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应该怎样读《论语》

合集下载

初一上册语文论语十二章课文及知识点

初一上册语文论语十二章课文及知识点

初一上册语文论语十二章课文及知识点初一上册语文论语十二章课文1、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

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

可谓好学也已。

”《学而》2、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八佾》3、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

”《里仁》4、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里仁》5、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里仁》6、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雍也》7、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泰伯》8、子曰:“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

譬如平地,虽覆一篑,进,吾往也。

”《子罕》9、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子罕》10、颜渊问仁。

子曰:“克己复礼为仁。

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

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

”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颜渊》11、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卫灵公》12、子曰:“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

迩之事父,远之事君。

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

”《阳货》初一上册语文论语十二章教案【学习目标】一、了解作者孔子及《论语》,全面了解孔子的思想主张。

二、翻译文句,积累重点词语三、理解文意,理解各章主旨【重点难点】重点:目标二难点:目标三、目标一的了解孔子的思想主张。

【课时数】二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论语》是一部涉及人类生活诸多方面的儒家经典著作。

孔子的言行涉及孝道、治学、治国、为政等诸多方面,为历代所推崇,他的思想言论不一定与我们今天所处的时代相吻合,但我们可以辩证学习,学习其中的精华。

二、预习检测1.复述孔子及《论语》的相关常识要点。

孔子(公元前551--公元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市东南)人。

《论语》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十二章

《论语》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十二章

《〈论语〉十二章》说课稿尊敬的各位专家、评委你们好!我是号参赛者,今天我要和大家分享的说课题目是《〈论语〉十二章》,在说课的过程中希望得到专家的批评和指导。

一、说教材《〈论语〉十二章》是七年级上册的内容。

它出自经典著作《论语》。

本课着重叙述了求知态度、学习方法、修身做人三方面内容。

语言精炼,思想深刻而丰富,学好这一课对于身心快速发展的中学生来说,显得极为重要,意义和影响十分的重大。

所以作为老师我一定要想办法让同学们在学好知识的同时,从中获得古圣先贤的学习的方法、态度,感受他们高尚的个人品质。

二、说学情我们的学生求知欲强,思维活跃,视野开阔,富有个性,在以前通过语文学科的学习,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语文知识素养,他们渴望学到更多更有趣的语文知识。

在教学中为学生留出自由发挥的空间,能有效的提高学生的学习语文的兴趣。

依据课程标准和教材的结构特点及学情,我设计了以下教学目标:三、说目标1、利用工具书注音、解义。

2、了解作品及作者相关知识。

3、理解课文所蕴含的深刻哲理,并把所学知识、道理付诸于实践。

四、说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通过学习重点文言词语,理解各则语录,培养学生阅读理解文言文的能力。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所蕴含的深刻哲理,并培养学生把所学知识、道理付之于实践的意识。

五、说教法结合“以学为主,精讲精练”的教学模式,确定课堂教学方法以问题式、启发式为主,结合讲授式教学方法达到精讲精练,使教学过程真正成为学生的学习过程。

六、说学法学生学习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学生主动获取、整理、贮存、运用知识和获得学习能力的过程,因此在本节课的教学中主要培养学生学会通过自学、观察、阅读、等方法获取相关知识,使学生在探索研究过程中提高分析、归纳、推理能力。

七、说教学过程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有人说,若中国人不知道有孔子,不能算是有思想的中国人;知道了孔子,而不知道《论语》,也不能算是有思想的中国人。

“半部《论语》治天下”,它形象地概括了这部儒家经典对后世的卓越贡献。

浅析《论语》中的学习观

浅析《论语》中的学习观

文史纵横丨浅析《论语》中的学习观张琴诗(湖南科技大学人文学院 湖南湘潭 411100)【摘 要】 本文阐释了孔子《论语》中的学习观:乐学原则——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注重道德实践的原则——行有余力,则有学文;时习总结的原则——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学思结合原则——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虚心向学的原则——知之为知之,不知为知不知,是知也;终身学习的原则——吾十有五而志于学;先立己再立人的原则——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关键词】 孔子;《论语》;学习观后人常称“半部《论语》治天下”,从这一句话可窥知其价值之大。

《论语》一书记载了孔子一生的言行及其思想,而孔子作为我国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其论语一书中包含了大量的学习以及教育方面的思想,单是这个“学”字,出现的次数高达64次,而“好学”这个词出现了15次。

因此,在本书中关于学习和教育方面的讨论占据了极大的比重。

当今时代,探讨论语中的学习观,对中学生乃至大学生的教育、教学都非常重要。

本文试从《论语》一书入手,简要探讨其书中蕴含的学习原则,兼及论述对当代中学生教育的启示。

一、乐学原则——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论语》的开篇就是“学而篇”,而开篇的第一句话又是我们耳熟能详的“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学习之后,经常复习它,不也是一件很快乐的事情吗?对于古人来说,确实如此。

