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塑料着色原理
塑料的配色着色原理和工艺

塑料的配色、着色原理和工艺一、塑料配色的定义: 定义:配色就是在红、黄、蓝(三原色)三种基本颜色基础上,配出令人喜爱、符合色卡色差要求、符合客户希望得到的颜色、经济并在加工、使用中不变色的色彩。
另外塑料着色还可赋予塑料多种功能,如提高塑料耐光性和耐候性;赋予塑料某些特殊功能,如导电性、抗静电性、抗菌性能等特殊材料;不同彩色农地膜具有除草或避虫、育秧等作用。
即通过配色着色还可达到某种应用上的要求。
二、着色剂: 颜料和染料颜料特性:颜料是不能溶于普通溶剂的着色剂,故要获得理想的着色性能,需要用机械加温混练等方法将颜料均匀分散于塑料中。
颜料分类:按结构颜料可分为有机颜料和无机颜料。
无机颜料: 优点:热稳定性好、有非常好的耐候性能、光稳定性优良、价格低、分散性能优越。
例如:钛白粉、碳黑等。
钛白粉系列:主要有钛白粉、氧化锌、锌钡白三种。
钛白粉分金红石型和锐钛型两种结构,金红石型钛白粉折射率高、遮盖力高、稳定、耐候性好。
钛白粉在原厂出厂时如果没有进行分散加工,在配色过程中就会产生大量的黑点,属于分散没有打开状态,所以需要用分散剂进行分散加工才可以使用,部分厂家的牌号在经过加工后进入市场,这样的材料可以直接使用。
主要用于遮盖树脂的透过率及增加白度的作用。
炭黑:是常用黑色颜料,价格便宜,另外还具有对塑料的紫外线保护(抗老化)作用和导电作用,不同生产工艺可以得到粒径范围极广的各种不同炭黑,性质差别也很大。
炭黑按用途分有色素炭黑和橡胶补强用炭黑,色素炭黑按其着色能力又分为高色素炭黑、中色素炭黑和低色素炭黑。
炭黑粒子易发生聚集,要提高炭黑的着色力, 要解决炭黑的分散性就需要添加分散剂进行加工后才可以使用。
缺点:着色力相对差,相对密度大、添加量较大、颜色不鲜艳;主要用于:用于增加颜色浓度(根据颜色的需要一般来说各种树脂均可),尤其是在工程塑料方面有良好的优越性能,例如:PA PCPBT POM PPO PPS等材料及非透明颜色、灰色等树脂当中。
了解塑胶的着色方法:色粉、色母、抽粒

了解塑胶的着色方法:色粉、色母、抽粒首先了解一下三原色:由于人类肉眼有三种不同颜色的感光体,因此所见的色彩空间通常可以由三种基本色所表达,这三种颜色被称为“三原色”。
一般来说叠加型的三原色是红色、绿色、蓝色(又称三基色,用于电视机、投影仪等显示设备);而消减型的三原色是青色、品红色、黄色(用于书本、杂志等的印刷)。
在实际生产中,由于市场上所能供应的塑料着色剂品种是有限的,因此在塑料配色中不可能靠加入单一的品种的色粉来实现和满足人们对各种各样塑料颜色的需求,只能用拼色的办法,利用各种不同的色粉之间的合理配备,调配出所需要的特定颜色。
我们知道,红、绿、蓝三种色光不能用其他颜色色光的混合调配出来的,利用它们相拼却可以形成几乎所以的颜色,这三种色相我们称为三原色。
但在实践中,各种色彩调色和绘画颜料调色都是以红、黄、蓝作为三原色。
配色是着色的重要环节之一,配色就是在红、黄、蓝三种基本颜色的基础上,配出令人喜爱、符合色卡色差要求、成本经济、并在加工、使用中不变色的色彩。
塑料着色就是利用染料、颜料等对日光的减色混合而使制品带色。
即通过改变光的吸收和反射,而获得不同的颜色,如吸收所有的光时,呈现黑色;如果只吸收一部分光(即仅吸收某一波长的光),并且散射光的数量很小,那么塑料变成有色透明;如全部反射,则呈白色;如未被吸收的光全部散射,那么塑料则变成“有色不透明”的。
塑料的本色:依原料本色的底色直接成型,不添加任何色料,如本色的透明件及内部件。
常用塑料的着色方法有以下三种:色粉、色母、抽粒塑胶需要着色,首先需要着色剂,着色剂:能够改变物体的颜色或将本身无色的物体变为有色物体的物质,统称为着色剂。
常见的着色剂可分为颜料和染料两大类。
染料是可溶于大多数溶剂和被染色介质的有机化合物,它的特点是透明度好、着色力高、密度小。
颜料是不可溶于水、油、树脂等介质的有色物质,与染料相反,颜料与它所需的着色材料没有亲和力。
颜料是通过其颗粒分散于被着色材料中,而使该材料产生颜色的,由于颜料具有不溶解性,所以为获得理想着色性能,需要用机械方法将颜料均匀分散于塑料之中。
变色塑料原理

