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问》赏析(一)

合集下载

余光中诗歌《天问》原文及赏析

余光中诗歌《天问》原文及赏析

余光中诗歌《天问》原文及赏析(最新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诗歌散文、原文赏析、读书笔记、经典名著、古典文学、网络文学、经典语录、童话故事、心得体会、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poetry and prose, original text appreciation, reading notes, classic works, classical literature, online literature, classic quotations, fairy tales, experience,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know the difference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the sample essay!余光中诗歌《天问》原文及赏析【导语】:《天问[台湾]余光中》全文与读后感赏析水上的霞光呵一条接一条,何以都没入暮色了呢?地上的灯光呵一盏接一盏,何以都没入夜色了呢?天上的星光呵一颗接一颗,何以都没入曙色了《天问·[台湾]余光中》全文与读后感赏析水上的霞光呵一条接一条,何以都没入暮色了呢?地上的灯光呵一盏接一盏,何以都没入夜色了呢?天上的星光呵一颗接一颗,何以都没入曙色了呢?我们的生命呵一天接一天,何以都归于永恒了呢?而当我走时呵把我接走的,究竟是怎样的天色呢?是暮色吗昏昏?是夜色吗沉沉?是曙色吗耿耿?这首诗借用了屈原《天问》的诗题,以表现人生哲学。

《天问》赏析(一)_3000字作文素材

《天问》赏析(一)_3000字作文素材

《天问》赏析(一)_3000字《天问》是屈原所作楚辞中的一篇“奇”文:说它奇,不仅由于艺术的表现形式不同于屈原的其他作品,更主要的是从作品的构思到作品所表现出来的作者思想的“奇”——奇绝的内容显示出作者惊人的艺术才华,表现出诗人非凡的学识和超卓的想像力!何谓“天问”?王逸《楚辞章句》说:何不言‘问天'?天尊不可问,故曰‘天问'。

”又据传屈原被逐,忧心愁惨,徬徨山泽,过楚先王之庙及公卿祠堂,看到壁上有天地、山川、神灵、古代贤圣、怪物等故事,因而“呵壁问天”,这种说法虽有一定历史文献的记载及文物可作参考,但未必就是屈原写《天问》的真实起因。

《天问》中,问天地、日月、山川、灵异之外,它所涉及的人事,大多有当时的现实意义。

因此,屈原所提出的问题不会是仅仅根据庙堂壁画。

而是有他主观上的选择并经他精心结撰的。

从全文的先后次序来看,先天地自然后三代史实,而以楚国的贤君愚臣作为结尾,这里显著地表明了作者自己的思想动机与创作意图,因此,这篇包含着作者深层思想结晶的《天问》,不可能是他“呵壁问天”的即兴之作。

《天问》是屈原思想学说的集粹,所问都是上古传说中不甚可解的怪事、大事,“天地万象之理,存亡兴废之端,贤凶善恶之报,神奇鬼怪之说”,他似乎是要求得一个解答,找出一个因果。

而这些问题也都是春秋、战国以来的许多学人所探究的问题,在诸子百家的文章里,几乎都已讨论到。

屈子的《天问》则以惝恍迷离的文句,用疑问的语气说出来以成此钜制,这就是屈子所以为诗人而不是“诸子”的缘由。

而“天”字的意思,战国时代含义已颇广泛。

大体说来,凡一切远于人、高于人、古于人,人所不能了解,不能施为的事与物,都可用“天”来统摄之。

对物质界说,又有本始、本质、本原的意思。

《易·系词》中说:“法象莫大乎天地。

”《天问》的天,也颇有指一切法象的意味,与道家的“道”字,《易经》的“易”字,都是各家用以代表这些“法象”的名词,屈原为楚之宗室重臣,有丰富的学识和经历,以非凡才智作此奇文,颇有整齐百家、是正杂说之意,《天问》的光辉和价值也就很清楚地呈现于读者面前了!从全诗的结构及内容来看,全诗372句1553字,是一首以四字句为基本格式的长诗,对天文、地理、历史、哲学等许多方面提出了一百七十多个(一说一百五十多个)问题,这些问题有许多是在他那个时代尚未解决而他有怀疑的,也有明知故问的,对许多历史问题的提问,往往表现出作者的思想感情、政治见解和对历史的总结、褒贬;对自然所提的问题,表现的是作者对宇宙的探索精神,对传说的怀疑,从而也看出作者比同时代人进步的宇宙观、认识论。

初中语文 古诗文赏析 辛弃疾《木兰花慢 中秋饮酒》原文与赏析(通用)

初中语文 古诗文赏析 辛弃疾《木兰花慢 中秋饮酒》原文与赏析(通用)

木兰花慢·中秋饮酒木兰花慢·中秋饮酒辛弃疾可怜今夕月,向何处,去悠悠?是别有人间,那边才见,光影东头?是天外,空汗漫,但长风浩浩送中秋?飞镜无根谁系?姮娥不嫁谁留?谓经海底问无由,恍惚使人愁。

怕万里长鲸,纵横触破,玉殿琼楼。

虾蟆故堪浴水,问云何玉兔解沉浮?若道都齐无恙,云何渐渐如钩?【译文】今晚的月亮是多么可爱,悠悠忽忽地向西走,它究竟要到哪里去呢?是另外还有一个人间,那边刚好看到你升起在东头呢?还是在那天外广阔的宇宙,空无所有,只有浩浩长风把这美好的中秋月送走呢?它象一面飞入天空的宝镜,却不会掉下来,难道是谁用一根无形的长绳把它系住了吗?月宫里的嫦娥直到如今没有出嫁,不知又是谁把她留住了呢?听说月亮游过海底,可又无从查问根由,这事真是不可捉摸,而叫人发愁。

