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国的不平等条约
近代主要不平等条约一览表
4.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第二次鸦片战争
1856年—1860年
根本目的:为了扩大侵略权益,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
根本目的:为了扩大侵略权益,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
借口:英、法两国分别以“亚罗号事件”和“马神捕事件”为借口,发动了新的侵华战争
1856年10月,英军炮轰广州,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
近代主要不平等条约一览表
条约名称
历史事件
双方
签定时间
主要内容
具体影响
《南京
条
约》
鸦片战争虎门硝烟
清政府与英国
1842年8月
1.割让香港岛给英国
2赔款2100万元
3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
4.协定关税
5.英国又强迫清政府签订《虎门条约》和《中英五口通商章程》,作为《南京条约》的补充
直接目的:维护可耻的鸦片贸易
根本目的:为了打开中国市场大门把中国变为要为原料产地和产品销售地
1. 9世纪初,统治中国的清王朝已由盛转衰,封建统治危机四伏
2.此时的英国已成为世界上最强大的资本主义国家,正处心积虑地把侵略矛头指向地大物博、人口众多的中国。
3.在正当的中英贸易中,中国长期处于出超的有利地位
1894年7月,日本发动侵华战争。这一年是旧历甲午年,历史上称这次战争为“甲午中日战争”
黄海大战
1895年初,日军水陆两路进攻北洋舰队基地威海卫。北洋舰队全军覆没。4月,李鸿章和日本首相伊藤博文签订中日《马关条约》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近代中华民族的战争
侵华事件
抗争名称
英雄人物
具体史实
结果
中国近代史上的不平等条约简表
中国近代史上的不平等条约简表名称时间国家内容《南京条约》1842 英国割地(香港岛);2、赔款(2100万银元);3、开放通商口岸(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4、协定关税《五口通商章程》《虎门条约》1843 英国1、“领事裁判权”;2、“片面最惠国待遇”;3、在通商口岸租赁土地、房屋和永久居住的特权《望厦条约》1844 美国1、美国在通商口岸建立教堂,开设医院;2、美国兵船可以在通商口岸巡查贸易《黄埔条约》1844 美国1、允许法国在通商口岸自由传教《爱珲条约》1858 俄国1、割地(黑龙江以北、外兴安岭以南60万平方公里);《天津条约》1858 俄美英法外国公使可以进驻北京;2、开放十处通商口岸3.舰可以在长江各口岸自由航行;4、外国人可以在内地游历、经商;5、赔款(英法军费各200万两、英商损失200万两)《北京条约》1860 英法1、《天津条约》继续有效;2、增开天津为商埠3、割地(九龙司地方一区给英国);赔款(英法军费各增至800万两)《北京条约》1860 俄国1、割地(乌苏里江以东、包括库页岛在内40万平方公里《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记》1864 俄国1、割地(巴尔喀什湖以东、以南44万平方公里)《中俄改订条约》1881 俄国1、割地(我国西部7万平方公里)《中法新约》1885 法国1、“越南独立”;2、中越边境开辟商埠;3、修筑铁路;4、降低税率;5、法国撤退基隆和澎湖的军队《马关条约》1995 日本1、“朝鲜独立”;2、割地(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3、赔款(2亿两);4、开设工厂;5、开放通商口岸(苏州、杭州、沙市、重庆);6、开辟内河新航线《辛丑条约》1901 英俄日法德美意奥1、赔款(4.5亿两);2、拆毁北京至大沽的炮台,准许各国派兵驻守北京至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3、划东交民巷为“使馆界”;4、严惩反帝官员、禁止中国人民的反帝斗争;5、总理衙门改为外务部,位居六部之首“二十一”1915 日本1、继承德国在山东的一切权利;2、中国沿海港湾岛屿不得租与他国;3、中国警队及兵工厂由中日合办;4、中国政府聘日本人为政治、财政、军事顾问1842年《中英南京条约》1843年《中英虎门条约》1844年《中美望厦条约》1844年《中法黄浦条约》1851年《中俄伊犁塔尔巴哈通商章程》1854年《上海英法美租借地章程》1858年《中俄爱辉条约》1858年《天津条约》1860年《北京条约》1861年《中德通商条约》1864年《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记》1874年《中日北京专条》1876年《中英烟台条约》1887年《中葡和好通商条约》1890年《中英会议葬印条款》1895年《中日马关条约》1896年《中俄密约》1896年《中日通商行船条约》1898年《中德胶澳租界条约》1898年《中俄旅大租地条约》1898年《中英展拓香港界址专约》1898年《中英订租威海卫专约》1901年《辛丑条约》1905年《中日会议东三省事宜正约》1906年《中英续订臧印条约》1911年《中俄满洲里条约》1915年《中日民四条约》1915年《中俄蒙协约》不完全统计。
不平等条约一览表和重要变法整理汇总
不平等条约一览表和重要变法整理汇总一,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1842年8月英国主要内容1.割香港岛给英国2.赔款2100万银元3.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4.中国海关收取英商进出口货物的关税税率要与英方商定影响1.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开端2.主要矛盾由地主阶级与农民阶级的矛盾,转化为外国资本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的矛盾3.外国资本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成为最主要的矛盾4.中国人民从此肩负起反对外国资本主义侵略和本国封建统治的双重革命任务5.中国进入了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五口通商章程和虎门条约1844年英国主要内容从中攫取领事裁判权、片面最惠国待遇和在通商口岸租赁土地房屋拘留等特权望厦条约和黄埔条约1844年美国和法国主要内容取得更多的侵略权益天津条约1858年夏俄美英法主要内容1.外国公使进驻北京2.增开沿海沿江是10处商口岸3.外国军舰商船可以在长江各口岸通航4.