溶液的形成及溶解度复习课共17页文档

合集下载

九年级化学第九单元《溶液》复习课件

九年级化学第九单元《溶液》复习课件

练一练
• 化学源于生活,生活中蕴含着许多化学知识。 • (1)医用葡萄糖注射液中的溶剂是____蒸馏水______。
• (2)炒菜时锅里的油不慎着火,可用锅盖盖灭。其灭火原理是____
隔绝氧气________________。 • (3)用加了洗涤剂的水清洗油腻的餐具,是利用洗涤剂的___Βιβλιοθήκη ____(填“乳化”或“溶解”)功能。
3.在20℃时,NaCl的溶解度是36克.在20℃时,把20克NaCl 投人到50克水中充 分溶解后,下列有关说法中,不正确的 是( ) A
A.制成了70克饱和溶液 C. 有18克NaCl发生溶解 D.还剩余2克固体NaCl(未溶解) 4.生活中的下列现象不能说明气体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 小的是( C ) A.烧开水时,沸腾前有气泡冒 出. B.喝下汽水时感到有气体冲到鼻腔. C.揭开啤酒瓶盖,有大量气泡冒出 . B.制成了68克饱和溶液
③ ⑧ ⑨ 下列关于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____________ ①溶液一定是无色透明的 ②溶质一定是固体 ③溶液中各部分的密度相同 ④75%的医用酒精消毒液,溶剂是酒精 ⑤任何条件下溶液都是稳定的 ⑥溶液中的溶剂一定是水 ⑦两种液体互溶时,量少的一种一定是溶质 ⑧在溶液里进行的化学反应速度较快 ⑨食物里的养料经消化变成溶液后才能吸收 ⑩将mg氯化钠放入ng水中,形成的溶液质量 为(m+n)g
对于不同溶质来说,浓溶液不一 定是饱和溶液,稀溶液也不一定是不 饱和溶液。
但是对于同一温度、同一溶质来 说,饱和溶液比不饱和溶液
浓。
知识回顾
2、相互转化 一般规律: 不饱和溶液
记准
降温、蒸发溶剂、加溶质 升温、加溶剂
饱和溶液
特殊溶质:Ca(OH)2 升温、蒸发溶剂、加溶质 不饱和溶液 饱和溶液 降温、加溶剂

中考化学总复习教案溶液的形成及溶解度

中考化学总复习教案溶液的形成及溶解度

中考化学总复习教案——溶液的形成及溶解度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溶液的概念,掌握溶液的形成过程。

2. 使学生了解溶解度的概念,能够运用溶解度曲线分析溶液的组成。

3. 培养学生运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溶液的形成(1)概念: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中,形成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

(2)种类:均一性溶液、非均一性溶液。

2. 溶解度(1)概念:在一定温度下,某固体溶质在100g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所溶解的溶质质量。

(2)溶解度曲线:表示在不同温度下,物质的溶解度变化情况。

3. 溶液的组成分析(1)利用溶解度曲线判断溶液的组成。

(2)运用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转化关系分析溶液的成分。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溶液的形成过程,溶解度的概念及应用。

2. 教学难点:溶解度曲线的解读,溶液组成分析。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溶液的形成及溶解度。

2. 利用实验、动画等多媒体教学资源,增强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

3. 开展小组讨论,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思考溶液的概念。

2. 新课导入:讲解溶液的形成过程,介绍溶液的种类。

3. 知识讲解:讲解溶解度的概念,引导学生理解溶解度曲线的意义。

4. 案例分析:利用溶解度曲线分析实际问题,如判断溶液的组成。

5. 课堂练习:设计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6. 总结与反思:对本节课内容进行总结,引导学生思考溶液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7. 课后作业:布置适量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价:1. 评价学生对溶液的概念、种类以及形成过程的掌握程度。

2. 评价学生对溶解度的理解,能否运用溶解度曲线分析问题。

3. 评价学生在实际问题中运用化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七、教学反馈:1. 课堂练习的完成情况,学生对溶液组成分析的准确性。