因为古人对于学习,完全是发自内心的自觉、自愿、喜爱,他们的读书并不以取得任何功名为目的,是一种脱离功利性目的的学习。

而且他们的学习不单单仅是指课本上的道德学问,还有生活中的各种学习实践,他们的学至少包含了这两方面。

随着时代的发展,今天的学习与古人的学习已经有大大的不同了,并不是说今天的学习富含功利性目的,而是我们的学习已经被逼着向功利性目的进发。

在每一个阶段,我们都会面临升学压力,小升初、初升高,高中考大学,每一个阶段,但凡你考不上,没学上,家长们都会问:“考不上学,不读书,你能干什么呢?”为什么不上学,就没有出路呢?因为我们已经被时代的发展改变了,我们成为了手无缚鸡之力的读书人,除了读书,一直读下去,没有任何别的出路。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11课内容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11课《论语》十二章课文原文及教案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11课内容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11课《论语》十二章课文原文及教案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11课内容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11课《论语》十二章课文原文及教案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为政》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为政》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为政》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贤哉,回也!”《雍也》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雍也》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述而》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述而》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子罕》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子罕》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子张》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了呢?同朋友交往是不是诚实可信了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不是复习了呢?”孔子说:“我十五岁开始有志于做学问,三十岁能独立做事情,四十岁(遇事)能不迷惑,五十岁知道哪些是不能为人力所支配的事情,六十岁能听得进不同的意见,到七十岁做事才能随心所欲,不会超过规矩。

”孔子说:“温习学过的知识,可以从中获得新的理解与体会,那么就可以凭借这一点去做老师了。

”孔子说:“只是学习却不思考就会望文生义,迷惑而无所得,只是思考却不学习就会精神疲倦而无所得。

”孔子说:“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一竹篮饭,一瓢水,住在简陋的小巷子里,别人都忍受不了这种穷困清苦,颜回却没有改变他好学的乐趣。

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孔子说:“知道学习的人比不上爱好学习的人;爱好学习的人比不上以学习为乐趣的人。

”孔子说:“我整天吃粗粮,喝冷水,弯着胳膊做枕头,也自得其乐。

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我把它看作天上的浮云。

论语十二章顺序顺口溜

论语十二章顺序顺口溜

论语十二章顺序顺口溜
一、论语十二章概述
《论语》作为儒家经典,共有十二章,分别是:学而、为政、八佾、里仁、公冶长、雍也、述而、泰伯、子罕、乡党、先进、颜渊。

这十二章涵盖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体现了儒家的道德观、政治观和教育观。

二、篇章顺序顺口溜内容解析
为了更好地学习《论语》,我们可以将其十二章的顺序编成顺口溜,以便于记忆:
学而第一,为政第二,八佾第三,里仁第四,
公冶长第五,雍也第六,述而第七,泰伯第八,
子罕第九,乡党第十,先进第十一,颜渊第十二。

三、顺口溜在论语学习中的应用
1.记忆辅助:通过顺口溜,可以帮助我们快速记住《论语》的篇章顺序,便于日常学习和复习。

2.理解篇章关系:顺口溜反映了《论语》各篇章的主题和内容,有助于我们理解篇章之间的关联。

3.把握儒家思想:通过学习顺口溜,可以概括了解儒家思想的基本观点,为进一步研究打下基础。

四、总结
《论语》十二章顺口溜为我们提供了一种便捷的记忆方法和理解途径。

要想深入研究《论语》和儒家思想,还需在实际学习中不断阅读、思考和践行。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11课《论语》十二章课文原文及教案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11课《论语》十二章课文原文及教案

【导语】《论语》是⼀部记录孔⼦和他弟⼦的⾔⾏的书,由若⼲篇章组成,内容⼤多是关于学习、道德修养、为⼈处世的⼀般原则。

准备了以下内容,供⼤家参考!课⽂ ⼦⽈:“学⽽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远⽅来,不亦乐乎?⼈不知⽽不愠,不亦君⼦乎?”《学⽽》 曾⼦⽈:“吾⽇三省吾⾝:为⼈谋⽽不忠乎?与朋友交⽽不信乎?传不习乎?”《学⽽》 ⼦⽈:“吾⼗有五⽽志于学,三⼗⽽⽴,四⼗⽽不惑,五⼗⽽知天命,六⼗⽽⽿顺,七⼗⽽从⼼所欲,不逾矩。

”《为政》 ⼦⽈:“温故⽽知新,可以为师矣。

”《为政》 ⼦⽈:“学⽽不思则罔,思⽽不学则殆。

”《为政》 ⼦⽈:“贤哉,回也!⼀箪⾷,⼀瓢饮,在陋巷,⼈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贤哉,回也!”《雍也》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雍也》 ⼦⽈:“饭疏⾷,饮⽔,曲肱⽽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不义⽽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述⽽》 ⼦⽈:“三⼈⾏,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从之,其不善者⽽改之。

”《述⽽》 ⼦在川上⽈:“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罕》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罕》 ⼦夏⽈:“博学⽽笃志,切问⽽近思,仁在其中矣。

”《⼦张》译⽂ 孔⼦说:“学了(知识)然后按⼀定的时间复习它,不也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从远⽅来,不也是很快乐吗?⼈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恼怒,不也是道德上有修养的⼈吗?” 曾⼦说:“我每天多次反省⾃⼰:替别⼈办事是不是尽⼼竭⼒了呢?同朋友交往是不是诚实可信了呢?⽼师传授的知识是不是复习了呢?” 孔⼦说:“我⼗五岁开始有志于做学问,三⼗岁能独⽴做事情,四⼗岁(遇事)能不迷惑,五⼗岁知道哪些是不能为⼈⼒所⽀配的事情,六⼗岁能听得进不同的意见,到七⼗岁做事才能随⼼所欲,不会超过规矩。

