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我们读什么
《论语》读后感(15篇)
《论语》读后感(15篇)《论语》读后感1寒假期间,陈老师陪我们一起读了,记录了孔子的教育思想和政治思想。
我最喜欢的部分之一叫做外汇。
曾子说: “我每天都在审视自己,我怎么能对别人不忠呢? ”?我怎么能对朋友不忠呢?我怎么能对朋友不忠呢? ”这意味着我一天要反省自己好几次: 我是不是在为别人做最好的事?你对你的朋友诚实吗?老师讲授的知识是否按时复习?于是,我开始反思自己今天上并没有真正做好这些事情。
早晨,妈妈让我帮姐姐拿一双袜子,我马上就去,我和妹妹感谢我,之后我听到的是很开心;中午回家给客人,并有一个孩子是有点像我写的女孩,我真诚地邀请我和她最喜欢的玩具我在我的心脏想到这里玩高兴;到了晚上,我想我只是完成了正常工作日,但没有复习所学的知识,我觉得很惭愧,老师觉得这么难教我们的知识,我们总是在学习上抛出的背后一面,永远不知道,“审阅老”的话,我想坚持刷我学到的知识,我它会越来越好!学会每天反省自己,我们国家才能知道学生自己在哪一个方面需要做的好,就要继续教育保持,哪些问题方面没做好,就要开始不断完善改进。
我希望我读完了《论语》以后也可以把里面的道理用到我的学习和生活中,让我更加具有优秀!《论语》读后感2论语通俗版读完了,也听了邓晓芒教授的道家思想改造。
思想家都有自己的思想体系,基石和侧重都不一样。
儒家侧重于道德,社会伦理与秩序。
道家侧重于自然,一直在说天地法则,事物发展的基本规律。
孔子的核心是仁,老子的核心是道,他们对自己的核心进行各个角度的阐释。
邓晓芒教授研究康德哲学,他受过专业的哲学训练,看问题时加入了西方的理念与角度。
幸好理念都是有传承的,可以理清,看到来龙去脉。
这么多的思想工具,自己慢慢走心应用。
生活中的问题由一些基本的问题组成,排列组合成不同的现象形式。
自己的思维工具有多少?自己的思想武器有多少?现在就是把这些工具得心应手的应用熟练,能用一个是一个。
博采众长,积累越多越好。
至于删繁就简,自己还没到达那个水平,那都是很久之后的事了。
《论语》小学生读后感8篇
《论语》小学生读后感8篇《论语》小学生读后感篇1读了《论语》这本书,我明白了一个道理,子曰:“由,诲汝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这句话是反映学习看法的,知道就是知道,不懂就是不懂,这才是聪慧的.选择。
同样,我们上课时不也应当这样吗?遇到不懂的地方,马上问老师搞懂,学习成果才能名列前茅。
读了这本书,像是得到了大量学问道理一样。
《论语》真是一本好书,它可以教给我们很多做人的道理和很多学习的方法,读了这本书,你就会发觉身边很多事的道理,不妨去读一读,看一看。
《论语》小学生读后感篇2这一则短短的语录让我了解到了学习的看法:实事求是;在探求学问或了解事物时,应取老实的看法,千万不能不懂装懂,这也让我联想到了孔子,在《两小儿辩日》中,两个小孩请孔子判定谁是谁非,孔子不能判定谁是谁非,但是这两个小孩并没有嘲讽孔子的不知。
反映了古人认识自然、敢于独立思索,大胆质疑和精神也反映了孔子的实事求是。
作为中国早期有名的'教育家,孔子的教育理论和学习理论对于后世的人们始终有着指导意义,我们今日还可以从中受益。
朋友,多读一些好书可以让我们学到更多,心动不如行动,试试看!《论语》小学生读后感篇3《论语》中让我感受最深的一句话是: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孔子对流水的感叹,融进了他对时光飞逝,人生苦短的感叹。
用逝水象征时光的消逝一种促人准时行动的紧迫感,一种生命价值只有在奋斗中才会实现的历史责任感,都在一声叹息中流露出来,带给人无尽的`思索。
时间是世界上最快而又最慢、最长而又最短、最平凡而又最宝贵、最易被忽视而又最令人懊悔的东西。
一步步、一程程,已经走了多远,永不停留,走过秒、分、时、日,又积成日、月、年月。
高尔基说过:时间是最公平合理的,他从不多给谁一分。
勤劳者能叫时间留下串串果实,懒散者的时间留给他们一头白发,两手空空。
我们不能让时间停留,但可以每时每刻做些有益义的事。
《论语》小学生读后感篇4在这个盛夏中,我认真地阅读了一本拥有三千多年历史的一本中华经典读物《论语》。
半部《论语》治天下——读《论语》有感(优秀篇)
半部《论语》治天下——读《论语》有感半部《论语》治天下——读《论语》有感两年前的一个暑假,我认认真真地读了《论语》这本书,我觉得它里面所包含的道理实在太深厚了,它不是一读就懂,还需要你仔细阅读,细细品味理解,才能明白其中的含读《论语》有感两年前的一个暑假,我认认真真地读了《论语》这本书,我觉得它里面所包含的道理实在太深厚了,它不是一读就懂,还需要你仔细阅读,细细品味理解,才能明白其中的含义。
从《论语》中,我们每个人都可以读出不同的感受。
有人读出了士不可以不宏毅,任重而道远的凌云壮志,有人读出了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的求学之心,而我在《论语》中读出了人生的感悟,作为一名高中生,我应该如何过好自己的人生,也看到了一个长者坐在一群年轻人的中间,传达给学生最需要的东西。
在《论语》中,给我印象最深刻的则是孔子最看重的礼,如何侍奉国君,如何对待朋友,所有的礼节他都能做到严谨无差,有前有后,并认为礼乐是治国的安邦之本。
但孔子又认为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可见在他看来,没有仁爱作为做人行事的根基,有礼也是没有用的。
在生活中我们尤其是对父母的爱,他告诉我们,如果不能从心底里去敬爱父母,这又与饲养犬马有何区别呢?父母尽自己最大的能力给孩子一切,却忘记教会孩子如何去爱人。
因此,真正的仁爱之心是孔子反复向他的学生所强调的,这也是古今中外教育的中心。
孔子告诉我们每个人在日常生活中应该如何学习做人的道理,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人的这一生中,总会遇到这样或是那样不顺心的事情,《论语》中说到,有一天孔子的学生司马牛忧伤的说:别人都有兄弟,我却没有。
孔子的另一个学生子夏说:商文之矣,死生有命,富贵在天。
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
君子何患乎无兄弟也?这代表了《论语》所倡导的一种价值观念:人首先要能够正确地面对人生的遗憾,要在最短的时间里接受下来,勇敢面对。
《论语》中说道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说的是:碰到了寒冷的冬季,这以后才能知道松树和柏树是最后凋谢的。
《论语》读后感(10篇)
《论语》读后感(10篇)《论语》读后感1对于我们80后的年轻人很少有喜欢读古文的,我也不例外。
可是在大学教授的讲解中,我才真正体会了古人的才华和思想,我也渐渐爱上了一些古代文著。
例如:《论语》《论语》是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记录孔子讲授之语,形式为语录问答体。
