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肥料和农药减施增效综合技术研发
化肥农药减施增效技术措施
化肥农药减施增效技术措施
化肥农药减施增效技术措施主要包括:
1. 合理施用化肥农药:通过科学测定作物对养分和农药的需求量,采取合理的投放量和施用方式。
2. 使用高效肥料和农药:选择含养分丰富、溶解度高、利用率高的肥料和农药,提高施用的效果。
3. 配套施肥农药技术:将肥料和农药的施用技术结合起来,采用同地同肥同药施用,提高施用效果。
4. 轮作休耕技术:合理安排作物的轮作和休耕,避免连续种植同一作物,减少土壤中的病虫害和养分损失。
5. 生物防治技术:通过引入天敌、使用生物农药等手段进行病虫害的预防和防治,减少对化肥农药的依赖。
6. 土壤改良技术:通过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肥力和保持土壤湿润度等措施,提高化肥农药的利用率。
7. 精准施肥农药技术:利用高新技术如智能农机等设备进行精准的施肥农药,减少浪费和过量施用。
8. 秸秆还田技术:将割下的秸秆等农作物残余物还田,增加土壤有机质和养分,减少对化肥的需求。
9. 农业资源综合利用技术:充分利用农业废弃物、畜禽粪便等资源,进行有机肥料的生产和利用,减少对化肥的使用。
10. 引进新技术和新品种:引进高效、绿色、抗病虫害的新品种和新技术,降低对化肥农药的依赖。
龙胜县水稻农药化肥减施增效技术集成与示范
龙胜县水稻农药化肥减施增效技术集成与示范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农业生产也面临着一系列的挑战。
农业化肥和农药的过度施用不仅引发了环境污染和土壤退化,还导致了农产品的质量下降和农民的健康问题。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龙胜县积极推动水稻农药化肥减施增效技术集成与示范,以期在农业生产中实现绿色发展,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一、技术集成1. 智能施肥技术龙胜县利用先进的智能技术,研发了水稻智能施肥技术。
通过土壤监测和植物生长数据分析,精准确定水稻需求的养分类型和量,避免了传统施肥方式中“一刀切”的弊端,实现了化肥的精准施用,减少了农药对土壤和环境的污染。
2. 生态灌溉技术龙胜县大力推广生态灌溉技术,利用水肥一体化的原理,优化水稻的水肥管理,并结合实时监测系统对水质和土壤进行动态调控,保证了水稻水分和养分的有效利用,减少了对水资源的浪费和化肥的使用,从而降低了农业生产成本,提高了水稻的养分利用效率。
3. 生物农药应用技术龙胜县加强了生物农药在水稻生产中的应用技术研究,推广了天敌调控技术和微生物制剂技术,减少了对化学农药的使用,保障了水稻的生长环境安全,提高了水稻的产量和品质。
二、示范效果1. 减少农药和化肥使用龙胜县在水稻种植示范基地开展了“农药化肥减施增效技术”的示范工作,通过实地演示和宣传推广,农民们对新技术有了更深刻的了解和体验。
在示范基地,农户们尝试使用了智能施肥技术和生态灌溉技术,通过实践证明这些新技术确实能够减少农药和化肥的使用,提高了水稻的产量和品质。
2. 增加土壤肥力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中,常常因化肥的过度使用导致了土壤肥力的丧失。
龙胜县在示范基地进行了长期的实验和跟踪观测,结果显示,新技术的应用能够保持土壤的肥力水平,甚至还能够逐渐提高土壤的肥力,为未来的农业生产提供了良好的土壤基础。
3. 提升农产品质量通过对比实验,新技术的应用不仅提高了水稻的产量,还提升了水稻的品质。
示范基地的水稻产量和品质得到了显著的提升,这也为当地农民开辟了一个新的增收途径。
化肥农药减施增效技术措施
化肥农药减施增效技术措施
化肥农药减施增效技术措施是指通过科学合理的管理和技术手段,减少化肥和农药的使用量,同时提高施肥和农药使用效果,达到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和增加农民收益的目的。
以下是常见的化肥农药减施增效技术措施:
1. 合理施肥:根据土壤肥力状况和作物需求,合理选择化肥品种和施肥时间、数量和方法,避免过量施肥和无效施肥。
2. 土壤改良:通过有机肥、石灰等对土壤进行改良,提高土壤肥力和养分供应能力,减少化肥施用量。
3. 种植绿肥和轮作:利用绿肥植物进行轮作或间作,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水分保持能力和养分供应能力,减少化肥使用。
4. 种植抗性品种:选择具有抗虫、抗病、抗逆性能强的品种,减少农药使用,同时提高作物的产量和品质。
5. 农艺措施:合理密植、间隙覆膜、栽培管理、病虫害防治等,减少病虫害的发生和传播,减少农药使用。
6. 生物防治:利用天敌、微生物等进行有益生物的引种和培育,控制害虫和病菌,减少农药使用。
7. 精准施药:通过技术手段,如GPS、遥感等,精准控制农
药的喷洒量和喷洒范围,减少农药的浪费和污染。
8. 农田水利工程建设:通过修建渠道、调整水位,改善排灌条件,提高水分利用率,减少化肥和农药的流失。
这些措施通过科学的管理和技术手段,能够减少化肥和农药的使用量,提高施肥和农药使用效果,达到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和增加农民收益的目的。
龙胜县水稻农药化肥减施增效技术集成与示范
龙胜县水稻农药化肥减施增效技术集成与示范龙胜县是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下辖的一个县,地处桂林市北部,属于南亚热带季风气候区。
龙胜县是一个以农业为主要产业的县,水稻是龙胜县的主要粮食作物。
随着农业现代化的发展,龙胜县的农业生产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如何有效地减少农药和化肥的使用,提高农作物产量和质量,成为了当前农业生产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龙胜县近年来开展了水稻农药化肥减施增效技术集成与示范工作。
该工作旨在通过技术创新和示范推广,引导农民采用更加科学和环保的农业生产方式,减少农药和化肥的使用,同时增加作物产量和质量,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
