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论语》方法

合集下载

《论语》教案(通用11篇)

《论语》教案(通用11篇)

《论语》教案(通⽤11篇)《论语》教案(通⽤11篇) 作为⼀名⽼师,总归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的教学能⼒。

那么你有了解过教案吗?以下是⼩编帮⼤家整理的《论语》教案,欢迎阅读与收藏。

《论语》教案篇1 【教学⽬标】 1、熟练背诵并正确翻译这篇课⽂。

2、理解课⽂思想,对照反省⾃⼰。

3、积累⽂⾔词汇。

【教学重点】 背诵、翻译、理解课⽂。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课时 1、介绍孔⼦及其《论语》。

2、朗读、背诵课⽂。

3、研读前五段。

〖教学步骤】 ⼀、导⼊新课 中华民族有着数千年的⽂明历史,产⽣了辉煌灿烂的古代⽂化。

它不仅对中华民族的形成和发展产⽣了巨⼤的凝聚⼒,⽽且对今天在全民族弘扬爱国主义思想,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明仍有巨⼤的现实意义。

这些宝贵的精神财富,已成为世界⽂化宝藏的重要部分,不仅是中国的骄傲,也是全⼈类的骄傲。

《论语》是我国古代⽂献中的⼀部巨著,是中华民族优秀的⽂化遗产,对我国⼏千年的封建政治、思想、⽂化产⽣了巨⼤影响。

即使在今天,其精华部分依然为⼈们所效法。

现在我们就来学习它的节选部分《〈论语〉⼗则》。

⼆、朗读课⽂ 1、孔⼦及《论语》资料 强调识记: 孔⼦,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

我国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公认的世界⽂化名⼈。

政治上,孔⼦主张仁义,主张以德服⼈,反对残暴统治,反对武⼒征伐,同情⼈民疾苦,俗话说“孔⽈成仁,孟⽈取义”,就是这个意思。

他的政治主张具有⼀定的开明态度,所以孔⼦学说成为封建⽂化的正统,影响极⼤,被尊为“圣⼈”、“⾄圣”。

教育⽅⾯,他是我国历史上致⼒于教育事业的第⼀⼈,所以也有⼈呼吁要以孔⼦诞⾠为中国教师节。

他⾸创私⼈讲学之风,主张“有教⽆类”(⼀视同仁),因材施教,相传有弟⼦三千,贤⼈七⼗⼆。

《论语》是记录孔⼦及其弟⼦⾔⾏的⼀部书,共20篇,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也是研究孔⼦思想的主要资料。

从汉朝初年到五四运动以前的两千年间,《论语》⼀直是学童们的⼀本必读书,影响很⼤,书中有不少语句都作为成语保留在现代汉语之中。

孔子论语朗诵动作

孔子论语朗诵动作

孔子论语朗诵动作
关于孔子《论语》的朗诵动作,可以根据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
1. 尊重经典:在朗诵《论语》时,应怀着敬畏之心,尊重这部古代儒家经典。

朗诵者可以端坐或站立,身体端正,表情肃穆,以体现对文化的尊重。

2. 语速与节奏:朗诵《论语》时,要保持适中的语速,不宜过快或过慢。

同时,注意节奏的把握,使句子间的停顿自然流畅。

可以根据句子的意义和结构来调整语气和节奏。

3. 发音与语气:在朗诵《论语》时,发音要准确,字正腔圆。

语气要朴实自然,避免过于夸张或拘谨。

注意句子中的重音和轻音,使朗诵更具表现力。

4. 情感投入:朗诵《论语》时,要深入理解文中的意义和思想,情感投入要适度。

例如,在朗诵孝道、仁爱等篇章时,可以表现出关爱、感动的情感;在朗诵政治主张、道德观念等篇章时,可以表现出坚定、自信的情感。

5. 身体语言:朗诵《论语》时,可以适当运用身体语言,强化表达效果。

例如,在表现尊敬、谦逊的情感时,可以微微鞠躬;在表现坚定、自信的情感时,可以挺直腰板,眼神坚定。

6. 环境与氛围:在朗诵《论语》时,选择一个安静、庄重的环境,有助于更好地传达作品的内涵。

此外,可以配合背景音乐、灯光等效果,营造浓厚的文化氛围。

总之,在朗诵《论语》时,要注意尊重经典、情感投入、发音语气、身体语言等方面的表现,使朗诵更具感染力和表现力。

同时,倾听者也要保持敬畏之心,全身心地感受《论语》的智慧与魅力。

论语整本书阅读

论语整本书阅读

2.2 有效有趣读《论语》
4.延伸阅读网上评论仲由(子路)的文章,如杨昱然的《浅 析<论语>中的子路》,黄朴民的《孔门的“另类”》等。比 较你探究的结论与这些作者探究的结论有哪些相同或不同。
5.请依照上述方法,整理出现38次的端木赐,21次的颜回、 卜商,18次的子张,16次的冉求和15次的曾参等,用表格对 其出现的章节进行一次内容上的梳理,探究一下他们各自在 为人、做事等方面的性情、性格的特点。 要求:独自完成的,应选一到两个弟子;小组合作完成的, 应选三到四个弟子。任务完成后,探究成果在班级展示、分 享。同学们完成这些章节的学习,就能达到全书的170章之 多。虽然有些章节会重复出现,但思考、探究的内容、角度 并不一样,能做到“温故而知新”。
2.1 有效有趣读《论语》
二、从弟子仲由进入:“从我者,其由与”
《论语》中出现41次的仲由(子路) 1.李零说读《论语》就像读“一部侦探小说一样,处处可以 吸引人” 。“新课标”也建议“从最使自己感动的故事、 人物、场景、语言等方面入手,反复阅读品味,深入探究, 欣赏语言表达的精彩之处,梳理小说的感人场景乃至整体的 艺术架构,理清人物关系,感受、欣赏人物形象,探究人物 的精神世界……” 《论语》不是小说,但在刻画人物的形 象生动这一点上与小说类似,而且探入其中会让人欲罢不能。 以上“学习资源”,是从《论语》一书中整理出的仲由(子 路)出现41次章节的内容,请对照徐志刚的《论语通译》, 对这41章进行研读,如要读准字音(正音),并读懂文句意 思(注释或“今译”)。
2.3 有效有趣读《论语》
试设想一下—— 假如没有孔门师徒这一段“周游列国”的历史,中国的文化史、 思想史将会作出怎样的改写? 假如没有这路上长达14年之久的种种欢乐与艰辛的人生体验,孔 子和他的弟子们会止步于一种怎样的人生局限? 如果孔子真的能够“行道”(推行自己的政治主张),在历史上, 也许会增加左右一个时代的管仲或者子产,但会不会有可能就失 去一个影响千秋万世的“孔子”? 为什么在仕与隐、出世与入世的思想交锋冲突中,孔子的“道不 行”却不“乘桴浮于海”,而是仍然能够做到“知其不可而为 之”?是怎样的信念或理想让他如此执着?这种对信念理想的执 着对后世有着怎样深远的影响?