内容广泛,记载了关于哲学、艺术、伦理、文学、政治、教育等几个方面的言论,代表了儒家文艺思想。
虽然这本经书我没读完,但已从中受益良多。
书中的言论很有道理,可以让我们知道怎样为人处事。
我最欣赏的是孔子”以仁为本“的思想。
作为当今的教师,特别是我这种刚刚担任班主任的教师,学生的教育是自己最大的课题。
我总希望自己的学生能快乐健康地长大,可也总怕自己没有教育好她们。
我班的学生大多都十一二岁,开始形成自己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又比较叛逆,我不愿把一些东西的强加给她们。
孔子孔子在许多许多年前就提倡学习不仅限于书本,更重要的是学习做人和做事,强调在实践中学习。
这与当今社会对孩子们的要求是一致的。
可是在现实当中我们注重的还是分数,对于孩子实际能力的培养过轻。
我们做老师的只有尽量拉近他们之间的差距,多重视孩子思想道德的培养,毕竟”人品决定文凭“,一个人的人品才是最关键的。
《论语》读后感2翻开《论语》,古人思想的精华就好似悠悠的花香,沁人心脾,在我的脑海里埋藏,把我的心灵净化。
百善孝为先。
孝顺是中华传统美德中最伟大的一种。
的确,从古至今,从闻雷泣墓到哭竹生笋,再从卧冰求鲤到扼虎救父,这一个个孝义的故事无不体现了中华传统美德——孝顺。
孔子说过:“今之孝者,是谓能养。
至于犬马,皆能有养。
不敬,何以别乎?”这句话意思是:现在所谓的孝,只要养活爹娘就可以了。
即使是狗和马,都能得到饲养。
若不对父母多一些恭敬和爱戴,那养活爹娘和饲养狗马有什么不同之处呢?是啊,孝顺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但是孝顺不仅仅是能养活父母,而是要和颜悦色地对待他们,使他们得以安享晚年,此之为大孝。
如果只是养活他们,别的就一切都不理,那与对待犬马又有什么不同呢?所以,孝顺要真心对待自己的父母。
《论语十则》读后感(优秀10篇)
《论语十则》读后感(优秀10篇)论语十则的读后感篇一今天,我读了”子曰:学如不及,犹恐失之。
“意思是”孔子说:学习好像生怕赶不上,又害怕把学到的东西丢掉了。
“配的启蒙故事是《映雪读书》,讲的是孙康小时很爱学习,常常感到时间不够用,很想夜以继日地攻书,可家时贫穷,没钱买油点灯,一到天黑就没办法学习了,特别是到了冬日,漫长的黑夜他有时很难入睡,实在没办法,他只好白天多看书,晚上睡在床上默默背诵。
一天夜里,他一觉醒来,忽然发现窗外透进几丝白光,他开门一看,原来是下了一场大雪,到处一遍白茫茫的,他突然灵机一动,能不能借着雪光读书呢?他急忙回屋拿来书,借着雪光一看,字迹很清楚,比一盏小油灯还强。
从此以后,孙康经常夜里蹲在雪地里映着雪光苦读,把全部精力都投入在书里,不觉得寒冷和疲倦,孙康刻苦攻读,终于成了著名的学者。
我想孔子这句话是在告诉我们学习不能放松,一放松就要退步,必须有危机感,只有这样才能够更加努力地学习,新东西学的更快,学过的东西记得更牢。
启蒙故事里的孙康就是这样做的,在那样苦的情况下攻读,所以能成为著名的学者。
我们做为学生就更应该向他学习,何况我们现在的条件这么好,根本不用受那样的苦,没有理由不好好地学习。
大学论语十则读后感篇二通过读《论语十则》,使我明白了学习的方法与处世之道!温故而知新”这句话讲的是学习方法,他的意思是:温习旧知识后,就会有新的发现。
我对这句话有比较深的体会:我每次拿起小学时的课本复习后,对一篇文章、一句话、甚至一个字有更深的体会,有时还能发现一些以前遗漏的新的知识,由此可见复习的重要性,我们何乐而不为呢?“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句话是讲的处世之道,意思是:自己所讨厌的事情。
就不要施加在别人的身上。
如果有一件物品你不喜欢,那你就千万别强给别人,那是一种自私的表现,对待别人要懂得奉献,多向雷锋学习学习,如果社会上每一个人都向他那样,为自己想的少,为别人想的多,那这世间该是多么的美好、和谐啊!“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这句话的意思是:寒冷的冬天,才会知道松柏是最后落叶的。
论语读书心得12篇
论语读书心得(一):《论语》一书比较真实地记述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也比较集中地反映了孔子的思想。
儒家创始人孔子的政治思想核心是仁、礼和中庸。
《论语》的语言简洁精炼,含义深刻,其中有许多言论至今仍被世人视为至理。
《论语》以记言为主,论是论纂的意思,语是话语,经典语句,箴言,论语即是论纂(先师孔子的)语言。
《论语》成于众手,记述者有孔子的弟子,有孔子的再传弟子,也有孔门以外的人,但以孔门弟子为主。
《论语》是记录孔子和他的弟子言行的书。
作为一部优秀的语录体散文集,它以言简意赅、含蓄隽永的语言,记述了孔子的言论。
《论语》中所记孔子循循善诱的教诲之言,或简单应答,点到即止;或启发论辩,侃侃而谈;富于变化,娓娓动人。
《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而成。
它以语录体和对话文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论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
与《大学》《中庸》《孟子》《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并称四书五经。
《论语》里的每一句话都很短,但是其中蕴涵的道理却很深远,仔细品之,总会从中发掘出很多适用、通用的道理,它以深入浅出的形式告诉我们怎样工作、学习和生活,怎样做人、交友和处世。
《论语》并不只是中国众多古典文学中可有可无的一部分,我觉得中国配得上圣贤之称的也就只有孔子了。
也许只有用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这句话才能够表达对孔子的无限的崇敬之情。
孔子以其独特的人格魅力深深地吸引着众多爱好古典文学之士,从孔子的出生生而首上圩顶,故因名曰丘云到孔子以《诗》、《书》、礼、乐教,弟子盖三千焉。
弟子问孔子说:老师,以德抱怨何如子曰:何以报德一个人已经以德报怨了,那他还拿什么抱人家的恩德呢当别人对你好时,你该怎样办呢以德抱怨不可取,但以怨报怨也不可取,因为怨怨相报何时了还是以直抱怨,以德报德!如果有他人有负与你,对不起你了,用你的正直、耿介对待这件事,但是要用你的恩德,你的慈悲、去回愦真正给你恩德和慈悲的人。
儒家经典《论语》读后感500字范文11篇
儒家经典《论语》读后感500字范文11篇儒家经典《论语》读后感1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这里讲的是如何调和“学”和“思”的矛盾。
作为一个理科的学生,我觉得我对这个问题有相对深入的理解。
只学而不思,不易发现别人的错误,也不容易有自己的思想。
就像读《论语》,买一本书回来,刷刷几下读完,即使过目不忘,学到的也是别人的东西。
思而不学,则会进展缓慢,而且容易钻进牛角尖出不来。
这时如果能够参考一下以往人们对同一问题的看法,则很可能会有豁然开朗的感觉。
