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季度宏观经济模型(CQMM)研发及应用

合集下载

经济调查与分析

经济调查与分析

经济调查与分析2011- 2012年中国宏观经济预测与分析摘要:中国季度宏观经济模型( CQMM ) 课题组基于最新发布的中国宏观经济季度数据调整并估计CQMM, 预测2011年和2012年中国宏观经济运行趋势。

预测结果表明, 2011年GDP可能增长10. 13%, 2012年, GDP增长率可能回落至9. 45%; 2011年CPI预计将达到5. 4%, 2012年还将维持在4. 55% 的水平。

课题组就通货膨胀对城乡不同收入群体收入的影响, 以及人民币升值对抑制通货膨胀的有效性进行政策模拟。

结果显示, CPI上涨对农村居民的冲击大于城镇居民, 对低收入群体的冲击大于高收入群体; 而人民币升值不是降低通货膨胀的有效方法。

因此, 要实现将通货膨胀控制在4% 的政策目标, 就必须坚决地将经济增长速度控制在9% 左右。

人民币升值不宜过快, 应保持相对稳定的汇率政策。

此外, 必须采取有力措施保障低收入阶层的收入增长。

关键词: 中国季度宏观经济模型( CQMM ); 宏观经济预测; 政策模拟2010年, 中国GDP增长了10. 3%, 但经济仍然延续了 投资驱动 和 出口拉动 的增长模式。

在外部市场逐步恢复并带动民间投资恢复性增长时, 政府主导型投资没有及时退出, 导致总投资快速扩张, 加剧了通货膨胀的压力。

中国季度宏观经济模型( CQMM ) 课题组根据国家统计局最新发布的2010年宏观经济季度数据, 用CQMM预测2011- 2012年宏观经济趋势, 模拟了现行的通货膨胀对城乡不同收入群体收入与消费行为的影响, 并分析了人民币升值对抑制通货膨胀的有效性。

在此基础上, 课题组针对正在发展的通货膨胀问题, 提出了若干政策建议。

一、2011 - 2012年中国宏观经济预测(一) 模型外生变量的假设1. 美国及欧元区的经济增长率假定根据对当前美国宏观经济数据的分析以及今后两年美国宏观经济政策调整的判断,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IMF) 2011年1月25日修订了对美国经济的预测数据。

2015-2016年中国宏观经济预测与分析

2015-2016年中国宏观经济预测与分析

2015-2016年中国宏观经济预测与分析“中国季度宏观经济模型(CQMM)”课题组【摘要】“中国季度宏观经济模型(CQMM)”课题组于2015年3月1日在北京举行中国季度宏观经济模型第十八次预测发布.报告显示,2015年中国经济虽然仍面临着下行压力,但预计全年GDP将增长7.14%;通货膨胀率继续低位下行,CPI将上涨1.74%.课题组模拟了调整直接税与间接税比例的宏观经济效应.模拟结果显示,调整税制结构,尤其是在降低间接税比重的同时降低国民经济总税负,将有力地促进投资,扩大消费,提高经济增长率.根据预测及政策模拟结果,建议通过“降低间接税比重,提高直接税比重”这一加减组合法来降低国民经济总税负,激发社会经济活力,促进市场主体自主创新,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再造增长潜力.【期刊名称】《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年(卷),期】2015(000)003【总页数】10页(P1-10)【关键词】中国季度宏观经济模型(CQMM);宏观经济;政策模拟;减税【作者】“中国季度宏观经济模型(CQMM)”课题组【作者单位】厦门大学宏观经济研究中心,福建厦门361005【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F1052014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GDP)实际增长7.4%,为2000年以来的最低增速。

第二产业的持续减速是导致经济增速回落的主要原因。

2014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增长8.3%,较上年下降1.4个百分点。

制造业过剩产能以及房地产业过度投资是第二产业持续减速的重要因素,预计今年这两个行业还将成为经济增长的下行压力。

2015年1月,课题组根据国家统计局最新发布的2014年国民经济运行数据,用中国季度宏观经济模型(CQMM)预测2015—2016年中国宏观经济走势,模拟调整直接税与间接税比例的宏观经济效应并提出政策建议。

(一)模型外生变量的假设1. 美国及欧元区经济增长率2015年美国家庭财务情况预计将持续好转。

在失业率下降及低油价等因素带动下,美国经济内需增长将超过强势美元造成的不利影响,继续稳步复苏。

2012—2013年中国宏观经济再展望

2012—2013年中国宏观经济再展望

原发期刊-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第6期第94-101页经济学报二○一二年第六期转型与发展2012-2013年中国宏观经济再展望“中国季度宏观经济模型(CQMM )”课题组(厦门大学宏观经济研究中心,福建厦门361005)收稿日期:2012-08-30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中国季度宏观模型的拓展:CQMM Ⅱ期”(10JJD79000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中国季度地区经济模型的开发与尖用”(71073130);国家社科重大项目“扩大国内需求的宏观经济政策研究”(08&ZD034)作者简介:项目负责人:李文溥;本文执笔:李静、王燕武、卢盛荣、龚敏、李文溥。

