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历史上册第21课让我们共同来感受历史教案新人教版
2023-2024学年人教部编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教案第21课 活动课:让我们共同来感受历史
![2023-2024学年人教部编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教案第21课 活动课:让我们共同来感受历史](https://img.taocdn.com/s3/m/f20d05e6ac51f01dc281e53a580216fc700a53fb.png)
第21课让我们来共同感受历史1.活动内容本课内容是一节活动课,要求我们来共同感受历史,感受历史的途径很多,比如说人们的衣食住行和身边的事物都有历史,都可以作为话题进行探究。
而身边的历史往往是学生容易忽视的,让学生从现实生活角度列举实例去切身体会这种变化,去感受身边的历史,更能培养学生的历史兴趣。
根据活动内容与学生的实际情况,本节课的活动重点确定为:【活动重点】黄石市名溯源;华新水泥厂的沿革;家族的变迁。
2.活动目标新课程标准明确要求,历史学习不仅要让学生获得必要的历史知识、技能,还要包括在启迪思维、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方面得到发展.因此,确定活动目标如下:【活动目标】1.通过本课的活动,使学生了解黄石市名的由来;华新水泥厂的历史沿革;同学们家族的变迁。
2.通过小组的展示活动,使学生认识到新中国成立后,社会生活的各方面都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巨大变化,从中理解这是社会的进步,也是社会主义道路的胜利。
3.在小组活动的过程中感受和了解历史与现实之间的关系,初步认识学习历史对认识现实社会生活的意义。
3.活动过程一、课前收集整理1.教师提出活动主题《让我们来共同感受历史》2.根据学生的兴趣,分成三个小组:“黄石市名溯源”;“华新水泥厂的沿革”;“家族的变迁”。
让学生自己确定小组探究的内容。
3.给学生介绍资料的搜集方法。
搜集资料形式多样,可以是查阅书籍,网络搜索,也可以是咨询老师和父母介绍等。
4.小组成员在一起对有关材料进行研究、讨论,并确定本小组探究内容的呈现方式,如文字说明,课件展示等。
二、课中展示探究(一)学生展示探究成果黄石市名溯源组:首先,展示小组搜集、整理的有关黄石市名由来的资料。
然后,由小组成员给大家介绍黄石市名的由来。
1.历史悠久早在1亿6千年前,中生代燕山运动对地质构造产生了深刻影响,经过大约七万年的地质运动作用,孕育了独特的黄石山水和丰饶的矿产资源。
30万年前,古人类在河口章山石龙头一带栖息劳作,钻木取火,繁衍生息。
(部编)人教版初中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21课 活动课:让我们共同来感受历史》 赛课教学设计_1
![(部编)人教版初中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21课 活动课:让我们共同来感受历史》 赛课教学设计_1](https://img.taocdn.com/s3/m/93ae13ed76a20029bd642d6b.png)
第21课让我们共同来感受历史教材分析:每当提起历史,我们就会想到那是离我们久远的事情。
其实,我们就生活在历史中,历史离我们很近,我们是可以感受到历史演进的脉搏的。
我们只要认真的对身边的失误进行观察和了解,就会发现历史真的就在身边。
以“让我们共同来感受历史”为题,通过多种方式考察身边有那些事物可以看出历史的发展变化,并通过收集反映历史的各种资料,如文字资料、实物资料、图像资料等,对身边的“历史”进行叙述和分析,让学生初步了解学习和认识历史的途径与方法;感受和了解历史与现实的关系,初步认识学习历史对认识现实社会生活的意义。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年龄小,知识储备少,理解能力低,但他们思维活跃,自我表现欲强烈,所以我将从基础知识,兴趣入手,通过创设历史情景调动他们的积极性。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通过在多种资源中寻找历史,对历史知识的搜集、整理、重组,培养学生独立思考,比较、分析、归纳和综合问题的能力,并通过学生的小组协作,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2、了解各种事物都是发展变化的,都有着自身的历史,初步了解学习和认识历史的途径与方法;感受和了解历史与现实的关系,初步认识学习历史对认识现实社会生活的意义。
过程与方法通过多种方式和途径来观察身边有那些事物可以看出历史的发展变化,并通过收集反映历史的各种资料,如文字资料、实物资料、图像资料等,对身边的“历史”进行叙述和分析,让学生初步了解学习和认识历史的途径与方法;感受和了解历史与现实的关系,初步认识学习历史对认识现实社会生活的意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襄阳地区的文物古迹的游览、观察,通过对中国历史文化名人、英雄人物和事迹等的探究,增强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学习和认识历史的途径与方法;感受和了解历史与现实的关系,初步认识学习历史对认识现实社会生活的意义。
课时计划:2课时第2课时教学过程:【情景导入】世界上的任何事物都有发生、发展的过程,从整个人类社会的演进,到各个国家、地区和民族的发展,以致每个家庭、每个人的经历,都有自身的历史,有着延续与变化的历程。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四单元第21课活动课教学设计:让我们共同来感受历史课件(共26张PPT)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四单元第21课活动课教学设计:让我们共同来感受历史课件(共26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24a3a93910a6f524ccbf856e.png)
2. 教学活动建议:读《三国演义》的片段,讲述史实
