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泊的富营养化及其生态修复技术
长江流域重点湖泊的富营养化及防治
长江流域重点湖泊的富营养化及防治长江流域重点湖泊的富营养化及防治一、引言长江是中国最长的河流,流域广阔,贡献了丰富的自然资源和人文景观。
长江流域中蕴含有大量的湖泊,拥有丰富的水资源,对于当地人民的生活和经济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然而,随着人口的增加和经济的发展,长江流域的湖泊面临着严重的富营养化问题,给湖泊生态环境带来了巨大的威胁。
二、富营养化的原因1. 农业活动排放的农业废水长江流域的农业非常发达,大量的农药、化肥等农业废水排放到湖泊中。
这些废水中的营养物质直接导致湖泊水体中富营养化现象的发生。
2. 工业废水的排放随着工业的不断发展,长江流域的一些工业企业在生产过程中排放了大量的废水。
这些废水中含有大量的有机物和化学物质,对湖泊水质产生了严重的污染,加剧了湖泊富营养化的速度。
3. 生活污水的排放人口的增加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使得长江流域的城市生活污水排放量急剧增加。
这些污水中含有大量的废水和有机物,直接排入湖泊,加重了湖泊的富营养化程度。
三、富营养化的影响1. 水质下降湖泊富营养化会导致湖泊水质下降,水中的营养物质过多,容易引发水华现象。
水华会消耗大量的溶解氧,导致水质恶化,严重影响水生生物的生长和繁殖。
2. 水生生物减少富营养化会导致湖泊中大量的藻类大量繁殖,形成藻华。
藻华所释放的毒素对水生生物产生严重危害,导致湖泊中的鱼类和其他生物数量大幅减少。
3. 湖泊生态系统崩溃湖泊富营养化会导致湖泊生态系统失衡,水生植被大量衰退,湖泊中的生物多样性急剧降低。
长江流域的一些湖泊甚至出现了环境退化和生态系统崩溃的情况。
四、富营养化防治措施1. 加强农业面源污染控制政府应加强对农业面源污染的监管,制定严格的法律法规,加强对农民的培训和宣传,提倡绿色农业,减少化肥和农药的使用。
2. 加强工业废水治理政府应加大对工业企业废水排放的监管力度,对违法排放行为进行严厉处罚。
鼓励企业进行环境友好型改造,减少废水的排放。
中国湖泊水体富营养化生态治理技术研究进展
中国湖泊水体富营养化生态治理技术研究进展中国是世界上湖泊数量最多的国家之一,但受到工业和农业污染的影响,许多湖泊存在水体富营养化问题。
水体富营养化是指湖泊中营养物质过量积累,导致藻类大量繁殖,使湖泊水质恶化,生态系统遭到破坏的现象。
为了解决水体富营养化问题,中国科学家和工程师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和实践。
本文总结了近年来中国湖泊水体富营养化生态治理技术的研究进展。
1. 水质净化技术水质净化技术是湖泊水体富营养化治理的关键技术之一。
传统的水质净化技术包括植物修复、生物控制和化学混凝沉淀等方法。
近年来,中国科学家进行了一系列创新研究,提出了一些新的水质净化技术。
利用生态加速器(即利用植物根系和微生物的生物排泄作用)来降低湖泊中的氮和磷含量,从而减少水体富营养化。
生物床滤池等技术也被广泛应用于湖泊水体富营养化治理中,有效去除水中的营养物质和悬浮物。
2. 藻类控制技术藻类是湖泊富营养化的主要原因之一,控制藻类的生长是湖泊水体富营养化治理的关键环节。
中国科学家采取了多种控制藻类的技术。
利用特定的细菌来控制蓝藻的生长。
这些细菌具有抑制藻类和促进湖泊水体氮和磷循环的作用。
人工添加氧气、利用超声波技术等也被用于控制藻类生长。
3. 生态修复技术湖泊富营养化导致湖泊生态系统的破坏,生态修复也是湖泊水体富营养化治理的重要手段。
中国科学家开展了一系列湖泊生态修复的研究。
利用人工湿地进行湖泊富营养化的修复,在湖泊周边建立人工湿地,利用湿地植物吸收和降解水中的污染物质,减缓湖泊富营养化的进程。
人工鱼礁和生物堆肥等技术也被应用于湖泊生态修复中。
4. 综合管理技术湖泊富营养化治理需要综合考虑湖泊的生态环境特点、行业排放和湖泊流域的管理等因素。
中国科学家提出了一系列综合管理技术。
建立湖泊富营养化监测体系,对湖泊水质进行定期监测和评估,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
制定湖泊富营养化治理规划,并实施相应的管理措施,如减少农业和工业废水排放,加强湖泊流域的生态修复等。
简述水体富营养化及其解决方法
简述水体富营养化及其解决方法富营养化是湖泊、水库、池塘等封闭水体在环境条件变化或某种生物大量繁殖的情况下所发生的一种营养物质大量积累于水中富营养化是湖泊、水库、池塘等封闭水体在环境条件变化或某种生物大量繁殖的情况下所发生的一种营养物质大量积累于水中,超过水体的自净能力,使水质恶化,水生生物大量死亡的现象。
它是全球水危机的主要原因之一。
水体富营养化一般会导致水体发黑发臭,最后影响鱼类、植物、人类的生活环境。
这种污染有时候非常难处理,所以就需要对其进行控制,防止其继续蔓延。
湖泊富营养化可采取措施( 1)调整水产养殖方式,限制捕捞强度;( 2)在不影响景观的前提下,合理开展人工增氧、水质改良、投肥和底栖动物的养殖等生态修复技术;( 3)增加清淤工作频次,保持水位稳定,并减少淤泥释放的营养物质;( 4)排污口规范化管理,加强环境管理与监测,特别是环境水质标准的执行;( 5)采用底泥疏浚、曝气和离子交换等技术,改善底泥水环境。
此外,大力推广池塘循环水养殖和种养结合的生态模式,养殖产生的粪便和残饵经微生物降解后还田,提高水体利用率,为后续生物操纵、人工设施提供了基础。
如水稻可以抑制蓝藻繁殖,鱼塘的网箱可以通过过滤或循环系统消灭蓝藻。
还可以采用底部透明覆盖膜的方法,该膜能阻挡阳光穿过,避免紫外线对水体造成的伤害。
再者,运用水生植物、放养鲢鳙、使用生物抑藻剂也可以起到一定作用。
一些治理方法和手段虽然初见成效,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会出现新问题,比如蓝藻的抗药性、细菌耐药性及水体中重金属的二次富集等。
为了能够从根本上控制水体富营养化问题,要求我们必须将防控理念从传统的“末端治理”转向“源头预防”,积极探索适宜的方法来治理和控制水体富营养化问题。
首先,控制蓝藻是控制富营养化的关键,因此应从根本上防止蓝藻大量繁殖。
同时,应保证河流健康生态系统的构建。
控制蓝藻要做好两个方面:第一,在实践中采用“疏堵”结合的方式,优先选择在江河的支流或源头采用生态调度的方法控制蓝藻;第二,在实践中研究、探索抑制蓝藻的生态学基础。
中国湖泊水体富营养化生态治理技术研究进展