变色塑料原理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新材料也不断涌现。
其中,变色塑料就是一种非常有趣和实用的材料。
变色塑料具有特殊的变色性能,能够在不同的环境条件下改变颜色。
本文将详细介绍变色塑料的工作原理。
一、背景介绍变色塑料是一种可以根据温度、光线、电流等外界条件改变颜色的塑料材料。
它可以应用于许多领域,如温度感应器、智能玩具、标识牌等。
变色塑料通过一种特殊的结构和化学成分实现了其颜色变化的功能。
二、原理解析1. 光学改变原理变色塑料中的颜色改变是通过光学反应实现的。
它包含一种特殊的染料或颜料,这些染料或颜料能够吸收和反射特定波长的光线。
当外界条件改变时,这些染料或颜料的颜色会发生变化,而塑料本身透明或无色。
因此,我们可以通过改变光的波长来改变塑料的颜色。
2. 热敏感原理变色塑料中的某些染料或颜料对温度非常敏感。
当温度升高或降低到一定程度时,这些染料或颜料会发生结构上的变化,从而导致其颜色发生改变。
这种热敏感原理可以通过添加具有热敏感性质的化学物质来实现。
一旦塑料暴露在高温或低温环境中,其中的染料或颜料就会发生相应的变化,使塑料呈现出不同的颜色。
3. 电敏感原理变色塑料中的电敏感染料或颜料可以根据外界的电流来改变颜色。
这种电敏感原理可以应用于电子显示器和智能玩具中。
当外界电流通过变色塑料时,染料或颜料的结构会发生变化,使其颜色发生改变。
通过控制电流的大小和方向,可以实现对塑料颜色的精确控制。
三、应用领域变色塑料的应用领域非常广泛。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应用领域示例:1. 温度感应器:变色塑料可以应用于温度感应器中,用于监测物体的温度变化。
当温度升高或降低时,变色塑料的颜色会随之改变,从而提供温度信息。
2. 智能玩具:变色塑料可以用于制作智能玩具,使得玩具在不同环境下呈现出不同的颜色,增加趣味性和互动性。
3. 标识牌:变色塑料可以用于制作标识牌,如温度标识牌、电流标识牌等。
通过颜色的变化,可以直观地反映出环境的特定条件。
关于塑胶染色知识点总结

关于塑胶染色知识点总结塑胶染色是一种将颜色添加到塑料制品中的过程,以改变其外观和性能。
塑胶制品广泛应用于各种行业,包括家居用品、汽车零部件、电子产品和玩具等。
因此,塑胶染色技术在工业中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对塑胶染色的知识点进行总结,包括塑胶染色的原理、染料选择、染色工艺、染色设备和质量控制等方面。
一、塑胶染色的原理塑胶染色的原理是通过将染料添加到塑料制品中,使染料和塑料分子结合在一起,从而改变塑料制品的颜色。
通常情况下,塑料牢固的结构使得染料很难渗透进入塑料内部,因此需要采用特殊的染料和染色工艺来完成塑胶染色。
常用的染料有有机颜料、颜料分散体和染料粉末等。
二、染料选择在进行塑胶染色之前,首先需要选择合适的染料。
染料的选择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1. 耐热性:塑料在加工过程中通常需要经历高温,因此染料需要具有较高的耐热性。
2. 耐光性:塑料制品暴露在阳光下,需要具有一定的耐光性,以防止颜色褪去。
3. 耐温性:不同的塑料在使用过程中会面临不同的温度条件,因此染料需要具有一定的耐温性。
4. 与塑料相容性:染料需要与塑料相容,能够与塑料分子结合在一起。
三、染色工艺塑胶染色的工艺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 预处理:将塑料制品进行清洁、干燥和表面处理,以保证染料能够充分渗透进入塑料内部。
2. 染料配方:根据塑料的类型和要求的颜色,调配合适的染料配方。
3. 染色:将染料添加到塑料中,并进行加热或加压等处理,使染料充分渗透进入塑料内部。
4. 清洗:将染色后的塑料制品进行清洗,以去除多余的染料。
四、染色设备进行塑胶染色通常需要一些专门的设备,包括染色机、加热设备和冷却设备等。
染色机通常采用搅拌或搅拌和加热的方式,以保证染料能够充分渗透进入塑料内部。
加热设备用于提供适当的温度,以促进染料的分散和渗透。
冷却设备用于降低温度,以固化染料和塑料的结合。
此外,染色设备还需要具有自动控制系统,以保证染色的稳定性和一致性。
五、质量控制在进行塑胶染色过程中,需要进行严格的质量控制,以保证染色效果的稳定性和一致性。
塑料的配色着色原理和工艺

塑料的配色着色原理和工艺塑料配色着色是指在塑料制品生产过程中,通过向塑料中添加颜料或着色剂,使塑料制品获得不同的颜色。
以下是塑料配色着色的原理和工艺。
一、塑料配色着色原理:1.吸收光原理:塑料着色剂选择具有吸收一定波长光线的颜料,在光线照射下,颜料吸收一些波长的光,反射其他波长的光,从而呈现出相应的颜色。
2.散射光原理:通过选择透明的塑料着色剂,使光线在塑料内部发生散射,达到着色的效果。
3.吸收散射光原理:选择同时具有吸收和散射光线能力的颜料,使塑料能吸收一部分波长的光线,并将其余波长的光线散射出来,从而呈现不同颜色。
二、塑料配色着色工艺:1.干法着色:即将颜料粉末直接混合在塑料原料中,通过熔融混合的方式使颜料均匀分散在塑料中。
该方法成本较低,适用于熔体挤出、压塑、吹塑等工艺。
2.湿法着色:将颜料制成粉状,然后与溶剂形成混合物,通过喷涂或涂覆的方式将着色剂均匀地附着在塑料表面。
该方法可以实现更精细的着色效果,适用于注塑、薄膜吹塑等工艺。
3.染色法:将溶解好的着色剂和塑料原料混合,然后通过浸泡或吸附的方式使颜料渗入塑料内部。
该方法适用于非晶态塑料或纤维加工。
4.预染色法:在塑料制品生产前,将着色剂预先加入到塑料颗粒中,经过造粒和加热融合成型后,形成着色均匀的塑料颗粒,可直接用于塑料制品的加工。
该方法适用于大规模生产,可以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的稳定性。
除了以上常用的塑料配色着色工艺外,还有一些特殊的着色方法,如电热解着色、电子束辐照着色等。
这些方法通常需要在特殊的设备和工艺条件下进行,适用于特殊要求的塑料制品制造。
总结:塑料配色着色的原理是通过选择具有吸收或散射光线能力的颜料,使塑料获得不同的颜色。
常见的塑料配色着色工艺包括干法着色、湿法着色、染色法和预染色法等。
这些工艺根据塑料制品的工艺特点和着色要求选择合适的方法,以达到所需的配色效果。
塑料配色原理