与《三国演义》描述的区别。
教学背景
高中要求
核心素养·史料实证
水平1:能够区分史料的不同类型;在解答某一历史问 题时,能够尝试从多种渠道获取与该问题相关的史料; 能够从所获得的材料中提取有关的信息。 水平2:能够认识不同类型的史料所具有的不同价值; 明了史料在历史叙述中的基础作用;在对史事与现实 问题进行论述的过程中,能够尝试运用史料作为证据 论证自己的观点。 水平3:在探究特定历史问题时,能够对史料进行整理 和辨析;能够利用不同类型史料,对所探究的问题进 行互证,形成对该问题更全面、丰富的解释。 水平4:能够比较、分析不同来源、不同观点的史料; 能够在辨别史料作者意图的基础上利用史料;在对历 史和现实问题进行独立探究的过程中,能够恰当地运 用史料对所探究问题进行论述。
《三国志·魏书》 3. 请阅读《世说新语》、《杂记》、《魏书》的同学
分别介绍曹操杀伯奢家人的故事。(3分钟)
教学过程
水平2:认识不同史料的价值 史论结合
奸险残忍 “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 曹操杀吕伯奢 Step2: 班内讨论、分享
1、演义中哪些部分你觉得是事实? “曹操杀吕伯奢一家”6要素:时间、 地点、人物、结果是事实,史料都提到; 起因(杀人动机)、经过中演义和小 说有夸大、虚构部分。 2、小说的价值在哪里?你觉得小说可以当 做史料吗? 小说也是一种史料
脸谱化
让我们共同来感受历史
——多种史料,千面曹操
教学背景
教材导向
通过对历史文献、考古发掘等多种反映历史的材料进行 研究,了解和认识祖国历史。
历史学习方法
教学背景
学情分析
学生喜爱三国,90%“很感兴趣”,最感兴趣的人 物多为曹操。
人教版部编历史七年级上册《第21课 活动课:让我们共同来感受历史》教学设计1
![人教版部编历史七年级上册《第21课 活动课:让我们共同来感受历史》教学设计1](https://img.taocdn.com/s3/m/c3401981b8f3f90f76c66137ee06eff9aef849c5.png)
人教版部编历史七年级上册《第21课活动课:让我们共同来感受历史》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本课为活动课,主要让学生通过实践活动来感受历史。
教材内容主要包括:1.回顾已学的历史知识,加深对历史事件的理解;2. 分析历史人物的行为和思想,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3. 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体验历史的真实感受,提高对历史的兴趣和认识。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已经掌握了一些历史知识,对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有初步的了解。
但学生的认知水平参差不齐,有的学生对历史的认识较为模糊,有的学生对历史的兴趣不高。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对历史的认识和理解。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回顾已学的历史知识,加深对历史事件的理解;2. 通过分析历史人物的行为和思想,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3. 让学生通过实践活动,体验历史的真实感受,提高对历史的兴趣和认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通过实践活动来感受历史,提高对历史的认识和理解。
2.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深入分析历史人物的行为和思想,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教师通过讲解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知识。
2. 讨论法:教师学生分组讨论,让学生分析历史人物的行为和思想,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3. 实践活动法:教师引导学生参与实践活动,让学生体验历史的真实感受。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相关历史材料,如历史事件、历史人物的资料等。
2. 教师准备实践活动所需的材料和场地。
3. 教师设计好讨论问题和实践活动方案。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简要回顾已学的历史知识,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相关历史材料,让学生对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有更直观的了解。
3.操练(15分钟):教师学生进行讨论,分析历史人物的行为和思想,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4.巩固(5分钟):教师对讨论结果进行总结,加深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理解。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第21课 活动课:让我们共同来感受历史》教学设计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第21课 活动课:让我们共同来感受历史》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d185dfed1b37f111f18583d049649b6649d7096f.png)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第21课活动课:让我们共同来感受历史》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第21课《活动课:让我们共同来感受历史》以活动课的形式,让学生通过实践活动来更深入地了解历史。
