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供给和总需求分析
宏观经济学第十二章总需求-总供给分析
成新均衡,利率升高, P
收入增加。
P1
E2 E1
LM(P1)
IS2 IS1
y1
y2
y
D2 D1
相同价格下,收入 增加后AD曲线右 移。
y1 y2
y
第二节 总供给曲线及其变动
一、总供给曲线的含义
1、总供给:经济社会的收入总量,它描述了经 济社会的基本资源用于生产时可能达到的产量。
总供给=总收入=GDP。
若价格水平上升,人们的名义收入增加, 名义收入增加会使人们进入更高的纳税档次, 从而使人们的税负增加,可支配收入下降, 进而使人们的消费水平下降。 价格水平P()税负() 可支配 收入() 消费C () 总需求量 AD()。
二、总需求AD曲线的推导
1、方程推导
IS:r=(a+e)/d - (1-b)y/d
2.宏观生产函数:整个国民经济中,总量生产要
素投入和总产出之间的关系。 注:四大生产要素:土地、劳动、资本和企业家 才能 既定技术水平,使用总量意义的劳动和资本两种 要素: y=f(N,K)
3、短期宏观生产函数
一个国家的资本存量很大,新的投资流量在短 期内对于资本存量的影响很有限。可把资本存 量作为外生变量处理,将K作为常数处理。
B
B
E点:充分就业水平。但并
E
不意味着整个社会的全部
资源都已经就业。
C2点:如果产出继续增加, 价格水平上升的就会很快。
曲线的斜率越来越大。
C1 A
yf
y
常规总供给曲线
第三节AD-AS模型及其对外来冲击的反应
1.宏观经济的短期目标
P
AS
短期的宏观经济目
标:充分就业和物 P0 价稳定。
总供给和总需求分析
总供给和总需求分析总供给与总需求是用来分析GDP与价格变动关系的两个重要的宏观概念,是宏观经济学的重要分析工具,依据总供给和总需求的变动可以对宏观经济作出基本判断。
(关于GDP 在笔记十二中讨论过)总供给(Aggregate Supply)记为AS,是指一定时期内一国企业所愿意生产和出售的物品和劳务的总量;它取决于价格水平、经济的生产能力和成本水平。
各种相关因素,既影响长期(潜在)总供给又影响短期总供给。
但有些因素,尤其是资源、技术对长期(潜在)总供给的影响更大一些;有些因素,如气候、实际国民生产总值的构成对短期总供给影响更大一些。
仅仅影响短期总供给的是投入品价格(工资率、原料价格等)。
讨论长短期的问题。
又回到了潜在GDP这个概念,我们只需理解对生产投入要素以及科学技术是否发生了实质变化来区分长短期,涉及一个生产能力和实际产出的问题。
总需求(Aggregate Demand)记为AD,指的是一定时期内一个经济中各部门所愿意支出的总量,是消费者、企业和政府支出的总和,它既取决于价格水平,也取决于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和其他因素。
根据总需求和总供给可以得到供求的均衡,产出和价格水平在这一点达到平衡,相应地决定就业水平。
简单形象的分析的工具就是总供给曲线和总需求曲线;类似于微观经济学中的市场供给曲线和需求曲线分析,来帮助理解政策工具和技术进步是如何影响总供给和总需求,从而决定总产出和总价格的的均衡水平。
横轴Q表示总产出(GDP),纵轴P代表价格总水平(CPI),总需求曲线AD表示假定在其他影响总需求的因素保持不变的条件下,消费者、企业、政府和外国人在不同的价格水平上将要购买的数量;它是向下倾斜的曲线;总供给曲线AS所表示的是在每一个价格水平上企业所愿意生产与出售的物品和劳务的数量(假定其他影响总供给的因素保持不变)。
总供给曲线显示了总价格水平和总供给量之间的关系。
在长期中,总供给量并不取决于物价总水平,而是取决于经济体的资本、劳动以及用来把投入变为产出的生产技术,因此总供给曲线为垂直线。
总需求与总供给分析
c'
实际 GDP 需求量的 增加
b' a' AD
6.0 6.5 7.0 7.5 8.0
实际GDP(1992年万亿美元)
总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
财产效应 替代效应 财产效应 • 当物价水平上升其他条件不变时,实际财产减少 • 增加储蓄,减少消费。 • 总需求减少 替代效应 • 当物价水平上升时,利率上升。 • 人们和企业减少需求 时际替代效应 国际替代
总供给
货币工资率的变动会改变短期总供给,但 并不改变长期总供给。
货币工资率的变动
物 价 水 平 ( GDP 平 减 指 数 , 1992=100 )
