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浙江高考《论语》背诵篇目整理版
2020浙江高考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背篇目内容精对版
2020浙江高考苏教版高中语文必背篇目整理者:渡过你的河必修一1《沁园春•长沙》毛泽东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
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
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2《劝学》(战国)荀子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
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3《师说》(唐)韩愈古之学者必有师。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
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
是故圣益圣,愚益愚。
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
2020浙江高考《论语》背诵篇目整理版
一为政以德2·1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2·3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16·1 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
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
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
既来之,则安之。
今由与求也,相夫子,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而谋动干戈于邦内。
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
”13·6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二克己复礼12·1 颜渊问仁。
子曰:“克己复礼为仁。
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
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
”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3·1 孔子谓季氏:“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16·2 孔子曰:“天下有道,则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天下无道,则礼乐征伐自诸侯出。
自诸侯出,盖十世希不失矣;自大夫出,五世希不失矣;陪臣执国命,三世希不失矣。
天下有道,则政不在大夫。
天下有道,则庶人不议。
”13·3 子路曰:“卫君待子为政,子将奚先”子曰:“必也正名乎!”子路曰:“有是哉,子之迂也!奚其正”子曰:“野哉,由也!君子于其所不知,盖阙如也。
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错手足。
故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
君子于其言,无所苟而已矣。
”四知其不可而为之18·5 楚狂接舆歌而过孔子,曰:“凤兮!凤兮!何德之衰!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
已而!已而!今之从政者殆而!孔子下,欲与之言。
趋而辟之,不得与之言。
18·7 子路曰:“不仕无义。
长幼之节,不可废也;君臣之义,如之何其废之欲洁其身,而乱大伦。
君子之仕也,行其义也。
道之不行,已知之矣。
新高考高考语文默写必背篇目60篇
新高考语文默写必背篇目60篇该60篇高考默写必会篇目,2023年使用参考地区:山东、河北、重庆、湖北、湖南、福建、广东、海南、辽宁、浙江、江苏、黑龙江、吉林、山西、安徽、云南、西藏。
下面列举60篇名目内容和解析:一、必修(10篇)1.《论语》十二章①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八佾》) [解析] 孔子把礼、乐与仁紧紧联系起来,认为没有仁德的人,根本谈不上什么礼、乐。
②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里仁》)[解析] 形容对真理或某种信仰追求的迫切。
③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里仁》)[解析] 君子与小人价值指向不同,道德高尚者只需晓以大义,而品质低劣者只能动之以利害。
④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里仁》)[解析] 见到有德行的人就向他看齐,见到没有德行的人就反省自身的缺点。
⑤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
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壅也》)[解析] 文与质是对立的统一,互相依存,不可分离。
⑥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泰伯》)[解析] 作为一个士人,一个君子,必须要有宽广、坚韧的品质,因为自己责任重大,道路遥远。
⑦子曰:“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譬如平地,虽覆一篑,进,吾往也。
”(《子罕》)[解析] 孔子在这里用堆土成山这一比喻,说明功亏一篑和持之以恒的深刻道理。
⑧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子罕》)[解析] “智”“仁”“勇”是孔子所推崇的善的道德品质。
⑨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卫灵公》)[解析] 孔子把“忠恕之道”看成是处理人际关系的一条准则,无论是否己所欲,都不能强加给别人。