我怕大海中万里长鲸横冲直撞,会触破月宫的玉殿琼楼。

月从海底经过,会水的虾蟆不用担心,可是那玉兔何曾学会游泳呢?如果这一切都安然无恙,那么,又为何逐渐变成弯钩模样?【注释】①将旦:天色将晓。

《天问》:楚词篇名,屈原所作。

作者向天提出种种奇问,作品由一百七十多个问题组成,或自然,或社会,涉及面极广,表现出作者勇于探索的精神。

及唐,更有柳宗元作《天对》,对《天问》之问逐一作答。

辛词仿《天问》体,在词中一气提出九问。

此词咏月,卓有创新:一,前此有待月诗,而无送月诗。

二,引《天问》体入词。

三,《天问》问月仅二,辛词不仅九问,且“词人想象,直悟月轮绕地球之理,与科学家密合,可谓神悟”(王国维《人间词话》)。

四,善想象,富描绘,丰美瑰丽,把对天宇的探索和神话传说熔为一炉,而又自出新境。

此亦前之未有,故弥足珍贵。

②“可怜”两句:一问。

天色将晓,月亮悠悠西行,将行向何处?可怜:可爱。

言中秋之月团圆皎洁,惹人生爱。

③“是别有”三句:二问。

难道西天极处别有人间,月从这边冉冉西落,又从那边人间缓缓东升?光影:指月亮。

④“是天外”三句:三问。

太空浩渺,月亮运行是否凭借浩荡秋风?空汗漫:空虚莫测,广大无际。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第13课《诗词三首——水调歌头》课件(共14张PPT)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第13课《诗词三首——水调歌头》课件(共14张PPT)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白话译文
丙辰年(公元1076年)的中秋节,高高兴兴地喝酒直到天亮,喝了 个大醉,写下这首词,同时也思念弟弟苏辙。
明月从什么时候开始有的呢?我拿着酒杯遥问苍天。不知道天上的 宫殿,今晚是哪一年。我想凭借着风力回到天上去看一看,又担心 美玉砌成的楼宇,太高了我经受不住寒冷。起身舞蹈玩赏着月光下 自己清朗的影子,月宫哪里比得上在人间。
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 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 千里共婵娟。
月儿转过朱红色的楼阁,低低地挂在窗户上,照着屋里没有睡意的 人。明月不应该对人们有什么怨恨吧,可又为什么总是在人们离别 之时才圆呢?人有悲欢离合的变迁,月有阴晴圆缺的转换,这事儿 自古以来就很难周全。希望人们可以长长久久地在一起,即使相隔 千里也能一起欣赏这美好的月亮。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赏析(一)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注释
丙辰:指公元1076年(宋神宗熙宁九年)。这一年苏轼 在密州(今山东省诸城市)任太守。
达旦:到天亮。
子由:苏轼的弟弟苏辙的字。
把酒:端起酒杯。把,执、持。
天上宫阙(què):指月中宫殿。阙,古代城墙后的石台。
归去:回去,这里指回到月宫里去。
琼(qióng)楼玉宇:美玉砌成的楼宇,指想象中的仙宫。
术表现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
世有巨大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
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
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论画主张神似,提倡

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上册》专题四《先秦诗歌两首》

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上册》专题四《先秦诗歌两首》
从内容上看,《诗经》涉猎面很广,反映的是各阶层的人,特别是平民(包括奴隶、 服役者这样的下层劳动者)真实的生活和情感。《楚辞》多为文人士大夫抒情言志所作, 是士大夫阶层对现实的情感流露。
从风格上看,《诗经》是现实主义风格,《楚辞》是浪漫主义风格。
《诗经》和《楚辞》的比较.docx
国 原屈 殇
诗 鉴词
【赏析】 意思是,为了鼓舞士气,我们拿起鼓槌敲起响亮的战鼓。援,拿、握。玉枹,镶嵌
玉饰的鼓槌鸣鼓,很响的鼓。

夏 原

淳间
赏 诗析

天时怼(duì)兮威灵怒
【赏析】 意思是连天神也被震怒了。天时,天象。怼,怨恨。威灵,威严的神灵。

夏 原

淳间
赏 诗析

严杀尽兮弃原野
【赏析】 将士们全部壮烈地战死,尸骨弃于原野。严杀,壮烈地战死。
国 原屈 殇
诗 鉴词

作者简介
屈原(约前 340—前 278)
名平,字原。战国时期楚国贵族,是我国把诗歌推向新阶段的一 位伟大诗人,也是一位具有进步思想的政治家。屈原提出的政治主张 遭到保守势力的反对。楚怀王听信谗言将屈原流放到江北。公元前 278 年,秦将白起攻破了楚国郢都,就在这一年的农历五月五日,屈 原愤投汩罗江而死。屈原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进步的政治主张,与 黑暗势力斗争的不妥协精神,都体现在他的诗作之中。屈原的作品有 《离骚》《九章》《天问》《九歌》等。
国 原屈 殇
诗 鉴词

叁 素养提示
诗 鉴词

1. 语言理解与运用
根据注释,对两首诗进行翻译,在理解的基础上背诵两首诗。
2. 思维发展与提升
《静女》这首诗,是以一个男子的口吻来描写他与所爱的姑娘约会时的心情的。请你 联系全诗,简要分析这个男子感情的细腻变化。

古词《木兰花慢-可怜今夕月》(作者辛弃疾)原文全文、诗意赏析及意思翻译

古词《木兰花慢-可怜今夕月》(作者辛弃疾)原文全文、诗意赏析及意思翻译

木兰花慢·可怜今夕月辛弃疾[宋代]中秋饮酒将旦,客谓前人诗词有赋待月无送月者,因用《天问》体赋。

可怜今夕月,向何处,去悠悠?是别有人间,那边才见,光影东头?是天外。

空汗漫,但长风浩浩送中秋?飞镜无根谁系?姮娥不嫁谁留?谓经海底问无由,恍惚使人愁。

怕万里长鲸,纵横触破,玉殿琼楼。

虾蟆故堪浴水,问云何玉兔解沉浮?若道都齐无恙,云何渐渐如钩?标签咏物、月亮、抒怀、中秋节、忧国译文今夜可爱的月亮娇媚千般,你向什么地方走去,悠悠慢慢?是不是天外还有一个人间,那里的人刚刚看见月亮升起在东边?茫茫的宇宙空阔无沿,是浩浩长风将那中秋的明月吹远?是谁用绳索系住明月在天上高悬?是谁留住了嫦娥不让她嫁到人间?据说月亮是经海底运转,这其中的奥秘无处寻探,只能让人捉摸不透而心中愁烦。

