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2010_2011学年上册语文第7周教案

合集下载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7《呼风唤雨的世纪》教案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7《呼风唤雨的世纪》教案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7《呼风唤雨的世纪》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呼风唤雨的世纪》这篇课文的内容。

2.理解文章中的主要事件和人物。

3.掌握课文中生僻词语的读音和意思。

能力目标1.提升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2.培养学生的语文表达能力。

3.锻炼学生的思维逻辑能力。

情感目标1.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欣赏能力。

2.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3.培养学生的积极乐观态度。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主要事件和人物的理解。

2.生僻词语的学习和记忆。

难点1.理解文章中的暗示和含义。

2.联系课文内容进行思维拓展。

三、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通过引入一些和课文相关的图片、音频或视频来激发学生对课文的兴趣,引导学生猜测课文内容。

第二步:课文学习1.学生跟读课文,教师解释生词和语法结构。

2.分组讨论课文中的主题和人物性格。

3.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深入思考课文背后的含义和主题。

第三步:拓展延伸1.给学生布置相关阅读任务或写作任务,拓展课文内容。

2.学生展示自己的思考成果,进行讨论和交流。

第四步:课堂小结教师对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进行总结,强调知识点,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

四、课后作业1.用一句话总结本课的主题。

2.背诵课文中生僻词语的读音和意义。

3.按要求完成阅读或写作作业。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教学目标达成情况,学生的表现和反馈情况等进行总结和反思,为下节课的教学提供参考。

以上是本节课《呼风唤雨的世纪》的教案,老师们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适当调整,让课堂更加生动有趣,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提高学习效果。

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教案设计

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教案设计

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教案设计一、单元目标1.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文章表达的情感。

2.学会本单元的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4.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人和事,学会关爱他人,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二、教学内容1.课文:《我不能忘记》、《小英雄雨来》、《难忘的一课》2.习作:写一篇关于关爱他人的故事3.语文园地:词语盘点、日积月累、我爱阅读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学会生字词,培养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能力。

2.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人和事,学会关爱他人。

四、教学步骤第一课时:《我不能忘记》1.导入新课教师简要介绍课文背景,引发学生兴趣。

2.自读课文学生自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教师引导学生谈谈对课文的理解,分享自己的感受。

4.学习生字词教师讲解生字词,学生跟读并组内交流。

5.课后作业完成课后练习题。

第二课时:《小英雄雨来》1.复习导入复习上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进入新课。

2.自读课文学生自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3.课堂讨论教师引导学生谈谈对课文的理解,分享自己的感受。

4.学习生字词教师讲解生字词,学生跟读并组内交流。

5.课后作业完成课后练习题。

第三课时:《难忘的一课》1.复习导入复习前两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进入新课。

2.自读课文学生自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教师引导学生谈谈对课文的理解,分享自己的感受。

4.学习生字词教师讲解生字词,学生跟读并组内交流。

5.课后作业完成课后练习题。

第四课时:习作指导1.习作要求教师讲解习作要求,引导学生明确写作目标。

2.习作指导教师给出写作建议,指导学生进行写作。

3.学生写作学生根据习作要求进行写作。

4.习作展示与评价学生展示习作,教师组织评价。

第五课时:语文园地1.词语盘点教师带领学生学习本单元的生字词。

2.日积月累3.我爱阅读学生分享自己的阅读感悟,教师点评。

2.单元检测教师进行单元检测,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

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教案

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教案

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教学设计该单元围绕“成长的故事”这个主题编排了《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那片绿绿的爬山虎》《乌塔》《尺有所短寸有所长》这四篇课文。

四篇文章多角度、多层面地引导学生阅读不同的人成长中的故事,学习他们在成长中获得的经验,从而改正自身的缺点,帮助自己成长。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通过讲述周恩来少年时代立下“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志愿的原因来启发我们进行思考:为什么而读书?这是个本源的问题,最终会涉及到我们对待学习的态度,值得每个同学深思。

