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产养殖池塘标准化改造建设规范

合集下载

鱼塘标准化整治方案

鱼塘标准化整治方案

鱼塘标准化整治方案1. 简介鱼塘是我国农村地区广泛存在的一种养殖形式,其发展对农村经济起到重要推动作用。

然而,在许多农村地区,鱼塘管理水平参差不齐,存在一些问题,如饲料不规范、水质污染、养殖技术落后等,这不仅影响了养殖效益,也对环境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为了提高鱼塘的管理水平,实现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需要进行鱼塘标准化整治。

本文将从饲料管理、水质监测、养殖技术等方面,提出一套鱼塘标准化整治方案。

2. 饲料管理饲料是鱼塘养殖的重要环节,合理的饲料管理能够提高养殖效益和水质质量。

鱼塘标准化整治的第一步是建立科学的饲料管理制度,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饲料配方:根据不同鱼种需求和生长阶段,制定科学合理的饲料配方,包括蛋白质、脂肪、维生素等成分的比例。

•饲养计划:制定饲养计划,确定每日喂养的次数和饲料量,避免过度投喂和浪费。

•饲料管理记录:建立饲料管理记录,记录每次投喂的饲料量、时间和观察到的鱼类生长情况,以便及时调整饲料管理策略。

3. 水质监测水质是鱼塘养殖过程中的关键因素之一,合理的水质管理能够提高鱼类的生长速度和养殖效益。

因此,鱼塘标准化整治中必须加强对水质的监测工作,建立科学的水质管理制度,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水质监测设备:购置水质监测设备,如PH计、溶解氧仪、水温计等,定期对鱼塘水质进行监测。

•水质参数设置:根据不同鱼种需要,设定适宜的水质参数范围,如PH值、溶解氧浓度、水温等。

•水质调控:根据监测结果,及时调控鱼塘水质,如调节PH值、增氧等,保持水质在适宜范围内。

4. 养殖技术鱼塘标准化整治还需要提升养殖技术,采取先进的养殖技术措施,以提高养殖效益和减少环境压力。

具体措施包括:•疾病防控:加强鱼类疾病的防控工作,建立健全的疫病检测和防治制度,及时处理疫情,避免疾病扩散。

•养殖密度控制:合理控制鱼塘的养殖密度,避免过度养殖造成鱼类竞争激烈、生长缓慢等问题。

•清洁管理:定期清洁鱼塘杂物、底泥等,保持鱼塘内的环境整洁,减少水质污染和疾病传播。

标准化水产养殖池塘建设改造技术措施

标准化水产养殖池塘建设改造技术措施

2011-13当前许多早年建设的水产养殖池塘,均面临着水域环境恶化、养殖设施老化、新技术应用滞后、养殖病害频发、质量安全隐患增多等一系列突出矛盾和问题。

通过实施标准化水产养殖池塘建设改造,对“散、小、杂、乱”的“插花式”水产养殖池塘进行统一规划和整理,增加投饵机、增氧机等养殖设施,建成设施完善、配套齐全、集中连片的标准化现代水产养殖基地,可提高单产,保证水产品质量,为促进渔业增产增效提供保障。

2009-2010年上杭县实施福建省标准化水产养殖池塘建设改造项目,建成标准化池塘近千亩。

现根据项目实施中的经验将我县标准化水产养殖池塘建设改造的方法总结如下:一、因地制宜,选择养殖场所利用荒山浸冬地建设连片50亩以上的池塘,每口池塘面积一般在3-20亩,或在集中连片50亩以上的池塘进行改造。

养殖场所要求交通便利;水源丰富,无污染,养殖水质符合无公害养殖用水标准;鱼池形状以长方形为宜,东西边长,南北边宽,长宽比一般为2-4∶1;鱼池周围不宜有高大的树木及建筑物,以免遮光、挡风及妨碍养殖操作。

二、清淤筑堤,改善养殖条件老池塘采取清淤措施,以改良底质条件,防止水质恶化,池塘平均深度不小于2m ,有效蓄水深度不小于1.5m 。

主塘埂面宽不小于2m ,支塘埂面宽不小于0.6m 。

护坡分为两类,一类是内坡四周采用砖石、水泥板(厚度5cm 以上)、水泥混凝土(厚度5cm 以上)、防渗膜(350g/m 2以上)等材料建成的,垂直高度不小于2m ;二类是夯实土坡或其他简易护坡。

每口池塘必须设有单独的注、排水道,要建好防逃设施,在进排水口建好闸门,用铁丝网或塑料网做好多层滤水网,防止鱼类外逃。

三、配套设施,增加养殖产量电力(三相)供给到塘头,每口鱼池配备相应的增氧、投饲等养殖设施。

成鱼池塘水深2-3m ,面积5-10亩,可配置叶轮式增氧机一台;面积10-20亩,可配置叶轮式增氧机二台。

苗种池塘水深1.5-2m ,面积3-5亩,可选择喷水式增氧机。

水产养殖池塘标准化改造建设规范

水产养殖池塘标准化改造建设规范

Q/BQGLJ 01-2017 水产养殖池塘标准化改造建设规范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水产养殖池塘标准化改造建设的目的和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淡水养殖池塘标准化建设。