又怕那长鲸在海中横冲直撞,撞坏了华美的月中宫殿。

蛤蟆本来就熟悉水性,为什么玉兔也能在海中游潜?假如说这一切都很平安,为什么圆月会渐渐变得钩一样弯?注释将旦:天快亮了。

《天问》体:《天问》是《楚辞》篇名,屈原作,文中向“天”提出了一百七十多个问题,用《天问》体即用《天问》的体式作词。

可怜:可爱。

悠悠:遥远的样子。

别有:另有。

光影东头:月亮从东方升起。

光影:指月亮。

天外:指茫茫宇宙。

汗漫:广阔无边。

送中秋:送走了中秋明月。

飞镜:喻明月。

妲娥:传说中的月中仙女嫦娥。

谓:据说。

问无由:无处可询问。

恍惚:模模糊糊、隐隐约约。

长鲸:巨大的鲸鱼。

纵横:横冲直撞。

玉殿琼楼:代指月亮。

神话传说云月亮中有华丽的宫殿名广寒宫。

虾蟆:蛤蟆。

传说月中有蟾蜍(蛤蟆)。

故:本来。

堪:能够。

云何:为什么。

玉兔:传说中月亮上有白兔在捣药。

解沉浮:识枷生,会游泳。

若道:假如说。

无恙:安好,无损伤。

渐渐如钩:圆月慢慢变成弯月。

赏析战国时代,楚国大诗人屈原曾写过一篇《天问》,全篇是对天质问,一连问了一百七十多个问题。

辛弃疾使用《天问》体,而创作的这首《木兰花慢》,构思新颖,想象奇瑰,与一般写悲欢离合的词人不同,他不思乡,不怀人,不吊古,而是紧紧抓住黎明前的刹那时间,像伟大诗人屈原那样,驰骋想象的翅膀,连珠炮似的对月发出一个个疑问,把有关月亮的一些优美神话传说和生动比喻交织成一幅形象完美的绚丽图画,给人以极大的艺术享受。

《离骚》课件55张+2022—2023学年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

《离骚》课件55张+2022—2023学年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

1、 简介屈原 (约前 339 —约前 278 ),我国最早
的大诗人。名平,字原 ,又自云名正则 , 字灵均。战国楚人。初辅佐怀王,做过左徒、 三闾大夫。主张彰明法度,举贤授能,改革 政治,东联齐国,西抗强秦,其政治理想的 内容是“美政”。后遭谗去职,两次被流放, 因无力挽救楚国的灭亡,政治理想无法实现, 投汨罗江而死。
要加高头上高高的冠戴,加长我长长的佩戴。今义是色彩
繁杂
芳与泽其杂糅兮,唯昭质其犹未亏。
芳香 光泽
光明纯洁的本质
因为我的芳香与光泽杂糅在一起,所以唯独我光明纯洁 的品质还没有亏损。
忽反顾以游目兮,将往观乎四荒。
回头看 放眼四望
指辽阔大地
忽然回过头来放开四望,打算往四方广大的土地。
繁多
芳香浓烈
更加明显。
伏清白以
死直兮,
固前圣之所厚。
保持
动词的为动用法,
形容词动用,推重
为……而死
保持清白而献身正道,本是前代的圣人之所推重的。
观察、选择道路
久久 久立
返回
悔相道之不察兮,延 伫乎吾将反。
看清楚
后悔选择道路时没有看清啊,我久久伫立而想返回。
回朕车以复路兮,及 行迷之未远。
回原路 趁着 走迷了路
转过我的车马返回原路,要趁着这迷途未远赶快罢休。
通假字
• ①偭规矩而改错(错—措,措施。) • ②何方圜之能周兮(圜—圆,圆形.) • ③进不入以离尤兮(离—罹, 遭受。) • ④芳菲菲其弥章(章—彰,明显,显著.) • ⑤延伫乎吾将反(反—返,返回.) • ⑥ 忳郁邑余侘傺兮
(邑—悒,yì,忧愁苦闷。)衣兮,集芙蓉以为裳。
荷花
荷花
裁剪荷叶做成上衣,缀缝荷花做成下裳。

高考作文素材历史典故:《天问》赏析(一)_名人故事

高考作文素材历史典故:《天问》赏析(一)_名人故事

精心整理高考作文素材历史典故:《天问》赏析(一)_名人故事《天问》是屈原所作楚辞中的一篇奇文:说它奇,不仅由于艺术的表现形式不同于屈原的其他作品,更主要的是从作品的构思到作品所表现出来的作者思想的奇奇绝的内容显示出作者惊人的艺术才华,表现出诗人非凡的学识和超卓的想像力!何谓天问?王逸《楚辞章句》说:何不言‘问天'?天尊不可问,故曰‘天问'。

大事,用疑问的语气说出来以成此钜制,这就是屈子所以为诗人而不是诸子的缘由。

而天字的意思,战国时代含义已颇广泛。

大体说来,凡一切远于人、高于人、古于人,人所不能了解,不能施为的事与物,都可用天来统摄之。

对物质界说,又有本始、本质、本原的意思。

《易系词》中说:法象莫大乎天地。

《天问》的天,也颇有指一切法象的意味,与道家的道字,《易经》的易字,都是各家用以代表这些法象的名词,屈原为楚之宗室重臣,有丰富的学识和经历,以非凡才智作此奇文,颇有整齐百家、是正杂说之意,《天问》的光辉和价值也就很清楚地呈现于读者面前了!从全诗的结构及内容来看,全诗372句1553字,是一首以四字句为基本格式的长诗,对天文、地理、历史、哲学等许多方面提出了一百七十多个(一说一百五十多个)问题,这些问题有许多是在他那个时代尚未解决而他有怀疑的,也有明知故问的,褒贬;?以及以上《天问》的第一大部分,大体是就自然界的事物发问,并联想到与自然有关的一些神话与历史传说,文章富有变化,联想丰富而有情致,除少数可能有错简外(如河海应龙二句或为错简,或有失误),不能以后人习惯的文章结构之法去看它,而认为是与上下文不属,杂乱而无章法。

从禹之力献功起,对大量的神话故事和历史传说与史实提出了问题,这些各种各样的人事问题构成了《天问》的第二大部分。

女岐、鲧、禹、共工、后羿、启、浞、简狄、后稷、伊尹……,屈子对这些传说中的事和人,一一提出了许多问题,在对这些人与神的传说的怀疑中,往往表现着诗人的情感、爱憎。

《屈原列传》原文赏析(优秀8篇)

