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教学教案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一 能量之源―光与光合作用(教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能量之源——光和光合作用》教学设计

选择专题:必修课本1 第五章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一,本专题新旧内容变更情况:本章原有内容是新陈代谢与酶、新陈代谢与ATP、光合作用、细胞呼吸、植物的水分和矿质营养、三大营养物质代谢、新陈代谢的类型等八个内容。新教材内容变更为:第1节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酶;第2节细胞的能量“通货”——ATP;第3节 ATP的主要来源——细胞呼吸;第4节能量之源——光和光合作用。二,《能量之源——光和光合作用》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 1、说出绿叶中色素的种类和作用。 2、说出叶绿体的结构和功能。 3、说出光合作用以及对它的认识过程。 4、说出光合作用原理的应用。 5、简述化能合成作用。能力目标:尝试探究影响光合作用强度的环境因素。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研究科学家对光合作用原理的探究过程,认同科学是在不断地观察、实验、探索和争论中前进的;认同科学家不仅要继承前人的科研成果,而且要善于吸收不同意见中的合理成分,还要有质疑、创新和勇于实践的科学精神与态度。(二)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⑴ 绿叶中色素的种类和作用。⑵ 光合作用的发现及研究历史。⑶ 光合作用的光反应、暗反应过程及相互关系。⑷ 影响光合作用强度的环境因素。 2、教学难点:⑴ 光反应和暗反应的过程。⑵ 探究影响光作用强度的环境因素。(三)教学课时 3课时(四)教具准备课件(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1,导入【教师活动】借助教材光合作用的概念,阐明任何科学结论的得出都需经过漫长的求索过程,借势引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展示“光合作用的探究历程”幻灯片【学

生活动】观看幻灯片,领会前人的实验设计思路,自主思考得出结论 2, 实施过程:⑴ 播放1771年普利斯特利实验。设疑引导学生得出实验结论:植物可以更新空气⑵ 展示1779年,荷兰的英根豪斯实验。提醒学生与普利斯特利实验做对比,自主总结实验结论:a,普利斯特利的实验只有在阳光照射下才能成功,只有在光下植物才能更新空气 b,植物体的绿叶在光下才能更新空气⑶ 1782年,拉瓦锡实验证明参与光合作用气体是CO2和O2。⑷ 1864年,德国植物学家萨克斯实验。补充讲解实验过程中几种常见的对照方式:空白对照﹑条件对照﹑自身对照等。学生换位思考引出结论:a,光合作用的产物是淀粉 b,光合作用需要光⑸ 1845年,德国科学家梅耶指出:植物在进行光合作用时,把光能转换成化学能储存起来。【设疑过渡】问题一:光能转换成化学能,贮存于什么物质中呢?⑹ 1880年德国科学家恩吉尔曼实验。鼓励学生针对实验现象进行预测分析:现象:在没有空气的黑暗环境中,好氧细菌只集中在被光线照射的叶绿体附近。分析:光线照射部位进行光合作用产生了氧气。结论:叶绿体是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问题二:光合作用释放的O2到底是来自H2O ,还是CO2呢?⑺ 1939年美国科学家鲁宾和卡门实验证实光合作用释放的氧气来于水。问题三:光合作用产生的有机物中的碳,是否来自CO2呢?

⑻ 20世纪40年代,美国科学家卡尔文采用同位素标记法研究,证明光合产物中有机物的碳来自CO2。【总结回顾】光合作用探索历程年代科学家结论 1771 普利斯特利植物可以更新空气 1779 英格豪斯只有在光照

下只有绿叶才可以更新空气 1845 R.梅耶植物在光合作用时把光能转变成了化学能储存起来 1864 萨克斯绿色叶片光合作用产生淀粉 1880 恩

格尔曼氧由叶绿体释放出来,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场所 1939 鲁宾卡门光合作用释放的氧来自水 20世纪40代卡尔文光合产物中有机物的碳来自CO2 3,设问引出光合作用的场所、动力、原料、产物:问题四:通过以上的研究和探索,你知道光合作用的场所、动力、原料、产物分别是什么吗?场所:叶绿体;动力:光;原料:二氧化碳水;产物:糖类氧气;小结概念: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着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即为光合作用。质疑概念:问题五:根据所学的化学知识可知,水和二氧化碳反应,应该生成什么产物?(碳酸)问题六:为什么在植物光合作用的过程中产物不是碳酸而是有机物?这说明光合作用过程中水和二氧化碳是否直接反应?(不是直接反应的) 4,课后思考:光合作用的过程究竟是怎样的?其全过程分为几个阶段?各阶段的变化情况如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