LAS 140 130 120 110 100 90 0 6.0 7.0 8.0 b SAS2 SAS0
a
实际GDP(1992年万亿美元)
练习与思考
115 110
100
90
AD1
AD0 6.0
实际GDP(1992年万亿美元)
0
7.0 7.5
总需求的增加
物 价 水 平 ( GDP 平 减 指 数 , 1992=100 )
LAS 140 130 125 115 SAS1
长期效应
SAS0
100
90
AD1
6.0 7.0 7.5
0
实际GDP(1992年万亿美元)
140 130 120 110
总需求增加
100
90
总需求减少
AD1 AD2 AD0
0
6.0 6.5 7.0 7.5 8.0
实际GDP(1992年万亿美元)
总需求曲线的移动
总需求减少 预期未来收入、通货膨胀或利润 下降 财政政策减少政府购买、增加税 收或减少转移支付 货币政策减少货币量和提高利率 汇率上升或国外收入减少 总需求增加 预期未来收入、通货膨胀或利润 上升 财政政策增加政府购买、减少税 收或增加转移支付 货币政策增加货币量并降低利率 汇率下降或国外收入增加
总需求-总供给综合分析
如图6-12所示,总供给曲线由AS0移动到AS1,从而 产出水平提高并且价格水平降低。若经济最初运行在总 供给曲线的平坦部分,如图6-12中的AD0,此时经济中 原来就存在着过剩的生产能力,生产能力提高对社会经 济的影响不大,总供给曲线移动所产生的效果并不明显。 反之,若经济最初运行在总供给曲线的陡峭部分或者充 分就业水平上,如图6-12中的AD1,
使得总需求曲线由AD1向右移动到AD2。面对上升的总 需求,因为此时社会存在大量闲置未被利用的资源,厂商不 必提高工资水平就可以购买到任意多的劳动力,所以物价水 平保持为P0不变,而产出水平由y0增加到y1,达到了增加产 出的目标,而又没有影响物价水平。
下面把凯恩斯主义的总供给曲线与总需求曲线结合起来, 分析总需求曲线移动的不同效应,如图6-10所示。
谢谢观看
由此可见,在古典学派理论中,任何经济政策只会使 价格水平发生波动,而不会对宏观经济运行产生实质性 的影响。
三、 总供给曲线移动的效应
前面分析了总需求曲线移动的效应,下面将分析总 供给曲线移动的效应。
首先,分析总供给曲线向右移动的情况。如果由于 经济中的技术创新使得技术水平提高,或者企业设备投 资增加使得资本存量增加,都将增加社会生产能力。这 会使得总供给增加,总供给曲线向右移动。
二、 古典学派的总供给与总需求分析
古典学派的总供给曲线是在充分就业的产出水平上的 一条垂直直线,这就意味着无论价格水平如何变化,全 社会的产量始终保持y f不变。下面把古典学派的总供给 曲线与总需求曲线结合起来,分析宏观经济政策对社会 经济的影响,如图6-11所示。
在图6-11中,AS是古典学派的总供给曲线,AD1为 总需求曲线,两条曲线相交于E0点,
在总供给曲线相对比较陡峭的部分,社会经济中并没有 太多剩余的生产能力,总需求增加时,厂商为了追求更高的 利润需要增加要素投入量,但是为了争夺有限的资源,不得 不大幅度提高工资水平和生产成本,所以价格水平将大幅度 上升。
总需求与总供给分析
25
4、潜在(充分)就业量(P629)
潜在(充分)就业量:(P629)一个社会在现 有激励机制下,所有愿意工作的人都参加生 产时所达到的就业量。
潜在产量,即充分就业时的产量,是现有资 本和技术水平下,经济社会的潜在就业量所 能生产的产量。
可编辑ppt
26
三、劳动市场(P629)
1、劳动需求。劳动需求是实际工资的函数。 设名义工资是W,实际工资是W/P。劳动需求 函数是:
升高,收入增加。 相同的价格下,收入增加后的AD曲线右移。
可编辑ppt
13
r
r2
E2
r1
E1
IS1 IS2
y1
y2
yPP0 E2E1y1y2y
扩 张 性 财 政可编政辑p策pt 对 A D 的 影 响
14
AD
i
( 2 ) 扩 张 性 货 币 政
P
策 对 的 影 响
LM
LM’
A B
IS QD
QD’
Nd
Nd
(W) P
劳动需求是实际工资的减函数。图示:
可编辑ppt
27
IS2 IS2 r W/P
(W/P)0 r( W0 / P ) 1
LM1 LM2
Nd= f(W/P)
y0
y1 N0
N1
N y
劳动需求曲线
凯 恩 斯 极 端 可的编财辑pp政t 政 策 情 况
28
2、劳动供给(P630)
劳动供给也是工资的函数。
Ns
W Ns( P )
劳动供给是实际工资的增函数。
可编辑ppt
29
IS2 IS2
r W/P
LM1
Ns= f(W/P)
总需求-总供给分析
总供给函数
总供给和总供给函数 总供给曲线及其移动