荀子也说过“吾常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所以,孔子告诉他的弟子,在学习中要把握好“学”和“思”这对矛盾。
人们常挂在嘴边的话,我竟然不知出于《论语》。
像“父母在,不远游。
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道不同,不相为谋,任重而道远,死而后已,朽木不可雕也。
三十而立……”我读《论语》这部书,当然不是想从中觅得修身、齐家的孔门秘传。
我只是在这部书中认识了一个迂阔率性、明知其不可而为之的孔子,一个多才多艺、诲人不倦的孔子,一个食不厌精、懂得生活乐趣的孔子。
学贯中西的学者们常把孔子和古希腊哲人苏格拉底相提并论。
苏格拉底是被雅典民主政权处死的,据说是自由精神阻止他逃亡。
但我更喜欢孔子的直言不讳:“道不行,乖桴浮于海”,这同样是一种自由精神。
打开《论语》去读,像是穿越几千年的时光隧道,看到群雄逐鹿,争霸天下的春秋时期,产生了孔子一个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
他的言行论述了孝道、治学、治国、为政,为历代君王所推崇,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儒家思想――中庸之道。
他的思想言论不一定与我们今天所处的时代相吻合,但对于影响了几千年的中国文化的经书,是有必要一读的。
儒家经典《论语》读后感2高山之所以高,是因为它不嫌弃一粒粒比自己小的石子。
密林之所以密,是因为它不嫌弃一棵棵比自己小的树苗。
——题记《论语》是儒家学派的著作之一,记录了孔子与其弟子的言行。
其中不少言论富含哲理,闪烁着智慧的光芒。
《论语》读后感(15篇)
《论语》读后感(15篇)《论语》读后感1《论语》是一本非常好的书,它是由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编集而成,是记载着孔子言行的重要儒家经典。
书中既有对社会、人生的美好描绘,又有做人的知识和道德,这些对我们有极大的启发。
书中还有释文和故事,就像在读现代的故事书,内容丰富多彩,绘画美丽动人。
每个故事都有一个适合它内容的主题,只要你看完了这篇内容你就一定能懂得这个主题的意思。
故事中还有一些好用的好词好句,还有许多古代著名的人物,比如:孟子、老子、庄子、周处等许多人物。
在这本书中,我仿佛看见了孔子拜师学习,最后成为一位古代远近闻名的老师的情景。
顿时,之前我怀疑孔子不是一位老师的念头在心里打消了。
读完《论语》这本书,我知道人要善于观察周围事物,去探索它其中的奥秘,不要因为小时候的贪玩而耽误了学习。
就像书里面说的,“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读书其实并不难,只要你用心去读,认真去看,仔细写好,就能把书读好。
这本书丰富了我的知识和提升了我的写作能力,使我终生受益。
《论语》读后感2这个假期,我读了《论语》,其中有一句“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其不善者而改之”,给我留下非常深的印象。
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几个人走在一起,总会有一个人可以当我的老师,学习他的优点。
发现他们有缺点,就要赶快检查自己是否也有那种不足,如果有,马上去改正,这样就会做得更加完美。
孔子这种谦虚好学的精神,令人钦佩。
我们班里每个人都有值得我学习的地方,有的作文好,有的体育好,有的唱歌好,有的乐于助人……他们的优点都值得我好好学习,这样我也会越来越优秀。
《论语》读后感200字4今天我看了《论语》中好几段,下面,我来说一下其中一句中的含义吧。
“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这句话的意思是:三个人同行,其中必定有我的老师。
向他好的方面学习,看到他不好的方面就应该对照自己改正自己的缺点。
在生活中,我们要谦虚,每个人都有优点和缺点,要想他的优点学习,改正自己的缺点。
读《论语》读后感学习心得1000字
读《论语》读后感学习心得1000字读完一本书以后,大家心中一定是萌生了不少心得,记录下来很重要,一起来写一篇(读后感)吧。
下面是为大家整理的读《论语》读后感(学习心得)1000字,欢迎大家阅读借鉴,希望大家喜欢!读《论语》读后感学习心得1000字篇一读了《论语》,儒家思想让我倍受感触。
我印象最深的一句话是“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这句话我刚读时就能领悟其中的含义:别人的(言行举止),必定有值得我学习的地方。
书上记载:有一次,孔子在东游途中,被一位小孩拦住了去路。
孔子从车中探出头来,问这位小孩的姓名,并告诉他自己的身份。
小孩听到后便得知他就是那博学的人——孔子。
问道:“夫子可知道,天上有多少颗星星,地上有多少五谷,人有多少根眉毛?”孔子听后大惊,羞愧得摇摇头。
小孩洋洋得意起来:“告诉你吧,天上有一夜星辰,地上有一荐五谷,人有黑白两根眉毛。
”孔子听后不得不佩服,连忙下车行礼,对小孩说:“知识是无止境的,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可见,一个人不论学问有多高,都要谦虚,知识是无止境的,世界上哪儿都是一种学问,千万不可因为对方阅历浅而嫌弃。
因为孔子谦虚好学,所以他的学问不断增大,尊敬他的人越来越多。
《论语》中也有这样一句:“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这一句话充分地表达了孔子好学、知趣与豁达大度的胸怀。
对于我们来说,光是“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就足够让我们去刻苦学习。
孔子的品德一直处于世人所说的“最高境界”,他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事父母几谏”可谓是个经典,孝敬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这句话的意思是:侍奉父母,如果他们有不对的地方,得轻微婉转地劝阻。
我们何尝做到?我们遇到这种情况,通常都是大大咧咧地喊叫父母这您们做错了。
这不仅损害了和父母的关系,还会使家庭氛围紧张。
我觉得这是孝敬父母的常规知识。
还有一句“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这句话易懂,意思是:父母在世,不出远门,如果不得已要出远门,必须有一定的去处。
《论语十则》读后感(精选25篇)
《论语十则》读后感《论语十则》读后感(精选25篇)《论语十则》读后感篇1《论语十则》主要讲两大方面:一是方法和学习态度;二是讲有关于思想修养方面的。
《论语》使我懂得如何处世待人,教给了我正确的学习方法和学习态度。
其中有几句论语,我受益非浅。
“温故而知新。
”这句话讲的是学习方法,它的意思是:温习旧知识后,就会有新的发现,新的体会。