李静,女,江西弋阳人,厦门大学宏观经济研究中心助理教授;王燕武,男,福建莆田人,厦门大学宏观经济研究中心助理教授;卢盛荣,男,福建建瓯人,厦门大学宏观经济研究中心副教授;龚敏,女,云南个旧人,厦门大学宏观经济研究中心教授;李文溥,男,福建福州人,厦门大学宏观经济研究中心教授。

参加本次预测研究的还有:林致远、崔庆炜及宏观经济研究中心的部分研究生。

摘要:“中国季度宏观经济模型(CQMM )”课题组基于2012年7月底国家统计局最新发布的中国宏观经济季度数据调整并估计CQMM 模型,更新了2012年下半年和2013年中国宏观经济的预测数据。

预测结果表明,中国GDP 增速2012年底可能下滑至8.01%,但2013年将回升至8.29%。

预计2012年全年CPI 将上涨2.9%,同比下降2.52个百分点;到2013年,CPI 可能回升到3.27%。

课题组模拟了欧元区经济出现更严重衰退和再次出台大规模财政刺激政策对中国经济可能产生的影响。

模拟结果显示,即使外部经济情况继续恶化,中国经济增速进一步下滑的幅度是有限的,而实施追加“2万亿”财政支出扩张计划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GDP 的增长率,但是力度有限,由此带动的信贷及货币扩张不仅会大幅提升通货膨胀的风险,而且还可能进一步恶化原已失衡的经济结构。

中国季度宏观经济模型(CQMM)研发及应用共88页

中国季度宏观经济模型(CQMM)研发及应用共88页

END
16、业余生活要有意义,不要越轨。——华盛顿 17、一个人即使已登上顶峰,也仍要自强不息。——罗素·贝克 18、最大的挑战和突破在于用人,而用人最大的突破在于信任人。——马云 19、自己活着,就是为了使别人过得更美好。——雷锋 20、要掌握书,莫被书掌握;要为生而读,莫为读而生。——布尔沃
中国季度宏观经济模型(CQMM)研发及 应用
1、合法而稳定的权力在使用得当时很 少遇到 抵抗。 ——塞 ·约翰 逊 2、权力会使人渐渐失去温厚善良的美总是令人反感 ;权力 不易确 定之处 始终存 在着危 险。— —塞·约翰逊 4、权力会奴化一切。——塔西佗
5、虽然权力是一头固执的熊,可是金 子可以 拉着它 的鼻子 走。— —莎士 比

中国宏观经济总量的实时预报与短期预测_基于混频数据预测模型的实证研究

中国宏观经济总量的实时预报与短期预测_基于混频数据预测模型的实证研究
2) 2)
Σ
K k =1
e ( θ1 k + θ2 k
(2)
( 二) h 步向前预测的 MIDAS ( m ,K ,h ) 模型 h 步向前预测的 MIDAS ( m ,K ,h ) 是带有简洁参数的单方程直接预测模型, 其具体形式为:
m) y t = β0 + β1 B ( L1 / m ; θ) x ( t -h /m + εt
(3)
MIDAS ( m ,K ,h ) 模型与传统的同频预测模型相比具有季度内实时预报和修正的优点 。 一般 而言, 季度 GDP 增长率的同频数据模型使 用 的 都 是 季 度 数 据, 实时季度数据的获得却又具有时滞
②因 性 。 例如, 中国当季的初步统计数 据 一 般 都 会 在 下 个 季 度 首 月 的 中 下 旬 公 布 ( 如 表 1 所 示 ) ,
* jqliu1964 @ yahoo. com. 刘汉 、 刘 金 全, 吉 林 大 学 数 量 经 济 研 究 中 心, 邮 政 编 码: 130012 , 电 子 信 箱: jluliuhan @ gmail. com ,
cn 。 本研究得到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 ( 10 ZD&006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 70971055 ) 资助 。 作者 感 谢 匿 名 审 稿 人 提 出 的 宝 贵意见, 并感谢英国华威大学 Mike Clements 教授 、 伦敦大学 Ana Beatriz Galvo 教授对本文的帮助, 但文责自负 。 ① 该模型为联合国世界计量经济联接模型系统中的中国宏观计量经济模型 ( 1997 年版) , 是按照凯恩斯的国民收 入 决 定 理
这些基于非结构式技术构建的模型往往不稳定, 而且由于 中 国 经 济 发 生 了 较 大 的 结 构 性 变 动, 制, 2007 ) 。 此 外, 使得中国数据难以适用非结构式的建模技术 ( 厦 门 大 学 宏 观 经 济 研 究 中 心 课 题 组, 以上大型的宏观经济模型对我国宏观经济总量的预测主要使用 低 频 数 据 , 虽然近年开始转向季度 宏观经济模型的构建, 但是由于基础数据的严重缺乏, 这些模 型 在 利 用 高 频 数 据 方 面, 常常通过估 算的方法对年度数据进行拆分, 或将高频的月度数据加总为季度数据, 然后应用同频数据的计量模 型对宏观经济总量进行分析和预测 。 Ghysels et al. ( 2004 ) 提出的混频数据建模 ( 以 下 简 称 MIDAS ) 方 法 很 好 地 解 决 了 数 据 不 同 频时模型的估计与预测问题, 可以实现利用高频的经济金融数据 来 实 现 对 中 国 宏 观 经 济 总 量 的 预 报 ② 和预测 ③ 。 MIDAS 建模方法在宏观经济预报和预测中主要有两个方面的优势:第一, 它能够 直 避免了因数据同频处理过程中所引起的 全 样 本 信 息 的 损 失 和 人 为 信 息 的 接利用高频数据的信息, 2010 ) ;第 二, 虚增, 从而增强了宏观经济预测的准 确 性 ( Clements & Galvo ,2008 ;刘 金 全 等, 它能 够利用最新公布的高频数据更新低频数据的实时预报和短期预 测 , 避免了因经济数据公布的时滞 而无法及时准确地对当前宏观经济状态和宏观经济走势进行判 断 , 改进了宏观经济预报的时效性 和短期预测的精确性 ( Kuzin et al. ,2010 ) 。 本文主要研究 MIDAS 模型在预报和预测中国季度 GDP 增长率的精确性和时效性 。 首先本文 M-MIDAS , 介绍了用于中国季 度 GDP 增 长 率 预 报 和 预 测 的 MIDAS 模 型, 主 要 包 括 MIDAS 、 以及 MIDAS-AR 和 M-MIDAS-AR 模型;其次, 使用 样 本 内 预 测 的 方 法, 并 以 最 小 二 乘 回 归 模 型 ( OLS ) 、 自回归模型 ( AR ) 、 多项式分布滞后回归 模 型 ( PDL ) 和 自 回 归 分 布 滞 后 模 型 ( ADL ) 作 为 基 准 的 样本内预测模型来对比分析 MIDAS 类模型在中国宏观经济总量预测上的有效性和精确性, 并给出 2010 年第四季度我国季度 GDP 增 长 率 的 预 报 值 和 2011 年 的 样 本 外 预 测 结 果;最 后, 总结并归纳 MIDAS 类模型在中国宏观经济总量预测和预报的精确性与时效性 。