外国人可以到中国内地游历、通商、传教5.清政府赔偿英法两国经费各200万两白银,赔常英商损失200万两白银北京条约1860年俄国主要内容1.清政府承认天津条约有效2.增开天津为商埠3.割九龙司地方一区给英国4.对英法两国的赔款各增至800万两白银天津条与北京条约的共同影响清政府开始被列强控制,中外反动势力公开勾结,共同镇压中国人民的反抗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程度加深了北京条约1860年俄国至19世纪80年代,侵占中国东北和西北150多万平方千米的领土马关条约1895年4月日本主要内容1.割辽东半岛、台湾及其附属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2.赔偿日本军费2亿两白银3.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日本轮船可以沿内河驶入以上各口岸4.日本可以在华通商口岸投资设厂,产品运销中国内地免收内地税影响1.中国的领土和主权再一步遭受受严重损失2.此后帝国主义争相在中国划分势力范围,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3.迫使清政府不得不向列强进行政治大借款4.新通商口案的开辟使外国侵略势力进一步深入中国内地5.允许日本在华投资办厂,拓展了其对华资本输出的途径,严重阻碍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6.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的程度大大加深辛丑条约1901年9月英美俄日法德意奥主要内容1.清政府向各国赔偿白银4.5亿两,分39年还清,本息共计9.8亿两2.赔偿以中国的关税和盐税做抵押,中国的税收在更大程度上受到外国控制3.在北京东交民巷设立“使馆界”,届内不许中国人居住,各地驻兵保护4.拆毁北京至大沽的炮台,准许各国派兵驻守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的战略要地5.惩办义和团运动中曾与列强“作对”的官吏,永远禁止中国人民成立和参加反帝性质的各种组织6.改总理衙门为外务部,位居六部之上影响这样的使馆界成为列强在中国都城的占领地清政府彻底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镇压人民的工具列强可通过外交途径加强对清政府的控制下面列出了部分中国政府或大多数中国人认为是不平等的条约。
5个不平等条约
5个不平等条约
鸦片战争和《南京条约》是朝贡贸易体系走向结束的开始,西方八欧洲主导下的国际体系行为准则强加给中国,并且按照欧洲近代国家关系史上遵循的逻辑——弱肉强食来对待中国。
中国主导的朝贡体系被西方主导的现代性国际体系撞击得粉碎。
•自1840年鸦片战争开始,朝贡制度逐渐退出历史舞台,并为近代外交制度所取代。
朝贡制度的终结,是中外朝贡关系和宗藩体制瓦解的必然结果。
而近代外交制度的建立,则是在中外实力对比发生变化的情况下,清朝统治者从自身利益考虑出发被迫作出的选择。
•当大清王朝被迫签订一个又一个不平等条约之时,一些官员不以割地赔款为耻,反以未让列强使者走正门、而让他们走了太监和佣人使用的偏门为乐,
材料一:“大清皇上特简内阁大学士尚书中一员,与大英钦差大臣文移、会
晤各等事务,商办仪式皆照平仪相待。
”
——《天津条约》材料二:“大英君主酌看通商各口之要,设立领事官,与中国官员于相待诸国领事官最优者,英国亦一律无异。
……视公务应需,衙署相见,会晤文移,均用平礼。
”
——《天津条约》材料三:“嗣后各式公文,无论京外,内叙大英国官民,自不得提书夷字。
”
——《天津条约》材料四:“中国认明朝鲜国确为完全无缺之独立自主,……即如该国向中国所修贡献典礼,嗣后全行废绝。
”
——《马关条约》材料五:“……降旨将总理各国事务衙门,按照诸国酌定,改为外务部,班列六部之前。
”
——《辛丑条约》。
完整中国近代史不平等条约表格
完整中国近代史不平等条约表格|条约名称|签订时间|签订国家|主要内容|影响||::|::|::|::|::||《南京条约》|1842 年 8 月|中英|割让香港岛给英国;赔款 2100 万银元;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
|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虎门条约》|1843 年 10 月|中英|英国取得领事裁判权、片面最惠国待遇和在通商口岸租赁土地房屋居留等特权。
|进一步损害了中国的主权和利益。
||《望厦条约》|1844 年 7 月|中美|美国享有英国在《南京条约》及其附件中取得的除割地、赔款外的一切特权,同时还扩大了侵略权益,如美国人有权在通商口岸开设医院,建立教堂等。
|使美国享有了更多的侵略权益。
||《黄埔条约》|1844 年 10 月|中法|法国享有美国在《望厦条约》中取得的一切特权,还规定允许法国天主教在通商口岸自由传教,修建坟地,清朝地方政府负责保护教堂和坟地。
|进一步破坏了中国的司法、关税等主权。
||《天津条约》|1858 年 6 月|中英、法、俄、美|外国公使进驻北京;增开汉口、南京等十处通商口岸;外国商船和军舰可以在长江各口岸自由航行;赔偿英法巨额白银等。
|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北京条约》|1860 年 10 月|中英、法、俄|清政府承认《天津条约》有效;增开天津为商埠;割九龙司地方一区给英国;对英、法赔款各增至 800 万两白银。
|使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瑷珲条约》|1858 年 5 月|中俄|中国割让黑龙江以北、外兴安岭以南约 60 万平方千米的领土给俄国。
|使中国的领土主权受到严重损害。
||《中俄北京条约》|1860 年 11 月|中俄|将乌苏里江以东地域划归俄国,包括库页岛在内。
|进一步掠夺了中国的领土。
||《勘分西北界约记》|1864 年 10 月|中俄|中国巴尔喀什湖以东、以南 44 万多平方公里的领土割给俄国。
中国对外签订的不平等条约
中国近代不平等条约1840年6月,中英第一次鸦片战争爆发,最终中国战败。
1、1842年8月29日,中英签订《中英南京条约》:中国赔偿英国战争赔款等2100万元银元,割让香港岛给英国。
2、1843年7月22日,签订《中英五口通商口岸》:外国商品进入中国关税只能是5%,中国无权决定关税税率,英国享有领事裁判权。
3、1844年7月3日,中美签订《望厦条约》:美国和英国一样享有在中国的一切特权,包括关税税率,中国官员一概不得过问。
4、1844年10月24日,中法签订《黄埔条约》:法国享有和英国一样的在中国的特权。
1856年,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最终中国战败。
5、1858年5月28日,中俄签订《瑷珲条约》:俄国侵占中国东北外兴安岭以南,黑龙江以北60多万平方公里土地。
