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运动的基本形式-自转和公转

合集下载

地球运动的基本形式

地球运动的基本形式

A
A.甲地的自转角速度大于乙地 B.丙地的自转角速度与丁地相等 C.四地中自转线速度最大的是丙地 D.四在中自转线速度最大是甲、丁地
【知识规律】
C
除极点外,地球自转的角速度均相等; 地球自转线速度在赤道上最大,从赤道向两极递减。 极点无角速度和线速度。
速度 (1)角速度变化规律:除南极极点外,任何地点都相 等,约15°/时。 (2)线速度变化规律:由赤道向两极递减,南北两极 点为零。
【解析】地球自转线速度 不仅与纬度有关,也与其 海拔有关:纬度相同的情 况下,海拔越高,线速度 越大;海拔相同的情况下, 纬度越低,线速度度越大。
读北半球二分二至时的地球公转位 置示意图,回答2~4题。 2. 下列对图中四个位置节气的判 断,正确的是 A.a为秋分 B.b为冬至 C.c为秋分 D.d为夏至 C 3. 图中的四个位置中,地球公转速度最慢的是 B A.a B.b C.c D.d ★4.当地球大约公转至位置时,离太阳最近 D A.a与b之间,靠近b B.b与c之间,靠近b C.c与d之间,靠近d D.d与a之间,靠近d
除极点外,均为 角速度 15°/h 自赤道向南北两极 线速度 递减,赤道最大
速度
近日点较快,远日点 较慢
自转与公转 黄赤交角(地球赤道平面与黄道平面的夹角,目前 的关系 为23°26′
考点1:地球自转方向的表示及判断 下列表示地球自转方向的图示,正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的是
A
【知识规律】
地球的自转方向是自西向东;
从北极上空看为逆时针方向,从南极上空看是顺时针 方向(北逆南顺)。
D
C.广州
D.哈尔滨
A
3.关于地球公转的叙述,正确的是 D A.地球公转的方向是逆时针 B.每年1月初,地球经过公转轨道的远日点 C.地球公转一周需要365天5时3分56秒 D.无论是角速度还是线速度,都是近日点最大,远日点最小 4.僧一行在受唐玄宗之命编制《大衍历》时发现“日南至(冬至),其行最急,急 而渐损,至春分及中,而后迟,迨北至(夏至),其行最舒,而渐益之,以至秋 分又及中,而后益急”这实际是 A. 因设备简陋而造成的观测误差 B.精确地测算出地球公转周期 D C.发现了地球自转周期 D.发现了一年中地球公转速度变化的现象 5. 当我们在欢度元旦时,地球公转位置在 A.近日点附近 B.远日点附近 6.赤道平面与黄道平面的夹角是 A.0° B.23°26′

地球运动的基本形式

地球运动的基本形式

4.3 地转偏向力 促使地球上物体的水平运动方向发生偏转的力,叫 做地转偏向力。其方向与物体的运动方向垂直。北半 球向右偏,南半球向左偏。
物体水平运动方向 物体水平运动方向
地转偏向力 北半球
地转偏向力 南半球
4.4
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 由于黄赤交角的存在,地球绕日公转过程中就会引
起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
3
地球自转与公转的关系
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关系可以用赤道平面和黄道平面的关 系来表示 黄赤交角:黄道平面与赤道平面的夹角。 黄赤交角:黄道平面与赤道平面的夹角。
注意: 注意:
1.地轴与黄道平面的夹角为66°34′。 2.黄赤交角不是固定的。 3.地球在公转过程中,地轴的空间指向始终指向北 极星方向。
1.1
地轴的空间位置
地轴的空间位置基本是稳定的,地轴的北端始终指向北 极星附近。
地球的自转轴是一个假 想轴,实际上并不存在
1.2
地球自转方向
• 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从北极上空看,地球呈 逆时针方向旋转;从南极上空看,地球呈顺时针方向 旋转。
1.3
地球自转的周期
• 地球自转一周360°,所需要的时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为23时56分4秒, 这叫做一个恒星日。
练习
1 读图(阴影部分为夜半球), (1)若此时西半球为夜半球, 太阳直射的经度是( A) A.东经70° B.东经90° C.西经70° D.西经90° 公转方向 (2)此日在( C) A.3月21日前后 B.6月22日前 后 C.9月23日前后 D.12月22日前 后
2 一艘航行于太平洋上的船,从12月30日12时(区时)起, 经过5分钟,越过了180°经线,这是其所在地点的区时可能 是( ACD) A.12月29日12时5分 C.12月30日12时5分 B.12月30日11时55分 D.12月31日12时5分

