如聚二恶烷酮缝线半衰期长,现在已经在小儿血管外科中应用,以适应儿童组织的生长。

使用双头缝线进行血管缝合更方便、快捷,现在已经普遍应用。

近些年开始使用的PTFE缝线为单股、不可吸收缝线,针线比例为1∶1,线体遇血后可发生体积膨胀,因而针眼出血相对较少。

具有良好的操作手感,没有记忆性,柔韧性好,强度高,且生物相容性稳定,不会引起组织反应,主要应用于各种PTFE相关产品。

在必须完成血管缝合(吻合)而又无合适的血管缝线备用条件下,尼龙线甚至丝线仍可选用。

1. 4 选用血管缝线尺寸的建议220、320:主动脉420:髂动脉520:腋动脉、颈总动脉、股动脉、股浅动脉520、620:颈内动脉、腘动脉、肱动脉720、820:胫动脉或踝下动脉注意PTFE缝线以CV来表示,最大尺寸为CV20,最小尺寸为CV28。

CV23相当于220, CV24相当于320, CV25相当于420, CV26相当于520⋯⋯,以此类推。

2 血管缝合与吻合技术2. 1 血管显露和血流控制血管显露是血管手术的必然步骤,控制血流才能提供无血视野完成手术操作。

接触目标动脉时,搏动可作为引导,但术者必需熟悉局部血管、侧支循环及周围组织的解剖,依此寻找和显露手术血管,静脉因与同名动脉伴行而不难找到。

动、静脉常为同一血管鞘包裹,切开该层就可见血管,动脉表面都有典型的滋养血管,而静脉则表面呈蓝色。

根据手术需要,沿血管外疏松组织,游离动脉或静脉。

通常控制血流的顺序是先控制流入道血管端,然后控制流出道与属支血管。

如果属支口径较大,则应先于流出道予以控制。

控制血流用的器械,可根据血管大小及解剖部位, 选用不同类型的无损伤血管钳(夹) 、柔软而有弹性的胶质带,或用球囊导管经血管腔内阻断血流。

2. 2 血管的切开和缝合2. 2. 1 血管切口的选择切口有纵行与横行两种方式。

无论血管切口是纵切口还是横切口,缝合时都会引起血管横断面积的减少,在血压正常情况下,如果血管直径减少接近50%就会引起明显的血流动力学的改变。

而在低血流、高阻力的情况下,这种情况对血流的干扰更明显,尤其是术后的病人往往处于高凝状态,并有血管内膜的损伤、异物的存留(缝线)等,很容易导致血栓形成,这就要求在切开及缝合时要尽量减少血管的缩窄。

血管的纵切口能提供良好的显露并且容易延伸,另外一个好处是必要时可以随时转化为端2侧吻合。

但在口径较小的血管(直径< 4mm) ,纵切口关闭后较横切口更易引起明显的狭窄并导致血栓形成,因此以使用横切口为宜,如必须选择纵切口的,可以用自体静脉或人工材料做成椭圆形补片来修复。

如决定做端2侧或端2端吻合时,显然要选择纵切口。

2. 2. 2 血管缝合血管缝合时应遵循下列基本操作技能:(1)缝合时应避免外膜进入血管腔内引起血栓形成。

必要时可修剪切口周围多余的外膜。

( 2)要全层缝合,尤其不要漏掉血管内膜。

(3)避免直接钳夹造成内膜损伤。

( 4)清除血管腔内血块、组织碎屑等异物。

( 5)尽可能自血管腔内向腔外进针,尤其是在动脉硬化者,由外向内进针很易将动脉硬化斑块掀起造成漂浮的内膜片,在血流冲击下很可能形成夹层及继发血栓形成,导致动脉的闭塞(见图1~2) 。

