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子植物

合集下载

常见的10种被子植物

常见的10种被子植物

常见的10种被子植物1有哪些常见的被子植物被子植物——是植物界进化最高级、种类最多、分布最广的类群。

生活中常见的被子植物很多,例如:谷类、豆类、薯类、瓜果、胡杨、枫杨、毛白杨、山杨、加杨、钻天杨、旱柳、垂柳、白桦、榆树、榔榆、桑树、无花果、玉兰、广玉兰、白玉兰、含笑、鹅掌楸、南天竹、牡丹、山茶、悬铃木、山楂、石楠、枇杷、苹果、桃、李、杏。

垂丝海棠、西府海棠、贴梗海棠、梨、蔷薇、月季、玫瑰、樱桃、樱花、日本晚樱、合欢、紫荆、刺槐、柑橘、臭椿、香椿、楝树、黄栌、鸡爪槭、冬青、大叶黄杨、黄杨、雀舌黄杨、枣、葡萄、木槿、紫薇、石榴、红瑞木、珙桐、杜鹃、金银花、柿树、连翘、迎春、丁香、女贞、茉莉、桂花、夹竹桃、栀子、泡桐、凌霄、凤尾兰、毛竹、紫竹、棕榈、椰子等等。

2被子植物有哪些特征被子植物是种子植物的一种,具有根茎叶果实种子的分化。

被子植物是植物界最高级的一类,自新生代以来,它们在地球上占着绝对优势。

现知被子植物共1万多属,占植物界的一半,中国有2700多属,约3万种。

被子植物的特征:1.具真正的、高度特化的花,通常由花被,雄蕊和雌蕊组成,并且多为两性和虫媒花。

2.孢子体高度发达,有多种类型和多种生活习性。

①形态,差异大。

②生活型,有水生、砂生、石生、盐碱生的植物;有自养,也有腐生,寄生植物,有木本、草本、直立或藤状医学教育|网编辑整理,常绿或落叶一年生、二年生、多年生。

③木质部有导管,韧皮部有筛管和伴胞,输导组织完善。

④叶片多平展宽阔,且常具托叶。

3.具有独特的双受精现象。

4.胚珠(大孢子囊)被心皮(大孢子叶)所包被。

5.受精后心皮形成果皮,胚珠形成种子,总称为果实。

6.种子的胚乳由受精的极核(中央细胞)发育而来,为三倍体的新组织。

种子具有1~2枚子叶。

被子植物一览表

被子植物一览表

油桐 蓖麻 橡胶树 巴豆 一品红 大戟
五加 科
人参 常春藤
伞形 科
双悬果
当归 胡萝卜 茴香 柴胡 芹菜
萝藦 科
徐长卿
玄参 科
金鱼藻 地黄 泡桐
忍冬 科
忍冬(金银花 凋落前变 黄)
泽泻 科
慈姑(球茎)
槟榔 科
棕榈 椰子
莎草 科
茎三棱
莎草 荸荠
花序常生于 叶腋外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虫媒
木犀 科
菊科 筒状 花亚 科 菊科 舌状 花亚 科
天南 星科
浆果 蒴果
女贞 金钟花(黄金条) 茉莉
头状花序 盘花必筒状 花,边缘花可为假舌状、 蒿 红花 矢车菊 向日葵 漏斗状。不含乳汁 虫媒 菊 雪莲花 苍耳 子房下位 合瓣花冠
整个花序为舌状花,含乳 汁,虫媒,子房下位,合 莴苣 蒲公英 生菜 瓣花冠 头状花序
叶掌裂 侧模胎座
罗汉果、葫芦
四强雄蕊、假隔膜、花两 性
花椰菜 芥蓝 白菜 青菜 芜菁、榨菜、萝卜、 油菜(芸苔)、紫罗兰
花筒(花被+雄蕊) 5基 花
珍珠梅
花筒、5基数花 子房下位或半下位
梨 苹果 垂丝海棠 枇杷 木瓜
花筒、5基数花 叶基有腺

李桃杏梅樱
杯状花筒 子房上位
蔷薇、月季、玫瑰 花筒、5基数花 子房上位 悬钩子(覆盆子)
佛焰花序(肉穗花序+佛 芋 半夏(性反转)
焰苞) 茎三棱
天南星 龟背竹
禾本 科
颖果
百合 科
兰科
秆有节和节间,节间多中 空(除玉米 高粱 甘蔗) 竹 稻 麦 芦苇 狗尾草 单叶互生 叶二列 圆柱茎
一个果由一 个小穗发育 而来

