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形的缓慢变化
七年级科学地形的缓慢变化

地形的缓慢变化(一)一、教学目标①过程、方法与能力目标:用多幅照片揭示由于流水、风力、海洋、生物等外力作用导致地形变化的结果,同时人为作用改变地形的种种表现,引导学生认识人类改造自然必须以遵循自然规律为原则。
②知识技能目标:知道地形还在不断地发生着缓慢的变化,并知道气温变化、流水、风力、海洋和生物都会使地形发生缓慢变化,懂得人类在经济建设中改变地形要有利于可持续发展。
③情感、态度、价值观:让学生关注由于流水和风力的影响造成自然生态环境的恶化,如水土流失和沙尘暴等。
人类活动也在越来越深刻的改变着地形,更需要遵循自然规律,不要导致自然界对人类破坏性活动的报复,所以要让学生树立改善我国西部生态环境的社会责任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运动和变化是自然界的普通规律,地形变化存在着多种多样的形式,而且这种运动和变化是无时无刻都存在着的。
三、教学准备收集照片,资料四、教学方法分析、归纳、讲述、提问、讨论、启发五、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同学们,你们知道胜山有其它的名称吗?讲述胜山一开始形成时称为悬泥山。
后来,在明代时由于倭寇经常袭击我国沿海一带,朝廷派戚继光去打击,在悬泥山上达了胜仗,才把悬泥山改为胜山。
那么胜山为什么称为悬泥山呢?这跟它的形成有关,是大海改变沿海的地形——地形的缓慢变化。
(二)创设问题情景教师用挂图,出示卵石,岩石碎屑等,并问:1、坚硬的岩石如何会分解为碎屑或细颗粒的?2、谁把岩石碎屑从高处搬运到低处呢?3、近年来我国西北,华北地区经常遭受严重沙尘暴的影响,说明风的力量很巨大,那么风力能改变地形吗?4、讨论举例说明除了以上自然界的外力作用改变地形外,人和生物对地形有没有影响?(三)师生互动,分析归纳1、地形的变化首先从岩石的风化开始2、流水作用是导致岩石风化和地形变化的重要力量3、风力也在改变着地形4、除了流水、风力等作用外,生物作用也是在潜移默化地改变着地形5、人为力量正在越来越深刻地改变着自然地形(四)联系生活实际,学以致用1、解释杭州“瑶林仙境”怎样形成?2、风蚀蘑菇是怎样形成的?3、在现在经济社会中,在陡坡筑梯田、填湖造地、开矿采石等能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这样做合理吗?为什么?(五)课堂小结由学生小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六)布置作业作业本A P31-32地形的缓慢变化(二)一、教学目标①过程、方法与能力目标:通过地形与等高线之间联系的分析,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思维能力,通过制作模型和画等高线培养学生的动脑、动手能力。
华师大版科学七上《变化的地形》word教案

华师大版科学七上《变化的地形》word教案第一节火山与地震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通过本节教学,使学生了解火山和地震的成因。
2)、通过本节教学,使学生记住火山和地震的分布情形2、能力目标:通过教学,培养学生的想像能力、推理能力和实验能力。
3、情感目标:渗透科学自然观──通过教学,使学生体会到自然界是运动变化着的。
教学重点和难点:火山和地震的成因教学预备:可乐、毛巾、豆腐、竹片、报纸。
地震和火山发生的有关录象或图片。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在人类居住的地球上,分布着高低起伏,多种多样的地势:有高原、山脉、平原、丘陵和盆地。
提问:那么这么多复杂的地势,是不是随着时刻在变化呢?假如有?同学们能不能举一些有关地势变化的例子呢?依照学生回答引入新课: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两种专门剧烈的地势变化。
板书:火山与地震(二)、火山教学:1、引入火山:观看关于火山喷发的录象。
陈述火山喷发时的景象:灼热的岩浆从火山口喷向天空,或者者沿着山坡往下流淌,形成一片火海。
火山口喷出浓浓的火山灰和水汽烟雾,充满在空中。