中国湖泊水体富营养化生态治理技术研究进展湖泊富营养化是指湖泊中营养盐的浓度过高而导致水质恶化的现象。
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湖泊富营养化问题在中国逐渐加剧,对环境和人类健康造成了严重影响。
湖泊富营养化生态治理技术的研究成为了当前亟待解决的重大问题。
湖泊富营养化主要是由于氮、磷等营养盐的过量输入,导致水体中藻类繁殖过盛。
湖泊富营养化生态治理技术主要包括物理、化学和生物方法。
物理方法主要是利用人工手段调节湖泊水体的营养盐浓度,减少富营养化程度。
常用的物理方法包括水量控制、人工漂浮物清理、湖底泥沉积清理等。
这些方法可以有效地降低湖泊水体中营养盐的浓度,阻断富营养化的发展。
化学方法主要是利用化学物质来调节湖泊水体的营养盐含量。
常用的化学方法包括草鱼放养、溶解性氧化物喷施等。
通过添加草鱼等消耗藻类生长所需的营养盐和浮游生物,可以有效地降低湖泊水体中的营养盐含量。
生物方法主要是通过调节湖泊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降低湖泊水体富营养化程度。
常用的生物方法包括湖泊生态修复、生态调控等。
湖泊生态修复是指通过人工手段恢复湖泊的生态系统,提高湖泊生态功能,减少湖泊富营养化程度。
生态调控是指利用生物相互作用调控湖泊水体中的富营养化现象,常用的生态调控方法包括种植水生植物、鱼虾饲养等。
综合利用上述物理、化学和生物方法,可以取得较好的湖泊富营养化生态治理效果。
目前,中国在湖泊富营养化生态治理技术方面取得了一系列研究进展。
在物理方法方面,研究人员通过人工增加湖泊出流水量,减少湖泊水体中营养盐的积累。
对湖底泥沉积进行清理,降低湖泊富营养化程度。
这些方法在实际应用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在化学方法方面,研究人员通过溶解性氧化物喷施、草鱼放养等方式,降低湖泊水体中的富营养化程度。
这些方法可以有效地减少湖泊水体中藻类的繁殖,改善水质。
中国在湖泊富营养化生态治理技术研究方面取得了一些进展,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湖泊富营养化治理技术的操作和管理仍然需要进一步优化和完善,湖泊富营养化治理的效果需要长期观察和评估。
中国湖泊水体富营养化生态治理技术研究进展
中国湖泊水体富营养化生态治理技术研究进展中国的湖泊数量众多,占世界总数的六分之一,是人类生活和经济发展的重要资源。
然而,由于过度开发和污染,我国的湖泊水体富营养化现象日益严重,湖泊的水质、生态和景观受到了严重破坏。
为了保护和恢复湖泊生态系统,研究人员积极探索湖泊富营养化生态治理技术,不断取得了一系列进展。
湖泊富营养化是指湖泊富含营养物质,如氮、磷等,导致藻类和水生植物繁殖异常,水质变浑浊,光合作用减弱,水生生物死亡。
富营养化会导致湖泊水质下降,生态环境恶化,影响湖泊景观和人类健康。
因此,治理湖泊富营养化已成为我国湖泊保护和生态修复的重要任务之一。
湖泊富营养化治理技术分为物理、化学和生态三大类。
物理方法主要是通过机械手段,如机械取水、吸泥器、网箱等,清除底泥和富营养物质,达到减轻富营养化的效果。
化学方法则是通过化学药剂,如氯化铜、硫酸铜、过氧化氢等,杀灭藻类和水生植物,清除富营养物质,达到快速治理富营养化的效果。
但这两种方法都存在着一定的副作用,如物理方法会破坏湖泊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化学方法会导致对水质造成二次污染,对湖泊生态和人类健康会产生长期不利影响。
相对而言,生态方法是一种更为综合和可持续的治理方式,其主要思路是通过生物、物理和化学相互作用的生态系统,维持湖泊水质的良好状态。
因此,生态方法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研究。
目前,湖泊富营养化生态治理技术主要有以下几种:一、水生植物控制技术。
水生植物能够有效地吸收水中的氮、磷等富营养物质,抑制蓝藻和绿藻等富营养化的微生物,同时也有一定的美化和景观效果。
二、微生物治理技术。
通过将一定量的微生物培养入湖泊,使其在湖泊中繁殖和生长,降解湖泊中的有机物和富营养化物质,提高湖泊水质的稳定性和生态环境的健康性。
三、湖泊生态补偿技术。
采用湖泊生态补偿技术主要是通过建设湿地和防护林带等绿色生态基础设施,来避免快速水流对湖泊的冲刷和污染,进而达到提高湖泊水质、生态和景观的目的。
湖泊富营养化与生态环境修复
湖泊富营养化与生态环境修复湖泊作为大自然赋予的宝贵资源,不仅能够提供优美的风景,还承载着丰富的生物资源。
然而,受到人类活动以及自然环境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湖泊富营养化的问题日益严重,严重威胁着湖泊的生态环境。
本文将就湖泊富营养化的原因、影响以及生态环境修复的方法进行探讨和分析。
一、湖泊富营养化的原因湖泊富营养化主要是由人类活动引起的。
过量施用化肥和农药导致农田排放过多的氮、磷等养分进入湖泊水系,使湖水中的营养物过多,致使水体富营养化;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未经处理直接排放入湖,含有大量的有机物和营养物,使湖泊水质迅速恶化。
此外,城市扩张和土地利用变化导致湖泊周边的建设和河流开凿,增加了湖泊的营养物输入;气候变化导致降雨量的增加,促使湖泊富营养化问题更加严峻。
二、湖泊富营养化的影响湖泊富营养化对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影响。
首先,湖泊物种的多样性受到了威胁。
湖水富营养化使水体中的藻类大量繁殖,形成水华,覆盖湖面,阻碍了光线的透入,使底栖植物无法生长,进而破坏了湖泊的生态平衡。
其次,湖泊富营养化导致水体氧气供应不足,使得湖泊水体中的氧气含量减少,鱼类等水生生物无法正常呼吸,造成了湖泊生物资源的减少。
此外,湖泊富营养化还导致水体PH值下降,酸碱度增加,降低了湖泊的水质,对周围土地和水源造成污染,影响到人们的生活和健康。
三、湖泊生态环境修复的方法湖泊生态环境的修复是一个复杂而艰巨的过程,需要多方面的努力才能取得进展。
首先,应从源头控制养分入湖。
加强农田管理,改变过度依赖化肥和农药的农业生产方式,合理使用化肥和农药,降低养分流失的风险;同时,加强对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的处理,避免直接排放入湖,减少湖泊的养分输入。
其次,对已经富营养化的湖泊,应采取适当的措施进行修复。
