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省建设高原上的美丽乡村
玉树藏族自治州人民政府办公室印发《关于扎实推进2023年美丽乡村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
玉树藏族自治州人民政府办公室印发《关于扎实推进2023年美丽乡村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玉树藏族自治州人民政府办公室•【公布日期】2023.06.11•【字号】玉政办〔2023〕48号•【施行日期】2023.06.11•【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村镇建设正文玉树藏族自治州人民政府办公室印发《关于扎实推进2023年美丽乡村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玉政办〔2023〕48号各市、县人民政府,州政府各部门:《关于扎实推进2023年美丽乡村建设实施方案》已经州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玉树藏族自治州人民政府办公室2023年6月11日扎实推进2023年美丽乡村建设实施方案为扎实有效推进2023年美丽乡村建设,加快补齐农牧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短板,改善农牧区人居环境,根据青海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关于统筹推进2023年全省美丽乡村建设工作的通知》(青建村〔2023〕65号)要求,结合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乡村振兴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全面落实乡村振兴战略的总要求,坚持新发展理念,分类、梯次推进美丽乡村规范化、标准化建设。
围绕乡村振兴战略,以实施乡村建设行动为抓手,着力补齐乡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短板,加强农牧区人居环境和生态治理,不断改善和提升农牧区人民生活品质,逐步提升乡村建设质量,为如期实现乡村建设目标打下坚实基础。
(二)任务分配。
有效衔接乡村振兴示范村建设,坚持量力而行、尽力而为的原则,按照集中连片、整村推进、交通沿线、生态旅游一体推进思路开展,省上下达我州2023年美丽乡村建设任务8个,分别为:玉树市上拉秀布罗村(整治提升型)、称多县拉布乡兰达村(整治提升型)、囊谦县娘拉乡娘麦村(基本整洁型)、杂多县结多乡巴麻村(基本整洁型)、杂多县查旦乡达谷村(基本整洁型)、治多县索加乡当曲村(基本整洁型)、曲麻莱县曲麻河乡措池村(基本整洁型)、曲麻莱县约改镇长江村(基本整洁型)。
一个村庄的红色记忆——记青海第一个农村党支部双树村党支部
2019·4是两棵挺拔伟岸的树,也是一个村庄朴实无华的名字。
双树,一方土地坚实而厚重,承载着光荣的历史和红色的记忆。
69年前,青海省第一个农村党支部在这里诞生,从此开启了党领导下的革命和建设的新征程。
双树村位于祁连山南麓,沙塘川河西岸,象山脚下。
双树村历史悠久,始建于明朝初年,因明万历年间有两棵大榆树而得名。
而就在这样一个普通的村庄里,升起了青海农村的第一面党旗。
1989年,青海省党史研究室在青海《党的生活》杂志上发表了《我省第一个农村基层党支部》一文。
经过22年的认真考证,最终于2011年4月,青海省党史研究室出具了正式认定材料。
初春,记者走进互助县塘川镇双树村党支部纪念展室,映入眼帘的是一张张来自岁月深处的老旧照片和一件件饱经沧桑的历史遗物,十多本历任党支部书记的工作笔记里,记载着一个基层组织从成立走向辉煌的风雨历程。
双树是青海农村最早建立党组织的村庄,1949年胡成海、胡明伟、袁中寿、袁生荣、李录邦等人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成为互助县乃至青海省第一批农村党员。
1950年2月8日,双树村建立了全省第一个农村党支部,书记胡成海,委员袁中寿、胡明伟。
此后,双树村党员队伍从无到有并不断发展壮大,在历届支部领导班子的带领下,全体村民坚定不移拥护党的领导,信心百倍走社会主义道路。
几十年来,双树村先后办起了全县第一家集体企业砖瓦厂、全县第一家村级木料加工厂,后来,这里又成为驰名全省的青杨基地,互助县蚕豆种植基地、杂交油菜育种基地……双树人不断书写着一个个全县乃至全省的“第一”:1952年3月,袁中寿同志成为青海省唯一的“中国农民”赴苏联参观考察,并编写了《我从苏联回来》一书,宣一个村庄的红色记忆——记青海第一个农村党支部双树村党支部专题报道38传介绍苏联的经验,对推进全省农业合作化进程,试点高级合作社做出了积极贡献。
1954年,胡明伟带领60名农户,组建了全县第一个初级社,在合理利用土地、推广先进技术方面成效显著。
青海省建设高原上的美丽乡村
青海省建设高原上的美丽乡村近年来,青海省为落实“建设美丽中国”和“精准扶贫”而提出了在高原上进行美丽乡村建设的发展方式,并通过结合当地特殊的自然禀赋和民族文化,打响了精准脱贫攻坚战,重点解决突出制约问题,整合了政策和资金两方面以加大扶贫力度,开拓了新时期乡村建设的新途径。
标签:青海省;高原;建设;乡村二十一世纪以来,青海省已经进入经济飞速发展和产业迅速转型的新阶段,由此发展出的一批城市群、工业园区和经济试验区对城中的建设用地提出了更多的要求,因此造成用地严重短缺,阻碍了经营项目的实施。
同时,由于青海省农业用地的管理粗放且散乱,农村设施建设亟待做出改变,因此,地方政府须尽快通过资金输入对农村进行整治改造,使用地情况得以改善,流转成为资金。
针对这一情况,青海省近些年通过探索更加有效的新方式,青海的高原美丽乡村建设工作有了显著的效果。
1、“精准扶贫”工作存在的困难和问题由于资源限制,青海省的脱贫工作进展不够平衡,由于档案资料填写的不规范,不完整,并且存在很多错误,致使没有办法系统的分析致贫原因,不能更加深入细致地开展脱贫工作[1]。
很多贫困户即使获得了帮扶资格,也没有能够从本质上改善生活,只是获得了一定的物质帮扶,并没有提高他们的生活水平。
然而,政府部门将这一部分人认为是脱贫成功的人员,使得脱贫指标完成的情况不真实扶贫效果不理想。
另外,由于高原贫困人口的地区具有独特性,因此,扶贫工作受自然和民族文化特殊性的影响和制约,仅仅解决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是不够的,还需要提高住户的文化水平和教育程度,使居民具有自我发展能力,能够实现自行脱贫。
同时,应针对贫困户的不同致贫原因,对不同类型的贫困人口制定相应的符合其需求的脱贫方法,例如对孤寡老人和留守儿童问题的解决。
在资金输入方面,信贷资源存在积聚化,使得金融支持美丽乡村建设的力度受到限制。