下面我们将从减施增效技术的具体内容、示范效果和未来展望等方面,为大家详细介绍龙胜县水稻农药化肥减施增效技术集成与示范的情况。
一、减施增效技术的具体内容1. 种植适应性强的品种:龙胜县根据当地的生态环境和气候特点,选择适应性强、抗逆性好的水稻品种进行种植。
这些品种耐病虫害、耐逆境能力强,能够减少农药的使用,同时具有较高的产量和品质。
2. 种植结构调整:龙胜县通过优化水稻种植结构,逐步提高优质稻米的种植比例,引导农民选择高产、优质的水稻品种进行种植,以提高产量和品质。
3. 合理施肥:龙胜县结合土壤肥力状况和水稻生长需求,采用土壤测试、营养诊断等技术手段,精准施肥,合理配置氮、磷、钾等营养元素,以减少化肥的使用量,提高施肥利用率。
4. 种植方式改良:龙胜县推广水稻秧田直播、密植、稻田多品种混播等种植方式,通过改良种植方式,提高水稻密度和生物多样性,减少病虫害发生的可能性,降低农药使用量。
5. 生物防治:龙胜县大力推广生物防治技术,如引入天敌、利用昆虫性病毒、菌剂等,减少对病虫害的化学防治,降低农药使用量,保护生态环境。
二、示范效果龙胜县通过开展水稻农药化肥减施增效技术集成与示范工作,取得了明显的示范效果。
1. 农药使用减少:龙胜县农民根据新的技术指导,合理进行病虫害防治,精准施用农药。
龙胜县水稻农药化肥减施增效技术集成与示范
龙胜县水稻农药化肥减施增效技术集成与示范1. 引言1.1 研究背景龙胜县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南部,是一个主要以水稻种植为主的农业县。
近年来,随着农业现代化的发展和市场对农产品质量的要求不断提高,龙胜县的水稻农业面临着诸多挑战和问题。
农药和化肥的过度使用已经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
在龙胜县的水稻种植中,农药和化肥被大量使用,给土壤环境和农产品质量带来了一定的风险。
农民通常会在播种、追肥、除草、防病等阶段广泛使用农药和化肥,导致农产品残留问题严重,影响了水稻的品质和安全性。
面对这一问题,如何在减少农药和化肥使用的情况下,保证水稻产量和质量,成为了龙胜县水稻种植业发展中急需解决的关键问题。
有必要通过技术手段和示范推广,引导农民采用减施增效技术,实现农业生产方式的升级和转变,为龙胜县的水稻种植业带来新的发展机遇。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通过本研究,旨在探究龙胜县水稻种植中农药化肥的使用现状,针对现有问题提出减施增效技术,对技术集成实施进行详细介绍,并对示范效果进行评估,从而为龙胜县水稻种植提供科学的技术支持和指导。
通过本次研究,希望能够为龙胜县水稻种植提高产量、降低成本、减少环境污染等方面提供有效的解决方案,推动龙胜县水稻种植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同时,通过对减施增效技术的应用前景、对龙胜县水稻种植的启示和未来研究展望的探讨,进一步促进该技术在水稻种植领域的推广应用,为全国农业生产提供借鉴和参考。
2. 正文2.1 龙胜县水稻种植现状龙胜县地处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北部,是一个水稻种植面积较大的县。
龙胜县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气候温暖,雨量充沛,适宜水稻生长。
该县的水稻种植以早稻和晚稻为主,种植技术相对传统,主要依靠化肥农药来维持稻米产量。
种植结构整体较为单一,缺乏技术创新和提升。
龙胜县的水稻种植面积大约有数十万亩,以家庭农户种植为主,农民普遍采用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依赖大量的农药和化肥。
然而随着市场需求的变化和环境污染问题的日益突出,传统的种植方式已经不能满足当今的需求。
2024年化肥农药减量增效行动项目
2024年化肥农药减量增效行动项目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随着全球气候变化的不断加剧和农业生产的不断提高,农业面临的环境压力也越来越大。
化肥农药的过度使用不仅会对农田土壤和水资源造成污染,还会对人类健康和生态平衡产生不利影响。
我国积极开展减量增效的农业生产方式已经成为当务之急。
为了有效降低农药和化肥的使用量,同时提高农业生产效益,我国决定在2024年启动一个名为“2024年化肥农药减量增效行动项目”的专项行动。
本次行动项目的主要目标是实现化肥和农药的减量增效,提高农作物产量和品质,减少化肥农药残留,保护生态环境,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具体措施包括推广绿色农业技术,优化种植结构,提高农业生产水平,减少对化肥和农药的依赖。
要加强农业技术服务,推广绿色农业技术。
通过开展农业技术培训和示范,引导农民采用节水、节肥、节药的生产方式,减少对化肥和农药的使用。
加强农业科学研究,推广耕作制度改革和耕地质量改良技术,提高土壤肥力和抗病虫能力,降低农药用量。
要优化种植结构,发展多品种多轮作的农业生产方式。
根据不同区域的土壤和气候条件,科学确定合适的作物轮作方式,合理配置种植结构,减少单一作物病虫害的发生,降低对农药的需求。
鼓励发展有机农业,推广有机种植和生态农业技术,提高农作物品质和安全性。
要强化监管和执法,严格控制农药和化肥的使用。
建立完善的农药登记制度和农药残留监测体系,加强对农药生产、销售和使用的监督管理,确保农药合理使用,避免超量施用和滥用,减少对环境和人体健康的损害。
还要鼓励和支持农民开展绿色农业生产,提高农业生产效益。
加大政策支持力度,优化农业生产结构,降低生产成本,增加农民收入。
加强农业科技创新,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推动农业产业化、规模化发展,提高农业资源利用效率。
2024年化肥农药减量增效行动项目是一项迫切需要的行动,可以有效减少农田化肥和农药的使用量,提高农作物产量和品质,保护生态环境,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农药化肥减量增效技术在农业病虫害防治中的应用分析
农药化肥减量增效技术在农业病虫害防治中的应用分析摘要:农药减毒技术在农业生产、设施农业、果园等方面具有十分广泛的应用价值,可有效解决目前我国农药过量使用的问题。
