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帝皇的成语历史典故
与帝皇有关的成语历史典故10则_历史典故素材
与帝皇有关的成语历史典故10则古代的帝皇除了是历史的统治者,而且还是中华文化的引导者,所以与他们有关的历史典故肯定不少。
今天就给大家具体分享一下与帝皇有关的成语历史典故10则,希望读者喜欢。
与帝皇有关的成语历史典故10则一、夏桀1【桀骜不驯】桀:历史上有名的暴君,夏朝最后一位当权者。
骜:马不驯良。
驯:驯服。
比喻傲慢,性情强暴不驯顺。
出处:东汉班固《汉书·匈奴传赞》:其桀骜尚如斯,安肯以爱子而为质乎?二、商汤2【网开一面】把捕禽的网撤去三面,只留一面。
比喻采取宽大态度,给人一条出路。
出处:司马迁《史记·殷本纪》:“汤出,见野张网四面,祝曰:‘自天下四方,皆入吾网。
’汤曰:‘嘻,尽之矣!’乃去其三面。
祝曰:‘欲左,左;欲右,右。
不用命,乃入吾网。
’”典故:一天,汤在田野散步,看见一人张开大网,喃喃地说:“来吧,鸟儿们!飞到我的网里来。
无论是飞得高的低的,向东还是向西的,所有的鸟儿都飞到我的网里来吧!”汤走过去对那人说:“你的方法太残忍了,所有的鸟儿都会被你捕尽的!”一边说着,汤砍断了三面网。
然后低声说:“哦,鸟儿们,喜欢向左飞的,就向左飞;喜欢向右飞的,就向右飞;如果你真的厌倦了你的生活,就飞到这张网吧”。
“网开三面”这个成语就是由此而来。
后来,人们把它改为“网开一面”。
3【顺天应人】应:适应,适合。
顺应天命,合乎人心。
常用于颂扬建立新的朝代。
出处:《周易·革》:“天地革而四时成,汤武革命,顺乎天而应乎人,革之事大矣哉。
”这里的“汤”指的是商汤,商汤于鸣条之战打败夏桀而灭夏,建立商朝;武指的是“周武王”,武王于公元前1046年打败商纣灭商,史称武王克殷,建立了周王朝;这两场革命史称“汤武革命”。
三、商纣王4【暴殄天物】暴:损害,糟蹋;殄:灭绝;天物:指自然生物。
指任意残害各种生物,也指不爱惜物品,任意挥霍浪费。
拼音:bào tiǎn tiān wù 〔辨误〕殄不能念成zhēn。
与帝皇有关的成语历史典故10则
与帝皇有关的成语历史典故10 则一、夏桀1【桀骜不驯】桀:历有名的暴君,夏朝最后一位当权者。
骜:马不驯良。
驯:驯服。
比喻傲慢,性情强暴不驯顺。
出处:东汉班固《汉书•匈奴传赞》:其桀骜尚如斯,安肯以爱子而为质乎?二、商汤2【网开一面】把捕禽的网撤去三面,只留一面。
比喻采取宽大态度,给人一条出路。
出处:司马迁《史记•殷本纪》:“汤出,见野张网四面,祝曰:‘自天下四方,皆入吾网。
'汤曰:‘嘻,尽之矣! '乃去其三面。
祝曰:‘欲左,左; 欲右,右。
不用命,乃入吾网。
'”典故:一天,汤在田野散步,看见一人张开大网,喃喃地说:“来吧,鸟儿们! 飞到我的网里来。
无论是飞得高的低的,向东还是向西的,所有的鸟儿都飞到我的网里来吧! ”汤走过去对那人说:“你的方法太残忍了,所有的鸟儿都会被你捕尽的! ”一边说着,汤砍断了三面网。
然后低声说:“哦,鸟儿们,喜欢向左飞的,就向左飞; 喜欢向右飞的,就向右飞;如果你真的厌倦了你的生活,就飞到这张网吧”。
“网开三面”这个成语就是由此而来。
后来,人们把它改为“网开一面”。
3【顺天应人】应:适合,适合。
顺应天命,合乎人心。
常用于颂扬建立新的朝代。
出处:《周易•革》:“天地革而四时成,汤武革命,顺乎天而应乎人,革之事大矣哉。
”这里的“汤”指的是商汤,商汤于鸣条之战打败夏桀而灭夏,建立商朝;武指的是“周武王”,武王于公元前1046年打败商纣灭商,史称武王克殷,建立了周王朝; 这两场革命史称“汤武革命”。
三、商纣王4【暴殄天物】暴:损害,糟蹋;殄:灭绝; 天物:指自然生物。
指任意残害各种生物,也指不爱惜物品,任意挥霍浪费。
拼音:b a o ti a n ti a n w u 〔辨误〕殄不能念成zh e n。
出处:《尚书•武成》:今商王受无道,暴殄天物,害虐烝民。
四、周武王5【爱屋及乌】因为爱一处房子,也爱那房顶上的乌鸦。
比喻爱一个人而连带地关爱与他(她)相关系的人或物。
典出帝王的50个成语及其典故
典出帝王的50个成语及其典故中国历史上的帝王不仅仅是政治史的创造者,同时,他们也是中华文化的创造者。
成语是汉文化的一大特色,有固定的结构形式和固定的说法,表示一定的意义,在语句中是作为一个整体来应用的。
成语有很大一部分是从古代相承沿用下来的,在用词方面往往不同于现代汉语,它代表了一个故事或者典故。
很多成语直接和帝王有关,或者就是某个帝王创造的。
我在这篇长文中汇集了从夏桀开始到宋太宗赵光义为止,和25位帝王有关的50个有趣的成语及其典故介绍给大家。
这个时间跨度和汉语成语的出现、形成、稳定是相吻合的,宋以后汉语成语基本上就没有新产生的了。
我的搜集肯定有不少遗漏,请博友们补充,以后修订完善。