总供给和总供给函数
总供给及其价格水平影响总供给水平的过程 宏观生产函数 劳动需求 劳动供给 劳动市场均衡 货币工资曲线 总供给模型
总供给和总供给函数
总供给及其价格水平影响总供给水平的过程
总供给是社会经济在每一价格水平上提供 的商品和劳务的总量。总供给函数表示总产量与 一般价格水平之间的关系。 一般价格水平影响总供给水平的过程是: 一般价格水平影响实际工资;实际工资影响实际 就业量;实际就业量影响总供给。
(c)
K(Y1,P1)
Y1 Yf Y
Y=f(N,K)
(a)
(W/P)f (W/P)1 W/P O
总供给曲线及其移动
新凯恩斯主义的短期总供给曲线
假定前提是工资粘性和价格粘性。 粘性是指调整的缓慢性。现以价格粘性为 例来加以说明。新凯恩斯主义认为,价格调整缓 慢的原因很大程度上是调整价格也有成本,这阻 碍了产品价格的调整。他们认为,经济中的垄断 厂商是价格的决定者,能够选择价格,而菜单成 本的存在阻碍了厂商调整产品价格,所以价格有 粘性。
总供给和总供给函数
劳动供给
劳动的供给量 取决于劳动的实际 工资率,劳动的供 给量是实际工资率 的增函数,表示为 NS=NS(W/P),劳 动供给量是实际工 资率的增函数。
W/P
NS=NS(W/P)
(W/P)1
(W/P)0
O
N0
N1
N
劳动供给曲线
总给和总供给函数
劳动市场均衡
W/P
NS=NS(W/P)
W1
W0 W0/P1 W0/P2 W1/P1
W/P
货币工资曲线
总供给和总供给函数 总供给模型
总需求—总供给模型
(3)资源充分利用阶段。即C以上部分,这时总供给曲 线是一条垂线,这表示无论价格水平(P)如何上升,总供 给(Y)都不会增加。
这是因为从长期来讲,人类所拥有的资源总是有限的, 当资源已得到充分利用时,即经济中实现了充分就业(宏观 经济学中的充分就业是指包括资本、劳动和自然资源在内的 所有生产要素都得到充分利用的状态,而不仅仅只是劳动人 口的充分就业),此时,无论如何提高价格,总供给也不会 增加。从长期的角度来看,资源总是会实现充分就业的,因 此,这种垂直的总供给曲线又被称为“长期总供给曲线”。
在左图中,总需求增加,使 得总需求曲线从AD0移动到AD1 ,得到新的均衡点E1,对应的均 衡国民收入为Y1,均衡价格水平 为P0;总需求减少,使得总需求 曲线从AD0移动到AD2,得到新 的均衡点E2,对应的国民收入为 Y2,均衡价格水平为P0。
2.资源接近充分利用阶段
资源接近充分利用阶段的总供给曲线是向右上方倾斜的直 线,即短期总供给曲线。在这种情况下,总需求的变动引起 国民收入与价格水平的同方向变动。也就是说,总需求增加 会使国民收入增加,价格水平上升;总需求减少会使国民收 入减少,价格水平下降,如下图所示。
(2)资源接近充分利用阶段。即BC段,这时总供给曲线 是一条向右上方倾斜的线,它表示总供给(Y)的变动会引起 价格水平(P)的同方向变动。
这是因为在资源接近充分利用的情况下,产量增加会引起 生产要素价格的上升,从而生产成本增加,进而导致总价格水 平上升。这种情况在短期生产中比较常见,所以这种向右上方 倾斜的总供给曲线又被称为“短期总供给曲线”。
(二)总供给曲线的移动
在价格水平不变的情况下,其他因素(如生产技术的提 高)的变动会引起总供给的变动,表现在图形上,就是总 供给曲线的移动。总供给曲线的移动有两种情况,一是总 供给增加,引起总供给曲线向右下方移动,如下图中总供 给曲线从AS0移动到AS2;二是总供给减少,引起总供给曲 线向左上方移动,如下图中总供给曲线从AS0移动到AS1。
总需求与总供给分析例题和知识点总结
总需求与总供给分析例题和知识点总结一、总需求与总供给的基本概念总需求(Aggregate Demand,AD)是指在一定时期内,一个经济社会中所有家庭、企业、政府和外国部门对产品和服务的需求总量。
总需求由消费(C)、投资(I)、政府购买(G)和净出口(NX)构成,用公式表示为:AD = C + I + G + NX 。
总供给(Aggregate Supply,AS)是指在一定时期内,一个经济社会中所有企业愿意并且能够提供的产品和服务的总量。
总供给取决于生产要素的数量、质量和技术水平等因素。
二、总需求曲线总需求曲线表示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物价水平与总需求之间的关系。
总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这意味着物价水平下降会导致总需求增加,物价水平上升会导致总需求减少。