介绍了农药化肥减量增效技术的理论和应用背景,并对推广中遇到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一些合理化建议。
关键词:农药化肥;减量增效技术;农业病虫害;绿色防治引言当前,我国的粮食、粮食的疾病非常严重,大规模施用杀虫剂和肥料,可以快速杀灭虫害,节省劳动力;但其在一定程度上会对土壤的物理化学性质及修复性能造成严重的污染。
坚持以稳定粮食生产能力,提高农产品质量,提高种植效益为目标,坚持以发展“绿色发展”为主;立足于科学植保、绿色植保的方针,立足于科学技术的发展,发挥组织化、标准化的优势,不断提高坚持绿色发展方向,以稳定粮食生产能力,提高农产品品质、增加种植效益、持续发展为目标,坚持“科学植保、绿色植保”理念,依靠科技进步,发挥组织化、机械化、标准化的优势,不断提高植保技术的普及率与到位率,确保农业生产可持续和生态环境可持续。
我国农药化肥利用率低,化肥用量大,是我国农业生产发展的必然趋势。
2015年粮食化肥利用率35.2%,农药利用率36.6%,受益于“长期减量、增效”的政策,2019年该指标分别提高39.2%和39.8%。
到了2020年,肥料和杀虫剂的使用率已经达到40%以上,氮素的排放可以降低120x104吨,节约了260x104吨的煤炭。
促进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提高产品品质、保证人们的身体素质、提高农业环境的稳定性;同时,还可以达到绿色、高效地控制害虫,提出了农药化肥减量、协同增效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1、农药、化肥减量增效技术实施的意义1.1农药、化肥大量使用的危害长期使用农药和化肥,对土壤造成了很大的伤害,对土壤的恢复有很大的影响,甚至造成土壤的损失。
同时,重金属含量过高还会对作物的生长发育产生不利影响,导致对害虫的抗性降低。
例如,氮素的过量使用,会造成诸如N2O等的温室效应,特别是在设施农业中,例如在温室中的排放量会明显增加。
农田化肥农药减量化技术研究
农田化肥农药减量化技术研究近年来,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提高和社会的发展,农田化肥农药减量化技术逐渐成为农业领域的热门话题。
如何减少农田化肥农药的使用量,保证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同时又不影响环境和人类健康,已成为农业领域急需解决的问题。
在这个背景下,各地农业科研单位和农民纷纷探索使用新技术、新方法,来实现农药化肥减量化。
接下来将针对此话题展开讨论。
一、利用生物肥料替代部分化肥利用生物肥料替代部分化肥是一种有效的农田化肥减量化技术。
生物肥料不仅富含丰富的有机质和养分,还能改善土壤结构,增强土壤肥力,提高作物的吸肥能力。
例如,有机肥、腐殖质、秸秆等生物肥料都可以作为化肥的替代品,达到减少对化肥的依赖,减量使用的效果。
二、推广微生物肥料在农田的应用微生物肥料是一种效果显著的农田化肥减量化技术。
微生物肥料不仅可以提高土壤的肥力,还能调节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促进植物的生长发育。
通过喷施微生物肥料,可以减少对化肥的使用量,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
三、利用种植技术优化肥料利用率利用种植技术来优化肥料利用率也是一种重要的农田化肥减量化技术。
如合理施肥、精确施肥、分层施肥等技术可以降低施肥量,提高肥料利用率,减少对化肥的浪费。
通过科学合理的种植技术,不仅可以减少对化肥农药的依赖,还能提高农作物的抗逆性,增加产量。
四、联合使用农业生物技术联合使用农业生物技术是一种前沿的农田化肥减量化技术。
通过利用转基因技术、基因编辑技术等生物技术手段,能够培育抗虫、抗病、耐逆的农作物品种,减少对化肥农药的需求。
同时,利用生物技术还可以提高农作物的养分利用率,减少肥料的浪费,实现化肥减量化。
五、推广有机农业模式有机农业模式是一种健康、环保的农田化肥减量化技术。
有机农业模式强调生态平衡,重视土壤的养分循环和微生物多样性。
通过推广有机农业模式,可以减少对化肥农药的使用,提高农作物的品质,降低对环境的污染。
六、开展土壤改良项目开展土壤改良项目是一种有效的农田化肥减量化技术。
化肥减量增效工作实施方案、农药减量增效工作实施方案
化肥减量增效工作实施方案、农药减量增效工作实施方案化肥减量增效工作实施方案:一、建立减量增效目标:制定明确的减量增效目标,例如减少使用化肥的总量,提高化肥利用率等。
二、开展农田土壤调查:通过对农田土壤的调查,了解土壤的养分状况和环境特点,进一步确定使用化肥的合理用量。
三、推广科学施肥技术:通过培训和技术指导,将科学施肥技术传授给农民,提高他们的施肥技能和意识,如精确施肥、控释肥料等。
四、推广有机农业:鼓励农民使用有机农业种植方式,通过有机肥料和土壤改良剂来减少对化肥的依赖,提高土壤质量。
五、强化农业技术服务体系:建立技术服务站或中心,为农民提供定期的农田管理和施肥技术指导,提供农业技术培训。
六、发展绿色农药:促进绿色农药的研发和推广,减少对化学农药的使用,选择环境友好的农药,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性。
七、加强监管和执法力度:建立健全的化肥减量增效的监管机制,加强对化肥销售和使用的监督,对违法违规行为进行严厉处罚。
农药减量增效工作实施方案:一、制定减量增效目标:制定明确的减量增效目标,如减少使用农药的总量,提高农药利用率等。
二、开展农田病虫害监测:开展定期的农田病虫害监测工作,了解病虫害发生情况、程度和影响,为合理施药提供科学依据。
三、推广病虫害综合防控技术:通过培训和技术指导,向农民推广病虫害综合防控技术,如种植抗病虫害品种、合理轮作、搭配使用农药等。
四、发展生物防治技术:积极开展生物防治技术的研究和推广,推广使用对病虫害具有生物防治作用的微生物、昆虫和植物。
五、强化农业技术服务体系:建立技术服务体系,为农民提供定期的农田病虫害监测和防治技术指导,提供农业技术培训。
六、强化农药管理和监督:加强对农药生产、销售和使用的监督,严格执行农药登记制度,加强农药存储、运输和使用的管理。
七、鼓励农田生态建设:通过推广农田生态建设,提高农田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增加自然敌害和生态调控的作用,减少对农药的依赖。