读《论语》的方法

读《论语》的方法

读《论语》的方法《论语》是中国古代哲学家孔子的言论和学生们的记录。

它是中国古代文化宝库中至关重要的一部分,影响了几千年的中国文化和思想发展。

要正确地理解和阅读《论语》,以下是一些方法和技巧。

首先,了解背景和历史背景是理解《论语》的关键。

《论语》是记录了孔子及其学生的言论和交流的著作,而孔子是春秋战国时期的一位思想家和教育家。

因此,了解这个时代的历史、政治、社会和文化背景对于正确理解《论语》是非常重要的。

其次,注重整体了解和系统阅读。

《论语》是由多个小节组成的,每个小节都有一个重要的教训或道德故事。

要全面理解《论语》,最好是从头到尾阅读,了解整个故事的脉络和主题。

这样可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领会孔子的思想和价值观。

第三,注重理解文字和语境。

《论语》使用了古代汉语,有时会使用含糊不清或具有多义性的表达方式。

因此,读者需要耐心地阅读和理解孔子的词句,并结合上下文和语境进行理解。

这需要一定的语言功底和阅读理解能力。

第四,注重问题的提出和回答。

《论语》中孔子及其学生的对话通常以问题和回答的形式呈现。

问题通常隐含或明确地暴露了孔子对某一重要问题的思考和观点。

因此,读者需要仔细分析问题,思考孔子的回答,并从中汲取智慧和教训。

第五,注重历史和现实的联系。

《论语》是孔子及其学生的学术和教育思想的记录,但它并不仅仅是一本历史文献。

《论语》中的智慧和教训具有普世的价值和意义,可以与当今社会和个人的生活经验相联系。

因此,在阅读《论语》时,读者需要思考孔子的思想如何与自己的生活和时代相联系,并从中获得启示和指导。

最后,持续反思和实践也是理解《论语》的重要方法。

《论语》强调实践和行动的重要性,而不仅仅是空洞的理论和学说。

因此,读者应该将读书与实践相结合,持续地思考孔子的智慧和教训,并在日常生活中付诸实践。

只有通过实践,才能真正理解和领会《论语》中的智慧,并体会到其中的真理和价值。

总的来说,《论语》是一部具有丰富内涵和智慧的著作,阅读和理解需要一定的背景知识、语言功底和思考能力。

《论语》读后心得(精选5篇)

《论语》读后心得(精选5篇)

《论语》读后心得(精选5篇)《论语》读后心得(篇1)《论语》的交友观还有很多地方值得挖掘,但有一点好像没有涉及到——如何处理一个朋友群的关系。

即,几个人彼此都是朋友,三五成群。

这里面就不仅存在单纯的两两交往的问题,还包含更复杂的一对多,多对多的问题。

说了这么多《论语》中的交友观,由于《论语》主要记载的是孔子的思想,我倒对孔子的朋友产生了兴趣。

我想孔子应该有很多朋友。

单就《论语》来看,我却只找到两处。

一处是“原壤夷俟。

子曰:‘幼而不孙弟,长而无述焉,老而不死,是为贼。

’以杖叩其胫。

阙党童子将命。

或问之曰:‘益者与?’子曰:‘吾见其居于位也,见其与先生并行也,非求益者也,欲速成者也。

’”另一处就是上面提到过的“朋友死,无所归,曰:‘于我殡’。

”后者不知从何考证,前者看来只是孔子所“和”之人,并非所“同”之人。

孔子有没有纯乎价值认同的“知己”呢?仅看《论语》,似乎没有。

子曰:“莫我知也夫!”子贡曰:“何为其莫如知子也?”子曰:“不怨天,不尤人,下学而上达。

知我者其天乎!”(宪问)退而求其次,孔子的学生中有没有人能充当这一角色呢?有时,师生关系也可到达一种朋友关系。

我不由自主地注意到了颜回和曾参。

从前,我之所以读一本书是因为它来到了我的手边,而书的主人又有耐心等待我一口气或分几天读完它。

后来,知道了有公共图书馆这等读书的好地方,我也懒得去翻书目卡片,只是在开放阅览室书架上随手抓一本我能读得进去的书。

再后来,通过网络,也约略知道近来新出的哪几本书是值得一读的,可我也往往只关注自己感兴趣的,偶尔在浏览的网页上碰到一两本好书也都是大概的翻翻,很少有时间和心情静下心来看,相逢或相违全凭运气。

所以,我读《论语》也只是因为选了《中西经典选读》这门课,于是从图书馆借了这本书。

人们常挂在嘴边的话,我竟然不知出于《论语》。

像“父母在,不远游。

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道不同,不相为谋,任重而道远,死而后已,朽木不可雕也。

论语十二章顺序顺口溜

论语十二章顺序顺口溜

论语十二章顺序顺口溜
一、论语十二章概述
《论语》作为儒家经典,共有十二章,分别是:学而、为政、八佾、里仁、公冶长、雍也、述而、泰伯、子罕、乡党、先进、颜渊。

这十二章涵盖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体现了儒家的道德观、政治观和教育观。

二、篇章顺序顺口溜内容解析
为了更好地学习《论语》,我们可以将其十二章的顺序编成顺口溜,以便于记忆:
学而第一,为政第二,八佾第三,里仁第四,
公冶长第五,雍也第六,述而第七,泰伯第八,
子罕第九,乡党第十,先进第十一,颜渊第十二。

三、顺口溜在论语学习中的应用
1.记忆辅助:通过顺口溜,可以帮助我们快速记住《论语》的篇章顺序,便于日常学习和复习。

2.理解篇章关系:顺口溜反映了《论语》各篇章的主题和内容,有助于我们理解篇章之间的关联。

3.把握儒家思想:通过学习顺口溜,可以概括了解儒家思想的基本观点,为进一步研究打下基础。

四、总结
《论语》十二章顺口溜为我们提供了一种便捷的记忆方法和理解途径。

要想深入研究《论语》和儒家思想,还需在实际学习中不断阅读、思考和践行。

《论语》读后感15篇

《论语》读后感15篇

《论语》读后感15篇《论语》读后感1在这个假期里,老师又上我们背诵了《论语》这本书,再次走进论语,给我的感受有很多……孔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思想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的智慧启迪着一代又一代的人,所以后人称他为“圣人”,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孔圣人。

