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声调实验研究回望_宋益丹

合集下载

晋城方言入声舒化实验研究

晋城方言入声舒化实验研究

职业技术学院学报二○二三年第十六卷第六期︵总第九十二期︶收稿日期:2023-04-24基金项目:广西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资助项目《地理语言学视角下的桂北平话语音研究》(项目编号:YCSW2022012)作者简介:刘玄杰(1999—),女,山西晋城人,在读硕士。

主要研究方向为汉语方言学。

晋城市位于山西省东南部,晋城方言属晋语上党片晋城小片。

晋城市的东南部与河南省交界,北部紧邻长治市,与两地交往密切。

晋城市处于盆地的中央,境内多丘陵,大致呈现北高南低的地势,交通较为不便,使得人际交往也不太方便,境内方言差异显著。

晋城市管辖城区、泽州、沁水、阳城、陵川和高平六个地区。

本文所指的晋城方言为晋城市城区方言。

一、引言(一)晋城方言入声及其研究情况关于晋语入声的特点,杨述祖(1982)最早地做出了科学的概括,他指出晋语入声声调大都短促,有[-ʔ]尾,入声韵自成系统,大致方向是向普通话靠拢。

[1]但是,关于晋城方言入声有无喉塞尾及入声调的问题,前人研究存在不一致的情况。

(见表1)表1晋城城区方言入声喉塞尾与调类沈明(2005)[2]焦妮娜(2007)[3]、王亚男(2015)[4]常莎(2008)[5]、张轶南(2017)[6]原慧艳(2010)[7]喉塞尾无有有保持独立的调类有无有晋城方言入声究竟有没有保留喉塞尾、入声有无保持独立的调类?本文运用实验语音学的方法,对晋城方言入声的音高、时长、塞音韵尾进行分析,从而观察晋城方言的入声表现。

(二)实验准备1.发音字表本实验选取了晋城市声调系统5个调类中的常用字作为发音字表,每个调类选字8个,各读三遍,择优分析。

阴平该边低沟杯高开篇阳平痰甜疼旁台调曹投上声点毯陡饱堵腿底表去声盖病大怕订烫冻淡入声郭百泼脱秃割铁揭2.发音人发音人一共四位,分别是老年男性(M1,65岁)、女性(F1,76岁)①各一位,青年男性(M2,28岁)、女性(F2,29岁)各一位,这四位都是晋城当地人,且少有外出经历,所讲方言均为晋城市城区方言,记音时间为2021年1月。

汉语发音质量评估的实验研究

汉语发音质量评估的实验研究

汉语发音质量评估的实验研究许多研究表明,语言学习过程中最重要的是发音质量。

发音质量不但是说出正确的声音,更重要的是,这种声音应该准确地表达出说话者的意思。

汉语发音质量评估是一项重要的研究课题,它可以用于研究不同学习者发音质量的优劣,以及比较它们的说话水平的差异。

本文旨在探讨汉语发音质量评估的实验研究。

在发音质量评估的实验中,研究人员首先采用大量的声音材料来测量学习者的发音质量。

学习者需要模仿这些声音材料,并且测评者将每个发音质量评定为“正确”、“部分正确”和“错误”。

为了确定学习者发音质量的优劣,测评者可以将其打分,或者分析学习者使用的音素、拼音、词语和句子。

为了确定发音质量评估的有效性,研究人员在各种学习环境中进行了实验。

实验方法可以分为两种:比较实验和定性实验。

比较实验是指将实验组与对照组进行比较,以了解不同学习环境(如线上教学、线下教学等)对学习者发音质量的影响;而定性实验是指与被评估者的现实环境(如家庭环境、学校环境等)进行比较,以确定被评估者的发音质量及其可持续性。

除了实验方法外,研究者还考虑了发音质量评估的其他因素,如说话者的年龄、性别、文化背景、语言程度和发音环境。

这些因素可以说明不同发音环境中学习者发音质量的优劣,以及学习者的语言水平如何提高。

此外,有关汉语发音质量评估的技术也是一个重要课题。

有许多技术可以被用于评估发音质量,例如计算机语音识别,它可以有效地检测出发音质量的差异,并帮助测评者更轻松地评估学习者的发音质量。

最后,研究人员可以通过汉语发音质量评估来准确判断不同学习者发音质量的优劣,以及分析学习者发音质量在不同环境中的发展情况。

研究发现,比较实验和定性实验的结果表明,汉语发音质量评估是一个有效的研究方法,能够准确反映汉语学习者的发音质量。

同时,语音识别技术也为发音质量评估提供了有用的参考,从而帮助学习者更准确地了解其发音质量。

总而言之,汉语发音质量评估是一个重要的研究方法,它有助于研究者准确地了解不同学习环境、不同发音背景和不同发音环境下的汉语学习者的发音质量情况。

汉语语音实时声调模式识别研究(上)

汉语语音实时声调模式识别研究(上)

汉语语音实时声调模式识别研究(上)
曾超
【期刊名称】《电子技术参考》
【年(卷),期】1996(000)002
【摘要】利用较为可靠而相对简单的基音周期包络的时域分析法对汉语语音流的声调模式进行分析研究。

【总页数】12页(P1-12)
【作者】曾超
【作者单位】无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P391.42
【相关文献】
1.基于发音特征的汉语声调建模方法及其在汉语语音识别中的应用 [J], 晁浩;杨占磊;刘文举
2.汉语语音实时声调模式识别研究(下) [J], 曾超
3.对外汉语中汉语声调的实验语音研究 [J], 周汪融
4.基于汉英语音对比研究的汉语声调教学法研究——以英美留学生为对象 [J], 魏亚萍
5.汉语声调对发育性语音障碍儿童塞音偏误的影响研究 [J], 易爱文;李素萍;黄双苗;李贤英;蒙朦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湖南湘语实验语音研究综述

湖南湘语实验语音研究综述
行 了详 细 的描写 。并对 各 方言 点 的声调 进 行 了详 细 报道。
对声调进行研究 , 人们才开始真正触 碰到声 调的实 质 。可 以说 , 用 实验 器材 对汉 语 的声 调加 以分析 , 使
得汉语 声 调 的研究 从此 进入 了新 纪元 。