据调查,2013年青海省的信贷总额为3398.17亿人民币,而这些信贷资源集中分布在西宁和海西,占到总额的92%,其他地区的信贷只占全省的8%。
美丽高原乡镇建设方案
美丽高原乡镇建设方案摘要美丽高原乡镇建设是传承和发扬优秀乡村文化,助力乡村振兴,增强美丽乡村建设的活力和实效的重要内容。
本文旨在通过探讨美丽高原乡镇建设的几个方面,提出具体建设方案,以期为乡村振兴提供参考和借鉴。
建设方案美丽乡村绿化工程作为美丽乡村建设的重要内容,绿化工程将成为乡村环境美化的主要手段。
针对美丽高原乡镇建设的特点,本文提出以下绿化工程方案:林果种植美丽高原乡镇地形多山,水土资源丰富,适宜的种植模式为以林果种植为主。
可以将核桃、柿子、苹果等果树种植在山坡上,利用水土保持林带为种植区域搭建生态防护屏障。
果树的种植不仅能够提高土地利用率,还能够增加农民的收入来源。
花草种植在林果种植的基础上,可以选用一些花草进行点缀和配搭。
比如种植各色花卉和草坪,以这些花卉和草坪来丰富村庄的景观。
如在道路两旁种植桃花,蔷薇等,让路边不再枯燥乏味。
小型清洁能源项目建设为了满足美丽高原乡镇的供电、供暖以及照明等基础需求,可以在乡镇中建设小型清洁能源项目,如小型水电站、风力发电机等。
道路沿线景观改造道路沿线的景观改造也是美丽高原乡镇建设的一个重点。
可选择了合适的建筑、植物材料、雕塑等进行美化。
对用地进行分区规划,规划中包含了地形、村落、小道、村民情感、农田等要素,注重景观的提升,形成丰富的景观纵深和层次体现。
施工要求•去杂草、除垃圾:在环境清洁的前提下,通过村民手工和机械方法将道路两侧的垃圾清理干净。
•保留自然景观:在硬质附属设施密集的市中心,以及独具地域特色的区域提取自然景观,让人们在视觉和感官上得到丰富的体验。
•保持乡村原始风貌:需要重视文化遗产的保护,在重点地域、重点时段保证乡村原有的建筑古朴原汁原味。
结论乡村振兴需要美丽乡村建设的支持和带动。
美丽高原乡镇建设方案的实施,不仅可以提高乡村环境质量,更可以促进乡村经济、文化和社会的持续发展。
因此,政府和社会各界应该支持和关注美丽高原乡镇建设的进展,推动乡村振兴发展。
高原美丽乡村实施方案
高原美丽乡村实施方案在高原地区,有着许多美丽的乡村,这些乡村拥有着独特的自然风光和丰富的人文资源,吸引着大量游客前来观光旅游。
为了更好地保护和发展高原美丽乡村,我们制定了以下实施方案:一、加强生态环境保护。
1. 加大生态环境治理力度,推动乡村绿化工作,保护好乡村的自然生态环境。
2. 积极开展水土保持工作,防止水土流失,保护土地资源。
二、挖掘乡村文化资源。
1. 深入挖掘乡村文化内涵,加强对乡村历史、民俗、传统手工艺等方面的保护和传承。
2. 开展乡村文化活动,丰富乡村文化生活,吸引游客前来体验。
三、发展乡村旅游业。
1.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乡村交通、通讯、餐饮、住宿等条件,提升乡村旅游接待能力。
2. 开发乡村旅游特色项目,丰富游客的旅游体验,推动乡村旅游业的发展。
四、促进乡村经济发展。
1. 支持乡村产业发展,鼓励农民种植特色农产品,发展乡村特色产业。
2. 加强乡村就业培训,提升农民就业技能,促进乡村经济多元化发展。
五、加强乡村治理。
1. 完善乡村治理体系,提升乡村治理能力,保障乡村社会秩序稳定。
2. 加强乡村安全防范,确保乡村社会安定和居民生活安宁。
六、加强乡村环境整治。
1. 加大农村环境整治力度,改善农村环境卫生状况,提升农村居民生活质量。
2. 推动农村垃圾分类处理工作,建立健全农村垃圾处理体系,保护好乡村环境。
七、加强乡村教育和医疗卫生服务。
1. 加大对乡村教育资源的投入,提升乡村教育教学质量,改善农村学生学习条件。
2. 加强对乡村医疗卫生服务的支持,提升农村医疗卫生水平,保障农民健康权益。
以上就是关于高原美丽乡村实施方案的具体内容,希望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能够认真执行,共同努力,为高原美丽乡村的建设和发展贡献力量。
美丽中国从大美青海出发
近日,蚂蜂窝旅行网发布的“自由行系列报告”之《2015目的地旅游报告》中显示,自由行热度增长最快的10大目的地分别是:成都、青海、青岛、北京、拉萨、上海、厦门、西安、重庆、丽江。
青海以7.637的热度值稳居第二位。
随着一批批有特色、有亮点、有载体的文化旅游品牌不断推出,宣传力度的不断加大,青海的旅游,从内到外,逐渐演变成一本“厚重的书”。
青之梦海之魂高原旅游为青海增光彩■文/崔雅丽美丽中国从大美青海出发“与青海有缘的有两种人:一种是来过青海,并被青海的风景和人文所感染的人;另一种是向往青海,等待一个去青海的理由的人。
”无论何种理由与借口,来过青海的人最难忘的还是那一片伸手就能触摸到的蓝天……夏日的青海,更是激情澎湃、精彩不断。
环湖赛、攀岩赛、抢渡黄河三大体育赛事和青洽会、藏毯节等,使青海逐渐为世人所熟知,吸引着世界的目光。
踏上这片神奇、神秘、神圣的青藏高原,这里有着“热贡艺术”“酥油花艺术”等令人称赞叫绝的艺术瑰宝。
穿越时空,从远古时期到唐宋,再到元明清,历史不断演进,民族互相融合。
沿着唐蕃古道和丝绸之路,我们依旧能触摸到那远去的繁荣互市,仿佛驼铃响起的商队从身边经过……站在三江之源,远离拥挤的世界,喧嚣的人群,凝视亘古不语的大山,感受思想的跃动。
这一刻,一切赞美之词,远远不够将内心的惊叹,表达得淋漓尽致。
(执行:崔雅丽图片:刘爱青徐浩)特色引领,念好文化经青海,这片曾经遥远的地方,如今并不遥远。
这里是长江、黄河、澜沧江的发源地,被誉为“三江源头”、“中华水塔”;这里是新中国第一枚原子弹和第一枚氢弹的诞生地,见证着中国“核时代”的到来;这里是传颂着格萨尔史诗的文化长廊,灿烂了雪域高原的文明星空;这里有“小故宫”之称的乐都县瞿昙寺,这里有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热贡艺术,这里有高原蓝宝石青海湖,这里还有“天空之境”之称的茶卡盐湖……我们不由得感叹民族文化丰富多样,感叹勤劳的青海人在这片土地上创造的一个又一个传奇。
美丽乡村监理规划
贵南县2019年高原美丽乡村建设项目-塔秀乡西格村监理规划青海建嵘工程项目管理有限公司年月日目录1、编制依据2、工程概况2.1参与建设的相关单位2.2项目名称2.3工程规模2.4工程性质2.5工程项目建设地点2.6工程项目特征3、工程项目监理职业准则和工作目标3.1职业准则3.2工作目标3.3安全、文明监控4、施工监理的主要依据4.1业主与监理单位签订的本工程项目的施工监理合同4.2业主与承包人签订的施工承包合同、协议及附件4.3合同图纸及说明4.4本工程合同工程量清单及说明4.5本工程合同指定使用的标准图纸、技术规范、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试验规程等。
4.6国家、建设部、青海省颁布的法律、法规、规章等。
5、项目监理部组织机构6、监理单位与有关各方的关系监理单位与有关各方的关系是依据国家有关法规和相关合同所确定的。
6.1监理单位与建设单位的关系6.2监理单位与施工单位的关系6.3监理单位与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的关系。