被子植物名录

被子植物名录

被子植物门双子叶植物纲杨柳科:Salicaceae杨属:Populus L.胡杨:P. euphratica Oliv.小叶杨:P. simonii Carr.新疆杨:P. alba L. var pyramidalis Bge.柳属:Salix L.旱柳:S. matsudana Koidz.黄柳:S. gordejevii Chang et Skv.北沙柳:S. psammophila C. Wang et Yang.小红柳:S. microtachya Turez. var. bordensis (Nakai) C. F. Fang.(托叶柳)榆科:Ulmaceae榆属:Ulmus L.榆(榆树;白榆):U. pumila L.桑科:Moraceae大麻属:Cannabis L.大麻:C. sativa L.蓼科:Polygonaceae酸模属:Rumex L.沙拐枣属:Calligonum L.针枝蓼属:Atraphaxis L.沙木蓼:A. bracteata A. Los.蓼属:Polygonum L.荞麦属:Fagopyrum Gaertn.苦荞麦:F. tataricum (L.) Gaertn.藜科:Chenopodiaceae猪毛菜属:Salsola L.沙蓬属:Agriophyllum Bieb.沙蓬:A. squarrosum (L.) Moq.虫实属:Corispermum L.软毛虫实:C. puberulum Iljin.藜属:Chenopodium L.灰绿藜:C. glaucum L.藜:C. albumL.滨藜属:Atriplex L.滨藜:A. patens (Litv.) Iljin苋科:Amaranthaceae苋属:Amaranthus L.反枝苋:A. retrofiexus L.马齿苋科:Portulacaceae马齿苋属:Portulaca L.马齿苋:P. oleracea L.小蘗科:Berberidaceae小蘗属:Berberis L.(紫叶小蘗)罂粟科:Papaveraceae角茴香属:Hypecoum L.角茴香:H. erectum L.十字花科:Cruciferae沙芥属:Pugionium Gaertn.宽刺沙芥:P. dolabratum Maxim.(沙芥:P. cornutum (L.) Gaertn.)荠属:Capsella Medic.荠:C. bursa-pastoris (L.) Medic.扭果芥属:Torularia ( Cosson ) O. E. Schulz蚓果芥:T. humilis ( C. A. Mey. ) O. E. Schuiz 蔷薇科:Rosaceae苹果属:Malus Mill.苹果:M. pumila Mill.蔷薇属:Rosa L.(黄蔷薇:R. hugonis Hemsl.)委陵菜属:Potentilla L.鹅毛委陵菜:桃属:Amygdalus L.榆叶梅:A. triloba (Lindl.) Ricker山桃:A. davidiana (Carr.) C. de V os ex Henry.杏属:Armeniaca Mill.山杏(西伯利亚杏):A. sibirica (L.) Lam.(李属:Prunus L. 紫叶李/ 樱属:紫叶矮樱)豆科:Leguminosae槐属:Sophora L.槐树:S. japonica L.(变型)龙爪槐:S. japonica L.f.pendula Hort.苦豆子:S. alopecuroides L.黄华属:Thermopsis R.Br.披针叶黄华:T. lanceolata R. Br.苜蓿属:Medicago L.紫花苜蓿:M. sativa L.草木樨属:Melilotus Adans,草木樨:M. suaveolens Ledeb.紫穗槐属:Amorpha L.紫穗槐:A. fruticosa L.刺槐属:Robinia L.刺槐:R. pseudocacia L.锦鸡儿属:Caragana Lam.柠条锦鸡儿:C. korshinskii Kom.小叶锦鸡儿:C. microphylla Lam.中间锦鸡儿:C. microphylla Lam.var. tomentosa Kom.甘肃锦鸡儿:C. kansuensis Pojark.甘草属:Glycyrrhiza L.甘草:G. uralensis Fisch.棘豆属:Oxytropis DC.刺叶棘豆(猫头刺):O. aciphylla Ledeb.沙珍棘豆:O. gracilima Bge.黄芪属:Astragalus L.乳白花黄芪:A. galactites Pall.直立黄芪(沙打旺):A. adsurgens Pall.草木樨状黄芪:A. melilotoides Pall.岩黄芪属:Hedysarum L.蒙古岩黄芪(杨柴):H. mongolicum Turcz.细枝岩黄芪(花棒):H. scoparium Fisch. et Mey.塔落岩黄芪:H. laeve Maxim.胡枝子属:Lespedeza Michx.达乌里胡枝子:L. davurica (Laxim) Schindl.大戟科:Euphorbia L.大戟属:Euphorbia L.乳浆大戟:E. esula L.(黄苞大戟)卫矛科:Celastraceae卫矛属:Euonymus L.丝棉木:E. maackii Rupr.鼠李科:Rhamnaceae枣属:Zizyphus Mill.枣:Z. jujubo Mill.葡萄科:Vitaceae(爬山虎)锦葵科:Malvaceae木槿属:Hibiscus L.野西瓜苗:H. trionum L.蜀葵属:Althaea L.蜀葵:A. rosea (L.) Cavan.柽柳科:Tamaricaceae柽柳属:Tamarix L.堇菜科:Violaceae堇菜属:Viola L.紫花地丁:V. philippica Cav.胡颓子科:Elaeagnaceae胡颓子属:Elaeagnus L.沙枣:E. angustifolia L.木樨科:Oleaceae白蜡树属:Fraxinus L.白蜡树:F. chinensis Roxb.连翘属:Forsythia Vahl.连翘:F. suspensa (Thunb) Vahl.丁香属:Syringa L.华北紫丁香:S. oblata Lindl.马钱科:Loganiaceae醉鱼草属:Buddleja L.互花醉鱼草:B. alternifolia Maxim.伞形科:Umbelliferae芫荽属:Coriandrum L.芫荽(香菜):C. sativum L.萝藦科:Asclepiadaceae杠柳属:Periploca L.杠柳:P. sepium Bge.鹅绒藤属:Cynanchum L.鹅绒藤:C. chinense R. Br.老瓜头(牛心朴子):C. komarovii Al.地梢瓜:C. thesioides (Freyn) K. Schum.旋花科:Convolvulaceae打碗花属:Calystegia R. Br.打碗花:C. hederacea Well. ex Roxb.旋花属:Convolvulus L.银灰旋花:C. ammannii Desr.马鞭草科:Verbenaceae莸属:Caryopteris Bge.蒙古莸:C. mongolica Bge.金叶莸:茄科:Solanaceae茄属:Solanum L.茄:S. melongena L.番茄属:Lycopersicon Mill.番茄(西红柿):L. esculentum Mill.辣椒属:Capsicum L.辣椒:C. annuum L.(变种)菜椒:C. annuum L. var. grossum (L.) Sendt. 紫葳科:Bignoniaceae角蒿属:Incarvillea Juss.角蒿:I. sinensis Lam.胡麻属:Sesamum L.胡麻:S. indicum L.列当科:Orobanchaceae列当属:Orobanche L.列当:O. coerulescens Steph.黄花列当:O. pycnostachya Hance.欧亚列当:O. cernua Loefling.车前科:Plantaginaceae车前属:Plantago L.车前:P. asiatica L.忍冬科:Caprifoliaceae葫芦科:Cucurbitaceae西瓜属:Citrulls Neck.西瓜:C. lanuatus (Thunb.) Matsum. et Nakai 甜瓜属:Cucumis L.黄瓜:C. sativus L.菊科:Compositae蒲公英属:Taraxacum Weber.蒲公英:T. mongolicum Hand.—Mazz.多裂蒲公英:T. dissectum (Ledeb.) Ledeb.苦苣菜属:Sonchus L.苣荬菜(甜苦苦菜):S. arvebsis L.苦苣菜:S. oleraceus L.乳苣属:Mulgedium Cass.乳苣(苦苦菜;蒙山莴苣):M. tataricum (L.) DC.狗哇花属:Heteropappus Less.阿尔泰狗哇花:H. altaicus (Willd.) Novopkr.蒿属:Artemisia L.圆头蒿(白沙蒿):A. sphaerocephala Krasch.黑沙蒿:A. ordosica Krasch.苍耳属:Xanthium L.苍耳:X. sibiricum Patrin ex Widder向日葵属:Helianthus L.向日葵:H. annus L.旋覆花属:Inula L.蓼子朴(沙旋覆花):I. salsoloides (Turcz.) Ostenf.天名精属:Carpesium L.高原天名精:C. lipskyi C. Winkl.单子叶植物纲香蒲科:Typhaceae香蒲属:Typha L.长苞香蒲:T. angustata Bory. et Chaub.禾本科:Gramineae禾亚科:Pooideae赖草属:Leymus Hoch.赖草:L. secalinus (Georgi) Tzvel.冰草属:Agropyron Gaertn.芨芨草属:Achnatherum Beauv.芨芨草:A. splendens (Trin.) Nevsi.芦苇属:Phragmites Trin.芦苇:P. australis (Cav.) Trin. ex Steud.画眉草属:Eragrostis Beauv.小画眉草:E. poaeoides Beauv ex Poem.et Schult.(狐尾草)......莎草科:Cyperaceae(6)矮苔草属:Carex L.百合科:Liliaceae葱属:Allium L.蒙古韭(沙葱):A. mongolicum Regel韭(韭菜):A. tuberosum Rottl. ex Spreng Syst.野韭:A. ramosum L.细叶韭:A. tenuissimum L.薤白:A. macrostemon Beg.鸢尾科:Iridaceae鸢尾属:Iris L.细叶鸢尾:I. tenuifolia Pall.。

被子植物的概念

被子植物的概念

被子植物的概念植物是地球上最为重要的生物之一,它们是维持生态平衡的基础。

被子植物是其中最为重要的类别之一,它们是现代植物界中最为丰富和多样化的植物类别之一。

本文将介绍被子植物的概念、特征、分类和生态意义。

一、被子植物的概念被子植物是指种子植物中的一类,也称为开花植物。

它们的种子包含在一个包裹着种子的果实内,这个果实通常被称为子房。

被子植物的种子在发育过程中,会产生一个叫做胚珠的结构,胚珠通过受精过程形成种子。

被子植物的种子通常具有一定的耐久性,可以在恶劣的环境中存活并发芽生长。

二、被子植物的特征被子植物的特征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花器的存在:被子植物的花器包括花瓣、花萼、雄蕊和雌蕊等,这些器官可以吸引昆虫进行授粉。

2. 子房的存在:被子植物的种子包含在子房内,子房通常会随着种子的发育变成果实。

3. 胚珠的存在:被子植物的胚珠位于花瓣和雌蕊之间,通过受精过程发育成为种子。

4. 种子的存在:被子植物的种子通常具有一定的耐久性,可以在恶劣的环境中存活并发芽生长。

三、被子植物的分类被子植物是种子植物中的一类,它们的分类通常基于花器形态、种子结构和生态特征等方面。

被子植物的分类可以分为两个大类:单子叶植物和双子叶植物。

1. 单子叶植物:单子叶植物的种子只有一个子叶,花器通常为三个或三个的倍数,例如水仙花、玉米等。

2. 双子叶植物:双子叶植物的种子有两个子叶,花器通常为四个或四个的倍数,例如玫瑰、橡树等。

四、被子植物的生态意义被子植物在生态系统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们具有以下几个生态意义:1. 保持生态平衡:被子植物可以为生态系统提供氧气、净化空气、保护土壤和水源等。