以上是化肥减量增效工作和农药减量增效工作的一些建议和方案,通过全面推进科学施肥和农田病虫害综合防控技术的推广,可以有效减少化肥和农药的使用量,提高农业生产效益,保护环境和农产品质量。
化肥减量增效技术模式
化肥减量增效技术模式1.2、广西大学广西南宁 530004摘要:2015年,中国提出了利用化肥和农药实现零增长的行动,以实现化肥和农药的减少和效率提高,进而走上现代农业发展的更好道路。
到2020年底,中国已超过2015年拟议削减指标,利用率明显提高。
据农林部介绍,2020年中国化肥利用率达到40.2%,比2015年增长5个百分点;农药利用率提高到40.6%,比5年前增长4%。
现代农业的未来发展方向是不断推进化肥和农药的减少和效率,推动现代农业朝着绿色高效的方向发展。
本文主要分析化肥减量增效技术模式。
关键词:化肥;农药;减量增效;路径引言化肥的适当使用可以提高粮食产量,但过度施肥会破坏土壤环境,污染农业生产环境。
津市地处湖南省西北部,澧水中下游,洞庭湖西缘,地表差异升降明显,有丘陵和平原2种地貌类型,盛产粮、棉、油料和其他经济作物。
随着农业综合技术的推广应用,津市农业生产水平不断提高,在中低产田改造、病虫草害综合防治、科学施肥技术的推广应用方面取得重大进步。
新时期,津市需在农作物生产过程中推广测土配方施肥、绿肥生产、水肥一体化、商品有机肥、畜禽粪便还田、调整种植结构、秸秆还田等技术,实现化肥减量增效。
1、化肥减量增效技术推行的必要性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优质农产品的需求逐渐增加。
肥料减少和效率提高技术可以提高肥料利用率,对提高农业生产产量和提高质量产生影响。
此外,减少和提高肥料效率的技术也改善了农业生产环境,不仅保护了土壤,而且提高了土壤的活力。
此外,肥料减少和提高效率的技术减少了化肥用量,避免了化肥浪费,降低了农民的生产成本。
减少化肥和提高化肥效率的技术包括使用有机肥料,它不同于化肥,对改善土壤压实有着极好的效果。
化肥减排增效技术可以促进经济生态效益的协调发展。
实验表明,在水稻、油菜等主要作物推广土壤调查和施肥技术后,农民的施肥习惯发生了很大变化,施肥结构和方法得到了改进。
单纯性肥料的消费明显下降,新肥料和有机肥料的消费明显增加,农民对使用绿肥的认识明显提高。
江苏茶园化肥农药减施增效集成技术
种植天地ZHONGZHITIANDI编辑:商蓉(********************)针对江苏省茶园化肥用量大、利用率低,有机肥替代比例低,专用配方肥施用比例不高等问题,根据茶园土壤条件,结合主产茶类养分吸收特性和循环规律的研究,制定茶园化肥施用限量标准,集成不同茶类氮素总量控制、适宜养分配比、有机养分替代和水肥一体化等关键技术,形成茶园化肥减施增效技术。
针对茶园病虫害防治以化学防治为主,绿色防控技术使用较少的现状,在摸清灰茶尺蠖、茶尺蠖、茶小绿叶蝉、茶橙瘿螨等主要害虫发生规律的基础上,集成预测预报技术和性诱、灯诱、色诱等防控技术,筛选出植物源、微生物源等生物农药、低水溶性高效农药,形成茶园化学农药减施增效集成技术。
应用该集成技术后,茶园化肥减施68%~76%,鲜叶亩增产15.7%~51.6%,化学农药减施27%~100%,土壤质量和环境状况得到明显改善。
一、核心技术1.氮素总量控制与分期调控 全年每亩施用总氮13.3~20公斤;分期调控一般基肥在10月中下旬施用,依据当年气候条件可适当调整时间,结合深耕施用;春季追肥施用尿素,在采春茶前30~40天施1次催芽肥。
2.磷钾恒量控制与测土调整技术 全年每亩五氧化二磷施用量控制在4~8公斤,氧化钾控制在4~10公斤;同时对茶园土壤测试进行调整,磷肥充足时低水平维持施肥,缺乏时高水平补充。
3.有机肥替代化肥技术 把过量的部分化肥用有机肥替代,全年每亩总施氮量20公斤,其中有机肥用量占总养分30%,可根据土壤测试结果进行调整。
(1)专用肥技术模式。
茶叶专用复合肥初步配方氮∶五氧化二磷∶氧化钾为18∶8∶12。
秋季(9月底至10月初)施用基肥时,每亩施50公斤茶叶专用肥,对于土壤pH值<4.5江苏茶园化肥农药减施增效集成技术·重大技术推广·2021.0226林果园艺新模式,综合利用提效益。
27 江苏明天种业主营业务:杂交水稻、玉米,常规水稻、小麦、油菜等品种选育、繁殖、生产等,技术服务热线:************。
化肥减量增效科学技术路径探析
化肥减量增效科学技术路径探析化肥减量增效是农业发展的重要目标,也是推动可持续农业发展的关键措施之一。
化肥的过量使用不仅浪费了资源,还会对环境造成污染,对生态系统产生负面影响。
如何在减少化肥用量的同时保持农作物高产高效是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
1. 土壤养分管理:合理施用化肥的前提是对土壤养分状况进行准确评估。
可以通过土壤理化性质分析、养分含量检测等手段,了解土壤养分的含量和分布情况,进而确定合理的施肥方案。
还可以采用增施有机肥、矿质肥、微量元素肥等多种肥料,提高土壤肥力,降低对化肥的依赖程度。
2. 施肥技术创新:化肥的使用效率与施肥技术密切相关。
传统的施肥方式存在肥料利用率低、养分流失大等问题,因此需要创新施肥技术。
可以采用精准施肥技术,根据农田土壤养分和农作物需求,定量、定时、定位地施肥,提高肥料利用率。
还可以利用新型肥料包膜技术、缓释肥技术等,延缓肥料释放速度,提高肥料利用效率。
3. 土壤改良与调控:土壤改良是减少化肥用量的重要手段。
通过改善土壤结构,增加土壤保水保肥能力,提高土壤养分的保持能力,可以减少对化肥的需求。
常见的土壤改良措施包括有机质添加、翻耕整平、水土保持等。
还可以通过合理调控灌溉水分,控制土壤湿度,减少养分流失。
4. 科学精准施药:农作物病虫害防治也是化肥减量增效的重要环节。
合理选用农药,精准施药,可以减少农药使用量,降低对化肥的依赖。
利用科学的预测模型和监测手段,及时发现并控制病虫害的发生,减少农药的使用频次和用量。
5. 生态农业模式推广:生态农业模式是实现化肥减量增效的重要途径。
生态农业强调农业生产与生态环境保护的有机结合,注重生态系统的平衡和农田生态的维持。
通过推广生态农业模式,改变传统农业生产方式,可以减少化肥的使用,提高土壤质量和农作物产量。
化肥减量增效是当前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方向。
通过对土壤养分管理、施肥技术创新、土壤改良与调控、科学精准施药以及生态农业模式的探索和实践,可以实现化肥的减量和作物产量的提高,推动农业的绿色发展。
2024年化肥农药减量增效行动项目
