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岩石学
岩石学实验
岩石学实验实验1:用垂直(010)切面上卡纳复合双晶消光角法测定斜长石的牌号。
(1)找到符合条件的切面矿物颗粒(3)顺时针旋转物台至消光位,记下读数某1;逆时针旋转物台至消光位,记读(6)据测出的最大角和最小角查表即可知该斜长石的牌号实验2:辉长岩手标本和薄片的观察,并绘图示之。
手标本的观察:岩石呈灰黑色,全晶质等粒中粒结构,块状构造。
由斜长石、辉石、少量橄榄石组成。
辉石呈灰色,短柱状,硬度大,解理面呈玻璃光泽,含量75%;斜长石呈白色,板状,两组解理,解理面玻璃光泽,硬度大,含量20%,;橄榄石呈橄榄绿色,块状,无解理,断口玻璃光泽,含量5%;命名为含橄榄石辉岩。
薄片观察:岩石主要由单斜辉石,斜长石,橄榄石组成。
单斜辉石:无色至淡色,短柱状,正高突起,最高干涉色二级紫红,斜消光,消光角86度,正延性,有双晶;含量:(75%)基性斜长石:无色,板状,两组解理,解理夹角86度,正低突起,最高干涉色一级灰白,斜消光。
有钠长石聚片双晶,卡纳复合双晶。
用垂直(010)切面上卡纳复合双晶消光角法测定斜长石,测得该颗粒NP∧(010)=31,NP∧(010)=23,Num.62,拉长石;含量:(20%)橄榄石:无色,自形粒状,无解理,有不规则裂纹,正高突起,最高干涉色二级紫红—三级蓝;含量:(5%)该岩石具有辉长结构:示意图)定名为:含橄榄石辉长岩实验3:闪长岩手标本和薄片的观察,并绘图示之。
手标本观察:岩石呈灰绿色,全晶质等粒中粒结构,块状构造,主要由斜长石、普通角闪石、少量石英组成。
斜长石呈白色,板状,硬度大,解理面呈玻璃光泽,含量75%;普通角闪石呈黑绿色,长柱状,硬度大,解理面呈玻璃光泽,含量20%;石英无色,粒状,硬度标准,无解理,断口油脂光泽,含量5%。
命名为含石英闪长岩。
薄片的观察:岩石主要由斜长石、普通角闪石、石英组成。
基性斜长石:无色,板状,解理夹角86度,正低突起,最高干涉色一级灰白,有钠长石聚片双晶,卡纳复合双晶,环带构造发育,斜消光,用垂直(010)切面上卡纳复合双晶消光角法测定斜长石,测得该颗粒NP∧(010)=21,NP∧(010)=12,Num.40,中长石;含量:(75%)普通角闪石:无色,长柱状,纵切面一组完全解理,横切面两组完全解理,解理夹角56,124,正中突起,最高干涉色二级蓝绿,斜消光,Ng∧C=18,正延性;含量:(20%)石英:无色,粒状,正低突起,最高干涉色一级灰白;含量:(5%)该岩石为自形粒状结构:示意图)定名为:含石英闪长岩实验4:花岗岩手标本和薄片的观察,并绘图示之。
岩类学、岩石地球化学、实验岩石学
岩类学、岩石地球化学、实验岩石学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 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 appreciation, sentence excerpts, ancient poems, classic articles, topic composition, work summary, word parsing, copy excerpts, 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岩类学(Petrology)。
岩类学是地质学的一个重要分支,研究地球上的岩石的成因、组成、结构、变质过程和变质岩的形成原因等。
岩石力学实验ppt课件
3/64
绪言
地层中钻取的岩心
标准的岩心试样
采集的岩样用标 准尺寸钻头取心
获得标准直 径岩心试件
切割两端面获得标 准长度的岩心试样
精磨试样两端面 使端面平滑规则
绪言
样品采集和岩石学审查
钻岩心 几何形状检验
端面切割 端面磨平
环境存放
样品包裹(围压实验)
实验
.
6/64
岩石单轴抗压实验
➢ 实验目的 ➢ 实验原理 ➢ 实验仪器 ➢ 实验步骤 ➢ 结果处理 ➢ 报告编写
①在试样整个高度上,直径误差不得超过0.3mm; ②端面的不平行度,最大不超过0.3mm; ③试样的两端面应垂直于试样轴线。
.
16
四、实验步骤
(1) 试件端面垂直度测量
检测方法如图所示,将试样放在水平检测台上,用直角尺紧贴试样垂直边, 转动试样两者之间无明显缝隙。对于不合格试样,使用锉刀打磨,直至符合要求。
P Rc A
(1)
Rc—试样单轴抗压强度,MPa;
P—试样破坏载荷,N;
A—试样初始截面积,mm2。
.
9
二、实验原理
岩石的弹性模量是指岩石在弹性变形阶段其应力
与应变变化值之比:
E
(2)
—轴向应力-应变曲线中直线段的轴向应
力增量,MPa;
—轴向应力-应力曲线直线段的轴向应变
增量;
O
Δσ Δε
石油工程岩石力学实验课程
.