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1、财富效应:当物价水平下降时,货币的实际价值增加,消费者感到更富有,从而增加消费支出,导致总需求增加。
2、利率效应:物价水平下降会导致实际货币供给增加,利率下降,投资和消费增加,总需求增加。
3、汇率效应:物价水平下降会使本国利率下降,汇率贬值,出口增加,进口减少,净出口增加,总需求增加。
三、总供给曲线总供给曲线表示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物价水平与总供给之间的关系。
总供给曲线可以分为短期总供给曲线和长期总供给曲线。
短期总供给曲线向右上方倾斜,原因在于粘性工资、粘性价格和错觉。
在短期内,工人的工资和企业的产品价格不能迅速调整,当物价水平上升时,企业的利润增加,会增加产出,导致总供给增加。
长期总供给曲线是垂直的,表示在长期中,经济的潜在产出水平是固定的,不受物价水平的影响。
长期总供给取决于劳动、资本、技术和自然资源等生产要素的数量和质量。
四、总需求与总供给的均衡总需求与总供给的均衡是指总需求曲线和总供给曲线相交的点,此时的物价水平和产出水平称为均衡物价水平和均衡产出水平。
当总需求增加时,总需求曲线向右移动,会导致物价水平上升和产出增加;当总需求减少时,总需求曲线向左移动,会导致物价水平下降和产出减少。
经济学基础(第11章总需求-总供给分析)
【本章小结】 1、总需求(aggregate demand AD)是指一国在一定时期内,在每一价格水平下,对产品和劳务的需求总量,这一需求总量通常以产出水平来表示。 2、总需求函数表示产品和货币市场同时达到均衡时的价格水平与总需求量之间的数量关系,描述这一函数关系的曲线称为总需求曲线是向右下方倾斜的,总需求曲线之所以向右下方倾斜,可以用财产效应、利率效应和汇率效应来说明。 3、总需求曲线的推导可以利用IS-LM模型来推导。在IS-LM模型中,一般价格水平被假定为一个常数。现在假设其他条件不变,惟一变动的是价格水平,价格水平的变动不会影响产品市场的均衡,即不会影响IS曲线,但会影响到货币市场的均衡,即LM曲线会发生移动。这是因为,IS曲线的变量被假定是实际变量而不是随价格变化而变动的名义变量,但LM曲线中的货币供给量则有名义货币供给量和实际货币供给量之分。总需求曲线的斜率反映了既定的价格水平变动所引起的总需求与国民收入的不同变动情况。 4、总供给(aggregate supply AS)是指一国在一定时期内,在每一个价格水平下厂商愿意提供的产品和劳务的总量。一般而言,总供给主要由劳动力、生产性资本存量及技术决定。
Q
四、总需求曲线的移动 总需求曲线是由IS-LM模型推导出来的,因此,IS曲线、LM曲线的移动会引起总需求曲线发生移动。而财政政策的变动会引起IS曲线的移动,货币政策的变动则会引起LM曲线的移动,因而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变动会引起总需求曲线的变动。
财政政策对总需求曲线的影响
PP1 P0
0 Y0 Y1 Y2 GDP
(2)短期总供给曲线的移动 同一条短期总供给曲线说明物价水平与总供给之间同方向变动的关系。物价上升,总供给增加,沿短期总供给曲线向上方移动;物价下降,总供给减少,沿短期总供给曲线向下方移动。
总供给—总需求分析
衡量的标准,并以此将经济周期划分为复
苏、繁荣、衰退、萧条四个阶段。
中国的实际GDP 1952年为基年(1952=100)
GDP 7000 6000 5000 4000 3000 2000 1000 0
实际GDP
GDP
19 78 19 80 19 85 19 90 19 95 20 00 20 05 20 07
就与自然产量率不一致。
产量的供给量
=自然产量率+a(实际物价水平-预期的物价水平)
但这种情况是暂时的,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将调整
预期,名义工资、商品价格和错觉得到调整或纠正,
因此,这种正相关关系是暂时的。长期中,预期与实 际的物价水平相等,总供给曲线是垂直的。
3.总供给曲线的变动
LAS0 P AS0 AS1 LAS1
1.长期总供给曲线 (1)长期总供给(LAS)是位于自然产量 率的垂直线。 长期中社会总供给由该经济体的资本、
劳动、自然资源和技术水平决定。
在不同的物价水平下,长期总供给曲线是一条
垂直线。
LAS P
O
Y
Y
“长期总供给曲线为一条垂直线”并不能等
价地引申为“长期总供给与价格无关”。 只不过因为当所有产品价格与所有生产要 素价格同比例变化时,总产量不变,所以, 长期总供给曲线为一条垂直线。