7、工程项目监理工作的范围、程序及内容7.1范围7.2施工阶段的监理程序7.3施工阶段的监理内容8、工程项目监理措施8.1工程质量控制8.2工程进度控制8.3工程投资控制8.4合同管理8.5信息管理8.6组织协调8.7安全、文明施工监督管理8.8缺陷责任期监理9、监理工作制度9.1设计交底,图纸会审制度9.2设计变更、技术联系(工程洽商)制度9.3分包单位资质审核制度9.4施工组织设计(方案)报审制度9.5建筑材料、成品、半成品及设备报审制度9.6工程隐蔽、分项分部工程报审制度9.7工程质量事故处理制度9.8工程竣工初验制度9.9工程竣工验收制度9.10工程质量评估报告制度9.11监理日记、监理月报制度9.12监理资料的建立、管理与归档制度9.13项目监理总结制度9.14现场监理会议制度10、监理报告目录和主要监理报告模式10.1建设监理专项报告10.2主要监理用表表示监理规划1、编制依据招标文件和设计图纸《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建设工程施工验收统一标准》《地基与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建筑地面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2、工程概况2.1参与建设的相关单位:建设单位:贵南县塔秀乡人民政府设计单位:成都美厦建筑设计有限公司监理单位:青海建嵘工程项目管理有限公司承包单位:青海正千建筑工程有限公司2.2项目名称:贵南县2019年高原美丽乡村建设项目-塔秀乡西格村2.3工程规模文化广场、文化墙、凉亭等。
2015年循化县推进高原美丽乡村建设(定稿)
2015年循化县推进高原美丽乡村建设项目实施方案为认真贯彻落实《关于加快改善农牧区人居环境全面推进高原美丽乡村建设的指导意见》、《2015年全省推荐高原美丽乡村建设实施方案》(青村建[2015]2号)和海东市《关于印发2015年高原美丽乡村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东新农办[2015]5号)的要求,加快改善我县城乡人居环境,在认真总结2014年高原美丽乡村建设工作基础上,为更好地推进循化县2015年高原美丽乡村建设工作,结合我县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充分认识高原美丽乡村建设的重要意义2014年我县紧紧围绕“田园美、村庄美、生活美”的美丽乡村建设目标,完成了12个高原美丽乡村建设任务,农村基础设施得到了完善,基本公共服务得到了普及,人居环境、乡村面貌得到了明显改善,农民精神面貌显著改变。
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要求还有较大的距离。
为此,2015年省市又向我县下达了10个村,以提升农牧区住房条件、村庄环境综合整治、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配套设施建设等为主要内容建设“高原美丽乡村”,继续改善农牧民住房安全,饮水安全、出行方便等基本生活条件,使村庄人居环境普遍实现整洁、便捷、舒适。
通过高原美丽乡村建设加快改善我县农牧区人居环境,打造一批田园美、村庄美、生活美的高原美丽乡村,对推进新农村新牧区建设和城乡一体化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示范带动作用。
为此,全县各乡镇、部门、共建单位和村级组织要充分认识推进高原美丽乡村建设的重要意义,认真组织、精心安排,明确责任、狠抓落实,全力推动高原美丽乡村建设。
二、总体要求按照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新牧区的总体要求,科学合理规划“高原美丽乡村”,基本解决城乡群众尤其是农村困难群众的住房困难问题,基本配套完善村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垃圾、污水得到有效处理,村容村貌整洁有序,人居环境明显优化,村民就业创业空间不断扩大,农牧民生活水平明显提高,村民自治机制不断完善,生态文明理念深入人心,最终建成一批田园美、村庄美、生活美的“高原美丽乡村”。
青海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青海省农牧区垃圾专项治理行动五年工作方案的通知-青政办〔2016〕31号
青海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青海省农牧区垃圾专项治理行动五年工作方案的通知制定机关公布日期2016.03.03施行日期2016.03.03文号青政办〔2016〕31号主题类别固定资产投资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正文:----------------------------------------------------------------------------------------------------------------------------------------------------青海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青海省农牧区垃圾专项治理行动五年工作方案的通知青政办〔2016〕31号各市、自治州人民政府,省政府各委、办、厅、局:《青海省农牧区垃圾专项治理行动五年工作方案》已经省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青海省人民政府办公厅2016年3月3日青海省农牧区垃圾专项治理行动五年工作方案为大力改善农牧区人居环境,加快推进高原美丽乡村建设,“十三五”期间,我省将全面开展农牧区垃圾治理工作。
为做好这项工作,根据第二次全国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工作会议精神和省政府工作部署,并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工作依据(一)《青海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改善农牧区人居环境全面推进高原美丽乡村建设的指导意见》(青政〔2014〕16号);(二)《青海省开展农牧区生活垃圾专项治理工作指导意见》(青政办〔2015〕25号);(三)《住房城乡建设部等部门关于全面推进农村垃圾治理的指导意见》(建村〔2015〕170号);(四)《住房城乡建设部等部门关于印发农村生活垃圾治理验收办法的通知》(建村〔2015〕195号)。
二、工作目标按照城乡统筹、因地制宜的原则,在农牧区生活垃圾专项治理的基础上,全面有效治理农牧区垃圾,推进垃圾分类减量和资源化利用。