汉 语 声调实 验研 究分期
第3 7卷 第 2期 2 0 1 7年 4月
湖北科技学院学报
J o u na r l o f Hu b e i U n i v e r s i t y o f S c i e n c e a n d T e c h n o l o g y
Vo 1 . 3 7, No. 2 Ap r . 2 01 7
声调 是汉 语 语 音 的重 要 特 征 , 虽 然 对 汉 语 声 调
的研 究最 早可 追溯 到梁 朝 的沈约 , 但是到 2 O世 纪初 期, 人 们对 声 调 的研 究 仍 停 留在 感 性 认 识 阶 段 。传 统语 音学 依靠 听 觉 对 声 调 的 调值 进 行 描 写 , 还 不 能 对 声 调进 行精 细 的观察 分 析 , 直 到刘 复 使 用 浪纹 计
文 章编 号 : 2 0 9 5— 4 6 5 4 ( 2 0 1 7 ) 0 2— 0 0 5 0— 0 4
湖 南 湘 语 实 验 语 音 研 究 综 述
丁 关华 , 罗梦 颖
( 广西 大学 文学院, 广西 南宁 5 3 0 0 0 4 )

要: 在 了解汉语 声调 实验 研 究分期 的基 础上 , 回顾 前 辈 学者对 湖 南湘语 的研 究成 果。 重 点将 单
调 实验研 究 》 J , 刘 逆平 的《 益 阳和岳 阳市 区方 言单 音 声调 实验研 究 》 , 还有 向柠 的《 长沙 话单 字 调 的

声调实验报告

声调实验报告

声调实验报告声调实验报告引言:声调是语言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于语言的理解和交流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不同的语言中,声调的表达方式和作用也有所不同。

本实验旨在探究声调对语言理解的影响,以及不同声调在不同语境下的变化。

实验设计:本次实验采用了听力测试和问卷调查的方式进行。

实验对象为20名大学生,他们的母语为汉语普通话。

实验过程中,我们播放了一段录音,录音中包含了不同声调的句子。

实验对象需要听取录音并根据听到的内容回答相关问题。

同时,我们还设计了一份问卷,用于了解实验对象对于不同声调的理解和感受。

实验结果:通过对实验对象的听力测试和问卷调查结果进行分析,我们得出了以下结论:1. 声调对语言理解的影响显著。

实验结果显示,当句子的语义相同,但声调不同时,实验对象的理解程度存在明显差异。

在普通话中,声调的变化往往会导致不同的意义,因此声调的正确理解对于语言交流至关重要。

2. 不同语境下声调的变化。

实验结果还显示,不同语境下声调的变化可能会产生不同的影响。

在一些特定的语境中,声调的变化可能会改变句子的语义,而在其他语境下,声调的变化则可能不会对句子的意义产生明显影响。

这表明声调的理解也受到语境的影响。

3. 声调对情感表达的作用。

实验对象在问卷调查中普遍认为,声调在语言中不仅仅是传达信息的工具,还能够表达情感和态度。

不同的声调可以传递出不同的情感色彩,从而影响听者的感受和理解。

讨论与启示:声调在语言中的重要性不容忽视。

本实验结果表明,声调对于语言理解和交流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学习和使用语言时,我们应该注重声调的准确运用,以确保信息的传达和理解的准确性。

此外,不同语境下声调的变化也需要引起我们的关注。

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声调的表达方式和作用可能会有所不同。

因此,我们在进行跨文化交流时,需要更加灵活地运用声调,以避免产生误解和困惑。

最后,声调不仅仅是传递信息的工具,还能够表达情感和态度。

我们可以通过合理运用声调,使语言更加生动有趣,增强交流的效果。

南京方言中的入声喉塞尾实验研究

南京方言中的入声喉塞尾实验研究

收稿 1 :09— 3~ 9 3 20 0 o 期 作者简介 : 宋益丹 , ,90年生 , 女 18 江苏张家 港人 , 南京师 范大学文学 院博士生 。 基金项 目: 南京师范大学“ 十五” l 重点学科建设项 目江淮方言声调的实验研究( 3 J7 0 8 。 21 0 SB 4 0 )
Hale Waihona Puke 《 实验语音学概要》 18 ,0 (99 23页) 描述 了以喉塞起始 的音节 的主要特征 , 一是音 节起始 时振幅 的 上升速率很快 , 在短时间内便可以达到最高值 。二是音节起始处有爆破段 , 在频谱图上表现为一条或几
条冲直 条 。而作 为人声 韵尾 的喉塞音 的声 学 特征 , 以往 研究 没有 涉及 。 苏 州方 言 的入 声 喉塞尾 听感 明显 , 故将 其 作为研 究 南 京方 言 人 声 的参 照 。图 1给 出 了苏 州 方 言人
点?喉塞尾的脱落会影响音高吗?喉塞尾的脱落与入声时长变长之间有无必然联系?本文在传统研究 的基础上, 利用声学实验的手段 , 从塞音韵尾 、 音高和时长三个角度分析南京方言人声的声学特征。
11喉塞 尾 的声学 特征 .
喉塞音【J 是一个喉部位置的清塞音 。发喉塞音 时, 喉下部靠近声 门的部位紧缩 , 声带并 置 ( x . j t ua
2 7 就指出南京方言“ 喉部关闭作用) 7 页) ( 在人声字单念或在短句尾人声字重念时有之 , 常人声 字不 平
过短 就是 了 , 没有 喉部关 闭作 用 。孙 华 先 (0 1 认 为 , 京 方 言 发 展 到今 天 , 塞 韵尾 已基 本 丢 失 , 并 ” 20 ) 南 喉 在单 念或 重念 时也 是如此 。这 种不 稳定 状态 为 我们研 究 喉塞尾 的音 质演 变 提供 了基 本前 提 。 人 声有 两 大特征 : 一是 收塞 音 韵尾 , 是 时 长短 促 。正在 消失 进 程 中 的喉 塞 尾 有什 么样 的音 质 特 二