2. 学生对溶解度曲线解读的熟练程度。

3. 学生对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以及对知识点的巩固程度。

中考化学总复习 溶液的组成及溶解度课件

中考化学总复习 溶液的组成及溶解度课件

定义
一些溶质溶解于水后,整个过 吸热
程中溶液温度降低
一些溶质溶解于水后,整个过 放热
程中溶液温度升高
热现 象不 明显
多数溶解于水后,整个过程中 溶液温度不变
举例 硝酸铵 氢氧化 钠
氯化钠
温馨提示: 物质溶解在水中有两种过程。一是溶质的分子或 离子向水分子中扩散的过程,这一过程吸收热量。二 是溶质的分子或离子和水分子结合成水合分子或水合 离子的过程,这一过程放出热量。如果扩散过程吸收 的热量大于水合过程放出的热量,溶液的温度降低, 反之溶液温度升高,如果吸热和放热量大致相等,则 溶液温度没有明显的变化。
饱和溶液与不饱和 浓溶液与稀溶液
溶液
溶液是否饱和取决 溶液浓与稀取决
区 含义不 于溶质在一定温 于溶质在一定量
别同
度、一定量溶剂里 的溶液里含量的
是否达到最大限度 多少
温度影 受温度影响,必须
与温度无关

指明温度
关 ①溶液的饱和与不饱和与溶液的浓和稀没有必然的 系 关系②饱和溶液不一定是浓溶液,不饱和溶液不一
2.溶液与浊液
项目
分散 溶解性
在水里 的物质
状态
溶液 溶
固、液、气
分散在水里的粒子 分子或离子
现象
透明且均一
悬浊液 不溶

许多分子 的集合体 浑浊、不 均一
乳浊液 不溶

许多分子 的集合体 浑浊、不 均一
久置现象 应用 相同点
不变(稳定) 沉淀
动植物摄 取营养一 可湿性 定通过溶 粉剂农 液才能吸 药 收 都是混合物
2.溶解度曲线表示的意义(如下图所示) 意义
图例
曲线上的点表示该点对应温度下的 溶解度 点

人教版新课标中考化学总复习-溶液的形成溶解度课件

人教版新课标中考化学总复习-溶液的形成溶解度课件

B.用汽油洗去沾在衣服上的油渍


C.用白醋洗去水壶中的水垢(水垢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和氢氧化镁)


D.用纯碱溶液洗去铁制品表面的铁锈


[答案] D
[解析]洗洁精具有乳化功能,可以去除餐具上的油污,A正确;汽油能溶解油污,可
以洗去沾在衣服上的油渍,B正确;白醋中的醋酸能将水垢中的碳酸钙、氢氧化
镁转化为可溶性的钙、镁化合物,从而除去水垢,C正确;纯碱是碳酸钠,碳酸钠
的是 ( )
[解析]蔗糖溶于水能形成均一、

A.蔗糖





C.面粉


B.粉笔 D.植物
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粉笔灰、 面粉、植物油都不溶于水,与水 混合形成的是不均一、不稳定 的混合物。




梳 考向二 溶解时的吸放热现象

2.将下列物质放入水中,能使液体温度明显降低的是 ( D )
A.CaO


①X为NaCl固体,试管中无晶体析出,硝酸钾溶液仍是饱和溶液
热 点
②X为NaOH固体,试管中无晶体析出,硝酸钾

溶液仍是饱和溶液

③X为NH4NO3晶体,试管中有晶体析出,硝酸
钾溶液仍是饱和溶液
④X为浓硫酸,试管中无晶体析出,硝酸钾溶液
为不饱和溶液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图③3-④2

随温度升高而减小,故B错误;a点在X的溶解度曲线之上,在Y的溶解度曲线之下,
题 热
故a点表示t1 ℃时X的饱和溶液、Y的不饱和溶液,故C错误;Y的溶解度随温度降