到2020年全省农牧区90%以上村庄生活垃圾得到有效处理,实现“有齐全的设施设备、有成熟的治理技术、有稳定的保洁队伍、有长效的资金保障、有完善的监管制度”。
青海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青海省“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的通知
青海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青海省“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青海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公布日期】2021.11.24•【字号】青政办〔2021〕88号•【施行日期】2021.11.24•【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环境保护综合规定正文青海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青海省“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的通知青政办〔2021〕88号各市、自治州人民政府,省政府各委、办、厅、局:《青海省“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已经省政府第91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抓好贯彻落实。
青海省人民政府办公厅2021年11月24日青海省“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十四五”时期是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五年,是谱写美丽中国建设新篇章、实现生态文明建设新进步的五年,是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持续改善生态环境的五年,生态文明建设进入以降碳为重点战略方向、推动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实现生态环境质量改善由量变到质变的关键时期,生态环境保护进入新发展阶段,必须完整、准确、全面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聚力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
习近平总书记在青考察时强调,保护好青海生态环境,是“国之大者”,青海对国家生态安全、民族永续发展负有重大责任,必须承担好维护生态安全、保护三江源、保护“中华水塔”的重大使命。
青海全面步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新阶段,打造青藏高原生态文明高地成为首要任务,坚定不移走高质量发展之路成为发展主题,生态环境保护的政治责任更加重大,协调推进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的要求更加紧迫。
为推进“十四五”时期全省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依据《“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青海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关于加快把青藏高原打造成为全国乃至国际生态文明高地的行动方案》,制定本规划。
青海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印发青海省2022年新型城镇化和城乡融合发展工作要点的通知
青海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印发青海省2022年新型城镇化和城乡融合发展工作要点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青海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公布日期】2022.04.25•【字号】青发改规划〔2022〕268号•【施行日期】2022.04.25•【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城乡建设综合规定正文青海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印发青海省2022年新型城镇化和城乡融合发展工作要点的通知各市(州)人民政府、省级各相关单位:现将《青海省2022年新型城镇化和城乡融合发展工作要点》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青海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2022年4月25日青海省2022年新型城镇化和城乡融合发展工作要点为深入贯彻国家新一轮新型城镇化规划,落实国家《2022年新型城镇化和城乡融合发展重点任务》(发改规划〔2022〕371号),持续推进省委省政府关于贯彻新发展理念统筹推进新型城镇化的实施纲要(2019—2035年)落地落细,全面提高全省新型城镇化建设质量,现提出如下年度工作要点。
一、总体要求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青海工作时的重要讲话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立足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全面落实省委十三届历次全会和省“两会”精神,持续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促进农牧业转移人口全面融入城镇,不断增强城市群及都市圈辐射带动能力,提升重点城市及县城综合承载能力,持续推动新型城市建设,提升城市治理现代化水平,统筹推进城乡融合发展,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和省第十四次党代会胜利召开。
二、促进农牧业转移人口全面融入城镇坚持把推进农牧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作为新型城镇化建设首要任务,加大非户籍人口在城市落户力度,健全常住地提供基本公共服务制度,提高农牧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质量。
(一)持续深化户籍制度改革。
青海省东部城市群规划建设情况