教材内容主要包括三个活动:Activity 1: 历史人物扮演、Activity 2: 历史场景再现、Activity 3: 历史文物展览。
这些活动旨在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和历史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对历史有一定的了解,但多数停留在课堂知识的记忆上,对历史的深入理解和实际操作能力较弱。
此外,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动手能力有待提高。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注重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三. 教学目标1.了解历史人物、历史场景和文物的相关知识,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
2.培养学生通过实践活动来探究历史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动手能力。
4.激发学生对历史的兴趣,培养正确的历史观。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通过活动,深入了解历史人物、历史场景和文物的知识。
2.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正确理解历史,培养正确的历史观。
五. 教学方法1.活动教学法:通过历史人物扮演、历史场景再现和历史文物展览等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历史,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
2.小组合作学习: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鼓励学生相互讨论、协作完成任务,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3.引导探究法:教师引导学生提出问题,通过实践活动寻找答案,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材: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第21课《活动课:让我们共同来感受历史》。
2.教师准备相关的历史人物、历史场景和文物的资料,以便在活动中进行讲解和引导。
3.学生准备:学生需要预习相关内容,了解基本的历史背景,为活动做好准备。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简要介绍本节课的内容,强调通过活动来感受历史的重要性。
人教版部编历史七年级上册《第21课 活动课:让我们共同来感受历史》说课稿
![人教版部编历史七年级上册《第21课 活动课:让我们共同来感受历史》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b77ab0e9c67da26925c52cc58bd63186bdeb9245.png)
人教版部编历史七年级上册《第21课活动课:让我们共同来感受历史》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部编历史七年级上册《第21课活动课:让我们共同来感受历史》是一节活动课,主要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实践活动来感受历史的魅力,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
本节课的内容主要包括两个部分:一是中国古代历史文化的了解,二是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历史的魅力。
教材以时间为线索,分别介绍了中国古代的夏商周、春秋战国、秦汉、魏晋南北朝、隋唐、宋元明清等历史时期的文化特点。
教材内容丰富,既有文字描述,又有图片资料,还有相关的思考题和实践活动,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他们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善于接受新知识。
但是,由于年龄较小,他们的认知能力和历史知识储备还不够成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将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历史,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在亲身体验中感受历史的魅力。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中国古代历史文化的特点,掌握夏商周、春秋战国、秦汉、魏晋南北朝、隋唐、宋元明清等历史时期的文化成就。
2.过程与方法:通过查阅资料、观看视频、参观博物馆等途径,了解中国古代历史文化的特点。
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历史的魅力,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中国古代历史文化的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中国古代历史文化的特点,夏商周、春秋战国、秦汉、魏晋南北朝、隋唐、宋元明清等历史时期的文化成就。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活动,亲身体验历史的魅力,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讨论法、实践活动法等,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历史,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视频资料、图片资料等,丰富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播放一段中国古代历史文化的视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进入历史课堂。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21课活动课:让我们共同来感受历史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21课活动课:让我们共同来感受历史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787839a8561252d381eb6e51.png)