《论语》教会我如何学习,例: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这句话的意思是:在温习旧知识时,能有新体会。

新发现,就可以当老师了。

《论语》又教会我如何做人:例如: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大车无輗,小车无軏,其何以行之哉?这句话的意思是:作为一个人,却不讲信用,是根本不可以的。

就好像大车没有輗,小车没有軏一样,如何行走呢?《论语》还教会我如何孝顺父母,例如:子曰: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子父之道,可谓孝矣。

这句话的意思是:其父母健在的时候观察他的志向,父母去世后就要观察他的行为,三年后没有更改父母的为人行动,那就算是孝道了。

如果下次还能再读到这本书,我一定会更加认真,更加仔细的阅读!《论语》读后感2孔子是一个家喻户晓的人。

他被称为圣人,不仅是古代读书人顶礼膜拜的人物,也是老百姓遵崇的类似神人般的存在。

孔子,名丘,字仲尼,儒学思想的创始人。

为我国的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

他一生致力于传道、授业、解惑,被后人尊称为“至圣先师,万世师表。

”宋代的程颐说过这样一句话:“今人不会读书,如读《论语》,未读时是此的人,读了后又只是此等人,便是不曾读。

”我跟许多人都一样,都没有仔细读过《论语》。

可是把《论语》仔仔细细的读一遍,就会发现里面的奥秘,里面的乐趣。

这是一本言行录,记录孔子思想的内容很多,记录他的形象、外贸的内容比较少,但是读着读着一个平易近人的形象突然跃然纸上了。

他是一个谦恭有礼,又循循善诱的师长。

他周游列国推行自己的政治主张,“知其不可为而为之”,无论遇到怎样的困厄也不退缩。

同时,他跟普通人一样,也有着自己的喜怒哀乐,会为时光的流失而感慨,也偶尔跟学生们开玩笑。

论语十二章朗读节奏

论语十二章朗读节奏

论语十二章朗读节奏《论语》是中国古代哲学家孔子的言行录,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对话和思想。

其中的第十二章,包含了一系列关于仁、礼、忠、信等道德价值观的讨论和主张。

在朗读《论语》十二章的过程中,掌握节奏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从不同的角度分析《论语》十二章的朗读节奏。

首先,理解文字的含义和表达方式是掌握朗读节奏的基础。

《论语》十二章以简练的语言表达了孔子对于道德的看法和他对人生哲学的思考。

在朗读时,应该注意每个字词的准确发音和含义的理解,以便准确地表达出孔子的思想。

其次,掌握好语音的节奏是朗读《论语》十二章的关键。

语音的节奏感指的是每个字词的发音的长度和重音的位置。

在朗读《论语》十二章时,应该根据语句的意思和情感的变化,调整每个字词发音的长度和重音的位置,以表达出正确的语音节奏。

此外,韵律的运用也是朗读《论语》十二章的重要组成部分。

韵律是指语言的音调和声调的变化。

在朗读时,应该注意每个字词的音调和声调的变化,以体现出韵律的美感。

这样可以使朗读更加流畅和有韵律感,增强听众的听觉享受。

正确的停顿也是掌握朗读节奏的关键。

停顿是指在朗读时适当地停顿和呼吸。

《论语》十二章的每个段落都有不同的主题和讨论内容,应该在此时进行适当的停顿,以便让听众更好地理解每个段落之间的逻辑关系和思想的发展。

此外,情感的表达也是朗读的重要组成部分。

《论语》十二章中包含了丰富的情感和思想。

在朗读时,应该根据每个段落和语句的含义和情感变化,适当地调整语气的高低,以表达出孔子思想的深刻性和感人之处。

朗读节奏的掌握不仅需要对《论语》十二章的内容有深入的理解,还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地磨练和提高。

可以通过多次朗读并与他人进行沟通与交流,来不断完善自己的朗读技巧和节奏感。

总之,朗读《论语》十二章需要掌握好文字的含义和表达方式,理解和运用语音的节奏和韵律,正确使用停顿和呼吸,并表达出正确的情感。

只有在这些方面都做到得当,才能真正地将《论语》十二章的思想和价值观传递给听众,并使他们从中受到启发和感动。

高中《论语》整本书阅读教学研究

高中《论语》整本书阅读教学研究

高中《论语》整本书阅读教学研究高中《论语》整本书阅读教学研究引言:《论语》是中国古代文化宝库中的珍宝,也是中学高中语文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整本书的阅读,可以使学生进一步了解儒家学说的精髓,培养他们的思辨能力和人文素养。

本文将探讨高中《论语》整本书阅读教学的有效方法和策略。

一、提前创设良好的阅读氛围在教学开始之前,可以引发学生的兴趣,创设一个良好的阅读氛围。

可以使用图片、视频等多媒体手段,展示《论语》的文化价值和影响力。

介绍作者孔子的生平和思想,帮助学生建立起对《论语》的尊重和渴望阅读的态度。

二、设置适当的阅读任务高中生阅读《论语》整本书时,需要通过教师的引导、设置具体的阅读任务来激发学生的思考。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置不同的任务,比如提问、摘录重要文字、思考文章中的主题等。

通过这些任务,学生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论语》的道理和哲理。

三、注重阅读与实践结合《论语》中的很多格言和警句都与实践生活紧密相关。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将书中的思想传统与实际生活相结合,帮助学生理解、运用并体验儒家道德和伦理观念。

例如,通过讨论一些具体的例子,分析其中的道理,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在实际生活中运用这些思想和原则。

四、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论语》是中国古代哲学的经典之作,其中蕴含着丰富的思想资源。

通过整本书的阅读,可以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分析《论语》中的不同观点,对比不同的主张,帮助他们形成自己的思考方式和独立见解。

五、提供相关背景知识《论语》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涉及到的历史、文化和社会背景对于正确理解书中的内容至关重要。

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向学生提供相关的背景知识,帮助他们更全面地理解《论语》。