为提高塑料配色技术水平,必须要理解的三要素、物体对颜色的吸收和反射、原色与复合色的关系、互补色、色光等各种基本理论。
在此基础上,再选择合理的色料才能配出满意的颜色。
例如在配色过程中选择并色料时,要防止补色的引入。
如果引入了补色回使原有的色光变得暗钝,影响了颜色的明亮度。
在选择色料时,必须注意色料与塑料原料、助剂之间的搭配关系,其选择要点如下:
1、色料应不与树脂及各种助剂反应,耐溶性强、迁移性小、耐热性好等也就是说
色料不参与各种化学反应,如炭黑能控制聚酯塑料的固化反应,所以不能在聚
酯中加入炭黑料。
2、色料的分散性、着色力应好。
分散性不好时,影响到制品的外观性能。
着色力
差时,色料用量增加,材料成本提高。
色料的颗粒大小与分散性也有关系,色
料的粒径越小、则分散性越好,着色力也越强。
3、也应了解色料的其他性能,如对于在食品、儿童玩具方面上的塑料制品,要求
无毒,象硌黄类颜料就不应用于上述制品。
4、。
变色塑料杯原理

变色塑料杯原理变色塑料杯是一种具有特殊效果的塑料杯子,其特点是可以随着温度的变化而改变颜色。
这种神奇的变色效果吸引了很多人的关注,但你是否知道变色塑料杯背后的原理呢?在本文中,我们将揭示变色塑料杯的工作原理。
变色塑料杯的原理是基于热敏效应,即杯子内部的温度变化会引起杯壁颜色的变化。
这种塑料杯通常采用热敏涂料或热敏染料制成,其中掺有一种特殊的温度敏感材料,如热敏颜料。
热敏颜料是一种具有温度敏感性的颜料,其颜色会随着温度的升高或降低而发生改变。
在制作变色塑料杯时,热敏颜料被加入到杯子的塑料材料中,使得整个杯壁都具有了温度感应的特性。
当温度升高时,杯子内部的热量会传导到杯壁上,使得热敏颜料分子发生构象变化,从而导致颜色的改变。
一般来说,热敏颜料在低温下呈现出一种颜色,而在高温下呈现出另一种颜色。
这样,当我们将热水或其他热饮倒入变色塑料杯中时,杯壁会逐渐变色,从而显示出温度的变化。
同样地,当温度降低时,杯子内部的热量会散失到外界,导致热敏颜料分子重新恢复原来的构象,从而使杯壁重新变回原来的颜色。
需要指出的是,变色塑料杯的变色效果是临时的,它只会在温度变化的过程中产生颜色的改变。
一旦杯子的温度保持不变,它的颜色也将保持稳定。
除了温度敏感原理外,变色塑料杯还可以利用其他物理效应来实现颜色的变化。
例如,光敏原理可以通过阳光或紫外线照射,使杯子的颜色发生变化。
声敏原理则可以通过声音的振动或震动来改变颜色。
这些原理的应用使得变色塑料杯具有了更多样化的变色效果,增加了其观赏性和娱乐性。
总结起来,变色塑料杯的原理是基于热敏效应,通过掺入热敏颜料使杯壁具有温度感应的特性。
当杯子受热或受冷时,热敏颜料分子构象发生改变,导致颜色的变化。
这种技术不仅赋予了塑料杯一种神奇的变色效果,也展示了科学技术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希望通过本文的介绍,你能更好地理解变色塑料杯的原理,并对其工作机制有一个清晰的认识。
如果你在使用变色塑料杯时再次看到它变色的奇妙效果,也能够想起背后的科学原理。
变色塑料原理

变色塑料原理
变色塑料的原理是基于物质的分子结构和吸收特性。
一些特殊的分子在受到外界刺激或条件改变时,会发生结构改变或电荷的变化,从而导致它们吸收和反射不同波长的光。
这种现象被称为光致变色效应。
一种常见的光致变色材料是热敏变色塑料。
这种材料里含有一种叫作热敏酸基的分子。
在低温下,该酸基会处于闭合状态,吸收紫外线和蓝光,产生蓝色的光线。
而在高温下,酸基会打开,释放出一种化合物,吸收蓝光和绿光,使得材料呈现出绿色的光线。
除了温度外,其他外界刺激,如光照、电场、化学物质等,也可以影响变色塑料的颜色。
一些光敏变色材料能够吸收特定波长的光,并将其转化为化学能,从而发生颜色变化。
另外,电场变色材料可以通过施加电场来改变分子的排列方式,从而改变其对光的吸收和反射性能。
变色塑料在实际应用中具有广泛的用途。
例如,它可以用于温度指示标签,食品贮存盒、婴儿奶瓶等产品上,以提醒使用者当前的温度。
同时,变色塑料也广泛应用于化妆品领域,用于制作调节发色的口红、指甲油等产品。
总的来说,变色塑料的原理是通过分子结构和吸收特性的变化来实现颜色的改变。
它具有易于操控、环保、可重复使用等优点,因而在生活和工业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如何给塑料着色,你只需要知道三点!