” 孔⼦说:“温习学过的知识,可以从中获得新的理解与体会,那么就可以凭借这⼀点去做⽼师了。

” 孔⼦说:“只是学习却不思考就会望⽂⽣义,迷惑⽽⽆所得,只是思考却不学习就会精神疲倦⽽⽆所得。

《论语》十二章

《论语》十二章
2、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 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 乎?传/不习乎?”
注意朗读节奏
3、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 /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 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 逾矩。”
4、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 矣。”
5、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 /则殆。”
治学的人重要视品德修养,多次反躬 自省。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 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 所欲,不逾矩。”
道德修养并非一朝一夕可以完成,要经 过长时间的学习,循序渐进,方能达到。
第七章
分析文义
代词,学问
……的人 喜欢、爱好
• 子曰:“知 之
者 不如 好之者,
注意朗读节奏
6、子曰:“ 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 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贤哉,回也!”
7、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 不如乐之者。”
8、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 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 /如浮云。”
注意朗读节奏
9、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 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 饭疏食饮水 • 古:冷水 • 今:无色无味无臭的液体
古今异义
• 匹夫不可夺志也 • 古:普通人 • 今:无学识、无智谋的人
• 吾日三省吾身 • 古:多次 • 今:数词,三
词类活用
• 学而时习之 • 时:名词-状语,按时
• 吾日三省吾身 • 日:名词-状语,每日,天天
• 温故而知新 • 故、新:形容词-名词,旧的知识、新的体会
论语 十二章 孔子
学习目标
1、有节奏地朗读并背诵课文; 2、理解课文思想内容,联系实际, 说一说在现实生活中的意义,并对照 反省自己; 3、初步了解学习古文的方法和规律, 积累文言词汇并正确翻译课文。

《论语》说课稿

《论语》说课稿

《论语》说课稿《论语》说课稿《论语》说课稿1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评委、各位老师:大家好!今天我的说课篇目《〈论语〉十二章》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论语〉十二章》是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第12课课文。

它选自于我国儒家经典著作《论语》,是一本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论的语录体古藉。

第三单元所谈论的“学习生活”这个话题,所选课文侧重于写学习生活,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其中,《论语》是我国古代文献中的一部巨著,是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遗产,对我国几千年的封建政治、思想、文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即使在今天,其精华部分依然为人们所效法。

课文中所选的《〈论语〉十二章》,着重叙述了求知态度、学习方法、修身做人三方面内容。

其丰富的语言精华和深刻的思想精髓,对于心理发展正处于萌芽状态的初中生,具有十分重要的教育意义。

二.知晓学生学情1、从教育心理学的分析看学情:这是同进入七年级后第二次学习文言文,学生对文言文的理解尚且存在一定难度,而且学习兴趣较低。

2、从学生基础分析:我们位于城乡结合部,生源严重不足,所照学生基础薄弱,因此在具体教学过程中问题的设置应降低难度。

2、要上好这节公开课,教师必须在预习课上加强对学生的指导。

三、学法和教法1、根据学生学情,我们在预习课上应指导学生要充分借助课文注释和工具书,弄清实词的含义,理解每一章语录的意思。

为将来继续学习古文打下坚实基础。

2、分类整理归纳法这是一种整理性的课堂学习活动,也称作“理读”。

而同时这也是一种带有理性色彩的课堂学习活动,它所养成的是一种分类整理的能力及习惯。

这种能力及习惯训练得越早,学生对语言材料归类的意识就越强。

这也符合语文新课标的要求。

3.情景教学法(德育方式)古人云:“道非文不著,文非道不生”,“文以载道”。

教师充分利用语文课文中生动、丰富的德育材料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

从学生的心理需求出发点拨学生。

初中学生已逐渐产生了丰富的精神需求,他们渴望知识,追求真善美,思考人生的价值,希望得到理解和尊重。

七年级语文《论语十二章》教案

七年级语文《论语十二章》教案

《《论语》十二章》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掌握《论语》十二章中的重点词汇,理解文中的重要句子。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诵读、小组讨论、比较分析等方法,让学生逐步理解文中的思想内涵。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让学生体会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掌握《论语》十二章的基本内容,理解孔子思想的核心。

难点:深入理解《论语》十二章中的思想内涵,将其与现代社会价值观相结合。

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故事导入,讲述孔子与其弟子之间的趣事,引起学生的兴趣。

2. 讲授新课:逐章讲解《论语》的内容,强调重点词汇和句子的含义。

3. 课堂互动:组织小组讨论,让学生交流心得,分享体会。

4. 巩固练习:布置相关练习,加强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5. 归纳小结:总结本课所学内容,强调孔子的思想核心。

四、教学方法和手段1. 教学方法:采用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自主思考。

2. 教学手段: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增强课堂的互动性和趣味性。

五、课堂练习、作业与评价方式1. 课堂练习:让学生即时回答问题,检验其对课文的理解。

2. 作业:布置相关阅读材料,要求学生撰写心得体会。

3. 评价方式:综合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进行评价。

六、辅助教学资源与工具1. 教学PPT:提供清晰的课文结构和重点词汇解释。

2. 相关视频材料:播放有关孔子思想的讲座或影片。

3. 学习网站:推荐有益于学生深入理解孔子思想的在线资源。

七、结论通过学习《论语》十二章,学生对孔子的思想有了初步的认识和理解,这不仅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也对其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有积极影响。