2/64
绪言
岩石力学性质主要是指岩石的变形(deformation )特征及岩石的强度(strength )。对任 何工程现象来说,只有获得岩石的力学性质,得出力学参数(如弹性模量、泊松比、内聚力、 内摩擦角等),建立岩石的本构方程(constitutive equation)和破坏准则(failure criterion ),为进一步研究分析提供一定模式与依据。
岩石学课件)沉积岩实验四碳酸盐岩
搬运作用是指风化作用的产 物被流水、风、冰川和波浪 等外力搬运到沉积盆地的过 程。搬运作用的强度和方式 决定了沉积物的类型和分布 。
沉积作用则是指搬运的物质 在盆地或湖泊等沉积环境中 逐渐沉积下来的过程。沉积 作用可以形成各种类型的沉 积岩,如砾岩、砂岩和泥岩 等。
化学沉积作用
化学沉积作用是指化学反应在沉积岩形成过程中 起主导作用的沉积作用。例如,蒸发作用、沉淀 作用和结晶作用等。
非生物沉积作用
非生物沉积作用是指非生物 因素在沉积岩形成过程中起 主导作用的沉积作用。例如 ,风化作用、搬运作用和沉 积作用等。
风化作用是指岩石在地表或 近地表环境下,受到温度变 化、水、氧气和生物等因素 的影响而发生物理和化学变 化的过程。风化作用可以形 成各种类型的土壤和岩石, 如黄土、红土和页岩等。
03
碳酸盐岩的分类与特征
石灰岩
总结词
石灰岩是沉积碳酸盐岩中分布最广的一类岩石,主要由方解石矿物组成,通常 呈现灰白色或灰色。
详细描述
石灰岩的矿物成分主要是方解石,含量通常在95%以上。石灰岩的结构多样, 常见的有结晶状、鲕状、竹叶状和生物骨架状等。石灰岩的硬度较大,不易被 风化侵蚀,因此常常形成陡峭的岩壁和溶洞等地质景观。
在碳酸盐岩中,常见的重结晶作用包括方解石、白云石等矿物的重结晶。 这些矿物在高温高压条件下溶解,然后在较低压力下重新结晶,形成新 的晶体结构。
重结晶作用可以改变岩石的结构和矿物组成,使其变得更加紧密和坚硬。
交代作用
01
交代作用是指一种矿物被另一种 矿物所取代的过程。在碳酸盐岩 中,常见的交代作用包括方解石 被白云石、绿泥石等矿物取代。碳酸盐岩概述 Nhomakorabea01
02
03
研究岩石的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本次实验旨在通过岩石力学实验,研究岩石的力学性质,包括抗压强度、抗拉强度、变形性能、水理性质等,为岩土工程设计和施工提供理论依据。
二、实验原理岩石力学实验主要包括以下几种:1. 岩石单轴抗压强度试验:在岩石试件上施加轴向压力,当试件破坏时,记录破坏时的最大轴向压力,以此确定岩石的单轴抗压强度。
2. 岩石抗拉强度试验(劈裂试验):将岩石试件沿劈裂面进行拉伸,当试件破坏时,记录破坏时的最大拉伸力,以此确定岩石的抗拉强度。
3. 岩石变形试验:通过施加轴向压力,观察岩石的变形情况,分析岩石的变形规律。
4. 岩石水理性质试验:测定岩石的吸水性、软化性、抗冻性和透水性等水理性质。
三、实验仪器与材料1. 实验仪器:岩石力学试验机、万能试验机、岩样制备设备、量筒、天平等。
2. 实验材料:岩石试件、砂、水等。
四、实验步骤1. 岩石单轴抗压强度试验:(1)将岩石试件加工成标准尺寸,并对试件表面进行打磨。
(2)将试件放入岩石力学试验机,调整试验机夹具,使试件轴向压力方向与试件轴线一致。
(3)启动试验机,以一定的加载速度对试件施加轴向压力,当试件破坏时,记录破坏时的最大轴向压力。
2. 岩石抗拉强度试验(劈裂试验):(1)将岩石试件加工成标准尺寸,并对试件表面进行打磨。
(2)将试件放入万能试验机,调整试验机夹具,使试件劈裂面与试验机轴线一致。
(3)启动试验机,以一定的拉伸速度对试件施加拉伸力,当试件破坏时,记录破坏时的最大拉伸力。
3. 岩石变形试验:(1)将岩石试件加工成标准尺寸,并对试件表面进行打磨。
(2)将试件放入岩石力学试验机,调整试验机夹具,使试件轴向压力方向与试件轴线一致。
(3)启动试验机,以一定的加载速度对试件施加轴向压力,记录试件的变形情况。
4. 岩石水理性质试验:(1)测定岩石的吸水性:将岩石试件放入量筒中,加入一定量的水,记录试件吸水后的质量。
(2)测定岩石的软化性:将岩石试件浸入水中,记录试件饱和后的抗压强度。
《沉积岩石学》实验报告册
《沉积岩石学》实验报告册实验报告册《沉积岩石学》
实验名称:沉积岩石学实验
实验目的:
1. 了解沉积岩石的形成过程和特征。
2. 掌握沉积岩石的分类方法和识别技巧。
3. 学习使用显微镜观察和分析沉积岩石的组成和结构。
实验仪器:
1. 显微镜
2. 岩石切片样品
实验步骤:
1. 检查实验仪器,确保显微镜正常工作。
2. 准备岩石切片样品,放置在显微镜下。
3. 使用低倍镜观察岩石切片的整体特征,如颜色、纹理等。
4. 使用高倍镜观察岩石切片的细节特征,如晶粒大小、矿物组成等。
5. 根据观察结果,识别岩石的类型和特征。
6. 记录观察结果,并进行分析和总结。
实验结果:
1. 根据岩石切片的整体特征和细节特征,确定岩石类型为沉积岩。
2. 观察到岩石切片中存在颗粒、结构和化石等特征。
3. 分析岩石切片中的矿物组成和岩屑粒度,确定岩石的来源和沉积环境。
实验结论: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了解了沉积岩石的形成过程和特征,掌握了沉积岩石的分类方法和识别技巧,学习了使用显微镜观察和分析沉积岩石的组成和结构。
实验结果表明,本次实验样品为沉积岩,具有特定的颗粒、结构和化石等特征,矿物组成和岩屑粒度分析进一步确定了岩石的来源和沉积环境。
通过实验的进行,我们深入了解了沉积岩石学的基本知识和实验方法,为今后进行相关研究和实践提供了基础。
岩石的地质学实验
岩石的地质学实验岩石是地质学中的重要研究对象,通过实验可以对岩石的性质和形成过程进行深入研究。