我对这句话有较深的体会:我时常会拿起小学时的课本来复习,每次复习后,就会比以前有更深的理解,更深的体会,有时还能发现一些以前不曾注意的新的知识,由此可见复习的重要性,何乐而不为呢“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这句话讲的是处世之道。
意思是:自己所厌恶的事,就不要施加到别人的身上。
不是吗自己不喜欢的事或物,怎样能够强施到别人身上呢举个例子吧:开学时,要发新课本给同学,如果她/他发现有一本课本缺了个角或有破损,就立刻发给了别人,这就是错误的做法。
我们就应学习鲁迅先生,为自己想的少,为别人想的多。
如果人人都能学习鲁迅先生,这世间该多么的完美,多么的和谐啊!“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这句话的意思是:寒冷的冬天,才会明白松柏是最后落叶的。
读了这句话,可想而知,松柏是多么坚韧不拔,是那么经得起恶劣环境的考验。
我们不正需要这种精神吗不论在如何恶劣的环境中,都就应坚强不屈,高风亮节!抗战英烈吉鸿昌,应对着敌人的酷刑,毫不畏惧,大义凛然;烈士罗学瓒在狱中坚强不屈,同敌人进行了坚决的斗争;共产党员贾起应对国民党的严刑拷打,但他沉着冷静,英勇不屈,严守党的秘密……这些烈士,他们这种坚强不屈的品格,是多么令人肃然起敬!然而,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也免不了要碰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和挫折,但是我们决不能退缩,就应坚强应对,鼓起勇气战胜困难,勇往直前!透过学习《论语十则》,使我明白了:学习要讲究方法;遇到困难,就得去克服它;还懂得了处世之道——“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论语十则》读后感篇2有句话说得好:”半部论语治天下。
《论语》读后感(精选10篇)
《论语》读后感(精选10篇)《论语》读后感1今天,我读了《论语》的的七、八章,其中,第七章讲的是孔子的教育思想,对我们现在的学习很有帮助。
不过,有一句话说得好《人无完人,金无足赤》纵使是像孔子这样的伟大的教育家、思想家所说的话也不一定全都正确。
在第七章里,孔子有这样一句话“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窃比于我老彭。
”意思是:只传述旧的文化典籍而不创作新的,相信并且喜爱古代的文化,我把自己比作老彭。
在这一句话里,孔子提出了“述而不作”的原则,这是孔子思想中国保守的一面。
但是要完全的“述而不作”只讲述旧的东西而不创新,那么古代的那些科学家从何而来?喜爱古代的文化知识是对的,但我们不管要有“述”还要有“作”要敢于创新。
如果孤单的典籍里又不合理的地方,就要推陈出新。
比如孔子说的这句话又不合理的.地方,我们就不能对这句话完全遵守。
在生活中,我们也养敢于怀疑权威。
不管是多们伟大的人,做过的事说过的话都不可能完全正确,只要有错误我们就不能照搬,更不能盲目相信,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有新的创造。
《论语》读后感2古人云:“半部《论语》治天下。
”每个人都能从《论语》的洋洋万言中读到自己想要的东西。
有人读出了“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的谦虚,有人读出了“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的矢志不渝,有人读出了“道听而涂说,德之弃也”的深思明辨。
读《论语》,仿佛看到了一个长者坐在一群年轻人的中间,同他们畅谈人生感悟。
君子是一个意义深刻的词。
《论语》中直接了当的阐明了君子和小人的不同。
孔子在对这两个完全不同的人的品质有着自己的见解——他提出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提出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
君子喻义小人于利,他从人的追求以及对待事物的不同态度来区分君子和小人。
“小人怀惠”和“小人比而不周”并不是说喜欢和擅长与人交际就是小人,而是说在做任何事都要把道德和法度放在第一位,不能只关乎财富和利益。
这也论证了当下的中国将法治放在第一位,严厉打击扰乱社会治安的一切事物,体现了《论语》对当代中国发展的巨大影响。
论语读后感(精选15篇)
论语读后感(精选15篇)论语读后感1《论语》一书是由孔子弟子及再编传而成的,记载中国古代的伟大思想家孔子言行的书。
读过这本书可以看出,书的内容十分丰富,涉及到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如何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以及学习与做人等很多方面的问题,对我们有很大的影响。
孔子不仅是伟大的思想家,还是伟大的教育家。
因此他在书中也总结了他的教育思想,主张因材施教与启发诱导,要求学生独立思考,强调在学习上的主动。
这一点与现在的教学方式很相似,都重视学生的思想,并且启发学生。
《论语》虽然是一部关于教育的一部书,但它的语言也很有特色。
这本书的语言简洁,篇幅短小精悍还特别注意用语言来表现人物的个性,使人物形象十分鲜明。
《论语》还善于用修辞手法来记载孔子的言行,以此宣传孔子的思想与主张。
这比单纯的说教更生动形象,易于被人们所理解并接受。
作为青少年,读了这本书,对我的学习以及以后的人生道路有很多启发。
它的教育思想与做人做事的主张也都很符合当代的社会生活。
《论语》不仅是中国文学史上的宝贵财富,也是世界思想史、文学史上的宝贵财富,值得我们阅读和学习。
论语读后感2在寒假期间,我看了《论语》这本书,看完后,我有许多感想,还知道了许多做人的道理。
《论语》是的儒家学派经典著作之一,主要讲了:孔子对他的弟子说的一些对人有用的话。
如:关于如何做人,君子的人品和性格,如何学习,如何治国,对弟子的教育……总共分为二十篇。
有学而篇,为政篇,卫灵公篇,子罕篇,先进篇……读了这本书后,我有许多感想。
这本书中,对我印象最深的一句话是“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輗,小车无軏,其何以行之哉?”这句话的意思是:孔子说:“人无信誉,不知能干什么。
大的车没有车的边际,小的车没有车内的凳子,那怎样行驶呢?”这句话告诉我们·:做人要有信誉,否则没人会信任你,你什么都做不了在生活中也有这样的列子。
我爸爸的朋友陈一则一点都不守信,如果你叫他帮你做什么事,他很快就会答应,可是过了三天,他肯定什么事都不会帮你做。
《论语》读后感10篇
《论语》读后感10篇《论语》读后感1子路的人品值得我学习,勇敢、乐于助人、勇于追求自己的梦想,并执着于自己的追求,不言放弃这些都是仲由的优点,虽然仲由有很多缺点,可是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又有谁没有缺点呢?所以,我觉得“衣敝缊袍,与衣狐貉者立而不知耻者,其由也与!不伎不求,何用不藏?”即是对仲由的表扬。