一、夏桀1【桀骜不驯】桀:历史上有名的暴君,夏朝最后一位当权者。
骜:马不驯良。
驯:驯服。
比喻傲慢,性情强暴不驯顺。
出处:东汉班固《汉书·匈奴传赞》:其桀骜尚如斯,安肯以爱子而为质乎?二、商汤2【网开一面】把捕禽的网撤去三面,只留一面。
比喻采取宽大态度,给人一条出路。
出处:司马迁《史记·殷本纪》:“汤出,见野张网四面,祝曰:‘自天下四方,皆入吾网。
’汤曰:‘嘻,尽之矣!’乃去其三面。
祝曰:‘欲左,左;欲右,右。
不用命,乃入吾网。
’”典故:一天,汤在田野散步,看见一人张开大网,喃喃地说:“来吧,鸟儿们!飞到我的网里来。
无论是飞得高的低的,向东还是向西的,所有的鸟儿都飞到我的网里来吧!”汤走过去对那人说:“你的方法太残忍了,所有的鸟儿都会被你捕尽的!”一边说着,汤砍断了三面网。
然后低声说:“哦,鸟儿们,喜欢向左飞的,就向左飞;喜欢向右飞的,就向右飞;如果你真的厌倦了你的生活,就飞到这张网吧”。
“网开三面”这个成语就是由此而来。
后来,人们把它改为“网开一面”。
3【顺天应人】应:适应,适合。
顺应天命,合乎人心。
常用于颂扬建立新的朝代。
出处:《周易·革》:“天地革而四时成,汤武革命,顺乎天而应乎人,革之事大矣哉。
皇帝的帝的成语
皇帝的帝的成语
皇帝的帝的成语
成语是汉语中具有特定含义的固定词组,常用于表达某种观点、理念或情感。
其中,有一类成语与皇帝或帝王相关联。
这些成语常常以皇帝的形象和历史典故为背景,寓意深远,用以形容权力、统治、荣誉等方面的事物。
1. 一言九鼎:这个成语出自《左传》中的典故。
古代皇帝在重大决策时,常常用九鼎烹饪牢固,象征权力的稳固与庄严。
因此,一言九鼎形容一句话的权威和分量非常重,具有决定性的作用。
2. 金口玉言:这个成语源自古代官员的衔职仪式。
古代皇帝在官员上任时,以金口银舌、玉声玉色来祝贺,象征着言辞高雅、语言能力出众。
因此,金口玉言形容说话精辟、雄辩有力,具有很强的说服力和影响力。
3. 君臣佐使:这个成语出自《史记》中的典故。
古代皇帝在治理国家时,常常需要依靠忠臣来辅佐自己。
君臣佐使形容国家统治者与辅佐者的密切配合与合作,以实现国家的稳定与繁荣。
4. 大权在握:这个成语形容皇帝或帝王统治下的权力极大,掌握着
国家的大权。
大权在握意味着拥有最高的统治地位和决策权,能够支配群臣、军队和国家资源,对国家的发展和走向具有决定性的影响力。
5. 明察秋毫:这个成语源自《左传》中的典故。
古代皇帝需要善于察觉和洞察,对细微之事能够看得清楚。
明察秋毫形容见微知著、察觉力极强,能够洞察事物本质和内在的规律。
这些与皇帝或帝王相关的成语,不仅仅是语言的表达形式,更是中国古代帝王制度和统治思想的体现。
它们寓意着权力、统治、智慧和荣誉的象征,通过这些成语,我们可以一窥古代帝王的权力与智慧,以及帝王统治下的社会风貌。
关于帝王的成语
关于帝王的成语及解释如下:【爱国如家】:指帝王像爱抚自己的家室一样爱国爱民。
【爱民恤物】:恤:怜惜;物:自我以外的人或环境,指众人。
爱护和体恤百姓。
旧用为对帝王、官吏的赞辞。
【白龙鱼服】:鱼服:穿起鱼的外衣。
白龙化为鱼在渊中游。
比喻帝王或大官吏隐藏身分,改装出行。
【百兽率舞】:各种野兽,相率起舞。
旧指帝王修德,时代清平。
【稗官野史】:稗官:古代的一种小官,专给帝王搜集街谈巷语,道听途说,以供省览,后称小说或小说家为稗官。
指旧时的小说和私人编撰的史书。
【包元履德】:元:善。
指心怀善意,行为具有高尚的品德。
是古代对帝王的谀词。
【补过拾遗】:拾遗:纠正帝王的过失。
填补、纠正帝王的过失。
也指匡正、改掉自己的过失、缺点。
【不刊之典】:指不能更改或磨灭的有关帝王的记载、钦定典制。
【不刊之书】:指不能更改或磨灭的有关帝王的记载、钦定典制。
【不迁之庙】:古代不迁入祧庙合祭而单独进行祭祀的帝王家庙。
【不祧之宗】:不迁入祧庙的祖先。
比喻创立某种事业而受到尊崇的人。
祧:古代帝王的远祖的祠堂。
【不祧之祖】:祧:古代帝王的远祖的祠堂。
不迁入祧庙的祖先。
比喻创立某种事业而受到尊崇的人。
【草庐三顾】:顾:拜访。
刘备为请诸葛亮,三次到草庐中去拜访他。
后用此典故表示帝王对臣下的知遇之恩。
也比喻诚心诚意地邀请或过访。
【朝奏暮召】:指早晨上书帝王,晚上就被召见。
形容被朝廷任用之速。
【朝奏夕召】:指早晨上书帝王,晚上就被召见。
形容被朝廷任用之速。
【称孤道寡】:孤、寡:古代帝王自称。
指自封为王。
也比喻狂妄地以首领自居。
【乘舆播迁】:乘舆:帝王坐的车。
指帝王流亡在外。
【乘舆播越】:乘舆:帝王乘坐的车;播越:离散,流亡。
指帝王流亡在外。
【赤心报国】:赤:火红色,比喻真纯;赤心:忠心;报国:为国家效劳。
旧指为帝王尽忠效劳。
现亦形容赤胆忠心,为国效力。
【出警入跸】:警:警戒;跸:帝王出行时,开路清道,禁止通行。