2. 食物来源:被子植物是人类和其他动物的重要食物来源,例如小麦、大米、蔬菜、水果等。

3. 药用价值:被子植物中有许多具有药用价值的植物,例如银杏、人参等。

4. 美化环境:被子植物在园林、公园和城市绿化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可以美化环境,改善人们的生活质量。

被子植物

被子植物

讨论:1.鸦片被利用的历史 2.如何拒绝毒品?
木兰亚纲总结
1

特征
常下位花,花被多离生,花 萼与花瓣常不分化;雄蕊多数向 心发育,常呈片状或带状;雌蕊 群心皮离生,胚珠多具双珠被及 厚珠心。种子常具胚乳和小胚。 本亚纲共有8目、39科、12000 余种。
演化 木兰目——樟目:花部定数、排列、花 丝分化、心皮离合; 木兰目——毛茛目: 木本-草本、离生心皮; 木兰目——胡椒目:出现管胞 木兰目——睡莲目:多心皮,向水生方 向发展的类群。 木兰目——罂粟目:多心皮,出现侧膜 胎座类型。 讨论: 在木兰亚纲中,哪个类群最原始?
3 经济用途 观赏——含笑、荷花玉兰、玉兰、鹅掌楸、 白兰花等 药用——辛夷花蕾(散风寒等);厚朴树皮、 根皮和花(治消化不良等); 香料——白兰花、含笑花 4 国家保护种类 鹅掌楸(二级)、 厚朴(二级) 凹叶厚朴 (二级)等
课外活动

活动内容:以小组为单位,调查云南师范大学校园
木兰科植物;

活动要求:详细记载每一种植物的分布地点、同学
2
们一起讨论和总结植物的野外识别特征,对校园内木
兰科植物的布局提出自己的意见。

樟目Laurales



Amborellaceae Trimeniaceae Monimiaceae Calycanthaceae 蜡梅科 Idiospermaceae Lauraceae 樟科 Hernandiaceae 莲叶桐科

经济用途 药用——樟的枝叶(樟脑和樟脑 油)、肉桂的树皮(桂皮油) 观赏——樟 木材——楠木、樟 蜜源植物——香叶树、白楠等 4 国家保护种类 楠木(二级)、樟(二级)

被子植物

被子植物

1中文名:一把伞南星拉丁文名:Arisaema erubescens (Wall.) Schott界:植物界门:被子植物门纲:单子叶植物纲目:天南星目科:天南星科属:天南星属种:天南星种根形态:须根茎:直立,具有地下球茎叶:全裂,放射状,余放射状平展,披针形、长圆形至椭圆形,无柄,长渐尖,具线形长尾花序:佛焰花絮果实:球形浆果红色种子:球形,淡褐色2中文名:七叶一枝花拉丁文名:Paris polyphylla界:植物界门:被子植物门纲:单子叶植物纲百合亚纲目:百合目科:百合科属:重楼属种:七叶一枝花根型:须根茎:直立,基部有灰白色干膜质的鞘1-3枚,具根状茎叶:矩圆形、椭圆形或倒卵状披针形,先端短尖或渐尖,基部圆形或宽楔形;叶柄明显花:轮状花絮果实:蒴果,紫色,开裂种子:具外种皮3中文名:灯心草拉丁文名:Juncus effusus L界:植物界门:被子植物门纲:单子叶植物纲目:灯心草目科:灯心草科属:灯心草属种:灯心草根型:须根茎:具根状茎,地上茎直立丛生叶:全部为低出叶,呈鞘状或鳞片状,包围在茎的基部,退化为刺芒状花序:聚伞花序果实:蒴果,长圆形或卵形种子:卵状长圆形,黄褐色4中文名:野黍拉丁文名:Eriochloa villosa (Thunb.) Kunth界:植物界门:被子植物门纲:单子叶植物纲科:禾本科黍亚科属:野黍属种:野黍根型:须根茎:直立,基部分枝,稍倾斜叶:叶鞘无毛或被毛或鞘缘一侧被毛,松弛包茎,表面具微毛,背面光滑,边缘粗糙花序:总状花序,具小穗果实:颖果,卵圆形5中文名:薯莨拉丁文名:Dioscorea cirrhosa Lour界:植物界门:被子植物门纲:单子叶植物纲目:百合目百合亚目科:薯蓣科属:薯蓣属种:薯莨根:须根茎:藤本,粗壮,具块茎叶:长椭圆状卵形至卵圆形,或为卵状披针形至狭披针形,,顶端渐尖或骤尖,基部圆形,有时呈三角状缺刻,全缘,两面无毛,表面深绿色,背面粉绿色,网脉明显花序:穗状花序果实:蒴果,不反折,近三棱状扁圆形种子:四周有膜质翅中文名:佛甲草拉丁文名:Sedum lineare Thunb.界:植物界门:被子植物门纲:双子叶植物纲原始花被亚纲目:蔷薇目科:景天科属:景天属种:佛甲草7中文名:五月艾拉丁文名:Artemisia indica Willd.界:植物界门:被子植物门纲:双子叶植物纲合瓣花亚纲目:桔梗目科:菊科管状花亚科属:蒿属蒿亚属种:五月艾8中文名:茅莓拉丁文名:Rubus parvifolius L.界:植物界门:被子植物门纲:双子叶植物纲目:蔷薇目科:蔷薇科属:悬钩子属种:茅莓9中文名:绞股蓝拉丁文名:Gynostemma pentaphyllum (Thunb.) Makino 界:植物界门:被子植物门纲:双子叶植物纲合瓣花亚纲目:葫芦目科:葫芦科属:绞股蓝属种:绞股蓝中文名:蚂蝗七拉丁文名:Chirita fimbrisepala Hand.-Mazz. 界:植物界门:被子植物门纲:双子叶植物纲目:鸭跖草目科:苦苣苔科属:唇柱苣苔属种:蚂蝗七。

被子植物是什么

被子植物是什么

被子植物是什么被子植物是植物界的一个重要分类群体,也被称为种子植物。

它们是陆生植物中最主要的类群,包括了绝大多数的植物种类。

被子植物以其独特的生殖方式和适应各种环境的能力而闻名。

本文将介绍被子植物的起源、特点、分类以及对人类和生态系统的重要性。

被子植物起源于约2.5亿年前的二叠纪晚期,与我们现在所熟知的裸子植物有着明显的区别。

被子植物的特征是它们的种子被包裹在子房中,通常由花的雄蕊和雌蕊组成,雌蕊座基丧失,蕊座与雄蕊略明显分离,雌蕊座与花瓣、花萼、花托整合为果实及子房。

这种种子的包裹保护了种子免受外界环境的侵害,有利于其存活、传播和繁衍。

被子植物具有多样的形态特征和生态习性,包括树木、灌木、草本和藤本等多种生长形态。

它们可以生长在陆地的各种环境中,从极地到热带、海拔从山谷到高山等各种环境都有它们的足迹。

被子植物主要通过光合作用获取能量和养分,利用根系吸收土壤中的水分和矿物质。

它们通过水和营养的输送系统,将水分和养分从根部输送到叶片和花朵。

被子植物的分类非常庞大,大约有30多个亚纲、300多个目、约8万个科、25万个属和30万个物种。

其中,被子植物的两个主要类群是单子叶植物和双子叶植物。

单子叶植物的叶片通常为长条形,叶脉平行分布,花瓣的数量通常是3的倍数;而双子叶植物的叶片通常为扁平的,叶脉网状分布,花瓣的数量通常是4或5的倍数。

这些分类特征的差异使得被子植物在形态上呈现出丰富多样的特点。

被子植物在生态系统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首先,它们是陆地生态系统中最重要的生物体之一,提供了大量的食物和氧气。

