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论语选读 优质课件
合集下载
语文版选修《论语》选读 第四章《知其不可而为之》课件(20张PPT)
• 刘氏正义说,诚使哀公奋发有为,许可孔子请讨, 则孔子奉辞伐罪,必能得之三子,大服齐人,一 举而齐鲁两国之权奸皆有所顾忌,这也是乱世之 一治,可惜哀公终不能用孔子。
《史记》记载
• 春秋之中,弑君三十六,亡国五十二,诸侯奔走不得保其 社稷者,不可胜数。
礼崩乐坏的乱世
文本探究:为什么不可为?
• 文中的隐士有哪些? • 接舆、长沮、桀溺、丈人、晨门、荷篑者 • 他们的态度怎么样?
• B、而为之:沐浴而朝告哀公告三子。
背景补充:
• 《左传·哀公十四年》,孔子请哀公讨伐陈恒时, 曾为哀公分析,齐国人有一半反对陈恒弒君,以 鲁之众,加上齐国的一半人,可以取胜。
• 顾栋高《春秋大事年表》说,鲁国的兵权在三子, 三子的兵权却在家臣,例如冉有等人都在季氏家 中,如孔子奉鲁君之命,命家臣出兵,三子岂敢 抗命。加以樊迟有若,皆是勇锐之士,号召远近, 声罪致讨,四邻诸侯,必有闻风响应者。
译文:孔子到郑国去,和弟子走散了,孔子一个人站 在城东门外,郑国的人有的对孔子的弟子子贡说,东 门有个人,他的额头像尧,他的脖子像皋陶,他的肩 像子产,然而从腰以下就不到禹的三寸,像一只走离 了家的狗。子贡把这些话如实说给了孔子,孔子高兴 地笑道:人的外形像什么那是次要的,然而说像无家 可归的狗,真是这样呀!真是这样呀!
•
——《续资治通鉴》
孔曰成仁,孟曰取义; 唯其义尽,所以仁至。 读圣贤书,所为何事? 而今而后,庶几无愧!
——文天祥《衣带赞》
• 韩愈: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 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 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 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
精卫填海
《史记》记载
• 春秋之中,弑君三十六,亡国五十二,诸侯奔走不得保其 社稷者,不可胜数。
礼崩乐坏的乱世
文本探究:为什么不可为?
• 文中的隐士有哪些? • 接舆、长沮、桀溺、丈人、晨门、荷篑者 • 他们的态度怎么样?
• B、而为之:沐浴而朝告哀公告三子。
背景补充:
• 《左传·哀公十四年》,孔子请哀公讨伐陈恒时, 曾为哀公分析,齐国人有一半反对陈恒弒君,以 鲁之众,加上齐国的一半人,可以取胜。
• 顾栋高《春秋大事年表》说,鲁国的兵权在三子, 三子的兵权却在家臣,例如冉有等人都在季氏家 中,如孔子奉鲁君之命,命家臣出兵,三子岂敢 抗命。加以樊迟有若,皆是勇锐之士,号召远近, 声罪致讨,四邻诸侯,必有闻风响应者。
译文:孔子到郑国去,和弟子走散了,孔子一个人站 在城东门外,郑国的人有的对孔子的弟子子贡说,东 门有个人,他的额头像尧,他的脖子像皋陶,他的肩 像子产,然而从腰以下就不到禹的三寸,像一只走离 了家的狗。子贡把这些话如实说给了孔子,孔子高兴 地笑道:人的外形像什么那是次要的,然而说像无家 可归的狗,真是这样呀!真是这样呀!
•
——《续资治通鉴》
孔曰成仁,孟曰取义; 唯其义尽,所以仁至。 读圣贤书,所为何事? 而今而后,庶几无愧!
——文天祥《衣带赞》
• 韩愈: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 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 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 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
精卫填海
论语选读ppt4
2.品品·议议·想想
• 颜渊问仁 • 仲弓问仁 • 樊迟问仁
“克己复礼”辨
•为什么“克己复礼”=“仁”?
• 什么是 “礼”?什么是 “礼”?
• 孔子如何执礼?孔子如何执礼? • 礼仪之邦现状如何?现状如何?
• “克己”意味着什么?
• 需要“克”:
愿意“克”:
•克己复礼为仁!
