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国家社区社会工作实践的历史回顾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世纪教会贫困观与教会救济
1533——1603 座右铭: “明察无言”“我观看,而且我沉默”
称称 她 为为 的 ““ 统 黄伊 治 金丽 期 时莎 在 代白 英 ”时 国 。期 历 ”史 ,上 亦被
囚徒困境
甲不认罪
甲认罪 甲即时获释;乙服 刑10年
乙不认罪
两人都无罪释放
乙认罪
甲服刑10年;乙即 时获释
霍尔馆
• 其发展程度远远超过了英国,对其他国家也产生 了重大影响,纷纷派人到美国参观学习。由于社 区睦邻运动的推动,1922年,首次国际社会 服务工作会议在伦敦举行,在这次会议的基础上 ,于1926年成立了国际服务所及邻里服务中 心联合会,并在当时的国际联盟派有观察员。
社区睦邻服务机构共同的特点
.新汉堡制
• 汉堡制和爱尔伯福制后来都因为城市人口增加, 济贫事务增多且日趋复杂而渐渐不再适用。
新汉堡制:废除了以前的分区制度,由政府通过 社会福利制度统一救助贫困者,发给长期的赈济 款,并将救济的人群分类社区负责社会福利制度 的具体实施,同时发挥民间社会福利组织的作用 。
三、慈善组织会社与睦邻组织运动
济贫院——“巴士底狱”
• 在砖铺的地面上到处是贫困的妇女以及满脸脏物 到处乱爬的孩子; • 老年妇女躺在床上气喘吁吁无法动弹,或围坐在 火炉旁大声咳着; • 老年男子弓着背忙着活计,苟延残喘。
济贫院——“巴士底狱”
无劳动力者,除了做家务活和烹饪之外,在每个 周日、圣诞节、耶稣受难日都要做事。消遣、娱 乐是极少有的。 被收容者被济贫院的围墙所隔绝了。 除了苛刻的生活条件,并承担繁重的劳动之外, 济 贫院内还实行了夫妻子女分居的隔离制度
Hamburger这个名字起源于德国西北城市汉堡(Hamburg)
德国汉堡制
• 1.全市划分为若干区,每区设监督员 • 2.中央办事局综合管理全市所有的贫困救助事务 • 3.宗旨:设法帮助贫民自力更生,为失业者介绍 工作,通过劳动的方式获得食品。 • 4.对于沿街乞讨者不予施舍,贫苦儿童送到工艺 学校学习就业技能及文化知识,患病者则送往医 院诊治。 • 5.是一种在全市中心办事综合管理下的分区主人 自助式的救济制度
爱尔伯福制
• 4、赈济员必须办理段内有关预防贫穷的工作,如 职业介绍、训练与管理游民等 • 5、全市每14段为一区,每区设监察员一名,负 责领导区内各段赈济员的工作,并向中央委员会 汇报 • 6、中央委员会是全市的总的赈济机关,全面负责 管理市内的各项救济事项,每周定期开会一次
爱尔伯福制
• 爱尔伯福制通过建设有效的三级工作组织,上下 协调,信息畅通,使济贫工作既深入细致又灵活 高效,为当代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建设和社区社 会保障工作,提供了宝贵的历史经验。
第三节 西方国家社区社会工作实践的历史回顾
西方国家社区社会工作实践的历史回顾
中世纪的宗教慈善活动
德国的汉堡制和爱尔伯福制 慈善组织会社与睦邻组织运动
工业革命与社会安全立法对社区工作的推动
福利国家思想与社区工作的发展
• 《济贫法》——《伊丽莎白第四十三号法》
《济贫法》颁布的背景是:
日益严重的资本主义矛盾 教区与社区在相当程度上时重合的
慈善组织会社贡献
1、在调查甄别是否是“值得救济的贫民”方面的“ 个别化”做法,直接导致了社会个案工作方法的 产生; 2、另一方面,它促进各个救济机构、慈善组织协同 努力解决社区问题的做法,为社区工作方法奠定 了基础。
睦邻组织运动
太学 国 社 巴 教毕 牧 区 涅 区业 师 睦 特 任后 巴 邻 夫 职到 涅 运 妇 。伦 特 动 敦,的 东他发 部从起 的牛人 圣津是 犹大英
• 这种与贫民共同生活,努力从事经济、文化改的 的活动、被称为睦邻组织运动又称为社区睦邻运 动。
美国最著名的社区睦邻中心——霍尔馆