指旧时帝王外出和回来时,路过的地方严加戒备。
中国历史上出自七十二位帝王的成语典故
中国历史上出自七十二位帝王的成语典故夏桀桀骜不驯,商汤网开一面,顺天应人,纣王暴殄天物。
周武王爱屋及乌,周成王桐叶封弟,周赧王债台高筑,周厉王道路以目。
周幽王千金买一笑,烽火戏诸候。
郑桓公掘地见母,晋武公曲沃代翼,蔡桓公讳疾忌医,晋景公病入膏肓。
卫武公投桃报李,蔡哀候谗言灭息。
陈灵公衵服戏朝,卫懿公好鹤亡国。
齐桓公尊王攘夷,秦穆公羊皮换贤,晋文公退避三舍,楚庄王问鼎轻重。
夫差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勾践卧薪尝胆,十年生聚,十年教训。
秦孝公发愤图强,齐威王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梁惠王目无全牛,赵武灵王胡服骑射,楚襄王巫山云雨,燕昭王卑身厚币。
宋康王射天笞地。
秦始皇赢政焚书坑儒,楚隐王陈胜揭竿而起,王候将相宁有种乎?楚霸王项羽破釜沉舟,四面楚歌,无颜见江东父老。
汉高祖刘邦斩蛇起义,入关约法。
汉武帝刘彻金屋藏娇,轮台悔诏。
汉宣帝刘询故剑情深,芒刺在背。
汉哀帝刘欣法尧禅舜,断袖之癖。
汉光武帝刘秀手不释卷,得陇望蜀。
失之东隅,收之桑榆。
魏武帝曹操望梅止渴,老骥伏枥。
魏文帝曹丕煮豆燃萁,蜀汉昭烈皇帝刘备三顾茅庐,如鱼得水,髀肉复生。
蜀汉后主刘禅乐不思蜀。
吴大帝孙权寻章摘句。
晋宣帝司马懿三马同槽。
晋文帝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
晋武帝司马炎羊车恣幸,晋惠帝司马衷何不食肉糜。
晋元帝司马睿衣冠南渡,晋明帝司马绍弱未强本,日近长安远,后赵明帝石勒鹿死谁手,前秦宣昭皇帝符坚投鞭断流,风声鹤淚、草木皆兵。
宋文帝刘义隆自毁长城,北齐文宣帝高洋快刀斩乱麻。
陈后主陈叔宝全无心肝。
隋文帝杨坚一衣带水,唐高祖李渊雀屏中选。
唐太宗李世民贞观之治,唐玄宗李隆基开元盛世,唐宪宗李纯章武中兴,唐宣宗李忱大中之治宋太祖赵匡胤黄袍加身,杯酒释兵权,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酣睡。
宋太宗赵光义烛光斧影,开卷有益。
宋真宗赵恒檀渊之盟,宋微宗赵佶海上定盟。
宋高宗赵构泥马过江,宋理宗赵昀端平入洛。
元太祖一代天骄,元英宗南坡之变。
明英宗朱祁镇夺门之变,明代宗朱祁钰玉石俱焚,明孝宗朱祐樘弘治中兴。
关于皇帝的成语故事
关于皇帝的成语故事关于皇帝的成语故事导语:历史上把君主称为“皇帝”,是从秦始皇开始的。
关于皇帝有什么成语呢?你知道吗?下面是yuwenmi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成语故事,欢迎阅读与借鉴,谢谢!1、逐鹿中原东晋时期,十六国中后赵的开国皇帝名叫石勒。
有一天,石勒设宴招待高丽的使臣,喝酒喝得快醉的时候,他大声地问臣子徐光道:“我比得上自古以来的哪一位君王?”徐光想了一会儿说:“您非凡的才智超过汉代的高祖,卓越的本领又赛过魏朝的始祖,从三皇五帝以来,没有一个人能比得上您,您恐怕是轩辕黄帝第二吧!”“人怎么能不了解自己呢?你说的也太夸张了点吧!”石勒听后笑着说,“朕若逢高皇,当北面而事之,与韩彭竞鞭而争先耳。
朕遇光武,当并驱于中原,未知鹿死谁手。
”意思是说,我如果遇见汉高祖刘邦,一定做他的部下,听从他的命令,只是和韩信、彭越争个高低;倘若碰到光武帝刘秀,我就和他在中原一块儿打猎,较量较量,未知“鹿死谁手”。
“逐鹿中原”的成语便由此引申而来。
后来,人们用“鹿死谁手”来比喻双方争夺的对象不知道会落在谁手里,引申指比赛双方还不知道谁胜谁负。
——《晋书·石勒载记下》【求解驿站】常比喻帝位、政权。
指群雄并起,争夺天下。
逐,追赶;鹿,指所要围捕的对象;中原,本来指我国黄河中下游一带,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
现泛指整个中国。
【活学活用】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国林立,争相~,成就一番霸业。
【妙语点拨】身为一国之君的皇帝石勒,醉酒后问徐光:“可以和哪位君王相媲美?”徐光圆滑处世,凭借着一番拍马匹的功夫,把皇帝这匹“马儿”拍得是心花怒放!所幸,这个皇帝尚有自知之明,还没有被手下忽悠地找不到北。
我们从石勒的一番言论不难看出,他的豪情,他对自己才能的欣赏。
现实生活中,我们也要有这种高远的志向与自信。
【近义】龙争虎斗、鹿死谁手2、鹿死谁手东晋时,北方羯(jié)族有个叫石勒的人,做过小贩,种过地,也被人作为苦力贩卖过。
后来,石勒聚众起事,建立了后赵政权。
女皇武则天时期:有两个成语典故,引人深思!