中国宏观经济季度模型

中国宏观经济季度模型

中国宏观经济季度模型China_QEM*何新华、吴海英、刘仕国、王玲**摘要:本文对中国宏观经济季度模型China_QEM作了简单介绍,并就模型建设过程中对经济计量方法的选择,对宏观经济理论的选取,以及对中国宏观经济运行规律的探求作了简要分析。

最后,本文给出了运用China_QEM模型就利率调整对中国宏观经济的影响进行模拟的结果,并指出了China_QEM今后的扩展方向。

关键词:宏观经济模型、季度模型、协整、政策模拟JEL分类:C3 C5 E0 E2⒈引言宏观经济模型的开发研制工作在我国已有很长的历史。

然而,由于我国经济体制在过去二十几年中经历了从计划经济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大转折,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也经历了从物质产品平衡表体系(MPS)向国民帐户体系(SNA)的转变,这种现状对于以经济时间序列数据为基础的宏观经济模型的开发研制工作形成了巨大挑战。

由于缺乏相关数据,我国目前投入运行且公开发表的宏观经济模型绝大多为以传统经济计量方法建立的年度模型①。

然而,多数经济变量反应迅速,一项经济政策推出后,其对各经济变量产生影响的多在很短的时间内即可显现,各经济变量的相应调整也多在年内完成,因而年度模型不宜用作政策分析。

另外,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对经济时间序列之非平稳性认识的加深,传统经济计量方法因易产生“伪回归”②也已逐渐被人们所放弃。

在此背景下,经过两年多的努力,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统计分析研究室以政策分析为目的,研制开发出了中国宏观经济季度模型China_QEM。

⒉China_QEM的特点China_QEM在以下方面有别于国内已公开发表的宏观经济模型:⑴China_QEM为需求导向型宏观经济模型。

当前我国公开发表的宏观经济模型,均系供给导向型。

由于我国经济发展自九十年代后期开始已主要受到有效需求不足的约束,需求导向型模型较之供给导向型模型能更好地描述当前我国经济的运行状况。

另外,由于国外的宏观经济模型基本都是需求导向型模型,China_QEM能够更方便地与其它国家的宏观经济*本研究分别得到了国家自然基金(项目编号70273059)和2002年中国社会科学院B类项目的资助。

宏观经济预测方法的研究与应用

宏观经济预测方法的研究与应用

宏观经济预测方法的研究与应用一、引言宏观经济预测是经济学中的重要内容之一,它可以为政策制定者、投资者以及企业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宏观经济预测方法的研究与应用已经成为经济学研究的热门话题。