降,有利于提高国民福利。这是供给政策
的好处。(20世纪80年代里根政府的政
策。)
P1 P0
O
Y0
Y1
Y
使短期总供给曲线的移动的因素:
(1)劳动、资本、自然资源和技术水平的 变动; (2) 预期物价水平的变化。
二、经济周期(Business Cycle) 1、概念:经济中的波动称为经济周期。 特征: (1)经济波动无规律,也无法预测,
总供给与总需求分析模型研究
总供给与总需求分析模型研究经济学中的总供给与总需求分析模型是衡量国民经济治理和宏观经济发展状况的重要工具。
总供给与总需求模型的原理是,在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体系中,总需求与总供给之间的关系会影响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制定。
本文将从总供给与总需求的定义、特点、模型构建和实际应用等方面进行探讨。
1. 定义总供给是指在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体系中可以提供的所有物品和服务的总量。
它通常由货币总值表示。
总需求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体系中所有物品和服务的总需求。
总需求同样由货币总值表示。
2. 特点总供给与总需求对经济体系和宏观经济发展状况具有以下重要特点:(1) 相互依存:总供给和总需求是相互依存的。
通过消费、投资、政府支出和进出口等渠道,它们不断地影响和改变对方。
(2) 动态变化:总供给与总需求在不断地变化。
原因可能是因为经济环境、技术进步、政策变化等因素的影响。
(3) 平衡关系:总供给和总需求之间存在一个平衡关系。
当一个国家的总供给和总需求出现失衡时,经济体系就会陷入经济危机或通货膨胀。
3. 模型构建总供给与总需求模型是一个鲍威尔模型,它包括四个关键变量:总消费、总投资、政府支出和净出口。
这些变量合起来对 GDP(国内生产总值)和经济增长产生影响。
具体而言,总供给与总需求模型可以分为两个部分:对于GDP来说,总供给是常量,总需求是变量,因此GDP与总需求正相关;对于价格来说,总供给是变量,总需求是常量,因此价格与总供给正相关。
4. 实际应用总供给与总需求分析模型在实际应用中的目的是为了统计和评估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运行状况,以便政府和决策者能够运用货币和财政政策来促进经济增长和调整经济失衡。
同时,它也可以为公司和投资者提供参考,以协助他们做出投资决策和经济预测。
总供给与总需求模型在中国的应用也很广泛,比如它是中国制定宏观政策的重要基础。
中国正处于转型经济增长阶段,因此对总供给与总需求模型的分析更为重要。
例如,在应对国际经济危机时,中国政府通过调节总供给和总需求平衡,有力地维护并发展了国家经济。
第五章总供给与总需求
第二节 总供给分析
❖ 总供给和总供给曲线
1.总供给曲线和长期总供给曲线
总供给是指在任一价格水平下,企业所愿意提 供的产品和服务的总量(或总产出),它描述了经 济社会的基本资源用于生产时可能有的产量。一般 而言,总供给主要是由劳动力、生产性资本存量和 技术决定的,在宏观经济学中,描述总产出与劳动、 资本和技术之间的一个合适的工具就是生产函数。 因此,总供给函数就是反映总产量与一般价格水平 之间的关系。
从通常意义上,价格水平越高,商品和劳务越
贵,所需交易的现金就越多,支票的金额就越大。 如果货币供给没有变化,价格上升时货币需求增加 时,利率就会上升,利率上升,使投资水平下降, 因而总支出水平和收入下降。
总之,物价水平下降降低了利率,鼓励更多地 用于投资品的支出,从而增加了物品与劳务需求量。 相反,物价水平上升提高了利率,减少了投资支出 和物品与劳务需求量。利率效应同样也会导致总需 求曲线向右下倾斜。
物价水平
P1
P2
总需求
0
Y1
Y2
产量
图5-1:总需求曲线
为了理解总需求曲线为什么向右下方倾斜?我
们必须考察物价水平是如何影响用于消费、投资和 净出口的物品和劳务需求量。主要表现在财富效应、 利率效应和汇率效应三方面:
(1)物价水平与消费:财富效应 (Wealth effect)
物价水平下降提高了货币的真实价值,并使消 费者变得相对富有,鼓励他们更多地支出。消费者 支出增加意味着物品与劳务需求量更大。相反,物 价水平上升使人们所持有的货币及其它以货币固定 价值的资产的实际价值降低,人们变得相对贫穷, 于是人们的消费水平就相应的减少,消费者支出以 及物品和劳务的需求量也会减少。