2024年化肥农药减量增效行动项目化肥农药减量增效行动项目旨在通过科学管理和技术创新,降低农业化肥农药使用量,提高利用效率,减少对环境和生态系统的负面影响,同时保障农产品生产的质量和产量。
以下是实施该项目的一般步骤和主要内容:调研和评估:对当前农业化肥农药使用情况进行调研和评估,了解各地区、各作物的使用情况和问题。
制定政策和法规:根据调研结果和国家政策,制定相应的减量增效的政策和法规,明确政府和农业主管部门的职责和任务。
技术指导和培训:提供农业技术指导和培训服务,向农民普及科学施肥、合理用药的技术和方法,提高农民的技术水平和管理能力。
推广绿色技术:推广绿色农业技术和生产模式,如有机农业、生物农药、微生物肥料等,减少化肥农药的使用。
建立监测体系:建立农田环境监测体系,监测农田土壤、水体和作物的化肥农药残留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措施。
推进科技创新:加强农业科技创新,研发和推广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农药,开发新型肥料和施肥技术。
建立激励机制:建立化肥农药减量增效的激励机制,对减少使用量、提高利用效率的农户给予奖励和补贴。
加强监管和执法:加强对农业化肥农药市场的监管和执法力度,打击假冒伪劣产品,保障农业生产的质量和安全。
开展宣传教育:加强对农民和公众的宣传教育,普及化肥农药减量增效的重要性和方法,形成社会共识。
评估和总结:定期对项目实施效果进行评估和总结,发现问题及时调整措施,不断完善和提升减量增效的工作水平。
通过以上措施,化肥农药减量增效行动项目可以有效降低农业化肥农药使用量,减少对环境和生态系统的污染,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水平,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葡萄化肥、农药减施增效技术的集成和应用示范
上海农业科技金明弟,等:葡萄化肥、农药减施增效技术的集成和应用示范2021(3):138-139,142・科技推广・葡萄化肥、农药减施增效技术的集成和应用示范金明弟金颖郭斌(上海市闵行区农业技术服务中心,上海201109)摘要:为了减少上海市闵行区葡萄生产上化肥、农药的施用量,提高葡萄的品质和经济效益,对葡萄化肥、农药减施增效技术进行了研究,主要技术要点为减少化肥施用量、增施有机肥、应用水肥一体化技术、抓好病虫害发生关键时期的综合防控、选用生物农药代替化学农药、采用设施栽培、实施物理防治和安装性诱器等。
该技术经葡萄生产上应用示范,可使每667血化肥减量49.0%,每667血农药减量91.2%,且可提高葡萄精品果率,每667n?产量高达600kg,每667节本增效2663元。
关键词:葡萄;化肥;农药;减施;应用示范;闵行区中图分类号:S663.1葡萄是上海市闵行区主要栽培的果树品种之一,也是经济效益较好的果树品种之一。
闵行区现有葡萄种植面积近40hm2,栽培品种丰富(早中晚熟品种达10个以上),供应周期长(5月至10月底均可采收),总产量350t,总产值870余万元。
近年来,随着设施栽培技术的日益成熟,闵行区葡萄产业得到了快速发展,并与乡村旅游、休闲采摘进行有机结合,且产业融合度高,经济效益明显⑴。
通过对闵行区的葡萄种植户、专业合作社进行调查发现,由于葡萄的种植经济效益较高,闵行区果农往往一味追求高产量、高效益而大量施用化肥,再加上大部分葡萄园目前仍以传统栽培方式为主,且长期套种绿叶菜,更是加大了化肥施用量,导致葡萄生产上的肥害现象日趋严重巴岀现了土壤盐碱化⑵、养分流失、葡萄树体和绿叶菜竞争养分等问题。
同时,通过调查还发现,闵行区葡萄生产上施肥时期不合理、施肥方法不当等问题突出,例如,氮、磷肥过量施用,中、微量元素肥料不施或少施,这不仅会造成肥料浪费严重,导致环境污染,还会影响葡萄的品质和口感,进而影响葡萄销售和农民增收。
化肥减量增效技术推行的必要性及重要涵义
化肥减量增效技术推行的必要性及重要涵义化肥是农业生产中不可或缺的一种重要农资,是保障农作物高产、高质的重要手段之一。
过多的化肥施用不仅会给土壤和环境带来负面影响,还会对人类健康和生态平衡产生不利影响。
实现化肥减量增效成为了当下农业发展的迫切需要。
本文将从化肥减量增效技术推行的必要性及重要涵义出发,探讨其在当前农业生产中的重要意义,以及未来发展方向。
1.减少对环境的污染传统农业中化肥的过度使用,会导致土壤中化学物质残留增多,地下水、河流等水源也可能被化学物质污染,从而影响生态系统的平衡。
化肥过量使用还会导致氮肥、磷肥等营养物质过剩,进而引发水体富营养化现象,严重危害水体生态环境。
化肥减量增效技术的推行对于减少化肥对环境的污染有着重要意义。
2.降低农业成本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土地资源变得愈发稀缺,农田面积逐渐减少。
在有限的土地资源上,如何更有效地利用化肥资源,提高农作物产量和质量,成为了当务之急。
通过化肥减量增效技术的推行,可以降低化肥用量,减少农业生产成本,提高农业经济效益。
3.保护农产品质量安全过量的化肥施用易导致土壤污染,从而对农产品质量安全产生直接影响。
实现化肥减量增效,既可以提高农产品品质,有助于农产品的安全生产,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食品安全需求。
4.保护农民健康长期以来,农民为了追求高产量,大量使用化肥,造成了土地资源的耗尽和污染,同时也给农民自身健康带来了隐患。
过量使用化肥可能导致农作物中重金属等有害物质残留过多,对人体健康产生危害。
通过化肥减量增效技术的推行,可以减轻农民肥料投入,降低了农民的劳动强度,保护农民的身体健康。
1.为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支撑化肥减量增效技术的推行,有利于农业可持续发展。
通过实施化肥减量增效技术,既可以保障农作物的正常生长发育,又可以避免化肥的过量使用对土壤和环境造成的损害,从而为农业的持续发展提供了保障。
2.推动生态农业发展生态农业追求农业生产与自然和谐相处,注重生产过程中对生态环境的保护。
蒙自市鲜食枣化肥农药减施增效技术模式
蒙自市鲜食枣化肥农药减施增效技术模式摘要:鲜食枣是为蒙自市传统的重要经济作物,对农民增收致富助推乡村振兴发挥着重要作用。
由于蒙自得天独厚自然资源优势,鲜食枣于8月中下旬上市上,价格较好。
农民为了追求高产高收益,常常过量施用化肥农药,不但增加种植成本,还会对环境造成污染,甚至影响鲜食枣产量和品质下降。