⑩子曰:“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
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
”(《阳货》) [解析] 孔子在这里论述了文学的社会作用是“兴、观、群、怨”。
论语十二章新课标高考背诵篇目
【点评】文和质均衡交融,言行既文雅又真实,这合乎中道,才能称为君子。 (4)55—68岁,周游列国,历尽艰辛。 ②如…何:固定句式,把(对)…怎么样(怎么办) 南宋时,朱熹把它列为“四书”之一,成为儒家的重要经典。 文采和质朴配合适当,这样以后才可以成为君子。 自己不愿做的事情,不要强加给别人。 宋朝宰相赵普曾赞颂说“半部《论语》治天下”。
五经:《诗经》、《尚书》、《礼记》 《周易》、《春秋》, 简称为“诗、书、礼、易、春秋”
六艺:①《诗》《书》《礼》《乐》《易》《春秋》 ②礼、乐、射、御、书、数
十三经:《诗经》、《尚书》、《礼记》、《周易》、 《左传》、《公羊传》、《谷梁传》、《论语》、 《孟子》、《周礼》、《仪礼》、《尔雅》、《孝经》
孔子
《论语》是儒家的经典著 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再传 弟子编撰而成。它以语录体为 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 共20篇。本文十二章是儒家修 身之言,讲的是做人之道。
南宋时,朱熹把它列为 “四书”之一,成为儒家的重 要经典。宋朝宰相赵普曾赞颂 说“半部《论语》治天下”。
四书:《论语》、《大学》、《中庸》、《孟子》
③,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①贤:形容词用作名
(《论语·里仁》) 词,贤者,有贤德、 译文:见到有才华的人就 有才华的人
应该想向他(学习)看齐;②齐:形作动,看齐
看见没有德行的人,自己 的内心就要反省(自己有
③焉:兼词,于之
没有与他相类似的错误)。
【点评】这就是取别人之长补自己之短,同时又以别人的 过失为鉴,不重蹈别人的旧辙。
重点词语
1.子曰:“人而①不仁,如礼 ①而:连词,表转折
何②?人而不仁,如乐何?” ②如…何:固定句式, 【 在点表评现】。仁 没, 有(《是 仁论一 德语个,·人外八的在佾内形③在式》追就) 求失把(;去(怎礼意对么乐 义) 办, 。…)是怎一么个样人的外
论语高考必背
1、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
(君子专心致力于根本的事务,根本建立了,治国做人的原则也就有了。
)2、礼之用,与为贵。
(礼的应用,以与谐为贵。
)3、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孔子说:“君子,饮食不求饱足,居住不要求舒适,对工作勤劳敏捷,说话却小心谨慎,到有道的人那里去匡正自己,这样可以说就是好学了。
)4、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
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
”(子贡说:“贫穷而能不谄媚,富有而能不骄傲自大,怎么样?”孔子说:“这也算可以了。
但就是还不如虽贫穷却乐于道,虽富裕而又好礼之人。
”)5、不患人之不已知,患不知人也。
(不怕别人不了解自己,只怕自己不了解别人。
)6、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 我十五岁立志于学习;三十岁能够自立;四十岁能不被外界事物所迷惑;五十岁懂得了天命;六十岁能正确对待各种言论,不觉得不顺;七十岁能随心所欲而不越出规矩。
)7、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君子合群而不与人勾结,小人与人勾结而不合群。
)8、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就是知也。
( 知道的就就是知道,不知道就就是不知道,这就就是智慧啊!)9、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 一个人不讲信用,就是根本不可以的。
)《论语》简介10、礼,与其奢也,宁俭;丧,与其易也,宁戚。
( 与其奢侈,不如节俭;就丧事而言,与其仪式上治办周备,不如内心真正哀伤。
)11、里仁为美,择不处仁,焉得知?跟有仁德的人住在一起,才就是好的。
(如果您选择的住处不就是跟有仁德的人在一起,怎么能说您就是明智的呢?)12、苟志于仁矣,无恶也。
( 如果立志于仁,就不会做坏事了。
)13、人之过也,各于其党。
观过,斯知仁矣。
(人们的错误,总就是与她那个集团的人所犯错误性质就是一样的。
所以,考察一个人所犯的错误,就可以知道她没有仁德了。
)14、朝闻道,夕死可矣。
高考必背 《论语》82则(含译文)
高考必背《论语》82则(附译文)0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译文】孔子说:“学了又时常温习和练习,不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是很令人高兴的吗?人家不了解我,我也不怨恨、恼怒,不也是一个有德的君子吗?”02、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译文】孔子说:“花言巧语,伪善的面貌,这种人,‘仁德是不会多的’。
”03、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译文】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否尽心竭力了呢?同朋友交往是否信实呢?老师传授给我的学业是否复习了呢?”04、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译文】孔子说:“君子,饮食不求饱足,居住不要求舒适,对工作勤劳敏捷,说话却小心谨慎,到有道的人那里去匡正自己,这样可以说是好学了。
”05、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
”【译文】子贡说:贫穷时不谄媚,富有时也不骄纵,这种表现如何?孔子说:还可以,可是比起能做到贫穷而仍能长保其乐,富有而能崇尚礼仪的人,就还差一点了。
06、子贡曰:“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谓与?”【译文】子贡说:“诗经上说处理骨角玉石时,要不断地切磋琢磨,精益求精,是否正是老师现在的意思呢?”07、子曰:“不患人之不己之,患不知人也。