可通过增加湖水深度,改善湖底质量,培育湖中底栖生物种群等方式来提高水体透明度;采用人工抽水降低营养物浓度,消除湖面的水华;还可以利用湖泊植物自身的调节措施,如种植适应性强的浮叶植物,提高湖水的氧气含量。
湖泊富营养化与生态修复技术研究
湖泊富营养化与生态修复技术研究湖泊是自然生态系统的一部分,是地球上非常重要的水资源之一。
但是,由于城市化、工业化等人类活动的影响,湖泊面临着许多的污染和富营养化问题。
这些问题为湖泊的生态环境带来了极大的危害,需要采取各种生态修复技术,以期保护湖泊和水资源。
一、什么是湖泊富营养化湖泊富营养化是指湖泊水质中的营养物质浓度过高,导致水体富营养化现象的发生。
常见的营养物质包括氮、磷等。
湖泊富营养化会导致水中富营养物质浓度的增加,从而催生水生植物和浮游生物数量的增加,使水质变差、水生态系统失衡、水体的供水功能受到影响。
二、湖泊富营养化发生的原因湖泊富营养化的主要原因是人类活动。
化肥、工业废水、农业污染等都是导致湖泊富营养化的重要原因。
另外,城市化的快速发展也给湖泊的水质带来了负面影响。
随着城市化、工业化与化肥、农药使用的增加,富营养化越来越成为湖泊水质恶化的一种基本现象。
三、湖泊富营养化的危害1. 湖泊生态环境恶化湖泊富营养化后,水中富营养物质总量大大增加,水生态系统中的生物种群发生变化,造成湖泊生态环境的恶化。
2. 水质污染湖泊中过量的营养物质会催生藻类等寄生生物的大量繁殖,繁殖的寄生生物会消耗大量的溶氧,导致湖泊富营养化造成水体嗅味异味、水变浑浊等现象,并且如果水体富营养化程度很深,还可能导致水体死亡。
3. 影响水源湖泊是重要的水源,富营养化会让水的供应受到影响,甚至可能导致严重供水短缺的窘境。
四、湖泊生态修复技术湖泊富营养化对水生态系统的影响不容忽视,为了保护湖泊和水资源,科学家已经提出了许多有效的湖泊生态修复技术。
1.生物修复技术生物修复技术是指利用水生生物对富营养化湖泊进行生态修复,其中最常用的技术是水下植被修复。
水下植被是指在水底生长的植物,它可以吸收水中过量的营养物质,促进水体中氧气的增加,从而减缓或缓解湖泊富营养化现象。
2.物理修复技术物理修复技术主要是通过加强水流的流动、强化吸附等方式,吸附和清除水中的富营养物质,是其他湖泊修复技术的补充。
富营养化湖泊的的生物修复工程技术概述
富营养化湖泊的的生物修复工程技术概述摘要:湖泊水资源是人们赖以生存的重要水资源但富营养现象已成为我国当前湖泊水资源恶化的重点问题。
本文对中国湖泊富营养化的现状及富营养化现象的成因以及湖泊污染水体微生物及植物修复措施进行了阐述。
指出生态恢复是湖泊污染水体治理重要的环保的长期的治理手段。
同时针对不同性质的污染水域应针对其不同性质提出具体的恢复措施。
关键词:湖泊;富营养化;生物修复湖水的污染物种类广、途径多、数量大;湖泊的稀释和转移污染物质的作用较弱;湖水中污染物的生物降解、聚集和转移作用较强。
随着中国湖泊生态系统结构的功能大幅衰退以及蓝藻水华现象的频频出现中国水质的缺水现象已经日趋严重已带来了重大损失[1]。
1 .湖泊富营养化及生物修复理论基础1.1湖泊富营养化及其现状富营养化已经成为了一种世界性的重大环境问题受到了人们普遍关注。
在最近的四十多年来由于世界水域中富营养化现象的出现频率及面积日益增加全世界都为防治富营养化开展了大量的科学研究和实验。
在最近二十年间中国也针对湖水富营养化现象、形成因素等开展了大量科学研究和治理的尝试但尽管如此富营养化现象仍未获得有效治理[2]。
1.2湖泊富营养化成因及危害我国湖泊污染的主要特点是水体富营养化。
人为因素导致的水体富营养化也是当代湖泊富营养化的重要原因。
因为在环境中可供浮游植物生长繁殖所使用的氮远远比实际可使用的磷多所以磷通常被视为富营养化的关键影响因素。
富营养型水域中出现了赤潮或水华。
在能造成水华的蓝藻中部分毒性种类也已证实在富养湖泊出现,在所有的富养的湖泊中一般都可以探测到藻毒物质。
1.3湖泊生态系统恢复的理论基础对富营养性湿地生态系统的修复是指通过消除对自然环境影响、促进生态结构演变和启动生物演替的途径将其已退化生态系统回复到一个合理的稳定阶段。
生态修复的基本思路即利用生物地地带性规律、植被演替规律及生态位原理通过选取先锋植被.并遵循乔木、灌木和草本相结合的原理开展生态种群与生态系统的建设工作以达到对土地、植被和生态的同时分级修复.将已经退化的生态系统管理逐渐回归到相应的生态结构层次[2]。
环境保护知识:湖泊富营养化对水质的影响及修复方法
环境保护知识:湖泊富营养化对水质的影响及修复方法湖泊富营养化对水质的影响及修复方法湖泊作为人们日常生活用水、工业水源以及旅游休闲的重要场所,其水质直接关系到公众的生产生活和健康。
然而,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口的快速增长,一些湖泊出现了过度富营养化的现象,给水质带来了严重的影响。
本文将对湖泊富营养化的影响及其修复方法进行详细介绍。
一、湖泊富营养化的影响湖泊富营养化主要是指湖泊中的营养物质过多,并且不能被全面利用,使湖泊内部生态平衡发生破坏的过程。
湖泊富营养化不仅对湖泊生态系统产生了严重影响,同时也对人类健康和社会经济发展带来了不可忽视的影响。
1.1湖泊生态平衡的破坏湖泊内营养过剩的情况下,以浮游植物为代表的初级生产者会快速繁殖,使水体变绿,影响水体透明度和美观度,形成“水华”。
同时,细菌和微生物在“水华”中迅速繁殖,消耗更多的氧气,形成水体中氧气含量降低,容易引起水体缺氧。
所有这些都导致湖泊的生态平衡被破坏。
1.2水质的恶化湖泊富营养化还会对水质造成明显的恶化,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水体颜色变浑浊,水质变浑;(2)水表层有大量富营养化藻类繁殖,容易暴发“水华”;(3)富营养化水体过度繁殖的藻类会分泌出大量的有毒有害物质,如蓝绿藻毒素、微囊藻毒素等;(4)由于水体氧气含量降低,水中缺氧,导致大量鱼虾类死亡,不适合做人类饮用水源或养殖用水。
1.3对人类身体健康的危害湖泊富营养化不仅对湖泊生态系统产生了影响,同时也对人类的身体健康产生了危害。
过量的营养盐会影响饮用水的质量,进而影响人体健康。
例如,蓝绿藻和微囊藻中的毒素从水中被吸入人体后,会引起胃肠道、肝脏、肾脏等多个系统的中毒反应,出现风湿性疾病、肝癌等多种症状。
1.4对社会经济的不利影响湖泊富营养化也会对社会经济产生负面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湖泊变成脏池塘,导致旅游资源的流失,影响当地旅游业的发展;(2)因富营养化导致的水质恶化,直接影响湖泊养殖业的发展;(3)湖泊污染会导致当地社会生产中断或降低,影响当地经济发展。
淡水湖泊水质富营养化与生态修复