例如,介绍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背景,分析当时的道德观念和伦理道德重要性等。

六、使用多种教学手段为了使学生更好地理解《论语》的内容,教师可以运用多种教学手段。

除了教师讲解,还可以组织小组讨论、角色扮演、演讲比赛等活动。

朱子读书法在《论语》整本书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朱子读书法在《论语》整本书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朱子读书法在《论语》整本书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研究朱子读书法在《论语》整本书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研究引言:《论语》作为中国古代经典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培养学生的思想品质和价值观念具有重要的教育意义。

然而,由于其篇幅较长且思想深奥,传统的阅读理解方式往往难以满足学生对于书中思想的深入理解与把握。

本文将探讨朱子读书法在《论语》整本书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研究,旨在提升学生对于《论语》思想的理解与应用能力。

一、朱子读书法概述朱子读书法是中国明代思想家朱熹提出的一种阅读方法,强调“理”和“事”的统一,即将学习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结合起来,追求知行合一的境界。

该读书法重视对于经典文化的全面了解与深入思考,鼓励学生通过逐字解读、逐章理解等方式,从中开展个人思考与探索。

二、朱子读书法在《论语》整本书阅读教学中的应用1. 分章解读,全面了解思想内涵《论语》中的每一章都代表着孔子的一种思想观点,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可以按照章节顺序,分章解读。

学生首先通过课前阅读对章节内容有初步了解,然后师生共同探讨每一章的核心思想,通过朱子读书法的逐字解读等方法,深入探究孔子的思想内涵。

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可以对整本书的大致结构有清晰的认知,理解到不同章节之间的内在联系,提升对于《论语》思想的整体把握能力。

2. 引导学生自主思考,拓宽思维深度朱子读书法强调理论知识的运用与实践的结合,因此在《论语》整本书的教学中,需要引导学生进行个人思考与解读。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经历与观察,与教师一起思考孔子的思想观点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通过与他人的讨论、反思,不断扩宽个人视野和思维深度。

同时,教师还可以提供一些相关案例或引导性问题,激发学生的思维创新能力。

3. 文化研讨,拓宽学生的综合素养作为经典文化的代表,《论语》中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在整本书的阅读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对其中涉及的历史、哲学、伦理等知识领域进行深入了解。

通过学习《论语》中的相关文化背景、时代变迁等,培养学生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综合素养,拓宽他们的文化视野。

阅读论语的方法

阅读论语的方法

阅读论语的方法作为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论语》蕴含了丰富的哲学思想和人生智慧。

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有助于我们更好地领悟其中的精髓。

本文将为您详细介绍阅读《论语》的方法。

一、了解《论语》的背景在阅读《论语》之前,了解其产生的时代背景和作者孔子及其弟子的基本情况,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书中的内容。

孔子生活在春秋时期,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

《论语》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是研究儒家思想的重要资料。

二、选择合适的版本市面上的《论语》版本繁多,初学者可以选择带有注释、译文和解读的版本,以便于理解。

此外,选择知名度高、口碑好的出版社或作者的作品,更有保障。

三、阅读方法1.逐章阅读:从《学而》篇开始,逐章阅读,每读完一章,思考其中的主旨和内涵,尝试用自己的话进行概括。

2.重视重复:在阅读过程中,遇到重复出现的词语、句子或观点,要特别关注,这往往是作者想要强调的内容。

3.结合实际:将《论语》中的观点与自己的实际生活、工作、学习相结合,思考如何运用其中的智慧来解决现实问题。

4.做笔记:在阅读过程中,可以做一些笔记,记录自己的心得体会、疑问和感悟,有助于加深理解和记忆。

5.交流分享:与朋友、同学或同事分享阅读《论语》的心得,倾听他人的观点,取长补短,共同进步。

四、拓展阅读阅读《论语》的同时,可以适当阅读一些与儒家思想相关的书籍,如《孟子》、《大学》、《中庸》等,以便更全面地了解儒家文化。

五、持之以恒阅读《论语》并非一朝一夕之事,需要持之以恒。

定期回顾已读内容,加深记忆,逐步将书中的智慧内化为自己的行为准则。

总之,阅读《论语》要注重方法,结合实际,持之以恒。

《论语》经典诵读教案

《论语》经典诵读教案

《论语》经典诵读教案
诵读《论语》是中国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而设计一个经典
诵读教案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论语》的内容。

下面是一个关
于《论语》经典诵读教案的设计,共分为三个部分:引导学生阅读《论语》、帮助学生理解《论语》、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

一、引导学生阅读《论语》
1.介绍《论语》的背景和重要性,让学生了解其产生的时代背景和作
者孔子的思想影响。

2.分析《论语》的结构,将《论语》分为不同的章节和篇目。

3.带领学生朗读《论语》中的经典句子和段落,引导学生体验《论语》的语言魅力。

二、帮助学生理解《论语》
1.介绍《论语》中的重要观点和思想,如孔子的仁爱之道、修身齐家
治国平天下的思想理念等。

2.分析《论语》中的关键词语和词组,帮助学生理解其中的内涵和用法。

3.解读《论语》中的对话和行动,明确每个对话场景的背景和目的,
帮助学生理解每个故事的含义。

三、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
1.设计一些与《论语》相关的思考问题,如为什么孔子的思想对中国
影响这么深远?孔子的思想在现代社会是否有可借鉴之处?
2.带领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不同观点和解读《论语》的角度,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3.鼓励学生创造性地运用《论语》中的观点,如在日常生活中如何践行孔子的仁爱之道等。

通过以上教案设计,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论语》的内容,同时也能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优秀的教案设计需要根据学生的年龄和认知水平进行适当调整,确保教学效果的最大化。