2 目的
为进一步规范水产养殖池塘标准化改造,促进高效渔业发展。

3 要求
3.1 池塘集中连片300亩以上,交通便利、布局合理,形状规则。

3.2 池塘形状:因地制宜,一般为长方形,长宽比为3:2左右。

3.3 池塘面积:单个养殖塘面积一般10亩左右为宜,根据养殖品种需要,塘口可适当放大,但一般不超过30亩。

3.4 池埂宽度:主埂顶宽度不小于3米,支埂顶宽度不小于1.5米。

3.5 池埂坡度:埂内坡比1:1.5-3(砌石、水泥板护坡除外)。

3.6 池塘深度:平均塘深不低于2米,有效蓄水不低于1.5米,河蟹、虾类等品种养殖塘有效蓄水不低于1米,塘底淤泥厚度不超过0.2米。

3.7 池塘护坡:因地制宜,可使用聚乙烯网片护坡,也可采用石砌、垒石、水泥板等护坡。

3.8 管理用房:需建设管理用房的养殖区域,每间管理用房面积在15平方米以上,高度在
2.6米以上,生活、储物、饲料区分别隔开。

3.9 配套设施:进排水系统分开,道路、电力、养殖机械等配套设施完善,电力线路安全可靠。

3.10 环境要求:每50亩塘设置一个固体垃圾收集筒,集中收集后运出养殖区。

保持环境绿化、整洁,养殖区无杂草、杂物。

1。

标准化淡水养殖池塘建设技术规范

标准化淡水养殖池塘建设技术规范

般 池 塘 的坡 比 为 1: ( 1 . 5 ~3 ) ,若 池 病 传 播 。池 塘 的 一 侧 进 水 另一 侧 排 水 ,
便 于 养 殖 生 产 。 配 电 箱 要 符 合 野 外 安

塘 的 土 质 是 重 壤 土 或 粘 土 ,可 根 据 土 质 使 得 新 水 在 池塘 内有 较 长 的流 动 混 合 时 全 要 求 ,具 有 防水 、 防 潮 、 防 雷 击 等 性
状 况 及 护 坡 工 艺 适 当调 整 坡 比 ,池 塘 较 间 。
浅 时 坡 比可 以 为 1: ( 1 ~1 . 5 )。
能 。水 产 养 殖 场 配 电 箱 的数 量 一 般 按 照 ( 1 ) 进 水 渠 道 大 小 必 须 满 足 水 流 每 两 个 相 邻 的 池 塘 共 用 一 个配 电 箱 。
( 1 ) 池 塘 塘 埂 一 般 用 匀 质 土 筑 采 用 闸 板 控 制 水 流 排 放 ;拔 管 排 水 方 式 还 可 以 建 设 远 红 外 监 视 设 备 。 成 ,埂 顶 的 宽 度 应 满 足 拉 网 、交 通 等 需 易操 作 ,防 渗 漏 效 果 好 ,可 采 用 拔 管 方 要 ,主 塘 埂 宽 4 . 0 m ~5 . 0 m , 支 塘 埂 宽 式 进 行 控 制 。
① 水 泥 预 制 板 护 坡 是 一 种 常 见 的 池 井 一 般 采 用 闸 板 控 制 水 流 ,也 有 采 用 预 净 化 处 理 达 标 后 ,才 可 以 排 放 到 外 界 环 塘 护 坡 方 式 ,优 点 是 施 工 简 单 , 整 齐 美 埋 P VC拔 管 方 式 控 制 水 流 ,采 用 拔 管 方 境 中。
1 . 5 m~2 . 0 m间 。