5、政府购买变动引起的移动
总需求与总供给分析
这种情况也称为凯恩斯主义供给曲线。
1、总供给的第一种情况
2
1
第二种情况(b — c),斜率大于0,小于无穷大。
是短期总供给曲线,表明总供给与一般价格水平同方向变动,资源逐渐接近充分利用,产量增加导致生产要素的价格也不断提高,成本不断提高。
2、总供给的第二种情况
第三种情况(c以上部分),斜率无穷大,古典情况。
短期的收入和价格决定。
萧条状态:价格水平和产量都比较低。
高涨状态:价格水平和产量都比较高。
一、凯恩斯主义对经济波动的解释
短期内的滞胀状态
长期总供给曲线和潜在产量线完全重合。
1
在长期中,总需求的变化只会提高或降低价格水平,而不会改变产量和收入。
2
3、长期内的情况
第七节 总需求和总供给曲 线的数学小结 {P639}
增加政府支出或减少税收,IS曲线右移。 在原来的价格水平下,形成新的均衡,利率升高,收入增加。 相同的价格下,收入增加后的AD曲线右移。
扩张性财政政策对AD的影响
(2)扩张性货币政策对AD的影响
’
’
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和扩张性的货币政策,会使AD曲线右移。
反之亦然。
变化
AD曲线
变化
AD曲线
右 移
B
A
新凯恩斯主义的短期总供给曲线
新凯恩斯主义的短期总供给曲线的推导见课本690页
1)利用劳动供求曲线图。求得充分就业的实际工资水平和就业量。 实际工资 w = W/P, w = f( P )( w’﹤0 ) 就业量 N = f( w ) ( N’ ﹤0 ) 2)利用生产函数图,就业量和国民收入的关系。 总产出 y = f (N) ( y’﹥0 ) 3)利用450线,将国民收入由横轴变为纵轴。 4)找到价格水平与国民收入的关系。 总产出 y = f ( P,w,N ) ( dY/dP﹥0 ).如图所示。
总需求与总供给分析
暴利之下,必然会掩盖经济资源的巨大浪费。 利润率如此之高,提高管理水平,降低成本的 动力就不大。一些开发商拿地后往往不及时开 发,销售时也故意控制进度,他们并不在乎因 此增加的资金积压成本和人力的浪费,因为房 价越走越高,利润越来越厚,更多的浪费开发 商也足以能承受。暴利也带来了土地、资金等 资源向低素质开发商逆向配置,利润如此之高, 只要进入这个行业,就有钱可赚,一些资质不 够,经营管理能力不高的商人,也拼命挤进这 个行业,导致资源低效率使用。
四、长期均衡分析
1、短期总供给曲线:短期是指工资与价格不能经过充 分调整达到使市场出清的那种状况,短期总产出水平 由总需求决定。
2、长期总供给曲线:指当经济处于充分就业状态时的 总供给曲线,为一条垂直线。长期产出水平只取决于 国内生产要素的供给状况。
3、影响长期总供给曲线移动的因素
总需求与总供给分析
第一节 总需求曲线
一、总需求曲线:
1、总需求曲线:指在产品市场与货币市场同时处于均 衡时,社会对产品与劳务的各种可能的总需求水平与 价格水平之间一一对应关系所形成的一条曲线。
2、总需求与45°线模型中总支出的区别:
(1) 45°线模型中的总支出是各种可能的总 产出水平下的总支出水平,它并不等于现实经 济中的社会总需求。在任何时候,能使经济处 于均衡状态的总支出只有一个,就是与当期总 产出保持一致的在一定价格与利率作用下的总 需求水平。
(2) 在45°线模型中,价格是不变的,总支 出与总收入相联系的,是反映在各种收入下的 社会实际总支出水平,而在总需求曲线上所定 义的总需求,都表示在某个特定的价格水平上 能满足宏观经济一般均衡时社会对产品与劳务 的总需求。
(3)在45°线模型中,对应于一定价格水平的均衡的 总支出仅是总需求曲线中该价格水平上的一个点,而 总需求曲线是由无数个在各种可能的价格水平上的社 会总需求所组成的,其中每一个特定的总需求都对应 着一个特定的价格水平。
第23章总需求和总供给分析(西财金融学院货币金融学
• 23.3.4 总供给冲击导致的均衡变动
• 如图23-7所示,假定经济最初位于点1。此时由于出现负向供 给冲击,短期总供给曲线将从AS1移至AS2,均衡点从点1移至 点2,价格水平升高,而总产出下降。此时,价格水平上升而 总产出下降的情形被称为滞涨。在点2产出低于自然率水平, 因此工资水平会下调,并推动短期总供给曲线回移至最初的 位置AS1。结果是经济均衡点沿着总需求曲线AD移动,并回到 原来的长期均衡点1。
增加和利率水平的下降,此时以外币计价的资产相对于美元
资产而言更有吸引力,从而导致对美元资产需求减少,美元
