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论语

合集下载

读论语的心得体会【建议5篇】

读论语的心得体会【建议5篇】

读论语的心得体会【精选5篇】认真读完一本著作后,你有什么总结呢?不妨坐下来好好写写读书心得吧。

可能你现在毫无头绪吧,下面是小编的我为您带来的5篇《读论语的心得体会》,希望能够满足亲的需求。

《论语》心得体会篇一今天,爸爸买了一本《论语》。

刚开始,我觉得没意思,就没在意。

下午,闲着没事,我随手翻了翻,觉得有点趣,就静下心来认真地读了几篇。

我是越来越喜欢这本书了,其中第一篇给我的印象最深,文章这样写道:"学而时习之,不亦说(同悦)乎?"意思是说"学习以后,能在一定的时候温习它,不也感到很高兴吗?"这正是我学习上应该做到的。

在学校,老师每天都会给我们讲授很多知识。

我没有过目不忘的本领,时间一长,就会忘记许多。

如果经常翻开书温习一遍,就能牢牢地记住。

记得有一次听《超强记忆学习法》电视讲座,那位老师这样教我们:一堂课下来,下课时用三十秒回忆本堂课学习的重点;一天下来,花三分钟回顾这一天学习的重点;一周下来,花十分钟回忆本周学习的重点;一个月下来利用一小时回忆本月学习的重点。

他所说的正是"学而时习之"的道理,学习的乐趣正是因为记住很多知识而得到快乐,也就"不亦乐乎?"了。

我爱读书,更爱读《论语》这样的好书。

论语心得体会篇二一个故事之所以人尽皆知,是因为它包含着永不泯灭的人性;一段历史之所以千古流传,是因为其蕴含着不朽的精神传奇;一部文学作品之所以享誉中外,是因为它时时奏响着真与美的旋律。

当它们汇集到一起,就搭建起世间最神圣的文学殿堂。

畅游其间我们将跟全世界的人们的一起,欣赏美丽,感悟真谛,与他们一起成长,共同进步。

《论语》就是一部享誉中外的文学作品,其间经典名句,含义深刻,值得咀嚼,耐人寻味。

如: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意思是说:温习旧知识,从中悟出新的体会和见解,这样的人就可以做别人的老师了。

从中我体会到及时复习的重要性,我今后学习时,一定要认真复习。

读论语的心得体会(通用10篇)

读论语的心得体会(通用10篇)

读论语的心得体会(通用10篇)读论语的心得体会篇1《论语》内容广泛,记载了很多方面的言论,是了解中国文化绝对不可不读的作品。

一直以来,我都没有细心地品读过这本书,俗话说得好“半部《论语》治天下”,所以我也想进一步了解一下孔夫子的思想。

孔子重孝,“孝”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为人之本。

在中国的文化传统里,孝道也是非常重要的。

《论语》里多处讲孝道,“父母在,不远游”,“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今之孝者都是谓能养。

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做,何以别乎”……中国古语说“父慈子孝”,可论语中只看到“子孝”的讨论,并没有写父母的爱。

其实,根本不需要提,因为那一个父母不爱自己的儿女呢。

父母是那么的爱我们,关心我们,而我们又对父母有多少关心。

就拿自己来说,小时候,不懂事的时候,父母为我处处操心,对我的关心真是无处不在,而我却觉得自己受到了干涉,父母的唠叨声让我很厌烦,甚至对父母的爱有一种反感,现在想起来,自己真是“该当何罪”啊!论语里说,孝是仁之本,而孝首先是要了解,关心自己的父母。

我想我做到了,我懂事了,我知道父母的爱了,我会真心去对待这些爱。

其实我真的觉得自己挺不应该的,会跟父母顶嘴,吵架,可我却不知道父母骂我是另一种表达爱的方式。

也许在生活中的一件很小事就能让父母感觉到自己对他们的爱,比如:做一件家务事,替妈妈分担;过新年说上几句祝福语;吃饭的时候像父母照顾我们一样为他们加一点菜……《论语》是一部先圣的经典,带给后人的启迪和价值说不尽,而且越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出来。

对于《论语》,正如编着所说的:它是一切炎黄子孙不可少的人生教科书。

读论语的心得体会篇2我们学校自从有了“校长讲论语”这一活动后,学校里每个同学都受益匪浅,而我也在“校长讲论语”的活动中萌生了自己独特的感受。

《论语》是一部优秀的语录体散文集,记录了孔子循循善诱的教诲之言,或简单应答,或点到为止;正是孔子的这些教诲之言,培养出了多少聪慧过人,见多识广的才子。

读《论语》个人心得

读《论语》个人心得

读《论语》个人心得读《论语》个人心得(精选20篇)某些事情让我们心里有了一些心得后,不如来好好地做个总结,写一篇心得体会,如此就可以提升我们写作能力了。

那么心得体会到底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读《论语》个人心得(精选20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读《论语》个人心得篇1虽然每条引语用词很少,但却多次使用反问、排比、比喻等修辞手法,并频繁使用几个有表现力的关键语气词,使表达富有表现力和表现力,甚至把说话人的表达生动地呈现在人们面前。

什么文章这么精炼,表达这么生动形象?不知道?我告诉你,就是《论语》里的十条。

孔子说:时不时学学不是很愉快吗?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道也不觉得温暖,不是君子吗?对于知识来说,学习只是一个过程,而学习是一个巩固的过程。