人教版初中历史《活动课:让我们共同来感受历史》(一)活动课开展的背景初中历史学习的是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在六册历史课本中,系统介绍了包括中国在内的世界各大国的发展历程,对乡土历史涉及较少。
我在历史课堂教学中,经常发现学生对乡土历史,身边发生的历史往事知之甚少或一无所知。
然而,广州历史源远流长,早在远古时期就创造了早期的岭南文明。
广州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广州也是近代中国资产阶级维新思想的启蒙地、近代资产阶级革命和国民革命的策源地和现代改革开放的先行地。
党的十八大后,广州鉴于“改革开放是发展的最大‘红利’”,更进一步推进改革开放,作改革开放的排头兵。
作为广州人,只有更好的了解、认识家乡才能更好的爱家乡、建设家乡,促进家乡的发展与进步。
经过思考与学生讨论,我最终选定《学历史、玩游戏、游广州》作为历史活动课的主题。
(二)活动目标:1.通过活动的第一环节——历史寻踪,让学生“亲近”家乡的历史,增强热爱家乡的情感;树立为创建家乡美好的明天而努力学习的态度;理解“历史即生活”,“历史就在身边”,学会“用心发现身边的历史足迹”;初步培养收集、整理历史信息的方法和能力;培养学生组织、管理、交流、合作的能力。
为学生的自主性学习和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搭建一个长期性的平台。
2.通过活动的第二环节——中国历史和乡土历史知识的竞赛,让学生对历史知识有个大概的回顾和复习,从而达到“快乐学习”的目的。
(三)活动过程:1.活动准备(1)老师课前与学生讨论并明确活动目的和意义,选出活动课主持人,制定活动计划。
由学生代表组成历史兴趣小组,敲定研究的主题,并通过实地参观、查找资料等方式收集并整理与主题相关的出名的历史遗迹材料。
安排好1到2位代表在课堂上发言展示成果。
老师课前指导小组长完成本组活动的编排。
(2)老师印发相应的竞赛内容,让全班同学都共同参与并且自由分好竞赛时候的活动小组。
2.课堂展示:(略)见课堂实录和后面的竞赛内容附文(四)活动总结:我觉得本堂课的目标基本达到了,通过本节课的活动让学生呈现了自己的研究学习成果,培养了学生的成就感。
(部编)人教版初中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21课 活动课:让我们共同来感受历史》 赛课教案_0
![(部编)人教版初中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21课 活动课:让我们共同来感受历史》 赛课教案_0](https://img.taocdn.com/s3/m/31c387e56f1aff00bfd51e0a.png)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21课《活动课:让我们来共同感受历史》《城市中的山水·苏州园林》教学设计【活动内容】苏州的历史源远流长,建城二千五百多年以来,积淀了十分深厚的历史文化。
苏州园林是苏州的一张亮丽名片,也是中国园林文化的翘楚和骄傲,先后有九座园林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苏州园林蕴含极高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可以作为学生感受身边历史的“活教材”。
苏州学府中学的学生大多为“新苏州人”,对苏州园林有所接触,但是理解肤浅,造成审美障碍。
但是经过历史课程的学习,七年级学生已经掌握了学习历史的基本途径和方法。
因此,本活动课选以“苏州园林”为题,共同来感受身边的历史。
本节活动课,选取拙政园、留园、狮子林、沧浪亭为代表,采用学生小组合作探究学习的方式,教学内容包括:理解苏州园林的布局特点;了解苏州园林的现状;梳理历史发展脉络;实地考察上述四座园林的布局和造景手法;手工制作园林模型四个活动模块。
以此,让学生感受到苏州园林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发展状况,认识历史与现实的密切关系。
【活动目标】本活动课的主要目标在于学生“感受”身边的历史,重在学生对活动的参与和体验。
知识与技能:理解体会苏州园林“道法自然”的布局特点;知道苏州园林从春秋到明清时期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及阶段特征;知道现存的苏州园林的现状及“文人写意山水园”的艺术风格;体会苏州园林基本的造景手法,如借景、对景、障景、框景等过程与方法课前准备:1、教师指导学生了解收集资料的方法途径,如查阅相关书籍、浏览网站、收看纪录片、实地考察等。
2、要求学生在行动之前,先制定活动计划,其主要包括:活动目标、团队组建与分工、时间计划安排、邀请家长或老师参与、交通方式、活动成果展现方式(如文字、历史小报、照片、PPT制作等)。
活动计划应目标明确、内容具体、力所能力。
课中展示探究:1、通过学生手绘园林平面图的活动及中西园林的对比,来探究苏州园林的“布局不规则、道法自然”的艺术特点。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 历史 教案 21活动课:让我们共同来感受历史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 历史 教案 21活动课:让我们共同来感受历史](https://img.taocdn.com/s3/m/57598a4481c758f5f71f673e.png)