女皇武则天时期:有两个成语典故,引人深思!武则天是中国历史上唯一正统的女皇帝,她给自己取名武曌。
武则天的一生波澜壮阔,贞观十一年(637)十一月,唐太宗驾幸洛阳宫,听说14岁的武则天“容止美”,于是召她入宫封为五品才人赐号“武媚”。
武则天入宫之前,寡居的母亲杨氏不忍心和还在年幼的女儿告别,伤心流泪。
武则天却说:“侍奉圣明的天子岂知非福,为何还要哭哭啼啼作小儿女之态呢?”她的自信坚强的性格可见一斑。
武则天在唐太宗驾崩后跟随高宗李治,很得唐高宗的喜欢和倚重,一路过关斩将升任皇后。
武则天不仅仅权力欲旺盛,而且“明察善断”,知人善任,很有执政才能。
从和唐高宗一起执掌朝政,二圣临朝,到高宗死后的太后称制,再到最后的改唐为周,坐上皇帝宝座,这一路都伴随着强大的阻力,乃至腥风血雨,但武则天都用自己的智谋,自己的英明果敢一一化解,这其中也伴随着很多精彩的历史故事。
本文我们就来聊一聊和武则天有关的那些成语典故。
首先是“请君入瓮”“请君入瓮”这个成语我们都不陌生,最早出自唐代张鷟的《朝野佥载》。
现在一般用来谕指,以其人之法还治其人之身。
武则天称帝前后,为了打击反对她的大臣和李唐宗室等,她任用了一批酷吏。
这些人实际上可以看作是一批特务,他们心狠手辣,主要致力于帮助武则天揪出政敌,打击异己。
这些酷吏中有两个很知名,一个叫周兴,一个叫来俊臣,他们阴险狠毒,办案的时候常常罗织罪状,牵连无辜,杀人无数,被他们诬陷和残害的文武官员和百姓有很多,当时很多人对他们是敢怒不敢言。
后来酷吏周兴也终于走完了他的人生坦途。
有人告发周兴谋反,武则天于是命令同是酷吏的来俊臣查办周兴的谋反案。
来俊臣知道周兴狡猾奸诈,当酷吏那么多年了,也是不好对付的,于是苦苦思索,想出了一条妙计。
第二天,他们两人都在衙门上班,到了饭点,两个人对坐吃饭。
这时来俊臣叹了口气,对周兴说:“前辈,我平常办案,常常遇到一些顽固不化的犯人就是不认罪。
我知道您办法多,能不能教我几招来治治那些顽固不化的犯人呢?”周兴的资历比来俊臣深,他看到来俊臣这么尊重自己很是得意。
与帝王有关的成语故事
与帝王有关的成语故事与帝王有关的成语故事皇帝与成语的故事是在不少,一篇也讲不完,如此看来,每个皇帝都是有故事的男同学啊!今天,小编就继续着这个的话题说下去,一起挖掘皇帝背后的故事吧。
刘备【求田问舍】舍:房子。
多方购买田地,到处问询屋价。
指只知道置产业,谋求个人私利。
比喻没有远大的志向。
出自于:《三国志·魏书·陈登传》:备曰:“君有国士之名,今天下大乱,帝主失所,望君忧国忘家,有救世之意,而君求田问舍,言无可采,是元龙所讳也,何缘当与君语?”刘禅【乐不思蜀】很快乐,不思念蜀国。
比喻在新环境中得到乐趣,不再想回到原来环境中去。
《三国志·蜀书·后主传》裴松之注引《汉晋春秋》:“问禅曰:‘颇思蜀否?’禅曰:‘此间乐,不思蜀。
’263年刘禅投降曹魏,受封为安乐公,和一些大臣被迁往洛阳居住。
有一天,司马昭宴请刘禅,吩咐演奏蜀乐,并歌舞助兴。
蜀汉旧臣们想起亡国之痛,个个低头流泪。
只有刘禅怡然自若。
司马昭问刘禅:“安乐公是否思念蜀?”刘禅答道:“此间乐,不思蜀。
”晋武帝司马炎【羊车望幸】意为希望得到别人的重视或者宠爱。
晋朝开国皇帝司马炎有粉黛近万,因此,每天晚上到底要临幸哪个妃子,就成为一个让他十分头疼的问题。
于是他想出一个办法,就是坐着羊车,让羊在宫苑里随意行走,羊车停在哪里他就在哪里宠幸嫔妃。
有个聪明的宫人便把竹枝插在门上,把盐水洒在地上,羊因为喜欢盐水的味道,停下吃食,于是羊车就停在她的宫门口。
晋惠帝司马衷【何不食肉糜】意为对事物没有全面认知,也指没有亲身经历过的人对别人的处境或行为妄加评论或建议。
《晋书·惠帝纪》记载:帝尝在华林园,闻虾蟆声,谓左右曰:“此鸣者为官乎,私乎?”或对曰:“在官地为官,在私地为私。
”及天下荒乱,百姓饿死,帝曰:“何不食肉糜?”其蒙蔽皆此类也。
晋明帝司马绍【日近长安远】比喻向往帝都而不得至,多寓功名事业不遂,希望和理想不能实现之意。
关于“三皇五帝”成语故事
关于“三皇五帝”成语故事三皇五帝分别有以下各种说法:天皇、地皇、泰皇;出自《史记·秦始皇本纪》天皇、地皇、人皇;出自《史记·补三皇本纪》燧人、伏羲、神农;出自《尚书大传》伏羲、女娲、神农;出自《春秋运斗枢》伏羲、神农、黄帝。
出自《三字经》东方天帝太昊伏羲,属神句芒;南方天帝炎帝神农,属神祝融;西方天帝少昊金天,属神蓐收;北方天帝颛顼高阳,属神玄冥;中央天帝黄帝轩辕,属神后土。
三皇五帝,并不是真正的帝王,仅太古时期出现的为人类作出卓越贡献的部落首领或部落联盟首领,後人追尊他们为“皇”或“帝”。
人民则把他们敬为神灵,以各种美丽的神话传说来宣扬他们的伟大业绩。
2.指历史时期。
即“三皇五帝时代”,又称“上古时代”、“远古时代”或“神话时代”。
也可以简称为“三皇五帝”。
三皇五帝率领民众开创了中华上古文明,近现代考古发现了大量与这一时期相对应的龙山文化遗址,证明三皇五帝时期确实存在。
记载:三皇出自《周礼·春官·外史》:“掌三皇五帝之书。
”三皇通常言古史者,必言“三皇五帝”。
“五帝”尚在“三皇”之后,人们多公认“三皇”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
[1]“三皇”之名不见于经,组成亦有不同说法,但《尚书大传》以燧人、伏羲、神农为“三皇”,《风俗通引》、《白虎通义》、《古史考》等古籍亦持此说。
[1]“三皇”按照流传最广的是:伏羲(天皇)、神农(地皇)、少典(人皇)。
但是根据典籍记载众说纷纭,并无定论。
•《史记·秦始皇本纪》说,天皇、地皇、泰皇为三皇。
