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文学》(四)考试大纲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 第四卷 复习资料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考试以明清为主,比例大概是明40分,清40分,近代20分。
题型:一、填空题(文学常识、诗句) 10’二、不定项选择题 15’三、判断题 15’四、简答题 2×10’=20’五、论述题(论述+例子) 1×20’=20’六、赏析题(上课讲过的诗词) 1×20’=20’明代一、诗1、高启:明代第一诗人 P32、李东阳:茶陵派领袖 P7(茶陵派:指明前期成化、弘治年间以湖广茶陵人李东阳为首的一个诗歌流派。
其成员有谢铎、张泰、邵宝等人。
他们做诗强调宗唐法杜,着眼于音调、法度,具有从“台阁体”向“前后七子”转化时期的过渡特点。
)3、李梦阳:前七子领袖;倡言“文必秦汉,诗必盛唐” P8(前七子:也叫弘正七子。
它是明代弘治、正德年间以李梦阳、何景明为首的一个复古主义文学流派,其成员有徐祯卿、边贡、康海、王九思、王廷相。
)4、何景明:前七子的第二领袖 P115、李攀龙:后七子领袖 P19(后七子也叫嘉靖七子,是嘉靖中期以李攀龙、王世贞为首继前七子之后重新倡导复古的文学流派。
成员有:谢榛、吴国伦、宗臣、徐中行、梁有誉、余曰德、张佳胤)6、王世贞:后七子中影响最大 P207、公安派“三袁”:袁宏道、袁宗道、袁中道袁宏道:公安派领袖,“三袁”中成就与影响最大公安派文学主张:独抒性灵,不拘格套。
P22(公安派:是晚明时期受李贽影响而出现的一个反复古的文学流派。
公安派不满前后七子的拟古之风,主张“独抒性灵,不拘格套”,反对艰深古奥,诘屈聱牙。
表现了一定的变古创新精神。
艺术上多能流露个性,清新洒脱,意达词畅。
但也有境界狭窄、俚俗空疏的流弊。
)二、文8、宋濂 P289、刘基:《郁离子》;“郁离”二字乃文明之意。
P3210、唐顺之:唐宋派的代表作家,学习唐宋古文。
P36(唐宋派是嘉靖年间以王慎中、唐顺之、茅坤、归有光为代表的一个散文复古流派。
他们对前后七子“文必秦汉”的提法不满,极力推崇唐宋文风,强调自然流畅、直抒胸臆、反对艰深为文、模拟剽窃,一定程度上打击了前后七子的复古论调,对晚明“公安派”、清中叶“桐城派”都有重大启迪和影响。
中国古代文学考试大纲doc - 湖北师范学院研究生处

异体字
繁简字
假借字
4、古汉语词汇:单音词
复音词
同义词
5、古汉语词义系统:
(1)字的本义/词的基本义--引申义+假借义--语境义
(2)古今词义的异同
6、词类活用: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等
7、古汉语句法:
(1)判断句
否定句
填充题:10小题,每空2分,共20分;
名词解释题:4小题
每小题5分
共20分;
判断题:10小题
每小题2分,共20分;
简答题:3小题
每小题10分,共30分;
分析题:4小题选做2小题
每小题20分
共40分
(五)主要参考书目
游国恩等主编:《中国文学史》(修订本
第七章 明代拟话本
第八章 明代诗文
第九章 明代散曲和民歌
第八编 清初至清中叶文学
第一章 长生殿
第二章 桃花扇
第三章 清代其他戏曲作家作品
第四章 聊斋志异
第五章 儒林外史
第六章 红楼梦
第七章 清代其他小说
第八章 清代诗词文
第九编 近代文学
即考查解读赏析古代文言文的能力
1、《左传》相关篇目
2、《战国策》相关篇目
3、《论语》《礼记》相关篇目
4、《孟子》相关篇目
5、先秦诸子相关篇目
6、《诗经》经典篇目
7、《楚辞》经典篇目
8、《史记》《汉书》相关篇目
9、《文心雕龙》《昭明文选》相关篇目
全四册)
人民文学出版社2009年11月
三、考查范围
第一编 上古至战国文学
大学中国古代文学考试(习题卷4)

大学中国古代文学考试(习题卷4)说明:答案和解析在试卷最后第1部分:单项选择题,共207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多选或少选均不得分。
1.[单选题]魏晋南北朝志怪小说成就最高的代表作是( )A)《世说新语》B)《搜神记》C)《博物志》D)《幽明录》2.[单选题]具有“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理想的史学家是(.A)司马谈B)司马迁C)班彪D)班固3.[单选题]《世说新语》属于A)公案小说B)历史演义C)志怪小说D)志人小说4.[单选题]下面关于《七发》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散体赋成熟的标志B)使用虚拟人物、设为问答和卒章显志的结构形态C)诱发了其后“七体”的创作D)承袭了《离骚》游仙思维5.[单选题]“李长吉体”说的是哪位诗人A)李白B)李贺C)杜甫D)白居易6.[单选题]下面符合高适信息选项是( )A)字达夫,盛唐边塞诗人,代表作《燕歌行》。