6、1858年6月13日,中俄签订《天津条约》:俄国享有和英美一样的在中国的一切特权。
7、1858年6月18日,中美签订《天津条约》:美国确定在中国的领事裁判权。
8、1858年6月26日,中英签订《天津条约》:中国给英国战争赔款白银400万两,确定领事裁判权。
9、1858年6月27日,中法签订《天津条约》:中国给法国战争赔款200万两白银,法国享有和英美一样的在中国的特权。
1860年10月6日,英法联军占领圆明园,抢劫、火烧圆明园等三山五园。
10、1860年10月24日,中英签订《北京条约》:中国给英国的战争赔款增加到800万两白银,割让香港九龙司给英国。
11、1860年10月25日,中法签订《北京条约》:中国给法国的战争赔款增加到800万两白银。
12、1860年11月14日,中俄签订《北京条约》:将中国乌苏里江以东包括库页岛在内的40万平方公里土地割让给俄国。
13、1864年10月7日,中俄签订《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记》:俄国抢占中国巴尔喀什湖以东、以南44万平方公里土地。
14、1881年2月24日,中俄签订《伊犁条约》:中国割让斋桑湖附近7万多平方公里土地给俄国。
鸦片战争签定的不平等条约
鸦片战争签定的不平等条约(1840年-----1842年)中英《南京条约》1842年8月中国近代第一个不平等条约主要内容:1、割香港岛给英国;2、赔款2100万银元;3、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4、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关税税率,中国应同英国商定。
中英《五口通商章程》和《虎门条约》1843年主要内容:英国取得“领事裁判权”、“片面最惠国待遇”、在通商口岸租赁土地、房屋和永久居住的特权。
中美《望厦条约》1844年主要内容:1、美国享有英国在《南京条约》及其附件中的除割地、赔款外的一切特权;2、兵船可任意在中国各通商港口“巡查贸易”;3、在通商口岸开医院建教堂。
中法《黄埔条约》1844年主要内容:1、法国享有美国在《望厦条约》中取得的一切特权;2、允许法国天主教在通商口岸自由传教,修坟,清朝地方政府负责保护教堂和坟地;第二次鸦片战争签定的不平等条约(1856年----1860年)《天津条约》1858年中国——俄、美、英、法主要内容:1、外国公使进驻北京;2、增开牛庄(营口)、淡水、汉口、南京等10处为通商口岸;3、外国军舰和商船可在长江各口岸自由航行;4、外国人可到中国内地游历、经商、传教;5、清政府赔偿英法两国军费各200万两白银,赔偿英商损失200万白银(天约增开十口岸,长江南镇和九汉,沿海营烟再加汕,岛上还有琼台淡。
)《北京条约》1860年主要内容:1、清政府承认《天津条约》有效;2、增开天津为商埠;3、割九龙司地方一区给英国;4、准许华工出国;5、对英法两国赔款各增至800万两白银。
中俄《瑷珲条约》1858年割占中国东北外兴安岒以南黑龙江以北60多万平方公里。
中俄《北京条约》1860年割占中国乌苏里江以东包括库页岛在内40万多平方公里。
甲午中日战争(1894年----1895年)中日《马关条约》1895年4月主要内容:1、割辽东半岛、台湾及其附属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2、赔偿日本军费白银2亿两;3、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日本轮船可沿内河驶入以上各口;4、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产品销往中国内地免收内地税。
历史 不平等条约 总结 表格
历史不平等条约总结表格
历史上存在许多不平等条约,这些条约往往是由强大国家强迫
弱小国家签订的,导致了许多不公平和不平等的情况。
这些条约在
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世界各地的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
以下是一些
历史上的不平等条约以及它们的影响:
1. 南京条约(1842年),南京条约是第一次鸦片战争的结果,中国被迫割让香港,开放五个通商口岸并支付赔款。
这导致了中国
的领土丧失和经济削弱,对中国的主权和尊严造成了严重的损害。
2. 辛丑条约(1898年),辛丑条约是清朝和八国联军签订的,导致中国割让台湾、澎湖列岛和一部分山东半岛给日本,开放更多
通商口岸,并支付更多赔款。
这进一步削弱了中国的领土和主权,
加剧了中国的民族屈辱感。
3. 凡尔赛条约(1919年),凡尔赛条约结束了第一次世界大战,但对德国提出了严苛的要求,包括割让领土、支付赔款和承担
全责。
这加剧了德国的经济困境,为第二次世界大战埋下了种子。
4. 不平等条约的影响,这些不平等条约导致了许多国家的领土
丧失、经济削弱和民族屈辱感。
它们也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国际关
系的紧张和不稳定,为后续的冲突埋下了隐患。
总的来说,不平等条约在历史上造成了许多负面影响,对于理
解世界历史和国际关系具有重要意义。
我们应当从历史中吸取教训,努力促进国际关系的公平和平等,避免重蹈历史的覆辙。
【四海常识汇总】三大不平等条约
一、《南京条约》时间:1842年8月内容:在侵略者的武力要挟下,清政府被迫议和,签订了中国近代历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中英《南京条约》。
从此,中国被迫开放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
割让香港岛给英国;允许英商进出口货物应缴纳的关税由中英双方协定;此外,列强取得了领事裁判权,片面的最惠国待遇,居住及租地等特权。
影响:从此,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遭到破坏,独立发展的道路被迫中断,并被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中国的历史进程发生了重大转变。
二、《马关条约》:时间:1895年4月内容:条约规定,中国割让辽东半岛,台湾全岛及其附属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赔偿日本军费2一两白银;开放重庆等地为新的通商口岸;允许日本在华设厂。
后来,在列强的干涉下,日本才同意中国最佳3000万两白银作为“赎辽费”,交还中国的辽东半岛。
影响:《马关条约》是继《南京条约》以后危害最为严重的不平等条约。
从此,列强侵华势力深入到中国内地。
外国资本的挤压,严重阻碍着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巨额战争赔款使国家财政不堪重负,不得不举借外债。