《 论语》阅读指导课教案

《 论语》阅读指导课教案
2.孔子思想的核心是“仁”和“礼”两个字。现在,请你选择其中你感兴趣的一个字,写在本子上。
请你打开书,你会发现有很多篇章提到了你挑选的这个字。请你选择其中的几篇,结合注释与译文,自己阅读,把文字弄懂,说一说你的感受。(学生读。)
五、汇报。
指生朗读自己选择的篇目,并谈自己的理解。教师相机纠正、总结。学生谈感受。
三、初步了解《论语》。
现在请同学们打开《论语》,看一看目录,再大体浏览一下正文内容。说说你对《论语》这本书的印象。
教师相机归纳《论语》特点:文字古奥;大部分篇章比较简短;叙事较少,人物对话较多;每篇的题目基本按每篇开头两个或三个字命名……
孔子的言行被弟子和再传弟子记录下来,编纂成书,就是《论语》。 请迅速阅读我提供给大家的资料。(课件出示。学生自读。)
五年级下学期大阅读课教案
时间:2021年 月 日
阅读内容
《论语》阅读指导课
设计教师
执教教师
阅读目标
1.大体了解《论语》内容,了解孔子思想、言行的历史背景,明白《论语》及孔子思想对于古代社会的意义。
2.找到适合自己的读《论语》的方法;分析《论语》及孔子思想的现代意义。
慧的兴趣。
《论语》被奉为神圣的经典。它辞约义丰,通过这些文字,可以重现一位睿智但是富有生活气息的孔子,会让人喜欢他,亲近他,乐意接受他的思想。
四、试读《论语》。
1.大家有没有发现,《论语》其实还有一个更明显的特点:整本书内容很散,没有明确的结构与顺序,每一则都好像是随机安排的,前文与后文没有明显的联系。
目前,读《论语》有两种比较流行的读法:第一种读法:从头到尾,依序而读。第二种读法:以孔子或者《论语》的思想主题或者概念为主线来读。结合《论语》的特点,你觉得哪种读法更好?为什么?(预设:第二种更好。因为第一种读法会让人感到“杂乱无章”,枯燥乏味,读着读着就没兴趣,没信心了。而《论语》不是杂乱无章,而是有章可循的。第二种以概念为线索,更容易梳理,能读得更系统。)接下来我们就用这种方法来读《论语》。

杨绛:我是怎样读《论语》的

杨绛:我是怎样读《论语》的

杨绛:我是怎样读《论语》的我很羡慕上过私塾的人,“四书五经”读得烂熟。

我生在旧时代的末端,虽然小学、中学、大学的课程里都有国文课,国文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数学、理科和英文。

我自知欠读的经典太多了,只能在课余自己补读些。

“四书”我最喜欢《论语》,因为最有趣,读《论语》,读的是一句一句话,看见的却是一个一个人,书里的一个个弟子,都是活生生的,一个一个样儿,各不相同。

孔子最爱重颜渊,却偏宠子路。

钱钟书曾问过我:“你觉得吗?孔子最喜欢子路。

”我也有同感。

子路很聪明,很有才能,在孔子的许多弟子里,他最真率,对孔子最忠诚,经常跟在夫子身边。

孔子一声声称赞“贤哉回也”,可是和他讲话,他从不违拗(“不违如愚”)。

他的行为,不但表明他对夫子的教诲全都领悟,而且深有修养。

孔子不由得说,“回也非助我者也”,因为他没有反应。

孔子只叹恨“吾见其进也,未见其止也。

”子路呢,夫子也常常不由自主地称赞,例如“由也兼人”“片言可以折狱者,其由也欤?”“子路无宿诺”等。

子路听到夫子的称赞就喜形于色,于是立即讨得一顿训斥。

例如孔子说:“道不行,乘槎浮于海,从我者,其由欤?”“子路闻之喜”。

孔子接下就说:“由也,好勇过我,无所取材。

”孔子曾称赞他假如穿了破棉袍儿,和穿狐皮袍的人站在一起,能没有自卑感,引用《诗经?邶风》的“不忮不求,何用不藏”,子路终身诵之。

孔子就说,这是做人的道理,有什么自以为美的。

又如孔子和颜回说心里话:“用之则行,舍之则藏,惟我与尔有是夫!”子路就想挨上去讨夫子的称赞,卖弄说:“子行三年,则谁与?”夫子对子路最不客气,马上给几句训斥:“暴虎冯河,死而无悔者,吾不与也。

必也临事而惧,好谋而成者也。

”孔子对其他弟子总很有礼,对子路却毫不客气地提着名儿训他:“由,诲汝知之乎?……”子路对夫子毫无礼貌。

孔子说:“必也正名乎?”他会说:“甚矣子之迂也。

……”孔子不禁说:“野哉!由也。

”接着训了他几句。

颜回最好学,子路却是最不好学,他会对夫子强辩饰非,说“何必读书,然后为学。

《论语十则》读后感(精选25篇)

《论语十则》读后感(精选25篇)

《论语十则》读后感《论语十则》读后感(精选25篇)《论语十则》读后感篇1《论语十则》主要讲两大方面:一是方法和学习态度;二是讲有关于思想修养方面的。

《论语》使我懂得如何处世待人,教给了我正确的学习方法和学习态度。

其中有几句论语,我受益非浅。

“温故而知新。

”这句话讲的是学习方法,它的意思是:温习旧知识后,就会有新的发现,新的体会。

我对这句话有较深的体会:我时常会拿起小学时的课本来复习,每次复习后,就会比以前有更深的理解,更深的体会,有时还能发现一些以前不曾注意的新的知识,由此可见复习的重要性,何乐而不为呢“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这句话讲的是处世之道。

意思是:自己所厌恶的事,就不要施加到别人的身上。

不是吗自己不喜欢的事或物,怎样能够强施到别人身上呢举个例子吧:开学时,要发新课本给同学,如果她/他发现有一本课本缺了个角或有破损,就立刻发给了别人,这就是错误的做法。

我们就应学习鲁迅先生,为自己想的少,为别人想的多。

如果人人都能学习鲁迅先生,这世间该多么的完美,多么的和谐啊!“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这句话的意思是:寒冷的冬天,才会明白松柏是最后落叶的。

读了这句话,可想而知,松柏是多么坚韧不拔,是那么经得起恶劣环境的考验。

我们不正需要这种精神吗不论在如何恶劣的环境中,都就应坚强不屈,高风亮节!抗战英烈吉鸿昌,应对着敌人的酷刑,毫不畏惧,大义凛然;烈士罗学瓒在狱中坚强不屈,同敌人进行了坚决的斗争;共产党员贾起应对国民党的严刑拷打,但他沉着冷静,英勇不屈,严守党的秘密……这些烈士,他们这种坚强不屈的品格,是多么令人肃然起敬!然而,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也免不了要碰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和挫折,但是我们决不能退缩,就应坚强应对,鼓起勇气战胜困难,勇往直前!透过学习《论语十则》,使我明白了:学习要讲究方法;遇到困难,就得去克服它;还懂得了处世之道——“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论语十则》读后感篇2有句话说得好:”半部论语治天下。