B)字达夫,中唐边塞诗人,代表作《燕歌行》。
C)字季凌,盛唐边塞诗人,代表作《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
D)字季凌,中唐边塞诗人,代表作《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
7.[单选题]\'05êv\'ee/KtK\'c1/( )C)|D)C±G8.[单选题]下面哪句词出自辛弃疾A)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B)才下眉头,却上心头C)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D)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9.[单选题]乔吉《两世姻缘》的艺术特色是( )A)悲喜连缀,贯通- -体B)酸楚哀怨,令人肠断C)感事兴怀,情寄高远D)哀伤幻灭,淋漓尽致10.[单选题]《思帝乡》(春日游)的作者是( )?A)李白B)孟浩然C)刘禹锡D)韦庄11.[单选题]下列作品中属于《九歌》的是A)《礼魂》B)《抽思》C)《招魂》D)《思美人》12.[单选题]东汉散文创作的基本状况是A)前期反对虚妄、批驳图谶,后期清议时政、发愤指弊 一B)前期歌颂新朝、献计献策,后期崇尚实诚、通达深刻C)前期以阴阳灾异论政议事,后期远离现实而倡言避世D)前期指摘世风反政治腐败,后期建言献策以改革政治13.[单选题]李梦阳、何景明、徐祯卿、边贡四人被称为A)吴中四士B)吴中四才子C)永嘉四灵D)弘正四杰【考点】七编六章二节“前七子”“后七子”14.[单选题]以下对早期词的创作起源叙述正确的是()A)李煜是早期词创作的代表作家。
《古代文学4》课程教学大纲-文学院

(1 学时)
【教学目标】 了解清代社会状况及文学发展概况, 【教学内容】 一、 文化专制下的学术和文学 二、清代人文思潮与文学 三、 清代文学的历史特征 【教学重点】 清代文学发展线索。
【教学难点】 李贽的“童心说”具有的先导意义。 【学时数】 课堂讲述、课堂讨论 1 学时
第一章 清代诗、文、词
第二章 《水浒传》与英雄传奇的演化
(3 学时) 【教学目标】 了解《水浒传》成书过程及其版本,掌握《水浒传》的思想内容及艺术特色; 【教学内容】 一、《水浒传》的成书过程与作者 二、 奸逼民反与替天行道 三、 用白话塑造传奇英维的群像 四、 西昆体的盛衰 【教学重点】 《水浒传》高超的叙事技巧,英雄群像的塑造。 【教学难点】 《水浒传》在人物塑造方面与《三国演义》的不同。 评价金圣叹腰斩《水浒传》。 【学时数】 课堂讲述 2 学时,课堂讨论 1 学时
第一章 《三国志演义》与历史演义的繁荣
(3 学时)
【教学目标】
了解章回小说的产生及其特点;掌握《三国演义》的思想倾向和艺术特色。 【教学内容】 一、《三国志演义》的成书、作者与版本 二、 在理想和迷惘中重塑历史 三、 波澜壮阔、气势恢弘的历史画卷 【教学重点】
《三国演义》题旨及艺术特点。 【教学难点】 《三国演义》的人物塑造。 【学时数】 课堂讲述 2 学时、课堂讨论 1 学时
第六章《西游记》与其他神怪小说
(2 学时)
【教学目标】 了解《西游记》成书过程,掌握其思想内容及艺术特色。 【教学内容】 一、《西游记》的题材演化及其作者 二、 寓有人生哲理的“游戏之作” 三、 神幻世界的奇幻美与谈谐性 四、《封神演义》等其他神魔小说 【教学重点】 《西游记》思想内容及艺术特色 【教学难点】 《西游记》对《三国演义》、《水浒传》的超越 【学时数】 课堂讲述 1 学时,课堂讨论 1 学时
《中国古代文学》教学大纲

《中国古代文学(一)》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中国古代文学(一)(Chinese Classical Literature Ⅰ)课程编号:182132总学时数:48学时讲课学时:48学时学分:3学分先修课程:古代汉语教材:《中国文学史》(袁行霈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第二版)。
参考书目:章培恒、骆玉明编著,《中国文学史》,复旦大学出版社,1996年。
郭预衡主编,《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年。
课程内容简介:本课程通过系统地介绍先秦两汉时期重要的作家、作品,包括《诗经》、《楚辞》、先秦散文、汉赋、汉乐府民歌、《史记》、《汉书》等,使学生了解中国文学的发端及此期文学的基本发展状况,了解中国古代早期的文化遗产。