如何给塑料着色,你只需要知道三点!——由塑米城分享人们惊羡于塑料的红黄蓝绿之时,是否会想一下塑料为什么有这么多颜色呢?众所周知,塑料基本分为透明颗粒及不透明颗粒,一般呈现乳白色、蜡色。
而有色塑料通常是通过着色工艺,将着色剂充分渗透与塑料中制得的,塑料着色问题仅需要记住三点,着色剂、配色,着色工艺1、着色剂着色剂一般分为两大类四种,即:溶剂染料与有机颜料,无机燃料与无机颜料。
通常有机颜料是塑料制品中常用的着色剂,因为其着色性优良,颜色鲜艳,色谱齐全,添加量较少等优良性能广泛应用于PE、PP等结晶性树脂中,但有机颜料的价格颇高,且工艺通常选取机械加温混炼分散法。
相较于有机颜料,无机颜料的耐热性、耐光照性、耐气候性优良,但颜色不鲜艳,着色能力低,色谱不齐全,并且有些品种的毒性较大,目前应用最多的无机颜料有钛白粉,氧化铁红,炭黑等等,常用于PA、PBT、PC、POM等灰色树脂中。
溶剂燃料一般可溶于水和油,是油性体系,它的耐热性、耐光性较差,但色彩鲜艳光亮且透明,常用于聚酯类透明塑料中,例如:PC、PS。
2、配色着色工艺中,如何配色也是关键一点,配色实则就是按照红绿蓝三种基本色的情况下,配出自己想要的色彩,且配色中还可以赋予制品其他功能,例如,耐候性、耐光性,抗电性、导电性。
颜色的形成主要是根据黄绿蓝三种色彩的占比率占来看的,目前色系基本上有色谱,配色只需要根据色比对谱或者选择电脑程序配色即可,因此本文对色系不作过多介绍,就此略过。
3、着色工艺着色工艺一般分为三种,即:色粉加入树脂法,色粉混合树脂法及色母粒法。
不同的塑料制品其要求添加的色母粒也不同,可根据色母粒的性能指标,例如色差、白度、黄度、黄变度、热稳定性、氧指数、熔体流动速率等作为参考选择添加,当然,其工艺颜料也要根据其与色母粒合成效果慎重挑选,例如颜料的细度、迁移性、耐化学性、毒性等。
如果想要赋予制品更多功能,可添加其它助剂,例如光稳定性,抗静电剂。
塑料上色工艺

塑料上色工艺1. 塑料上色工艺概述塑料上色工艺是将颜色加入到塑料材料中,使其变得有颜色的工艺。
在日常生活中,塑料制品广泛应用于家电、玩具、汽车、电子产品等各个领域。
而其中,大多数的塑料制品都是经过上色工艺处理的。
塑料上色主要是通过加入有机颜料或无机颜料实现的,其中有机颜料应用最为广泛。
经过上色后的塑料制品不仅能提高其美观性,还能通过彰显某些特定颜色来达到区分不同品种的目的。
2. 塑料上色的主要起因塑料上色的主要起因就是塑料材料本身没有颜色。
其他材料,如木材、金属等具有粗糙的表面,本身就有颜色。
而塑料材料通常是呈透明或白色的,这就需要利用上色工艺来实现美化效果或提高其区分度。
此外,塑料的色泽会受到紫外线、氧气和气体的影响而发生变化,上色也可以预防或减缓这些因素的影响。
3. 塑料上色的作用塑料上色的作用是多种多样的。
一方面,它可以美化塑料制品并使人们更加愉悦地使用它们。
另一方面,由于许多制品都是塑料制品,需要通过上色来区分不同品种的产品。
比如,塑料制品玩具就经常通过上色来呈现出不同动漫形象的颜色,以便让爱好者轻松辨认。
同样,汽车电器和家电制品在颜色搭配上也有一定的规定标准,上色也可以使这些制品更加符合人们的审美需求。
4. 塑料上色的工艺4.1 塑料上色前的准备在上色之前,必须先选择合适的塑料和颜料,以便获得合适的上色效果。
此外,还需要根据加工产量的要求进行上色方式的选择。
4.2 颜料的选择有机颜料是塑料上色最常用的颜料。
它们具有良好的耐光、耐热和耐化学品性能,并且通常很易于加工。
颜料一般有透明、透明亚光、透明亮光等不同选项。
4.3 颜色选择在颜色选择方面,首先要根据产品的用途和外观选择颜色,然后根据选定的颜色选择对应的颜料。
最后,在确定的颜料中选择品质和性能最好的颜料进行上色。
4.4 上色工艺首先将所选颜料与乳化剂均匀混合,并加料到料仓中进行分散。
然后,将分散的颜料与塑料原料混合并搅拌均匀。
为了获得协调的色泽,需要反复搅拌。
塑料配色着色的工艺管理及配色流程

塑料配色着色的工艺管理及配色流程目录1.塑料配色制品为什么会褪色?2.塑料着色的基本原理及条件3.塑料的配色、着色工艺及管理3.1、塑料配色的定义:3.2、着色剂:3.3、配色着色工艺:3.4、配色管理和仪器4.塑料配色具体步骤1.塑料配色制品为什么会褪色?塑料着色制品受多种因素影响会发生褪色。
塑料着色制品的褪色与色粉的耐光性、抗氧性、耐热性、耐酸碱性以及所用树脂的特性有关。
下面是对塑料着色发生褪色因素的详细分析:1). 着色剂的耐光性着色剂的耐光性直接影响制品的褪色,受强光照射的室外制品,所用着色剂的耐光(耐晒)等级要求是一个重要指标,耐光等级差,制品在使用中会很快褪色。
耐候制品选用的耐光等级应不低于六级,最好选用七、八级,室内制品可选四、五级。
载体树脂的耐光性能对颜色的变化也有较大影响,紫外线引发的树脂照射后其分子结构发生变化出现褪色。
在母料中加入紫外线吸收剂等光稳定剂,可提高着色剂和着色塑料制品的耐光性能。
2). 耐热性耐热性颜料的热稳定性是指在加工温度下颜料热失重、变色、褪色的程度。
无机颜料的成份为金属氧化物、盐类,热稳定性好,耐热性能高。
而有机化合物的颜料则在一定温度下会发生分子结构的变化和少量分解。
特别是PP、PA、PET制品,加工温度在280℃以上,在选着色剂时一方面要注重颜料的耐热度,一方面要考虑颜料的耐热时间,通常要求耐热时间为4-10min。
3). 抗氧化性某些有机颜料在氧化后发生大分子的降解或发生其他变化而逐渐褪色,此过程一是加工中的高温氧化,二是遇强氧化剂(如铬黄中的铬酸根)发生的氧化。
色淀、偶氮颜料与铬黄混合使用后,红色会逐渐减退。
4). 耐酸碱性着色塑料制品的褪色和着色剂的耐化学品性(耐酸碱性、耐氧化还原性)有关。
如钼铬红耐稀酸,但对碱敏感,镉黄不耐酸,这二种颜料和酚醛树脂对某些着色剂起强还原作用,严重影响着色剂的耐热性、耐候性并发生褪色。
针对塑料着色制品的褪色,应根据塑料制品的加工条件和使用要求,对所需颜料、染料、表面活性剂、分散剂、载体树脂和防老化助剂的上述性能进行综合评定后才可选用。
塑料着色剂