《屈原列传》原文赏析(优秀8篇)

《屈原列传》原文赏析(优秀8篇)篇一:注释篇一①之徒:这类人,这班人。

②祖:学习,效法。

③削:削弱。

④吊:悼念。

篇二:注释篇二①被:通“披”。

②渔父:捕鱼者,渔翁。

③三闾大夫:职官名,本文中代指屈原,因他曾任此职。

④见放:被放逐。

⑤凝滞:拘泥。

推移:变迁,转易。

⑥:吃,食。

糟:未清带滓的酒。

啜:尝,饮。

醨:薄酒。

⑦瑜、瑾:都是美玉名。

此处以喻高尚的品德。

⑧察察:清白,高洁。

⑨汶(mén,门)汶:污垢,污辱。

⑩晧晧:通“皓皓”,洁白,光明。

温蠼:尘滓重积的样子。

篇三:屈原列传文言文原文及翻译篇三注释楚之同姓:楚王族本姓芈(mǐ米),楚武王熊通的儿子瑕封于屈,他的后代遂以屈为姓,瑕是屈原的祖先。

楚国王族的同姓。

屈、景、昭氏都是楚国的王族同姓。

楚怀王:楚威王的儿子,名熊槐,公元前328年至前299年在位。

左徒:楚国官名,职位仅次于令尹。

博闻强志:见识广博,记忆力强。

志,同“记”明于治乱:通晓国家治乱的道理娴于辞令:擅长讲话。

娴,熟悉。

辞令,指外交方面应酬交际的语言。

上官大夫:楚大夫。

上官,复姓。

宪令:国家的重要法令。

属(zhǔ):写作。

《离骚》:屈原的代表作,自叙生平的长篇抒情诗。

关于诗题,后人有二说。

一释“离”为“罹”的通假字,离骚就是遭受忧患。

二是释“离”为离别,离骚就是离别的忧愁。

反本:追思根本。

反,通“返”。

惨怛(dá):忧伤。

盖:表推测性判断,大概。

帝喾(kù):古代传说中的帝王名。

相传是黄帝的曾孙,号高辛氏。

齐桓:即齐桓公,名小白,春秋五霸之一,公元前685年至前643年在位。

汤:商朝的开国君主。

武:指周武王,灭商建立西周王朝。

条贯:条理,道理。

“见”同“现”。

指:同“旨”。

迩(ěr):近。

“见”同“现”。

称物芳:指《离骚》中多用兰、桂、蕙、芷等香花芳草作比喻。

疏:离开。

濯淖(zhuó nào):污浊。

蝉蜕(tuì):这里是摆脱的意思。

李贺《梦天》原文、注释、译文及赏析

李贺《梦天》原文、注释、译文及赏析

李贺《梦天》原文、注释、译文及赏析原文:《梦天》李贺老兔寒蟾泣天色①,云楼半开壁斜白。

玉轮轧露湿团光②,鸾珮相逢桂香陌③。

黄尘清水三山下④,更变千年如走马。

遥望齐州九点烟⑤,一泓海水杯中泻。

注释:①兔、蟾:兔和蟾(蛤蟆)都是传说中月宫里的动物。

屈原《天问》里提到月中有兔。

《淮南子·览冥训》中说后羿的妻子嫦娥偷吃了神药,飞向月宫,化为蟾。

②玉轮:即月亮。

③鸾珮:此处指代仙女。

珮,即佩,佩玉。

此处形容佩玉的撞击声像鸾鸟的鸣声般悦耳。

陌:小路。

④三山:传说中的蓬莱、方丈、瀛洲三座海上神山。

⑤齐州:中州,即中国。

译文:月宫的兔子寒蟾在悲泣这幽冷天色,云楼门窗半开月光斜照粉壁惨白。

月亮像玉轮轧过露水沾湿了团光,在桂花香陌欣逢身带鸾佩的仙娥。

俯视三座神山之下茫茫沧海桑田,世间千年变幻无常犹如急奔骏马。

在月宫俯瞰中国,九州小得就像九个模糊的小点,那一汪海水清浅像是从杯中倾泻。

赏析:本诗通过梦游天宫,曲折地表现了诗人怀才不遇的愤懑和人世沧桑、命运难测的感慨。

本诗浪漫主义色彩浓厚,想象奇特。

月亮下雨、月轮轧露、月光被打湿等等是只有李贺这样有着变幻怪谲艺术风格的诗人才可写出。

同时这些也渲染了月宫的阴冷,而这又何尝不是诗人悲凉心境的一种折射呢?李贺生活的中唐藩镇割据、宦官专权、社会动荡,李贺又因父名晋肃,而“晋”与“进”同音,触犯了避讳而不能考取进士。

被压抑的他冷眼看月宫,月中当然被描述得阴且冷了。

本诗第三联写人世沧桑,转瞬即已千年。

第四联则写人世空间的渺小,这均寄寓了诗人人世沧桑的深沉感慨。

另外诗人以“走马”喻时间之快,以“九点烟”、“一泓水”喻空间之小,比喻新颖奇特,令人耳目一新。

杜甫《天末怀李白》赏析:展现了杜甫对好友李白的深切思念和对其命运的关切

杜甫《天末怀李白》赏析:展现了杜甫对好友李白的深切思念和对其命运的关切

杜甫《天末怀李白》赏析:展现了杜甫对好友李白的深切思念和对其命运的关切《天末怀李白》是唐代伟大诗人杜甫创作的一首怀念友人的诗歌,全诗情感深沉,意境悠远,展现了杜甫对好友李白的深切思念和对其命运的关切。

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详细赏析:一、作品原文天末怀李白杜甫〔唐代〕凉风起天末,君子意如何。