地质学实验涵盖了多个方面,包括岩石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形态特征以及岩石变形和分解等。
本文将重点介绍几种常见的岩石地质学实验。
一、岩石物理性质实验1. 密度测定实验密度是岩石的一个重要物理性质,通常使用质量和体积来表示。
在实验中,我们可以通过称量岩石样品的质量并浸入水中测定体积,然后计算出岩石的密度。
这种实验方法被称为浮法测定。
2. 孔隙度和孔隙率实验岩石的孔隙度是指岩石中的总体积中孔隙占据的部分的比例。
孔隙度和孔隙率通常可以通过测量岩石样品的饱和质量(即含水量)和干质量,然后计算出来。
这些数据对于水文地质和油气勘探等领域具有重要意义。
3. 磁化率实验磁化率是研究岩石磁性的重要参数。
使用磁化率仪可以测量岩石样品在外加磁场作用下的磁化率。
这种实验方法可以用于研究地磁场对岩石反应的影响,以及岩石中可能存在的磁性矿物。
二、岩石化学性质实验1. 酸蚀实验酸蚀实验可以用于确定岩石中存在的酸溶性矿物。
在实验中,可以选择一种酸性试剂(如盐酸)来与岩石样品接触,观察是否产生气泡或溶解反应,从而推断岩石中酸溶性矿物的存在。
2. 岩石溶解实验溶解实验可以用于研究岩石中的可溶性矿物。
在实验中,可以选择一种溶液(如氢氧化钠溶液)与岩石样品接触,观察是否发生溶解反应。
通过溶解实验可以确定岩石中的可溶性矿物类型以及它们的溶解特性。
3. 物理吸附实验物理吸附实验可以研究岩石表面的吸附性质。
在实验中,可以使用一种吸附剂(如活性炭)与岩石样品接触,观察吸附剂上吸附的气体分子或溶质的种类和数量。
这种实验方法对于研究岩石中的孔隙结构和孔隙表面特征具有重要意义。
三、岩石形态特征实验1. 岩石显微镜观察实验显微镜观察实验可以研究岩石的显微结构和组成。
通过使用显微镜,可以观察到岩石中的矿物颗粒、晶体结构以及岩石中可能存在的裂缝和变形等特征。
2. 岩石薄片制备实验岩石薄片制备实验是为了进行岩石显微镜观察而进行的。
常见岩石的实验报告
常见岩石的实验报告引言岩石是地球上最基本的地质物质,由不同的矿物质组成。
通过对常见岩石的实验分析,我们可以了解其物理和化学性质,并进一步了解地球内部的构造和形成过程。
本实验旨在研究几种常见岩石的实验性质,并通过实验结果分析岩石的成因和特性。
实验方法实验材料本次实验使用了三种常见的岩石:花岗岩、石灰岩和砂岩。
实验所需的材料和设备有:1. 样品:花岗岩、石灰岩和砂岩均匀样本。
2. 天平:用于测量岩石样品的质量。
3. 显微镜:用于观察岩石样品的结构和成分。
4. 酸碱溶液:包括稀盐酸、稀硫酸、稀碱液等。
5. 试管和试管架:用于盛放溶液和进行实验反应。
6. 手套和安全眼镜:保证实验过程的安全。
实验步骤1. 通过天平测量每种岩石的质量,并记录下来。
2. 用显微镜观察每种岩石的显微结构,并描述其颗粒和矿物质的特征。
3. 针对每种岩石,将其分别放入不同的试管中。
4. 按序加入稀盐酸、稀硫酸和稀碱液,观察并记录反应情况。
5. 根据实验结果,分析每种岩石的酸碱敏感性和反应特性。
6. 使用化学试剂进行进一步的化学分析,以确认岩石中特定矿物质的存在。
实验结果与分析岩石质量测量得到的三种岩石样本质量如下:- 花岗岩:32.5 g- 石灰岩:28.1 g- 砂岩:20.7 g显微结构与成分对每种岩石样品的显微结构进行了观察和描述:1. 花岗岩:粗粒状结构,主要由石英、长石和云母组成。
2. 石灰岩:晶粒状结构,主要由方解石和贝壳残骸组成。
3. 砂岩:粗砂状结构,主要由石英颗粒和粘结剂组成。
酸碱敏感性和反应特性将不同的溶液与岩石样品反应后,观察到的现象如下:1. 花岗岩:与盐酸和碱液反应不明显,但与硫酸反应生成气泡。
2. 石灰岩:与盐酸反应剧烈生成大量气泡,与碱液反应微弱,与硫酸反应产生气泡。
3. 砂岩:对酸和碱的反应较弱,产生少量气泡。
化学成分分析进一步使用化学试剂进行了化学分析:1. 花岗岩:添加稀盐酸后有轻微气泡的产生,此为花岗岩中含有少量碳酸盐矿物质的证据。
火成碳酸岩的实验岩石学研究及对地球深部碳循环的意义
火成碳酸岩的实验岩石学研究及对地球深部碳循环的意义在地球科学领域中,火成碳酸岩的实验岩石学研究对地球深部碳循环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深入探讨这一主题,可以更好地理解地球内部的碳循环机制,并为我们解答地球科学中的一些重大问题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以下是对火成碳酸岩实验岩石学研究及其对地球深部碳循环意义的深度和广度分析。
1. 火成碳酸岩的形成火成碳酸岩是一种由火成岩浆中的碳酸盐物质在地壳深部或地幔中形成的岩石。
它们可以以不同的方式形成,例如通过火成岩浆中的碳酸岩石的熔融、沈积、变质和再结晶过程。
对火成碳酸岩的形成机制进行深入研究,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地球深部的地质作用过程和地幔构造。
2. 实验岩石学研究通过实验室模拟地球内部的高温高压环境,可以对火成碳酸岩的形成、稳定性和变质过程进行深入研究。
实验岩石学研究可以通过控制不同的温度、压力和化学成分,模拟地幔中火成碳酸岩的形成过程,从而揭示其在地球深部的行为及性质。
3. 对地球深部碳循环的意义火成碳酸岩在地球深部地幔中的存在和变质过程对地球深部碳循环具有重要影响。
它们可能是地幔中碳的主要储存库之一,承担着在地球深部中碳的转化和再分配。
对火成碳酸岩的实验岩石学研究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地球深部碳的来源、去向和影响,进而揭示地球深部碳循环的复杂性和重要性。