《那片绿绿的爬山虎》向我们讲述了作者初中时代的事情,让我们在感受叶圣陶和蔼可亲、平易近人的性格的同时,学习他认真修改作文的态度,明白做人就要像作文。

《乌塔》向我们描绘了作者旅游途中遇到的12岁的小姑娘乌塔。

乌塔异于普通小孩的思维在让作者诧异感叹的同时也给我们带来思想的冲击。

阅读这篇课文时我们应该认真思考,仔细分析,学习乌塔小姑娘的优点,同时改正自己的不足,争取在学习改正中进步。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是两篇书信,主要讲述张国强对自己获奖后的遭遇的诉苦以及柯岩老师的劝解。

在这一问一答间,我们不禁明白:有时你觉得是你的朋友在嫉妒你,殊不知可能是你自己骄傲自大,赶跑了自己的朋友。

那真正的情况到底是什么样的,就需要我们认真思考,从自身分析起来,找出真正的原因,从源头上解决。

若果真是自身的原因,就一定要明白“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我们一定要认识到自己的缺点,学习别人的优点。

《语文园地七》安排了4个板块的内容。

“口语交际·习作”根据“成长的故事”这个主题,提供了几个交流、习作选项,让我们在回顾课文的同时,能更加深入地理解课文内容,学习文中的道理。

“我的发现”是两位小朋友学习课文时发现的东西,可供同学们学习思考。

“日积月累”提供了一些做人做事的名言警句,学习这几句名言警句时除了学习它的内容,它传达的道理,我们还可以选取一两句作为自己的人生格言。

知识与能力1.会认28个生字,会写25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和睦、燥热”等生难词语。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教案7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教案7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教案说明一、本教案包括一下内容:1.学生基本情况2.本册教案内容3.本册教案进度4.本学期活动课计划5.教案具体措施6.本学期教案情况总评7.课时教案设计二、备课要作到备“课标”、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特别要注重学生学法的设计。

三、凡任课教师,必须超前一周备课,教案编写后必须经年级组长或教务主任签字后方可实施。

四、本教案设计方案完成后,其末交本校教务处评定成绩后存入本人业务档案。

一、学生基本情况分析二、本册教案要求本册通过精美的选文,在语言学习过程的熏陶和感染中,培养学生丰富的情感、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价值观。

在识字写字、课文阅读教案、口语交际、作文、综合性学习等学习和活动中,全面达到中年级的阶段教案目标。

1.认字200个,会写200个,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

2.会使用字典、词典,有独立识字的能力。

能用钢笔熟练书写正楷字,用毛笔临摹字帖。

3.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表达情意的作用。

5.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能复述叙事性课文的大意。

6.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收藏并与同学交流图书资料。

7.在交谈中能认真倾听,养成向人请教、与人商讨的习惯。

听人说话能把握主要内容,并能简要转述。

能清楚明白地讲述见闻,并说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8.留心周围事物,勤于书面表达。

能把内容写得比较清楚、比较具体。

会写简短的书信便条。

能修改习作中有明显错误的词句。

9.在综合性学习活动中,有目的地搜集资料,提出不懂的问题,开展讨论,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三、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四年级语文(上册)教案进度表原州区教研室四、本学期活动课计划1、观潮一、教案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理解、积累并运用课文中描写潮水的语句。

熟读成诵部分语句。

2、体会作者留心观察,抓住事物特点有顺序的描写方法。

3、学会按一定的顺序、抓住特点观察事物的方法。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阅读、思考交流、熟读成诵的学习,体验边读边想的朗读方法。

统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课时教案

统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课时教案

统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课时教案一、教学目标1.能够正确朗读课文,把握故事情节,理解故事主题。