汇率下跌,美国国内商品与外国相比更便宜,净出口增加,
总需求增加:
P M / P i E NX Y ad
• 总需求曲线向下倾斜的货币数量论分析:
• 交易方程式,MV=PY,表明如果货币流通速度是一个常数, 确定的货币供给量(M)意味着名义总支出(PY)也是确定 的。当价格水平下降(P )时,为将总支出保持在原有的水 平上,总需求必然上升(Yad )。
• 总产出、失业与价格水平
• 23.1 总需求
• 总需求曲线,它描述的是其他所有变量保持不变的情况下, 中产出的需求量与价格水平之间的关系。
组成 部分
1.消费支出C:指对消费品和服务的总需求; 2.计划投资支出I:指企业用于新机器、厂房以及其他资本 品的计划支出总额,再加上用于新住宅的计划支出总额; 3.政府支出G:指各级政府用于购买产品和服务的支出; 4.净出口NX:指外国对本国商品和服务的净支出额,等于 出口减去进口。
表23-1 推 动总需求 曲线位移 的因素
• 23.2 总供给
• 总供给曲线表示的是供给的产出数量和价格水平之间的关系。
• 23.2.1 长期总供给曲线
总需求-总供给模型分析总结
2021/8/14
47
第七节 总需求和总供给模型对现实的解释 二、总需求曲线移动的后果
比如,充分就业条件下,如果总需求减少,AD曲 线会向左移动,使得经济社会处于萧条状态,从而其 产量和价格二者均低于充分就业的数值。
2021/8/14
48
图17—16 总需求曲线移动的后果
2021/8/14
49
第七节 总需求和总供给模型对现实的解释 三、总供给曲线移动的后果
价格水平下,劳动市场最终调整到均衡状态,从而使 得经济的就业水平或产量并不随着价格水平的变动而 变动,而始终处在充分就业的状态上,即经济的产量 水平总位于潜在产量或充分就业的水平上,不受价格 变动的影响。
2021/8/14
27
第四节 古典总供给曲线
3.古典总供给曲线的政策含义 位于充分就业水平上的垂直的古典总供给曲线,
2021/8/14
3
第一节 总需求曲线
2.总需求与价格水平的反方向变动关系的原因 第二,实际余额效应
若价格水平上升,人们所持有的货币及其他以货 币衡量的具有固定价值的资产的实际价值会降低,人 们会变得相对贫穷,于是人们的消费水平就相应地减 少,这种效应称为实际余额效应。
2021/8/14
4
第一节 总需求曲线
39
图17—12 常规总供给曲线(线性的)
2021/8/14
40
图17—13 竞争厂商的生产决策
2021/8/14
41
第六节 常规总供给曲线
3.非线性的常规总供给曲线 第一,左下方的点代表较为严重的萧条状态,由于这 种状态存在着大量的失业和闲置的生产能力,所以当 产量或国民收入增加时,价格会稍有上升,但上升的 速度不会很快。
总供给总需求分析
消费者预期
消费者对未来经济状况的预期会影响其当 前的消费决策。
消费者收入水平
收入水平直接影响消费者的购买力,进而 影响总需求。
利率水平
利率水平的高低影响消费者的借贷成本和 企业的投资成本,进而影响总需求。
政策对平衡的影响
财政政策
政府可以通过增加或减少支出、减税或增税等手段来调节总需求, 从而影响供求平衡。
货币政策
中央银行可以通过调整利率、存款准备金率等货币政策工具来调 节货币供应量,进而影响总需求和总供给。
产业政策
政府可以通过制定产业政策来促进某些产业的发展,从而影响总 供给的结构和数量。
05 总供给总需求分析的应用
02 总供给分析
短期总供给分析
短期总供给是指短期内一个国家 或地区生产的产品和劳务总量。
影响因素包括生产要素的投入量、 生产要素的效率以及生产技术水
平等。
短期总供给曲线向右上方倾斜, 表示随着价格的上升,短期总供
给量增加。
长期总供给分析
01
长期总供给是指长期内一个国家或地区生产的产品和劳务总量。
总供给总需求分析
contents
目录
• 总供给与总需求理论 • 总供给分析 • 总需求分析 • 总供给与总需求的平衡分析 • 总供给总需求分析的应用
01 总供给与总需求理论
总供给的定义与影响因素
总供给的定义
总供给是指在一定时期内,一个国家 或地区生产者愿意并能够提供的商品 和服务的市场价值。
预期收益
通过分析总供给总需求的变化趋势, 可以预测物价、就业、经济增长等宏 观经济指标的未来走势,为决策提供 依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总供给和总需求分析
总供给与总需求是用来分析GDP与价格变动关系的两个重要的宏观概念,是宏观经济学的重要分析工具,依据总供给和总需求的变动可以对宏观经济作出基本判断。