地球运动的基本形式

地球运动的基本形式
两次阳光直射的是( A.22°N、15°E交汇处 B.40°N、160°E交汇处 C.26°S、60°W交汇处 D.30°S、120°E交汇处
A
)
7.下列关于地球自转速度的叙述,正确的是( A.地球表面角速度处处相等 B.地球表面线速度处处不等 C.地球表面角速度处处不等 D.南北两极点既无角速度又无线速度
公转轨道
• 地球公转的路线叫 做公转轨道,它是 近似正圆的椭圆轨 道,太阳位于椭圆 的一个焦点上。
公转速度
• 由于太阳略微偏离地球公转轨道的中心,因此,日地 距离不断随地球公转而发生细微的变化,地球公转速 度也相应有一些变化。
时间 1月初(近日点) 7月初(远日点)
日地距离 1.471亿km 1.521亿km
日地距离和公转示意图(角速度和线速度)
地球的自转与公转运动
自转运动
定义 旋转中心
公转运动
运动方向 周期 角速度 速 度 线速度
地球的自转与公转运动
自转运动 定义 地球绕其自转轴 公转运动 太阳的运动旋转中心
旋转中心
地轴
通称自西向东
太阳
通称自西向东 地球北极上空看为逆时针 地球南极上空看为顺时针 1恒星年(365日6时9分10秒)
运动方向
北极上空看为逆时针方向 南极上空看为顺时针方向 1恒星日(23时56分4秒) 除南北两极点为0外,角速 度处处相等,即15°/小时 由赤道向两极由快变慢 (南北两极点无线速度)
周期 角速度 速 度 线速度
360°/年(365日)≈1°/日
约30 km/s
地球自转与公转的关系
黄赤交角
• 地球在自转的同时围 绕太阳公转,自转的 平面叫做赤道平面, 公转的平面叫做黄道 平面。地轴与黄道平 面的交角为66°34’, 赤道平面与黄道平面 的交角为23°26’。

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小故事简短

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小故事简短

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小故事简短摘要:1.地球的自转与公转的基本概念2.地球自转与公转的意义3.地球自转与公转对人类生活的影响4.地球自转与公转的科普小故事正文:地球的自转和公转是地球运动的基本形式,它们对我们的生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了解这两个运动的基本概念和意义,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我们生活的星球。

首先,让我们了解一下地球的自转和公转。

地球自转是指地球围绕自身的轴线旋转,一次自转约为24小时。

这个过程使得我们有了白天和黑夜的交替,也使得地球上的气体和液体产生惯性,形成地球的气象和海洋现象。

地球公转是指地球围绕太阳的运动,一次公转约为365.25天。

这个过程导致了地球的四季变化,也影响了生物的生长和人类的生产活动。

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意义不仅在于它们创造了地球的气候和生态环境,更在于它们影响了人类的生活。

例如,地球的自转决定了我们的作息时间,公转则决定了我们的农业生产周期。

另外,地球的自转和公转还影响了我们的交通出行,如航班的飞行路线和时间等。

下面,我们来讲一个关于地球自转和公转的科普小故事。

故事的主人公是一位名叫小明的小学生,他对地球的运动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一天,他在课堂上请教老师:“老师,为什么我们有白天和黑夜?”老师回答说:“这是因为地球自转的原因。

地球自转使得我们的一半始终朝向太阳,另一半则处于黑暗中。

”小明又问:“那为什么我们有四季变化呢?”老师解释道:“这是因为地球公转的原因。

地球公转使得地球与太阳的距离不断变化,从而导致了四季的交替。

”通过这个小故事,我们可以看到,地球的自转和公转不仅是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也是自然界和生态环境的重要调节因素。

了解这两个运动的基本原理和影响,对于我们理解自然现象,规划生产和生活活动具有重要意义。

总之,地球的自转和公转是一个神奇而又充满奥秘的过程。

通过学习这两个运动的基本概念和意义,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地球,更好地把握我们的生活。

地球的运动--自转公转

地球的运动--自转公转

黄赤交角变大
[深度思考]
3.(2012·上海地理)阅读“太阳直射点在地球表面移动轨迹示意图”, 回答问题。 下图中长虚线表示北回归线,点线表示太阳直射点在地球表面的螺旋型 移动轨迹。太阳直射点从某一经线位置出发,再次通过同一经线的时间 间隔表示一个太阳日。 西略偏南方向移动,到达B点时,用时 太阳直射点从A点沿移动轨迹向________ 增大 ,角速度逐渐 _____ 48 小时。期间,地球公转的日地距离逐渐________ 减小 ,地球上出现极夜的区域范围逐日________ 缩小 ,B点的正午太阳高 ________ 增大 。 度逐日______
地球自转 地球绕其自转轴的 旋转运动
地球公转
定义
方向 周期
自西向东( 北逆 南顺 ) 一个恒星日
角速度:除极点外, 各点相等均为15°/h
速度
线速度:从赤道向 两极递减
二、地球的公转
定义:地球绕太阳的运动。
1、公转方向(与自转方向一致)
侧视图:自西向东; 俯视图: ①北极上空俯视: 逆时针 方向绕转 ②南极上空俯视: 顺时针 方向绕转
3、自转速度
是指做圆周运动的物体在单位 线速度: 时间内转过的弧长,用字母v表 示
角速度:是指做圆周运动的物体在单位
时间内转过的角度,用字母ω 表示
3、地球的自转的速度 角速度 15°/小时(两极
点除外)
线速度
思考:
由赤道向两极递减
1、由赤道至两极自转线速度 有什么变化规律? 2、比较60°纬度与赤道自转 线速度的差异? 南北极点的角速度和 3、南北两极点的角速度和线 线速度都为0。 速度是多少?
2.黄赤交角的数据关系 (1)黄赤交角=回归线的度数。 (2)黄赤交角与极圈度数互余。 (3)黄赤交角=晨昏线与地轴的最大夹角。 3.黄赤交角的地理意义 黄赤交角的大小决定着太阳直射点移动的范围, 即南、北回归线之间的范围, 决定着回归线与极圈的度数。