小木虫经典出品 (C)
实例:用于染色PP纤维 色浆:
700l不锈钢砂磨机 300r/min;20kW;
配方:β-酞菁蓝 25.2Kg 炭黑 58.8 水 756
扩散剂 适量 玻璃珠(φ1~2mm)
100Kg
图 7-7 颜料研磨时间与粒径关系
小木虫经典出品 (C)
• 剪切力提高,有利于颜料团聚体的破碎。 • 物料所受的剪切力随螺杆转速升高而增大,同时也降
低了颜料颗粒在剪切场中的停留时间。 • 必须正确选择螺杆转速、螺槽深度以控制颜料的受剪
切程度。
• (d) 炭黑的分散方法 • 炭黑是一种极弱、水润湿性较差的颜料。它属于难分
τ=μγ·
μ:熔融树脂的粘度,Pa.s; γ·:剪切速率,S-1。
• 螺杆运转时的剪切应力(无回流): τ=1.54μπnD/h
式中 D—螺杆直径,mm; n—转速,r/min; h—螺槽深度,mm;
• 熔体剪切常用的设备为:二辊开炼机、密炼机,、螺杆挤出机(单螺、 双螺杆等)。当采用挤出剪切时,挤出温度应稍高于树脂熔点。
• 一般商品颜料的颗料比团聚体还大,粒径为250~ 750μm(相当于60~200目)。
• 原生颗粒是以单晶、块状、球形或微晶组成的大晶 体形式存在,如图7-2。
• 团聚体是由原生颗料或凝聚体组合,或是这两者在 边、角上互相吸咐而成的混合物。
• 颜料的分散过程是将团聚体粉碎、细化的过程。
小木虫经典出品 (C)
④ 镉黄(CdS+BaSO4) 黄色着色剂。着色力和遮盖 力不如铬黄,耐光、耐热性优良,耐溶剂、耐水性 和耐碱性亦好,但不耐酸。适应性广,几乎适用于 所有的塑料,可作户外用制品。
塑料配色知识培训内容

塑料配色知识培训内容一、塑料配色的基本概念和分类塑料配色是指在塑料制品生产过程中,为了满足不同的需求和要求,对塑料进行染色或调配颜色的过程。
塑料配色可以分为两种类型:色母料配色和染料配色。
色母料配色是在塑料中加入色母料,通过物理混合的方式来实现颜色的变化;染料配色则是将染料直接溶解在塑料中,通过化学反应来实现颜色的改变。
二、塑料配色的原理和方法1. 色母料配色原理:色母料配色的原理是通过色母料的物理混合来改变塑料的颜色。
色母料一般由颜料和载体组成,颜料决定了颜色的种类,载体则是将颜料固定在塑料中的材料。
常见的色母料有有机颜料、无机颜料和金属颜料等。
色母料配色可以通过调整色母料的种类、比例和混合方式来实现对塑料颜色的控制。
2. 染料配色原理:染料配色的原理是通过染料的化学反应来改变塑料的颜色。
染料是可以溶解在塑料中的有机化合物,它们与塑料分子之间可以发生化学键的形成,从而改变塑料的颜色。
染料配色可以通过调整染料的种类、浓度和反应条件来实现对塑料颜色的控制。
三、塑料配色的应用和技术要点1. 塑料配色的应用:塑料配色广泛应用于日常生活中的各个领域,如家居用品、电子产品、汽车零部件等。
不同颜色的塑料制品可以满足人们对于美观和个性化的需求,也可以起到警示和标识的作用。
2. 塑料配色的技术要点:在进行塑料配色时,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技术要点:(1) 选择适合的配色方法:根据不同的塑料材料和颜色要求,选择合适的配色方法,如色母料配色或染料配色。
(2) 确定配色比例:根据所需颜色和塑料的种类,确定色母料或染料的配色比例,确保颜色的均匀和稳定。
(3) 控制配色温度和时间:配色过程中需要控制好温度和时间,以保证染料或色母料充分溶解和反应,避免出现色差或不均匀的情况。
(4) 选择合适的色母料或染料:根据所需颜色和塑料的性质,选择适合的色母料或染料,以确保配色效果的良好。
四、塑料配色的质量控制和常见问题解决1. 质量控制:塑料配色过程中需要进行质量控制,主要包括颜色的一致性、稳定性和耐久性等方面。
12、塑料着色配方设计

例子
①、红色中可带有黄色及蓝色色光,如酞菁红带蓝色 色光,128烛红带蓝色色光。 ②、蓝色中可带红色及黄色色光,如酞菁蓝带黄色色 光,溴靛蓝可带红色色光。 ③、黄色中可带红色、绿色及蓝色色光,如耐晒黄G 带有绿色色光,还原黄R带红色色光等。
色光一般都为三原色,如红、黄、蓝,有时也带有绿 色。
二、着色剂对塑料制品性能的影响
1、对耐候性的影响
大多数着色剂可起到光遮蔽和吸收紫外线的作用,因 而可以提高防老化性。 炭黑、镉系颜料、铁红系、酞菁类等颜料的吸收紫外 线能力强,可以抑制塑料的光老化;
群青等着色剂吸收紫外线能力差,并有促进PE的紫 外线老化作用。
2、对结晶的影响
着色剂尤其是有机颜料,常会作为成核剂而影响结晶 状态。 无机颜料对树脂的结晶速度、球晶大小基本无影响, 而有机颜料如酞菁蓝、偶氮类可使球晶更细微。 常用着色剂对球晶尺寸影响如下: PP树脂中加入炭黑、靛蒽醌蓝、群青、镉黄、二氧化 钛、氧化铁等后,其球晶尺寸为400μm以上; 加入酮酞菁蓝、喹吖啶酮红、偶氮色淀红等后其球晶 尺寸为50μm,并易形成β晶型。
五、颜色的吸收色与补色
如果两种颜色光线合并起来可以得到白色光,我们就 称其为互为补色。 当一束光线照射到物体表面上时,一部分被反射,另 一部分被吸收,物体呈现出来的颜色即为反射部分的 颜色,而这部分光即为吸收色的补色。如物体呈现蓝 色光,则其吸收部分颜色为黄色,黄色即为可见光蓝 色的补色。这表明塑料吸收了光谱中的黄色部分或除 蓝色以外的其他光谱。 常用互为补色的两种着色剂来消除色光。
(2)、单圆环法
(3)量使两配色组 分不要跨过中心区,否则 所配颜色会黯然失色。 如用紫色和柠檬色相拼, 因跨过了中心区而得不到 明亮的橄榄色,而用柠檬 与橙色相拼,即可得到明 快的橄榄色。
(完整版)塑料配色知识