简•亚当斯(1860-1935)是美国的一位改革家、社会工作者、和平主义者, 她创建了芝加哥的霍尔安居会(Hull House Settlement),并于1931年被 授予诺贝尔和平奖。
霍尔馆
亚当斯(左四)和女性和平主义者们
霍尔馆
霍尔馆包括了13座建筑;它成功的关键,在于亚当斯和同事们对当地 居民的洗耳恭听,并按照当地人的实际需求来安排工作。
霍尔馆
• 她们为上班的母亲建立了日间托儿所,开办了成 人高中,提供烹调和缝纫课程,并协助当地居民 和政府进行沟通。到1900年,作为政治、教育和 社区中心的豪尔安居会已经大受欢迎,亚当斯也 因为激发了全国范围内的社区中心运动而广为人 知。
英国牧师索理(ReverendHenry Solly)于186 8年建议成立一个理事会,以协调政府和各民间 慈善机构的活动。1869年伦敦成立了“组织 慈善救济与抑制行乞会社”,后易名为“慈善组 织会社”。
慈善组织会社
1、这一组织引入了德国爱尔伯福制对济贫事务的管 理方法 2、将伦敦全市划分为若干个区,每一个区成立一个 分支机构即志愿委员会,主持救济分配工作。 3、志愿委员会特设咨询部,以方便济贫法监护人、 各慈善会社以及个别慈善家搜集有关申请救济者 的材料,并对申请救济者派“友善访问员”进行 调查甄别。这样,就使同时向许多救济机构求助 的“职业乞丐”无法浑水摸鱼。
社区睦邻运动的特点
• 以建立服务机构为标志 • 以知识界人士的广泛、深入参与社区生活,调动并利用各 种社会资源服务于社区居民为特色 • 是社会工作发展初期最有影响力的事件之一 • 是一种全新的社会服务方式,以整个社区为工作对象,有 社会工作者深入社区内部,了解社区居民的需要,发现社 区资源,发动社区力量,为社区服务,尤其注重培养居民 的社区参与和互助精神,着力造就社区发展的内在动力 • 将志愿活动和社会工作结合起来,并置于社区工作机构的 指导之下。
1601年伊莉莎白《济贫法》的贡献
观念上:确立政府对贫穷国民的责任 制度上:确立了经费来源,受助者资格、有专人 负责、监察
工作方法上:区分不同的贫弱者,予以不同对待 (个别化方法)《济贫法》至今是西方一些国家 社会救济法规的范本; 1834年英国议会通过了“济贫法”的修正案,即 为后人称之为“新济贫法”。新济贫法对申请救 济的贫困者要进行严格分类和考查。
• 巴涅特夫妇还动员当时就读于牛津大学和剑桥大 学的贵族子弟住进东伦敦教区,与贫民共同生活 ,为贫民提供服务,并寻求解决社区问题的方法 。
• 在这批志愿者中,有一位来自牛津大学的经济学 讲师汤恩比,他是一个虔诚的基督教徒,立誓消 除贫困以彰显基督的博爱精神。他平日住在教区 内,与贫民共同生活,尽心尽力地为贫民服务, 深得巴涅特的爱戴。但是不幸的是,1883年 ,刚满31岁的汤恩比便因病去世,巴涅特十分 悲痛。为纪念汤恩比的伟大献身精神,并激励更 多的知识分子为贫民服务,巴涅特于1884年 在东伦敦教区建立了一个大学社区睦邻服务中心 ,并命名为“汤恩比馆”
二人同服刑3年
济贫法的内容
• (1)每一教区每月向地主征收济贫税,政府抽税 举办社会救济活动; • (2)贫民救济由地方分区办理,每一地区设立监 察员若干人,中央政府设立监督人员,监督社会 救济事物的展开。 • (3)凡有工作能力的贫民必须参加工作,以工作 换取救济; • (4)济贫收容救济所 • (5)人民有救助贫穷家人和亲属的义务 • (6)贫民的救济分三种
• 服务中心都设在贫民区,备有宿舍。所有工作人 员都住在社区内,与贫民共同生活,他们共同的 口号是“工作者与工作对象相亲相爱” • 没有既定的工作计划,随时视当地居民需要安排 计划,如办托儿所、合作社、就业训练班等 • 尽量发动当地社区的人力,培养其自动自发、互 助合作的精神,为地方服务 • 不单使各地服务机构成为当地的服务中心,而且 尽量设法向当地居民介绍本国和外国的文化,使 其成为当地的文化中心
• 1.慈善组织会社产生背景 • 慈善组织协会首先产生于19世纪60年代末的 英国,是为了协调各类慈善机构活动而建立起来 的一类组织的总称。 • 当时英国慈善机构林立,这些组织虽然都以募集 捐款、救济贫民为宗旨,但是相互之间缺乏沟通 和协调,各自为政,造成了工作上的重复、冲突 以及救助资源的浪费。
