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国家社区社会工作实践的历史回顾
对西方社会工作理论的借鉴与反思
对西方社会工作理论的借鉴与反思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变化,社会工作也在不断的改变和进步。
西方社会工作在世界范围内一直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其理论模式和实践经验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
然而,在借鉴的同时,我们也需要思考其理论的局限性和适用性,以进一步完善自己的社会工作体系。
西方社会工作的发展历程:西方社会工作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十九世纪末,当时的欧洲和美国已经产生了一些关于社会工作的思考和实践。
随着社会问题的日益复杂化,社会工作的发展迅速加快。
二战时期之后,西方国家为了避免战争再次发生,开始重视社会福利和社会保障,这为社会工作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1970年代以后,因对社会问题的认识和理解不断深入,西方社会工作理论也不断更新和完善,包括宏观和微观的角度,人类发展的方向等等。
西方社会工作理论的借鉴:西方社会工作理论的借鉴主要包括以下方面:1.人本主义:西方社会工作理论强调以人为本,注重关爱和关注人的个性、尊严和自尊心。
这种人本主义的理念对于我们的社会工作是非常重要的,人的尊严和人权是社会工作者首要考虑的问题。
2.跨文化交流:西方社会工作者跨文化交流的能力非常强,他们能够快速适应不同文化、不同背景的人群,这也为我们的社会工作者提供了很好的借鉴。
3.专业化:西方的社会工作专业化非常高,他们通常有相关资格认证或者专业的大学学历,这为实际工作带来了更严谨的规范和更好的技能。
4.实践导向:西方社会工作理论非常实践导向,注重实践应用。
这对于我们的社会工作理论也是非常重要的,必须注重实践应用,关注我们工作的效果。
西方社会工作理论的反思:尽管西方社会工作理论在很多方面都有很好的启示作用,但也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1.局限性:西方社会工作理论在具体实践中并不一定适用于我们的国情和社会环境,需要我们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合理的调整和改进。
2.过度依赖:某些西方社会工作理论可能过度依赖国家政策和政府资源,这种过度依赖的倾向我们应该进行反思,更多的关注社会组织和公民的力量。
西方社区讲解
社区社会工作者的角色
(1)倡导者
协助居民表达对社区问题的不满,鼓励并协助
他们组织起来,建立良好的沟通渠道和人际关系。
(2)协调者
协调社区内各个团体和居民个人之间的关系,促 进合作。 (3)教师 培训并努力提高居民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技巧,培
养居民参与社区事务的热情,共建互助精神。
2.社会行动(社区行动)(抗议行动) (冲突模式)
(2)由点到面的发展
社会运动和社会变迁理论
主要观点:
(1)人与环境 (2)变迁的速度和时间 (3)社会变迁的来源 (4)社会变迁的方向
第二节 社区社会工作的实务理论
社区社会工作实务理论根据社区工作的
内涵和外延,总结了二分法模式、三分法模
式和五分法模式。
一、伯顿的“二分法” ——直接干预法和间接干预法
第四节 专业社区社会工作的发展
一、专业社会工作的产生和发展
(一)专业社会工作产生的历史原因和早期发展
(二)专业社会工作的高度发展(略)
(三)专业社会工作理论的发展(略)
二、专业社区社会工作的发展(略)
世界各国社会工作专业化的发展道路
1.从非专业向专业发展; 2.从无理论向有理论发展; 3.从消极的救助救济向积极的福利保障发展; 4.由地方性工作向全国性工作发展; 5.由事后的补救、治疗向事先的预防发展; 6.由少数人参与向大众普遍参与发展; 7.由少数人的救济向全体大众的福利发展; 8.由以传统个案工作为主向整体性、综合性的福利行政 立法制度方向发展; 9.从描述性的访问调查向数量化的实证研究分析发展 ; 10.从不计成本向讲究方案的评估以及成本效益的分析 发展;
(二)社会冲突理论
基本观点:
(1) 社会系统本身经常产生冲突,冲突是社会的普遍特征;
第二章西方国家社区工作理论与实践历史回顾
对社区资源陌生
社区教育: ——提供帮助,了解现有的社会服务及社区资源常识 ——鼓励居民善用社会常识和社区资源来改善生活
对政府有关部门不满 社区参与: ——提供建设性的途径表达意见和争取改善的方法 ——倾听居民表达不满,反映民意,疏导激烈情绪 ——建立政府与居民的联系和沟通,促进互相了解 缺乏地区资源 资源发展: ——挖掘及训练社区党员和积极分子 ——引来外来专业人士及人民代表做顾问 ——鼓励地区组织联盟,加强声势 解决问题: ——通过集体参与解决问题 ——通过建立居民小组或组织系统改善社区的力量 服务提供: ——提供社区服务,例如转介服务、社区活动、教育活动等 ——发动社区资源,以互助形式提供服务
环境及设施问题
缺乏社会服务
参考资料