塑料的配色是塑料着色中的关键,只有配好颜色,才能制备出色泽适宜的产品。
在配色过程中,首先要弄清制品的应用要求,并根据塑料材料的着色性能,选择适用的着色剂。
在选色时技术人员应严格检查可用颜料的颜色、着色力、分散性、性能、加工均衡稳定性、混合性和成本等方面后,便可选择出使用的颜料,初步确定用量。
选色和配色效果的好坏,除依赖于技术人员的专业技术知识外,还要求技术人员有健全的视觉功能。
同时要依赖于高技术含量的配色仪器及设备。
本文就塑料配色程序与配色方法。
1.配色程序配色是着色的重要环节之一,配色首选是进行初步配方的设计,然后就是对初步配方进行调整,使之适合于规模生产,且保证塑料制品颜色的均匀一致性。
1.1初步配方的设计(1)根据塑料制品整体设计的要求,寻找出与标准色样相近似的样品作为参照物。
参照物选择得当与否,直接关系到着色效果的好坏。
为了便于寻找到较佳的着色参照物,平时应多积累、多制备些着色塑料色板或塑料色料以备参照,同时还应把自己选色经验和教训编成相应的着色配方,以供参考。
(2)在无参照物的情况下,应仔细观察分析塑料制品(样品)的颜色色光、色调及亮度等,确定颜色属性,确定所用颜色是透明色,还是不透明色,其中是否含有其他特殊颜料)(如荧光颜料、金属颜料等,然后根据孟塞尔颜色系统颜色。
3)从色调、亮度、浓淡度等方面反复比较与标准色样和参照物的差别,在此基础上对参照物的着色剂配方进行修正,拟定出初步配方。
或者按照孟塞尔颜色系统标定原理设计所需颜色,并拟定初步配方。
1.2 调整配方按照拟定的初步配方进行实物着色试验,将制得着色实样与标准色样和参照物一起进行比较,进一步调整着色配方。
然后根据调整后的配方再制备实样进行比较,再调整配方,如此反复多次,直到实样色调与标准色样相同或达到最接近标准色样的令人满意的程度为止。
最后确定着色配方进行生产。
不过选定的颜色通常会与实际生产中塑料制品所呈现的色泽不尽相同,导致这些差别的原因很大程度上是颜色称量误差。
常用塑料着色特点及配方