青海省东部城市群规划建设情况文章属性•【制定机关】青海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公布日期】2015.07.03•【字号】•【施行日期】2015.07.03•【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城乡规划正文青海省东部城市群规划建设情况一、2013年工作完成情况(一)城乡规划加强规划的先导作用。
围绕东部城市群建设,西宁市组织开展了《西宁市城市总体规划(2001-2020)修改》,实现了西宁市主城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全覆盖。
海东市编制完成了《海东市核心区城市总体规划》,已经省政府批准实施;同时完成《平安新城商务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等17项控制性详细规划和重点片区城市设计、专项规划和重点乡镇等规划。
这些规划有力推进东部城市群建设,保障了东部城市群顺利实施。
(二)城市建设积极推进东部城市群城镇基础设施建设。
一是组织西宁市、海东市开展编制城市排水(雨水)防涝综合规划和《县城排水专项规划》,预计2014年6月完成报批。
二是大力推进城镇污水处理设施配套管网建设,2011年-2013年安排东部城市群建设污水管网182.09公里,总投资16340.7万元。
三是编制完成《海东核心区地下管廊规划》,推进了海东核心区地下管廊建设工作。
(三)房地产及保障性住房建设西宁、海东市房地产完成投资233.65亿元,占全省房地产投资的94.36%。
其中:西宁市房地产开发完成投资195.29亿元,海东市房地产开发完成投资38.36亿元。
新开工城镇保障性住房和各类棚户区改造住房4.46万套, 基本建成3.08万套,入住1.86万户。
其中:西宁市新开工3.58万套,基本建成1.53万套,入住1.01万户;海东市一区三县新开工0.88万套,基本建成1.55万套,入住0.85万户。
农村奖励性住房及困难群众危房改造项目进展顺利。
西宁市安排奖励性住房建设11000户,竣工率达87%;安排农村困难群众危房改造任务6500户,实际建设6865户,竣工户数占计划改造户数的103.2%。
青海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改善农牧区人居环境全面推进高原美丽乡村建设的指导意见-青政[2014]16号
青海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改善农牧区人居环境全面推进高原美丽乡村建设的指导意见正文:---------------------------------------------------------------------------------------------------------------------------------------------------- 青海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改善农牧区人居环境全面推进高原美丽乡村建设的指导意见青政[2014]16号各市、自治州人民政府,省政府各委、办、厅、局:改善农牧区人居环境,实现农牧民安居乐业,是新农村新牧区建设和推进城乡一体化健康发展的重要内容,是广大农牧民群众的迫切愿望和新期待。
近年来,我省各地区、各部门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的工作部署,启动实施了“千村建设、百村示范”工程和“党政军企共建示范村”活动,积极推进农牧区住房、村庄环境综合整治和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农牧区人居环境逐步得到改善。
但也要看到,目前我省农牧区人居环境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要求仍有很大差距。
为进一步改善我省农牧区人居环境,全面推进高原美丽乡村建设,根据全国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工作会议精神,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意见。
一、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二中三中全会和省委十二届五次全委会精神,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规划先行、完善机制,突出重点、统筹协调”的总要求,以保障农牧民基本生活条件为底线,以加快农牧民住房建设和村庄环境整治为重点,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和提供基本公共服务为支撑,通过艰苦努力,全面改善农牧区生产生活条件,提升农牧民生活品质。
(二)基本原则---坚持以人为本,尊重民意。
始终把维护农牧民切身利益放在首位,充分发挥农牧民群众的主体作用,将群众认同、群众参与、群众满意作为根本要求,引导群众自觉建设美丽家园。
---坚持规划引领、项目带动。
青海省国家生态文明高地建设条例
青海省国家生态文明高地建设条例文章属性•【制定机关】青海省人大及其常委会•【公布日期】2024.05.24•【字号】•【施行日期】2024.08.01•【效力等级】省级地方性法规•【时效性】尚未生效•【主题分类】自然生态保护正文青海省国家生态文明高地建设条例(2024年5月24日青海省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八次会议通过)目录第一章总则第二章生态安全保障第三章自然保护地建设第四章生态保护修复第五章生物多样性保护第六章绿色低碳发展第七章生态文化保护弘扬第八章生态文明制度创新第九章保障与监督第十章法律责任第十一章附则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建设国家生态文明高地,筑牢国家重要生态安全屏障,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青藏高原生态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黄河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长江保护法》等法律、行政法规,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本省行政区域内国家生态文明高地建设及相关活动,适用本条例。