2.能够用自己的语言表述故事内容,理清故事情节,展开想象。

3.能够运用所学词汇和句型进行口头表达,提高口头表达能力。

二、教学重点1.理解并正确朗读本节课的课文。

2.用自己的语言简述课文的主要内容。

三、教学难点1.运用所学词汇和句型进行口头表达。

2.理解课文中的隐含意思,引导学生进行深层次阅读和思考。

四、教学准备1.课文教材《×××》2.课文录音3.教学反馈表格4.黑板、彩色粉笔五、教学过程1. 热身(10分钟)•通过游戏、歌曲等方式让学生放松情绪,进入学习状态。

2. 导入(5分钟)•引入本节课的话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3. 听读课文(15分钟)•播放课文录音,让学生跟读课文,帮助学生熟悉课文内容和语音语调。

4. 分组朗读(10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在小组内互相朗读课文,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语音表达能力。

5. 口头表达(15分钟)•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简述课文的主要内容,引导学生发表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和看法。

6. 考察(10分钟)•针对学生的口头表达和理解能力进行点评,及时纠正错误,帮助学生提高语文表达能力。

7. 作业布置(5分钟)•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完成相关练习或写一份读后感,以巩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六、课堂小结•本节课主要通过听读、口头表达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提高口头表达能力和阅读理解能力。

以上是本节课的教学安排,希朿学生们在老师的精心指导下能够更好地掌握本节课的内容。

新人教版部编本四年级上册语文第7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部编本四年级上册语文第7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部编本四年级上册语文第7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新人教版部编本四年级上册语文第7课《长城》是一篇描绘中国著名文化遗产——长城的散文。

文章通过作者的实地参观,表达了对长城的赞叹和对中华民族伟大精神的赞美。

课文语言优美,富有感染力,插图生动形象,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民族自豪感。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能力,对于描写性文章有了一定的认识和理解。

但学生在理解课文深层含义和描绘性语言方面可能存在一定困难。

此外,学生可能对长城的历史和文化背景了解不多,需要在教学中进行补充。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主要内容,体会作者对长城的赞叹和中华民族伟大精神的赞美;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等方式,提高阅读理解和写作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自豪民族文化的情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主要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2.难点:理解课文中的描绘性语言和文化背景,引导学生深入体会课文。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频、视频等手段,营造情境,引导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长城的壮丽;2.问题驱动法: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3.小组合作学习:学生分组讨论,互相交流,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六. 教学准备1.课文课件:制作包含课文内容、图片、音频等多媒体课件;2.相关资料:收集关于长城的历史、文化背景资料;3.教学用具:黑板、粉笔、投影仪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长城的图片,引导学生说出对长城的印象。

然后简要介绍长城的历史和文化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课文,让学生感受课文的语言美。

学生自读课文,注意生字的读音和词义。

3.操练(10分钟)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讨,如“课文中的描绘性语言有哪些?”“作者为什么赞叹长城?”“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等。

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教案(教科版)-精选文档

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教案(教科版)-精选文档

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教案(教科版)14哈尔威船长教材简析《哈尔威船长》的作者是法国著名作家雨果。

文章讲述了一个惊心动魄、感人至深的故事。

“诺曼底”号轮船在海上失事了。

在一片惊恐混乱中,船长哈尔威临危不惧,镇定自若地指挥船员营救旅客。

船上所有的人都获救了,而他自己却忠于职守,随着沉船被海水吞没。

哈尔威船长危难时刻从容镇定、指挥有方、舍己救人的崇高形象,永远留在人们的心里。

哈尔威船长是一个不折不扣的英雄。

课文中蕴涵着的“舍己为人”的思想内涵就是本单元的主题。

如何引导学生在学习语言文字的同时受到丰富的人文内涵的熏陶感染,是本课教学的重点。

教学目标1.读懂课文内容,通过人物的对话、动作、神态等描写,体会哈尔威船长舍己为人,忠于职守的优秀品质和人格魅力。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最后3个自然段。

3.认识9个要求会认的生字,掌握13个要求会写的生字。

教学重、难点1.通过人物的对话、动作、神态等描写,体会哈尔威船长的优秀品质。

2.引导学生与文本的情感产生共鸣并得到升华。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第1课时一、导入新课故事导入,铺垫情感(有条件的配上图片和音乐)。