常用塑料着色特点及配方(1)聚氯乙烯着色从颜料的分散性按优良顺序排列时,PVC的着色剂最好,为湿润性着色剂>色母料>糊状着色剂>粉末着色剂。
PVC中增塑剂易引起颜料迁移,应注意。
着色剂中金属粒子如锰、锌、铜、铁及颜料中氯离子、硫离子易对PVC树脂起促进分解作用,应注意。
其基本配方为:PVC 10千克三盐 150克二盐 300克硬脂酸铅 100克硬脂酸钡 50克酞青绿 20克白油 50毫升(2)聚乙烯着色常用的颜料有氧化钛、氧化铁、黄铅、群青、镉系颜料、钛菁、喹吖啶酮、聚偶氮、单偶氮等。
易加速热氧老化的颜料有:铜酞菁蓝、槽法炭黑。
易加速光老化的颜料有:锐钛型钛白粉、氧化铬绿、钴蓝、群青。
添加颜料后,易使制品的纵向收缩率增大,横向收缩率减小。
有机颜料比无机颜料导致制品的收缩率大。
一般配方为:PE树脂 10千克钼红 15克钛白粉 5克硬脂酸盐 4克白油 30毫升(3)聚丙烯着色PP着色与PE着色大致相同,一般也不用染料着色,但PP更容易因颜料而引起光、热老化,尤其是含铜、锡、锌的颜料,因此应注意添加稳定剂。
基本配方为:PP树脂 10千克硬脂酸钡 50克硬脂酸钙 10克抗氧剂 50克铬黄 20克钛白粉 5克(4)聚苯乙烯着色PS与各种着色剂亲和性好,着色剂不易迁移,但PS成型温度较高,应选用耐热性好的颜料,常用偶氮染料、还原染料、荧光染料。
又由于PS透明性好,因此颜料用量一定要分散性好,用量少。
基本配方为:PS 10千克油溶红 0.5克磷酸三甲酚酯 30毫升(5)ABS着色ABS着色剂要求耐热性、耐候性好,并且遮盖力强,因此常用的着色剂有:钛白、铁红、群青、炭黑、镉系颜料、酞菁系、喹吖叮酮系颜料等。
一般添加量大,为2%左右。
ABS着色前应干燥处理,原料混合时间应长一些,使之配料均匀,以防止ABS中的橡胶成分影响染色效果。
基本配方为:ABS 10千克P-4G红 15克磷酸三甲酚酯 30毫升硬脂酸镁 5克先将三种小料混合好后,再和ABS相混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塑料着色原理塑料着色就是利用加入着色剂对日光的减色混合而使制品着色。
亦即通过改变光的吸收和反射而获得不同的颜色,如吸收所有的光时呈现黑色,如果只吸收一部分光(某一波长的光),并且散射光的数量很小,那么塑料变成有色透明,而形成的颜色取决于反射光的波长;若全部反射则塑料呈白色。
如未被吸收的光全部反射,那么塑料则变成“有色不透明”的,其颜色也取决于未被吸收光的波长。
反射光表现为实色,散射光则为明色。
通常将纯度较好,明度较大的红、黄、蓝三色称为原色,三原色中的任意两种相互调合,可以得到的各种不同颜色称为间色(二次色),一种原色一种间色调合而成的颜色为再问色(三次色),每个间色把合成它的二原色以外的原色称为干扰色,在配色时应防止干扰色的引入,否则使原有色光变得暗钝,影响颜色的明亮度。
用于塑料的着色物质有染料或颜料,染料一般能均匀溶于水中或特殊溶液中,或借助于适当化学药品而成可溶物,以达到着色的目的,它不单能使塑料表面着色,而且内部亦被浸入,颜料需调和于展色剂(油或树脂)中制成油墨、油漆等,涂于制品表面使其着色,也可将极细微的颗粒或膏状物等混于塑料内进行内外着色。
一、塑料的染色原理塑料的染色与塑料的原液着色有很大区别,后者产生的颜色十分单调,不宜小批量多品种加工,尤其是对日用品如钮扣、发夹、玩具、装饰挂件以及机械配件等。
塑料染色对色泽要求敏感的加工件无疑十分有用,并且大部分塑料都有染色官能团,可以用相应染料过仃染色而且其染色实际上是一种表面着色。
聚酯塑料的染色是靠温度或载体使结构紧密的聚酯链段出现“空隙”,让疏水性分散染料吸附-扩散-固着在被染基质内部,这种被染基质(固体)吸收的染料(固体)完全是处于溶解状态的。
聚酰胺用分散染料染色机理是依靠末端氨基和酰氨基对染料产生氢键和范德华力结合,上染率不受聚酰胺末端氨基的限制,加之染色时染浴的pH值适应范围较广,所以分散染料对聚酰胺有良好的覆盖性。
再从大分子末端含有氨基的羧基看,还有类似羊毛的染色性质,可应用阴离子染料(酸性、直接、活性等染料)染色。
弱酸性染料或中性染料染聚酰胺,它的饱和值往往超过末端氨基的量,染色时这两种染料与聚酰胺在发生离子键结合的同时,还有氢键和范德华力的作用,所以可染得深浓色泽。
酚醛塑料和氨基塑料用醇溶性染料染色,是利用它们分子中存在的部分官能团与染料结合来达到染色的目的,在染色液中还可以加入一定量的树脂,以确保染料能坚牢地固着在制品的表面上,颜色的浓淡决定于制品本身的“凝固”程度。
二、塑料的原液着色原理带有各种色彩的塑料制品,是颜料颗粒在塑料中均匀分散所致,其着色效果取决于它的扩散,同时与颜料的性质、介质、加工温度、粒子细度均有关系。
为了使颜料的扩散效果提高,塑料的原液着色有固体状着色剂(颗粒状颜料、色母粒)粉末状着色剂、糊状着色剂、液状着色剂等多种形式。
其着色方法有直接挤出、使用时稀释、于颜料加分散剂、将颜料分散在增塑剂和不挥发有机溶剂中以及高浓度颜料分散于有机溶剂中等多种方法。
色母粒着色是把超常量的颜料均匀地载附于树脂之中先制成聚集体(即色母粒),然后依色母粒的技术要求,用简单的转筒式混合器混合本色粒和色母粒,就可得到所需的色泽及各项技术要求的制品。
色母粒着色分散均匀,质量优良,成本低,操作方便,可以自动计量,操作环境好,适于PE、PP、PS、ABS等着色。
干混法(浮染法)着色原理是借助旋转混合,使树脂之间相粤摩擦,产生较高的摩擦热量,再辅之以表面活性剂(分散剂)使者色染颜料粉末牢固地粘附在树脂表面。
因此着色剂在树脂表面的狠盖程度与拌色温度、时间、着色剂浓度、着色剂本身熔点、树脂外形等有密切关系。
在一定着色剂浓度和混合时间时,被覆盖程度随拌色温度升高而提高,随拌色时间延长而增加,随着色剂浓度增加而下降,随树脂比表面积的增大而下降,随熔点增高而下降。
液状着色剂着色的原理是将色素与分散性表面活性剂用蝶式混合器混合,再用三辊碾压机混炼制成液状着色剂。
再将着色剂与树脂用管轮泵或齿轮泵自动计量后再成型制成要求的着色塑料制品。