(论语选读)《论语》导读教材

(论语选读)《论语》导读教材
学 温故知新 谨言慎行
为人处世
以身作则,推己及人
学习态度:
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耻:意动用法,以…..为耻;下:形容词做名词,不如 自己的人。
孔子说:“聪敏好学,不认为向不 如自己的人请教是羞耻。”
2020/10/1
名著导读《论语》
24
❖学习规律: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故:形容词用作名词,旧的知识。
论语 地位
《论语》是儒家最重要的经典之一,
后来被尊奉为儒家经典,成为《四书》
(包括《论语》、《孟子》、《大学》、
《中庸》)中的一种,甚至被尊为儒家
之《圣经》。
《论语》从西汉开始就已经成为了读
书人必读的著得极其重要。在现代,《论语》对于
研究孔子以及当时的政治、文化等更是
2020/10/1
名著导读《论语》
20
• 2、教育思想
2020/10/1
名著导读《论语》
21
兴办私学
2020/10/1
孔子以诗书礼乐教,弟子盖三千焉,身通六 艺者七十有二人名。著导读《—论—语》《史记·孔子世家》 22
温、良、恭、俭、让
有教无类
教育 思想
教 因材施教 循循善诱 启发式教学 举一反三
2020/10/1
名著导读《论语》
26
孔子论学习
•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 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 不如学也。
• 有教无类。
子贡问孔子说:“有没有一个字可以终身 奉行?”孔子说:“那就是恕道(宽仁之道)吧! 自己不想做的事,不要强加给别人。”
2020/10/1
名著导读《论语》
19

《论语十二章》学习指导及答案

《论语十二章》学习指导及答案

《论语十二章》学习指导及答案研究指导《论语十二章》是《论语》中的一部分,其中包含了一些重要的教诲和思考。

为了更好地研究和理解这些章节,可以采取以下策略:1. 阅读理解:先通读整个章节,了解内容的总体思想和结构。

然后逐段细读,理解每一句话的意义和蕴含的道理。

有必要时,可以参考相关注释或解释。

阅读理解:先通读整个章节,了解内容的总体思想和结构。

然后逐段细读,理解每一句话的意义和蕴含的道理。

有必要时,可以参考相关注释或解释。

2. 注重重点句子:章节中可能有一些关键句子或格言,这些句子通常包含了重要的教诲。

在研究过程中,着重理解并记忆这些句子,有助于深入理解章节的主题。

注重重点句子:章节中可能有一些关键句子或格言,这些句子通常包含了重要的教诲。

在学习过程中,着重理解并记忆这些句子,有助于深入理解章节的主题。

3. 思考和讨论:在阅读后,思考章节中所表达的思想和道德原则,并与自己的人生经验和价值观进行对比。

可以与他人一起讨论,分享思考和领悟。

这样可以加深对内容的理解,并从不同的角度得到更多启示。

思考和讨论:在阅读后,思考章节中所表达的思想和道德原则,并与自己的人生经验和价值观进行对比。

可以与他人一起讨论,分享思考和领悟。

这样可以加深对内容的理解,并从不同的角度得到更多启示。

4. 实践应用:将书中的道德原则和教诲应用到日常生活中。

通过实践所学,不断提升自己的品德和行为准则。

实践应用:将书中的道德原则和教诲应用到日常生活中。

通过实践所学,不断提升自己的品德和行为准则。

答案以下是对《论语十二章》中一些问题的简要回答:1. 学而第一- 问题:什么是研究的目的?- 答案:研究的目的在于不断追求真理和知识,提升自己的品德和智慧。

2. 学而第二- 问题:如何培养良好的品德和行为?- 答案:通过研究和实践,在日常生活中遵循仁爱、正直、诚实等道德原则,培养良好的品德和行为惯。

3. 学而第三- 问题:如何成为一个优秀的人?- 答案:通过不断研究和实践,提升自己的品德和智慧,同时具备宽容、谦虚、果断等优秀的品质。

《论语》读书笔记及心得感悟素材摘抄10篇

《论语》读书笔记及心得感悟素材摘抄10篇

《论语》读书笔记及心得感悟素材摘抄10篇一、的形式有哪些提纲式——以记住书的主要内容为目的。

通过编写内容提纲,明确主要和次要的内容。

摘录式——主要是为了积累词汇、。

可以摘录优美的词语,精彩的句子、段落、供日后熟读、背诵和运用。

仿写式——为了能做到学以致用,可模仿所摘录的精彩句子,段落进行仿写,达到学会运用。

评论式——主要是对读物中的人物、事件加以评论,以肯定其思想艺术价值如何。

可分为书名、主要内容、评论意见。

心得式——为了记下自己感受最深的内容,记下读了什么书,书中哪些内容自己最深,联系实际写出自己的感受。

即随感。

存疑式——主要是记录读书中遇到的疑难问题,边读边记,以后再分别进行询问请教,达到弄懂的目的。

简缩式——为了记住梗概、读了一篇较长后,可抓住主要内容,把它缩写成短文。

二、《论语》读书笔记及心得感悟素材摘抄10篇《论语》读书笔记1《论语》是中国儒家思想的前年经典绝学,是一部记载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书,其中大多是孔子回答弟子们的提问后所做的记录;有一部分是回答诸侯国君、卿大夫和各方人士的问题;还有一部分没有问题,只是记录孔子的一些言论.因此,《论语》中记载的言论涉及方方面面,充分反映了儒家思想的精髓,其中的很多思想至今对我们的言行都有很好的指导意义.例如在“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这句话中,孔子告诉我们如何正确对待已经学过的知识;在“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这句话中,我们知道读书而不思考就会茫然无所知,只空想而不读书就必然会产生疑惑等等.然而,如果我们仔细阅读《论语》,除了那些我们都很熟悉的千古名句之外,我们还会找到一些能够反映时代背景的语句.例如:“自行束脩以上,我未尝无诲焉.”它的意思是:学生主动带一束肉干来见我,是不会不教他的.我认为,当今社会的师生关系融洽,学生尊敬老师,老师爱护学生,这些都不需要物质来衡量的,而在孔子生活的那个年代,学生要送礼才可以得到老师的赐教,这足以反映出当时封建社会的腐朽.再如:“朝,于下大夫言侃侃如也;与上大夫言,誾誾如也;君在,踧踖如也,与与如也.”意思是说,孔子上朝的时候,与下大夫说话,侃侃而谈,从容不迫;与上大夫说话,态度和悦;君子在场时,说话局促不安.从中可以看出,孔子和不同等级的人说话态度明显不同,他的做法与当今以人为本、和谐社会是不相符的,充分说明孔子所处时代是一个等级分明的时代.此外,从“朋友之馈,虽车马,非祭肉,不拜.”(意思是说朋友送的礼物如果只有车马,没有祭肉,孔子也不会行拜礼)中,我们可以很清楚地看到,当时的人们很重视祭祀祖先,即使别人送再多的东西,如果没有祭肉,主人也不会高兴等.当然,虽然在《论语》中,我们看到了一些带有明显时代色彩,透露出封建社会的腐败气息的言论,但从整体上看,它带给我们更多的是做人做事的原则、治家治国道理,使我们受益匪浅.因此,它仍是一本好书,孔子也毫无疑问是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之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读《论语》栏目(3)读《论语》方法关于读《论语》方法,前贤有过不少说明,多是针对时弊,有所指而发。