淡水池塘养殖场规范化建设技术手册

淡水池塘养殖场规范化建设技术手册

淡水池塘养殖场规范化建设技术手册一、规划与选址1.1 规划设计在建设淡水池塘养殖场之前,首先要进行详细的规划设计工作。

规划设计不仅要考虑到池塘的布局和大小,还要考虑到周边环境、水源、通风等因素。

合理的规划设计能够提高养殖效率,减少池塘养殖场的建设和运营成本。

1.2 选址原则选址是池塘养殖场建设的关键环节。

选址应当考虑地势平坦、土壤肥沃、离水源近、通风良好等因素。

同时,要避免选择高风险区域,如易涝地带、地质不稳定区等。

选址的合理性直接影响到后期的养殖效果和经济效益。

二、池塘建设2.1 池塘布局池塘的布局应当合理,避免造成光照不足、通风不良等问题。

通常可采用长方形或正方形的布局,同时要考虑到周边设施的设置,如进出水口、排水口等。

2.2 池塘材料选择池塘可选择混凝土、塑料膜、红砖等材料建造。

不同材料有各自的优缺点,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材料进行建造。

2.3 池塘水源池塘的水源是保证养殖效果的关键,应当选择清洁、无污染的水源。

在没有清洁水源的情况下,需要对水源进行前期处理,确保水质符合养殖要求。

三、设施建设3.1 养殖池塘配套设施在池塘建设过程中,需要考虑到周边设施的设置,如水泵、进出水口、氧气增氧系统等。

这些设施能够提高池塘养殖的效率,减少疾病传播的风险。

3.2 养殖工具和设备除了池塘本身,还需要考虑到养殖工具和设备的配置。

常见的养殖工具包括网具、投饵器、投药器等。

合理配置养殖工具和设备能够提高养殖效率,减少人力投入。

四、管理与养护4.1 养殖管理养殖管理是淡水池塘养殖场规范化建设中至关重要的一环。

管理工作包括日常监测水质、定期投喂、疾病防控等。

合理的管理能够保证养殖效果,提高产出。

4.2 池塘养护池塘的养护工作包括定期清理池塘、修复破损设施、清理底泥等。

养护工作不仅能够延长池塘的使用寿命,还能够保证养殖效果的稳定。

五、食品安全与环保5.1 食品安全在养殖过程中,要注重食品安全。

选择优质饲料、合理投喂、定期检测水质等措施能够保证养殖产品的食品安全性。

池塘标准化改造参考标准

池塘标准化改造参考标准

池塘标准化改造参考标准池塘是农田灌溉和水生生物养殖的重要水源之一。

为了保护水源环境、提高水质和增加水产养殖产量,进行池塘标准化改造是必要的。

以下是参考标准,供参考。

1. 池塘设计和规划(a) 池塘的位置应选择在平坦地势,充足的阳光照射和通风良好的地方。

(b) 池塘应根据养殖需求合理规划大小、形状和深度。

养鱼池塘应具备渔业生产的基本条件。

(c) 养殖场周围应有合适的排水系统以及定期清理池塘脏水的设施。

2. 池塘建设材料(a) 池塘地基应采用坚实且耐久的材料,如混凝土。

(b) 池塘布设必须使用高质量的防渗膜,以保持池塘无渗漏。

(c) 池塘周围应有合适的围栏,pre防止动物入侵和保护水产养殖设施。

3. 池塘水质管理(a) 池塘水源应采用清洁的自然水或经过处理的水。

(b) 在池塘中添加适量的水草,以提高水质。

(c) 定期监测池塘水质,及时采取措施控制池塘水的酸碱度、氧气含量和溶解性氮磷含量。

4. 池塘养殖管理(a) 选择品种适应当地气候和水质条件的鱼类或水生生物进行养殖。

(b) 合理配置饲料,根据鱼类的需求来设定适当的喂养量和时间。

(c) 定期进行疫病防控和池塘清理,及时清除池塘底部的杂质。

5. 池塘环境保护(a) 禁止在池塘中倾倒废弃物或污染物。

(b) 定期清理池塘周边的杂草和垃圾,保持池塘周围的环境整洁。

(c) 合理利用池塘废水,如进行灌溉或回用,避免水的浪费。

通过池塘标准化改造,能够提高水产养殖的产量和质量,减少水资源的浪费和环境的污染,同时提升农田灌溉的效果。

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应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合理调整,以适应当地的气候条件和养殖需求。

池塘标准化改造是一项系统的工程,需要综合考虑池塘的设计、施工材料、水质管理、养殖管理和环境保护等多个环节。

下面将详细介绍这些内容。

首先,池塘的设计和规划是池塘标准化改造的基础。

池塘的位置应选择在平坦地势、光照充足且通风良好的地方,以确保水质的稳定和养殖环境的良好。

淡水养殖池塘规范化改造建设技术_四

淡水养殖池塘规范化改造建设技术_四

(1)压实法:是一种采用机械或人工夯压池塘表
层、增加土壤密实度来减少池塘渗漏的方法,有原状土
压实和翻松土压实两种。原状土压实主要用于砂壤土池
塘,在池塘成型后,先去除表面的碎石、杂草等杂物
后,通过机械或人工夯实的办法进行压实。翻松土压实
是将池塘底部和坡面的土层挖松耙碎后进行压实的一种
方法。土壤湿度是影响压实质量的一个重要因素,表4
专 家 讲 座 栏目编辑 赵永锋
淡水养殖池塘规范化改造建设技术(四)
徐 皓 1,2 刘兴国 1,2 吴 凡 1 (1.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渔业机械仪器研究所,上海 200092;2.国
家大宗淡水鱼类产业技术体系设施与工程岗位,上海 200092)
4.排水渠道 排水渠道是养殖场进排水系统的重 要部分。水产养殖场排水渠道的大小深浅要结合养殖场 的池塘面积、地形特点和水位高程等来确定。排水渠道 一般为明渠结构,也有采取水泥预制板护坡形式的。
成为重要的面源污染问题,引起了社会的关注,严重制
约了水产养殖业的发展。通过池塘改造建设人工湿地、
生态沟渠等生态化处理设施可以有效地净化处理养殖排
放水。
3.池塘防渗 池塘防渗是为了防止和减少鱼池渗
漏损失而实施的维护措施。池塘渗漏不仅增加了生产成
本,还可造成当地的水位上升,出现冷底地、泛酸地等
现象。常见的池塘防渗漏维护措施主要有以下几种:
养殖场排水渠道一般低于池底30厘米以上,排水渠 道同时作为排洪渠时,其横断面积应与最大洪水流量相 适应。
设计规划养殖场的进排水系统还应充分考虑场地的 具体地形条件,尽可能采取一级动力取水或排水,合理 利用地势条件设计进排水自流形式,降低养殖成本。
七、池塘的改造与维护 1.池塘维护的原则 鱼池经过多年的使用后池底 会出现淤积坍塌等现象,不能满足养殖生产需要,还有 的养殖池塘因布局结构不合理,无法满足养殖需要,就 必须对池塘进行改造。池塘改造的原则主要有以下几个 方面:

新时代水产养殖池塘标准化改造实施方案

新时代水产养殖池塘标准化改造实施方案
2.突出重点,分类实施。统筹兼顾自然条件、养殖池塘分布和水产品基地建设的需要,针对不同的养殖区域、 养殖类型、养殖模式因地制宜采取适宜的改造模式。实行以点带面,分类指导,全面推进,示范集成一批养殖尾水 有效处理或循环利用的养殖基地,提高科学性、规范性。
3.完善机制,长效管理。鼓励以乡镇(街道)、村集体组织为实施单位,整体推进池塘标准化改造。充分发挥 科
(二)基本原则
1.规划引领,合理布局。根据《市水域滩涂养殖规划(2018-2030)》内容,明确功能定位,区域协调推进。改 造既尊重养殖主体的相关需求和改造意愿,又符合池塘养殖生产的要求,同时加强与国土空间、环境保护、防洪排 涝等规划衔接,契合区域自然生态及水系格局。严禁新增占用耕地建设水产养殖生产设施,严禁新增占用永久基本 农田建设水产养殖附属设施。
研机构的力量,加强技术支撑,提高池塘标准化改造技术水平。建立健全长效机制,探索第三方建设及运营维 护尾水处理设施,推进池塘养殖尾水规范化处理。
(三)工作目标
到2025年底,完成全市88903亩池塘标准化改造,实现池塘养殖产能稳步提升,尾水排放稳定达标,水产品有 效供给,渔区生态环境进一步改善。
二、实施内容
(一)池塘改造标准
1.改造基础设施。按照“池域整齐、深度适宜、灌排配套、设施先进、功能完善”的要求,实施清淤浚深、固基护 坡等池塘改造工程,提升池塘养殖产能。开展水电路涵洞闸等基础设施建设,优化完善进、排水系统,鼓励采用生 态护坡、网片护坡等形式,改善池塘养殖条件。
2.完善配套设施。养殖池塘结合生产实际配置增氧、投饲、防逃等设施设备,鼓励和支持“互联网+管理”,支持 安装水质在线监测监控系统,提升池塘养殖智能化装备水平。
标准化改造工程全面有力实施。

渔业养殖池塘标准化实施方案

渔业养殖池塘标准化实施方案

渔业养殖池塘标准化实施方案
一、概述
渔业养殖池塘标准化实施方案旨在规范和统一渔业养殖池塘的建设和管理,提高养殖效益,同时保护环境和生态资源。

本方案从选址、建设、管理、技术支持等方面,提供具体的实施指导。

二、选址
1. 选择地理位置适宜的区域,避免水源短缺和地质灾害风险。

2. 确保池塘充足的阳光照射和适宜的土壤条件。

3. 保证充足的供水源和排水系统。

三、建设
1. 根据养殖目标和规模确定池塘的尺寸和数量。

2. 按照规定的标准和要求,进行土地平整和挖掘。

3. 池塘的堤岸和堤坝应按照规范进行修筑。

4. 设置必要的进出水口,确保水体的流动和循环。

5. 配备必要的设施,如输水管道、氧气供应系统等。

四、管理
1. 制定细致的养殖管理计划,包括饲料管理、水质管理、防疫措施等。

2. 定期监测水质指标,确保水质符合要求。

3. 配备专业人员进行日常管理和养殖技术支持。

4. 建立健全的记录系统,追踪养殖过程中的关键数据。

五、技术支持
1. 提供养殖技术培训和指导,提高养殖人员的专业水平。

2. 设立技术支持热线,及时回答养殖者的问题和解决技术难题。

3. 进行养殖示范和示教,推广先进的养殖技术和管理经验。

六、总结
渔业养殖池塘标准化实施方案通过规范化建设和管理,提高了渔业养殖的效益和经济效益,并有助于保护环境和生态资源。

希望此方案能够被广泛采用,并不断完善和提升。

水产养殖池塘标准化改造实施方案

水产养殖池塘标准化改造实施方案

水产养殖池塘标准化改造实施方案一、背景分析:水产养殖业是我国传统的重要农业领域,在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需求和提高农业效益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