并通过学习,掌握一定的古代文学知识,增强古代文学修养,提高鉴赏和利用古代优秀文化遗产的能力,为今后的工作和进一步的深造打下一个较好的基础。
一、课程性质、目的和要求《中国古代文学》是汉语言文学本科专业的必修课,是培养具有深厚文学功底的中文人才的专业课程之一。
本课程的目的是使学生学习必要的古代文学方面的基本知识、掌握鉴赏与评论的方法,为今后从事文字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要求必须了解先秦两汉文学史上的主要文学现象,能够通过对作家作品的了解,勾勒出文学史发展的脉络。
能够将文学现象放在文学史中加以关照,了解其在文学史上的价值。
能够在课本的基础上深入思考,提出自己的见解。
二、教学内容、要点和课时安排《中国古代文学(一)》授课课时分配表本课程的教学内容共分十五章。
第一章:总绪论主要内容是:文学本位、史学思维与文化学视角。
中国文学的演进。
中国文学史的分期。
重点、难点:文学史的学科性质及其研究方法,中国文学宏观演进的特点。
第二章:先秦文学绪论主要内容是:中国文学的源头。
先秦文学的形态。
先秦文学作者的流变。
先秦文化与先秦文学发展的轨迹。
重点、难点:重点是先秦文学的形态、先秦文化与先秦文学发展的轨迹。
大学中国古代文学考试(习题卷4)

大学中国古代文学考试(习题卷4)第1部分:单项选择题,共76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多选或少选均不得分。
1.[单选题]“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出自( )。
A)《孔雀东南飞》B)《上邪》C)《有所思》D)《白头吟》答案:B解析:2.[单选题]W×-1A)"óB)C)gD)á答案:C解析:3.[单选题]记录先秦纵横家言论和谋略的一部书是( )。
A)《春秋》B)《左传》C)《国语》D)《战国策》答案:D解析:略。
4.[单选题]下列作品中,属于《古诗十九首》的是A)《枯木期填海》.B)《驱车上东门》C)《北方有佳人》.D)《艳歌何尝行》答案:B解析:5.[单选题]下列哪个选项不属于中国古代神话?( )A)女娲补天B)黃帝擒蚩尤C)武帝封禅D)大禹治水答案:C解析:6.[单选题]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是( )A)《尚书》B)《诗经》7.[单选题]侯方域长于古文,其代表作是( )A)《江天一传》B)《大铁椎传》C)《马伶传》D)《正统论》答案:C解析:侯方域代表作有《李姬传》、《马伶传》、《与方密之书》等。
清初著名散文家汪琬著《江天一传》;《大铁椎传》是清代文学家魏禧所著,欧阳修著《正统论》。
8.[单选题]“子建”是下列哪位诗人的字?A)刘桢B)王粲C)曹植D)陆机答案:C解析:9.[单选题]}44lh3/4lP}E×L( )A)hLB)3/C)2D)答案:D解析:10.[单选题]下列对西周铜器铭文解说错误的一项是( )。
A)铜器铭文的功能是铭记功德、告慰祖先、戒劝后人B)西周铜器铭文所涉历史事件及上层贵族的生活已经相当广泛C)周代铭文有的采用了韵文形式D)周代铭文增添了抒情成分答案:D解析:11.[单选题]人生自古谁无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的作者是( )A)刘克庄B)文天祥C)谢翱D)郑思肖答案:B解析:D)温韦答案:D解析:13.[单选题]《国语·周语》“天子听政,使公卿至于列士献诗”是关于《诗经》哪种结集方式的证据( )。
中国古代文学史4期末复习重点整理

古代文学大二下复习资料介绍作品《水浒》:是一部以描写古代农民起义为题材的长篇小说。
它形象地描绘了农民起义从发生、发展直至失败的全过程,深刻揭示了起义的社会根源,满腔热情地歌颂了起义英雄的反抗斗争和他们的社会理想,也具体揭示了起义失败的内在历史原因。
作品在思想内容和文学艺术上都取得了重大的成就。
《西游记》: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明代小说家吴承恩所著中国古代第一部浪漫主义长篇神魔小说。
主要描写孙悟空、猪八戒、沙僧三人保护唐僧西行取经,沿途遇到八十一难,一路降妖伏魔,化险为夷,最后到达西天、取得真经的故事。
《杜十娘》:杜十娘是明代冯梦龙所著《警世通言·杜十娘怒沉百宝箱》中的女主人公,曾为青楼女子,深受压迫却坚贞不屈,为摆脱逆境而顽强挣扎。
将全部希冀寄托于绍兴府富家公子李甲身上。
然而她怎么努力也逃脱不了悲惨命运的束缚,李甲背信弃义,将其卖于孙富。
万念俱灰之下,杜十娘怒骂孙富,痛斥李甲,把多年珍藏的百宝箱中的一件件宝物抛向江中,最后纵身跃入滚滚波涛之中。
《婴宁》:蒲松龄笔下笑得最美的女性,出自《聊斋志异》卷三婴宁篇,是一个美丽纯贞的狐女。