鸿雁几时到,江湖秋水多。

文章憎命达,魑魅喜人过。

应共冤魂语,投诗赠汨罗。

二、译文及注释1、译文从天边吹来阵阵凉风,你现在的心境怎么样呢?不知道我的书信你何时才能收到?只恐江湖险恶,秋水多风浪。

创作诗文最忌讳坦荡的命途,奸佞小人最希望好人犯错误。

你与沉冤的屈子同命运,应投诗于汨罗江诉说冤屈与不平。

2、注释天末:天的尽头。

指极远的地方。

当时李白因永王李璘案被流放夜郎,途中遇赦还至湖南。

君子:指李白。

鸿雁:喻指书信。

古代有鸿雁传书的说法。

江湖:喻指充满风波的路途。

这是为李白的行程担忧之语。

命:命运,时运。

文章:这里泛指文学。

这句意思是:有文才的人总是薄命遭忌。

魑(chī)魅:鬼怪,这里指坏人或邪恶势力。

过:过错,过失。

这句指魑魅喜欢幸灾乐祸,说明李白被贬是被诬陷的。

冤魂:指屈原。

屈原被放逐,投汨罗江而死。

杜甫深知李白从永王李璘实出于爱国,却蒙冤放逐,正和屈原一样。

所以说,应和屈原一起诉说冤屈。

汨(mì)罗:汨罗江,在湖南湘阴县东北。

三、创作背景此诗当作于唐肃宗乾元二年(759)秋,和《梦李白二首》是同一时期的作品,当时诗人弃官远游客居秦州(今甘肃天水)。

前二首诗中的怀疑总算可以消除了,但怀念与忧虑却丝毫未减,于是杜甫又写下《天末怀李白》表达牵挂之情。

四、整体赏析首句以秋风起兴,给全诗笼罩一片悲愁。

次句不言自己心境,却反问远人:“君子意如何?”看似不经意的寒暄,而于许多话不知应从何说起时,用这不经意语,反表现出最关切的心情。

只此两句,已觉人海沧茫,世路凶险,无限悲凉,凭空而起。

这是返朴归真的高度概括,言浅情深,意象悠远。

人生价值的永恒之思——余光中《天问》赏析

人生价值的永恒之思——余光中《天问》赏析

人生价值的永恒之思——余光中《天问》赏析中国著名散文家余光中的作品《天问》被誉为“天问诗”,其中蕴藏了睿智的思想。

余光中在《天问》中表达了他对人生价值的永恒之思,既包含了哲学思考,又有深沉的人生见解,具有极高的文学艺术价值,深受读者喜爱。

《天问》以余氏潜心钻研哲学的真知灼见和智慧思维为基础,朴实而又不失哲理。

整首诗开头以比兴对天文地理的追求,就已经暗示了余氏对人类追求智慧的精神内涵。

散句清新,辞藻清雅,余光中把他的心灵探究融入诗句中,叙述自己的人生探索,更多的是体现出一种极尽哲理的思考,深刻体现出他对人生的追求。

诗中“应一切难回答的问题”,可以说是余光中最鲜明的思考。

对余氏而言,探讨的不仅仅是普通的社会实践,而是探讨生活本身所包含的本质,以及他看到的人生道德价值。

此外,诗中“哪里有勇气,突破一切枷锁”,体现了他对生活和人生价值的永恒追求,他坚信,只有勇于突破枷锁,才能获得真正的自由。

余氏的诗歌思想并不单一,他强调的是创造性的思维,努力追求自我完善,让自己成为一个有思想、有影响力的人,在多样性的社会中获得生活和意义。

在这一点上,余氏是一位有着当代哲学思想深度思考的文学家,他本身就是一面镜子,传达着人们审视自己的行为思考,从而更好地实现自我价值。

正如余氏所说:“把生活当做一项自我提升的理想,去思考它,或许能改变生活的历史,实现人类的未来。

”这句话概括了余氏对人生价值的思考,也是余氏作品的精神内核,它充满着睿智的理性思想,能够为人们提供思考人生的参考。

余氏著作《天问》,也深刻地刻画了他对生活和人生价值的永恒追求,令人发思古之恨浅,赞叹不绝。

此外,余氏的文学艺术价值也是被人们普遍接受的,他的作品常以写实手法传达清新淡雅、自然且具有真实现实意味的文学叙事。

而余氏作品《天问》也属于这种叙事,他在文采中运用清新、浅白的文字,描述了他对人生价值的永恒追求,彰显出其哲理性思维,令人赏心悦目。

综上所述,余光中的作品《天问》代表着他对人生价值的永恒之思,他的作品在文学艺术上有着很高的价值,被读者广泛的接受,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天问原文翻译及赏析

天问原文翻译及赏析

天问原文翻译及赏析天问原文翻译及赏析《天问》是屈原所作楚辞中的一篇奇文:说它奇,不仅由于艺术的表现形式不同于屈原的作品,更主要的是从作品的构思到作品所表现出来的作者思想的奇——奇绝的内容显示出作者惊人的艺术才华,表现出诗人非凡的学识和超卓的想像力!下面是店铺为大家带来的天问原文翻译及赏析,欢迎阅读。

《天问》原文曰:遂古之初,谁传道之?上下未形,何由考之?冥昭瞢暗,谁能极之?冯翼惟象,何以识之?明明暗暗,惟时何为?阴阳三合,何本何化?圜则九重,孰营度之?惟兹何功,孰初作之?斡维焉系,天极焉加?八柱何当,东南何亏?九天之际,安放安属?隅隈多有,谁知其数?天何所沓?十二焉分?日月安属?列星安陈?出自汤谷,次于蒙汜。

自明及晦,所行几里?夜光何德,死则又育?厥利维何,而顾菟在腹?女岐无合,夫焉取九子?伯强何处?惠气安在?何阖而晦?何开而明?角宿未旦,曜灵安藏?不任汩鸿,师何以尚之?佥曰“何忧,何不课而行之?”鸱龟曳衔,鲧何听焉?顺欲成功,帝何刑焉?永遏在羽山,夫何三年不施?伯禹愎鲧,夫何以变化?纂就前绪,遂成考功。

何续初继业,而厥谋不同?洪泉极深,何以窴之?地方九则,何以坟之?河海应龙?何尽何历?鲧何所营?禹何所成?康回冯怒,墬何故以东南倾?九州安错?川谷何洿?东流不溢,孰知其故?东西南北,其修孰多?南北顺椭,其衍几何?昆仑悬圃,其尻安在?增城九重,其高几里?四方之门,其谁从焉?西北辟启,何气通焉?日安不到?烛龙何照?羲和之未扬,若华何光?何所冬暖?何所夏寒?焉有石林?何兽能言?焉有虬龙,负熊以游?雄虺九首,鯈忽焉在?何所不死?长人何守?靡蓱九衢,枲华安居?灵蛇吞象,厥大何如?黑水玄趾,三危安在?延年不死,寿何所止?鲮鱼何所?鬿堆焉处?羿焉彃日?乌焉解羽?禹之力献功,降省下土四方。