1.桂勇, & 黄荣贵. (2008). 社区社会资本测量:一项基于 经验数据的研究. 社会学研究, 3, 页 122-142. 2.侯钧生. (2011). 西方社会学理论教程. 天津: 南开大学 出版社. 3.江立华. (2005). 社区工作的价值体系与理论基础. 武汉: 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4.潘泽泉. (2008). 社会资本与社区建设. 社会科学. 5.夏建中. (2009). 社区工作. 北京: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社区工作
第二章:西方国家社区工作理论与 实践历史回顾
主讲:汪洸 stevenwonggwong@
内容提要
一、西方社区社会工作的发展历史 二、社区社会工作实践理论 1、功能理论 2、冲突理论 3、社会资本理论 三、社区社会工作实务理论 1、社区发展 2、社会策划 3、社区行动
一、西方社区社会工作的发展历史
社会冲突论提倡制度改革,认为改革社会资源的分配制度是解决冲突的有效途径
社会工作发展史
▪ 社会背景——阶级斗争 工业革命开始后不久,工人就开始
了政治与经济的斗争,阶级斗争十分激 烈,社会动荡不安。到19世纪30-40年代, 各种群众运动都汇聚到宪章运动的洪流 中,形成了声势浩大的斗争高潮。
▪ 作为一种制度形态的社工是工业文明的产物,但非 制度形态的表现各异的帮助人们抵御生存风险的措 施和方法古已有之。
2.现代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
(1)德国——世界上最早建立社会保障制度的国家 1882年,《疾病社会保险法(草案)》,世界上第一部疾
病社会保险法; 1884年,《工伤事故保险法(草案)》,世界上第一部工
伤事故保险法; 1889年,《老年和残疾社会保险法(草案)》,世界上第
一部老年保障法。
(2)英国 1875年《公共健康法》; 1905年《工人失业法》; 1908年《退休金法》; 1909年《劳工介绍法》; 1911年《国民保险法》。
(二)政府在社会管理上的制度创新
1.早期的社会救济 ——英国的伊丽莎白《济贫法》 1601年 Poor Law 最初由教会办理济贫事务——16世纪,贫民数量迅速增长,教 会财力已经不堪重负,改由政府接办。 伊丽莎白女皇登基执政后,针对贫穷问题提曾颁布了各种济贫 法案,其中以1601年的法案最为完备和最有名。 该法案承认政府对济贫负有责任,并建立了初步的救济行政制 度与救济工作方法,成为各国现代社会救济事业的开端
——马克思
3、社会背景
工业革命推动下的社会剧变,生产力的飞速发展并 没有阻止社会问题的爆发,失业、贫穷、犯罪、冲突等 社会问题更加突出!
农民—失去土地 手工业者—生产的东西卖不出去
失业状态;城市贫民
联系当前我国社会现实 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之关系不再呈现出一种明显的 正相关关系
西方国家社区工作理论与实践的历史回顾
三、泰勒和罗伯特的“五分法”
泰勒和罗伯特及其他一些社会工作专家 认为,社区社会工作的理论模式应包括 “社区发展”、“程序发展及服务协调”、 “策划理论”、“政治行动”、“社区联 络”五个方面,这就是著名的“五分法”。
第三节 西方国家社区社会工作实践 的历史回顾
西方国家的社会工作实践起源于宗教 慈善活动。近代以来,逐步走向专业化。 在这一过程中,社区工作作为社会工作的 重要方法最终得到理论上的确认。不过, 在此之前,社区工作的实践已经有了比较 长的历史。
一、专业社会工作的产生和发展
(一)专业社会工作产生的历史原因和早期 发展 (二)专业社会工作的高度发展 (三)专业社会工作理论的发展
二、专业社区社会工作的发展 第一阶段是从1870年到1917年的慈善组织时期。 第二阶段是从1917年到1935年美国社区基金会、 社区委员会及联合会成立时期。 第三阶段是从1935年到1955年的社区组织与社会 福利时期。 第四阶段是从1955年至今的专业发展及社区发展时 期。
社会工作是一项高度专业化的活动, 不仅需要社会工作者个人的经验和领悟, 而且需要系统理论的指导。西方社会工作 理论的总结和系统化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 程,从相关的社会学和心理学获得理论支 持的同时,逐渐在实践过程中形成了社会 工作的专业性。
第一节 社区社会工作实践理论
社区工作理论可以分为两个层面。一 种是宏观层次的理论。这种理论大多是借 用社会学和政治学的相关理论,着重从理 论上分析社区工作的宏观社会环境。另一 种是微观层次上的理论。这种理论主要来 自社会工作者的实践经验,是社会工作者 在开展具体工作时的经验和依据。
(三)社区发展理论
1.社区分析和机构分析的理论 2.策划理论和小组理论 3.沟通和做决策理论 4.均衡发展理论 5.基层建设理论 6.社会运动与社会变迁理论
社会工作历史
社会工作历史现代意义上的社会工作至今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了解社会工作的发展历史对于加深对社会工作发展规律的认识、发展我国的社会工作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以下将介绍西方发达国家社会工作的发展过程及其特点,并对我国的社会工作进行简要分析。
1、西方社会工作产生的历史背景(1)资产阶级工业革命及其引发的社会问题。
18世纪末至19世纪初不仅是资本主义发展的鼎盛时期,而且也是它的矛盾明显暴露的时期。