本文将探讨宏观经济预测方法的研究与应用。

二、宏观经济预测方法的分类1.时间序列模型时间序列模型是基于某个时间历史上的经济数据来进行预测的。

时间序列模型的主要方法包括ARIMA模型、VAR模型以及协整模型等。

ARIMA模型是最为常用的时间序列模型之一,它利用历史上的经济数据来预测未来经济的动态趋势。

VAR模型是将不同的经济变量联系在一起进行分析,可以对未来多个经济变量进行预测。

协整模型则是对多个经济变量之间的长期均衡关系进行建模,可以在预测未来经济变量时更为准确地反映实际情况。

2.结构性模型结构性模型主要是建立宏观经济系统的模型,以及对这个系统模型进行系统性的预测。

结构性模型的主要方法包括DSGE模型以及VAR模型等。

DSGE模型是基于微观经济学原理对宏观经济行为进行系统性建模,可以对宏观经济现象进行更加深入的研究。

VAR模型则是将宏观经济系统分解为若干个部分,通过模拟这些部分的变化情况来预测宏观经济系统的发展趋势。

三、宏观经济预测方法的应用宏观经济预测方法在政策制定、投资决策以及企业发展等方面都有广泛的应用。

以下分别进行介绍:1.政策制定方面政府部门可以利用宏观经济预测方法对未来经济发展趋势进行预测,从而制定出更为科学、合理的政策措施。

例如,在经济增长潜力不足的情况下,政府可以采取刺激性政策来推动经济增长。

2.投资决策方面投资者可以利用宏观经济预测方法来对市场情况进行分析,从而决定何时进行投资以及投资何种类型的资产。

例如,在经济增长放缓的情况下,投资者可以选择投资那些与经济增长不直接相关的产业,以规避风险。

3.企业发展方面企业可以利用宏观经济预测方法来制定自己的发展战略,从而更好地适应经济环境的变化。

例如,在经济形势不好的情况下,企业可以采取降低成本、提高效率的措施来实现业绩增长。

2010-2011年中国宏观经济预测与分析

2010-2011年中国宏观经济预测与分析

2009年,在中央积极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货币政策的作用下,我国经济增长下滑的态势得以
及时扭转,全年经济增长8.7%。然而,当前的经济发展仍然存在诸多问题。首先,以国有企业为
投资主体,通过国有银行创造信贷扩张,资金集中投入制造业、房地产及基础设施领域的反危机政 策进一步加剧了经济“高投资、低消费”的不平衡结构。其次,虽然财政支出大幅上升,但是民生保 障的支出份额并没有大幅提高,城乡居民实际收入增长缓慢,城乡差距不断扩大,从根本上抑制了 居民消费需求的快速扩张。再次,投资扩张在短期内虽然扩张了总需求,遏制增长下滑,但长期却 会转换为生产能力扩张,总量和结构性的产能过剩将抑制经济未来的持续增长。随着外部经济环
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也比较平稳,波动不大(见表2)。
①CPI表示消费者价格指数,P—GDP表示GDP平减指数,P—I表示固定资产投资价格指数。
・7・
万方数据
表l
出口 出口
2010—2011年中国进出口及外汇储备增长率预测 加工贸 易出口 ,亿美元 (现价)
18.85 24.5l
(单位:%) 净出口 亿美元 (现价)
2.47 —20.63
25.32
一般贸 易出口 亿美元 (现价)
16.34
35.51 23.94
进口 亿元 (不变价)
11.96 21.83
进口 亿美元 (现价)
20.75
一般贸 易进口 亿美元 (现价)
23.19 35.51 23.94 17.64 20.26 18.23 15.17 21.20 17.55
元区为1.6%。
2.美元对欧元汇率以及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变化假定 基于对2010年、2011年美国经济的前景判断,预计2010年上半年美元将出现短暂反弹,此 后,全球经济如能够持续复苏,美元将恢复下行趋势。我们假定美元对欧元汇率2010年、2011年 分别贬值1.5%、6%,即到2010年四季度,美元对欧元汇率将突破1.50关口,到2011年四季度,将 达到每一欧元兑换1.56美元的水平。另一方面,人民币升值压力渐增,预计2010年美元对人民币 汇率仅可能出现小幅贬值,为0.25%,全年基本稳定在1美元兑换6.81—6.82元人民币之间的水 平,到2011年贬值3%,2011年第四季度将达到1:6.61。 3.广义货币供应量(M2)的变化假定 2008年11月以来,银行新增贷款增长迅速,货币供应量不断回升,资金紧缺问题得到明显改 善。到2009年末,发放信贷近10万亿元,广义货币供应量(M2)同比增长27.68%。考虑到通胀预 期进一步增强,货币政策可能面临两难选择:如果金融管理部门收紧信贷,可能难以满足2009年因 实行扩张政策所开工的在建项目的后续资金支持以及企业新增的信贷资金需求,进而抑制经济回 升的势头;如果继续放宽信贷,将导致新增贷款过多出现流动性过剩,资产泡沫重现,提高通胀预期 实现的风险。为此,我们假定2010年将继续维持当前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宽货币、紧信贷),发 放信贷7万亿一8万亿元,使1112的增速维持较高水平,如20.5%,但到2011年后,放缓M2增速,

我国季度宏观经济计量模型[1]

我国季度宏观经济计量模型[1]

2002年中国数量经济学会年会我国季度宏观经济计量模型[1]——含有误差修正项的联立方程模型高铁梅 梁云芳(吉林大学数量经济研究中心 130012)摘要:本文建立了一个含有误差修正项的协整的季度联立方程模型,它包含被经济理论所隐含的长期均衡关系。

通过模型的协整检验可以提高模拟和预测的可靠性,模型具有误差修正项可以反映的经济系统的动态结构。

本文利用所建立的季度宏观经济模型对我国宏观经济政策进行模拟,给出降低利率的货币政策与增加财政支出的财政政策的模拟结果。

关键字:协整检验 误差修正项 联立方程模型 政策模拟我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以来,经济体制逐步由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过渡。