“仁”的其他侧面
•仲弓问仁。子曰:“出门如见大宾,使 民如承大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邦 无怨,在家无怨。”仲弓曰:“雍虽不敏, 请事斯语矣。”
身体健康,学习进步! 上帝从不埋怨人们的愚昧,人们却埋怨上帝的不公。
美好的生命应该充满期待、惊喜和感激。 世上最累人的事,莫过于虚伪的过日子。 觉得自己做的到和做不到,其实只在一念之间。 第一个青春是上帝给的;第二个的青春是靠自己努力的。 少一点预设的期待,那份对人的关怀会更自在。 思想如钻子,必须集中在一点钻下去才有力量。 人只要不失去方向,就不会失去自己。 如果你曾歌颂黎明,那么也请你拥抱黑夜。 问候不一定要慎重其事,但一定要真诚感人。 未经一番寒彻骨,哪得梅花扑鼻香。
•
——《宋史·赵普传》
• 半部《论语》治天下。
半部《论语》何以治天下?
一、关于《论语》
• 作者其人 • 《论语》其书 • 《论语》其“神”
瞻仰孔子
孔子司寇像
Hale Waihona Puke 孔子像台湾故宫博物院 藏品
清华大学的 孔子塑像
北京师范大学
孔子塑像
香港孔教学院 大成中学
孔子像
新加坡的孔子塑像
北京孔庙
山东曲阜孔庙大成殿
• 4.无仁之礼, 近乎伪善;无礼之仁,失之粗鄙.
谢谢大家!
•同学们再见!
语文版选修《论语选读—为政以德》4PPT课件
结束语:
谢谢您的到来,为方便回顾本课程内容, 可在课件下载后进行查看,对疑问之处可 随时提问
Thank you for coming. For the convenience of reviewing the content of this course, you can view it after downloading the courseware. You can ask questions at any time
至圣孔子
中华传统文化的先 师
华夏思想智慧的源 泉
每日一语
相逢方一笑,相送还成泣。 -(唐)王维
中国人不可不知:五句《论语》经典 1、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2、 四海之内皆兄弟也; 3、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4、 德不孤,必有邻; 5、 礼之用,和为贵。
每日一语
礼之用,和为贵
• 孔子(公元前551-公元前479),名丘, 字仲尼,生于鲁国。孔子的祖先是宋国贵 族,后来逐渐衰落而迁到鲁国。孔子幼年 丧父,家境贫寒,孔子年少时作过许多卑 贱的工作:“吾少也贱,故多能鄙事” (孔子语)。
• 据孔子自述,他十五岁时就以学为志, 学习的内容自然非常广泛,但首先不能离 开先代的礼乐典章制度。孔子到三十岁时, 所学已颇有成就。
•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 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 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 从心所欲,不逾矩。
“半部论语治天下”
用意:修身、齐家、 治国、平天下
• 汇聚了政治、文化、历 史、人生、哲学等问题 的观点
为政以德
• 1、德之重要作用. • 2、法治和礼治的对比。 • 3、治国的目标和步骤。 • 4、治国方略:民信最重
为政以德
• 5、治国原则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6、指责用兵,阐明治国主
论语第四课《知其不可而为之》课件 (36张PPT)
子连“八佾舞于庭”都无法忍受,而陈成子臣弑其君,此
乃人伦大变,人人得而诛之,况邻国乎?按孔子之志,必
将证实其罪,上告天子,下告方伯,而率与国以讨之。
探讨
这样做是否有干涉别国内政,多管闲事之嫌?
• 弑君:以下犯上,篡权夺位,谋害国君。
• 人伦之大变,天理所不容,人人得而诛之。
• “春秋大义”
二、具体感知“知其不可而为之”
探讨
子路是如何评价这位丈人的行为的?
• 对他重视长幼之节表示肯定,但又对其废 弃君臣大义,独善其身的作为表示反对,认 为应该从政济世,知其不可而为之。
补充
• “隐士,道德高尚,孔子不但敬重,还打心眼儿里佩 服。但隐士看不起他,嘲笑他。分歧在于:隐士彻底 不合作,而孔子却不能忘情于世,忘情于人。他总想 在坏人里找好人,不肯放弃最后的努力。”