这个时期始于英国(18世纪60年代)、相继于法国、德国等西欧主要国家(19世纪30年代)的工业革命,一方面促进了这些国家的经济发展,另一方面,日益加速的工业化、城市化也引发了大量社会问题,并对这些国家的社会结构带来了巨大冲击。
正如马克思、恩格斯所指出的:资产阶级在它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中创造出巨大的生产力,但同时,资产阶级工业革命也对这些国家的社会关系、社会结构产生了深刻的破坏性的影响。
这表现在:第一,整个社会被划分为两大阶级即资本家阶级和工人阶级。
阶级的两极分化也是财富和贫困、特权和无权向两极的积累,这使资本家阶级和工人阶级日益尖锐地对立起来。
第二,资本主义经济的高速发展打破了封建时代的封闭的农村经济,也迫使农业劳动力转化为工业生产劳动力的出卖者。
他们走出农村进入城市,大规模的社会流动破坏了农村的社会结构和家庭结构。
第三,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及追求个人利益价值的蔓延冲击着以往的社会关系,它使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变为赤裸裸的利害关系,利己主义得到充分扩张。
第四,社会问题大量出现,在资本主义发展中,自由竞争使得竞争中的失败者沦为贫困、无助的一群。
贫穷、饥饿、失业、堕落等充斥着社会。
这些不期而遇的社会问题引起了许多思想家、政治家及社会人士的关注,并致力于解决这些问题,以使社会摆脱病态,弱者免于痛苦。
社会工作就是众多尝试中的一种。
(2)宗教改革与资产阶级人道主义的张扬。
欧洲历史上的中世纪抬高神而贬低人,狂热的宗教意识使人的尊严受到损害,使人的发展受到压抑。
美国社会工作的发展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美国社会工作的发展及其对我国的启示概述美国是社会工作的诞生地之一,其社会工作发展经历了近百年的变迁和发展,在社会福利制度的建设以及社会问题解决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本文从社会工作的发展历程、社会工作的职能、社会工作的实践模式、社会工作教育等角度,探讨美国社会工作的发展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第一部分:美国社会工作的发展历程社会工作在美国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期。
当时,一些慈善组织和宗教机构开始为弱势群体提供服务。
为了提高服务质量,他们开始训练专业工作者。
1898年,美国纽约州成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工作学校,此后,社会工作在美国开始专业化和正规化。
20世纪上半叶,随着美国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加速,社会问题日益增多。
社会工作者开始从单纯的服务转向创造性的干预,以期解决社会问题。
例如,美国成立了公共婴儿保育系统、社会保障制度、房屋改善项目等,从而规范了社会福利制度,促进了社会公平正义。
20世纪后半叶,随着社会价值观的变化,社会工作开始注重个体和家庭的自我决定权利,并强调利用社区资源,以营造有利于社区成员生活和发展的环境。
此外,美国社会工作也开始走向多元化和全球化,以服务不同种族、性别、文化和国籍的人群。
第二部分:美国社会工作的职能1.保障弱势群体的权利和利益美国社会工作者为弱势群体争取权利和利益。
例如,他们参与公共政策制定,帮助低收入家庭获得财政支持,提供心理和情感支持等。
2.促进社会公平和正义美国社会工作者通过推动社会公平和正义,促进公众参与社会事务。
例如,他们与社区居民合作,创造有利于社区成员生活和发展的环境。
3.解决社会问题美国社会工作者积极投入解决社会问题,例如,贫困、失业、家庭暴力、药物成瘾等。
他们通过个体和群体干预、行政和立法干预、社区组织和社会动员等手段,解决这些深层次的社会问题。
第三部分:美国社会工作的实践模式1.个体干预美国社会工作者通过个体干预来帮助那些需要关注和支持的人。
例如,他们通过治疗、心理咨询和社会支持等方式,优化个体的情感和生理状态。
西方社会工作发展历程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西方社会工作对我国的启示
1、借鉴西方社会工作的经验,可以推动我国社会工作的专业化发展。通过 引进和消化西方社会工作的先进理念和方法,我们可以提高社会工作的服务水平 和效果,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的需求。
2、创新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可以创立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工作模式。在借 鉴西方社会工作的同时,我们也要充分考虑中国的文化传统和社会背景,探索符 合中国国情的社会工作发展道路。例如,可以在实践中总结出一套适用于中国本 土的社会工作理论
3、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