《太平御览》卷七十八引《春秋纬》提出天皇、地皇、人皇为三皇的另一种看法,似乎泰皇即人皇。
《鹖冠子·泰鸿》:“ 泰皇问泰一曰:‘天、地、人事,三者孰急?’”《史记·秦始皇本纪》:“古有天皇,有地皇,有泰皇,泰皇最贵。
” 司马贞索隐:“按,天皇、地皇之下即云泰皇,当人皇也。
而《封禅书》云‘昔者太帝使素女鼓瑟而悲’,盖三皇已前称泰皇。
历史帝王成语故事_成语故事大全
历史帝王成语故事是“人们长期以来习用的、形式简洁而意思精辟的、定型的词组或短句。
那么有关历史帝王成语故事有哪些呢?下面是小编为您整理的历史帝王成语故事,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历史帝王成语故事篇一:大义灭亲春秋前期,朝歌(今淇县城)为卫国都。
石碏,春秋时卫国大夫。
卫庄公有三个子,大姬完、次姬晋、三州吁。
州吁最受庄公宠爱,养成残忍暴戾的性格,无恶不作,成为朝歌大害。
当时,老臣石碏,为人耿直,体恤百姓疾苦。
他几次劝庄公管教约束州吁,但庄公不听,州吁作恶日甚,且享受过程。
碏子石厚,常与州吁并车出猎,为非作歹。
石碏大怒,用鞭子抽打他五十下,锁入房内。
石厚越窗逃出,住州吁府内。
不回家,仍天天跟着州吁胡作非为,祸害百姓。
庄公死后,姬完继位,称卫桓公,石碏见他生性懦弱无为,告老还乡,不参朝政。
此时,州吁更加横行霸道。
公元前720xx年,州吁听计石厚,害桓公夺位。
州吁、石厚为制服国人,立威邻国,就贿赂鲁、陈、蔡、宋待国,大征青壮年去打郑国,弄得劳民伤财。
当时,朝歌有民谣云:“一雄毙,一雄尖,歌舞变刀兵,何时见太平?”州吁见百姓不拥戴自己,甚忧。
石厚又让州吁去请其父石碏出来共掌国政。
州吁派大臣带白壁一双、白粟五百钟去请。
石碏拒收礼品,推说病重回绝,石厚亲自回家请。
石碏早想除掉祸根,为国为民除害。
他趁石厚请他参政,假意献计说,新主即位,能见周王,得到周王赐封,国人才肯服贴。
陈国国君忠顺周王,周王很赏识他,你应该和新主一同去陈国,请陈桓公朝周王说情,周王便会见之。
石厚十分高兴,便备厚礼赴陈,求陈向周王通融。
见此,石碏割破手指,写下血书,派人事先送到陈国。
血书写道:“我们卫国民不聊生,固是州吁所为,但我逆子石厚助纣为虐,罪恶深重。
二逆不诛,百姓难活。
我年老体衰,力不从心。
现二贼已驱车前往贵国,实老夫之谋。
望贵国将二贼处死,此乃卫国之大幸!”陈国大夫子针,与石碏有深交,见血书,奏陈桓公,桓公命将州吁、石厚抓住,正要斩首,群臣奏:“石厚为石碏亲子,应慎重行事,请卫国自己来问罪”。
典出帝王的50个成语及其典故
典出帝王的50个成语及其典故中国历史上的帝王不仅仅是政治史的创造者,同时,他们也是中华文化的创造者。
成语是汉文化的一大特色,有固定的结构形式和固定的说法,表示一定的意义,在语句中是作为一个整体来应用的。
成语有很大一部分是从古代相承沿用下来的,在用词方面往往不同于现代汉语,它代表了一个故事或者典故。
很多成语直接和帝王有关,或者就是某个帝王创造的。
我在这篇长文中汇集了从夏桀开始到宋太宗赵光义为止,和25位帝王有关的50个有趣的成语及其典故介绍给大家。
这个时间跨度和汉语成语的出现、形成、稳定是相吻合的,宋以后汉语成语基本上就没有新产生的了。
一、夏桀1【桀骜不驯】桀:历史上有名的暴君,夏朝最后一位当权者。
骜:马不驯良。
驯:驯服。
比喻傲慢,性情强暴不驯顺。
出处:东汉班固《汉书·匈奴传赞》:其桀骜尚如斯,安肯以爱子而为质乎?二、商汤2【网开一面】把捕禽的网撤去三面,只留一面。
比喻采取宽大态度,给人一条出路。
出处:司马迁《史记·殷本纪》:“汤出,见野张网四面,祝曰:‘自天下四方,皆入吾网。
’汤曰:‘嘻,尽之矣!’乃去其三面。
祝曰:‘欲左,左;欲右,右。
不用命,乃入吾网。
’”典故:一天,汤在田野散步,看见一人张开大网,喃喃地说:“来吧,鸟儿们!飞到我的网里来。
无论是飞得高的低的,向东还是向西的,所有的鸟儿都飞到我的网里来吧!”汤走过去对那人说:“你的方法太残忍了,所有的鸟儿都会被你捕尽的!”一边说着,汤砍断了三面网。
然后低声说:“哦,鸟儿们,喜欢向左飞的,就向左飞;喜欢向右飞的,就向右飞;如果你真的厌倦了你的生活,就飞到这张网吧”。
“网开三面”这个成语就是由此而来。
后来,人们把它改为“网开一面”。
3【顺天应人】应:适应,适合。
顺应天命,合乎人心。
常用于颂扬建立新的朝代。
出处:《周易·革》:“天地革而四时成,汤武革命,顺乎天而应乎人,革之事大矣哉。
”这里的“汤”指的是商汤,商汤于鸣条之战打败夏桀而灭夏,建立商朝;武指的是“周武王”,武王于公元前1046年打败商纣灭商,史称武王克殷,建立了周王朝;这两场革命史称“汤武革命”。
五帝三皇成语
五帝三皇成语
五帝三皇成语
【成语】:五帝三皇
【拼音】:wǔ dì sān huáng
【简拼】:wdsh
【解释】:五帝:少昊、颛顼、帝喾、尧、舜;三皇:伏羲、神农、黄帝。
原为传说中我国远古的部落酋长。
后借指远古时代的帝王。
【出处】:《周礼?春官·外史》:“掌三皇五帝之书。
”
【示例】:稼穑艰难总不知,~是何物。
唐·贯休《少年行》
五帝三皇成语接龙
【顺接】:皇亲国戚皇天上帝皇天后土皇天有眼皇帝老子皇帝行宝皇甫四杰皇皇后帝
【顺接】:富丽堂皇冠冕堂皇汲汲皇皇景星凤皇人心皇皇戎马仓皇神色仓皇神色张皇
【逆接】:挨三顶五捱三顶五拔十失五拔十得五猜三划五攒三聚五攒三集五隔三差五
【逆接】:五丈灌韮五世其昌五五三三五亩之宅五亲六眷五传弟子五位百法五体投地。
三则关于帝王的成语故事
三则关于帝王的成语故事逐鹿中原东晋时期,十六国中后赵的开国皇帝名叫石勒。