子路终身诵之,子曰:“是道也,何足以藏!”有谁能和穿衣服好的人站在一起不怕丢脸呢?祭于公,不宿肉。
祭肉不出三日,出三日不食之矣。
,如果肉过了三天以后就不吃扔掉岂不是很浪费,普天之下又有多少衣不蔽体食不果腹之人?而孔子却不食出三日之肉,由此可见孔子之浪费。
《论语》读后感2于丹教授对《论语》的感悟是快乐的、丰富的、给人启发的。
通过读《于丹〈论语〉心得》,我学会了修身养性,品味人生的生活道理。
只有以淡泊的襟怀,旷达的心胸,超逸的性情和闲适的心态去生活,并将自己的情感和生命融入到自然的状态中,才能寻找到自己内心的那份安宁,也才能如孔子教导我们的那样:快乐地生活!人生之道。
孔子说:“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踰矩。
”这是孔子自道的人生轨迹,却也成了后人的人生坐标和价值体系。
它就像一面镜子,人们可以通过它比照自己的人生轨迹。
当然,人的年龄有生理年龄、心理年龄和社会年龄,但如果我们能在二三十岁时就能提前感悟到四五十岁的境界,并在内心建立起明晰的人生价值体系,做到淡定从容,那这样的生命一定是有效率、有意义的生命。
从《于丹〈论语〉心得》中,我读到了这份人生的价值体系。
《论语》读后感3《论语》真是让人百读不厌,它优美洗练的句子,精辟的思想,既给人美感又给人启发,让我懂得了许多道理,读《论语》有感作文。
如学而第一的第十章:子禽问于子贡曰:“夫子至于是邦也,必闻其政,求之与?抑与之与?”子贡曰:“夫子闻、良、恭、俭、让以得之。
夫子之求之也,其诸异乎人之求之与!”这一章的意思是:子禽问子贡道:“先生每到一个国家,必然听得到那个国家的政事,这是他有心求人告诉他的呢?还是别人主动告诉他的呢?”子贡回答说:“先生凭温和、善良、恭敬、节制和谦逊的态度来取得别人的信任和尊敬,使得人家主动把政事告诉他。
《论语》读后感(精选11篇)
《论语》读后感《论语》读后感(精选11篇)《论语》是中国春秋时期一部语录体散文集,主要记载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
它较为集中地反映了孔子的思想。
由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编纂而成。
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论语》读后感(精选11篇),欢迎阅读。
《论语》读后感篇1泡一杯香茗,手捧一卷论语,轻坐于窗前。
悄然翻看,仿佛那哲理底蕴随热气在空中袅袅升腾,氤氲了空气,舒适了心灵。
“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
”意思是“以前的事不要再评说了,做完的事不要再议论了,过去了就不要再追咎。
”于丹也说:“每个人的一生中都难免有缺憾和不如意,也许我们无力改变这个事实,而我们可以改变的是看待这些事情的态度。
”我们生活在物欲横流的社会中,不如意的事情很多,但为何总感觉童真和快乐离自己越来越远。
一旦想起过去的种种不愉快和遗憾悔恨便久久不能释怀,深陷在痛苦的泥沼中,总觉得内心压抑着觉得活得很累。
但孔子老先生早在几千年前便看透了人生,留给了后世一条人生的真谛,他告诉了我们,如何用平和的心态来对待生活中的缺憾与苦难。
人首先要能够正确面对人生的遗憾,正确的面对过去的一切,不要纠缠在里面,一遍遍地问天问地,这样只能加重你的苦痛。
要尽可能地用自己可以做的事情去弥补这个遗憾。
一种遗憾,可以被放得很大很大,放大遗憾的后果是什么呢?那就将如印度诗哲泰戈尔所说:“如果你因为错过太阳而哭泣,那么你也将错过星星了。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大意是说“知道学习不如喜欢学习,喜欢学习不如以学习为快乐。
”在平常的学习生活中,总是能听到有同学抱怨说“学习好苦啊”,其实这都是把学习当成别人的事,没有从心底真正热爱学习的表现。
俗话说“活到老学到老”,人的整个生命大部分时间都在学习中度过。
只有不断学习,才能不断完善自己充实自己,丰富内涵升华灵魂。
若是把学习当成了一件苦差事,那整个过程实在是艰辛而痛苦的,但是若发现了读书学习的好处,享受这个过程,那便也是件愉悦的事情。
读《论语》学生个人感想和体会 (推荐6篇)
读《论语》学生个人感想和体会 (推荐6篇)1. 《论语》是一部让我印象深刻的书,它让我深刻地认识到了什么是“诚信”和“人伦道德”。
在《论语》中提到的“诚信至死不变”的精神让我感到非常震撼,它告诉我们在做人做事的时候要坚守自己的信念和诚信,而这恰恰是我们当下社会缺失的品质。
同时,在《论语》中,孔子讲的很多道理都是围绕“仁”的核心展开的,这也让我深刻地认识到了“仁”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
2. 阅读《论语》是一种美妙的体验,它富有哲理性、深刻而生动,在阅读过程中不断引导着我思考。
《论语》中孔子对于如何做人和如何做好事的教导一针见血,让我深受启发。
其中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孔子所讲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理,这句话看似简单,却蕴含了深刻的人类道德底线。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应该时刻牢记这个道理,尽可能做到不伤害他人的利益和情感。
3. 阅读《论语》是一次精神之旅,它帮助我更好地了解了中国传统文化,同时也让我在个人修养方面有了很大的提升。
《论语》中不仅包含了孔子的思想和观点,还融合了中国五千年文化的精华。
孔子在《论语》中主张“礼貌待人”、“仁爱天下”,强调谦虚、耐心、自律等品质,这些都让我认识到了人与人之间应该是一种和谐、互相尊重的关系。
4. 在《论语》中,孔子所阐述的理念和观点让我领悟到了做人做事的道理。
尤其是在生活中,不断提醒自己要坚持“中庸”之道并能够分清事物的轻重缓急。
在我日常的生活中,不断培养自己的耐心、温和,和自主学习并且善于思考的品质,更是一个必要的过程。
5. 阅读《论语》是一次成长的过程,它的思想和观点犹如一片灯塔,不仅照亮了我们的人生,更是成就了我们的人生。
孔子在《论语》中强调“诚实”、“正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重要价值观,这些让我在平凡的生活中更加明白如何做人做事,如何对待人际关系和尊重他人。
因此,我深知读书的重要性,它是我们人生道路上的一盏明灯。
读《论语》学生个人感想和体会 (推荐6篇)
读《论语》学生个人感想和体会 (推荐6篇)1.《论语》是一部充满智慧和道德教诲的经典著作。
通过阅读这部书,我深刻感受到了孔子的思想和教育理念的伟大。
他强调修己以治人,注重修身养性,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是做人的根本。
他的言论不仅能指导学生的学习,还能指导我们做人的道路。