师讲述:在157年前的一个夜晚。

大海上夜色正浓,薄雾迷漫。

一艘在当时看来既漂亮又安全的大船——“诺曼底”号在海上缓缓行驶着。

大约凌晨4点钟,突然,沉沉夜雾中出现一个小黑点,它似一个幽灵,又仿佛一座山峰。

它穿破黑暗,在一片浪花中向“诺曼底”号飞驶而来。

接下来会发生什么呢?我们到课文中去看一看。

师板书课题。

二、初读感知1.轻声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边读边想本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3.小组内读书并交流课文的主要内容,初步感受文章表现了哈尔威船长舍己为人、忠于职守的优秀品质。

三、细读理解,激发情感(一)自由读课文前6个自然段。

边读边想:发生撞船事件的原因,为何后果如此严重。

2.汇报交流,师生共同梳理。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7《呼风唤雨的世纪》教案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7《呼风唤雨的世纪》教案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7《呼风唤雨的世纪》教案一、教学目标1.能够理解课文《呼风唤雨的世纪》大意,并感受到人类科技进步带来的益处。

2.能够正确朗读课文内容,把握语言的语调和节奏。

3.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对文中的生词和句子进行分析和理解。

4.能够发表自己对新时代科技发展的看法,并与同学们进行讨论交流。

二、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内容,掌握关键词汇的意思。

2.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语言的节奏和语气。

三、教学方法1.教师讲解:通过简单讲解课文内容,引导学生理解。

2.问答互动:提问学生问题,引导学生参与讨论。

3.小组合作:让学生在小组内进行讨论、分享看法。

4.朗读练习:让学生进行交替朗读,练习语音语调。

四、教学准备1.课文《呼风唤雨的世纪》的课本及教辅资料。

2.教师准备的课件或者教学笔记。

3.学生准备的课本、笔记和课外阅读材料。

五、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1.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内容,做相关知识点复习。

2.利用教具或教材中的图片、视频等展示新课主题,激起学生的兴趣。

第二步:学习新课1.讲解课文《呼风唤雨的世纪》的内容,重点解释生词和难点句子。

2.让学生跟读课文,纠正发音和语调错误。

3.分组讨论课文内容,提出问题并引导学生思考。

4.教师根据学生的反馈进行总结,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第三步:拓展活动1.让学生发表自己对课文内容的看法,鼓励表达个人观点。

2.设计小组活动,让学生展示对科技发展的思考和探讨。

3.引导学生对课文中提到的科技产品进行更深入的研究和了解。

第四步:作业布置1.布置相关的阅读和写作作业,巩固课堂所学知识。

2.预习下节课内容,做好相关准备。

六、课堂评价1.通过学生的课堂表现和讨论,评价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2.重点评价学生对课文中科技发展的看法和思考能力。

3.鼓励学生勇于表达自己的想法,不断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和批判思维能力。

七、教学反思1.回顾课堂教学过程,总结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和问题。

2.根据学生反馈和表现,调整教学方法和内容,改进教学效果。

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教案

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教案

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课文中的新词,掌握其词义及发音。

2.通过阅读,理解课文中的内容,能够用自己的话简单表述故事情节。

3.听懂教师和同学之间的对话,能够表达自己的观点。

教学内容阅读理解教师先放一些图片,让学生猜测图片内容,教师在黑板上写出大概的描述,提醒学生仔细看图,并尝试猜测。

接着,教师让学生展开想象,猜想图片的情境,并结合图片描述自己的想法。

例如,黑板上的描述为:一个小男孩正在草地上玩球。

学生可以猜测这个小男孩叫什么名字、为什么会来到这里,他的家人呢?等等。

然后,教师介绍今天的课文《隔壁的太太》,并对生词进行解释。

接着,教师放下一张插画,让学生回答一下问题:1.画面中有谁?2.它们在做什么?3.他们的表情是什么?接下来,教师开始讲解文本内容,并提示学生对于其中的不懂的内容可以随时提问。