三、《辛丑条约》:时间:1901年9月内容:1、中国向各国赔偿白银4.5亿两,分39年还清,本息9.8亿两。
2、拆毁北京至大沽的炮台,准许各国派兵驻守北京至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
3、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界内不许中国人居住,由各国派兵保护。
4、惩办义和团运动中参加反帝斗争的官吏,永远禁止中国人民成立或反帝性质的组织,对反帝运动镇压不力的官吏,“即行革职,记不叙用”。
5、总理衙门必为外务部,位居六部之首。
影响:该条约是帝国主义列强强加给中国的又一奴役性条约。
它的签订进一步加强了帝国主义对中国的全面控制和掠夺,标志着中国已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此后开启了资本主义浪潮。
近代史不平等条约一览表
中国近代史不平等条约及大事年表 主要内容
1.割让香港给英国;2.赔款2100万两白银; 3.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为通商口岸 中国东南 沿海门户洞开; 4.取消旧的公行制度,英商人在通商口岸自由贸易; 5.协定关税(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 定)中国丧失了关税自主权;
魏源受林则徐嘱咐,编撰世界地理、历史综合性的图书,主张向西方学习先进科学技术,提
发生在北京以青年学生为主的一场学生运动
一、提倡民主,反对专制。 二、提倡科学,反对迷信。 三、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 四、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约及大事年表 历史性质 事件起因
1.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开创了列强以 条约形式侵略和奴役中国的先例; 2.中国的领土完整遭到破坏,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 半封建社会; 1.1939年6月林则徐虎门硝烟 3.中国的主要矛盾由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转 2.1840年6月第一次鸦片战争 化为外国资本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 人民大众的主要矛盾; 反侵略反封建成为人民大众的历史任务。
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中国工人阶级的壮大, 新文化运动促进思想解放,十月革命给中国人 民送来了马克思主义,再加上欧洲巴黎和会的 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是中国革 外交失败,“巴黎和约”的签订,引爆了轰轰 命史上划时代的事件,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到新 烈烈的五四爱国运动。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 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 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及其与中国工人运动的结 合,从而在思想上和干部上为中国共产党的建 立准备了良好的条件。 五四前的新文化运动是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文化运 动,五四以后的新文化运动是无产阶级民主主义的 文化运动。
1.压低关税,进口货物的税率定位5%。 2.领事裁判权,英国侨民在中国犯罪由英国根据其法律进行审 理,从而散失司法权。 1.以后中国与任何国家签订不平等条约时候,出让新的利益, 英国也必须沾有; 2.可在通商口岸租地、建屋、建立租界。
近代不平等条约总结
一、中国近代不平等条约1、第一次鸦片战争:《南京条约》(1842)2、第二次鸦片战争:《天津条约》、《北京条约》(1858)(1860)3、甲午中日战争:《马关条约》(1895)4、八国联军侵华:《辛丑条约》(1901)注意:1、割地:英国:《南京条约》:香港岛。
《北京条约》:九龙司。
日本:《马关条约》:台湾、澎湖列岛。
2、赔款:《南京条约》:2100万元。
《天津条约》:600万两。
《北京条约》:增至800万两。
《马关条约》:2亿两(实际为2.3亿)。
《辛丑条约》:4.5亿两(本息合计9.8亿)。
3、口岸:《南京条约》:长江口——洙江口的沿海(5个)。
《天津条约》:整个沿海地区、深入长江中游(汉口)、台湾也有两个。
《北京条约》:天津。
《马关条约》:深入长江上游(重庆)。
都有割地、赔款、口岸的条约:《南》、《北》、《马》4、宗教: 《天津条约》:在内地自由传教。
5、关税:《南京条约》:协定关税。
6、司法:《南京条约》附件:领事裁判权(1843—1943,整整100年)二、近代不平等条约的几种记忆方法(一)、鸦片战争中英《南京条约》采用歌诀记忆:五口通商割香港,二千一百万元量。
口岸设置领事馆,英商关税要协商。
注:割香港是指割香港岛,协商关税是指协商关税税率。
(二)、第二次鸦片战争1、《天津条约》采用数字式概括记忆:“二项赔款,二条船,四种人,十口通商口岸”。
即赔偿英国商费和英法军费;外国军舰和商船;外国公使、商人、游人和传教士;汉口、九江等十个通商口岸。
(具体内容略)2、《天津条约》开放通商口岸采用组合记忆法(就是将相对孤立的人名、地名等,取其中一个或几个字重新组成一句话,形成有机的整体,有利于学生记忆):“汉九南头镇,烟台淡州营”即汉口、九江、南京、汕头、镇江、烟台、台湾、淡水、琼州、营口。
3、《北京条约》采用数字概括记忆:“华工出国八九天”“华工出国”指准许华工出国。
“八”是指赔偿英法军费各增至800万两白银。
中国历史上签订不平等条约一览表