政治理想,不能见容于当时的统治者;一方面,又
要寻找开明君主,拼命兜售自己的政治主张。他对
当时的社会政治非常不满,因而对隐士的不合作非常
欣赏,但又害怕不合作,就无法推行自己的政治主张,
过于消极无为,所以仍然不放弃对政治生活的参与。
隐士的态度是“知其不可而避之”,他的态度是
“知其不可而为之”。他以为最好的选择是‘无可
• 2、说明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 • (1)“止子路宿”的“止”,留宿。
(2)“杀鸡为黍而食之”的“食”(sì),使 动用法,使之(子路)食。 • (3)“见其二子焉”的“见”,动词使动用 法:使其二子见(子路)。 • (4)“ (5)“怀其宝而迷其邦”中的“迷”,形容 词使动用法:使其邦混乱。
• 之三子告,不可。孔子曰:“以吾从大夫 之后,不敢不告也。”
探讨
针对陈成子弑简公这件事,体会哀公,三桓及 孔子的态度。
2020春语文版高中语文选修《论语》选读课件:第4课 知其不可而为之 (共57张PPT)
[ 古今点评 ]
1.夫二子者,问津且不告,岂复以姓名通于吾徒哉? 特以下文各有问答,故为假设之名以别之。曰“沮” 曰“溺”,惜其沉沦而不返也。桀之言“桀然”也; “长”与“桀”,指目其状也。以为二人之真姓名, 则泥矣。 是(俞樾《古书疑义举例》) 2.记二人傲倪孤高如画。末记孔子一谈,深情至 切。……二人一讥孔子为知津,一以天下滔滔莫非津 也,语意妙极。其不告津者,正所以告之也。 (方 存之《论文章本原》) 3.盖圣人之来斯世,明知乱世昏浊而来救之,非以 其福乐而来享之也。故治世去之,乱世救之,特入地 狱而救众生。斯所以为大圣大仁与!恻隐之心,悲悯 之怀,周流之苦,不厌不舍,至今如见之也。 (康 有为《论语注》)
知其不可而为之
1、弑 shì 2、接舆 yú
3、长沮 jū
4、桀溺 jiénì
5、耦而耕 ǒu 6、耰而不辍 yōu
7、怃然 wǔ 8、荷蓧 hèdiào
9、黍而食 shǔ 10、击磬 qìng
11、荷蒉 hèkuì 12、硁 kēng
全文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第一章
讨伐弑君者
第二部分:第二——第六章
【说明】
齐国是鲁国的紧邻之邦,唇齿相依,如 果齐国因为陈恒弑君而发生内乱,必将 影响鲁国的安定。所以孔子为鲁国的安 定故,沐浴上朝告君,希望能出兵讨伐 齐国陈恒,还齐国本来安定的局面。这 就是孔子“爱之,能勿劳乎?忠焉,能 勿诲乎”的具体行动。虽然鲁国最终没 有出兵伐齐,但孔子尽到了自己的力量。
子路从而后从:而,连词,所连
接的前后两部分在语义上是逆转的, 可译为“但”“却”。后,用作动 词,落在后边。 子路拱而立: 拱,拱手。立,站 着。而:连词,所连接的前一部分 表示动作行为的方式或状态,对后 一部分起着修饰作用。 见(xiàn)其二子焉 见:使 (让)……拜见。动词的使动用法。 焉,语气助词。表叙述语气,不需 译出。这三句的主语“丈人”承前 省略
《论语》第四章里仁篇PPT
子游说:“事奉君主太过烦琐,就会 受到侮辱;对待朋友太烦琐,就会被疏 远了。”
谢 谢
观 看
子说:“君子对于天下的人和事,没 有固定的厚薄亲疏,只是按照义去做。”
4•11 子曰:“君子怀(1)德,小人怀土 (2);君子怀刑(3),小人怀惠。”
(1)怀:思念。(2)土:乡土。 (3)刑:法制惩罚。
孔子说:“君子思念的是道德,小人思念 的是乡土;君子想的是法制,小人想的是恩 惠。”
4•12 子曰:“放(1)于利而行,多怨(2)。”
4•19 子曰:“父母在,不远游(1),游必有方 (2)。”
(1)游:指游学、游官、经商等外出活动。 (2)方:一定的地方。
孔子说:“父母在世,不远离家乡;如果 不得已要出远门,也必须有一定的地方。”
4•20 子曰:“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 矣。”(1)
(1)本章内容见于《学而篇》1•11章,此处略。
(1)放:音fǎng,同仿,效法,引申 为追求。 (2)怨:别人的怨恨。
孔子说:“为追求利益而行动,就会招致 更多的怨恨。”
4•13 子曰:“能以礼让为国乎,何有(1)?不 能以礼让为国,如礼何(2)?”
(1)何有:全意为“何难之有”,即 不难的意思。 (2)如礼何:把礼怎 么办? 孔子说:“能够用礼让原则来治理国家,那 还有什么困难呢?不能用礼让原则来治理国家, 怎么能实行礼呢?”