焉得彼嵞山女,而通之於台桑?闵妃匹合,厥身是继。

胡维嗜不同味,而快鼌饱?启代益作后,卒然离蠥。

何启惟忧,而能拘是达?皆归射鞫,而无害厥躬。

初中语文 古诗文赏析 李贺《苦昼短 飞光飞光 劝尔一杯酒》赏析(附译文)

初中语文 古诗文赏析 李贺《苦昼短 飞光飞光 劝尔一杯酒》赏析(附译文)

李贺《苦昼短·飞光飞光,劝尔一杯酒》赏析【附译文】苦昼短李贺飞光飞光,劝尔一杯酒。

吾不识青天高,黄地厚。

唯见月寒日暖,来煎人寿。

食熊则肥,食蛙则瘦。

神君何在?太一安有?天东有若木,下置衔烛龙。

吾将斩龙足,嚼龙肉,使之朝不得回,夜不得伏。

自然老者不死,少者不哭。

何为服黄金、吞白玉?谁似任公子,云中骑碧驴?刘彻茂陵多滞骨,嬴政梓棺费鲍鱼。

【译文】飞逝的时光,请您喝下这杯酒。

我不知道苍天有多高,大地有多厚。

只看到寒暑更迭日月运行,消磨着人的年寿。

吃熊掌就胖,吃蛙腿就瘦。

神君可在何处,太一哪里真有?天的东方生有神树,下置神龙衔烛环游。

我要斩断神龙的足,咀嚼神龙的肉,使它白天不能巡回,夜晚不能潜伏。

自然使老者永不死,少年不再哀哭。

何必吞黄金,食白玉?有谁见过任公子,升入云天骑碧驴?刘彻的茂陵埋葬着残余的枯骨,嬴政的棺车白费了掩臭的鲍鱼。

【注释】⑴光:飞逝的光阴。

南朝梁沈约《宿东园》诗:“飞光忽我遒,岂止岁云暮。

”⑵“劝尔”句:语出《世说新语·雅量》:“晋代孝武帝司马曜时,天上出现长星(即彗星),司马曜有一次举杯对长星说:‘劝尔一杯酒,自古哪有万岁天子?’”⑶青天、黄地:语出《易·坤》:“夫玄黄者,天地之杂色也,天玄而地黄。

”⑷煎人寿:消损人的寿命。

煎:煎熬,消磨。

⑸“食熊”句:古人以熊掌和熊白(熊背上的脂肪)为珍肴,富贵者才能食之。

⑹蛙:代指贫穷者吃的粗劣食品。

⑺神君:汉时有长陵女子,死后被奉为神,称神君。

汉武帝病时曾向她乞求长生。

(参看《史记·封禅书》)⑻太一:天帝的别名,是天神中的尊贵者。

战国宋玉《高唐赋》:“醮诸神,礼太一。

”安:哪里。

⑼若木:古代神话传说中的树名,东方日出之地有神木名扶桑,西方日落处有若木。

屈原《离骚》:“折若木以拂日兮。

”王逸注:“若木在昆仑西极,其华照下地。

”⑽衔烛龙:传说中的神龙,住在天之西北,衔烛而游,能照亮幽冥无日之国。

屈原《天问》:“日安不到?烛龙何照?”王逸注:“天之西北有幽冥无日之国,有龙衔烛而照之。

《天问》赏析(二)

《天问》赏析(二)

《天问》赏析(二)《天问》是屈原的代表作,全诗373句,1560字,多为四言,兼有三言、五言、六言、七言,偶有八言,起伏跌宕,错落有致。

在古今中外的各种文学作品里,《天问》是一篇非常独特的诗篇。

这是因为,该作品乃是一种空前绝后的文学形式,全文自始至终,完全以问句构成,作者或一句一问,或两句一问,或四句一问,一口气对天、对地、对自然、对社会、对历史、对人生提出173个问题,层层设问,用提问的方式表达自己的观念和价值取向,情理交融,声情并茂,宛若梦笔生花,令人读来兴趣盎然,绝无枯燥之感。

因此,清代学者刘献庭在《离骚经讲录》中赞其为“千古万古至奇之作”。

《盘花歌》,布依族民间歌曲,通常以四季、十二月为序,青年男女以花寓情,内容以花为核心,相互盘问种花的过程和经验,涉及各种生产、生活知识,流行在贵州惠水一带。

苗族民间歌曲,借花盘问,或以花比喻对方,两句为一段,三段成一首,流行在贵州望谟一带。

那么,楚国庙堂里真的有壁画吗?答案是肯定的。

人类开始绘画的历史目前已经追溯到数万年前,我们有理由相信,凡是能够画上图案的材质,当初人们都曾经尝试过,并由此而形成了种类繁多的绘画品种。

例如人体画、服饰画、陶器画、木器画、石器画、金属器画、皮画、帛画、纸画(画面尺寸相对较小),以及岩画、地画和壁画(画面尺寸相对比较大)。

一般来说,古代绘画内容,一是为了宗教或巫术目的,二是为了记述历史,三是为了传播知识。

例如,我国畲族有一种古老的歌舞,名叫功德舞,亦称祭祖舞。

每年农历正月初八祭祖,每三年举族大祭祖,以及丧葬仪式,都要由年长者主持,请师公(巫师)和祭祖者(丧葬仪式为八人),在祖先画像前,唱祭祀歌,跳表现祖先功德的舞蹈,众人随之共舞。

祖先画像又称祖图,通常为长卷式,绘画内容为本民族起源与迁徙的传说。

我国岩画分布地域非常广,其中比较著名的有内蒙古的阴山岩画,宁夏的桌子山岩画和贺兰山岩画,江苏连云港的将军崖岩画,以及西北地区(新疆、甘肃、青海)岩画、西南地区(西藏、云南、贵州、广西、四川)岩画和福建台湾岩画,此外牡丹江亦发现有岩画。