”【译文】孔子说: “不要怕别人不知道自己,怕的是自己不知道别人。
”08、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译文】孔子说:“《诗经》三百篇用一句话来概括,就是‘思无邪’( 思想纯正)。
”09、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译文】孔子说:“我十五岁立志学习,三十岁学成自立,四十岁能不再迷惑,五十岁能领悟天命,六十岁能听到忠言逆言都不觉得不顺,七十岁能随心所欲却都不会越出规矩。
《论语》高考必背
先准确抄在“笔记”上,再背诵。 1、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 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2、巧言令色,鲜矣仁! 3、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 静。知者乐,仁者寿。 4、己欲立而立人,欲达而达人 5、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 不从。
6、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7、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8、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9、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10、不愤不启,不悱fěi不发。举一隅,不以 三隅反,则不复也。 11、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 多闻,益矣。友便pián辟pì ,友善柔,友 便pián佞nì ng,损矣。 12、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13、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14、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15、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16、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17、君子病无能焉,不病人之不己知也。 18、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19、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 至。
• 7、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譬如 平地,虽覆一篑,进,吾往也。
• 译文:好比堆土成山,只差最后一筐土却停了 下来,那是我自己停下的。又好比平地上堆山, 虽然只倒上一筐土,如果决心干下去,也是我自 己要干的。
• 8、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译文】 孔子说:“聪明人不会迷惑,有仁德的 人不会忧愁,勇敢的人不会畏惧。”
1、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 乐何?” 孔子说:“一个人如果没有仁爱之心,遵守 礼仪有什么用?一个人如果没有仁爱之心, 奏乐有什么用?” 2、朝闻道,夕死可矣。 3、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4、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5、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 君子。 6、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 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论语》中高考必背篇目
《论语》中高考必背篇目填空为政以德子曰:“为政以德,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
”子曰:“道之以政,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道之以德,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
”孔子曰:“求!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
丘也闻:有国有家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
夫如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既来之,________________。
今由与求也相夫子,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________________,而谋动干戈于邦内。
吾恐季孙之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子曰:“其身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虽令不从。
”克己复礼颜渊问仁。
子曰:“克己复礼为仁。
一日克己复礼,________________。
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
”子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孔子谓季氏:“八佾舞于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孔子曰:“天下有道,________________;天下无道,________________。
自诸侯出,盖十世希不失矣;自大夫出,五世希不失矣;陪臣执国命,三世希不失矣。
天下有道,则政不在大夫。
天下有道,则庶人不议。
”子路曰:“卫君待子而为政,子将奚先?”子曰:“必也正名乎!”子路曰:“有是哉,子之迂也!奚其正?”子曰:“野哉,由也!君子于其所不知,盖阙如也。
名不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20年浙江高考《论语》背诵篇目整理版