经过多年对鲜食枣栽培管理的摸索和实践,总结出科学的鲜食枣化肥农药减施增效技术。
关键词:鲜食枣;化肥;农药;减量增效技术1.鲜食枣生产化肥施用现状经过调查在蒙自市主要鲜食枣产区雨过铺街道、文澜街道、文萃街道,化肥施用量普遍为尿素26-30kg/亩、钙镁磷肥48-60kg/亩、硫酸钾20-70kg/亩、高浓度复合肥(15-15-15)50-120kg/亩,折合为N19-31.8kg/亩、P2O515.5-30kg/亩、K2O17.5-53kg/亩。
通过鲜食枣产区采果后取223个土样进行养分含量检测的平均值来看,pH值7.02(中性)、有机质26.41g/kg(中等)、全氮1.35g/kg(中等)、硼0.62mg/kg(中等),碱解氮84.37mg/kg(缺乏),有效磷18.67(中等)、速效钾193.78mg/kg(很丰富)、锌4.25mg/kg(很丰富),由此看出氮容易挥发和随水流失,磷、钾容易被土壤吸附、固定。
化肥的过量施用不但增加种植成本,还引发环境面源污染,甚至造成鲜食枣产量和品质下降。
1.1化肥利用率低通过试验及农户施肥调查,蒙自市鲜食枣化肥当季利用率为29%左右,分析化肥利用率低的原因:1.不科学的肥料配比,氮、磷、钾比例失调。
一些农民按传统经验随意性施肥,施肥量过大或偏施某种单一肥料。
2.不正确的施肥方式。
一些农民在追肥时采用灌溉后或雨季撒施,导致化肥挥发和淋失,降低了化肥利用率。
3.不重视中微量元素施用。
土壤中的中微量元素出现长期得不到补充或者过量使用现象,即使氮、磷、钾的施入比例合理也会影响作物的产量。
小麦化肥农药减量增效高产栽培技术
H u a f e i n o n g y a o东台市是江苏省农业大市,同时也是小麦重要的生产基地。
东台市小麦的种植面积和总产量在江苏省位居前列,但也是化肥和农药施用大户。
近年来,江苏省东台市联合市农业技术部门、农机技术部门,进行了小麦化肥农药减量增效技术的研究,形成了一系列协同增效技术,有效地减少了小麦化肥农药用量,推广了小麦化肥农药的减量增效技术,实现了全市小麦化肥农药的减量增效目标,有效减轻了传统农药化肥不科学使用对当前农业生态环境造成的污染和破坏。
针对江苏省东台市实施的“减肥、减药”技术综合与推广工作提出了具体的技术措施,确定了主要技术、选择了相应的配套技术,不断推动了当地小麦化肥农药减量增效技术综合推广应用。
通过加大技术示范和推广力度,不断提升小麦化肥和农药施用水平,使小麦产量和经济效益达到双赢,从而达到改善农村生态的目的。
一、农药化肥减量增效的主要技术措施1、麦田精细施肥①配方肥方案的编制根据气候条件、作物品种和土壤类型,通过召开相关专家会议,制定出合理的施肥方案。
根据种植方式、产量等因素,合理确定肥力分区。
针对目前地区土地资源分布不均衡的现状,为了克服化肥生产规模小、供给困难的问题,尽量使用符合本地区通用性的"大配方",但由于土地面积占比较少等原因,无法形成针对性商品肥配方方案等,种植地区应该实行个性化的单质肥料调整。
②施肥推荐方案利用斯坦福公式,对目标产量下的氮肥食用量进行了科学的推算。
利用特尔菲法进行了P、K的测定,对不同施肥条件下的土壤营养状况进行了评价。
选择不同质地、不同磷钾水平的地块进行了“3414试验”或P、K单因子的测定。
根据土壤P、K丰缺指数,确定了在土壤中不同肥力条件下的适宜施用磷钾肥。
在试验的基础上,结合土壤检测结果,明确微量元素的使用量。
微量元素的施用主要是以基础肥为主,后期进行叶面喷洒。
③化肥运用技术通过对N总需量进行计算,结合土壤肥力和小麦各生育期的特点,对各生育期的N计划进行了科学的配置,并对氮的使用进行了合理的调节。
宁夏灌区春小麦化肥农药减施增效技术规程
宁夏农林科技,Ningxia Journal of Agri.and Fores.Sci.&Tech.2023,64(04):12-16,31基金项目:宁夏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21BBF02011、2023BC F01049);宁夏农林科学院对外交流项目(DW-X-2023005、DW-X-2021001);宁夏农林科学院先导资金项目(NKYJ-22-03)联合资助。
作者简介:郭鑫年(1981—),男,甘肃武威人,助理研究员,主要从事土壤养分循环与利用方面的研究。
收稿日期:2021-06-29修回日期:2021-07-10宁夏灌区包括引黄自流灌区和扬黄灌区域,该区域是宁夏的主要粮食产区。
春小麦是宁夏灌区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据统计,2020年宁夏春小麦播种面积达9.29万hm 2,总产量达27.79万t,占粮食总产量的7.3%,对保障区域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1]。
我国化肥和农药是春小麦生产中的主要投入品,其合理施用是提高小麦产量的主要措施。
我国肥料对小麦产量的贡献份额平均为50%~52%,其中:施用化肥所增产的小麦占当年粮食总产量的30.2%~51.2%[2-3]。
然而,宁夏灌区在小麦生产中普遍存在化肥施用不平衡及投肥结构不合理现象,小麦单产不高的同时造成养分残留、环境污染等问题。
王西娜等[4]通过调研发现,减少氮肥、调控磷肥、适当增加钾肥是引黄灌区春小麦化肥结构调整的主要方向。
赵营等[5]调查发现,2011—2013年间宁夏引黄灌区春小麦N、P 2O 5、K 2O 平均用量分别为357.0、182.7、33.4kg ·hm -2,氮肥和磷肥投入过量的农户分别占86.4%和44.6%,而83.3%的农户宁夏灌区春小麦化肥农药减施增效技术规程郭鑫年1,郭成瑾2,沈强云31.宁夏农林科学院农业资源与环境研究所/宁夏土壤与植物营养重点实验室,宁夏银川7500022.宁夏农林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宁夏银川7500023.宁夏农林科学院农作物研究所,宁夏银川750002摘要:春小麦是宁夏灌区的主要粮食作物,化肥和农药是影响小麦产量和品质的关键因素,其过量投入直接影响春小麦的产量和品质,同时造成产地环境污染等问题。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化学肥料和农药减施增效综含技术研发”重点专项