有一天,石勒设宴招待高丽的使臣,喝酒喝得快醉的时候,他大声地问臣子徐光道:“我比得上自古以来的哪一位君王?”徐光想了一会儿说:“您非凡的才智超过汉代的高祖,卓越的本领又赛过魏朝的始祖,从三皇五帝以来,没有一个人能比得上您,您恐怕是轩辕黄帝第二吧!”“人怎么能不了解自己呢?你说的也太夸张了点吧!”石勒听后笑着说,“朕若逢高皇,当北面而事之,与韩彭竞鞭而争先耳。
朕遇光武,当并驱于中原,未知鹿死谁手。
”意思是说,我如果遇见汉高祖刘邦,一定做他的部下,听从他的命令,仅仅和韩信、彭越争个高低;倘若碰到光武帝刘秀,我就和他在中原一块儿打猎,较量较量,未知“鹿死谁手”。
“逐鹿中原”的成语便由此引申而来。
后来,人们用“鹿死谁手”来比喻双方争夺的对象不知道会落在谁手里,引申指比赛双方还不知道谁胜谁负。
——《晋书·石勒载记下》【求解驿站】常比喻帝位、政权。
指群雄并起,争夺天下。
逐,追赶;鹿,指所要围捕的对象;中原,本来指我国黄河中下游一带,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
现泛指整个中国。
【活学活用】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国林立,争相~,成就一番霸业。
【妙语点拨】身为一国之君的皇帝石勒,醉酒后问徐光:“能够和哪位君王相媲美?”徐光圆滑处世,凭借着一番拍马匹的功夫,把皇帝这匹“马儿”拍得是心花怒放!所幸,这个皇帝尚有自知之明,还没有被手下忽悠地找不到北。
我们从石勒的一番言论不难看出,他的豪情,他对自己才能的欣赏。
现实生活中,我们也要有这种高远的志向与自信。
【近义】龙争虎斗、鹿死谁手鹿死谁手【注音】lù sǐ shuí shǒu【成语故事】东晋时,北方羯(jié)族有个叫石勒的人,做过小贩,种过地,也被人作为苦力贩卖过。
后来,石勒聚众起事,建立了后赵政权。
不久,石勒又率兵消灭了前赵国,从而取得北方绝大部分地区的统治权。
石勒自命不凡地对臣子徐光说:“假如我生活在汉高祖刘邦的时代,我会老老实实地效忠于他;但如果我的对手是汉光武帝刘秀,我就要和他在中原大地上决一雌雄,看看到底是‘鹿死谁手’,天下被谁争夺到?”“鹿死谁手”这个成语,现在比喻不知谁会取胜。
成语中的中国历代帝王
成语中的中国历代帝王
以下是一些出自中国成语典故中的历代帝王:
周武王:周朝的开国皇帝,他伐纣灭商,建立了新的王朝。
周成王:周武王的儿子,他在位期间实行了许多有益于国家发展的政策。
周赧王:周朝末代皇帝,他因债台高筑而被称为“债王”。
周幽王:因烽火戏诸侯而闻名,他为了博取褒姒一笑,点燃烽火台误导诸侯。
秦始皇: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称皇帝的君主,他实行了许多重要的政治和文化改革。
汉武帝:汉朝的一位有作为的皇帝,他派遣张骞出使西域,开拓了丝绸之路。
唐太宗:唐朝的第二位皇帝,他任用贤能,推行科举制,使得唐朝得以繁荣昌盛。
宋太祖:宋朝的开国皇帝,他通过杯酒释兵权等手段加强了中央集权。
乾隆帝:清朝的一位有作为的皇帝,他治理国家长达六十年,使清朝达到了鼎盛时期。
有关黄帝传说的成语
有关黄帝传说的成语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黄帝被誉为中华民族的始祖和文明的创始人。
因其众多的传说故事,黄帝也成为了许多成语的来源。
1. 黄粱一梦:源自《山海经》,讲述了一位叫黄粱的人,他在梦中与美丽女子相会并生子,但当他醒来时才发现这只是一场梦境。
这个成语形容一切美好的事物都不过是虚幻的幻想。
2. 黄河泛滥:黄河是中国第二长河,因其泛滥成灾而致使沿岸地区
经常遭受洪水侵袭。
这个成语意味着灾难或问题变得无法控制。
3. 坐井观天:据说黄帝曾经在井边观察天空,尝试了解宇宙之谜。
这个成语形容人们对于事物只有狭隘的见解,缺乏全面的认识和广阔的视野。
4. 黄钟大吕:黄钟和大吕是古代乐器的名称,代表着高贵和庄重的
音乐。
这个成语形容人的声音悦耳动听,令人愉悦。
5. 黄金时代:黄帝被尊为中国文明的创始人,黄金时代指的是中国
古代社会最美好、最繁荣的时期。
这个成语用来描述一段繁荣和幸福的时期。
6. 依草附木:根据传说,黄帝时代有一位文明人士叫草木大人,他能与草木沟通并得到它们的帮助。
这个成语形容某人依附于强者,依靠别人来谋求自身的利益。
7. 黄袍加身:传说黄帝曾被庄重地加上黄色的袍子,象征着权力和尊贵。
这个成语形容某人得到重要的职位或权力。
总的来说,黄帝传说的成语源远流长,反映了中国人民对黄帝及其时代的敬仰和传承。
这些成语在日常生活和文学作品中广泛使用,成为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与帝王有关的成语
与帝王有关的成语:典出帝王的50个成语及典故与帝王有关的成语:中国历史上的帝王不仅仅是政治史的创造者,同时,他们也是中华文化的创造者。
成语是汉文化的一大特色,有固定的结构形式和固定的说法,表示一定的意义,在语句中是作为一个整体来应用的。
成语有很大一部分是从古代相承沿用下来的,在用词方面往往不同于现代汉语,它代表了一个故事或者典故。
一、夏桀1【桀骜不驯】桀:历史上有名的暴君,夏朝最后一位当权者。
骜:马不驯良。
驯:驯服。
比喻傲慢,性情强暴不驯顺。
出处:东汉班固《汉书·匈奴传赞》:其桀骜尚如斯,安肯以爱子而为质乎?二、商汤2【网开一面】把捕禽的网撤去三面,只留一面。
比喻采取宽大态度,给人一条出路。