如果你想掌握更多的知识,你必须把学习和学习结合起来。

只有用丰富多彩的知识装饰你的大脑,你才能成为一个有价值的人。

朋友远道而来。

我们应该感到非常高兴和荣幸。

我们可以互相学习对方的长处,增进友谊。

那不是很开心吗?我们要豁达,豁达。

我们不应该在没有被理解的情况下担心事情。

我们应该保持良好的态度,对待事情。

我知道如何学习,我知道如何做人,《论语》中的十篇文章教会了我很多。

读《论语》个人心得篇2在寒假里,我读了《论语》这本书。

其中的句子令我回味无穷。

子贡说过:“老师以温、良、恭、俭、让知道了每个国家治理国家的方法。

老师求得的方式,恐怕和其他人大不相同吧!”从这句话中,我知道,孔子的求得方式是多么的高明。

我发现,在《学而篇第一》中,孔子大都讲的是“孝”和“礼”。

比如:“子曰:‘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

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这句话就是说对父母一定要“孝”。

如果一个人干了坏事,但是他却孝顺父母,说明他还有悔改的机会;一个人没有干坏事,但是他却不孝敬父母,那么这个人就无可救药了。

在《为政篇第二》中,孔子讲了治理国家的方法,以及他是如何从政的。

孔子是强力推荐不要以“势”来治理百姓,而是要用“理”来治理百姓的,这样百姓就会心服口服。

大学生读《论语》的心得体会(精选5篇)

大学生读《论语》的心得体会(精选5篇)

大学生读《论语》的心得体会(精选5篇)大学生读《论语》的心得体会篇1论语,是记录圣人孔子的言行的书。

读了之后,你能够感受到孔子的政治思想和抱负,他的很多高尚品德是当今很少人有的。

他不仅仅教会人们就应如何接物待事,而且十分严谨的规范自我,以行动来做出表率。

他之所以被后人成为圣人,就是因为他在平常生活中的一点一滴,累积成了我们宝贵的精神财富,给我们的思想带来了无穷的宝藏。

读了论语通译,虽然不能看了古文就明白如何翻译成现代文,但是在注释的帮忙下也能明白孔子所想告诉我们的。

觉得十分感慨,孔子在那时就能明白的这些道理,为什么那么多的人到此刻都还不明白。

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学而篇第一》了。

“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这句话翻译过来就是:不担心别人不了解自我,只忧虑自我不理解别人。

是啊,现实生活中,人人都需要理解,个个都渴望理解。

人们视理解为沟通感情的纽带和联系心灵的桥梁。

大家都期望人与人的相处就应多一点宽容和尊重,多一点容忍和谅解。

但是,世界何其大,人生何其复杂。

若时时都想得到别人的理解,恐怕是不可能吧。

因为,人生没有相同的路,每个人都不一样,两个思想志趣不一样的人对待同一件事,两种价值取向相异的人看待同一个问题,要彼此理解不是强人所难吗?人不是从一个模子里造就出来的,你有另人头痛的事,我也有。

我们彼此都渴望理解,可又用自我的要求去看别人,去苛求别人,于是我们之间有了“墙”,于是你苦恼,我也苦恼。

但是,人们有没有想过,许许多多的小事,为什么必须要他人明白,必须要他人理解?其实,应对种种的不理解,只要我们给他一个微笑,用宽阔的胸怀去应对,不被理解又何妨?商鞅是行变法,落得“五马分尸”的结局;达尔文在说物种进化的时候被人们骂成疯子;助人为乐的雷峰经常被人嘲笑,他们这些举动,又有谁能理解?如果他们一味的追求理解,又怎样扞卫真理?他们最初不被理解,是因为他们的追求走在了时代的前列;他们最终名垂青史,是因为他们敢于在不理解的目光中昂首向前。

读《论语》有感(15篇)

读《论语》有感(15篇)

读《论语》有感(15篇)读《论语》有感1古人云:半部《论语》治天下。

可哪用半部《论语》,几则《论语》就足以让我领悟了做人的道理。

就如这句——————字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这句话的意思是言行要谨慎,不要夸大自己的知识,要有谦虚的学习态度,这才是真正有内在的智慧!孔子还说过:“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恕”这个字,可以让我终身受益。

就是自己不想不喜欢干的事,也不要强迫别人做这件事。

在生活中,我们经常会因为别人欺骗自己而反过来是不可取的。

就像蛇咬了你,你该不会咬回蛇吧。

所以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我们学校每个学期都会进行经典诵读比赛,《论语》也是我们必背的内容。

下个星期比赛就要开始了,随着诵读的深入,《论语》总是让我有常读常新的感觉。

《论语》不光让我明白了要谦虚谨慎,要学会换位思考的道理,同时它还告诉我们要实现家庭和睦和社会和谐的奥妙。

让家庭和睦就要做到“孝悌”的本分。

正如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

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

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这句话在教导我们要孝敬父母也要顺从长兄。

不应该与兄长姐姐斗嘴,更不应该与父母亲作对。

孝敬父母,顺从长兄,这是一个人做人的本分,这是一个人拥有“仁”德的根本。

如果人人都能守住这个做人的本分,那么社会上就不会有孩子因父母批评赌气出走的新闻,也不会有某地“逃儿村”的怪相,更不会有日本留学生汪某机场刺母恶劣事件的发生!因此,让我们将孝悌铭记于心,家和万事兴!家庭和睦可以让我们感受到家庭的温暖,也可以促进社会的和谐。

而《论语》中的“克己复礼”,我认为也是可以作为人与人之间的相处的准则。

礼,就是礼让别人,大家互相谦让,互相帮助,没有坏心眼,世界不就变得很美好的吗?而礼的另一个层面是“诚信”,这也是做人的根本。

孔子也说过“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做人、做事要诚信,做生意也要诚信。

《论语》是儒家著作之一,这些语言闪耀着非同一般的光芒,使我参悟了其中读书与做人的重要性,以后我们依然会继续诵读,也相信会有更多的收获!读《论语》有感2在我上三年级的时候,妈妈给我买了一本《论语》,并对我说:“孩子,这是一本非常好的书,告诉我们很多做人的道理,希望你有时间多读一读。

《论语》读后感(15篇)

《论语》读后感(15篇)

《论语》读后感(15篇)《论语》读后感1读了《论语》一书之后,我更由衷地敬佩孔子。

《论语》教会了我好多做人道理。

近些年,也许是受一些西方思想的影响,年轻人越来越强调自信而这自信过了“度”变成了骄傲,自负。

所以,我们常常看到年轻人们高高的抬着头,自信满满的样子,从不轻易向别人请教问题。

《论语》中的“不耻下问”“三人行必有我师”及“默尔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充分的表现出了孔子的谦虚。