《第21课让我们共同来感受历史》教学设计【教材分析】课程标准要求“培养学生的历史素养和人文素养。
”七年级学生经过近一个学期的历史学习,具备了一定基础。
依据教学内容“贴近社会、贴近生活”,以及教材的“弹性”,本课设计着眼于“史前到南北朝时期”“身边”的历史。
【教学目标】1.了解家乡主要史前遗迹、古城遗址、名人足迹、以及村社地名与姓氏由来等,理解历史就在身边。
2.通过调查、访问,以及对有关资料的收集、阅读、整理等,理解学习历史的途径与方法。
3.通过活动,理解家乡历史的演变,感受和认识历史在现实社会生活中的意义。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历史学科素养。
【教学难点】感受历史在现实生活中的意义。
【教学准备】课前教师针对不同乡镇的历史,重新划分学习小组。
即史前遗迹组(赣马镇、城头镇)、古城遗址组(班庄镇、塔山镇、海头镇)、名人足迹组(夹山乡、金山镇);另外,村社名称和姓氏由来让全班学生参与。
主要方法是调查、访谈、讲述、讨论、合作学习、体验探究、多媒体辅助教学等。
【教学过程】[导入]师:同学们,每当提起历史,我们都会认为历史离我们很遥远,其实历史就在我们身边。
请同学们观看《赣榆印象》,体会赣榆古今变化。
师:这段视频再现了赣榆的昨天与今天。
同学们想要了解这些历史吗?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那段历史,感受历史的变化。
[学习新课]师(PPT):(展示)《赣榆区地图》我们的家乡——赣榆区,有“黄海明珠”的美称。
她位于江苏省东北端、海州湾畔,东临黄海,西临东海县,北与山东省的临沂、日照市接壤,南以新沭河为界,同海州区毗邻。
全区面积1402.5平方公里,总人口109.9万。
我们再来看一下,现在一共有多少个乡镇?大家来看一下地图师(PPT):《赣榆区行政区划》赣榆一共有18个镇、2个省级经济开发区、424个村委会。
那么,从远古至南北朝时期,赣榆有哪些史前遗迹、古城遗址、名人足迹?你的村庄、你的姓氏是怎样由来的?课前老师已经发配好任务,并且把全班分为三个小组……这上面三个组同学,有的已经把材料给老师了,并且帮助老师一起完成了课件制作。
(部编)人教版初中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21课 活动课:让我们共同来感受历史》 赛课教案_0
![(部编)人教版初中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21课 活动课:让我们共同来感受历史》 赛课教案_0](https://img.taocdn.com/s3/m/dfe2f13acc17552707220859.png)
第21课让我们来共同感受历史1.活动内容本课内容是一节活动课,要求我们来共同感受历史,感受历史的途径很多,比如说人们的衣食住行和身边的事物都有历史,都可以作为话题进行探究。
而身边的历史往往是学生容易忽视的,让学生从现实生活角度列举实例去切身体会这种变化,去感受身边的历史,更能培养学生的历史兴趣。
根据活动内容与学生的实际情况,本节课的活动重点确定为:【活动重点】黄石市名溯源;华新水泥厂的沿革;家族的变迁。
2.活动目标新课程标准明确要求,历史学习不仅要让学生获得必要的历史知识、技能,还要包括在启迪思维、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方面得到发展.因此,确定活动目标如下:【活动目标】1.通过本课的活动,使学生了解黄石市名的由来;华新水泥厂的历史沿革;同学们家族的变迁。
2.通过小组的展示活动,使学生认识到新中国成立后,社会生活的各方面都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巨大变化,从中理解这是社会的进步,也是社会主义道路的胜利。
3.在小组活动的过程中感受和了解历史与现实之间的关系,初步认识学习历史对认识现实社会生活的意义。
3.活动过程一、课前收集整理1.教师提出活动主题《让我们来共同感受历史》2.根据学生的兴趣,分成三个小组:“黄石市名溯源”;“华新水泥厂的沿革”;“家族的变迁”。
让学生自己确定小组探究的内容。
3.给学生介绍资料的搜集方法。
搜集资料形式多样,可以是查阅书籍,网络搜索,也可以是咨询老师和父母介绍等。
4.小组成员在一起对有关材料进行研究、讨论,并确定本小组探究内容的呈现方式,如文字说明,课件展示等。
二、课中展示探究(一)学生展示探究成果黄石市名溯源组:首先,展示小组搜集、整理的有关黄石市名由来的资料。
然后,由小组成员给大家介绍黄石市名的由来。
1.历史悠久早在1亿6千年前,中生代燕山运动对地质构造产生了深刻影响,经过大约七万年的地质运动作用,孕育了独特的黄石山水和丰饶的矿产资源。
30万年前,古人类在河口章山石龙头一带栖息劳作,钻木取火,繁衍生息。
让我们共同来感受历史
![让我们共同来感受历史](https://img.taocdn.com/s3/m/67ae780ccc7931b765ce15f1.png)
信息化资源:抗日山的图片,文字材料:来历、基本介绍,抗日山的视频。
常规资源:《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夹谷风韵》
教学支撑环境:多媒体投影设备
七、教学过程
主要环节
教师指导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调查导入
1.你知道在我们生活的这片土地上曾经发生过哪些历史事件?
2.你在生活中发现我们身边有哪些历史遗存?
三、21c技能、教学(学习)目标、重难点
21c技能:1.学生能从《夹谷风韵》中有效地获取有用信息,能准确有创意地使用信息处理身边的抗日战争的问题;。
2.在处理抗日山的组成部分及发生在本地的抗日战争问题时,小组能协同工作,共同承担责任。
3.小组合作之外,能与其他人和谐高效的解决问题。
学习目标:1.知道抗日山和身边的抗日战争的历史。
使学生认识到,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请同学们努力学习,回报祖国。认识到战争的罪恶,反对战争,珍爱和平。
课后作业
1.通过调查、搜集和采访,了解你还有哪些历史古迹。
2.让我们在生活中宣传我们的认识——保护我们身边的历史遗存,亲身体验那种责任感,并把它传递给身边的人!