我国应积极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以推动药学教育的国际化发展。通过与国 外药学教育机构开展合作交流,可以引进国外先进的药学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 提高我国药学教育的水平;同时,也有助于拓展学生的国际视野和增强学生的国 际竞争力。
4、培养科研创新能力
我国应注重培养药学专业学生的科研创新能力,以适应医药行业的科技创新 需求。通过加强科研基础设施建设、鼓励师生参与科研项目、开展科研成果转化 等方式,提高学生的科研意识和科研能力;还应积极推动产学研一体化发展,
其次,美国学校社会工作的主要职责是为学生提供全面的服务。这些服务包 括为学生提供心理咨询、教育辅导、职业规划、家庭等方面的帮助。此外,学校 社会工作者还需要与教师、家长、社区等各方面进行沟通和合作,共同促进学生 的健康成长和发展。
此外,美国学校社会工作的发展还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第一,美国学校社会工作的发展得到了政府的大力支持。政府通过立法、资 金支持、政策引导等方式,为学校社会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和支持。
我国应进一步完善药学教育的课程体系和教学方法,以适应医药行业的发展 需求。在课程设置上,应注重学科交叉和融合,加强基础医学、临床医学、药学 等学科之间的和互动;在教学方法上,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第二章西方国家社区工作理论与实践的历史回顾
西方国家社会工作产生的社会历史背景
1、资产阶级革命及人道主义 的张扬 、
2、工业革命及其引发的社会问题 、
德、英、美等国
1 2 3 4 5
中世纪的宗教慈善活动 德国的汉堡制和爱尔伯福制 慈善组织会社与睦邻组织运动
第二节 社区社会工作实践理论
前提:
社区社会实践工作理论是宏观层次的理 论,注重从理论上分析社区工作的宏观社 会环境, 会环境,特别是对社区社会工作与社会整 体的关系进行探讨。 体的关系进行探讨。 社会结构、组织系统、 如:社会结构、组织系统、社会分层与 社会流动、社会公平正义等。 社会流动、社会公平正义等。
二分法(波顿) 二分法(波顿)
三分法(罗曼斯) 三分法(罗曼斯)
五分法(泰勒、罗伯特) 五Βιβλιοθήκη 法(泰勒、罗伯特)实务理论之一
辅助作用
波顿的“二分法” 波顿的“二分法”
非直接干预
优点 •民主合作性强 民主合作性强
直接决定 •适合社区内年轻人 适合社区内年轻人
直接干预
缺点 •办事效率低 办事效率低 优点 缺点
一、西方社会工作理论的发展阶段
发展阶段 1、调查阶段 、 5、盘底阶段 、
大卫·豪 大卫 豪
2、精神分析学阶段 、 3、精神分析学 、 4、获得阶段 、
《社会工作理论》 社会工作理论》
并立
6、理论统一阶段 、 3、功能主义学派 、 7、理论归类阶段 、
迈克姆·佩恩的总结 三大传统: 迈克姆 佩恩的总结——三大传统: 注重实效传统 佩恩的总结 三大传统 社会主义的传统 治疗学的传统
一、专业社区社会工作的发展
与19世纪末20世纪初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工业化的 历史背景密切相关。 玛丽·E·芮奇蒙德《社会诊断》、《什么是个案社 会工作》
西方国家社区工作理论与实践的历史回顾
沟通理论的三个层次
与人的沟通:专家学者与地方领袖之间、地方领袖与居民之间、社区工作者与地方领袖、居民之间的沟通。 社区发展知识与方法的传播。 纵向沟通:社区发展的各个机构和居民在观念与想法上的由上而下和由下而上的沟通。
英国社区社会工作发展的划分
(二)社会冲突理论
不同的利益趋向于形成两个冲突的集团;
社会系统本身经常产生冲突,冲突是社会的普遍特征;
对立的利益产生于统治集团和被统治集团之间就稀缺资源和权力的不平等分配,因此,迄今所有社会依赖于一部分社会成员对另一些社会成员的限制;
冲突产生于对立的利益,而对立的利益集团或利益群体是社会结构的必然组成部分;
世界各国社会工作专业化的发展道路
一、专业社会工作的产生和发展
专业社会工作产生的历史原因和早期发展 专业社会工作的产生与19世纪末20世纪初西 方资本主义国家工业化的历史背景密切相关.西方国家在工业化的出中所面对的社会问题: 贫穷、低度就业和大范围失业、农村社会的瓦 解、许多人背井离乡成为社会流民,犯罪、流 浪、乞讨、贫富不均等社会问题层出不穷。
4.新女性主义
主要观点
不应限制妇女角色在公共范畴中的发展。 与女性有关的问题的成因多与男权制度有关。 促进两性平等是工作目标。
(五)社区发展理论
添加标题
社区分析和机构分析理论
添加标题
策划理论和小组理论
添加标题
沟通和做决策理论
添加标题
均衡发展理论
添加标题
基层建设理论
添加标题
社会运动和社会变迁理论
建立慈善会社的理念:
2.社区睦邻运动
理念与目的
民共同生活,还可以促进对贫民问题的深入了
社区工作(第三版)第2章
第二节 社区社会工作的实务理论
一、罗斯曼的社区工作三大理论模式
(一)地区发展 地区发展理论通过对社会整体和社区内部的分析,假定可以通
过和谐的共识手法,达到社区的稳定,使居民有归属感而且能够
互相合作,从而促进社区内部人力、物力资源的综合发展。
(5)社区联络
社区社会工作者的主要任务是促进社区机构和组织之间的关系,发掘社区资 源、解决现实问题。
第二章 西方国家社区工作理论与实践 的历史回顾