4. 个人观点和理解我认为火成碳酸岩的实验岩石学研究对地球深部碳循环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深入研究火成碳酸岩的形成和变质过程,可以揭示地球深部碳的行为规律和影响因素,对我们更好地认识地球内部的地质作用和碳循环机制具有重要意义。
实验岩石学研究也为我们提供了一种探索地球深部的新方法和工具,对地球科学领域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总结回顾:通过深入研究火成碳酸岩的实验岩石学,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地球内部的碳循环机制。
火成碳酸岩在地球深部地幔中的存在和变质过程对地球深部碳循环具有重要影响,实验岩石学研究为我们揭示了地球深部碳的来源、去向和影响,对地球科学领域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沉积岩石学》实验报告册实验报告
沉积岩石学实验报告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加深学生对沉积岩石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通过实验学习的方式,掌握沉积岩石学的实验方法和实验操作技能。
通过实验,了解和掌握沉积岩石学的实验内容和实验原理,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
实验器材•一组深棕色的样本(铁锌矿、云母片、碎屑岩);•酸性的硬石膏板;•放大镜。
实验原理和方法沉积岩石学是研究沉积岩的构成、性质、组成和变质等方面的学科。
沉积岩主要由矿物、碎屑和生物遗骸等构成。
此次实验主要是通过观察样本的颜色、结构和形态等特征,来确定样本的矿物组成、碎屑组成和生物遗骸等,从而了解和掌握沉积岩石的基本构成和特征。
实验方法如下:1.取出深棕色的样本,仔细观察样本的颜色、结构和形态等特征;2.将样本放在酸性的硬石膏板上,用放大镜观察样本中的矿物、碎屑和生物遗骸等;3.根据观察结果,记录样本的颜色、结构、形态、矿物组成、碎屑组成和生物遗骸等。
实验结果样本一:铁锌矿•颜色:黑色;•结构:粗糙,呈块状,有些呈铜锌矿晶体状;•形态:不规则的块状;•矿物组成:主要由铁锌矿构成;•碎屑组成:无;•生物遗骸:无。
样本二:云母片•颜色:棕色;•结构:片状,呈细粒状;•形态:长方形的片状;•矿物组成:主要由云母构成;•碎屑组成:无;•生物遗骸:无。
样本三:碎屑岩•颜色:深灰色;•结构:由大量的碎屑颗粒构成;•形态:颗粒状;•矿物组成:主要由石英、长石和云母等构成;•碎屑组成:由于样本中有大量的碎屑颗粒,因此碎屑组成不易确定;•生物遗骸:无。
总结本次实验通过观察样本的颜色、结构和形态等特征,以及用放大镜观察样本中的矿物、碎屑和生物遗骸等,确定样本的矿物组成、碎屑组成和生物遗骸等,进而了解和掌握沉积岩石的基本构成和特征。
实验结果表明,样本的颜色、结构、形态、矿物组成、碎屑组成和生物遗骸等不同,反映了不同的沉积岩种类和特征。
通过本次实验,我加深了对沉积岩石学的理解和掌握,同时增强了自己的实践能力。
变质岩石学实验报告
变质岩石学实验报告
实验目标:通过模拟高温高压条件下的变质作用,观察不同前驱岩石在变质过程中的变化,并分析变质作用对岩石结构和性质的影响。
实验步骤:
1.准备实验所需岩石样本,将其粉碎并筛分成相同大小的颗粒。
2.将样本加入高压釜中,注入所需要的变质剂和溶液,调整温度和压力,启动高压釜的变质程序。
3.变质完成后,取出样本,用显微镜观察其微观结构和组成成分,对比原始岩石样本的变化情况。
实验结果:
经过变质处理的样本表现出明显的结构和成分改变,主要表现为晶粒生长和矿物相变。
在高温高压条件下,岩石中的矿物相互作用,形成新的矿物物种。
同时,由于高温和压力的作用,造成原有矿物结构重新排列, 晶粒尺寸的改变和方向的稳定化。
此外,当岩石中含有水的时候,矿物相变的过程中会释放出有害甚至有毒的物质,对环境和生命造成威胁,例如含石棉的岩石在变质过程中可能释放出致癌物质。
结论:
变质作用是在地球内部高温和压力的作用下,对原有岩石进行结构和成分改变的一种地质作用。
通过实验,我们可以看到,变质作用对岩石性质和结构产生了明显的影响,例如晶粒生长、矿物相变等。
在实际地质过程中,变质作用也是岩石演化的重要因素之一,不同前驱岩石会在不同的变质条件下形成不同类型的变质岩石。
因此,了解变质作用对岩石性质和结构的影响,对研究和理解地球内部演化和岩石形成具有重要意义。
岩石学实验
一、目的要求1、通过观察基性类代表性的岩石类型,了解并掌握基性岩的基本矿物共生组合和主要的结构构造;2、学会独立地鉴定岩石,正确的给岩石定名及编写岩石鉴定报告。
二、实验内容橄榄辉长岩、辉绿岩、辉绿玢岩、气孔状玄武岩、杏仁状玄武岩。
三、实验指导1.观察与描述方法(参阅实验一)2.描述实例(参阅实验一、实验三)四、实验报告内容及要求按照岩浆岩的鉴定描述方法及要求对下列岩石和薄片进行详细的鉴定描述: 1.手标本:橄榄辉长岩、辉绿岩或辉绿玢岩、气孔状玄武岩或杏仁状玄武岩。
2. 薄片:橄榄辉长岩实验三中性岩类(2学时)实验项目编号:01012015一、目的要求1、通过观察中性一酸性岩类常见的岩石类型,了解并掌握上述各类岩石的基本矿物共生组合和主要的结构构造。
2、学会鉴定岩石的方法,观察与描述方法。
二、实验内容闪长岩、石英闪长岩、闪长玢岩、角闪安山岩。
三、实验指导1.观察与描述方法(参阅实验一)2.描述实例:安山岩岩石具斑状结构,斑晶角闪石具熔蚀、暗化边结构;基质具玻晶交织结构即安山结构。
斑晶含量20%,由斜长石(12%)及角闪石(8%)组成。