给学生5分钟左右的准备时间。
1941年3月19日晚战斗打响,八路军经过6天恶战拔除敌伪十余个据点,随后攻入青口镇。这是八路军进滨海打的第一个大胜仗,按照原计划,3月26日黎明前,主力部队撤离青口,由七班长原飞友带领士兵负责掩护。主力撤退了,但他们却被敌军包围,总共18人。为了节约子弹,他们决定敌人近到30米才开枪。血战一夜一天,击毙了50余个日伪军,我方也只剩下8名战士。弹尽粮绝,他们毁掉枪支藏身农户家,但还是被汉奸搜出。为了逼供,日寇牵来一群恶狗,扑向8名战士。带钉的皮鞋、铁棍、竹杠轮番毒打,有的战士头骨被打碎。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21课《活动课:让我们共同来感受历史 》教学设计1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21课《活动课:让我们共同来感受历史 》教学设计1](https://img.taocdn.com/s3/m/399f092603768e9951e79b89680203d8ce2f6ab6.png)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21课《活动课:让我们共同来感受历史》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本课为活动课,让学生通过实践活动来感受历史。
教材内容主要包括:1. 介绍历史学习的方法和技巧;2. 分析历史事件的背景、原因和影响;3. 引导学生从历史中汲取经验教训,提高自身素质。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初步掌握了历史学习的基本方法,但对历史事件的理解和感悟还不够深入。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多层面去分析历史事件,提高他们的历史思维能力。
三. 教学目标1.了解历史学习的方法和技巧;2.分析历史事件的背景、原因和影响;3.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4.培养学生对历史的热爱和敬畏之情。
四. 教学重难点1.历史学习的方法和技巧;2.分析历史事件的背景、原因和影响;3.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分析法、小组合作法等,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提高他们的历史思维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历史案例和资料;2.设计好问题,引导学生思考;3.准备好课件和教学道具。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或视频,给学生展示一个历史事件,引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例如,可以给学生播放《火烧圆明园》的视频片段,让学生感叹历史的沧桑。
2.呈现(10分钟)呈现准备好的历史案例和资料,引导学生关注历史事件的背景、原因和影响。
例如,可以给学生呈现关于抗日战争的资料,让学生了解战争的残酷和英勇。
3.操练(10分钟)引导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讨论等方式,分析历史事件,锻炼他们的历史思维能力。
例如,可以让学生分组讨论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和意义。
4.巩固(5分钟)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点评,总结历史事件的关键点,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
例如,可以让学生回答抗日战争胜利的意义是什么。
5.拓展(5分钟)引导学生从历史事件中汲取经验教训,提高自身素质。
例如,可以让学生谈谈从抗日战争中学到了什么,如何运用到自己的生活中。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四单元第21课活动课让我们共同来感受历史教学设计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四单元第21课活动课让我们共同来感受历史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c1f1fff2a5e9856a571260a1.png)
第21课活动课:《让我们共同来感受历史》教案主讲人:杨红如一、教学目标1.分5组搜集历史遗迹《藤花落古城》、历史系列文献《海州的属地变迁》、文物发掘资料《古墓丽影凌惠平》、历史遗迹《佛教名山孔望山》和历史传说《东海孝妇的故事》等发生在我们身边的历史,让学生运用查阅资料、调查访问、参观等手段得到上述史料,并且对搜集的史料进行阅读整理、分析和展示,初步了解学习和认识历史的途径与方法。
2.按照从石器时代、夏商西周、春秋战国、秦、汉的历史顺序逐一展示身边的历史,让学生初步感知唯物史观的基本观点和方法,正确认识人类历史发展的总趋势。
3.通过学生对史料的搜集、分析、整理和展示,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史料实证的意识和历史解释的能力,拉进历史和现实之间的联系,从而使学生对家乡有历史认同感,逐步感知和树立时代赋予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
二、重点难点突破重点:搜集、处理、展示史料难点:展示的历史与已学历史的联系三、教学流程1.导入:《连云港的历史中国之最》(最好是图片展示,并以时间轴的形式呈现,或者让学生说说都知道连云港有哪些历史遗址、历史故事等导入)。