孔子说:“士有志于(学习和实 行圣人的)道理,但又以自己吃穿得 不好为耻辱,对这种人,是不值得与 他谈论道的。”
4•10 子曰:“君子之于天下也,无适(1) 也,无莫(2)也,义(3)之与比(4)。”
(1)适:音dí,意为亲近、厚待。 (2)莫: 疏远、冷淡。 (3)义:适宜、妥当。 (4)比: 亲近、相近、靠近。
谢 谢
观 看
子说:“君子对于天下的人和事,没 有固定的厚薄亲疏,只是按照义去做。”
4•11 子曰:“君子怀(1)德,小人怀土 (2);君子怀刑(3),小人怀惠。”
(1)怀:思念。(2)土:乡土。 (3)刑:法制惩罚。
孔子说:“君子思念的是道德,小人思念 的是乡土;君子想的是法制,小人想的是恩 惠。”
4•12 子曰:“放(1)于利而行,多怨(2)。”
4•19 子曰:“父母在,不远游(1),游必有方 (2)。”
(1)游:指游学、游官、经商等外出活动。 (2)方:一定的地方。
孔子说:“父母在世,不远离家乡;如果 不得已要出远门,也必须有一定的地方。”
4•20 子曰:“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 矣。”(1)
(1)本章内容见于《学而篇》1•11章,此处略。
(1)放:音fǎng,同仿,效法,引申 为追求。 (2)怨:别人的怨恨。
孔子说:“为追求利益而行动,就会招致 更多的怨恨。”
4•13 子曰:“能以礼让为国乎,何有(1)?不 能以礼让为国,如礼何(2)?”
(1)何有:全意为“何难之有”,即 不难的意思。 (2)如礼何:把礼怎 么办? 孔子说:“能够用礼让原则来治理国家,那 还有什么困难呢?不能用礼让原则来治理国家, 怎么能实行礼呢?”
孔子说:“士有志于(学习和实 行圣人的)道理,但又以自己吃穿得 不好为耻辱,对这种人,是不值得与 他谈论道的。”
4•10 子曰:“君子之于天下也,无适(1) 也,无莫(2)也,义(3)之与比(4)。”
(1)适:音dí,意为亲近、厚待。 (2)莫: 疏远、冷淡。 (3)义:适宜、妥当。 (4)比: 亲近、相近、靠近。
论语选读《乐在其中》ppt课件
且而与其从辟人之士也。
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
(“和”、“同”的意思)
-:
词句归纳
一词多义 ④为
为人谋而不忠乎? 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丧事不敢不勉,不为酒困。 (替) (因为) (被) (凭)
何为其莫知子也?
为不能听,勿使出境。
(如果)
-:
同步练习
1.指出下列各句的通假字并解释其意义。 ①君子食无求饱。 “无”通“毋”,不,不要 ②久要不忘平生之言。 “要”通“约”,约定 ③趋而避之,不得与之言。 “辟”通“避”,避开 ④而谁以易之? “而”通“尔”,你们
-:
疏通文意
原
文
子曰: “饭疏食,饮 水,曲肱而枕 之,乐亦在其 中矣。不 义 而富且贵,于 我如浮云。”
译 文 饭疏食:吃粗粮。 孔子说:“吃粗 饭(fǎn),吃, 粮,喝冷水,弯 过手臂当枕头, 动词。 饮水:喝冷水。 也自有快乐在 其中。不仁义的 曲肱(gōng):使 富有和尊贵,对 肱曲。弯着胳膊。 于我来说,就像 枕(zhè n):当枕头, 天边飘浮的云一 动词。 样 。” -:
如不及:好象赶不上
子曰:“见
词
语
译
文
疏通文意
思考:孔子讲了哪两种为人处世的原则,他更赞赏哪一种?
明确:一种是“见善如不及,见不善如探汤”。看见好
事善事,自己赶着去做,生怕做晚了。看见坏事丑事,避之 惟恐不及,绝不同流合污。是爱憎分明、有坚定的道德信念、 积极向上的正人君子,孔子鼓励这种行为,因此说这样的人 和这样的事,自己都见过了。 另一种是避世隐居,以求全其志、洁其身的隐者。孔子 大概认为是不现实的,所以说听过这样的话,但没有见过这 样的人。 很明显,孔子赞赏前者表现出来的积极入世精神,穷则独 善其身,是不得已而为之,达则兼济天下才是儒家真正的人 生目的。
【语文课件】论语十则4
思 而 不 学 则 殆 。 ﹄
子 曰 : ﹃ 学 而 不 思 则 罔 ;
是
以
谓
之
﹁
文
“性敏者多不好学,
﹂ 也
位高者多耻下问。”。
﹄
子 曰 : ﹃ 敏 而 好 学 , 不 耻 下 问
﹁ 文 ﹂
也 ? ﹄
子 贡 问 曰 : ﹃ 孔 文 子 何 以 谓 之
为乎 不? 知知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之 是为 知知 也之 。, ﹄不
不 善 者 而 改 之 。 ﹄
师 焉 ; 择 其 善 者 而 从 之 ,
子 曰 : ﹃ 三 人 行 , 必 有 我
其
子
夫 , 不 舍 昼 夜 。
在 川 上 , 曰 : ﹃ 逝
﹄者
如
斯
不 如 学 也 。 ﹄
以 思 , 无 益 ,