出处:司马迁《史记·殷本纪》:“汤出,见野张网四面,祝曰:…自天下四方,皆入吾网。
‟汤曰:…嘻,尽之矣!‟乃去其三面。
祝曰:…欲左,左;欲右,右。
不用命,乃入吾网。
‟”典故:一天,汤在田野散步,看见一人张开大网,喃喃地说:“来吧,鸟儿们!飞到我的网里来。
无论是飞得高的低的,向东还是向西的,所有的鸟儿都飞到我的网里来吧!”汤走过去对那人说:“你的方法太残忍了,所有的鸟儿都会被你捕尽的!”一边说着,汤砍断了三面网。
然后低声说:“哦,鸟儿们,喜欢向左飞的,就向左飞;喜欢向右飞的,就向右飞;如果你真的厌倦了你的生活,就飞到这张网吧”。
“网开三面”这个成语就是由此而来。
后来,人们把它改为“网开一面”。
3【顺天应人】应:适应,适合。
顺应天命,合乎人心。
常用于颂扬建立新的朝代。
出处:《周易·革》:“天地革而四时成,汤武革命,顺乎天而应乎人,革之事大矣哉。
”这里的“汤”指的是商汤,商汤于鸣条之战打败夏桀而灭夏,建立商朝;武指的是“周武王”,武王于公元前1046年打败商纣灭商,史称武王克殷,建立了周王朝;这两场革命史称“汤武革命”。
三、商纣王4【暴殄天物】暴:损害,糟蹋;殄:灭绝;天物:指自然生物。
历史故事的成语.doc
历史故事的成语声名狼藉秦始皇在世时,十分信任大将蒙恬、蒙毅兄弟。
朝中有一个大臣,名叫赵高,此人身体强壮,并对法律很有研究。
秦始皇提拔他为中车府令,并命他当自己的小儿子胡亥的老师。
有一次,赵高因为受贿舞弊,犯了大罪,刚好蒙毅受理这个案件,蒙毅对赵高一向有不好的看法,就按照法律判处赵高死刑。
可是,秦始皇却念赵高是个人才,并且教子有功,就赦免了他的罪,还为他恢复了官职。
赵高因此对蒙毅及其兄蒙恬大将军恨之入骨。
后来秦始皇出宫巡游,在途中染疾病死。
此时本应由公子扶苏即位,可赵高却乘机串通丞相李斯,立胡亥为秦二世,并用阴谋手段将公子扶苏和大将蒙恬害死。
赵高掌握了朝廷大权后,对胡亥说:“先帝在世时本打算立你为太子,蒙毅不赞成。
于是立了扶苏,我看定得除掉此人,否则会有后患。
”胡亥听了,就把蒙毅抓起来,逼蒙毅自杀。
蒙毅知道自己逃不过劫难,便大骂了赵高一通,说道:“从前秦穆公杀了三位良臣殉葬,秦昭襄王杀白起,楚平王杀伍奢,吴王夫差杀伍子胥,这四个国君都因杀了良臣,他们的名声在诸侯各国间非常坏。
希望皇上要引以为戒,不要受奸臣的蒙蔽。
”说完,蒙毅自杀而亡。
画地为牢相传在很久之前的社会里,人们都很自律,道德高尚,如果有人犯了错误,就在地上画个圈把他限制住以示惩罚,即使这样,哪怕他身边空无一人,他也决不会提前走出圈子半步.相传上古时刑律宽缓,在地上画圈,令罪人立圈中以示惩罚,如后代的牢狱。
汉司马迁《报任少卿书》:“故士有画地为牢,势不可入,削木为吏,议不可对,定计於鲜也。
”《武王伐纣平话》卷中:“扞姬昌呴画地为牢,刻木为吏;洽政恤民,囹圄皆空。
”《封神演义》第二三回:“文王曰:‘武吉既打死王相,理当抵命。
’随即就在南门画地为牢,竖木为吏,将武吉禁于此间。
”后比喻将行动限定在某种范围内,不得逾越。
拨云见日由于杀了无赖牛二,杨志被发配北京大名府留守司充军。
大名府留守梁中书很欣赏杨志,有心要抬举他,恐众人不服,下令在教场中演武,给杨志机会。
鼎湖龙去的成语典故
典源出处《史记·封禅书》:“黄帝采首山铜,铸鼎于荆山下。
鼎既成,有龙垂胡髯(髯) 下迎黄帝。
黄帝上骑,群臣后宫从上者七十余人,龙乃上去。
余小臣不得上,乃悉持龙髯,龙髯拔,堕,堕黄帝之弓。
百姓仰望黄帝既上天,乃抱其弓与胡髯号。
故后世因名其处曰鼎湖,其弓曰乌号。
”又《史记·五帝本纪》:“黄帝崩,葬桥山。
”释义用法黄帝在荆山铸鼎,鼎成,黄帝乘龙升天,有七十多人跟着一起攀龙而去。
另有一些小臣不得上,便拽着龙髯,龙髯断,掉下来,黄帝的.弓也被拉掉了。
臣民抱着龙髯和弓号哭。
那个地方便被称作鼎湖,弓被称作乌号。
后以此典表现追念帝王去世; 或以“鼎湖”、“桥山”表示帝王或诸侯的葬地。
用典形式【龙举】明·皇甫涍:“龙举空悲剑舄藏,海南漠北俱萧瑟。
”【龙髯】唐·李颀:“何必待龙髯,鼎成方取济。
”【号弓】唐·李绅:“坠剑悲乔岳,号弓泣鼎湖。
”【桥山】明·陈子龙:“桥山既升驾,京台亦以荒。
”【乘龙】三国·曹植:“不见轩辕氏,乘龙出鼎湖。
”【攀龙】唐·李白:“轩后上天时,攀龙遗小臣。
”【攀髯】明·夏完淳:“烈皇乘云御六龙,攀髯控驭先文忠。
”【龙髯绝】金·元好问:“空悲龙髯绝,永负鱼腹葬。
”【余剑舄】清·朱彝尊:“千载六陵余剑舄,帝乡魂断不堪招。
”【抱遗弓】清·李因笃:“谁抱遗弓攀鹤表,赐冠空满扎群。
”【泣龙髯】宋·苏辙:“何知老侍曾孙圣,欲泣龙髯吐复吞。
”【遗弓泪】明·李攀龙:“孤臣亦有遗弓泪,不见当时折槛郎。
”【遗剑鼎】明·李东阳:“天遗剑鼎神灵宅,地识河山表里形。
”【堕乌号】唐·元稹:“未陪登鹤驾,已讣堕乌号。
”【鼎湖龙】唐·白居易:“鼎湖龙渐远,濛汜日初沉。
”【弓堕龙髯】清·王士禛:“轩辕铸鼎此荆山,弓堕龙髯不可攀。
”【太息乌号】清·沈用济:“太息乌号几人抱,红墙日落首重回。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与帝皇的成语历史典故
导读:古代的帝皇除了是历史的统治者,而且还是中华文化的引导者,所以与他们有关的成语历史典故肯定不少。
今天就给大家具体分享一下与帝皇有关的成语历史典故10则,希望读者喜欢。
与帝皇有关的成语历史典故10则
一、夏桀
1【桀骜不驯】
桀:历史上有名的暴君,夏朝最后一位当权者。
骜:马不驯良。
驯:驯服。
比喻傲慢,性情强暴不驯顺。
出处:东汉班固《汉书·匈奴传赞》:其桀骜尚如斯,安肯以爱子而为质乎?