论语背诵篇目一为政以德2·1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2·3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16·1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
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
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
既来之,则安之。
今由与求也,相夫子,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而谋动干戈于邦内。
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
”13·6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二克己复礼12·1颜渊问仁。
子曰:“克己复礼为仁。
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
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
”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3·1孔子谓季氏:“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16·2孔子曰:“天下有道,则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天下无道,则礼乐征伐自诸侯出。
自诸侯出,盖十世希不失矣;自大夫出,五世希不失矣;陪臣执国命,三世希不失矣。
天下有道,则政不在大夫。
13·3子路曰:“卫君待子为政,子将奚先?”子曰:“必也正名乎!”子路曰:“有是哉,子之迂也!奚其正?”子曰:“野哉,由也!君子于其所不知,盖阙如也。
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错手足。
故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
君子于其言,无所苟而已矣。
”四知其不可而为之18·5 楚狂接舆歌而过孔子,曰:“凤兮!凤兮!何德之衰!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
已而!已而!今之从政者殆而!孔子下,欲与之言。
趋而辟之,不得与之言。
18·7 子路曰:“不仕无义。
长幼之节,不可废也;君臣之义,如之何其废之?欲洁其身,而乱大伦。
君子之仕也,行其义也。
道之不行,已知之矣。
论语高考必背
论语高考必背(总3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1、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
(君子专心致力于根本的事务,根本建立了,治国做人的原则也就有了。
)2、礼之用,和为贵。
(礼的应用,以和谐为贵。
)3、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孔子说:“君子,饮食不求饱足,居住不要求舒适,对工作勤劳敏捷,说话却小心谨慎,到有道的人那里去匡正自己,这样可以说是好学了。
)4、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
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
”(子贡说:“贫穷而能不谄媚,富有而能不骄傲自大,怎么样”孔子说:“这也算可以了。
但是还不如虽贫穷却乐于道,虽富裕而又好礼之人。
”)5、不患人之不已知,患不知人也。
(不怕别人不了解自己,只怕自己不了解别人。
)6、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我十五岁立志于学习;三十岁能够自立;四十岁能不被外界事物所迷惑;五十岁懂得了天命;六十岁能正确对待各种言论,不觉得不顺;七十岁能随心所欲而不越出规矩。
)7、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君子合群而不与人勾结,小人与人勾结而不合群。
)8、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知道的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就是智慧啊!)9、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一个人不讲信用,是根本不可以的。
)《论语》简介10、礼,与其奢也,宁俭;丧,与其易也,宁戚。
(与其奢侈,不如节俭;就丧事而言,与其仪式上治办周备,不如内心真正哀伤。
)11、里仁为美,择不处仁,焉得知跟有仁德的人住在一起,才是好的。
(如果你选择的住处不是跟有仁德的人在一起,怎么能说你是明智的呢)12、苟志于仁矣,无恶也。
(如果立志于仁,就不会做坏事了。
)13、人之过也,各于其党。
观过,斯知仁矣。
(人们的错误,总是与他那个集团的人所犯错误性质是一样的。
【论语】高考必背64篇古诗文背诵默写集
【关键字】论语高考古诗文必背64篇初中部分(50篇)1.孔子语录《论语》2.鱼我所欲也孟子3.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孟子4.曹刿论战《左传》5.邹忌讽齐王纳谏《战国策》6.班师表陶潜7.桃花源记陶潜8.三峡郦道元9.马说韩愈10.陋室铭刘禹锡11.小石潭记柳宗元12.岳阳楼记范仲淹13.醉翁亭记欧阳修14.爱莲说周敦颐15.记承天寺夜游苏轼16.送东阳马生序(节选)苏轼17.关雎(关关雎鸠)《诗经》18.蒹葭(蒹葭苍苍)《诗经》19.观沧海(东临碣石)曹操20.饮酒(结庐在人境)陶潜21.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城阙辅三秦)王勃22.次北固山下(客路青山外)王湾23.使至塞上(单车欲问边)王维24.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25.行路难(金樽清酒斗十千)李白26.望岳(岱宗夫如何)杜甫27.春望(国破山河在)杜甫28.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八月秋高风怒号)杜甫29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北风卷地百草折)岑参30.