中国历史上签订不平等条约一览表不平等条约一览表南京条约1842年8月英国主要内容1.割香港岛给英国2.赔款2100万银元3.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4.中国海关收取英商进出口货物的关税税率要与英方商定影响1.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开端2.主要矛盾由地主阶级与农民阶级的矛盾,转化为外国资本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的矛盾3.外国资本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成为最主要的矛盾4.中国人民从此肩负起反对外国资本主义侵略和本国封建统治的双重革命任务5.中国进入了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五口通商章程和虎门条约1844年英国主要内容从中攫取领事裁判权、片面最惠国待遇和在通商口岸租赁土地房屋拘留等特权望厦条约和黄埔条约1844年美国和法国主要内容取得更多的侵略权益天津条约1858年夏俄美英法主要内容1.外国公使进驻北京2.增开沿海沿江是10处商口岸3.外国军舰商船可以在长江各口岸通航4.外国人可以到中国内地游历、通商、传教5.清政府赔偿英法两国经费各200万两白银,赔常英商损失200万两白银北京条约1860年俄国主要内容1.清政府承认天津条约有效2.增开天津为商埠3.割九龙司地方一区给英国4.对英法两国的赔款各增至800万两白银天津条与北京条约的共同影响清政府开始被列强控制,中外反动势力公开勾结,共同镇压中国人民的反抗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程度加深了北京条约1860年俄国至19世纪80年代,侵占中国东北和西北150多万平方千米的领土马关条约1895年4月日本主要内容1.割辽东半岛、台湾及其附属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2.赔偿日本军费2亿两白银3.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日本轮船可以沿内河驶入以上各口岸4.日本可以在华通商口岸投资设厂,产品运销中国内地免收内地税影响1.中国的领土和主权再一步遭受受严重损失2.此后帝国主义争相在中国划分势力范围,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3.迫使清政府不得不向列强进行政治大借款4.新通商口案的开辟使外国侵略势力进一步深入中国内地5.允许日本在华投资办厂,拓展了其对华资本输出的途径,严重阻碍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6.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的程度大大加深辛丑条约1901年9月英美俄日法德意奥主要内容1.清政府向各国赔偿白银4.5亿两,分39年还清,本息共计9.8亿两2.赔偿以中国的关税和盐税做抵押,中国的税收在更大程度上受到外国控制3.在北京东交民巷设立“使馆界”,届内不许中国人居住,各地驻兵保护4.拆毁北京至大沽的炮台,准许各国派兵驻守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的战略要地5.惩办义和团运动中曾与列强“作对”的官吏,永远禁止中国人民成立和参加反帝性质的各种组织6.改总理衙门为外务部,位居六部之上影响这样的使馆界成为列强在中国都城的占领地清政府彻底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镇压人民的工具列强可通过外交途径加强对清政府的控制---------------------------------------------------下面列出了部分中国政府或大多数中国人认为是不平等的条约。
旧中国的不平等条约一览表
旧中国的不平等条约一览表一、南京条约1842年8月英国主要内容:1.割香港岛给英国;2.赔款2100万银元;3.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4.中国海关收取英商进出口货物的关税税率要与英方商定。
影响:1.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开端;2.主要矛盾由地主阶级与农民阶级的矛盾,转化为外国资本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的矛盾;3.外国资本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成为最主要的矛盾;4.中国人民从此肩负起反对外国资本主义侵略和本国封建统治的双重革命任务;5.中国进入了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二、五口通商章程和虎门条约1844年英国主要内容:从中攫取领事裁判权、片面最惠国待遇和在通商口岸租赁土地房屋拘留等特权。
三、望厦条约和黄埔条约1844年美国和法国主要内容:取得更多的侵略权益四、天津条约1858年夏俄美英法主要内容:1.外国公使进驻北京;2.增开沿海沿江是10处商口岸;3.外国军舰商船可以在长江各口岸通航;4.外国人可以到中国内地游历、通商、传教;5.清政府赔偿英法两国经费各200万两白银,赔常英商损失200万两白银。
五、北京条约1860年俄国主要内容:1.清政府承认天津条约有效;2.增开天津为商埠;3.割九龙司地方一区给英国;4.对英法两国的赔款各增至800万两白银。
天津条与北京条约的共同影响:清政府开始被列强控制,中外反动势力公开勾结,共同镇压中国人民的反抗,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程度加深了。
六、北京条约1860年俄国至19世纪80年代,侵占中国东北和西北150多万平方千米的领土七、马关条约1895年4月日本主要内容:1.割辽东半岛、台湾及其附属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2.赔偿日本军费2亿两白银;3.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日本轮船可以沿内河驶入以上各口岸;4.日本可以在华通商口岸投资设厂,产品运销中国内地免收内地税。
影响:1.中国的领土和主权再一步遭受受严重损失;2.此后帝国主义争相在中国划分势力范围,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3.迫使清政府不得不向列强进行政治大借款;4.新通商口案的开辟使外国侵略势力进一步深入中国内地;5.允许日本在华投资办厂,拓展了其对华资本输出的途径,严重阻碍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6.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的程度大大加深。
近代不平等条约的详细列表
中英 中日 八国
南京条约
马关条约
辛丑条约
时间
1842年
1895年
1901年
①、割香港岛给英国
①、割辽东半岛、台湾 ①、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 和澎湖列岛给日本 参加反帝运动
②、赔款2100万元 内容
②、赔款2亿两
②、赔款4.5亿两白银,以 海关等税收作担保