中国最早的原始社会岩画――被誉为“东方天书”的将军崖岩画中国第一座内外城结构的史前城址――新石器时代的藤花落古城遗址中国建制最长的海港城市――自秦朐县始,迄今已有两千多年历史中国最早的界域石刻――西汉琅琊郡东海郡界碑中国最早的佛教摩崖造像――孔望山东汉佛教摩崖石刻,比敦煌早200年中国最早的郡级统计年报――东汉尹湾六号汉墓的汉简2.正课:按时间先后分组展示小组搜集的连云港历史:第一组:考察历史遗迹,访寻藤花落古城遗址。
学生展示:藤花落古城,时空定位为前4000年淮河流域的龙山文化,东夷少昊国古城遗址,2006年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坐落在今天中云办事处西诸朝村。
东夷少昊古国是以藤花落古城为中心,藤花落原始城及周边所在的龙山聚落群,展示出一幅典型的古国图景。
其古国的范围是东西40公里、南北45公里,具体的遗址有桃花涧遗址、大伊山石棺葬遗址、二涧遗址、陶庵遗址、大村遗址等20余处中心聚落。
(部编)人教版初中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21课 活动课:让我们共同来感受历史》 赛课教案_1
![(部编)人教版初中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21课 活动课:让我们共同来感受历史》 赛课教案_1](https://img.taocdn.com/s3/m/cf5c0a21b7360b4c2e3f64ed.png)
基于“生本教育“理念的课堂教学设计【听课教师的评议摘录】[评课时间]:2016年12月16日上午[评课地点]:厦门三中2号楼106[评议教师]:陈温柔、徐太阳、厦门三中历史组、湖里区各学校备课组长[评课摘录]:总体上肯定这节活动课很有意思,很漂亮的活动课。
让学生动口、动手、动脑、动身、动心。
活动内容选点依据课标要求,教学过程衔接恰当、顺畅,主题线索贯彻始终,教师的主导地位和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得非常恰当,激发学生兴趣,使初中生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把握到位。
教学过程中完美展现出"六导、四主、双合",注意培养学科素养。
凸显家国情怀、责任担当,具有闽南地方特色,体现文明多样化。
不足之处:学生的发言,有错误或不够准确的,要及时纠正,主题升华可再提升。
本节课鲜活、有趣,让学生在快乐体会中感受乡土历史,突出课改"六导、四主、双合"主题,以生为本,渗透人文关怀,在活动过程中巧妙隐性发挥教师主体作用与显性学生主导作用,渗透课改理念,让学生亲切感受闽南文化。
并在活动中使历史学科家国情怀润物无声体现出来。
是一节成功的值得借鉴的主题活动课。
【自我诊断与反思提升】本课为活动课,没有具体的教学内容,在形式上也可以更为多样。
我把本课内容设定为厦门的历史,选取了鼓浪屿、中山路骑楼、厦门特色小吃、闽南语四块内容,基本的历史知识点由教师讲解,其余由学生来分享和活动。
整堂课以旅游攻略的形式进行,以玩和吃这些与学生最贴近的东西入手来了解厦门。
课堂动静皆有,学生相对积极活跃,闽南语学习积极主动。
总体的趣味性有。
但是历史的知识性不够,历史味不够浓厚,线索不够明确,只有最表层的线索,没有真正知识性的线索铺设。
如果能以厦门在近代2次开放,文化也呈现中外结合,如果能以此为主线,介绍厦门在近代发展崛起的过程,更有历史味道。
学生活动方面设计不够仔细,应该进一步设置好游戏规则和评比标准。
既是活动课,还是应该以学生活动为主,知识以单纯讲授的方式进行,还是显得过于沉闷。
《第21课 活动课_让我们共同来感受历史》教学设计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初中历史与社会部编
![《第21课 活动课_让我们共同来感受历史》教学设计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初中历史与社会部编](https://img.taocdn.com/s3/m/dc4ee64ac4da50e2524de518964bcf84b9d52d3c.png)
《活动课_让我们共同来感受历史》教学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了解历史事件,理解历史背景,掌握历史知识。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共同感受历史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增强对历史的感知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历史的兴趣,增强对祖国的热爱和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通过活动,使学生能够理解历史背景,感知历史事件。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共同参与,深入感受历史。
三、教学准备:1. 准备相关历史事件的图片、视频等素材。
2. 准备小组讨论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探究。
3. 准备活动道具,如模拟器等,帮助学生更好地感知历史。
4. 设计教室互动环节,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共同感受历史。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通过观看一些视频或者图片,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历史?”,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同时,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历史对我们生活的影响,让学生认识到学习历史的重要性。