2.在《论语》中,孔子强调“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这句话给我很大的启示。
在学习的道路上,持之以恒的态度非常重要。
只有不断地学习和实践,才能不断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和能力。
在学习的过程中,要善于总结和归纳,才能让学到的知识真正变为自己的财富。
3.《论语》中有一句话我非常喜欢,就是“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这句话告诉我们,无论在什么环境下,我们都应该虚心向别人学习。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和优点,我们需要学会从别人身上吸取养分,不断提升自己。
我们也要抛弃傲慢和自负,以平和的心态对待他人的批评和教导。
4.读了《论语》后,我认识到教育的重要性。
孔子非常注重教育,他认为只有通过教育,才能改变一个人的命运。
教育的目的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
作为学生,我要珍惜学习的机会,努力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为将来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5.《论语》中的一句话“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深深地触动了我。
这句话告诉我们,只有对自己学习的知识感兴趣,才能有动力去深入学习,不断追求卓越。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对学习感到愉悦才能更好地学习。
6.孔子提倡的“和而不流”让我深受启发。
在生活中,我们需要与他人和睦相处,遵循规则和道德,不偏离正道。
只有在和谐的环境中,才能快乐地成长。
这让我明白了,只有善待他人,与他人共同进步,我们才能真正实现自己的价值和目标。
《论语》作为古代经典著作,有着非常深刻的思想和智慧。
通过阅读和研究《论语》,我深刻感受到了孔子的伟大和他对人类教育的深刻思考。
这部书给我提供了很多启示和指导,让我更好地认识自己,明确了自己的目标和追求。
《论语》读后感15篇
Luck is an accessory to hard work.整合汇编简单易用(页眉可删)《论语》读后感15篇《论语》读后感1我读了孔子的《论语》中“三人行,必有我师”这句名言后,有了新的感受。
我认为,它的意思是:任何人都要向别人学习,而且要不断地向别人学习。
许多人能成为我的老师,因为他们的专业各有所长,懂得的道理也比我多。
韩愈《师说》中说过:“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
有的人语文比我强,我便应向他学习语文。
有的人体育比我棒,我便向他学习体育。
即使是年龄比我小的人,也有值得我学习的长处。
比如说我的表弟,虽然数学比不上我,但他的围棋经过了两年的专业训练后,下得很好,小小年纪已是“三级”小棋手!这个寒假,我便老老实实地呆在家里,虚心向他学习围棋。
他之所以围棋下得好,是因为他对围棋下的苦功多,也应了那句“术业有专攻”。
而我们要向年长的学习是因为,年长的人经过了许多的风风雨雨,坎坎坷坷,历经了岁月的洗礼,懂得许多我们不知道的道理,掌握了丰富的知识。
前段时间我做奥数做烦了,甚至不想再做了。
但当我看到一篇__,讲述了张广厚小学时候数学很差,连中学都差点进不了,但他没有看气馁,专攻数学,竟成为世界闻名的大数学家。
他的恒心、毅力不正是值得我学的吗?我便下定了决心,一定要将奥数学好。
“三人行,必有我师”,我们一定要虚心学习别人的优点;虚心学习知识;虚心学习做人的道理。
《论语》读后感2去年暑假,读了一遍《论语》,当时对一些诸如“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之类的好理解的句子做了背诵。
对于一些不好理解的句子,一知半解的就过去了。
宋朝宰相赵普研读《论语》,有“半部论语治天下”之说,所以学《论语》对学习及做事很有帮助,我就找出书架上的《论语》书开始了第二次阅读。
起初,我认为《论语》不是整篇的__,连贯性不强,比较零散,不便于记忆,有些句子不能理解,故运用起来也不能自如。
这第二次阅读,感到有了新的理解,《论语》中的句子听起来很深奥,但仔细一想,他讲的都是一些生活中,学习上的基本的道理,孔子及其弟子说的话,多是从其自身出发,很接地气,符合实际。
经典《论语》读后感7篇
经典《论语》读后感7篇经典《论语》读后感1我今天读《论语》的第九章——子罕与第十章——乡觉,让我最喜欢的一则就是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这一句话的意思是这个消逝的时光啊!像河水一样,日日夜夜不停的,非常的流去。
读了这一句话,我的感悟十分深刻,是啊,光明似水,日月如梭,一眨眼,如水般的时间已过去了十年多了,我也步入了中学的大门了,我们的时间会如急流、瀑布一般的快,这让我们更好的去珍惜时间。
古代读书人五湾笔下的《次北固山下》上写道”海日生夜,江春入旧年“,不错的旧的一年好似还没去,而新的一年却已将要将旧年给推去了。
这真是一名至理名言啊,它写得是多么的正确,我们以后应该要更加的去珍惜时间,不让它白白的流去,更应该以这一句话为自己的座右铭,时时刻刻的提醒自己惜时,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这以上的就是我对这一则《论语》的全部感受。
经典《论语》读后感2中华文化博大精深,身为中国人,不但要关注当代文化,更应该回顾由我们的祖先从生活中感悟到的心得。
由于我学识尚浅,只能品读一些短小易懂的古文,但也一样受益匪浅。
孔子应该说是中国儒派的创始人了,他的《论语》记录了他的一些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言论,大多关于学习,最适合我们小学生阅读。
《论语》中有一句“学而时习之。
不亦说乎?”告诉我们,学习知识并不仅仅是学习一遍,更重要的是要经常温习,巩固知识。
同时,要把学习当作一个充实自己的过程,怀着愉快的心情去对待它。
另一句“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也在强调温习旧知识的重要性,还要求每一次都能有新体会、新发现。
从表面上看,要“温故知新”很困难,但只要你换一个角度去想,总会有新的发现。
而我们也从过程中获取了更丰富的经验。
孔子的这学习方法古今通用,也是现代教育人士提倡的。
通过细读《论语》,仅阅两句话,就收获了这一学习方法,难道那些对古文不屑一顾的人还不刮目相看吗?《论语》中有一段“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
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国学论语》全文读后感