根据史实记载,孔子曾向老子问礼,曾向顽童请教问题。

可见,作为儒家学派创始人的博学的孔子,还需新的向别人求教,谦虚地认为自己做得不够好。

那么,骄傲自满的我们是不是应该通过对《论语》的学习领悟出什么道理,低下高傲的头呢?谦虚是一种美德,通过学习《论语》,我更深刻的理解了谦虚的内涵。

《论语》不愧为儒家学派的经典之作。

我听说现在台湾流行一种“经典教育”就是让孩子们从小学习《论语》,我认为这是很有必要的,《论语》中很多孔子的教授的做人的道理,从小学习《论语》,能够对孩子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使孩子从小养成良好的品德,这并不落伍,正如儒家所认为的,真正的人才,“德”是第一位的,比才华更重要,有了“德”又有才的人才能造福国家,反之,德行不够只能是祸害。

读过《论语》,我更加觉得德行的重要,培养好的品德,学会做人,谦虚,不自满。

这样不但自己,对国家也是一种福。

希望年轻的朋友们能够多读一些像《论语》这样的书。

《论语》读后感2学习知识重要的是要有学习知识的兴趣。

如果对学习的知识感兴趣,就会主动去学习它,去了解它。

如果以学习为快乐的事,在快乐中学习,既能提高效率,还能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这样学到的东西才能够灵活运用。

就拿我最喜爱的舞蹈而言。

不少人是为了艺考,或者被迫被家长送过来。

对这门艺术毫无兴趣,毫无了解,纯粹地只是为了达成目的,迫不得已才去接触它。

那么看他跳舞的人也觉得索然无味,自己学起来当然更体会不到快乐了。

有时候心情不好,烦躁、无聊的时候,都喜欢自己随便笔画笔画动作,即兴一段。

读《论语》心得感悟精选9篇

读《论语》心得感悟精选9篇

读《论语》心得感悟精选9篇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而成。

它以语录体和对话文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见、论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化原则等。

下面是白话文的我为您带来的读《论语》心得感悟精选9篇,在大家参照的同时,也可以共享一下白话文给您最好的挚友。

篇一:读论语的心得感悟篇一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每当我朗诵起《论语》时,都会感叹古人的才智。

中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多年历史的文明古国,她经验过多少荣辱悲欢,多少兴衰成败,留下了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有书法、皮影、戏剧等,数不胜数。

《论语》是众多父母要求孩子阅读的书籍,可见《论语》多么受重视。

当然,我的妈妈也不例外。

三年级时,妈妈不辞辛苦地把我送到椒江去读《论语》,每天读,一天读六小时。

那段时间虽然很枯燥,但我却慢慢喜爱上了《论语》,因为它能使我感觉到古人的才智。

一句句论语,是孔子一生做人的道理,他告知我们“要像君子一样,不能和小人一样”;一句句论语,是孔子总结出来的学习道理,他告知我们“学了的学问要巩固复习,这样也可以当老师了”;一句句论语,是孔子让我们明白做人要有礼貌的道理,“礼仪要能够斟酌损益最珍贵”……《论语》可以读得抑扬顿挫,也可以读得绘声绘色,总之,读《论语》会给你带来不同的感受。

其中,我最喜爱“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这句话。

这句话的意思是:君子心胸宽敞坦然,而小人,也就是没有品德的人,却每日苦恼缠身。

它告知我,要做君子不做小人,莫非有人想做每日苦恼缠身的人吗?不会有的。

这也使我想起曾经验过的一件事。

一个中午,我们班邱同学当心翼翼地拿着水杯,放在我的桌子上,拧开杯盖。

只见他将水倒进杯盖里,不知怎么就洒在了我的练习本上,湿了一大片。

我一下子怒了,对他喊道:“你怎么这么不当心,毛手毛脚的。

”等会儿练字时,墨水写到上面就会染开,根本看不清字迹,老师评等级时就会差一等。

读《论语》的心得体会9篇

读《论语》的心得体会9篇

读《论语》的心得体会9篇在面对社会的进步时,我们常常有新的想法,需要用笔、用心去记录。

写心得体会可以记录下自己的成长历程。

那么你知道心得体会应该怎么写吗?下面的内容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读《论语》的心得体会,不妨参考一下。

希望你喜欢!读《论语》的心得体会【篇1】乐而不淫,哀而不伤——读《论语》有感子曰:“《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这句话的意思为:孔子说:“《关雎》这首诗快乐而不放荡,悲哀而不伤情。

初读《论语》中这句如此简短的话,我认为,这只是孔子当时随口评价一下《关雎》一诗,并没有特别的道理,但再去细细品味、推敲,会发现“乐而不淫,哀而不伤”是一个引人深思的道理。

初一升初二期末考试前的一次数学模拟测试,我毫不惊奇地迎接了我的九十七分,认为期末考试时数学一定会挂科。

出乎意料的是,考试中的每一道题型,老师讲过,我也做过许多遍。

这些题目没有一个触碰到我的盲区,考卷交上后,我高兴地欢呼雀跃,可能会掉线的一科竟成为最有可能拿满分的一科!在考场上我简直坐不下去,满心都是120分,120分!从九十七到满分,这是一个充满着奇迹的进步!巴不得能让每个人都知道我的数学进步史。

“乐而淫”的心情溢满全身。

成绩公布了,点开查分网址,先查数学!我期待着“120”的出现……什么?112分?我激动的心情跌落到了谷底,当得知因为计算题而失去八分时,我才真正体会到“希望越大,失望越大”。

灰心地在心中一遍遍地去无济于事地想:我要倘若能再重考一次……得知了如果不失去八分的话,我就离前三十名不远时,“哀而伤”袭满全身……今日,我又一次读到了“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我开始回想当时自己的作为,感到不能理解当时我为什么要开心、悲哀过度。