八、教学反思1. 本课教学中成功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2. 在教学过程中,应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鼓励他们提出自己的见解。

儒家经典《论语》读后感500字多篇

儒家经典《论语》读后感500字多篇

儒家经典《论语》读后感500字多篇儒家经典《论语》读后感1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这里讲的是如何调和“学”和“思”的矛盾。

作为一个理科的学生,我觉得我对这个问题有相对深入的理解。

只学而不思,不易发现别人的错误,也不容易有自己的思想。

就像读《论语》,买一本书回来,刷刷几下读完,即使过目不忘,学到的也是别人的东西。

思而不学,则会进展缓慢,而且容易钻进牛角尖出不来。

这时如果能够参考一下以往人们对同一问题的看法,则很可能会有豁然开朗的感觉。

荀子也说过“吾常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所以,孔子告诉他的弟子,在学习中要把握好“学”和“思”这对矛盾。

人们常挂在嘴边的话,我竟然不知出于《论语》。

像“父母在,不远游。

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道不同,不相为谋,任重而道远,死而后已,朽木不可雕也。

三十而立。

”我读《论语》这部书,当然不是想从中觅得修身、齐家的孔门秘传。

我只是在这部书中认识了一个迂阔率性、明知其不可而为之的孔子,一个多才多艺、诲人不倦的孔子,一个食不厌精、懂得生活乐趣的孔子。

学贯中西的学者们常把孔子和古希腊哲人苏格拉底相提并论。

苏格拉底是被雅典民主政权处死的,据说是自由精神阻止他逃亡。

但我更喜欢孔子的直言不讳:“道不行,乖桴浮于海”,这同样是一种自由精神。

打开《论语》去读,像是穿越几千年的时光隧道,看到群雄逐鹿,争霸天下的春秋时期,产生了孔子一个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

他的言行论述了孝道、治学、治国、为政,为历代君王所推崇,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儒家思想――中庸之道。

他的思想言论不一定与我们今天所处的时代相吻合,但对于影响了几千年的中国文化的经书,是有必要一读的。

儒家经典《论语》读后感2高山之所以高,是因为它不嫌弃一粒粒比自己小的石子。

密林之所以密,是因为它不嫌弃一棵棵比自己小的树苗。

——题记《论语》是儒家学派的著作之一,记录了孔子与其弟子的言行。

其中不少言论富含哲理,闪烁着智慧的光芒。

论语作文550字(通用8篇)

论语作文550字(通用8篇)

论语作文550字(通用8篇)论语作文550字篇1这个学期,我们学习了论语里的古文,里面有教人们做人的道理.比如: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着,鲜矣;好犯上者,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意思是:有子说:"他(她)做人孝顺父母,尊重兄弟,而喜欢冒犯长辈的人是少见的;不喜欢冒犯长辈,而喜欢作乱的人是没有的.君子要致力于根本,根本确定做人的道理.孝顺父母,尊重兄弟,它是仁的根本."而我却没有做到孝顺父母.父母们总是叫我去收拾碗,我都拒绝了,他(她)们叫我去买东西,我也拒绝了.只要是父母们叫我去干的事情,我都没有完成.有一次,母亲叫我去买面包,我没答应,这次她生气了:"只会吃,不会做,真是一个窝囊废."说完,还打了我.母亲从不打我,从不骂我,从不生我的气,这次她是真的发怒了.我伤心极了,躲到被子里去哭.从这学期学了论语后,我下定决心:从现在开始,只要父母吩咐我去做任何事情,我都要全力以赴.学了论语对人是非常有用的!会让人体会到:父母的辛苦,父母的用意,父母的伟大!虽然父亲有时候让我干的活比较重,但是他们是为了让我体会到劳动的收获!虽然我犯错时被他们批评了,但是我不怨恨他们,因为我知道:他们表面是在批评,但暗中却是在教育着我不要再犯同样的错误.这就是一种爱,这种爱是别人感受不到的爱!论语作文550字篇2我读论语的时间不长,也没有通篇详细的读,但是却在字里行间已经被孔子深深的感动,为他的胸襟和智慧折服!大家尽管有这样那样的看法,但是请想一想:纵观世界历史,有哪一位思想家象孔子这样两千多年还被后人这样敬仰和传诵?孔子一生甚至都没有一部自己的著作,仅凭着学生们记录他言行的这部论语就能让我们如此受用终生.汉初,大儒叔孙通向刘邦说“夫儒者,难于变革,可与守成”。

斯言一出,遂使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文化,成为两千多年来各朝代长治久安的“守成”之学。

中学生论语诵读比赛稿子

中学生论语诵读比赛稿子

中学生论语诵读比赛稿子案例一:亲爱的老师、同学们:今天,我读了”子曰:学如不及,犹恐失之。

“意思是”孔子说:学习好像生怕赶不上,又害怕把学到的东西丢掉了。

“配的启蒙故事是《映雪读书》,讲的是孙康小时很爱学习,常常感到时间不够用,很想夜以继日地攻书,可家时贫穷,没钱买油点灯,一到天黑就没办法学习了,特别是到了冬日,漫长的黑夜他有时很难入睡,实在没办法,他只好白天多看书,晚上睡在床上默默背诵。