斑晶斜长石:自形板状,粒度1-2mm,常被熔蚀。
蚀变较强,表面分布绢云母、高岭土、碳酸盐矿物等。
正低突起,以⊥[010]晶带最大消光角法测得Np’∧(010)=33°,An52拉长石。
斑晶角闪石:自形长柱状,长2-4mm不等。
黄褐色,多色性强,Ng-黄褐色、Np-淡黄色,Z∧Ng=15°,边缘多具暗化边,部分颗粒熔蚀较强,成港湾状边缘。
基质约80%,主要为大致平行排列的斜长石微晶及其间充填的玻璃质。
构成安山结构。
斜长石微晶约30%,板条状,长0.15mm左右,蚀变轻微,正低突起,以微晶法测得Np’∧a=5°,An35中长石。
火山玻璃45%、紫褐色,均质体,大部分已脱玻化成为霏细质、隐晶质集合体。
赤铁矿2%左右,暗红色粉尘状散布于基质中。
磷灰石1%,无色,长柱状,0.1mm左右。
岩石观察实验报告结果
岩石观察实验报告结果1. 引言岩石是地球上最常见的地质物质之一,对于了解地球演化过程、构造和资源评价具有重要意义。
岩石观察实验是地质学教育中常见的实践环节,通过观察岩石的颜色、质地、成分等特征,可以初步判断其性质和成因。
本实验旨在通过对不同类型的岩石进行观察和分析,探索岩石的构成和形成过程。
2. 材料和方法2.1 材料实验需要的材料包括:- 不同类型的岩石样本- 放大镜- 手电筒- 锤子- 钉子2.2 方法1. 准备样本:将不同类型的岩石样本准备好,清洁干净,并编号以作区分。
2. 观察颜色和质地:使用放大镜仔细观察每块岩石的颜色和质地。
记录下来以备后续分析。
3. 硬度测试:使用锤子和钉子在岩石样本上敲击,观察岩石的反应。
根据敲击的声音和岩石的反应,初步判断岩石的硬度。
4. 化学试剂测试:使用酸性试剂或其他常见化学试剂对岩石样本进行测试,观察是否会产生反应,以推测岩石的化学成分。
3. 实验结果和讨论3.1 观察颜色和质地在观察不同岩石样本的颜色和质地时,我们发现了一些有趣的结果。
例如,样本A呈深灰色,粗粒质地,而样本B呈红色,均一细腻质地。
这些差异可能与岩石的成分和形成环境有关。
3.2 硬度测试硬度测试是判断岩石性质的重要手段之一。
我们对每个岩石样本进行了敲击测试,发现样本C发出了清脆的声音,并且没有明显的碎裂。
这表明样本C可能是一种硬度较高的岩石,可能是一种石英岩。
3.3 化学试剂测试在进行化学试剂测试时,我们使用了酸性试剂来检测岩石的反应。
发现样本D在酸性试剂作用下产生了明显的气泡,这表明样本D可能含有碳酸盐矿物,如大理石。
4. 结论通过观察和分析不同类型的岩石样本,我们得出了以下结论:- 不同岩石样本具有不同的颜色和质地,这可能与它们的成分和形成过程有关。
- 硬度测试可以初步判断岩石的硬度,从而提供一定的指导信息。
- 化学试剂测试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岩石的化学成分,进一步推测其成因。
需要注意的是,本实验只是初步观察和分析,还需要结合其他地质学手段来进行综合研究和判断。
岩石学的研究方法
岩石学的研究方法岩石学是地球科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主要研究岩石的形成、组成、结构、性质以及演化过程。
岩石学研究的方法多样,可以通过野外观察、室内实验和现代科技手段来进行。
野外观察和取样是岩石学研究的基本方法之一。
这种方法可以直接观察不同地质情况下的岩石产出地点,收集岩石样品并进行后续实验分析。
野外观察可以通过露天开采矿石、天然露头、河床暴露面等途径获取岩石样本。
此外,地质勘探钻探也是野外取样的重要手段。
野外采集的岩石样品可根据矿物成分、岩石类型等进行初步分类,为后续的室内实验提供基础数据。
室内实验是岩石学研究的重要手段之一。
室内实验主要通过化学分析、显微镜观察和物理试验等方法来研究岩石的物理、化学和结构特征。
化学分析可以通过分析岩石中的元素含量,进一步确定岩石的成分和成因。
显微镜观察是透过显微镜来观察岩石中的微观结构和矿物组成的方法。
物理试验可以通过测量岩石的密度、硬度、磁性等物理性质,对岩石的性质进行定量描述。
现代科技手段的应用大大推动了岩石学研究的发展。
例如,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透射电子显微镜(TEM)等先进的仪器设备,可以获得高分辨率的岩石颗粒图像,帮助研究者更加精确地观察岩石中的微观结构。
X射线衍射(XRD)、X射线荧光光谱(XRF)等技术可以分析岩石中的矿物组成和结构。
核磁共振(NMR)和质谱等仪器则可用于分析岩石中的有机质含量和组成。
此外,地壳应力测量、地震波传播速度测量等技术也可以用于研究岩石的物理性质和构造特征。
除了上述方法,岩石学研究还可以借鉴其他学科的方法。
例如,地球化学和同位素地球化学的应用可以通过分析岩石中的元素和同位素组成,了解岩石的来源和演化过程。
热力学和动力学模拟可以模拟岩浆的生成、演化和固化过程,从而揭示岩浆岩的形成机制。
另外,数学模型、计算机模拟和地质统计学等方法也逐渐在岩石学研究中得到应用。
总之,岩石学研究的方法多样,涉及到野外观察、室内实验和现代科技手段的综合应用。
观察岩石的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岩石观察实验实验目的:1. 了解岩石的基本特征和分类。
2. 培养观察和记录实验现象的能力。
3. 掌握岩石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成分。
实验时间:2023年2月24日实验地点:实验室实验器材:1. 岩石样品:花岗岩、页岩、石灰岩、砂岩、火山岩2. 显微镜3. 实验记录本4. 岩石样本夹5. 砂纸6. 烧杯7. 稀盐酸实验步骤:1. 观察岩石样品的宏观特征,如颜色、形状、大小、硬度等。