终夜不寝,何有于我哉!﹄可以为师矣。﹄是知也。﹄子曰:﹃吾尝终日不食,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不知为不知,夫,不舍昼夜。﹄子曰:﹃温故而知新,子曰:﹃默而识之,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乎?知之为知之,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是 以 谓 之 ﹁ 文 ﹂ 也 。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子曰:﹃由,诲女知之不亦乐乎?人不知,子 曰 : ﹃ 敏 而 好 学 , 耻 下 问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不不
习:体悟、实践。
不 亦 君 子 乎 ? ﹄
亦 乐 乎 ? 人 不 知 而 不 愠 ,
亦 说 乎 ? 有 朋 自 远 方 来 ,
子 曰 : ﹃ 学 而 时 习 之 ,
子
可 以 为 师 矣 。
曰 : ﹃ 温 故 而 知
﹄新
,
不 如 学 也 。 ﹄
终 夜 不 寝 , 以 思 , 无 益 ,
《论语》四则PPT课件
集体背诵?论语·学而第一?局部章节。
?论语?共498章,号称五百章,计 15918字。
你的读书生涯规划中第一本书,老 师给你指定第一本就是?论语?。 说那么多,还是让我们走进课文。? 论语?四那么
?论语?四那么(注意字音)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yān〕。择其 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读。
老师只有一碗水,
《论语》四则PPT课件
《论语》四则PPT课件
?论语?四那么
导入新课
导入:同学们,在我们中国,有一个伟大 的思想家,教育家,他的思想影响了我们 中国二千多年,他的智慧启迪了一代又一 代的中国人。是公认的世界十大历史文化 名人之一。现在联合国还存有他的塑像, 请看图,他是?
孔 子
你了解孔子吗?哪怕是一句话?
子曰:由,诲〔huì〕汝〔rǔ〕知之乎!知 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zhì〕也。
子曰:我非生而知之者,好〔hào〕古,敏 以求之者也。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节奏朗读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yān〕。择/ 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子曰:由,诲〔huì〕女/〔rǔ〕知之乎!知 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zhì〕也。
好古:爱好古代文文献。 敏:敏捷,迅速而灵敏。 求:探。温故:温习学过的知识。知新:领会和理解新的知识。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温:温习。 故:旧的知识。 知新:有得到新的体会和感悟新的内容两重意思。 为:作为,当作。
同桌之间交流每一那么的意思〔3到 5分钟〕
举手答复 指名答复
孔子说:几个人一起行走,其中一定有可以做我老师的人。选择他们的 优点加以学习,看出那些不良方面加以改正。
一、为政以德课件-高二语文版选修《论语》4
为何要学《论语》?
❖ 赵普半部《论语》治天下。 ❖ 海尔老板案头常备着两本书, ❖ 一本是《论语》,一本是《孙子兵法》。 ❖ 中国知识分子,如果不读《论语》,那是不可思
议的。读《论语》是大丈夫安身立命的根本所在。 ❖ 《论语》在古代是读书人的必读书,今天我们要
提高我们的文化素养,要了解我们民族的传统文 化,要了解儒家思想,《论语》也是必读书。
孔子学生有若建议哀公在荒年降低税收以足民
有若高论体现了藏富于民的理念,也是儒家的民 本思想。
但是在现实社会中,把一切问题都转化为道德问 题,并试图以道德手段来解决经济问题,又是不 大现实的。
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13.6)
昔者,楚灵王好士细腰。故灵王之臣,皆以一饭为节,胁息然后 带,扶墙然后起。比期年,朝有黎黑之色。
《传》曰:“吴王好剑客,百姓多创瘢;楚王好细腰,宫中多饿 死。”长安语曰:“城中好高结,四方高一尺;城中好广眉,四方 且半额;城中好大袖,四方全匹帛。”
通过对照,孔子认为统治者应使自身端正,言教身教,以
身作则。
任何一种制度,到底还是人为的。领导人本身端正。(正
字包括的意义很多,思想的纯洁,行为的中正等。)就是
高考链接
(2011年浙卷)阅读下面两段文字,完成23-24题。(5分) 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
礼,有耻且格。”(《论语》) 夫圣人之治国,不恃人之为吾善①也,而用②其不得为非也。
恃人之为吾善也,境内不什数③;用人不得为非一国可使齐。为治 者用众而舍寡,故不务德而务法。(《韩非子》) 【注】①为吾善:自我完善。②用:使。③不计数:不能用十来计 算;即不到十个。 23.从上面两段文字中,概括出孔子和韩非子的为政观。(1分)