随着改革的深入,市场化水平的提高,经济的发展,供求关系已发生了根本变化,产出的多少不再由生产能力单方面决定,而是以需求为主,由需求与供给双方的共同作用决定。

尤其是1995年以后,供大于求已成为中国经济的一个显著特点。

本文开发了一个小型的季度宏观经济模型,该模型设计为需求导向型。

在模型中,国内生产总值是由固定资产投资、消费、净出口所决定,利用菲利普斯曲线将总供给与总需求通过价格结合起来。

国内的宏观经济模型大多是年度模型,本文所建立的模型从季度的角度反应了近年来我国市场经济运行机制,并且在系统中引入协整和误差修正机制,以反映经济运行的短期和长期波动状况,进一步,本文对我国的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的效果进行了模拟研究。

一、模型的理论基础(1)经济理论由于我国的宏观经济正处在一个向市场经济过渡的阶段,市场机制尚不完善,不同于西方发达国家。

但是,近年来我国的宏观管理实践证实,我国政府在宏观调控中扮演着重要角色,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在反周期的实际操作中发挥着巨大作用。

新凯恩斯主义宏观理论既吸收了凯恩斯主义需求理论,也吸收了新古典主义包括理论预期的理论,既强调政府干预的必要性,又重视经济运行的供给方面,其基本的理论内容可以在我国宏观经济分析中予以借鉴。

2015-2016年中国宏观经济再展望

2015-2016年中国宏观经济再展望

2015-2016年中国宏观经济再展望"中国季度宏观经济模型(CQMM)"课题组【摘要】"中国季度宏观经济模型(CQMM)"课题组于2015年9月发布了中国季度宏观经济模型第十九次预测.预测显示,2015年下半年中国经济增长可望企稳,预计全年增速7.10%,CPI增幅1.62%.受政策红利释放缓慢及结构调整的影响,2016年GDP增速将略有下降,CPI增幅则有所上升.课题组模拟了利率市场化的宏观效应,指出完成利率市场化将以有限的代价改善经济结构、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渠道;测算了中国至2050年的潜在增速,发现通过混合所有制改革、三产效率提升、人力资本培育可以提高长期潜在增速.课题组建议:稳增长政策应适应新的潜在增速,保持灵活性与一致性;通过利率市场化、配套财税政策和放开管制领域,激发民间投资活力;提高三产效率,既可避免结构性减速又能促进居民增收;加速人力资本积累.【期刊名称】《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年(卷),期】2015(000)006【总页数】9页(P71-79)【关键词】中国季度宏观经济模型(CQMM);宏观经济;利率市场化;潜在增速【作者】"中国季度宏观经济模型(CQMM)"课题组【作者单位】厦门大学宏观经济研究中心,福建厦门361005【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F1052015年上半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GDP)累计增长7.0%,较上年同期下降0.42个百分点。

采矿业、制造业和房地产业投资增速的下滑以及低迷的出口持续对经济增长形成下行压力;同时,城乡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速的下降也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消费需求的扩张。

尽管如此,三产占比的不断提高保证了上半年就业形势的稳定;虽然投资增速在下滑,但投资结构在不断优化:对一产和三产投资占比持续提高,且民间投资占全部投资的比重稳步提升。

同时,经济增长质量也在不断改善:高技术产业占工业比重进一步提高;节能降耗继续取得新进展。

大规模减税降费政策的宏观经济效应模拟--2019-2020年中国宏观经济再展望

大规模减税降费政策的宏观经济效应模拟--2019-2020年中国宏观经济再展望

2017年第6期(总第256期)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JOURNAL OF XIAMEN UNIVERSITY(Arts&Social Sciences)No.52017General Serial No.252大规模减税降费政策的宏观经济效应模拟——2017—2020年中国宏观经济再展望“中国季度宏观经济模型(CQMM)”课题组(厦门大学宏观经济研究中心,福建厦门321405)摘要:“中国季度宏观经济模型(CQMM) ”课题组于2017年14月举行了中国季度宏观经济模型(CQMM)的第二十七次预测发布。

本次预测发布了2017年下半年和2020年共六个季度的中国宏观经济主要指标预测值,继续跟踪考察中美贸易摩擦发展变化的可能性及其对中国宏观经济的影响,并模拟分析了当前更大规模减税降费政策的宏观经济效应。

结果表明,中国GDP增速“稳中趋降”的态势还将延续,增速下滑的幅度取决于中美贸易摩擦的发展方向。

当前减税降费政策主要从供给端为企业“降成本”,在外部市场需求不确定性提高以及国内市场消费增速趋缓的背景下,大规模减税降费政策的投资激励效应有限。

若将减税降费政策的主体由企业转向居民,从需求端拉动消费增长进而带动投资增长,那么,相同规模的个人所得税减免所产生的宏观经济正向效应会更为显著。

因此,课题组建议:当前应加大对居民个体的减税力度;同时,应防止居民家庭债务率进一步提高;长期应从根本上加快居民实际可支配收入的增长,并缩小收入差距。

关键词:CQMM模型;中美贸易摩擦;减税降费政策。

中图分类号:F10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438-0460(2019)06-0098-092217年上半年,中国实际国内生产总值(GDP)同比增长9.3%,增速同比下降5.5个百分点,经济下行压力加大。