2. 使用显微镜观察岩石的微观结构,如矿物成分、晶体形态等。
3. 用砂纸对岩石样品进行打磨,观察其物理性质,如磨痕、断裂面等。
4. 将岩石样品放入烧杯中,加入适量的稀盐酸,观察其化学反应,如气泡产生、颜色变化等。
5. 记录实验现象,分析岩石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成分。
实验结果:1. 宏观观察:- 花岗岩:颜色为灰色,质地坚硬,具有明显的块状结构。
- 页岩:颜色为黑色,质地较软,具有明显的层状结构。
- 石灰岩:颜色为白色,质地较软,具有明显的颗粒状结构。
- 砂岩:颜色为黄色,质地坚硬,具有明显的颗粒状结构。
- 火山岩:颜色为黑色,质地坚硬,具有明显的气孔结构。
2. 显微镜观察:- 花岗岩:主要由石英、长石和云母组成,晶体形态明显。
- 页岩:主要由黏土矿物组成,晶体形态不明显。
- 石灰岩:主要由方解石组成,晶体形态明显。
- 砂岩:主要由石英和长石组成,晶体形态明显。
- 火山岩:主要由火山玻璃和火山矿物组成,晶体形态不明显。
3. 物理性质观察:- 花岗岩:磨痕不明显,断裂面呈块状。
- 页岩:磨痕明显,断裂面呈层状。
- 石灰岩:磨痕不明显,断裂面呈颗粒状。
- 砂岩:磨痕明显,断裂面呈颗粒状。
- 火山岩:磨痕不明显,断裂面呈气孔状。
4. 化学反应观察:- 花岗岩:与稀盐酸反应不剧烈,无明显气泡产生。
- 页岩:与稀盐酸反应不剧烈,无明显气泡产生。
- 石灰岩:与稀盐酸反应剧烈,产生大量气泡。
- 砂岩:与稀盐酸反应不剧烈,无明显气泡产生。
岩石学实验指导书1
《岩石学》实验指导书目录目录〃〃〃〃〃〃〃〃〃〃〃〃〃〃〃〃〃〃〃〃〃〃〃〃〃〃〃〃〃〃〃〃〃〃〃〃〃〃〃〃〃〃〃〃〃〃〃〃〃〃〃〃〃〃〃1 岩浆岩实验指导〃〃〃〃〃〃〃〃〃〃〃〃〃〃〃〃〃〃〃〃〃〃〃〃〃〃〃〃〃〃〃〃〃〃〃〃〃〃〃〃〃〃〃〃〃2 实验一超基性岩类(2学时)〃〃〃〃〃〃〃〃〃〃〃〃〃〃〃〃〃〃〃〃〃〃〃〃〃〃〃〃〃〃〃〃8 实验二基性岩类(2学时)〃〃〃〃〃〃〃〃〃〃〃〃〃〃〃〃〃〃〃〃〃〃〃〃〃〃〃〃〃〃〃〃〃10 实验三中性岩类(2学时)〃〃〃〃〃〃〃〃〃〃〃〃〃〃〃〃〃〃〃〃〃〃〃〃〃〃〃〃〃〃〃〃12 实验四酸性岩类(2学时)〃〃〃〃〃〃〃〃〃〃〃〃〃〃〃〃〃〃〃〃〃〃〃〃〃〃〃〃〃〃〃〃〃14 实验五未知岩浆岩鉴定(2学时)〃〃〃〃〃〃〃〃〃〃〃〃〃〃〃〃〃〃〃〃〃〃〃〃〃〃〃16岩浆岩实验指导一、观察描述的基本原则:科学观察是人们在自然条件下,通过感觉器官或借助科学仪器,有目的、有计划地感知客观对象从而获得科学事实的一种研究方法。
科学观察的原则是坚持观察的客观性,要采取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对事物进行周密、系统、全面的观察和分析。
观察不是消极地观看,而是积极关注和思维的过程,是深入探索未知领域的过程,通过这一过程,扩大感性认识,启发思考,导致新的发现,所以它是科学研究中最基本、最常见的一种获取经验事实的方法。
科学观察要有准确详实的记录,用专业的术语、规范的语言、约定的符号、标准的计量单位,并借助绘图、摄影等手段,把观察的结果详细记录下来。
二、岩石学实验的目的要求岩石学实验课是岩石学教学的重要环节,是提高学生观察和实践能力的重要步骤,使学生增强感性认识并掌握辩别岩石的基本方法。
通过实验达到以下目的:1.掌握各类岩石的基本特征(颜色、矿物成分、结构、构造、次生变化等特征)。
2.掌握岩浆岩手标本及镜下观察、描述和分类命名的方法,写出完整的岩石鉴定报告,最终达到正确地鉴定未知岩浆岩的岩石类型,并准确定名的目的。
岩石分类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本次实验旨在通过观察和对比不同类型岩石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成分,掌握岩石分类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加深对岩石学知识的理解。
二、实验时间2023年10月15日三、实验地点地质实验室四、实验材料1. 岩石样品:花岗岩、砂岩、页岩、石灰岩、板岩、玄武岩等。
2. 实验工具:放大镜、岩石显微镜、手标本、硬度计、滴定管、化学试剂等。
五、实验方法1. 观察岩石样品的外观特征:包括颜色、形状、大小、裂隙、风化程度等。
2. 测定岩石的物理性质:如密度、硬度、孔隙度等。
3. 分析岩石的化学成分:通过化学滴定、光谱分析等方法。
4. 对比分析不同类型岩石的特征:根据外观特征、物理性质和化学成分进行分类。
六、实验步骤1. 外观观察:- 观察岩石样品的颜色、形状、大小、裂隙、风化程度等。
- 记录观察结果。
2. 物理性质测定:- 使用硬度计测定岩石的硬度。
- 使用滴定管测定岩石的孔隙度。
- 记录测定结果。
3. 化学成分分析:- 对岩石样品进行化学滴定,测定其酸碱度。
- 使用光谱分析等方法,分析岩石的化学成分。
- 记录分析结果。
4. 分类分析:- 根据外观特征、物理性质和化学成分,对岩石样品进行分类。
- 分析不同类型岩石的特征和成因。
七、实验结果与分析1. 外观观察结果:- 花岗岩:颜色为灰白色,呈块状,裂隙发育。
- 砂岩:颜色为灰黄色,呈层状,裂隙较少。
- 页岩:颜色为黑色,呈片状,裂隙发育。
- 石灰岩:颜色为灰白色,呈层状,裂隙发育。
- 板岩:颜色为黑色,呈板状,裂隙发育。
- 玄武岩:颜色为黑色,呈块状,裂隙发育。
2. 物理性质测定结果:- 花岗岩:硬度为7,孔隙度为5%。
- 砂岩:硬度为6,孔隙度为3%。
- 页岩:硬度为2,孔隙度为10%。
- 石灰岩:硬度为3,孔隙度为6%。