液状着色剂可避免因染料飞扬而致环境污染,避免色母粒着色时因色母粒与本色树脂相对密度不同、形状不同,产生流动特性变化而导致的色差等。
糊状着色剂着色的原理是将色素与分散剂用叶式或蝶式溶解混合器混合,再用三辊碾压机制成糊状细色浆,再将本色粒料与有关助剂用高速捏合机混合制成全色色粒,再经挤出成型,获得所需着争塑料制品。
糊状着色剂用于生产浓色超薄薄膜,值得注意的是色浆由各种颜料配合而成,要选择其中易于凝聚的或粒子较粗的颜料作为色浆载体,使其粒子充分粉碎和湿润。
其余颜料在搅拌时加入,这样可使色粒比较干燥爽滑,易于挤出和吹膜。
一、定义:配色就是在红、黄、蓝三种基本颜色基础上,配出令人喜爱、符合色卡色差要求、经济并在加工、使用中不变色的色彩。
另外塑料着色还可赋予塑料多种功能,如提高塑料耐光性和耐候性;赋予塑料某些特殊功能,如导电性、抗静电性;不同彩色农地膜具有除草或避虫、育秧等作用。
即通过配色着色还可达到某种应用上的要求。
二、着色剂:着色剂主要分颜料和染料两种。
颜料是不能溶于普通溶剂的着色剂,故要获得理想的着色性能,需要用机械方法将颜料均匀分散于塑料中。
按结构可分为有机颜料和无机颜料。
无机颜料热稳定性、光稳定性优良,价格低,但着色力相对差,相对密度大;有机颜料着色力高、色泽鲜艳、色谱齐全、相对密度小,缺点为耐热性、耐候性和遮盖力方面不如无机颜料。
染料是可用于大多数溶剂和被染色塑料的有机化合物、优点为密度小、着色力高、透明度好,但其一般分子结构小,着色时易发生迁移。
白色颜料主要有钛白粉、氧化锌、锌钡白三种。
钛白粉分金红石型和锐钛型两种结构,金红石型钛白粉折射率高、遮盖力高、稳定、耐候性好。
炭黑是常用黑色颜料,价格便宜,另外还具有对塑料的紫外线保护(抗老化)作用和导电作用,不同生产工艺可以得到粒径范围极广的各种不同炭黑,性质差别也很大。
炭黑按用途分有色素炭黑和橡胶补强用炭黑,色素炭黑按其着色能力又分为高色素炭黑、中色素炭黑和低色素炭黑。
炭黑粒子易发生聚集,要提高炭黑的着色力,要解决炭黑的分散性。
珠光颜料又叫云母钛珠光颜料,是一种二氧化钛涂覆的云母晶片。
根据色相不同,可分为银白类珠光颜料、彩虹类珠光颜料、彩色类珠光颜料三类。
购买颜料,必须了解颜料的染料索引(C.I),C.I是由英国染色家协会和美国纺织化学家和染色家协会合编出版的国际性染料、颜料品种汇编,每一种颜料按应用和化学结构类别有两个编号,避免采购时因对相同分子结构、不同叫法的颜料发生误解,也有利于使用时管理和查找原因。
三、配色着色工艺:配色着色可采用色粉直接加入树脂法和色母粒法。
色粉与塑料树脂直接混合后,送入下一步制品成型工艺,工序短,成本低,但工作环境差,着色力差,着色均匀性和质量稳定性差。
色母粒法是着色剂和载体树脂、分散剂、其他助剂配制成一定浓度着色剂的粒料,制品成型时根据着色要求,加入一定量色母粒,使制品含有要求的着色剂量,达到着色要求。
色母粒可以按欲着色树脂分类,如ABS色母粒,PC色母粒,PP色母粒等;也可按着色树脂加工艺分类,有注塑、吹膜、挤出级三大类母粒。
色母粒由于对颜料先进行预处理,有较高的着色力,用量可降低且质量稳定,运输、贮存、使用方便、环境污染大为降低。
分散剂通过对颜料的润湿、渗透来排除表面空气,将凝聚体、团聚体分散成细微、稳定和均匀的颗粒,并在加工过程中不再凝聚,常用分散剂为低分子量聚乙烯蜡,对于较难分散的有机颜料和炭黑采用EV A蜡或氧化聚乙烯蜡,合成低分子量聚乙烯蜡和聚乙烯裂解法制的低分子量聚乙烯蜡有很大差别。
其他助剂有偶联剂、抗氧剂、光稳定剂、抗静电剂、填料等,视要求和品种而定加入量,称为多功能母粒,再如加入光亮剂,有利于模塑制品脱模和提高制品表面光亮度。
色母粒的性能指标有色差、白度、黄度、黄变度、热稳定性、氧指数、熔体流动速率等,当然颜料的细度、迁移性、耐化学性、毒性也与色母粒性能有关,有些指标在专门用途中十分重要,如纤维级母粒的压滤值(DF值)细度。
四、配色管理和仪器配色管理的硬件有测色计及处理测得数据的计算机。
测色计可分为分光光度计和色差计两种,代替人眼测定色彩,去除人为因素对测定结果的影响。
分光光度计用来测定各波长对完全漫反射面的反射系数,不能直接求得色度值或色差,但通过其对数据处理便可评价色度值及其他各种数值。
分光光度计可分为采用衍射光栅分光和采用干涉滤光片分光两种类型。
先进的带内装微处理器的分光光度计,具有0%、100% 的自动校正及倍率增加等功能,从而提高了精度。
色差计是一种简单的测试仪器,即制作一块具有与人眼感色灵敏度相等的分光特性的滤光片,用它对样板进行测光,关键是设计一种具有感光器分光灵敏度特性并能在某种光源下测定色差值的滤光片,色差计体积小、操作简便,较适宜对分光特性变化小的同一种产品作批量管理,带有小型微机的色差计,容易用标准样板进行校正和输出多个色差值。
配色管理软件有分光反向率曲线、色差公式、条件等色表示法、遮盖力表示法和雾度表示法。
分光反射率曲线用于选择着色剂时的分析,不能用来判断颜色的一致度。
色差值是色彩管理中最重要的指标之一,但不同的色差公式求得的色差各不相同,因此必须注明所用色度体系或色差公式。
五、电脑配色:利用计算机进行调色配方及其管理已成功地用于塑料配色调色。
电脑配色仪具有下列功能:(1)配色根据要求建立常用颜(染)料数据库(制备基础色板并输入)。
然后在软件菜单下把来料色板输入电脑,在键盘中点出数个候选颜料,立刻计算出一系列配方,并分别按色差和价格排序列出,供配色选择;(2)配方修正修正电脑列出配方、其他来源配方,色差不合格时利用显示器显示的不一致的反射曲线直接通过键盘增减颜料量,直至两条曲线基本重合,得出修正后配方;(3)颜色测量和色差控制测量着色剂的着色强度、产品的白度、产品颜色牢度、颜色色差。
由于电脑能定量表述颜色的性能指标,有利于双方的信息沟通和传递;(4)颜色管理日常工作中的色样、配方、工艺条件、生产日期和用户等信息均可存入计算机,便于检索、查找和作为修改时的参考,方便、快捷,提高工作效率,且便于保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