她天真憨直,爽朗任性,时时都会毫无顾忌地放声大笑,甚至在成婚时,也因“笑极,不能俯仰”而无法完成婚礼仪式。
她对自己的丈夫,真诚信赖,如实告诉他“妾本狐产”;她对抚养过自己的“鬼母”,也极尽子女知道。
与此同时,她也无情地惩罚那个“淫邪”的“西邻子”。
《三国演义》: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
元末明初小说家罗贯中所著,是中国第一部长篇章回体历史演义的小说,也是历史演义小说中写得最成功的的一部作品。
描写了从东汉末年到西晋初年之间近一百年的历史风云。
全书反映了三国时代的政治军事斗争,反映了三国时代各类社会矛盾的渗透与转化,概括了这一时代的历史巨变,塑造了一批咤叱风云的英雄人物。
《三言二拍》:三言:在冯梦龙诸多创作中成就最高,影响最大。
包括《警世通言》、《喻世明言》、《醒世恒言》。
中国古代文学第四部分(明清文学试题库)

第四部分明清文学试题库一、填空1.被正史推为明代“开国文臣之首”的文学家是宋濂。
2.刘基寓言体散文集集名是《郁离子》。
3.刘基的散文体裁多样,而最出色的是寓言体散文。
4.明初诗坛并称的“吴中四杰”指高启、杨基、徐贲、张羽。
5.明初“吴中四杰”中,以高启、杨基的诗成就最高。
6.被清赵翼推为明代“开国诗人第一”的诗人是高启。
7.“青丘子”是高启的自号。
8.“袁白燕”指明初诗人袁凯。
9.明弘治年间茶陵诗派的领袖人物是李东阳。
10.以李东阳为代表的诗歌派别是茶陵派。
11.以李梦阳、何景明为代表的文学群体是前七子。
12.以李攀龙、王世贞为代表的文学群体是后七子。
13.“前七子”以李梦阳、何景明为首;“后七子”以李攀龙、王世贞为代表。
14.明中叶《唐宋八大家文钞》的编选者是茅坤。
15.归有光的文集是《震川集》。
16.明中叶取得重大成果的散文流派是唐宋派。
17.“童心说”的提出者是李贽。
18.明后期思想与文学革新的旗手是李贽。
19.“公安三袁”指明代湖北公安县诗人袁宗道、袁宏道和袁中道兄弟。
20.公安派在诗歌理论上提出的核心口号是“独抒性灵,不拘格套”。
21.公安派诗歌理论核心口号的提出者是袁宏道。
22.竟陵派诗人大力提倡的诗歌风格是“幽深孤峭”。
23.“竟陵派”诗人的代表人物是钟惺、谭元春。
24.公安派中,小品文成就最高的作家是袁宏道。
25.晚明小品的集大成者是张岱。
26.明末复社最主要的领袖是张溥,其散文的代表作是《七录斋集》。
27.大抵论明诗者,都推陈子龙为明代最后一位大诗人。
28.明末小品文《西湖七月半》的作者是张岱。
29.《三国演义》今存最早的刊本的书名是《三国志通俗演义》,刻于明嘉靖壬午年。
30.最早径称书名为《三国演义》的修订评点者是毛纶、毛宗岗。
31.受《三国演义》的影响,明代代表性的历史演义小说还有《列国志传》。
32.《水浒传》初刻全名《忠义水浒传》。
33.《水浒传》今存最早的刊本是清康熙五年石渠阁补修的万历己丑天都外臣序100回本。
中国古代文学4期末复习

中国古代文学4期末复习一、题型:(一)、综合题(4题,每题20分,共80分)含填空、翻译、断句、简答、给出论著,概括大意等(考察文言基本功,有时需现场发挥)(二)、写作题(20分)(涉及元明清小说作品)二、重点内容:(题型比较活,以下内容参照PPT、课本、百度总结的重点部分,只做参考。
因为有填空题,每个重点章节最好参照课本全面了解一下)1、元杂剧的体制(“一本四折”)1、音乐结构——元杂剧严格遵循宫调规范,格律谨严。
其音乐体系直承金诸宫调等,成熟健全,结构固定。
2、角色体制:元杂剧三类角色:末(正、冲、外、副、小等);旦(正、副、外、贴、小、老、搽等);净(外、副等)3、剧本结构南戏和杂剧均以唱为主。
唯杂剧一人主唱,即由正旦或正末独唱,因此剧本分旦本和末本。
宾白(因以唱为主,以白为辅,故名)指剧中人物的言语,有韵散两种。
科介(南戏称介,杂剧称科)指人物动作表情、音响效果、情境氛围等舞台提示。
4、开场:杂剧先次要角色,次正旦或正末。
南戏末角开场(传奇袭之,称副末开场),继之主角(头出生,二出旦)。
5、上下场:下场:杂剧主角先下。
南戏和传奇全部角色齐下。
杂剧结束,或有打散:一段歌舞;总结剧情或主角一生。
6、题目:杂剧最后例有题目正名,两或四句七言诗,总括全剧,惯以最后一句为剧名。
南戏题目在剧本前,七言四句,不一定包含剧名。
后世传奇将题目挪作副末的下场诗。
7、场:元杂剧一般由四折一楔子组成(折和楔子均为明中叶的称呼)。
折既是音乐单位(一折一套曲子,隶属于一个宫调),也是分幕分场的标志。
9、舞台艺术宋元南戏和元杂剧已能熟练运用唱、白、做、打等表演手段,奠定戏曲舞台艺术的美学特征。
早期南戏表演拼凑痕迹较重,元杂剧克服此种缺陷,各种表演手段有机融合。
2、关汉卿(基本创作、杂剧风格)创作:关汉卿杂剧六十余,存全本十多种(部分有争议)。
大体可分三类:(1)历史剧:《单刀会》《西蜀梦》《哭存孝》,关汉卿强调蜀汉正统,将关羽塑造成孤胆英雄。