淡水湖泊水质富营养化与生态修复淡水湖泊是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水资源,然而近年来,一些淡水湖泊出现了水质富营养化的现象,给生态环境带来了巨大挑战。
本文将探讨淡水湖泊水质富营养化的原因以及可能的生态修复措施。
首先,我们来了解什么是水质富营养化。
水质富营养化是指水体中氮、磷等营养物质的过度富集,导致水体中藻类和水生植物大量生长,形成大规模的水华。
水中的氮、磷等营养物质来自于农业、工业以及城市污水等人类活动的排放,尤其是化肥和污水中的营养物质的输入,使得水体中的营养物质浓度迅速上升,从而引发水质富营养化。
造成水质富营养化的原因有多种。
首先,农业是导致水质富营养化的主要原因之一。
农业使用的化肥中富含氮、磷等营养物质,这些养分往往通过洪水、灌溉水等进入水体,造成水体富营养化。
其次,城市化和人口增加导致城市污水的排放量增加,其中含有大量的营养物质,使得水域中富营养化现象加剧。
此外,工业排放和交通尾气等也是水质富营养化的原因之一。
水质富营养化对淡水湖泊的生态环境造成了很大的影响。
首先,水体中过多的营养物质会促进藻类和水生植物的大量繁殖,形成水华。
水华不仅影响水体的透明度,降低水质,还会消耗水体中的氧气,导致水中生物窒息。
同时,水华中的某些有害藻类还会产生毒素,对水生动物和人类健康造成威胁。
此外,过多的营养物质还会导致水体中的氧气含量降低,引发富营养化湖泊的缺氧现象,破坏湖泊的生态平衡。
面对淡水湖泊水质富营养化问题,我们需要采取有效的生态修复措施。
第一步是控制污染源。
通过加强农田排水管网建设,进行农业面源污染的治理,限制化肥使用量和施肥时间,可以减少农业排放的养分。
同时,要加强城市污水处理设施的建设,提高污水处理率,减少城市污水对水体的污染。
第二步是生态修复。
可以通过增加湖泊的深度,改善水体自净能力,提高湖泊的水质。
此外,引入一些水生植物,如浮萍、藻类等,能够吸收水体中的有机物,降低水体中的营养物浓度。
还可以通过人工采样等方法,控制富营养化水域中的藻类数量,防止水华的发生。
富营养化湖泊的生态修复技术
维 在 分 结 理 合 的
、
。
、
,
、
对
系 态 生 水 2 ( 1
物 的 统 用 作 态 生
和 构 结 生 水
有 具 功 够 能 物 植
的 性 定 决 库 湖 持 维
刘 用 作 生 的 好 良
等 元 保 构 结 物
明 表 究 研 水 浅 是 它
,
水 浅 要 重 泊 湖
。
。
第
页 ∀ %
,
。
,
泊 湖 持 生 水 构
术势在必 行 利用水 生 植物控制湖泊富营养 化 的生 态修复技术对于 包 括我 国在 内的发展 中国 家具 有广 阔的应用 前
景
。
关键词
富营养 化 水体 污染
水生 植物
生 态修复
由于 排 入 湖 体 的氮 磷等营养物质在不 断增加
、
,
我 国湖水水质 的富营养 化 过程 大大加 快 在
,
。
∀ 我 国 ! 个主 要湖泊 和! 个大 中型 水库 中
根 有 用 作
植 生 水 的
根 过 通 物
底 收 吸 系
营 的 中 泥
质 物 养
,
。
带 吸 叶
生 出 体 水 收
统 系 态 养 营 的 中
究 研 人 前 水 质 物
明 表 物 植 生
水 种 各 增 量 物 生
有 具 物 植 快 较 长
吸 的 强 较 物 养 营 将
中 体 水 收 在 定 固 质
的 磷 氮 体 物 植
而 因 备
、
三 活
水 复 修 而
物 植 系 态 生 水
营 富 对 有 时 统
湖 化 养 物 植 生 水
生态修复技术对水体富营养化治理效果评估及改进建议分析
生态修复技术对水体富营养化治理效果评估及改进建议分析水体富营养化是近年来全球范围内面临的一个严重环境问题。
富营养化的主要原因是大量的营养物质(如氮、磷)进入水体,导致藻类过度生长,形成藻华。
这不仅对水生生物造成了巨大的威胁,还破坏了水体生态系统的平衡。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生态修复技术被广泛应用于水体富营养化治理。
本文将评估生态修复技术对水体富营养化治理效果,并提出改进建议。
在评估生态修复技术对水体富营养化治理效果时,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首先,评估技术对藻华的抑制效果。
生态修复技术主要通过提高水体的透明度、降低水体中的营养物浓度以及控制藻类生长来减少藻华的形成。
例如,通过湖泊内循环水流系统可以改善水体的环境条件,抑制藻类生长。
另外,生物修复技术如利用适当的生物群落来控制藻类生长,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评估这些技术的效果需要考虑其在长期运行中的稳定性和持续性。
其次,评估技术对水体底泥的修复效果。
水体富营养化导致底泥中富集了大量的有机物和营养物质,这成为进一步释放藻类生长所需的营养物质的来源。
生态修复技术如湿地修复和底泥剖面修复,可以有效移除水体底泥中的营养物质并改善水质。
评估这些技术的效果需要考虑其对底泥的清除效率以及对底泥中有机物和营养物质的去除率。
此外,评估技术对水生生物的影响。
富营养化水体中形成的藻华不仅会消耗水中氧气,还会产生有毒物质,对水生生物造成直接或间接的损害。
生态修复技术应该能够提供一个良好的生态环境,保护和恢复水生生物的多样性和数量。
评估这些技术的效果需要考虑其对水生生物的生态恢复能力和生境质量的改善。
基于以上考虑,对于生态修复技术在水体富营养化治理中的改进提出以下建议:首先,需要进一步研究和开发有效的生态修复技术。
虽然已经有一些生态修复技术被应用于实践,但仍然存在许多挑战和亟待解决的问题。
例如,在修复过程中需要选择适合的植物和微生物群落,以提高修复效果。
此外,如何将生态修复技术与其他资源治理措施相结合,形成多层次、多功能的系统,也是当前研究的热点和难点。
湖泊富营养化控制和管理技术
湖泊富营养化控制和管理技术一、减少营养物质流入控制湖泊富营养化的首要任务是减少营养物质的流入。
这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式实现:1.建立截污工程:通过建设污水处理厂或截流管网,将生活和工业废水中的营养物质在排放前进行处理,以减少营养物质的流入。
2.农业面源污染控制:通过改变耕作方式、合理使用化肥和农药等措施,减少农田径流中的营养物质。
3.水产养殖管理:合理规划水产养殖,选择适合的养殖品种,避免因过量投饵而导致的营养物质流失。
二、生态修复生态修复是利用生态系统自身的修复能力,通过恢复和重建受损的生态系统,达到控制和减少富营养化的目的。
具体措施包括:1.湖泊清淤:清除湖泊底部的淤泥,减少底部营养物质的释放。
2.恢复水生植被:种植适合当地气候和土壤条件的水生植物,吸收水中的营养物质。