一天夜里,他一觉醒来,忽然发现窗外透进几丝白光,他开门一看,原来是下了一场大雪,到处一遍白茫茫的,他突然灵机一动,能不能借着雪光读书呢?他急忙回屋拿来书,借着雪光一看,字迹很清楚,比一盏小油灯还强。

从此以后,孙康经常夜里蹲在雪地里映着雪光苦读,把全部精力都投入在书里,不觉得寒冷和疲倦,孙康刻苦攻读,终于成了著名的学者。

我想孔子这句话是在告诉我们学习不能放松,一放松就要退步,必须有危机感,只有这样才能够更加努力地学习,新东西学的更快,学过的东西记得更牢。

启蒙故事里的孙康就是这样做的,在那样苦的情况下攻读,所以能成为著名的学者。

我们做为学生就更应该向他学习,何况我们现在的条件这么好,根本不用受那样的苦,没有理由不好好地学习。

案例二: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我今天演讲的题目是《传承国学经典》“论语者,二十篇;群弟子,记善言……”听,这是我们任湾小学的学生在诵读。

这稚嫩的童音,让我的思绪飞扬。

不知不觉中,我跨越时空,走进了两千多年前孔子生活的春秋时代,去聆听他的谆谆教诲、去感受他的人生智慧,去追寻他的敦厚之风。

孔子关于学习的态度是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这是《论语》中给我感触最深的两则。

前一则是说几个人走在一起,那么其中必定有可以当老师的人;后一则告诉我们敏捷而努力地学习,不以向不如自己的人请教为耻。

这两句话虽然出自两千多年前的孔子之口,但至今仍是至理名言,意义至大。

2023最新-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11课《论语》十二章课文原文及教案优秀10篇

2023最新-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11课《论语》十二章课文原文及教案优秀10篇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11课《论语》十二章课文原文及教案优秀10篇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

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它山之石可以攻玉,以下内容是壶知道为您带来的10篇《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11课《论语》十二章课文原文及教案》,如果对您有一些参考与帮助,请分享给最好的朋友。

宿新市徐公店教案篇一【教学过程】一、揭题、释题、了解作者:1、以前我们学过哪些描写春景的古诗?《咏柳》、《绝句》、《春晓》,这些古诗都从不同侧面、角度向我们展示了春天的勃勃生机和美丽。

今天,我们再学习一首有关描写春景的古诗《宿新市徐公店》。

2、介绍诗人: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杨万里写的。

他一生为官清廉,为奸相所害,被罢官闲居十五年。

他的诗大量吸收民间语言,描述细腻,形象鲜明,平易自然。

因为他长期居住农村对农村的田园生活十分熟悉,所以描写自然景物也就更加真切感人,别有风趣。

5、下面光看题目意思:宿:过夜。

新市:地名公:古代对男子的尊称(在新市姓徐的人开的客店里过夜)作者住在新市徐公店时见到一幅怎样的画面呢?表达了一种怎样的感情呢?二、小组自学,初读理解。

要求:1.不理解的字、词划出讨论,初步理解每句诗意。

2.诗中抓住哪些景物写出了暮春时节的美丽。

三、导读古诗,感受诗意。

1.指名读,检查读的情况。

2.你读懂了什么?还有哪些不理解的字、词提出来,一起讨论、交流。

3.齐读一、二句:a.写了哪几种景物?有什么特点?篱落:篱笆。

疏疏:稀疏。

径:小路。

深:深远理解时调一下:稀疏的篱笆旁边,有一条小路深向远方。

板书:篱笆一径这句诗是作者站在徐公店外,远望到的。

紧接着作者收回视线,从远望到近观,又看到了什么呢?b.齐读第二句,又抓住了什么景物?板书:树头理解:树头:树枝头。

未:没有。

阴:树荫为什么没形成树荫?(因为叶子未长大)。

理解时应补枝头上的花已经落了,但叶子还未长大,还没有形成树荫。

在圣贤的光芒下学会教育——苡谈《〈论语〉选读》的“道”与中学生“道”的形成

在圣贤的光芒下学会教育——苡谈《〈论语〉选读》的“道”与中学生“道”的形成
向 和人 生 规 划 以及 这 十 四 载 的践 志 过 程 , 就 了他 成
2 1 0 教学管理 1年 第 9 期 一
( )不患无位 , 2 患所 以立 。 不患莫 己知 , 为可 求
知也。
这 些 言 论 在 一 定 程 度 上 是 孔 子 对 自 己 的 人 生


应该 具备 的素质 和修养 , “ 。 果借这 个机 会 即 道” 如
巧妙 地进 行德育 , 行 “ ” 进 德 的培 养 , 成 中 学 生 应 形 该有 的“ ”可能会 达到润 物细 无声 的教育 效果 。 道 , 对 此 ,笔 者 在 自己 的教 学 实 践 中 摸 索 了一 些 方 法 , 效果不错 。
个 人 若 是 掌 握 不 住 现 在 , 看 不 到 未 来 。 自己 就 为
设 下 目标 , 出 希 望 , 有 行 为 将 会 凝 聚 在 这 个 希 带 所
斯文也 , 匡人其如予何? ”
( )子 曰 : 天 生 德 于 予 , 魃 其 如 予何 ? 2 “ 桓 ”
望的周 围 , 出意义来 。 而 《论 语 ) 活 ” ( 选读 》 教材 , 为
进行 的规划 。笔者先 让学生说说这几 句话 的意思 ,
在 学 生 回答 的 基 础 上 .补 充 强 调 了这 两 句 话 的 意
材 , 从 立 志 、 学 、 政 到 为 人 处 事 、 友 再 到 生 它 求 从 交 活 、 灵 之 道 等 方 面 。 较 完 整 系 统 地 介 绍 了人 所 心 比
《 路 问津》 段文 字 中, 子为什 么要 “ 然 ” 围 子 这 孔 怃 ? 绕 这 三个 问题 , 学 生 在 充 分 熟 悉 课 文 内容 的 基 础 上 , 组 讨 论 交 流 。 中 对 第 一 个 问题 , 生 比较 容 分 其 学