地球运动的基本形式——自转与公转PPT课件

地球运动的基本形式——自转与公转PPT课件

自转和公转
自转 概念
地球绕其自转轴的旋 转运动 自西向东(南极,北 极) 23小时56分4秒为一 恒星日 赤道面
公转
地球绕太阳的运动 自西向东 365天6时9分10秒 = 1恒星年 黄道面
方向
周期
轨道
速度
角速度 :15度/小时 线速度:
角速度:10 线速度:30km/s
三、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关系
地球的运动主要是自转和公转运动的叠加运动。 地球是倾斜着身子绕日公转的。 地球自转的平面叫赤道面。 地球公转的平面叫黄道面。
51、每一种挫折或不利的突变,是带着同样或较大的有利的种子。——爱默生 52、如果你还认为自己还年轻,还可以蹉跎岁月的话,你终将一事无成,老来叹息。 53、勇士搏出惊涛骇流而不沉沦,懦夫在风平浪静也会溺水。 54、好好管教自己,不要管别人。 55、人的一生没有一帆风顺的坦途。当你面对失败而优柔寡断,当动摇自信而怨天尤人,当你错失机遇而自暴自弃的时候你是否会思考:我的自信心呢?其实,自信心就在我们的心中。 56、失去金钱的人损失甚少,失去健康的人损失极多,失去勇气的人损失一切。 57、暗自伤心,不如立即行动。 58、当你快乐时,你要想,这快乐不是永恒的。当你痛苦时,你要想,这痛苦也不是永恒的。 59、抱最大的希望,为最大的努力,做最坏的打算。 60、成功的关键在于相信自己有成功的能力。 61、你既然期望辉煌伟大的一生,那么就应该从今天起,以毫不动摇的决心和坚定不移的信念,凭自己的智慧和毅力,去创造你和人类的快乐。 62、能够岿然不动,坚持正见,度过难关的人是不多的。——雨果 63、只有不断找寻机会的人才会及时把握机会,越努力,越幸运。 64、行动是治愈恐惧的良药,而犹豫、拖延将不断滋养恐惧。 65、生活不是林黛玉,不会因为忧伤而风情万种。 66、天才就是无止境刻苦勤奋的能力。——卡莱尔 67、坚强的信念能赢得强者的心,并使他们变得更坚强。——白哲特 68、时间是治疗心灵创伤的大师,但绝不是解决问题的高手。 69、去做你害怕的事,害怕自然就会消失。——罗夫· 华多· 爱默生 70、伟人与常人最大的差别就在于珍惜时间。 71、什么叫作失败?失败是到达较佳境地的第一步。——菲里浦斯 72、忌妒别人,不会给自己增加任何的好处,忌妒别人,也不可能减少别人的成就。 73、虽然我们无法改变人生,但可以改变人生观。虽然我们无法改变环境,但我们可以改变心境。 74、你把周围的人看作魔鬼,你就生活在地狱;你把周围的人看作天使,你就生活在天堂。 75、同样的瓶子,你为什么要装毒药呢?同样的心理,你为什么要充满着烦恼呢? 76、学习这件事,不是缺乏时间,而是缺乏努力。 77、命好不如习惯好。养成好习惯,一辈子受用不尽。 78、人是可以快乐地生活的,只是我们自己选择了复杂,选择了叹息! 79、最困难的时候,就是距离成功不远了。 80、智者用无上心智和双手为自己开辟独有的天空,搭建生命的舞台。 81、只要有坚强的意志力,就自然而然地会有能耐、机灵和知识。——陀思妥耶夫斯基 82、如果我们有着快乐的思想,我们就会快乐;如果我们有着凄惨的思想,我们就会凄惨。 83、伟人之所以伟大,是因为他与别人共处逆境时,别人失去了信心,他却下决心实现自己的目标。 84、在一个崇高的目标支持下,不停地工作,即使慢,也一定会获得成功。 85、失败是坚忍的最后考验。——俾斯麦 86、凡事不要说“我不会”或“不可能”,因为你根本还没有去做! 87、只要下定决心克服恐惧,便几乎能克服任何恐惧。因为,请记住,除了在脑海中,恐惧无处藏身。——戴尔· 卡耐基 88、世上最累人的事,莫过于虚伪的过日子。 89、成名每在穷苦日,败事多因得意时。 90、只要持续地努力,不懈地奋斗,就没有征服不了的东西。——塞内加 91、宁愿做过了后悔,也不要错过了后悔。 92、从绝望中寻找希望,人生终将辉煌。 93、当眼泪流尽的时候,留下的应该是坚强。 94、人生是一条没有回程的单行线,上帝不会给你一张返程的票。 95、成功的关键在于我们对失败的反应。 96、害怕时,把心思放在必须做的事情上,如果曾经彻底准备,便不会害怕。——戴尔· 卡耐基 97、我们心中的恐惧,永远比真正的危险巨大的多。 98、任何的限制,都是从自己的内心开始的。 99、两个人共尝一个痛苦只有半个痛苦,两个人共享一个欢乐却有两个欢乐。 100、时光不回头,当下最重要。