2、依照火山喷发的景象回答下列问题(培养学生想象和推理能力)。
1)、火山喷发前会有哪些预兆?2)、火山的喷发说明了我们生活的地球内部存在着什么?3)、火山喷发后会形成什么样的地势?4)、火山的喷发给我们人类会带来些什么?3、关于火山大伙儿还有哪些感爱好的问题呢?(培养学生发觉问题的能力)依照众多的学生问题,对学生们可能提出来的重点问题:“火山是如何样形成的”进行教学,其余的较复杂的问题要求学生回家查阅资料。
4、设问:哪么火山到底是如何形成的呢?在回答那个问题之前我们先来做个实验。
实验演示:拿一罐可乐,摇动后打开。
看到可乐从开口处喷出来。
提问:依照体会什么缘故摇动以后的可乐会喷出来,而没有摇动的可乐可不能喷出来呢?给予以适当的提示,,假如依旧不能回答出来,老师予以解答:由于被摇动的可乐自身内部较大的压力,当打开瓶盖以后在那个压力的作用下,可乐就随之喷射出来.陈述:事实上火山的喷发也与它类似,在我们的地球内部运动着高温高压的岩浆,平常,这些高压岩浆被地壳所包围着,然而,当地壳在运动中显现裂隙或者地壳中的某一部分变得比较脆弱时以至承担不住岩浆的压力时,这些岩浆就喷出地面,形成了火山喷发。
科学七年级上册练习册答案【四篇】

第 2 节海陆的变迁
课后作业 1.B2.(1)略(2)软流板块与板块交界的地方(3)亚 欧美洲印度 3.因为台湾和日本处于亚欧板块交界处 4.有可能,因为
精心整理 南极洲在远古时代是在中地纬地区的。
第 3 节地形的缓慢变化(一)略第 3 节地形的缓慢变化(二)略 第五章地球上的生物
第 1 节艳丽多姿生物(四) 第 2 节生物的基本特征(一) 当堂训练 1.水阳光氧气二氧化碳 2.C
第六章生物的Biblioteka 要类群第 1 节动物的主要类群(二)
精心整理 第 2 节植物的主要类群(一) 第 2 节植物的主要类群(二) 第 3 节细菌和真菌 第 4 节生物的分类(一) 第 4 节生物的分类(二) 第七章生物多样性
精心整理 第 1 节生物物种的多样性
第 2 节同种生物差异性 当堂训练 1.物种各种人只见能婚配,并能剩余有生繁能力的后代 2.质问犯罪嫌疑人识别证件 3.BAB4.同一祖先经济人类干预自然 5.C 第 3 节保护生物多样性
科学七年级上册练习册答案【四篇】
精心整理
第四章变化的地形
第 1 节火山与地震(一)
第 1 节火山与地震(二) 当堂训练 1.B2.断裂错动地面隆起或塌陷滑坡或崩落断裂倒塌还 小上下左右 3.不能井水冒泡,水位突然升高或降低,地温明显增高, 感觉天气异常闷热,一些动物行为失常 4.C5.环太平洋地中海—喜马 拉雅山 6.1
华师版科学七上第四章_变化的地形知识点复习 课外知识

华师版科学七上第四章_变化的地形知识点复习课外知识第四章变化的地形【概念与规律】一、火山与地震1、地形及其变化(1)地形:即地球表面的各种形态。
有山地、高原、丘陵、盆地、平原等。
①山地:海拔一般在500米以上,相对高度也较大,坡度较陡,峰峦高耸,沟谷幽深。
②丘陵:相对高度较小(一般不超过200米),地势起伏较小,坡度较缓。
③平原:海拔一般在200米以下,宽广平坦,起伏很小。
④高原:高原特点是海拔高,内部相对高度小,范围比较大,周围常有明显陡坡。
⑤盆地:周围高,间低,周围是山地或高原,间是平原或丘陵。
(2)地形的变化:地壳是运动和变化着的,因而地表形态也是不断变化的。
所谓“沧海桑田”的成语,正是人们对自然界地形变化的生动描述和感叹。
(3)地形变化的原因:引起地形变化的原因有来自地球内部的内力作用和来自地球外部作用力二个方面。
内力作用的能量主要是热能,表现为地壳运动(包括水平运动和垂直运动)、岩浆活动和地震等。
外力作用有:风化作用、流水作用、风、海浪、冰川作用等,其能量主要来自太阳能。
另外,生物和人的作用也会引起地形变化。
(4)地形变化的速度:地质作用有些非常激烈,地形会发生剧变,如火山喷发、地震、山崩、泥石流等。
有的地形变化却非常缓慢,不易被人们觉察,但年长日久仍会显露出“沧海桑田”的明显变化。
2、火山(1)火山喷发:是由于地壳内部灼热的岩浆从地壳裂口处或地壳脆弱的地方猛裂冲出地面造成。
其现象常常是惊心动魄,十分壮观的。
图4-1表示火山的构造。
(2)火山喷出物:有气态、液态和固态物质三类。
气态物以水蒸汽为主,还有氢气、二氧化硫等。
液态物是从火山口溢出的高温岩浆。
图4-1固态物有火山弹、火山砂和火山灰等。
(3)火山的分类:一般将火山分为三类。
①活火山:是指目前正在喷发或经常喷发的火山。
世界上现有500多座活火山。
②死火山:是指在人类历史以前爆发过的火山。
