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论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读《论语》

一、概述

《论语》是儒家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而成。它以语录体和对话文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与《大学》、《中庸》、《孟子》、《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并称‚四书五经‛。现存《论语》20篇,492章,全文共有一万多字(11705)。《论语》和孔子的儒家思想对中国和大东亚地区都有深远的影响。北宋名相赵普曾有:‚半部《论语》治天下‛之说,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论语》在中国社会所发挥的作用与影响之大。

二、内容

1、做人方面

《论语》作为一部涉及人类生活诸多方面的儒家经典著作,许多篇章谈到做人的问题,这对我们具有很大的借鉴意义。

其一,做人要正直磊落。孔子认为:‚人之生也直,罔之生也幸而免。‛在孔子看来,一个人要正直,只有正直才能光明磊落。然而我们的生活中不正直的人也能生存,但那只是靠侥幸而避免了灾祸。按事物发展的逻辑推理,这种靠侥幸避免灾祸的人迟早要跌跟头。

其二,做人要重视‚仁德‛。这是孔子在做人问题上强调最多的问题之一。在孔子看来,仁德是做人的根本,是处于第一位的。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孔子认为,只有仁德的人才能无私地对待别人,才能得到人们的称颂。那么怎样才能算仁呢?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也就是说,能够自己做主去实践礼的规范就是人生的正途。一旦做到言行合礼,天下的人就会赞许你为仁人了。可见‚仁‛不是先天就有的,而是后天‚修身‛、‚克己‛的结果。当然孔子还提出仁德的外在标准,这就是‚刚毅木讷近仁。‛即刚强、果断、质朴、语言谦虚的人接近于仁德。同时他还提出实践仁德的五项标准,即:‚恭、宽、信、敏、惠‛。即恭谨、宽厚、信实、勤敏、慈惠。

其三,做人要重视修养的全面发展。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即:我每天都要再三反省自己:帮助别人办事是否尽心竭力了呢?与朋友交往是否讲信用了?老师传授的学业是否温习了呢?强调从自身出发修养品德的重要性。在此基础上,孔子强调做人还要重视全面发展。子曰:‚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即:志向在于道,根据在于德,凭籍在于仁,活动在于六艺(礼、乐、射、御、书、数),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地做人。

2、人格塑造方面

《论语》许多篇幅谈及君子,但这里的君子是一个广义概念,重在强调一种人格的追求,教人做一个不同于平凡的人。为实现这一目的,《论语》提出了君子的言行标准及道德修养要求。

其一,‚君子不器‛。孔子认为作为君子必须具备多种才能,不能只像器具一样,而应‚义以为质,礼以行之,逊以出之,信以成之。‛也就是说,君子应

以道义作为做人的根本,按礼仪来实行,用谦逊来表达它,用忠诚来完成它,否则就谈不上君子。

其二,君子要重视自我修养。孔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君子去仁,恶乎成名?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在孔子看来,作为君子就必须重视仁德修养,不论在任何条件下,都不能离开仁德。同时曾子认为,君子重视仁德修养还必须注意三个方面的规范:一是‚动容貌‛;二是‚正颜色‛;三是‚出辞气‛。也就是说,君子要严肃自己的容貌,端正自己的脸色,注意自己的言辞。只有这样才能使人对你尊敬信任。同时,孔子还认为‚君子泰而不骄‛;‚君子矜而不争,群而不党‛;‚君子病无能焉,不病人亡不已知也。‛‚君子疾没世而名不称焉。‛‚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

其三,君子要处处严格要求自己。孔子认为,君子除了自我修养,还要重视用‚戒、畏、思‛几项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孔子曰:‚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君子有九思:视思明,听思聪,色思温,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问,忿思难,见得思义。‛其四,君子要重义避利,追求道义。孔子认为,君子和小人之间的差别还在于具有不同的生活态度和不同的人生追求。他认为,‚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君子谋道不谋食。‛‚君子忧道不忧贫。‛‚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同时,孔子还认为,君子必须言行一致,表里如一,即所谓:‚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先行其言而后从之。‛其五,君子不党。孔子认为,君子之间的交往应该做到‚周而不比‛,‚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同时还要‚和而不同‛,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3、治国安邦方面

孔子作为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其有关治国的道理在《论语》中也有重要的位臵。概括起来主要包含以下几方面的内容:

1、治国的根本在于‚人伦纲常‛。齐景公问孔子怎样治国,孔子说:‚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即要治理好国家,君主必须像个君主,臣子必须像个臣子,父亲要像个父亲,儿子要像个儿子。这一思想虽然反映了孔子的宗法伦理观念,但在封建社会的历史条件下,这种伦理纲常确实起到了治理国家的重要作用。

2、治国的前提在于君子要严于律己。孔子曰:‚苟正其身矣,于从政乎何有?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也就是说,正人先要正己。

3、治国的基本方法,‚选才、富国、育人,立法‛。

4、治国的基本原则,讲究信用,爱护人民。孔子认为治理好国家,君主一定要重视人品、道德,要讲究信用,爱护民众,这是治国的基本原则。子曰:‚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即治理一个拥有千辆兵车的国家,就要认真对待政事,并讲究信用,取信于民。同时还要节俭,爱护人民,服徭役不违背农时。只有这样才能处理好君主与人民的关系。

总之,《论语》从多种角度反映了孔子的思想,在学习《论语》的过程中,很有必要把《论语》的思想体系化,科学化,更好地理解《论语》中的思想精神。事实上,作为两千多年前的著名思想家、教育家,孔子和我们今人有许多共同之处,其中许多思想是当代人需要学习的精神和楷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