慈善组织会社
福利政府的两难困境
前提:政府会给有工作能力的人提供工作机会,一旦某人找到工作救济 就停止了
政府救济(有) 不工作 工作 救济 救济无 结果(不工作)
政府救济(无) 救济无 工作 工作
结果(不工作) 救济无
二、德国的汉堡制和爱尔伯福制
• 1.汉堡制 • 2.爱尔伯福制 • 3.新汉堡制
• 背景:工业革命后,城市人口骤增,贫富差距加 大,由失业等原因导致的乞丐与贫民的人数渐增 ,甚至出现过乞丐列队街市、沿门乞讨的现象, 成为城市一个最严重的社会问题。
爱尔伯福制
中央委员会(564段) 区(14段) 段(300人) • 1、把全市分为564段,每段约有300人,期间贫民不得超 过四人,每段设赈济员1人,综合管理全段救济工作 • 2、凡贫民求助者首先和赈济员联系,赈济员调查实情后 按其需要予以补助,并在两星期后对接受补助者的情况予 以跟踪追查 • 3,、为了不养成贫民的依赖心理,赈济款必须依照法律所 规定的最低标准发放
富人和穷人的12个经典差异
济贫院——“巴士底狱”
• 济贫法也以其“惩戒性”、“恩赐性”著称于世 。济贫法普遍实施之后,不但没有使有劳动能力 的贫民自力更生、自食其力,反而使他们沦为永 久的贫民。
曾 经 的 济 贫 院
小母牛项目组织
• 二十世纪三十年代西班牙内战期间,美国中西部的 一位农民、青年教会工作人员在向交战双方的饥 饿儿童分发牛奶时,意识到这些家庭需要的“不 仅是一杯牛奶,更是一头奶牛”。于是他返回家 中召集朋友募集小母牛(还没有生牛犊的青年母 牛),从而帮助饥饿的家庭自食其力。作为回报 ,这些受援家庭将所获援助牲畜的后代母畜作为 礼品,传递给另一户家庭,帮助其实现自力更生 ,从而保证这样的活礼品能够延续下去。1944年 ,小母牛组织正式创立。
• 社区睦邻运动为社区工作的专业化开辟了方向, 是西方早期社区工作发展的一个高峰
富人和穷人的12个经典差异
• 01.自我认知 穷人:很少想到如何去赚钱和如何才能赚到 钱,认为自己一辈子就该这样,不Biblioteka Baidu信会有什么 改变。 富人:骨子里就深信自己生下来不是要做穷 人,而是要做富人,他有强烈的赚钱意识,这已 是他血液里的东西,他会想尽一切办法使自己致 富。
社区睦邻运动
• 社区睦邻运动发生在19世纪80年代,是由社 会工作者组织发起的社区居民自助互助运动,前 后持续近50年,是社区工作发展史上极富影响 力的运动。
• 圣犹太教区教区是伦敦最贫穷的教区之一,教区 内又脏又乱,居民生活十分困苦。巴涅特决心改 变教区的面貌,改善教区居民的生活。为了深入 了解社区问题,他和妻子搬进了教区居住,与贫 民共同生活。
富人和穷人的12个经典差异
• 02.休闲 穷人:在家看电视,为肥皂剧的剧情感动得 痛哭流涕,还要仿照电视里的时尚打扮自己。 富人:在外跑市场,即使打高尔夫球也不忘 带着项目合同。
富人和穷人的12个经典差异
• 03.交际圈子 穷人:喜欢走穷亲戚,穷人的圈子大多是穷 人,也排斥与富人交往,久而久之,心态成了穷 人的心态,思维成了穷人的思维,做出来的事也 就是穷人的模式。大家每天谈论着打折商品,交 流着节约技巧,虽然有利于训练生存能力,但你 的眼界也就渐渐囿于这样的琐事,而将雄心壮志 消磨掉了。 富人:最喜欢交那种对自己有帮助,能提升 自己各种能力的朋友。不纯粹放任自己仅以个人 喜好交朋友。
慈善组织会社
4、各区派工作人员对所有申请人的社会环境,如住 房、健康、教育及工资等情况进行调查 5、提高救济款物配额,使其能够满足申请人的基本 生活需要
随后美国和苏格兰的其他大城市纷纷仿效伦敦的 做法,也建立了慈善组织协会。
哥尔亭
1877年,美国牧师哥尔亭在美国的布法罗也建 立起了一个慈善组织协会。 他将贫民划分为“值得救济的贫民”和“不值得救 济的贫民”以区别对待。 哥尔亭创办的慈善组织协会后来也迅速扩展到美国 的其他城市。到1892年,美国已建立起12 个慈善组织协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