“设施蔬 菜化肥农药 减施增效技 术集成研究 与示范”项 目牵头单位 中国农 业科学院蔬菜 花卉研究所针对 设施蔬菜产 业需 求 ,自主研 发了精量 电动 弥粉机 ,及 配套防治 灰霉病 、白粉 病和蔬菜细 菌性病害 的生物农药微 粉剂 。解决 了阴雨雾 霾天气 下 高湿病害 防治用药 问题。该设 备实现 了设施 蔬菜病害 轻简化 防控 目标 ,降低劳动力成本 95%以上 ,防治效果达 ̄J85%以 上 、精 量 电 动 弥粉 机 小 I 轻便 ,工作 重 量 (含 电池 )为7kg,每公 顷土 地 喷 粉量 为375-1 500g,控 粉 精 度可 以达 到 0.15-0.6g/s,单棚作业 时间为3~5min,施药后 微粉剂在棚 室 内的悬 浮时 间为2~3h,可实现微 量粉粒 的全 田均匀扩散 。且 适用于各 类设 施条件下施 药。2017年 ,该设备 通过 了国家植保 机械质量监督 检验 flu,L,的检测 ,在全 国2O个省 、市 、 自治 区 蔬菜主产 区开展示范 推广工作 ,总示范面积超过3 33Ohm ,成 为设施 蔬菜 农药减施的利器
小麦 全程 精准施 肥 关键技 术装 备研 究
绿 色 杀虫 剂 “哌虫 啶 ”获 农药 正 式 登 记
“农业 生物 药物分 子靶标 发现 与绿色 药物分 子设计 ”项 目牵头 单位华 东理 工大学 与江苏 克胜集 团联合 开发 的绿色 杀虫 剂 “哌 虫啶 ” ,是我 国新农药创 制上 的重 大突破 ,哌虫啶95%原药 及1O%悬 浮剂于2017年8月获农 药正式登记 ,成 为我 国 第一个拥 有 自主知识 产权 的新 烟碱类杀 虫剂。
增效 复 混 肥料 新 产 品获 肥 料登 记 证 并 实现 产 业化
腐 植 酸 增 效 复混 肥 料 生 产 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化学肥料和农药减施增效综合技术研发”重点专项2018年度项目申报指南我国化学肥料和农药过量施用严重,由此引起环境污染和农产品质量安全等重大问题。
化肥和农药过量施用的主要原因:一是对不同区域不同种植体系肥料农药损失规律和高效利用机理缺乏深入的认识,制约了肥料农药限量标准的制订;二是化肥和农药的替代产品落后,施肥施药装备差,肥料损失大,农药跑冒滴漏严重;三是针对不同种植体系肥料和农药减施增效的技术研发滞后,亟需加强技术集成,创新应用模式。
因此,制定化肥农药施用限量标准,发展肥料有机替代和绿色防控技术,创制新型肥料和农药,研发大型智能精准机具,以及加强技术集成创新及应用是我国实现化肥和农药减施增效的关键。
按照 2015 年中央1号文件关于农业发展“转方式、调结构”的战略部署,根据《国务院关于深化中央财政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管理改革方案的通知》(国发〔2014〕64号)精神,组织实施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化学肥料和农药减施增效综合技术研发”试点专项,旨在立足我国当前化肥农药减施增效的战略需求,按照《全国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特色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聚焦主要粮食作物、大田经济作物、蔬菜、果树化肥农药减施增效的重大任务,按照“基础研究、共性关键技术研究、技术集成创新研究及示范”全链条一体化设计,强化产学研用协同创新,解决化肥、农药减施增效的重大关键科技问题,为保障国家生态环境安全和农产品质量安全,推动农业发展“转方式、调结构”,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的科技支撑。
本专项主要通过化学肥料和农药高效利用机理及限量标准、肥料农药技术创新及装备研发、化肥农药减施增效技术集成及示范应用研究,构建化肥农药减施增效及高效利用的理论、方法和技术体系,到2020年,项目区氮肥利用率由33%提高到43%,磷肥利用率由24%提高到34%,化肥氮磷减施20%;化学农药利用率由35%提高到45%,化学农药减施30%;农作物平均增产3%,实现作物生产提质、节本、增效。
本专项围绕化肥农药减施增效的理论基础、产品装备、技术研发、技术集成、示范应用等环节,对专项一体化设计,设置基础研究,重大技术、产品及装备研发,技术集成及示范三大任务。
2016年和2017年度共启动了34个项目,主要集中在化肥农药减控基础及限量标准研究,重大技术、产品及装备研发,以及部分作物化肥农药减施增效技术集成及示范应用。
在2016年和2017年度项目启动基础上,根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化学肥料和农药减施增效综合技术研发”试点专项实施方案的内容要求和新形势下化学肥料和农药减施增效技术的迫切需求,2018年拟发布15个项目的指南,其中项目1-14为技术集成创新及应用任务方向,项目15为重大技术、产品及装备研发任务方向。
拟安排国拨经费7.5亿元。
项目实施周期为2018年1月1日至2020年12月31日。
一、技术集成及示范1. 北方水稻化肥农药减施技术集成研究及示范研究内容:以北方稻区黑龙江、吉林、辽宁、宁夏、河北、河南、山东等为研究区域,基于水稻养分需求特性及限量标准、有害生物防治指标及化学农药限量标准,集成配套及区域生产相适应的高效新型肥料、高效安全农药新产品、智能化化肥机械深施、水肥耦合、地面高杆喷雾、航空植保等先进专业化统防统治技术,优化及融合畜禽粪肥利用、秸秆还田等化肥替代技术,及物理防控、生物防治等绿色防控技术,结合养分高效品种和高产栽培技术,形成北方稻区化肥农药减施技术模式,并建立相应技术规程。
通过基地示范、新型经营主体和现代职业农民培训,在北方水稻主产区大面积推广应用。
考核指标:【约束性指标】提出北方水稻化肥农药减施技术7项;集成区域性化肥农药减施综技术模式7个、制定配套技术规程7个;综合技术模式推广示范600万亩,示范区肥料利用率提高8%、化肥减量17%,化学农药利用率提高11%、减量30%,水稻平均增产3%,其中化学肥料减施增产 1%,化学农药减施增产 2%。
【预期性指标】综合技术模式辐射1500万亩,培训农技人员4000人次,新型职业农民15万人次。
执行期限:2018~2020年拟支持项目数:1-2 项2. 华南及西南水稻化肥农药减施技术集成研究及示范研究内容:以广东、广西、海南、福建、云南、贵州、四川、重庆稻区为研究区域,基于水稻养分需求特性及限量标准、有害生物防治指标及化学农药限量标准,针对水稻种植不同耕作制度,集成配套及区域生产相适应的高效新型肥料、高效安全农药新产品、智能化化肥机械深施、水肥耦合、精准施药、航空植保等先进专业化统防统治技术,优化及融合绿肥、畜禽粪肥利用、秸秆还田等化肥替代技术,及物理防控、生物防治等绿色防控技术,结合养分高效品种和高产栽培技术,形成华南及西南稻区化肥农药减施技术模式,并建立相应技术规程。