无论何时,我们都要怀有“乐而不淫,哀而不伤”的高尚心态,快乐而不放荡,悲哀而不伤情。

读《论语》的心得体会【篇2】《论语》本身就是关于“仁”的。

“仁”也是论语的最高追求。

要实现这一追求就必须遵循“礼”。

“礼”是处理人与人之间关系规则。

读《论语》的理由

读《论语》的理由

读《论语》的理由一、引言《论语》是儒家经典之一,也是中国文化史上的重要著作。

作为中国文化的代表性文献之一,《论语》蕴含了丰富的哲学、伦理、政治等方面的思想,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当今社会,读《论语》仍然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本文将探讨读《论语》的理由,以期为读者提供一些有益的思考。

二、读《论语》的理由1.深入了解中国文化《论语》是中国文化的瑰宝,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作品之一。

通过阅读《论语》,我们可以深入了解中国古代的思想、文化、历史等方面,从而更好地认识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2.汲取智慧,提升自我修养《论语》中蕴含了许多深刻的哲学思想和人生智慧,对于我们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等方面都有很大的启示和影响。

阅读《论语》可以帮助我们汲取古人的智慧,提升自己的思想境界和道德修养,从而更好地面对生活中的挑战和困难。

3.培养人文精神,提高综合素质《论语》中强调的人文精神、道德伦理等方面的思想,可以帮助我们培养良好的人文素养和道德品质。

通过阅读《论语》,我们可以深入了解古代文学、历史、哲学等方面的知识,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4.传承中华文化,弘扬民族精神作为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论语》的传承对于弘扬民族精神、增强文化自信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阅读《论语》,我们可以更好地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民族文化的繁荣和发展作出自己的贡献。

5.研究中国古代思想史的必读书籍作为中国古代思想史的代表性著作之一,《论语》是研究中国古代思想史的必读书籍。

通过阅读《论语》,我们可以深入了解古代中国的思想、文化、历史等方面的演变和发展,对于研究中国古代思想史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三、结论综上所述,读《论语》具有多方面的理由。

阅读《论语》一书,能够使我们深入探索中国文化的精髓,汲取古人的智慧,提升个人的修养,培养人文精神,提高综合素质。

作为研究中国古代思想史的重要文献,阅读《论语》对于弘扬民族精神和传承中华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读论语的作文通用5篇

读论语的作文通用5篇

读论语的作文通用5篇优秀的作文常常能够通过生动的描写让人身临其境,优秀的作文能够使读者感受到文字的魅力和情感的温度,下面是本店铺为您分享的读论语的作文通用5篇,感谢您的参阅。

读论语的作文篇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这是《论语》开篇的第一章,宋代大儒朱熹对此评价极高,说孔子的这几句话所记多务本之意,乃入道之门、积德之基、学者之先务也。

纵观人的一生也不外乎三样事情最重要,即:自我学习、人际交往、提高道德修养。

在开篇,孔子首先提出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教育理念。

这句话有两层含义:一是学习很重要,二是在学习中要讲究方法,即时常温习和实践,带着快乐的情绪去学习。

人生有涯,而学无止境,无论是古代还是现在,学习永远是人一生中的头等大事。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强调的是人际交往。

人是群居动物,任何人都不能脱离群体而孤立存在。

朋友是性格相仿、志趣相投、文化层次相近、心灵相通的人。

好的朋友,既是益友,又是良师,所以,任何人如果没有良好的社交就不能有长远的发展和进步。

人不知,而不愠强调的则是人的道德修养和自我人格的塑造。

对于别人的不理解不去恼怒和怪罪,体现的是君子宽以待人的大度风范,也是儒家所要求的作为君子的最基本的要求。

成为别人眼中的焦点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要有一颗谦恭的心和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你若芳香,蝴蝶自来,是金子终会发光。

读论语的作文篇2论语是孔子和他的弟子一生的言行举止的综合,可谓是儒家的精华,儒家育人的必备品并与《大学》,《中庸》,《孟子》合称为儒家文化的四大金典作品。

在封建时期,如果三字经是家喻户晓,那么论语就是代代相传举一个例子跟大家交流一下他的意思,最经典的: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这段可谓是论语的经典,我可不会像大多数人那样,长篇大论解释一番,然后加个结尾就结束了。

读论语的收获和感悟

读论语的收获和感悟

读《论语》的收获和感悟可以围绕以下几个方面展开:收获:1. 深入理解儒家思想和文化:通过阅读《论语》,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儒家思想和文化,包括仁爱、忠诚、敬重、谦虚、诚实等价值观。

这些价值观在现代社会仍然具有重要意义,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处理人际关系,提高个人素质。

2. 提高个人修养:在《论语》中,孔子强调了个人修养的重要性,认为只有通过不断地学习和提高自己,才能成为有道德、有品质的人。

阅读《论语》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这些理念,从而在日常生活中更好地实践。

3. 增强语言表达能力:《论语》中有很多精炼、生动的语言,通过阅读和理解这些语言,可以增强我们的语言表达能力,提高我们的沟通能力和说服力。

4. 拓展知识领域:阅读《论语》可以拓宽我们的知识领域,了解古代中国的历史、文化、哲学等方面的问题,从而更好地理解和应对现代社会的挑战。

感悟:1. 人生哲理的启示:《论语》中蕴含着许多人生哲理,如“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等,这些哲理在当今社会仍然具有重要意义,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处理人际关系,处理生活中的各种问题。

2. 时间的力量:《论语》的许多故事和言论都经过了时间的考验,其智慧在今天仍然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

通过阅读《论语》,可以感受到时间的力量,明白许多事情需要经过时间的沉淀才能真正理解其内涵。

3. 谦虚谨慎的重要性:《论语》中强调了谦虚谨慎的重要性,认为只有谦虚才能使人不断进步,只有谨慎才能避免犯错。

在现代社会,这种态度对于个人和团队的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4. 持续学习的重要性:《论语》中多次强调了学习的重要性,认为只有通过不断地学习才能提高自己。

在现代社会,这种理念更加重要,因为科技和社会的发展速度很快,只有不断学习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

总的来说,读《论语》可以让我们更好地理解儒家思想和文化,提高个人修养,增强语言表达能力,拓展知识领域,同时也可以让我们感受到时间的力量和谦虚谨慎、持续学习的重要性。

读论语感悟心得(优秀10篇)

读论语感悟心得(优秀10篇)