扬州方言单字调声调实验报告(附实验数据)

扬州方言单字调声调实验报告(附实验数据)

扬州方言单字调声调实验报告(附实验数据)作者:滕菲来源:《文教资料》2012年第34期摘要:本文将本人的实验数据与已有实验数据和传统值进行比较,发现调类和拱形特征是一样的,只是数据有略微差别,进一步证明了已有的研究成果。

同时对声调承载段问题进行了讨论。

关键词:扬州方言单字调声学特征调域扬州市地处江苏省中部、江淮平原南端,南部濒临长江,北与淮安、盐城接壤,东和盐城、泰州毗连,西与南京、淮安及安徽省天长市交界,全市总面积6634平方公里。

直至2010年末,总人口为459.12万人,其中市辖区人口约229.1万人。

扬州市现辖广陵区、邗江区和江都区三个区,高邮、仪征2市和宝应县。

扬州话是江淮官话的代表方言,她的存在至少也有三、四百年的历史了。

方言学上的“扬州话”一般指扬州城区及毗邻的双桥、城东等乡村的方言,扬州四乡又称其为“街上话”。

它曾经是明朝时期的官话,至今还有很多古汉语词汇,以及一些生动的、有意思的口头语。

以扬州方言为载体的曲艺有扬州清曲、扬州评剧、扬剧等。

这些曲艺已经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

而广义上的扬州话还包括邗江全境20多个乡镇以及仪征北部数乡镇的方言。

地级扬州市所辖县的高邮、仪征、宝应等方言,通常不将其看作扬州方言来研究。

本次实验主要是调查扬州话单字字调的发音情况。

1.实验材料和过程1.1实验目的(1)学会独立完成扬州方言单字调的实验研究,熟悉整个实验的步骤,运用相应的仪器和软件,得到声调数据结果,与传统方言数据进行比较。

(2)用学习到的声调理论知识将实验数据进行分析讨论,能够在实际的操作中掌握理论。

(3)学会编制录音底本,选取有效的调查字表,合适的发音人。

(4)自主完成使用Audition软件录制方言单字调的过程,在不断调试后,获取有效音频文档。

(5)在前次实验的基础之上,对自己完成的录音文档用Praat软件进行标注和提取数据,对声调承载段问题有更深入的认识。

(6)利用Excel表格得出的数据结果描绘出扬州方言声调格局图,比对传统值和老师实验值的出入,找出自己实验问题在哪里。

关于汉字的声调研究报告

关于汉字的声调研究报告

关于汉字的声调研究报告汉字的声调研究报告第一部分:导论汉字是中国古代文化的珍贵遗产之一,也是世界上最古老、最复杂的文字之一。

汉字是用来记录和传达信息的,而声调则是汉字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报告将从声调的定义、历史背景、产生原因以及对汉字的影响等方面来研究汉字的声调。

第二部分:声调的定义和分类声调是指在语言中用来区分词义的音调变化。

在汉语中,声调共有四个基本调值:平、上、去、入。

根据声调的起落和调值的变化,可以将声调分为平声、仄声、阳平、阴平、上声、去声、入声等六种。

第三部分:声调的历史背景汉字的声调起源于古代演讲和歌唱的需要。

在古代,人们使用平仄的音调来讲话和诵读诗歌。

这种使用声调的方式逐渐形成了汉字的声调系统。

声调的起源可以追溯到西汉时期,当时的汉字还没有标记声调,而是通过词组的重音来区分词义。

到了魏晋时期,汉语逐渐形成了四声的声调系统,并且开始使用声调符号来标记声调。

第四部分:声调的产生原因声调的产生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首先,汉字的构造特点使得声调在发展中不可避免。

汉字是以字形为主的文字,每个汉字都有自己的字形和释义。

因此,汉字的构造特点决定了它必须使用声调来区分词义。

其次,汉语的语音系统是一个音调语言,而声调是语音系统的基本组成部分。

此外,声调可以方便人们理解和记忆词汇,提高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和清晰度。

第五部分:声调对汉字的影响声调对汉字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声调能够改变汉字的意思。

不同的声调可以使同一个字的意思完全不同,从而增加了词汇的丰富性。

其次,声调对于学习者来说是一个重要的挑战。

由于声调的存在,学习者需要准确地掌握每个汉字的声调,以免造成词义上的误解。

再次,声调对于语言的韵律和美感有着重要的影响。

声调的起伏和变化可以使语言更加生动有趣,增加语言的表现力。

第六部分:结论通过研究汉字的声调,我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汉字的特点和演变过程。

声调在汉字中起到了标示词义、增加词汇量、提高语言表达能力等重要作用。

江淮方言

江淮方言

历史演变
• 晋代中原汉民衣冠南渡定都南京以后,中 原雅音成为南京上层社会的用语。在以后 的历代变迁中,南京语音也在发生变化。 雅语和吴语融合,逐渐形成南方的江淮官 话。 在东晋时代,汉族正统朝廷及南迁汉 民带来中原洛阳雅言,又称“士音”,金 陵本地居民的语言称为“吴音”,又称 “庶音”。此后中原雅言和吴音在金陵融 合。
2011年,《刘顺三十年来的南京方言研究》 朱晓丹《南京方言语气词研究》 马栋才《南京方言浅析》 张志凌《言语社区的层次性和可变性—— 南京方言鼻尾韵研究》 张薇《南京方言程度副词“蛮”》 李梅平《南京方言词汇三本著述比较分析》 汪婷婷《南京方言中反复问句的研究》 李玲洁《南京方言中的“连V是V”结构》 黄灵燕《开口呼字的声母在清末官话和现 代方言中的分化》
南京方言
• 南京话,又称南京官话,南京官话特指曾 作为中国官方语言的以南京语音为标准的 国音。现代南京话主要通行于南京市主城 11区、溧水县北部和句容市。南京话在历 史上长期是中国的官方语言。明代及清代 中叶之前中国的官方标准语一直是南京官 话。
• 周边国家如日本、朝鲜所传授、使用的中 国语也是南京官话。明清时期来华的西方 传教士所流行的是以南京官话为标准的中 国话,民国初年西方传教士主持的“华语 正音会”,也以南京音为标准。长久以来, 南京话以其清雅流畅、抑扬顿错的特点以 及独特的地位而受到推崇。
• 隋朝统一中国定都长安,编著《切韵》, 音系为江东金陵雅音和中原洛阳雅音的综 合系统,因以南朝为正统政权而以金陵士 音为重。唐着《唐韵》,沿隋《切韵》; 宋编广韵,袭隋唐切韵、唐韵。 宋为元灭, 旋明灭元,明以古中原雅音为正,鉴于中 原地区更多融合了北方少数民族,遂以由 六朝金陵雅音演化而来的南京音为基础音 系确立标准国语