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韩愈31.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32.观刈麦(田家少闲月)白居易33.钱塘湖春行白居易34.雁门太守行(黑云压城城欲摧)李贺35.赤壁(折戟沉沙铁未销)杜牧36.泊秦淮(笼寒水月笼沙)杜牧37.夜雨寄北(君问归期未有期)李商隐38.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李商隐39.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李煜40.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范仲淹41.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晏殊42.登飞来峰(飞来峰上千寻塔)王安石43.江城子(老夫聊发少年狂)苏轼44.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苏轼45.游山西村(莫笑农家腊酒浑)陆游46.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辛弃疾47.过零丁洋(辛苦遭逢起一经)文天祥48.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马致远49.山坡羊潼关怀古张养浩50.己亥杂诗龚自珍高中部分(14篇)51.劝学荀子52.逍遥游(北冥有鱼……圣人无名)庄子53.师说韩愈54.阿房宫赋杜牧55.赤壁赋苏轼56.氓《诗经》57.离骚(长太息以掩涕兮……岂余心之可惩)屈原58.蜀道难李白59.登高杜甫60.琵琶行白居易61.锦瑟李商隐62.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李煜63.念奴娇(大江东去)苏轼64.永遇乐(千古江山)辛弃疾一、初中课内必背古诗文汇集(50篇)1、孔子语录论语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论语高考必背
1、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
(君子专心致力于根本的事务,根本建立了,治国做人的原则也就有了。
)2、礼之用,和为贵。
(礼的应用,以和谐为贵。
)3、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孔子说:“君子,饮食不求饱足,居住不要求舒适,对工作勤劳敏捷,说话却小心谨慎,到有道的人那里去匡正自己,这样可以说是好学了。
)4、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
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
”(子贡说:“贫穷而能不谄媚,富有而能不骄傲自大,怎么样?”孔子说:“这也算可以了。
但是还不如虽贫穷却乐于道,虽富裕而又好礼之人。
”)5、不患人之不已知,患不知人也。
(不怕别人不了解自己,只怕自己不了解别人。
)6、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我十五岁立志于学习;三十岁能够自立;四十岁能不被外界事物所迷惑;五十岁懂得了天命;六十岁能正确对待各种言论,不觉得不顺;七十岁能随心所欲而不越出规矩。
)7、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君子合群而不与人勾结,小人与人勾结而不合群。
)8、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知道的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就是智慧啊!)9、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一个人不讲信用,是根本不可以的。
)《论语》简介10、礼,与其奢也,宁俭;丧,与其易也,宁戚。
(与其奢侈,不如节俭;就丧事而言,与其仪式上治办周备,不如内心真正哀伤。
)11、里仁为美,择不处仁,焉得知?跟有仁德的人住在一起,才是好的。
(如果你选择的住处不是跟有仁德的人在一起,怎么能说你是明智的呢?)12、苟志于仁矣,无恶也。
(如果立志于仁,就不会做坏事了。
)13、人之过也,各于其党。
观过,斯知仁矣。
(人们的错误,总是与他那个集团的人所犯错误性质是一样的。
所以,考察一个人所犯的错误,就可以知道他没有仁德了。
)14、朝闻道,夕死可矣。
(早晨得知了道,就是当天晚上死去也心甘。
2020浙江高考论语复习(八)
七、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题目。(4分)P133 ①师冕[注]见,及阶,子曰:“阶也。”及席,子曰:“席也。”皆坐,子告之曰:“某 在斯,某在斯。”师冕出,子张问曰:“与师言之道与?”子曰:“然,固相师之道 也。”(《论语·卫灵公》) ②其未有烛而有后至者,则以在者告。道瞽亦然。(《礼记·少仪》) ③君子贵人而贱己,先人而后己。(《礼记·坊记》 【注】 师:乐师。冕:人名。古代乐师一般为盲人。
不矛盾。前者孔子之所以反对讲究吃穿,是对“道”的强调。他认为作为君子应该追求正道, 即便是粗茶淡饭,也能如颜回一般“安贫乐道”。后者孔子之所以对饮食极为重视, 则是对“礼”的强调。祭祀斋戒是重要的礼,自然要讲究相应的饮食。
【对点学练】
4.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题目。(4分)
逢蒙①学射于羿,尽羿②之道,思天下惟羿为愈己,于是杀羿。孟子曰:“是亦羿有罪焉。”
” (《论语·里仁》) “齐①必变食,居必迁坐。食不厌精,脍不厌细。食
饐而餲②,鱼馁而肉败不食;色恶不食;恶臭不食; 失饪不食;割不正不食;不得其酱不食;肉虽多, 不使胜食气③;唯酒无量,不及乱。” (《论语·乡党》) 【注】 ①齐:通“斋”,祭祀时的斋戒。 ②饐而餲 :噎与啈同义,指食物腐败变味。 ③食气:“气” 同“饩”,食气指主食。 上述材料中,孔子一方面明确批判“耻恶衣恶食者 ”,大加赞赏颜回“箪食瓢饮”;另一方面又是“ 食不厌精,脍不厌细”。你认为这两者是否矛盾? 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有人说,这三则语录的实质是讲为人处世需要遵守的一个原则,扩而大之,就是治理的 原则。你同意吗?为什么?