原因在于:贸易保护主义抬头以及中美贸易摩擦的持续升级开始抑制中国出口导向型制造业及民间投资的增长;在不放松对房地产调控的政策基调下,房地产投资增速难有大幅度提升;对地方政府债务率的严格管控也在很大程度上抑制了基础设施投资的快速增长。

2014~2015年中国宏观经济主要指标预测

2014~2015年中国宏观经济主要指标预测

2014~2015年中国宏观经济主要指标预测
佚名
【期刊名称】《现代焊接》
【年(卷),期】2014(000)006
【摘要】1、GDP增长率预测基于中国季度宏观经济模型(CQMM)的预测结果表明:2014年,中国GDP增速将继续下行,略降至7.62%,1;L2013年下降0.08%;
【总页数】2页(P34-35)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123.16
【相关文献】
1.2014-2015年中国宏观经济分析与预测[J], “中国季度宏观经济模型(CQMM)”课题组
2.2014—2015年中国宏观经济再展望[J], “中国季度宏观经济模型(CQMM)”
课题组
3.2014-2015年中国宏观经济分析与预测——步入“新常态”攻坚期的中国宏观
经济 [J], 中国人民大学宏观经济分析与预测课题组
4.中国宏观经济分析与预测(2015年中期)报告∗--低迷与繁荣、萧条与泡沫并存的中国宏观经济 [J], 中国人民大学宏观经济分析与预测课题组
5.民主党派服务“一带一路”倡议的路径分析——以2014-2015年党和国家主要政策文件为关注 [J], 郭玉华;符蓝霞;段佳欣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城乡不同收入群体通胀差距对收入、消费的影响——基于中国季度宏观经济模型(CQMM)的实证分析

城乡不同收入群体通胀差距对收入、消费的影响——基于中国季度宏观经济模型(CQMM)的实证分析

城乡不同收入群体通胀差距对收入、消费的影响——基于中国季度宏观经济模型(CQMM)的实证分析李文溥;龚敏【期刊名称】《中国流通经济》【年(卷),期】2011(25)10【摘要】文章基于中国季度宏观经济模型,对我国城乡不同收入群体所面临的收入差距、通胀差距及其对总需求的影响进行了实证分析.通过构建消费行为方程,分析了总量CPI上涨对不同收入群体CPI、收入及消费支出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CPI 的上涨对农村居民的冲击大干城镇居民,对低收入群体的冲击大于高收入群体.城乡及城乡不同收入群体面临的通胀差异会扩大不同收入群体的实际收入差距,削弱我国居民对通胀的耐受力.同时,抑制全社会居民消费需求扩张,会使最终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持续下滑.因此,抑制通胀并有效降低通胀的社会成本,不仅要控制通胀的总量水平,而且要缩小通胀在不同收入群体之间的差距.即旨在控制总量通货膨胀的政策要兼顾缩小城乡居民的通胀差距.在制定宏观调控政策时,要在控制通胀与追求增长之间作出权衡,要坚决将增长速度控制在9%.为有效抑制通胀差距所产生的社会成本,必须充分重视通货膨胀对不同收入阶层尤其是农村低收入阶层收入的影响,采取有力措施保障低收入阶层的收入增长;要进一步提高最低工资标准和制造业劳工工资水平,保障城乡低收入阶层收入和消费水平,增强中低收入阶层抵御通胀侵蚀收入的能力.【总页数】7页(P50-56)【作者】李文溥;龚敏【作者单位】厦门大学宏观经济研究中心,福建厦门361005;厦门大学宏观经济研究中心,福建厦门361005【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F063.2【相关文献】1.金融发展与社会保障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及对策——基于金融发展、社会保障与城乡收入差距三者关系的实证分析 [J], 马雪彬;冉维波;谢恒2.城镇化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机制探析--基于福建省城乡收入差距的实证分析[J], 杨梅3.金融发展与社会保障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及对策——基于金融发展、社会保障与城乡收入差距三者关系的实证分析 [J], 马雪彬;冉维波;谢恒4.收入差距对我国消费需求影响的理论和实证研究——基于不同收入群体基尼系数的分析 [J], 陆前进; 武磊5.中国城乡收入差距影响因素实证分析——基于收入来源视角 [J], 左义河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2022—2023年中国宏观经济展望兼论加大基建投资的宏观经济效应

2022—2023年中国宏观经济展望兼论加大基建投资的宏观经济效应

2023—2023年中国宏观经济展望兼论加大基建投资的宏观经济效应2023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GDP)II4.4万亿元,实际同比增速8.1%,两年平均增速5.1%。

经济整体运行在合理区间内,短期看,新冠肺炎疫情反复、限产限电等因素对三季度的经济增长造成负面冲击,经济修复进程多有波折。

全年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平均值为5.K,比上年下降0.5个百分点,就业形势基本保持稳定。

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1)增长0.9%,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PPI)增长8.1虬分月度看,消费价格的微幅上涨与工业生产价格先急速上升后略有回落的走势之间形成强烈对比,导致2023年PP1和CP1之间的剪刀差呈现出先迅速扩大、后略有收敛的态势。