(二)开展活动1. 确定活动主题:选择一个与本节课相关的历史事件或人物,让学生通过各种途径收集资料,了解其背景、过程和影响。
2. 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出一名组长,组织组员进行讨论,分享各自收集到的资料,并总结出本组的观点。
3. 展示效果:每个小组选派一名代表,向全班展示本组的观点和讨论效果,包括图片、视频、文字资料等。
4. 互动交流:全班学生可以提问、补充、修正各组的观点,增进师生、生生的互动交流。
5. 总结评判:教师对各组的讨论效果进行点评和总结,给予评判和鼓励,引导学生认识到历史学习的意义和方法。
(三)拓展延伸1. 安置作业:让学生根据本节课所学内容,自行设计一份“历史与社会”课程的活动方案,下次课上将进行讨论和实施。
2. 推荐阅读:向学生推荐一些与本节课主题相关的书籍、文章等,鼓励学生进一步探索历史知识。
3. 实践活动:组织学生参与一些与历史相关的实践活动,如参观博物馆、留念馆等,增强学生对历史的感性认识。
人教部编本七年级历史上册第21课《让我们共同来感受历史》教案(共五则范文)
![人教部编本七年级历史上册第21课《让我们共同来感受历史》教案(共五则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f086dea4d1d233d4b14e852458fb770bf78a3b6f.png)
人教部编本七年级历史上册第21课《让我们共同来感受历史》教案(共五则范文)第一篇:人教部编本七年级历史上册第21课《让我们共同来感受历史》教案人教部编本七年级历史上册第21课《让我们共同来感受历史》教案教学目标通过这一学期的学习,使学生重点掌握中国古代历史和人文精粹。
了解我国古代文字、朝代更替、南北方各民族的大融合、农业、书法、医学和音乐的成就。
通过指导学生观察历史随机图片,视频,总结历史的更替,培养学生观察、想象和概括能力。
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我国劳动人民在古代就创造了辉煌的文明,培养学生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自信心;通过书法欣赏、古乐欣赏等,陶冶情趣,从审美上加深对中国文化的认同感。
活动建议:从周边可以接触到的任务、物品、事件中选择可以了解和调查的对象。
选择人物作为考察对象,可以是本地区的历史名人、现在的社会知名人物,也可以是自己家庭中的任务。
了解选定人物的经历,编写人物小传。
教学重难点了解古代历史和艺术成就。
教学过程1、知识回顾我国是世界上文明古国,创造出来许多灿烂辉煌的文化,在我们学习过历史中,文化空前繁荣,成就突出,今天我们就来回顾一下。
(一)、史前时期:中国境内人类的活动;(二)、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的产生与社会变革;(三)、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四)、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治分立与民族交融;教师出示图片,边看边讲,以及让学生回答这是哪一时期,有哪些文化。
2、学生活动根据同学们的兴趣,结成若干小组,确定选题。
小组成员进行适当的分工,分别对选定的题目及研究对象进行调查了解。
运用各种可行的方式和方法,如调查、观察、访谈、查阅图书、查找图片、网络搜索等,进行相关资料的收集,并加以整理和编排。
小组成员在一起对有关材料进行研究、讨论,并确定选定主题的研究成果展示形式,如文字报告、展板或课件展示等。
全班同学在观摩和讨论的基础上,对各组的研究所得进行评议,选出“最佳故事奖”、“最佳演示奖”、“最佳合作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1课让我们共同来感受历史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通过这一学期的学习,使学生重点掌握中国古代历史和人文精粹。
了解我国古代文字、朝代更替、南北方各民族的大融合、农业、书法、医学和音乐的成就。
过程与方法
通过指导学生观察历史随机图片,视频。
总结历史的更替,做课后“活动与探究”练习,培养学生观察、想象和概括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我国劳动人民在古代就创造了辉煌的文明,培养学生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自信心;通过书法欣赏、古乐欣赏等,陶冶情趣,从审美上加深对中国文化的认同感。
【教学重难点】
了解古代历史和艺术成就。
【导学过程】
教师讲解与学生分析讨论相结合
【情景导入】
我国是世界上文明古国,创造出来许多灿烂辉煌的文化,在我们学习过历史中,文化空前繁荣,成就突出,今天我们就来回顾一下。
引入古人的故事激发学生兴趣,进入学习课文。
【自主回顾】
(一)、史前时期:中国境内人类的活动;
(二)、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的产生与社会变革;
(三)、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四)、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治分立与民族交融;
教师出示图片,边看边讲,以及让学生回答这是哪一时期,有哪些文化。
【合作探究】
1、为什么说,中国早在古代,就有世界上最新进的技术,而且至今保持在领先地位?
2、我国医术高明的医生,常被人说是:“神医扁鹊,起死回生。
”后人为什么这样崇拜?
3、从节气的产生,可以得出怎样的历史判断?
学生小组之间合作探究交流解决上述问题,加深对课文的认识。
【小结提升】
了解各种历史事件的发生,都对今后的历史朝代产生了哪些影响。
有什么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