《国学论语》全文读后感篇一《国学论语》全文读后感嘿,朋友们!最近我读了《国学论语》,那感觉,就像在古老的智慧宝库里狠狠挖了一锄头,收获满满!一开始,我心里还犯嘀咕:这老古董的东西能有啥意思?可当我真正翻开书页,才发现自己大错特错!《论语》里的那些话,就像是孔子他老人家坐在我面前,一句一句地叮嘱我。
比如说“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也许在现代社会,我们会觉得学过的东西再复习,多无聊啊!可仔细想想,不是这样的呀,我觉得就像打游戏升级,每次复习都是一次巩固技能的过程,能让自己变得更强大,这不也挺爽的嘛!还有“吾日三省吾身”,这可真是给我敲了个警钟!我以前总觉得自己没错,都是别人的问题。
但读了这一句,我就想,哎呀,我是不是也得经常反思反思自己?说不定很多矛盾都是因为我自己没做好呢!读《论语》的过程中,我心情也像坐过山车一样。
有时候觉得孔子说得太对了,兴奋得不行;有时候又觉得难以理解,烦恼得抓耳挠腮。
比如“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我就反问自己,我算是坦荡荡的君子,还是偷偷摸摸的小人呢?感觉自己好像有时候是君子,有时候又有点小人的心思,这可咋办?不过,我觉得《论语》也不是完美无缺的。
毕竟时代不同了,有些观点可能不太适用于现在。
但这并不妨碍我们从中学到很多宝贵的东西。
总之,读《论语》这一路,真的让我大开眼界,收获多多!也许未来我还会有更多不同的感悟,谁知道呢?篇二《国学论语》全文读后感朋友们,跟你们唠唠我读《国学论语》的那些事儿!刚拿到这本书的时候,我心里还直犯怵:“这能看懂吗?”可没想到,一翻开就像被吸进了一个神奇的世界。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这句话就像一把小锤子,敲醒了我这个糊涂蛋。
我以前学习就是死记硬背,从来不多想,结果一考试就傻眼。
现在我明白了,学习和思考得双管齐下,不然就像没头的苍蝇,到处乱撞。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哎呀,这句话可太有意思了!我以前总觉得自己牛得不行,谁也瞧不上。
读了这一句我才发现,身边的小伙伴们都有值得我学习的地方,也许是他们的乐观,也许是他们的细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谈谈《论语》上海市浦东教育发展研究院陈家昌一、《论语》是一本什么书2007年3月上旬,外交部新闻发言人秦刚在中外记者招待会上建议美国领导人好好读一读孔子的文章。
一个国家的外交官建议另一个国家的领导人读指定的书,这在国际外交史上是罕见的。
然而,这件事情并没有引起什么外交上的麻烦,不过,一家美国报纸的评论文章多少有点刺激国人,文章首先承认《论语》是一本值得精读的书,美国人的确有必要读一读。
接着,作者反问道,那么又有多少中国的官员和平民百姓在读这本书呢?1、《论语》一书是孔子及其弟子言论的汇编,主要记述孔子及少数弟子的言论和行为。
《论语》通过孔子的处世和处事态度,反映了孔子以仁为本的精神理念和特立独行的高尚人格。
其中,孔子与弟子的问答占了较大部分,生动地反映了孔子因材施教、启发诱导的教育思想和方法。
《论语》是儒家最重要的经典之一,自汉代起,我国学童经过启蒙识字教育之后,就要读《论语》。
古人说“半部〈论语〉可以治天下”,可见其对中国历代政治家的影响。
《论语》与《大学》、《中庸》、《孟子》合称为“四书”,其内容是历代科举考试命题的一个主要来源。
作为中国人,不论文化程度如何,也不论从事何种职业,身在何处,都能够从《论语》中获得有益于自己身心发展的东西,因此,都有学习《论语》的必要。
学习《论语》,必须研读原作,不能仅仅摘录几段警句,或听他人谈一点心得体会。
否则难以有切实的收效。
《论语》的篇幅不长,仅1万多字,而且语言也比较简洁,阅读障碍并不大。
一般文化程度的人,都可以读通,并能逐渐读懂。
尽管《论语》篇幅不长,但你认真阅读的话,就会发现它涉及的面几乎涵盖社会生活的所有方面,而且始终不会过时。
如果你细细品味的话,其思想之深邃,蠡测之精准,语言之简练,就会在你的思维中留下深刻的烙印。
如果因此而使你的言行举止有所改变,人们就会把这样的一个词——“儒雅”用在你的身上。
当年杨振宁先生从西南联大考取留美公费研究生时,他的父亲杨武之教授就为他请来老师,给他讲授《孟子》。
青年杨振宁当时并不理解父亲的意思,认为他到美国是学习物理的,为什么要他学习古代文学呢?数十年后,杨振宁先生回忆这件事,从内心深处感谢父亲,认为这是“根”和“魂”的教育。
正因为树立了民族文化的“根”和“魂”,使他无论身在何处,也无论遇到何种困难险阻,都能够不迷惑,都能够有尊严,有自信。
这就是中华传统文化的力量。
中华传统文化本身具有强大的影响力和凝聚力,它是我们血管里流动的血,血脉相通,血浓于水。
就我们的下一代而言,学好科学知识,学好外语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的教育,这是树根立魂的教育,是血脉相通,血浓于水的教育。
问题在于,现在的教师是否有能力承担传承传统文化的重任。
一个不争的事实是,随着教育的普及近几年来教师的学历普遍提高,但是学养却明显下降。
所谓学养,是指一个人在人文科学、自然科学和学术道德等方面有意识地长期地自我深造、锤炼和自我积累所能达到的程度。
历史上著名的教师,都是学养笃厚的文理兼备的道德高尚的君子。
就说近代的如华罗庚先生,不仅是大数学家,他的文学功底也是相当了得,经常赋诗作文,书法也颇有特色;精通数学的苏步青先生,书法也自成一家。
在上世纪70年代末,苏步青担任复旦大学校长时曾经说过,如果允许复旦大学自主招生,我的意思是先考语文,不合格的其他科目就不用考了,语文都不行,别的学不成的。
中国历来文、史、哲不分家,文学是放在第一位的。
中国古代文学中充满历史和哲学的东西,在优美的语言环境中折射出灿烂的人文精神,体现人类美好的道德理想和精神追求。
这些,就连西方的传教士都心里十分清楚。
早期在中国开办的教会学校,如著名的燕京大学、辅仁大学、圣约翰大学,他们培养的学生英语当然很好,而汉语和中国古代文学也是一流的。
而当前的教师,文理兼备不用说了,即使文科教师,又有多少传统文化的底子呢?从现在教师的构成来看,首先,由于上世纪六十年代中期到七十年代中期持续十年的动乱,教师的学脉出现了严重的断层。
所谓学脉,是指老教师以勤奋好学的精神与高尚的师德对青年教师的直接的感性的影响,使青年教师掌握治学的本领和修炼师德的方法。
长期以来,我国教师就是这样新陈交替,不断成长的。
但是,十年动乱严重摧残老教师的职业权威,使我国教育界学脉承续,至少中断二十年。
其次,长期以来轻视传统文化,高校在教育改革过程中古代文化教育不断受到矮化和冲击。
第三,较长时期以来,教师的社会地位不高,吸引不了一流人才进入师资队伍,加上大批人才流失,教育缺乏人才高地。
第四,社会心态浮躁,急功近利思想严重影响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在片面强调加强英语教育的同时,逐渐矮化和冲击汉语和传统文化教育。
第五,随着信息技术的推广,在促进学科教育的同时,对人文教育还是产生了一定的消极影响。