地球运动的形式

地球运动的形式

1、太阳的位置 、
自西向东 ,地球公转的方向 自西向东
2、地球公转的轨道面;黄道面 、地球公转的轨道面;
3、地球公转的周期 恒星年 365日6时9分10秒 、 日 时 分 秒
4、地球公转的速度:结合上图分析 、地球公转的速度:
近日点快, 近日点快,远日点慢
远日点 7月初 8月初 9月初 11月初
近日点 1月初 12月初
1、叠加运动 地球自转的同时,绕日公转 2、黄赤交角 赤道平面与黄道平面的夹角 北极星 北极
南极
地轴
地球的公转轨道——黄道面
黄 道 面
黄赤交角=23º26´ 是回归线度数。地轴与黄道面夹角为66º34´为极圈度数
春分日 3月21日前后 月 日前后
直射赤道 直射北回归线 直射南回归线
冬至日 12月22日前后 月 日前后
周期 地球转过 所用时间 的角度 太阳 360°59′ 24小时 日 恒星 日 360° 23小时56 分4秒
一、恒星日和太阳日的形成 由于地球在不停地由西向东的自转过程中,也在不停地自西向东地绕太阳进行公转, 即自转和公转同向,如图一所示,从而造成了太阳日和恒星日的产生。
二、如果地球自转和公转方向发生变化,太阳日和恒星日的变化 1.如果地球自转和公转方向同时发生变化,即都由东向西转,如图二所示,太阳日仍长 于恒星日 2.如果地球自转和公转方向其中只有一种方向发生变化,而另一种运动方向不变,如图 三和图四所示,此时恒星日则会比太阳日长3分56秒
0° °
南回归线
冬至日
南极
北回归线
夏半 年
A
C
冬半 年
南回归线
B
总结:1、地球自转方向、周期、角速度、线速度、自转的特点? 2、地球公转的方向、周期、速度及其变化规律? 的存在使太阳产生回归运动,太阳回归运动的周期 是 ,太阳直射点在 间移动。冬至到次年夏至向 移, 从6月22日到12月22日太阳直射点向 移 3、

地球的运动

地球的运动
C 极圈的度数=90°—黄赤交角的度数 D 黄赤交角的大小决定了太阳直射点的范围
——以北半球为例 研究太阳直射点的移动
近日点
远日点
位置 节气 日期 A 夏至6月22日前后 B 秋分9月23日前后 C D 冬至12月22日前后 春分3月21日前后
直射点位置 北回归线 赤道 南回归线 赤道
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
4.速度
角速度:物体单位时间 转过的角度 线速度:物体单位时 间转过的弧长
角速度、线速度变化规律:
837km
角速度:
1447km
各地均为15°/h,两极点为0 线速度: A:赤道上最大为1670km/h ,由 赤道向两极递减,两极点为0
1670km
B:南北纬60º 为赤道的一半.
课堂小结
方 向 自西向东,北逆南顺 恒星日(23时56分4秒) 周 期 太阳日(24时) 角速度 速度 线速度 除极点外,各地均为15°/小时 自赤道向两极递减,赤道最大, 极点为0
开普勒第二定律(面积定律):行星 与太阳的连线在相等的时间内扫 过的面积相等.
近日点: 一月初 远日点: 七月初
速度较快 速度较慢
时间
日地距 地球运动 地球运动 离 角速度 线速度
30.3 ㎞/S
1月初(近日 1.471亿 61′/d 点) ㎞
7月初(远日 1.521亿 57′/d 点) ㎞
29.3 ㎞/S
太阳直射点:太阳光垂直照射在地球上的那个地点
恒星年: 365日6时9分10秒 回归年: 365日5时48分46秒
二、地球自转与公转的关系
1.黄赤交角的概念 2.黄赤交角的大小
目前度数:23°26′
3规律
A 地球在公转的过程中,地轴的空间指向和 黄赤交角的大小可以看做是不变的。 B 黄赤交角的度数=南北回归线的度数=太阳 直射点到达的最北,最南的度数

地球的运动

地球的运动

方时 ④116°E经线上的地方时,正确的是……(B )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读昼夜半球图,回答:
(1) 此时G地为 12 点钟,和他同 时刻的是 E,F 点,M地为24/0点钟
M
(2)此时B地为 6 点钟,A地为 4 点 钟, C地为 8 点 ,D
地为 8 点
74
E A 00
D
B
F
G C
.
67
.
时区与区时
15º 0º 15º 30º 45º
180º
西 中东东东
东西
…… 一 时 一 二 三 ……十 十
区 区区区区
二二
区区
1、时区的划分:
时区与区时 全球分为24个时区, 每相差15°,地方时相差一小时 东经所在时区为东时区,西经所在时区为西时区
68
.
时区
实行分区计时
(1)全球共分为24个时区,每个时区跨经度15°
俯视图
北半球
6时
南半球
18时
12时
0时
18时 6时
12时
S 0时
6时 18时
12时
18时 6时
0时 12时
S
0时
6时 18时
12时
0时 12时 S 0时
76
18时
6时
.
探究 :1521年,麦哲伦的船队完成人类首次环球航行之
后,水兵们发现,在航海中丢失了整整一天!为什么?
1519年,葡萄牙航海家麦哲伦率领船队,经过长达3年的十 分艰苦的海上航行,于1522年胜利地完成了人类历史上第一 次环绕地球航行一周的壮举,他们用自己的亲身实践证实了 地球是球形的。

地球的运动的基本特征及两种运动形式的关系

地球的运动的基本特征及两种运动形式的关系

黄道平面
二、太阳直射点的南北回归运动 (一)、地球公转和自转的关系 1、关系: 地球斜着身子自转的同时绕太阳公转 2、特点: ①地轴空间指向不变,北端始终指向北极星附近; ②黄赤交角大小基本不变。 ③运动方向不变。 3、影响: 导致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的回归运动
(二)太阳直射点的南北回归移动
(冬至日12月22日前后)
(1)二分二至日太阳直射的纬线 (2)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南)半球的时间范围 (3)太阳直射点向北(南)移动的时间范围 (4)地球上每年有太阳直射的范围,有两次直射的范围
4、二分二至日的 判读:五步法
夏至 6月22日 北回归线 23°26'N
春分 3月21日
23°26'S 南回归线 冬至 12月22日
R
V0
(二) 地球公转的基本特征
1、地球公转轨道叫黄道
远日点
中心 太阳
近日点
2、公转方向:自西向东 3、公转周期:1个恒星年
北逆南顺
公转方向
4、公转方向: 自西向东 北逆南顺
S
太阳
S
公转方向
公转方向
太阳
N
N
公转方向
5、公转的速度
活动: 地球公转速度有什么变化?
速远 度日 慢点 7月初
S2
中心
S
S
冬至
S
夏至
秋分
S
秋分
S
S
夏至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S 冬至 春分
P E2
E3
太阳日
角速度
——地球 表面某点 在单位时 间内转过 的角度。
3、自转速度
——地球 表面某点 在单位时 间内转过 的弧长。
线速度