东北师范大学智慧树知到“汉语言文学”《中国古代文学史(四)》网课测试题答案1

东北师范大学智慧树知到“汉语言文学”《中国古代文学史(四)》网课测试题答案(图片大小可自由调整)第1卷一.综合考核(共15题)1.“十年天地干戈老”的下一句是“四海苍生痛苦深”。
()A.正确B.错误2.《醒世姻缘传》小说以晁、狄的两世姻缘为基点,辐射到社会的各个层面,展开了对封建末世社会诸现状的全面检评。
()A.正确B.错误3.“昨夜西风凋碧树。
”的下一句是“水面清园,一一风荷举”。
()A.正确B.错误4.以下属于“永嘉四灵”是哪几位?()A.赵师秀B.翁卷C.徐照D.徐玑5.《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中展现的稼轩词的特点有哪些?()A.这首词温婉敦厚,是稼轩词风的典型代表B.此词是稼轩借登临之际,抒发自己英雄失意、功业难成的抑郁之情C.上片主要是即景抒情D.下片连续运用三个典故,通过古人古事抒写词人的雄心壮志和坚持用世的决心,表现了他怀才不遇、年光虚度的愤慨和苦痛6.“有当时纤手香凝”的前一句是“黄蜂频扑秋千索。
”()A.正确B.错误7.刘克庄作品集名字是什么?()A.《大云山房文稿》B.《后村长短句》C.《茗柯文编》D.《带经堂集》8.前人曾评周邦彦的诗句道:“其意境天开,则实能劈古今未泄之奥妙。
”()A.正确B.错误9.提出诗歌要“有为而作”即能有补于世道的诗学主张的是哪位作家?()A.陆游B.苏轼C.辛弃疾D.陈亮10.在《牡丹亭》里,“文明”具有特殊的内涵,那就是明代官方所极力宣扬的理学、礼教。
()A.正确B.错误11.“台阁体”的代表作家有哪些?()A.刘基B.杨士奇C.杨荣D.杨溥12.13.柳梦梅是《梧桐雨》里的人物。
()A.正确B.错误14.《天仙子·水调数声持酒听》的作者是晏殊。
()A.正确B.错误15.第2卷一.综合考核(共15题)1.《小山词》的作者是晏殊。
()A.正确B.错误2.宋代词坛上第一篇系统的词学理论专论是什么?()A.《曲论》B.《词论》C.《琅嬛文集》D.《陶庵梦忆》3.下列哪部是冯梦龙的作品?()A.《东周列国志》B.《封神演义》C.《新列国志》D.《三国志》4.主张诗歌应“温柔敦厚”,即强调诗的教化作用的作家是哪个?()A.归有光B.许仲林C.沈德潜D.李攀龙5.《西厢记诸宫调》又被称为什么?()A.《弦索西厢》B.《西厢掐弹词》C.《西厢记曲子词》D.《西厢记别调》6.“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
中国古代文学 第四卷 考试复习

中国古代文学第四卷复习第三章:明代前期诗文第一节:明初诗歌和散文高启(诗歌)53页1、明代诗歌成就最高的诗人,所谓“天才高逸,实据明一代诗人之上”2、代表作《青丘子歌》,直接表达了他的生活志趣宋濂(散文)57页明朝的开国文臣之首刘基(散文)58页在散文创作上,与宋濂相并称,代表作《郁离子》。
第二节:台阁体与茶陵派台阁体60页:从明朝永乐年间开始,出现一种所谓“台阁体”诗。
其倡导人号称“三杨”,即杨士奇、杨荣、杨溥,都是故称其诗为“台阁体”。
它的出现,是诗歌创作的一种倒退,因为它只追求所谓“雍容典雅”,全是歌功颂德向皇帝拍马屁的内容,毫无创新,毫无生气,比宋代的“西昆体”影响更坏。
(名词解释)茶陵派61页:明代成化、正德年间的诗歌流派,因该派首领李东阳为茶陵人,故称。
当时社会弊病已日见严重,台阁体阿谀粉饰的文风已不容不变,以李东阳为首的茶陵派针对台阁体卑冗委琐的风气,提出“轶宋窥唐”,诗学汉唐的复古主张,强调对法度声调的掌握,主性情,反模拟,推崇李杜,不拘一格,以图洗涤台阁体单缓冗沓的风气,振兴文坛。
(名词解释)第四章:明代中期的文学复古第一节:李梦阳与前七子的文学复古前七子67页:出现于明弘治、正德年间,成员包括李梦阳、何景明、徐祯卿、边贡、康海、王九思和王廷相七人,代表人物是李梦阳、何景明,倡言“文必秦汉,诗必盛唐”在反对台阁休诗风中起过重要作用,但也将文学创作引向了拟古主义的道路。
(名词解释)第二节:王世贞与后七子的文学复古后七子70页:明嘉靖、隆庆年间的文学流派。
成员包括李攀龙、王世贞、谢榛、宗臣、梁有誉、徐中行和吴国伦。
以李攀龙、王世贞为代表。
因在前七子之后,故称后七子;又有"嘉靖七子"之名。
后七子继承前七子的文学主张,同样强调"文必秦汉,诗必盛唐",以汉魏、盛唐为楷模,较前七子更绝对。
他们复古拟古,主格调,讲法度,互相标榜,广立门户,声势更浩大,从而把明代文学的复古倾向推向高潮。
中国古代文学史基础 (4)

Copyright © 2000-2010.Huaxia Dadi Distance Learning Services Co.,Ltd. All Rights Reserved华夏大地教育网版权所有1 第二编 秦汉文学重点:1、《史记》成书的原因、内容、体例、艺术特色,思想内涵。
2、汉代辞赋的形成阶段、主要作家作品以及艺术特色。