③、开放广州、福州、 ③拆毁大沽炮台,允许各 ③、增开重庆等为通商 厦门、宁波、上海五处 国派兵驻守北京到山海关 口岸 为通商口岸 铁路沿线要地 ④、英商进出口货物缴 ④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 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 ④、允许日本开设工厂 馆界,允许各国驻兵保 国商定。 护,不准中国人居住 它给中国人民增加了 外国资本主义势力 开始丧失独立自主地位 新的沉重负担,严重损害 深入中国内地 了中国主 中国近代史上第一 中国半殖民地程度 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 个不平等条约 大大加深 地半封建社会
后果
备注
等条约的详细列表
俄国
瑷珲条约
北京条约
北京条约 堪分西北界约记 1860年 1864年
改订条约
1858年
1860年
19世纪80年代
割让中国东北外兴安 中国乌苏里江以东 岭以南、黑龙江以北பைடு நூலகம்、包括库页岛
中国巴尔喀什湖 以东以南
中国西北部
60多万平方公里
40多万平方公里
44多万平方公里
7多万平方公里
不平等条约一览表
据统计,从1842年英国强迫中国签定第一个不平等的《南京条约》起,西方列强在1842~1919年间共迫使中国签定了709个不平等条约,其中英国163个,日本153个,沙俄104个,法国73个,德国47个,美国41个,比利时26个,葡萄牙13个,意大利7个,荷兰5个,奥匈帝国5个,西班牙4个,其他国家68个。
不平等条约的形式名目繁多、五花八门,内容却只有一个——侵犯中国的主权、掠夺中国的领土和财富,反映出当时中国处于殖民地和半殖民地的国际地位。
据统计,从1689~1949年,中国共与外国签定了约1182件左右的书面形式外交文件,其中除正式的条约、和约、界约和协定外,还有所谓的:①“专条”:如中日关于台湾“生番”的《北京专条》;②“合同”,大多数是为解决铁路借款、合办铁路及其他经济事务的,如1898年中美订立的《粤汉铁路借款合同》等;③“章程”,如1843年中英签定的《中英五口通商章程》;④附约(附件):如中日1905年签署的《中日会议东三省事宜条约及附约》等;⑤证明书。
如中国秘鲁废除苛例证明书等;⑥“租约”,如1898年的《中俄旅大租地条约》、《中德胶澳租借条约》等。
这些形式各异的条约及外交文件基本是都是不平等的。
通过这些不平等条约,帝国主义列强在中国攫取了种种特权和利益。
这些特权和利益包括:一、驻军权:根据1901年《辛丑条约》第9款的规定,帝国主义国家在华享有驻兵的特权。
该条款称:“中国国家应允,由诸国分应主办,会同酌定数处,留兵驻守,以保京师至海道无断绝之虞。
今诸国驻守之处系:黄村、廊坊、杨村、天津、军粮城、塘沽、芦台、唐山、滦州、昌黎、秦皇岛、山海关。
”二、内河航行权:帝国主义国家的船只不仅可以在中国领海任意往来,而且可以在中国内河自由航行,如1858年的《中英天津条约》第10款规定:“长江一带各口,英商船具可通商”。
并“准将自汉口溯流至海,选择不逾三口,准为英船通商之区”。
三、领事裁判权:领事裁判权是指一国领事依照本国法律对居住在驻在国领土上的本国公民行使司法管辖权的制度。
初中八年级历史课本中所有的不平等条约
第一次鸦片战争签订一、中英《南京条约》 1842年条约规定:1、中国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港口;2、割让中国领土香港;3、中国赔偿二千一百万。
4、英商进出口货物应缴纳税款必须经过双方协议二、中英《虎门条约》1843年条约规定:1、获得领事裁判权2、片面最惠国待遇3、在通商口岸足底建房的权利三、中美《望厦条约》中法《黄浦条约》 1844年取得了英在中国的同样特权外影响:鸦片战争改变了中国历史发展的进程。
中国不再享有完整独立的主权,中国社会的自然经济遭到破坏,开始从封建社会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鸦片战争成为中国近代历史的开端。
第二次鸦片战争签订一、中英、法、俄、美《天津条约》1858年6月26日签订。
主要内容是:1、外国公使得驻北京。
2、增开南京、汉口、九江等十个通商口岸。
3、外国商船和军舰可以在长江各口岸自由航行二、中英、法、美签订《通商章程善后条约》被迫承认鸦片贸易合法化三、中俄《瑷珲条约》 1858年5月主要是:1、中国将外兴安岭以南、黑龙江以北的60万平方米领土割让给俄国。
2、乌苏里江以东至海的中国土地改由中俄共管。
四、中英、法《北京条约》1860年10月条约规定:1、开天津为商埠。
2、割占九龙司地方一区。
3、增加赔款为八百万两。
五、中俄《北京条约》1860年11月2日签订。
1、中俄共管的乌苏里江东至海的大片中国领土(含库页岛)划给俄国;2、规定蒙、新西北边界,割占巴尔喀什湖以东、以南的大片中国领土;总计40万平方公里六、中俄《改订条约》1881年主要是争夺伊犁河流域的中国领土7万平方公里影响:丧失更多主权,英法美等西方侵略势力由东南沿海一带深入到长江中下游甲午中日战争(1894-1895)一、中日《马关条约》 1895年4月17日签订。
主要是:1、中国承认朝鲜由日本控制;2、日本强占台湾、澎湖列岛和辽东半岛;3、赔偿日本军费二亿两;4、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5、允许日本人在各通商口岸任便设领事馆和工厂;二、中日《交收辽南条约》1895年11月8日签订。
不平等条约
第一次鸦片战争一、中英《南京条约》及附件1.中英《南京条约》《南京条约》共13款,其主要内容如下:(1)割让香港岛。
(2)赔款2100万银元。
(3)五口通商。
(4)协定关税。
2.中英《南京条约》附件为了议定开口通商后的关税税率和其他有关问题,1843年10月,英国又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中英《五口通商章程》和《虎门条约》(又称《五口通商附粘善后条款》),作为《南京条约》的附件。
其主要内容如下:(1)低关税率。
(2)领事裁判权。
(3)片面最惠国待遇。
(4)英国人可在通商口岸租赁土地、房屋和永久居住。
二、中美《望厦条约》和中法《黄埔条约》1.中美《望厦条约》清政府派耆英与顾盛于1844年7月在澳门附近的望厦村签订。
主要内容是:(1)使美国享有英国在《南京条约》及其附件中取得的除割地、赔款外的一切特权。
(2)美国兵船可任意进入中国各通商口岸“巡查贸易”。
(3)美国人在通商口岸“开设医院,建立教堂”,从而便利了美国对中国进行文化侵略。
2.中法《黄埔条约》继美国之后,1844年10月,法国也派特使强迫清政府在停泊于黄埔的一艘法国兵舰上签订了中法《黄埔条约》。
《黄埔条约》使法国除享有美国在《望厦条约》中取得的一切特权外,又增加了法国在通商口岸建造教堂及坟地,中国还要予以保护的条款。
鸦片战争结束以后,以英国为首的西方列强先后强迫清政府签订了《南京条约》、《五口通商章程》、《虎门条约》、《望厦条约》、《黄埔条约》。
这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的签订,给中国社会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在政治上,鸦片战争以前,中国是一个独立自主的封建国家,清政府行使全部主权。