地球的运动免费

地球的运动免费

假设一架飞机于当地区时5月10日12点,从某机 场(西经58度)起飞,经过18小时飞行,抵达 北京国际机场。试问:飞机到达时,北京时间 是几点? 解题思路:(1)求出已知地的时区;(2)计 算起飞时所求地的区时;(3)求出所求地的时 间。 (1)起飞地点为西4区; (2)两地时差4+8=12小时,飞机起飞时 北京为12+12=24点; (3)加上飞行时间18小时,到达时北京 为5月11日18点。
2.度数=23°26′
3.数量关系 A + B = 90°
回 归 线 度 数 极 圈 度 数
B
A
“一轴” 0 “两面” “三角 “三个基本不变” 【思考】黄赤夹角为 °、变大、变小时,五带范围的变化
2.五带的划分
北寒带 北极圈
有极昼极夜
无阳光直射
北温带
北回归线 有阳光直 射
热带
无 极 昼 极 夜
南回归线 无阳光直射
地球绕太阳的Leabharlann 动侧视自西向东, 俯视北逆南顺 1恒星年 (365日6时9分10秒)
速度
除南北极点为0外, 360°/年(365日) 角速度 处处相等,即15°/小时 约1°/日 赤道最快,向两极减小。 约30千米/秒 线速度 (南北极点为0)
三、黄赤夹角-----地球的公转与自转的关系 1.定义:地球自转平面(赤道平面)与地球公转 平面的夹角轨道
【例2】:北京时间13:00时,兰州的日影达一天 最短,求兰州的经度。
(五)时区和区时 ⅰ、时 区
1、时区的划分:
37.5º W 7.5º W 52.5º W 142.5º 22.5º W 西二区 西三区 西一区 45º W 30º W 15º W 15º E

地球的自转与公转

地球的自转与公转

地球的自转与公转地球是我们生活的家园,它不仅给予我们宜居的环境,还展现了众多神奇的自然现象。

其中,地球的自转与公转是地球运动的两个基本属性,对于我们了解地球和宇宙的运行方式具有重要意义。

一、地球的自转地球的自转是指地球围绕自身的轴线进行旋转的运动。

它是地球运动的基本特征之一,决定了地球的昼夜交替和日出日落的现象。

地球自转的速度相对较快,每小时约1670公里,因此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感受不到地球的旋转。

想象一下,如果地球停止自转,那么太阳将永远停留在同一个位置,昼夜将不再存在,地球表面将变得一片炽热或一片冰封。

地球自转周期约为24小时,也就是一天的长度。

根据地球自转的方向,我们将一天分为上午、下午、夜晚和凌晨四个时段。

地球自转轴倾斜产生了四季的变化,使得不同地区的温度和气候呈现出多样性。

二、地球的公转地球的公转是指地球绕着太阳运行的轨道。

这是地球在宇宙中的基本运动之一,也是季节变化的原因之一。

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轨道是椭圆形的,而不是完全的圆形。

这导致地球与太阳的距离不断发生变化,从而造成季节的交替变化。

当地球离太阳更近时,太阳直射地球的位置更靠近赤道,造成气候更加炎热,这就是夏季;当地球离太阳较远时,太阳直射地球的位置更靠近南北极,造成气候寒冷,这就是冬季。

地球的公转周期约为365.25天,一年的长度就是由这个周期决定的。

为了与日常生活中的时间计量相匹配,我们将一年分为12个月,其中有闰年和平年之分。

每隔4年,就要加一个闰年,而平年则为365天。

这样才能保证我们的时间系统与地球的公转周期相符合。

三、地球的自转与公转的意义地球的自转与公转不仅仅是宇宙中的一种运动,它们对于地球生存和繁衍的一切生物都具有重要影响。

首先,地球的自转带来了昼夜交替的现象,这使得植物和动物有了正常的生物钟,适应了昼伏夜出的生活规律。

同时,自转也为我们提供了日出日落和星空的美丽景观,让我们欣赏到大自然的奇妙之处。

其次,地球的公转决定了季节的变化。

地球运动的基本形式

地球运动的基本形式

地球运动的基本形式
地球运动的基本形式是自转和围绕太阳的公转。

地球自转:地球沿其自身轴线进行旋转,这个过程称为自转。

地球自转一周大约需要24小时,这也决定了我们经历的白天和黑夜的交替。

自转轴的方向在空间中是固定的,与地球的轨道平面垂直,但随着地球的公转,地球自转轴的位置在空间中发生了微小的变化。

地球公转:地球沿着椭圆形轨道绕太阳旋转,这个过程称为公转。

地球公转一周大约需要365.25天,也决定了我们经历的四季变化。

地球公转轨道的半长轴为149,598,871千米,半短轴为149,585,700千米,两者之差为13,171千米,相当于地球直径。

公转轨道的偏心率约为0.0167,偏心的原因是地球的自转。

地球的自转和公转是同时进行的,这也决定了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和我们所经历的天文现象。