第三节 西方国家社区社会工作实践的历史回顾
一、中世纪的宗教慈善活动 二、德国的汉堡制和爱尔伯福制 三、慈善组织会社与睦邻组织运动 四、工业革命与社会安全立法对社区工作的推动 五、福利国家思想与社区工作的发展
第一节 社区社会工作实践理论
二、社区社会工作的实践理论
(三)社区发展理论 6. 社会运动和社会变迁理论
• 吉登斯将社会运动分为民主运动、劳工运动、性别运动、生态运动四种 • 哈勃则从两组不同的准则来区分:一是从改变的程度上区分为改良的和激进
的;二是从改变的对象上区分为工具性的和表达性的 • 中国台湾学者廖荣利将社会运动分为支援性社会运动、抗议性社会运动和改
第一节 社区社会工作实践理论
二、社区社会工作的实践理论
(三)社区发展理论
3. 沟通和做决策理论 • 沟通的三个层次
(1)专家与地方领袖、地方领袖与居民、社区工作者与领袖及居民 (2)社区发展知识与方法的传播 (3)社区发展的各级机构及民间观念的交流传播
• 决策的四个阶段
(1)争论 (2)评价 (3)决定 (4)经营
第三节 西方国家社区社会工作实践的历史回顾
夏建中《社区工作》笔记及课后习题详解(西方国家社区工作理论与实践的历史回顾)【圣才出品】
第二章西方国家社区工作理论与实践的历史回顾2.1 复习笔记一、社区社会工作实践理论1.西方社会工作理论的发展阶段(1)大卫·豪的《社会工作理论》将社会工作理论的发展划分为七个阶段。
①“调查”阶段在这个阶段,社会工作的主要内容就是从事社会救济和社会救助事业。
社会工作者们关注的是一些具体而实际的社会问题,社会工作者们的实践活动为社会工作理论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丰富的实践经验和鲜活材料。
②“精神分析学”阶段由于社会工作本身尚未形成有价值的理论,所以只好从其他领域借用一些理论。
当时比较流行的弗洛伊德开创的精神分析理论广泛运用于社会工作实践中。
③“精神分析学”与“功能主义学派”并列的阶段20世纪三四十年代,由于受功能主义的影响,社会工作领域形成了不同于精神分析的功能主义学派。
社会工作的任务不是对服务对象加以治疗,而是要和服务对象建立一种有助于服务对象潜能得以发展的积极的、开放的相互关系,使其行为由内而外地逐步发生变化。
④“获得”阶段从20世纪60年代起,许多相关学科的理论被相继引入社会工作中,如心理学、社会学等,推动了社会工作实践的健康发展。
⑤“盘点阶段”社会工作者经历了不加区别的理论吸纳阶段后,需要对这些理论进行清点、评估和理性吸收。
⑥“理论统一阶段”自20世纪70年代起,在前述对理论总结清理的基础上,社会工作者们试图把各种理论观点统一起来,发展出一种适应社会工作自身规律、能够满足社会工作实践需要、整合各种社会工作方法的“一元化”理论框架。
⑦“理论归类”阶段在这一阶段,社会工作者承认了多元理论并存的现实,通过对各种理论的整理、归类,使之井然有序,进而发挥不同的理论功能。
(2)迈克姆·佩恩曾经提出社会工作理论的三大传统:即注重实效的传统、社会主义的传统、治疗学的传统,也是影响比较大的理论概况指标。
2.社区社会工作的实践理论指导社区社会工作者进行实践活动的理论是“实践理论”,实践理论有时也被称之为“场景理论”,是社区工作基础理论的重要内容。
社区工作的发展历程
第三章社区工作的发展历程一、西方社区工作的发展历程二、香港社区工作的发展历程三、中国本土社区工作的发展历程与现状一、西方社区工作的发展历程一、社区工作的孕育和早期发展(一)英国的济贫法1、历史背景16世纪末17世纪初,英国的工业化进程导致大量贫民产生,城市贫困问题加剧,慈善机构和教会的财力入不敷出。
2、主要内容(1)每个教区向地主征收济贫税,由政府办理社会救济事业。
(2)贫民救济应由地方教区主办,每个教区设立监察员若干人,中央政府设立监察人员。
(3)凡有劳动能力的贫民必须参加工作,以工作换取救济。
(4)禁止无家可归者及无业游民行乞游荡,设济贫所收容救济,强迫其在济贫所里工作。
(5)人民有救济其家人和亲属的义务。
(6)将贫民分为三类:一是体力健全的贫民;二是缺乏工作能力的贫民;三是失去依靠的儿童。
3、意义(1)政府负担起了社会救济的责任,并直接参与了社会救济活动的组织工作;(2)以教区为单位推行济贫事务;(3)从立法的角度确立了助人自助的救助原则;(4)确定由专门人员从事济贫救助活动;(5)济贫法实施的院外救济也是社会工作提供服务的一种基本形式。
(二)德国汉堡制(1788~1801)1、性质:以社区为单位管理济贫事务的制度。
2、背景:工作化所导致的社会贫困。
市政府中央办事机构分区监察员分区监察员分区监察员对贫民进行调查和救济对贫民进行调查和救济对贫民进行调查和救济(1)为失业者介绍工作;(2)将贫苦儿童送往工艺学校学习;(3)将患病者送往医院救治;(4)对沿街乞讨者不予救济,避免养成依赖。
(三)爱尔伯福制(1852~1980年代)1、性质:以社区为单位管理济贫事务的制度。
2、内容:3、意义(1)建立了有效的三级工作组织,济贫工作信息畅通,灵活高效;(2)由地方热心人士担当赈济员,提倡志愿服务精神;(3)赈济员分段管理,贫民人数不多,保证了工作实效;(4)不仅注重消极的救助,而且积极扶助贫民自助;(5)对受助者实施救助前后,赈济员需做家庭访问调查。
西方国家社区工作发展历史讲解
美國社區工作的起源
它反對社會的不平等,並且對於某些社會改變 表達明顯和主動的關心就如Hull House的創 立者Jane Addams所說的:
討論問題
漢堡制、愛爾伯福制與新漢堡制的 相同與相異之處在哪裡?
這3種制度對社區工作的意義是什麼?