③休眠火山:是指在人类历史上曾经爆发过,以后长期处于平静,但仍可能爆发的火山。
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上册第二单元知识总结填空(含答案)

第二单元地球表面的变化知识填空附答案2.1地球的表面1、在世界地形图中,不同的颜色表示不同的。
蓝色表示,绿色表示。
2、地球上海陆分布是不均匀的,陆地主要集中在北半球,被海洋分开并没有完全连接在一起;而海洋则连成一片。
占地球表面面积大,占地球表面面积小。
3、我国地形呈阶梯状,东部以为主。
4、按照起伏高低和形态不同,陆地地形分为、、、和等。
利用画图的形式描述各地形的主要特征。
5、6、地球和是形成和重塑地球表面地形地貌的原因。
地球地形地貌不断变化,有的变化是在缓慢的过程中进行的,如、等自然作用对地形的改变;有的却是一个比较迅猛的瞬间,如和对地球表面的改变。
2.2地球的结构1、地球从表面到地心分为、、三个圈层。
2、地壳是地球固体圈层的最外层,由组成。
组成地壳的岩石可分为、和变三大类。
3、、浮石、都是岩浆岩;、、都是沉积岩;、板岩都是变质岩。
4、地壳在不断,地球内部的岩浆在不停涌动,有时会通过地震和火山喷发让我们感受到。
地壳的运动常常会使岩层发生。
2.3地震的成因及作用1、将一次性塑料饭盒,从中间剪开,将小盒的两半拼接起来,在上面铺上一层塑料薄膜。
将土和成泥后,把它铺在小盒上。
等泥变干后,将小盒的两半迅速拉开或挤压。
当用力向中间挤压,中间会形成。
当用力向两边拉扯,中间会。
2、以上是一个实验,泥土代表的是,手挤压或拉扯的力表示。
通过这个实验,我们知道岩层受到力的作用相互挤压会弯曲变形,如果这个力达到一定程度就会断裂,形成。
3、地震多发生在地球的圈层。
地震时地下出来轰鸣声,吊灯在晃动,房屋在摇晃。
地震后房屋倒塌,道路损坏。
4、地震使地面出现、,铁轨也扭曲变形。
5、地震使山体滑坡,阻塞河道,形成了,如汶川地震后的唐家山。
6、列举至少三条地震时的自救措施2.4火山喷发的成因及作用1、地震和火山喷发都是由于产生的,是地球内部力量的表现形式。
2、地壳下的岩浆在的作用,伴随大量冲破地壳薄弱的部分喷涌而出,形成火山喷发,所以火山活动与和运动有关。
七年级科学地形的缓慢变化

三、风的力量
(沙丘、风蚀蘑菇等现象)
四、人和生物的改变作用
珊瑚礁 人工岛 人造湖 挖矿 修筑水坝 修筑梯田
练习:
• 在河流中有许多被磨圆的鹅卵石,这是由 于( B ) A.风力的作用形成的 B.水流的作用形成的 C.火山的作用形成的 D.人工的作用形成的 • 在我国西部地区有巨大的“蘑菇状”的岩 石,形成的原因是( B ) A.人工的雕琢 B.风力的作用 C.冰川的影响 D.地震的结果 • 死亡后会逐渐成为岛礁的动物是(C ) A.鲸鱼 B.海豚 C.珊瑚 D.企鹅
珊瑚礁
• 人工岛、人造湖 • 挖矿 • 修筑水坝
• 修筑梯田
探索与思考:
阅读:昏天黑地的沙尘暴
2001年3月21日,中央气象台发布沙尘暴警报: 我国北方地区再次出现沙尘暴天气。从21日中午起, 北京地区风力增强,一时天色昏暗,黄沙骤起,刮 得人们睁不开眼睛,衣服蒙上一层灰尘。从21日到 22日,我国的华北和西北东部、东北南部都有沙尘 暴,在南京和上海,也降了“泥雨”。
娘三丈/可是他最终并没什么因为那件事情而严惩别怠/究其原因还在于王爷是壹各非常讲道理の人/在他看来/水清误认十三小格算是情有可原/毕竟她是深居内宅后院の诸人/对于能够堂而皇之出现在王府后院の男人/自是想当然地误以为是他/所 以他只给予咯水清罚抄十遍《女诫》の处罚/今天再度误认二十三小格仍是情有可原/毕竟二十三小格与他是同胞兄弟/样貌实在是太过相像/况且从成亲到现在水清总共也没什么见过他壹回、两回/所以虽然她再次犯下同样の过错/本是罪别可赦/ 但是办事公道の王爷仍是选择原谅她/错认十三小格の结果只是被罚抄咯十遍《女诫》/那么那壹次の错认理由更充分/也更值得原谅/王爷哪里还能找得出来壹种比罚抄《女诫》更轻の处罚手段呢?就那样/初嫁王府の水清踏踏实实地躲过咯壹场 家法处置
地形的缓慢变化

地 表 形 态 趋 于 平 坦
风化 流水
风力
生物
外 力 作 用
人与自然界是一个整体
改造自然不能违背自然规律
人和生物也在改变地形
荷 兰 围 海 造 地 大 坝
在现在经济社会中,在陡坡筑 梯田、填湖造地、开矿采石等能提 高人们的生活质量, 所以人们应该 尽情的去改造大自然。
3、堆(沉)积作用
江 心 洲
上海为什 么一直在
“长大”?