1。

地球的运动

地球的运动

近日点
远日点
二分二至图
在一天里面我们经历白天和夜晚, 那白天和夜晚的交替怎么产生的呢?
1.昼夜交替
昼夜现象—— 不透明,不发
光的球体
昼夜交替现象——
地球的自转
昼夜交替的周期:1太阳日——24小时
晨昏线
夜弧 赤道 黑 夜 晨 昏 线 白 天 昼弧
N

太 阳 光 线
夜弧

昼弧

S
晨 昏 线
昼半球和夜半球
正午太阳高度的分布
北极
太阳直射南回归线:
昼夜长短的变化
南半球昼长夜短, 而且越向南昼越 长,南极圈及其 以内出现极昼, 北极圈及其以内 出现极夜。
南半球昼长达一 年中最大值,北 半球昼长达一年 中最小值。
太阳直射北回归线:
北半球昼长夜短, 而且越向北昼越长, 北极圈及其以内出 现极昼,南极圈及 其以内出现极夜。
66.5
0
90 北寒带 北 极 圈
0
23.5
0
北温带 北 回 归 线 热 赤 带

0
0
23.5
0
南 回 归 线 南温带 66.5
0
南 极 圈 南寒带 0 90
天文特征
有极昼极夜现象 0 66.5
既无太阳直 射 又无极 昼极夜现象
90 北寒带 北 极 圈
0
气候特征
终年严寒
四季分明
23.5
0
北温带 北 回 归 线 热 赤 带
(3. 4.5) (6.7. 8) (9.10.11) (12.1.2)
(11月7.8日)
(2月4.5日)
看上图思考?
欧美四季为什么比我国传统四季晚一个半月?

地球的运动-自转、公转、昼夜长短的变化

地球的运动-自转、公转、昼夜长短的变化
66°34´N 23°26´N 23°26´S
66°34´S
赤道 昼夜平分
太 阳 光
太阳直射南回归线
南半球昼长夜短, 南极圈内极昼
66°34´N

23°26´N

23°26´S

66°34´S
66°34´N

23°26´N

23°26´S

66°34´S
昼夜长短变化的规律


直 射
夏至
昼最长
北 回 归
6月 22日
夜最短
线
太阳直射赤道
3月21日 春分
夏昼夜平分冬 半半 年年 昼昼 长短 夜夜 短 昼夜平长分
秋分 9月23日 太阳直射赤道
北半球


冬至 直
昼最短 夜最长
12月 22日
射 南 回

线
昼夜长短的周年变化 分时段分析:
北半球日期 太阳直射点
春分日~秋分日
北半球
春分日~夏至日
北半球
夏至日
北回归线
周期:
速度:
周期 1恒星日 1太阳日
自转转过角度 3600
360°59′
时间长度 23小时56分4秒
24小时
应用 科学研究计时
生产生活计时
地球公转
一、地球的自转
地球的自转基本情况
绕转中心:地轴(北极始终指向北极星) 方向: 自西向东(北逆南顺)
1个恒星日,时间为23小时56分4秒,转过360º
周期:
从天北极俯视
公转方向
太阳
N
N
公转方向
从天南极俯视
公转方向
太阳
S

地球的运动

地球的运动

地球的运动王卿曦地理1一.地球运动的一般特点地球运动包括自转运动和公转运动两种基本形式。

地球绕其自转轴的旋转运动,叫做地球自转。

地球自转轴简称地轴。

它的北端始终指向北极星附近。

地球自西向东自转,自转一周的时间单位是1日。

由于在计算自转周期时,选定的参考点不同,一日的时间长度略有差别,名称也不同。

如果以距离地球遥远的同一恒星为参考点,则一日的时间长度为23小时56分4秒,叫做恒星日。

如果以太阳为参考点,则一日的时间长度是24小时,叫做太阳日。

地球自转速度可以用角速度和线速度来描述。

根据地球自转周期,可以算出地球自转的角速度约为15*每小时。

地球表面除南北两极点外,任何地点的自转角速度都相等。

地球自转的线速度,则因纬度不同而有差异。

地球绕太阳的运动,叫做地球公转。

同地球自转方向一致,地球公转的方向也是自西向东。

地球公转一周的时间单位是一年,时间长度约为365天6时9分10秒,叫做恒星年。

地球公转的轨迹叫做公转轨道,它是椭圆形轨道,太阳位于椭圆的一个焦点上。

每年一月初,地球距离太阳近,这个位置叫做近日点,其公转速度快。

每年七月初,地球距离太阳远,这个位置叫做远日点,公转速度慢。

二.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地球自转的同时也围绕太阳公转。

过地心并与地轴垂直的平面叫做赤道平面,地球公转的平面叫做黄道平面。

赤道平面和黄道平面之间存在一个夹角,叫做黄赤交角。

目前的度数为23*26′。

地球在公转过程中,地轴的空间指向和黄赤交角的大小,在一定的时期内可以看作是不变的。

因此,地球在公转轨道上的不同位置,太阳垂直照射地表的点是有变化的。

太阳直射的范围,最北达到23*26′N,最南达到23*26′S。

北半球夏至日(6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北纬23*26′,之后太阳直射点逐点南移。

到了秋分日(9月23日前后),太阳直射赤道。

冬至日(12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南回归线,之后太阳直射点逐渐北返。

春分日(3月21日前后),太阳直射赤道。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球运动的基本形式-自转和公转教学目标1.了解地球自转的方向、速度和周期;了解地球公转的轨道、方向、速度和周期。

2.了解地球公转的重要特点,理解黄赤交角的成因及其重要性,掌握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规律。