英國社區工作的起源
慈善組織會社(Charity Organization Society,1869)
當時英國失業情形嚴重,救濟未統一,形成 浪費,索理牧師建議成立一個理事會,以協 調慈善組織活動,乃於1869年在倫敦成立 「組織慈善救濟暨抑止行乞協會」後易名為 「慈善組織會社」。
Hill was a moving force behind the development of social housing, including Council housing, and she also campaigned for the availability of open spaces for poor people, which resulted in 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National Trust. She was a member of the in 1905. Both sisters worked for the preservation of open spaces.
睦鄰服務中心的特色
設於貧民區,備有宿舍,所有工作人員 必須住在社區內,與社區內貧民共同生 活。
第二章社区工作发展的历程
第三节 我国社区工作的发展
一、古代社会救助制度及其 实践
一、古代社会救助制度及其实践
我国古代的社会救助制度属于一种官民结合的 社会福利体制。
这种以政府为依托的社会救助制度始自周代, 之后不断完善,机构也不断膨胀,形成了从中 央到地方相对齐全的政府职能没置。
也就是说,住宅建设和精神伦理建设要并重。 福利的真义应该是物质与精神兼有,整体和个体兼顾,
政府与民众并举。 为使民众能够生得其所、活得愉快、死得安全,不仅
要慈幼、养老.而且还要赈穷、恤贫、宽疾、安富来 配合,此外还需要本俗来呼应。
2.九惠之教。
《管子》一书中写道:“人国四荀五,行九惠 之教,一日老老,二曰慈幼,三日恤孤,四日 养疾,五日合独,六日问疾,七日通穷,八日 赈困,九日接绝。”
汉堡制共实行了13年,收效很大,汉堡市的社会状况 为之改观。后因济贫事务增多且日趋复杂,这一制度 已无法适应变迁了的社会,1892年代之而起的新汉堡 制对它做了重大修改。汉堡制的精神和做法为许多国 家所仿效,影响很大,是公共救助与社会工作史上的 里程碑。
爱尔伯福制
德国爱尔伯福市实行过的一种救济制度。该制 度仿效汉堡制,并进行了一些修正,1852年 开始实施。
它将爱尔伯福市按约300居民为一段(其中贫 民不得超过4人),划分为564段,每14段为 一个赈济区,各区联合组成有9名委员的中央 委员会,形成三级管理体制。
爱尔伯福制
段为基层组织,每段设一名赈济员,统管全段 的济贫工作。需要救助的人必须先找赈济员, 由他到家中做实地调查,确认需要后再予以救 济,此后每两星期还要进行一次追踪调查。为 杜绝受助者养成依赖心理,发给的救济款是法 律所规定的最低限度。赈济员还负责办理有关 预防贫穷的工作。赈济员是志愿工作者,由政 府委派地方热心人士担任。
第二章西方国家社区工作理论与实践的历史回顾
主要学者观点之二:
巴多克在《社区工作与社会工作》中将英国社区工作的发展分为四个阶段
1880纪 60年代— 70年代初
1970年至今
中国社会工作实践
社会工作的发展目的是解决工业化和城市化 过程中出现的社会 问题。近代中国虽没有明显的工业化的过程,但从我国古代的社会福 利和救济思想中,可以看出社会工作实践的萌芽。
非直接干预
优点
•民主合作性强
直接决定 •适合社区内年轻人
直接干预
优点 •效率高
缺点 •缺乏民主
缺点
•办事效率低
实务理论之二
地区发展
社会行动
社会策划
罗斯曼
社区工作 三大模式
社会实践者们在实践过程中从实务层面对社区工作 的理论总结,可以直接指导社区社会具体工作的开 展,特别是在整合社区资源、鼓动居民参与、解决 社区问题方面作用突出。
专业社会工作 理论的发展
社会工作的教育培训和理论研究逐 步发展。 社会工作专业化的发展道路。
主要学者观点之一:
邓汤姆 《新社区组织》
1955至今 专业发展及社区发展时 期
1935—1955 社区组织与社会福利 时期
1917—1935 美国社区基金会、社 区委员会及联合会成立时期
1870—1917 慈善组织时期
第三节 社区社会工作实务理论
前提:
➢社区社会实务理论是微观层次的理论, 是社会工作者在开展具体工作时的经验 和依据。 ➢如:工作技巧、工作手法、介入模式 以及应遵守的相关原则和法则等。
二、实务理论
具体内容
二分法(波顿) 三分法(罗曼斯) 五分法(泰勒、罗伯特)
实务理论之一
波顿的“二分法”
辅助作用
一、西方社会工作理论的发展阶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爱尔伯福制