屈原楚辞天问其七注释译文赏析

屈原楚辞天问其七注释译文赏析

原文31 • • • • 会朝争盟,何践吾期? 苍鸟群飞,孰使萃之? 列击纣躬,叔旦不嘉。 何亲揆发,定周之命以咨嗟?
赏析31
• 会:会合。朝:指甲子日。争:争相。盟:指盟誓。践:遵守、实践。 吾:代武王而言。期:约定的日期。据《史记.周本纪》、《吕氏春秋》 记载,武王起兵伐纣,八百诸侯响应,并约定“以甲子至殷郊”,果 然在这一天,武王与各路诸侯会师于殷都朝歌附近的牧野。 • 苍鸟:苍鹰,喻指将士、武士勇猛。萃:聚焦。这里描述了勇士攻打 殷都的情形。这句话上接前一句话说,各路诸侯如约会合在甲日并争 相盟誓,他们是如何遵守武王规定的日期来到的呢?勇猛的武士如同 搏击天空的群鹰一样,是谁使他们聚集在朝歌呢? • 列击:分解砍断。纣躬:指纣王的躯体。叔旦:即武王弟弟周公旦。 不嘉:不赞许。《史记.周本纪》载:殷都被武王攻陷后,纣王自杀。 武王又用轻剑击刺其尸体,并用大斧砍断纣王的头,挂在大白旗上。 • 亲:亲自,指周公。揆:度量,引申为“谋划”。发:武王姬发。定: 成,完成的意思。周之命:指天命周朝的国运,即上天给于周的政权。 咨嗟:叹息。这句是问,周公既亲自出谋划策,定了国家的天下,为 何还发出叹息之声?
原文32 • • • • 授殷天下,其位安施? 反成乃亡,其罪伊何? 争遣伐器,何以行之? 并驱击翼,何以将之?
赏析32 • 授:给予。其位:殷之王位。施:通“移”,改 易。 • 反:一作“及”,意为等到。意思是从殷王朝的 建成并最终又让它灭亡。伊何:是什么。 • 争:争相。遣:派遣。伐器:作战的武器,指手 持武器的军队。何以:为何。行:行事。 • 并驱:并驾齐驱,指周军的进攻。击翼:出击两 侧的军队。将:统率,率领。以上两句写武王克 商之事。
原文33 • • • • 昭后成游,南土爰底。 厥利惟何,逢彼白雉? 穆王巧梅,夫何为周流? 环理天下,夫何索求?

古时候描写宇宙的诗词

古时候描写宇宙的诗词

古时候描写宇宙的诗词《天问》曰:遂古之初,谁传道之?上下未形,何由考之?冥昭瞢暗,谁能极之?冯翼惟象,何以识之?明明暗暗,惟时何为?阴阳三合,何本何化?圜则九重,孰营度之?惟兹何功,孰初作之?斡维焉系,天极焉加?八柱何当,东南何亏?九天之际,安放安属?隅隈多有,谁知其数?天何所沓?十二焉分?日月安属?列星安陈?出自汤谷,次于蒙汜。

自明及晦,所行几里?夜光何德,死则又育?厥利维何,而顾菟在腹?女岐无合,夫焉取九子?伯强何处?惠气安在?何阖而晦?何开而明?角宿未旦,曜灵安藏?一、衍生注释:“遂古之初”的“遂古”是远古的意思。

“上下未形”描绘了天地未分之前的混沌状态。

“冥昭瞢暗”形容昼夜未分、一片昏暗的情景。

“冯翼惟象”是说元气充盈,只有一些恍惚的形象。

“圜则九重”的“圜”指天,说天有九重。

“斡维”指天体旋转的枢纽和维系之处。

“八柱”传说中支撑天的八根柱子。

“九天”古人认为天有九层。

“隅隈”指角落弯曲之处。

“汤谷”和“蒙汜”是太阳升起和落下的地方。

“夜光”指月亮。

“女岐”神话中的神女。

“伯强”是风神之类。

“角宿”星宿名。

二、赏析:《天问》以一种大胆的、穷根究底的提问方式,对宇宙、自然、神话传说等诸多方面提出了一百七十多个问题。

这篇诗作展现了屈原对宇宙奥秘的强烈好奇和探索精神。

他在诗中从天地开辟之前问起,问到天体的构造、日月星辰的运行等。

其风格大气磅礴,体现了诗人思想的深邃与广阔。

他不满足于现成的解释,而是要追寻根源,这种质疑精神在古代是非常难得的。

三、作者介绍:屈原,名平,字原,战国时期楚国诗人、政治家。

他出身贵族,早年深受楚怀王信任,任左徒等要职,主张联齐抗秦,改革政治等。

后来遭贵族排挤诽谤,被流放。

他在流放期间创作了许多伟大的诗篇,如《离骚》《九歌》等。

他的作品充满了爱国情怀、浪漫主义色彩和对理想的执着追求,最后投汨罗江自尽。

四、运用片段:我在夜晚抬头仰望星空的时候,就像屈原在写《天问》时一样,充满了对宇宙的好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天问》赏析(一)
《天问》是屈原所作楚辞中的一篇“奇”文:说它奇,不仅由于艺术的表
现形式不同于屈原的其他作品,更主要的是从作品的构思到作品所表现出来的
作者思想的“奇”——奇绝的内容显示出作者惊人的艺术才华,表现出诗人非
凡的学识和超卓的想像力!
何谓“天问”?王逸《楚辞章句》说:何不言‘问天'?天尊不可问,故曰‘天问'。

”又据传屈原被逐,忧心愁惨,徬徨山泽,过楚先王之庙及公卿祠堂,看到壁上有天地、山川、神灵、古代贤圣、怪物等故事,因而“呵壁问天”,
这种说法虽有一定历史文献的记载及文物可作参考,但未必就是屈原写《天问》的真实起因。

《天问》中,问天地、日月、山川、灵异之外,它所涉及的人事,大多有当时的现实意义。

因此,屈原所提出的问题不会是仅仅根据庙堂壁画。

而是有他主观上的选择并经他精心结撰的。

从全文的先后次序来看,先天地自
然后三代史实,而以楚国的贤君愚臣作为结尾,这里显著地表明了作者自己的
思想动机与创作意图,因此,这篇包含着作者深层思想结晶的《天问》,不可
能是他“呵壁问天”的即兴之作。

《天问》是屈原思想学说的集粹,所问都是上古传说中不甚可解的怪事、
大事,“天地万象之理,存亡兴废之端,贤凶善恶之报,神奇鬼怪之说”,他
似乎是要求得一个解答,找出一个因果。