然而,传统的水产养殖方式存在一些问题,如水质污染、病害发生率高等,导致养殖效果不理想。

为了提高水产养殖的质量和效益,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进行标准化改造。

二、目标确定:通过标准化改造,使水产养殖池塘达到良好的环境条件,提高养殖效果和产品质量,降低病害发生率,提高农业生产效益。

三、实施步骤:1. 水质改造:通过建设生态滤池、增加水流量等措施,改善池塘的水质环境。

保持水质清洁、稳定,提高水质的透明度和溶解氧含量,防止水体富营养化。

2. 池塘维修和管理:对现有池塘进行维修,修补漏洞,保证池塘的完整性和稳定性。

定期清理池塘底泥和底面杂物,保持水体的通透性和排水能力。

3. 养殖设备更新:更新养殖设备,如增加水泵、增氧设备,提供充足的氧气供应,改善养殖环境,促进水质循环和养殖效果的提高。

4. 防控病害:建立科学的养殖管理制度,加强病虫害的预防和控制。

加强对病害的监测和预警,及时采取措施,防止病害扩散和传播。

5. 种苗质量管理:加强种苗的选育和质量控制,选择抗病虫害、适应环境的优良品种,确保种苗的健康状况和养殖的可持续发展。

6. 便捷设施建设:建设养殖场的便捷设施,如供水管道,养殖物资的存储和保管设施,提高生产的效率和便利性。

7. 科学养殖管理:制定科学合理的养殖计划,包括饲料管理、养殖密度、定期养殖周期的调整等,避免资源的浪费和环境污染。

四、预期效果:1. 水质改善,降低水质污染和病害发生的风险,提高水产养殖的产出和品质。

2. 养殖环境稳定,减少自然灾害和其他因素对养殖的影响。

3. 提高养殖效益,降低资源浪费,提高农业生产的经济效益。

4. 促进水产养殖行业的可持续发展,推动农业现代化进程。

五、实施方案:1. 制定详细的改造计划和时间表,明确责任人和实施步骤。

2. 加强宣传和培训,提高养殖人员的技术水平和管理能力。

水产养殖标准化改造实施方案

水产养殖标准化改造实施方案

水产养殖标准化改造实施方案一、背景和目标水产养殖行业在我国经济发展中具有重要地位,然而,由于长期以来产业发展不规范,存在水质污染、养殖环境恶化、养殖技术落后等问题。

为了提高水产养殖行业的发展水平,推动其健康、可持续发展,需要进行标准化改造。

本实施方案旨在制定一整套水产养殖标准化改造方案,以规范养殖环境、改善水质条件、提高养殖技术,促进水产养殖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二、改造内容1. 养殖环境改造2. 水质治理与改善3. 养殖设施改善4. 养殖管理标准化5. 技术培训与推广三、改造方法与措施1. 养殖环境改造:a. 制定养殖场地选择标准,要求远离污染源及非养殖用地;b. 规划养殖区划,合理布置养殖场地,避免过密养殖;c. 推行固定养殖,建立规范化养殖场;d. 定期清理污泥、清洗养殖网箱,减少底泥堆积。

2. 水质治理与改善:a. 制定水质标准,加强水体监测与评估;b. 推广水质净化技术,如活性炭过滤、生物降解等;c. 加大治理污染源力度,减少养殖废水排放;d. 引入水产养殖循环系统,提高水质利用率。

3. 养殖设施改善:a. 质量标准化:制定养殖设施的设计、安装、使用标准;b. 设备更新:鼓励养殖户更新设备,采用节能、环保的养殖设备;c. 定期维护:建立养殖设施维护制度,定期检查设备状况。

4. 养殖管理标准化:a. 制定养殖管理规范,包括饲养、疫病防控、清洁消毒等;b. 建立养殖记录系统,记录养殖过程中的关键数据;c. 提供养殖技术咨询,指导养殖户合理组织生产。

5. 技术培训与推广:a. 开展水产养殖技术培训班,提高养殖户的技术水平;b. 成立水产养殖技术推广中心,推广先进的养殖技术。

四、实施步骤1. 制定改造方案,包括详细的实施步骤和时间计划;2. 成立项目管理组,负责改造方案的执行和监督;3. 开展养殖环境调查,评估改造需求;4. 制定养殖标准和技术规范;5. 开展水质治理与改善工作,推进养殖环境改造;6. 完善养殖设施,更新设备;7. 建立养殖管理规范,加强技术培训与推广;8. 监测和评估改造效果,及时调整措施;9. 形成改造经验和示范案例,推广复制。