论语选读ppt22(4份) 人教课标版1
所以孔子很生气地说:“管氏而知礼,孰不知礼?”( 《论语·八佾》 )另一方 面,孔子十分推许管仲的仁德,因为他辅佐齐桓公跟其他诸侯会盟,图谋共 存,而不使用武力。《论语·宪问》记载孔子这样说:“桓公九合诸侯,不以兵 车,管仲之力也。如其仁,如其仁( 如,犹乃 )。”这样说来,克己复礼固然是 仁,但是仁又不限于克己复礼( 那只是仁的基本面 )。
孔子认为,放任人的本性而不立足于礼,社会从个人到整体就都会乱了套。荀子 在《性恶》篇中说:“今人之性,固无礼义,故强学而求有之也;性不知礼义, 故思虑而求知之也。然则性而已,则人无礼义,不知礼义。人无礼义则乱,不知 礼义则悖。然则性而已,则悖乱而已。”所以,人必须克制自己而回复到礼。“克 己复礼为仁”意味着仁从某个基本面上说,是礼的内在化和自觉。“一日克己复 礼,天下归仁焉”,意思是说有一天你做到了克己复礼,全天下都会称许你是仁 人。“归”犹“与”,意思是赞许。这句话延续了“克己复礼”的意思,却更加 落实。其中“一日”两个字值得反复体味。张岱在《四书遇》中评论说:“‘一 日’字最可味,舍此‘一日’不下手,永无下手之期矣。
孔子对仲弓的回答最根本的是八个字:“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孔子又曾经用 一个字来概括,这就是“恕”。选文第 4 则:子贡问:“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 者乎?”这个问题十分有趣。“一言”是指一个字,而不是指一句话。一个字可 以终身去实践,果真有这样的字吗?看孔子怎么回答。他说:“其‘恕’乎!己 所不欲,勿施于人。”“其”是大概、也许的意思。在孔子看来,“恕”这个字 可以拿终生去实践,而恕就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它在根本点上是跟仁相 同的,所以人们常常把它看成是仁的实践原则。世间一般人都习惯于把自己不愿 意承受的强加给别人。要想做到仁或恕的话,就不能这样做了。在古代社会,仁 或恕就意味着,不愿意儿子施于自己的,自己不要施于父亲;不愿意臣下施于自 己的,自己不要施于君上;不愿意弟弟施于自己的,自己不要施于兄长;不愿意 朋友施于自己的,自己不要施于朋友。
论语五则完美课件ppt
论语五则完美课件
目 录
• 论语简介 • 论语五则解析 • 论语的智慧与启示 • 论语的现代解读 • 总结与展望
01
论语简介
论语的背景和历史
重要背景 孔子(公元前551-479年)是儒家思想的创始人,论语是他与其弟子对话的记录。
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动荡不安,论语旨在提供道德、政治和教育的指导。
论语的核心思想和影响
企业管理
借鉴论语中的管理思想, 建立和谐的企业文化和有 效的激励机制。
社会治理
将论语的智慧应用于社会 治理,推动社会文明进步 和和谐发展。
04
论语的现代解读
论语的现代解读:如何理解其深意
深入挖掘字面意义
通过对《论语》中每一句话的字 面意义进行深入挖掘,理解其背 后的深意,是理解《论语》的基
础。
结合时代背景
总结3
论语五则注重实践和应用,通过学习和践行论语中的思想,可以帮 助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更好地应对挑战和困难。
展望:论语在现代社会的未来发展与影响
1 2 3
展望1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变迁,论语五则的经典思想将 继续发挥重要的作用,对于现代社会的治理和发 展提供智慧和启示。
展望2
随着全球化的进程,论语五则作为中华文化的瑰 宝,将进一步走向世界,为人类文明的发展和交 流做出贡献。
将《论语》中的思想与春秋时期的 社会背景相结合,有助于理解其深 层次的思想内涵。
对比其他文献
对比同时期的其他文献,可以更全 面地理解《论语》中的思想,并发 现其独特之处。
论语的现代解读:如何将其应用于现代生活
指导人际关系
论语中的“仁爱”思想可以指导 我们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帮助
我们更好地处理人际关系。
目 录
• 论语简介 • 论语五则解析 • 论语的智慧与启示 • 论语的现代解读 • 总结与展望
01
论语简介
论语的背景和历史
重要背景 孔子(公元前551-479年)是儒家思想的创始人,论语是他与其弟子对话的记录。
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动荡不安,论语旨在提供道德、政治和教育的指导。
论语的核心思想和影响
企业管理
借鉴论语中的管理思想, 建立和谐的企业文化和有 效的激励机制。
社会治理
将论语的智慧应用于社会 治理,推动社会文明进步 和和谐发展。
04
论语的现代解读
论语的现代解读:如何理解其深意
深入挖掘字面意义
通过对《论语》中每一句话的字 面意义进行深入挖掘,理解其背 后的深意,是理解《论语》的基