作为第二语言的汉语声调习得研究回望

作为第二语言的汉语声调习得研究回望

2010年第2期No.2,2010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Journal of Tianjin Normal University(Social Science)总第209期Sum No.209作为第二语言的汉语声调习得研究回望易 斌,梁 洁摘 要:近30年来,国内研究者对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声调习得研究进行了初步探索,在声调偏误的描写性研究、声调偏误的解释性研究、声调习得的难度顺序以及声调教学对策等方面取得了初步成果。

但目前研究尚存在不足:客观、量化的研究手段采用较少,研究结论大多带有一定主观经验性;研究角度单一,研究结论有一定局限性;研究内容偏重于静态声调习得研究,而动态声调习得研究较少,研究与教学需要有一定脱节,未来的研究将在以上几方面得到调整和改进。

关键词:第二语言;汉语声调;研究综述 声调是汉语语音重要的外显韵律特征,而声调习得却一直是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学习者习得汉语的主要难点之一,声调教学也一直是困扰对外汉语教学的主要问题之一。

近30年来,国内学者在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声调习得及教学领域进行了有益探索,取得了初步成果,但仍未取得实质性突破。

本文旨在对近30年来国内汉语声调习得及教学研究成果进行梳理,并总结目前研究的不足,对未来的研究进行展望,为进一步的深入研究提供参考。

一、研究概况我们对近30年来国内相关研究刊物进行检索,初步统计结果显示,截至2009年12月,有关汉语声调习得或教学研究的论文有70篇左右。

从研究对象的母语背景看,主要涉及英语、韩语、日语、泰语、越南语、匈牙利语、格鲁吉亚语、尼泊尔语、西班牙语、俄语、(国内的)维吾尔语等。

从研究方法看,主要有两种:非实证性研究和实证性研究,其中,非实证性研究的论文数量占大多数,实证性研究的论文占少数。

非实证性研究主要根据教学经验和个人印象对声调习得或教学的有关问题进行归类、总结和分析。

实证性研究主要是通过调查一定数量的学习者的声调发音,采集一定数量的语音样本作为研究对象进行研究。

汉语发音质量评估的实验研究

汉语发音质量评估的实验研究

汉语发音质量评估的实验研究随着汉语教学的发展,汉语发音质量的评估也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为了探究不同国籍、文化背景和语言环境对汉语发音质量的影响,本实验选取韩国、新加坡和中国为样本国,采用国际国内古典语料库中汉语口语标准音平衡语音材料进行实验,建立了一套详细的口语质量评估系统,以便评估汉语发音质量。

在研究方法上,本研究采用了两种实验设计:实验1包括汉语口语质量评估,实验2包括汉语口语及音频性能比较。

实验1的目的是为了了解不同的文化背景和语言环境如何影响汉语发音质量,因此研究者采用三个国家(中国、韩国、新加坡)的汉语发音者进行测试,总共收集了800位发音者的汉语口语样例,对其进行质量评估。

实验2的目的是为了探究不同口音地区的汉语发音质量之间的差异,因此研究者采用中国、韩国和新加坡这三个国家的汉语发音者,共收集了1000名发音者的汉语口语及音频性能样本,对样本进行了比较。

研究结果表明,文化背景和语言环境对发音质量有显著影响。

具体而言,在实验1中,中国发音者的发音质量得分最高,其次是韩国发音者,最后是新加坡发音者。

而在实验2中,中国发音者的发音质量得分最高,其次是韩国发音者,新加坡发音者得分最低。

另外,研究还发现,教师教学质量也会影响学习者的发音质量。

结论来看,文化背景和语言环境对汉语发音质量有显著影响,因此有必要加强对语言教学的研究,实施有效的教学改革政策,提升我们的汉语发音质量。

同时,在汉语发音教学中,也应该注重教师的教学质量,以便让学生更好地掌握汉语发音技能,以提高汉语发音质量。

总之,本实验研究得出结论,文化背景和语言环境对汉语发音质量有显著影响,这为我们提高汉语发音质量提供了一定的启发。

未来研究可以进一步挖掘口音地区汉语发音质量差异的成因,以及如何有效改善汉语发音的教学环境,为汉语发音质量的改善提供有益的建议。

国内对外汉语声调教学研究成果综述

国内对外汉语声调教学研究成果综述

国内对外汉语声调教学研究成果综述作者:贺妮娜来源:《现代交际》2018年第05期摘要:声调是汉语语音的最显著特点之一,也是绝大多数汉语学习者掌握汉语语音的最大障碍。

本文通过对学者们近年来对声调教学的研究现状及成果进行分析,分析研究的发展方向,以便今后的研究在现在的基础上取得更深入、科学的效果,使研究成果更好地指导对外汉语语音教学。

关键词:对外汉语声调教学研究现状中图分类号:H19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8)05-0168-02一、对外汉语声调教学研究概况(一)主要研究手段统计(1)从一般研究手段来看,主要有两种方法,分别是非实证性研究和实证性研究。