标准化鱼塘实施方案

标准化鱼塘实施方案

标准化鱼塘实施方案一、鱼塘选址。

1. 选址原则。

鱼塘选址应选择水源充足、水质优良、水流稳定的地方,避免选择河流污染源、水质差的地段。

同时,应避免选择地势低洼易涝、水源枯竭的地方。

二、鱼塘设计。

1. 设计原则。

鱼塘设计应根据当地的水域环境、气候条件等因素,科学合理地确定鱼塘的形状、大小、深度等参数。

同时,应考虑到养殖鱼种的特点,合理配置鱼塘的养殖密度,确保鱼塘的养殖效益。

三、鱼塘建设。

1. 建设原则。

鱼塘建设应严格按照设计方案进行,保证鱼塘的堤坝、进水口、排水口等设施的合理性和完整性。

同时,应采用优质的防渗材料,确保鱼塘的防渗效果。

在建设过程中,应严格遵守环保法规,防止对周边环境造成污染。

四、鱼塘管理。

1. 管理原则。

鱼塘管理应根据养殖鱼种的特点,科学合理地进行投喂、通水、换水等管理措施。

同时,应定期对鱼塘进行检查,及时发现并解决鱼病、水质问题等。

五、鱼塘维护。

1. 维护原则。

鱼塘维护应定期对鱼塘设施进行检修、加固,保证鱼塘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同时,应加强对鱼塘周边环境的保护,防止因为环境污染导致鱼塘水质下降。

六、鱼塘风险防范。

1. 风险防范原则。

鱼塘实施过程中,应加强对自然灾害、疫病、水质污染等风险因素的防范。

建立健全的应急预案,一旦发生意外情况能够及时有效地进行处置。

七、鱼塘效益评估。

1. 效益评估原则。

鱼塘实施后,应定期对鱼塘的养殖效益进行评估,分析鱼塘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等方面,为进一步优化鱼塘管理提供参考依据。

总之,标准化鱼塘实施方案的制定对于提高水产养殖效益、改善水域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只有严格按照科学的实施方案进行,才能够确保鱼塘的安全、稳定、高效运行。

希望本文提出的鱼塘实施方案能够为相关从业者提供一定的参考和指导。

池塘标准化改造参考标准

池塘标准化改造参考标准

池塘标准化改造参考标准1、池塘标准(1)分布标准标准化建设的池塘满足交通便利、布局合理、形状规则、进排水方便的基本要求。

(2)面积标准池塘形状因地制宜,一般为长方形,长宽比约(2〜4:1), 长宽比较大的池塘,水流状态较好,生产操作方便,不容易产生水流交换死角和死区,方便养殖管理。

根据养殖品种不同,池塘面积适当变动,一般成鱼养殖池塘面积建议10-20 亩/个,鱼苗、鱼种培育池塘面积建议1-5亩/个,小龙虾、河蟹、甲鱼池塘面积10-30亩/个,单个池塘面积一般不超过30亩。

(3)深度标准成鱼池(亲鱼池)平均池塘深度不低于2. 5米,有效蓄水深度不低于2米,鱼种池平均池塘深度不低于2米,有效蓄水深度不低于L5米,鱼苗池平均池塘深度不低于1.5米, 有效蓄水深度不低于1.2米,河蟹、小龙虾、甲鱼等特种品种养殖池塘深度不低于1.5米,有效蓄水深度不低于1.2米, 池度顶面一般高出池中水面0. 3米。

(4)池底标准池底平坦,为方便排水、水体交换和捕捞,建议池底适当倾斜,在池塘长度方向,从进水口向排水口倾斜形成一定坡比,排水口处为鱼池最深处;在池塘宽度方向,两侧向池中心倾斜,从四周向池中央有一个渐深的坡度,便于排水和捕捞。

池底定期浚深,维持平均淤泥厚度不超过0.3米。

2、池境标准(1)顶面标准池壤介于池塘中间,对各个池塘进行隔离。

池填顶面总体要求整齐、平坦、统一,顶面宽度根据功能不同宽度标准不同,一般连接各个塘口的池塘主干道,主要用于货物流通的池壤,顶面宽度3-4m,硬质化,条件许可建议铺设水泥或柏油,方便车辆通行、养殖设施转运等;用于日常巡查、拉网操作的支填顶面,建议宽度『2米,铺设碎石或根据养殖需要栽种草饲,满足生产基本需求。

(2)埃坡标准池埃坡比:为方便拉网操作,结合池塘土质、深度、养殖品种及养殖方式等,池填坡比一般为1:(1.5〜3)。

虾、蟹、甲鱼等水位较浅的特种品种养殖池塘,采用水泥或砖头护坡的,坡比以1: (1~2)为宜。

中国水科院发布的《淡水池塘养殖场规范化建设技术手册》.

中国水科院发布的《淡水池塘养殖场规范化建设技术手册》.

中国水科院发布的《淡水池塘养殖场规范化建设技术手册》最近,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发布了《淡水池塘养殖场规范化建设技术手册》,为了方便更多的朋友能看到这么权威的东西,我把它发在论坛里面,希望大家看了能有所收获。

本来说通过邮件分别发给大家的,那样看起来更方便。

但是我发了几个之后觉得太慢了,发一封邮件要将一分钟左右,所以我就自己整理整理发在论坛里面,希望大家体谅!一、系统模式根据水产养殖场的规划目的、要求、规模、生产特点、投资大小、管理水平以及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等,养殖场的建设可分为经济型池塘养殖模式、标准化池塘养殖模式、生态节水型池塘养殖模式、循环水池塘养殖模式等四种类型。