3.学会运用地球仪演示地球的自转与公转现象,形成空间想象能力。

4.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和勇于探索的精神,树立科学的宇宙观。

教学建议关于地球的公转的教学建议关于地球公转的轨道、方向、速度和周期:教师可向学生介绍开普勒三定律,由此引入地球公转内容的讲授。

在课堂教学中,除利用课本中《地球公转的轨道示意图》和表1.2《地球在公转轨道不同位置时公转速度的变化》进行讲解外,教师还可以利用本期的图片素材,或者自己制作动画进行演示,将地球公转运动中近、远日点(到达时间和日地距离),公转方向,角速度和线速度的变化特点,公转周期等知识点直观地展示出来。

地球公转的重要特点是一个重点内容。

教师可引导学生读《二分二至时地球的位置示意图》(数据库中媒体素材有相应的动画),分析得出地球公转的两个重要特点:①地轴与公转轨道平面(黄道平面)保持66°34ˊ的交角;②地轴的空间指向基本不变。

关于地球自转方向的教学建议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利用地球仪演示地球的自转运动(也可以通过动画),让学生从赤道和南、北极投影的角度,观察地球的自转运动。

特别是在南、北极投影图上,要训练学生识别地球的自转方向。

关于地球自转与公转的关系的教学建议地球在自转的同时围绕太阳公转,地球运动是这两种运动的叠加,其结果就是形成黄赤交角。

在教学中,教师要使学生搞清地轴、赤道平面、公转轨道平面(黄道平面)三者之间的角度关系,利用《黄赤交角示意图》进行讲解,形成学生的空间概念。

这部分知识既是重点也是难点。

关于地球自转周期的教学建议学生对于恒星日和太阳日的学习,是本节的难点内容。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利用《恒星日和太阳日示意图》讲解地球自转周期,也可以通过与学生一起扮演不同的角色来向学生演示他们的区别。

地球自转周期的不同实际上是因为其转动的参照物不一样。

教学设计示例一一、知识目标1.了解地球自转的方向、速度和周期。

2.了解地球公转的方向、轨道、周期和黄赤交角。

3.了解地球自转和公转的相互关系。

二、能力目标1.通过观察或用地球仪操作演示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学会用科学准确的语言等方式表示地理现象、概括地理特点的能力。

2.通过读图、画图、分析问题等活动,学习运用地理图表获取地理知识的能力,并初步树立空间思维能力。

三、德育目标1.通过了解地球自转和公转运动的特点和规律,使学生进一步树立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

2.通过让学生参与多样的学习活动,促使学生养成观察、思考和积极发表个人见解的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难点分析本节内容揭示了地球运动的基本特征,是地球科学重要的理论基础,并为理解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奠定了基础。

地球自转和公转的相互关系是本节的重点,黄赤交角的形成是难点,难在建立较强的空间概念。

教学中通过利用教具进行演示或让学生参与演示活动,注重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将有利于学生深入、全面地理解地球自转和公转的特点及两者的关系。

本节内容学生在初中地理课已有所了解,教学中可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储备运用演示、观察、提问、讨论等方法引导学生深入学习。

教学过程设计【导入】前两节课,我们学习了地球的宇宙环境,以及人类对宇宙的新探索。

从这节课开始,我们要把研究的重点转向人类赖以生存的家园——地球。

【提问】运动是物质的本质属性,哪位同学能根据初中所学的知识,说一说地球是怎样运动的?【演示】发给每位学生(或两人、四人)一个地球仪。

若只有一个地球仪,可请l~2位学生到讲台前演示地球的自转,要求学生注意地球自转的方向,留心观察在北极上空或南极上空看地球的自转方向有何不同。

【讲述】确定地球自转方向时要注意:地球在太空中的运动一个显著的特征是它有自己的旋转轴,这个轴和地表的两个交点我们定义其为南极和北极(实际上把哪一个定义为北极点,哪一个为南极点并不重要)。

地球南、北方向是由南、北两极的位置来决定的,是绝对的。

地球上的东西方位则随地球自转而变化,是相对的。

【演示】要求学生演示地球仪,思考:如何确定地球的自转周期?地球自转周期究竟是多长?请学生联系物理课和初中地理课所学知识回答。

【提问】确定地球自转周期为一天(24小时)的参照物是什么?对地球而言,太阳是天空中最亮的天体,所以人们选择太阳作参照物,一天是24小时,叫做一个太阳日。

但这不是地球自转的真正周期,科学家们选择了遥远的恒星作参照物,由此确定地球自转的周期。

这是为什么?【演示】教师自扮地球,让前排一位学生扮作太阳,再让最后一排的一位学生扮作遥远的一颗恒星。

教师面对太阳,也面对与之在同一直线上遥远的恒星,边转动身体演示自转,边移动脚步演示绕太阳的公转。

教师自转360°后,正好面对遥远的恒星,却不是正好面对太阳。

因为教师已绕太阳公转了大约一度,所以必须再多转约1°,才能正好面对太阳。

【提问】以两个不同参照物确定的地球自转周期,哪个是真正的周期?周期的时间是多长?确定真正周期的意义是什么?【讲述】太阳日是人们生活中最常用的周期,如计量一天的长度,日出而做,日落而息等。

【活动】让学生用太阳日计算地球自转的角速度。

【提问】教师用地球仪演示自转运动,问:地球自转时,各地的角速度是否都一样?自转线速度大小是否相同?【演示】用地球仪向学生演示地球的自转运动。

【讲述并提问】我们很明显看到除了南北两极外,其余各点的角速度都一样,其角速度约为每小时15°,严格地讲,这里应该用360°除以地球的自转真正周期(即一个恒星日)来计算,想想为什么?因为各纬线圈的长度不一样,所以同样是自转一周,不同纬度的地方,其走过的路程是不一样的,显然赤道地区的自转线速度最大,赤道向两极减小为零。