3、《古诗十九首》的艺术特色。
4、汉乐府诗的内容及艺术特色。
第一章 秦汉散文理解:秦汉散文的发展脉络秦仅李斯,受战国纵横家影响。
汉散文创作的主流,文体:政论文,文风:切中时事,朴厚无华。
西汉初期贾谊等的情感浓重、文气纵横——西汉中后期刘向等的引经据典——东汉前期王充等的崇实诚、斥虚妄,通达深刻——东汉后期王符、仲长统等的抨击时弊,愤世嫉俗。
行文造语在东汉后期向骈俪方向发展。
第一节 李斯与秦代散文一、理解:(一)《吕氏春秋》简况。
秦相吕不韦组织门客集体编撰。
(被视为杂家著作,而以道、儒、法、阴阳家的思想成分更多些。
)文章一般较短小,以事实说理,平实畅达,不求华丽。
《吕氏春秋》的最大成就,是它创作了丰富多彩的寓言故事。
(二)《吕氏春秋》的说理方式。
它创作了丰富多采的寓言故事。
说理时往往采用一组寓言故事,从不同侧面予以说明,既充分阐释了思想,也使行文形象生动,趣味盎然。
(例如:《察今》,讲“因时变法”的思想,先后使用“循表夜涉”、“刻舟求剑”、“引婴儿投江”三个寓言故事,分别侧重于“时”、“地”、“人”不同的方面,全面表达因时制宜、因地制宜、因人制宜的变法主张。
)(三)李斯生平与《谏逐客书》写作缘由。
李斯,楚国人。
曾从荀子学帝王之术。
初为吕不韦舍人,后说秦始皇统一六国,为相。
因韩人郑国为秦修建灌渠事,秦大臣建议驱逐所有外来客卿。
李斯也在被逐之列。
于是上书秦始皇,指陈逐客的错误。
(四)秦刻石文的特点。
其形式,四言为句,三句为韵。
铺叙颂夸,气度宏伟,韵律谐和。
文采不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古代文学》(四)考试大纲说明:理解——指要求有比较透彻的认识,知晓因果关系。
识记——在了解的基础上,能够复述知识的要点。
了解——对要点有所认识,即一般性的了解。
应用——将所学原理用于解决实际问题,并能实现知识的迁移。
背诵——熟记经典作品并能默写出来。
第五编宋代文学第一章宋代前期诗文一、学习目的与要求了解宋初文坛的一般情况,掌握不同的创作倾向与文学思潮,明确宋初诗文的沿革新变及其对文学发展的影响。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一)了解宋初诗人的生平状况(二)识记:1、西昆体2、王禹偁3、晚唐体4、九僧诗(三)理解:1、宋初诗风流行的原因、(四)综合运用:1、对复古思想的评价(五)背诵:1、《村行》2、《山园小梅》第二章柳永和北宋前期词一、学习目的与要求了解北宋前期词坛的创作概貌与主导倾向,掌握欧阳修、晏殊、王安石、范仲淹诸家词的特点及其在词的发展史上的地位,重点把握柳永对词的开拓及柳词的贡献。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一)识记:1、慢词2、张先词3、珠玉词4、六一词5、婉约词派6、柳永生平7、乐章词8、豪放词派(二)理解:1、晏殊与欧阳修词2、范仲淹与王安石词3、柳永词的艺术特色(三)综合运用:1、柳永在词的发展史上的地位2、对慢词有切实的体会(四)背诵:1、《鹤冲天》(黄金榜上)2、《浣溪沙》(一曲新词)3、《木蘭花》(龙头舴艋)4、《踏莎行》(侯馆梅残)*5、《蝶恋花》(庭院深深)6、《雨霖铃》(寒蝉凄切)*7、《望海潮》(东南形胜)*8、《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9、《渔家傲》(塞下秋来)第三章欧阳修及其影响下的诗文创作一、学习目的与要求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宋代诗文革新运动发生发展的过程及北宋前期诗文创作的概貌,掌握欧阳修的文学理论、创作特点及对宋代文学的突出贡献。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一)识记1、王令的诗2、王安石早期诗歌创作(二)理解1、欧阳修的革新主张2、欧阳修的文风3、王安石诗风的变化(三)应用对主要作家诗文的赏析(四)背诵1、《汝坟贫女》2、《戏答元珍》3、《河北民》4、《泊船瓜州》5、《题西太一宫壁》6、《岳阳楼记》7、《醉翁亭记》8、《淮中晚泊犊头》第四章苏轼一、学习目的与要求了解苏轼的生平思想与创作概貌,掌握苏轼的人生观、革新的文学思想以及文学创作的巨大成就,进一步认识苏轼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和贡献。