讲解过程中,教师会询问学生一些问题,以检查他们理解的情况。

最后,教师要求学生阅读课文,并回答一下以下问题:1.故事的主人公是谁?2.故事的情节是什么?3.主人公为什么会去太太家借鸡蛋?4.故事的结局是什么?听力练习教师播放一段对话,让学生听一段对话,然后通过对话内容回答问题。

例如:A: 你最近怎么样啊?B: 我还不错。

工作挺忙的,但很开心。

A: 是吗?有什么好事情发生了吗?B: 我的姐姐刚刚生了个可爱的宝宝!A: 恭喜恭喜!你打算去看望他们吗?B: 当然了!我都已经买好了礼物了。

之后,教师可以问学生:1.两个人在谈什么?2.为什么B很高兴?3.什么让B更加高兴?4.B准备为谁准备礼物?语法训练教师开始讲解形容词的用法。

这里以“高兴”这个词为例子,讲解对“高兴”这个词使用形容词的情况。

例如:“我感到很高兴”中,“高兴”这个词在句子中扮演的是名词角色,即做主语或宾语。

如果形容这种感觉时,要使用形容词。

例如:“我感到很高兴”就可以说成“我感到很快乐”。

教师可以请学生在书写作业时,将课文中相关的形容词写出来,并自己造句。

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教案

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教案

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教案25.《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学习生字、新词。

2、通过反复朗读,知道周恩来为什么会立下“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原因。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感情。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我想了解一下,你们是为什么而读书呀?指名说。

2、你们每个同学都有自己的读书目的。

有的目的很现实,有的很崇高。

我们敬爱的周恩来总理在跟你们一般大小时,也提出了他的学习目的,那就是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3、出示课件:读。

4、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第25课,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学生齐读。

5、对于课题你有什么疑问?指名说。

①为中华之崛起而书,是什么意思?——用你自己的话说说师引导:那就是说周恩来的读书目的是为了——②周总理为什么要说“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呢?二、初读课文,学习字词。

1、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①读准生字,遇到不懂的生字和词语,可以借助工具书或请人帮忙。

②想一想周总理为什么要说“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呢?学生自由读课文,教师巡视,并相机指导学困生。

2、下面我们就来检查一下生字。

吵嚷惩处巡警轧死撑腰训斥模范帝国振兴中华耀武扬威得意扬扬铿锵有力疑惑不解衣衫褴褛①生字中“嚷、惩、铿、锵”是后鼻韵,“范、巡”是前鼻韵。

重点是多音字“处”(马上在书上注音。

)②反馈交流,词语方面重点检查“吵嚷、巡警、耀武扬威、得意扬扬”等词语的意思。

3、周总理为什么要说“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呢?①指名2——3人回答。

②能不能用书上的一个话来说明?③板书:中华不振三、深入研读,感悟“中华不振”。

1、感悟"中华不振"师:请同学们仔细读课文,一边读一边体会,你是从哪些地方读出“中华不振”的,用笔划一划,并读一读。

好的可同桌先交流。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教师巡视课堂,相机指导。

2、师:挑你感受特别深的地方读给大家听。

★可能感悟到的几个方面:――从伯父的话语中看出“中华不振”。

――从周恩来一连串问题中看出“中华不振”。

「统编人教版」四年级上语文第七单元课教案讲解

「统编人教版」四年级上语文第七单元课教案讲解

由于这一时期的教学工作逐渐转向数字化和网络化,越来越多的优秀教育资源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其中「统编人教版」四年级上语文第七单元优质精品课依靠其独特的教学形式和内容特色,不断创新教育教学的方式和方法,在教育领域受到了广泛的认可和好评。

四年级上语文第七单元所涉及的内容是「议论文」,涵盖了人们生活中各种热门话题,比如:健康饮食、趣味运动、美丑标准等。

这些议题都是与孩子们的个人兴趣和经验紧密相关的,可以很好地切入孩子们的情感,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课程内容。