【提问】地球运动的另一种形式是绕日公转,哪位同学能根据初中学习的知识和教材插图1.22所给信息,演示地球的公转?【演示】让学生以讲桌面作为地球公转轨道平面,演示地球公转运动。

提示学生注意掌握住地球公转的方向和公转的状态,让其他学生观察和评价演示是否正确。

【提问】你能总结出地球公转的方向?公转中地轴的姿态吗?【阅读】学生读书图1.20和表1.2及教材有关内容,分析说明地球公转的轨道和速度特点,说明两者间的关系。

【讲述】因为地球公转轨道是近似正圆的椭圆形,所以太阳位于椭圆的一个焦点上,使地球绕日公转中出现近日和远日现象。

开普勒第三定律证明:地球位于近日点及附近时,公转速度快,位于远日点及附近,公转速度慢,表1.2已说明这点。

地球公转速度变化很小,但地球在近日点附近公转运动快,所用时间短;远日点时,公转速度慢,所用时间长,这对地球上冬夏季节的时间长短都有一定影响。

【演示】要求学生用手拨动地球仪自转,同时手持地球仪使其公转,演示自转和公转的叠加运动。

【提问】地球运动是自转和公转两种运动叠加而成的,两种运动同时存在,紧密联系,这种联系在时间上和空间上具体表现是什么?【活动】让学生分组用地球仪边演示边思考和议论上述问题。

【总结】地球自转和公转运动相互关联,密不可分。

表现在时间上:地球公转一周为360°,是一恒星年,相当于地球自转了365日6时9分10秒。

在空间上:地轴和公转轨道平面(黄道面)之间有66°34′的倾角,且北极永远指向北极星附近,由此产生黄道平面与赤道平面的夹角—黄赤交角,为23°26′,如书图1.22下图所示。

【活动】要求学生在图上描画出黄道面和赤道面的交线(简称黄赤交线),在图1.22上图中也画出黄赤交线,同时画出四条太阳直射光线(用直线箭头来表示)。

观察二分二至时太阳直射光线与黄赤交线的关系及在一年中如何变化。

【提问】太阳直射光线和黄赤交线的关系在一年中是如何变化的?研究两者关系有什么意义?【总结】太阳直射光线与黄赤交线的关系,在一年中,自春分→夏至→秋分→冬至→转年春分,由0°逐渐扩大到360°,可利用太阳直射光线与黄赤交线所成的夹角,确定二分二至日及其他日期,地球在公转轨道上的空间位置。

【观察】图1.23,太阳直射点在地球表面由S23°26′→0°→N23°26′→0°的回归运动—回归年。

【思考】地球上哪些自然现象与地球自转有关?哪些自然现象与地球公转有关?请同学课下思考。

板书设计教学设计方案二〖导入新课〗1.观察式导入:引导学生观察《北京天文馆中的傅科摆》景观图,探究傅科摆是如何证明地球自转运动的。

2.提问式导入:①为什么在地球上看日月星辰是东升西落?②地球上为什么会有昼夜交替?③地球上为什么会有春、夏、秋、冬四季变化?④为什么冬天昼短夜长,夏天昼长夜短?〖地球自转方向的教学〗1.演示:教师转动地球仪,说明地球自转的概念。

2.提问:学生表述地球自转方向。

3.演示:转换地球仪的观察角度,分别从北极和南极上方观察地球仪的转动情况。

4.提问:从北极和南极上空看地球自转分别是什么方向?〖地球自转周期的教学〗1.提问:生活在地球上的人怎样知道地球自转了一周?2.演示:任意转动地球仪。

3.提问:地球自转了几周?(学生回答不出来)4.讲解:确定地球自转周期必须选取参照物,参照物就是恒星和太阳,分别为恒星日和太阳日。

5.板图:《恒星日和太阳日示意图》6.启发:恒星并不是恒定不动的,而是在高速运动的。

为什么地球上的人们看不出恒星在运动?(学生回答距离遥远)那么试想一下,如果人们处在恒星的位置回首望地球,能否看到地球在运动?(学生回答不能)。

7.讲解:恒星日是某一恒星连续两次经过上中天的时间间隔,所需的时间是23时56分4秒,这是地球自转的真正周期(自转360°)。

太阳日是太阳连续两次经过上中天的时间间隔,所需时间是24小时。

由于日地距离较地球和恒星的距离近的多,又由于地球在自转的同时还在绕日公转,所以一个太阳日,地球要自转360°59ˊ,时间上比恒星日多3分56秒。

〖地球自转速度的教学〗1.读图:《自转角速度和线速度》。

2.计算:地球自转的平均角速度(360°÷24小时= 15°/小时)。

3.观察:不同纬度的线速度变化规律。

4.讲解:地球表面除南北极点外,任何地点的角速度都相等,而线速度则由于各纬线圈周长不同出现差异,由赤道向两极递减,南北两极线速度为零。

〖地球公转的方向、轨道、速度、周期的教学〗1.讲述:开普勒三定律。

2.读图:《地球公转的轨道》3.讲解:地球的绕日运动,称为地球的公转。

其方向同地球自转方向一致,也为自西向东,从北极上空向下看,地球沿逆时针方向绕太阳运转。

地球公转的轨道是一个椭圆,太阳位于椭圆的一个焦点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