当然,CPI和PPI走势的背离并不意味着价格传导渠道受到阻塞,更可能是能源价格冲击的结果。

先看供给侧。

就三大产业的恢复程度而言,第一产业增速明显高于疫情前,第二产业增速和疫情前基本相当,第三产业增速则与疫情前仍有明显差距。

疫情以来,第三产业一直是中国经济的拖累项,2023年该产业的修复状况将决定经济增长的上限。

再看需求侧。

首先,国内投资增速继续向上修复。

其中制造业投资增速快速攀升,这一方面是由于在出口需求强劲和去库存的背景下,工业产能利用率达到历史高位;另一方面则是由于2023年以来工业企业利润增速持续维持高位水平。

受一般公共财政对基建支持偏弱、专项债发行后置以及对政府隐性债务控制较为严格等因素的影响,基建投资表现低迷。

在2023年下半年以来行业严格监管政策继续执行和信用政策整体偏紧的双重影响下,房地产开发投资明显下行。

其次,尽管居民可支配收入逐渐改善,但由于新冠肺炎疫情的反复扰动,线下餐饮、酒店消费等难以提振,消费表现疲软。

最后,出口强韧延续,为经济提供较强动能。

出口的超预期高速增长的态势,一方面缘于疫情反复下全球供给端因生产受阻而出现的贸易转移,另一方面则缘于各国为应对疫情而纷纷出台的财政补贴政策所带来的需求增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PPI CPI-5ຫໍສະໝຸດ 101520
25
I II
GDP增长率
2004年 2005年 2006年
III
13
2007年
6.9
5.9
2008年
IV
9.6
-5.4
2009年
20
9.1
1.中国经济增长与经济结构失衡:“两高一低”
-0.7
-50 10 30 50 70 90 %
-30
1990 1991 1992 1993 1994 1995 1996 1997 1998 1999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RL 7.38 6.39 5.31 5.31 5.31 5.31 5.31 5.31 5.31 5.31 5.31 5.31 5.31 5.31
13
二、基于CQMM的短期宏观经济预测

CQMM预测




2010年中国GDP可增长9.8%,2011年将回落到 9% 2010年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预计为2.7%, 2011年略降至2.0% 固定资产投资价格指数2010年、2011年分别将为 3.0%、1.3% GDP平减指数将分别为3.2%和2.3%
15
二、基于CQMM的短期宏观经济预测

从支出法GDP的构成变化看



进入2011年,进口增速将比出口增速出现更大滑落, 贸易顺差增长率将上升至12.4% 固定资本形成总额增速可能回落至9.6%,固定资 产投资增长也可能回落至19.3% 居民消费总额增速将上升至7.6%,社会消费品零 售总额增速将下降至19.9%
6
一、CQMM简介


CQMM在2006年研发成功后,是国内目前少 有的在长达四年的时间里坚持维护、开发并投 入运行的中国季度宏观经济计量模型 CQMM模型是一个开放条件下总需求导向的 结构式模型

基于GDP支出法核算 模型包括消费模块、投资模块、对外贸易模块、工 资价格模块以及货币与财政政策模块等部分
3
一、CQMM简介

围绕当前中国宏观经济经济所面临的主要问题,结合理论与 实证两个方面的研究,向社会发布《中国宏观经济预测与分 析》季度报告八份,公开出版中国宏观经济年度报告―― 《中国宏观经济分析与预测》共四册



《中国宏观经济分析与预测(2006):经济增长:需求拉动还是供给调 整》 《中国宏观经济分析与预测(2007):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国流动性过剩》 《中国宏观经济分析与预测(2008):扩大内需与结构调整、增长方式 转变》 《中国宏观经济分析与预测(2009):增长追求与民生需要》
17
二、基于CQMM的短期宏观经济预测


2009年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导致的国外需求急剧下 降造成的经济萎缩,宏观经济决策当局启动了以国有 投资扩张为主要手段的扩大内需政策,一方面实现了 年初提出的经济增长目标,另一方面,也加剧了既有 的国民经济结构失衡,提高了通胀的风险 尽管2010年上半年中国经济基本符合政策预期,但 是,接下来将面临严峻考验,尤其是在结构调整方面, 我国长期依赖于“投资驱动、出口拉动”的经济增长 方式并未发生实质转变,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经 济结构依然任重道远
16
二、基于CQMM的短期宏观经济预测


总体而言,今明两年GDP增速能够保持高位 平稳,通胀发生的可能性不大。宏观经济政策 依然应该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 方面加大力度 2011年GDP增速的回落可能主要是投资增速 下降的结果;尽管在净出口和居民消费增长的 拉动下,GDP依然还能够维持9%的水平,但 是,净出口、投资对GDP增长的贡献将有所 减弱
货物和服务净出口贡献率 资本形成总额贡献率 最终消费支出贡献率
-10
1.中国经济增长与经济结构失衡:“两高一低”
21
1.中国经济增长与经济结构失衡:“两高一低”
100% 90% 80% 70% 60% 50% 40% 30% 20% 10% 0% 1996 1997 1998 1999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最终消费率 资本形成率 净出口所占比例