在CNKI数据库中获得的数据如下:众多论文中,运用非实证性研究的数量远大于实证性研究的论文。

非实证性研究主是靠学者在平时的教学实践及个人的知识积累的基础上对问题和现象进行分析、论证和归纳。

实证性研究分为两种,一种是设计实施实验,以量化研究为基础得到理性的实验结论;另一种则是采用传统语音学的手段,研究者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对现象进行细致描述和记录,主要通过耳听记音的方式记录再进行研究。

其中又以传统手段进行研究的论文数量占了大多数。

这一统计说明我国对外汉语声调教学的研究手段依旧以传统方法为主,可信度更高的实证法还没有得到很好的运用。

(2)从静态或动态的研究方式来看,极其侧重于静态研究,缺少历时研究,即学习者学习汉语声调的各个阶段和整个过程中所出现的问题和成就方面的研究有所欠缺。

综上,笔者认为我国对外汉语声调研究主要侧重于较为主观的研究,通过有效的实验调查以及对某一学习群体动态的研究相对较少,以后应多运用客观全面的研究方法对学习者学习过程及教师的教学过程进行研究。

(二)研究对象的母语背景统计从学习对象的母语背景情况来看,此类研究论文在CNKI数据库中共有231篇。

具体统计结果如下图:由图,学习者首先集中于亚洲国家,其次为一些距离较远的母语为英语等其他语言的国家。

赵元任先生

赵元任先生

胡适《贺银婚》
‚蜜蜜甜甜二十年,人人都说好姻缘。 新娘欠我香香礼,记得还时要利钱。‛
杨步伟女士写——
‚吵吵争争五十年,人人反说好因缘。 元任欠我今生业,颠倒阴阳再团圆。‛
赵元任的答词是——
‚阴阳颠倒又团圆,犹似当年蜜蜜甜。 男女平权新世纪,同偕造福为人间。‛
大女儿-赵如兰(Iris)1922年4月19日生,拉德克利夫 学院中国音乐博士,哈赵新那(Nova) 1923年5月14日生,哈佛大学 化学系,长沙中南矿冶学院教授,其夫婿黄培云为中 国工程院院士。
What do the ―tone-letters‖ look like?
A vertical reference line
Tone--values
tonemes
55
153
A system of ―Tone-letters‖
Four equal parts, five points: 1—low 2—half-low 3—medium 4—half-high 5—high In order to not to make distinctions too fine, points 2 and 4 are used either alone or with each other, but not in combination with 1, 3 and 5. With the above restriction, the total number of tone-letters is 28 as follows: Straight tones—11 13 15 22 24 31 33 35 42 44 51 53 55 (13) Circumflex tones—131 153 242 313 315 351 353 424 513 535 (10) Short tones—1 2 3 4 5 (5)

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声调偏误分析及对策

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声调偏误分析及对策

文化视野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声调偏误分析及对策张 熠 军事经济学院摘要:任何一种外语的教学工作,语音教学是其重中之重,也是难点之所在。

唯有学好了语音,其它方面的教学工作才能顺利进行。

本文就是从这一角度出发,根据笔者的教学经验,具体分析学生汉语语音教学的重难点,对以汉语非母语的教学对象的汉语语音教学提供具体指导。

关键词:对外汉语;声调;初级汉语教学中图分类号:H195.3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03-000411-01一、引言近年来,随着全球掀起汉语热,对外汉语事业作为推广汉语和传播中国文化的重要渠道日益受到国家的重视,展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越来越多的人希望学习汉语。

因此,本文将对初级汉语教学中的语音声调教学进行分析,找出其规律性的东西,使声调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汉语是声调语言,声调具有区别意义的作用,因此,和所有母语为非声调语言的学生一样,声调对于教师来说是一个教学难点。

汉语的语音知识内容非常复杂,包括拼音、音调、儿化、轻声、语调等等,而且汉语是世界上少有的几种带有声调的语言之一。

因此,汉语的四个声调成为了汉语学习初级阶段最大的难点。

不同的声调可以区别不同汉语的意义,几乎每一个汉字都有一个固定声调,需要逐一去记忆,所以这是学生感到很头疼的主要原因之一。

更重要的是,在汉语学习初期一旦忽视语音形成基础,将会导致错误的语音发音,今后也很难得到纠正。

二、声调偏误产生原因对于不同声调的习得难度,不同的学者有不同的看法。

通过查看以往的声调偏误研究成果我们可以看出,学生对声调的习得难度没有统一标准。

同一母语背景的学习者可能会对一种声调较难习得,另一母语背景的学习者可能会对另一种声调较难习得;并且,即使是同一母语背景的学习者个体对于声调的习得,也在静态和动态、听辨和发音等方面存在差异。

声调偏误,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洋腔洋调”的最典型表现。

具体说来,学生们读汉语拼音四声时,主要有以下一些问题:学生声调偏误的类型主要体现为调型、调值和调长等方面。

近二十年对外汉语教学中声调偏误研究回顾与展望

近二十年对外汉语教学中声调偏误研究回顾与展望

近二十年对外汉语教学中声调偏误研究回顾与展望【摘要】近二十年来,对外汉语教学中声调偏误研究备受关注。

本文首先介绍声调偏误的定义与分类,然后回顾了声调偏误研究的历史,分析了影响声调偏误的因素。

接着总结了近二十年来的研究成果,并展望了未来的研究方向。

通过总结近二十年声调偏误研究的重要发现,展望未来研究的发展方向,以及对外汉语教学中声调偏误研究的启示,本文希望能够为进一步深入了解和解决声调偏误问题提供参考。

【关键词】对外汉语教学、声调偏误、研究、回顾、展望、定义、分类、历史、因素分析、成果、总结、未来发展、启示。

1. 引言1.1 研究背景在近二十年的对外汉语教学中,声调偏误一直是一个备受关注的问题。

随着中国日益融入全球化的潮流,对外汉语教学也越来越受到重视。

由于声调是汉语语言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特征,学习者往往在掌握声调方面存在一定困难,容易产生偏误。