础。
结合时代背景
总结3
论语五则注重实践和应用,通过学习和践行论语中的思想,可以帮 助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更好地应对挑战和困难。
展望:论语在现代社会的未来发展与影响
1 2 3
展望1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变迁,论语五则的经典思想将 继续发挥重要的作用,对于现代社会的治理和发 展提供智慧和启示。
展望2
随着全球化的进程,论语五则作为中华文化的瑰 宝,将进一步走向世界,为人类文明的发展和交 流做出贡献。
将《论语》中的思想与春秋时期的 社会背景相结合,有助于理解其深 层次的思想内涵。
对比其他文献
对比同时期的其他文献,可以更全 面地理解《论语》中的思想,并发 现其独特之处。
论语的现代解读:如何将其应用于现代生活
指导人际关系
论语中的“仁爱”思想可以指导 我们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帮助
我们更好地处理人际关系。
《《论语》》PPT课件4
今天交给大家《论语》中 “仁”这一部分的解读,希望 能以此为导向,引导大家去学 习《论语》中义、礼、智、信 的内容,做到恭宽信敏惠、温 良恭俭让,希望大家能在中国 传统文化的熏染下养浩然之气, 成美好人性情感。
谢谢
仁 《论语》之
提出问题
说文解字
本
义
构 型
构形表达了一个古老的人 道主义观念,即互相把对 方当人看,以待人之道交
往之。
仁
就是人类之间以亲爱之情 和互相尊重为基本内容的人际 意识和道德观念。
核心问题 品析《论语》中有关“仁”的语句,初探仁的内 涵及现实意义。
解决问题
孔子的仁爱 观
四
而子 达曰 人: 。【 能夫 近仁 取者 譬, ,己 可欲 谓立 仁而 之立 方人 也, 已己 。欲 】达
反思提升
“仁”现实意义解读
体察现实的两难处境,理性对话孔 子的仁爱思想,努力寻找现代生活应 有的出路,建立起现代“仁爱观”.
运用反馈
看视频,写一段对现实生活中 的“仁”感悟的文字。100字左右。
有美好的人性、恒有的人道、正常的人 伦、健全的人格,才会有美丽的人生。两千 多年过去了,孔子仁爱思想的光芒仍然照耀 着我们,让我们不断地修炼自我,让我们明 白生命中最值得敬爱的东西,让我们践行行 为范式、社会秩序、尊卑长幼规则,让我们 成为有彬彬有礼、斯文风范的文化人,让我 们与他人、与世界和谐相处吧。
勿?复 视】礼 ,颜, 非渊天
七 信下 子 、为 张 敏仁 问 、矣 仁 惠。 于 。】 孔 】【 子
请。 问孔 之子 。曰 】: 曰【 :能 【行 恭五 、者 宽于 、天六五子 邦子曰 无曰
: 【 刚 、 毅
怨: ,【
在己 家所
、 无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解析 (1)C 项“别人怎么知道你的仁呢?”错,“焉得 知?”的翻译应该是“怎么算有智慧的聪明人呢?”(2) 对于“无友不如己者”的理解有好多种,但该题已认可 了“不要跟不如自己的人交朋友”这一种理解,并要求 结合“择处”来谈,考生只能在这个前提下谈自己的理 解。
答案 (1)C (2)示例:“择友”和“择处”,都是选择有益于 仁德养成的外部环境。与修养高于自己的人交友, 以友辅仁,见贤思齐,可以取友之长补己之短。 (从其他角度解释,言之成理亦可)
孔子曰:“君子有九思:视思明,听思聪,色思温, 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问,忿思难,见得思义。” (1)上面文段中,“大人”与“小人”的意思是相对的 吗? (2)孔子的“三畏”和“九思”从不同角度对君子提出 了要求,请从两个方面加以概括。
答案 (1)不相对。“大人”指居高位的人,“小人”与 “君子”相对,指丧失了“仁”和“义”的人。 (2)一是君子处世要有敬畏之心,防止肆无忌惮;二是君 子要认真做事,对自己的一言一行都要认真思考和反省。
解析 (1)①重点词语:行(推行)、藏(退隐)、是(这样)。 ②重点词语:由(实行)、行(走)。 (2)第一段话要抓住“舍之则藏”这句话来理解。第二段 话要抓住“独行其道”四字来理解。比较出二人处世态 度的不同:一个是归隐,一个是守道不屈。(意思对即可)
答案 (1)①任用我,我就推行自己的主张;不任用我, 我就退隐。只有我和你能够做到这样吧! ②(如果)能施展自己的抱负,(就)和天下百姓一起实行自 己的抱负;(如果)不能实现自己的志向,(就)走自己的路。 (2)孔子和孟子都希望通过推行自己的政治主张来实现自 己的理想。孔子认为,如果自己不被国君任用,就韬光 养晦,安贫乐道;而孟子认为,如果自己不得志,就独 自践行,守道不屈。(意思敬畏天命,敬畏身居高位
的人,敬畏圣人的话。小人不懂得天命,因而也不懂得 敬畏,不尊重在上位的人,蔑视圣人之言。”
孔子说:“君子在九个方面要多加考虑:看,要考 虑是否看得清楚;听,要考虑是否听得清楚;脸色,要 考虑是否温和;容貌,要考虑是否谦恭;言谈,要考虑 是否忠诚老实;做事,要考虑是否认真谨慎;遇到疑问, 要考虑是否应该向别人请教;发火发怒,要考虑是否有 后患;获取财利,要考虑是否合乎仁义。”