- 板岩:硬度为4,孔隙度为8%。
- 玄武岩:硬度为6,孔隙度为4%。
3. 化学成分分析结果:- 花岗岩:主要成分为硅酸盐,含有少量的铁、镁等元素。
观察岩石的实验报告
观察岩石的实验报告观察岩石的实验报告引言:岩石是地球表面最常见的物质之一,它们承载着地球的演化历史和地质过程。
本实验旨在通过观察不同类型的岩石,了解它们的特征和形成过程,进一步探索地球的奥秘。
实验材料:1. 火成岩样本:包括花岗岩、玄武岩等;2. 沉积岩样本:包括砂岩、泥岩等;3. 变质岩样本:包括片麻岩、云母片岩等;4. 放大镜;5. 台式显微镜;6. 酸性试剂;7. 硬度测试工具。
实验过程:1. 观察外观特征:首先,我们用肉眼观察每一种岩石样本的外观特征。
火成岩通常具有颗粒状结构,表面光滑,颜色多样;沉积岩则呈现层状结构,颗粒粘结在一起;变质岩则具有晶状结构,晶粒间呈现出层状或条状的纹理。
2. 放大镜下的观察:接下来,我们用放大镜观察每种岩石样本的细微特征。
火成岩中的颗粒通常呈现出均匀的晶粒结构;沉积岩中的颗粒则呈现出不同大小和形状的砂粒或泥沙颗粒;变质岩中的晶粒通常较大,呈现出晶粒间的变形和排列。
3. 显微镜下的观察:为了更加深入地观察岩石样本的细节,我们使用台式显微镜进行观察。
通过显微镜,我们可以看到火成岩中晶粒的形状、大小和排列方式;沉积岩中颗粒的组成和结构;变质岩中晶粒的形状和晶界的特征。
4. 酸性试剂的实验:为了进一步确定岩石的类型,我们对样本进行了酸性试剂实验。
火成岩一般不会受到酸性试剂的侵蚀;而沉积岩中的碳酸盐岩会产生气泡;变质岩中的石英会受到酸性试剂的侵蚀。
5. 硬度测试:最后,我们使用硬度测试工具对岩石样本进行了硬度测试。
火成岩通常具有较高的硬度,不易被刮削;沉积岩的硬度较低,易被刮削;变质岩的硬度因其成分的不同而有所变化。
实验结果与讨论:通过观察和实验,我们得出了以下结论:1. 火成岩具有颗粒状结构,晶粒呈均匀排列,硬度较高,不易受酸性试剂侵蚀。
常见的火成岩有花岗岩和玄武岩等。
2. 沉积岩呈现出层状结构,颗粒粘结在一起,硬度较低,易受酸性试剂侵蚀。
常见的沉积岩有砂岩和泥岩等。
认识岩石实验
实验名称认识岩石实验目的研究岩石的性质实验器材岩石标本矿物标本放大镜小刀盐酸滴管实验步骤1、观察岩石颜色、结构、检验岩石的硬度、岩石对盐酸的反应等四个方面2.往岩石上滴盐酸时一定要用滴管,每块岩石上只滴1—3滴。
3用小刀刻得动,用铜钥匙却刻不动,则为较硬4仅用铜钥匙就刻得动,则为较软5用小刀也刻不动,则为很硬6石灰岩和大理岩上滴盐酸冒泡7页岩为薄层状结构8花岗岩为花斑状结构岩石的硬度由于种类不同而不同,石灰石遇到盐酸会冒泡。
岩石的风化实验名称岩石的风化实验目的研究岩石的风化过程实验器材岩石酒精灯水槽镊子实验过程1用镊子夹一块岩石在酒精灯上加热。
2然后把岩石再放进水槽中。
3反复几次后会发现,原来坚硬的岩石会慢慢破碎。
实验结论岩石在大自然的风吹日晒作用下会渐渐风化,破碎。
土壤成分实验实验名称土壤成分实验实验目的研究土壤成分实验器材酒精灯蒸发皿三脚架烧杯玻璃棒滴管镊子玻璃片放大镜实验过程1用眼睛看土壤、用鼻子闻、用手摸土壤。
2用水实验,观察土壤在水中是否分层。
3对土壤进行加热,闻气味看看是否有变化。
4用放大镜观察,土壤中有石头、小颗粒、沙子、植物残体、小动物等。
实验结论土壤中有小石子、粘土、杂质。
土壤渗水实验实验名称土壤渗水实验实验目的研究不同土壤的渗水实验器材漏斗广口瓶烧杯各种粘土实验过程(1)用烧杯量取粘质土、砂质土、壤土各100ml,倒入同样规格的塑料瓶中(塑料瓶去底后,用纱布扎紧底部),贴上标记;(2)将烧杯固定在松紧夹上(烧杯间距与塑料瓶间距相同),往烧杯内装水100ml;(3)手持松紧夹将烧杯内的水倒入塑料瓶中,渗出的水会滴进接水杯;(4)3分钟后,抽出活动木板,移开接水杯,用烧杯比较接水杯中的渗水量。
实验结论不同的土壤渗水的情况是不一样的。
模拟水土流失实验实验名称水土流失实验实验目的研究水土流失实验器材烧杯量筒喷壶木板铁钉饮料瓶实验过程1.在一块长约350毫米、宽约250毫米的长牙形木板上,按图上的要求用60毫米宽的木板围成一个框架,再在木框一端安装两个高200毫米的支架。
实验岩石学
谢谢观看
二十世纪50年代后,实验岩石学进入到以超高压为特征的发展时期。以1955年首次人工合成出金刚石为契机, 各种超高压设备迅速发展起来,出现以固体为压力介质的各种压机,能产生高达三百亿帕的超高压。1976年美国 毛河光等研制出的钻石高压腔达到了一千二百亿帕的压力,经改进后又获得了二千八百亿帕的超高压,相当于地 核内部的压力。超高压实验有力推动了地幔物态和结构的研究。
实验岩石学
矿物学分支
01 发展简史
03 发展趋势
目录
02 研究和应用范围
实验岩石学是在实验室控制的物理化学条件下研究矿物岩石体系相平衡和动力机理的学科。欧美习惯把矿物 和岩石的高温高压实验研究统称实验岩石学,即广义的实验岩石学。前苏联等国则把着重矿物合成及相变方面的 实验研究称作实验矿物学。中国常把这方面的研究叫作成岩成矿实验。实验岩石学是通用的术语。
实验岩石学图1
图2地幔物相的实验研究。人们可根据地表出露的深成岩研究地壳物质的化学和矿物成分,但要了解几十、几 百公里以下地球深部的物质就困难了。利用地震测量和高温高压实验等方法可对地幔物质进行探索。地震波在地 球里传播速度的研究表明,地幔是固态物质组成的,且随深度增加物质密度不连续地增大。地幔物质究竟以什么 物相的形式存在以及它们如何随深度而变化,这长期以来一直是个谜。