具体应用时,可以根据养殖场具体情况,因地制宜,在满足养殖规范规程和相关标准的基础上,对相关模式具体内容作适度调整。

1.经济型池塘养殖模式经济型池塘养殖模式是指具备符合无公害养殖要求设施设备条件的池塘养殖模式,具有“经济、灵活”的特点。

经济型池塘养殖模式是目前池塘养殖生产所必须达到的基本模式要求,须具备以下要求:养殖场有独立的进排水系统,池塘符合生产要求,水源水质符合《无公害食品淡水养殖用水要求(NY 5051)》养殖场有保障正常生产运行的水电、通讯、道路、办公值班等基础条件,养殖场配备生产所需要的增氧、投饲、运输等设备,养殖生产管理符合无公害水产品生产要求等。

经济型池塘养殖模式适合于规模较小的水产养殖场,或经济欠发达地区的池塘改造建设和管理需要。

2.标准化池塘养殖模式标准化池塘养殖模式是根据国家或地方制定的“池塘标准化建设规范”进行改造建设的池塘养殖模式,其特点为“系统完备、设施设备配套齐全,管理规范”。

标准化池塘养殖场应包括标准化的池塘、道路、供水、供电、办公等基础设施,还有配套完备的生产设备,养殖用水要达到渔业水质标准(GB 11607),养殖排放水达到淡水池塘养殖水排放要求(SC/T9101)。

标准化池塘养殖模式应有规范化的管理方式,有苗种、饲料、肥料、鱼药、化学品等养殖投入品管理制度,和养殖技术、计划、人员、设备设施、质量销售等生产管理制度。

养殖池塘标准化建设方案

养殖池塘标准化建设方案

养殖池塘标准化建设方案养殖池塘标准化建设方案是为了提高养殖效率、改善水质环境、降低疾病发生率和提高养殖品质的一种重要措施。

下面,本文将为您提供养殖池塘标准化建设方案的详细内容。

1. 池塘选址在选择养殖池塘的位置时,应尽量避免选取陡坡、不便于修建的地形和流域集水区的下游。

选址时还应注意离居民区、工业区等污染源距离要适科,并且选在地势较高的地区,避免涝水袭来。

同时,还可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如遥感技术和GIS技术,制定科学合理的选址方案。

2. 池塘规划在建设池塘时,需要进行规划,以合理布局池塘、路网和土地利用,以减少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和充分利用存在的土地资源。

规划时应注意池塘面积、池塘数量、池底和池堤的坡度、水位控制及治理设施等方面。

3. 池塘设计在设计池塘时,应充分考虑对水体的控制和治理,避免水体受到污染等问题。

设计时要注意池底的排水系统和防渗措施,保证水体不受到外部污染的侵害,并且利用水平面独特的地理环境,设立人工湿地来增加水的净化力。

4. 池塘建设在建设池塘时,要注意水体存量、污染预防、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

建设时应在其周边栽植绿植,并且在池塘底部进行环境修复,利用其他办法来减少对水质的影响,如可以通过设立蓝藻、水藻等来促进水中藻类多样性。

5. 池塘管理在管理池塘时,要始终保持池塘水质不受粪便、饲料残留物和浮游生物的污染。

为了保证池塘的水质,要进行灌溉水、雨水和有机废物的检测,同时可利用现代化的技术手段实现远程监控,提高水质管理的效率性和准确性。

6. 池塘的加工与利用在池塘加工和利用时,应根据池塘的不同特性,结合当地市场需求和消费习惯,适当调整市场供应的结构和比例。

在池塘的加工和利用过程中,还应注意对水体的保护,避免污染。

总而言之,养殖池塘标准化建设方案,要做到既节约土地资源、显著提高养殖效益,又能够保护生态环境、提高水质及保障人畜健康。

只要我们人人努力,积极倡导标准化的养殖方式,就能实现生态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水产养殖池塘标准化改造实施方案

水产养殖池塘标准化改造实施方案

水产养殖池塘标准化改造实施方案(202X—202*)为落实**要求,统筹推动生态渔业建设和水环境治理,促进我市池塘养殖尾水达标排放,推进现代渔业高质量发展, 根据**要求,结合我市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工作目标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围绕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对优质水产品和优美水域生态环境需求的目标,按照“空间布局合理、规模集中连片、水系及设施配套、尾水处理规范”要求,重点对连片100亩以上的池塘及单体养殖50亩以上的池塘实施标准化改造,进一步提高池塘养殖综合生产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到202*年底,全面完成省、市下达的3983亩池塘标准化改造任务,实现池塘养殖产能稳步提升,尾水排放稳定达标,水产品有效供给,渔区生态环境进一步改善。

二、重点任务(一)严格落实养殖水域规划。

锁定《XX市养殖水域滩涂规划(2018—2030)》明确的禁养区、限养区和养殖区,推进养殖水域分区管理。

禁养区内已退出区域严禁出现复养; 限养区内原则上停止新建、扩建水产养殖项目,现有养殖生产单位,根据水环境承载力,限定养殖面积、种类、数量和规模,限期进行养殖环境改造提升,实施清洁生产;养殖区内统筹考虑水域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及水产养殖现状,加快现有水产养殖场(户)的规范整治,建设一批绿色高质高效示范基地。