此次教学课程的教学目标是通过理解节日的意义,为节日增添生活的情趣。

针对上述目标,教师应该采取哪些措施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采用启发式教学方法,使学生自主探究,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兴趣。

针对这个课程,根据学习目标的需要,老师进行了如下的教学设计:导入课程主题,激发学生兴趣。

教师可以通过问答的形式进行导入,让学生们思考为什么要过节,节日在我们生活中扮演着什么样的角色等问题。

在提出问题时,可以采用多种形式,比如图片展示、视频播放等方式,来吸引学生的兴趣和注意力。

教师通过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在探究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采用问答和小组讨论等方式,让学生们自主探究和思考。

通过开放性问题的提出,鼓励学生们自主思考,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教师为学生提供相关的背景知识。

在学生自主探究的过程中,教师也可以对学生已掌握的基础知识进行追问和深化。

基础上,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多的相关背景知识,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课程内容。

教师通过创造性的教学活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课程设计中,教师可以选择一些具有创造性和趣味性的活动和游戏,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课程内容。

例如,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互动环节、进行角色扮演等等。

教学设计之下,「统编人教版」四年级上语文第七单元的专业教案,更具有可读性和可操作性,老师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教学情况进行适当调整,并根据学生不同的需求制定个性化教学方案。

部编版四上第7周教案

部编版四上第7周教案
课题
古诗三首第3课时
课型
新授课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的生字词。
2.在明白古诗意思的基础上理解诗中所含的哲理。
3.背诵古诗。默写古诗《雪梅》。
重点
1.在明白古诗意思的基础上理解诗中所含的哲理。
2.背诵古诗。默写古诗《雪梅 》。
难点
背诵古诗。默写古诗《雪梅 》。
教学时间、时数
10月15日 星期15第7节课
教具
PPT课件
教学手段、方法
引导点拨法、朗读理解法、合作探究法、自学法、背诵法
教学过程
一、学习古诗《雪梅》
(一)看图片、赏雪梅(课件出示20)
同学们,老师为大家准备了几张图片,我们一起
来静静地欣赏。
师:你知道这是什么花吗?那你知道这种花在什么时节开吗?
生答:梅花
师:说得对!这是梅花,在冬天开放,很美丽。特别是雪中的梅花更惹人喜欢。自古以来,人们把雪和梅作为报春的使者。可是,雪和梅却争执起来了,怎么回事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雪梅》这首诗中去探个究竟。 (教师板书:《雪梅》)
(二)抓字眼,明诗意
1.(师指名读古诗)其他同学一边听一边思考,你们从这首诗中读懂了什么。
2.师:四人小组合作交流,你们从这首诗中读懂了什么?
3.师:谁来说说你从这首诗中读懂了什么?
横看成岭侧成峰:横着看,庐山是一条山岭,连绵不断;侧着看却仿佛变成了一座山峰。(课件出示17)(教师板书:横 岭 侧 峰 )(教师板书:变幻莫测)
(生配乐朗读)
2.谈感受。
师:如果此时你就是诗人,来到这深秋傍晚的江边,领略到这安静的、优美的景色,你有什么感受?
(指名说感受)
五、拓展延伸,积累语言。(课件出示10)

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七单元教案(教学设计)

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七单元教案(教学设计)

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七单元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1.能够正确朗读课文,并能够理解课文的大意;2.能够正确书写生字,并能够独立完成课后练习;3.能够认识和理解课文中的生词,能够在合适的语境中正确运用;4.能够初步了解和理解作文的要求,初步培养自己的书写能力。

过程与方法目标1.能够合理安排学习时间,自觉进行预习和复习;2.能够主动参与课堂讨论和交流,积极表达自己的观点;3.能够在老师的引导下进行小组合作,互相帮助,互相学习;4.能够认真完成作业,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理解课文的内容,正确书写生字;2.难点:独立完成课后练习,初步了解作文的要求。