鸦片战争以后,中国的领土、领海、司法、关税、贸易等主权开始遭到严重破坏,中国独立自主的国家地位开始丧失。
在经济上,鸦片战争以前,中国是一个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的封建国家。
鸦片战争以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利用侵略特权,疯狂地向中国倾销商品、掠夺原料,逐步地把中国卷入世界资本主义市场,以小农业和家庭手工业为主要标志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逐步解体。
不平等条约
1、1842.8.中英《南京条约》∶·割香港岛给英国;·赔款2100万银元;·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关税税率,中国须同英国商定。
影响:·它不但破坏了中国的领土主权,而且使它成为英国侵略中国的基地。
·巨额赔款加重了人民的负担,不仅是对中国人民的无耻掠夺,而且开创了侵略者对中国勒索赔款的先例。
·五口的开放,使我国东南沿海的门户被打开了,便利了外国资本主义世界的侵入。
·协定关税的规定,使中国开始丧失了海关的主权,为外国侵略者对中国进行经济掠夺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2、1943.中英签定《五口通商章程》《虎门条约》作为南京条约的补充条约.英国从中取得“领事裁判权”、“片面最惠国待遇”、在通商口岸租赁土地、房屋和永久居住的特权。
3、1944.美国强迫中国签定《望厦条约》。
美国享有英国在《南京条约》及其附件中取得的除割地、赔款外的一切特权,同时还扩大了侵略权益。
如美国兵船可任意到中国各通商港口“巡查贸易”;美国人有权在通商口岸“开设医院,建立教堂”等。
4、1944.冬,中法《黄埔条约》,法国享有美国在《望厦条约》中取得的一切特权,还规定,允许法国天主教在通商口岸自由传教,修建坟地。
清朝地方政府负责保护教堂和坟地。
5、1858.分别与俄、美、英、法签定《天津条约》∶·外国公使进驻北京;·增开牛庄、淡水、南京、汉口等十处为通商口岸;·外国军舰和商船可以在长江各口岸自由航行;·外国人可到中国内地游历、经商、传教;·清政府赔偿英法两国军费各200万两白银,赔偿英商损失200万两白银。
6、1960年,与英法分别签定《北京条约》.第二次鸦片战争结束.条约内容:·请政府承认《天津条约》继续有效;·增开天津为商埠;·割九龙司地方一区给英国;·准许华工出国;·对英法两国赔款各增至800万两白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各国的不平等条约(一)中国自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中国与其他国家签订了一系列的条约,一般认为其中绝大部分都是不平等的。
从条约的签订上看,是经过双方的交涉谈判、共同宣布的平等协定,但实际上两国的谈判总是经过了一场战争——早已腐朽没落的清帝国在对外经济与国防上不是近代帝国主义国家的对手,一场战争下来中国政府很少能从战争中占到什么“便宜”,反而让其他国家取得战争的主动,迫使中国政府以谈判为手段以避免更大的损失;中国政府的代理人往往在谈判时只有“接受”与“不接受”这样的选择,这些代理人作为一个专制帝王派来的代表,只能为了皇族的利益去签订这些条约。
目前,中国的史学界大多将自1949年以前签订的不平等条约划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1840年—1860年)这一阶段既是中国由君主专制社会走向半殖民社会的开端,也是列强在中国建立殖民体系的形成阶段。
在这一阶段中,《南京条约》的签定标志着中国不平等条约体系的建立与初步形成。
《南京条约》又与《望厦条约》、《黄埔条约》构成了中国不平等条约体系中最重要的奠基石。
通过这三个不平等条约,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三个资本主义国家:美、英、法三国在中国取得了如下权利: 1. 取得自由对外贸易的通商权与片面最惠国待遇。
2. 取得协定关税的权利。
3. 取得取得在华传教、租地建房的权利。
4. 取得领事裁判权。
5. 取得部分中国领土的占有权。
这些不平等权利构成了中国最早的不平等条约体系,无论是今后的租界、内河巡航、高额赔款都不过是上述权利的延续、发展与补充。
1853年在上海的一场小刀会起义令英国人取得了控制中国海关的绝佳机会;第一次鸦片战争后14年,英法为扩大在华权益再度挑起第二次鸦片战争,这场持续4年的战争带来了一系列新的条约:•中英、中法、中美、中俄《天津条约》、中俄《瑷珲条约》(1858年)•中英、中法、中俄《北京条约》(1860年)这次战争带来的新的不平等条约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的程度,欧美各国又取得了一些新的条约特权: 1. 胃口大开的领土要求。
2. 扩大对外贸易窗口的要求。
3. 内河航运权。
4. 鸦片贸易合法权。
5. 内地自由行动权。
6. 劳工出国权。
这一时期的不平等条约大多围绕着贸易而进行,对于当时的资本主义国家而言,工业革命后生产力的提高带来了大量的商品,在本国市场销售商品取得利润不能完全满足资本家的欲望,因而就要开辟新的海外市场。
所以各国采用的都是自由贸易的经济方针,政府制定的对外政策无不以扩大贸易对象,实现商品输出为主要目的。
打开中国的大门,建立殖民地,要求五口通商、协定关税都是这一方针的具体体现。
面对顽固不愿开放的清朝政府,各国就采用了先以武力手段迫使中国政府谈判,再取得交易特权与商品市场。
第二阶段(1860年—1919年)漫画中,世界强权正在分割中国这块大饼在《北京条约》签订之后,清帝国进行了一场洋务运动的变革;在1860以后的一段时期内,清政府“内外祥和”,称之为“同治中兴”。
但是,好景不长,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相继进入帝国主义阶段。
1876年因马嘉理案签订烟台条约。
1883年,法国为侵略越南而挑起战争。
在这场被称为中法战争的战争中,清军于马尾海战大败后在陆地战场上取得了决定性胜利,此时清政府却主张趁胜求和。
1885年李鸿章和法国公使巴德诺签订了丧权辱国的《中法新约》。
这场战争显示了洋务运动的成绩,更暴露了洋务运动的严重不足。
此时,日本正处于明治维新时期;他们制定了入侵中国的“大陆政策”,并通过不断扩军备战一步步实施他们的计划。
在一切就绪之后,1894年,日本发动了日本称为日清战争的甲午中日战争。
由于清政府的腐朽,战争迅速失败。
1895年李鸿章和伊藤博文在日本马关春帆楼签订了《马关条约》此后,列强在中国大肆划分势力范围,强占租借地,中华民族同外国矛盾日趋激化。
以“扶清灭洋”为口号的义和团运动迅速在中国北方兴起(南方也有类似性质的运动,规模较小)。