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政策,严禁在永久基本农田上挖池养殖,严禁新增占用永久基本农田建设水产养殖设施。

严格控制新增水产养殖设施使用一般耕地,确需使用的, 应经批准后实施,并在本镇区域内落实耕地“进出平衡”。

各地对原在永久基本农田中的池塘,应逐步引导退塘还耕。

(二)实施池塘标准化改造。

各地在摸清池塘所在区域、养殖主体、养殖面积、进排水方式、养殖模式等情况的基础上,建立详细的养殖池塘电子档案。

按照“整体规划、分步实施”原则,将年度改造任务落实到村、具体到塘口,并分类制订“一场一策”、“一户一策”池塘改造任务清单,精心组织,有序推进池塘标准化改造和养殖尾水治理工作(具体工作任务见附件)。

规范整治鱼塘建设方案

规范整治鱼塘建设方案

规范整治鱼塘建设方案背景中国是一个渔业大国,渔业资源丰富。

鱼塘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是农村基础设施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然而,在一些地方,由于缺乏相关规划和管理,鱼塘建设不规范,存在诸多问题。

为加强鱼塘建设和管理,提高渔业效益,需要有规范整治鱼塘建设方案。

目的本文旨在规范整治鱼塘建设,使其在经济效益和环境保护方面都能得到最大化的发挥。

鱼塘建设标准为确保鱼塘建设质量,需要严格按照以下标准进行建设:1. 土地利用规划要求鱼塘建设应符合当地土地利用规划的要求。

在农田基本农田和生态保护区等区域不得建设鱼塘。

建设鱼塘后,应及时办理土地所有权和承包权手续。

2. 建设规划要求鱼塘建设应按照规划图纸严格执行,包括塘堤、塘坝、泄洪闸、泵站、滤池等设施的建设。

塘坝、滤池等设施应根据当地的地形特点合理选址。

在建设过程中,需要注意土质、水源、排水和土地平整等问题。

3. 设施建设要求(1)塘堤、塘坝、泄洪闸应严格按照标准施工,确保建设质量。

(2)滤池应选用优质材料制作,以保证滤池的过滤功能。

(3)泵站的选址应考虑泵站对周围环境的影响,防止因泵站建设对人畜生产和生活带来威胁。

4. 生产经营要求(1)选用适合当地水域的鱼种。

在选用鱼种的同时,要考虑鱼的习性和生长习惯。

(2)饲料选用优质饲料,严格按照饲料量和饲料种类进行管理,并确保供水和供氧的充足。

5. 环境保护要求(1)建设鱼塘前,应根据环境影响评价结果确定建设方案。

(2)在鱼塘建设过程中,要合理利用资源,防止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

(3)鱼塘建设完成后,应加强对鱼塘周边环境的保护,防止鱼池周围的生态系统被破坏。

建设管理要求1. 建设前审批建设鱼塘前,应进行环境影响评价。

未经环境影响评价批准,不得建设鱼塘。

2. 建设中管理在鱼塘建设过程中,应加强对工程质量和施工安全的监督管理,做好防汛工作,确保建设按照规划和标准进行。

3. 建设后管理鱼塘建设完成后,应进行验收评估。

对于不符合相关标准的,必须进行整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Q/BQGLJ 01-2017 水产养殖池塘标准化改造建设规范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水产养殖池塘标准化改造建设的目的和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淡水养殖池塘标准化建设。

2 目的
为进一步规范水产养殖池塘标准化改造,促进高效渔业发展。

3 要求
3.1 池塘集中连片300亩以上,交通便利、布局合理,形状规则。

3.2 池塘形状:因地制宜,一般为长方形,长宽比为3:2左右。

3.3 池塘面积:单个养殖塘面积一般10亩左右为宜,根据养殖品种需要,塘口可适当放大,但一般不超过30亩。

3.4 池埂宽度:主埂顶宽度不小于3米,支埂顶宽度不小于1.5米。

3.5 池埂坡度:埂内坡比1:1.5-3(砌石、水泥板护坡除外)。

3.6 池塘深度:平均塘深不低于2米,有效蓄水不低于1.5米,河蟹、虾类等品种养殖塘有效蓄水不低于1米,塘底淤泥厚度不超过0.2米。

3.7 池塘护坡:因地制宜,可使用聚乙烯网片护坡,也可采用石砌、垒石、水泥板等护坡。

3.8 管理用房:需建设管理用房的养殖区域,每间管理用房面积在15平方米以上,高度在
2.6米以上,生活、储物、饲料区分别隔开。

3.9 配套设施:进排水系统分开,道路、电力、养殖机械等配套设施完善,电力线路安全可靠。

3.10 环境要求:每50亩塘设置一个固体垃圾收集筒,集中收集后运出养殖区。

保持环境绿化、整洁,养殖区无杂草、杂物。

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