声调偏误不仅影响了学习者的语言交际能力,还可能给其带来沟通障碍和误解。

为了更好地解决这一问题,近年来国内外学者们纷纷展开了声调偏误的研究工作。

他们通过对声调偏误定义与分类、研究历史回顾和影响因素分析等方面进行深入探讨,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

当前对外汉语教学中声调偏误的研究仍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和不足之处。

有必要对近二十年间对外汉语教学中声调偏误的研究进行回顾和总结,为今后的研究提供借鉴和参考。

1.2 研究目的近二十年来,对外汉语教学中声调偏误的研究逐渐受到关注,研究者们致力于探究学习者对汉语声调产生偏误的原因、规律及影响,旨在提高对外汉语教学的效果和质量。

本文旨在通过回顾近二十年对外汉语教学中声调偏误的研究,总结成果并展望未来研究方向,从而为对外汉语教学中声调偏误研究提供参考和启示。

具体研究目的包括:梳理声调偏误的定义与分类,以明确研究对象及范围;回顾近二十年声调偏误研究的历史,了解研究发展脉络;分析影响声调偏误的因素,探讨其发生机制;然后,总结近二十年研究的主要成果,为进一步研究提供基础;展望未来声调偏误研究的发展方向,为对外汉语教学实践提供借鉴。

入声变化研究综述

入声变化研究综述

1 . 基 于语 言本体研 究 ,单纯描 述各方 言人声 的语 音特 征 ,以及 各临近方言问 的入声特征 比较 ;亦或是与 中古人声 字作对 比研究 ,指 出入声是逐渐舒化 的过程 ,并综合分析入 声舒 化和舒声 促化现象 。 冯爱珍在 《 福州方言 的入声 》 ( 1 9 9 3 ) 一文 中描述 了福

高等 教 育 ・
青 年 时 代
Y O U T H T I M E S
2 0 1 5 年 第 1 4 期
入 声 变 化 研 究 综述
屈 中 贤
新疆师范大学外 国语学院 新疆 乌鲁 木齐 8 3 0 0 0 0

要 :入声是一种特殊 的语 言现 象,我 国的部分地 区存在有入 声。本文对 目前入 声研 究的方向进行 了梳 理 ,主要 归纳
关键词 i 入 声 ;实验语音 学 ; 社会语 言学
引 பைடு நூலகம்
( 2 0 0 1 )一文 中描述 了大 同方言 的演 变趋 势 ,指出入声舒化 是大 同方言如生演变 的大方 向 ,但 由于语 言系统的稳定性和 入声本身 的稳定性 以及周边晋语 环境 的共 同作用 ,其舒化将
黄 双进 指 出 : “ 入 声作 为音 系学 的概念 ,包括 两层 含 义 :一指入声调 ,二指 入声 韵 ,前者反映汉字 的调类特 征 , 后者表明汉字的韵母 结构特征 ”。 从声调特征来看 ,现代普
州话 的语音现状 以及入声特 点 ,通过 田野调查法收集数据 , 并与 福清方 言 的人声 语音 特征作 对 比 ,最 后得 出结论 :福 州话 的入声韵尾 [ ? 】 没有发生变化 ,[ k ] 尾弱化为 [ ? 】 韵尾 。 今福 州大多数人 只有一个 人声韵尾 [ ? ] ,只有在 连读音变 中

现代语音学仪器与田野语音调查

现代语音学仪器与田野语音调查
的频 响范 围必须大 于 5 0—1 0 z 小于此 范 围 10 0H ,
随着计算机与语音信号处理技术 的发展, 中
国的语音 学研 究 正 在从 传 统 方式 进 入科 学 领 域 。 各 种语音 实验设 备开 始受到 田野语 音工作 者 的青
睐, 现有的实验仪器大部分都有便携化的设计 , 使 得语音 实验可 以在任 何一个 有 电力 的地 方顺 利展 开。田野语音调查也必将向着更为准确精细的方 向迅速 发展 。 文 章主要 介绍几 种适合 田野 调查 的现代语 音
V17 o o2 . N. 4
Au .0 9 g 2 0
现代 语 音 学仪 器 与 田野 语音 调 查
宋 益 丹
( 南京旅游职业学院 , 江苏 南京 2 10 ) 110
摘要 : 文章介绍 了用于田野语音调查的各种现代语音学仪器, 包括 录音 系统、 发音动作记录系 统、 电子 声 门仪 、 气流 气压计 等 , 以及 如何利 用这 些仪 器进行 田野语 音调 查 。 关键词 : 实验语 音 学 ; 田野 调查 ; 器 仪
录音系统 是 田野语 音实 验平 台中最为基 本 的
系统 , 也是不 可 或缺 的系统 。该 系统 主要 用 于 采
集高 质量 的语 音 , 主要 包括 手 提 电脑 、 置 声 卡 、 外 调音 台 、 电容话 筒 等 。手 提 电脑 宜 选 用 自身 噪 音 小 的机型 ; 调音 台小型 的 即可 ; 电容话 筒 宜选 择 心形 指 向型 话筒 , 手持 式 、 领夹 式或头戴 式均可 。声卡 和话 筒
统、 发音动 作 记 录 系统 , 以及语 音 分 析 软件 等 , 此
外, 还可配备电子声门仪、 气流气压计等实验仪器。 这些仪器设备通过采集音 频、 频 、 门阻抗 、 视 声 气流 气压等信号 , 田野语音调查的审音 、 为 辨音提供数 据支撑, 也为进一步的实验研究提供素材。 ( ) 音 系统 一 录