七年级上论语十二章

七年级上论语十二章

看谁填的对
(7)《论语》中说向一切人学习,随时随地都要 注意学习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
(9)孔子教育学生要珍惜时间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 (10) 孔子告诉学生一个人应该坚定信念,矢志 不渝是:________,_______。 (11)子夏的学习方法是:______,______。 (12)孔子强调虚心学习别人的长处,克服自己 的短处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
停顿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 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第七章: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字词解释: (1)之:学问和事业。(2)者:代词,......的人 (3)好(hào)喜欢,爱好(4)乐(lè)以......为乐趣
翻译:孔子说:“知道学习的人不如喜欢学习的人, 喜欢学习的人不如以学习为乐趣的人。” 段解:学习态度:以学习为快乐。
停顿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 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 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 乎?”
第一章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
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重点字词解释: (1) 子:先生,指孔子。(2) 而:连词,表顺接。时: 按时 。之:代所学的知识 (3) 说:通“悦”, 愉快。 (4) 朋:指志同道合的人。亦:副词,也。 (5) 人不知:别人不了解自己。而:连词,表转折。 却,但是。 (6) 愠:生气,发怒。(7)君子:指道德 上有修养的人。
学习目标
1、积累文言词语。 2、理解课文内容。 3、联系自身学习经历,体会课文语言。
注意下列读音
1、论(lún)语 2、不亦说(yuè)乎 3、人不知而不愠(yùn) 4、三省(xǐng)吾身 5、传(chuán)不习乎 6、不逾(yú)矩 7、学而不思则罔(wăng ) 8、思而不学则殆(dài) 9、贤哉(zāi) 10、一箪(dān)食 在陋巷(xiàng) 人不堪(kān)其忧 11、曲肱(gōng)而枕之 12、博学而笃(dǔ)志

论语十二章教案(4篇)

论语十二章教案(4篇)

论语十二章教案(4篇)《论语》十二章教案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标:1.诵读《论语》一书中记录的孔子关于“学习”的言论。

2.指导学生如何积累和诵读经典的方法。

教学重点:指导积累和记诵经典的方法。

教学难点:结合经典谈感受。

教学过程:复习一、创设情境,回忆孔子的言论。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敏而好学不耻下问……二、初步了解孔子和《论语》出示白板:20世纪末,80位诺贝尔奖获得者聚会巴黎,发表了著名的《巴黎宣言》,指出:“人类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必须回首2500年前,从一个人那里汲取智慧”。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这个人是谁吗这被科学家敬仰的人物,就是我们中国的孔子。

(简介孔子)孔子—我中古代著名的思想家和伟大的教育家。

孔子姓孔,名丘,字仲尼,尊称孔子,我国春秋末期鲁国陬邑(现山东曲阜)人。

他从小生活贫困,由于勤奋好学,成为一个博学多才的人。

他曾办过私学,据说有弟子三千,贤人七十。

孔子为了推行自己的政治主张曾周游列国,晚年从事整理和传播古籍的工作,整理了《诗》、《书》、《礼》、《易》等古代文献,编著了《春秋》。

师:同学们,听了老师的介绍,你感觉到孔子是怎样一个人生:孔子是一位教育家,思想家。

生:孔子是一个博学多才的人。

师:在《论语》一书里,有这样一句话是写孔子外貌的。

(出示白板):子温而厉,威而不猛,恭而安。

师:这里的“子”指孔子,这句话的意思是孔子温和又严肃,威严而又不凶猛,庄重而安详。

孔子的思想,尽管是两千年以前的,但它对人类具有永恒的意义。

你知道孔子说过哪些智慧的话语吗生: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生:寝不语,食不言。

生:……师:(展示《论语》一书),孔子说的这些话,全部在《论语》这部书中,《论语》记录了孔子及其徒弟的言行。

全书共20篇,500多章。

三、指导诵读师:今天,我们主要诵读《论语》一书记录的孔子关于“学习”的言论。

(小黑板出示)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为政》)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论语》教案二:如何让学生喜欢研读论语?

《论语》教案二:如何让学生喜欢研读论语?