3.引入滤食性生物:投放滤食性鱼类或贝类,吸收水中的悬浮颗粒物和营养物质。
4.生物多样性保护:保护湖泊中的生物多样性,促进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自我修复能力。
三、定期监测定期监测是了解湖泊富营养化状况和制定管理措施的重要依据。
通过对水质、水量、水生生物等进行监测,可以及时发现和解决潜在的富营养化问题。
四、提高公众意识提高公众意识是湖泊富营养化控制和管理的关键。
政府和相关部门应加强宣传和教育,提高公众对富营养化的认识和保护意识。
同时,鼓励公众积极参与湖泊保护活动,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的良好氛围。
五、立法管理制定相关法律法规是湖泊富营养化控制和管理的重要保障。
政府应加强立法工作,明确湖泊保护的责任和义务,对违法排污等行为进行严厉打击,确保湖泊资源的合理开发和有效保护。
六、科学治理科学治理是湖泊富营养化控制和管理的基础。
通过开展科学研究,深入了解湖泊富营养化的成因、演变过程及影响因素,制定科学合理的治理方案。
同时,积极引进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提高湖泊富营养化治理的效率和效果。
七、合理规划合理规划是湖泊富营养化控制和管理的关键措施之一。
政府和相关部门应制定湖泊保护总体规划,明确湖泊保护的目标、任务和措施。
6大湖泊水体生态修复技术
6大湖泊水体生态修复技术
六大湖泊水体生态修复技术包括:
1.底泥疏浚:底泥是湖泊水体中的重要污染源,通过疏浚底泥可以清除污染
物,减少内源污染,从而改善水质。
2.植被修复:在湖泊周围种植适合的水生植物,如沉水植物、挺水植物等,
能够吸收水中的营养物质,降低水体中的氮、磷等污染物的含量,同时植物的根系可以改善底质环境,提高水质。
3.生物净化:利用微生物的代谢作用降解水中的有机污染物,包括细菌、真
菌等。
4.生态放养:在湖泊中放养适量的鱼类、贝类等水生动物,利用其生物摄食
作用吸收水中的营养物质,降低水体富营养化程度。
5.生态工程:采用生态工程技术,如生态浮床、人工湿地等,通过生态系统
的自然平衡机制改善水质。
6.综合治理:结合以上多种技术手段,对湖泊进行综合治理,全面改善水质、
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在实施生态修复技术时,需要针对不同湖泊的具体情况选择适合的方案,并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和管理。
同时,还需要加强湖泊周边环境的保护和治理,控制污染物排放,从源头上遏制湖泊水体的污染。
中国湖泊水体富营养化生态治理技术研究进展
中国湖泊水体富营养化生态治理技术研究进展一、引言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湖泊水体的富营养化问题越来越突出。
富营养化的湖泊水体会导致水质恶化、水华爆发、底泥积聚等一系列环境问题,对湖泊生态系统和人类健康造成了严重威胁。
湖泊水体富营养化生态治理技术成为当前研究的热点之一。
本文将对中国湖泊水体富营养化生态治理技术的研究进展进行综合介绍。
二、湖泊富营养化的成因湖泊富营养化主要是由人类活动和自然因素共同作用导致的。
人类活动主要包括农业、工业和城市化等,这些活动释放出的氮、磷等营养物质进入湖泊水体,导致湖泊水体富营养化。
自然因素则包括湖泊自身营养循环和气候等因素。
富营养化的湖泊水体通常会出现水华、藻类过度繁殖、水质恶化等问题,对湖泊生态系统和人类健康造成了严重影响。
三、湖泊富营养化生态治理技术研究进展中国湖泊富营养化的生态治理技术经过多年的研究和实践,取得了一些成果。
目前,湖泊富营养化的生态治理技术主要包括生物修复技术、物理修复技术和化学修复技术等方面。
1. 生物修复技术生物修复技术是通过植物、微生物等生物的作用,将湖泊水体中的营养物质转化为生物量,从而达到减少湖泊富营养化的目的。
生物修复技术包括湖泊湿地修复、水生植物修复、微生物修复等。
湖泊湿地修复是通过修建湖泊周边的湿地,使湿地植物吸收水中的营养物质,达到净化水体的目的。
水生植物修复是通过引种具有吸收营养物质能力的水生植物来净化湖泊水体。
微生物修复则是通过引入特定的微生物来分解水中的营养物质,达到净化湖泊水体的目的。
生物修复技术在湖泊富营养化治理中起到了重要作用,得到了广泛应用。
2. 物理修复技术物理修复技术是通过物理手段来改善湖泊水体的营养物质含量,包括生物滤料技术、增氧技术、曝气技术等。
生物滤料技术是将一定量的人工填料投放到湖泊中,利用填料表面的微生物降解水中的有机物质和氨氮等营养物质。
增氧技术是通过投放增氧设备,提高湖泊水体的氧含量,促进水中的微生物代谢,降低水体中的有机物和氮磷含量。
中国湖泊水体富营养化生态治理技术研究进展
中国湖泊水体富营养化生态治理技术研究进展近年来,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加快发展,中国的湖泊水体富营养化问题日益严重。
湖泊水体富营养化是指湖泊水质中的氮、磷等养分物质浓度过高,导致湖泊生态系统失衡,水产资源减少,水质恶化,甚至造成水生态系统崩溃的现象。
湖泊水体富营养化治理已成为我国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课题。
在湖泊水体富营养化治理技术方面,近年来我国取得了一些进展。
一是生态修复技术的应用。
湖泊富营养化主要是由于氮、磷等养分物质的大量输入,其中磷是富营养化的主要原因。
磷是一种不可再生的资源,在湖泊水体中的循环和去除对治理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湖泊水体中的磷主要来自于底泥和外源输入,磷的去除需要从源头控制、过程控制和终端控制三个环节入手。
源头控制主要是通过限制底泥中磷的释放,减少外源输入;过程控制主要是通过湖泊富营养化水体的截流、过滤和沉淀;终端控制主要是通过湖泊水体中的浮游植物和底泥的处理,使湖泊水体中的磷浓度降低。
针对不同湖泊类型和治理目标,我国开展了一系列生态修复的技术研究,如沉淀沟、人工湿地等。
二是水生态修复技术的应用。
湖泊水体富营养化治理不仅要降低水质中的养分浓度,还需要恢复湖泊的生态功能,提高湖泊自净能力。
湖泊富营养化治理的主要目标是恢复湖泊生态系统的健康状态,实现湖泊水质的持续改善。
为此,我国开展了一系列水生态修复技术的研究,如湖泊生态系统修复、湖泊环境容量恢复等。
三是生物修复技术的研究。
生物修复是指通过植物、微生物等生物体的作用,促进湖泊水体中营养物质的去除和湖泊生态系统的恢复,实现湖泊富营养化的综合治理。