(6)连续缝合的缝线一定要拉紧,过于松弛会引起出血,如果拉紧后仍有针眼渗血,可采用压迫止血,多数情况下可以止住出血,或将邻近外膜缝合覆盖于出血点以止血。

(7)在缝合血管切口“角”时,注意不要缝到血管的对侧壁,从管腔开口插入一个钝头的神经拉钩可以防止这种错误的发生。

常用的血管缝合方法有间断缝合、连续缝合、补片缝合。

缝合小血管应采取间断缝合,此外,儿童病人也应该行间断缝合以便于血管的生长。

大多数动脉可采取连续缝合来关闭,除了大血管或血管壁特别厚的血管,一般间距和边距都可为1mm。

间断或连续水平褥式缝合可以使血管外翻,从而保持内膜的光滑,减少血栓形成的概率,但因为可引起明显的血管缩窄,现在已较少应用。

其实,在大多数情况下,更简单的连续缝合即可使血管壁外翻,可以在第一针缝合“角”时采用水平褥式缝合,之后连续缝合,并用镊子轻轻外翻血管壁就能形成外翻效果(Kunlin 技术) 。

此外,还有医生采用3个褥式缝合能缩短手术时间,并有良好的效果。

2. 3 血管吻合2. 3. 1 端端吻合端端吻合有3种常用方法: ( 1)自两侧角用两根双头针缝法(2)自后壁中点用1根双头针缝法(3)三点式缝法。

具体步骤如下: ( 1)自两侧角用两根双头针缝法。

通常从吻合口的两个角开始缝,虽然采取单纯缝合,但是起始部做一个水平褥式缝合可以使内膜轻度外翻,并使内膜跟内膜靠近,角部缝线要打结,并使两头的缝线等长。

用一个针做连续缝合到吻合口一侧的中部,与另一根缝线会合并打结,完成吻合口前半部的缝合。

移动血管钳将血管翻转180°,显露血管的后半部。

采用相同的方法完成整个吻合口的缝合。

如果血管的活动度不允许翻转180°,手术者可以从腔内缝合吻合口的后半部分,或者从吻合口的后半部分的中点开始,连续缝合至前半部分的中点,这样只需要轻微地翻转即可完成整个缝合。

文献报道显示对于小血管的吻合,先做后壁的连续缝合,同样具有良好的效果。

(2)自后壁中点用1根双头针缝法。

通常从吻合口的一个角开始缝,虽然采取单纯缝合,但是起始部做一个水平褥式缝合可以使内膜轻度外翻,并使内膜跟内膜靠近,角部缝线要打结,并使两头的缝线等长。

用两个针分别向血管两侧做连续缝合到另一侧角,完成吻合口的缝合后两根缝线会合并打结。

移动血管钳将血管翻转180°,可显露血管的后半部以便于缝合。

如果血管的活动度不允许翻转180°,手术者可以从腔内缝合吻合口的后半部分。

(3)三点式缝法。

手术者放置3根缝线,每根之间的夹角都是120°,从一根到另一根依次缝合,翻转血管使正缝合的一边始终朝向术者。

三点式缝合避免了两根缝线成180°而不容易缝到对侧血管壁,适用于不易显露的小血管(见图3) 。

三点式缝合一些特殊情况的处理方法: ( 1)血管断端修剪。

如果端端的两根血管管径很细(比如直径2~5mm) ,可将管口修剪成45°斜面来扩大吻合口面积。

术者将两根血管各自纵向剖开,长度约等于血管直径,成180°反向,并将边角修剪圆滑。

这种缝合方法可以避免圆形吻合面的收缩效应,适合于小血管吻合。

(2)避免“收缩效应”。

采用连续缝合做端端吻合时,收紧缝线后会有“收缩效应”,因此在吻合更小的血管时间断缝合更为适合。

如果采用连续缝合,可用如下方法尽量减少“收缩效应”:用双头的单丝滑线缝合完毕后暂不收紧打结,缓缓松开阻断钳,在血流冲击下管腔膨胀,而足够光滑的缝线会适应这种膨胀而避免“收缩效应”,此时重新阻断血管、打结。

这种技术在使用静脉或人工补片时也可使用。

(3)垫片加固。

如果血管动脉硬化严重或血管质地较差时,吻合时可每针加一垫片,以防止打结时造成血管的切割,也有报道应用人工材料做成围领,以加固腹主动脉瘤近端吻合口,对比研究显示能减少出血及缩短阻断时间(见图4) 。

近年,有的医生也在尝试新的端端吻合方法,如激光辅助的白蛋白血管外支架法,在动物实验中应用显示具有良好的效果,但尚未见有临床应用的报道。

2. 3. 2 端侧吻合端2侧吻合常用于旁路移植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