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思》元稹古诗鉴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离思》元稹古诗鉴赏 元稹《离思(其四)》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 翻译: 经历过无比深广的沧海的人, 别处的水再难以吸引他; 除了云蒸霞蔚的巫山 之云,别处的云都黯然失色。我在花丛中任意来回却懒于回顾,一半因为我潜心 修道,一半因为曾经有你。 这是诗人元稹为了纪念逝去的妻子而写的。 译文二 经历过沧海之水的波澜壮阔, 就不会再被别处的水所吸引。 陶醉过巫山之云 的梦幻,别处的风景就不称之为云雨了。虽常在花丛里穿行,我却没有心思欣赏 花朵,一半是因为自己已经修道,一半是因为心里只有你。 注释 1.曾经:曾经历过。曾,副词。经,经历。 2.沧海:大海。因海水呈苍青色,故称沧海。 3.除却:除了。 4.取次:循序而进。 5.半缘:一半因为。 6.修道:作者既信佛也信道,但此处指的是品德学问的修养。 7.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经历过无比深广的沧海的人,别处 的水再难以吸引他;除了云蒸霞蔚的巫山之云,别处的云都黯然失色。 赏析一 此为悼念亡妻韦丛之作。 诗人运用“索物以托情”的比兴手法, 以精警的词 句,赞美了夫妻之间的恩爱,表达了对韦丛的忠贞与怀念之情。 首二句“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是从《孟子。尽心》篇“观 于海者难为水,游于圣人之门者难为 除却巫山不是云 言”变化而来的。 两处用比相近, 但 《孟子》 是明喻, 以“观于海”比喻“游 于圣人之门”,喻意显明;而这两句则是暗喻,喻意并不明显。沧海无比深广,
1/6
因而使别处的水相形见绌。巫山有朝云峰,下临长江,云蒸霞蔚。据宋玉《高唐 赋序》 说, 其云为神女所化, 上属于天, 下入于渊, 茂如松榯, 美若娇姬。 因而, 相形之下,别处的云就黯然失色了。“沧海”、“巫山”,是世间至大至美的形 象,诗人引以为喻,从字面上看是说经历过“沧海”、“巫山”,对别处的水和 云就难以看上眼了, 实则是用来隐喻他们夫妻之间的感情有如沧海之水和巫山之 云,其深广和美好是世间无与伦比的,因而除爱妻之外,再没有能使自己动情的 女子了。 “难为水”、“不是云”,情语也。这固然是元稹对妻子的偏爱之词,但象 他们那样的夫妻感情,也确乎是很少有的。元稹在《遣悲怀》诗中有生动描述。 因而第三句说自己信步经过“花丛”, 懒于顾视, 表示他对女色绝无眷恋之心了。 第四句即承上说明“懒回顾”的原因。 既然对亡妻如此情深, 这里为什么却 说“半缘修道半缘君”呢?元稹生平“身委《逍遥篇》,心付《头陀经》”(白 居易 《和答诗十首》赞元稹语),是尊佛奉道的。另外,这里的“修道”,也可 以理解为专心于品德学问的修养。然而,尊佛奉道也好,修身治学也好,对元稹 来说,都不过是心失所爱、悲伤无法解脱的一种感情上的寄托。“半缘修道”和 “半缘君”所表达的忧思之情是一致的,而且,说“半缘修道”更觉含意深沉。 清代秦朝釪《消寒诗话》以为,悼亡而曰“半缘君”,是薄情的表现,未免太不 了解诗人的苦衷了。 元稹这首绝句,不但取譬极高,抒情强烈,而且用笔极妙。前两句以极至的 比喻写怀旧悼亡之情,“沧海”、“巫山”,词意豪壮,有悲歌传响、江河奔腾 之势。后面,“懒回顾”、“半缘君”,顿使语势舒缓下来,转为曲婉深沉的抒 情。张弛自如,变化有致,形成一种跌宕起伏的旋律。而就全诗情调而言,它言 情而不庸俗, 瑰丽而不浮艳, 悲壮而不低沉, 创造了唐人悼亡绝句中的绝胜境界。 “曾经沧海”二句尤其为人称诵。 赏析二: 这是一首悼念亡妻之作。元稹与其妻恩爱无间,相敬如宾,感情甚好(见元 稹《遣悲怀诗三首》)。然而幸福仅仅持续了七年时光,爱妻便不幸离他而去, 元稹写下这首诗,寄托了自己无限的哀思。 起首二句“曾经沧海难为水, 除却巫山不是云”, 演化自 《孟子*尽心篇》 , 原句是“观于海者难为水,游于圣人之门难为言”。此句喻意精妙。沧海无比深 广,以至别处之水比之便相形见绌。巫山有朝云峰,势临长江,云蒸霞蔚。宋玉 在《高唐赋》中描写到:“其上独有云气,〈山卒〉兮直上,忽兮改容,须臾之 间,变化无穷”,认为云是神女所化,茂如松涛,美如娇姬,气象万千。人在观 其之后, 就不会再留意到别处的云了。 诗人用这两句隐喻他们夫妻之间的感情有 如沧海之水,巫山之云,至美至真,其深广和美好是世间无与伦比的。因此除爱
2/6
妻之外, 就再没有使自己为之动情的女子了。 其情之真切, 发自内心, 世间少有。 因而也就--有了第三句“取次花丛懒回顾“。 自己信步经过“花丛”, 却懒于顾 视,表示自己对其他女色已无眷恋之心。这种心境绝不是一般的“万花丛中过, 片叶不粘身”那种潇洒做作与虚伪,而是情到深处,万念俱灰的真诚。为什么会 这样呢?末句“半缘修道半缘君”便体现了诗人亡妻之后的孤寂情怀。 元稹一生 精修佛学,尊佛奉道。“修道”也可理解为研习品行学问。诗人思妻之情深厚, 无法解脱,于是寄托于修道之中。其实,“半缘修道”也好,“半缘君”也罢, 都表达了诗人的郁郁心情,其忧思之情是一致的。 原诗以沧海之水和巫山之云隐喻爱情之深广笃厚,见过大海、巫山,别处的 水和云就难以看上眼了,除了诗人所念、钟爱的女子,再也没有能使我动情的女 子了。 诗人的这个“心上人”, 据说是双文, 即诗人所写传奇 《莺莺传》 中的莺莺, 诗人因双文出身寒门而抛弃她后, 有八九年“不向花回顾” ( 《梦游春七十韵》 ) 。 又有人说紫诗是为悼念亡妻韦丛而作, 韦丛出身高门, 美丽贤慧, 27 岁早逝后, 诗人曾表示誓不再娶(《遣悲怀·之三》)。两句诗化用典故,取譬极高。前句 典出《孟子·尽心上》“观于海者难为水”;后句典出宋玉《高唐赋序》“姜在 巫山之阳,高丘之阻,旦为朝云,暮为行雨。后人引用这两句诗,多喻指对爱情 的忠诚,说明非伊莫属、爱不另与。这两句诗还简缩为成语“曾经沧海”,还可 比喻曾经经历过很大的场面,眼界开阔,见多识广,对比较平常的事物不放在眼 里。 本诗意境深邃,抒情至真,感情强烈,并且用笔及妙。起首二句堪称千古佳 句。 “沧海”“巫山”, 词意豪壮, 有悲歌传响, 江河奔流之势。 全诗张驰自如, 变化有致,形成一种跌宕起伏的旋律。就其情调而言,言情而不庸俗,瑰丽而不 浮艳,悲壮而不深沉。 现今,这两句已突破了悼念原意,示人以历尽沧桑之感。
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