这里摘引几段,略加解释,供读者参考。

(一)吃紧做人前面讲过,《论语》的中心思想是讲做人的道理,它在中国文化发展中的影响和意义主要也在这里。

《论语》所讲的做人道理,渗透在中国人生活中,代代相传,成为中国人安身立命的精神支柱,中华民族民族精神最重要的思想基础。

所以,我们读《论语》,首先和根本的,是学做人。

钱穆先生说:诸位莫问自己所研究者为何,皆应一读《论语》,懂得“吃紧为人”。

即是要在做人一事上扣紧。

中国传统义理重要正在讲“人”。

此则并非一项理论,成不成系统,合不合逻辑,或仅是一种知识。

一部《论语》,重要教人并不在知识或理论上。

(《再劝读论语并论读法》)宋代程子在谈到学《论语》时曾说:“今人不会读书。

如读《论语》,未读时是此等人,读了后又只是此等人,便是不曾读。

”强调读《论语》要使自己在为人处事上有所改变。

今天我们也应以这样的态度来读《论语》,以这样的标准来衡量读《论语》的成绩。

这种态度,这种标准,反映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基本精神。

《论语》上孔子说:“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

”他提倡“为己之学”,就是说学习的目的全是为了自己的提升和完善,而不是为了做给别人看,沽名钓誉。

程子提倡的学《论语》的态度和方法,就是体现了为己之学的精神。

即使是专业的学者,也不能离开这个基本点。

现在有的学者,研究儒学,却不注意自己的做人,只把儒学当作一种知识,或一种谋生的手段,结果自己的所作所为完全与儒学的要求背道而驰,甚至走上犯罪的道路。

这是很重要的教训。

所以读《论语》,首先是学做人,不是学知识。

如果只把儒学当作知识,学了不做,实际上也就丢掉了儒学最本质、最核心的东西,儒学也就会成为脱离社会生活,毫无现实价值的博物馆中的古董,(二)不先立论这是朱熹提出来的。

他说:某所以读书自觉得力者,只是不先立论。

读书须是虚心方得。

他圣人说一字是一字,自家只平着心去秤停他,都不使得一豪杜撰,只顺他去。

某向时也杜撰,说得终不济事。

如今方见得分明。

方见得圣人一言一字不吾欺。

他批评当时一般学者,不是虚心仔细体会孔孟经典原意,而是拿了自己的想法来解释经典,硬把自己的意思说成孔孟的原意,实际只是用经典来印证自己的观点。

诸儒不子细读得圣人之书,晓得圣人之旨,只是自说他一副当道理。

说得却也好看,只是非圣人之意,硬将圣人经旨说从他道理上来。

……他本要自说他一样道理,又恐不见信于人,偶然窥见圣人说处与己意合,便从头如此解将去,更不子细虚心看圣人所说是如何。

……只是将圣人经书拖带印证己之所说而已。

(以上引自钱穆《朱子新学案·朱子之四书学》)朱熹批评的是当时的一般学者。

但我们看,当前关于《论语》的著作和讲座,这样的情形也很不少。

朱熹还说:读《论语》,如无《孟子》;读前一段,如无后一段。

(《朱子语类卷十九》)读《论语》,就从《论语》本文来理解,不用《孟子》思想来解释;读哪一章就从哪一章来理解,不把后面的内容拿来解释。

这样说,也是强调不先立论。

对这一点,钱穆先生说:朱子教人读《论语》应专管《论语》,且莫问《孟子》、《中庸》,千万不要牵合他说强通为一。

此是朱子教人读书极关重要之一项,学者最当注意。

(《再谈论语新解》)不先立论,对于今天的读者特别重要。

一方面,今天的读者一般都不同程度地接受了许多西方观念,往往会不自觉地带着这些观念去理解经典。

另一方面,今天的许多注释、讲解《论语》的著作、讲演,往往也是像朱熹批评的那样,只是“硬将圣人经旨说从他道理上来”。

针对这种情况,我们读《论语》时,就特别要注意先放下一切先入之见,不先立论;读今人的著作时,尤其要注意认真探求《论语》本义,看其解释是否和与原文本义相合,而不是简单地接受那些合乎自己想法的东西。

陈寅恪在谈到写哲学史的时候,也说过这个问题。

他说,对古人思想必须“备艺术家欣赏古代绘画雕刻之眼光及精神,然后古人立说之用意与对象,始可以真了解。

所谓真了解者,必神游冥想,与立说之古人,处于同一境界,为其持论所以不得不如此之苦心孤诣,表一种之同情”。

也就是说,要设身处地去体会、去理解,切忌简单地用现代的观念去解释古人的思想。

如果只凭自己的现代的观念去理解、去写、去讲,结果所写所讲的就会只是自己的思想,而与古人无关。

(三)从《论语》本身了解孔子思想不先立论,一个重要的方面是不凭现代的观念去理解。

中西文化,在其思维方式、表达方法是都有显著的不同。

在读《论语》不能不加以注意。

钱穆先生说:中国思想,其从入之途及其表达方法,总与西方的有不同。

西方一位大哲学家的思想,总见其有线索,有条理,有组织。

他们提出一问题,关于其所用的名辞与观念,必先有一番明确的界说。

他们讨论此问题,千廻百折,必有一项明确的结论。

读中国书便不然。

若我们依着研究西方哲学的心习来向《论语》中寻求,往往会失望。

我们把研究西方人哲学思想的头脑来研究《论语》,每易于《论语》中提出许多不成问题的问题来,主要在于中西双方思想从入之途不同,因而其表达方法也不同。

读《论语》,应该依照孔子的思路来读,才能于孔子有了解。

孔子思想的表达方法,也即在《论语》里明白可见。

因此我们只该从《论语》本书来了解孔子思想,不该先自缚在西方哲学之格套中来寻求。

(《漫谈论语新解》)近代以来,西学传入,国学的研究也进入中西会通的阶段。

今日世界更进入经济全球化时代,不同文化的交流、碰撞愈益加强。

会通中西,吸取它文化的精华,丰富发展国学,是当务之急。

许多初学者也往往对中西会通、中西比较有浓厚的兴趣。

关注这个问题是好的,然而须知如此做的基础是对中华文化的特质和中西文化的差异有深刻的了解。

特别对于初学者来说,不注意了解中华文化的特质和中西文化的差异,自觉或不自觉地以西方文化的思维方式来理解《论语》,或急于作中西比较,都将不能真正理解《论语》和中华文化。