《论语》教案二:如何让学生喜欢研读论语??我们需要了解学生的受众群体。

学生们往往比较喜欢有趣、活泼的教学方式,对于枯燥的理论知识反感。

因此,我们需要从教学内容、方式、方法等多个角度来让学生喜欢研读《论语》。

一、教学内容教师应该针对不同年龄段的学生,合理安排《论语》的内容,对于中生,教学内容主要围绕“做人”这一主题展开。

可以从人生价值、道德标准、处世态度等方面引导学生去理解和思考。

对于高中生,则可以在此基础上,逐渐深入,学生的想象力和思辨能力得到极大的锻炼。

还可以通过人物的生动描述,生动刻画孔子、子贡、子路、颜回等人物的形象,让学生能够从中感受到他们的智慧和胸怀。

通过生动的语言,展现出了人物的精神风貌,让学生能够在阅读中感受到儒家文化的魅力。

同时,也为学生学习和探索中华传统文化营造了浓郁的氛围。

二、教学方式在教学方式上,教师应该尽量避免在课堂上口胡乱讲,要让学生更多地参与进来,让学生在真正的思考和实践中,领悟到《论语》的内涵。

我们可以采用小组探讨的模式,让学生进行团队合作、交流、讨论。

此外,我们可以通过开展《论语》群读、朗诵比赛等活动,使学生从中得到发自内心的快乐。

三、教学方法在教学方法上,既要让学生发自内心地喜欢这本书,同时也要教学科学、有针对性。

我们可以根据掌握的内容和个体差异,进行个性化的引导指导。

功能情境设计法、教学分析综合法、案例研究法、多媒体法等多种教学方法都可以引用部分内容,嵌入到教学活动中,让于创造和保持趣味性的同时,更好地达到教育目的。

针对不同学生的接受程度,在使用教学方法的时候还应当灵活掌握,为学生创造出一个群体互动学习和实践体验的环境,让学生感受到阅读《论语》的快乐和意义。

《论语》的深奥意义需要我们去认真去领会,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尽其所能调动各种方法,为学生营造一个有趣的学习氛围。

只有在学生发自内心地喜欢研读《论语》的前提下,学生才能深入理解《论语》的精神内涵,进而提升个人素养,确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和信仰,成为一个更加完整的人。

论语读书心得七年级优秀作文500字(10篇)

论语读书心得七年级优秀作文500字(10篇)

论语读书心得七年级优秀作文500字(10篇)《论语》是孔子及其弟子为记载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而编撰的语录总集。

其主要特点是语言简洁,通俗易懂,意义深远。

下面一起来看看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论语读书心得七年级作文500字,欢迎阅读,仅供参考。

论语读书心得七年级作文500字1我读了孔子的《论语》中“三人行,必有我师”这句名言后,有了新的感受。

我认为,它的意思是:任何人都要向别人学习,而且要不断地向别人学习。

许多人能成为我的老师,因为他们的专业各有所长,懂得的道理也比我多。

韩愈《师说》中说过:“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

有的人语文比我强,我便应向他学习语文。

有的人体育比我棒,我便向他学习体育。

即使是年龄比我小的人,也有值得我学习的长处。

比如说我的表弟,虽然数学比不上我,但他的围棋经过了两年的专业训练后,下得很好,小小年纪已是“三级”小棋手!这个寒假,我便老老实实地呆在家里,虚心向他学习围棋。

他之所以围棋下得好,是因为他对围棋下的苦功多,也应了那句“术业有专攻”。

而我们要向年长的学习是因为,年长的人经过了许多的风风雨雨,坎坎坷坷,历经了岁月的洗礼,懂得许多我们不知道的道理,掌握了丰富的知识。

前段时间我做奥数做烦了,甚至不想再做了。

但当我看到一篇文章,讲述了张广厚小学时候数学很差,连中学都差点进不了,但他没有看气馁,专攻数学,竟成为世界闻名的大数学家。

他的恒心、毅力不正是值得我学的吗?我便下定了决心,一定要将奥数学好。

“三人行,必有我师”,我们一定要虚心学习别人的优点;虚心学习知识;虚心学习做人的道理。

论语读书心得七年级作文500字2书,对人的成长的影响是不呆估量的,一本好书往往能改变人的一生。

自小就执著于看书的我读的书已经不计其数,书使我受益匪浅,每一本书都让我印象深刻,但最让我难以忘怀的就属《论语》了。

《论语》作为优秀的语录体散文集,它以言简意骇、含蓄隽永的语言,记述了孔子的言论。

《论语》有二十篇,其中让我体会最深的是为政篇中的“多闻阙疑,慎言其余,则寡悔。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学生应该怎样读《论语》
《论语》是孔子的学生记录老师思想、言论与生活的一部重要儒家经典,它集中体现了儒家创始人孔子及其弟子的思想。

我们都知道自西汉董仲舒上《天人三策》,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始,儒学几乎被视为国教,对中华民族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发展产生了最深远最广泛的影响,儒学几乎就成了我们中华民族最深厚的宗教和哲学。

近一百多年来,由于西学东进,儒学与民族其他传统文化一样,被抛弃在了陈旧的故纸堆中。

但以“科学民主”为旗号的西方文化虽经“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大力倡导,经过精心的移植、培育与生长,可惜的是在传统文化的消解之下,这种外来文化根本不可能够成为中华文化的主流。

相反的是在多重文化的共同作用下,使我们这个民族的价值观更加复杂和多元。

在如今“经济全球化,全球一体化”的时代,人类文化的发展日益呈多元化的趋势,在这样一个十字路口,我们真的很有必要重读经典,从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为加快发展,构建和谐社会寻求思想渊源和增添精神动力。

在这样一个社会大背景下,中央电视台作为大众认可度最高,影响也最广的媒体,在《百家讲坛》栏目推出了北京
师范大学于丹教授的《<论语>心得》,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甚至在全社会一度形成了“经典热”。