本条例所称国家生态文明高地建设,是指按照党中央对青海的战略定位,以建设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实践新高地为统领,建设生态安全屏障、绿色发展、国家公园示范省、生态文明制度创新、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山水林田湖草沙冰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生物多样性保护新高地,推动我省生态文明建设水平走在全国前列。
第三条国家生态文明高地建设应当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生态为纲,正确处理高水平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关系,推动生态文明体制机制更加健全,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更加优化,自然保护地体系更加完善,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绿色发展水平显著提升,全社会生态文明意识不断增强,以高水平生态环境保护支撑高质量发展。
第四条国家生态文明高地建设应当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坚持生态保护第一、自然恢复为主,守住自然生态安全边界,坚持统筹协调、分类施策、科学防控、系统治理,坚持低碳节约、绿色转型、共建共治、全民共享、改革创新、示范引领。
青海省生态环境厅关于全省生态环境系统2018-2019年度行政执法案卷评查情况的通报
青海省生态环境厅关于全省生态环境系统2018-2019年度行政执法案卷评查情况的通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青海省生态环境厅•【公布日期】2020.07.29•【字号】•【施行日期】2020.07.29•【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法制工作正文青海省生态环境厅关于全省生态环境系统2018-2019年度行政执法案卷评查情况的通报各市州生态环境局:为加强行政执法监督,规范行政执法行为,促进各级行政执法机关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全面提高依法行政水平,2019年省委全面依法治省委员会执法协调小组(以下简称“执法协调小组”)在全省范围内组织开展了行政执法案卷评查。
现将全省生态环境系统案卷评查情况通报如下:一、基本情况行政执法案卷评查工作由执法协调小组牵头,采取各地区各部门自查和第三方随机抽查方式进行。
在第三方随机抽查中,共调取全省生态环境系统2018-2019年度已办结的行政许可、行政处罚等9+X行政执法案卷65件。
评查结果为:优秀案卷17件,占比为21%;合格以上案卷43件(良好案卷42件,合格案卷1件),占比为73%;不合格案卷5件,占比为7%。
总体来看,绝大多数案件事实清楚、证据确凿、程序规范、适用法律准确、文书制作规范,符合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的要求,充分说明各级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对执法工作重视程度提高,能够正确履行法定职责,依法开展执法活动,保证了生态环境保护行政法律法规规章的正确实施,行政执法规范化水平有所提升。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此次行政执法案卷评查中不合格案卷均为行政处罚案卷,分别为“青海施必得保温建材有限公司涉嫌违反环评法案”(互助县生态环境局),“刚察县交通局在未取得和报批环境影响评价报告表情况下,擅自开工建设案”(刚察县生态环境局),“尖扎县昂让寺马克唐镇加油站未批先建案”(尖扎县生态环境局),“同仁县保安镇西沟一号沙场未批先建案”(同仁县生态环境局),“顺胜煤炭有限公司砂石场涉嫌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制度案”(湟中县生态环境局)。
打造青海生态良田建设高原绿色粮仓——青海省高标准农田示范区建设纪实
打造青海生态良田 建设高原绿色粮仓——青海省高标准农田示范区建设纪实◆ 王丽华 杨常军 殷海燕 汪 静 韩进福 尹晓霞践行绿色发展理念,为土地整治转型发展提供了新契机。
这需要土地整治在理念更新、工程实施、监管模式、业务拓展等各领域实现全方位提档升级。
2013年以来,青海省国土资源厅坚持以绿色发展和科技创新为指导,全面推进土地整治工作,积极开展永久性基本农田建设,全力助推耕地保护建设和质量提升行动,保护好良田沃土和绿色家园,有效提升了土地开发利用水平,有力支撑了全省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
近年来,青海土地整治工作从国家战略高度来谋划推进,牢固树立“土地整治+”理念,在“开源”和“挖潜”的同时充分考虑国土空间的复合功能以及生态人文等因素,从国土功能修复与提升的层面创新土地整治实施模式,发掘土地自然资源、农田生态景观和乡村文化价值等功能,建立多目标的国土综合整治平台。
根据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和资源禀赋特点,积极践行“土地整治+”理念,立足土地整治的多功能定位探索多元化整治模式,推动土地整治与多元要素跨界融合,促进了农业转型发展、新农村建设、生态修复治理与扶贫攻坚等“1+N”综合效益。
十八大以来,青海省国土资源厅共实施土地整治项目307个,建设规模达178.80万亩,新增耕地41.26亩,投入资金32.90亿元,完成土地平整面积69.22万亩,土方量达8163.39万立方米,旱改水8.55万亩,坡改梯14.45万亩,共修建各类建筑物265233座,修建渠道149977.89千米,修建田间道路149044.96千米,栽种农田防护林6789597株,新增和改善农田灌溉面积93.04万亩,新增粮食产能1.99亿公斤。
其中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183个,建设规模163.04万亩,建成高标准农田150.30万亩,投资25.42亿元,通过高标准农田建设补充耕地26.89万亩;地方自行补充耕地项目124个,建设规模15.76万亩,新增耕地14.37万亩,吸引社会投资7.48亿元。
西宁市高原美丽城市建设策略分析
城建规划 Urban Planning西宁市高原美丽城市建设策略分析文/张孝逵 西宁市城市规划馆 青海西宁 810001【摘要】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我们的奋斗目标。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历了世界历史上规模最大、速度最快的城镇化进程。