答:
【参考译文】
①乐师冕来见孔子,走到台阶沿,孔子说:“这儿是台阶。”走到座席旁,孔子说: “这是座席。”等大家都坐下来,孔子告诉他:“某某在这里,某某在这里。”师冕走 了以后,子张就问孔子:“这就是与乐师谈话的方式吗?”孔子说:“是的,这就是帮 助乐师的方式。”
论语高考必背
1、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
(君子专心致力于根本的事务,根本建立了,治国做人的原则也就有了。
)2、礼之用,和为贵。
(礼的应用,以和谐为贵。
)3、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孔子说:“君子,饮食不求饱足,居住不要求舒适,对工作勤劳敏捷,说话却小心谨慎,到有道的人那里去匡正自己,这样可以说是好学了。
)4、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
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
”(子贡说:“贫穷而能不谄媚,富有而能不骄傲自大,怎么样?”孔子说:“这也算可以了。
但是还不如虽贫穷却乐于道,虽富裕而又好礼之人。
”)5、不患人之不已知,患不知人也。
(不怕别人不了解自己,只怕自己不了解别人。
)6、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我十五岁立志于学习;三十岁能够自立;四十岁能不被外界事物所迷惑;五十岁懂得了天命;六十岁能正确对待各种言论,不觉得不顺;七十岁能随心所欲而不越出规矩。
)7、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君子合群而不与人勾结,小人与人勾结而不合群。
)8、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知道的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就是智慧啊!)9、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一个人不讲信用,是根本不可以的。
)《论语》简介10、礼,与其奢也,宁俭;丧,与其易也,宁戚。
(与其奢侈,不如节俭;就丧事而言,与其仪式上治办周备,不如内心真正哀伤。
)11、里仁为美,择不处仁,焉得知?跟有仁德的人住在一起,才是好的。
(如果你选择的住处不是跟有仁德的人在一起,怎么能说你是明智的呢?)12、苟志于仁矣,无恶也。
(如果立志于仁,就不会做坏事了。
)13、人之过也,各于其党。
观过,斯知仁矣。
(人们的错误,总是与他那个集团的人所犯错误性质是一样的。
所以,考察一个人所犯的错误,就可以知道他没有仁德了。
)14、朝闻道,夕死可矣。
(早晨得知了道,就是当天晚上死去也心甘。
论语高考必背
1、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
(君子专心致力于根本的事务,根本建立了,治国做人的原则也就有了。
)2、礼之用,和为贵。
(礼的应用,以和谐为贵。
)3、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孔子说:“君子,饮食不求饱足,居住不要求舒适,对工作勤劳敏捷,说话却小心谨慎,到有道的人那里去匡正自己,这样可以说是好学了。
)4、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
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
”(子贡说:“贫穷而能不谄媚,富有而能不骄傲自大,怎么样?”孔子说:“这也算可以了。
但是还不如虽贫穷却乐于道,虽富裕而又好礼之人。
”)5、不患人之不已知,患不知人也。
(不怕别人不了解自己,只怕自己不了解别人。
)6、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我十五岁立志于学习;三十岁能够自立;四十岁能不被外界事物所迷惑;五十岁懂得了天命;六十岁能正确对待各种言论,不觉得不顺;七十岁能随心所欲而不越出规矩。
)7、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君子合群而不与人勾结,小人与人勾结而不合群。
)8、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知道的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就是智慧啊!)9、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一个人不讲信用,是根本不可以的。
)《论语》简介10、礼,与其奢也,宁俭;丧,与其易也,宁戚。
(与其奢侈,不如节俭;就丧事而言,与其仪式上治办周备,不如内心真正哀伤。
)11、里仁为美,择不处仁,焉得知?跟有仁德的人住在一起,才是好的。
(如果你选择的住处不是跟有仁德的人在一起,怎么能说你是明智的呢?)12、苟志于仁矣,无恶也。
(如果立志于仁,就不会做坏事了。
)13、人之过也,各于其党。
观过,斯知仁矣。
(人们的错误,总是与他那个集团的人所犯错误性质是一样的。
所以,考察一个人所犯的错误,就可以知道他没有仁德了。
)14、朝闻道,夕死可矣。
(早晨得知了道,就是当天晚上死去也心甘。
2020浙江高考论语复习(七)
十二、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题目。(4分)P134 ①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论语·述而》) ②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 也。君子去仁,恶乎成名?君子无终食①之间违仁,造次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论语·里仁》) 【注】 ①终食:一顿饭的工夫。②造次:仓促、急遽。 结合两则材料,概括儒家对君子的要求并评析其当下意义。 答: 【参考译文】 ①孔子说:“吃粗粮,喝冷水,把胳膊弯起来当枕头,快乐也就在其中了!干不正当的事获得的富贵,对我 而言就如同天边的浮云。” ②孔子说:“富裕和显贵,是人人都想要得到的;如果不用正当的方法获得它,君子就不会去享受。贫穷与 低贱,是人人都厌恶的;如果不用正当的方法抛弃它,君子就不摆脱。君子如果抛弃了仁德,又怎么能成就 自己的名声呢?君子不会在哪怕是一顿饭那么短的时间里远离仁德,即使在最紧迫的时刻也一定会遵循仁德 办事,即使在颠沛流离的时候,也一定会遵循仁德去办事。” 【答案】 要求:①君子生活上要安贫乐道;可以追求富有和尊贵,但应该严格遵循“道”。 ②君子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可背离仁义。 意义:当今社会,竞争激烈,人心浮躁,人们应该恪守自己内心的道德准则,正确对待财富和地位,安贫乐 道,快乐而平和地生活。君子作为社会的道德标杆,更要时时刻刻怀有仁义之心,这样才能使社会各安其位、 和谐发展。
(2分) • 答: • 12.据上述三则材料说说孔子的教育实践对当代中国教育有哪些启示。(4分) • 答:
• 【参考译文】 • (孔子的弟子中,)道德修养好的:颜渊,闵子骞,冉伯牛,仲弓。善于辞令的:宰我,子贡。
长于政事的:冉有,季路。熟悉文化典籍的:子游,子夏。