中考化学总复习第9单元溶液溶液的形成与溶解度

中考化学总复习第9单元溶液溶液的形成与溶解度

12/9/2021
第二十二页,共四十一页。
12/9/2021
第二十三页,共四十一页。
一、单项选择题
1.(2016年上海,★☆☆)放入水中不能形成溶液的物质是(
)A
A.花生油
B.食盐 C.白糖
D.白酒(báijiǔ)
2.(2016年江西,★☆☆)下列可以作为溶质的是( )
D
A.只有固体
B.只有液体
C.只有气体
D.固体、液体或气体
12/9/2021
第二十四页,共四十一页。
3.(2016年重庆,★★☆)下列物质中,属于溶液的是( )
A
A.苏打水
B.冰水
C.石灰乳
D.液氧
4.(2016年威海,★★☆)溶液是一种重要的混合物。下列有关溶液的说法正确
(zhèngquè)的是(
)
A.溶液具有均一性B和稳定性,因为溶液中的各种粒子保持静止不动
(3)组成(zǔ chénɡ)
注意:①均一、稳定的液体并不一定是溶液,如水、酒精等;②溶液不一定都是无色的, 如硫酸铜溶液为蓝色,氯化亚铁溶液为浅绿色,氯化铁溶液为黄色;③溶质可以是固体, 也可以是液体或气体;水是最常用
12/9/2021
第五页,共四十一页。
的溶剂,汽油(qìyóu)、酒精等也可以做溶剂;④溶液质量=溶质质量+溶剂质量,但: 溶液体积≠溶质体积+溶剂体积。
c.状态:饱和状态 d.单位:常用单位为克(g)气体的溶解度
12/9/2021
第十五页,共四十一页。
(3)气体物质的溶解度 ①定义:压强为101kPa和一定温度时,溶解在1体积(tǐjī) 水中达到饱和状态时的气体体积。
②气态物质溶解度的影响因素

中考化学总复习第一部分第九单元溶液第16讲溶液的形成及溶解度课件新人教版

中考化学总复习第一部分第九单元溶液第16讲溶液的形成及溶解度课件新人教版

2.乳化 (1)乳浊液: 小液滴 分散到液体里形成的混合物。 (2)乳化现象:洗涤剂能将大的油滴分散成无数 细小的油滴 ,
使其不再聚集成大油滴,从而使形成的乳浊液稳定性增强,不易分层的 现象。 (3)物质除污的方法和原理(溶解、乳化及化学反应)
方法 溶解 原理 利用溶解原理,使污垢溶于某些溶剂中,从而去 除 污垢 利用乳化原理,使乳化剂作用于污垢,发生乳化 现象,从而去除污垢 利用化学反应,使污垢与某些物质反应,从而去 除 污垢 举例 用汽油去除衣物上的油渍 用清洁剂去除衣物、餐具上 的油污
一般称为
8.溶解度曲线:在溶解度曲线中,横坐标表示
温度
,纵坐标表
示 溶解度 。曲线上的任意一点表示 该物质在某一温度时的溶解度 。 通过溶解度曲线,我们还可以获得以下信息: (1) 同一物质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 (2) 不同物质在同一温度时的溶解度 ; ; KNO3 ;
(3)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变化的情况: ①大多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如: ②少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很小,如:
不再减少 ,那么该溶液是
,那么该溶液是这种溶质的不饱和
(2)若溶液中没有固体溶质存在时,向溶液中加入少量相应溶质,若 固体
不再溶解 ,那么原溶液是饱和溶液;若
固体减少 ,那么原溶液
是不饱和溶液。 (3)当溶液中有晶体析出时,析出后的溶液一定是该温度下这种溶质 的饱和溶液。
【温馨提示】①不饱和溶液不一定是稀溶液,饱和溶液不一定是浓 溶液,如饱和的石灰水溶液就是稀溶液; ②在一定温度时,同一种溶质的饱和溶液要比它的不饱和溶液浓。
类型Ⅰ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溶液的形成
【命题解读】 溶液的形成是历年化学中考的常考点,主要以文字叙述的形式在选择 题中考查,命题点有:溶液的判断;溶液中溶质、溶剂的判断;乳化现 象;溶解过程中的放热和吸热现象等。 【例1】(2015,成都)通常状况下,下列溶液的溶质为液体的是( B ) A.蔗糖溶液 B.酒精溶液

溶液的形成及溶解度复习课

溶液的形成及溶解度复习课
第一页,编辑于星期二:十一点 十分。
第二页,编辑于星期二:十一点 十分。
第三页,编辑于星期二:十一点 十分。
第四页,编辑于星期二:十一点 十分。
第五页,编辑于星期二:十一点 十分。
第六页,编辑于星期二:十一点 十分。
第七页,编辑于星期二:十一点 十分。
第八页,编辑于星期二:十一点 十分。
第十七页,编辑于星期二:十一点 十分。
第十八页,编辑于星期二:十一点 十分。
第九页,编辑于星期二:十一点 十分。
第十页,编辑于星期二:十一十分。
第十二页,编辑于星期二:十一点 十分。
第十三页,编辑于星期二:十一点 十分。
第十四页,编辑于星期二:十一点 十分。
第十五页,编辑于星期二:十一点 十分。
第十六页,编辑于星期二:十一点 十分。