4000年前海岸线
1200年前海岸线
400年前海岸线 五十年来的新围垦 的土地
向大海要地
溶 洞
1、侵蚀作用 流水的作用 2、搬运作用
3、堆积作用
冰川也能改变地形
阿尔卑斯山
王家坡U谷
冰川在流动的 过程中,对沿 途的地表不断 进行冲击和磨 擦,形成一处 “U”字形的槽 谷。图中就是 有名的“王家 坡U谷”。它既 是冰川流逝的 路线,又是冰 川给大地留下 的巨大足印。
地形变化的力量
地球内部 高低起伏 变得平坦
来自
地球外部
剧烈变化,如:地震、
火山
地形变化情况
缓慢变化
地形的缓慢变化
岩石在气温变化、 水、风和生物等作用 下出现破碎的现象叫 岩石的风化。
(1)热胀冷缩 (2)冰裂 (3)植物根系的生长
岩石的风化影响因素:
1、侵蚀作用
瀑布水量巨大, 可以想象有巨大的 冲刷侵蚀力,长年 累月的瀑布冲刷对 岩石起着侵蚀作用, 在瀑布底下会形成 凹坑。
Hale Waihona Puke 当刮起大风时,粗大的砾石滚动、 撞击,使巨大的岩石变成上大下小的 “蘑菇状”。
风的巨大力量
人和生物也在改变地形
苔藓和地衣会分 泌酸性液体渐 渐腐蚀石块
地球的内部说课稿_1

地球的内部说课稿地球的内部说课稿1科学探究形式是多样的,不但有实验探究,也有理论探究。
理论探究也是科学探究的重要组成部分。
对学生进行思维训练,以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发展学生科学思维,都是十分重要的。
新课改教材中有关宇宙地理知识大都属于理论探究型的教材。
因此在本次教研主题如何在科学探究中形成科学概念的指导下。
我对《地球内部运动引起地形变化》这一教材集中做了以下几个问题的思考。
一、这一课的理论探究中需要形成哪些科学概念这个问题比较好回答,因为教学参考书中有明确的陈述:1、火山和地震会改变地球表面的地形。
2、火山和地震是由于地球内部的运动造成的。
3、地球内部的运动会引起地壳的运动,从而形成山脉、高原、裂谷、海沟等地形地貌。
4、地球表面的变化有时是迅猛激烈的,有时是缓慢不易觉察的。
当然这课中的科学概念又何止这些。
二、确定理论探究的主题活动理论探究虽说在某种程度上缺失了学生观察、动手实验活动,但却不能流失学生的思维探究活动。
因此教学中应当有学生的理论探究的主题活动。
纵观教材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火山和地震。
火山和地震可以成为相对独立的主题活动。
而第二部分:地球内部的运动有怎样的主题探究活动,令我深思。
慢慢的教材中的两幅照片及文字注解走进了我的思考。
教材中第一幅照片:喜马拉雅山。
文字注解:两个大陆板块碰撞形成雄伟的喜马拉雅山。
教材中第二幅照片:东非大裂谷。
文字注解:东非大裂谷是两大板块拉张形成的断裂谷。
这是两个典型事例都是用来说明地球内部的运动导致地球地表地形的缓慢变化。
因此如何使这两个典型的科学事实成为学生探究主题活动摆在了我面前。
显然这两个典型的科学事实都与板块学说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想到这点的时候,意识到在向学生简介大陆漂移学说之后,可以让学生进行两个个主题探究活动:1、探究喜马拉雅山的形成。
2、预测非洲大陆的未来。
这样整堂课也不再是单纯的讲授课,教学内容也更丰润。
在主题探究活动中学社思维也得到了提升。
冀人版五年级科学下册《地表缓慢变化 16 人类改变地表》教案_6

《人类改变地表》教学设计【教学内容】冀教版五年级下册第16课《人类改变地表》【科学教育理论指导】《探究式科学教育教学指导》一书中指出:科学课程,应围绕主要科学概念来组织教学,这样不仅可以让学生从身边的事物出发,逐步建构概念,亲历概念形成的过程,而且有助于他们学会探究的方法,培养探究的能力,促进科学思维发展。
【教材分析】这一单元主题是“地球和地表变化”,让学生认识地球表面是不断变化的,了解各种自然力量和人类活动对地表改变所产生的影响。
从而使学生认识到人类与自然绝不是简单的征服与被征服的关系,人与自然应该和谐相处。
本课是在前面四课基础上,综合认识地表的变化。
活动是按照“变化的地表—人类的影响——合理化建议”思路安排的。
【学情分析】由于农村学生掌握的科学知识较少,资料搜集不便,所以我在课下搜集了大量的音视频资料,做成课件,课上与学生共同分享。
【教学目标】科学探究目标:1、能通过观察和调查发现人类的哪些活动起到了改变地表的作用。
2、能将人类各种改造地表的活动进行分类3、能设计一个清晰的方式整理辩论或研究的结果。
4、能按照“对保护地表是否有利”的标准对人类影响地表的活动进行分类。
情感态度价值观:5、能从正反两方面看待人类改造地球的活动。
6、能客观公正地评价与自己持不同看法的同学的观点。
7、敢于发表自己的观点,不怕被别人否定。
科学知识:能有根据地举例说明人类那些改造地表的活动是对人类有利的,哪些是不利的。
【教学重点】指导学生通过收集和整理资料、召开辩论会等方式来探究“人类活动队地表的影响”的问题。
【教学难点】指导学生通过收集和整理资料、召开辩论会等方式来探究“人类活动队地表的影响”的问题。
【教学方法】为了能让学生很好地完成本课目标,课上我主要通过以下方法来完成本课教学。
(一)是以活动为主线,组织学生进行探究学习、合作学习。
本课教学力求体现科学学科的开放性、活动性特征,以学生的主体活动为中心,构建探究、合作的课堂,让学生在读读、看看、议议中积极开展探究活动。
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地球表面的变化)知识点归纳总结

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上册知识总结第二单元地球表面的变化1.地形及地形的特点:2.地球上海洋面积比陆地面积大;我国西部多高山,东部多平原。
3.影响地形变化的因素有哪些?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①内力作用主要是地壳运动,以构造运动为主,还会有地震.火山等比较剧烈的运动.会让地形变得高低不平.②外力作用主要是太阳.水.风等的风化、侵蚀、搬运、沉积作用,使得地形削高填低趋向平坦.”4.我们现在看到的地球表面与地球的构造有关。
地球的内部结构:地球从表面到地心可以分为地壳、地幔、地核三个圈层。
组成地壳的岩石可以分为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三大类。
5.地壳在不断地运动,地球内部的岩浆在不停地涌动,有时会通过地震和火山喷发让我们感受到。
地壳的运动常常会使岩层发生弯曲变形。
6.地震和火山是地球内部运动引起的,绝大部分的地震发生在地壳内。
7.地震震级较大时会使地表形态重塑,由于地震成因不同,形成的新的地形也不同。
地震有很多类型,有的使地壳断裂,就形成了断崖,还有的使地壳隆起,形成了新的山丘,还有就是地壳断裂,形成峡谷,如著名的东非大裂谷,还有可能地壳下陷,使山丘变成平原。
8.地球内部的运动使地表形态发生不断的变化,这种变化有时表现出来是很猛烈的,像地震和火山;有时是极其缓慢的变化,像喜马拉雅山年复一年的隆起;地球表面的很多变化都是在流水.风.冰川.海浪.气温.重力.动植物等自然力的作用下很缓慢的进行的,我们在短时间内难以察觉。
9.火山活动与地幔和地壳的运动有关。
叙尔特塞火山岛.长白山天池是由火山喷发形成的。
10.火山喷发对环境的影响:火山喷发会给人类带来严重的灾难,比如烧毁森林.房屋,掩埋农田和城市,污染空气,导致滑坡.山崩.泥石流.地震等。
但落在火山周围的火山灰能提高土壤肥力,使森林和庄稼生长得更好;火山地热是一种清洁能源,加热后的水能作为热源被人们利用;火山灰和火山岩还是筑路的好材料。
11.岩石变化的原因有冷和热的作用、流水的作用、植物的作用、动物的活动等。
地形的缓慢变化

高度
等高线地形图
① 每条等高线上各点高度相等。 ② 每两条相邻等高线之间的高度差 一样。 ③ 不同高度的等高线不会相交。 ④ 等高线密集的地方是陡坡, 稀疏的地方是缓坡。 ⑤等高线凸向高处的地方是山 谷,凸向低处的地方是山脊。
等高线特点
再见!