被子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并固定碳水化合物,为其他生物提供了必要的能量来源。

同时,它们还提供了许多植物性的食物,如谷物、蔬菜和水果,满足了人类的食物需求。

此外,被子植物还为生态系统的稳定和修复提供了重要的功能。

它们的根系可以保持土壤的稳定性,减少水土流失和土壤侵蚀。

被子植物的分布和生长还可以反映气候和环境变化,为生态学研究和环境保护提供重要的参考数据。

被子植物

被子植物
被子植物
当今世界植物界中最进化、种类最多、分布最广、适应 性最强的类群
01 植物学史
03 繁殖4 主要价值 06 功能
07 衍征
09 植物名录
目录
08 分类系统 010 灭绝原因
被子植物是当今世界植物界中最进化、种类最多、分布最广、适应性最强的类群。现知全世界被子植物共约 有30万种,占植物界总数的一半以上。中国已知的被子植物约2700多属,3万余种。被子植物与人类有着极为密 切的关系,如中国的被子植物可提供食物的达2000余种;果树有300多种;花卉植物数不胜数;药用被子植物有 种(含种以下分类单位),占中国药用植物总数的90%,是药用种类最多的类群,绝大多数中药均来自于被子植 物。
被子植物系统发育树
形态特征

被子植物在形态上具有不同于裸子植物所具有的孢子叶球的花;胚珠被包藏于闭合的子房内,由子房发育成 果实;子叶1~2枚(很少3~4枚);维管束主要由导管构成;在生殖上配子体大大简化,以最少的分裂次数而发 育,雌配子体中的颈卵器已不发育;在生态上适应于广泛的各式各样的生存条件;在生理功能上具有比裸子植物 和蕨类植物大得多的对光能利用的适应性。全世界约有300~450个科(各个分类系统科概念不同)、25万种,大 多数科分布在热带,2/3的种限于热带或其邻近地区。中国约2.5万种,分别隶属于291科和3050属。
(proangiosperms) 根据化石记录,被子植物与任何其他类群没有直接的。但学者普遍认为,必须到裸子 植物的种子蕨类群中去寻找被子植物的祖先。E·A·N·阿伯和J·帕金根据从北美洲侏罗纪地层中找到的若干本 内苏铁目(Bennettitales)的子实体而提出了“花球果”假说,认为被子植物的花是一个由裸子植物的孢子叶 球演变来的、被他们称为“花球果”的短缩和高度变态的、生有孢子的枝条。具含有胚珠的半封闭式短角状构造 的开通目(Caytoniales)有可能代表着现代被子植物的胚珠(而不是心皮)在进化上的先驱,但这些种子蕨不 大可能是被子植物直接的祖先。根据化石记录,被子植物类群之间的许多相似性和缺少任何明显的内部间隙,以 及它们与所有已知的化石和现存裸子植物有着截然的分隔,大多数学者几乎一致确信被子植物是单元发生的。孢 粉超微结构方面的研究给这一信念以重要的支持。产生花粉油层是所有被子植物的一个普遍的现象,但在裸子植 物中,如买麻藤属,却没有这种现象。这一发现证实了以下设想:即花粉油层的产生是最初的被子植物基本性状 的综合特征的一部分:粘性的花粉连同具心皮的胚珠、柱头的形成,引诱和供动物食用的各种不同的方法,两性 的花等等,在功能上都与动物传粉相。显然,还没有一个比这更符合事实和提供被子植物起源和进一步分化的、 生态学上更一致的解释。

被子植物主要类群

被子植物主要类群

园艺应用
观赏花卉在园艺中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可用于花坛、 花境、盆栽等景观营造,丰富城市绿化和室内装饰,提 高人们的生活品质。
06 被子植物保护与可持续利 用
野生资源保护现状及挑战
01
02
03
野生资源分布不均
被子植物野生资源在地理 分布上存在明显的不均衡 性,一些珍稀濒危物种仅 分布于特定区域。
04 单子叶植物纲主要类群
泽泻科、水鳖科等水生和湿生类群
泽泻科
泽泻科是单子叶植物纲、沼生目下的一科, 包括多种多年生草本植物,如泽泻、慈姑等 。这些植物通常生长在淡水或湿生环境中, 具有根状茎和基生叶等特征。
水鳖科
水鳖科是单子叶植物纲、泽泻目下的一科, 包括多种一年生或多年生淡水和海水草本植 物,如苦草、水筛等。这些植物通常沉水或 漂浮在水面上,具有短缩的茎和基生叶等特 征。
茄科、十字花科等经济价值较高类群
茄科
茄科植物包括番茄、茄子、辣椒、烟草 等,它们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其中, 番茄、茄子和辣椒是常见的蔬菜作物, 而烟草则是重要的经济作物之一。
VS
十字花科
十字花科植物如白菜、萝卜、甘蓝等,它 们也是重要的蔬菜作物之一。此外,十字 花科植物中的一些种类还具有药用价值, 如板蓝根等。
被子植物主要类群
汇报人: 2024-03-12
contents
目录
• 被子植物概述 • 被子植物分类学基础 • 双子叶植物纲主要类群 • 单子叶植物纲主要类群 • 被子植物与人类关系 • 被子植物保护与可持续利用
01 被子植物概述
定义与特点
定义
被子植物是指种子由果实来保护 的植物,具有真正的花和果实, 是植物界中最高等的一类。
加强与国际社会的合作与交流,共同推动被 子植物保护与可持续利用事业的发展。

被子植物

被子植物

毛茛科( 毛茛科(Ranunculaceae) ) (1)草本,叶掌状或羽状分裂 )草本, (2)花两性整齐; )花两性整齐; A与G多数分离,螺旋排列;(草本多心皮类) 与 多数分离 螺旋排列; 草本多心皮类 多数分离, 草本多心皮类) (3)聚合瘦果或骨突果; )聚合瘦果或骨突果;
原始多心皮类祖先 木兰科 毛茛科
小结:
花药
花丝
木兰科花及果实
骨 突 果
瘦 果
桑葚的果枝
樟科花的解剖
栎属 Quercus
(总苞鳞片状) 总苞鳞片状)
栎属 Quercus
石栎属 Lithocarpus
(总苞杯状螺旋排列) 总苞杯状螺旋排列)
壳斗科的雄花和壳斗包围的坚果
双 受 精 的 过 程
代表植物: 代表植物: 乌头属:(块根叫“附片” 有剧毒); 乌头属:(块根叫“附片”,有剧毒); :(块根叫 黄连属: 黄连属:苦,有名的中药; 有名的中药; 中药 翠雀属:也叫“飞燕草” 草本,花被外延长形成距; 翠雀属:也叫“飞燕草”,草本,花被外延长形成距; 毛茛属: 茴茴蒜”有毛, 石龙芮”无毛; 毛茛属:“茴茴蒜”有毛,“石龙芮”无毛;
双子叶植物纲
一、木兰科(Magnoliaceae) 木兰科(
木本,单叶互生; (1) 木本,单叶互生; 托叶大,包被幼芽脱落后在节上留存形成“托叶环” (2) 托叶大,包被幼芽脱落后在节上留存形成“托叶环”;
(有托叶环的还有桑科的无花果属,但它有乳汁) 有托叶环的还有桑科的无花果属,但它有乳汁)
大单生,两性整齐; (3) 花大单生,两性整齐; 之分, 无花萼(K)与花冠(C)之分,统称花被(P) P6-15
本科有6 本科有6属,均为常见植物及热带、亚热带常绿阔叶树种。 均为常见植物及热带、亚热带常绿阔叶树种。 水青冈属、栗属、栲属、石栎属、青冈属、栎属。 水青冈属、栗属、栲属、石栎属、青冈属、栎属。

被子植物有哪些

被子植物有哪些

被子植物有哪些
被子植物有桃树、芒苞草科、芒苞草、兰花、槭树科、梓叶槭、羊角槭、云南金钱槭、泽泻科、长喙毛茛泽泻、菊花、浮叶慈菇、夹竹桃科、富宁藤、蛇根木、萝藦科、驼峰藤、桦木科、盐桦、金平桦、普陀鹅耳枥、天台鹅耳枥、天目铁木等。