建设美丽城市是为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关于建设美丽中国的重要行动和途径,是推进新型城镇化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的必然要求。
大美青海,又添神韵。
正在进行的高原美丽城市示范省建设,让这块神奇的土地天更蓝、水更清、山更绿,城镇更美丽,百姓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强。
鉴于此,文章就青海省西宁市高原美丽城市建设的现状以及建设策略进行了简要分析。
【关键词】西宁市;高原美丽城市;建设【DOI】10.12334/j.issn.1002-8536.2021. 27.025“实施城市更新行动,加快高原美丽示范市建设”,这是日前西宁市“两会”政府工作报告中关于推进西宁市区域协调发展和新型城镇化建设中的内容。
西宁加快建设高原美丽城市示范市,在全面开启建设现代美丽幸福大西宁新征程中,将深度融入高原美丽城市示范省建设,积极创建高原美丽示范市,协同推进美丽城市、美丽城市、美丽乡村,建设宜居、绿色、韧性、智慧、人文城市。
1、西宁市城市化进程概况改革开放后,我国逐步放开人口流动管制,加快了城市化进程。
西宁市作为西部重要城市之一,2011年已达65.44%,表明西宁市在工业、人口和空间城镇化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产业城市化是指产业结构的升级。
西宁市2011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770.7亿元,比上年增长15%;产业结构不断优化,调整为3.6:53.4:43.1,其中第一产业比重下降0.3%,第二产业比重提高2.3%,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62.7%。
人口城市化是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例不断提高的动态过程。
2011年,西宁市常住人口222.8万人,其中城镇人口145.79万人,占总人口的65.44%,比上年增加5.1万人,居住区建设用地占总建设用地的50.44%。
共和县高原美丽乡村建设惠及广大农民 (2)
标题:共和县高原美丽乡村建设惠及广大农牧民【口播】近年来,为提高共和县各乡镇广大群众的生活水平,改善居住环境,共和县实施了“高原美丽乡村”建设,实现了“一村一规划、一村一风格、一村一特色”,使各村基础设施、环境卫生、公共服务等问题得到了有效治理,村容村貌得到了明显的改观。
【正文】近日,记者来到共和县倒淌河镇高原美丽乡村实施点,走进高原美丽乡村建设户才本加的家里,记者看到一排整齐的房屋修建的很漂亮,走廊显得很宽敞,屋内家具也很齐全,客厅虽然生着炉子,给人以温馨、舒适的感觉。
【同期声:(藏语/男)甲乙村村民才本加这次修建了很多房子,以前都是住在土墙/空心砖做的房子里,如今住在给我们修建的折磨好的房子里,和以前有着翻天覆地的变化,以前的话我们还考虑漏水、漏电的情况,如今甲乙村全部修建了这样的房子】。
经过建设后的村庄,每一条村道都显得非常干净、整齐,道路两侧的墙上展示着浓浓的高原美丽乡村文化,整个村庄体现了美丽、和谐、稳定的氛围。
同时,为给群众提供更好的娱乐服务,上合乐寺村还修建了村级文化广场、健身房等,丰富了全村广大群众的业余文化生活。
【同期声:汉语/男上合乐寺村党支部书记项秀我们村是龙羊库区移民村,以前刚搬过来时,全都是土墙、土房、整个路也窄的很,今年高原美丽乡村建设以后,新农社、乡政府、县政府的共同配合和努力下建成了高原美丽乡村,现在我们的路也加宽了,党员活动室也修号了,每家每户都是盖的新房,我们村庄相对于以前来说有了一个翻天覆地的样子】。
据了解,截止2015年11月,共和县共确定建设高原美丽乡村8个,涉及农户2245户9963人,规划建设项目涉及基础设施建设、住房建设、院墙大门改造等,共整合各类资金1.94亿元,不包括群众自筹资金6127.27万元,完成年初估算总投资的150.54%。
其中,住房建设方面实施农牧区住房1534户;完成院墙及大门改造2245户,落实省州县财政补助资金2739.36万元;水利建设方面,落实资金1540.42万元,完成总工程量72%;电力工程方面,已落实资金2327.45万元。
美丽高原乡镇建设方案
美丽高原乡镇建设方案背景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越来越多的人在城市中生活和工作,同时,城市面临着一系列问题,如交通拥堵、空气污染、生活压力过大等。
因此,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重视乡村的价值和重要性。
在这种情况下,美丽高原乡镇建设成为了国家和地方的重要政策之一。
目标本文旨在探讨美丽高原乡镇建设的相关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以推动乡镇发展,提高群众生活质量和幸福感。
问题美丽高原乡镇建设面临着多种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城乡差距由于历史原因以及地理位置等方面的影响,乡村经济建设和城市相比还有较大的差距,乡镇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水平也相对较低。
这些问题需要通过相关政策的制定和实施来解决。
环境破坏由于过度开采和环境污染等原因,部分乡村地区的环境受到一定的破坏,这严重影响了乡村的生态美和宜居性。
因此,需要采取措施加强环境保护和治理。
产业结构单一目前,一些乡镇的产业结构比较单一,只有几种传统产业,受制于市场波动和生产技术等多种因素,发展存在一定的不稳定性。
因此,需要推动乡村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多元化发展。
人口流失随着城市化不断加速,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选择离开乡村到城市谋生,导致乡村人口流失严重,这严重影响了乡村的发展和长期生产力。
因此,需要采取措施吸引和留住人才,提高乡村吸引力。
方案为了解决以上问题,我们提出了如下方案: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包括道路、水电、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提高乡镇各方面水平,缩小城乡差距。
同时,还需要提高政府对基础设施的投入和管理,确保设施的有效使用和维护。
推动乡村环境保护加强乡村环境保护,包括开展环保宣传、治理乡村污染、建设生态宜居乡镇等方面。
在环保方面要同时注重保护生态,保护乡村地区的自然和文化遗产,同时发展绿色产业。
推进乡村产业多元化发展推进乡村产业多元化发展,通过深化农村改革、促进新型农业经济、发展乡村旅游、推动政府引导基础设施等方式,实现乡村产业多元化发展,同时带动农民增收和乡村经济繁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青海省建设高原上的美丽乡村