• 4、赈济员必须办理段内有关预防贫穷的工作,如 职业介绍、训练与管理游民等 • 5、全市每14段为一区,每区设监察员一名,负 责领导区内各段赈济员的工作,并向中央委员会 汇报 • 6、中央委员会是全市的总的赈济机关,全面负责 管理市内的各项救济事项,每周定期开会一次
爱尔伯福制
• 爱尔伯福制通过建设有效的三级工作组织,上下 协调,信息畅通,使济贫工作既深入细致又灵活 高效,为当代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建设和社区社 会保障工作,提供了宝贵的历史经验。
.新汉堡制
• 汉堡制和爱尔伯福制后来都因为城市人口增加, 济贫事务增多且日趋复杂而渐渐不再适用。
新汉堡制:废除了以前的分区制度,由政府通过 社会福利制度统一救助贫困者,发给长期的赈济 款,并将救济的人群分类社区负责社会福利制度 的具体实施,同时发挥民间社会福利组织的作用 。
三、慈善组织会社与睦邻组织运动
• 社区睦邻运动为社区工作的专业化开辟了方向, 是西方早期社区工作发展的一个高峰
富人和穷人的12个经典差异
• 01.自我认知 穷人:很少想到如何去赚钱和如何才能赚到 钱,认为自己一辈子就该这样,不相信会有什么 改变。 富人:骨子里就深信自己生下来不是要做穷 人,而是要做富人,他有强烈的赚钱意识,这已 是他血液里的东西,他会想尽一切办法使自己致 富。
霍尔馆
亚当斯(左四)和女性和平主义者们
霍尔馆
霍尔馆包括了13座建筑;它成功的关键,在于亚当斯和同事们对当地 居民的洗耳恭听,并按照当地人的实际需求来安排工作。
霍尔馆
• 她们为上班的母亲建立了日间托儿所,开办了成 人高中,提供烹调和缝纫课程,并协助当地居民 和政府进行沟通。到1900年,作为政治、教育和 社区中心的豪尔安居会已经大受欢迎,亚当斯也 因为激发了全国范围内的社区中心运动而广为人 知。
• 1.慈善组织会社产生背景 • 慈善组织协会首先产生于19世纪60年代末的 英国,是为了协调各类慈善机构活动而建立起来 的一类组织的总称。 • 当时英国慈善机构林立,这些组织虽然都以募集 捐款、救济贫民为宗旨,但是相互之间缺乏沟通 和协调,各自为政,造成了工作上的重复、冲突 以及救助资源的浪费。
慈善组织会社
Hamburger这个名字起源于德国西北城市汉堡(Hamburg)
德国汉堡制
• 1.全市划分为若干区,每区设监督员 • 2.中央办事局综合管理全市所有的贫困救助事务 • 3.宗旨:设法帮助贫民自力更生,为失业者介绍 工作,通过劳动的方式获得食品。 • 4.对于沿街乞讨者不予施舍,贫苦儿童送到工艺 学校学习就业技能及文化知识,患病者则送往医 院诊治。 • 5.是一种在全市中心办事综合管理下的分区主人 自助式的救济制度
霍尔馆
• 其发展程度远远超过了英国,对其他国家也产生 了重大影响,纷纷派人到美国参观学习。由于社 区睦邻运动的推动,1922年,首次国际社会 服务工作会议在伦敦举行,在这次会议的基础上 ,于1926年成立了国际服务所及邻里服务中 心联合会,并在当时的国际联盟派有观察员。
社区睦邻服务机构共同的特点
社区睦邻运动
• 社区睦邻运动发生在19世纪80年代,是由社 会工作者组织发起的社区居民自助互助运动,前 后持续近50年,是社区工作发展史上极富影响 力的运动。
• 圣犹太教区教区是伦敦最贫穷的教区之一,教区 内又脏又乱,居民生活十分困苦。巴涅特决心改 变教区的面貌,改善教区居民的生活。为了深入 了解社区问题,他和妻子搬进了教区居住,与贫 民共同生活。
第三节 西方国家社区社会工作实践的历史回顾
西方国家社区社会工作实践的历史回顾
中世纪的宗教慈善活动
德国的汉堡制和爱尔伯福制 慈善组织会社与睦邻组织运动
工业革命与社会安全立法对社区工作的推动
福利国家思想与社区工作的发展
• 《济贫法》——《伊丽莎白第四十三号法》
《济贫法》颁布的背景是:
日益严重的资本主义矛盾 教区与社区在相当程度上时重合的
• 服务中心都设在贫民区,备有宿舍。所有工作人 员都住在社区内,与贫民共同生活,他们共同的 口号是“工作者与工作对象相亲相爱” • 没有既定的工作计划,随时视当地居民需要安排 计划,如办托儿所、合作社、就业训练班等 • 尽量发动当地社区的人力,培养其自动自发、互 助合作的精神,为地方服务 • 不单使各地服务机构成为当地的服务中心,而且 尽量设法向当地居民介绍本国和外国的文化,使 其成为当地的文化中心
• 这种与贫民共同生活,努力从事经济、文化改的 的活动、被称为睦邻组织运动又称为社区睦邻运 动。
美国最著名的社区睦邻中心——霍尔馆
简•亚当斯(1860-1935)是美国的一位改革家、社会工作者、和平主义者, 她创建了芝加哥的霍尔安居会(Hull House Settlement),并于1931年被 授予诺贝尔和平奖。
富人和穷人的12个经典差异
富人和穷人的12个经典差异
• 02.休闲 穷人:在家看电视,为肥皂剧的剧情感动得 痛哭流涕,还要仿照电视里的时尚打扮自己。 富人:在外跑市场,即使打高尔夫球也不忘 带着项目合同。