二、商汤
2【网开一面】
把捕禽的网撤去三面,只留一面。
比喻采取宽大态度,给人一条出路。
出处:司马迁《史记·殷本纪》:“汤出,见野张网四面,祝曰:‘自天下四方,皆入吾网。
’汤曰:‘嘻,尽之矣!’乃去其三面。
祝曰:‘欲左,左;欲右,右。
不用命,乃入吾网。
’”
典故:一天,汤在田野散步,看见一人张开大网,喃喃地说:“来吧,鸟儿们!飞到我的网里来。
无论是飞得高的低的,向东还是向西的,所有的鸟儿都飞到我的网里来吧!”汤走过去对那人说:“你的
方法太残忍了,所有的鸟儿都会被你捕尽的!”一边说着,汤砍断了三面网。
然后低声说:“哦,鸟儿们,喜欢向左飞的,就向左飞;喜欢向右飞的`,就向右飞;如果你真的厌倦了你的生活,就飞到这张网吧”。
“网开三面”这个成语就是由此而来。
后来,人们把它改为“网开一面”。
3【顺天应人】
应:适应,适合。
顺应天命,合乎人心。
常用于颂扬建立新的朝代。
出处:《周易·革》:“天地革而四时成,汤武革命,顺乎天而应乎人,革之事大矣哉。
”这里的“汤”指的是商汤,商汤于鸣条之战打败夏桀而灭夏,建立商朝;武指的是“周武王”,武王于公元前1046年打败商纣灭商,史称武王克殷,建立了周王朝;这两场革命史称“汤武革命”。
三、商纣王
4【暴殄天物】
暴:损害,糟蹋;殄:灭绝;天物:指自然生物。
指任意残害各种生物,也指不爱惜物品,任意挥霍浪费。
拼音:bào tiǎn tiān w ù〔辨误〕殄不能念成zhēn。
出处:《尚书·武成》:今商王受无道,暴殄天物,害虐烝民。
四、周武王
5【爱屋及乌】
因为爱一处房子,也爱那房顶上的乌鸦。
比喻爱一个人而连带地关爱与他(她)有关系的人或物。
说明一个人对另一个人(或事物)的关爱到了一种盲目热衷的程度。
及,达到。
乌,乌鸦。
出处:汉. 刘向《说苑·贵法》:“臣闻爱其人者,兼爱屋上之乌;憎其人者,恶其余胥。
咸刘厥敌,使靡有余,何如?”
典故:周武王打败了殷商,但是对于怎样处置商朝遗留下来的权臣贵族、官宦将士,心里还没有谱。
他召见姜太公,问道:“该怎样对待他们的人员呢?”太公答道:“我听说,如果喜爱那个人,就连带喜爱他屋上的乌鸦;如果憎恨那个人,就连带夺来他的仆从家吏。
全部杀尽敌对分子,让他们一个也不留,您看怎样?”
五、周赧[nǎn]王
6【债台高筑】
形容欠债很多。
出处:《汉书·诸侯王表序》颜师古注:“周赧王负责,无以归之,主迫责急,乃逃于此台,后人因以名之。
”责,就是现在的债。
典故:战国后期,周赧王听信楚孝烈王的建议,用天子的名义召集六国出兵伐秦,他让西周公拼凑6000士兵,由于没有军费,只好向富商地主借钱,可六国根本不听他的话,他借的钱很快就花完,债主纷纷上门讨债,他只好隐藏在宫中的一座高台上。
六、秦始皇
7【焚书坑儒】
焚:烧;坑:把人活埋;儒:指书生。
焚毁典籍,坑杀书生。
比喻对文化和文化人的摧残。
出处:《史记·卷121·儒林列传》
典故:据《史记》记载,前213年,秦统一第八年,博士齐人淳于越在一次朝廷会议上提出恢愎周朝的封建制,秦丞相李斯反对,他以为时代变化,制度应该随之变化,不应该以古非今。
李斯建议:“史书只保留秦国史书,其他国家的史书都焚毁;《诗经》、《书经》及诸子百家之书只有博士官可以保留,民间的都限期交出烧毁;医药、卜筮、农业之书民间可以保留;想学法律的人以官吏为师。
”秦始皇下旨同意。
史称“焚书”。
第二年,即前212年,为秦始皇寻找长生不老之药的术士侯生、卢生寻药未果而出逃,秦始皇大怒,下令拷问咸阳。
事后,将相关460人在咸阳坑杀。
根据《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秦始皇坑杀的人“皆诵法孔子”。
七、汉高祖刘邦
8【韩信将兵,多多益善】
形容越多越好。
益,更加。
善,好。
出处:司马迁《史记.淮阴侯列传》。
典故:刘邦问韩信:“像我自己,能带多少士兵?”韩信说:“陛下不过能带十万人。
”刘邦说:“那对你来说呢?”韩信回答:“像我,越多越好。
”刘邦笑道:“统帅士兵的越多越好,那你为什么被
我捉住?”韩信说:“陛下不善于带兵,但善于统领将领。
”
9【秋毫无犯】
秋毫:鸟兽秋天新换的绒毛,比喻极细微的东西;犯:侵犯。
指军纪严明,丝毫不侵犯百姓的利益。
出处:《史记·项羽本纪》:“吾入关,秋毫不敢有所近,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
”
典故:楚汉相争时期,韩信因得不到项羽的重用就投奔刘邦,在丞相萧何的推荐下,刘邦拜他为大将,刘邦问韩信有什么高见。
韩信把刘邦与项羽进行一番对比,说刘邦的军队与项羽的军队不同,对百姓的利益秋毫无犯,可以得天下。
10【鸿门宴】
指在公元前206年于鸿门(今西安市临潼区新丰镇鸿门堡村)举
行的一次宴会,参与者包括当时两个抗秦领袖项羽及刘邦。
这次宴会被认为间接促成项羽败亡以及刘邦成功建立汉朝。
后人常用“鸿门宴”一词比喻不怀好意的宴会。
与帝皇有关的成语历史典故10则
1.历史成语典故大全
2.来自历史典故的成语
3.历史典故成语故事
4.包含历史典故的成语
5.与历史人物有关的成语
6.与牛有关的历史典故
7.与“刘姓”有关的历史典故
8.与长城有关的历史典故
上文是关于与帝皇的成语历史典故,感谢您的阅读,希望对您有帮助,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