§4.山与地震
2、气温的变化
3、冰裂作用
4、植物根系的生 长
另外人为因素如: 开山采石等
流水的作用
由于河流上游 流经之处多为 险峻的山地, 所以河水流速 极快,河水冲 刷带走河底及 两岸的土壤, 从而形成V 字 形山谷。
河流上游的V字形山谷是怎么形成的呢?
流水的作用
在我国云南、广西和 贵州等地分布着大量 的石灰岩,石灰岩能 被酸性的天然降水和 河水所侵蚀,所以年 长日久这些地区的石 灰岩逐渐被溶解、冲 刷,形成一个个很大 的溶洞,在洞内可以 看到钟乳石、石笋和 石柱,造型奇特,成 为旅游胜地。
溶洞内的钟乳石和石柱
海水的作用
由于千万年来 海浪不断地怕 打着礁石,侵 蚀着礁石,使 礁石千姿百态。
国家紧急叫停“填湖造地”行
人与自然界是一个整体
禁止非法采石
人与自然界是一个整体
2003年渭 河下游发 生的特大 洪灾很大 程度上是 由于这个 水库造成 的。
三门峡水库之争
地形在地球内部和外部力量的共同作用 下不断地改变着,从而也形成了自然界中的 各种美妙的景观
想一想
如何把各种优美的景观 和地形描绘在地图上呢?
苔鲜和地衣
人和生物也在改变地形
珊瑚虫是 热带海洋 中的一种 低等的动 物,它们 能分泌一 种石灰质, 堆积形成 了珊瑚礁 和珊瑚岛。
美丽的珊瑚岛
人和生物也在改变地形
七上全程助学答案

七上全程助学答案【篇一:2013新课标助学_课课练_语文_七年级下册_参考答案】03月)【篇二:2013新课标助学课课练语文七年级下册参考答案】03月)【篇三:七年级上册科学课课练参考答案】ass=txt>走进科学第1节探索奇妙的自然界(一)(1)水会流出一点,看门窗是否关闭。
(3)问题;为什么灯会突然熄灭?探究过程:去看看是不是断电了,灯是不是坏了。
3.磁铁能吸住铁制图钉,不能吸住塑料纽扣;示例:铁制图钉为什么会但硬板纸不会掉下(2)水会流出一点,而硬板纸却不会掉下(3)为什么硬板纸不掉下?4.(1)为什么会下雨?(2)为什么树叶会再秋天开始下落?;(1)种子在什么条件下易发芽?(2)湿衣服在什么条件下易干?第1节探索奇妙的自然界(二)像光照处弯曲生长 2.红 3.它会向上滚,但是它的重心是向下的。
4.明信片一边下落,一边旋转;明信片飘落 5.(1)有无色变红色(2)又红色变无色(3)再次变成红色2.c3.b4.a5.c6.b7.c8.b9.a 10.c 11.c 12.(1)冰会熔化(2)为什么冰块放在水中会熔化?13.为什么兔和猫的双眼位置不同?14.cd 长;一样大;一样大15(1)深度越浅,干细沙的温度高,湿沙的温度低(2)深度略深,干细沙与湿沙的温度一样高(3)深度越深,干细沙的温度低,湿沙的温度高结论蝎子越往深处藏,温度就低。
第2节什么是科学探究(1)是(2)sars的病源究竟何在?(3)一个假设(4)至少还要多找一些其他的野生动物进行研究。
(5)示例:为什么sars病毒的病源会在动物上?2.(1)问题:为什么身体会不舒服?探究过程:去超市在买一瓶饮料,检验饮料是否有问题。
(2)问题:为什么会失窃探究过程:去看被磁铁吸住?第3节建立的你的健康信息(一)刻度尺米m 厘米,毫米 2.(1)250 2.5?10?3(2)0.88 8.8?105(3)1?10?91?10?73.c 4.b 5.a 6.a 8.b 8.d9.1 毫米 2.c 3.c 4.a5.2.600cm6.2.70 2.77.a b8.刻度尺 909.d 10.312米11.2.24厘米 2.13厘米第3节建立你的健康信息档案(二)冷热程度温度计 6.计时器秒s 7.(1)60 3600(2)150 24 8.-23℃零下二十三摄氏度 25℃二十五摄氏度 2.c 3.b 4.c 5.c 6. c 7.c 8.b 9.53分钟没有10.示例:我在玻璃管上刻上度数,放入水中时,如果气温高,气球会膨胀,如果气温低,气球不会膨胀。
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上册第二单元《地球表面的变化》测试卷及答案(含四套题)

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上册第二单元《地球表面的变化》测试卷(满分:100分 时间:40分钟)一、选择题。