这是特别需要提出引起注意的。

(四)逐字逐句求解,读一章得一章之益从学做人的目的出发,读《论语》可以有一个很简单的读法。

初读的时候,不必一开始就要求对孔子思想、对《论语》的内容有全面的系统的把握,也不必一开始就要求对什么是“仁”?什么是“礼”?仁和礼的关系怎样?孔子的思想体系是什么样?等等问题作出回答。

你可以一章一章地读,哪一章读了有体会,有收获,就好好体会,用到自己的身上去;哪一章读不懂,或觉得没有意思,可以把它跳过去,先不管它。

也许你以后再来读的时候,对这些内容就会有新的体会。

读的时候,也不一定非要拿出半天一天完整的时间;可以把书带在身边,有空时随时拿出来,读上一章、两章;今天读一章,明天读两章,日积月累,日子长了,一章一章体会得多了,逐渐也就可以对一些问题有比较全面的了解了。

《论语》一共才四百多章,要不了多长时间就可以读完。

逐章逐句求确解,也是读《论语》的基本方法。

钱穆先生说:我劝人读《论语》,可以分散读,即一章一章地读;又可以跳着读,即先读自己懂得的,不懂的,且放一旁。

你若要精读深读,仍该如此读,把每一章各别分散开来,逐字逐句,用考据、训诂、校勘乃及文章之神理气味、各律声色,面面俱到地逐一分求,会通合求。

明得一字是一字,明得一句是一句,明得一章是一章。

且莫先横梗着一番大道理、一项大题目在胸中,认为不值得如此细碎去理会。

(《孔子诞辰劝人读论语并及论语之读法》)读《论语》贵于读一章即得一章之益。

……逐字逐句求解,解得一句,即明白得此一句之义理,即可有此一句之受用。

若解释得多了,凡属《论语》论仁处,我都解得了;《论语》不提到仁字处,我亦解得了;孔子论仁论道的真意义,我自然也解得了。

此是一“会通”之学。

义理在分别处,亦在会通处。

会通即是会通其所分别。

若《论语》各章各节,一句一字,不去理会求确解,专拈几个重要字面,写出几个大题目,如“孔子论仁”,“孔子论道”之类,随便引申发挥;这只发挥了自己意见,并不会使自己真了解《论语》,亦不会使自己对《论语》一书有真实的受用。

那是自欺欺人,又何必呢?这里他指出的“先横梗着一番大道理、一项大题目在胸中”,“专拈几个重要字面,写出几个大题目,如“孔子论仁”,“孔子论道”之类,随便引申发挥”;而不注意对《论语》逐章逐句认真求确解,是当前许多读者的通病,特别要引起读者注意。

(四)要兼读注读《论语》和其它经典,要注意在读本文的同时读注;经典的注,是前人研究成果的结晶,其中有对古代社会背景、名物、制度等的考据,有注者对经典义理的理解、发挥和对经典文字的诠释;不读注,无法读懂经典原文。

“读《论语》兼须读注。

《论语》注有三部可读:一是魏何晏《集解》,一是宋朱熹《集注》,一是清刘宝楠《正义》。

普通读《论语》,都读朱子注。

若要深读精读,读了朱注,最好能读何晏所集的古注,然后再读刘宝楠的清儒注。

不读何、刘两家注,不知朱注错误处,亦将不知朱注之精善处。

”(钱穆:《孔子诞辰劝人读论语并及论语之读法》)前人的注,多有不同,也是须要注意之处。

凡看文字,诸家说有异同处最可观。

谓如甲说如此,且樳扯住甲,穷尽其词。

乙说如此,且樳扯住乙,穷尽其词。

两家之词既尽,又参考而穷究之,必有一真是者出矣。

(朱熹)从来解说《论语》者多矣,几于每字、每句、每章必有异说。

每有异说,亦多在两三说以上。

惟学者治异说,切戒有好异心,切戒有好胜心。

贵能平心静气,以实事求是之心读之。

每得一异说,与文理文气上孰当孰否?于考据训诂上孰得孰失?与义理阐发上孰精孰粗?贵能细心寻求。

《论语》本文,若平淡易简;然学者能循此求之,一说之外复有一说,众说纷纭,而各有所见,亦各有所据。

正在此等处,可以长聪明,开思悟,闻见日广,识虑日精。

仅于《论语》一书能如此求之,而义理、考据、辞章三方面之进益,有不知其然而然者。

有日新月异,益深益远,已臻于为学之上乘而初不自觉者。

(钱穆:《孔子诞辰劝人读论语并及论语之读法》)对于前人的不同意见,需要认真研究,作出自己的判断和选择。

前人注释有的未必符合孔子原意,但这些材料对于今人了解儒学和儒学的发展也是有意义的,不宜轻言其错误。

儒学发展的特点之一,就是后儒往往是通过注释阐述自己的新思想,从而使儒学得到丰富和发展。

简单地将它宣布为“不合孔子原意”、“错误”或“假孔子”,就否定了孔子、儒家思想的发展,从而不可能对孔子和儒家思想有正确的了解。

钱穆先生说:《论语》中任何一字一句,自古迄今,均有甚多异义、异说、异解。

在此许多异解中,我们不当批评其孰是孰非,孰好孰不好,而只当看其孰者与《论语》原文本义相合。

此处却不论义理,只论考据。

(《谈论语新解》)(五)不要忽略具体的人和事《论语》的中心思想是讲做人,其重要特点是就具体的人和事来讲,不是讲一套理论。

所以读《论语》不能只注意直接谈到思想的部分,而忽略了谈到具体人和事的部分。

钱穆先生说:全部《论语》,多是在讲具体的实人和实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