义和团运动在反侵略也极端排外,仇视一切外来事物;在华北四处杀害外国人与信仰基督教的中国人,烧毁教堂、铁路等一切跟外国有关的事物。
外国人纷躲入使馆避难。
列强以保护侨民为名,英法美俄德日意奥八国联合起来,组成联军进入中国,在天津登陆后向北京进发。
清政府则以“义和团可用”,让义和团及清兵在北京围攻外国使馆,并向十一国宣战。
八国联军攻入北京后,清皇室仓皇离开;并以政府之前是被义和团胁持为名,由李鸿章出面跟列强求和。
义和团则被中外联合剿杀。
同时俄国更乘机占领中国东北。
1901年,李鸿章代表清政府同11国签订了《辛丑条约》。
因为列强之间的矛盾,中国免于被瓜分。
但条约对中国处以惩罚性的条款,包括容许外国在北京至天津驻兵,并对各国赔偿大额军费。
李鸿章不久病死。
这个条约进一步削弱清政府的统治。
第三阶段(1919年—1949年)《辛丑条约》签定时的合影。
在这一阶段,在中国植根近80年的不平等条约体系开始遭到动摇:早先苏联宣布废除沙皇俄国与中国签订的不平等条约(历来传闻如此,但是没有证据证明苏联做到了这点,或者作出过这个声明。
);国内民主意识与救亡图存观念日益上涨,大规模的群众集会此起彼伏。
令当时的北洋政府受到极大压力。
1919年爆发的五四运动展现出中华民族不甘于受人宰割的决心,其结果是远在法国召开的巴黎和会上,中国代表没有在破坏中国权益的《凡尔赛和约》上签字。
此后不久,随着联俄容共的实现,中国国民党领导进行北伐。
自1927年中华民国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中国大陆上出现了持续不断的权力收回与“改订新约”运动,使得中国的民族自尊心得到极大满足。
这一时期掌握国家政权的政府虽不敢彻底废除所有的不平等条约,但已经对部分国家主权展开收回行动。
其主要活动为:国民革命军接管英国租界1. 收回租界:包括1927年1月国民政府下令收回发生一三惨案事端的汉口、九江的英国租界;1930年10月1日收回英国占领的威海卫;1931年1月15日收回比利时在华租界。
2. 收回关税主权:改订新约运动的成果之一;1933年国民政府实行新税则,标志着中国基本实现了关税自主。
3. 废除领事裁判权与最惠国待遇。
但这一系列的活动并没有彻底让中国摆脱半殖民半封建社会的状况,这是由于当时的中国国力依然不足以与世界强国对抗,政府害怕面对废除不平等条约后各国可能做出的强烈反应甚至是动用武力;国民政府需要有外国的经济、外交上的支持,不可能接受被国际孤立的形势。
因而在20世纪30年代后,不平等条约的体系反而再次加强,但各国也已经不再采用武力威胁的手段,转而以一定的经济利益或一些对中国而言无关大局的利益来换取特权,或者先制造舆论优势渲染签订条约的利益。
如何梅协定就是日本先制造“华北独立”的事端,再通过舆论向外界诠释华北不设防带来的好处,最终使国民政府接受协定。
不久,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由于中国与意、日为交战方,因此废除了在华的不平等条约。
为了维持反法西斯同盟的稳定,1943年1月11日美国和英国分别与中华民国签署《中美新约》、《中英新约》,自愿放弃在同盟国中国的特权。
1949年9月,在北平召开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通过了《共同纲领》,其第55条公开宣布“对于国民党所订的各项条约和协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应加以审查,按其内容,分别予以承认,或废除,或修改,或重订。
”一览表下面列出了部分中国政府或大多数中国人认为是不平等的条约。
1. 中俄蒙协约(民国4年(1915年)6月7日,中国与俄国,签约地点:外蒙古,恰克图) 2. 民四条约(二十一条)(民国4年(1915年)5月25日,中国与日本,签约地点:北京) 3. 满洲里界约(1911年(宣统3年)12月20日,中国与俄国,签约地点:满洲里) 4. 中英续订藏印条约(1906年(光绪32年)4月27日,签约地点:北京) 5. 中日会议东三省事宜正约(1905年(光绪31年)12月22日,签约地点:北京) 6. 辛丑条约(1901年(光绪27年)9月7日,签约地点:北京)'当年法国强租'广州湾'的租借地图'当时入侵广州湾的法国兵。
7. 广州湾租界条约(或中法互订广州湾租界条约)(时间:1899年(光绪25年)11月16日;签约地点:广州湾;中国与法国)【注;广州湾今广东湛江市】8.订租威海卫专条(时间:1898年(光绪24年)7月1日;签约地点:北京;中国与英国)【注;威海卫今山东威海市】9. 展拓香港界址专条(时间:1898年(光绪24年)6月9日;签约地点:北京;中国与英国)10. 中俄旅大租地条约(1898年(光绪24年)3月27日,签约地点:北京。
1898年5月7日在俄国彼得堡签订了《续订旅大租地条约》)11. 中德胶澳租界条约(1898年(光绪24年)3月6日,北京;中国与德国)12. 中日通商行船条约(1896年(光绪22年)7月21日,签订于北京)13. 中俄密约(1896年(光绪22年)6月3日,莫斯科)14. 马关条约(1895年(光绪21年)4月17日,马关,与日本)15. 中英会议藏印条款(1890年(光绪16年)3月17日,印度加尔各答;补充修订:1893年12月5日,大吉岭)16. 中葡和好通商条约(1887年(光绪13年)12月1日,与葡萄牙,北京)17. 中英烟台条约(1876年(光绪2年)烟台;中国与英国)18. 中日北京专条(1874年(同治13年)10月31日)19. 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记(1864年(同治3年)10月7日,塔尔巴哈台)20. 中德通商条约(1861年(咸丰11年)9月2日,天津)21. 北京条约a) 中俄北京条约(1860年(咸丰10年)11月14日,北京)b) 中法北京条约(1860年(咸丰10年)10月25日,北京)c) 中英北京条约(1860年(咸丰10年)10月24日,北京)22. 天津条约a) 中法天津条约(1858年(咸丰8年)6月27日,天津)b) 中英天津条约(1858年(咸丰8年)6月26日,天津)c) 中美天津条约(1858年(咸丰8年)6月18日,天津)d) 中俄天津条约(1858年(咸丰8年)6月13日,天津)23. 中俄瑷珲条约(1858年(咸丰8年)5月28日,瑷珲)24. 上海英法美租界租地章程(1854年(咸丰4年)7月5日,上海)25. 中俄伊犁塔尔巴哈台通商章程(1851年(咸丰元年)8月6日,伊犁)26. 黄埔条约(1844年(道光24年)10月24日,与法国,黄埔)27. 望厦条约(1844年(道光24年)7月3日,与美国,望厦)28. 虎门条约(1843年(道光23年)10月8日,与英国,虎门)29.南京条约(1842年(道光22年)8月29日,与英国,南京)关于《尼布楚条约》:从历史上看,当时的中国与俄国,政治上是相互独立的,经济上也没有依赖,军事上也没有弱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