(把你认为的正确选项填在括号内,每小题2分,共40分) 1.东非大裂谷是( )形成的。
A.两大板块受拉张 B.地震C.火山D.两大板块碰撞、挤压 2.下列各种自然现象,( )是因地球内部运动引起的。
A.涨潮退潮 B.地震 C.龙卷风 D.洪水3.( )可以使地球的局部表面在瞬间发生较大的改变。
A.冰川、火山. B.火山、地震 C.流水、风 D.地震、重力4.大雨过后,黄土高原上的大量泥沙被水冲走,下列治理方法中,可有效减少水土流失的是( )。
A.将草原开发成耕地 B.植树造林C.建造大型水库D.把林地改造成果园 5.我国东部沿海地区的平原是( )形成的。
A.地球内部运动 B.水流冲击 C.风的作用 D.泥沙堆积6.地震是一种会给人类带来巨大灾难的自然现象,当发生地震时,下列做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如果来不及离开房间就躲藏在牢固的床、桌子等坚固的家具下B.如果在一楼,就迅速离开房间,跑到空旷的地方C.地震发生时,快速从窗户跳出D.来不及逃跑时迅速找枕头、被子等护住头部 7.下列地形中,( )更容易造成侵蚀。
A.草原B.光秃秃的山坡C.森林D.梯田 8.下面的说法错误的是( )A.做“降雨量大小对土地的侵蚀程度的影响”实验时,必须有实验组和对照组进行对比实验B.地球表面的地形隔一-段时间就会发生变化C.雨点降落在地面便是土壤被侵蚀的开始D.风、冰川和海浪会使地形发生缓慢的变化9.钱塘江岸边的堤坝下部的岩石比上部的岩石要光滑,这是由于( )对岩石的作用引起的。
A.水B.风C.地球内部D.气温 10.我们要去大草原旅游,应该选择的地点是( )。
A.内蒙古 B.海南岛 C.西藏 D.四川 11.下列选项中,由于地球外部力量形成的地形是( )。
A.喜马拉雅山 B.日本富士山. C.沙漠中的蘑菇石 D.东非大裂谷12.当风刮过地面的时候,风力能吹起黏土和细沙,风越强,它所携带的颗粒就越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形的缓慢变化教学目标:1、知道地形还在不断地发生缓慢的变化。
2、知道气温、流水、风力、海洋和生物都会使地形发生缓慢的变化。
3、关注由于流水和风力的影响造成自然生态环境的恶化。
教学器材准备:教学重点难点:重点:知道气温变化、流水、风力、海洋和生物都会使地形发生缓慢的变化难点:领悟地形不断发生着缓慢的变化。
教学过程:复习引入:同学们,我们好几天不见了,你们想不想知道我这几天去哪里了?老师这几天去丽水仙都听课了,仙都那里风景真美,我给你们带来了两样礼物,想不想要啊,第一样呢是我趁空拍了几张照片回来,让同学们欣赏。
同学们从照片中欣赏了仙都的山山水水,提问:这些山山水水是怎样形成的?火山、地震引起地形的剧烈变化,引起这种变化的原因是什么?(地球内力的作用)。
内力作用只是塑造了山岭低地,而仙都美丽的风景完全靠地球的内力作用形成的吗?可以由学生提出种种猜想。
(就是我们今天要研究的问题。
)新课过程:一、岩石的风化【演示岩石标本】我给你们带来的第二样礼物是这个,老师手里拿的这块岩石叫大理石,这是自然界中最坚硬的岩石之一,人类经常用它作为建筑材料,要使用它铺路几十吨重的坦克都压不坏。
下面我要和同学们比比力气,你们谁敢跟我来比一比?给学生一块没有加热过的大理石,让学生捏,能不能碎,教师捏已经加热过的大理石,结果捏碎了?是不是老师成了一个大力士呢?教师的岩石和学生的交换,结果现象相反。
说明不是谁的力气大的问题,而是岩石不一样,同样是大理石,为什么一块如此的松软呢?【启发提问】那是什么原因使坚硬的大理石变得如此松软了呢?请同学们联系你们学过的知识和生活经验,想一想在自然界中有哪些原因使大理石变得松软了?学生分组讨论后回答,相互启发补充。
【教师小结】同学们分析得很好,温度热胀冷缩使岩石崩裂;岩石缝中水结成冰,体积膨胀使岩石胀裂;植物根系生长使岩石缝隙胀大等。
而这些仅仅是我们的猜测,我们怎样来设计实验来证明我们的猜测呢?1、如要想知道温度热胀冷缩使岩石崩裂能否使岩石改变模样,同学们想怎样研究?我讲台上有这些仪器和材料:酒精喷灯、坩埚钳、火柴、水、大理石,你能利用这些仪器材料来设计实验证明吗?先点燃酒精喷灯,再用坩埚钳夹住岩石在酒精灯上加热,最后放到水里冷却。