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 教学内容•课文学习:通过朗读、理解课文《小红的烦恼》,培养学生的语感。

2.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学生能够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难点:理解课文中的生词,能够正确运用。

3. 教学准备•课文PPT、课本、黑板、粉笔等教学工具。

4. 教学步骤1.初步导入:观看课文图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课文朗读:教师朗读课文,学生跟读并理解课文内容。

3.生词讲解:解释课文中的生词,让学生掌握词义。

4.情感抒发:引导学生谈谈自己的感受,展开课文主题讨论。

5. 课后作业•完成课后练习。

第二课时1. 教学内容•作文指导:引导学生初步了解作文的结构和要求。

2.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引导学生写一篇简短的作文。

•难点:初步掌握作文写作技巧和结构。

3. 教学准备•作文纸、笔、黑板、粉笔等教学工具。

4. 教学步骤1.引入作文:让学生看一幅图片并写下自己的感想。

2.作文结构:讲解作文的开头、主题、结尾等部分构成。

3.写作指导:提供写作要点和范文,引导学生进行写作练习。

4.作文展示:部分学生进行作文展示,互相评价。

5. 课后作业•完成作文练习。

四、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课文学习和作文指导,旨在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提高他们的写作水平和表达能力。

四上第七单元教案

四上第七单元教案

第七单元【单元导读】日子一天天过去,我们一天天长大,在成长的过程中,我们有过获得成功的喜悦,有过遭受挫折的烦恼,也遇到过困惑不解的问题。

让我们来认真阅读本组课文,并联系生活实际进行综合性学习,在成长的故事中体验成长的快乐,思考成长中的问题,留下成长的足迹。

通过学习本单元课文,让学生树立热爱祖国的思想,培养独立自主的能力,养成正确认识优点与缺点的习惯。

25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认识8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帝国主义、伯父、振兴中华”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深入体会文中人物的思想感情。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课文,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本课知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树立为国家繁荣和民族富强而刻苦学习的远大理想,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二、教学重点在阅读中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难点了解当时的社会背景,深入体会少年周恩来立志“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原因。

四、教学时间2课时第一课时一、课时目标整体感知全文。

二、导学过程(一)谈话导入同学们,你们有没有想过你为什么读书?为功名?为利禄?为修身?这些未免太局限于个人得失了。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当年年仅12岁的周恩来给了我们一个不一样的回答——“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为什么他会立下如此远大的志向呢?让我们学习这篇课文,共同感受少年周恩来的这份赤诚的爱国之情。

(二)预习要求1.自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把感受较深的地方作上标记,并写上自己的体会。

2.利用工具书自学生字新词。

3.在小组内交流学习的收获及自己不懂的地方。

(三)学情检测(1)题目解析“崛起”是“兴起”的意思,“之”的意思是“的”,题目的意思是为中华的兴起而读书。

这是少年周恩来从小立下的志向,要为祖国的兴盛和民族的振兴而学习,本文以周恩来的这句话为题,直接点明了中心。

(2)学生自读课文,交流初读的感受。

生1:我真的很佩服周总理,12岁就立下了志向报效祖国,我要向他学习。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教案设计(共5课时)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教案设计(共5课时)


(1)想一想:白天军务繁忙,到了静夜
悟画面
面对边塞荒凉的关山和一轮明月,那些背井离
之悲哀。
乡,长途跋涉来驻守边关的征人们,会想什么
呢?(家 亲人)
(2)补诗句:
师:不知何处传来悠扬的芦笛声,引得征
想象画
人直往家乡的方向望。他们望到了什么? 面体会作者
他们什么心情?体会失望、悲伤。 读出语 表达的思想
的话说说这两句诗的意思。
(生有节奏
8.指导朗读朗读整首诗。
地朗读古