• 闵子骞侍奉在孔子身旁,是中和正直的样子。弟子子路则是很刚强的样子。冉有、子贡又是 很和乐的样子。孔子很高兴。(但又说:)“像仲由那样,恐怕不能善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语背诵篇目
一为政以德
2·1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
2·3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
16·1 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
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
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
既来之,则安之。
今由与求也,相夫子,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而谋动干戈于邦内。
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
”
13·6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
二克己复礼
12·1 颜渊问仁。
子曰:“克己复礼为仁。
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
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
颜渊曰:“请问其目。
”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
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
3·1 孔子谓季氏:“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16·2 孔子曰:“天下有道,则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天下无道,则礼乐征伐自诸侯出。
自诸侯出,盖十世希不失矣;自大夫出,五世希不失矣;陪臣执国命,三世希不失矣。
天下有道,则政不在大夫。
天下有道,则庶人不议。
”
13·3 子路曰:“卫君待子为政,子将奚先?”子曰:“必也正名乎!”子路曰:“有是哉,子之迂也!奚其正?”子曰:“野哉,由也!君子于其所不知,盖阙如也。
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错手足。
故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
君子于其言,无所苟而已矣。
”四知其不可而为之
18·5 楚狂接舆歌而过孔子,曰:“凤兮!凤兮!何德之衰!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
已而!已而!今之从政者殆而!孔子下,欲与之言。
趋而辟之,不得与之言。
18·7 子路曰:“不仕无义。
长幼之节,不可废也;君臣之义,如之何其废之?欲洁其身,而乱大伦。
君子之仕也,行其义也。
道之不行,已知之矣。
”
五仁者爱人
5·26 颜渊、季路侍。
子曰:“盍各言尔志?”
子路曰:“愿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
”
颜渊曰:“愿无伐善,无施劳。
”
子路曰:“愿闻子之志。
”
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
”
六君子之风
15·9 子曰:“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
4·16 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
6·11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贤哉,回也!”
7·16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
7·19 叶公问孔子于子路,子路不对。
子曰:“女奚不曰: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
6·23 子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
知者乐,仁者寿。
”
8·7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八周而不比
2·14 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
15·23 子曰:“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
”
十一诲人不倦
7·8 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
11·22 子路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如之何其闻斯行之?”
冉有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
”
公西华曰:“由也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求也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
赤也惑,敢问。
”子曰:“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故退之。
”
十二高山仰止
17·4 子之武城,闻弦歌之声。
夫子莞尔而笑,曰:“割鸡焉用牛刀?”
子游对曰:“昔者偃也闻诸夫子曰:‘君子学道则爱人,小人学道则易使也。
’”
子曰:“二三子!偃之言是也。
前言戏之耳。
”
9·11 颜渊喟然叹曰:“仰之弥高,钻之弥坚。
瞻之在前,忽焉在后。
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
既竭吾才,如有所立,卓尔。
虽欲从之,末由也已。
”
十三沂水春风
“点,尔何如?”
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对曰:“异乎三子者之撰。
”
子曰:“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
”
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
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十四中庸之道
11·16 子贡问:“师与商也孰贤?”子曰:“师也过,商也不及。
”
曰:“然则师愈与?”子曰:“过犹不及。
”
13·23 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
13·24 子贡问曰:“乡人皆好之,何如?”子
曰:“未可也。
”“乡人皆恶之,何如?”子曰:
“未可也。
不如乡人之善者好之,
其不善者恶之。
”
17·13 子曰:“乡原,德之贼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