1998年最终消费中居民消费与政府消费之比为 3.17:1,2008年下降到2.66:1。
24
1.中国经济增长与经济结构失衡:“低消费”


根据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生产/收入/价格国 际比较研究中心”编制的购买力平价GDP国 际比较数据,2007年,世界196个国家按消费 率从高到低排列,中国位于第166位。 2007年中国人均实际GDP为8510.6美元(购 买力平价,2005年价格),接近巴西的人均 实际GDP水平(9644美元)。当年巴西消费 率为64%,而中国只有36.51%。我国居民消 费率在同期世界人均国民收入水平相近的国家 中是比较低的。
18
三、中国的经济增长与经济结构失衡问题

问题提出

中国经济“低消费”的原因分析

政策效应模拟

财政支出的总量与结构效应 调整居民可支配收入的政策效应模拟
19
-10 0 % 5
1990年 1991年 1992年 1993年 1994年 1995年 1996年 1997年 1998年 1999年 2000年 2001年 2002年 2003年
25
1.中国经济增长与经济结构失衡:“低消费”
26
1.中国经济增长与经济结构失衡:“低消费”
100 80 60 40 20 0 -20 -40 -60 最终消费贡献率 40.6
39.7
%
45.7 19.7
45.1
52.5
92.3
55.3
36.7
9.2
8
2007年
2008年
2009年
1978-2008年 平均
11
二、基于CQMM的短期宏观经济预测

模型外生变量假设 广义货币供应量 (M2)增速

下半年M2增速预计为18.1%;2011年,随着控制信贷以 及保持金融稳定的新措施出台,M2增速将进一步回落至 17%左右
% 35 30 25 20 15 10 2009 2009 2009 2009 2010 2010 2010 2010 2011 2011 2011 2011 Q1 Q2 Q3 Q4 Q1 Q2 Q3 Q4 Q1 Q2 Q3 Q4
59.2 59 59.6 61.1 62.3 61.4 59.6 56.8 54.3 51.8 49.9 48.8 48.6 38.8 36.7 36.2 36.2 35.3 36.5 37.9 41 43.2 42.7 42.6 42.3 43.5
2
4.3
4.2
2.7
2.4
2.1
2.5
2.2
2.5
23
1.中国经济增长与经济结构失衡:“低消费”

居民消费占GDP的比重急剧下降。


其中城镇居民消费占GDP的比例,2007年为26.4%, 比2000年下降了4.7个百分点 农村居民消费占GDP的比例仅为9.1%,比2000年 下降了6.2个百分点。

虽然政府消费占GDP的比例也在下降,但是, 在最终消费中,政府消费所占的比例却在上升。

不确定性:美国高攀的失业率,欧元区内希腊等经 济体面临的财政危机等
10
二、基于CQMM的短期宏观经济预测

模型外生变量假设

主要汇率水平


2010年欧元兑美元汇率将持续走弱的局面,到年底下降 将至1.24的水平;2011年,随着美联储升息预期上升, 欧元兑美元将维持走弱趋势,预计贬值至1.2的水平 2010年下半年人民币兑美元将升值0.78%,2011年全年 将升值0.6%
14
二、基于CQMM的短期宏观经济预测

从支出法GDP的构成变化看



2010年受宏观调控政策的影响进口增速预计将超过 出口增速,全年贸易顺差以美元、按现价计算预计 将只能增长4.0% 按不变价计算的固定资本形成总额增速将为14.7%; 按现价计算的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将为24.6%,同比 下降14个百分点 按不变价计算的居民消费总额将增长5.2%,按当 年价格计算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将增长24.3%, 同比提高近10个百分点
货币政策
固定资产形成(按资金来源分)
财政政策
图 1 CQMM模型结构
8
二、基于CQMM的短期宏观经济预测


模型外生变量假设 2010-2011年中国宏观经济主要指标预测
9
二、基于CQMM的短期宏观经济预测

模型外生变量假设

美国及欧元区经济增长率 IMF(2010年7月8日)

美国2010年和2011年的经济增长率分别为2.9%和2.7% 欧元区分别为1.4%和1.3%


年度模型,难以进行短期政策效应分析和短期经济预报;而且,几乎 全部都已停止运行 何新华等(2005):一个非结构式的中国宏观经济季度模型

数据生成过程的稳定性以及经济结构的长期均衡关系 模型的非结构式特点也使其不能有效进行政策分析(Diebold, 1998) 高铁梅等(2007),已停止维护
5.5
7.5
8.9
7.9
22
1.中国经济增长与经济结构失衡:“两高一低”



从2000年到2008年,消费占GDP的比重,下降了 13.7个百分点;同期资本形成率提高了8.2个百分点, 净出口比重提高了5.5个百分点。 2007年,我国净出口占GDP的比重高达8.9%,这意 味着我国国民当年实际使用的GDP仅为全年生产的 GDP的90%多一点,近10%的GDP本国无法消费, 以净出口的形式贷给了其他国家。 最终消费占GDP比重平均每年下降了1.7个百分点。 最终消费率的下降主要是居民消费下降导致的。 2008年,政府消费占GDP的比例为13.3%,比2000 年下降2.6个百分点;而同年居民消费占GDP的比重 为35.3%,却比2000年下降了11.1个百分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