被子植物又名绿色开花植物,被子植物门代表植物:在分类学上常称为被子植物门。

是植物界最高级的一类,是地球上最完善、适应能力最强、出现的最晚的植物,自新生代以来,它们在地球上占着绝对优势。

现知被子植物有1万多属,20多万种,占植物界的一半。

我国有2700多属,约3万种,是药用植物最多的类群。

被子植物的种类如此众多,适应性如此广泛,这是和它的结构复杂、完善分不开的,特别是繁殖器官的结构和生殖过程的特点,给予了它适应、抵御各种不良环境的内在条件。

被子植物的特征:种子不裸露,包被在果皮之内。

种子的胚具有1或2个子叶。

种子的胚具有1或2个子叶。

种子的胚具有1或2个子叶。

种子的胚具有1或2个子叶。

种子的胚具有1或2个子叶。

有细小而多的具缘纹孔,无眉条,无纹孔塞,无交叉纹孔场。

1。

被子植物

被子植物

3,哈钦松系统简介
A.Cronquist) (1)英国植物学家哈钦松(J.Hutchinson A.Cronquist) 英国植物学家哈钦松( 1926年和1934年在其 有花植物科志》 年和1934年在其《 y于1926年和1934年在其《有花植物科志》Ⅰ,Ⅱ中建 立的系统. 立的系统. (2)认为多心皮的木兰目,毛茛目是被子植物的原始类 认为多心皮的木兰目, 多心皮的木兰目 但过分强调了木本和草本两个来源, 群,但过分强调了木本和草本两个来源,认为木本植 物均由木兰目演化而来, 物均由木兰目演化而来,草本植物均由毛茛目演化而 来,结果使亲缘关系很近的一些科在系统位置上相隔 很远,如伞形科和山茱萸科,五加科, 很远,如伞形科和山茱萸科,五加科,唇形科和马鞭 草科等. 草科等.
判断一个类群的是进化还是原始, 判断一个类群的是进化还是原始,必须全面 而综合地考虑. 而综合地考虑.
第三节 被子植物的分类系统
1,概述 (1)19世纪以来,许多植物分类工作者为建立一个"自 19世纪以来,许多植物分类工作者为建立一个" 世纪以来 的分类系统作出了巨大的努力. 然"的分类系统作出了巨大的努力. (2)他们根据各自的系统发育理论,提出了数十个分类 他们根据各自的系统发育理论, 系统. 系统. (3)但由于有关被子植物起源,演化的知识特别是化石 但由于有关被子植物起源, 的证据不足,直到现在还没有一个比较完善的系统. 的证据不足,直到现在还没有一个比较完善的系统. (4)目前世界上运用比较广泛的是哈钦松系统和恩格勒 目前世界上运用比较广泛的是哈钦松系统和恩格勒 系统. 系统.
(4)在1964年出版的植物分科志要第十二版中已经半把 1964年出版的植物分科志要第十二版中已经半把 双子叶植物放在单子叶植物之前,共有62 62目 344科 双子叶植物放在单子叶植物之前,共有62目,344科, 其中双子叶植物48 290科 单子叶植物14 54科 48目 14目 其中双子叶植物48目290科,单子叶植物14目54科. (5)本教材被子植物分类部分采用修订的恩格勒系统, 本教材被子植物分类部分采用修订的恩格勒系统, 但有的内容有变动. 但有的内容有变动. 假花学说:最早的被子植物的花同裸子植物的球花, 假花学说:最早的被子植物的花同裸子植物的球花, 来自于麻黄类,单性和无被花为原始类群; 来自于麻黄类,单性和无被花为原始类群;已柔荑花 序为起源. 序为起源.

被子植物

被子植物

被子植物(Angiospermae)一、被子植物的共同特征1.有多种不同形态﹐包括乔木﹑灌木﹑藤木﹑草木﹔一年生﹑二年生及多年生。

2.根﹑茎﹑叶发展完善﹐且能适应不同环境。

例如:水中﹑沙漠及盐碱地。

3.有真正的花。

花由花被(花萼及花冠)﹑雄蕊群及雌蕊群组成﹐花单性或双性。

4.胚珠包裹在子房内而非裸露在外。

5.传花方式多样化﹐可利用虫﹑鸟﹑水及风等媒介。

6.繁殖过程出现双受精现象﹐形成胚胎和胚乳。

7.受精后﹐胚珠形成种子﹐子房继续发育形成果实﹐有助保护和散播种子。

二、被子植物的基本分类被子植物门可以分为单子叶植物纲(百合纲)和双子叶植物(木兰纲),分类依据主要如下表所示:(一)木兰纲木兰亚纲:木兰目Magnoliales木本。

花单生或为聚伞花序,花托显着,花常两性,花部螺旋状排列至轮状排列;花被多为3基数;雄蕊6至多数,偶3;心皮离生,多数至1个。

胚乳丰富,胚小。

花粉单孔,无孔或双孔。

本目包含木兰科(Magnoliaceae)、番荔枝科(Annonaceae)、肉豆蔻科(Myristicaceae)等10科。

木兰科Magnoliaceae花程序:*P6-15A∞G∞木本。

常绿或落叶乔、灌木。

单叶互生,全缘或浅裂,叶脉羽状,有叶柄;托叶大,包被幼芽,早落,在节上留有托叶环。

花大型,单生,两性,辐射对称;花被3基数,常为同被花;2至数轮;每轮3一4片,分离,覆瓦状排列,通常带肉质,有时外轮较小,呈萼片状;雄蕊多数,分离,螺旋状排列在伸长的花托的下半部;花丝短而扁平,花药长,药2室,纵裂;雌蕊多数,稀少数,分离,螺旋状排列于伸长花托的上半部。

聚合蓇葖果球状或穗果状,,稀为带翅的坚果。

种子胚极小,藏于丰富油质的胚乳中。

成熟时常悬挂在由珠柄部分的螺纹导管展开而形成的细丝上。

胡椒目Piperales草本或木本。

茎内维管束分散,似单子叶植物。

单叶全缘,有油细胞,常含辛辣味,有托叶。

花小,无花被,生于苞腋,密集成穗状花序;雄芯1—10;心皮分离或结合;种子有胚乳,胚小。

被子植物

被子植物

被子植物被子植物(Angiosperm)又称为有花植物(flowering plants)或雌蕊植物(gynoetiatae),与高等植物中不形成真花和具有颈卵器的其他类群相区别,是现代植物界中最高级最繁茂和分布最广的一类。

现存已知的被子植物约有20万种,我国约有3万种。

被子植物的种类繁多和广泛的适应性是与它复杂完善的结构和生理过程密切相关的。

它们的特征可以概括如下:具有真正的花;具有雌蕊,形成果实;具有特殊的双受精现象;孢子体进一步发达和分化;配子体进一步退化;主要的营养方式是自养;传粉方式多样化。

按照美国分类学家克朗奎斯特(A.Cronquist)的分类系统,被子植物分为两个纲,即双子叶植物纲(Dicotyledoneae)(或称木兰纲 Magnoliopsida)和单子叶植物纲(Monocotyledoneae)(或称百合纲 Liliopsida)。

双子叶植物纲和单子叶植物纲的主要区别见下表,但是,这些区别点只是相对的、综合的,实际上有交错现象,所以有时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双子叶植物纲单子叶植物纲花常为四或五基数花常为三基数花粉常为三沟孔花粉常为单孔种子常具两枚子叶种子常为一枚子叶植物体常有发达主根植物体多有须根茎内维管束排成圆筒状茎内维管束散生具形成层无形成层叶常具网脉,无叶鞘叶常具平行脉或弧形脉,叶具鞘双子叶植物按照克朗奎斯特(A.Cronquist)分类系统,双子叶植物纲(木兰纲)分为6个亚纲,64目,318科,约165000种。