读论语感悟心得(优秀10篇)读论语感悟心得篇1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这里讲的是如何调和“学”和“思”的矛盾。

作为一个理科的学生,我觉得我对这个问题有相对深入的理解。

只学而不思,不易发现别人的错误,也不容易有自己的思想。

就像读《论语》,买一本书回来,刷刷几下读完,即使过目不忘,学到的也是别人的东西。

思而不学,则会进展缓慢,而且容易钻进牛角尖出不来。

这时如果能够参考一下以往人们对同一问题的看法,则很可能会有豁然开朗的感觉。

荀子也说过“吾常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所以,孔子告诉他的弟子,在学习中要把握好“学”和“思”这对矛盾。

人们常挂在嘴边的话,我竟然不知出于《论语》。

像“父母在,不远游。

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道不同,不相为谋,任重而道远,死而后已,朽木不可雕也。

三十而立……”我读《论语》这部书,当然不是想从中觅得修身、齐家的孔门秘传。

我只是在这部书中认识了一个迂阔率性、明知其不可而为之的孔子,一个多才多艺、诲人不倦的孔子,一个食不厌精、懂得生活乐趣的孔子。

学贯中西的学者们常把孔子和古希腊哲人苏格拉底相提并论。

苏格拉底是被雅典民主政权处死的,据说是自由精神阻止他逃亡。

但我更喜欢孔子的直言不讳:“道不行,乖桴浮于海”,这同样是一种自由精神。

打开《论语》去读,像是穿越几千年的时光隧道,看到群雄逐鹿,争霸天下的春秋时期,产生了孔子一个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

他的言行论述了孝道、治学、治国、为政,为历代君王所推崇,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儒家思想――中庸之道。

他的思想言论不一定与我们今天所处的时代相吻合,但对于影响了几千年的中国文化的经书,是有必要一读的。

孔子讲究孝道,孝成为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今天的人们却在褪色,对其讲孝是非常必要的,让他们明白孝是为人之本。

子曰:“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事父母能竭其力;”等。

即孔子说;“当他父亲在世的时候,要观察他的志向;在他父亲死后,要考察他的行为;若是他对他父亲的教诲长期不加改变,这样的人可以说是尽到孝了。

关于《论语》的读书心得(精选10篇)

关于《论语》的读书心得(精选10篇)

关于《论语》的读书心得(精选10篇)当我们积累了新的体会时,常常可以将它们写成一篇心得体会,这样就可以总结出具体的经验和想法。

很多人都十分头疼怎么写一篇精彩的心得体会,读书之法,在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本文是小编帮大伙儿分享的关于《论语》的读书心得【精选10篇】,仅供参考。

论语学习心得篇一我读了《论语》后,我知道了很多学习和做人的道理,让我来告诉你吧!我明白了一句,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它的意思是说:“学的知识要时常去复习的,不也很快乐吗?”单单这句话就不仅教会了我一个道理,还教会了我一个很好的'学习方法呢!从前,老师教过的知识,我放学回家后从来都会自觉去复习,总以为自己脑子聪明,很轻松地在课堂上就能把这些知识全部记住。

可是,事实却不是这样的。

到了即将段考的前几天,妈妈一检查我的作业和试卷,才发现我学的知识很多都没有巩固,有印象的东西并不多。

在离段考的前几天里,为了能考出优秀的成绩,我被迫每天晚上“开夜车”很辛苦地补缺补漏到深夜,熬到眼睛变成“熊猫眼”。

导致严重睡眠不够,第二天起床晚了上学迟到,耽误上课。

即使是这样,加班加点还是不能把所有的知识都记牢。

后来在段考时我果然吃了大亏,虽然很努力,但是考得并不理想,语文才80分。

后来读了《论语》之后,我开始学会反省自己的不足之处,我学会了每天晚上对老师当天教的知识进行复习,知识不知不觉记得牢固了,学习变轻松了,期考成绩竟然提高到了90几分,我别提多高兴啦!《论语》教会了我一个绝好的学习方法,使我学得更愉快了。

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

”意思说:“君子心地光明磊落,小人却经常局促忧愁。

”记得小时候,妈妈买来了牛奶,我常把牛奶藏起来,不让姐姐知道,想一个人独占。

上学时,我经常担心:“姐姐会不会找到我藏起来的牛奶呢?妈妈会不会发现呢?”当我读完《论语》之后,我主动地把牛奶拿出来和姐姐分享。

妈妈也表扬我大方。

《论语》教会了我做人的方法,就是不能有小人之心。

读《论语》心得体会感悟(精选5篇)

读《论语》心得体会感悟(精选5篇)

读《论语》心得体会感悟(精选5篇)读《论语》心得体会感悟(精选5篇)《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而成。

以下是精心整理的读《论语》心得体会感悟,一起来看看吧,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读《论语》心得体会感悟篇1季文子三思而后行。

子闻之,曰:再,斯可矣。

现在有一些人办事,无论事大事小,总是要把前因后果,种种可能都考虑清楚。

反反复复,举棋不定。

用当今主流的眼光看来,这种人都是可以统领大事的,因为他们是那么的谨慎,精打细算。

由此看来,三思而后行是夸赞人谨言慎行的。

但是,在孔子的这段话里,却并不赞成以季文子为例的三思而后行。

三在古文中多作虚词,当多次讲。

季文子是鲁国大夫,非常计较个人得失。

这人考虑事情反复不定,办事过于谨慎。

孔子说:考虑两次就可以了。

为什么是两次而不是多次考虑呢?我想,这就牵扯到前面孔子所云:敏于事而讷于言。

孔子所代表的儒家思想,提倡君子之道。

何谓君子?君子也是血肉之躯,但是办事讲究迅速敏捷,说话谨小慎微。

这就是季文子的谨慎之所以不为孔子所称赞的缘故。

孔子所说的敏于行,并不是说毫不考虑后果地草草了事。

孔子是要人们斟酌计划两次。

因为有敏于行作为基础,所以第一次思考便应该定下了大致脉络,第二次思考只不过是锦上添花,查漏补缺罢了。

由此看来,第三、第四次的的思量便纯数多余了。

这种情况和我在考场上的境况大致相同。

第一遍填完答卷,整个试卷就明白了打半。

这时候的胜负其实几乎成了定局,只不过还应该检查一遍,以防有小节有亏。

但是别说时间无多,就算有时间一遍又一遍地检查下去,我也不会做。

为什么?因为这时候第三次视察考卷,虽然更加细致谨慎,但是不免患得患失,特别是在一些改动过的大题目上,往往疑心大盛,先前的果断全都抛诸九霄云外了,当真是如临深渊,如履薄冰,反倒坏了事。