富人和穷人的12个经典差异
• 03.交际圈子 穷人:喜欢走穷亲戚,穷人的圈子大多是穷 人,也排斥与富人交往,久而久之,心态成了穷 人的心态,思维成了穷人的思维,做出来的事也 就是穷人的模式。大家每天谈论着打折商品,交 流着节约技巧,虽然有利于训练生存能力,但你 的眼界也就渐渐囿于这样的琐事,而将雄心壮志 消磨掉了。 富人:最喜欢交那种对自己有帮助,能提升 自己各种能力的朋友。不纯粹放任自己仅以个人 喜好交朋友。
英国牧师索理(ReverendHenry Solly)于186 8年建议成立一个理事会,以协调政府和各民间 慈善机构的活动。1869年伦敦成立了“组织 慈善救济与抑制行乞会社”,后易名为“慈善组 织会社”。
慈善组织会社
1、这一组织引入了德国爱尔伯福制对济贫事务的管 理方法 2、将伦敦全市划分为若干个区,每一个区成立一个 分支机构即志愿委员会,主持救济分配工作。 3、志愿委员会特设咨询部,以方便济贫法监护人、 各慈善会社以及个别慈善家搜集有关申请救济者 的材料,并对申请救济者派“友善访问员”进行 调查甄别。这样,就使同时向许多救济机构求助 的“职业乞丐”无法浑水摸鱼。
二人同服刑3年
济贫法的内容
• (1)每一教区每月向地主征收济贫税,政府抽税 举办社会救济活动; • (2)贫民救济由地方分区办理,每一地区设立监 察员若干人,中央政府设立监督人员,监督社会 救济事物的展开。 • (3)凡有工作能力的贫民必须参加工作,以工作 换取救济; • (4)济贫收容救济所 • (5)人民有救助贫穷家人和亲属的义务 • (6)贫民的救济分三种
慈善组织会社
4、各区派工作人员对所有申请人的社会环境,如住 房、健康、教育及工资等情况进行调查 5、提高救济款物配额,使其能够满足申请人的基本 生活需要
随后美国和苏格兰的其他大城市纷纷仿效伦敦的 做法,也建立了慈善组织协会。
哥尔亭
1877年,美国牧师哥尔亭在美国的布法罗也建 立起了一个慈善组织协会。 他将贫民划分为“值得救济的贫民”和“不值得救 济的贫民”以区别对待。 哥尔亭创办的慈善组织协会后来也迅速扩展到美国 的其他城市。到1892年,美国已建立起12 个慈善组织协会。
1601年伊莉莎白《济贫法》的贡献
观念上:确立政府对贫穷国民的责任 制度上:确立了经费来源,受助者资格、有专人 负责、监察
工作方法上:区分不同的贫弱者,予以不同对待 (个别化方法)《济贫法》至今是西方一些国家 社会救济法规的范本; 1834年英国议会通过了“济贫法”的修正案,即 为后人称之为“新济贫法”。新济贫法对申请救 济的贫困者要进行严格分类和考查。
济贫院——“巴士底狱”
• 在砖铺的地面上到处是贫困的妇女以及满脸脏物 到处乱爬的孩子; • 老年妇女躺在床上气喘吁吁无法动弹,或围坐在 火炉旁大声咳着; • 老年男子弓着背忙着活计,苟延残喘。
济贫院——“巴士底狱”
无劳动力者,除了做家务活和烹饪之外,在每个 周日、圣诞节、耶稣受难日都要做事。消遣、娱 乐是极少有的。 被收容者被济贫院的围墙所隔绝了。 除了苛刻的生活条件,并承担繁重的劳动之外, 济 贫院内还实行了夫妻子女分居的隔离制度
福利政府的两难困境
前提:政府会给有工作能力的人提供工作机会,一旦某人找到工作救济 就停止了
政府救济(有) 不工作 工作 救济 救济无 结果(不工作)
政府救济(无) 救济无 工作 工作
结果(不工作) 救济无
二、德国的汉堡制和爱尔伯福制
• 1.汉堡制 • 2.爱尔伯福制 • 3.新汉堡制
• 背景:工业革命后,城市人口骤增,贫富差距加 大,由失业等原因导致的乞丐与贫民的人数渐增 ,甚至出现过乞丐列队街市、沿门乞讨的现象, 成为城市一个最严重的社会问题。
社区睦邻运动的特点
• 以建立服务机构为标志 • 以知识界人士的广泛、深入参与社区生活,调动并利用各 种社会资源服务于社区居民为特色 • 是社会工作发展初期最有影响力的事件之一 • 是一种全新的社会服务方式,以整个社区为工作对象,有 社会工作者深入社区内部,了解社区居民的需要,发现社 区资源,发动社区力量,为社区服务,尤其注重培养居民 的社区参与和互助精神,着力造就社区发展的内在动力 • 将志愿活动和社会工作结合起来,在调查甄别是否是“值得救济的贫民”方面的“ 个别化”做法,直接导致了社会个案工作方法的 产生; 2、另一方面,它促进各个救济机构、慈善组织协同 努力解决社区问题的做法,为社区工作方法奠定 了基础。
睦邻组织运动
太学 国 社 巴 教毕 牧 区 涅 区业 师 睦 特 任后 巴 邻 夫 职到 涅 运 妇 。伦 特 动 敦,的 东他发 部从起 的牛人 圣津是 犹大英
济贫院——“巴士底狱”
• 济贫法也以其“惩戒性”、“恩赐性”著称于世 。济贫法普遍实施之后,不但没有使有劳动能力 的贫民自力更生、自食其力,反而使他们沦为永 久的贫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