6个亚纲分别为:五桠果亚纲,石竹亚纲,金缕梅亚纲,菊亚纲,蔷薇亚纲,木兰亚纲。

木兰亚纲:木兰科蜡梅科樟科金栗兰科三白草科马兜铃科毛茛科小檗科木通科防己科清风藤科罂粟科檀香科金缕梅亚纲:悬铃木科金缕梅科杜仲科榆科桑科胡桃科壳斗科桦木科杨梅科荨麻科大麻科石竹亚纲:商陆科紫茉莉科藜科马齿苋科苋科石竹科蓼科五桠果亚纲:芍药科山茶科猕猴桃科椴树科梧桐科锦葵科大风子科堇菜科葫芦科杨柳科十字花科杜鹃花科柿树科野茉莉科山矾科紫金牛科报春花科金丝桃科蔷薇亚纲:海桐科景天科虎耳草科蔷薇科豆科千屈菜科瑞香科石榴科柳叶菜科八角枫科山茱萸科卫矛科冬青科大戟科鼠李科葡萄科省沽油科无患子科七叶树科槭树科漆树科苦木科楝科芸香科酢浆草科凤仙花科交让木科珙桐科黄杨科胡颓子科五加科伞形科菊亚纲:马钱科龙胆科夹竹桃科萝藦科茄科旋花科紫草科马鞭草科唇形科车前科木犀科玄参科紫葳科桔梗科爵床科茜草科忍冬科败酱科胡麻科菊科单子叶植物按照克朗奎斯特(A.Cronquist)分类系统,单子叶植物纲(或百合纲)分为5个亚纲,19目,65科,50000余种。

被子植物

被子植物
百合科与石蒜科 禾本科与莎草科 兰科
蝶形花冠
蝶形花科的特征
唇形花冠 唇形科、玄参科等 十字花冠 十字花科特征
花冠类型
筒状花冠 菊科筒状花亚科特征 舌状花冠 菊科舌状花亚科特征 钟状花冠 桔梗科 喇叭形花冠 茄科和旋花科 漏斗形花冠 茄科、旋花科
雄蕊的类型
单体雄蕊 两体雄蕊 多体雄蕊 聚药雄蕊 二强雄蕊 菊科特征 唇形科、玄参科 锦葵科特征 蝶形花科特征
被子植物分类部分
被子植物的分类系统 基于假花学说提出 恩格勒系统 哈钦森系统 克朗奎斯特系统 基于真花学说提出 塔赫他间系统
被子植物分类部分
双子叶植物纲
被子植物
单子叶植物纲
双、单子叶植物主要区别特征
双子叶植物
根系 直根系
单子叶植物
须根系
茎内维管束排 列方式 叶脉类型 花基数
种子子叶数
环状排列
网状脉
74、严格的说,在被子植物生活史中出现了 几种不同的植株体 A、1 B、2 C、3 D、4 76、下列有关苔藓植物和蕨类植物的各项比 较中,错误的是 A、都有世代交替 B、都形成胚胎 C、配子体都不具维管束 D、孢子囊外都具 有保护构造
15、蕨的原叶体与地钱叶状体比较,错误的 是 A、都是配子体 B、都产生有鞭毛的精子, 受精需要水,异株受精 C、都为雌雄同株 D、都可进行光合作用, 以假根吸水
散生于基本组 织 平行脉
5基数或4基数 3基数或4基数
2枚子叶 1枚子叶
四强雄蕊
N枚分离
十字花科特有
雌蕊的类型
单雌蕊 李亚科、蝶形花科 雌蕊的类型 离生雌蕊 木兰科、毛茛科、 蔷薇科等 N 心皮 一室 合生雌蕊 N 心皮 N室
胎座的类型
• • • • • • 边缘胎座 蝶形花科 离生雌蕊的许多植物 侧膜胎座 葫芦科、兰科 中轴胎座 茄科、伞形科、锦葵科、百合科 特立中央胎座 石竹科 基生胎座 顶生胎座

被子植物概述课件

被子植物概述课件
ຫໍສະໝຸດ 04被子植物的应用与价值
药用价值
中药材
被子植物提供了大量的中草药和 中药材,如人参、当归、枸杞等 ,用于治疗各种疾病和调理身体 。
药物研发
许多被子植物含有生物活性成分 ,可用于药物研发,以开发新的 药物和治疗方案。
经济价值
食品来源
被子植物中的许多种类是食品的来源 ,如小麦、稻米、水果和蔬菜等,为 人类提供营养丰富的食物。
工业原料
被子植物的某些部位或产物可作为工 业原料,如棉花、亚麻等,用于纺织 、造纸和其他制造业。
环境价值
生态平衡
被子植物作为生态系统中重要的一环,通过提供栖息地和食 物来维持生态平衡,促进生物多样性的发展。
环境修复
某些被子植物具有净化空气、水体和土壤的能力,可用于环 境修复和治理。
05
被子植物的生存现状与保护
被子植物概述课件
目录
• 被子植物的定义与分类 • 被子植物的特点与结构 • 被子植物的繁殖与传播 • 被子植物的应用与价值 • 被子植物的生存现状与保护
01
被子植物的定义与分类
定义
总结词
被子植物是植物界中最高等、最繁盛的类群,具有丰富的多样性。
详细描述
被子植物是种子植物门中的一个大类,包括了各种树木、花卉、草本植物等。 它们具有真正的花和果实,种子被包藏在果肉中,具有高度的适应性和生存能 力。
分类
总结词
被子植物的分类主要依据其形态、遗传和生态等方面的特征。
详细描述
根据形态特征,被子植物可以分为双子叶植物和单子叶植物两大类。双子叶植物是指种子植物中有两个子叶的 植物,包括了许多常见的木本和草本植物;单子叶植物则是指种子植物中只有一个子叶的植物,如百合、鸢尾 等。此外,根据花的特征和生态习性,被子植物还可以分为更多的次一级分类群,如蔷薇科、菊科、禾本科等 。

被子植物

被子植物

假连翘 ——马鞭草科
• 灌木,枝条常下垂,有刺或无刺,嫩枝有毛 • 叶对生,卵状椭圆形、倒卵形或卵状披针形
• 总状花序顶生或腋生,常排成圆锥状;花萼管状, 有毛,花冠蓝色或淡蓝紫色 • 核果球形,熟时红黄色 • 金边假连翘 黄叶假连翘 花叶假连翘
鹅掌柴 ——五加科
• 乔木或灌木 • 叶有小叶6~9,最多至11,革质,椭圆形, 掌状复叶 • 圆锥花序,小花白色 • 浆果深红色
• 一年生草本 • 叶互生,叶片披针形、狭椭圆形或倒披针形 • 花单生或2-3朵簇生于叶腋,无总花梗,白色、 粉红色或紫色,单瓣或重瓣;蝶形花冠,凤仙花 形似蝴蝶,花色有粉红、大红、紫、白黄、洒金 等,善变异
变叶木(洒金榕) ——大戟科
• 灌木或小乔木 • 叶薄革质,大小变异很大,线形、线状披针形、 长圆形、椭圆形、披针形、卵形等。边全缘、 浅裂至深裂; ,绿色、淡绿色、紫红色、紫红 与黄色相间,绿色叶片上散生黄色或金黄色斑 点或斑纹 • 总状花序腋生,淡黄色,无花瓣; • 蒴果
பைடு நூலகம்
凤仙花——蔷薇亚纲 凤仙花科
灰莉 ——马钱科
老枝上有凸起的叶痕和托叶痕 叶,单叶对生,椭圆形、卵形、倒卵形或长圆形 花单生或组成顶生二歧聚伞花序,花冠漏斗状, 白色,芳香, 浆果
米兰花 ——楝科
• 常绿灌木或小乔木,茎多小枝。
• 奇数羽状复叶,互生,倒卵形至长椭圆形, 顶端1片最大 • 圆锥花序腋生,花萼5裂,花冠5瓣,长圆 形或近圆形,,花呈黄色,味极香 • 浆果

被子植物(木兰科、樟科)

被子植物(木兰科、樟科)

被子植物Angiospermae一、被子植物的特征1. 习性多样化,有乔木、灌木、藤本、草本2. 木质部常具导管和管胞,稀无导管,韧皮部具筛管和伴胞。

3. 单叶或复叶,网状脉或平行脉。

4. 具典型花,雌蕊由一至多数心皮构成,胚珠生于子房中。

5. 双受精现象。

6. 种子有胚乳或无,子叶2或1。

二、被子植物的起源1. 起源时间两个观点:(1)古生代起源说(2)白垩纪(或晚侏罗纪)起源说2. 起源于何种植物?两个学说:(1)真花说(Euanthium Theory)认为两性花原始,单性花是由两性花演变来的。