作者:苏建
来源:《中国房地产业·上旬》2020年第10期
【摘要】近年来,青海省为落实“建设美丽中国”和“精准扶贫”而提出了在高原上进行美丽乡村建设的发展方式,并通过结合当地特殊的自然禀赋和民族文化,打响了精准脱贫攻坚战,重点解决突出制约问题,整合了政策和资金两方面以加大扶贫力度,开拓了新时期乡村建设的新途径。
【关键词】青海省;高原;建设;乡村
二十一世纪以来,青海省已经进入经济飞速发展和产业迅速转型的新阶段,由此发展出的一批城市群、工业园区和经济试验区对城中的建设用地提出了更多的要求,因此造成用地严重短缺,阻碍了经营项目的实施。
同时,由于青海省农业用地的管理粗放且散乱,农村设施建设亟待做出改变,因此,地方政府须尽快通过资金输入对农村进行整治改造,使用地情况得以改
善,流转成为资金。
针对这一情况,青海省近些年通过探索更加有效的新方式,青海的高原美丽乡村建设工作有了显著的效果。
1、“精准扶贫”工作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由于资源限制,青海省的脱贫工作进展不够平衡,由于档案资料填写的不规范,不完整,并且存在很多错误,致使没有办法系统的分析致贫原因,不能更加深入细致地开展脱贫工作[1]。
很多贫困户即使获得了帮扶资格,也没有能够从本质上改善生活,只是获得了一定的物质帮扶,并没有提高他们的生活水平。
然而,政府部门将这一部分人认为是脱贫成功的人员,使得脱贫指标完成的情况不真实扶贫效果不理想。
另外,由于高原贫困人口的地区具有独特性,因此,扶贫工作受自然和民族文化特殊性的影响和制约,仅仅解决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是不够的,还需要提高住户的文化水平和教育程度,使居民具有自我发展能力,能够实现自行脱贫。
同时,应针对贫困户的不同致贫原因,对不同类型的贫困人口制定相应的符合其需求的脱贫方法,例如对孤寡老人和留守儿童问题的解决。
在资金输入方面,信贷资源存在积聚化,使得金融支持美丽乡村建设的力度受到限制。
据调查,2013年青海省的信贷总额为3398.17亿人民币,而这些信贷资源集中分布在西宁和海西,占到总额的92%,其他地区的信贷只占全省的8%。
信贷资源分布的不均匀,使得发展更快的地方持续发展,而经济发展落后地区无法获得资源,尚处于停滞状态。
以上状况使得农村贷款的大幅减少,进一步加大了青海省美丽乡村建设中的农村资金缺口。
2、农村建设相关政策改革
为实现城乡土地资源的有效利用和节约用地,从而进一步推动美丽乡村建设,缓解城乡建设用地紧张的状况,青海省政府于2014年发文,响应由国土资源部制订的《关于经营性建设用地指标及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指标有偿使用的意见》,该项决议成为了青海省适应西土地利用形式和人地制约矛盾的重要措施。
在新政策中明确提出要进一步加强和改革土地规划利用,促进土地等生产要素的市场化[2]。
另外,新政策的实施为贫困农民建房和美丽乡村建设资金来源增加了新的可能,提高了贫困农户参与建设用地增减挂钩项目实施的积极性,推动了城乡统筹发展,有效缓解了青海省建设用地的严重不足。
另外,国务院扶贫办《关于做好2019年贫困县涉农资金整合试点工作通知》(财农〔2019〕7号)、省委省政府《关于支持贫困县开展统筹整合使用财政涉农资金试点工作的实施意见》(青政办〔2016〕123号)要求在农村建设过程中要把农民利益的维护工作作为最重要的工作,从而实现农民群众的主体作用的充分实现,提高群众认同度、参与度和满意度,引导农民群众们自觉主动地参与到美丽家园的建设中去。
在建设过程中还要科学规划乡村建设,以统一规划、集中投入、分批实施作为重要指导思想,先规划后建设,循序渐进地推进美丽乡
村的建设。
建设过程中要注意农村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针对各村现状和基础及其资源禀赋和民俗文化等差异,因地制宜、因村施策,体现地域文化风格和特色,杜绝照搬城镇社区建设模式。
由此可见,青海省在相关政策方面做到了对党十九大和中央农村工作会议,西数央一号文件精神的深入贯彻,通过环境整治,文化建设,产业发展等基础作为精准扶贫平台建设的发展思路,把高原美丽乡村建设与发展思路相结合,是新农村得到科学合理的规划,提高民族地区居民生活品质和幸福感。
3、美丽乡村建设目标实现进展
青海省的美丽乡村建设项目于2014年开始规划,规划中要求,到2020年实现普遍实现农牧民的住房饮水和出行等基本生活条件的改善,打造整洁便捷和舒适的农村人居环境,努力建成田园村庄生活三方面并行的高原美丽乡村。
青海省十三届人大一次会议表明,青海省正在大力实施美丽乡村建设,城镇棚户区改造和农牧名为改造项目。
至2017年,青海省全省有300个高原美丽乡村建设鱼跃脱贫攻坚相结合,已有6.8万户和28万农牧民收到项目的惠泽。
从2014年項目规划起,青海省坚持每年选择300个村医建设高原美丽乡村为目标,通过查漏补缺,完善当地的水电路网和广场等基础设施建造,全面改造农牧民的微酒作坊配置垃圾处理设施,实施乡村人居环境整治。
在青海省财政专项资金支持下,通过对涉农项目对共建单位和发群中的设施共同整合治理,截至2017年,乙类激凸乳各项项目资金107.7亿元人民币,青海省全省1200多个村庄已经实现了高原美丽乡村建设,并且农牧民的生产生活条件获得了显著提升,全省的人居环境发生了巨大改变。
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9年青海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33830元,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为23799元;2019年青海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1499元,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为11343元。
结语:
青海省的高原美丽乡村建设在新时期,通过进一步巩固发展扶贫攻坚成果,打造出了其储备较为完善且富民产业初具规模,农牧民生产生活条件显著改善,基本的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水平获得了显著提升的乡村发展情况。
在进一步强化年力乡村建设和扶贫开发的相关联实施下,青海省将切实提高期民族地区人民群众的受益程度,翻开高原美丽农村建设的新篇章。
参考文献:
[1]刘志博.建设雪域高原美丽乡村[N].西藏日报(汉),2019-05-27(006).
[2]任慧敏.新时期高原美丽乡村建设与精准扶贫调查研究——以青海省海东市循化县查汗都斯乡红光上村为例[J].边疆经济与文化,2018(08):48-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