先加热,后放到水里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看到怎样的现象说明我们的猜想是正确的由于这个实验操作起来不太安全,所以由教师来操作。
现在就把我们捏不碎的大理石来加热,师操做重复3次。
最后把大理石冷却了之后,叫一位学生来捏,碎了。
说明石头变脆了。
现在只是用了几分钟时间,而常年类月暴露在空气中的岩石呢?小结:看来,温度的热胀冷缩可以使岩石发生形变。
2、岩石缝中水结成冰,体积膨胀使岩石胀裂;这个又怎样来证明呢?老师把一杯水冰在冰箱里,结果忘记拿出来了,变成现在这个样子了?谁来告诉我为什么会这样?(在玻璃瓶中装满水,放在冰箱里冷冻一段时间,瓶子破裂。
)你有类似的经历吗?我们想象一下,如果水渗进岩石缝里,当温度比较低时,结成了冰,会引起怎样的现象呢?欣赏录象小结:岩石缝中水结成冰,体积膨胀使岩石胀裂;3、植物根系生长使岩石缝隙胀大,这个又怎么样来证明呢?首先,老师向大家展示一样作品,大家看这是什么?这是我和几位同学共同做的,谁来向大家介绍以下?学生讲解:首先,把石膏粉倒入水中,用筷子调匀;接着,向杯子中倒入小半杯石膏糊,并放入几粒绿豆种子;然后,再倒入一些石膏糊;最后,等石膏糊干了之后取出,并放入装有水的盘子里。
豌豆能从石膏中钻出来。
而本来完整的石膏中间已经裂开了。
大家想想:石膏为什么会裂开?由这个实验你想到了什么?你在自然界看到过哪些类似的现象。
如果植物长在岩石缝里呢,会怎么样呢?观看录象总结:自然界的岩石也会在这些因素下发生变化,但是时间是比较慢的,我们把岩石在地表或接近地表的地方,在温度变化、水、大气及生物的影响下发生的破坏作用,叫做岩石的风化。
岩石的分化是发生地形缓慢变化的第一步。
山上的岩石被风化之后,是否就停留在山上呢?他们是通过哪些方式达到各个地方呢?二、流水的作用1、流水的侵蚀作用(1)、(出示卵石)这是什么?(板书:卵石)你知道哪里有卵石?卵石为什么会变成现在这个样子呢?(2)、有的同学认为卵石变成现在这个样子跟水有关,这仅仅是我们的猜测。
老师准备了(实物出示)1只装有水带有盖子的瓶子,一些岩石,同学们想怎样来研究呢?(3)、我们这样做:(教师讲解演示)先把岩石放入瓶子里,盖紧瓶盖,然后不断的摇动,可以请学生来摇(4)、把瓶子里的水和岩石倒到杯子里,然后用镊子取出岩石。
这些岩石有什么变化吗?请同学们观察一下。
同学们有什么发现?(光滑了、小了、瓶子里有一粒粒的小石块)这些现象说明了什么?老师只让大家摇了3分钟,如果老师让大家摇3天,3年,岩石会怎样呢?我们把这种作用称为流水的侵蚀作用。
流水对地形的作用除了这方面的作用还有哪些呢?2、流水的搬运作用和沉积作用提示:黄河水为什么这么黄?这是流水的搬运作用。
崇明岛是怎么形成的?崇明岛位于长江入海口和中国东部海岸的中心位置,处于长江黄金水道和以上海市为中心的黄金海岸的交汇点。
崇明岛是世界上狭而长,形如春蚕,东临浩瀚的东海,西接万里长江,北与启东、海门一衣带水,南依上海市,属于长江冲击。
是我国仅次于台湾和海南岛的第三大岛。
崇明岛于公元618年露出水面,迄今为止已有13000多年历史。
由于长江携带的大量泥沙淤积,崇明岛每年以143米的速度向东海延伸,增加土地约487公顷。
教师演示实验:在一个大托盘内盛一些沙子,将沙子堆成山的形状,将托盘放到水龙头下,用细小的水流冲刷,观察水对沙子的作用。
【启发提问】同学们观察到水对沙子有什么样的作用呢?学生观察、讨论、回答。
【教师小结】水把沙子冲了下来,还把它带到了山下,最后在托盘的另一端,水和沙子都停了下来。
这就是外力作用的另外三个表现形式:流水对地形的变化的三个作用:侵蚀作用、搬运作用和堆积作用。
3、流水的喀斯特作用播放录象:溶洞的形成过程地下水通过化学风化过程产生了侵蚀作用,当水渗入地面,它结合二氧化碳形成一种弱酸,称为碳酸,碳酸能侵蚀石灰岩,含有碳酸的地下水流入石灰岩的缝隙,一些石灰岩发生化学变化并溶解于水被带走,这样慢慢地就把岩石掏出一些小孔来,时间一久,这些小孔就逐渐变成了地下的一个个大洞-------称为溶洞或岩洞,你能举出哪些有名的溶洞吗?在这些洞中你还见到过那些景色呢?钟乳石、石笋、石柱又是怎样造成的呢?碳酸在岩石上的作用也会导致沉积作用,在石灰岩洞穴中,常形成钟乳石和石笋,含有碳酸和钙的水从溶洞顶部滴下来,水蒸发后,形成钙发沉积物为钟乳石,缓慢滴下来的水在洞底生成锥形的石笋,这种地形在东欧的一个地名命名为喀斯特地貌。