解析 (1)根据“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可以得出答案“举 一反三”,其中“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译为“如 果他不能举一反三,就不要再反复地给他举例了”。(2) 孔子与子贡的对话可以翻译为:孔子说:“我想不说话 了。”子贡说:“您如果不说话,那我们传述什么呢?” 孔子说:“天说了什么呢?但四季照样运行,万物照样生 长,天说了什么呢?”这一段对话主要强调了孔子“少 言”的原则。如果从教学原则这一角度来分析,则强调 教师要给予学生足够的空间,让学生学会自学。
答案 (1)举一反三。(2)教学原则:学生主体原则(答“自 主学习原则”亦可),注重自身原则(答“无言之教”或 “教是为了不教”亦可)。评析:这里借孔子与子贡的对 话介绍了孔子在教育方面的体会,他并不觉得一个老师 一言堂地给学生灌输就能有好的教学效果,而是觉得关 键在于怎样引导学生学会自学,充分地尊重学生,让学 生的主体地位得到充分体现。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坚 持一个原则:不要轻易地把答案告诉学生,也不要过多 地替学生思考,更不要给学生灌输标准答案。我想这是 值得我们今天的老师在教学中思考和借鉴的。
真题探究 1.考点要求 能阅读浅显的古代诗文(能力层级为 C、D 级) 2.解读考点 对《〈论语〉选读》内容的考查在我省 2009 高考试卷 中首次出现,考查方式为两道主观题,总分是 4 分。 根据《浙江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语文学科教学指导 意见》规定,对《〈论语〉选读》中以下章节中的部 分内容作重点教学及着重考查。考查章节包括“为政 以德”“克己复礼”“知其不可而为之”“仁者爱 人”“君子之风”“周而不比”“诲人不倦”“高 山仰止”“沂水春风”“中庸之道”共十章。在《教
B.近朱者赤,择“仁”而处,受到仁德者的熏陶,对自 己仁德的养成很有助益。
C.选择与仁德为邻,体现了一个人的智慧,如不这样, 别人怎么知道你的仁呢?
D.同声相应,同气相求,有道德的人不会孤立,会有志 趣相同的人来亲近他。
(2)孔子说:“无友不如己者。”(《学而》)意思是不要 跟不如自己的人交朋友。请结合上面有关“择处”的选 段,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第四章《论语》选读
真题体验 1.(2009·浙江)阅读《论语》中的两则文字,然后回答问 题。
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 反,则不复也。”
子曰:“子欲无言。”子贡曰:“子如不言,则 小子何述焉?”子曰:“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 生焉,天何言哉?” (1)有不少成语源于《论语》,例如“不愤不启”“不 悱不发”,请再写一个出自上述语段的成语。 (2)根据孔子与子贡的对话,概括出一条教学原则, 并加以评析。
2.(2009·福建)阅读下面的《论语》选段,回答问题。 (1)子曰:“里①仁为美。择不处仁,焉得知?”(《里 仁》) (2)子曰:“德②不孤,必有邻③。”(《里仁》) 【注】 ①里:居。②德:有德之人。③邻:亲近。 (1)下列对选段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环境对人的道德修养有重要的影响,要谨慎选择。 理想的居处应当是仁德之所。
3.(2009·福建)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按要求答题。
子谓颜渊曰:“用之则行,舍之则藏,惟我与尔有是
夫!”
(《论语·述而》)
孟子曰:“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
(《孟子·公孙衍张仪章》)
(1)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用之则行,舍之则藏,惟我与尔有是夫!
②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 (2)根据以上两段内容,简要谈谈孔孟二人的处世态 度。
学指导意见》中又对教学进行了具体指导,这为考查 规定了范围,可以让学生有目的地备考。
作为我省高考的新题型,“简答+简答”的命题 方式将会继续使用,在命题选材上所用材料短小精 练,注重思路性和可读性的结论。
巩固训练 1.阅读《论语》中的两则文字,然后回答问题。
子曰:“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 言。小人不知天命而不畏也,狎大人,侮圣人之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