作为第二语言的汉语声调习得研究回望

作为第二语言的汉语声调习得研究回望

作为第二语言的汉语声调习得研究回望
易斌;梁洁
【期刊名称】《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卷),期】2010(000)002
【摘要】近30年来,国内研究者对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声调习得研究进行了初步探索,在声调偏误的描写性研究、声调偏误的解释性研究、声调习得的难度顺序以及声调教学对策等方面取得了初步成果.但目前研究尚存在不足:客观、量化的研究手段采用较少,研究结论大多带有一定主观经验性;研究角度单一,研究结论有一定局限性;研究内容偏重于静态声调习得研究,而动态声调习得研究较少,研究与教学需要有一定脱节,未来的研究将在以上几方面得到调整和改进.
【总页数】4页(P77-80)
【作者】易斌;梁洁
【作者单位】天津师范大学国际教育与交流学院,天津,300074;同济大学外国语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语言输入与第二语言习得研究——评《第二语言习得研究概况》 [J], 周帆
2.第二语言学习者汉语声调习得的语言类型效应 [J], 胡伟杰;王建勤
3.作为第二语言的汉语声调习得研究综述 [J], 杨金玲
4.巴基斯坦汉语学习者汉语声调习得研究回望 [J], 武晓平;杨锐
5.第二语言习得与外语课堂教学结合的研究探索——评《基于课堂的第二语言习得研究》 [J], 卢燕华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展。一批老语音 学家 , 如 林茂灿、 曹 剑芬等 依然 活跃 在声 调 实验研究的舞台 , 而 中青 年学者 如石 锋、 孔江 平等也 迅速 成 长起来 , 成为声 调实验 研究 的中坚 力量。这 一时 期 , 特别 值 得一提的是孔江平 的 论 语言发 声 ( 中央 民族大 学出 版社 , 2001) , 打开了我国声调生理 研究的大 门。之前 , 鲍怀翘曾 在 中国语言学会上发表 语言音高和声带 的生理特 性 ( 中国 语 言学会论文 , 1983) 一 文。但是 后来由于实 验条件所限 , 声 调 的生理研究一直没 能顺利 开展。孔 江平 用声 门阻抗 仪和 高 速数字成像设备 , 首次研究了汉语声 调的发声模 式和动态 声 门类型 , 填补了声调研究在生理研究上的空白 。 二 汉语声调实验研究成就综述 现代语音学分为声 学研 究、 知觉研 究、 生理 研究 三大 部 分 , 此外还有言语工程学、 言语矫治、 声纹鉴定等 应用方向 的 研究。汉语 声调的研究是现代语音学的 一个重要组 成部分。 我国的汉语 声 调实 验 研究 最早 从 声学 研究 发 端 , 发展 到 今 天 , 声学研究之外 , 知觉研究也有长足发展 , 在应 用领域也 取 得了多方面的成果 , 而生理研究则相对薄弱。 2. 1 汉语声调的声学研究 2. 1. 1 为音系学服务的声学研究 为音系 学服务 的汉语声 调实验 研究旨 在用实 验仪器 辅 助确定音系的声调 格局和 变调 模式。这 方面 的研究 从单 字 调起步 , 早期研究采用浪纹计 , 绘制声调曲线。 1924 年 , 刘 复 采用这种实验方法研究了北京、 南京 、 长沙 等 12 个方言点 的 单字调 , 并且明确指 出声 调实质 为声 音频 率的高 低 , 这标 志 着我国汉语 声调研究进 入了 利用科 学仪 器开 展实验 研究 的 阶段。1934 年 , 白涤洲采用同样的方法 , 对关中 39 个县的 声 调进行研究 , 绘制了声调起落曲线 , 并做了比较分析。 20 世纪 60 年代 , 林茂灿 试制了音 高显示 器 , 在 音高 显 示器与普通话声调音高特性 ( 1965) 一文中 , 作者发 现 , 声 调 的开头有弯头 段 , 末 尾有 降尾 段 , 只 有去 除 了弯 头、 降尾的 调型段 与音高 信息 有关。作 者还 根据 调 型段 给 出了 普 通话四声的平均音高、 长度以及声调符号图。 吴宗济致力于普通话变调模式的研究 , 首次 在实验的 基 础上指出 , 普通话二字组的声调组合 共有 16 种 , 但变调模 式 只有 15 种。他还进一步考察了普通 话三字组和 四字组的 变 调规律 , 发表了 普 通话 三 字组 变调 规 律 ( 中 国语 言 学报 ,
根据历史变迁造成的学术研究的兴衰 , 我们 把汉语声 调 的实验研究划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 1924- 1936 年 , 为 汉 语声 调实 验研 究的 开 创期。这一 时期 , 刘 复、 赵元 任、 罗 常培、 王 力等 语言 学大 师 都对用仪器 研究声 调很 感兴趣。 早在 1922 年 , 赵元 任就 发 表了 中国言语字调底实验 研究法 ( 科 学 , 1922- 9) , 主张 用 实验方法研究声调。 1924 年 , 刘复的博士论文 四声实验录 ( 上海群益书社 , 1924) 在 国内出 版 , 揭开 了汉语 声调 实验 研 究的序幕。他还创制了 乙一声调推断 尺 和 乙 二声调推 断 尺 , 改进了 实验方法 , 并在 北京 大学建 立了 语音乐 律实 验 室 。罗常培 也身 体 力行 , 运 用 渐变 音高 管 辅助 方 言调 查。 这一时期的声调实验研究成果还包括白涤 洲的 关中声调 实 验录 ( 史语所集刊 , 1934- 4) 、 王力的博士 论文 博白方音 实 验录 、 周辨明的博士论 文 厦语 声调实 验录 和岑麒 祥的 硕