谨慎是人沉稳的表现,但是过于谨慎了,却是小器,拘泥于琐屑之中了。

所谓物极必反,如此三思而后行,就只有坐失良机,自己吃自己种下的苦果了。

读《论语》的好处

读《论语》的好处

读《论语》的好处
读《论语》的好处有很多,以下是一些主要的益处:
1.理解中华文化:通过阅读《论语》,我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中华文化的内涵和价值,以及中华文化对人类文明的贡献。

2.提高个人修养: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举止,可以帮助我们提高个人道德修养,培养正直、诚信、仁爱等品质。

3.增强思维能力:阅读《论语》可以锻炼我们的思维能力,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增强我们的智慧和才干。

4.培养人文精神: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举止中蕴含着丰富的人文精神,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人性和人类社会,培养人文关怀和社会责任感。

5.拓宽视野:阅读《论语》可以让我们更好地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和思想,拓宽视野,增强对不同文化的认识和理解。

6.提高自我价值:通过阅读《论语》,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自我,了解自己的优点和不足,从而更好地实现自我价值。

7.增强人际交往能力: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举止中蕴含着丰富的人际交往技巧,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处理人际关系,增强人际交往能力。

8.激发创新思维:阅读《论语》可以激发我们的创新思维,让我们从中汲取智慧和启示,从而更好地应对未来的挑战和机遇。

总之,读《论语》的好处是多方面的,不仅可以提高我们的个人素质和思维能力,还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中华文化和人类文明。

读《论语》学生个人感想和体会 (推荐6篇)

读《论语》学生个人感想和体会 (推荐6篇)

读《论语》学生个人感想和体会 (推荐6篇)1.《论语》是一部充满智慧和道德教诲的经典著作。

通过阅读这部书,我深刻感受到了孔子的思想和教育理念的伟大。

他强调修己以治人,注重修身养性,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是做人的根本。

他的言论不仅能指导学生的学习,还能指导我们做人的道路。

2.在《论语》中,孔子强调“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这句话给我很大的启示。

在学习的道路上,持之以恒的态度非常重要。

只有不断地学习和实践,才能不断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和能力。

在学习的过程中,要善于总结和归纳,才能让学到的知识真正变为自己的财富。

3.《论语》中有一句话我非常喜欢,就是“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这句话告诉我们,无论在什么环境下,我们都应该虚心向别人学习。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和优点,我们需要学会从别人身上吸取养分,不断提升自己。

我们也要抛弃傲慢和自负,以平和的心态对待他人的批评和教导。

4.读了《论语》后,我认识到教育的重要性。

孔子非常注重教育,他认为只有通过教育,才能改变一个人的命运。

教育的目的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

作为学生,我要珍惜学习的机会,努力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为将来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5.《论语》中的一句话“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深深地触动了我。

这句话告诉我们,只有对自己学习的知识感兴趣,才能有动力去深入学习,不断追求卓越。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对学习感到愉悦才能更好地学习。

6.孔子提倡的“和而不流”让我深受启发。

在生活中,我们需要与他人和睦相处,遵循规则和道德,不偏离正道。

只有在和谐的环境中,才能快乐地成长。

这让我明白了,只有善待他人,与他人共同进步,我们才能真正实现自己的价值和目标。

《论语》作为古代经典著作,有着非常深刻的思想和智慧。

通过阅读和研究《论语》,我深刻感受到了孔子的伟大和他对人类教育的深刻思考。

这部书给我提供了很多启示和指导,让我更好地认识自己,明确了自己的目标和追求。

阅读《论语》读书心得体会10篇

阅读《论语》读书心得体会10篇

阅读《论语》读书心得体会10篇在自己读过了《论语》后,也了解了孔子是中国儒家的创始人,《论语》中记录了他的一些值得我们借鉴的言论,其中大多关于学习,十分适合我们小学生阅读。

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阅读《论语》读书心得体会,希望对您有所帮助!阅读《论语》读书心得体会篇1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意思是,我不担心别人不了解自己,不理解自己,而担心自己不够了解别人。

孔子为何说不担心别人不了解自己呢,为何不必担心别人不知道我呢?我们大多数人的心态好像和孔子这句话是截然相反的,总是千方百计希望别人知道自己,希望拥有更多的粉丝,希望获得更多的名声、地位、财富等等,这不是我们很多人所执着追求的吗?为何孔子却背道而驰呢?事实上也确实如此,孔夫子在他那个时代确实是很不被人理解的。

对于每个人而言,都是这个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存在,我们唯一能直接感知的就是自己的喜怒哀乐,在这个世界上最了解你又理解你的人,就是你自己了。

就像你看见两个人在吵架,你先听了一个人的诉苦,只要你不听另一个人的说辞,你一定会更同情诉苦的那个人。

在我们遇到任何委屈和不公时,都要记得没有人有义务一定要来理解你,但如果你想要变得更好,更强大,你一定要学会去了解别人。

先把自己做好了,不必在意别人怎么评价你。

“患不知人也”,要担心自己没有了解别人。

也就是说,我们应该学会去了解、进而做到去包容他人。

在待人接物的时候,应做到站在他人的角度思考,在不违背自己原则地情况下充分地予以对方尊重与理解。

我们应该学会去了解别人,而不是闭塞在自己的空间里。

我们不应该总是拿自己的标准去评判别人。

每个人都来自不同的生活环境,有着不同的成长经历,所持的想法和观点有着或多或少的出入,这是正常的。

当然,“知人”也并非完全就忽视了“自我”。

当你通过了解别人的优点后,加以学习,改善自身,不是一件好事吗?当你了解别人的缺点后,对照自己有没有这一的缺点,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并引以为戒,也未尝不可啊!这也是所谓“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读《论语》有感(推荐10篇)