“经典热”固可喜,但问题的关键是我们究竟应该怎样读经典?应该以怎样的心态读经典?应该怎样从经典中吸取其精华,剔除其糟粕。

下面,就和同学们谈一谈中学生应该如何读《论语》这个问题。

个人之见,仅供同学们参考。

《论语》的现实意义究竟何在?在人的精神日益空虚,思想日趋浮躁的今天,我们究竟应该怎样读《论语》?我想要搞清这个问题,首先要解决的一个问题是《论语》究竟是一部怎样的书?它集中体现了孔子及其儒家怎样的思想?
这种思想对中国传统文化以及当今现实有着怎样的影响或
意义?
今天我们重读《论语》这部经典,最重要或者说最直接的意义,就是要“古为今用”。

而要真正做到“古为今用,推陈出新”,我们必须弄明白《论语》这部经典的精华之所在,只有这样才能做到吸取的是精华,剔除的是糟粕,反之,如果我们盲目跟风食而不化,精华糟粕不分,甚至误把糟粕当精华,在那里津津乐道,这不仅是对《论语》经典的亵渎,
对学生读者的极不负责任,而且对和谐社会的构建也是极为有害的。

我们知道儒、释、道三家思想,共同构成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灵魂,与道家的“出世”和佛教的“来世”相比,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奉行的是一种积极的“入世”哲学,强调人生是一种实践。

从儒家一贯倡导和追求的“格、致、诚、正、修、齐、治、平”八个字,我们做个简单分析,就可以知道,孔子及其儒家的人生观其实包含着三个层次,即个人的修养、建功立业和兼济天下。

而在这三个层次中,加强个人修养是一切的基础。

所以重读《论语》,我们首先要吸取的应该是孔子关于如何加强个人修养的论述。

综观《论语》,我们会知道,孔子十分重视自身的个人修为和涵养,重视立德、立言,用自己的言行做表率。

强调“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

孔子不仅这样说,更是带头这样做,正如他的学生颜回所慨叹的那样夫子之德“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孔子不仅自身率先垂范,而且十分重视对学生的德行教育,强调“立功”首先要“立身”,
“立身”关键在“立德”。

在《论语》中孔子不只一次地赞赏他的学生颜回。

“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贤哉,回也!”把颜回作为修身立德的榜样,要求弟子以颜回为表率,以德立身。

所以,我认为中学生重读《论语》首要的就是找回我们业已失落了的我们民族的传统道德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当然,重读《论语》,我们还会感到,孔子不仅是一个积极的现实主义者,更是一个坚定的理想主义者。

如《论语》中提出的“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所表现出的为了理想不惜以身殉“仁”,以身殉“道”的崇高价值追求。

“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道得之,不处也。

”所表现出对理想的坚守。

正是这种坚定的信念和对理想的坚守,使孔子纵然在陈蔡之间惶惶若“丧家之犬”,也不放弃周游列国宣传自己的政治主张和社会理想。

那么,在当今这样一个价值失范,思想信念动摇的时代,中学生重读《论语》,我们最需要汲取的就是对理想和信念的坚守,找回我们业已丢失了的理想和信念,这无疑是我们急需要重新确立的重要精神支柱。

重读《论语》的更为重要和直接的现实意义,还在于市场经济主宰的社会,人们普遍信仰利益至上的实用主义哲学。

在许多世俗功利面前,许多人几乎丧失了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人生的追求。

我们中学生重读《论语》,就是要发掘经典中那些穿透时空的闪光的思想。

譬如“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的忧患意识;“见贤思齐,见不贤而内自省”的自省意识;“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的崇高的价值观;“仁以为己任,死而后已”的强烈的责任意识;树立“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的正确的义利观。

《论语》不仅是一部重要的文化经典,同时也是一部重要的教育经典。

那么,我们中学生重读《论语》,我想还有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要善于从教育的角度汲取其中许多关于学习态度、学习方法的启迪。

比如,《论语》中的“三人行必有吾师”、“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强调的任何人身上都有我们学习的地方,学习应该向所有的人学习;再比如“朝闻道,夕死可矣”,强调人的学习应该是一生的事情,这个其实就是我们今天所强调的终身学习的思想。

还比如,在学习的方法上,《论语》强调“温故而知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告诉我们学习必须要正确处理好学与思的
关系,处理好继承与创新的关系,只有认真继承学习借鉴传统,我们才能不断推陈出新,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我们必须打好扎实的基础。

最后,《论语》作为语文新课程推荐给我们中学生的课外必读书,我们中学生读《论语》还需要从语文的角度进行阅读。

比如说,《论语》中许多精辟的语句已经成为经典的成语、格言,这就需要我们在阅读时要认真加以积累,并且能够学会灵活运用。

再比如《论语》毕竟是一部文言经典,那么我们要真正读懂读通,就必须用学习文言文的知识和方法,联系上下文语境把句子读通读准,做到正确理解文意,同时,我们还可以借助《论语》的阅读,拓展自己的文言文阅读视野,促进课内文言文的学习,提升文言文的阅读能力。

总之,今天,我们中学生重读《论语》这部经典,应该用文化的眼光、教育的眼光和语文的眼光去读,能够用经典中闪光的思想,洞察人性的智慧,去唤醒我们心中沉睡已久的人性中美好的东西,从而不断调整在现实竞争中的心态,创建健全的精神生活,重塑我们的人生理想和价值追求,能够用经典中的教育智慧丰富我们的学习体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