发展趋势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实验岩石学有一定的局限性。实验室的条件较之自然过程总是大大简化了,实验时间与漫长地质过程亦无法 比拟。不过这些局限性会随着实验技术的完善而逐步缩小。实验岩石学正朝着更复杂因而更接近自然条件的多元 体系和含多种挥发组分的复合体系的实验研究方向发展,朝着探索地球更深部秘密的超高温超高压实验发展。热 力学、动力学与实验研究的结合可以互相补充和订正许多数据资料,从而把实验岩石学推向更精确的定量阶段。 地质地球化学过程的动力学可能成为这个领域未来探索的主要课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当岩石受到变质作用时,它们的矿物组分和结构构造会发生重结晶和改造,其新生成的矿物组分取决于变质的温度、压力等物理化学条件。岩石学家把相近温度压力条件下形成的、代表一定变质岩石的矿物组合划分成组,叫变质相。
混合岩化和花岗岩化等作用的发生条件和机理,也能借助于实验阐明。当存在粒间溶液时,岩石的液相面位置与有效水的含量有密切关系。当有过剩水时角闪岩、云英闪长岩和花岗岩的初熔曲线彼此分开不远,表明混合岩形成于同大多数地壳岩石相当的深度中。这个混合岩形成的温压条件已是区域变质作用的极限条件。因此区域变质作用的通常产物是粒间花岗岩熔体,而达不到闪长岩的水平。
实验岩石学是在实验室控制的物理化学条件下,研究矿物岩石体系相平衡和动力机理的学科。欧美习惯把矿物和岩石的高温高压实验研究统称实验岩石学,即广义的实验岩石学。
用实验方法研究矿物和岩石的尝试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英国物理学家霍尔首次做了玄武岩熔化结晶的高温高压实验,因而被称立,一般把它作为现代实验岩石学发展的起点。20世纪开始了严格受控条件下硅酸盐体系的实验研究,早期以干体系的实验为主。
所有这些实验结果都说明,地壳上部的硅铝质岩石因构造运动下降到20~25公里深度时,会发生部分或全部含水熔化,其生成熔体的成分就相当于花岗岩或花岗闪长岩。因此,大陆中大量的花岗岩是由地壳岩石经深熔和再结晶作用形成的,这个结论已被大多数岩石学家接受。
基性岩的成因与花岗岩不同。橄榄石-透辉石-二氧化硅体系高压实验表明,橄榄岩或辉橄岩在二十亿帕下发生无水部分熔化,产生的熔体成分相当于二氧化硅略不饱和的玄武岩浆。据此认为,玄武岩浆是超镁铁质上地幔岩石在高压下无水部分熔化形成的。
二十世纪50年代后,实验岩石学进入到以超高压为特征的发展时期。以1955年首次人工合成出金刚石为契机,各种超高压设备迅速发展起来,出现以固体为压力介质的各种压机,能产生高达三百亿帕的超高压。1976年美国毛河光等研制出的钻石高压腔达到了一千二百亿帕的压力,经改进后又获得了二千八百亿帕的超高压,相当于地核内部的压力。
人们可根据地表出露的深成岩研究地壳物质的化学和矿物成分,但要了解几十、几百公里以下地球深部的物质就困难了。利用地震测量和高温高压实验等方法,可对地幔物质进行探索。地震波在地球里传播速度的研究表明,地幔是固态物质组成的,且随深度增加物质密度不连续地增大。
地幔物质究竟以什么物相的形式存在以及它们如何随深度而变化,这长期以来一直是个谜。超高压下的实验研究发现,镁橄榄石在1000℃和一百三十亿帕下相变为变尖晶石,在三百三十亿帕以上又转变为尖晶石和方镁石;斜方辉石在超高压下亦变成密度更大的尖晶石和超石英;在更高的冲击波压力下,硅酸盐矿物趋于转变为密度更大的氧化物。如橄榄石在1500℃和二百六十亿帕下变为钙钛矿、尖晶石和方镁石等。现已查明地幔是由超镁铁质的固相物质组成的,其物相随深度而变化。上地幔物相有辉石、橄榄石、石榴子石等,它们组成的岩石被称作地幔岩。
美国实验岩石学家鲍温,在硅酸盐干体系实验基础上提出了“矿物反应系列”。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高温高压技术的进步使实验岩石学有了较大的发展。1948年美国实验岩石学家塔特尔设计出了冷封高压容器,改进型可用于700~900℃和四亿帕的实验。1952年美国实验岩石家约得研制的内加热高压容器能获得1500℃的高温和十亿帕的高压。这两种流体介质的高压设备成功地用于研究岩浆作用和变质作用,导致了花岗岩深熔理论和玄武岩成因理论的建立。
研究火成岩的成因,比较有成效的是花岗岩成因研究。代表花岗岩的钠长石-正长石-二氧化硅-水体系的实验表明,其液相面随水蒸气压的升高而降低。当压力为五千万帕时熔化温度为770℃,五亿帕时共熔温度降至640℃。
把钠长石+正长石+二氧化硅,组分大于80%的天然花岗岩的成分点投影到钠长石+正长石-二氧化硅相图上,则绝大多数花岗岩的成分点都集中在共结点附近。这说明花岗岩主要是由熔融体共结形成的,大量天然花岗岩以及沉积岩、变质岩的熔化实验结果也表明,在有水存在及水蒸气压约四亿帕条件下,这些岩石的熔化温度也多在640~700℃之间。
实验岩石学不仅研究火山作用、岩浆作用和变质作用等成岩过程,而且还研究地球深部的物态和物相转变,研究矿物岩石在高温高压下的形变、波传播、磁性、电导等物性。实验资料不仅可以核查和补充地质观察,而且可作为推论人们无法观察的深部地质过程的旁证。
实验岩石学也应用于研究月岩学和陨石学。此外,实验岩石学中的高温高压技术和方法,还用于研制工业和技术的新原料,如人工合成金刚石、半导体和激光晶体、压电和光电晶体,以及耐火、陶瓷等合成材料。
实验岩石学有一定的局限性。实验室的条件较之自然过程总是大大简化了,实验时间与漫长地质过程亦无法比拟。不过这些局限性会随着实验技术的完善而逐步缩小。
现在,实验岩石学正朝着更复杂,因而更接近自然条件的多元体系,和含多种挥发组分的复合体系的实验研究方向发展,朝着探索地球更深部秘密的超高温超高压实验发展。热力学、动力学与实验研究的结合可以互相补充和订正许多数据资料,从而把实验岩石学推向更精确的定量阶段。地质地球化学过程的动力学可能成为这个领域未来探索的主要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