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一)识记:1、苏轼的人生经历2、苏轼的创作思想的变迁(二)理解:1、苏轼散文特色2、苏轼诗歌特色3、苏词在词史上的地位(三)综合运用:1、苏轼在宋代文学史上的地位及其对后世的影响(四)背诵:1、《八州甘声》(有情风送潮来)2、《江城子》(十年生死)3、《水龙吟》(似花还似非花)4、《江城子》(老夫聊发)5、《念奴娇》(大江东去)6、《定风波》(莫听穿林)7、《题西林壁》8、《惠崇春江小景》9、《新城道中》10、《饮胡上初晴后雨》11、《前赤壁赋》12、《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第五章江西诗派与两宋之际的诗歌一、学习目的与要求了解两宋相交之际诗坛的概况,掌握北宋后期的文学思潮、黄庭坚的文学理论与创作风貌、江西诗派的形成与演变、陈师道等人的诗歌特点。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一)识记:1、黄庭坚的生平2、一祖三宗3、苏门四学士(二)理解:1、江西诗派的诗歌主张2、江西诗派的形成和演变3、秦观婉约词的特色4、黄庭坚的诗歌创作5、陈师道、陈与义和曾几的诗歌特色(三)背诵:1、《鄂州南楼书事》2、《登快阁》3、《雨中登岳阳楼望君山》4、《舟中》(恶风横江)5、《春怀示邻里》6、《伤春》7、《渡江》第六章周邦彦和北宋中后期词坛一、学习目的与要求了解北宋中后期词坛的创作概貌与主要倾向,掌握苏门词人群和大晟词人群这两大创作群体的艺术风貌及对宋词发展的贡献。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一)识记:1、周邦彦的生平2、贺铸3、秦观的伤心词4、小山词5、黄庭坚词雅俗并存(二)理解:1、秦观采小令入慢词2、周邦彦自创新词(三)综合运用:1、周邦彦词的艺术的规范化(四)背诵:1、《鹧鸪天》(守得莲开)2、《鹧鸪天》(彩袖殷勤)3、《鹊桥仙》(纤云弄巧)*4、《踏莎行》(雾失楼台)*5、《青玉案》(凌波不过)6、《六丑》(正单衣试酒)7、《苏幕遮》(燎沉香)8、《蝶恋花》(月皎洁惊乌)9、《临江仙》(梦后楼台)第七章李清照与宋代女性文学一、学习目的与要求了解南渡前后宋代词风的演变,掌握李清照的词学理论、创作个性和艺术风貌,从时代与社会的巨大变化上把握这个时期的词作特点。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一)识记:1、李清照的生平与创作2、易安体3、断肠词(二)理解:1、南渡对李清照词风格的影响2、李清照的词论3、朱淑真的遭遇与断肠词的形成(三)综合运用:李清照的词学观点在漱玉词中的体现(四)背诵:1、《武陵春》(风住尘香)2、《如梦令》(昨夜雨疏)3、《声声慢》(寻寻觅觅)4、《醉花阴》(薄雾浓云)5、《永遇乐》(落日融金)第八章陆游等中兴四大诗人一、学习目的与要求了解南宋诗坛的创作概况,掌握陆游等中兴四大诗人的创作道路、诗歌特点与艺术风貌,进一步认识爱国主义和忧患意识是宋代文学的主潮与鲜明特色。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一)识记:1、陆游的人生经历2、南宋诗歌的爱国题材3、《四时田园杂兴》(二)理解:1、陆游的爱国情怀2、陆游诗歌的分类与特点3、诚斋体(三)综合运用:体会陆游的语言特色及其运用(四)背诵:1、《剑门道中遇微雨》2、《书愤》3、《示儿》4、《游西山村》5、《临安春雨初霁》6、《沈园》(二首)7、《闲居初夏午睡起》10、《初入淮河》(选二)11、《四时田园杂兴》(选数首)《关山月》第九章辛弃疾和辛派词人一、学习目的与要求了解辛弃疾的创作道路与人生经历,掌握其对词境的开拓和在词的创作方面所取得的巨大成就以及在词史上的地位和影响,把握辛派词人的共同特点。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一)识记:1、辛弃疾的经历2、辛派其他词人的情况3、陆游词的创作(二)理解:1、辛弃疾对自我形象的设计2、辛弃疾对词境的开拓(三)综合运用:比较辛苏词的异同。
(四)阅读或背诵:1、《青玉案》(东风夜放花千树)2、《摸鱼儿》(更能消)3、《贺新郎》(梦绕神州路)4、《水龙吟》(楚天千里)5、《鹧鸪天》(壮岁旌旗)6、《永遇乐》(千古江山)7、《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8、《清平乐》(茅檐低小)9、《水调歌头》(带湖吾甚爱)10、《水调歌头》(不见南师久)11、《念奴娇》(洞庭青草)12、《诉衷情》(当年万里)13、《卜算子》(驿外断桥边)第十章姜夔、吴文英及宋末诗词一、学习目的与要求了解南宋词坛的创作概貌,掌握姜词的特点与贡献,把握江湖词人群与遗民词人群这两大创作群体的主要倾向及艺术风貌。