(2)假花说(Pseudo-anthium Theory)认为单性花原始,两性花是由单性花演变来的。

3. 起源的地点两个观点:(1)高纬度起源说——北极或南极起源(2)中、低纬度起源说——热带或亚热带起源三、被子植物的分类原则26条原则四、被子植物的主要分类系统1. 恩格勒分类系统德国植物学家恩格勒(A. Engler)和帕兰特(Prantl)于1897年在《植物自然分科志》一书中发表,是分类史上第一个比较完整的自然分类系统2. 哈钦松被子植物分类系统英国植物学家哈钦松(J. Hutchinson)于1926年在《有花植物科志》一书中提出,1973年做了修改。

3. 塔赫他间被子植物分类系统1954年公布4. 克郎奎斯特被子植物分类系统1958年发表五、被子植物的分类(主要按哈钦松系统)根据子叶的数目,被子植物分为双子叶植物和单子叶植物两大类,其主要区别如下表所示:双子叶植物和单子叶植物区别表附:裸子植物与被子植物的区别双子叶植物Dicotyledones344科,约20万种。

我国204科,约2万种,木本植物约8000种。

木兰科Magnoliaceae一、特征:(1)习性:乔木或灌木,落叶或常绿;(2)叶:单叶互生,全缘;托叶大,包被顶芽,脱落后于枝上留有环状托叶痕。

(3)花:大,单生,两性,稀单性,萼片和花瓣常相似,排成数轮,覆瓦状,花托柱状,下部着生萼片和花瓣(统称为花被),依次向上为雄蕊群和雌蕊群。

被子植物

被子植物

• 代表植物 代表植物——毛竹(Phyllostachys pubescens)。 毛竹( 毛竹 )
杆径2-4cm,深棕色至紫黑色, 杆径2 4cm,深棕色至紫黑色, 杆壁薄而坚韧,可制萧、 杆壁薄而坚韧,可制萧、笛、 手杖、伞柄等。 手杖、伞柄等。
亚科2. 禾亚科(Agrostidoideae) 亚科2. 禾亚科(Agrostidoideae)
亚科4 李亚科(Prunoideae) 亚科4. 李亚科(Prunoideae)
• 木本。单叶,有托叶,叶基部常有腺体。花筒 木本。单叶,有托叶,叶基部常有腺体。 凹陷呈杯状,雌蕊1心皮 子房上位,胚珠2个 心皮, 凹陷呈杯状,雌蕊 心皮,子房上位,胚珠 个, 斜挂在子房的腹缝线上。核果,内含1种子 种子。 斜挂在子房的腹缝线上。核果,内含 种子。 • 代表植物——李 ( Prunus salicina) 、 桃 、 杏 、 代表植物 李 ) 樱桃、梅等。 樱桃、梅等。
(2)禾本科(Gramineae,Poaceae) 禾本科(Gramineae,Poaceae)
• 杆圆柱形,有显著的节和节间。叶2列,叶鞘包着杆, 杆圆柱形,有显著的节和节间。 包着杆, 列 叶鞘包着杆 常在一边开裂,叶舌膜质 小穗基部常有一对颖片 膜质。 基部常有一对颖片, 常在一边开裂 , 叶舌 膜质 。 小穗 基部常有一对颖片 , 分 外颖 和 内颖 ; 小穗轴上生有 至数朵小花 , 每 1小花 外颖和内颖;小穗轴上生有1至数朵小花 至数朵小花, 小花 外有苞片2, 外稃和内稃;在子房的基部有2或 枚 外有苞片 ,称外稃和内稃;在子房的基部有 或3枚浆 片。雄蕊花药丁字形着生于花丝顶端;颖果。 雄蕊花药丁字形着生于花丝顶端;颖果。 花药丁字形着生于花丝顶端
第十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被子植物目录[隐藏]被子植物(Angiosperm)被子植物的特征被子植物的分类双子叶植物纲合瓣花亚纲恩格勒系统分科目录被子植物的起源经济利用[编辑本段]被子植物(Angiosperm)被子植物(bèizǐzhíwù)是种子植物的一种。

被子植物或显花植物是演化阶段最後出现的植物种类。

它们首先出现在白垩纪早期,在白垩纪晚期占据了世界上植物界的大部分。

被子植物的种子藏在富含营养的果实中,提供了生命发展很好的环境。

受精作用可由风当传媒,大部分则是由昆虫或其他动物传导,使得显花植物能广为散布。

被子植物是植物界最高级的一类,自新生代以来,它们在地球上占着绝对优势。

现知被子植物共1万多属,约20多万种,占植物界的一半,中国有2700多属,约3万种。

被子植物能有如此众多的种类,有极其广泛的适应性,这和它的结构复杂化、完善化分不开的,特别是繁殖器官的结构和生殖过程的特点,提供了它适应、抵御各种环境的内在条件,使它在生存竞争、自然选择的矛盾斗争过程中,不断产生新的变异,产生新的物种。

下面我们列举的被子植物的五个进化特征,是与裸子植物相比较而得出的,至于能产生种子、精子靠花粉管传送、有胚乳等种子植物共有的特征,在此就不赘述了。

被子植物亦称显花植物。

现代植物中最大的类群,种类数目(约250,000种以上)和个体数目都占优势,构成当今地球表面的优势植被。

其分类位置尚无定论,早期的分类是把被子植物列为种子植物门下的一纲,後提升为被子植物门,最近列为木兰门(Magnoliophyta)。

被子植物为人类提供食物、住所、衣料、药品和花卉,是最重要的食物来源,如禾谷类(特别是稻、小麦和玉蜀黍)、甘蔗、马铃薯、块茎蔬菜和果品。

被子植物的习性、形态和大小差别很大,从极微小的青浮草到巨大的乔木桉树。

大多数直立生长,但也有缠绕、匍匐或靠其他植物的机械支持而生长的。

多含叶绿素,自己制造养料,但也有腐生和寄生的。

有几个科的植物是肉食的,如茅膏菜属(Drose ra)植物以昆虫和其他小动物为食物。

许多是木本的(乔木和灌木),但多为草本,草本被子植物比木本具有更进化的特征。

多异花传粉,少数自花传粉。

花粉粒到达柱头後即萌发并产生花粉管,通过花柱向下进入子房腔。

花粉管前端有管核和生殖细胞。

随著花粉管的发育,生殖细胞分裂成两个雄配子。

花粉管一般通珠孔进入胚珠。

花粉管进入雌配子体後,顶端破裂,两个雄配子释出,进入雌配子体的细胞质内。

其中一个雄配子钻入卵细胞内,与之融合而受精。

受精後产生的核子常发育成胚。

另一个雄配子同雌配子体的其他两个核(极核)结合(或同两极核预先融合成的一个核相结合)形成胚乳核,胚乳核产生胚乳,用以贮藏养料。

两个雄配子均参加融合过程,这称为双受精作用,为被子植物所独有。

被子植物分两个纲,其种子内胚发育的早期阶段相同,但进一步的发育却以不同方式进行︰在双子叶植物,茎原基两侧的侧生子叶均发育,而在单子叶植物仅一个原生子叶得到发育,并向顶端移动。