如高校毕业生包括硕士、博士,能写一手好字的越来越少,更不要说对字型结构的深入理解,对汉字本身包含的义理美的把握。
互联网在带给人们工作和学习方便的同时,充斥着许多不正确的信息,以至以讹传讹的事情不断发生。
我们今天的教师特别是中高端教师,应当自觉地有意识地提高自身的传统文化素养,研读一些传统文化的经典著作,把它作为专业生活方式的一个组成部分,养成习惯,在不断充实和完善自我的同时去影响更多青年教师,并通过教育教学影响一代又一代学生。
二、从《论语》中可以学到什么1、学习做人,做堂堂正正的君子在《论语》中,出现最多的一个词是“君子”,与之相对应的一个词“小人”也多处出现,而“君子”“小人”同时出现共有16次。
(1)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为政》)意思是君子讲团结而不互相勾结,小人互相勾结而不讲团结。
(2)子曰:“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
”(《里仁》)意思是君子念念不忘道德,小人念念不忘乡土;君子关心法制,小人心系恩惠。
(3)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里仁》)意思是君子懂得正义,小人只讲究私利。
(4)子谓子夏曰:“女为君子儒,无为小人儒。
”(《雍也》)你一定要做个有道德的儒者,千万不要做个没有道德的儒者。
(5)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述而》)意思是君子事事处处时时心地平坦宽广,小人常常局促不安而忧愁。
(6)子曰:“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
小人反之。
”(《颜渊》)意思是君子会成全别人的好事,不会促成别人的坏事。
小人则正好相反。
(7)“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
”(《颜渊》)意思是君子的德行好比是风,小人的德行好比是草,风在草上刮过,草必定向一边倒去。
(8)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子路》)意思是君子讲究互相协调,而不会盲目随从;小人盲目随从,而不会讲究协调(9)子曰:“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
”(《子路》)意思是君子安详舒展,而不傲慢;小人傲慢,而不安详舒展。
(10)子曰:“君子而不仁者有矣夫,未有小人而仁者也。
”(《宪问》)意思是君子当中会有不仁德的人啊,而小人当中却不会有仁德的人的。
(11)子曰:“君子上达,小人下达。
”(《宪问》)意思是君子向上,通达仁义;小人向下,追求名利。
(12)子曰:“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
”(《卫灵公》)意思是君子定要求自己,小人只要求别人。
(13)子曰:“君子不可小知而可大受也,小人不可大受而可小知也。
”(《卫灵公》)意思是君子不可以用小事去考验他,却可以承当重大任务;小人不可以承当大任务,却可以用小事去考验他。
(14)孔子曰:“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
小人不知天命而不畏也,狎大人,侮圣人之言。
”(《季氏》)意思是君子惧怕三件事:惧怕天命,惧怕权贵人物,惧怕圣人的言论。
小人不懂得天命,因而没有惧怕,亵渎权贵人物,侮慢圣人的言论。
(15)君子学道则爱人,小人学道则易使也。
(《阳货》)意思是君子学习了道理便有仁爱之心,小人学习了道理便容易听使唤。
(16)君子有勇而无义为乱,小人有勇而无义为盗。
(《阳货》)意思是君子之讲勇敢而不讲正义就会造反作乱,小人只讲勇敢而不讲正义就会做盗贼。
2、做一个仁者▪“仁”是孔子在《论语》中使用频率最高的词之一。
对于仁的解释,散见于《论语》的许多条目之中,它以或问、或答、或自语的形式出现,因人、因时、因地而有不同的阐发。
例如孔子的弟子颜回、仲弓、司马牛、樊迟、子贡等都曾向孔子问“仁”,而对于这些才智各异、禀赋不同的学生,孔子作出的答复是相互不同的。
▪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
”▪仲弓问仁,子曰“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在邦无怨,在家无怨。
”▪司马牛问仁,子曰“仁者,其言也訒。
”▪樊迟问仁,子曰“爱人。
”▪子贡问仁,子曰“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孔子认为教育是仁者的事业。
首先,教师自身应当具备高尚的仁德。
在《论语》中,孔子反复强调,作为教师,对自己要“学而不厌”,对学生要“诲人不倦”,修炼道德要“为之不倦”。
其次,孔子循循诱导学生成为具有仁德的君子,同时非常警惕弟子蜕变为小人。
真正的教师,不仅要教会学生学习,更重要的是教会学生如何做人。
一个学子,通过认真学习,成为一个博古通今的儒生,尽管很难,但还是能做到的,而要成为儒者中的君子,就不是经由一般意义上的学习所能达到的了。
儒者中的君子是在长期的学习和社会实践中,通过道德与学养的不断修炼而逐渐形成的。
教师的教育,在君子的成长过程中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
当然,这里有一个前提,就是教师首先要修炼自己,成为一个真正的儒者中的君子。
3、教师要真正爱护学生什么才是真正爱护学生?(1) 孔子强调“仁者爱人”“有教无类”,提倡尊重学生,对学生一视同仁。
子谓仲弓,曰:“犁牛之子骍且角。
虽欲勿用,山川其舍诸?”(《雍也篇》第六第十六章)子谓公冶长,“可妻也。
虽在缧绁之中,非其罪也。
”以其子妻之。
”(公冶长篇第五第一章)孔子把女儿嫁给一个坐过牢的人,似乎不可思议。
我们也找不到关于公冶长坐牢的历史资料,无法考证公冶长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但从孔子对人的要求来看,公冶长一定是一位注重“仁德”修养的君子。
▪冤案是时代的产物。
古今都曾发生过“信而见疑,忠而被谤”的冤案,有的冤狱甚至株连九族,祸及师友。
据一位九死一生的个中人说,灾难降临时,最痛心的不是内心的委屈,而是十目所视,十手所指,众叛亲离,孤寂心寒。
这时的同情与理解,弥足珍贵。
▪我们当然不希望未来还会有冤狱发生,但这只是善良的愿望而已。
关键是我们的良知对涉及冤狱的人作如何的判断,我们以怎样的心态去接纳和慰藉受伤的心灵。
(2)孔子还经常与学生谈心,要求学生不要在他的面前有所顾虑,“各言其志”。
颜渊、季路侍。
子曰:“盍各言尔志。
”子路曰:“愿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
”颜渊曰:“愿无伐善,无施劳。
”子路曰:“愿闻子之志。
”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