通过基地示范、新型经营主体和现代职业农民培训,在华南及西南水稻主产区大面积推广应用。
考核指标:【约束性指标】提出华南及西南水稻化肥农药减施技术8项;集成区域性化肥农药减施综技术模式8个、制定配套技术规程8个;综合技术模式推广示范800万亩,示范区肥料利用率提高8%、化肥减量17%,化学农药利用率提高11%、减量30%,水稻平均增产3%,其中化学肥料减施增产 1%,化学农药减施增产 2%。
【预期性指标】综合技术模式辐射1900万亩,培训农技人员6000人次,新型职业农民25万人次。
执行期限:2018~2020年拟支持项目数:1-2项3. 北方小麦化肥农药减施技术集成研究及示范研究内容:以北方小麦分布区陕西、山西、甘肃、宁夏、内蒙古、黑龙江、新疆等为研究区域,基于小麦养分需求特性及限量标准、有害生物防治指标及化学农药限量标准,针对小麦种植不同耕作制度,集成配套及区域生产相适应的高效新型肥料、高效安全农药新产品、智能化化肥机械深施、水肥一体化、地面高杆喷雾、航空植保等先进专业化统防统治技术,优化及融合绿肥、畜禽粪肥利用、秸秆还田等化肥替代技术,及物理防控、生物防治等绿色防控技术,结合养分高效品种和高产栽培技术,形成北方小麦优势产区化肥农药减施技术模式,并建立相应技术规程。
通过基地示范、新型经营主体和现代职业农民培训,在北方小麦主产区大面积推广应用。
考核指标:【约束性指标】提出北方小麦化肥农药减施技术8项;集成区域性化肥农药减施综技术模式8个、制定配套技术规程8个; 综合技术模式推广示范800万亩,示范区肥料利用率提高8%、化肥减量17%,化学农药利用率提高11%、减量30%,小麦平均增产3%,其中化学肥料减施增产 1%,化学农药减施增产 2%。
【预期性指标】综合技术模式辐射1900万亩,培训农技人员6000人次,新型职业农民20万人次。
执行期限:2018~2020年拟支持项目数:1-2 项4. 长江流域冬小麦化肥农药减施技术集成研究及示范研究内容:以长江流域冬小麦分布区的江苏、浙江、湖北、四川、重庆、云南、贵州等为研究区域,基于冬小麦养分需求特性及限量标准、有害生物防治指标及化学农药限量标准,针对冬小麦种植不同耕作制度,集成配套及区域生产相适应的高效新型肥料、高效安全农药新产品、智能化化肥机械深施、水肥一体化、地面高杆喷雾、航空植保等先进专业化统防统治技术,优化及融合绿肥、畜禽粪肥利用、秸秆还田等化肥替代技术,及物理防控、生物防治等绿色防控技术,结合养分高效品种和高产栽培技术,形成长江流域冬小麦优势产区化肥农药减施技术模式,并建立相应技术规程。
通过基地示范、新型经营主体和现代职业农民培训,在南方冬小麦主产区大面积推广应用。
考核指标:【约束性指标】提出南方冬小麦化肥农药减施技术7项;集成区域性化肥农药减施综技术模式7个、制定配套技术规程7个; 综合技术模式推广示范700万亩,示范区肥料利用率提高8%、化肥减量17%,化学农药利用率提高11%、减量30%,小麦平均增产3%,其中化学肥料减施增产 1%,化学农药减施增产 2%。
【预期性指标】综合技术模式辐射1700万亩,培训农技人员5500人次,新型职业农民20万人次。
执行期限:2018~2020年拟支持项目数:1-2 项5. 黄淮海夏玉米化肥农药减施技术集成研究及示范研究内容:以黄淮海夏玉米分布区山东、河北、河南、北京、天津等为研究区域,基于玉米养分需求特性及限量标准、有害生物防治指标及化学农药限量标准,针对夏玉米种植不同耕作制度,集成配套及区域生产相适应的高效新型肥料、高效安全农药新产品、智能化化肥机械深施、水肥一体化、地面高杆喷雾、航空植保等先进专业化统防统治技术,优化及融合绿肥、畜禽粪肥利用、秸秆还田等化肥替代技术,及物理防控、生物防治等绿色防控技术,结合养分高效品种和高产栽培技术,形成黄淮海夏玉米优势产区化肥农药减施技术模式,并建立相应技术规程。
通过基地示范、新型经营主体和现代职业农民培训,在黄淮海夏玉米主产区大面积推广应用。
考核指标:【约束性指标】提出黄淮海夏玉米化肥农药减施技术9项;集成区域性化肥农药减施综技术模式9个、制定配套技术规程9个; 综合技术模式推广示范900万亩,示范区肥料利用率提高8%、化肥减量17%,化学农药利用率提高11%、减量30%,玉米平均增产3%,其中化学肥料减施增产 1%,化学农药减施增产 2%。
【预期性指标】综合技术模式辐射2100万亩,培训农技人员6000人次,新型职业农民15万人次。
执行期限:2018~2020年拟支持项目数:1-2 项6. 南方山地玉米化肥农药减施技术集成研究及示范研究内容:以南方山地玉米分布区四川、云南、贵州、福建、江西、广东等为研究区域,基于玉米养分需求特性及限量标准、有害生物防治指标及化学农药限量标准,针对玉米种植不同耕作制度,集成配套及区域生产相适应的高效新型肥料、高效安全农药新产品、智能化化肥机械深施、水肥一体化、地面高杆喷雾、航空植保等先进专业化统防统治技术,优化及融合绿肥、畜禽粪肥利用、秸秆还田等化肥替代技术,及物理防控、生物防治等绿色防控技术,结合养分高效品种和高产栽培技术,形成南方玉米优势产区化肥农药减施技术模式,并建立相应技术规程。
通过基地示范、新型经营主体和现代职业农民培训,在南方玉米主产区大面积推广应用。
考核指标:【约束性指标】提出南方山地玉米化肥农药减施技术9项;集成区域性化肥农药减施综技术模式9个、制定配套技术规程9个; 综合技术模式推广示范600万亩,示范区肥料利用率提高8%、化肥减量17%,化学农药利用率提高11%、减量30%,玉米平均增产3%,其中化学肥料减施增产 1%,化学农药减施增产 2%。
【预期性指标】综合技术模式辐射1200万亩,培训农技人员5000人次,新型职业农民15万人次。
执行期限:2018~2020年拟支持项目数:1-2 项7. 马铃薯化肥农药减施技术集成研究及示范研究内容:以北方马铃薯产区内蒙古、黑龙江、甘肃、青海、陕西、山西、河北和南方马铃薯产区广东、福建、江西、湖南、湖北、云南、贵州、四川为研究区域,基于马铃薯养分需求特性及限量标准、有害生物防治指标及化学农药限量标准,针对马铃薯种植不同耕作制度,集成配套及区域生产相适应的高效新型肥料、高效安全农药新产品、智能化化肥机械深施、水肥一体化、地面高杆喷雾、航空植保等先进专业化统防统治技术,优化及融合畜禽粪肥利用、秸秆还田等化肥替代技术,及物理防控、生物防治等绿色防控技术,结合养分高效品种和高产栽培技术,形成我国马铃薯优势产区化肥农药减施技术模式,并建立相应技术规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