(关于GDP 在笔记十二中讨论过)
总供给(Aggregate Supply)记为AS,是指一定时期内一国企业所愿意生产和出售的物品和劳务的总量;它取决于价格水平、经济的生产能力和成本水平。
各种相关因素,既影响长期(潜在)总供给又影响短期总供给。
但有些因素,尤其是资源、技术对长期(潜在)总供给的影响更大一些;有些因素,如气候、实际国民生产总值的构成对短期总供给影响更大一些。
仅仅影响短期总供给的是投入品价格(工资率、原料价格等)。
讨论长短期的问题。
又回到了潜在GDP这个概念,我们只需理解对生产投入要素以及科学技术是否发生了实质变化来区分长短期,涉及一个生产能力和实际产出的问题。
总需求(Aggregate Demand)记为AD,指的是一定时期内一个经济中各部门所愿意支出的总量,是消费者、企业和政府支出的总和,它既取决于价格水平,也取决于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和其他因素。
根据总需求和总供给可以得到供求的均衡,产出和价格水平在这一点达到平衡,相应地决定就业水平。
简单形象的分析的工具就是总供给曲线和总需求曲线;类似于微观经济学中的市场供给曲线和需求曲线分析,来帮助理解政策工具和技术进步是如何影响总供给和总需求,从而决定总产出和总价格的的均衡水平。
横轴Q表示总产出(GDP),纵轴P代表价格总水平(CPI),总需求曲线AD表示假定在其他影响总需求的因素保持不变的条件下,消费者、企业、政府和外国人在不同的价格水平上将要购买的数量;它是向下倾斜的曲线;总供给曲线AS所表示的是在每一个价格水平上企业所愿意生产与出售的物品和劳务的数量(假定其他影响总供给的因素保持不变)。
总供给曲线显示了总价格水平和总供给量之间的关系。
在长期中,总供给量并不取决于物价总水平,而是取决于经济体的资本、劳动以及用来把投入变为产出的生产技术,因此总供给曲线为垂直线。
在短期中,当物价水平背离了人们的预期时,由于错觉、粘性工资或粘性价格的作用,供给量就背离了由各类生产要素所决定的自然水平。
当物价高于预期水平时,供给量就高于其自然率,当物价水平低于预期水平时,供给量就低于其自然率,因此,短期总供给曲线向右上方倾斜。
AD和AS曲线的形状与微观经济学中的需求曲线和供给曲线相似,但含义绝对不同,AD和AS曲线体现的是总产出水平和总价格水平的决定,其前提是货币供应量、财政政策以及资本存量这类因素保持不变。
现代经济学中讨论的函数关系都在类似的假定下;而微观经济的供给曲线和需求曲线指的是单个的商品的数量和价格,其前提是假定国民收入、其他商品的价格等因素保持不变。
AS和AD交叉在一起,就可以发现价格和产量的均衡值,所谓宏观经济均衡是指总产量和总价格水平这样一种组合,此时,买者和卖者都不再愿意改变他们的购买量、销售量或价格水平。
短期宏观经济均衡可能出现三种状态:
1、充分就业均衡,当总需求曲线与短期总供给曲线相交时的产量恰好处在长期总供给曲线上时,我们称这时的宏观经济均衡为充分就业均衡。
这时资源得到充分利用,失业率处于自然失业率的水平上,这是宏观经济的理想状态。
2、低于充分就业的均衡(失业均衡),这就是宏观经济均衡时决定的实际国内生产总值小于充分就业时的国内生产总值,从而企业开工不足,失业率高于自然失业率。
3、通货膨胀均衡,这就是宏观经济均衡时决定的实际国内生产总值大于充分就业时的实际国内生产总值,实际产出超过了潜在GDP的水平,推动了价格的上升。
以上分析说明,宏观经济均衡很难实现充分就业均衡,由于市场机制的自发调节,出现了经济的短期波动和商业周期。
AD和AS曲线在受到非价格因素的外在冲击(SHOCK)时,会发生移动。
当物价水平(P)不变时,消费、投资、政府购买、净出口等宏观因素的变动会引起整条总需求曲线的移动。
凡是可能影响到社会对产品或劳务总需求的因素都可以称为总需求冲击。
减税、货币供应量的增加、政府支出的增加、出口需求的增加、对未来经济走势乐观的预期等等都是正向的总需求冲击;反之,则是负向的总需求冲击;凡是可能引起社会总生产能力或成本变化的因素都可以称为总供给冲击。
原材料价格的下降、自然资源可获得性的增加、劳动力数量的增加以及劳动力教育水平的提高都会造成正向的总供给冲击;反之,原材料价格的上升、自然资源可获得性的下降、台风、霜冻、干旱、洪水、地震等自然灾害对工农业生产的破坏以及劳动力数量的减少等都会造成负向的总供给冲击。
总供给曲线和总需求曲线的引入,使宏观经济理论分析跃然纸上,为IS-LM模型的建立和宏观经济政策分析奠定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