而这些问题也都是春秋、战国以来的
许多学人所探究的问题,在诸子百家的文章里,几乎都已讨论到。

屈子的《天问》则以惝恍迷离的文句,用疑问的语气说出来以成此钜制,这就是屈子所以
为诗人而不是“诸子”的缘由。

而“天”字的意思,战国时代含义已颇广泛。

大体说来,凡一切远于人、高于人、古于人,人所不能了解,不能施为的事与物,都可用“天”来统摄之。

对物质界说,又有本始、本质、本原的意思。

《易·系词》中说:“法象莫大乎天地。

”《天问》的天,也颇有指一切法象
的意味,与道家的“道”字,《易经》的“易”字,都是各家用以代表这些
“法象”的名词,屈原为楚之宗室重臣,有丰富的学识和经历,以非凡才智作
此奇文,颇有整齐百家、是正杂说之意,《天问》的光辉和价值也就很清楚地
呈现于读者面前了!
从全诗的结构及内容来看,全诗372句1553字,是一首以四字句为基本格式的长诗,对天文、地理、历史、哲学等许多方面提出了一百七十多个(一说一百五十多个)问题,这些问题有许多是在他那个时代尚未解决而他有怀疑的,也有明知故问的,对许多历史问题的提问,往往表现出作者的思想感情、政治见
解和对历史的总结、褒贬;对自然所提的问题,表现的是作者对宇宙的探索精神,对传说的怀疑,从而也看出作者比同时代人进步的宇宙观、认识论。

《天问》以新奇的艺术手法表现精深的内容,使之成为世界文库中绝无仅有的奇作。

全诗总体看来大致可分两大部分。

每部分中又可分为若干小节。

从篇首至“曜灵安藏”,这部分屈子问的是天,宇宙生成是万事万物的先决,这便成了屈原问难之始,其中从“遂古之初”至“何以识之”问的是天体
的情况,“明明闇闇”四句讲宇宙阴阳变化的现象。

第二小节自“圜则九重”
到“曜灵安藏”则是对日月星辰提问:它们何以不会坠落?太阳每日要走多少路,月亮何以有阴晴圆缺?以及有关日月的一些传说的疑问。

从“不任汩鸿”
起问的地事,从禹治水过渡到“九州安错……何气通焉”说的是古传说中关于
地球的一些情况,而“日安不到”以下六句则就地球上所看到的日的现象发问。

第三节从“焉有石林”到“乌焉解羽”一节多为二句一问,都是当时民间传说
中的怪事。

以上《天问》的第一大部分,大体是就自然界的事物发问,并联想到与自
然有关的一些神话与历史传说,文章富有变化,联想丰富而有情致,除少数可
能有错简外(如“河海应龙”二句或为错简,或有失误),不能以后人习惯的文
章结构之法去看它,而认为是“与上下文不属”,杂乱而无章法。

从“禹之力献功”起,对大量的神话故事和历史传说与史实提出了问题,
这些各种各样的人事问题构成了《天问》的第二大部分。

女岐、鲧、禹、共工、后羿、启、浞、简狄、后稷、伊尹……,屈子对这
些传说中的事和人,一一提出了许多问题,在对这些人与神的传说的怀疑中,
往往表现着诗人的情感、爱憎。

尤其是关于鲧禹的传说,表现了作者极大的不
平之情,他对鲧治水有大功而遭极刑深表同情,在他看来,鲧之死不是如儒家
所认为的是治水失败之故,而是由于他为人正直而遭到了帝的疑忌,这种“问”,实际上表现了诗人对自己在政治斗争中所遭遇到的不平待遇的愤懑,《天问》的思想光辉就应当是这样来理解的。

自“天命反侧”起则进一步涉及商周以后的历史故事和人物诸如舜、桀、汤、纣、比干、梅伯、文王、武王、师望、昭王、穆王、幽王、褒姒直到齐桓公、吴王阖庐、令尹子文……,屈原提出的好多问题,充分表现了作者对历史
政治的正邪、善恶、成败、兴亡的看法,这些叙述可以看成是这位“博闻强志”的大诗人对历史的总结,比《离骚》更进一步、更直截了当地阐明了自己的政
治主张,而对楚国政治现实的抨击,也是希望君主能举贤任能,接受历史教训,重新治理好国家的一种变幻了的表现手法。

《天问》的艺术表现手法主要是以四字为句,以问的形式从一个问题联想
到另一个问题。

细细读去还是可以理清脉络,弄明主脑的。

《天问》在语言运
用上与屈赋的其他篇章不尽相同,通篇不用“兮”字,也没有“些”、“只”
之类的语尾助词。

句式以四言为主,间杂以三、五、六、七言。

大致四句为一节,每节一韵,节奏、音韵自然协调。

有一句一问、二句一问、三句一问、四
句一问等多种形式。

又用“何”、“胡”、“焉”、“几”、“谁”、“孰”、“安”等疑问词交替使用,富于变化,因而尽管通篇发问,读来却圆转活脱而
不呆板,参差错落而有风致,所以前人评论说:“或长言,或短语,或错综,
或对偶,或一事而累累反覆,或数事而熔成一片,其文或峭险,或澹宕,或佶倔,或流利,诸法备尽,可谓极文章之变态。

”(俞樾《评点楚辞》引孙鑛语)
这构成了《天问》独特的艺术风格,当然它表现的是屈原的学术思想,问的是
实实在在的问题。

因此在修辞手法上,自然没有像《离骚》、《九歌》、《九
章》那样绮丽而富于浪漫色彩,但正如清贺裳《骚筏》所评“其词与意,虽不如诸篇之曲折变化,自然是宇宙间一种奇文”。

《天问》问世之后,摹拟的作品为数不少。

晋傅玄有《拟天问》,梁江淹有《遂古篇》,唐杨炯有《浑天问》、柳宗元有《天对》,明方孝孺有《杂问》、王廷相有《答天问》,清李雯也有《天问》……可见其对后世文学创作思想的深远影响。

但摹拟之作大多既缺乏思想价值也缺乏文学价值。

总之《天问》是中国文学史上极具特色而有很特殊意义的文学杰作,在中国文学史和世界文学史上都有它相当高的价值与地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