四、悟诗情
诗)
读感悟
体会“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
理解诗
还”。
同桌互 情。
我们理解了古诗的意思,现在我们来体会 说诗意,再
诗中的情感。
读古诗。试
(一)感悟画面之悲。
着用自己的
1.师范读诗句。
话说说这两
你眼前出现一幅什么画面?
句诗的意思
唐—王翰《凉州词》。
体会“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
山。”
1.看到征人悲惨的生活,看这千百万妻离 激情朗读
子散的家庭,你们想对这无休止的战争说什 体会壮士的
么?所以诗人这样写到:“但使龙城飞将在, 豪迈
不教胡马度阴山。”
(1)为什么要写西汉飞将李广呢?
(补充:《塞下曲》能骑善射,力大无比。)
“不教”是什么意思?
觉?
说读懂了什么。
这样的葡萄美酒和
从多角度
夜光杯,让你眼前仿佛出
理解。如;颜
现了怎样的场景?你想
色、声音动作
想到些什么?
等。
碰杯声、欢笑声,劝
学 生 朗 读 <<
酒 声 , 多 么 欢 快 的 气氛 凉州词>>第一句。

四上第七单元教案

四上第七单元教案

31、太阳【课前作业】:1、为下面加点的字注音。

庄稼.()繁殖.()受不了.()了.()2、解释下列词语估计——密切——寸草不生——3、仔细读课文,想想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写太阳的?主要是写哪个方面?教学目标:1、能在阅读中自主识字,理解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积累“光明”、“温存”、“生存””寸草不生“等词语的近义词和反义词。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通过读文品句了解课文说明事物具体特征的方法,从而体会它们的作用。

3、了解太阳本身的特点,认识太阳与人类的密切关系,激发对自然科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和难点:1、结合课文内容及科学常识理解太阳与人类的密切关系。

2、用自己的话连贯地表述太阳与人类形成密切关系的原因。

教学准备:教师:PPT课件学生:常规预习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能在阅读中自主识字,理解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积累“光明”、“温存”、“生存””寸草不生“等词语的近义词和反义词。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通过读文品句了解课文说明事物具体特征的方法,从而体会它们的作用。

一、初读课文,理清脉络。

1、我们已经预习了课文,知道了《太阳》是一篇说明文,那么课文到底要说明哪些内容呢?现在就让我们分节读课文,注意要把字音读准,句子读通。

2、根据学生的回答随机板书,进行分类。

板书:特点大远热太阳关系密切★如果学生说到“太阳离我们很远”,这时教师就要帮助学生分清“远”不是太阳本身的特点。

可以让学生再读读第一节,到底写什么?是太阳本身的特点吗?3、了解文章的写作重点是“太阳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

师:课文的这两部分内容,你觉得重点是哪部分?说说理由。

二、了解太阳本身的特点,体会课文说明事物具体特征的方法。

1、轻声自由读课文二、三节:太阳到底有多大、多热呢?课文是怎样具体介绍这两个特点的呢?划出相关的句子,读通读好。

(媒体出示学生交流的句子)我们看太阳,觉得它并不大,实际上它可大得很,要一百三十万个地球才能抵得上一个太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语文教案
四年级第7周(10月19日—11月23日)整理人刘玉红
周学习内容:第七单元《地名》
一.周学习内容:周教学内容:第七单元《地名》、
二.周学习重难点:
1.生字:一类字5个,二类字4个;
2.积累:在收集、介绍地名的过程中,用自己获得的识字方法自
觉识字。

3.▲阅读“语文天地”中的好词好句。

▲通过“畅所欲言”“开卷有益”“笔下生花”等环节,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己,锻炼自我表现的能力。

4、作文:(1)、写调查报告
(2)、编旅游故事
两项中选取一项进行写作。

写作要求:▲内容形式不限
▲语句通顺,不少于400字。

▲可以查找相关资料。

三.周学科融合:,通过读地图、调查访问、收集资料、游艺活动等,使学生透过地名,了解历史文化知识,学会整理资料、提取信息、撰写调查报告,体会其中的文化.
四.周学情分析:通过本组课文的学习,对学生进行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教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