随着生态系统修复理论和技术的发展,生物修复技术在湖泊富营养化治理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菱角、藻类等水生植物可以吸收湖泊水体中的养分物质,从而减少水体富营养化现象;一些特定的微生物能够通过生物转化过程,将有机物质转化为无机物质,从而使富营养化水体得到净化。
中国湖泊水体富营养化生态治理技术研究取得了一些进展。
湖泊富营养化的原因及其防治措施是什么
湖泊富营养化的原因及其防治措施是什么在我们的生态环境中,湖泊是重要的组成部分,它们不仅为我们提供了美丽的景观,还在水资源调节、气候调节以及生物多样性维护等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
然而,近年来,湖泊富营养化成为了一个日益严重的问题,给湖泊生态系统带来了诸多负面影响。
湖泊富营养化,简单来说,就是湖泊中的营养物质过多,导致藻类等水生生物过度生长,水的透明度降低,水质恶化。
那么,是什么导致了湖泊的富营养化呢?首先,农业面源污染是一个重要因素。
在农业生产中,大量使用化肥和农药。
当雨水冲刷农田时,这些化肥和农药中的氮、磷等营养元素就会随着水流进入湖泊。
而且,畜禽养殖产生的粪便,如果处理不当,也会成为湖泊富营养化的污染源。
其次,工业废水的排放也是不可忽视的原因。
一些工厂在生产过程中会产生含有高浓度氮、磷等营养物质的废水。
如果这些废水未经有效处理就直接排放到湖泊中,就会给湖泊带来巨大的营养负荷。
再者,城市生活污水的排放也是导致湖泊富营养化的重要因素。
随着城市人口的增加,生活污水的排放量也日益增大。
生活污水中含有大量的氮、磷等营养物质,如果没有经过完善的污水处理系统处理,就会直接进入湖泊。
除了以上这些人为因素,湖泊自身的水文和水动力条件也会对富营养化产生影响。
比如,水流缓慢的湖泊,水体交换能力弱,营养物质容易积累。
湖泊富营养化带来的危害是多方面的。
一方面,大量藻类的生长会消耗水中的氧气,导致鱼类等水生生物缺氧死亡,破坏湖泊的生态平衡。
另一方面,藻类的大量繁殖会使水的透明度降低,影响湖泊的景观和旅游价值。
此外,一些藻类还会产生毒素,对人类和动物的健康构成威胁。
既然湖泊富营养化的危害如此之大,那么我们应该采取哪些措施来防治呢?首先,要加强对污染源的控制。
对于农业面源污染,可以推广科学施肥和合理使用农药,减少氮、磷等营养物质的流失。
同时,加强对畜禽粪便的处理和资源化利用,避免其直接进入水体。
对于工业废水,要严格执行排放标准,加强监管,确保企业对废水进行有效处理后再排放。
治理水体富营养化的技术和方法
治理水体富营养化的技术和方法近年来,越来越多的水域出现了富营养化现象,这不仅严重影响了生态环境,还会对人类的生产和生活造成不良影响。
水体富营养化是指水体中的营养物质越来越多,导致水体中的生物量大幅增长,从而引发一系列环境问题的现象。
水体富营养化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通常由多种因素共同作用导致的。
例如,人类的生活、生产和建设活动,都会导致水体中的营养物质增加,如废水排放、农业化肥使用、畜禽养殖等。
此外,气候变化、自然生态系统的变化等因素也会影响水体富营养化的发生。
为了治理水体富营养化,需要探索一系列的技术和方法。
下面,我们将对这些技术和方法进行详细介绍。
1. 生态修复技术生态修复技术是治理水体富营养化的一种有效方法。
通过调整生态系统内部的鱼类、贝类等食物链,使水体中的营养物质被生态系统中的生物吸收和利用,从而减轻水体富营养化的状况。
同时,生态修复技术也可以通过增加植被覆盖等方式,减少水体中营养物质的流失,达到控制水体富营养化的目的。
2. 微生物技术微生物技术是一种重要的治理水体富营养化的技术。
通过在水体中加入一定量的生态微生物,可以将水体中积累的营养物质降解为无害物质。
这种技术的优点在于不会产生大量废弃物和二次污染,可以实现对水体的长期控制和管理。
3. 水体吸附技术水体吸附技术是治理水体富营养化的一种新型技术。
通过引入一定量的吸附材料,如活性炭、膨润土、纳米氧化铁、硅藻土等,可以吸附水体中的营养物质,从而实现水体富营养化的治理。
吸附技术不仅能够处理大量污染源,而且能够高效地去除水体中的有害物质和微量元素。
4. 水体深层水排放技术水体深层水排放技术是一种新颖的治理水体富营养化的方法。
该技术通过将底层水从水体底部泵出,使水体中的营养物质得到深层水体的分散和稀释,从而起到治理水体富营养化的目的。
该技术能够较快地减轻水体中的营养物质含量,从而控制水体富营养化的状况。
总的来说,水体富营养化是一种十分难治的环境问题。
中国湖泊水体富营养化生态治理技术研究进展
中国湖泊水体富营养化生态治理技术研究进展中国湖泊水体富营养化是指湖泊水体中富含氮、磷等营养物质,导致水体生物量增加,水质恶化,对水生态系统造成严重影响的一种现象。
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加速发展,湖泊水体富营养化问题日益突出。
为了有效治理湖泊水体富营养化,科研工作者们近年来不断探索和研究,取得了一系列的进展和成果。
本文将就中国湖泊水体富营养化生态治理技术的研究进展进行总结和介绍。
一、湖泊水体富营养化的成因及影响二、生态治理技术研究进展1. 生物修复技术生物修复技术是利用植物和微生物等生物资源,通过生物作用来净化水体,是当前湖泊富营养化生态治理的重要手段之一。
水生植物如芦苇、菖蒲等可以吸收水体中的营养物质,起到生物修复的作用。
适当增加水体中的有益微生物,如利用硝化细菌和反硝化细菌来分解水体中的氮、磷等营养物质,也可以有效降低水体的富营养化程度。
2. 非点源污染治理技术非点源污染是湖泊富营养化的主要原因之一,主要包括农田的化肥和农药流失、城市的雨污分流等。
加强农田和城市的非点源污染治理至关重要。
采取措施如农业面源污染的减量化、城市雨污分流的治理,可以有效减少水体中的营养物质输入,从而遏制水体富营养化的发展。
3. 非化学处理技术传统的化学处理技术虽然可以迅速减少水体中的营养物质,但对水生生态系统的影响较大。
近年来研究人员开始重视非化学处理技术,通过物理方法和生物方法来进行富营养化水体的治理。
利用微滤膜、超滤膜等膜技术来去除水体中的营养物质;利用养殖生物和微生物来进行营养物质的降解,从而实现水体的生态修复。
三、进一步工作展望当前,我国湖泊水体富营养化治理工作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仍存在着许多问题和挑战。
目前湖泊富营养化治理工作多集中在局部湖泊,对整个湖泊生态系统的治理和保护工作还不够全面和深入。