2018年中考化学一轮复习 第九单元 溶液 第1课时 溶液的形成与溶解度课件 (新版)新人教版

2018年中考化学一轮复习 第九单元 溶液 第1课时 溶液的形成与溶解度课件 (新版)新人教版
第九单元 溶液
知识体系图示
第1课时 溶液的形成与溶解度
中考考点讲练
考点一:溶液的形成
1.溶液 (1)定义:溶液是_一__种__或__几__种__物__质__分散到_另__一__种__物__质__里,形 成_均__一__的、_稳__定__的_混__合__物__。
(2)特征:具有_均_一___性、_稳__定__性,属于_混__合__物。 (3)组成
(2)影响因素 ①内因:_溶__质__和__溶__剂__的性质。 ②外因:_温__度__、_压__强__。 a.大多数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_显__著__增__大__,如_K_N_O_3_。 b.少数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_不__大__,如_N_a_C_l_。 c.极少数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_减__小__,如_C_a_(_O_H_)_2 _。
溶于水时,溶液温度明显升高的物质有:_浓__硫__酸__、_氢__氧__化_____
等。

溶于水时,溶液温度明显降低的物质有:_硝__酸__铵__等。
溶于水时,溶液温度无明显变化的物质有:_氯__化__钠__等。
3.乳浊液与乳化现象 (1)乳浊液:_小__液__滴__分散到液体里形成的_混__合__物__;其 特征是_不__均__一__、_不__稳__定__。 (2)乳化作用:洗涤剂使植物油在水中分散成无数细小 的液滴,形成_乳__浊__液__的现象;其特点是能_稳__定__存在。
溶质:被__溶__解__的物质,可以是_固__体__、__液_体__或__气__体___。 溶剂:_能__溶__解__其_他__物__质___的物质。_水__是最常用的溶剂。
2.溶解的过程
(1)溶质分散到溶剂中形成溶液的过程包括__扩__散__过__程___、 _水__合__过__程____。

初中化学中考化学考点细致单元复习——溶液的形成及溶解度(带解析).doc

初中化学中考化学考点细致单元复习——溶液的形成及溶解度(带解析).doc

初中化学中考化学考点细致单元复习——溶液的形成及溶解度(带解析)姓名:_____________ 年级: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__题型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xx题xx题xx题总分得分一、选择题(共13题)评卷人得分1.下列混合物中的物质,不能称为溶质的是( )A.碘酒中的碘B.食醋中的醋C.泥水中的泥沙D.生理盐水中的盐【答案】选C。

溶质是溶液的组成成分,泥水由于不具有均一性和稳定性,不属于溶液,故其中没有溶质。

难度:容易知识点:溶液的形成2.下列操作能得到溶液的是( )A.少量碘加入到汽油中得到的紫色液体B.将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石灰水C.洗洁精清洗餐具上的油污D.冰块溶于水中【答案】选A。

汽油能溶解碘,属于溶液;CO2与石灰水反应生成的碳酸钙不溶于水,得到的是悬浊液;洗洁精使油污以小油滴的形式分散到水里,得到的是乳浊液;冰溶于水,得到的物质属于纯净物,均不属于溶液。

难度:容易知识点:溶液单元测试3.用下列物质清洗油污时,发生乳化现象的是( )A.汽油B.氢氧化钠溶液C.加洗涤剂的水D.热水【答案】选C。

用加入洗涤剂的水清洗油污时,可以使油污以细小的液滴形式均匀地分散在水中,形成乳浊液,这种现象叫做乳化作用,故C正确。

难度:容易知识点:溶液的形成4.下列有关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A.固体、液体或气体都可以作溶质B.天然水过滤后的无色澄清液体不属于溶液C.10 mL酒精和10 mL水混合得20 mL溶液D.均一、稳定的液体一定是溶液【答案】选A。

本题考查溶液的相关知识,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明确溶液的组成和性质。

天然水经过滤后得到的无色澄清液体中含有可溶性物质,故属于溶液;由于分子之间有间隔,10 mL酒精和10 mL水混合得到的溶液体积小于20 mL;均一、稳定的液体不一定是溶液,如酒精、水等,故选A。