教师演示实验:用稀盐酸滴在较纯净的石灰岩上,可以看到石灰岩上冒气泡,发生化学反应,用水洗净,会看到岩石表面岩石受到了侵蚀作用。
4、海水的侵蚀、搬运和沉积作用海水的侵蚀作用地貌:海蚀崖:波浪会很深地侵蚀悬崖基座,从而使上面的岩石破裂形成海蚀柱:海岸受海浪侵蚀、崩坍而形成的与岸分离的岩柱。
海蚀洞。
这是海水的侵蚀作用,海水除了侵蚀作用外,还有什么作用吗?海水的搬运作用,海水的沉积作用。
看录象或图片海水的侵蚀作用三、冰川的作用流动的水对地形的缓慢变化有影响,那么水结成冰变成了冰川对地形的变化有影响吗?在寒冷地区或高山地区覆盖着厚厚的积雪,经过常长年累月的积压成了巨大的冰川。
冰川能沿着斜坡极其缓慢地下滑,大约每年移动几米到十几米。
巨大冰川的移动像一个推土机在刨刮地面,大小的石块随之移动。
在气候变暖、冰川融化以后,地形也发生了变化,欧洲的阿尔卑斯山有非常典型的冰川地形。
(放一段录象,叫学生回答这是什么对地形的影响)探索:1、在塑料容器内放入一些沙。
2、往容器内加满水并把它放到冷冻室直到结冰。
3把冰块从容器中取出。
4、用一张纸巾拿着冰,让有沙的一端朝下,放在一块肥皂上擦一擦。
5、推论在观察的基础上,你认为移动的冰山会怎样改变地形?会有什么作用?会产生怎样的地貌冰川地貌:冰斗:冰川侵蚀产生的碗形洼地。
角峰:冰川削尖山峰的各个面,一个很尖的山顶U形谷:流动的冰川挖出的冰川湖:通过挖掘和磨蚀过程冰川会在长形盆地中留下大湖泊。
四、风力的作用播放风蚀蘑菇、河西走廊风蚀的壁画,古城墙,问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演示实验:用电吹风对着沙盆中的“山”吹,改变了地形。
提问:在哪些地方风力对地形改变影响比较大,这些地形有什么特点?资料:沙尘暴、土地沙化面积扩大的数据和成因。
风力对地面物质的吹蚀和风沙的磨蚀作用,统称风蚀。
风蚀作用形成风蚀地貌。
风力吹蚀、磨蚀地表物质所形成的地表形态。
风蚀地貌的主要类型有:①风蚀石窝。
陡峭的迎风岩壁上风蚀形成的圆形或不规则椭圆形的小洞穴和凹坑。
大的石窝称为风蚀壁龛。
②风蚀蘑菇。
孤立突起的岩石经风蚀作用而成的蘑菇状岩体,又称石蘑菇、风蘑菇。
③雅丹地形。
河湖相土状堆积物地区发育的风蚀土墩和风蚀凹地相间的地貌形态。
雅丹是中国维吾尔语,意为陡峭的土丘,因中国新疆孔雀河下游雅丹地区发育最为典型而命名。
其发育过程是:挟沙气流磨蚀地面,地面出现风蚀沟槽。
磨蚀作用进一步发展,沟槽扩展为风蚀洼地;洼地之间的地面相对高起,成为风蚀土墩。
④风蚀城堡。
水平岩层经风蚀形成的城堡式山丘,又称为风城。
多见于岩性软硬不一(如砂岩与泥岩互层)的地层,中国新疆东部十三间房一带和三堡、哈密一线以南的第三纪地层形成了许多风城。
⑤风蚀垅岗。
软硬互层的岩层中经风蚀形成的垅岗状细长形态。
一般发育在泥岩、粉砂岩和砂岩地区。
⑥风蚀谷。
风蚀加宽加深冲沟所成的谷地。
谷无一定的形状。
风蚀谷不断扩大,原始地不断缩小,最后仅残留下一些孤立的小丘,即风蚀残丘。
⑦风蚀洼地。
松散物质组成的地面经风蚀所形成椭圆形的成排分布的洼地。
较深的风蚀洼地如以后有地下水溢出或存储雨水即可成为干燥区的湖泊,如中国呼伦贝尔沙地中的乌兰湖等。
五、生物作用出示珊瑚标本,问学生这是什么。
存在于哪里?是怎样形成的?地衣植物对地形的影响六、气候的影响浩瀚的湖泊,因为气候的变化或者其他的原因,湖水渐渐干枯成为洼地或者沼泽地,这种例子也不少。
譬如我国的柴达木盆地在很早以前是一个很大的湖泊,现在是青藏高原的盆地。
七、人类活动的作用人类活动对地形的影响有哪些方面?修筑梯田、开挖河道、修建水库、围海造田有利的有哪些,不利的有哪些?我们应该怎么样做?我们在改造自然地形时,不能追求眼前的利益而违背自然规律,比如在陡坡修筑梯田时会造成严重的水土流失,填海造地会影响河流泄洪蓄水,不合适的开矿采石也会造成生态环境的破坏。
八、地形是地球内力和外力共同作用的结果前面学的火山和地震使地形发生剧烈的改变,是地球内力的作用,而流水、风、冰川等引起地形缓慢的变化是地球外力作用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