部分生态治理技术虽然在实验室条件下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但在实际应用中存在成本高、效果不稳定等问题,需要进一步改进和优化。
湖泊水体富营养化现象及其防治策略
湖泊水体富营养化现象及其防治策略湖泊水体富养分化现象及其防治策略近年来,随着现代农业和工业的快速发展,湖泊水体富养分化现象成为全球范围内的一个普遍问题。
富养分化是指湖泊水体中营养物质(如氮、磷等)浓度过高,导致湖泊生态系统失去平衡,出现蓝藻大量繁殖、水质恶化等问题。
湖泊富养分化主要由于人类活动对湖泊周边环境的影响所导致。
农业生产中持续的化肥使用和农药施放,使大量的营养物质和有害物质进入湖泊。
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的直排,也大量输入湖泊,加剧了湖泊水体富养分化现象。
此外,城市的快速发展带来大量的建设工地和道路施工,这些工程活动会造成大量的土壤侵蚀,使泥沙和富含养分的物质流入湖泊。
湖泊富养分化对环境和人类健康带来了很多负面影响。
首先,湖泊中大量蓝藻的繁殖会消耗大量的氧气,导致湖泊中的氧气含量下降,使得鱼类和其他水生生物生存困难。
其次,蓝藻在光合作用中会释放出一种名为微囊藻毒素的有害物质,对人类健康造成严重威胁。
最后,富养分化的湖泊水质恶化,不但影响了水景观的美观,还削弱了湖泊作为供水和休闲娱乐的功能。
为了有效防治湖泊富养分化,需要综合运用多种手段和策略。
首先,应加强立法和政策的制定,加大对农业和工业废水排放的监管力度,并制定相应处罚措施,以约束各方的行为。
同时,应加强对农户和企业的宣传教育,引导他们采用科学合理的肥料和农药使用方法,减少对湖泊的污染。
其次,湖泊富养分化的治理需要依靠技术手段。
一种常用的方法是湖泊硅藻调蓄,通过添加硅藻来吸附湖泊中的营养物质,阻断蓝藻的生长,从而改善水质。
此外,还可以利用化学沉淀技术,将湖泊富养分化的沉积物从水体中除去,以减少湖泊富养分化的程度。
另外,要建立完善的湖泊管理体系和水环境监测体系。
湖泊管理部门应定期对湖泊进行水质监测,并建立科学合理的管理措施。
水环境监测体系可以监测湖泊中的富养分化状况,及时发现问题,采取措施进行治理。
此外,湖泊生态修复也是湖泊富养分化防治的重要手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40卷第12期 辽 宁 化 工 Vol.40,No.12 2011年12月 Liaoning Chemical Industry December,2011收稿日期: 2011-11-03作者简介: 邵菲菲(1981-),女,讲师,辽宁沈阳人,研究方向:环境工程。
E-mail:ffmdycqmjc@。
湖泊的富营养化及其生态修复技术邵 菲 菲1,2(1. 辽宁城市建设职业技术学院, 辽宁 沈阳100122; 2. 沈阳建筑大学市政与环境工程学院, 辽宁 沈阳 110168)摘 要:我国湖泊富营养化是世界上最严重的国家之一,长江中下游的湖区、云贵湖区、以及东北山地及平原湖区都有富营养化现象存在。
由于城市废水以及工农业的发展城市附近的湖泊富营养化更严重。
本文分别从富营养化产生的原因及危害,简单提出了防治对策,并为大家初步介绍了富营养化湖泊的国内外现状及生态修复技术。
关 键 词:湖泊; 富营养化; 生态修复中图分类号:X 70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004-0935(2011)12-1244-04我国是一个湖泊非常多的国家,现有的湖泊就有2 700多个,总面积达到9.1万km 2,占整个国土面积的0.95%。
由于人类的活动、经济的发展、以及不合理的开发利用,湖泊发生富营养化的概率增加,水质严重恶化,破坏生态系统,富营养化已经是我国湖泊当今重点的环境问题。
1 湖泊富营养化形成的原因以及危害1.1 形成的原因富营养化是由于过量的有机物、无机营养元素和悬浮泥沙等进入湖泊,引起生物大幅度繁殖,藻类滋生、根生或浮游生物大量生长、甚至出现水华,水体透明度下降,生物多样性减少,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严重退化,达到公害的程度。
在理论上,水体每生成1 g 藻类,需要0.009 g 的磷和0.063 g 的氧,同时也需要氮元素。
所以当水体中的磷、氮含量高时,藻类便大量的生长繁殖,造成水中溶解氧下降,水中生物大量缺氧死亡,伴随着水质的恶化。
1.2 危害我国湖泊的重大问题是富营养化,它不仅对水资源产生影响,更严重的已经造成公害,使得人们在环境上还是经济上都造成了巨大的损失。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湖泊水质恶化、导致饮用水嗅味变色,对人类健康存在潜在的威胁并影响鱼类及其他生物生存。
(2)影响工农业生产使用。
(3)富营养化的水体中铜绿微囊藻会产生一种生物神经毒素肝毒素, 使动物肝脏充血肿大甚至死亡。
(4)富营养化会破坏水体的食物链结构,使得水体中生态平衡被破坏。
乃至一些珍贵的种类消失。
(5)对水产养殖业、旅游业以及水上运输等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
2 富营养化的防治对策湖泊的治理是个全球性的难题,不仅因为富营养化的水体中氮、磷的来源广泛并且形式多样,这给水体的污染治理工作带来了极大的困难。
没有任何单一的物理、化学或者生物方法能够彻底的去除水中的氮、磷。
近年来,我国城市和工业的发展,以及农业施用化肥,植被被破坏造成水土流失冲刷入湖,湖泊的富营养化越来越快,情况也越来越严重,如果不及时的控制,后患无穷。
本文从三个方面提出防治对策。
2.1 控制营养物质的污染源外界营养物质输入到湖泊中,造成湖泊的营养物质过剩。
控制含营养盐、有毒有害的化学品等污染物进入水体,就是减少营养负荷的输入量,是治理的主要措施。
可通过对湖泊外源负荷和内源负荷的控制。
外污染源一般在湖泊的周围,既可能是点源、也可能是面源。
“点源”通常通过管道形式集中排放的污染,比如,工业废水、城市污水或雨水收集排放等。
“面源”包括河岸渗透、雨水冲刷、2011年12月 邵菲菲:浅谈湖泊的富营养化及其生态修复技术 1245农田排水和地下水等等。
在外源污染得到控制后,控制内污染源也是污染治理的措施。
比如控制污染底泥、旅游污染、船舶污染和养殖污染等等。
2.2 生态修复对策富营养化水体的生态修复只要指控制底泥内源污染和控制蓝藻,方法就是种植水生植物、建立水生植物的群落镶嵌技术等。
因为它可以遏制沉积物的动力悬浮过程,同时也可以吸收水体与沉积物中的营养盐,降低营养盐的负荷,遏制蓝藻水华的发生,随着水生植物的生长和发展,水质得到改善。
目前,这种方法还需要更进一步的研究和发展。