读《论语》有感(推荐10篇)

读《论语》有感(推荐10篇)第1篇:读《论语》有感从小到大,我一直都十分崇尚古人的生活,古人的世界,羡慕那驰骋的沙场;那“笃信好学,守死善道”的国子监;那百花齐放的春秋战国······可是说实话,当我看到作业单上的那实实在在的字眼“阅读《论语》”着实吓了一跳。

那些“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倒是从小念起,孔老先生的大名却赫然树立在头顶,只敢恭恭敬敬的顶礼膜拜,倒还没有勇气捧起那卷“圣经”,怀着一颗虔诚的心去拜谒高人。

我寻到的那本圣经看起来并非高高在上,盛气凌人,但一卷灵秀古朴的.册子,也足够撑起整个气场。

就在这样简单的欢迎仪式后,我的私塾里从此多了一位白发老人,摇头晃脑,日日不息。

《论语》的确是中国人的圣经,这倒是实在不需要我加以论证,我便只有整日有时间就捧来诵读,实不过瘾,就找来本子边读边记。

这样下来,十分耽误进度,时至今日,本人读论语不过三篇,不过小生认为,读此书不宜心切,只能慢慢品读,方可体味出精华,如茶道矣:细细品味,一道道精气神慢慢升腾······一曰孝。

我还记得第一次写隶书作品,老师便教写六个大字“孝是本德乃根”。

由此可见,孝是人之根本,若无孝心,更无孝为,那么一切免谈。

那么如何做到孝哪?子曰:“今之孝者,是谓养也。

至于犬马,皆能自养,不敬何以别乎?”是呀,巴尔扎克在《高老头》中说出心声:“他们的孩子将来还会报复他们的”。

孩子们往往在长大后,将自己的心血全部倾注于自己的子女身上,只把余下的一小部分温情作为物质的为补偿给他们的父母。

却不愿留下丝毫话语,甚至一个简单的拥抱,直至他们的子女在如此循环下去。

中国大孝道难道就要如此传承下去吗?不。

我们不能再让悲剧重演,孔夫子的话警示我们:“色难”,可这才称之为孝,“事父母几谏,见志不从,又敬不违,劳而不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读《论语》一、概述《论语》是儒家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而成。

它以语录体和对话文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

与《大学》、《中庸》、《孟子》、《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并称‚四书五经‛。

现存《论语》20篇,492章,全文共有一万多字(11705)。

《论语》和孔子的儒家思想对中国和大东亚地区都有深远的影响。

北宋名相赵普曾有:‚半部《论语》治天下‛之说,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论语》在中国社会所发挥的作用与影响之大。

二、内容1、做人方面《论语》作为一部涉及人类生活诸多方面的儒家经典著作,许多篇章谈到做人的问题,这对我们具有很大的借鉴意义。

其一,做人要正直磊落。

孔子认为:‚人之生也直,罔之生也幸而免。

‛在孔子看来,一个人要正直,只有正直才能光明磊落。

然而我们的生活中不正直的人也能生存,但那只是靠侥幸而避免了灾祸。

按事物发展的逻辑推理,这种靠侥幸避免灾祸的人迟早要跌跟头。

其二,做人要重视‚仁德‛。

这是孔子在做人问题上强调最多的问题之一。

在孔子看来,仁德是做人的根本,是处于第一位的。

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

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孔子认为,只有仁德的人才能无私地对待别人,才能得到人们的称颂。

那么怎样才能算仁呢?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

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

‛也就是说,能够自己做主去实践礼的规范就是人生的正途。

一旦做到言行合礼,天下的人就会赞许你为仁人了。

可见‚仁‛不是先天就有的,而是后天‚修身‛、‚克己‛的结果。

当然孔子还提出仁德的外在标准,这就是‚刚毅木讷近仁。

‛即刚强、果断、质朴、语言谦虚的人接近于仁德。

同时他还提出实践仁德的五项标准,即:‚恭、宽、信、敏、惠‛。

即恭谨、宽厚、信实、勤敏、慈惠。

其三,做人要重视修养的全面发展。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即:我每天都要再三反省自己:帮助别人办事是否尽心竭力了呢?与朋友交往是否讲信用了?老师传授的学业是否温习了呢?强调从自身出发修养品德的重要性。

在此基础上,孔子强调做人还要重视全面发展。

子曰:‚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

‛即:志向在于道,根据在于德,凭籍在于仁,活动在于六艺(礼、乐、射、御、书、数),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地做人。

2、人格塑造方面《论语》许多篇幅谈及君子,但这里的君子是一个广义概念,重在强调一种人格的追求,教人做一个不同于平凡的人。

为实现这一目的,《论语》提出了君子的言行标准及道德修养要求。

其一,‚君子不器‛。

孔子认为作为君子必须具备多种才能,不能只像器具一样,而应‚义以为质,礼以行之,逊以出之,信以成之。

‛也就是说,君子应以道义作为做人的根本,按礼仪来实行,用谦逊来表达它,用忠诚来完成它,否则就谈不上君子。

其二,君子要重视自我修养。

孔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

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

君子去仁,恶乎成名?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

‛在孔子看来,作为君子就必须重视仁德修养,不论在任何条件下,都不能离开仁德。

同时曾子认为,君子重视仁德修养还必须注意三个方面的规范:一是‚动容貌‛;二是‚正颜色‛;三是‚出辞气‛。

也就是说,君子要严肃自己的容貌,端正自己的脸色,注意自己的言辞。

只有这样才能使人对你尊敬信任。

同时,孔子还认为‚君子泰而不骄‛;‚君子矜而不争,群而不党‛;‚君子病无能焉,不病人亡不已知也。

‛‚君子疾没世而名不称焉。

‛‚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

‛其三,君子要处处严格要求自己。

孔子认为,君子除了自我修养,还要重视用‚戒、畏、思‛几项标准严格要求自己。

孔子曰:‚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

‛‚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

‛‚君子有九思:视思明,听思聪,色思温,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问,忿思难,见得思义。