胚的发育过程清楚地表明,被子植物胚的早期均有双子叶阶段。

双子叶植物的胚分化为4个主要部分︰胚根、胚轴、子叶和胚芽。

被子植物的花的结构特徵被子植物的器官与其他维管束植物一样,分为营养器官和繁殖器官。

木质部有特化的导管,在韧皮部内筛管分子末端相接形成筛管,筛管侧面同伴细胞相接。

叶的大小、形状和结构很不一致,叶序有互生、对生或轮生。

互生是原始的类型,对生和轮生是在进化过程中衍生形成。

全缘、具羽状脉的单叶较为原始。

在冬季或旱季脱落的叶由「常绿」叶进化而来。

叶表皮具有特化的气孔。

花是高度变异和特化的繁殖枝。

孢子叶(雄蕊和心皮)藏于花托上,通常由花被(萼片和花瓣)环绕。

花托是节间缩短的茎,原始的花花托较长。

萼片常为绿色,叶状或苞片状,是特化的叶。

花瓣通常与萼片互生,其质地、颜色(除绿色外)和大小不同于萼片。

雄蕊(小孢子叶)总称雄蕊群,每个雄蕊通常由柄状的花丝和带孢子的部分(花药)组成。

心皮(大孢子叶)总称为雌蕊群,心皮由包围胚珠的子房、花柱和柱头构成。

柱头用以接受花粉粒,生于花柱的顶端。

(一)具有真正的花典型的被子植物的花由花萼、花冠、雄蕊群、雌蕊群4部分组成,各个部分称为花部。

外层部分为花萼,由萼片组成,通常呈绿色,有保护花的作用;内层为花冠,由花瓣组成,色泽鲜艳,有引诱鸟,虫传粉的作用;雄蕊群,由生有花粉的雄蕊组成;子房或雌蕊群由内含胚珠的心皮组成,能接受花粉被子植物花的各部在数量上、形态上有极其多样的变化,这些变化是在进化过程中,适应于虫媒、风媒、鸟媒、或水媒传粉的条件,被自然界选择,得到保留,并不断加强造成的。

(二)具有雌蕊雌蕊由心皮所组成,包括子房、花柱和柱头3部分。

胚珠包藏在子房内,得到子房的保护,避免了昆虫的咬噬和水分的丧失。

子房在受精后发育成为果实。

果实具有不同的色、香、味,多种开裂方式;果皮上常具有各种钩、刺、翅、毛。

果实的所有这些特点,对于保护种子成熟,帮助种子散布起着重要作用,它们的进化意义也是不言而喻的。

(三)具有双受精现象双受精现象,即两个精细胞进入胚囊以后,1个与卵细胞结合形成合子,另1个与2个极核结合,形成3n染色体,发育为胚乳,幼胚以3n染色体的胚乳为营养,使新植物体内矛盾增大,因而具有更强的生活力。

所有被子植物都被子植物:细胞类型和组织。

有双受精现象,这也是它们有共同祖先的一个证据。

(四)孢子体高度发达被子植物的孢子体,在形态、结构、生活型等方面,比其他各类植物更完善化、多样化,有世界上最高大的乔木,如杏仁按(Eucalyptus amygdalina Labill.),高达1 56米;也有微细如沙粒的小草本如无根萍[Wolffia arrhiza (L.) Wimm.],每平方米水面可容纳300万个个体。

有重达25千克仅含1颗种子的果实,如王棕(大王椰子)[R oystonea regia (H.B.K.) O. F.Cook];也有轻如尘埃,5万颗种子仅重0.1克的植物如热带雨林中的一些附生兰;有寿命长达6千年的植物,如龙血树(Dracaena dra co L.);也有在3周内开花结籽完成生命周期的植物(如一些生长在荒漠的十字花科植物);有水生、砂生、石生和盐碱地生的植物;有自养的植物也有腐生、寄生的植物。

在解剖构造上,被子植物的次生木质部有导管,韧皮部有伴胞;而裸子植物中一般均为管胞(只有麻黄和买麻藤类例外),韧皮部无伴胞,输导组织的完善使体内物质运输畅通,适应性得到加强。

(五)配子体进一步退化(简化)被子植物的小孢子(单核花粉粒)发育为雄配子体,大部分成熟的雄配子体仅具2个细胞(2核花粉粒),其中1个为营养细胞,1个为生殖细胞,少数植物在传粉前生殖细胞就分裂1次,产生2个精子,所以这类植物的雄配子体为3核的花粉粒,如石竹亚纲的植物和油菜、玉米、大麦、小麦等。

被子植物的大孢子发育为成熟的雌配子体称为胚囊,通常胚囊只有8个细胞:3个反足细胞、2个极核、2个助细胞、1个卵。

反足细胞是原叶体营养部分的残余。

有的植物(如竹类)反足细胞可多达300余个,有的(如苹果、梨)在胚囊成熟时,反足细胞消失。

助细胞和卵合称卵器,是颈卵器的残余。

由此可见,被子植物的雌、雄配子体均无独立生活能力,终生寄生在孢子体上,结构上比裸子植物更简化。

配子体的简化在生物学上具有进化的意义。

(六)颈卵器消失,其余为卵器。

被子植物的上述特征,使它具备了在生存竞争中,优越于其他各类植物的内部条件。

被子植物的产生,便地球上第一次出现色彩鲜艳、类型繁多、花果丰茂的景象,随着被子植物花的形态的发展,果实和种子中高能量产物的贮存,使得直接或间接地依赖植物为生的动物界(尤其是昆虫、鸟类和哺乳类),获得了相应的发展,迅速地繁茂起来。

被子植物分为两个纲——双子叶植物纲(木兰纲)和单子叶植物纲(百合纲)。

被子植物拉丁名Angiospermae,来源于希腊文复合词。

Angio—包被的与—sp erma种子,两者接合,用复数第一格即成Angiospermae,英文名为Angiosperm。

被子植物是植物界进化最高级、种类最多、分布最广、适应性最强的类群。

在不同的系统,被子植物有300多至400多科,1万多属,20—25万种。

超过植物界总种数之半。

它们分布于各个气候带。

由于气温高、雨水多的缘故,热带、亚热带最多。

南美亚马逊河区有约4万种。

其他热带地区有2—3万种。

温带地区因气温降低,雨量少了,种类渐减。

以我国情况看,云南省气候条件好,植物达万种以上,而河北省地处北纬26—43度之间。

相对种类减少很多,约有2,500种。

北极地区则大大减少,许多地方几乎无被子植物,仅少数地方有少数种类顽强生存。

如北极柳(Salix lanata)、北极罂粟(Papaver radicatum),其分布纬度达80度以上。

在南半球南极大陆的莫尔吉特湾詹尼岛附近,有石竹科植物厚叶柯罗石竹(Colobanthus crassifolius)生存。

另外,从海拔高度看,地势越高,气温越低,大约每上升100米,气温降低0.5℃,植物种类组成也有变化;在珠穆朗玛峰地区,气候严寒,只有少数耐寒种类方可生存。

5,000—5,500米地区还能找到石竹科的伏繁缕(Stellaria decumbens)。

雪莲花(Saus surea involucrata )在新疆天山高处也有分布。

极端的自然环境还有沙漠。

如我国新疆省的沙漠地区,有胡杨(Populus diversif olia )和梭梭(Haloxylon ammodendron)生存,能适应干旱气候。

北非撒哈拉大沙漠中下雨极少,有的地方十几年无雨。

有一种植物叫矮生齿子草(Odontospermum py gmaeum),由于极端干旱形成只有几十天极短的生命周期,称为短命植物。

它在稍有雨水时,能发芽生长到开花结实,完成一代任务。

平时稍有湿润,花就张开,一旦干燥,花即闭合,十分灵敏。

美洲墨西哥的沙漠地区,有一类特殊适应干旱的植物就是多浆植物,著名的为仙人掌科。

全身多刺,叶退化,茎含水多用以抗旱。

其中有的种类形如巨人,如用刀砍开,可以直接喝到水。

在盐碱地上,有抗盐性强的被子植物,以黎科最著名。

如盐角草(Salicornia herbacea)为一年生草本,肉质,叶极小。

茎节状,可以行光合作用。

在它的茎的横切面上有引人注目的特征:如表皮薄而光滑,栅栏组织有两层,内部细胞大、含水多,维管组织在中心。

多水性是由于钠(Na)离子影响下形成的。

盐角草活物重量的92%以上为水分。

干燥了的盐角草燃烧后留下的灰分极多,占干量的45%以上。

上述的茎结构、含水多和灰分多,均是典型的盐生植物特性。

盐角草生在盐沼地上,是盐分最多的地方,可为其标准代表。

黎科的盐生植物的进化就是在盐演条件下进行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