难度:容易知识点:溶液单元测试5.下表是同学们做溶液形成的实验记录。

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溶质碘高锰酸钾溶剂水汽油酒精水汽油溶解性不溶易溶可溶易溶不溶A.衣服上不慎沾上碘酒,可用汽油擦洗B.同一物质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性不同C.水、汽油、酒精都可以作溶剂D.溶液都是均一、稳定、无色的混合物【答案】选D。

2023年中考化学(人教版)总复习一轮复习课件:主题03 溶液的形成 溶解度(共28张PP

2023年中考化学(人教版)总复习一轮复习课件:主题03 溶液的形成 溶解度(共28张PP

溶质是反应后生成的物质。
2.物质溶解时的吸放热现象
(1)溶于水时,溶液温度明显降低的物质有 NH4NO3 等。
(2)溶于水时,溶液温度无明显变化的物质有 NaCl 等。
(3)溶于水时,溶液温度明显升高的物质有 NaOH 、浓硫酸 返 回

等。

3.乳化作用
当在植物油中加入洗涤剂后,植物油就被分散成无数细小的液
NaOH固体,分别加入3个小烧杯中(均已盛装50 mL水),均完全溶解。
通过数字化实验测得它们在溶解过程中溶液温度的变化情况如图
3-2所示。


依据该实验,你能获得哪些有关NaOH在水中溶
目 录
解的实验结论? (写出两点,请按示例回答)。
示例:
图3-2
证据:曲线均呈上升趋势。结论:NaOH在水中溶解时放出热量。

学习化学概念“饱和溶液”——实验“KNO3溶于水”。
回 目 录
实验用品
KNO3(研磨处理)、水、玻璃棒、三脚架、石棉网、酒精灯、 烧杯等。
实验探究 在室温20 ℃下,向小烧杯中加入20 mL 水,按表中设计的操作步骤进行 实验。
实验序号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推理
实验结论

加入2 g
不一定形成饱和
滴,而不能聚集成大的油珠,从而使油和水不再分层,所形成的
乳浊液稳定性增强,这种现象被称为 乳化 。肥皂、洗发水等 返 回

都具有乳化作用。

【注意】
乳化与溶解不同,乳化是将难溶性液体物质分散成细小的液滴,
而溶解是将可溶性物质分散成分子、离子等。
返 回 目 录
考点二 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
1.概念:在一定温度下,向一定量溶剂里加入某种溶质,当溶质

溶液的形成及溶解度专题复习(课件)-2021-2022学年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下册

溶液的形成及溶解度专题复习(课件)-2021-2022学年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下册

Cu 2+ SO42-
H2O
C2H5OH I2
你知道冬H天2O用融雪剂消 除公路积C2H雪5O的H 原理吗?
物质溶解于水时可能发生的变化:颜色、密度、导电性、温度、沸点、凝固点的变化
溶质以离子形式分散的溶液能导电,以分 子形式分散的溶液不导电。
如图所示,广口瓶中盛有少量饱和澄清石灰水,小试管和U形
【方法指导】t℃时:1.等质量的两种溶质恰好完全溶解,溶解度小的 用水多。其形成溶液的质量越大。 2.等质量的两种溶质饱和溶液,溶解度小的含水多。
考点三: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判断和转化
1.t4℃时,将15gA物质加入到 50g水中,充分溶解,得到A的 _不__饱_和__(饱和/不饱和)溶液 __6_5__g。溶液的溶质的质量 分数为_15_g_/_6_5g_×__1。00% (计算式) 2的.饱t_4℃_和_时__,_(将饱25和gA/不物饱质和加)入溶到液570_0g_水__中_g,。充溶分液溶的解溶,质得的到质A量 分数为20_g_/_7_0g_×__1_0。0% (计算式)
2、(河北)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
列叙述错误的是 ( ) A.t1 ℃时,将等质量的甲、乙分别配成饱和溶液,所得 溶液质量:甲>乙 B.将t1 ℃时甲、丙的饱和溶液升温到t2 ℃,两种溶 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 C.将t2 ℃时甲的饱和溶液变为t3 ℃时甲的饱和溶 液,可以采用蒸发水的方法 D.将t3 ℃时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恒温蒸发等量水 后,析出溶质的质量:甲>乙>丙
【方法指导】一招秒杀:“大平小随” 解释:变温后,若溶解度减小(有固体析出),则溶 质质量分数减小,沿着线走;若溶解度增大(无固体 析出),则溶质质量分数 不变,与变温前保持一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