2.3 管理对策当今,人们的环保意识越来越强,对待还未被严重污染的湖泊或水质较好的湖泊,我们仍要防患于未然,以防为主。
比如,减少污染源、植树造林防止水土流失、制定水质管理办法、加强对群众的教育宣传等。
对于现在污染比较严重的湖泊,我们应该以治为主。
治理的技术方法很多,比如截污工程、引水冲湖工程、疏浚底泥、种植高等水生生物等等。
同时我们也要制定法律法规,对于破坏环境、对环境造成影响的企业或个人追究法律责任,并赔偿。
不管我们遇到的是什么困难,我们都要为了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为了我们的子孙后代,保护并改善我们的环境。
3 国内外富营养化的状况3.1 国外富营养化状况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表明:全球30%~40%的湖泊和水库都受到富营养化的影响。
在北美洲的五大湖泊中,伊利湖和安大略湖属富营养型湖泊,休伦湖和密执安湖则处于中营养状态,只有苏必利湖属贫营养湖泊。
美国和加拿大政府共筹款72亿美元用于改善、增强五大湖流域城市污水处理系统的能力。
澳大利亚政府的国家富营养化管理计划(NEMP)挑选了6个与澳大利亚的富营养化问题密切相关的课题进行集中的计划研究,包括:营养物质的生物可利用性;流域中营养物质的来源和迁移规律;营养物源的管理;突发事件对水体生态的影响;导致藻类水华的因素以及富营养化管理活动的有效性等。
加拿大发生富营养化的湖泊主要集中在其南部人口稠密地区,他们把水体富营养化治理已纳入了法制轨道。
亚洲湖泊湖泊富营养化问题突出。
水中氮磷含量偏高,南北差异较大。
仅有不多的大型湖泊水质良好,如贝加尔湖、、坦噶尼喀湖、大奴湖、马拉维湖、大熊湖等。
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由于人口的增加和农业化肥的大量增加,湖泊普遍受到了富营养化影响,藻类大量繁殖生长,湖水变浑浊,自80年代以来,当地的专家学者逐渐认识到采取一些生态恢复方法,如转移或处理富营养的流入水,控制或挖掘底泥,以及生物控制方法来恢复湖泊生态是有效的。
又如荷兰的Veluwemeetr湖,2 0世纪60年代后期,富营养化导致湖水水质急剧恶化,先后采取了换水和生态修复的措施,降低了以磷为主的营养盐含量,改善了水质。
同时为了减小肥料的营养物质引起的问题,荷兰政府还采取了一系列的政策以逐渐降低水体中的磷和氮的污染。
总之,各国政府对湖泊富营养化问题已越来越重视。
3.2 国内城市湖泊富营养化状况我国湖泊分布广、类型多、成因复杂。
建国后我国就湖泊、水库水资源状况开展过几次调查与评价。
在湖泊的富营养状态、消灭水华方法也进行了研究。
1987~1990年国家环保总局对湖泊的水文特征、理化特征、营养指标、沉积特征和生物特征等方面进行了大规模调查,并根据调查结果做了总体分析与评价,对重要湖泊进行了典型专项研究。
20世纪80年代对湖泊、水库水体富营养化调查结果表明中国东部地区,调查湖泊大多数已进入富营养化状态。
云南高原地区的湖泊一般水滞留时间长,水交换能力弱,一旦入湖营养盐负荷超标,就可导致富营养化发展速度加快,这一地区是中国湖泊富营养化的易发区和敏感区,特别是滇池富营养化问题严重,滇池本身就在磷矿附近,磷元素的本底值就高,再加上滇池周围高地坡度大、缓冲能力差,降雨集中、冲刷能力强,水土流失严重,人为活动带来的污染也都通过各种途径进入了滇池,常年气温变化不大、太阳辐射充足,这些都是造成滇池富营养化严重的因素;东北、蒙古、新疆及青藏地区的湖泊营养状态相对较低,一般处于中营养状态。
近20年来,我国对富营养化的治理方面研究的更多,有化学、物理以及生物方法进行生态修复。
比如,湖泊环境综合评价、富营养化的数学模拟、应用生态技术修复等等。
4 富营养化湖泊生态修复技术4.1 人工湿地修复技术人工湿地净化污水的过程是通过湿地生态系1246 辽 宁 化 工 2011年12月统中的植物、基质、微生物所发生的物理、化学、生物的协同效应来实现。
主要包括吸附、沉淀、过滤、分解、离子交换、络合、硝化反硝化、植物的摄取以及生物代谢活动等。
4.2 引水稀释和冲刷技术稀释和冲刷技术是一种常用的技术,它能够稀释营养盐和藻类浓度高的水质,有效地减少污染物的浓度和负荷,减少水体中藻类的浓度,促进水的混合,稀释藻类的有害分泌物等。
当低浓度营养元素的水注入系统时,系统营养物质浓度降低,同时,营养元素和藻类能够更快的被置换或者冲洗出水体。
4.3 底泥生态疏浚技术底泥是湖泊水库中的内源污染,大量的污染物质积累在底泥中,包括重金属离子、营养盐、难降解的有毒有害有机物等。
在一定条件下,这些有害物质被释放进入水体,就会影响水生生物或者通过食物链积累在生物体内。
同时底泥中的营养元素也很容易释放进入表层水体,导致藻类繁殖,水质发生急剧恶化。
疏浚底泥能够彻底去除积累在其中的有毒有害物质。
但是在疏浚过程中,一定要注意防止底泥泛起,导致有毒物质进入水体,并且要合理处置挖出的底泥,以免二次污染。
4.4 湖滨湿地的构建技术湖滨带生长着大量的草类植物,又称“草床”是湖泊与陆地交接区域。
许多天然湖泊具有大面积的湖滨带,它可以有效截流地面径流中泥沙等悬浮物,吸收营养物质,减少其对湖泊水库水体的影响。
湖滨带植物还可以为各种动物提供良好的栖息地和食物,维持栖息其间的动植物群落,合理利用湿地系统,尽可能发挥湖滨带的净化能力。
但是,过度繁殖茂盛的湖滨带植物也会带来负面影响,大量的根生植物和附着的藻类腐烂后会产生大量的有机物,进入湖泊影响水体水质,甚至会加剧湖泊富营养化。
4.5 生物操纵技术它是一种通过改变食物网结构达到控制富营养化水体藻类数量的技术,可以用放养滤食性鱼类控制藻类水华,也可投放鱼食性鱼类间接的控制藻类;还可以人工来调控水生植被、直接投加浮游动物等方式。
4.6 深层水抽取技术采用虹吸的方式,将抽水管直接插入到深水层的最深处,将水吸出。
水质的恶化一般从深层水开始,将其抽出它停留的时间缩短,转化为厌氧状态的机会也就减少了,由此减小了底泥中营养元素和重金属离子向表层水的扩散传输,也就减小对鱼类的不利影响。
4.7 生态控制技术利用水生生物之间的生态关系,将水生生物数量控制在一定范围之内。
这种技术可以避免使用药物所产生的副作用和使用机械所需要的高成本,而且具有长期持久的效果。
比如,种植高等水生植物,放养鱼类,投放微型浮游动物,投加细菌微生物等。
这种技术也存在有限性,比如它应该在“水华”产生之前,效果更显著。
同时有引入危险物种的危险。
4.8 水动力学循环技术水体循环通过泵、射流或者曝气压缩空气,向底部曝气,随着气泡的上升,在被充氧的同时,水流被提升至表面,使水体形成循环,但该技术成本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