声调是汉语语 音的突 出特 征之一。 对汉 语声调 的研 究 发端于 1500 百多年 前梁 朝的沈 约 , 但是 直到 20 世纪 初 , 人 们对声调的认识依 然停留 在感 性认识 阶段。 直到刘 复用 浪 纹计研究声调 , 人们才 开始 真正了 解声 调的 实质。可 以说 , 用实验的方 法来研究 声调 , 开 创了汉 语声 调研究 的新 纪元。 本文追溯汉语声调实验研究不到百年的历 史 , 旨 在回顾前 辈 学者的心血与成果 , 展望声调实验研究的未来 。 一 汉语声调实验研究分期 截止到 2005 年 4 月 , 我 们检索 到 国内 汉语 声调 实验 研 究方面公开发表的论著共 205 篇 ( 部 ) , 其中包括 博硕士论 文 15 篇 , 专著 3 部。 ( 一些提及 声调实 验的教 材、 著 作、 论文 不 在统计之列 ) 分布如下 : 1924- 1936 年 : 11 1979- 1989 年 : 32
本文是江苏省教育厅社科基金项目 江淮方言声调的实验研究 ( 03S JB74008) 的阶段性成果。本文写作中丁琳师姐提供了部分资料 , 在 此表示感谢。
41
的单字调格局和双 字调模 式。轻声 的声 学研 究成为 这一 时 期研究的热点。林茂灿、 林焘、 曹剑芬、 杨顺安等从不同角 度 研究普通话 的 轻声 , 学 术 界对 轻 声的 声学 性 质逐 渐得 到 共 识。在知觉 研究方面 , 林 茂灿、 林焘、 杨 玉芳、 方 至等 做了 大 量工作。1989 年 , 实验语音 学 ( 高 等教育 出版 社 , 1989) 教 材出版 , 林茂灿撰写 的 声调 一 章 , 全面 总结 了声调 实验 研 究的成果。这一时期 , 言语工程学也 逐步发展起来 , 杨顺安、 李子殷、 黄泽镇、 赵春霞 等发 表了一 些声 调合 成和识 别方 面 的文章 , 反映了改革开放以后言语工程学方面 的最新成果。 第四阶 段是 1990 年 至今 , 为 汉语 声调 实验 研究 的繁 荣 期。汉语声 调研究的 各个 分支 声 学研 究、 知觉 研 究、 生 都得 到了 长足 发 理研究、 言语工程 学研 究、 言语 矫治等
1984- 2) 和 普通话四字组韵律变量的 处理规则 ( 中国社 科 院语言研究所语音研究报告 , 1998) 等论文。 石锋 ( 1994) 提出 声调 格局 和 声调 的声 学空 间 的 概 念。声调格局就是由一 种语言 ( 或方言 ) 中全 部单字 调所 构 成的格局。他还受声学元音图的启发 , 提出了 声调的声学 空 间的 概念。在 声调格 局中 , 每个 声调 所占 据的不 是一 条线 , 而是一个带状的声 学空间。 只要 一条声 调曲 线位于 这个 声 学空间中 , 符合这个声调的特征 就不会混同 于其他声调 。他 还做出了北京话和天津话的声调声学空间图。 廖荣蓉 苏州 话单字 调、 双字 调的实 验研 究 发表 后 , 语 言学界开始关注汉语方言声调的实验研 究 , 石 锋等发表的 用 实验方法研究汉语方言声调的论文 , 用科学实 验的手段建 立 起汉语各方言点的单字调格局和连读 变调模式。从 20 世 纪 90 年代后期开始 , 以南 开大学 和天津 师范大 学为中心 , 完 成 了一批用实验手段研究汉语方言声调的硕士论文。 2001 年 , 吴语声调的实验研究 ( 游汝杰等 , 复旦大学 出 版社 ) 出版 , 它采用先进的 CSL4300B 语图仪 , 对吴语 的 15 个 方言点进行系统研究 , 给出了每个点 的声调基 频参数和调 长 参数 , 并做出了单双字调的声调 曲线图。这是 国内首次用 语 图仪进行的整个方言片的大规模声调实 验研究 , 为我国进 行 大规模方言声调实验研究打下了基础。 同时 , 它的实验数 据 和研究方法对言语工程学也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朱晓农的博士论文 上海方言实验 录 2005 年出版 , 该书 在多 人多样本统计的基 础上 得出 上海话 的单 字调格 局和 双 字调 模式。更为 重 要的 是 , 该 书还 讨论 了 基频 归 一的 方 法 ( 详见下文 ) , 并提出了分域四度制等音系学的理 论模型。 如何把 声学实 验所得 的基频数 据转换 成符合 人耳听 感 的音高感知量 , 是用实验手段辅 助声调音系 研究的关键 。围 绕这一问题 , 国内外学者提出了 自己的解决 方案。频率和 音 高之间存在对 数关系 , 因 此刘 复用频 率的 对数画 音高 图 , 赵 元任用音乐唱名 或乐 谱名 描述声 调。沈炯 ( 1985) 在 一项 研 究中用 D 值模拟相 对音 高 : D= 5 log2F / F 0, 即 以赫 兹为 单 位的音高 F 对于 参考频率 F0 的级差。其中以 2 为对数的 底 数 , 表示 D 值与倍频程成正比 ; 常数 5 表示每差一 个倍频程 , D 值增减 5 。所得 D 值即为该频率值的相对音高。 传统的五度制标 调法符 合人 耳听感 , 具 有普 遍意 义 , 所 以如何把基频 数据 转 换为 五 度值 成为 学 者们 关注 的 焦点。 石锋 ( 1986) 在天津话声 调实验中采用 T 值法 , 用声调音域 变 量代替倍频 程常 数 2: T = 5( lgx - lgb) / ( lga- lgb) 。其 中 , a 为调域上限 , b 为调域下限 , x 为 a 和 b 之间的测量点 , 所得 T 值就 是 X 点五度值参 考标度。 T 值法后 来成 为国内 比较 通 行的转换公式。曹剑芬、 林茂灿等也 在各自的 研究中提出 自 己的换算公式 。据朱晓 农 ( 2004) 统计 , 五度制 转换主 要有 Z - score、 频域分数、 频域 比例、 对数 半音化、 对 数 Z - score, 对 数频域比例六种 方法。前 三种是 线性 的 , 后三种 是对 数的。 通过实验对比 , 朱先生认为对数 Z- score 法 最佳。究竟哪 一 种公式更为适用 , 还需要更多实践的检 验才能得出结论。 从声调实验研究发端到现在 , 为 音系学服 务的声调研 究
语文研究 2006 年第 1 期 ( 总第 98 期 )
汉语声调实验研究回望
宋益丹
( 南京师范大学 文学院 , 江苏 南京 210097)

要 : 文章把汉语声调实验研究分为开创 期、 积蓄期、 建设期和繁荣期等四个阶 段 , 并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绕声学研 究、 知觉 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