‛其四,君子要重义避利,追求道义。

孔子认为,君子和小人之间的差别还在于具有不同的生活态度和不同的人生追求。

他认为,‚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君子谋道不谋食。

‛‚君子忧道不忧贫。

‛‚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

‛。

同时,孔子还认为,君子必须言行一致,表里如一,即所谓:‚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先行其言而后从之。

‛其五,君子不党。

孔子认为,君子之间的交往应该做到‚周而不比‛,‚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同时还要‚和而不同‛,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3、治国安邦方面孔子作为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其有关治国的道理在《论语》中也有重要的位臵。

概括起来主要包含以下几方面的内容:1、治国的根本在于‚人伦纲常‛。

齐景公问孔子怎样治国,孔子说:‚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即要治理好国家,君主必须像个君主,臣子必须像个臣子,父亲要像个父亲,儿子要像个儿子。

这一思想虽然反映了孔子的宗法伦理观念,但在封建社会的历史条件下,这种伦理纲常确实起到了治理国家的重要作用。

2、治国的前提在于君子要严于律己。

孔子曰:‚苟正其身矣,于从政乎何有?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也就是说,正人先要正己。

3、治国的基本方法,‚选才、富国、育人,立法‛。

4、治国的基本原则,讲究信用,爱护人民。

孔子认为治理好国家,君主一定要重视人品、道德,要讲究信用,爱护民众,这是治国的基本原则。

子曰:‚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即治理一个拥有千辆兵车的国家,就要认真对待政事,并讲究信用,取信于民。

同时还要节俭,爱护人民,服徭役不违背农时。

只有这样才能处理好君主与人民的关系。

总之,《论语》从多种角度反映了孔子的思想,在学习《论语》的过程中,很有必要把《论语》的思想体系化,科学化,更好地理解《论语》中的思想精神。

事实上,作为两千多年前的著名思想家、教育家,孔子和我们今人有许多共同之处,其中许多思想是当代人需要学习的精神和楷模。

三、孔子的言论孔子的言论涉及人与社会的方方面面,而且已经深深融入到了我们的生活当中,成为我们为人处世的行为准则。

举例说明:(一) 关于道德的1.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2.德不孤,必有邻。

3.中庸之为德也。

4.吾道一以贯之,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

5.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二) 关于修养的1.君子无所争。

2.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3.君子泰而不骄。

4.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三) 关于处世的1.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2.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3.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4.巧言乱德,小不忍,则乱大谋。

5.子曰:众恶之,必察焉;众好之,必察焉。

(四) 关于学习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2.子曰:性相近也,习相远也。

3.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4.子曰:有教无类。

5.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6.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7.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8.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四、举例说明后人对《论语》原意的曲解1、‚以德报怨‛《宪问》‚以德报怨‛,几千年来被国人奉为中华传统美德,但事实上,我们根本曲解了孔子的原意。

原句是:‚或曰:‘以德报怨,何如?’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由此可见孔子并不赞成以德报怨,为什么会被人曲解呢?这是后人故意做的,是基于封建统治的需要,他们就是要信仰孔子的万千民众成为‚以德抱怨‛的顺民,只有‚以德抱怨‛逆来顺受的民众,才会老老实实地服从他们的剥削和压迫。

当然现在我们也不能一概而论,还是要分场合,看情形,有句话说得好:大事讲原则,小事讲风格。

2、子曰:‚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

‛《阳货》旧译是孔子说:‚只有女人和小人是很难养活和对付的。

‛原文是这样的:‚子曰:‚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近之则不孙,远之则怨‛新译是孔子说:‚唯独你们几个学生和小人一样是不好教养的。

[传授给你们]浅近的知识就不谦逊[说会了],[传授给你们]深远的知识就埋怨[说听不懂]。

‛新译告诉人们:孔子的话显然是在批评教育几个多嘴起哄不够谦逊的学生,对不上进的弟子进行批评教育,这是教师的职责。

之所以被曲解成孔子歧视妇女,是因为后人把春秋时期的通假字‚女‛(汝,代词‚你们‛,‚汝子‛与‚二三子‛,辛弃疾的《贺新郎》‚知我者,二三子”)当作现代的‚女‛(名词‚女人‛),于是把孔子歪曲成为一个‚轻视妇女‛、‚歧视妇女‛、‚辱骂妇女‛、鼓吹‚男尊女卑‛的人。

再者说,‚小人(与君子对应,指不识礼不仁德的人)‛一词,古意和今意也是截然不同的。

3、子曰:‚无友不如己者。

‛《学而》旧译是孔子说:‚不要跟不如自己的人交朋友。

‛新译是孔子说:‚不要结交不如自己忠信的人。

‛原文是:子曰‚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

主忠信。

无友不如己者。

过则勿惮改。

‛孔子说:君子如果不自重,就没有威严,即使读书,也不会扎实。

做人重要的是诚实,守信用。

不结交不如自己忠信的人。

有了过错就不要怕改正。

原文中的‚友‛是名词用作动词,是‚结交‛的意思,不是‚交朋友‛。

对比可见,旧译由于对词性变化没有把握准,所以在解释此句时出现偏差——影射孔子是‚攀高结贵‛的势利小人。

旧译因未联系上下文解释导致这句话意思完全变味,不仅违背了孔子的初衷,还贬低丑化了孔子。

五、古今中外对《论语》评价1、《论语》是一部最古老的做人做事的智慧宝库,又称《论经》。

2、《论语》并非是深不可测的大道理,全是为人处世的真本事;是至圣先师的谆谆教诲,是立身处世的道德规范。

3、《论语》中的每句话几乎都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至理名言。

4、中国的传世经典《论语》与西方的《圣经》地位相似。

《论语》是古人修身治国的宝训。

它里面所闪烁的,绝不是一时一事的小聪明,而是在前人的成败得失中淬炼出来的经久不衰的智慧。

在我国,许多仁人志士、才子贤达都把这部经典视作智慧的源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