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一)识记下列名词:1、四灵诗派2、吴梦窗3、南宋的政论4、姜白石5、元好问6、文天祥7、江湖诗派8、说话与话本9、讲史(二)理解:1、姜夔的清空2、姜夔词的艺术成就3、南宋的政局与政论的关系4、城市的发达与俗文学的发达的关系5、文天祥的爱国情怀6、话本的分类与宋元话本的传播方式(四)背诵:1、《扬州慢》(淮左名都)2、《点绛唇》(燕雁无心)3、《风入松》(听风听雨)4、《戊辰书事》5、《正气歌》6、《过零丁洋》7、《湖州歌》(二首)8、《歧阳》(百二关河)第六编元代文学第一章话本小说、说唱文学与元杂剧一、学习目的与要求认识中国文学从内容到形式发生的重大转变,即俗文学正式成为人们乐于接受的大众文学形式,明确这一转变对后代文学发展繁荣的重要意义。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一)了解1、中国戏曲之起源2、各种说唱文学的起源(二)识记1、董解元与《西厢记诸宫调》2、元杂剧的结构3、各种说唱文学的特点(三)理解1、元杂剧兴盛的原因2、元杂剧的体制特点与表演的一般情形(四)应用话本的题材及艺术特点第二章关汉卿一、学习目的与要求认识关汉卿在中国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理解他的戏剧创作的战斗精神,了解他对杂剧的贡献。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一)识记:1、关汉卿的生平与思想2、《窦娥冤》的故事情节(二)理解:3、关汉卿的作品的思想意义4、窦娥的形象(三)综合运用:1、关汉卿杂剧的主要内容2、关汉卿杂剧的对后世的影响(四)阅读下列剧作:1、《窦娥冤》全剧2、《单刀会》3、《鲁斋郎》4、《救风尘》第三章王实甫的《西厢记》一、学习目的与要求理解中国文学史上原型与再创的关系,认识《西厢记》的创新意义。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一)识记:1、王实甫的经历2、西厢故事的流传(二)理解:1、人物形象的思想意义2、《西厢记》的戏剧冲突的特色(三)综合运用:对《西厢记》的艺术成就有较深的体会(四)阅读《西厢记》全剧(五)背诵:《西厢记》经典片段若干第四章白朴、马致远一、学习目的与要求对元代前期主要杂剧作家有概括了解,认识白、马和关、王共同组成元杂剧作家的核心队伍。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一)识记:1、白朴与《梧桐雨》的情节2、白朴的《墙头马上》的情节3、马致远与《汉宫秋》的情节(二)理解:1、马致远的社会人生感悟对《汉宫秋》的影响2、《梧桐雨》和《墙头马上》艺术风格的差异(三)综合运用:马致远历史剧对历史的描写(四)阅读:1、《梧桐雨》2、《墙头马上》3、《汉宫秋》第五章北方戏剧圈的杂剧创作一、学习目的与要求认识元杂剧创作的地域特征,认识北方作为杂剧中心的突出地位。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一)了解各大创作群的创作环境(二)识记各大创作群的作家及其主要作品(三)理解北方创作群所反映的社会生活(四)应用各大创作群的特色(五)阅读1、《赵氏孤儿》2、《柳毅传书》3、《李逵负荆》4、《秋胡戏妻》第六章南方戏剧圈的杂剧创作一、学习目的与要求认识杂剧衰微的原因,识记南方的主要杂剧作家和作品。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一)识记:1、杂剧中心的变化2、南戏的兴起3、《倩女离魂》的情节(二)理解:1、元杂剧中心南移的原因2、南方戏剧与北方风格的异同。
(三)应用元杂剧与南戏的区别(四)阅读:1、《倩女离魂》2、《琵琶记》第七章南戏的兴起与《琵琶记》一、学习目的与要求认识中国戏剧发展的全貌、理解戏剧文学的地域特征,识记南戏主要作家作品。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一)了解1、南戏的形成2、早期南戏作品(二)识记1、《张协状元》的情节2、“荆、刘、拜、杀”四大南戏的情节(三)理解高明与《琵琶记》悲剧意义(四)应用高明与《琵琶记》的艺术经验(五)阅读高明《琵琶记》第八章元代散曲一、学习目的与要求认识散曲的渊源脉胳以及发展流变,理解散曲是一种新体诗,加深对中国古典诗歌发展史的认识。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一)识记:1、小令与套数2、散曲的涵义3、关汉卿及其常见散曲作品4、马致远及其常见散曲作品5、张养浩及其常见散曲作品6、睢景臣及其常见散曲作品(二)理解:元代散曲的成就(三)综合运用:赏析经典的元代散曲(四)阅读或背诵:1、《南吕一枝花》(不伏老)2、《天净沙》(秋思)3、《山坡羊》(潼关怀古)4、《般涉调•哨遍》(高祖还乡)第九章元代诗文一、学习目的与要求认识元代诗歌、散文在文学史上的地位,理解元代诗文是唐宋诗文的沿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